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海洋经济预警对策论文

2024-10-10

小议海洋经济预警对策论文(精选7篇)

小议海洋经济预警对策论文 篇1

小议海洋经济预警对策论文

1宏观指标体系

全方位的海洋经济预警体系在海洋城市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使海洋灾害预警的研究实现“监测、预报、警报、对策”为一体,弥补单纯预测带来的不足。而建立这样完善的预警体系,有4项宏观指标体系必须满足,它们是:

1.1健全监管体系

从组织领导层面来看,必须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建立奖惩体制,杜绝人为破坏海洋环境事件。

1.2提高环保意识

从思想意识层面来看,必须加强全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配合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公民素质,使人们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根本。

1.3资源情况勘查

从资源分布及发展趋势来看,要摸清海洋资源种类、分布及其发展趋势,实时将其纳入海洋经济管理项目中,动态监测资源利用率。

1.4海洋环境规划

从环境治理层面来看,需要制定长期的环境规划方案并逐步落实,配合前3项宏观指标,从监管到治理,由全面到具体,完善海洋预警宏观指标体系的建设。

2微观指标体系

如果说宏观指标体系决定了系统能够长期有效运行的话,那么微观指标体系则决定了系统功能的实用性与准确性,具体表现在:

2.1实时监测系统

实时动态采集数据意味着海量数据的产生,这些原始未加工数据需要通过各种规范化处理,形成统一能够识别的分析数据,为系统各种分析提供依据。

2.2发达的网络通讯

系统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及部门需要保持良好的通讯环境,能够随时接收与发送应急信息及处理措施,包括图片、视频、符号及文本信息等,为后续的`应急反应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

2.3快速的应急反应

系统产生异常报警后,必须能够马上对异常数据作出分析处理,生成问题,并经由各个终端接口发往各个相关部门,以供决策分析使用。

2.4强大的专家系统

强大的专家系统必须符合4个条件:应用于专门领域、拥有专家级知识、能模拟专家思维、能达到专家级水平。即便是这样,它仍然是一个软件系统,多数时候需要人类专家的配合。系统在满足上述指标条件后,设计系统功能模块及其对应达到的标准,详细设计其具体运行流程,测试其工作效率,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GIS海洋预警系统。

3基于3S技术下的海洋监测系统分析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图形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交叉并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3S技术在海洋领域主要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海洋资源调查方面,近几年扩展到海岸线测量、海域勘界、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机制和各种尺度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等科学研究领域。其中,GPS可在瞬间产生目标定位坐标,GIS具有较好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计算和综合处理能力,RS可快速获取区域面状信息。在这个系统中,3S集成技术充分利用,能够全面覆盖海洋经济环境因素指标,属于多功能综合技术系统,能够实现海量数据处理、实时信息响应和有效的决策分析处理。

基于GIS技术的海洋实时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具体表现在:

(1)数据采集:也可称之为数据获取,可通过各类仪器或人工完成的基础数据获取,以作为基础数据库平台,供各平台间的数据共享。

(2)灾情预测:根据数据的异常与否来判断可能发生的灾害,以及灾害可能波及的范围、带来的各种损失等。

(3)趋势模拟:经过数据采集过程以后,通过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在输出图形中模拟数据变化过程,供决策分析使用。

(4)资源分析:对现有的海洋资源分布、资源开采与利用、资源发展等分析,为后续的决策支持提供依据。(5)辅助决策:根据系统模拟的各种趋势演变图来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发展方向,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6)评估报表:综合评估分析结果以及辅助决策信息,以报表的形式列出,便于查看与管理。利用3S建立海洋环境和灾害信息库、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和灾害预报系统,能够为环境监测、管理、规划及评价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为保护海洋环境及海上航行、生产安全服务提供有力保障。本系统综合了海洋监测的各项指标特点,设计了海洋实时监测系统原型,在实现其主体功能的基础上,完善各种信息监测服务。

4基于3S技术下的海洋监测系统流程

基于3S技术下的海洋预警系统应该具备清晰的流程和完整的运行模式,其要求的基础条件有:

(1)接口灵活,方便扩充功能。系统开始建立阶段,不可能将所有功能需求考虑完善,故要有灵活接口,方便系统升级。

(2)数据格式统一。目前市场上3S相关软件较多,格式也存在差异,这给系统分析带来较大困难,故对数据必须进行规范化处理,达到数据统一效果。

(3)预警灵敏,应急反应迅速。要求系统对原始数据的变化反应灵敏,快速给出风险指数及评估,给应急反应提供依据。本系统主体模块功能流程分三个部分,如图2所示,其详细说明如下:

(1)预控措施:预控处置功能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和软件二次开发来设置,主要用来防控灾害事件发生以及利用应急预案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预案可以是多次对策研究返回的预处理方案或是由已发生地区产生的应急方案。

(2)预警处理:对于超出警戒范围的数据予以警报,并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得出结论,由系统自动给出应急对策方案。

(3)应急响应:根据系统自动给出的应急方案,再经由专家验证,分析可行性,最后发布通过论证的应急响应方案。基于3S技术完全可以把海洋经济环境、资源分布及利用率等情况实时模拟出来,只要原始数据得当,分析的结果准确度极高,可供相关决策者参考使用。

5结语

本研究以秦皇岛为例,基于3S技术的应用,将其与海洋经济环境相结合,分析了建立海洋经济预警模型需要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海洋预警模型的功能模块及主要流程,为原型系统的搭建奠定了基础。下一步的工作将是细化流程中的主要功能,实现标准的应用系统。

总结:20小议海洋经济预警对策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小议海洋经济预警对策论文 篇2

关键词:海洋经济,“一带一路”,转型升级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和中央直辖市, 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已成为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发海洋, 用好海洋,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对于提高天津城市综合实力,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乃至带动整个环渤海经济腾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天津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

(一) 天津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就

天津拥有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和海盐资源、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工海港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 海洋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海洋经济规模快速增长, 单位岸线产出居全国前列。进入新世纪以来, 天津海洋经济获得快速发展, 海洋经济总体规模迅速扩大。2006-2010年, 海洋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5%, 2010年总量达到2380亿元, 2013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4554亿元, 占全市GDP的31.7%, 在全国沿海省市中占比最高。单位岸线产出规模近30亿元, 在全国沿海省市中居于前列。

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链条。目前为止, 海洋石油、海洋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水利用等十一个主要海洋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在全国沿海省份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海洋经济产业链条。

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初步形成。随着《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推进, 目前已经初步建成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天津港主体港区、滨海旅游区、中心渔港五大海洋产业区。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造修船基地、中心渔港等一批海洋大项目好项目陆续建成, 海洋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

(二) 天津海洋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标志着海洋经济成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正式批复实施《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 要求天津坚持科学发展和陆海统筹, 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 推动这一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为天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

同时, 天津发展海洋经济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首先是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 发展海洋经济的外部环境面临挑战。另一方面, 天津海岸线短、海域面积小、近海资源稀缺, 渤海湾海洋环境承载力低, 因此, 发展海洋经济面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而且, 天津海洋经济结构低质化的矛盾仍未彻底改变, 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海洋高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不大。这些因素都成为天津发展海洋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发展海洋经济要积极融入“两大国家战略”

(一)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打造陆海双向开放国际大通道

“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 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立足天津作为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的区位优势, 打造陆上开放国际大通道, 拓展港区向内陆延伸的功能, 强化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为天津经济发展拓宽空间。借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发开放, 打造海上对外开放大通道, 建立跨区域的发展平台, 树立更加开放的理念, 以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 推动天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海洋经济的合作和交流, 进一步加快天津海洋经济发展。

(二)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构筑区域经济合作的海上新平台

作为京津冀的一极, 天津理应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 发挥核心职能, 海洋经济也应发挥重要作用。以建设国家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为契机, 推动海洋经济结构调整, 做大做强天津海洋经济。加强与唐山、秦皇岛、沧州以及环渤海其他地区的海洋经济合作, 构筑京津冀海洋经济合作平台,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发展海洋经济要着力抓住“三个关键点”

(一) 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 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加快转型升级为方向, 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 推动海洋经济结构调整, 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做大做强海洋优势支柱产业, 提升发展海洋传统产业, 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更加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环保和扩大内需,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以科技进步带动质量效益提升。

(二) 以产业为支撑,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着力打造一批以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重点项目, 处理好区域间海洋产业布局的关系, 合理确定不同功能定位和不同的重点发展领域, 形成错位发展, 增强示范区的多元化示范效应。着重抓好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集中优势形成品牌, 做深做实做出规模, 构建链条完善、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促进海洋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三) 以创新为保障, 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以创新为引导的科技支撑与海洋产业结构低质化的矛盾。加大海洋科技支撑力度, 提高海洋经济竞争力。提高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基地, 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

以制度创新为推手, 将示范区打造成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综合保护试验区、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导区和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在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勇于求新、敢于突破, 构筑制度高地。向制度要活力, 向制度要红利, 大胆创新、精心谋划、谨慎实施。

四、发展海洋经济要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一) 陆地经济与海洋经济结合, 处理好临港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关系

陆地经济与海洋经济是天津经济的两大组成部分, 存在着密切地内在联系, 相互影响, 互为依存条件, 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此, 要做到陆地经济与海洋经济结合, 坚持陆海统筹, 从天津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全局考虑海洋经济的发展, 形成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水陆并进的发展格局。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发展海岸带和港口地区经济的示范区, 其核心是发展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因此要处理好以海洋资源为基础的海洋产业发展与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临海化工、造修船、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的关系, 找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和结合点。

(二) 软硬结合, 处理好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国家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 既要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 又需要强化人才、资金等要素“基础设施”的集聚, 做到软硬相济, 两手都要硬。

1. 硬件建设。

加快海洋基础设施建设, 为全市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为环渤海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提供优质服务。加强港口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天津港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发挥港口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交通运输设施, 形成现代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海路与铁路、海路与公路多式联运, 畅通示范区内各产业区内、区间以及对外交通联系, 形成便捷高效地综合陆海交通网络。完善示范区内海域公用设施, 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2. 软件建设。

培养与引进并举, 加强海洋人才工作。大力发展海洋教育, 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特别要培养急需的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管理方面的人才。加强海洋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吸引海内外优秀海洋人才来津工作。

盘活社会资金, 提升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系统化的金融支持政策框架, 加大对海洋领域的财政投入和税费优惠扶持力度, 构筑多层次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 进一步拓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融资渠道。建立多维度的金融创新体系。大力推动船舶融资、港航物流金融等融资类产品创新。充分利用“意愿结汇”试点优势, 积极改善外汇管理工作, 支持涉海企业对外投融资, 促进海洋经济投资贸易便利化。

(三) 政府主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建立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 市场运行机制为基础的调节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优势并实现其最优组合。通过双效运行机制作用的发挥, 最终使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成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两条主线。

1.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做好规划, 加强监管, 强化服务。

做好整体规划与专项规划, 统筹谋划海洋经济发展和示范区建设, 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确定产业发展优先时序。加强监管, 注重对海洋经济各项业务风险及其衍生的金融经济风险的防范, 实现发展服务与有效监管的动态平衡。强化服务, 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环境, 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人才等支持, 创造良好地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海洋经济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群集聚、促进开发性资金利用、促进官产学研融合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2.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

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完善海域物权、产权交易等制度, 规范海域使用权转让、抵押、出租二级市场, 培育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要把海洋资源、海洋开发和新海洋产业与市场培育一体化, 从上游的海洋资源勘探, 到中游的海洋开发、开采与生产加工机械制造等, 再到下游的海洋产品营销、服务等形成一体化, 推动形成国资、民资、外资公平竞争的格局, 激发海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 要根据海域和滨海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 综合评价海域开发利用的适宜性和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确保海洋生态系统安全。在海洋资源利用过程中, 要坚持优先保护生态, 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坚持海陆统筹、河海兼顾, 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 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大力开发天津市海洋经济[J].天津经济, 2014年第5期.

[2]王双, 张雪梅.沿海地区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以天津为例[J].理论界, 2014年第11期.

[3]魏仲.天津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实现路径[J].港口经济, 2013年第11期.

小议海洋经济预警对策论文 篇3

关键词:网络经济传统经济挑战发展对策

0引言

随着Internet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换媒介和价值实现场所,网络经济初视端倪。网络经济就是指以Internet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网络融入经济活动当中之后,所带来的高效率的经济运行态势。要认清网络经济作为一个经济形态的内涵就需要把网络时代的特征和前网络时代相区别,只有从这个比较当中才能发现网络经济的深刻含义。

1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

网络经济以新的视野或用新的方法来解释原有的理论,使其有新的发展。例如,引入信息的不定全性、有成本性、非对称性,使经济学中传统的市场理论、均衡理论、企业理论等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经济还从新的经济现象出发。研究和确立新的经济理论。例如,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学在研究边际效益递增理论、无形资产及其评估理论的作用等。

1.1对生产力要素理论的影响

①使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对信息能力的依赖空前增强,并促进新型劳动者即信息劳动者的出现与快速增加,②使生产力中起积极作用的活跃因素劳动工具网络化、智能化以及隐含在其内的信息与知识的比重急剧增大,信息网络本身也成了公用的或专用的重要劳动工具,③使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劳动对象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并扩大其涵盖的范围,数据、信息、知识等都成了新的劳动对象,④使生产力发展中起革命性作用的科学技术如虎添翼,并不断强化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渗透和带动作用:⑤使对生产力发展有潜在重要作用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日趋重要,⑥使组合、协调生产力有关要素以提高它们综合效益的管理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强化,从而导致管理科技也成了高科技。管理信息化已发展到内联网、外联网、互联的网际网新阶段并与各种业务流程信息化相融合:⑦使作为生产力特殊软要素的信息与知识通过对生产力其他要素所起的重大影响和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有序化组织、总体性协调,发挥其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两个过程相互结合的特殊作用。

1.2对边际效益递减理论作用的影响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由于物质、能量资源的有限性或稀缺性、技术进步的相对稳定性、市场容量的饱和性,当需求依靠供给来满足时,任一投入产出系统中,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出(即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这是规律性现象。而在网络经济阶段,信息资源成了主要资源,该资源可再生和重复利用,对其生产者无竞争性而对其使用者无排它性,它的成本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同时信息技术发展快、变化大、生命周期短,而且需求往往是由供给创造的,产品受市场容量饱和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中出现了类似“边际效益递增”的现象,使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范围缩小。

1.3对规模经济的影响

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中,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集成化、柔性化发展,数字化神经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当软件、多媒体、信息咨询服务、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网络设备与产品等变动成本占总成本较高比例的信息产业、网络产业、知识产业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时,增加经济性效应的途径就越来越多样化。范围经济(通过产品品种或种类的增加来降低单位成本和增加利润)变得更加重要了,差异经济(通过产品或服务差异性的增加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时效经济(通过抢先利用机遇扩大市场份额来赢得竞争优势)、成长经济(通过拓展企业内外部的成长空间来获取利润)等多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出现了,使规模经济不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惟一的经济效应。

1.4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影响

正像工业化与工业熨平传统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波动一样,信息业与信息化正在熨平传统工业(汽车业、建筑业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仍以美国经济为例,自1991年4月走出二战后第9次衰退期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已超过8年半了。究其原因,主要是:90年代以来美国以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经济周期变形加剧,信息技术等高技术的产业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周期性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美国1995年和1996年汽车业与房地产业陷入萧条时,适逢信息技术产业异军突起,促进了经济高涨。随着网络经济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则会更有利于延缓衰退期的到来,而使经济持续增长。当然,经济周期波动决不会因此而消失。在一定条件下,高技术及其产业也有衰退的可能。在经济波动与金融波动相互影响加剧、彼此依存更加紧密的环境下,发生经济波动是很难避免的。

2发展我国网络经济的对策分析

具体说来应采取以下对策:①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及产业基础建设。基础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是网络经济的载体。网络的外部经济性的大小与网络的规模直接相关,网络规模越大,外部经济性就越明显。而要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形成网络经济外在的支撑环境,这就必须在硬件、软件上提供对高速网络的支持。②结合国情发展壮大信息制造产业。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以信息制造业为支撑,以信息应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要把信息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大力提高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和使用的能力。要把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广应用技术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对网络经济的装备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③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和有关法规。要加强网络产业法制建设,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公开透明的互联互通规则,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加强国家通信资源管理,实行网络资源的集中统一配置和监督使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资费调整机制,促进网络资源共享。④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政府的目标应与企业和消费者的目标相一致,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帮助消费者提高文化素质与劳动技能,使其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研究制定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战略、目标、规划和实施措施,从而保持有关政策、法规、标准的一致性和连续性。⑤建立一个有利于创办新企业的制度环境。网络经济时代,创新步伐加快,产品的寿命缩短。现在我国创办企业的申报审批制度手续繁杂、审批时间太长,很不适应网络经济的需要。因此,需要清理有关企业(公司)规制和开业许可方面的政策规定,变审批制为备案制,创造一个有利于新企业创办的制度环境。

小议海洋经济预警对策论文 篇4

1.1 区位优势

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地处长江出海口,东濒东海,属亚热带东亚季风盛行区域,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所辖海域面积近9 000 km2,明显大于陆域面积,海岸线约为470 km,其中大陆岸线183 km,岛屿岸线287 km(崇明、长兴、横沙);岛屿共19个,其中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拥有港口航道、湿地滩涂、渔业、滨海旅游、风能潮汐能等海洋资源,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另外,上海市地处东部沿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重要的经济中心、世界闻名的港口城市之一,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的领头羊,有着纵深的腹地和广泛的对外经贸联系,已形成的产业龙头企业可以加强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协作和交流。目前,上海市已与苏、浙两省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协作、合作关系,并逐步将这些联系扩大到长江中上游的安徽、湖北、重庆等省市,在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1.2 交通优势

上海市完善的交通设施,京沪铁路,204、312、318、320国道,沪宁、沪杭甬高速公路和建设、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沪杭城际高速铁路等,浦东、虹桥两个国际航空港已开通大量国内外航线,外高桥、黄浦码头和洋山深水港等大型港口也有20多条国内和国际远洋集装箱航线的投入运营,都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1.3 政策优势

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期间,上海海洋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市经济增长平均水平,已形成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医药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滩涂围垦等共同发展的海洋产业格局。随着上海“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海洋资源的深入开发和有效配置日益重要。

近年,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启动了一系列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项目工程,如于2005年10月全面建成的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港区工程、东海大桥、沪芦高速公路和芦潮港陆域配套工程等四部分;2003年开工的崇明岛越江通道,长兴岛和崇明岛的造船工业基地等;为了继续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上海市区两级财政在2006年投入增值放流经费达1 000多万元;出台了救生设备更新的补贴政策,为40 000名渔民配置充气式救生衣,为300艘海洋渔船配备气胀式救生筏;完成了1.46万公顷养殖水面的档案渔业管理,对渔业实行档案跟踪和网上动态管理;出台了《标准化生态型水产养殖场建设规范》,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入户行动”等。

1.4 科教文化优势

目前,在上海与海洋相关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有20余个,包括海洋、航道、地质、水利、河口海岸、海洋工程、深水技术等学科和专业,水下工程和深水技术研究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上海市境内现有的中科院上海分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海洋院系都是海洋科技开发、海洋科技推广、海洋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极地研究、船舶研发尤其是大型船用曲轴的开发、海洋工程及装备制造、大型船舶和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制造、海底管道铺设检测维修、深海钻探、海洋生物基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2 上海发展海洋经济面临的问题

上海市虽然经济基础比较好,但是其海域面积相对比较小、海岸线短、近海开发利用过度、海洋资源有限、港口资源后劲不足等矛盾突出,特别是目前海洋产业结构总体上依然偏重于传统产业,海洋高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形成规模,海洋咨询和海洋信息服务业集群比重过低、发育不良。

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1)滩涂围填与湿地保护。滩涂围填是上海市缓解用地矛盾的最主要的途径,但是近年来长江流域入海泥沙量已呈现减少趋势,随着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长江入海泥沙量还将持续减少,滩涂资源的开发部署问题亟待解决。在媒体的宣传作用下,广大人民的湿地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如何正确地处理湿地保护以及滩涂的围填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2)大型工程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长江口水域的一批正在或拟建的重要工程,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河口海岸形态以及陆海相互作用过程,进一步加剧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碎程度,河口洄游性水生生物溯河和降海通道受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海洋污染形势严峻,生物资源衰退明显。水域污染包括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污染、港口船舶污染。据调查,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已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水域之一,营养盐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增加了7-8倍,中度和严重富营养化海域面积过半,导致渔场资源量逐年减少,渔汛期缩短,优质鱼类品种数量锐减。(4)滨海旅游资源亟待整合挖潜,存在着开发力度不足,结构不合理、布局有待完善等问题,尤其是缺乏品牌效应的产品[1]。

上海市的海洋发展规划中:(1)上海市对海洋产业长期总体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2)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海洋高科技水平偏低,一些新兴海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3)部分海域和海岛开发秩序混乱、用海矛盾突出。(4)海洋调查勘探程度低,可开发的重要资源底数不清。(5)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6)海洋产业及产业集群的整合优势不强,对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并不够,海洋经济的总量不高[2]。

3 对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加强海洋经济相关活动的立法

针对上海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一些问题,在执行国家海洋综合管理法律体系的同时,上海市政府应从本市的市情出发,抓紧制定有关海洋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实施办法及行政措施,规范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作业标准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如大型工程的建筑废弃物的排放方式以及排放标准;农、工、生活用水的排放途径以及排放前的初步处理标准;渔船作业标准以及渔民素质水平的管理考核标准等。

3.2 转变政府职能

首先要保证组织健全,市、县(区)、镇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要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各级海洋管理部门的领导;强化市海洋局的力量和提高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沿海区县海洋行政管理机构,形成全市性的海洋管理层和管理网。各涉海经济部门应该多了解相关政策和职责,实现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保证综合性管理的实行,确保部门间的权责明确,实现各部门间的协调发展,减少管理上的经费浪费,简化事件处理程序,建议和决策透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平等、公开。相关政府部门在做出决策前,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政策的指导,因地制宜,开展可行性论证工作,综合审视项目发展长远目标,追求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双赢,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杜绝面子工程,同时应保证将相关的规划决策实施落到实处。

3.3 以解决海洋环境污染为中心,加强海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走产业集群化道路

在缓解海水污染工作中,首先要了解并掌握纳污海域的环境容量,遵循可持续使用的原则,开展对海域环境总量控制的研究;其次要充分的、科学合理的发挥海洋自净能力,有效地缓解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再次,科学合理的选择污水排放区位置以及排放方式,改善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3]。

另外,21世纪,尽管海洋渔业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海洋产业,但是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以高科技技术支撑的近海油气业、临港工业以及滨海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性海洋服务业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积极投入海洋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海发展海洋经济可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依托,走产业集群化的道路,落实建立海洋高科技产业集群、海洋生态与资源环境保护产业集群、海洋科学研究和创新产业集群、海洋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发挥集群内部技术、信息、资源以及人才等的共享,重视海洋技术的开发,确保海洋技术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3.4 政策扶持

加紧研究海洋支柱产业集群的扶持和组织政策,积极探索政策的实施手段。通过政府投资的方式,迅速在规划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可观的海洋产业规模,并通过采用替代进口战略,对鼓励发展的新兴海洋产业实行保护政策。与此同时,通过税收、价格、融资、奖励等方面的措施,鼓励民间投资者向规划范围内的海洋产业集聚,与海洋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融合在一起,加快实现培育海洋支柱产业集群的目标。进一步完善海洋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在重点产业集群区域要重点培育作用面广、带动性强的科研服务、工业设计、管理咨询、现代物流、金融、教育培训、中介服务等公共服务行业,形成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商务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等于一身的发展平台,不断改进和优化海洋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4]。

3.5 扩大融资渠道

在上海市财政拨款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吸引私营企业主参与到海洋经济的开发发展过程中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也可借鉴美国和挪威的产业技术转让,吸收一些资金,确保海洋技术开发的进一步研究。通过建立技术转让机制,帮助企业合作伙伴与实验室技术转让代理保持联系,实现最合适的实验室最适当的成果的商品化。

3.6 舆论宣传作用

借助舆论媒体等媒介,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海洋意识,形成公众参与的良好社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投入到海洋产业的开发发展中来;注重发挥品牌效应,通过媒体宣传打造海洋产业优秀品牌,吸引投资商的眼球。

3.7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解决崇明东滩围垦与湿地候鸟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时,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是处理这一关系的基本原则。虽然崇明东滩的不断淤积为上海带来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但是也应注意保持围垦的最大限度不超过滩涂的淤涨速度和植被演替速度,做到滩涂的合理开发与湿地候鸟的科学保护两者兼顾。同时,还需要对崇明东滩围垦与湿地候鸟保护之间关系作进一步研究分析[4]。

海洋资源也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任何成功的海洋经济开发都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实现的。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应注重海洋生态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和监督涉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努力保护和修复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环境。□

摘要:随着“国际航运”中心目标的提出,上海海洋经济的发展备受瞩目。首先分析了上海发展海洋经济在区位、交通、政策支持以及海洋科技文化四个方面的优势,然后指出了其发展海洋经济时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发展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能够对上海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参考文献

[1]刘阿成.上海海洋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0.

[2]上海市海洋局.2001-2005年期间上海市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分析[R].http://www.shsea.gov.cn/Module/show.aspx?id=2959

[3]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建议与措施[R].http://www.eastsea.gov.cn/Module/Show.aspx?id=864.

小议海洋经济预警对策论文 篇5

一、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

( 一) 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贡献率显著提升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健全,海洋产业产值迅速提升。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约为1100亿美元,2009年则攀升至49000亿美元[1]。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1% 快速提升至8% 。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海洋经济总量迅速提升,海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二是海洋产业门类不断丰富,海洋开发日趋精细化; 三是高端海洋产业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 二) 海洋新兴产业快速涌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特征凸显

当今世界海洋经济由主要依靠渔业逐步向“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转变,二、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正在形成,海洋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在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海洋渔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产业等第二产业快速崛起,滨海旅游、海洋生产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显著上升。

( 三) 海洋经济发展重心东移,亚太地区成为经济发展亮点

世界海洋产业发展重心正由欧美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国家海洋产业占世界海洋产业比重逐步提升。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集装箱港口的主要集聚区。2013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20大港口中有13个位于亚太地区,而在1979年入围世界前25位集装箱吞吐量港口的亚太港口只有7个[2]。这种飞跃式发展足以说明亚太地区正在世界海洋经济格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 四) 海洋生态保护受到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强度越来越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3]。不断爆发的海洋生态灾难和环境事故使得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并倡导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世界各国通过采取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划分海洋功能区、实行休渔期管理、进行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等措施,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一) 海洋经济规模稳步增长

“十二五”以来,上海海洋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实力快步提升。2012年,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581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8. 9% ,年均增长6. 5% ,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4]。2013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7. 76亿吨,同比增长5. 5% ,上海集装箱吞吐量3361. 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 3% ,全港货物吞吐量连创历史新高,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一[5]。

( 二) 重点海洋产业快速发展

上海具有深厚的商业文化基础,拥有比较完备的金融体系,先进的现代航运基础设施网络,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和海洋文化资源,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金融服务等海洋第三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十二五”以来,海洋第三产业在上海海洋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升。2012年,上海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3697亿元,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63. 5% ,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高于上海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中,航运金融服务异军突起,航运金融服务机构在沪集聚,航运融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航运保险业务大力发展,航运衍生品交易探索快速发展。

( 三) 海洋科技水平大幅提升

上海在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环境治理、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先后建立上海市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海洋工程材料与防护技术研究中心等海洋科技创新平台[6]。在海底观测、深海钻探、海上风电、液化天然气船等海洋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另外,依托上海的区位优势和多年的技术积累,上海的海洋水产养殖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三、上海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

上海海洋产业主要以海洋交通运输、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滨海旅游为主,而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水淡化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低,海洋金融服务、海洋信息服务、海洋文化创意等高端海洋服务业尚处于培育阶段。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海海洋交通运输和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持续低迷,产业波动性较大。

( 二) 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不强

上海海洋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方面上海涉海科研机构分属不同部门,科研力量较为分散,相对完备的科研产业链条还没形成,产学研顺畅的合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另一方面,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业务支撑体系尚未形成。

( 三) 海洋发展区域协作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上海海洋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还不尽合理,结构性问题和同质化竞争问题相对突出。以港口为例,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发展和沿江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对港口功能需求的增加,上海港口码头的结构性问题更为突显。一方面集装箱干、支泊位的配比失衡,带来资源配置的结构性问题; 另一方面滚装、重大件等类型码头的配置不足,引发功能配置的结构性问题。此外,由于岸线使用缺乏退出机制,致使岸线利用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

( 四) 相关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支撑和保障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洋产业领导管理体系不健全,出现多头领导现象;二是全市范围内缺少战略性的海洋经济发展指导意见;三是海洋产业缺乏系统性的政策支持; 四是海洋法治建设尚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亟待加强。

四、对策建议

( 一) 深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第一,强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立足上海区域资源优势,加快海洋资源勘探、测绘和开发可行性论证,进一步提高上海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依托上海强大的科研优势和制造优势,积极参与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深海大洋和极地资源开发,拓展上海海洋资源空间,提高全球海洋资源开发控制能力。

第二,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推动以资源消耗及简单利用为特点的传统海洋捕捞及海水养殖方式,向远洋捕捞、苗种繁育、休闲渔业、水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和市场交易转变。

第三,大力发展海洋先进制造业。在巩固提升传统上海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设备研发制造、海洋风电和潮汐能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海洋矿产开采、海洋新材料、海洋节能环保、邮轮游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制造、海洋观测计量精密仪器制造等海洋先进制造业。

第四,积极扶持海洋服务业发展。发挥上海综合优势,培育国际物流运输、滨海旅游、海洋文化创意、航运保险、船舶融资租赁、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科技服务、海洋中介服务、海洋会展服务、服务外包等产业,不断提升海洋服务业比重,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二)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海洋功能区域布局

第一,推动上海港口基础设施和港口功能向深水化、专业化、集成化、信息化转变,建设港城融合型、管理智能型、资源节约型、低碳绿色型的现代化国际化港口。推进杭州湾、洋山港、长江口航道和内河航道整治和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提高港口航道通航能力。

第二,加快临港地区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建设,推动临港产城融合发展。推动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开工建设,加快外高桥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集聚区,加快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基地建设。

第三,加快“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建设[7],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打造国际一流的邮轮母港、长三角国际邮轮组合母港和中国邮轮门户港。

( 三) 实现与自贸区联动发展,提升海洋经济开放水平

第一,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开放和政策红利,适时修订和调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渔业、海洋石油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海砂开采、海洋工程装备设计、船舶制造和设计修理、游艇制造、国际海上运输、国际船舶代理、外轮理货等海洋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对外开放水平。

第二,加大政策聚焦、扶持和服务力度,积极吸引国际船舶运输、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金融服务、融资租赁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央企总部集聚,积极争取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中心、亚洲船级社协会常设秘书处、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国家集装箱运价备案中心、新华国际航运研究院等国际机构和功能性平台落户上海,支持境外国际邮轮公司在沪注册设立经营性机构,积极打造便利的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营商环境。

第三,推动上海有条件的涉海企业加快“走出去”,通过境外投资、兼并收购、合作开发、跨境经营等方式,参与国际海洋产业竞争合作和全球海洋事务治理,不断扩大上海海洋业国际竞争力。

( 四) 加强区域海洋经济协作,促进江海联动协同发展

第一,抓住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启动的有利契机,加快上海与长江流域省市合作,扩大上海经济和资源腹地,打通从长江到海洋的江海大通道,提高国际海运通道保障能力。

第二,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强沿江港口分工协作,增强江海、海陆、海空多式联运能力,发展水水、水路、铁水中转业务,培育内河集装箱市场,加快内陆无水港建设。

第三,深化上海与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合作,充分发挥上海海洋区位、科技、金融、开放等综合优势,进一步增强上海海洋服务长江流域、服务沿海、服务全国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向云波,徐长乐,戴志军.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46-52.

[2]胡振宇.中国海洋经济的国际地位——四大产业比较[EB/OL].http://qkzz.net/article/0148388d-671a-46a0-999d-4fb9d2cfd338_3.htm.2013-02-20.

[3]向云波.区域海洋经济整合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徐长乐,朱元秀.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战略思考[J].科学(上海),2011(1):21-25.

[5]杨珍莹.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领跑”全球[EB/OL].http://www.pdtimes.com.cn/html/2014-01/17/content_3_1.htm.2014-01-17.

[6]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 25307/node25455/node25459/u21 ai 655694.html.2012-09-05.

小议海洋经济预警对策论文 篇6

关键词:大连,海洋经济发展,价值补偿

一、海洋经济发展概念析辨

类比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我们可大致认为, 海洋经济发展应当是指海洋经济运行中具有整体性质和长期趋势意义的进步性变化。然而, “进步性”本身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由此使得海洋经济发展概念极具规范色彩。为本国 (或他国) 某类利益结构中的某个主导性社会集团视作具有进步意义的海洋经济运行, 在本国 (或他国) 另类利益结构中的另个主导性社会集团看来却可能意味着倒退: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利益结构和社团结构或社会价值维度的约定。我们所追求的海洋经济发展不能以损害国内外主流社会的安全与和谐为代价;若有损害, 海洋经济运行成果也应足以作出社会价值补偿。为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视作具有进步意义的海洋经济运行, 在同时代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演进来看却可能意味着倒退: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地关系或生态价值维度的约定。我们所追求的海洋经济发展不能以损害自然生态的自主演化为代价;若有损害, 海洋经济运行成果也应足以作出自然价值补偿。

反过来说, 仅仅满足社会和自然价值补偿的海洋经济运行, 也未必可称之为海洋经济发展。这是因为, 海洋经济成果除需支付因其运行所引发的社会和自然价值损失之外, 还需支付其直接生产经营中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即经济价值补偿。不仅如此, 即便海洋经济成果仅仅可以足额进行经济、社会及自然价值补偿, 如此的海洋经济运行仍然不能称之为海洋经济发展。因为, 这种意义上的海洋经济运行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简单的再生产过程;它将难以遏制社会和自然界自在运行中的种种有损于人类和谐发展的因素 (如国内公共秩序的缺失、国际政治军事冲突) , 而后者却不乏遏制海洋经济乃至国民经济运行的因素。所以, 在经济、社会和自然价值补偿之外, 海洋经济发展客观上还要求海洋运行具备必要的经济价值增殖能力。

因而, 我们可将海洋经济发展进一步界定为:海洋经济整体运行在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价值补偿基础上所呈现出来的具有经济价值增殖特征的趋势性变化。该定义同时隐含着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即涉海性、经济性、全局性、趋势性、增值性和综合性。

涉海性从资源或空间利用角度指明了海洋经济发展和一般经济发展的区别, 具有首要的标识意义。经济性表明海洋经济发展不是海洋社会发展, 也不是海洋生态环境发展, 而是关乎海洋社会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发展, 但最终落脚于涉海领域经济维度的发展成就。这意味着评判海洋经济发展最终应以经济价值为基准, 而不是以社会价值或自然价值为基准。全局性表明海洋经济发展侧重体现的并非具体地区或具体海洋产业的局部绩效, 而是全部地区全部海洋产业的聚合绩效。趋势性表明海洋经济发展侧重于从动态角度考察海洋经济运行, 在审视海洋经济现状的同时更注重分析其历史和未来。增值性表明海洋经济运行成果不仅能进行经济、社会和自然价值补偿, 还能为应对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中有碍于人类社会永续运行的因素自觉提供现实的防范与减损机制, 海洋经济发展至少应体现为在考虑这些确定性补偿成本和非确定性补偿能力建设成本之后的、海洋经济净产出的整体增长态势。综合性表明海洋经济发展既关注经济绩效, 又关注社会和自然绩效, 着力对三方面绩效进行协同考量。

二、大连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若干现存问题

1. 目前大连海洋经济虽然形成了整体快速推进的

态势, 但在经济价值补偿层面, 事实上仍然存在着局部意义的意愿或能力缺位。整体看来, 大连地区绝大多数涉海企业均可正常抵补其运行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这表现在多数涉海企业均可正常获利, 甚至一些资本、技术雄厚的涉海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如獐子岛渔业、大连远洋) 。但在关注整体基本面的同时, 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其间内在的、具有负面性质的结构性差异。这主要是:即便是一些获利的涉海企业仍然存在着较高的债务压力, 资不抵债乃至企业破产时有发生;部分沿海地带在海洋开发过程中至今仍然存在着土地及海域使用定价或费用给付问题的纠纷;虽然早在2008年, 大连市总工会为预防和治理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出台了《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障监督机制的通知》, 但至今仍有某些涉海企业 (尤其是一些船务公司、船舶制造企业、小型捕捞企业) 经常拖欠员工工资 (含相关的保险甚至公积金等福利费用) , 甚至长期延长工时但不予偿付加班费。这些问题制约着大连地区涉海企业的信用环境与融资空间, 影响着该地涉海企业的有序稳健运行, 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着该地海洋经济的要素吸纳能力及可持续增长能力。

2. 大连地区海洋经济运行是以局部社会利益的损失为代价的, 客观上也存在着社会价值补偿压力。

大连海洋经济发展在增加大连地区国民经济总量、改善该地民生的同时, 也附带形成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涉海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同涉海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如2006年北三市 (瓦房店、普兰店和庄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大连地区人均水平, 甚至远不及长海县的一半;海洋快速开发中的无序或失范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大连沿海地带的自然及人文景观, 引发一定规模的本地劳动力流动甚至跨区的移民浪潮, 冲击着沿海地带原有的生活模式与社会关系;海洋产业的扩展及其与陆地经济的急剧膨胀式互动也可能冲击着大连地区的地缘政治乃至军事安全, 如目前一些重要的军事设施同民用设施之间甚至已比邻相望。社会利益冲突的累积很可能增加未来海洋经济运行的社会成本, 进而对大连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形成负面影响。

3. 大连海洋经济运行客观上存在着自然价值补偿压力。

大连海洋经济增长是以一定的自然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海洋渔业的发展破坏了大连近海渔业资源, 尽管近年采取休渔制度、渔民转产转业、发展养殖渔业和远洋渔业等措施使得近海渔业资源的恶化态势有所减缓, 但后者仍不容乐观, 资源养护与修复压力依然很重;大规模的填海活动尤其是私自违章填海活动以及滨海旅游业、海洋运输和海洋船舶业、房地产业等的大幅扩张改变着沿海地带的山体、森林和湿地, 对近海生态环境修复产生了长远的负面影响;在海陆协同背景下的海洋资源与海洋空间利用助长着海陆气象条件的恶化。毋庸置疑, 大连地区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有其自身固有的演化规律或新陈代谢机制, 后者也可能引发自然资源衰减与生态环境恶化;但问题在于, 后者的变化明显超出了根据历史数据所能大体推断的自在演化的损耗范围。

4. 大连地区海洋经济增值能力仍亟待提高。

大连地区近年海洋经济总量及其对大连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均不断提高。但是, 这种规模扩张并非意味着地区与产业结构优化, 更不能简单视作大连地区海洋经济具有整体高效且稳健的特征。

一是, 大连海洋经济运行在内部结构上仍然存在着再行优化的余地, 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的协同效应也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意味着在不增加目前经济、社会和自然补偿等压力的同时, 重新利用现有的海洋自然资源、涉海劳动力、海洋空间, 可为大连地区带来更多的海洋经济产出以及国民经济产出。

二是, 大连地区现有的海洋经济总量未能清晰反映社会价值与自然价值补偿义务, 甚至因为多数涉海企业存在着债务压力, 因而仍然存在着必要的经济补偿义务。一批并非处于初创期或发展期的涉海企业甚至会因为还贷压力、工资给付以及排污费追缴而经营惨淡甚至濒临破产。考虑到后者主要是一些民营企业, 且大连地区经济具有对海洋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 (海洋经济产值占大连G D P已超过1/3) 、对民营经济依赖程度较高 (2006年民营企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大连全市生产总值的55%以上) 的双重背景, 经济补偿压力也不能忽视。至于自然价值补偿, 有些难以修复, 有些修复起来估计还可能导致目前海洋经济产值的重新估算。这些无疑都意味着在计入这些补偿价值所需要的经济成本之后, 大连海洋经济整体的增值能力将明显弱于甚至背离于目前单纯基于海洋经济产值数据的判断。

三是, 无论在制度建设、技术设计还是在减损能力方面, 大连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控制机制均需完善, 海洋经济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也亟待提高。据分析, 2007年3月罕见的风暴潮及大浪, 对大连渔业设施及生产造成严重损害, 形成大连渔业生产的重大灾情;2008年度全球逐步扩散的金融危机也波及到大连的所有海洋产业部门, 直接导致一些船舶制造企业大幅裁员;2010年8月大连新港发生的溢油事件至今仍然影响着相关沿海地带的渔业生产, 对日依赖较高的部分水产品滞销, 并引发养殖户进京上访事件。这些说明, 大连海洋经济运行客观上面临着来自自然、社会和经济层面的风险。从损失发生之后的应对表现看, 在制度建设、技术设计及减损能力方面, 大连海洋经济均不乏改进之处。

三、促进大连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思考

大体来看, 导致大连海洋经济发展出现上述缺憾有着来自技术、制度、组织与认识等层面的原因。就技术层面看, 目前关于海洋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海陆经济协调的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海洋经济运行与三大价值补偿之间的关系、大连近海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内在演化规律、自然价值补偿和社会价值补偿核算等等均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技术瓶颈使得合理探讨大连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尚有距离, 也影响着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与模式选择。就制度层面看, 大连地区针对海洋经济运行所引发的自然价值补偿、社会价值补偿以及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程序等均尚缺乏较为权威且一贯的制度规范;制度缺失降低了补偿的规范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就组织层面看, 不仅制度与技术层面的具体推行实施缺乏有机的协调, 就是在技术和制度基本到位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也存在着监督处置乏力的情况 (当然, 这种乏力也完全可能是因为经费实在短缺所致) ;这些使得大连海洋经济运行中的经济纠纷、近海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得不到及时治理。就认识层面看, 受制于技术水平以及海洋经济活动的历史和规模, 目前社会公众乃至决策层对大连地区海洋经济运行所引发的潜在的自然及社会问题尚缺乏明确判断, 以致其至今仍然看重大连地区海洋经济的数量增长、忽略中长期潜在的质量和效益问题, 或是虽然能看到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但是同时却易忽略海洋经济增长的基础意义。

针对前述问题及其原因, 为促进大连海洋经济全面、高效、稳健发展, 有必要关注下述工作。

1. 尽快构建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规划技术支撑体系。

在目前条件下, 可经大连市政府批准, 由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 建立以市相关各局为重要协作单位、以在连科研院所为主要智力支持的大连海洋经济规划技术研发机制。由于海洋经济发展事务目前主要归口于海洋与渔业局, 因此由后者牵头且作为首要的统筹机构是合理的。由于海洋经济发展本身涉及社会、自然和经济层面, 适时把握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态势也迫切需要市发改委、财政局、港口口岸局、环保局、国土局、人社局、科技局、司法局、公安局、统计局、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积极配合。大连科研院所较多, 关于海洋、水产、环境、地理、经济、法律、社会方面的研究力量也较雄厚, 故而可充分利用其智力资源优势对大连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及其与海洋自然资源养护、海陆生态环境、沿海社会生活等关系展开全面、深入、动态的研究, 逐步整合且不断更新和完善大连海洋经济规划的预测模型或评价模型系统, 进而服务于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导向及模式的最优选择。

2. 进一步完善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制度基础。

应该注意到, 目前的海域使用管理乃至相关的定价制度 (主要表现为收费制度) 仍然反映的是政府与私人之间的产权收益分配关系, 实质上仍属经济价值补偿范畴。在不增加目前近海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前提下, 进一步提高海域使用的经济效率仍然需要交易制度的不断创新。不仅如此, 诚信经营、促进劳资关系和谐也迫切需要建立更为有效的信用评价制度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制度, 以便提高工资及贷款等的违约成本, 激励涉海企业内部乃至海陆经济部门之间收入分配趋向均等, 以此促进劳动力和资本等经济资源同海洋经济运行之间的良性循环;厘定海洋开发的利益分配结构 (包括利益分配的代际结构) , 匡算因海洋开发而发生的、导致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损耗超出其自主演化水平的部分 (超额损耗及其经济成本) , 建立主要针对相关利益者的自然价值补偿制度, 以此促进海洋自然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大连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局 (甚至地税局) 和科技局, 针对增值能力较强的涉海企业建立补贴和税收优惠制度, 以及创新奖励制度, 以此鼓励涉海企业在自然、社会和经济价值补偿基础上不断提高其增值能力;分别建立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制度, 如由政府和涉海企业共同出资建立自然风险基金, 由保险机构 (甚至其他金融机构参与) 和涉海企业为主导建立经济风险基金, 全面应对大连海洋经济发展可能面对的自然风险与经济风险, 整体提升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完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评价程序, 重视普通公众及相关各方专家的正反意见, 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允性, 增强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各类效益。

3. 完善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统计数据, 不断提高海洋

经济发展中的监督与治理效率, 进一步加强关于海洋经济发展问题的舆论宣传工作。从目前大连、辽宁乃至全国的年鉴类资料来看, 专就大连地区海洋经济发展问题的统计数据明显不足, 如过于偏重经济指标, 但非经济指标 (如滨海地区自然资源损耗情况、因海洋经济开发或纠纷引起的社会冲突事件) 相对不足;即便是经济指标, 也存在着数据不够深入 (如针对海洋船舶制造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运输业等行业的收入以及不同海洋产业的内部员工收入分配数据非常缺乏) ;多数统计数据强调经济发展的成就, 但对发展中的问题往往披露不足。这些使得倘要真正推进大连海洋经济发展, 就有必要不断完善大连地区关乎海洋经济发展的各类统计工作。在现有经费投入的前提下, 有必要再行检讨纠纷调处、渔业渔港监督、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方法甚至工作艺术, 以此促进现有财政经费投入的效率;在充分考量海洋经济发展对大连经济发展贡献的基础上, 可视情况持续改善海洋监督与治理所需的人力、技术与设备条件。此外, 海洋对于大连城市发展生死攸关, 实质上影响着 (甚或构成) 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这也使得在海洋开发日益深入的背景下, 人际和谐与人海和谐理应成为大连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共识;为此, 也有必要动用舆论力量, 持续宣传海洋自然资源养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涉海经济成果共享等的海洋和谐发展理念。

总之, 海洋经济发展并非等同于海洋经济增长, 海洋经济发展实则要求海洋经济具备全面、高效、稳健的增长态势。大连海洋经济运行客观面临着自然、社会和经济等三类价值补偿, 后者使得提升大连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促进大连海洋经济发展, 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制度和组织层面的一些工作, 为此, 政府部门也将需要追加一定的经费投入。

小议海洋经济预警对策论文 篇7

本文所研究的海洋服务业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的有关规定界定的,也是学术界普遍适用的海洋服务业,指的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海洋领域经济部门及各类涉海企事业的集合,其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三种[4]。海洋服务业是服务业渗透到海洋产业中形成的。海洋服务业被界定为中间性产业,具有知识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的特点。

海洋服务业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服务于其他海洋产业和部门。主要是提供生产性的资料给其他海洋产业和部门,这样有利于海洋渔业和制造业等海洋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海洋各个产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从而实现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二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主要是通过为人们提供生活性的资料,这有利于整个服务业市场的发展,为社会就业分摊压力,从而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不同于其他文章的地方,本文就海洋服务业内部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而不仅仅分析了海洋产业[5]。

1 海洋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海洋产业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表现在: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幅度攀升,而第三产业保持了稳步增长。从我国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2年海洋三次产业比例为5:47:48,而2012年海洋三次产业相应的比重为:5.3:45.9:48.8。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海洋经济产业中,我国海洋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变化充分显示出中国海洋经济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6]。因此,发展海洋服务业具有很大的意义:其一方面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加人们的就业;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现有产业实现升级。

具体而言,海洋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三种。各个产业的发展都会对海洋服务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因而各产业结构的组成不同,对海洋服务业有不同的贡献率。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旅游业发展较早,但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近几年上升也很迅速,其投入不断的攀升。表1是我国海洋服务业及其产业结构从2001-2012年发展的有关数据[9]。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 海洋服务业的结构分析

2.1 海洋交通业

海洋交通业主要指海洋交通运输[7],简称海运,是国家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支柱,全世界80%的贸易是通过海运来完成货运量的,是推动全球经济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动力。这是中国加入WTO后所迎来的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也是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迎来的新的发展阶段。上海港在2010年,也首次以2 906.9万标准箱超越了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虽然海洋交通运输业在海洋服务业中所占的比例最小,但是通过中国在金融危机发生到2012年的经济表现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光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是必然的。所以,中国的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也会持续保持稳定。

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自2001-2012年的增加值的趋势见图1。

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大体是呈现增长的趋势。在上述的柱状图中,我们也能够注意到,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在2008年的增加值是3 858亿元,是高于以后的3年,可能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12年6.5%的增速增长。以中国如今的发展速度,我国的海洋交通运输业在未来几年也会稳定的发展。

2.2 海洋旅游业

海洋旅游业[7]是中国的朝阳产业,也是我国的先导性创汇产业。近几年来,中国的海洋旅游业方兴未艾,其发展拥有很大的空间。这是由中国的海洋旅游资源所决定的。中国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其海岸线长1.8万km,沿海地区共有1 500多处旅游娱乐景观资源,适合发展海洋旅游业。中国滨海旅游的海岸带也是多样的,它纵跨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最特别的是中国的海岸带上镶嵌着众多的港湾;整个辽阔的海疆上分布着丰富的岛屿,达到6 900个,构成了我国特有的优美的海洋旅游资源。

2012年,我国海洋旅游业的增加值达到了6 972亿元,增长速度达到9.5%,其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图2是我国海洋旅游业2001-2012年增加值的增长的折线图,充分显示了我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从图2中可以看出:自2001年起,我国海洋旅游业的增加值是呈上升趋势的;其增长速度由2005年的快速增加到近几年的稳定增长,呈现的是趋向成熟。其增长速度与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趋于一致的。

2.3 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过程中所进行的科研、教育、管理及服务等活动,包括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服务、海洋保险与社会保障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地质勘查业、海洋环境保护业、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会团体与国际组织等[7]。这是实现我国海洋现代化发展的途径,也是我国以科技投入海洋产业实现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的途径。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海洋服务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2012年,我国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增加值达到了8 822亿元,在三大海洋服务业中居于首位。这说明了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图3为2001-2012年,我国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的趋势图。

从图3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我国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保持着增长的发展趋势。另外,表1中的数据也显示,自2001年以来,我国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增加值一直高于其他两个海洋服务业的增加值。

3 海洋服务业各组成部分与海洋服务业的相关性分析

在第2节,我们简单地对2001-2012年我国各个海洋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总体而言,各海洋服务业均呈现增长的趋势。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作为海洋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对海洋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贡献作用。图4为四者的增加值变化趋势图,X0、X1、X2、X3分别表示海洋服务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增加值。

从图4容易看出,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与海洋服务业保持一致性的增长趋势。但是,各个服务业对海洋服务业的相关性一直很难用直观来判断。因此,笔者借助Eviews软件对其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8,9]。

3.1 模型建立和分析

首先,建立模型。以X1、X2、X3为自变量,X0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然后,借助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回归结果。

以下是Eviews软件回归的结果:

相应的,我们可以根据输出结果得出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3.2 结果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R2=0.996291,说明总离差平方和中多于99%的样本被回归线解释。R2经调整后虽然变小,但是仍然大于99%。因此,样本回归线对于我们所选的样本具有很高的拟合优度。在回归结果中,P=0说明原假设不成立,备择假设成立,即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与海洋服务业是相关的。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与海洋服务业是相关的这一结论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分别分析三大产业结构对海洋服务业的贡献性。X1的系数为2.205 973,说明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增加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海洋服务业的增加值就会增加2.205 973个单位;X2的系数为1.204 603,表明海洋旅游业增加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海洋服务业的增加值就会增加1.204 603个单位;X3的系数为0.194 709,说明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增加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海洋服务业的增加值就会增加0.194 709个单位。

以上分析说明,海洋交通运输业对海洋服务的贡献是最显著的,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对海洋服务业的贡献是最不显著的。

4 发展海洋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海洋服务业各主要产业在对其作用方面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问题。比如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在增加值上占用首要的位置,但其对海洋服务业的贡献确是最不显著的,还有就是我国海洋服务业整体的增加值也不是很高。为了保持整个海洋服务业的稳定发展,甚至是海洋经济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几条对策。

4.1 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强海洋服务业总值

海洋交通运输业对海洋服务业的贡献最大,通过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来增强海洋服务业总值,该方法见效快,能够很快的增强我国海洋服务业。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使其更加的完善;通过改善结构,使其更加合理;也可以通过加强交通运输的供给能力、完善运输设备、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和信息水平、加强行业监管能力等。这样就可以促进以低碳为特征的海洋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也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海洋产业的形成。

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的重点是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结构布局,沿海港口的有序建设,全球海运信息共享,水上客运服务。在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时,抓住这些就是抓住了关键,就能增强我国海洋服务业的发展。

4.2 加强海洋旅游业的基础地位

海洋旅游业是我国传统的海洋产业之一,在海洋服务业中占用基础性的作用。海洋旅游业主要是依托海岸线、海岛及各种海洋景观资源,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其也是我国现在大力发展的海洋产业。因为海洋旅游业是战略性的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对于发挥保增长、扩大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很大。

发展海洋旅游业重点是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海洋特色旅游、滨海旅游、海上游艇游轮旅游、海岛旅游。通过海洋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升海洋旅游业的整体质量,从而奠定海洋旅游业的基础地位。当前首先应发展我国的海洋特色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游轮旅游来增强我国海洋旅游的实力,来确保我国海洋旅游业的基础地位。

4.3 调整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结构

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是员工需要长期投入、又见效慢的产业,因此在看到其对海洋服务业的贡献不显著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在整个海洋服务业所起的作用。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对整个海洋服务业的发展起到引领的作用其能够改进我国海洋服务业的发展方式。因此,就长期而言,其收益将是巨大的,因此要努力调整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结构,使其结构更加合理,从而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立民.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领域选择与实施对策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5):1-5.

[2]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2010.

[3]吕惠明.海洋服务业的区域定位探析[J].管理世界,2011(11).

[4]黄蔚艳.现代服务业与海洋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1(11).

[5]俞立平.中国海洋服务业的结构、地区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3(1).

[6]吴凯,谭春兰,王嫦娥.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0,(15):114—117.

[7]赵昕,梁明星.海洋产业对整个经济作用的实证分析[J].渔业经济研究,2010,(2).

[8]张文杰,郑锦荣.海洋产业对上海经济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3):634—638.

上一篇:青年老师下一篇:幼儿园2013年度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