护理工作能力论文

2024-11-24

护理工作能力论文(共9篇)

护理工作能力论文 篇1

一个好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洗胃、灌肠等等。还要具备赋有弹性的相关本领, 如: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等。专业技能在学习及实际工作中, 是常练常考的内容, 已成为护士的基本功, 就不再多说。弹性本领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过程, 无外乎两个途径: (1) 在校学习中注意从书本及老师讲课中汲取; (2) 在工作中用心体会和锻炼自己。弹性本领穿插并从属于患者的治疗护理中, 这种本领发挥得好, 对患者的治疗康复可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 在日常工作中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主体, 全面了解患者, 全方位做好护理工作。

1 沟通能力

在沟通中, 特别谈谈护士的语言表达和说话技巧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 我们都崇尚少说话多做事。可是话少的护士可能会耽误工作, 因为护士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讲话。护患沟通需要讲话, 检查前告知患者需要讲话, 为患者治疗发药需要讲话, 总之, 护士的工作必须要多讲话才能做事。日常护理中, 护士一句话可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会讲话的护士能让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 让患者抑郁的心充满笑容。会讲话的护士能让不配合的患者乖乖地接受治疗。反之, 一句话也可能激化矛盾, 促成不良后果的发生。在健康教育时, 护士可以象拉家常一样, 把要讲的内容娓娓道来, 让患者在不知不觉的轻松气氛中, 接受健康指导。若遇到紧急情况, 就要开门见山, 讲要点, 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另外, 护士讲话要有互动性, 不能忽略患者的心情和想法, 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反应和疑问, 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护士讲话要有技巧, 注意灵活性。对于有知识的患者可以讲医学术语, 但对于知识水平低或年龄大的农村患者, 就要想办法把专业术语通俗化, 以方便对病人的治疗。

2 观察能力

巡视病房, 观察病情, 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科室, 患者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行为发生, 从而给健康的恢复带来负面影响。护士认真观察病情, 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精神状态, 对预防护理差错和意外的发生十分重要。我们护理工作者, 要养成主动观察, 善于观察的习惯, 做到心中有数, 从察言观色中了解患者思想动态, 防患于未然。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察能力, 当好患者生命的守护神, 是每位护理工作者应思考和具备的能力。

3 紧急情况的应对及处理能力

在临床工作中, 护士和病人接触的机会较多, 在许多紧急情况发生时, 护士往往是第一个发现者, 在这种情况下, 护士要从容应对。此时, 需要的不只是胆大热情, 更需要知识、技巧以至于技能的配合。在工作中可能有各种情况发生, 因此, 对护士的能力就有更高要求。在危重病人抢救中, 要沉着、冷静、果断有序的配合医生;若患者家属用挑剔的眼光审视我们的工作, 为避免矛盾一触即发, 护士要用诚恳的态度, 一语中的, 化解矛盾, 营造和谐。在关键时刻化解矛盾妥善处理紧急事件, 是一种能力, 更需要爱心耐心和用心。

4 社会需要

物质文化水平提高了, 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升。患者不仅要治疗疾病, 还要了解疾病。患者不仅需要高水平的护理, 还需要好的服务态度和人性化的护理。这就要求护士的培养者和管理者, 善于加强对护士全面素质的培养。更需要每位护理工作者与时俱进, 注意锻炼自己, 培养自己的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 既学好专业技能又提高相关本领。在校学习过程中要打好基础, 牢牢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养成常反思常思考的习惯。通过反思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切切实实让护理工作贴近患者, 贴近百姓, 贴近社会,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让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医学模式也有相应的转变。因此, 对护理工作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护士不仅会打针输液等等。仅有这些专业技能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还需要有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应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这些能力发挥得好, 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和身体康复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专业技能,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需要

护理工作能力论文 篇2

工作标准、资质

目录

1、病房护士长„„„„„„„„„„„„„„„„„„„„„„„„„„„„„„„„2

2、病区主管护师„„„„„„„„„„„„„„„„„„„„„„„„„„„„„„„4

3、病区护师„„„„„„„„„„„„„„„„„„„„„„„„„„„„„„„„„6

4、病区护士„„„„„„„„„„„„„„„„„„„„„„„„„„„„„„„„„8 1 岗位名称:病房护士长

工作概要:在科护士长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全面负责病房的护理行政和业务管理工作。

请示上报:科护士长

岗位职责:

1、在护理部主任和科护士长的领导下,在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

2、根据护理部和本片区的工作计划,制定本科室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总结汇报。

3、及时做好上传下达,按时布置和完成医院、护理部、大科的工作任务。

4、负责病室护理人员的排班及工作分配,做到人性化、科学、弹性排班,合理安排护理人力。

5、掌握全科护理人员思想动态,培养病室护理人员热爱护理专业,加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6、组织病室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及考核,认真落实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在职教育计划。了解 本专科护理新进展,积极开展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及科研活动。

7、组织成立病室质控小组,定期进行质量自查、自纠、自控,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8、督促护理人员认真进行执行各项护理常规,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 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9、负责组织本病室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鉴定意见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

10、组织病室护理病例讨论、护理查房和护理会诊。

11、参与科主任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大手术、新手术前及死亡病例的讨论。

12、深入病室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并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积极改进管理工作。

13、负责请领和管理本病室的药品、仪器、设备、医疗器材、被服和办公用品等。

14、负责安排本病室护生的见习和实习,并指定有经验和教学能力、符合带教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学工作。

15、督促检查卫生员做好病室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技术能力要求:

1、掌握护理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技术,并保持与本科护理专业发展的相应水平,了解与专科护理有关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信息,能处理本科专业复杂疑难护理问题。

2、掌握现代护理管理学知识并能应用。

3、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思维敏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4、具有开展护理课题研究的能力,具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

工作标准:

1、工作高效认真负责,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保证临床各项日常工作质量达到护理制度规定的标准,并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满足病人的需要。

2、科学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对病区仪器设备、药品器材、用具被服等物资做好请领、使用、维护、报废和管理工作。

3、准确及时传达医院护理部各项工作指令,组织、指导本科完成护理部布置的任务。

4、指导并协助护士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5、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廉洁自律,遵纪守法。

6、完成护理部的总体目标。

7、配合护理部、大科工作,服从科护士长、护理部工作调配,完成临时性任务;科间支援协作好。

资质

1、资历要求:护理大专或相同文化水平,临床专科护理业务知识扎实,专科及基础护理技术熟练,有一定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

2、工作经验:通过相应的护理管理学课程培训,有一定的护理管理工作经验。

3、工作态度:严谨、求实、求精、真诚、合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4、工作联系:本科室工作人员、护理人员、职能部门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工作联系。

岗位名称:病区主管护师

工作概要: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开展临床护理、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请示上报: 所在科室护士长

岗位职责:

1、在科护士长、护士长领导下和本科主任(副主任)护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协作制定本病区护理工作计划,参与护理管理。

2、指导护理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3、熟练掌握并指导护师(士)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4、参加并指导本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协助解决护理业务疑难问题,参与并指导急、重、疑难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5、参加主治医师查房、大手术或新开展手术、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的讨论。

6、参加并指导本科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案讨论,指导本病区护师(士)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

7、承担临床实习及进修人员的教学任务。开展护理科研,撰写护理论文。

8、参与本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讨论,提出鉴定意见及防范措施。

9、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必要的便民服务。

10、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护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并指导护师(士)开展此项工作。

技术能力要求:

1、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和国内外本专业发展趋势。

2、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的急救技术,能独立处理较复杂技术问题。

3、熟练掌握并独立完成55项基础护理操作及常用急救技术。

4、参与科研工作,承担带教的任务,对下一级护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带教。

工作标准:

1、协助护士长做好本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2、指导护师(士)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协助做好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3、熟练掌握并指导护师(士)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4、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护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并指导护师(士)开展此项工作。

5、参加护理部及科室的各项考核均达标(理论成绩80分以上,操作成绩90分以上)

6、每年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护理论文1-2篇。

资质:

1、资历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的注册护士,有一定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

2、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常用急救技术,能独立准确评估、判断和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

3、工作态度:严谨、求实、求精、真诚、合作。

4、工作联系:本科室工作人员、护理人员、医生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工作联系。

岗位名称:病区护师

工作概要:在护士长领导下和本科主任(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业务指导下开展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工作。

请示上报:科室护士长

岗位职责:

1、在病区护士长领导和本科主任(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协助护士长拟定病房护理工作计划,参与病房管理。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

3、掌握并指导护士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4、参加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参加本病区急、重、疑难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

5、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参加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查房。参加大手术或新开展手术、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的讨论。

6、参加本科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案讨论,指导本病区护士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

7、完成护校学生的临床实习及进修护理人员的教学任务。参与护理科研,不断总结护理经验,写出护理论文。

8、参加本病区护理不良事件的讨论,提出鉴定意见及防范措施。

9、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必要的便民措施。

10、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护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并指导护士开展此项工作。

技术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本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本科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的急救技术。

3、能完成危重、疑难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及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指导。

4、掌握本科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护患的沟通技巧。

5、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对护生进行临床带教。

工作标准:

1、掌握本岗位职责的内容,能认真按照职责进行工作。

2、当班时对管辖的病人做到“八知道”即:姓名、病情、诊断、治疗、饮食、护理措施、主要阳性体征与异常化验结果、心理状态。

3、能做好病人出入院护理及卫生宣传工作,做好病房管理。

4、能熟练配合抢救工作,完成危重病人护理计划,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原则。

5、能总结护理工作经验,指导护生临床实习。

6、参加护理部及科室的各项考核均达标(理论成绩80分以上,操作成绩90分以上)

资质:

1、资历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的注册护士,有一定教学和管理能力。

2、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常用急救技术,能独立处理本科室护理问题。

3、工作态度:严谨、求实、求精、真诚、耐心,乐于奉献。

4、工作联系:本科室工作人员、护理人员、医生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工作联系。

岗位名称:病区护士

工作概要:在护士长领导和主任(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指导下开展护理工作。请示上报: 所在科室护士长

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和主任(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3、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指导护工、卫生员的工作。

4、参加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5、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参加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查房。参加大手术或新开展手术、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的讨论。

6、参加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案讨论及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

7、参加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8、参加本病房护理不良事件的讨论,提出鉴定意见及防范措施。

9、认真做好病房物资、器材的使用及保管工作。

10、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必要的便民措施。

11、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护理咨询和健康教育。

技术能力要求:

1、具备执业能力,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护士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职责。

2、临床护理评估,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3、紧急救护能力,发现病人病情危急,能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病人生命,能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4、提供科学护理,具有较强的护理技能,能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5、准确书写临床护理记录,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正确的医疗护理文件书写。

6、保证护理质量,能胜任护理工作,勇于钻研业务技术,保持高水平的护理。

工作标准:

1、热爱护理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

2、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有诚实的品格、较高的道德修养及良好的医德医风。

3、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注意文明礼貌,用语规范。

4、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一般专科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卫生预防工作能力,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5、在上级指导下,执行相应岗位的护理工作,配合医师执行治疗并实施护理,操作正规、准确,及时沟通,实施健康教育,满足病人需要。

6、参加护理部及科室的各项考核均达标(理论成绩80分以上,操作成绩90分以上)。

资质

1、资历要求:本科、大专、中专毕业后取得注册护士资格的护士

2、工作经验: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各种护理操作技术及常用急救技术,能解决本专科常见护理问题。

3、工作态度:严谨、求实、求精、真诚、耐心、奉献。

加强急救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培养 篇3

1 加强护士的基本技能的培训

(1) 根据急救工作工龄和能力不同, 分为3组培训, 每组有1名工作经验丰富的责任组长负责培训:吸痰护理、导尿、心电图、心电监护、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抢救基本技能, 然后进行考试, 护士长参与, 85分为合格, 不合格者找出原因, 再培训, 直到合格为止。

(2) 设置急诊抢救场景, 进行模拟演练, 经过演练后, 使护士能够熟练掌握抢救流程, 做到判断病情, 执行医嘱准确, 医护配合默契, 真正体现出时间就是生命, 抢救如同战场的工作作风。

(3) 每月组织1次相关业务学习,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实践检验理论, 让理论指导实践。

2 观察病情掌握生命指征, 把监测生命指征放在首位

(1) 对于任何一个急诊病人, 在短时间内, 明确诊断, 是比较困难, 但对危重病人来说, 判断其危重程度, 就是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因为生命体征, 主要反映机体生命活动, 新陈代谢, 病理及生理变化, 如:血容量不足时, 心率增快, 血压下降, 全身炎性反应时出现发烧心率变快, 如瞳孔大小不等时, 可有脑疝形成, 双侧瞳孔缩小时, 可能为药物中毒, 如生命体征全部正常, 至少说明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 除非是猝死, 我科曾经有这样1位病人被医生诊断为宫外孕伴有完全性的肠梗阻, 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 四肢厥冷, 口唇及面色苍白, 血压为90/60mm Hg, 腹胀明显, 建立静脉通道以后, 即给予腹部平片, 在此过程中, 病人突然出现心跳骤停, 经复苏以后病人心跳恢复, 这说明护送检查的医护人员没有认真仔细的观察病人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对病情的发展无预见性所致, 从而也进一步的说明了监测生命体征的重要性。

(2) 观察病情要掌握疾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生时间。不同疾病的发病时间和规律则不相同, 如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 发病时间以凌晨5~12点, 因为此时段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心肌的收缩力加强。血小板的凝聚力增加, 纤溶系统的功能降低, 血栓形成, 导致冠状动脉阻力增加, 引起心肌供血不足, 耗氧量增加, 导致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因此我们在这段时间内及时巡视病房,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及心电波形的改变, 特别在晨间交班以后, 正是治疗护理繁忙的阶段, 在观察病情的同时不能忽视并发症的观察, 心肌梗死的病人溶栓以后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和再灌注性的心律失常, 因此观察病人的皮肤粘膜有没有出血点, 有无便血和血尿, 及时检测凝血酶原的时间,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 倾听病人的主诉

接诊医生护士要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及临床表现, 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 做出快速准确判断, 如急腹症病人首先要考虑宫外孕, 血管内脏破裂, 坏死性胰腺炎, 对胸痛的病人要考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头痛的病人应考虑颅内感染, 脑血管病和一氧化碳中毒、呼吸困难者应考虑上呼吸道梗阻、张力性气胸等。

4 善于与病人家属沟通,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急诊病人病情急, 病情变化快, 加至病人及家属急切渴望生命的需求, 因此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比较高, 希望医生护士向神一样一眼就能快速治好疾病的急躁心理, 如果在此时我们不注重沟通技巧, 就会造成护患矛盾激化, 投诉率上升, 因此作为急诊的一名工作者, 在了解病人病情的同时也应了解病人及家属的社会情况, 随时洞察他们对治疗护理的反应, 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服务, 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 根据病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病情选择病人即满意又能接受的医疗护理措施, 众所周知医疗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 我们所服务的对象是具有思维意识的复杂生物体, 我们的一切医疗护理活动均受到法律的制约, 因此病情的解释和操作的告知却十分重要, 因此加强护士的慎独、修养、自信, 增强法律意识, 保护了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 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包含了医护人员辛勤的汗水和劳动, 同时也包含了病人为此付出的代价,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正确引导护士与患者有效沟通, 缓解护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是避免纠纷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临床综合护理能力的培养 篇4

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护理教育工作者的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护理专业提供实用的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如何提高护生在临床综合护理中的能力,为护理专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引起了各级护理管理者的重视。我院护理部在培养护生临床综合护理能力方面,重点对职前培训、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护理轮和换部门轮换考核方法,并取得一定成绩,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

临床综合护理能力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具备的理论联系实践、技能操作、沟通协调、人文关怀和健康教育等能力。由于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临床综合护理的能力,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如何培养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是临床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的问题。近年来我院护理部针对护生的特点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培养护生临床综合护理能力的方法报告如下:

注重护生的岗前培训,帮助护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1.1护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从学校进入临床实习时,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和带教老师的陌生感,立即陷入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1]。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岗前培训的措施,培训的内容包括医院规章制度和医院环境介绍、医德医风教育、预防院内感染基本知识、护理安全知识及护理工作方法等培训,使护生减轻紧张的心理,更好地适应角色的转变。

1.2同时护生到科室后,还要进行入科教育,由科室护士长或主带教介绍科室的环境,如治疗室物品摆放的位置,抢救设施、急救物品摆放的位置等,使护生能尽快熟悉科室的工作环境。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为提高综合护理能力奠定基础

2.1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护理的内涵不断丰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护生虽然经过学校2-3年的理论学习,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仍较薄弱,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为此,护生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 工作企鹅2: 766085044在临床实习期间,仍应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一方面要求护生通过自学以巩固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医院定期为护生举办专题讲座,为护生传授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相关知识。

2.2实习科室通过开展业务小讲座,以提高和巩固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在讲课时结合本科室病例进行讲解,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护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2.3各科室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制定本科室的教学计划和阶段目标,并要求带教老师和护生都应熟悉。护理部定期对科室的临床教学工作进行考核,促进护生更好地完成实习大纲的要求。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经常性的提问、考试等形式来促进护生学习,完成教学计划。重视培养护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带教模式影响了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地培养护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在带教过程中提倡“以护生为中心”的带教理念。通过组织护生进行护理查房,即由护生收集病人资科、介绍病例、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等形式,来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护理查房培养护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护生操作技能的再培训,改进技能考试方法

4.1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的前期,护理部仍组织对护生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再培训,使护生加深对各项操作规程的掌握,对各专科护理方面的操作则由各科室组织培训。

4.2护生在各科室实习结束前都必须进行技能考试,方法为每人抽考一项,当一名护生在考试时,同组其他同学必须在旁认真观看,考试结束后,由观看的护生指出该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由监考老师进行点评,通过此种方式以培养护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护生对该项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

加强医疗安全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我们对护生加强医疗、护理安全知识的教育。并严格要求护生遵循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工作,减少差错的发生,使护生充分认识到医疗安全的重要性。

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择与培训

6.1带教老师的选择是做好临床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带教老师不但应具备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还应有较好的人文关怀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更应具备带教的能力。因此应尽量选择具有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临床教学工作。

6.2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护理教育者的理念也应不断更新。带教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已的理论知识水平,医院定期选送带教老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班,以拓宽视野,更新护理教育观念。

护理工作能力论文 篇5

关键词:产科床边工作制,产妇心理,产妇护理能力

妇产科为风险最高的科室, 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健康及安全[1]。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产科床边工作制对产妇心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 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6例产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6例产妇患者, 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 治疗组患者为43例, 患者年龄分布在23~34岁, 平均年龄为 (28.49±0.24) 岁;患者孕周分布在34~41周, 平均孕周为 (37.51±0.16) 周;对照组患者为43例, 患者年龄分布在24~35岁, 平均年龄为 (29.84±0.17) 岁;患者孕周分布在35~42周, 平均孕周为 (38.24±0.18) 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及孕周等基本资料, 均没有显著差异性,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 各项生理指标均为正常, 即指患者的胎位、骨盆等不存在显著高危因素, 且没有显著剖宫产指征、妊娠并发症状以及精神障碍等[2]。

1.2.2 排除标准

对于合并心、肾、肝、造血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 同时, 胎儿出现畸形现象、或者是胎位异常及头盆不称的患者也应排除[3]。

1.3 方法

护理人员给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给以治疗组患者, 除了常规护理之外, 还加以产科床边工作制护理措施。即护理人员对治疗组患者实施的护理, 全在患者床边进行, 其主要护理内容包含, 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及对乳房、子宫修复等方面的护理, 同时还对患者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健康指导以及会阴护理等。对婴儿的护理主要包含触摸技术、沐浴技术、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母乳喂养、听力、预防接种以及疾病筛查等等[4]。护理人员除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护理, 还应鼓励患者自己亲身操作, 并对其护理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直至患者及其家属可以熟练握。

1.4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产后SCL-90自评量表评分以及对婴儿护理能力掌握状况。其中, SCL-90自评量表评分主要包含对患者产后精神病性评分、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及躯体化等方面的评分;对婴儿护理能力主要包含患者对婴儿的触摸技术、沐浴技术、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等护理能力的掌握状况。在护理人员的指引下, 采用不记名形式, 由患者本人进行详细填写。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P<0.05, 证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产后SCL-90自评量表评分

治疗组患者产后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及躯体化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值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掌握婴儿护理能力的状况

治疗组患者对婴儿的触摸技术、沐浴技术、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等护理技术的掌握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值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对护理的要求逐渐提高, 尤其是妇产科的护理。因在医院中, 产科为风险最高的科室, 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健康及安全。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 提出产科床边工作制, 从而更好的实现护理的人性化、特殊化以及个体化等特点[5]。

产科床边工作制主要是指护理人员给以患者的护理措施, 全在患者床边进行,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新生婴儿护理能力的水平, 可以很好的护理新生婴儿。通过本次研究表明, 产科床边工作制对产妇心理及护理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如实施产科床边工作制的治疗组患者, 其精神病性评分为 (1.31±0.32) 分, 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为 (1.41±0.41) 分, 焦虑评分为 (1.41±0.38) 分, 抑郁评分为 (1.39±0.41) 分, 躯体化评分为 (1.40±0.37) 分;但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 其精神病性评分为 (1.46±0.43) 分, 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为 (1.68±0.46) 分, 焦虑评分为 (1.58±0.52) 分, 抑郁评分为 (1.67±0.51) 分, 躯体化评分为 (1.57±0.52) 分;对照组患者产后SCL-90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组患者的, P<0.05。与此同时, 治疗组患者对婴儿的触摸技术、沐浴技术、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等护理技术的掌握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P<0.05。因此, 产科床边工作制对产妇心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常慧, 郭翠琴.产科床边工作制对产妇心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0) :1245-1246.

[2]周雪琼.探讨抚触护理法对初产妇心理健康以及降低产后出血的作用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2) :269-270.

[3]任秀琼, 杨康春, 马妮.全程护理干预对独生女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 :11-13.

[4]张继敏.临床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12, 31 (31) :156-157.

护理专业学生的领导能力 篇6

1 护理领导能力含义

护理领导力指护理人员应用自身的领导力知识、技能和态度来影响组织中其他人的态度、情感、信仰等,促使其采取一定的措施和行为,以实现组织共同目标的能力。有专家指出,领导力不仅仅是领导者才应具备的能力,医护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护士在工作中要善于影响、激发他人,从需要的人那里获得支持、合作,以获取共同目标[1]。护士本身就具有教育者、咨询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各种综合的角色,不但要提供健康教育、咨询和指导,而且要义务为临床实习生或低年资护士提供教学或临床指导。同时,护士的影响他人和领导他人等能力也是体现其能力必不可少的方面。

2 国内外护生领导力研究现状

护理领导力作为护理实践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正越来越成为护理领域关注讨论的热点。有研究证明,护理人员的领导能力水平决定其工作绩效,领导能力水平越高,工作绩效越好[2]。还有研究发现,护士领导能力在护理服务过程、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护士自身发展中起关键性的作用[3],同时护士领导能力还能节省护理费用,改善工作的环境,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失。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护理岗位的后备军,今后必将挑起护理工作的重担,因此对护理专业学生加以引导,势必可以对护理专业领导人才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2007年美国护理学院协会(AACN)在领导者教育和角色的白皮书中指出护士的核心能力包括评判性思维、沟通交流、护理技术和资源管理等14项内容,这个文件列出了领导力教育的范围。美国华盛顿大学要求护理本科生在各种环境中,应用领导力的概念、技能和决策进行护理实践;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将临床领导力作为管理和卫生政策的一部分放在护理本科生教育课程中。尽管目前国内外护理专家及护理教育者越来越意识到培养护理专业学生领导力的重要性,但我国仅有较少的护理院校在护理本科专业中开设护士领导力课程。

3 培养护理专业学生领导力的必要性

3.1 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不再满足于常规的护理服务,其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供给服务对象生理、心理全方位的照护,应用自身的领导力知识、技能和态度来影响患者的态度、情感、信仰等。而护生作为护理专业的后备人才,今后将承担起护理工作的重担,而领导力是护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护生在校期间领导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进入临床之前具备系统的领导力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

3.2 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大力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4]。符合新世纪的护理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和患者之间有效交流的人才类型,而领导力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在护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开设护理领导力相关课程,对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护理人才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应加强对护生领导力的培养,为其进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利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陆银.领导力是护士实现价值的基础[J].公企医刊,2012(6):87-88.

[2]任飞,井西学,王潆雪.山东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现状分析及其与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112-113.

[3]Murphy J,Quillinan B,Carolan M.Role of clinical nurse leadership in improving patient care[J].Nurs Manag(Harrow),2009,16(8):26-28.

护理工作能力论文 篇7

1 护理核心能力

国际护士会 (ICN) 将护理核心能力定义为:护士为提供安全及合乎伦理准则的护理服务而要求的特别知识、技巧、判断力和个人特质[4]。陶莉等[5]综合国内外护理行业对护理核心能力培养的标准, 将核心能力界定为:护士在工作的护理环境中, 由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才能累积形成的综合能力。其内涵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管理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 围绕核心能力培养进行课程设置

护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我校护生二年级下半学期开设。此时护生已修完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及护理人文课程。

2.1 护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护生知识、技能等核心能力为主线, 在健康教育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 综合应用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和护理人文以及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 培养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

2.2 课程开展形式

2.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6]。教师根据护理健康教育学科特点, 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 设计健康教育案例。所设计的案例要简单, 贴近生活且易于理解。例如设计与护生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健康教育主题:“大学生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等, 并对案例加以讨论, 让护生从中学习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2.2.2 小组讨论

将护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各组确立小组健康教育主题, 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在设计健康教育方案过程中, 教师积极鼓励护生用已学专业知识结合计算机技术设计健康教育图谱和健康教育电子调查问卷, 并输入计算机系统。要求所设计的健康教育方案以简单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或视频呈现。

2.2.3校内实践

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学科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等10大门类, 在校师生达2万多人。这样的校园环境为护生提供了良好的大学社区实践基地。在实践活动中, 护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 由小组长带领组员, 深入校园社区, 以在校师生为健康教育对象,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 首先, 教师指导护生收集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并将结果输入计算机系统, 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和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同时, 根据设计好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校园社区人群中进行主题健康教育, 并针对健康教育对象的具体问题进行个体化指导与讨论。

3 护理核心能力培养

3.1 评判性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和反思性思维能力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7]。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 护生应用已学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查阅文献, 在教师指导下, 各小组围绕确定的健康教育主题梳理并形成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体系, 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 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和资料查阅, 在保证健康知识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 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普及性, 最终确定方案。此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并通过实践反思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3.2 创新能力

在信息快速更新的今天, 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健康知识获取的需求[8]。在教学中, 教师引导护生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 寻求与物联网工程等学院学生的合作, 创新性地设计健康教育计算机路径。该技术可实现根据健康教育对象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体格检查结果等信息分析其潜在的和现存的健康问题。同时, 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 (主题主要涵盖生活、饮食、锻炼、常用药物的健康指导等) , 应用设计学的理念, 将复杂专业的文字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图片或视频, 使受教育者轻松掌握健康知识要点。此过程不仅促进了护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 提高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而且实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补充;同时培养了护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使其感受到交叉学科所带来的更宽广的发展领域。

3.3 人际交流与管理协作能力

护生根据健康信息分析结果, 结合预先设计好的健康教育方案, 分小组进入校园社区, 实施健康教育。为完成健康教育任务, 护生首先要发场团队精神, 精诚合作, 发挥各自特长。同时护生会面临不同年龄、性别、知识层次的服务对象, 在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和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指导的过程中, 护生了解了如何与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性格的人群进行有效沟通, 以取得对方的理解与信任。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 护生需要思考如何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健康教育对象理解和接受健康信息。通过课堂外的校园社区实践活动, 护生掌握了人际交流的技巧, 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3.4 终身学习能力

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介绍健康教育所涉及的技术和学科领域, 引领护生进行文献查阅,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护生设计健康教育方案时, 还学习了护理专业知识以外的技能, 如图案设计、计算机技术。在实施健康教育方案时, 意识到人际沟通技巧的重要性。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再回到小组和课堂进行回顾, 以理论—实践—讨论—反思的模式循环, 增强了护生对专业外知识的兴趣, 体会到学习交叉学科的实效性, 培养了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4 小结

近年来, 护理健康教育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崛起的阶段, 护理界有识之士倡导开展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使护理健康教育被提上学科发展日程。培养具有一定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护理骨干, 是提升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 而课程改革则是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围绕护理核心能力培养, 从护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入手, 借助综合性大学的实践平台, 应用多种交叉学科的技术和方法, 开展护理专业健康教育, 提高了护生对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 增强了护生的服务意识, 提高了护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摘要:为适应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 我们立足于具有多元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教学平台, 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 围绕护生核心能力培养, 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通过课程的合理设计和交叉学科的渗透, 围绕核心能力展开护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为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护理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能力,护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包家明.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2]刘玉琦, 方栋, 于芳, 等.眼科护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4) :292-293.

[3]刘于, 朱娟.护理健康教育博客的构建与运行[J].中华护理教育, 2008, 9 (5) :276-277.

[4]Hallas D, Biesecker B, Brennan M, et al.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hour requirement and attainment of core clinical competencies by nurse practitioner stude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012, 24 (9) :544-553.

[5]陶莉, 邬贤斌, 彭小燕, 等.护理核心能力的界定及其结构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4) :20-22.

[6]田吉梅, 盘强文.案例式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9) :1419-1421.

[7]柳丰萍, 王红红, 邹叶青.护理案例论坛对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1) :19-22.

护理工作能力论文 篇8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心理护理能力,训练,方式

整体护理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公认的最佳护理模式,在这个模式中,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者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才是健康的基本标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调节方式会对人的健康产生较为巨大的影响。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是该模式的核心和重点所在,集中体现了该模式的优势。通过心理护理,能够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身体素质的健康情况。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需要针对心理护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所重视,逐步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护理能力。

一、心理护理的内涵

心理护理主要是指护理工作人员,使用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与服务对象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对话,从而改善或者解决服务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护理,还能够对服务对象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服务对象的不良行为和心理状态。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逐渐提高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增强服务对象的主动性,预防和处理服务对象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通常所说的心理护理就是心理护理人员在对服务对象开展各项心理辅导工作时所必备的各项理论知识和业务经验。一般情况下,心理护理人员需要能够充分掌握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并拥有较高的语言沟通能力、心理评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援助能力等。

二、高职护理教育中开展心理护理训练的必要性

1. 心理护理能力的训练是推广整体护理模式的内在要求

高职护理教育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心理护理的能力和技巧,这是进行护理学习过程中的必备技能之一。高职学生掌握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力,将会对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模式的有效转变以及社会的稳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下,现代护理教育的理念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一些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心理护理的应用程度不高,不利于病人的良好复原,无法对病人和服务对象的心理进行全面的护理,这主要是整体护理模式得不到全面推广造成的。在高职护理教育中贾占心理护理能力的训练活动,能够促进整体护理模式得以全面推广,从而促使更多医疗实践单位能够使用心理护理方式对服务对象进行充分护理。

2. 心理护理能力的训练是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

高职护理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有较高的心理护理技能,需要能够积极应对服务对象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能够有针对性的采用有效的措施缓解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问题。因而,高职院校进行心理护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活动,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设置的。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护理教育课程的设置时,对于心理护理还不够重视,影响到了学生心理护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强心理护理能力的训练工作。

三、高职护理教育中心理护理能力的训练途径

1. 建立起全面的心理护理训练体系

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护理能力的训练时,需要建立起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良好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心理护理课程为重点和核心,便于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加强自身对于该项课程的重视,从而更加自觉主动的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学生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心理护理课程的重点知识和内涵意义,从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专业的技巧和能力。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专业在设置心理护理的课程时,需要包括《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心理咨询和治疗》《礼仪》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到基本的沟通技巧,并且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充分理解。

2. 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

适应学生发展情况的教学手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积极在心理护理课程的学习中导入情景式教学的方式,将临床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情景进行再现,为学生们创造全新的情境,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教师需要对角色的设置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的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担任心理护理护士的角色,参与到实际的课程学习当中。教师还能够积极开展一些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竞赛,让学生们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选取具有现实性的辩题,开展与心理护理相关的辩论赛,给学生们提供自由表达观点的机会。

3. 开展实践活动

心理护理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理论是不能够完全应对临床中的所有问题的,因而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中在培养学生心理护理的能力时,需要为学生们提供较多的实践实训机会。使用在校学习和临床学习两种训练方式,能够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护理能力。实践实训活动,是学生应用理论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实训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用知识理论指导实际的工作,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进行实训活动,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训课时数,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增强技能,同时,还能够在学校中开放实验室,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进行学习。另外,高职院校需要和相关的医院或者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寒暑假为学生们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们在临床岗位的实际锻炼中学习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并且掌握良好的临床经验。高职院校可以让学生们提供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中应该记录学生们每天的实习心得,其中主要包括服务对象接受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高职院校还能够将学生的实习当做考评的依据,从而督促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护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四、结语

心理护理能力的训练,是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是推广整体护理模式的内在要求,是促进护理教育的重要举措,同时还是保护人们心理健康状态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在进行护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侧重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心理护理能力,可以通过建立起全面的心理护理训练体系,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进行。

参考文献

[1]林旭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对在校高职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2015,(04):75-77.

[2]刘军,杨爱红,尹娜.NLP培训法在护理高职生临床沟通能力训练中的应用初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138-139.

[3]黄弋冰,汪洪杰,王万荣.基于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3):3544-3547.

[4]王恩漫,张涛.高职护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品牌,2014,(08):238.

[5]王彦智,于浩杰.浅谈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优势[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20-22.

护理工作能力论文 篇9

1具体做法

1.1设计全面的考核标准

护士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群体,其创新行为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还是促进护理学科和医疗卫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5]。因此,工作中注重激励护理人员,发挥其潜能,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那么,在管理上,创新开展了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优秀团队活动,着重从质量管理、优质服务、业务建设、继续教育和组织管理5个方面设计了30余项激励条款以不同权重分值统计体现,设计了“优秀护理团队”考核表。

表格中,质量管理方面,着重从杜绝和堵漏护理差错、积极上报不良事件、重视夜间工作质量把控、进行每月综合质量考评排序、加强护士长查房质量和文书质量考核等方面,来控制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业务建设方面,着重从护理人员业务培训考核、每月安排专科讲座、日常开展护理会诊、鼓励临床小发明创新、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等方面激励护士。在继续教育方面,重点从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护理专业多系统知识培训等项目激励。在优质服务上,凸显人文关怀理念,重点从科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病区健康教育开展、服务明星的评选以及受患者点名表扬等方面考查。组织管理上,从护士长管理工作情况的考核排序、科室积极参与组织活动的情况以及参与省、市各项比赛等项目来激励。30余款内容涉及了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标准、有激励、有自查自省,促进了护理质量和服务。

对照表1各项内容,每月护理部会对各专科工作情况统计分析、总结讲评,好的方面强化鼓励,不足之处召开科室护理工作会议,讨论分析、查摆原因、加以改进。每年度末,护理部根据全年活动开展情况,整合、调整考核项目内容,以使更多的工作与人员得到激励。如后来又增加了科室一级质控、科研、临床教学评比、科内业务查房、健康教育课堂等条款,使考核面覆盖日常护理工作,大家积极性更高。

1.2加强日常工作的督导落实

有好的激励措施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引导、促进落实。日常管理上,主要是由护理部成员和科室护士长共同努力,促进活动的效果。一方面,护理部成员经常入科了解工作,参与帮扶,督导活动与工作的融合开展。比如在质量管理上,重视发动科室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鼓励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控制;如果科室发现了隐患或不良事件,能积极上报的,及时给予加分,肯定自我管理的行为。在业务建设方面,鼓励护士根据临床服务需要,开展小发明小创新,切实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促进服务效果的,也给予加分激励。对于特殊病例,组织科室进行专项的业务查房或会诊,既提供护理支持,给患者制订好的护理计划或措施,又对层级护士以很好地传帮带作用。为促进服务,护理部对科室每月进行2次调查问卷,了解护士的服务效果;医院质量服务办每月1次调查问卷,征询科室的满意度方面意见、建议等,服务质量优的,都给予加分认可。这是从护理部层面促进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要求护士长从专科管理角度做好相关工作。比如护士长带领护士认真做好临床实践,开展科研创新,取得相应成果的,给予表彰奖励;开展专业学组活动,对疑难重危病例,带领骨干护士进行护理会诊讨论,制订好的措施,促进康复效果明显的,也予以肯定;还有,在质量管理方面,除鼓励发挥每个护士参与质量管理外,护士长自身在月质量管理和夜间专项质量管理方面做得工作效果好的,也给予加分鼓励;在服务方面,护士长引导护士加强沟通协调,做好责任制护理,服务好每个患者,获得满意评价的,给予月考核加分。这些工作都有力促进了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

在做好日常常规工作以外,每月末,护理部会进行月工作的汇总、小结。除各护理单元对照考核标准,自行上报相关加分条款外,护理部也会依据对各科室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各科护理工作情况反馈并公示,以双回路管理与激励方法,使各项工作扎实落实,收获好的效果。

1.3定期讲评重点内容

护理工作繁琐、细腻、重复性强,护理人员面临的工作量、工作压力大,为使工作和争创优秀团队活动更加务实而有活力,护理部定期总结讲评重点工作,以持续激励护理团队。比如关于科研创新,护士创新行为是为了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6],因此,在这项工作上进行重点讲评和激励。每年10月份组织一次“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评比,各科室将年度内发明创新的成果汇总整理、制成课件,以实物展、PPT介绍的形式参与展评,评选出各类奖项,大大激励了护理人员。又比如,关于护理隐患和不良事件的上报,患者安全是一切医疗、护理活动的基本目标[7]。护士作为保护患者免受伤害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差错修复的实施主体,研究显示,临床中有60%~80%的差错在到达患者前被护士成功修复[8,9,10]。因此,在临床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重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每半年,护理部对全院上报的隐患或不良事件组织一次分析讲评,对各类事件剖析原因、查找不足、制订措施、督促改进,使护理人员强化了安全意识、自我管理防止差错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了临床护理安全。再比如关于护理文书,由于文书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法律效应,因此尤其重视文书质量的把控,把每月质量检查中文书的问题专门列项分析,当发现问题较为集中反映时,护理部适时组织讲评和针对性的培训,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文书书写能力,使各类问题及时解决,促进了工作。

1.4做好总结与激励

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优秀团队活动,是我院培养优秀护理队伍,加强内涵建设,促进优质服务的一种创新激励机制办法,贯穿于全年护理工作中,全面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充分调动了全院护士工作、学习、创新的热情,因此,做好总结激励也是非常重要的。从2014年至今,每年度末,我院都会把对此项活动的总结表彰作为一项大的工作来抓。选取了在综合项目上排名优先的“优秀团队奖”和在单项上较好的“团队单项奖”来鼓励团队建设;同时,也在个人方面设立了“优质护理服务奖”、“专科护士讲课奖”、“优秀专科护士”、“继续教育先进个人”和“论文鼓励奖”,还有“小发明创新奖”等等,约有1/3的临床护士受到表彰,很好地发挥了激励、典型示范的作用。

2效果

通过两年半的争创优秀团队活动的开展,此激励机制促使医院护理工作进一步跃升。在质量与安全管理上,通过全面的、多渠道的开展质量与安全查房、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并召开分析讨论会等方法,查摆原因,制订整改措施,促进护理工作更加严谨、科学、规范;在业务建设上,各科室坚持护理业务查房,进行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和科研创新等,总结实践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专科护理能力;在队伍建设上,通过继续教育、专科护士讲座、层级护士培训、技术比武竞赛等形式,激励护理人员干劲儿,收获了较好效果。尤其是在服务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护理人员人文理念。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注重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11]。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要求护士不再只是被动而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12],更好地关爱患者,提供更暖心的服务。因此,在优质服务方面,经过护理人员的不断努力,满意度调查每年均有攀升。综合来说,两年多来,通过护理管理的创新激励,全院有近40个护理团队受到表彰,在医院树立了威望,树立了好的形象。个人方面,一人当选河南省十大“最美护士”,有40多名护士被评为医院“优质服务先进个人”,50余人获得“优秀专科护士”荣誉,10余名专科护士获得“讲课优秀奖”,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另外,护理人员立足临床,积极开展科研创新,近百人参与小发明创造共制作近60项,应用临床,发挥了省时省力、方便患者的作用。为提升自身理论水平,有百余人参加继续教育收获知识,也获得不同专业的培训证书或学历证书,学业得以成就。再有,通过活动开展,发现、培养人才,建立了技术能手队伍、专科护士队伍、健康教育师队伍、士官护士队伍和临床教师队伍共5支护理骨干力量,在各自优势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动了整个护理团队的成长进步,也在临床给患者提供了高效值的服务,得到患者及同事们的广泛赞誉。由于创新激励,全院护理人员着眼临床探索实践,合力打造出了一支业务素质较好、服务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团队,全面推进了医院护理工作的内涵式发展。

3体会

创新护理管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对于医院护理管理意义深远。了解并改善护理创新氛围对于实现护士个人发展、促进护理创新管理、全面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3]。开展了争创优秀团队活动,对全院护士和护理工作都有了很好促进,对于这项工作的体会:一是阐明创新激励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取得院领导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医疗改革是要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让人民群众享有好的医疗保障,促进健康质量,那么,作为服务机构的医院,发展内涵建设非常重要。从护理工作来说,着力提升护士的业务能力、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努力的方向。为做好这些工作、创新激励机制,在护理队伍中掀起争优创先的高潮,去进一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意义重大,将这些告知医院领导,获取他们的认可与支持,会更加利于工作的开展,并且也会在更高层次上得到领导的指导和思路拓展,从而使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二是教育动员护理人员统一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争创优秀团队活动涵盖的内容全部涉及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并且是要有标准有品质的,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用心、尽责,高标准来践行。因此,为让每个护士了解、理解并愿意积极做好工作,活动起始,就召开动员会,将活动的意义、标准、可操作性,还有激励作用对全院护士讲清楚讲透彻,激发她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愿望,从而热情投入工作中,使护理管理中创新的激励措施在工作中得以实践和验证,收获好的效果。三是在活动进程中不断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护士岗位胜任力是非常重要的。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优秀团队的激励活动,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很多方面,在工作进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对于问题就要加以解决与改进。比如,在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方面的服务、健康宣教、文书、教学等,都会针对发现的不同问题综合分析,设置课程项目,对不同需求的护士加以培训,从而持续提高人员工作素质和能力。另外,在培训方面,还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14]。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是一种无止境的能力[15],将护士岗位胜任力与护士分层培训相结合[16],使护士在为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提供知识与技能的保障,对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7]。四是定期分析讲评对护理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护理人员工作非常认真和执着,由于其所从事的职业内容宽泛和要求较多,也会使护士更加投入和高标准。那么定期对护士工作效果予以讲评和肯定,可以使护理人员更为了解自身工作状况,不断自我体察和发现,以满足自我修正、完善的内在需求,发掘其自我提高工作质量的能力。在得到积极的讲评认可外,还可以提高个人价值感,增加提高工作效果的动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工作质量。五是及时总结、改进,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是非常重要的。质量管理中经典的PDCA循环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持续提高,在实施的激励机制中,也渗透着这样的递进管理模式。比如激励活动中的考核标准,其质量管理模块、业务建设模块、优质服务模块等,都是在工作中去不断发现问题,制订措施,再实施,再验证,再改进,继而完善新的标准,促进护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好的经验,或形成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或形成有效的机制,良好运行下去。如先后制订完善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护士长夜查房督导制度、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护理人员培训与考评制度等等,都是在争创优秀团队活动的激励机制下,在工作中逐步形成的,这些对护理工作都起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促进作用。另外,医院在灾害救援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我国是世界上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2008年,5·12汶川地震就造成10余万人死伤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00多亿元[18]。护士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灾害救援中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因此,对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的培养也是刻不容缓的,在提升护士优质护理能力方面也要致力于灾害护理方面的建设,这是下一步要努力的方面。

摘要:目的 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作用,不断提高内涵素质,给患者提供高品质服务。方法 创新激励机制,在护理队伍中开展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优秀护理团队活动,制订了相关考核标准,在工作实践中促使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结果 由于创新激励,全院护理人员着眼临床探索实践,合力打造出了一支业务素质较好、服务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团队,全面推进了医院护理工作的内涵式发展。结论 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对于护理管理意义深远。了解并改善护理创新氛围对于实现护士个人发展、促进护理创新管理、全面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下一篇:急性眩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