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选12篇)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 篇1
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青年成长, 支持青年创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目前, 各高校都先后建立了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体系, 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提升大学生综合实力。但是经过调查, 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深入度不足, 工作手段单一,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平台, 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重点, 全面借鉴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经验, 提出了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建议, 以期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一、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大意义
1. 创新创业俱乐部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概念
本文研究的“创新创业俱乐部”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交流活动和创业项目孵化的综合性平台, 其主要功能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交流和服务, 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交流实践活动和创业项目孵化等。“创新创业意识”是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需求、动机、意愿等, 是大学生主观的个人意识倾向, 其决定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态度和行动, 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使得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变得很有必要。
2. 创新创业俱乐部建设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湖北、安徽、四川等地率先建立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 并要求省内各高校成立创新创业俱乐部相关工作机构,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工作, 切实引导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但从目前情况来看, 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面开展的工作还极不完善, 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说:政策指导类多, 实战指导、实际运营操作少;创新创业工作浮于表面, 深层次介入少;活动形式单一, 注重面上覆盖, 缺乏点上引导;创新创业存在多头工作, 缺乏统一领导;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相对脱节;缺乏相关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和政策体系等。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创业俱乐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服务和意识培养能力。
3. 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大意义
本文认为, 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 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路径,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新创业俱乐部作为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其浓厚的创新文化、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良好的创新环境, 将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全面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其特有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职能, 将有效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 打造“教育引导+活动牵引+平台支撑”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体系, 切实调动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积极性, 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
二、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研究动态
1.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
国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研究起步较早, 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如美国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培养体系, 理论和实践环节健全;英国形成了集政策、组织、管理、文化、师资、课程于一体的培养模式。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百森商学院的“强化意识”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其通过实践教育、俱乐部活动、专业化辅导等形式, 全面激发学生创造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冒险精神, 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国内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意识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理论方面, 王菲在《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一文中提出要通过思想引导、课程辅导、平台建设等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义旭东、曹沙沙、马婷在《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营造创业氛围及环境、开展创新创业课堂、建立创业引导小组、形成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除此, 谢雯, 陈莹花、李思颖, 袁楠、傅欣, 王雪飞, 岳敏、刘航等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实践方面, 清华、浙大、西南交大等也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
2. 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
从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成果来看, 国内外公开学术文献中能查询到的理论成果很少。但通过调研, 相关实践方面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如刘传铁在《建设创新创业俱乐部, 力推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文中总结到, 湖北省不断创新形式, 以创新创业俱乐部建设为载体, 通过顶层设计、平台建设、考核表彰、条件保障等措施, 鼓励高校建立创新创业俱乐部, 抓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西南科大通过实施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以科技创新活动为驱动、以创新创业平台为依托, 协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三、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途径
创新创业俱乐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助推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要支撑和平台, 依托俱乐部全面整合高校资源, 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现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本文认为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 建立创新创业俱乐部,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 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以创新创业沙龙活动为依托, 开拓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以培育创新创业项目为手段, 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力;以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为支撑, 提供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以孵化创新创业成果为重点, 培育学生创业;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为保障, 形成创新创业良好风气。
1.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开展讲座, 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能力、思维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 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2. 组织创新创业沙龙
按照“每季有主题、每月有活动、每天有咨询”的方式, 定期开展创新创业主题沙龙活动, 内容包括创新创业论坛、讲座培训、规划大赛、经验交流、创业项目推介等, 为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创业导师、金融投资经理人、政府部门负责人之间随时沟通、深入交流、学习研讨提供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沙龙活动, 帮助学生学习创业者的经验, 通过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3. 培育创新创业项目
全面征集和培育创新创业项目, 对项目进行指导、帮助、验收和考核, 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形成一批创新创业的成果, 如专利、新产品、新装置、计算机软件等;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寻找创新创业苗子。
4. 实施创新创业服务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法规政策咨询、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投资融资、专家技术指导等服务, 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指导方式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家技术指导, 提高项目运行效率;依托创新创业平台、企业孵化器, 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业指导服务。
5. 孵化创新创业成果
推动优秀创新创业成果进行创业孵化和创业实践体验, 为成果孵化提供资金支持、场地支撑、政策服务、专业技术指导等;积极落实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 协助和指导学生领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帮助。
6.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加强舆论宣传, 发挥向导作用, 通过报刊、广播、校园媒体、网络资源等方式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宣传;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 切实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创新创业指导, 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学生的综合测评范围, 激发学生积极性。
摘要:新的时代背景下,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发展势在必行。创新创业俱乐部作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交流活动和创业项目孵化的综合性平台, 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有着重要意义。目前, 虽然国内高校创新创业俱乐部正如火如荼地建立, 但其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面仍存在实战指导少、实际运营操作少、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全面借鉴先进创新创业俱乐部经验, 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沙龙、项目孵化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创业,创新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刘传铁.建设创新创业俱乐部, 力推大学生自主创业[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12) :47-48.
[2]王雪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 (S1) :73-74.
[3]王菲.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旬刊, 2015 (24) :140-141.
[4]义旭东, 曹沙沙, 马婷.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 篇2
,罗汉明和同学开办了一家环保产品公司。他们拥有一种节能产品的完全自主产权,在所做的营销网站上一炮打响,每天问价,要求订货的客户源源不断。
让人困惑的是,好几次,外地来公司订货的客户考察了公司,看过产品,都表示满意,但签约时总有些不放心。后来,和一个用户深谈后才得知,公司全都是二十几岁的小年轻儿,怕有闪失。罗汉明灵机一动,招来一名懂技术会营销的退休工程师“坐镇”,从此销售形势大变。罗汉明实为总经理,但名片上却印的是业务员。
大学生创业点评:传统习惯,积势成疾。年轻既是优势,但做市场推广时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遭遇发展“瓶颈”,要找出症结所在,换个思路,人不变我变,就能迎来创业的一片艳阳天。
杀“回马枪”
实习时,吴畅曾在市里好几个写字楼推销过套餐。相对来说,白领对中餐的质量要求较高,人群也集中。他和女友想到给白领做盒饭,分八元、十元和十二元等三个等级,隔几天换菜式。盒饭干净卫生,包装漂亮。“刷”三十次卡,送“公仔狗”或“海盗熊”。另配有韩国泡菜或开心果,特殊售卖方式引起了白领的兴趣。在金融街推广开后,他们又在“光谷”和开发区等白领集中地设点,聘了五名大学生当帮手。
大学生创业点评:初涉商场,急于赚钱,由于经验不足,可能失败。找准潜在的顾客群,利用原来熟悉的市场和人脉,杀个回马枪,没准能获得意外的成功。
当“渔大夫”
李强农学院的同学在农科所或科研单位就业后,他却选择在江南的一家渔业养殖场打工,待遇不好,工作十分辛苦。对此,很多同学嘲笑他,一个名牌大学生沦为高级打工仔有所不值,人也很不理解。李强却有自己的职场规划,先苦后甜。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展对策 篇3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岗位需要集技术、知识、创新能力与一体的综合素质人才,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和必然。因此,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充分遵循和适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是各大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良好动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国家兴旺的源泉。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国力的竞争还是经济的竞争,最终离不开教育,高素质人才源于正确的教育,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既体现了高校的实力和教学改革力度,又能为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带来积极的意义。牡丹江师范学院坚持“内涵强校”发展战略,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建设成高水平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本校特色而不断努力。那么究竟该如何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呢?
一、学校应引导学生从提升自我做起
大学生创业的第一要求就是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具体来讲就是具备创业的素质。创业并不是很简单的开公司当老板就可以,对于公司运作的过程需要深入了解。如财务、融资、商务活动策划和安排、组织管理等。学校可以配备系统的理论培训课程,鼓励学生多多了解创业方面的知识。
学校应鼓励学生进行市场调研,这样才能摸清市场规律。无规律不成方圆,只有摸清规律才不会盲目创业,从而减少失败的可能性。创业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和思考,通过调研,认真思考创业的行业和方向。学生如果对相关行业感兴趣,可以去相关行业实习。学校如果有条件可以为学生开展相关实践基地,在实习或培训中熟悉行业的运作。
大学生在创业之前要多方面了解相关政策,这样在创业时可以灵活使用优惠政策,从而节省资金。此外,创业需要的是坚忍不拔的精神,大学生除了要不断的充实关于创业的知识,不断的进行创新实践之外,还需要不怕挫折和不放弃的精神。创业是充满艰辛的过程,因此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二、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
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考核选拔人才,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学校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考核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教育更加适合社会的需求和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针对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展个性化培养,从而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做到与时俱进、科学、系统、规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其个性和优势充分展示,发展空间较为广泛。牡丹江师范学院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学科竞赛,使学生充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培养了创新意识,同时为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各种实践活动
实践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各大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途径。牡丹江师范学院为鼓励本校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制定了多种鼓励政策,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学校应注重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聘请资深人士或成功的企业家来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励志创业的学生树立榜样,并充分利用他们的宝贵经验和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实践中指出存在的不足。创业要求大学生具备坚忍不拔、脚踏实地、不畏惧失败、敢于冒险等多种品质,因此良好的导师是培养大学生具备创业素质的前提,也是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
五、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實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实践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加以实际运用,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创新思维。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强化,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创业的本质,并为此做出努力。另一方面,各种成功人士的励志信息亦是激发和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有效途径,有榜样才能坚定信念,树立信心,成功的案例与其精神将在大学生身上潜移默化,使他们最大程度的在擅长的领域中展现自我,运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一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生作为国家中最为蓬勃向上的生力军,就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否则不仅会被社会淘汰,还会使国家渐渐失去发展的动力。对于各大高校而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与其等待别人的给予,不如自己创造。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那么创业就是自谋生路的最好手段,化被动为主动,用更加独立自强的创业精神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艳芳.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1(2):8.
[2]董世洪,龚山平.社会参与:构建开放性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0(2):64-65.
[3]万森林,张平.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37-38.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 篇4
1 大创项目开展情况
我校大创项目从2008年开始首届立项, 至今历年8年, 从单一校级项目层次到如今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三个层次, 从仅有的30项校级专项资金资助到近百项省财政厅资金支持, 我校大创项目在层次、数量与质量上完成了质的飞跃, 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我校大创项目受益面广, 成果丰硕。大创项目开展6年来, 辐射影响学生参与创新科研项目人数达5000多人, 科学研究氛围逐步形成, 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篇数逐年增加。刚结项的2012年省级大创项目, 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5篇、应用成果4项和创业实战5项。大创项目培育了省级以上挑战杯等竞赛奖项多项, 2012年培养的省级大创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合状况调查》获得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广东毕业季文艺策划》获第十二届“挑战杯”省级铜奖;2013年培养的省级大创项目《印先生图文快印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向阳花开网络花店》分别获首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金奖、省级铜奖等。同时大创项目培育了多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2 存在的问题
从取得的成绩来看, 大创项目已然成为我校大学生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 但大创项目开展过程与结项情况中反映出的问题不容忽视。
2.1 项目结项率低
调查数据难获取、数据分析结果没达到预期效果、团队凝聚力不够等困难让少数项目组产生畏难心理, 项目开展动力与信心不足, 导致中期检查与结项均有少数项目自动撤项或项目质量太差无法通过结项评审的情况出现。2012年大创项目的结项率仅为62.3%。
2.2 项目质量不够高
虽然有评审专家根据项目评分标准对项目质量严格把关, 但从学生提交的结项成果与答辩表现来看, 项目质量还是存在各种问题, 比如问卷设计不够合理, 数据分析工具使用不当, 论文格式不规范, 文章逻辑不够清晰等。
2.3 指导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大创项目作为学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 涉及的专业知识跨学科跨专业, 如果没有老师引导指明方向, 传授专业知识, 学生即使有一腔热情, 项目的开展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实际的项目开展中, 由于学生没有积极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或指导老师因科研、教学事务繁忙等原因指导不够充分, 以致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 对策与建议
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可以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 通过加强项目管理, 完善激励措施,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1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 突出项目育人过程
不断完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 注重过程管理, 监控项目质量。大创项目实行专家评审与指导相结合的评审制度、开展教务处跟踪管理的过程管理模式。项目由“立项———中期检查———结项评审”三环节构成, 各个环节均有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突出过程育人, 实施过程评价强调选题前期研究基础、实地调研、统计分析、实践性结论, 发表论文等过程;项目结项重点关注研究数据来源于实地调查、生产实践第一手资料, 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实践价值;项目成果要求公开发表论文, 突出小论文撰写的过程规范化训练, 培养严谨的学术规范。项目在立项申报、中期检查、结项论坛过程中均采用公开答辩形式过程指导, 评委专家对项目选题、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案设计等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根据项目特点, 提出修改意见。专家指导过程相当于一堂“社会调研+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综合性的课堂教学。
3.2 关注项目质量, 实施项目动态管理
3.2.1 项目晋级、降级机制的动态管理
由于存在国家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项目级别, 项目经费资助金额上也有很大差异, 低级别的项目有强烈的意愿晋升更高级别项目。鉴于此, 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晋级、降级动态管理, 既可以激励项目组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也让高级别项目组为了保持原位不被降级, 更加认真对待项目开展。动态管理也让项目组明白成功立项仅仅是项目组迈出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项目开展工作才是重点, 不能怀侥幸心理、用敷衍态度对待。项目动态管理在中期检查时实施, 由评审专家团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做出优秀项目晋升和不及格项目进行降级或撤项等决定。
3.2.2 项目团队的动态管理
为了保证项目团队的构成的科学合理性, 充分发挥成员的才能, 保持项目团队的活力, 允许项目成员变更, 理由充分的条件下可以更换项目负责人与指导教师, 鼓励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组合。
3.3 配套激励政策
学校制定了《广东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的有关激励措施, 鼓励校内教师担任大创项目的导师, 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指导大创项目完成结项的教师, 学校按规定分项目级别进行奖励, 并由学校颁发大创项目指导教师证书。
学校将育人成果纳入申报上一级职称申报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博士以及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 增强指导教师队伍的质量。
搭建学生科研和创业平台, 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 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研究方法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创业专题讲座,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郭莉, 王菡, 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06) .
[2]刘大军, 罗一帆, 周合兵.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08) .
[3]廖蓉.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03) .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 篇5
长安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由衷感谢学校将“大学生工作先进集体”这一殊荣授予信息学院,同时感谢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兄弟单位对我院工作的大力支持。下面就我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工作向大家作一简单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全院上下统一认识,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里,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是其中的重要和关键环节。
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我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要求学院全体教职工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对大学生服务社会能力和事业发展的极其重要性,在全院上下将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作为学院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并列入每年学院工作考核目标。
二、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软硬件环境 在学院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创新创业硬件环境构建,我院先后在本部和渭水建起了两个较大规模的大学生创新开放实验室,全部免费向学生开放,并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进行管理和指导;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我院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建设了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同时在北京万集、安徽科力、中行电测、大唐电信等合作企业建立了依托企业的实习基地。2012年,我们与大唐电信建立的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批准为省级校外实践基地;
除此之外,我们也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和实验教学平台,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我们的一个省级13115重点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也全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开放。在2012年获批的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中,实验室在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成绩对申报成功起了重要作用。
三、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重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设立了由主管副院长、副书记领导,指导教师和团委组成的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考核指标,把学生在各项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度和获奖情况作为考评根据;
学院特别注意在职称评定、考核评优等相关政策上向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倾斜,并拿出专门的经费对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支持,同时对其中获奖的指导教师进行奖励,以此激发全院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投入的积极性。今年,我们在年终表彰奖励的项目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
四、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主动性
创新创业教育落脚点是学生。我院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热情,目前大二学生中大约有40%,大三有50%都参加有一项以上的创新创业项目,今年我院立项的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有9项,在全校占有较高比例。
学院积极组织和承办多项创新创业类比赛。依托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基地,我院连续三年承办了长安大学软件设计大赛;组织了两次学院创业大赛;2012年我院还承办了TI无线龙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西北赛区决赛,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院在创新创业类竞赛中参加人数多、项目范围广、成绩喜人。2011年我院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项赛事上国家一等奖的突破;2012年我院学生共有680余人次获得校级以上各类奖项,其中创新创业竞赛获奖480余人次,比较突出的有“挑战杯”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二等奖、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优胜奖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虽然我院在学生创新和创业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学校的要求和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我们一定继续努力,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并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 篇6
新型创新创业大学将实现从单纯知识技能传授到创新创业生态创建的转变,以创新创业生态创建为核心。新型创新创业大学呈现出独特而鲜明的特征。
构建创新创业产业需求对接系统。一是加强产业设计研究。围绕中关村互联网、云计算、生物工程和新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以及文化创意等“6+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型创新创业大学针对各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规律、发展理论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按照市场需求主动进行产业设计,使创新创业不再盲目。
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方法论研究。新型创新创业大学提出中关村进入创业2.0时代的重要论断,围绕创业2.0时代特征,针对互联网思维、创客极客、“双众”(众包、众筹)模式、幸福创业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助力创新创业者主动把握内在规律,大大提高创新创业效率与成功率。
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的研究。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提炼总结出以“中关村光电技术实验室+北京理工光电技术研究院+光电孵育基金+中关村光电产业园+北京理工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五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新体系,从而为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源动力。
搭建创新创业资源平台。一方面,创建创新创业知识经验分享氛围。在新型创新创业大学,汇聚了众多在创新创业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怀有深刻切身体悟的创新创业者,通过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促进知识经验分享,使创新创业者互相鼓励、互相提高、共同成长。另一方面,实现创新创业资源汇聚。在新型创新创业大学,汇聚了产业投资者、金融服务者、科技中介、创新先锋、创业导师等众多创新创业服务者,通过“众筹”可以解决融资难题;通过“众包”可以便捷地获得足够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新型创新创业大学的丰富资源,助力创新创业不再难。
创建创新创业服务社区。一是设有创新创业孵化器。在新型创新创业大学所设立的孵化器里,拥有配套齐全、资源丰富的创新创业空间,使创新创业者不仅可以及时得到专业化辅导,也能较为便捷地获得资金、技术、市场、人力等各方面大力支持。
二是具有网络社区空间。以互联网为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倾力打造投资社区、孵化社区、科技成果转化与辐射社区,创新创业者在社区里可以展开经验交流、知识分享、能力互助、资源互通,从而有效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实现创新创业优势资源整合。
三是形成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线上线下联动,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互补,最新创新创业理论指导,新型创新创业模式引领,共同形成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创新创业者快乐创新、幸福创业提供广阔天地。
总之,新型创新创业大学具有实践性、研究性、资源性、生态性等方面鲜明特征,创新创业者从入学到毕业的过程,就是他们成长与成功的过程。新型创新创业大学使创新创新创业之路更便捷,新型创新创业大学必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 篇7
一、完善国家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的建立
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客”、“众创空间”、“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多项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这些要求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国家资金的支持和相关政策的保障。大学生, 这个年轻的创业群体, 要想在创业创新的路上少走弯路并且走得越来越顺畅以至最终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分得一杯足够的羹”, 那就必须依靠国家、政府层面上最强有力的帮助和扶持来实现, 国家、政府是大学生成功完成创业创新目标的最坚强后盾。
二、推进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注重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上实行“双向”培养。这里的“双向”是指在注重大学生学科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入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教育, 即注重在学生日常专业学习体系中加入创业就业指导科目的设置, 可在原有此类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课时、学时量, 也可探索多增设几门同类科目的课程以最大程度上的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双向”培养的目标, 从而进一步拓宽教育主渠道, 以更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创业创新意识和意愿。
三、统筹整合高校各类有效资源为创业创新实践服务
高校, 是一个容纳了广袤资源的丰富综合体, 应注意统筹和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有机结合。比如: 可将教职工日常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相结合, 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得到最及时、准确和直接的指导; 还可将高校中闲置、空余的场所、设施等重新利用起来设置成为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活动的专门场所或基地, 也将为大学生创业创新事业实现规范性起步、形成长效性和规模性的发展提供最有力的基础保障; 另外, 还可尝试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一些可以让学生参与的工作岗位充分利用起来, 为学生提供真正能够切身实践的平台, 正所谓实践是创新的源泉, 实践可以说是催生“新”想法、“新”理念的第一捷径, 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和积累经验才能更好的唤醒和激发出“新点子”, 从而创造出新高度。
四、搭建校内外合理开放实践平台
若想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必须重视起对校外平台的搭建和拓宽。上文提到要注意统筹校内各类资源以搭建各类校内平台为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提供服务, 此处则更加强调搭建平台资源的外延性, 即尽可能多的联系和开拓一些校外的社会平台来更多的为大学生实现尽早“走出去”创造实习或实践机会。大学生实现创业创新, 仅凭满腔的热血和个人单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还需借助数量多且质量好的各级各类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创业示范基地和孵化基地以及多家存在校企合作关系的小微企业等校外社会资源来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 这些都将为大学生未来接触开放的社会、提升创业创新实战能力提供最有利的经验支持。
五、大学生自我创业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养成
就大学生个人而言, 在当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热潮下, 应当自觉主动的融入和加入到其中去, 在认真学习和精准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和融入到各类校内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学会思考和敢于创造, 树立创业创新意识的同时关注对个人能力的提高和训练, 从而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更力求最大限度的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最后, 各大高校和社会应该共同担负起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有序、公平正义、支持和鼓励他们进行创业创新活动大环境的责任。一个和谐共生的环境和氛围往往能够催生出好的思想和观念, 这不仅能为大学生们提供最优质和无后顾之忧的环境保障, 更是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增光添彩。总之, 若想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更好的推进大学生对“双创”工作更好的践行与发展, 需要来自各方的共同努力。创造铸就辉煌, 创新使人永远立于不败。新时代的大学生, 唯有立足创业和创新才能更好的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贡献力量。
摘要:为了更好的迎接和应对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大规模经济转型可能带给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巨大挑战, 并力争得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继续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新常态发展, 组织和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也应势而生并持续升温。本文分别从国家、社会、高校、大学生个人等多层面针对大学生如何切实实现创业创新目标提出建议和思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 篇8
Etzkowitz ( 2003) 提出大学要跳出传统上认为大学要集中于教学和研究的“内在逻辑”, 鉴于研究型大学内部的一些组织具有类似企业运营的特征, 可将这些研究大学视为“准企业”, 推动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这即是所谓的“第二次学术革命”: 大学需要将经济与社会发展整合为其使命, 实现从传统教学、研究大学向创业家大学 ( entrepre- neurial university) 转变。Etzkowitz ( 2004) 提出的三螺旋科研结构, 强调大学与产业界以及政府间的合作是知识经济社会下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不仅仅是开发新产品, 更是在制度框架内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促进创新的条件。组织创新、新的制度安排以及开辟新的互动渠道对于加速创新的步伐都是尤为重要的。
实际上, 创业型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的斯坦福大学。基于研究小组的组织形式、创立具有潜在商业化价值的研究基地、进行组织机制的变革以推动可商业化的研究能够跨越制度边界, 并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整合学术和非学术组织要素, 这些都是斯坦福大学实现从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学术模式转变的成功实践。通过这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使斯坦福大学从基于对个体学生的学术指导向小组研究的模式转变。教授们更像企业界的研究经理, 组织下属研究小组实现目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领导是关键。
近来, 不少发达国家的大学已经兴起向创业型大学转变的热潮, 鼓励学生、老师创业, 加速知识转化和知识创造。如英、美等国大力推进创业型大学的发展, 每年还有专门的协会对创业型大学的表现加以评选。Etzkowitz ( 2002) 对大学创新活动的研究指出, 未来的大学应该将孵化器作为一项常规配置, 就像教室、员工办公室、实验室等一样。借助孵化器的功能, 使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成为大学科研创新活动中的常规活动。这就意味着未来大学在社会上需要承担更加积极的角色, 更好地以创新的姿态将教学、研究与创业融合在一起。例如, 英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爱丁堡大学自2004年起就开始设立专门的企业孵化机构 ( 爱丁堡大学前期孵化计划, Edin- burgh Pre - Incubator Scheme ( EPIS) ) , 为来自全世界的已经毕业的学生提供企业孵化服务, 支持他们开开展展自自己己的的事事业业。。55年年来来已已经经资资助助了了5500名名成成功功的的创业家。
另外, 为尽早地将好的研究设想成功地进行知识转化, 爱丁堡大学还在2007年引入知识转移启动资金 ( Initiating Knowledge Transfer Fund, IKTF) , 其目标是激励研究人员尽早借助商业化支持措施提高大学研究成果的知识转化效率。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学校的愿景定位为成为“向全球知识企业迈进” ( Global Knowledge Enterprise) , 并确立了在两方面保持竞争优势: 通过不懈追求在教学、研究和服务上的卓越表现, 瞄准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教育中心; 采取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治理模式和最佳实践, 在全球教职、学生和相关资源的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为实现向创业家大学的转变, NUS成立了专门的“自由企业区” ( Free Enterprise Zone) , 在其中, 创新和创业活动不再受传统的条条框框的约束。此外, 为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 从2001年起NUS还特别成立了NUS海外学院 ( NUS Overseas College, NOC ) , ( 硅谷, 2001; 费城, 2002; 上海, 2004; 斯德格尔摩, 2005; 班加罗尔, 2006) 每年派出250名本科生到全球五个高技术创业中心城市, 倡导“沉浸式学习” ( learning by immersion) , 在实习和实践中获得对全球企业家的认知并建立与海外创业者联系的社会网络。从NUS向创业型大学转变的成功实践来看, 需要几方面因素的支持: 高层领导的视野和支持; 组织创新及长期的资源投入; 引导变革的合适领导; 不断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从以上大学面临的“第二次学术革命”的挑战以及一些创新国家的大学向创业家大学转变的趋势来看, 大学科研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治理结构影响。基于此, 针对我国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业活动的现状, 通过进一步对比创新型国家大学在大学治理方面的实践, 从治理角度探讨大学科研创新就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治理指的是针对自治而又相互依存的行动者的不同类型的制度协调。层级式组织、竞争 ( 市场) 、网络组织、专业协会以及社区等都是治理结构。
随着19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 “小政府”、“大市场”成为许多国家公共部门 ( 包括高校系统) 采用的基本治理模式。借用在社会一般部门中的治理维度, 大学的治理需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国家规制、利益相关者的指导、学术自治、管理自治以及竞争。
总体来说, 大学治理的目的至少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确保学术正直、学术优异和学术特色; 通过教职自治提高学校在实现以上三方面目标的责任; 确保大学遵循学术自由以及保护促进学术自由的制度措施; 为教职提供话语表达渠道, 以便他们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和使命能够统一表达出来。由此可见, 大学治理必须关注两个方面的畅通: 一个是参与; 另外一个是沟通。参与指的是教职可以在影响大学教学、科研和创业活动的决策过程中发挥有意义的作用; 沟通指的是使大学各部门机构都能意识到彼此间的相互依赖, 治理委员会、管理层、教职、学生及其它辅助机构等都需要充分的沟通和集体行动。
根据Boer, Enders和Schimank ( 2007) 对有关国家大学治理的研究, 针对异质研究合作的情况提出治理结构立方体的概念框架, 从主题相互依赖度 ( 低vs. 高) 、组织维度 ( 限制vs. 鼓励) 、资源禀赋 ( 抑制vs. 能动) 等三个维度对影响大学科研创新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主题相互依赖性指的是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研究活动彼此相互依赖的程度。组织维度描述大学与大学之外其它机构间的治理体制。就某一研究单位来说 ( 如研究所、研究小组) , 组织维度包括诸如决策以及决策过程的集中化和正式化的程度; 组织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间的关系 ( 层级式或扁平式组织结构、不同组织层级间开展沟通的情况) 等; 资源禀赋包括教职和设备的质量和数量以及获得其它机构和第三方研究资助的层次及分配机制。
综上所述, 制度创新是承载第二次学术革命、加快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业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和载体。通过以上对国外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的实践以及大学治理理论的初步阐述, 可以对我国大学科研体制创新提出如下几点启示:
1. 首先构建有效的大学治理结构, 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与大学间的关系, 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2. 基于参与和沟通的基本原则, 在大学内部实行教授治校和学术自治, 改进资源分配和配给机制。
3. 突破传统的层级式组织结构, 构建跨界、跨学校、跨学科、跨院系的合作研究平台, 鼓励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对接。
4. 集中资源, 发挥资源的集约优势, 通过聚焦于特定的研究问题, 突破传统组织体制对开展研究造成的条条框框的约束。
摘要: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功能和使命正经历从传统的教育提供向知识创造和社会服务转变。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兴起的创业型大学已经成为加快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业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和载体, 其背后反映了大学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文章对国外创业型大学实践进行了梳理, 探讨了大学治理结构对大学科研创新的影响, 并据此对我国科研体制创新提出可资借鉴的意见。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 篇9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知识转化、加强校企合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是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共同课题。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教育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的研究,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与构建, 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及模式、师资培养, 创业商业竞赛, 创业过程影响因素, 创业教育评估机制与评价体系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多以研究型大学为特定研究对象, 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实施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而我国教育界现有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理论探讨, 侧重宏观研究, 缺少对创业教育具体模式、实施途径和创新创业教育评估机制与评价体系的分析, 因此, 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应注重创新创业实践, 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评价方面积极探索。
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教育部公布的2012 年~2014 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 以创业实践、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为评价指标, 通过归类整理出各高校每年的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数据, 按照三年均有创新创业训练获批项目为标准, 筛选出162 所地方高校为样本, 这些高校分布在安徽、广东、浙江、上海、山东等24 省市, 覆盖面广, 具有代表性。进而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计算样本高校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三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因子分析过程
采用SPSS17.0 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2012~2014 年各年创新训练项目平均数为34、27、29 项, 创业训练项目平均数为8、5、5 项, 创业实践项目平均数为3、2.5、2项, 可见创业项目明显少于创新项目, 创业实践项目少于创业训练项目, 这说明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没有创新教育开展得好, 其原因主要是创业环境、创业师资、创业基地和创业资金等缺乏。由输出的相关矩阵可见, 同一项目不同年份相关性较高, 创新训练项目的相关系数均在0.5 以上, 明显高于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同年不同项目间具有相关性, 但不明显, 创业实践项目相关性明显偏低。
输出的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显示, KMO值为0.702, 大于0.5, 近似卡方值为603.591, 自由度为36, 显著水平为0.000。依据该检验结果, 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公共因子提取。为了使得到的主因子更容易说明问题, 对相关系数矩阵进行了方差最大化旋转, 并依据旋转后特征值大于1 的原则提取了3 个因子。这3 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0.14%, 基本概括了原始数据所包含的信息。
各年创业实践项目在因子1 中具有较高的载荷, 载荷量分别为0.858、0.805 和0.760, 所以将因子1 命名为创业实践因子F1;在因子2 中各年创新训练项目具有较高的载荷, 载荷量分别为0.894、0.814 和0.801, 将因子2 命名为创新训练因子F2;各年创业训练项目在因子3 中具有较高的载荷, 载荷量分别为0.856、0.707 和0.374, 将因子3 命名为创业训练因子F3。
依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写出各因子的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F1= 0.858X1+0.805X2+0.760X3+0.160X4+0.439X5-0.220X6-0.046X7+0.327X8+0.369X9
F2= 0.123X1+0.305X2-0.110X3+0.894X4+0.814X5+0.801X6+0.243X7-0.086X8+0.193X9
F3= +0.121X1+0.173X2+0.071X3+0.048X4-0.004X5+0.296X6+0.856X7+0.707X8+0.374X9
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结果
采用回归方法计算出各因子得分, 再以旋转后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三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 加权计算后得到各样本高校的综合得分F (见表1) , 即:
F= (27.489F1+25.842F2+16.809F3) /70.140
表1 列示了综合得分排在前十五名的地方高校, 这十五所高校主要在安徽、河南、广东和山东四省, 充分说明这些省份和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重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 对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这十五所高校中, 创业实践开展较好的有安徽财经大学、合肥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和新乡学院;创新教育开展较好的有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创业训练开展较好的有山东农业大学、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工程大学和信阳师范学院。无论是样本选取还是评价结果, 安徽省高校都尤为突出, 他们的做法可供各地方高校借鉴与推广。
总之, 经过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后, 我们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均水平定为零点。所以, 综合得分为非负值的地方高校, 说明其创新创业教育超出平均水平, 共有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上海大学等64 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较为令人满意, 占研究样本总数的39.5%。这64 所高校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的安徽、广东、河南、山东、上海、吉林、福建、广西、江西、北京、天津和浙江12 省市。而综合得分为负值的地方高校, 则说明其创新创业教育低于平均水平, 共有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云南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98 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推进, 占研究样本总数的60.5%。由此看来, 我国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工作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手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
[3]彭淼.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4) :40-42.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 篇10
一、大学生创业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热情。面临毕业,大学生更多得选择考研,考公务员,或进入国企或外企工作。尽管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不少大学生面对这一挑战还是望而却步,不敢尝试,没有足够的热情与信心。
第二,大学生对创业概念的理解片面。普遍大学生认为有想法就能创业,就可以吸引投资,从而盈利。大学生实战经验不足,缺乏市场观念,不了解市场的运作,不是所有的好想法都能创造出生产力。资本运作、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都会影响创业的成功与否。
第三,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学生的创业之路艰难不仅仅因为创业者自身能力的限制,更多得是缺乏一个健康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系统机制。此外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是创业道路上的拦路虎,传统观念认为创业就是不务正业,没有公务员、白领等工作看起来体面。所以,家庭社会的舆论压力未能为大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
第四,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高校通常把创业教育归入考察类课程中,多以公共选修课、主题讲座的形势为主,对缺乏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和专业系统的指导。对创业实践教学的挖掘程度不过,未能着重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此外,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达不到学生的要求,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具有措施及影响
1. 改革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
高校应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摒弃填鸭式教学,实现老师与同学多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带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黄淮学院的学生在创新创业园实习时,不断得遇到问题,并积极向老师请教,在讨论探究中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
2.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实践教学让书本上的知识更鲜活起来,通过访问,社会调查、模拟经营等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创新创业园中入住的商家实习,不仅可以能将知识得运用,更能感受到市场的魔力,提高市场观念。
3. 充实教学内容,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
充实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对学校应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改革教育模式,开设相关必修的创业教育课程,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有针对性得进行专业培训,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技能的方面的培训。在创新创业园中开设像ERP沙盘实验和商务谈判等教学课程,既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此外开设的课程多以任课老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教授,更好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4. 创建创业教学教育体系。
健康整体的教育体系将课堂理论与创业实践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创新创业园是集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科研孵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通过这个平台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课堂、学科建设,面向地方行业产业,打造产学研联合发展平台,加强学生创新创业锻炼,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三、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新思路
1. 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
现如今,我国已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法规政策,但政策不免会出现缺失现象。政府应该统一协调各个部门机构建立一体化的服务部门,向高校教育部门提供必要的政策指引和财政支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面的政策、税收、资金等优惠措施。
2. 高校应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应建立应用型创业教育完整体系,遵循规律性、创造性、参与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与外界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园的优势,利用与校内外的资金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师资力量和社会竞争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3. 个人应强化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篇11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一套适用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且在课程体系的制订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文章首先介绍高校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然后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最后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展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大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将来的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定于2014年5月启动“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申报及评审工作;同时珠海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也于2014年3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位于香洲商圈的核心位置,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了600万的创业基金;而笔者所在高校也于2014年5月出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4年6月启动“申报学校2014年学生创业基金”的相关工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
若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创新与创业的能力要素、知识体系和环境要素,然后整合资源研究确定培养方案和实践实训体系,研讨教学策论,构建培养模式。
1.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新型培养模式
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型本科独立学院,为办学基本定位,重视具有创新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且在能力要素分析、课程体系制订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素的内涵分析
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要素和一个方面的心理需求: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工作能力;想要创新与创业的心理需求。
(2)以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的考核方式改革为抓手,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形成“1+2+3+4”的全方位立体考评体系,并将创新创业教育固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过程。
其次,通过改革课程考核体系,以“课内—课外”“理论—实践”和“稳定—灵活”为基本原则,促进课程体系与知识体系优化。课内实验夯实基础、重视理论,以稳定为特点;课外项目开阔视野、重视实践,以灵活为特点。通过将项目团队引入传统课程体系(见图1),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3)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需要,重新整合协调专业课程资源,制订基于课程群与目标岗位群对接的教学大纲,降低专业课理论教学内容的要求。按照“Learning by Doing based Team”的教学理念,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学生与教师科研发展基金项目以及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实际项目案例。同时邀请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专业实践、实训课程的讲解和指导。
2.以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为基础,构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1)校企联合模式
以产学研实习基地为基础,广泛开展与校外企业公司的合作,选派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和顶岗实习,拓宽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渠道。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为课程教学内容积累教学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2)参赛项目运作模式
通过政策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大赛,申请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学生科研发展基金,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积极申报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以参赛项目运作模式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带动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有效實施,制订实施方案和奖励措施,促进学生由就业型向创新、创业型转化。
(3)职业资格培训认证模式
与社会相关专业资格认定部门积极谋求合作,建立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和认证基地。
(4)学生实践创新团队模式(见图2)
3.以加快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1)完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严格而又不失灵活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改变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变硬性规定为弹性管理,推行学院统筹、教师主导、学生自治的管理模式。
(2)加强师资培养
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一是利用现有学院搭建的政策平台,通过教师出校、出国进修,参与校内外的课题研究,积极创造实训、实践机会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教师指导创新创业的能力。二是通过引进一些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的新教师,特别是聘请有创业经验和公司骨干背景的教师,改善本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3)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积极推动学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专业学院、系(教研室)、学生创新实践团队三级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通过“第一、第二课堂”构建初步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构建“创业学长+实习学弟(妹)”相结合的项目创业实践体系,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工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执行情况
1.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构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相关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中,笔者引入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的实际案例,以项目分组、小组讨论、阶段汇报、项目展示和答辩的形式进行。
2.以大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依托,构建了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大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和产学研企业,开展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结合地域政策,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号召,鼓励条件成熟的项目团队积极进行创业。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依托,引导和指引本校学生与自主创业的公司联系,将其创业经历和经验引入到在校学生课堂,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创业。目前已经有1支团队进入孵化园,并参加2014年度“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
3.以创新创业实践探索为目标,构建新型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
目前,笔者指导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人员已达40余人,以学院提出的“全程导学”为抓手,分年级成立了兴趣小组、项目团队、实践创新团队和大四的创业团队。我们提出了“朋修计划”,采用“教师导引+学生自治”的管理模式和“导师制+学长制”的培训模式开展培养,制订了一系列的项目团队管理制度和选拔制度。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团队目前共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EI检索论文2篇,中文科技核心论文6篇,获得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共承担并完成国家级、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7项,校级学生科研发展基金5项。
四、成果展望
本文旨在通過实践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培养创新性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素质、能力三结合培养的途径和办法。预期成果如下:
1.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成果形式是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学科专业课程中进行推广,应用范围和受益面为高校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和总结提炼,可进一步推广至所有专业的高年级学生。
2.以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为基础,构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成果形式是建立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合作模式,预期可以在各专业进行推广;指导创新项目团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学生科研基金和相关学科竞赛,将参赛项目作为案例应用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使本专业学生受益。对优秀项目可积极引导,进行大学生创业。
3.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成果形式是建立一套规范化、柔性化和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制度,使之可以应用于高校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项目团队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29.
[2]珠海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N].珠海特区报,2014-09-23.
[3]李秋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J].闽江学院学报,2014(1):118-124
[4]吴方,王震,陈东伟.独立院校计算机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8):33-35.
[5]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经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6-79.
[6]陈宏伟,叶志伟.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模式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22-223.
[7]李长熙,张伟伟,李健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97-99.
注:本文系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立项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大学生创业的创新性研究 篇12
0 引言
全球创业论坛2010年4月10日在青岛举行。本次论坛将多策并举,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青岛市要鼓励2万人参与到自主创业大军中来,并在12个区市建立创业孵化中心,为自主创业者搭建平台。[1]受国家创业政策的鼓励,大学毕业生很多选择创业,本文从创新性角度诠释创业,大学生只有选择创新性项目,拥有创新的思想和目标,才会创业成功。
1 大学生创业现状
1.1 创业原因
大学生创业不是无端发起,肯定有他外在甚至更深刻的原因。(1)就业形势严峻。2010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中播报的节目中提到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已经超过630万人,比上年增加近20万,创下历史新高。[2]毕业生人数如此之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虽然2010年经济复苏,金融危机的威胁也不会让人喘不过气,但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经济形势好坏直接影响的就是就业,630万的毕业生,国家不可能提供630万的岗位,正所谓行行出状元,大学生另辟蹊经,很多选择创业。(2)实现个人价值。就业形势严峻使得学生不得不去创业,而实现个人价值才是大学生创业的真正动力,他们不愿像过去的大学生到企业就业而受到企业的环境约束,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想通过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3)政策鼓励。国家为了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出台了很多关于创业的优惠政策,各省市响应号召,出巨资鼓励创业,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榜样的力量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像央视《赢在中国》节目,推出很多成功的创业名星,大大的激起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1.2 大学生创业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在国家鼓励创业的大形势下,创业者在创业路上走的并不是那么顺利,虽然创业成功的例子很多,然而这些成功成熟的商业模式却很难复制,造成太多失败的案例,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列举如下。(1)资金问题。大学生创业最困扰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最不缺的就是热情和激情,而最缺的却是资金,创业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大学生很难筹集这笔资金,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风险投资。而风险投资商并不是冒着风险去投资,商人要的肯定是赢利,所以风险投资肯定投的是风险最小的那个项目。在你的项目还不是很成熟,想找到风险投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2)创业的误读。对于“创业”这个词,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却有误区,以为创业只是单纯的买卖,凭借着年轻的热情与激情买进商品然后卖出,这不是创业,只是最原始的经济形式。创业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制定战略性计划、组建团队、生产、营销、员工管理、财务等一系列职能体系。[3]当创业者有了好的项目,只是创业之旅的第一步,大学生怀着满腔热情创业,往往第一步还没迈开就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创业者不是全才,不可能既懂营销又会财务,还可以生产销售,但是他必须是管理人才,可以组建团队,能够行使管理的职能,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掌握管理者的技能。(3)创业中缺乏创新性。缺乏创新性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也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创新是创业的灵魂,没有创新就很难拥有自己的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更不要提创业成功了。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没有真正进入社会经历创业,就是没有实战经验,创业概念只是从书本上,各种媒体或者身边的人看到听到,在对创业还很模糊的情况下,创新性更无从谈起。首先,大学生创业思想不够创新,仍是保守经营理念,从意识上缺乏创造性,禁锢了思想;其次,创业目标只是像普通商人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忽略了顾客与市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项目缺乏创新性,像市场上的产品一样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因而就没有竞争力,创业之路就很难走下去。
2 创业创新性
2.1 创业需要创新性的原因
创新性对于大学生创业非常重要,以下是对创业需要创新性的原因的列举。(1)创新创业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21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直接反映了综合国力的实力。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社会迫切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创业人才,而大学生是国家知识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能力,需要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2)创新创业是市场经济下竞争的需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创新是企业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要想在竞争中谋取有利地位,就必须把创新放在突出的地位。竞争的压力要求企业家们不得不改进已有的制度,采用新的技术,推出新的产品,增加新的服务。[5]大学生创业更要如此,只有创新才会吸引人的眼球。因此,大学生要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是真正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3)创新创业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要因素。前面提到创新是国家、市场的需要,然而大学生创业首要影响因素却是创新,创新往往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业需要勇气,然而想要创业成功,需要的却是智慧。创业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首先是因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5]对于大学生创业,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创新关系到创业能否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创业者打开成功之门,因此创新创业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要因素。
2.2 创新创业的基本内容
对于创新创业的基本内容,从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目标创新;第二是思想创新;第三是项目创新。本文主要介绍第三部分内容,一、二部分简述。
2.2.1 目标创新
企业的经营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创业的最终目的也是追求利润,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大学生创业必须通过其自身的活动来谋求生存和发展。因此,在新的经济背景中,创业的目标必须调整为:“通过满足顾客需要来获取利润”,既然目标确定为满足顾客的需要,就是成功的一半,下面要做的就是确定顾客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进而确定要实现的目标。
2.2.2 思想创新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冯玉忠说,创新先要思想创新。从最早的哲学思想来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而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因此思想创新是创业成功的强大动力,是在创新性创业中必须考虑的方面。大学生应多参加像创业沙龙、“挑战杯”等各种创业活动与创业实践,培养创新意识,从思想上摆正姿态,这样思想创新才能起到作用,作为内驱力推动创新创业的成功。
2.2.3 项目创新
好的项目意味着创业成功了一半,那什么样的项目才算是好的项目呢?其实从最简单最直白的来讲,能创造利润的项目就是好项目。然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有自己的一席之位并且创造利润并不那么容易,所以要想创业成功,项目必须要创新。对于创新性项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列举几种创新项目:(1)孕婴童产品。“80后”一词大家都不陌生,渡过了叛逆青葱时代,现如今已走向社会,大部分也已步入婚姻。80后是强大的人口群,因此,作为80后的大学毕业生应留心此年龄群的消费理念以及消费方式,而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产品项目也层出不穷。为什么推荐孕婴童产品呢?上面提到80一代很多已经结婚生子,我们关注此年龄群的市场,已身为父母的80一代更在意孩子的培养,现在的社会现象是六个大人照看一个孩子,可见孩子的重要性,从出生到上学家长会什么都选择最好的,这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的大学生创业者应尽情的挖掘。(2)奶奶学普通话。前面说到六个大人照看一个孩子,如今的孩子比小皇帝、小公主还要尊贵,在刚刚经历了金融危机,经济尚不是很景气的今天,80后也是房奴的典型代表。因此作为孩子父母的他们只能为工作拼搏,把视如珍宝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祖父母们就担负起孩子的培养责任,我们的上一辈文化素养普遍比较低,怎样才能教育好那根独苗呢?爷爷奶奶们只能自己先去充电,在此推出奶奶学普通话这一创新性项目,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老人咬着不标准的普通话与孩子交谈,很是滑稽。老人学普通话这一庞大市场,我们的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开设普通话培训课程,抓住市场空缺,迅速行动,成就创业成功的梦想。(3)进入保健品市场。截至2009年底,内地60岁以上老人数量约为1.67亿,占人口总数的12.5%以上,已经超过了国际认可的老龄化社会标准。[6]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健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虽然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历了几年的下滑,但是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却是光明的。保健品不是新兴的行业,不是我们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产品,但是可以创造性模仿,扬长避短。现在的保健品在市场中商家多采用会议营销的方式,进而完成销售。创业者一味的追求个性化营销模式而忽略了最直接的价格问题,保健品给人的感觉是价格虚高,是有钱人才吃的起的东西,因此限制了很大一部分的消费者。保健品是特殊的商品,体验式营销,口碑宣传才是有前景的营销方式。如果创业者选择这一项目,就必须创新,不能走传统的营销之路,保健品市场的竞争最终会演化成品牌的竞争,创业者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在行业中长存发展。
3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模式的探讨,总结了大学生创业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创新性创业;详细论述了创新创业的原因及创新创业的内容,点明主题:创业是需要创新性的。以期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中目标与思想创新,选择创新性项目,取得创业成功。
参考文献
[1]http://finance.people.com.cn/GB/70838/11342838.html.
[2]http://old.jfdaily.com/Z5_64441/12/201006/t20100610_933700.htm.
[3]http://wenku.baidu.com/view/f036c70d6c85ec3a87c2c50d.html.
[4]董亮、罗明明、涂晓东.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9).
[5]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5:319-323.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实施意见07-30
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启动08-23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05-11
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07-26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11-26
大学生创新创业感想07-26
创新创业型大学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