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制度论文(精选10篇)
预警制度论文 篇1
建立与完善财务预警制度是集团企业预防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通过财务预警, 集团企业能够事先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 并能通过分析及时发现造成集团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 使得集团经营者在危机到来之前就能迅速果断地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发生。
一、集团企业财务预警的内涵
集团企业财务预警是指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采用专门的方法来检测和分析集团的理财环境与经济活动, 预测集团现在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发展情况, 并对可能出现的重大财务问题进行预先警示, 它是整个集团企业经济预警系统的核心。集团企业的财务预警活动一般是由集团的财务管理部门来组织, 预警机构通常设在母公司 (必要时也可设在子公司) , 对集团企业董事会负责。它具体承担对集团企业相关经济活动的观察、信息收集和危机预警等任务。
二、集团企业财务预警的特殊性
(一) 内部关系的特殊性
集团企业都是多级结构的统一体, 母公司和其下属子公司之间是控制和被控制的投资关系, 子公司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母公司仅从整体上控制着子公司, 集团企业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其财务预警与一般企业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 决定了集团企业的财务预警必须要从整个集团企业的角度来考虑, 必须要形成多层次的财务预警体系, 处理好集团母公司和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关系———统一和灵活, 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对集团企业而言, 保持一定的集权和统一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集团企业一般下设了多个子公司, 采用适当的分权又有利于集团企业的灵活性。在集团企业内部, 子公司是受集团企业所控制的, 集团企业对其下属子公司具有实质上和绝对的控制权;各子公司要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战略方案, 必须要经过集团企业董事会的审查批准才可以执行。
(二) 财务控制上的特殊性
1. 针对关系集团整体利益的财务决策方面要实行集中管理。
在集团企业内部推行财务集中管理可以将各下属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快速及时地集中到集团企业总部, 以便集团可以及时了解到各下属子公司的组织生产和经营情况以及它们落实集团政策的效果及其计划完成的程度, 另外还有利于集团企业对各子公司的资金成本实行更加有效的控制, 确保和促使子公司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能为整个集团企业的利益服务。集团企业的财务预警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财务控制上的这种特殊性, 只有这样才能让预警确实发挥实效, 而并非形同虚设。
2. 由于集团企业的规模一般都很大, 集团企业要实
现对集团财务的整体控制, 必须要采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运筹学、管理科学等各种优化技术, 以便更好地为集团领导者制定理财与经营决策服务。通常情况下, 业务上的不良预兆一般要早于财务, 故集团企业财务预警必须要运用高尖端的先进信息技术, 以确保有能力实现其财务预警和业务预警的协调一致, 以便及早发现财务与业务上的风险予以预防。
(三) 组织和流程的特殊性
一般而言, 集团企业内部关系和财务控制上的特殊性也或多或少要影响到其财务预警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流程。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一般采用“集团企业财务经营部———子公司财务经营部———孙公司财务经营部”的机构形式, 故集团企业财务预警的组织结构也要相应符合此模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集团母公司可以实时监测到各下属子公司的财务运行情况, 这也就使集团母公司将各子公司纳入其预警系统成为可能。
三、集团企业财务预警组织体系
(一) 组织方式
集团企业应建立健全其财务预警组织体系。该组织机构的成员一般是由集团企业经营者以及集团内部熟悉管理业务且具有相关经营管理知识与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 此外, 还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外部管理咨询专家。该组织机构如同内部的审计机构一样, 要相对独立于集团企业的组织体系, 可以独立开展工作, 但一般不直接干涉集团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 它只对集团的最高管理层负责, 其所提供的财务预警分析资料被集团管理层用来作为进行决策的依据。集团企业的预警管理部门是预警职能发挥的指挥机构, 它负责研究集团财务预警方案和制定预警目标, 然后再交由相关预警部门负责具体的财务危机监测工作, 并通过采用不同的考核工具定期对从集团收集来的信息与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 从中分析出集团企业最近的经营概况, 并尽可能预测集团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 内部控制
财务预警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集团企业的内控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集团的会计制度如果没有内控功能, 或者其内控制度得不到贯彻实施, 那么集团内部人员就能够很容易的越权交易和挪用公款, 特别是在当前电脑操作普及的今天, 审计等软件设计的不够严谨、正确等隐患, 都会造成集团企业的预警系统形同虚设。
(三) 内部审计
集团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有效执行需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 而健全的内控制度的前提又需要集团企业具有高质量的内部审计。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是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控制的第二道防线。集团企业控制的第一道防线是集团的制度控制、预算控制、财务激励控制以及财务流程控制等, 而集团的内部审计却可以对第一道防线的控制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 并能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反馈给集团控制者, 故可以说内部审计是集团企业控制的第二道防线。
集团企业的审计部门设在董事会之下。如果集团下属子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时, 则只需在母公司下设立审计部门, 而子公司不无需再设立;反之, 集团的母、子公司均要设立审计部门。
四、集团企业财务预警制度的运作流程
(一) 收集信息
集团企业实施财务预警首先要设置和考核相关的财务指标, 因此集团企业可以先设置出各类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指标的选用可以按照不同行业集团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用。集团的财务指标一般选用能够反映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的现金流指标体系, 其具体又可以划分为获现能力分析指标及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等。此外, 集团母、子公司的指标选择要分别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 切忌直接套用相同模式。例如, 如果整个集团企业承担的负债的额度与期限持续性地不能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 则很可能会造成集团的还债负担加重, 于是集团母公司财务预警指标就应当选用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而针对各子公司应当具体分析究竟是哪些方面影响了负债的合理性, 如果是由于获现能力不足, 则应当将获现能力分析指标设置为子公司的财务预警指标。
(二) 预警分析
对集团企业已经设置的各类预警指标进行分类赋值, 从盈利能力、变现能力、运营能力及偿债能力四个方面来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 并分别设置其单项功效系数, 采用功效系数法来进行警情预报, 以此来诊断集团企业是否存在危机。其中, 单项功效系数的确定可以根据各单项评价指标的特点, 并参照以下规则:
1. 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 定义为极小型变量;
2. 指标数值 (实际值) 越大越好的, 定义为极大型变量, 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等;
3. 指标数值处于某一区间内最好, 定义为区间型变量, 如资产负债率等;
4. 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的, 定义为稳定型变量, 如流动比率等。
之后再根据所求出的实际综合功效系数的大小来划分警戒值, 并将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警戒值相比较, 对识别出的风险要及时发出预警。
(三) 危机处理
1. 战略调整。
首先要对集团企业的经营方向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其次要对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再次要对集团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进行调整。造成集团企业危机的主要原因一般是由于集团管理的不善, 故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应当根据市场和集团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此外, 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定位于大笔现金流量的匹配, 定位于整个集团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2. 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 拟定财务危机应对计划书。
危机管理部, 是集团企业在遭受重大打击时而设立的临时性部门。当集团遭受危机时, 集团企业的战略管理部与执行管理部的功能已多数陷入了不可靠的状态, 此时, 预警部前期制定的危机管理计划就很可能会发挥特别的功效。因此, 每一个集团企业都应当制定比较明确实用的集团财务危机应对计划, 以避免危机时手忙脚乱的情况。通常来说, 财务危机应对计划书应当包括处置危机的目标和原则;应急资金的来源;内外部咨询专家以及授权与决策的程序等事项。
3. 塑造卓越的集团形象, 形成良好的信誉。
集团企业应当让债权人充分了解自己的诚信和竞争力, 与债权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信誉关系, 以便日后共同迎接集团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故集团企业与银行保持良好的信誉关系是非常明智的。
五、结束语
无论是从宏观经济上, 还是从集团企业的发展上, 集团企业的财务预警制度都是确保我国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及企业状况良性循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 集团企业必须通过完善和科学的预测方法, 建立和完善其财务预警机制, 以确保财务预警制度确实发挥实效, 不断满足集团企业利益相关者日益迫切的需要, 促进集团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抒, 罗成德.集团公司财务预警制度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 (中) , 2009 (5)
[2]张青丽.如何有效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J].魅力中国, 2009 (1)
预警制度论文 篇2
1、项目部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工区长、职工之间签订廉政风险防控责任书。
2、针对排查出来的廉政风险点及确定的风险等级,分三级进行预警:根据项目部和个人在党风廉政方面存在问题的程度,实行“一级(红色)预警、二级(黄色)预警、三级(蓝色)预警”管理办法。一级预警是面向全体干部职工“敲警钟”,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廉政风险防控责任状,向社会公示,强化自我防范意识;二级预警是为重点岗位和人员设“警戒线”,当群众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有反映时,及时发出预警通知书,进行廉政谈话;三级预警是向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人员“亮红灯”,实施重点预警,及时开展诫勉谈话,敦促相关人员主动接受调查,及时纠正错误。真正做到以防为主,惩防结合,及时纠正和处置权力运行中的失误和偏差,化解廉政风险,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转变为违纪违法行为。
3、及时进行反腐倡廉教育,进行提醒警示,避免不廉政行为的发生。
4、对发现问题的个人及岗位,根据问题严重程度下发《廉政风险警示提醒书》、《廉政风险诫勉谈话,责令改正书》,及时提醒、诫勉、限期改正。
廉政风险点定期分析评估制度
1、定期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通过自查、信访举报、检查、民主评议、日常监管等渠道,及时发现掌握各种风险因素和征兆性、苗头性问题,确定部门、岗位的廉政风险点。
2、廉政风险领导小组要每季度召开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汇总风险防控情况,分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分析风险点发生的规律和内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对确定的查找出的风险点按照危害程度划分为一、二、三三个等级,其风险等级依次降低,即A级风险度最高,C级风险度最低,建立每个工作岗位风险“警戒线”。
3、依据分析、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风险防控措施,健全规章制度,进行事前防控。
廉政风险防范思想道德风险预防制度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始终把加强教育、注重预防放在重要位置。制定本制度:
一、科学合理安排廉政教育计划。把党风廉政教育融入项目部的学习计划,定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不断提高廉洁从政意识。项目部党支部要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纳入每年党员教育工作计划,加强对党员的教育。
二、增强教育针对性。在教育对象上,以党员领导干部和涉及行政审批、资金的使用、物品采购等重要岗位的干部职工为重点,加大遵纪守法教育的力度,增强防范意识。
三、开展以理想信念、党员先进性为核心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廉政风险信息收集、登记制度
一、畅通廉政风险信息收集渠道,通过信访举报等各种途
径,广泛收集各类廉政风险信息。
二、坚持日常登记,及时收集并整理各类廉政风险信息。
三、坚持廉政风险信息举报及登记保密原则,并做好调查核
实工作。
四、把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和环节作为廉政风险信息
预警制度论文 篇3
一、汶川“5.12”巨灾的工程综合减灾启示
2008年5月12日下年2时28分(北京时间),震中位于北纬31.021° 东经103.367°,地域发生面波震为Ms8.0,震源深度14Km的巨震。截止到2008年10月21日12时,共发生4.0级及以上余震270次,5.0级及以上全震40次,6.0级及以上余震8次,最大余震为6.4级。它是近50年来中国发生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地震造成十分巨大的工程破坏、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四川、甘肃、陕西和云南等地区地震震动强度均十分强烈,远则近千公里和数千公里外的山西、北京、河北、山东、上海和福建也有一定的震感。从地震释放的能量、灾害波及区域面积、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等方面的初初步统计看,此次地震的危害要超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地震震中烈度高达IX度。汶川县映秀镇、北川县城和陈家坝乡处于IX度区内,均遭受到毁灭性破坏。从综合减灾的对策上看。对城乡安全建设至少有如下汲取的要点:
1、IX度区域内。90%以上建构物倒塌、滑坡和地基失效严重。
2、结构整体破坏坍塌如北川县城区内最高建筑一青少年活动中心,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发生了整体破坏而坍塌。
3、北川县城为小型旅游型城市。由于商业需要,县城及新城区街道两侧建筑几乎均为办公及商住房,地震中柔性底层破坏严重,房屋整体下坠、倾斜、移位等。
4、极震区房屋震害也有异常现象。如中科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教学楼(新2层砌体结构)未受破坏,而近邻的2层砌体结构教学楼(老楼)则遭受了严重破坏。分析表明,极震区房屋及设施震害异常现象是开展深入抗震设防研究的重要资料。
5、相对平原地区,山区城镇的抗震设防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6、相邻和具有相似结构形式的房屋建筑破坏程度及形式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性。给人们展示了巨震对工程结构影响的复杂性和随机性。
7、汶川地震及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使阿坝、绵阳、广元、成都、德阳、雅安等市(州)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损毁,汶川、茂县、北川、青川、平武、卧龙等县(区)和震中地区多数乡镇对外交通一度完全中断。共造成G108、G212、G213、G317、G318五条国道及十条省道干线公路受损,仅桥梁损坏即达1177座,生命线系统受毁是造成汶川地震灾后救援困难的关键。
8、汶川巨震引发的滑波、崩塌是极为严重的,其外因是地震引起的地震动及地表破裂,而内因是高山峡谷地形、岩体层理与节理发育、风化及沉积层松散,因此灾后城镇选址成为工程安全保证上的最重要环节。 9、汶川地震极震区的损失大小取决于该区域内社会经济单元的GDP值,由于汶川地域的欠发达,甚至生命线系统都欠完善,所以它的巨灾破坏对经济的毁灭性打击并不深重,不难设想若极震区在现代的成都平原,其灾损将是更为巨大的,其生命线诸系统的二次损失也将是无法估量的。
10、汶川地震之所以迅速震动全世界,不仅是因为地震的惨烈,还在于现代灾害的综合扩展性,表面是一场地震自然灾害,但它体现出多灾齐发的属性,整个救援及重建过程迄今已过近十个月,但灾区尚有一系列根本问题未解决。因此依我拙见它留给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安全启示是,决不可就单灾种说灾害,必须建立在综合减灾的大思路。从预测、预警、预防、抗灾、救援、恢复的全过程入手,不如此细化防灾减灾应急策略,我们将无法面对大城市安全的主题,我们都将“败阵”。
二、实施“首都圈综合灾情预测预警年度报告制度”的建议
“防灾减灾预为先”这是国内外数百年减灾的法典。在我的案头中迄今摆放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自1999年~2005年共计7个年度的《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回顾它形成的过程,都是在每年1~2月组织中国科协下属20余个协会、学会的权威专家召开一个自然灾害对策研讨会,不仅总结上一年度灾情,更预测本年度的灾情,由于是交叉研究并论证,所以体现了综合减灾的思想,本人共参与其中工作7年,并每年代表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提交议案。但它自2006年迄今已中止,不论其原因如何,但我至少认为如果它能坚持下来,它应在2008年初起到预测预警作用。至少可以说,科学家对中国巨震预测的意见未集中在中国科协这个平台上,甚至可以说汶川“5.12”大地震的可预报性由于它而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权威通道。本建议之所以提及这个事件及作法,是因为面对北京安全发展,无论是北京城乡,还是首都圈发展每年都不可缺少综合减灾含义下的防灾减灾预测预警研究。具体建议:
1、要针对北京城乡安全及整个首都圈地域(北京、天津、河北乃至部分华北地区)的不同情况及类别组织不同规模的防灾减灾预测及总体研究,重在对历史规律性及重大灾例的总结,要求每篇报告均能站在北京城乡安全或首都圈安全的综合视角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建议在各城市政府或科协、科委的主持下,具体由市属减灾协会承办,尤其要让所有参加的省(市)明白,这次活动不是研究某一个城市安危的项目。而是针对“北京安全问题”的大型系列化、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因此要有必要的研究活动(含会议)的费用保障,确保请到中央及在京部委的一流减灾专家。
3、由于该活动的科学性、权威性及可应用性。要发挥它的决策参谋作用,建议会议成果每年出版一本类似“东京减灾白皮书”的年刊,宣由北京减灾协会策划并承编。
4、建议每年一度的活动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
第一,组织一次有特约主旨报告且展开交流的论坛(时间长短另议);
第二,将与会专家的全部发言文稿编辑出版论文集,名暂定“首都圈综合减灾预测预警对策研究论文集(2009年度)”; 第三,由会议学术执行委员会组织对论文集及大会关键发言中的要点整理成“首都圈综合减灾预测预警年度白皮书(2009)”(宜在每年3月份发布);
5、此项活动旨在贯彻国家2007年10月新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灾种涉及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灾害事件四大类,因此建议参加学会要涵盖住所有灾种类型,同时要增加对会人文类学会的比重,确保预测预警研究的年度成果有广泛的社会认同性。此外,虽该“白皮书”系机密件,但依其研究内容及首都减灾文化教育的需要,选取必要的内容可利用媒体见面会等形式,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形成制度,旨在培养市民及公务员的灾难文化意识与能力。(金磊: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减灾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建设部城市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专家)
高校学业预警制度设计初探 篇4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学业预警制度
一、高校学业预警制度的概念及国内高校开展情况简述
学业预警理念是从学籍预警逐步演变而来,是学校学籍管理由事后告知向事前警示转变的产物。教育部在《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对“学业预警”一词这样解释:一种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出自江西理工大学实施的“学业预警”制度,分为期初预警、期中预警和期末预警三个阶段。学校主要是通过在学习进度推进的不同阶段,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对缺课达到一定数目的学生采取提醒、教育等预先警示方式予以指出并责令改正。学业预警制度是目前比较新的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它主要对高校中的学生学习成绩、日常考勤、学籍等进行管理,其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学校、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写作、及时发现和识别学生潜在的或现实的问题,并及时向学生本人和家长告知、警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形成合力,来预防学生偏离正常的学业轨道。
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在2007年也开始着手建立相对完整的学业预警体系。从目前网络调研的结果来看,浙江省的高校正在逐步倡导在全省较大范围内建立和推行相应的制度。浙江省这一举措正是肇始于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执行的“三色预警”制度,实际上应该看做是个案在成功实践基础上推而广之的结果。这为学院层面的学业预警制度的探索和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而国内更多的高校,在学业预警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都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甚至更多的高校还没有意识到在国内目前高等教育急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立起该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学业预警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必要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外部诱惑的增多,大学生很难再安于学校单纯甚至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再加之刚刚从高考的高压环境下“解脱”,不少学生面对全新的环境和诱惑都无法自控地放松了要求,“逃课”“补考”“重修”等字眼甚至成了大学生口中的家常便饭。另一方面,从高校内部来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高校课堂教学原本就存在的问题被放大,由于当前实行不完全的学分制导致学生课程可选择的范围较少,部分课程往往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学生相对集中,客观上造成课堂管理难度大,再加上讲授方式、考核方式等比较单一陈旧,单位教学投入减少,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在下降,教师疲于应付,学生热情不再。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培养质量很难完全保障,迫切需要通过相应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
(二)迫切性:国内学业预警制度建设和实施已经滞后
根据网络调研结果初步显示,国内仅有极少数高等院校在真正着手学业预警的相关制度设计和实施。诸如江西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这样在校级层面实施学业预警制度的学校确实凤毛麟角,与之对应的学业预警的实效性研究自然也无从谈起。撇开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不谈,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制度并不非常完善,举措也多有不够成熟之处。今年以来,仅有浙江一省的高校逐步倡导在全省较大范围内建立和推行相应的制度。浙江省教育厅近日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的意见》,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意见》,浙江高校应建立健全学业预警和退学制度,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按分工主动关心学生学业修习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和提示。但这也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执行细节还需要该省内各个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三、高校学业预警制度的设计
(一)新生预警:以新生专业教育为契机,做好新生学业预警
从学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生教育中,学业预警应成为新生教育的题中之义。首先,详细解读培养方案。对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结构、层次、衔接、主次等要素给予充分交代,着重介绍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学习方法、意义和难度等。结合学校的相关要求,对毕业所需达到的学分绩点水平、等级考试、职业认证等条件进行告知,以及明确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包括留降级、试读、退学等相关标准。其次,结合学院学业预警制度,就具体的措施、标准、方法、相关制度等予以详细说明。再者,将历年历届毕业生和在读学生的学业指标进行分享和分析,比如结合学院各个专业总体的毕业率、授位率、就业率等数据,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等呈现方式,对学院各个专业的难度系数和风险系数进行评估。甚至还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未成功毕业、授位、就业的个案,追究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引起新生的警觉和深思。课程方面,也可以结合各个专业历年的主干核心课程的补考率和重修率等数据,评估课程的风险系数和难度系数。此外,还应充分利用优秀朋辈资源,积极发挥明星学长的正向引导作用,在优秀学长交流活动、明星学生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中,以“过来人”的身份适当增加学业预警相关内容。
(二)课程预警:学院学业预警制度的基石
任课教师在每月末根据学生的出勤表现、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填写课程学业表现登记卡,并标定预警等级。通过学院教学系统、学工系统和行政系统的紧密配合,加强课堂管理和课后督导,达到保证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出勤表现、作业表现、课堂表现(如果操作难度较大可以视情况执行)填写反馈表,并根据情况标示出预警五个等级。学工系统和行政系统可以4次课程教学为单位进行集中反馈。针对有学习风险的学生进行记录,并转交学工系统和行政系统及时跟踪处理,避免学业问题的扩大化。在这一部分的预警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把握分寸,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具体的尺度和侧重点应该略有差别。大一、大二阶段是大学专业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学业预警相对容易产生刺激效果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对微小问题的预警,例如就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针对某些微小失范行为的管理等,力争做到防微杜渐。
(三)毕业授位要素预警:对直接影响毕业和授位的相关学业指标预警
毕业授位要素主要包括:绩点水平、通过学分和积欠学分情况、和毕业证学位证直接相关的相关等级考试或职业认证的情况。另外还包括针对大四阶段的选课预警和毕业设计(论文)预警等等。上述情况可以学期为单位,在每学期开学之初进行统计和送达,能够更好地起到事前警示的效果,并通过学生本人、学院、家长三方努力共同改进相关指标。在大三阶段,学困生已经相对易于识别,这一阶段就可以结合绩点水平、平均分水平、学分水平等因素,对学困生主动识别和分类教育。在大四阶段要特别注意如等级考试、选课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等直接关系到毕业和授位问题要素的预警。特别是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避免出现因为工作或者升学问题的干扰影响毕业和授位的现象。
(四)分类预警: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
有学者将学困生分为愿学、在学、厌学、弃学等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曾就学业困难归因问题对8名辅导员进行访谈调研,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大致分类情况如下。
第一类,厌学、弃学(未能充分认识专业前景和价值,或对专业缺乏兴趣的)。
第二类,愿学、在学(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心态、方法、能力)。
第三类,浪子回头但无从下手。
第四类,其他非学习因素干扰到正常学习(适应问题家庭、情感、疯狂兼职、盲目创业等)。
接受访谈的对象无一例外地将第一类列为最常见的类型。首先要注意不同的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和谈话技巧,家校联系则需要视情况而定。辅导员谈心和家校联系都应该有规范的工作记录以便查阅和作为佐证材料。其次,给教育对象的转变留有充裕的时间,纵向比较个体学业指标,留心进步之处并给予更多鼓励,助其尽早走出误区。最后,还应该对个别学生在学业表现上的“突变”和“剧变”,及早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防患于未然。
(五)学业帮扶配套制度:应该包含学业预警制度框架之内
要真正实现其成功转化,则需依靠相关的帮扶措施、管理手段和人性化的教育关怀。根据对学业困难对象的分类,有部分属于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能力不足,或者“浪子回头”但已经毫无头绪等,这样一些情况,仅仅靠谈话疏导或管理督促,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面对上述情况,健全有效的学业帮扶体系必不可少。针对上述几种情况,可以从制订和执行个人学习计划入手。学院层面可以依靠充分调动班导师和优秀朋辈资源来实现。首先班导师作为各个班级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指导学困生方面具备专业优势,通过对接其指导班级的学困生,在了解学习进度后制订较为详尽的个人学习计划,由优秀朋辈队伍配合完成学业计划。其次还应该充分依靠优秀朋辈资源,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优秀朋辈导师选拔和聘任制度,严格执行相关的培训和淘汰机制。
在学院学生工作系统、教学系统和行政系统配合下开展,上述的学业预警方法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学校层面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学业预警体系的情况下,由学工系统牵头,学院层面的实践成效是很关键的。但从更长的时间范围来看,需要学校各个系统和层面达成共识,由校院系三个层次形成合力建立起完整的高校学业预警系统。如果仅仅靠学院,在资源、资本、政策、技术、人员、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会显得捉襟见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学校、学生和家长也应该坦承部分专业存在一定淘汰率的事实,在这样的前提下,学校和学院层面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转换平台,进而才是考虑如何在提升预警对象转化成功率上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迟振国.论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生成、发展与完善[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2]华金秋.台湾高校学习预警制度及其借鉴[J].教育科普,2007,(3).
[3]上海水产大学推出“学业预警”机制[EB/OL].[2005-06-21].http://edu.people.com.cn/GB/44083/3484177.html.
[4]浙江高校推“学业预警”模式退学人数下降50%[EB/OL].[2014-06-12].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4/06-12/6274334.shtml.
[5]高明生.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7).
学情预警制度 篇5
所谓“学情预警”即采用群体和个案汇总相结合的方式,从思想状态、学习状态、情结状态等诸方面监测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具体表现,并将其与相关材料一并汇集整理,从中分析判断出当下或将来一段时间内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策略基础。学情预警机制包含一个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两个阵地(学校和家长)、三个团队(心理联络员、教师、家长)、四条渠道(咨询个案、联络报表、班级组会、家长热线)。是一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全员参与的评价预警机制。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广平中心小学学情预警制度》,内容如下:
1、学期初利用心理咨询中心对全校学生的思想状态情绪状态进行全面检测,并备案。
2、各班主任每月上报学生的学习状态情况,并备案。
3、班主任定期与家长联系,咨询学生在家时的学习状态,情绪状态,并备案。
4、班主任定期与班内个别学生交谈,全面了解该学生。
5、建立班委会,扩大对学生的管理面。
6、学生定期根据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高中数学成绩预警制度的探讨 篇6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必须清醒认识到, 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内容方法比较陈旧,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 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 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 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 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 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在对《教育规划纲要》的学习, 尤其是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部分的学习。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 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到2020年,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 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 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 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 在学习这部分后深有体会, 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对建立高中数学成绩预警制度进行了探讨。
成绩预警是高校学生成绩的一种管理方式。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情况, 及时提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可能产生的后果,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通过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预警制度。当前提倡和谐校园、以人为本的社会形势下, 成绩预警制度被广泛的应用于国内各个高校, 并取得非常的好的效果。那么这种先进的管理制度是否可以应用到高中阶段的学生呢?本文将在高中数学方面进行尝试。
在高校有些学生不太关心自己的成绩, 对不及格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而受到降级、退学等学籍处理。如果提前对学生进行成绩预警, 使学生认识到不及格成绩情况, 从而认真对待补考, 避免受到学籍处理, 变以往的事后处理为事前预警。类似的情况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也会发生, 只不过就是后果将最后的成绩体现在高考成绩上, 阶段的预警将没有高校的那么明确, 但是阶段的预警成效最后也将体现在学生的高考成绩上。因此, 对高中数学成绩进行成绩预警也是必要和有价值的。
因此提出这方面的尝试, 首先将高中阶段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适应阶段, 初中升高中后的, 学生带着初中养成的学习习惯进入高中, 面对着能否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能否马上习惯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等一系列问题,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 将对该阶段进行预警。目的是评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情况, 具体评估指标分为三个部分:数学成绩、高中数学思维的适应度、高中数学学习习惯形成度。具体评估办法:通过期末考试测试出数学成绩, 通过期末学生座谈评价自己对高中数学思维认识、看法, 教师再通过总结给出班级学生对高中数学思维的适应度, 最后通过整个学年的汇总得出本届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 再分别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 得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状态。最后得出整个学年的学生的综合指标, 对高中适应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得出总结, 针对需要改进的工作在下一学期进行改进。在适应阶段不合格的学生将给出预警通知, 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学习状态, 在下一学期有针对性的改进。适应阶段的预警工作时间将在高一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末全部结束, 改进工作在高一第二学期进行。
第二个阶段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学习阶段, 着一阶段是高中数学非常重要的阶段, 主要的高中数学知识都将在这一阶段完成, 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很大, 这一阶段的预警目标相对简单, 主要是评估学生的数学成绩。具体评估办法:通过高二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测试出学生的数学成绩, 最后统计出整个学年的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排名, 对本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得出总结, 针对需要改进的工作在下一学期进行改进。在本阶段不合格的学生将给出预警通知, 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学习状态, 在下一学期有针对性的改进。本适应阶段的预警工作时间将在高二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末全部结束。
第三个阶段是高考阶段, 这一阶段是高中生最重要的阶段, 相对的考试也非常多, 但是只看重考试, 不进行总体的比较和总结, 学习将是非常盲目的。针对高考的紧张性, 将对该阶段学生的成绩排名进行预警。目的是评估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具体评估指标为数学成绩、数学应试技巧。具体评估办法:通过阶段考试测试出学生的实时数学成绩, 及时总结试题的结构和出错的类型, 归纳出各种类型的犯错率。最后通过整个学年的汇总得出本届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各种类型的错误率, 再分别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得出学生数学高考成绩预测, 对于需要改进的学生将给出预警通知, 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学习状态, 在高考冲刺阶段有针对性的改进。本阶段的预警工作时间将在高三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末全部结束, 改进工作在高三学年的第二个学期进行。
以上是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结合学生成绩预警制度, 做出的高中阶段数学成绩预警的思考内容,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将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改进, 进而按着《教育规划纲要》的指导,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 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摘要:成绩预警制度在高校被广泛的应用, 是一种及时提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的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预警制度在高中数学成绩统计的应用, 提出合适高中数学成绩预警制度。
关键词:高中数学,成绩预警,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学飞.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 (1949~1999)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5.
公民权行使与保障的危机预警制度 篇7
去年的“瓮安事件”、“连江事件”, 今年的“海南东方事件”、“鄂东事件”等大型社会群体性事件和局部的堵门、堵路、爬塔吊事件的产生, 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公民基本权利被侵害后, 因为合理、合法行使权利渠道的不顺畅, 国家预警、干预的机制缓慢, 促成了事态的蔓延, 使得原本可以顺利化解的社会矛盾激化。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对公民权利行使与保障的危机预警机制不健全, 管理者与社会面形势的隔膜, 矛盾预警信息的不对称无疑是重要因素。因此, 笔者建议建立国家预警机制保障公民权利, 促进权利的合法行使。
一、建立公民权利行使与保障预警机制的原由
公民的权利主体意识渐次觉醒, 教育水平的提高, 各类平面与网络媒体对公民权利的宣传, 公民权利知识内容的广泛传播, 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个体对自身基本权利的认识。过去看来很正常的侵权行为, 从权利本位的视角, 如今公民主动出击维护权利, 实现权利回归。本来不被重视的权利, 开始受到了过度的关注;社会分工的深入, 社会成员有时间、有条件恢复曾经被漠视的权利;社会成员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日益碎片化, 普通公民原本可以通过所属组织保护权利的途径弱化, 使得权利主体不得不自我认识权利、维护权利;因为个体力量的相对薄弱, 维护权利过程中被压抑、受挫折的情形时有发生, 催生了反作用力的形成, 促成公民个体之间对联合斗争的企盼。一旦有表达意愿, 宣泄不满的机会, 便挑战现行的管理规则, 超限度地维护权利。
侵犯公民权利的事件无时不在发生, 由于立法的、观念的原因,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事件已经成为常态, 普通公民处于不知言、不能言、不敢言的地位, 任由侵权行为的无限发展。例如, 在工厂里超时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用, 国家规定的最低工时工资标准被误解为法定的工资标准, 资方大量地攫取当前“取人口红利”超值利润, 忽视劳动者能力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应当被满足的最低劳动保障被虚置, 民工血汗的工资款却拖欠, 甚至不支付。群众需要支付超额的费用才能让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医疗资源, 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在金钱调控下, 不均等地配置, 使民众看不到社会的公平。一般民众因为下一代向更高社会层次流动的希望丧失, 而对现行不合理制度难于忍受。征地拆迁等征收、征用活动中, 对失去固定资产的公民的长期利益缺乏安排, 简单处置, 常规的发展事项转化为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激烈斗争。
卢卡奇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产生根源时, 就表示这些斗争的发生, “经济利益是最至关重要的解释因素”, “在资本主义下, 经济因素不再隐藏在意识的背后, 而是存在在意识本身之中 (只是没被意识到或是受到压抑) ”[2]。各类经济主体都在坚守局部的利益未能担负最低限度的社会责任, 保护公民权利的主体呈单一化的倾向。多年来, 我们在社会管理宣传中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公民的社会责任, 在现实中只有国家在不全面地承担社会责任, 政府成为一个无限的责任主体, 为各种承担社会责任主体的不当行为受过, 成为抨击的对象。原本应当由经济主体承载的社会道德义务, 由于政府的监管不到位, 发生违背法律的行为侵犯公民的利益;或者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质量不高, 影响了公民权利。最终矛盾的指向都是政府, 而具体的责任主体被忽视, 人民内部的矛盾异化为对抗性的局部社会冲突。社会组织的功能发挥不全面, 甚至在侵犯公民权利, 违反成立初期的目标。
政府组织对维护权利方式的极端性的认识不足, 政府管理的高层以宏观的政治理念引领社会经济事务的发展, 而实际的社会管理价值, 需要基层管理者以合乎目的行动来落实。宏观价值取向在实践中被异化的风险随时存在, 背离发展目标的侵犯公民权利行为也伴随发生。普通公民行使权利的反抗制度的事端不时被引发, 因为没有适当的表达路径, 问题常常处在隐形阶段, 这种隐藏着的矛盾长期积压、不被关注, 缺乏适用的疏导方式, 极端性发展的可能随之产生。然而动荡风险却被发展的美好前景遮掩, 一旦激发便难于控制。加上外部不良信息的不当干扰, 普通的纠纷被渲染为不可调和的斗争;正常的维权行为, 异化为对社会稳定不利的局部动荡。这种风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可能性低的, 但是危机事实却经常发生。
公民权利的觉醒、侵权行为的高发、利益主体主动适应的动力不足、政府主管部门对维权危机风险的认识缺位必然导致公民权利行使与保障的大量需求, 若不采取积极的危机预警应对措施, 社会管理矛盾只会坐大, 自然的化解只是管理的“乌托邦”。
二、如何建立公民权利行使与保障的预警机制
首先, 社会管理者需要提高对社会管理危机的管控意识。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突》中曾经指出:“惯性思维会蒙住人的双眼、为了既得利益会停止研究速度, 结果会遭到加速冲击的无情震憾。”[3]平安、稳定是“易碎品”的认识, 因为现实公民行使权利激化事件的激增, 正在逐渐被管理层接受;任何的事件处置适当, 都有反向扩大的可能性, 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在危机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超前掌握情况, 形成可行性的应对举措, 减少对现实危险的“绝缘”现象, 防止对危险管控信息的“真空”。在知悉公民权利被侵犯后, 应当积极作为, 采取合法的措施救济被损害的权利, 将权利的状态尽快恢复。对已经激化、扩大的维权矛盾, 不回避、不隐瞒矛盾, 迅速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协商解决的思路, 最大限度地争取矛盾各方的“共赢”。
管理者主动掌握弱势群体的权利受损状况, “法律不支持睡眠的权利”是对权利受损时司法干预的解读, 然而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与司法的消极性、滞后性恰恰相反, 它要求管理者主动掌握矛盾的发展事态, 提前感知危机, 在事发之前合理疏导、控制, 防范于未然。当前, 社会弱势群体作为公民的一部分, 其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基本的生命健康权、财产权的保障都得不到完全的保护。在金融危机的发生期, 劳动权、财产权的追求更为突出, 基本权利的受损, 对弱势群体本已脆弱的神经影响更加严重。这一敏感期, 最好不促动、少促动这类矛盾, 从和谐的高度, 认真满足弱势群体的利益合理诉求, 维护弱势群体的宪法性权利[4]。
积极控制强势组织的扩张行为, 规范行使权力, 尊重向对方的权利。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企业的规模, 提高资源与劳动力的运用效率,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也符合公民权利发展的需要。但是, 作为强势群体其扩张中既要符合发展的目标, 同时须要兼顾普通公民的权利, 任何以损害公民基本权利为代价的发展行为都不能在法治社会中被容忍。政府应当让公民享有公平的生存、发展权, 可以期待的稳定的财产权;不得不作调整时, 应该支付合理、合法、公平的对价, 兼顾基于财产权利产生的远期利益。社会是个多元的舞台, 任由单一的利益主体一家独大, 不受控制的侵犯其他合法权利, 那是将社会简化为“丛林”, 忽视了人类的善的本性[5]。
充分运用现有的化解机制疏导矛盾, 实现制度设计的本意。为了维护公民权利, 社会管理中早已预设了大量的保障性措施, 以应对突发的变故。然而, 这些良好的制度设计往往闲置, 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例如, 当前的社会救助机制, 只是在公民激烈地表达需求时才缓慢地反应;医疗救助的绿色通道制度, 几年中才启动一次, 实际是每天都有大量的受众需要救助。权力主体认为, 启动化解矛盾机制的程序烦琐, 而不愿使用;相对于公民的获得物质帮助的宪法权利, 这种复杂的程序设计又算得了什么呢?设计烦琐的程序本身, 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公民的权利。现存的优秀制度设计闲置不用, 又不开动脑筋解决社会矛盾, 权力主体不是失职吗?
提高对权利保障危机的认识程度、掌握弱势群体的权利状态、控制强势势力的恣意行为、发挥已有的制度设计的功效, 通过预警机制预知权利的受损状况, 恢复修正的方向, 以主动的姿态应对危机, 将更好地诠释执政者的政治理想, 争取拥护的群众基础。
三、公民权利行使与保障预警机制作用如何发挥
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建立预警机制, 以充足的信息辅助管理者的决策。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目标是获取权利保障与行使中权利与权力冲突的信息, 在通常的环境中梳理公民基本权利的数量与类型以及在时代发展的外部环境下所开放出来的次生性权利;此类权利的保障状况, 外部条件能够满足的和无法满足的情况;公民的基本期待目标和能够容忍的最低标准。对因为宏观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期待目标与现实条件的冲突, 作出适应性的对策, 在潜在的权利行使矛盾激化之前, 将问题解决与萌芽之中, 于无声处摆脱危机。公民权利行使的暴发性危机是社会发展中难于避免的现象,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在所难免, 期待、追求的无止境和客观条件的有限性注定无法一次解决所有问题, 关键在于公民行使权利超出管理层承受的能力时, 双方能否通过符合现实条件的程序化解矛盾, 从预警机制中孕育的多种方式, 有效防止了惯性思维的单一模式解决问题的困境。
保持矛盾双方的信息对称, 方便沟通, 合理构建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利的边界, 保持民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在公民权利本位被渲染的思想体系中, 民众越来越关注自身权利的内容是否得到确实的实现, 是否受到不当的侵害;而政府组织、经济组织, 在追求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权利与利益的矛盾不断变化发展, 侵权和维权的博弈使得公民和外部环境都在根据规律作出调整。自觉调整, 主动适应变化的前提是知晓对方的底线和难处, 毕竟和平协商中各类主体的退让、妥协也是有限的。国家和经济组织扩张权力, 不能损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最低心理容忍度;公民的维权、权利保障自然也不可能超越社会现实条件, 相互进退中当然要依据预警中获取的可靠信息, 作出科学的评估, 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
及时调整管理的规则, 修改立法, 使其向合情、合理的方向发展。获取公民权利受损的信息, 加强侵权主体与被侵权公民的交流, 对制度设计的不足做出提前的安排, 为被侵害的权利自然恢复创造机会。政府通过预警机制中发现的侵权行为, 反思以往政策对公民权利保障的弱点, 对宏观管理规划中确实存在的不符合公民基本宪法权利的制度设计展开调整, 迅速肃清社会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尽早发现利用政策的灰色地带无限扩大错误行为的组织, 消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事实与规则依据, 消除“恶法”给无辜公民带来的伤害。建立预警机制的目的就是通过超前发现制度设计的缺陷, 防止因事前的不周延规划在执行中, 无意识地对公民的权利造成伤害。对经过预警发现的公民权利危机事件,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坚决调整立法的瑕疵, 尊重侵权发生的事实, 公开政府的处理态度;搭建协商交流的平台, 通过自行整合, 政策引导, 司法介入等多种方式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公民权利行使与保障的危机预警制度是对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的监控器, 通过预警发现权利保障的不足, 提前化解维护权利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提升国家法律的权威, 改善政府部门公信力, 减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 关乎政治稳定和社会民生, 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并在实践中进行贯彻落实。
摘要:公民权利行使与保障过程中出现的冲突事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剧增, 成为社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从立法论的角度阐述建立公民权利行使与保障的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因、建立方式以及该机制如何发挥作用, 以减少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促进公民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公民权,权利保障,危机预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 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92.
[2][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 任立,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115.
[3][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突[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336.
[4]刘长敏.危机应对的全球视角——各国危机应对机制与实践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18.
[5]王学军.预警, 反应与重建:当代中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J].理论探索, 2004, (4) :81-82.
预警制度论文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5月~2016年5月起实施手术部位护理风险预警制度,200例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患者入、出院时间未在同一天;患者同情参与本次研究;患者接受手术,且患者有手术室缝合切口。排除标准:门诊手术、内窥镜手术;患者不同情参与本次研究。观察组100例,其中行胃肠手术25例,胰腺手术22例,甲状腺手术5例,胆囊手术10例,肝脏手术15例,腹部外伤手术11例,阑尾炎手术15例,合并高血压24例,糖尿病32例。其中男67例,女43例,年龄59~82(70.5±10.9)岁。对照组100例,其中胃肠手术20例,胰腺手术17例,甲状腺手术10例,胆囊手术13例,肝脏手术12例,腹部外伤手术13例,阑尾炎手术15例,合并高血压24例,糖尿病32例。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64~87(71.1±18.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常规护理和疾病专科护理对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全程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老年手术患者增加风险预警机制的护理安全管理。(1)建立护理风险预警管理组织:首先建立医院护理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护理部主任担任,以各科室护士长为委员会成员。其次成立科室护理风险预警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以护理骨干为主要组员。所有小组成员需接受护理风险预警管理的流程系统培训。(2)收集资料,识别、分析存在或潜在的风险问题:调查中500个老年手术患者有46例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全面调查护理人员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掌握程度[3]。风险预警小组对感染因素分析确认和对策拟定:分析和确定在老年患者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因素,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因素、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等。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素质相对低,全身脏器功能减退,应激能力、免疫功能或代谢机能均明显降低,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极易受到病菌感染。通过护理风险预警小组的各种调查,分析护理风险因素的各种影响因子,分析老年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及护理缺陷,分析风险因素后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及感染预警措施,对原制定的老年患者术后护理操作流程定期评价并修正。(3)制定风险预警管理方案:制定《预防老年患者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预警制度》,其内容旨在评估老年患者在术后存在的手术部位感染护理风险因素并予以预防,该制度涵盖老年患者入院后,术前、术中、术后各种需要注意的护理环节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控制好血糖,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在8mmol/L,不但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降低,而且中风,尿路感染的风险均低[4]。做好手术室空气的消毒灭菌环境清洁,减少手术部位污染,加强医护人员手术技术的训练、强调无菌操作技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术前术中合理应用抗生素,注意患者手术部位的保护,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老年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调查干预,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前术后病程记录、各项检验报告等,控制老年患者血糖,对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恢复情况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分泌物和引流物的特性和数量,当发生感染或可疑感染时及时送检,临床发现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立即报告。患者术后30天随访,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录入、分析及反馈。(4)实施风险预警管理方案:制定预防老年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预警培训计划。培训共3个批次,培训覆盖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并定期进行考核,将其加入专科护理质量考核项目,制定预警制度考核标准,每月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统一进行考核、评价、总结。
1.3观察指标通过对比2013年5月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前和2013年5月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后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测评,以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感染标准,并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风险预警制度下,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远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讨论
从上述结果可知,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远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实践表明,通过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度能快速有效地找准目标风险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患者感染预防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提高锁定目标人群的准确率和及时率。观察组通过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度,有效的预防了老年患者术后部位感染,护理预警制度的建立,不但使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都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显著降低或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对建立和健全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制度等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随着人口逐渐区域老龄化,医院入住的老年患者亦越来越多,老年手术患者也随之增多,由于手术对老年患者的机体影响较大,且部分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容易引起组织愈合缓慢并感染增加[5]。在临床护理中应对老年患者进行安全防范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对老年患者的术后治疗健康以及生命健康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了适合我院发展的护理风险预警制度,通过规范化老年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预警处理流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防范和化解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降低了技术风险系数。因此,护理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部分责任意识淡薄护士还起到制约作用,降低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的避免了老年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责任风险,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也提高患者满意度,对健全护理风险防范制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将护理风险预警制度运用于临床老年术后患者风险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应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小华,张玲,刘竹,等.10所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横断而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672-1673.
[2]王巧波.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64-66.
[3]尹梦华.骨科急性创伤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9):241.
[4]胡莹.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在普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0):97.
预警制度论文 篇9
一、财务预警体系构建
财务预警体系是为了防止企业出现突然警情而建立的报警和实施系统。它通过一系列单项指标或综合性指标的测定,评判企业财务状况;当风险接近预警线时及时向经营者提出预警,以采取措施,避免企业出现危机。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还可以对影响或决定企业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求掌握其未来变化的趋势,并由此判断财务经营风险的性质及其影响程度。
财务预警系统明显的特性是预测性,根据预警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判定企业财务状况的走势,判明风险的高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是紧密围绕着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应用而完成的。
(一)财务预警范围
本文所谈及的预警监控体系适用于集团公司和集团下属的企业单位。其构成是:财务预警体系包括集团的财务预警和单个企业的财务预警;集团的财务预警和单个企业的财务预警又各自包括整体预警和分项预警。
(二)财务预警流程
实施财务预警前后有个过程,这就是财务预警的流程。企业财务预警的流程大体为:首先,采集各类与企业财务活动有关的信息,以把握企业的情况;其次,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对企业进行测试,判断企业处于何种状态;然后,就企业目前的状况进行分析,找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此后,根据查找出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重新调整相关决策;接下来,将新的决策与措施落实到生产经营中,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财务预警过程。然后,再从生产经营中重新采集信息,开始第二次财务预警过程。
(三)财务预警系统
不论是企业集团还是单个企业,都有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都需要进行财务预警。为了使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更加有效地使用预警体系,可以考虑从综合预警(或称整体预警)和分项目预警两个层面建立初步预警系统。
1. 综合预警体系(整体预警系统)
(1)风险分级。
在这一体系中,企业的整体风险分成四级:
第一级,高度危险。
此时企业已经陷入财务危机,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和补救;如果没有很有效的整顿措施,就要考虑对企业关停并转,以防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二级,中度危险。
此时企业显露出部分风险,这些风险开始对企业产生影响并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导致高度风险并使企业经营无法继续。
第三级,低度风险。
此时财务危机刚刚开始发作,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指标中,个别指标开始恶化。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跟踪这些风险,采取措施避免其进一步发展。
第四级,警惕状态。
此时风险不大,个别指标出现一些波动,有不安全的苗头。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关注这一状况,分析原因,考虑是否采取措施,制止这一状况的继续。
(2)测试指标。
测试企业整体风险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十个:
其中前三个指标,即纯资产负债率>1、毛利率<0、研发投入(R&D)比率=0,任一项出现异常,即可以判定企业整体风险为一级。
后七个指标,即成本费用税金利润率<0、净资产收益率<0、收入增长率<0、净利增长率<0、经营现金流量指数<1、应收账款周转率<1、对外投资收益率<0中有任何四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可以断定企业处于一级风险状态;当这七个指标中有任意三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可以断定企业处于二级风险状态;当这七个指标中有任意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可以判定企业处于三级风险状态;当这七个指标中任意一个指标出现异常,说明企业处于四级风险状态。
通过这一体系,企业管理者就能够判断企业的整体综合风险,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
2. 分项目的风险预警体系
进行分项目的财务预警,首先需明辨风险的类别。项目的财务风险一般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偿债能力风险、盈利能力风险、持续发展能力风险、投资收益质量风险。其次,再区分各风险中的指标类型,比如,偿债能力风险是短期偿债风险还是长期偿债风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等等。接下来便要对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发生风险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这里对风险的分析,是从一般意义上进行的,对于特殊原因造成的风险,还要单独调查。
风险的四种类型(偿债风险、盈利风险、持续发展风险、投资质量风险),各包含若干财务指标。其中说明偿债风险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说明盈利风险的指标有销售毛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说明持续发展风险的指标有销售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说明投资质量风险的指标有投资收益和长期投资。
下面以偿债风险及其相关指标为例,说明项目预警分析的方法。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综合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是将实际的资产负债率数与历史数比较,以发现其中的问题。一般来说,引起资产负债率发生变化的无非是几种原因:第一,资产减少,负债增加,这当然会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第二,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但资产减少的幅度大,这也会引起资产负债率的上升;第三,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但负债增加的幅度大,这同样会引起资产负债率的上升。而资产的增加和减少,又具体分为流动资产的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的增加和减少;负债的增加和减少,则可具体分为流动负债的增加和减少、长期负债的增加和减少。
资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规模缩小,应具体分析是经营亏损,还是调整产业结构、处置不良资产,或是别的原因造成的。负债增加则要结合原有负债程度进行分析,还要结合债务性质进行分析。
如果资产负债率稍高,但速动比率和已获利息倍数并不太高,则偿债风险不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财务杠杆使用充分,发展比较有活力。但资产负债率过高,则企业的偿债能力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速动比率的分析也是将实际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并发现问题。流动负债增加或速动资产减少,都会导致速动比率的下降。其中引起速动资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应收账款减少和现金减少两种。再进一步分析,应收账款减少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周转快或者项目的规模压缩;现金减少主要是因为现金流通速度加快或项目的规模压缩。
如果应收账款或现金周转快,速动比率稍低,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尚且不大;如果速动比率很低,而应收账款和现金周转也低,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3)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这一指标的分析,仍是将实际数据与历史数据做比较。息税前利润的减少和财务费用的增加,是已获利息倍数恶化的原因。就息税前利润而言,营业利润减少和非营业利润减少都会导致它的减少;而营业利润的减少,又无非是因为营业收入降低或营业费用上升。就财务费用而言,它的增加原因可具体分为短期负债增加、长期负债增加所导致的,以及税率增加所导致的。
如果企业盈利能力强,即使息税前利润稍低,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也不会太大;如果企业营业利润很好,即使非经营性利润欠佳,亦不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过大影响。
(4)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通过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较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发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恶化,可以考虑是否由于经营现金净流入减少或流动负债增加所引起的。如果是因为经营现金净流入减少而引起的,可再从经营现金收入减少或经营现金支出增加两方面查找原因。
如果企业利润很高,但现金很少,必将对其偿债能力产生影响。企业现金流量是影响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现金流量出现问题,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辅助预警——非财务因素
对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除了使用财务指标外,还可以辅助使用些非财务的指标和方法。这些非财务的指标和方法,可以弥补单纯使用财务指标的缺陷和不足。财务预警分析中常用的非财务指标主要是经济增加值,非财务方法则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一)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起源于剩余收益,强调的是一家公司若要创造财富,赚取的收益必须要大于它的资本成本。简单地说,经济增加值指标等于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净值。这里所指的资本成本不仅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而且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其中债务资本是债权人提供的短期和长期贷款,但不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商业信用负债。股本资本则指的是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金额,或者是企业投资者其他形式的投入资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等于税后净利润加上利息支出部分(如果税后净利润的计算中已扣除少数股东损益,则应加回),亦即公司的销售收入减去除利息支出以外的全部经营成本和费用(包括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因此,它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公司经营所获得的税后利润,也即全部资本的税后投资收益,反映了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
经济增加值以公式表示如下:
EVAt=Pt-KAt-1
其中K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At-1是公司期初的经济价值。Pt是经调整后的净利润。
在考核一个企业业绩的时候,如果经济增加值为正,说明企业创造了新价值;反之,则表明企业的业绩未满足投资者的最低期望;如果经济增加值为零,则说明企业创造的收益仅能满足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最低期望,没有形成新的、更多的价值。
(二)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即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大小进行预警分析。具体说来,若企业的内控制度比较健全,而且执行比较到位,则单位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否则,财务风险较大。
预警制度论文 篇10
1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预警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抚顺市行政区划图、人口数据,以及抚顺市公布的最近今年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其他研究中的数据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统计所得。
1.2预警指标
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目前有关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的指标体系有很多,比如“四因素法”,主要包括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粮食自给率、粮食储备水平和人均粮食占有率,“五因素法”在上述四个因素的基础上加上了粮食表彰水平这一指标。考虑到本研究的实际需要,以及抚顺市的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人均粮食占有量作为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人均粮食占有量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粮食安全的指标, 在粮食总产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占有量决定了该地区每个人可用于生存的粮食数量,其与粮食安全水平之间是正比关系,人均粮食占有量越高,粮食安全水平也就越高,反之粮食安全水平也就越低。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反应的是一定条件下,粮食总产偏离趋势产量的程度,其公式为:
在该公式当中,Vt表示在第t年的粮食波动系数,Yt表示的是第t年粮食实际总产量,yt表是第t年的趋势产量。|Vt|越大说明实际产量偏离趋势产量也就越远,粮食产生的稳定性比较差,粮食生产安全水平也就越低,反之则表明偏离趋势产量较小,粮食生产安全水平也就越高。
1.3预警指标警限的确定
1.3.1粮食产量波动系数警限
在预警指标警限确定上,本文采用误差理论和3σ方法来处理, 粮食产量波动系数,是在正常的粮食生产单各种,系数偏离一个稳定数,这个数可以用 μ 表示,将其作为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划分的一个指标。由于粮食产量波动系数有粮食安全程度之间的反比关系, 假设[0,μ]为安全区域,将偏离 μ 1倍标准差区间[μ,μ+σ]作为轻警,将偏离 μ 2倍标准差区间[μ-σ,μ+2σ]作为中警,将偏离 μ 3倍标准差区间[μ+2σ,μ+3σ]作为重警,将偏离将偏离 μ 3倍以上的作为巨警,得到5个警度区间,作为预警指标警限的指标区间。 运用3σ 法,需要先确定一个安全与不安全的分界点,在这里可以将抚顺市多年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分界点(见表1),根据收集到的抚顺市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可以将抚顺市粮食产量波动系数(见表2)。
1.3.2人均粮食占有量警限
根据我国粮食产量的地区差异,以及粮食分配因素的影响, 我国将人均粮食占有量分为4个等级,也就是248.56 kg、300 kg、 360 kg和400 kg,其中248.56 kg是维持一个人生存的最低标准, 也是我国粮食安全当中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最低下限,也就是最低警限。300 kg是在生产的基础上减少粮食减产对人及粮食安全威胁的标准,简单的来说就是温饱标准,360 kg在温饱基础上的营养缓冲标准,400 kg以上为真正的营养标准。根据上述标准,可以确定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的警限(见表3)。
2预警模型构建
2.1粮食生产安全指数
粮食生产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上述两个因素之外, 影响一个城市粮食生产的因素有很多,导致在某些环节上有很高的安全性,在某些环节上则表现出很低的安全性,也就是在不同环节上安全状况不一致的现象,这就意味着很难对某地区粮食生产安全状况作出准确判断。从研究的情况来看,一些学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引入粮食生产安全指数的概念,用 λ 来表示粮食生产安全指数,由一个地区各项粮食安全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后所得综合值,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粮食安全的总体水平。在计算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指数之前,先对抚顺市的粮食生产安全进行假设:
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指数可以由粮食产量波动指数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两个指标完全解释,也就是完全由上述两个指标决定。
上述两个指标对粮食生产安全指数 λ 的影响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可得:
在该公式当中,λj表示抚顺市j项指标的取值。
当 λ 取值范围在[0,1]之间的时候,λ 值无线接近于1,这表明抚顺市的粮食生产安全水平越高,当 λ 取值接近于0时,说明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水平较低。
根据前面计算的粮食产量波动系数警限和人均粮食占有量警限,以及本节当中提出的粮食生产安全指数计算方法,得到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指数警限(见表4)。
2.2GIS运算模型
根据前面计算的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指数计算方法及警限,将数值输入ARCGIS中,在Arc Toolbox下简历模型,并实现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指数警情确定。具体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在ARCGIS软件当中 打开Arc Toolbox,按照Conversion Tools → To Raster → Feature to Raster的功能和步骤,逐步将抚顺市的行政图从矢量转化为栅格,其中栅格值表示抚顺市的粮食波动系数、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逐年变化情况。
(2)打开Arc Toolbox,按照Spatial Analyst Tools → Reclass → Reclass by Tabie的功能和顺序,对栅格值后的抚顺市的粮食波动系数、人均粮食占有量进行重新分类,以达到数据标准化的目的。
(3)根据前面 确定的指 标权重,在Arc Toolbox中,按照Toolbox → Spatial Analyst Tools → Math → Plus → Divide的功能和顺序,对栅格内的数据进行运算,详细计算出每个栅格上的粮食生产安全指数。
(4)根据前面确定的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指数警情分类及其判断标准,运用重分类方法对完成粮食生产安全指数的各个栅格进行重新分类,确定每个栅格的实际警度。
(5)在Arc Toolbox当中,Spatial Analyst Tools → Local → Combine的功能和顺序,对所得每个栅格的精度及栅格值进行合并运算,得出与之对应的警度栅格值。
完成上述 步骤以后,将步骤(5)当中所得 的数据,输入EXPORT命令,并以DBF格式导出图片,再打开JOIN命令,将抚顺市的行政图与DBF结果进行多层覆盖,形成最终的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预警图。
3结果分析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从2006年到2013年,抚顺市共出现3次粮食轻警,没有出现1次中警、重警、巨警,这说明最近几年抚顺市的粮食安全整体水平比较高。这与抚顺市的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的实际状况是相符的,抚顺市虽然处于东北粮仓,但是境内却以山地丘陵为主,是东三省最早的工业基地,粮食产量在整个东北地区并不靠近前列,2013年抚顺市粮食产量维持在5.1亿kg,与2009年相比下降约0.1亿kg,波动相对表较大,但是却好于2012年和2013年。抚顺市人口众多,除了本地居民之外,还有众多的外来打工者,这些无疑增加了粮食生产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当然,本文采用的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人均粮食占有量两个指数来分析抚顺市的粮食生产安全状况,这两项指标虽然对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是却不足以代表所有指标,并且研究建立在假设这两个指数能够对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完全解释的基础之上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从研究结果来看,与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水平基本一致,说明以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人均粮食占有量两个指数建立起来的指数体系,以及以GIS运算模型建立起来的模型运算体系,能比较客观的反映一个地区粮食生产安全的实际状况。
摘要: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所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集中粮食产量波动和人居粮食占有量上。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和研究中所使用的粮食生产安全预警模式,从区域粮食生产安全双重预警机制等角度出发,利用收集到的抚顺市相关资料,对抚顺市粮食生产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抚顺市2013年的粮食生产好于2012年和2011年,这与抚顺市公布的粮食生产数据基本一致,可见双重预警机制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粮食生产情况。同时,对抚顺市2016年以后的粮食生产安全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今后几年当中抚顺市粮食生产安全形势良好。
【预警制度论文】推荐阅读:
降级预警制度10-13
护理风险预警制度05-11
医疗风险预警制度07-14
医疗风险预警防范制度06-12
血液库存预警管理制度06-11
处方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05-24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制度及预警措施07-28
预警预控系统论文08-05
水文监测预警系统论文10-29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论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