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管理会计理论在公立医院的应用论文

2024-08-18

小议管理会计理论在公立医院的应用论文(共9篇)

小议管理会计理论在公立医院的应用论文 篇1

小议管理会计理论在公立医院的应用论文

一、公立医院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

管理会计俗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是根据内部管理部门的特殊要求(资金分配,经菅决策、业绩评估等),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大体来说,管理会计具有三方面的职能:预测分析职能、组织控制职能和考核评估职能。现代医院管理会计作为结合现代管理会计学和我国医院改革的实践经验建立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由于经验不成熟、方法不规范,能够从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绩效等方面成功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公立医院为数不多,管理会计在医院的`实践和应用尚处在初始阶段。

二、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在提供管理信息方面。医院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及时把管理过程中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提供给管理人员,对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和决策,从而促进公立医院增收节支,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在责任会计方面。目前在大中型公立医院应用责任会计较普遍。例如有的医院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实行分级经济核算管理,责任会计负责全院各责任中心,并直接对总会计师或财务科长负责,其具体职责为:编制责任预算;日常记录、计算、编制责任报告;比较、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提出纠偏的措施等。其中以责任预算和业绩分析为工作重点,在设立责任会计的同时要设立科室管理员制度,科室管理员为科室经济核算责任人,负责科室经营核算、记账、统计分析的管理,并直接对科主任负责,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网络,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在经营预测方面。大多数医院在医疗经营规划中均能较好地将定量与定性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预测分析。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就是运用专门的数学方法进行经营预测,例如对医疗需求的预测,对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决策的预测等。

(四)在经营决策方面。在医院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货币计量的指标、工作量指标和医疗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利用量本利分析、价值工程,来计算综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评价决策方案的依据,预测与决策是紧密相关的,借鉴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一些医院的财会人员依据成本性态原理,利用变动成本法开展成本决策分析,并选择最优方案。

三、建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新棋式,逐步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体系

(一)提高公立医院主要领导的管理意识是能否成功推行管理会计的关键。公立医院主要领导的管理会计知识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推行管理会计是一句空话。

(二)设置总会计师制度,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管理会计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全成本核算、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限价的有力保证。公立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会计三者必须由总会计师加以协调,实行总会计师负责制,建立总会计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科室核算员为一体的管理会计核算体系,监督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全过程。

(三)建立现代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新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还处于以财务会计为主的核算型模式。为了适应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要实现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新模式,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内涵。

(四)创造条件积极稳妥的推进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要有计划地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知识培训,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成立管理会计专题研讨小组,积极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要完善管理会计机构,逐步在大型医院进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机构分设的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条件,逐步试行。中小型公立医院应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置专(兼)职管理会计岗位,并逐步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小议管理会计理论在公立医院的应用论文 篇2

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对公立医院的监管一直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08年12月卫生部新成立了“医疗服务监管司” (简称“医管司”) , 主要承担医疗机构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 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财务监督和评价工作, 建立健全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监管制度, 承担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中也指出:“要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部门、医药机构和相关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加强行业自律”[1]。但至今为止我国公立医院监管体制和机制还不是十分健全, 效果也不甚理想, 在现实中的反映就是大处方、药品回扣、医疗过度消费以及其他不规范的医疗行为等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深入研究后会发现, 这些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公立医院监管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处理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之间的利益关系, 最终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象的存在。因此, 本文试图将激励相容理论运用到公立医院的监管中, 正确协调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之间的利益关系, 以期对我国公立医院监管体制和机制的改进与完善有所启迪和帮助。

1 激励相容的含义及其理论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维克里教授和詹姆斯·米尔利斯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激励相容”概念, 开创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理论, 即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 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 代理人的行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 而委托人又难以观察到这种偏离, 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和约束, 从而会出现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象, 这样造成的后果便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这就是“代理人问题”[2]。通过代理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来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 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进行有效“捆绑”, 即实现激励相容。激励相容应包括激励和约束两方面内涵, 激励可以使监管对象在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 更加努力的实现监管主体的目标;而约束可以防止监管对象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 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激励相容监管作为激励相容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公立医院监管体系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医疗服务领域中, 国家和公众作为委托人, 目的是要通过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来寻求公众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公立医院作为代理人, 目的是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基本医疗服务、满足公众对健康的需求。由此, 需要有专门的监管部门代表国家和公众对公立医院进行监督管理。公立医院的监管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公立医院内部的监管部门[3]。激励相容的监管应当是引导, 不能仅仅从监管目标出发设置监管措施, 而应该参照公立医院的经营目标, 更多地考虑所出台的监管措施是否激励相容, 将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和行业外部监管同时纳入监管的范畴, 引导这两种力量来支持监管目标的实现。其中, 行业外部监管又是通过公立医院主动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高风险控制技术来降低成本, 实现监管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如果监管当局仅仅根据监管目标, 不考虑监管对象的利益和发展, 必然迫使被监管者付出巨大的监管服从成本, 往往会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要强调监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另一方面要紧紧依靠行业内部监督, 通过权利与义务来引导创新向正确的方向发展[4], 即达到一种既激励又相容的状态。

2 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 监管主体与对象之间权利和利益不相容

2.1.1 权力的界定

权力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但公立医院的权力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权力机构主要有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院长负责制两种模式[5], 但两种模式均缺乏明确的权力制衡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不理想。由于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拥有医院的财产权并负责行业监管, 对医疗服务领域采取既管又办的工作方针, 使监管部门无法公正的对医院进行考核、评估医院经营者的绩效和承担的社会功能;而院长作为医院最高管理者, 既没有决策权和人事任免权, 又要对医院的绩效和发展负责, 造成其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 相关权力得不到有效行使。这使得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在权力的界定上产生了矛盾。

2.1.2 利益的分配

利益的分配是公立医院决策时的最大激励力, 它有增大自己利益的本能冲动, 但是公立医院利益分配的前提条件是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实现社会效益的多少, 受到监管主体的约束, 导致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不相容:一方面由于卫生资源的有限性, 政府更倾向于运用最少的卫生资源, 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的健康需求;另一方面, 国家财政对卫生领域的投入不足, 公立医院获得的财政补偿相对较少, 他们既要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又要维持医院自身的发展, 在公立医院自身的利益无法满足的情况下, 必然导致其通过各种隐性手段来谋取利益, 如开大处方、使用高价诊疗项目、套取医保费用等。

2.2 监管主体对监管对象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2.2.1 对监管对象的激励不足

我国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侧重于“罚”, 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 使得监管措施过于僵硬。这种激励功能不足的监管体制和思维方式不仅给带来了公立医院监管权力寻租、服务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弊端, 更重要的是使医院忽视了对成本和效率的评估, 抑制了公立医院创新体系的形成, 公立医院管理者在面对监管时通常是消极应对, 没有激情和动力去探索如何在卫生资源紧缺的情况下, 使社会公众获得选择更多、质量更优、成本更低、组合更佳的卫生服务。

2.2.2 信息披露的不完善影响了对监管对象的有效约束

公立医院监管中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不仅存在于病人和医疗机构之间, 而且也存在于监管部门和医院之间:一是由于医疗行业本身的高度专业性和垄断性, 使得病人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 他们无法和医生之间进行双向对称的信息沟通;二是由于监管机构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对滞后, 对于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及时加以识别并有效控制;三是刻意隐瞒信息, 医院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会封锁消息或传递假消息, 从而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非典”初期各类统计信息失真[6]。这些都促使了监管部门不能获得真实的医疗信息, 不能有效的控制公立医院的不合理行为, 致使激励不相容越演越烈, 违背了监管部门的初衷和公众的根本利益。

3 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公立医院监管措施

3.1 积极转变监管理念, 实现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的终极目标相容

从客观来看, 监管主体和对象之间的最终目标应是一致的, 即实现医疗服务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但从主观来看, 两者在最终目标上又存在着一些不相容, 即监管主体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以及提高人民群众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而公立医院在现有体制下, 一方面要体现其公益性,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医院自身的经济效益, 而且在现实中一些公立医院更注重后者的利益。从激励相容理论的角度来说, 对公立医院监管理念应当是追求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并重, 促进公众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到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 监管主体必须转变公立医院监管理念, 重视监管效率、监管手段的创新, 充分协调监管主体和公立医院之间的利益关系, 努力实现目标的相容。

3.2 加强公立医院的行业监管功能, 克服信息不对称给监管主体带来的困难

当前监管主体和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的不相容, 监管效果的不理想, 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而激励相容正是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提出的, 因此, 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的困难, 发挥公立医院行业监管的职能将是一条可行之路。具体来说, 建立和发展医师协会和医院管理协会等行业组织, 充分发挥医疗服务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建立全面的医生执业记录和评价系统, 弥补目前重准入资格和职称管理而轻医疗行为的倾向;制定严密、详细、可操作的规章和制度, 对于违规违章者要有明确的检查、监督程序以及惩罚措施;而对于执业记录较好的医生不仅要给予物质鼓励, 同时也应给予名誉激励, 使其更注重个人行为并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3 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使监管主体和对象之间信息透明化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透明往往给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提供一定的机会, 信息的透明化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利益关系相容的基础。同样, 在对公立医院的监管中, 必须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使监管主体和对象之间信息透明化并顺畅流通。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医院、监管主体和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 而且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约束监管对象的行为。在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监管的信息披露机制过程中, 首先, 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信息披露力度, 使医院、公众和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可以共享, 真正做到信息披露的公开化、透明化。其次, 规范公立医院的信息披露制度, 明确规定信息披露的形式、内容以及各披露主体和客体对信息披露行为的主要责任。最后, 要充分利用我国的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披露, 保证信息的透明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同时, 在监管的各个阶段, 应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构建有效、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 使各种信息在监管主体和对象之间及时有效的传递和交流。

3.4 完善评估体系, 实施公立医院差异化监管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除了政府直接举办的外, 还有民营或公有控股的公立医院。因此, 在对公立医院监管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性质、级别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 区别对待, 实行差异化监管。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监管主体和不同性质与级别的公立医院之间的利益关系都能合理的协调和相容。实施差异化监管的前提是要对不同性质和级别的公立医院进行合理的评估, 充分掌握各种公立医院的具体情况, 为差异化监管提供基础。因此, 监管主体要对公立医院依法执业、管理规范、临床用药、实验室质控、院内感染管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医院领导决策、医疗护理、服务流程、就医环境、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等项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7]。在充分掌握了各种公立医院的实际运营状况后, 结合各种公立医院的复杂程度、管理水平、外部环境等进行“差别对待”, 即确定不同的监管标准和要求, 对各种公立医院实施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监管措施, 从而激励医院从节约成本、加快创新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 提高自己的评价等级。这种差异化监管, 不但可以提高监管效率, 降低监管成本, 而且还可以在各医院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激励机制, 以此来推动整个医疗卫生行业持续、稳健的发展。

摘要: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对公立医院的有效监管将是建立管办分开形式的关键步骤。当前我国在对公立医院监管过程中由于没有很好的处理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之间的利益关系, 以至于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象。本文针对我国公立医院监管中监管主体和对象之间利益关系不相容的现状, 提出将激励相容理论引入到公立医院监管中。文章介绍了激励相容的基础理论, 并运用激励相容理论分析我国公立医院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公立医院监管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激励相容,公立医院,监管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2009-04-06]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wstj/index.html.

[2]Czinkota R M.International Business[M].The DrydenPress,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9.

[3]杨金侠, 李士雪.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行为监管的思路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25 (1) :26-28.

[4]曾宝华, 吴丁杰.激励相容的金融监管体系的主要架构[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9 (1) :1-5.

[5]王霞, 郑雪倩, 李敬伟, 等.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现状综述[J].中国医院, 2007, 11 (5) :2-4.

[6]安健, 左毅.公立卫生法人治理体系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 (2) :6-8.

小议管理会计理论在公立医院的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医院管理;改进措施

对于企业而言,管理会计指的是采用多种技术指标,预测企业的经济活动,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财务风险。对于公立医院而言,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加强内部控制、协调各种资源,实现统筹管理、提高综合效益。以下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促进公立医院的长久发展。

一、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价值

1.提供管理会计信息和决策依据。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管理效果、能耗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规定。在此背景下,要求医院的财务部门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为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例如,根据财务成本、业务量、现金流等资料,通过定量分析,明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控制成本和风险。

2.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医院要想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绩效考核制度是重要的途径。具体来说,通过动态监督经营过程,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预算数据、执行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差异原因,做出科学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看,管理会计并不是单纯的事后分析,还包括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管理会计具有监督、控制的作用,通过检查资金的成本、收支情况,最终评价运营业绩。

3.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管理会计并不是简单分析财务数据,而是为了满足医院的自身管理要求,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管理会计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增强群众对于医院的信任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在实际财务管理上,能够为日常运营提供相关数据,实现成本控制,预测资金回报率,最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不重视

在公立医院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并没有受到重视,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部分医院领导看重医院经营的社会效益,因此不会关注盈利目标,导致内部管理工作混乱。第二,公立医院中的财务部门地位低,财务工作的开展不受重视,对于医院决策参与较少。在这种背景下,管理方法难以落实,管理效果不如人意,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

2.财务管理不科学

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推动管理会计规范发展的前提。目前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并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会计工作一般由财务核算人员担任,导致管理效果差。另外,当前管理会计工作的内容是财务记账,没有对财务管理信息进行分析,因此仍然处于粗放型管理的状态,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考虑到医院重视财务核算、轻视管理会计,因此无法科学分析医院运行成本,难以发挥出真正的管理作用。

3.会计人员素质低

管理会计要求业务和会计相结合,并有效支持决策。由此可见,管理会计人才要具有复合型,能够依据会计信息进行运营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会计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了财务核算上,包括记账、报账等,却没有对财务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受制于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依然使用核算系统、报表系统,无法实时掌握医院的财务情况,核算结果也不精确。如此,会计工作可能出现失真问题,带来管理损失。

三、管理会计的成功应用经验

1.领导重视是关键。要求医院领导加强自身学习,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提高管理工作认识。在精细化管理上,将管理会计的应用作为提高效益的措施,在正确理解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推动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2.管理人才是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公立医院中也不例外。要求医院适当增加会计人员数量,获得高学历、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并定期开展培训、学习活动,邀请专家进行业务指导,提供外出参观、进修的机会。如此,才能够建立起一支人才队伍,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能力保障。

3.信息建设是组成。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医院现代管理的基础,也是提高管理会计质量的途径。因此医院要不断推进信息化水平建设,例如购备信息管理设备,引用先进的管理软件等,融合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适合医院特点的、财务和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保证管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

4.精细管理是平台。医院精细化管理,为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了平台。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发挥医疗资源的最大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医疗工作的重视程度更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提供准确的会计核算信息,还能够为医改、医院发展、制度决策等提供依据和支持。

四、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的改进措施

1.改变财务管理思想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应该科学转变财务管理思想,将管理会计工作作为提高运营管理效果的方法。其一,管理人员要有正确的认识,促使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医院的管理工作、参与医院决策。其二,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要为管理人员提供工具和设备,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完成财务核算工作,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其三,医院要委派专人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不仅要制定合适的管理方法,还要对工作开展进行指导。其四,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要纠正错误的、陈旧的思想观念,提高财务管理的全面性。

2.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

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也是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因此要严格遵循管理会计决策。对此,要求公立医院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采用新的管理理念,改革财务管理工作。在具体操作上,要加强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联系,充分利用成本会计信息,监督医院的经营过程,整理分析所有的会计要素信息。如此一来,有利于从不同的层面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准确的预测、规划;并在日常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战略决策,提高医院的组织执行效率。

3.完善责任会计制度

由于医院内的科室较多,因此各个科室的经济效益,关系到医院的整体效益。为了提高科室效益,要采用并完善责任会计制度,依据分权管理原则,科室主任担任负责人。在财务部门,也要确定责任人、制定管理措施。责任会计制度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加强人员管理,确保责权分明;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制度环境,针对不同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核算指标,对各个科室进行绩效评价,真正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4.加强信息化水平建设

医院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财务量化管理、医疗运行信息化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前者能够保证管理会计获得准确的分析数据,提高医院收入、医院支出、资金流向的完整性。后者有利于直观认识会计数据,通过分析量化数据,掌握实时的医疗运营状况。由此可见,信息化水平建设的目标,是整合医院的各种资源,监督医院整体,对运营情况作出科学评价。

5.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有序展开,公立医院要加强会计人员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水平。首先,在人员招聘时严格审查从业资格,保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其次,邀请专家讲授经验和技能,鼓励不断进修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熟练掌握财务核算工作。最后,做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重点是管理会计知识,掌握相应的职能。

五、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供管理会计信息和决策依据,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可知,当前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工作中,存在重视程度低、管理不科学、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分析总结相关经验,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改变财务管理思想;第二,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第三,完善责任会计制度;第四,加强信息化水平建设;第五,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丽娟.浅论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的引进和应用[J].当代经济,2016,(14):86-87.

[2]杨雪毅.管理会计运用于公立医院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6):154-155.

[3]马桂芹.对公立医院应用现代管理会计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2,(14):121.

[4]李乐波.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5,(03):44-45.

[5]方霞波.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06):92-94.

[6]李云.大数据时代公立医院加强管理会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6):92-93.

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探究的论文 篇4

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近些年民营医院的大力发展,对于公立医院的经营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公立医院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首要问题是需要降低自身的运行成本,而提高经济管理工作水平是医院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应受到各个医院的重视。因此,医院需要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探索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管理体系,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自身快速发展。

一、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形式下,对医院实行经济管理是医疗改革的一种体现,也正在尝试着改变我国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因为当前公立医院在财政当中的拨款比较少,因此相关民营资本就逐渐渗入到医疗市场的竞争当中。另外,国家和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以及药品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在这种双重的压力下,给医院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在成本节约方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用有效的成本经济管理来降低医院的开销,增加医院的收入,以让医院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下,减少因为经济对医院产生的影响。另外,医院经济管理有利于对医院的成本进行有效降低,在很多医院当中,存在成本核算管理的部门化倾向,这样成本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会有过少的体现。在完善的经济管理条件下,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已经在各个部门中有所体现,并且使医院全体人员参与的一种活动,坚持每人都从基本岗位做起,控制成本,完善环境的资本运营,以此实现医院经济的有效运转。

二、当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公立医院投入不足

目前,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方面:政府的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收入,而当前制约公立医院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政总体投入仍然不足。除此之外,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公立医院财政投入的“倒金字塔”问题严重,越到基层财政投入越显不足。而这对于本就因为资源禀赋较差而处于市场竞争弱势地位的基层医院而言,无疑会更进一步削弱和压缩它们的竞争能力和生存空间。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不科学,管控薄弱

由于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的性质,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对于人力成本控制不严,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胡乱加塞临时工,造成有的科室人手不足、资源紧张;有的科室则人浮于事,不少员工无所事事。材料和设备成本控制不严,耗材、办公用品等管理不严,随意支取、浪费,办公电脑、空调等没有做到人走电断。有些员工将一些低值耗材如口罩、消毒液、手套等拿回家中,有的员工则利用职权之便带亲属免费做检查;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对药品以及医疗器材进行集中采购,竞争力不足;采购缺乏调研和计划,库存成本高企。

(三)公立医院管理机制混乱

当前,公立医院存在过度行政化的问题,行政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规模过于庞大,临床医务人员反而不足。内部管理僵化,缺乏创新进取意识,各部门之间推诿卸责,互相扯皮,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医务人员官僚思想浓厚,办事拖拉、死板,部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较差,存在收受红包、辱骂病人等违法违规行为,影响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外部形象。另外,一些公立医院在进行内部控制中其制度不是很完善,对于财务活动也缺少相应的规范。风险管控薄弱,忽视对公立医院未来风险预测和分析,缺乏有效的风险辨识、分析、决策、监控、预警及管控应对机制,对公立医院的风险成本增加,对于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有些公立医院因为缺乏科学的风险决策机制,盲目借贷投资,导致医院债务高企,损害医院的长期发展和职工利益。

(四)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才匮乏

在公立医院具体的经济管理中其主要核心就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但是在很多医院,对于管理队伍的建设不是很充分,导致人才水平低,有的医院干脆就没有设置经济管理工作部门,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大多数医院认为经济管理就等同于财务管理,这就使得医院忽略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无形资产管理、服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经济管理工作的内容,这样就导致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不是很高,同时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五)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在当前一些专门针对医院所开发的信息系统逐渐被有效应用,这些为患者的门诊、体检、住院等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如许多医院建立自己的网站并推出APP,人们可以在晚上挂号、预约专家,或者在网上预约体检,还可以根据自身选择体检的项目,这些都大大的方便了患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但是,许多医院缺乏对引进的信息平台的管理,并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平台之间的信息无法进行共享,造成信息化管理名存实亡,没有起到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作用,降低了医院的管理效率。

三、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转变医院经营管理理念

在医院实际的运行当中,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医院的经营理念也需要有效改变,医院不再是公众严重的为自己福利性代言的机构,并且一些“等待”“依靠”等经济管理理念也被多数医疗管理者所摒弃。因为医院经济管理的强化,经济观念也不断地被强化,医疗设备等硬件条件的改善,让医院处于一个腾飞发展的状态之中。医院的经营管理向着经济效益与经济成本方向发展,这种意识在多数医疗工作者的心中和眼中已经深化,扎根。

(二)加强经费保障,加大公立医院财政预算投入

针对上述财政投资不足的问题,政府一定要加强对于公共卫生事业支出比例的提升,加强对于公立医院预算的投入,不断确保经费的保证,实现为公立医院的发展以及相关建设提供相关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当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卫生设施现状、疾病谱、社会医疗需求等,科学制订区域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并合理控制对卫生事业和公立医院的投入规模,按照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等确定相应的预算增长水平,保证公立医院预算投入不断提升。并且政府还需要解决在公立医院中产生的“倒金字塔”问题。按照新医改的目标和计划,未来基层医院将承担70%左右的医疗任务,因此财政投入必须向基层医院和一线医务人员倾斜。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保障,不断充实基层医疗力量,解决基层医疗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改善基层医疗环境。

(三)控制医疗成本,增强核算意识

当前,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公立医院都相应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这样就在一定意义上使得医院的资金收入降低,对于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的提升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作为非营利性的国家单位,公立医院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社会和大众,其自身能力是有限的,为了能够实现公立医院发展的可持续性,只能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同时还需要医院能够有相应的资金收入。医疗改革往往会使得医疗收入降低,这就在一定意义上需要我们自身加强思考和对观念的转变,之前是朝向收入进行效益的获得,现在是朝向成本以及运行管理获得效益。医院需要加强对于经济管理制度的不断建设,并对医疗的核算管理方式进行完善,全面实现医疗成本的控制。并且对医院的不必要支出进行削减,并且降低其他方面的支出,以此来减少医院资金的支出,确保医院的现金流能够充足和其效益保持稳定。并且还需要加强对于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利用相关措施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并且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以此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医院在进行医疗成本控制当中,需要列出对应相关科室以及医疗项目的相关费用支出的明细,以此实现成本的全面控制。公立医院在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以及有效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确保医疗水平不降低的`情况下,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以此促进医院的有效发展。

(四)完善自身素质,提高竞争力

当前,在公立医院的发展中,加强对于医院的改革不但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市场的竞争,公立医院为了能够在当前医疗行业当中继续引领医疗行业的进步,就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断创新和改革。医院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相关管理机制进行完善。首先,医院需要加强经济管理的创新和改革,以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其次,公立医院需要加强对于人员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在不断提升人员医疗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建设。再次,在现阶段医疗市场运行当中,医院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了解当前医疗需求以及患者的诉求,采用相关措施强化医院的特色以及优势。最后,强化医疗水平以及设备的应用和改进,全面有效地提升医院总体水平。

(五)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医院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应该以财务管理和医疗服务为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实现医院成本的管理,并有效提升医院的运行效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医院提供了一套快捷、高效的管理体系,医务人员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快速查询患者的诊断情况,住院情况,患者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挂号、预约专家门诊,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快速查询财务数据,对当前医院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解,实现医院管理的人性化以及合理化。同样,这也需要医院能够加强对于医院信息平台的有效维护以及更新,使得信息化平台能够持续长久地为医院服务。

四、结语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的体制改革论文 篇5

4结语

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应当围绕医改的要求和发展实际,通过梳理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明确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医院管理者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战略,合理调整业务选择,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房燕燕.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和控制[J].经营管理者,(23).

[2]孙鹏,俞敏,李一佳.试析医院建设中的会计财务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6).

[3]李彩霞.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J].中外企业家,(29).

[4]郑大喜.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经济学视角[J].医学与哲学,(5).

小议管理会计理论在公立医院的应用论文 篇6

(本文作者:山东省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赛岳)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卫生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明确了今后卫生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这表明, 公立医院的发展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社会化”方式转变,由“高投入、高产出型”向“内涵效益型”转变。这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运行规律, 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医院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 目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缺乏内在活力, 在观念、职能和方法等方面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财务管理创新意识不强, 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货币时间价值等现代理财观念;二是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预算编制的基数不合理, 编制的预算往往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 不能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三是医院成本核算不规范, 基础比较薄弱, 如目前各医院成本核算的范围不清、核算的口径不一致;四是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 从公立医院的整体情况看, 除少数已全面开展内部财务控制外, 大部分医院仍停留在内部牵制的管理水平上;五是没有开展有效的医院财务绩效分析, 财务人员的主要精力用于会计核算, 很少对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和控制;六是财务管理手段落后, 不但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 而且大多数医院受计算机软件功能限制, 缺乏对会计信息的再次整理和加工分析, 难以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

二、强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1.树立现代医院理财新观念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现代财务管理是以行为科学为依托的“人本主义”管理, 人力资源是财务活动中最重要, 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医院的每一项经济活动均由人实施和控制, 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努力程度。因此,将各项理财活动人格化,是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的关键。要树立信息理财观念。经济信息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媒介, 随着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发展, 会计信息处理必将由过去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 因而要求医院财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信息理财观念, 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 积极参与医院经济决策和资金运筹。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推行全面预算对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围绕医院发展目标编制全面预算。在科学预测各种因素对医院收支影响的基础上, 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预算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资金状况, 优先安排重点建设和发展的项目, 压缩不合理的支出,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突出责任制度, 层层分解落实预算指标, 构建财务控制和激励机制, 以促进和保证全面预算的顺利实施。

3.建立健全全成本管理规章制度

病人对医院的评价一般以自身的满意程度来衡量,而合理的耗费已逐渐成为重要因素, 因此, 医院要建立健全各项全成本管理规章制度, 使成本核算逐步扩大和深入,切实降低各项耗费。医院要在细化、深化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 建立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和分析评价体系, 做好成本的分析、控制。通过对医疗服务质量、病人费用水平的考核, 实现对医疗服务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

4.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实践证明, 建立和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 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关键。针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公立医院应该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的要求, 按照单位业务工作流程和经济活动的特点, 确定其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及相关控制点, 达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资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的目的。

5.积极开展医院经营业绩分析与评价工作

当前医院使用的业绩评价指标主业绩评价是医院在持续运营过程中, 对运营情况进行管理控制的核心。

要有经济效益指标、资金运营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此外,还可以采用非财务方面如床位使用率、出院人数、手术例数、科研及创新能力、消费者评价等指标来评价。医院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指标, 根据有关会计资料和统计数字, 对医院及科室一定经营期间内的运营效益、财务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和分析,并作出客观、公正的业绩评价。

6.加强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

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是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网络技术处理各种信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也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 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使用价值。因此, 医院要大力推广发展会计电算化, 实现财务管理手段现代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以推动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小议管理会计理论在公立医院的应用论文 篇7

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PDCA循环模式后,使用PlanDoCheckAction四个单词来反映质量管理活动的关系。其中,Plan是指计划,Do表示执行,Check表示检查,Action表示处理。这四个单词基本上已经概括出了质量管理活动中的四大要素。在实际的应用中,PDCA循环不仅可以直接体现质量管理的规律,同时还能有步骤地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笔者在本文中将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PDCA循环对于我院的成本管理作用。再加上目前医疗保险机构的支付政策已经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非公立医院的竞争压力也促使着公立医院尽快找到更好的成本管理模式。

二、PDCA循环在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在本文中,笔者将会以PDCA循环对我院成本管理运作流程进行分析,通过案例来说明当下PDCA循环在我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一)Plan计划阶段

在项目开始的最初,首先的提出行动计划,并对计划阶段的成本管理效果进行预测。对于公立医院来说,为了提高经济管理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贯彻全成本管理势在必行。在Plan计划阶段,公立医院应从以下几方面制订成本管理:如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计划,病种成本计划,床日成本计划等。考虑到成本计划阶段的行业特殊性,笔者所在的公立医院是属于精神病专科医院,在我院占成本比重最大的一块就是人员经费与药品,耗材购置费和公用经费支出。总的来说,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块来制订计划。

按Plan制定出了整个公立医院的整体目标之后,具体的实施计划则需要进一步完善。考虑到成本管理不仅仅是财务处的工作,还牵涉到公立医院各方面的人事协调配合。所以,在进行成本管理时,需要联合物资管理部门,临床科室,信息中心,运营管理处与财务部门一起努力。按成本运转的流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关键性的项目,进而有效控制成本。以信息中心为例,财务处从信息中心拿到了所有科室病种经费明细单据,接下来财务部审计室与各科室负责人,一个站在统计学的角度审核,一个站在专业性的角度分析费用的合理性,两相配合之后,再邀请临床科进行检验,以此来提高成本管理的精确度。

(二)Do执行阶段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第一阶段出现过的问题与症结进行执行。如先通知信息中心调出财务所需要的两年内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数据。以我院当下的发展趋势,建议开发此类资源管理规划系统来提高管理成效。如果ERP已经可以直接的对医院所有的成本支出进行以科室为单位的细致分析,小到每项办公经费花在哪,大到同一病种同一药品的使用详情等,都可以查询到。那么这样一来,后续的成本管理与监督就得到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作为一家公立医院,一直以来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就是绩效考核。由于传统的绩效考核是以收支结余为中心进行的管理,但在目前的按项目付费的收费背景下,这种绩效考核未能体现考核的公平性,如果医院服务定价变化,那么就会直接拉大各科室间的收支差异。近几年,我院就一直在探索着新型绩效考核成本管理方法。特别是在新医改不断进行的大背景下,医院收支环境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我院对新型绩效考核成本的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医院的运营提供了新的转型机会。

(三)Check检查阶段

在第二个阶段得出了成本管理中的不足之后,财务部人员与临床一线科室人员共同进入检查阶段。在此阶段,通过医院财务内控制度落实方面、预算控制方面、可行性论证控制方面,全员全过程控制手段、定额控制、网络化控制等方法描述,通过检查发现和反馈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另一方面,通过强调成本管理对医院的重要性,各科室人员统一思想,提高通过检查与监督对于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是重中之重的认识。但科室内部也反映,固定成本是按科室进行分摊,变动不大。比如说,公立医院目前所使用的设备和药品多是垄断统一采购性质,其价格本身没有空间,所以医院在采购方面十分被动,也无法按病种需要及时补进药品和设备,很容易出现药品积压或者药品不足的现象。而各科室在进行医疗服务时,药品供应情况会影响到服务质量。立足于此,应在科室和采购方面进行沟通,检查和监督药品的有效供应,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减少积压药品造成的成本压力,提高医院药品采购的成本管理水平。

(四)Action处理阶段

从整个成本分析的本质来说,要反映成本核算结果,把握成本变动规律,提高成本效率。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其成本管理的工作在于是否能高效完成控制成本的作用,成本数据是否完善,是否可追溯方面。立足于强大的信息化数据背景,才能高效完成我院的成本管理工作。要提高成本管理的地位,在医院各流程中强化成本意识,提高成本监督管理的强度和频次。对于Action处理阶段来说,找出前三阶段的问题,试运行新的成本管理方法。以水电费管理为例,在设定公摊减免额度后,按月公布各科室的水电费用情况,把水电费使用情况纳入各科室的绩效考核中去,这样一来,有利于科室节约用电用水,减少医院的总成本支出。

三、PDCA循环在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应用注意事项

(一)强化成本管理中的单据管理

为了更好地做好成本精细化管理,以公用经费支出为例子,应细分为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维修费,差旅费等几项。其中,对于成本管理中的单据管理,应秉持有理有据,规范校验的原则。以差旅费为例,要按人员专业级别与出差性质来设置统一标准的报销流程,详细规定每一个项目的报销上限,报销要求,单据管理应从始至终坚持一单一报。考虑到PDCA循环的特点,类似的出差任务应进行对比与分析,对各报销项目进行合理性审核,提高成本管理的精度。

(二)强化成本管理中的数据管理

强化成本管理的数据管理,需要以医院集成数据平台为基础,对公立医院的日流水数据与汇总后的成本数据进行管理。公立医院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有监督和管理权。在数据管理内容下,管理者要清楚地了解各科室的支出项目和支出内容,清晰药品与人工费等相关事宜。重点强化成本管理中的数据管理水平,强化预算的科学论证,提高公立医院资源和条件的配置水平。以公用经费为例,这一块变动机率大,引入PDCA循环有利于同类型数据间的分析。从印刷耗材来说,各科室的使用应遵循计划和需求,坚持少量多次的领用原则有利于提高节约意识。

(三)加强沟通与PDCA循环

在公立医院成本管理过程中,部门间的沟通直接决定了成本管理的效率。如果发现项目超出常量,那么就要联合各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原因查找,对成本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解释。当然,对于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的问题来说,一个PDCA循环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的。这是由于财务中成本管理问题存在着时间差,而时间差在支出与投保问题上有差异。这也就直接造成了成本管理数据上的变化。基于此,如果在一个PDCA循环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继续开始循环,以一种周而复始的态度来反复运行PDCA循环,发现成本管理问题,解决成本管理的每阶段问题。只有不断的动态监督与总结经验,才能把PDCA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需要PDCA的不断循环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才有机会实现高效而科学的成本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工作对于公立医院来讲是重要的管理内容,可能每个医院面临的成本管理情况都有所以不同。但在PDCA循环模式下,首先要分析出成本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再通过PDCA来找出不足之中最影响成本管理的项目。根据项目来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管理水平。在解决的过程中,依然要利用PDCA循环进行动态监督与验证,在实践中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一循环紧跟一循环,最终总结出适应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之道。

摘要:笔者借本文,从医院的成本管理入手,浅谈PDCA循环对公立医院的作用。并通过分析与产明,证明PDCA循环目前在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应用有效性。

关键词:PDCA循环,成本管理,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朱优红,刘帆,李培.PDCA循环在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4

[2]唐庆华,张际,王净,王素珍.PDCA循环法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5

小议管理会计理论在公立医院的应用论文 篇8

【关键词】流程管理 医院管理 应用 意义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73-02

流程管理最早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企业界,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对企业业绩和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从流程管理理论创建就受到学者的密切关注。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来看,引进流程管理是一个崭新的视觉,可以优化医院管理和服务的流程,有利于改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1]。

一流程管理理论

流程管理又被称为企业流程管理或业务流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和方法,流程管理受到管理界、企业界专家学者、管理人员的普遍关注,流程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业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流程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有:区别于传统组织分工理论,围绕着业务流程这个中心环节,强调流程的整体性;奉行顾客至上的经营管理理念,强调以优质的服务获得竞争优势;强调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管理,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成长,对员工授权;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规范化设计业务流程;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形成新的企业价值观,强调业务流程间的规范化、系统化、持续性,各个流程间流畅和谐配合,符合总体规划[2]。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尝试应用流程管理理论来改善管理和服务。

二流程管理应用于医院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流程管理可以通过灵活专业的管理工具严格管理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衡量每个环节是否符合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及时发现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用预警机制很好地处理突发情况。流程管理还有利于分工的科学化、合理化,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医院各个部门的运转效率和管理水平。

2、有利于增强医院的服务意识

流程管理理念奉行顾客至上的经营管理理念,着眼于医院的整体流程和最终目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患者负责。从患者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将流程简单化,一方面可以提升医院的声誉和价值,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提高效益和效率,更好地实现医院的战略木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三医院流程管理的应用领域

1、行政管理领域

医院流程管理中的行政管理属于医院内部管理流程,遍布医院各個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由医院的管理人员具体执行,从而提升医院的管理质量和效率。从医院行政管理的细分来看可分为医疗费用管理流程、药品监管流程、质量控制流程。医院的行政管理流程应从流程的角度加强费用和质量的管理,以达到控制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2、疾病诊治领域

疾病诊治是和医务工作者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的,由医务工作者负责执行,包括临床护理流程、某病种的诊治治疗流程等在内。传统的疾病诊疗过程是根据医务工作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来掌握的,诊疗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临床路径发挥作用。流程管理应用于疾病诊治领域,就要求设计出最适合的临川诊治路径,使医疗工作者的医疗行为符合统一的诊疗流程和标准,这样的医疗行为会更加规范。

3、医疗服务领域

在医疗服务领域的流程管理是医院流程管理中最核心的流程,指的是医院向患者提供的各种医疗服务及其次序的先后,这个流程与患者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医疗的门诊流程、急诊流程、住院流程等都是属于医疗服务流程的内容。医疗服务流程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各类诊疗服务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化安排,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都是流程中必不可缺的环节,并保证每个环节提供服务的质量,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医疗服务领域中出现的病人多次排队、浪费时间的现象。

四医疗流程管理的具体操作

1、更新医院管理理念

流程管理要求医院的管理者立足于医院管理的整体,着眼于小处,注重环节的和谐统一,杜绝浪费,节约成本,具有成本和效率意识,而不是空有创新意识,从而取得最佳效益。从传统的医院管理分工理念看,往往将一个整体的流程分成若干环节,注重每个环节的生产效率,而忽视了各个环节之间衔接,这样反而会导致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成本过高,降低管理效率[3]。跳出传统管理思维的束缚,更新医院的管理理念就应该从医院的整体战略出发,找出决定整个医院命运的关键流程,并进行全面的描述和分析,改进现有业务流程,删除不必要的串行处理,协调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2、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

流程管理提倡以人为本的医院内部管理,关注员工的需求,强调正面强化和团队合作。医院应通过采取有效的可操作的激励措施让每个医院工作人员都参与到医院的业务流程设计、管理、发展中来,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应系统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不是一味责备、惩罚员工,这样才有利于改进流程,提高流程的响应速度,节约医疗成本,实现流程的标准化、规划化、连续性。

3、构造业务流程

构造医院管理的业务流程通常包含规范流程、优化流程、再造流程三个层面,在整个医院业务流程管理中,应打破各个职能环节之间的障碍,以符合卓越流程管理要求的流程为标准,进行流程规范;对多余的或者过分消耗成本的环节进行优化;还应与时俱进,对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的流程进行再造,剔除冗余的环节,减少医院管理层级,节约流程时间,提升医院整体工作效能。

4、构建流程式组织结构

传统的按照分工原理组建的管理模式,呈金字塔形,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并且层级过多,不仅对信息传递造成阻碍,还容易产生官僚主义,这样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不通畅,管理成本过高,效率低下。流程管理主张摒弃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级,强调关键流程,构建扁平的组织结构,实现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对内“以员工为本”,对外“以患者为中心”,上下层级沟通迅速通畅,医院可以有效应对突发情况,进行高效决策。

医院的一些活动都可以视作一个流程,或流程中的某个环节,流程管理要求医院管理者立足真个医院流程,改进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提高诊疗效果,节约患者等候时间,提升医院的社会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宁志,高茗,茅建华,曾学俊. 医院流程管理理论简介[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09:970-972.

[2]杜豪. 流程管理基本理念浅释[J]. 现代企业教育,2009,13:66-68.

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研究论文 篇9

【摘要】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施行,主要是针对公立医院提出财务管理要求。公立医院属于执行独立核算的医院,各种新要求和新制度的提出,大大促进了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医院的财务分析也更为准确、可靠。虽然新医改后,医院的会计制度顺应了公立医院的改革方案而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也使得会计信息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医院财务分析而言,可谓是不小的挑战。本论文针对新医改对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的影响进行探究。

【关键词】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新医改

新医改对于中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所执行的会计制度虽然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而有所改变,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适应时代的需要,没有根据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而调整和完善。中国目前进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医院的内部管理状况正发生着变化。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所体现出来的不适应性更加明显。对于中国的医疗事业而言,新医改要求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需要深层次调整,实现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周到的医疗服务。

一、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影响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活动展开情况,还要考虑到医院业务活动中的资金管理情况。因此,新医改需要明确制度的适用范围。旧会计制度主要适用于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新会计制度则在旧制度适用范围内有所扩展,延伸到基层卫生机构,实现了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全覆盖。现行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适应了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公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行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制度的适用范围以明确,即本制度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都适用,这就使得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可以有效地保障医院会计信息质量[1]。随着中国医疗机构市场化发展,非公有制医院的数量增多,这些医院主要执行的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一些履行医疗服务的民间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些医院需要对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参照执行。对于不同层次医院制度管理中所存在的差异,新医改中强调“积极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这就意味着公立医院将工作重点体现在公益性和公共性,在此基础上转制改革。公立医院的社会化发展,使得闲置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优化医院管理布局,使医院的功能性得以充分发挥出来。新医改在实现医疗机构之间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还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竞争,以推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核算的影响

会计核算基础包括两种,即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所发生的是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其标准是本期款项的实际收付,只要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即便该款项不属于本期,也被划入到本期款项范围内;权责发生制更为注重本期的收入权力和费用支出义务,其标准是属于本期的收入权力和支出义务,以此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按照旧会计制度,医院的会计核算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来执行,同时还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新会计制度对于医院会计制度核算以进一步明确,取消了收付实现制,要求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在对医院会计收入进行确认的时候,要求医疗服务活动已经发生且收到货币资金。与此同时,还要对记入账目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由此而使得成本核算更为准确,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2]。此外,在新医改中明确“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的经济效益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按照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医院可以通过服务渠道对这部分损失以弥补,诸如药事服务费、技术服务费以及各种政府投入的增加等等。新医改中以推进医药分开为主,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那么,医院会计制度中的“药品进销差价”作废,同时,“以药养医”的核算也被取消,由此而改善了医院的运行机制。医院的会计信息内容主要涉及到医疗费用、价格以及各项财政补偿等等,会计信息更为充实而准确。

三、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内容的影响

按照旧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非盈利的固定资产资本明显不足,一方面体现为公共服务的补偿机制缺乏合理性,导致医院的财务问题没有真正意义地解决;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账面使用“累计折旧”科目虚增,导致财务业绩失真。新医改中对于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卫生系统的服务体系的设计都应该遵循公益性的原则,坚持公益性原则。”这对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主要是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还没有将相应的公益性会计科目建立起来,因此无法提供有效的公益会计信息。医院的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公益性资本化的设计,这就需要医院将公益性补偿机制建立起来,尽量少量占用社会公共资源,避免公共资源按照资本化处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深化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将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延伸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公立医院改革后,能够充实会计制度中所存在空白,促进公立医院能够更好地发展,会计制度中可以对单独的公益性科目以设置。增设公益性会计科目后,固定资产的公益性资本化方式得以创新设计,使得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得以区分[3]。公益性科目的设置,有利于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提供准确会计信息,以获得相应的公共服务补偿。随着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大,营利性医院参考新会计制度也得以运行,能够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税款。改革医疗会计科目、药品会计科目以及相应的会计核算方式,使核算内容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减少医院在收入上的亏损。根据医院运行实际,将统一的医疗成本核算体系建立起来,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并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升业务水平,能够使医院的成本类型、费用涉及范围、会计核算口径等统一化,使得成本信息更具有可比性。此外,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大度风险金的管理,从而确保会计制度更加完善。第一,确保医疗风险金的科学性。在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作用下,风险金应当从医疗收入中计提,用于支付医院发生医疗事故时所赔偿的资金,那么,风险金计提的比例不应该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而且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科目,贷记“专用基金医疗风险金”科目。由于医院不同科室间有很多的差异性,在处理医疗风险时,只是按照收入比例进行分摊会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医疗风险金应该选择更加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摊,从而使得各科室的成本得以真实的反映出来。第二,加强医疗风险基账户管理。风险金超支的部分,要在提高下一年的缴纳比例,对于没有医疗事故的科室予以奖励,下一年降低计提比例,并将剩余基金结转到下一年使用,从而降低风险金管理的风险。同时,医疗风险金应当设置专户管理,在“专用基金—医疗风险基金”账户设置各科室的明细账,然后加强对风险金进行科学的管理,一旦发生医疗事故,需要对医院匹配数额和风险金账户实际支出差额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确保医疗风险基账户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第三,风险金核算内容。某公立医院建立了医疗风险金专户,专款专用,例如计提风险金为100万元,医院出资70%,职工缴纳30%,计提的风险金80%用于支付医疗纠纷补偿费用,20%用于奖励医疗质量高的临床科室。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新医改对促进公立医院会计制度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以来,与旧医院会计制度相比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依然存在着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医院会计制度核算以及会计制度内容的影响,需要在具体执行中能够对相关内容有充分认识。此外,还要建立统一的医疗成本核算体系,以使成本信息更具可比性。

参考文献

[1]李小波.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思考———以三甲医院为例[J].新财经.(01):353-354.

[2]程文.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的分析[J].会计审计.(13):63.

上一篇:党代会报告201下一篇:前台工作内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