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

2024-05-26

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共8篇)

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 篇1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餐饮业也不断发展。在餐饮业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很普遍, 同时也存在着使用添加剂带来的安全问题[1]。为切实做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 全面落实2008年12月8日卫生等部门召开的“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江苏省南通市卫生监督所于2009年1月开始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内容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南通市各类大中小型酒店、酒楼、学校及企事业单位食堂共7928家。

1.2调查方法

按照专项整治要求, 第1阶段餐饮单位进行自查自纠, 填写自查自纠报告;第2阶段卫生监督部门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第3阶段专项整治全面总结。按照专项整治工作统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汇总表》, 统一培训卫生监督员进行现场调查和询问。

1.3调查内容

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品种、标签标识、索证情况、保管使用情况等。询问厨师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并同时调查是否把非食用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2结果

2.1基本情况

7928家餐饮单位中有6419家使用了不同品种的食品添加剂 (不包括味精和鸡精等调味剂) , 占80.9%。在6419家单位中, 发现使用各类食品添加剂57种, 按照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使用频率的高低, 依次为着色剂 (如胭脂红) 、香料 (如乙基麦芽酚) 、增味剂 (如谷氨酸钠) 、增稠剂 (如果胶) 、防腐剂 (如山梨酸钾) 、疏松剂 (如碳酸氢铵) 、酸度调节剂 (如柠檬酸) 等。

2.2存在问题

2.2.1外包装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

在57种食品添加剂中, 有46种食品添加剂未按规定在标签上标注产地、厂名、卫生许可证号、规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等, 占80.7%;有43种未明确标识“食品添加剂”字样, 占75.4%;有15种复合食品添加剂未同时标出各单一品种的名称, 占26.3%。

2.2.2索证资料不全

多数餐饮单位对食品添加剂的索证无意识, 认为其使用量很少, 索证无关紧要。本次调查发现, 67%的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的索证资料不全或索证资料过期, 13%的餐饮单位无法提供索证资料。

2.2.3保管和使用不规范

餐饮单位在经营过程中不按规定保管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有80%的餐饮单位在存放过程中普遍未做到专人、专柜、专架、上锁存放, 食品添加剂随意放在厨房的操作台面上, 由厨师随用随取, 即使有的放在仓库也是与其他食品混放在一起;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过程中, 厨师未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 使用方法完全是厨师从师傅那里学来或者自己摸索的, 添加多少量全靠经验而不是计量器具;现场调查发现, 81%餐饮单位的从业人员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使用范围等知识不尽了解;7%餐饮单位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19%的餐饮单位使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

3讨论

3.1加强餐饮业中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监督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越来越多, 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目前, 我国已批准的食品添加剂23大类, 2000多个品种[2]。卫生行政部门在把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厂家和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监督重点的同时也应加强对餐饮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的卫生监督, 将对餐饮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检查列入日常卫生监督内容。在日常卫生监督中应加强餐饮单位负责人依法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意识, 要求各单位制定完善的食品添加剂采购制度、索证制度和保管、使用登记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专人、专柜、上锁存放;厨师在使用过程中应用专用的计量器具称量, 不得超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严禁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

3.2加强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大多数餐饮单位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尽了解, 普遍存在食品添加剂的标识及索证不全等现象, 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在餐饮单位中普遍存在, 潜在着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 加强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对餐饮单位食品卫生严格监督是规范餐饮单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效措施[3]。应定期对采购员、仓库管理员、厨师进行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培训, 使其了解安全保管、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和超过保质期、超使用范围、超使用量使用对人体的危害以及违法使用添加剂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掌握各类食品中所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标准和正确的保管、使用方法;同时卫生监督人员也应及时更新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知识, 及时掌握管辖范围内的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动态, 依法严格监督执法。

3.3及时更新完善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 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合理安全使用

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虽然明确规定了目前使用的绝大部分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但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新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建议应根据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的原则, 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管理办法》的要求, 及时对《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进行名单增补和使用要求调整;制定相关卫生标准、行业使用卫生规范等, 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和卫生标准体系, 避免因标准缺陷造成监管漏洞和误区, 进一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合理安全使用, 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4对策

突出重点, 创新举措, 推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建立非法食品添加物和不合格添加剂快速追查溯源机制,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二是健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食品添加物审核把关和卫生许可制度, 建立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申报备案制度;三是加强餐饮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 落实餐饮单位采购食品添加剂索证管理制度;四是加强对餐饮单位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日常巡回检查和监督抽检。发现仍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制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单位和个人, 依法从重处理;五是联合南通市餐饮商会组织对餐饮单位开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教育活动, 指导餐饮单位建立和完善自身管理制度, 强化自身作用。南通市卫生监督所重点抓好索证索票与进货验收制度, 统一印制《餐饮单位购物登记索证簿》, 要求餐饮单位及时将购买的食品添加剂进行登记, 注明货物的来源, 卫生监督员将此作为日常监督一项重要内容, 确保了索证索票工作落到实处;制作了《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登记表》, 并印制了卫生部公布的21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4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便于企业在购买时防止误购上述物品;要求餐饮单位的食品添加剂实行专人保管、专柜存放制度, 统一印制“食品添加剂专柜”标志张贴。强化企业自律意识, 要求餐饮单位负责人签订“不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承诺书, 并一律在醒目地方张贴承诺书, 便于社会监督。

市县联动形成合力,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整治过程中, 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行动, 形成整治工作的合力, 市与县及时进行信息沟通, 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尤其是各县 (市) 区卫生监督所做县乡镇联动, 充分利用卫生监督分所和乡镇卫生防保人员的力量, 对农村餐饮单位进行整治, 市、县、乡三级同发动, 使整治工作不留盲区, 使整治工作更有深度和广度。市卫生监督所在整治过程中, 根据综合监督要求, 各科室按统一时间, 集中行动, 同时市所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行动, 形成整治工作的合力。对大、中型餐饮单位, 建立索证、索票制度, 并落实专人管理, 每日填写索证登记簿, 及时将索证资料分类整理归档, 食品添加剂采用“五个一”管理模式:“一本书、一本帐、一个柜、一个人、一台秤”;对于小型餐饮单位实施了“口袋本”索证、索票方法, 既业主在农贸市场购买食品原料的同时, 及时登记农贸市场的名称、原料数量、摊位号、销售者的姓名, 并由销售者签字确认, 以便于追查食品原料的来源。市与县及时进行信息沟通, 市所加强了对县 (市) 专项整治工作使全市整治工作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在专项整治中, 卫生监督员逐家逐户对餐饮单位开展调查摸底与指导自纠工作, 加大对熟卤菜经营户整治力度对检测中发现添加剂 (如亚硝酸盐、柠檬黄、日落黄等) 不合格的餐饮单位进行行政处罚。根据检查发现问题, 追溯非法食品添加物源头, 并依法严厉查处相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责任人员。这次专项整治活动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0起, 罚没款8.7万元。

按照2月24日“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第二次电视电话会”提出的要求和省卫生厅的工作部署,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了对基层专项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按照“谁许可, 谁负责”的原则, 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 努力实现县 (市) 、乡 (镇) 二级联动全覆盖, 使专项整治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通过4个多月的自查自纠、清理整顿和专项整治全面总结3个阶段的整治工作, 我市目前餐饮业滥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的现象已有效得到遏制。为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 探索实用、可操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使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使用添加剂的认知程度有提高, 使其知法、懂法、守法。我市还结合餐饮业的特点, 如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不足、大部分按经验使用等问题, 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专题培训,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制度, 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时采取的措施、方法、监控, 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单位专人、专柜, 保管, 有食品添加剂一览表, 有专用量具、张贴使用方法, 使使用食品添加剂真正合法、必需、无误差, 最大限度降低滥用、误用的风险, 确保巩固专项整治的成果。

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让全社会成为整治工作的监督员。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报刊以及街头咨询、举办培训班、发送公开信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 着力引导并强化餐饮单位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向餐饮单位下发了“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宣传手册。在《南通卫生监督网》开辟了专项整治的专栏, 在《南通日报》报显著位置开辟了“一线传真”, 及时公告食品添加剂抽检结果及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 宣传工作动态, 对违法单位进行曝光。在加强宣传的同时, 在监督检查中积极督促餐饮单位履行坚决杜绝添加非食用物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承诺。市卫生监督所在《南通卫生监督网》开辟了专项整治的专栏, 在报纸及时公告食品添加剂抽检结果及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 宣传工作动态, 对违法单位进行曝光。在清理整顿阶段, 主动与电台、电视台联系, 及时报道专项整治工作进展;结合3.15系列活动, 在市电台举办了餐饮业管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直播节目;印制了卫生部公布的21种可以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4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向餐饮单位发放省卫生厅和省卫生监督所印制的“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宣传手册, 的普及食品添加剂卫生知识, 让全社会成为整治工作的监督员。

参考文献

[1]李林奇, 王想霞, 万世同, 等.濮阳市城区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7) :8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251.

[3]李永兰.调兵市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 (10) :1237.

学校生活饮用水使用情况调查 篇2

为了解学校用水情况,我们于2012年7月4日至7月16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23所学校,进行了检查。其中高中3所,初中6所,小学 14 所(含4所村小学)。

检查中发现:目前学校学生的生活用水与学生的课间饮用水是分开的。

学校学生的生活用水:23所学校中,有14所学校使用市政自来水,其中3所学校为市政自来水的二次供水;有1所学校使用乡、镇自来水,为乡、镇自来水的二次供水,6所学校为自建水井,均为农村中、小学。为学校自建水井的二次供水。

学生的课间饮用水:23所学校中,有17所学校学生饮用桶装水,1所农村中学各班级使用饮水机烧开水,1所城市小学、4所农村村小学学生自带饮水。

学校学生生活用水的使用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园艺用水、卫生用水;二是学校住宿学生的生活用水;三是学生食堂用水。

学校学生的生活用水在卫生管理上,从上述三个方面看,重点是学生食堂的用水。23所学校中,有学生食堂的学校15所,其中使用市政供水9所,水质状况良好。2、使用学校自建水井6所,均为农村中、小学。为学校自建水井的二次供水。依当地的地下水情况不同,水井井深5米至80多米不等,多数为13米至25米。一般为每学期开学时,对水井消毒一次,平时不消毒。这类学校一般都是水井中有一个提水泵,食堂有一个储水箱,当用水而储水箱水量不足时,就开泵提水,水箱满了为止。

综上所述:学校的用水在卫生管理方面,重点是学校食堂用水的消毒,也就是学校或学校食堂二次供水的水质消毒。坚持经常、有效的水质消毒是保证学生饮食饮水安全的关键。而加强学校水质消毒知识的培训与技术指导更为重要。目前学校对学生饮食饮水安全非常重视,但对于水质消毒知识了解甚少,由于农村学校经费不足。不能购买相应的消毒设备,感到水质消毒很困難,有为难情绪。其实,水质消毒方法很多。可因财力情况而定。经济状况好的学校可购买水质消毒器,好使用、好管理。经济状况不好的学校可采用含氯制剂消毒。如漂白粉、漂白粉精片、次氯酸液、二氧化氯等。 含氯制剂是非常经济、有效的水质消毒药品。特别是漂白粉精片使用方便,消毒效果好,便于储存。学校食堂的水箱一般都很小,通常为0.5立方米至1立方米,每天一至两水箱水,消毒药用量很小。漂白粉精片非常适用。

学生的课间饮水卫生管理,重点是桶装水的“索证”和学校与生产企业签订的协议。

检查中发现,学生课间饮水卫生状况总体良好,各学校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水质安全领导小组,建立了水质卫生管理制度、水质污染事故报告制度及水质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有专、兼职水质卫生管理人员,水质卫生管理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建立了饮水卫生档案。问题在于学校对当前桶装水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清楚。个别学校还在索取卫生行政部门为桶装水生产企业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另一个是很多学校与生产企业签订的协议中没有写明桶装水生产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再一个是学校索取的桶装水生产企业本批次的出厂检验报告不全。

受检的5所小学中有4所是村小学,学生的课间饮水是学生自带的。村小学是学生课间饮水卫生工作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学生饮用符合要求的捅装水。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开水。学生自带饮水,往往忘带或带的不足,难免喝生水。

作者简介:

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元月1日—2009年4月8日,辖区内有固定门面的餐饮业食品经营单位(含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职工食堂)。

1.2方法

结合上级“专项整治”工作目标在自查自纠、清理整顿、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的3个工作阶段中,制订了统一餐饮业食品添加剂调查工作表格,以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为重点对象,开展了调查分析和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检查辖区餐饮业经营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标签是否合格、是否按规定“索证”、是否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添加使用及食品添加剂的保管情况等。

2结果

2.1餐饮业基本情况

辖区有餐饮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568家。其中餐馆酒店434家,学校集体食堂80家,企事业单位职工食堂54家。

2.2常使用食品添加剂种类及品种

辖区餐饮业经营单位常用的有8大类食品添加剂,排在前5位的有着色剂、增味剂、防腐剂、品质改良剂、增白剂。常用的品种有奥得妙松肉粉、双喜牌泡打粉、顶好橙黄、好塔牌馒头改良剂、狮子牌吉士粉、金泰牌松肉份、美国肉宝王、果玉牌嫩肉粉、天福牌日落黄、百味佳牌脆炸粉、利泰来牌飘香剂等品种。

2.3专项整治前的基本情况

2.3.1索证情况

在调查的568户餐饮业经营单位中,只有280户具有索证、台帐登记制度,多数单位无食品添加剂索证制度,有些小型餐饮单位根本没有添加剂索证意识。

2.3.2标签不规范

在专项调查过程中,288户餐饮业经营单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标签不规范。具体表现为无食品添加剂的字样,标识内容不详:如品名、产地、厂名、卫生许可证号、规格、配方和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批号或代号、保质期、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食品添加剂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未标明。

2.3.3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调查前餐饮单位在添加食品添加剂时或多或少的存在有超范围、超剂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多数餐饮单位无专用称量工具,只能由配料从业人员凭经验或感觉添加,也无使用记录。

2.3.4采购保管不当

数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无固定专人采购,无专柜存放,专人保管,进出消耗登记不详。

2.4专项整治前后餐饮单位的添加剂使用情况

专项整治前各餐饮业经营单位规范使用添加剂的仅占总户数的49.29%(表1),专项整治后规范使用添加剂的餐饮经营单位上升到87.32%(表2)。

注:规范使用为餐饮业的经营单位食品添加剂索证齐全,标签标识齐全,无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有专人、专柜管理;以上内容缺一项即为不规范使用。

注:规范使用为餐饮业的经营单位食品添加剂索证齐全,标签标识齐全,无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有专人、专柜管理;以上内容缺一项即为不规范使用。

3问题与讨论

3.1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多,用途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五十九条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主要作用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改善食品感观性状及物理状态,提高食品的质量及花色等。我国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有22大类,1600多个品牌,按其用途可分为香精香料、着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酶制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份保持剂、防腐剂、稳定剂、凝固剂、甜味剂、增味剂、漂白剂、营养强化剂、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膨胀剂、乳化剂、护色剂和其他类添加剂。这些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及化学合成两大类。食品添加剂广泛进入到粮油、肉食、果蔬生产加工领域,涉及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3]。

3.2食品添加剂使用者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和卫生知识

食品添加剂经营市场混乱,使用者往往不知道索取省级以上卫生许可证及检验报告等复印件凭证,给不合格产品在市场流通提供了方便之门。使用者缺乏必要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知识和安全知识,经营者为迎合市场而超剂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3.3卫生监督部门重手续轻管理

餐饮业经营单位的管理还是以办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为工作重点,添加剂的卫生监管成为食品卫生监督的薄弱环节。另外,卫生监督人员本身对添加剂的专业卫生知识及国家卫生标准掌握不够,往往在日常监督管理中指导不到位,造成经营者违规违禁添加食品添加剂。

3.4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使用量和使用范围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国家卫生标准都已给予了严格的规定,虽然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对人无害,但少数不法经营者为了招揽更多消费者,牟取更大的不正当利益,在食品中随意扩大食品添加剂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如人工合成的色素大多以煤焦油为原料形成,其化学结构属偶氮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因此,人工合成色素的用量必须严格控制。着色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不仅对肉类食品有较好着色作用,还具有增强肉制品风味和抑菌作用,但2种盐均有毒,超量使用,不良反应相当明显。

此次对餐饮业的调查中,辖区内餐业未发现非食用物质当作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吊白块不允许用于加工熏制面粉或直接添加到食品中,甲醛用于加工、保存水发制品,虽然可使海产品、水发制品色泽鲜艳美感,但它是国家明文规定的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罂粟壳能改善口感,使人成瘾,常被用于卤料或火锅配料中,但国家规定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去。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主要用于腌制或熏制肉类食品,但不能用于加工熟食肉制品,更不能直接用于肉制品的烧制。

3.5食品添加剂购置、保管、使用不规范

餐饮业经营单位在购置食品添加剂时索证、台帐登记制度不健全。储存和保管上也是随意性大。专柜储存、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时随意性大,不能按标准正确规范地添加,往往凭经验酌量添加使用。

4建议与对策

4.1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专业化的卫生监督管理

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提高监督员的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把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纳入到日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常抓不懈,发现违规违禁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时指出并纠正违规违禁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及时曝光,避免因滥用食品添加剂而造成食品中毒事件发生[4]。

4.2加强食品添加剂卫生知识宣传和对经营者的培训

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和途径,提高市民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作用和功能,消除消费者误认为食品添加剂就等于污染物这一误区。同时还要定期对被监督餐饮经营单位的业主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添加剂相关卫生知识及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生产经营单位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要求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不断地规范餐饮经营单位对食品添加的使用。

4.3加强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督管理

卫生监督部门在卫生监督工作中,应严格要求餐饮业经营单位按照《餐饮业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第三十四条要求,督促被监督单位建立食品添加剂采购、保管索证制度,登记和使用制度,日常管理中做到专人、专柜储存,操作过程中应固定专人使用专用工具进行称量。

摘要: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夏区餐饮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方法结合卫生部9部门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辖区内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增味剂、着色剂、防腐剂、品质改良剂、增白剂、食品香料、面粉改良剂、酶制剂等8大类及常用的顶好橙黄、好塔牌馒头改良剂、金泰牌松肉粉、果玉牌嫩肉粉、利泰来牌飘香粉、狮球牌吉士粉、天福牌日落黄、高活性干酵母粉等品种。整治前规范使用添加剂的餐饮单位仅占49.29%,整治后规范使用添加剂的餐饮单位上升到87.32%。结论未发现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餐饮单位,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得到了明显规范。

关键词: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调查

参考文献

[1]于春光,程美枫.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其作用.职业与健康,2007,23(4):303.

[2]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3]翁定孟,沈文元,吴瑛,等.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问题的探讨.职业与健康,2006,22(3):197.

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在全市8个食品污染物监测区域设置16个监测点, 包括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连锁超市、餐厅、酒楼及学校周边小食店等。按照监测计划在监测点定期采集粮食制品 (干米粉、湿米粉、面粉、小麦及其制品) 、熟肉制品、泡菜及凉拌菜、面制品 (干面条、湿面条、糕点、速冻熟制面制品、油炸面制食品) 、豆制品 (豆腐、豆干、腐竹、腐乳、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 、乳制品 (全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味乳粉、液体奶、婴幼儿配方奶粉) 、蛋及蛋制品 (鲜蛋、咸蛋) 、食用菌 (菇类) 、水发产品 (海蜇) 、饮料类、冷冻饮品、调味品、酒类 (葡萄酒) 、腌腊肉制品共14类食品。

1.2 监测项目

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亚硝酸盐;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合成色素: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诱惑红、亮蓝;膨松剂:铝;非食用物质:甲醛、硼砂、溴酸钾、荧光增白剂、苏丹红Ⅰ~Ⅳ、三聚氰胺、L-羟脯氨酸、硫氰酸钠、玫瑰红B、酸性橙Ⅱ、王金黄、碱性嫩黄、吊白块。

1.3 评价

按《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第1~5批) 》评价。凡样品有1项或1项以上指标不符合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样品。

1.4 数据处理

采用检出份数、检出率、超标率等统计学指标来阐述食品的污染程度。

1.5 质量控制

为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均匀性、代表性和典型性以及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制定了《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控制工作计划》, 统一了采抽样方法和各实验室的检验方法, 同时举办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技术培训班。

2 结果

2.1 各类样品检测项目超标情况

共检测食品样品1 910件, 1 818件合格, 合格率为95.18%。除乳制品、蛋及蛋制品、饮料类、冷冻饮品、调味品、酒类和腌腊肉制品检测全部合格外, 其余样品均有检测项目超标, 大部分样品 (72.93%) 超标率少于10.00%, 但是水发产品 (海蜇) 超标率高达71.43%。样品超标情况见表1。

2.2 各类样品检测项目检出情况

1 910件样品检出448件, 检出率为23.46%, 除蛋及蛋制品、调味品未检出外, 其余样品检出率较高。样品开展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检测的项目共29项, 检出的项目有19项, 分别是山梨酸、苯甲酸、亚硝酸盐、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诱惑红、铝、硼砂、溴酸钾、荧光增白剂、硫氰酸钠、玫瑰红B、王金黄、碱性嫩黄, 检出检测项目的比例为65.52%, 见表2。

2.3 滥用添加剂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情况

滥用添加剂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项目共有11项, 其中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 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以及膨松剂铝主要是超过国家使用限量标准;检出非食用物质硼砂、溴酸钾、荧光增白剂、玫瑰红B、王金黄、碱性嫩黄。防腐剂超标的食品主要是熟肉制品、泡菜及凉拌菜, 甜味剂超标的食品主要是泡菜及凉拌菜, 铝超标的食品主要是面制品、水发产品, 非食用物质主要在粮食制品、面制品、豆制品、食用菌中违法添加。滥用添加剂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情况见表3。

3 讨论

检测数据显示, 深圳市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使用较为广泛, 检出检测项目的比例 (65.52%) 和样品检出率 (23.46%) 均较高, 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超标情况不十分严重, 大部分样品 (72.93%) 超标率少于10.00%。

本次监测结果表明, 防腐剂苯甲酸和山梨酸滥用主要是由于超过使用限量。苯甲酸和山梨酸主要是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熟肉制品、泡菜及凉拌菜本身是微生物繁殖的培养基, 为了符合微生物卫生指标, 保持产品的鲜度、色泽以及延长保存期, 不少生产经营者大量添加防腐剂以掩盖生产工艺的缺陷, 导致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滥用[3]。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超标的食品主要是泡菜及凉拌菜, 均由于超过使用限量, 超标率分别为0.95% (2/210) 和1.43% (3/210) , 说明在泡菜及凉拌菜中有滥用糖精钠、甜蜜素行为, 这是生产企业为了投消费者所好, 不管甜味剂的使用规定、过量使用成本较低的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所致。

面制品 (糕点) 、水发产品 (海蜇) 受铝污染严重, 主要是由于食品加工过程中过量使用了明矾。明矾化学名为硫酸铝钾, 含有铝离子, 是一种传统的食品膨松剂和改良剂, 但如果使用不当, 会导致面制品和水发产品中铝残留。如水发产品海蜇新鲜时有毒, 且含水量达98%以上, 常需要用食盐、明矾经过二三次的加工、腌制, 去毒、脱水后方可食用, 但过量使用明矾会造成铝残留量过高[4]。在面制品 (干面条、湿面条) 、豆制品 (腐竹) 中添加硼砂现象较为普遍, 硼砂可作为防腐剂、膨松剂, 但该物质在体内蓄积且排泄很慢, 每日食用0.5 g, 可引起食欲减退, 妨碍营养素的吸收, 导致体重下降。成人1~3 g即可引起中毒, 幼儿约5 g, 成人约20 g可致死[5]。

溴酸钾曾广泛用作面粉处理剂, 用来改善面粉的品质。但研究发现, 溴酸钾具有致突变性、致癌性, 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已禁止将其作为面粉处理剂使用。但为了使面制品增白, 不良生产厂家还继续使用溴酸钾, 是本次监测发现粮食制品 (面粉) 、面制品 (干面条、湿面条、糕点、速冻熟制面制品) 这2类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化学染料, 研究发现如过量接触荧光剂, 毒性累积在肝脏或其他重要器官, 将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但为了让食用菌的卖相好看, 卖家往往用荧光增白剂对其进行“美白”;另外, 也有由于部分生产经营者使用了含有大量荧光增白剂的包装纸、报纸来包装, 造成荧光增白剂对食用菌的间接污染。

硫氰酸盐属于有毒有害化工原料, 但具有杀菌作用, 曾用于无冷链运输或储存条件下的生乳防腐。但过量摄入硫氰酸盐, 可引起急性中毒, 少量摄入也可妨碍机体对碘的利用, 引起甲状腺疾病, 尤其对胎儿和婴儿的智力与神经系统发育存在较大的风险。但由于在乳制品硫氰酸盐的监测中存在牲畜饲养环境、种属、饲料种类和季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导致生鲜乳硫氰酸盐污染的程度不同, 故应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 确定硫氰酸盐本底值及范围。在缺乏本底值数据的情况下对检出硫氰酸盐的乳制品就无法进行质量安全判断, 无法确定是个体奶户或企业在乳制品中非法添加了硫氰酸盐, 也就不能评价为不合格产品[6]。因此, 本次监测结果虽在乳制品中检出硫氰酸钠, 但不参与是否合格产品的评价。

玫瑰红B (又名罗丹明B、碱性玫瑰精) 、碱性橙 (俗名王金黄) 、碱性嫩黄 (又称奥拉明O) 均属于工业染料, 主要用于家具、纸张、纺织品等的染色, 因这些染料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7], 于2008年被卫生部列入第一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严禁在食品中使用, 但因这些染料具有色泽红艳、稳定性强、价格低廉等特点, 常被不法商家将其作为替代食品添加剂的着色剂在辣椒面中使用, 给人们的饮食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8]。本次监测发现1份麻辣豆同时检出玫瑰红B、王金黄和碱性嫩黄, 可能是由于在豆制品中的辣椒添加了玫瑰红B、王金黄和碱性嫩黄而被检出。

综上所述, 目前深圳市滥用添加剂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情况不十分严重, 但检出率较高, 尤其是水发产品、面制品、粮食制品、食用菌、泡菜及凉拌菜、熟肉制品、豆制品中食品添加剂或非食用物质使用现象较严重, 今后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

建议:一是要强化生产企业的责任意识, 坚持企业诚信和自律,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不采购、不使用非食用物质;二是要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经营行为, 指导企业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三是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 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等环节的监管, 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行为;四是要加强广大市民对食品添加剂有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构建添加剂安全使用长效机制。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使用情况, 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2年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随机采集粮食制品、熟肉制品、泡菜及凉拌菜等14类食品开展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山梨酸等) 、非食用物质 (硼砂、溴酸钾等) 项目的检测。结果 共检测食品样品1 910件, 1 818件合格, 合格率95.18%;检出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有448件, 检出率为23.46%。结论 深圳市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超标率较低, 但检出率较高, 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

参考文献

[1]刘颖辉, 张智新.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 2012, 28 (14) :1778-1779.

[2]张彩虹.珠海市餐饮业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监测数据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 (6) :1371-1384.

[3]李意兰, 何洁仪, 李迎月, 等.2006—2008年广州市部分食品添加剂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 21 (1) :185-188.

[4]孔舒, 侯韬乔, 严燚, 等.ICP-MS法测定水发海蜇中的铝含量[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7 (12) :2185-2186.

[5]吴达莘.5类食品中滥用添加剂现状及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1, 7 (4) :52.

[6]荫硕焱, 贺巍巍, 赵凯, 等.乳品中硫氰酸盐的食品安全对策[J].卫生研究, 2013, 42 (3) :529-531.

[7]赵海燕, 赵榕, 李兵, 等.HPLC同时测定调味料中非法添加多组分工业染料的方法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1, 23 (6) :527-531.

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 篇5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本调查对象是福州市仓山区持有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单位, 包括餐馆、小吃店、集体食堂以及饮品店。所调查的餐饮单位供餐种类包括中餐、小吃、火锅、卤味、奶茶、西餐等。调查内容是各类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 是否使用非食品级添加剂的情况;标签标识;索证情况;加入食品添加剂时是否使用专用称量工具、是否有添加剂使用记录, 以及是否专人、专柜、专架、上锁存放等。

1.2 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将福州市仓山区的餐饮单位按规模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类, 按照仓山区小型、中型、大型餐饮单位在餐饮单位中所占的比例, 随机抽取102家小型餐饮单位、53家中型餐饮单位、15家大型餐饮单位作为调查对象。本调查根据《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2007) 设计了福州市仓山区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监督员做调查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现场检查和面对面询问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信息, 填写调查表, 对GB2760-2007中列出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以及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使用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以此了解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1.3 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调查表经编码后输入计算机, 使用Epidata3.1软件与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录入并核对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概率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仓山区内170家餐饮单位为调查样本, 其中有154家为提供中餐的餐馆, 占到总样本量的绝大多数。在被调查的154家中餐馆中, 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107家, 不使用的有47家。未发现非食品添加剂或禁用物质。

2.2 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

调查得知餐饮单位共使用食品添加剂162种, 其中中餐馆使用种类最多, 共计149种, 占92%。在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中以着色剂、增味剂和防腐剂居多, 分别占65.6%、12.5%和7.9%。此外, 调查中显示有些小吃店还使用了泡打粉制作“福鼎肉片”。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酸性粉等, 它常用于面食制品的加工制作, 例如蒸馒头、烤培面包西点等, 不用于制作肉片。笔者查询原始数据发现, “福鼎肉片”所使用的小苏打均是泡打粉。2.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情况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使用情况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包括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否使用称量工具、是否有使用记录, 以及是否专人、专柜、专架、上锁存放, 见表1。由表1可见, 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在使用时不使用称量工具 (77.6%) 、没有使用记录 (79.4%) 以及未做到专人、专柜、专架、上锁存放 (87.1%) 。

2.4 食品添加剂来源管理

多数餐饮业业主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仅停留在食物新鲜度, 以及是否腐败变质等, 而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未引起重视, 对其来源并未严格把关。

2.4.1 外包装标签不符合要求。

87%的食品添加剂未按《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18条的规定, 在标签上标注产地、厂名、卫生许可证号、规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等, 并未明确标识“食品添加剂”字样。100%的复合食品添加剂标签未同时标出各单一品种的名称, 并按含量由大到小排列。

2.4.2 索证材料不全。

大部分餐饮业对食品添加剂的索证不够重视, 认为其使用量很少, 索证无关紧要。69%的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索证材料不全或索证材料过期, 12%的单位无法提供索证材料, 极个别单位向未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非法生产厂家采购食品添加剂。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 基本问题

本次调查得知餐饮单位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162种, 其中中餐馆使用食品添加剂种类最多, 占92%左右。所使用添加剂的种类中以着色剂、增味剂和防腐剂居多。由于中餐馆的分布范围广, 如何加强中餐馆食品添加剂监管, 是一个实际的工作问题。

3.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问题

可以看出, 大型餐饮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上都比小型餐饮规范。小型餐饮在存放过程中普遍未做到专人、专柜、专架、上锁存放, 有的甚至与非食用产品混放。更有甚者, 将食品添加剂随意放在厨房的操作台面上, 由厨师随用随取。厨师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过程中, 普遍未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未用专用的计量工具, 完全凭经验添加。因此, 必须加强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 让经营者和厨师从意识上引起重视。同时加大该方面的执法力度。

3.3 食品添加剂的来源管理问题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来源。必须要求各餐饮单位制定完善的食品添加剂采购制度、索证制度, 严禁使用超过保质期限的添加剂。此外, 有些小吃店还使用了泡打粉制作“福鼎肉片”, 单纯型泡打粉成分主要是小苏打, 对人体没有损害, 可以认为是该添加剂的新用途;而复合型泡打粉里面则含有多种成分, 有些成分就不适合制作肉片, 如:铵明矾, 加热后会产生铝残留, 如无法控制该泡打粉使用量, 长期过量食用可影响人体对钾、铁离子的吸收, 出现贫血、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等。因此, 对泡打粉的使用监管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S].卫监督发〔2005〕260号.

[2]韩力, 王解盾.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督管理中的问题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3, (5) :427-428.

[3]徐亚南, 张志强, 于军, 等.我国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9, (3) :215-220.

[4]郭智成.对杭州市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 25 (2) :157-158.

[5]韩长日, 宋小平, 主编.食品添加剂生产与应用技术〔M〕.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6.

玉米收获机使用情况调查 篇6

一、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1.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山东润源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润源牌4YZ-4型玉米收获机和洛阳中收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YZ-4型玉米收获机, 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跟踪调查发现, 两种机型的区域适应性不强, 不适合在新民地区推广。一是收获机对行收获, 对垄距不相适应的地块作业过程中刮蹭严重, 损失较大。二是风扇风力不足, 收获含杂率高, 剥皮效果不理想。三是玉米收获效率低, 故障率高。

河北冀新机械制造公司生产的冀新牌4YH-2A 1型玉米2行收获机, 该机工作行距为500mm, 补贴后价格在4.5万元, 价格较低, 同时具有剥皮功能, 但是在使用中发现, 该机增加剥皮装置后, 其产品质量、性能不如以前。具体问题出现在:与摘穗辊配合的摘穗板配合存在制造工艺上的问题, 正常工作速度下无法完成摘穗, 秸秆堵塞在割台上造成无法收获;另一个问题是收获机离合器操作困难, 还有由于还田部分前置, 作业过程中负荷过大, 油耗过高, 效率每小时不超过2亩。

洛阳福格森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4500型玉米收获机从调查统计情况看:该机行距为500mm, 可以在新民地区实现对行作业, 其产品质量、性能、效率、服务较好, 正常情况下单机每小时作业6亩左右, 亩耗油10元以内, 一季作业最多2000亩, 收费75元左右, 当年可收回购机成本。2009年生产的机具不足的地方是如果该机作业效率再提高些会更好;作业过程中沈阳推广站和新民市推广站科技人员对有些零部件进行了改进, 果穗搅龙与一级升运器结合处改胶带叶片, 避免磕玉米穗, 二级升运装置改成输送斗, 避免了磕玉米粒, 节约动力, 简化升运结构;果穗皮输送装置摆动筛由尖刺形式改为平面圆孔式避免果穗皮堵塞, 排出更顺畅, 作业效率和收获质量得到提高。

2.背负式玉米收获机

该机型机身短、作业灵活、机动性好、操作性强, 而耗油平均每亩7~10元, 再加上无需人工开道, 适合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种植地块小的现状。该机型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拖拉机, 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少, 投资回收期短, 适合我国农村经济水平低的特点。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4YW-Q型全幅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效果较好, 该机可与多种动力配套, 割台宽度大于机车宽度, 可在田间任意位置作业, 实现不对行作业。该机整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含杂率低, 果穗、籽粒损失率较低。收获机设有秸秆还田装置, 粉碎效果好。二次剥皮装置实现剥皮率达90%以上, 缺点是装卸复杂麻烦。河间科丰农机厂生产的科丰牌4YZ-2型玉米收获机, 该机配套动力为18kW, 动力输出轴为侧输出的小四轮拖拉机, 该机性价比优良, 可同时完成两行玉米摘穗、果穗集运、秸秆还田;缺点是配套拖拉机是侧输出轴, 我市保有量较少, 无剥皮功能, 效率每小时0.5亩左右。营口机械厂生产的4YS-2玉米收获机, 该机配套动力为17.5kW以上, 动力输出轴为侧输出和后输出的小四轮拖拉机都可与之配套, 该机性价比优良, 可同时完成两行玉米摘穗、剥皮、果穗集运、秸秆还田。效率每小时0.5亩左右, 该机在阜新地区有较好推广前景。

二、企业售后服务情况

2010年秋季玉米收获机售后总体情况良好, 多数厂家能够做到随叫随到。服务人员技术水平较好, 配件及时到位。但也有个别企业仍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一是配件迟迟不到位, 甚至开始收割后, 个别企业配件还不到位, 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二是服务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到现场后解决不了问题, 服务人员甚至有不敢接电话的现象。

三、玉米收获机械化经济效益分析

1. 人工收割

(1) 秸秆放倒:每人每天割1.5亩, 工时费40元。

(2) 摘棒扒皮:每人每天1亩, 工时费60元。

(3) 秸秆打捆:每亩30元。

(4) 秸秆还田:机具费20元。

(5) 其它费用:10元。

合计费用:130元/亩。

秸秆还田和秸秆打捆只能取一项费用所以人工收割的费用为每亩130元。

2. 机械收割

(1) 以洛阳福森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自走式4500型玉米收获机为例。工作行数为4行, 作业效率每小时为10~20亩, 每天工作10h, 考虑地块大小等多种因素, 以每天收获120亩计算各项费用如下:

(1) 燃油:每小时耗油15L, 每天工作10h耗油150L, 每升6元, 耗油900元, 折合每亩耗油为7元。

(2) 润滑油:每天消耗机油0.5L, 消耗润滑脂为0.5L, 折合每亩为1.6元。

(3) 驾驶员工资100元, 机具手工资70元。折合每亩费用1.5元。

(4) 折旧费:一台玉米收获机价格为20万元 (减去补贴资金) , 使用年限为10年, 每年折旧费为2万元, 每台收获机每年作业面积为2000亩, 每亩折旧费为10元。

(5) 维修费:每台玉米收获机每年提取维修费为5%, 每台价格为27万元, 每年提取维修费1.35万元。每台玉米收获机每年作业面积为2000亩, 每亩折合费用6.7元。

(6) 其它费用:饮料、用餐、调车等不可预见费用每天120元, 每亩折合费用1元。

(7) 损失率:玉米收获机设计损失率不大于1.5%, 实际按1.5%计算, 玉米亩产650kg, 每亩损失9.75kg, 每公斤售价1.4元。每亩损失13.4元。

合计费用:7+1.6+1.5+10+6.7+1+13.4=40.2元

(2) 以天津富康有限公司生产4YD-3的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为例。工作幅宽3行, 配套动力为70~90马力, 工作效率为5~8亩/h, 每天作业10h, 收获50亩, 各项费用如下:

(1) 燃油:每天消耗100L, 每升6元, 每天耗油600元, 作业50亩, 折合费用每亩12元。

(2) 各种润滑油:每亩1元。

(3) 折旧费:拖拉机和收获机价格为10.8万元 (减去补贴资金) , 使用年限为10年, 每年折旧费为1.08万元, 每年作业面积1000亩, 每亩折旧费为10.8元。

(4) 维修费:每台玉米收获机每年提取维修费为5%, 每台价格为10.8万元, 每年提取维修费为0.54万元, 每年每台玉米收获机作业1000亩, 每亩折合维修费5.4元。

(5) 机手工资:2人每天为160元, 每天作业50亩, 折合每亩费用3.2元。

(6) 其它费用:每天100元, 折合每亩2元。

(7) 损失率:损失率为1.5%, 每亩产650kg, 每亩损失9.75kg, 每千克售1.4元, 每亩损失费为13.4元

合计费用:12+1+10.8+5.4+3.2+2+13.4=47.8元

3. 经济效益分析

人工收割每亩费用为130元。机械收割每亩费用40元左右。人工收割费用是机械收割的3倍。机械收割效率是人工收割效率的80倍。

四、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建议

1. 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购买玉米收获机械, 从农机装备上给予保证。

筹集资金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补贴;2005年以来, 国家把购机补贴提高到30%, 如果各级政府也拿出一定数量购机补贴, 这样就可以把购机补贴提高到50%, 从而解决了一半的购机资金;二是扶持养机大户购买玉米收获机进行有偿服务。近年来,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村的养机户不断增加, 由于他们的有偿服务, 从而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时养机户也增加了收入先富起来。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 需动员他们扩大经营, 购买玉米收获机, 在购机补贴上给予扶持, 通过他们的有偿服务, 保证玉米收获机械化;三是以村 (屯) 、居民组为单位, 动员农民自筹资金购买玉米收获机, 搞互助联收。根据每个村 (屯) 、居民组的玉米种植面积, 需要几台玉米收获机, 在国家和各级政府补贴的基础上, 由农民自筹一部分, 负责本村 (屯) 或居民组的玉米收获作业;四是动员种田大户兴办农机合作社。首先扶持他们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 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在管理上给予指导, 在技术上给予帮助。通过他们的家庭农场机械化, 带动周边乡 (镇) 的玉米收获机械化。

2. 加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推广工作。

要抓好玉米收获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 开发研究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问题。首先解决玉米收获机的质量问题, 引进适合新民地区玉米收获的玉米收获机, 从根本上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瓶颈”问题。在示范园区中, 通过实践制定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技术服务和技术规范, 积极开发解决玉米收获机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然后向全地区推广。要注意做好“两个结合”。一是技术示范与培训宣传相结合。要通过行之有效的现场演示和结合挂图、声像资料等, 向农民讲解玉米收获机的构造调整和使用方法, 针对有多年拖拉机驾驶经验的农民进行高层次的技术培训, 从理论培训到实际操作使他们完全掌握玉米收获机的使用与调整。要结合农机大户培训工程, 培训一批农机科技示范大户。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宣传媒体, 宣传玉米收获机械技术, 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二是产、学、研、推相结合。发挥农机管理部门的牵头作用, 组织协调学校、科研和推广等部门以及农机企业, 发挥各自优势, 针对玉米收获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 研制开发适应玉米生产农艺要求, 综合效率高、农民易接受的玉米收获机, 使科研、生产、推广与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3. 力求解决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问题。

我市的玉米种植为垄作种植方式, 行距在0.4~0.55m。玉米品种的秸秆高度在2.5~3.1m, 结穗高度1.5~1.9m。而现有大多数玉米收获机的工作行距是0.6~0.7m。玉米穗采摘高度为1.6m以下。由于玉米收获机需要对行对穗收获, 这样就给玉米收获机的作业造成较大的障碍, 使玉米收获机的作业质量下降, 损失率增加。要解决这一矛盾, 需要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玉米种植农艺规范, 选择与玉米收获机收获高度相适应的玉米品种。同时玉米收获机制造厂家也要根据玉米生产农艺要求改进行距和割台高度, 以适应玉米收获的需要。

4. 加强科技服务, 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需要大量的玉米收获机, 要求农民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来操作这些机械。目前农民的知识较少, 文化水平低, 还不具备操作这些大型机械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农机部门在办好各种培训班的同时, 要搞好科技服务, 建立农机服务小分队, 活动在田间地头, 充分发挥农机“110”的作用, 及时排除农民在使用玉米收获机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首先要求农机科技人员全面掌握玉米收获机的使用、调整、操作方法, 然后传授给农民, 这样才能保证玉米收获的作业质量和玉米收获机的使用寿命。

5. 跨区作业, 提高机械利用率。

积极组织和扶持跨区作业服务, 以延长作业时间为突破口, 提高玉米收获机利用率。由于玉米收获季节集中, 跨区作业时间差距短, 我市的玉米收获机可采取先远后近, 先人后己的办法。在玉米收获季节可先到辽北和吉林地区跨区作业, 然后回当地收割, 这样可以延长作业时间。

五、推荐的机型

除草剂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篇7

1 除草剂的使用情况

1) 全镇大约95%的地块都是用了除草剂。除了各家的园田地之外, 大田作物几乎都是用了除草剂。

2) 农户使用的除草剂品种不下15之多种, 我镇经销除草剂的农资商店有10多家, 而除草剂实际的成份也不外乎阿特拉津, 乙草胺, 2-4D丁酯及烟嘧磺隆等。

3) 在使用方法上, 有的是用阿乙合剂, 也有阿乙合剂加2-4D丁酯的, 其中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及2-4D丁酯的含量各不相同, 还有一部分用烟嘧磺隆苗后除草的。

2 除草剂不能有效使用的原因

1) 杂草有耐药性, 这是除草剂不能有效使用的根本原因, 由于连续多年使用同一类型的除草剂, 致使杂草产生耐药性, 去年2-4D丁酯药害严重, 故今年经销商减少了2-4D丁酯的使用量, 使得农民使用老品种的除草剂, 药效不好。

2) 部分除草剂包装不规范, 经销商为了在市场上竞争, 将瓶装除草剂药量减少, 获取利益, 而农民买除草剂只按几瓶那么买, 致使药量不足。

3) 今年春季低温地也是除草剂不好使的重要原因, 2013年4月7日全市土壤平均化冻深度10cm左右, 比去年同期少20cm, 土温明显偏低, 10cm平均地温为2℃, 比去年同期低3.6℃, 由于土壤化冻和气温回升缓慢, 杂草迟迟不萌发, 农民施药后湿度大不能在地表形成保护膜, 药剂向下渗透, 错过了杂草发芽的时期, 就不再对杂草有杀灭作用。同时一些除草剂对温度敏感, 低温下药效不易发挥, 因此药效不理想。

4) 降水偏多, 湿度不均匀。2012年11月1日~2013年4月8日, 全市平均降水量113.8mm, 比常年同期多72.2mm, 市气象局4月7日进行土壤墒情调查, 岗地10~30cm土壤墒情为25~27%, 平地洼地的土壤墒情相对过湿, 10~30cm土壤墒情超过30%, 个别地块接近40%, 所以施药时土壤含水量高, 表土层水份饱和。对药剂的吸附作用减弱, 药剂就会向深层渗透, 这种现象叫淋溶。淋溶后土表含药量减少, 造成除草剂效果差。

5) 风的影响:风天施药药液易被风吹走, 土表层着药量不足, 造成除草效果差。因此, 三级以上风天应停止施药。

3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

主要在于农民盲目的加大药剂的使用量, 并经常会因为喷药器具不好使发生重喷的现象或是由于风的漂移造成药害。还有就是施药器具没清洗造成药害, 农民用药的时间没掌握好, 不了解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

4 怎样正确使用除草剂

1) 苗前不适宜封闭除草的情况下, 可以苗后除草。还能起到更换药剂的作用。建议隔年更换除草剂的品种, 抵御作物的耐药性。

2) 掌握最佳的施药时间, 在地温高于10℃时用药, 不能顶雨用药, 一定要等地温升起来了在用药。

3) 要保证用药量的充足, 但是也不能过量。

4) 要掌握好土壤湿度, 过干过湿都不能用药, 过干应在用药后补一遍清水, 过湿应适当延迟用药。

5) 用过的器具要清洗干净, 最好使用专用的器具。

6) 掌握正确的配药方法。正确的配药法是采取二次稀释法, 第一步先用少量温水把药剂混拌均匀制成母液。第二步把母液倒入喷药桶中, 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此法配成的药液分散性好, 浓度均匀。除草效果好。

7) 提高整地质量, 做到平整, 尽量没有土坷垃, 做到土粒均匀细碎。使药液均匀接触地表, 提高用药质量。

5 几种常用的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5.1 莠去津

又叫阿特拉津、阿胶。是内吸选择性苗前、苗后除草剂。以根吸收为主, 茎叶吸收很少。可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1) 根据地力、杂草生长情况确定施药量, 对于有机质含量高的粘性土壤要加大用药量, 反之减小用药量。每亩用40%悬浮剂200-250m L。

2) 莠去津残效期长, 对后茬敏感作物蔬菜、大豆、水稻等有害。

3) 干旱对药效发挥影响较大, 干旱时应在播种前施用, 可于施药前后适量灌溉, 能够提高药效。

5.2 乙草胺

内吸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 对禾本科杂草活性高;反枝苋敏感;对藜、马齿苋、龙葵等双子叶杂草有一定防效并抑制生长, 活性比禾本科杂草低;对大豆菟丝子有良好防效。适用于玉米、棉花、花生和大豆田。使用注意:

1) 气温低、涝洼地、作物出苗后、过量使用都会产生药害, 表现为叶鞘不能正常抱卷、心叶扭曲难以正常抽出、茎节部位肿大、严重者枯萎死亡。

2) 禁止在黄瓜﹑菠菜﹑韭菜﹑水稻﹑小麦﹑谷子﹑高粱等敏感作物上使用, 在蕃茄﹑玉米﹑大豆﹑蔬菜﹑油菜等作物上使用每亩用量限于50~75ml, 否则容易产生药害。

5.3 2, 4-D丁酯

是选择性很强的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除草剂。主要防除禾本科作物田中双子叶杂草, 莎草及某些恶性杂草。对棉花、大豆、马铃薯等有药害。施药时应注意:

1) 2, 4-D丁酯有很强的挥发性, 药剂雾滴在空气中飘移最远可达2000m, 使敏感植物受害。与禾谷类作物同时生长的菠菜、豆类、棉花、油菜、向日葵等双子叶作物对其十分敏感, 因此该药施用时应选择无风或风小的天气进行, 喷雾器的喷头最好戴防护罩, 防止药剂雾滴飘移到敏感作物田上。

2) 喷药应选择晴天, 温度最好在20~30℃。低于10℃除草效果不好, 甚至无效, 而且易产生药害。

3) 建议使用专用器械施药。使用2.4-D丁酯的喷雾器很难清洗, 即使用碱、洗衣粉、硫酸亚铁等反复清洗, 使用后的喷雾器也不能清洗干净, 在阔叶作物上使用会造成药害。

5.4 烟嘧磺隆

万古霉素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篇8

为了解万古霉素应用情况,对某地区2014年上半年抽查的70例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和分析,以评价该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查阅抽查的70份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病历,共70例。男44例,女26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2岁。平均年龄43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设计调查表,就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万古霉素的用药指征、用法和疗程;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联合用药等项目用Excel表分别进行统计整理。记录相关信息,参照药品说明书、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和《3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等,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7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中,男44例(62.85%),女26例(37.14%),年龄最大90岁,最小2岁。平均年龄43岁。住院天数4~138 d,平均为33 d。用药疗程为1~21 d,平均为7 d。其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

2.2 使用病种分布情况(原患疾病及感染分布情况):

7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的病种分布情况见表2。

2.3 使用指证和病原学检测情况:

在7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病例中根据病原学结果给药41例,占58.57%;经验用药29例,占41.43%。进行病原学检查64例,未进行病原学检查6例,送检率91.43%。经药敏试验示病原菌分布情况,见表3。

2.4 联合用药情况:

70例病例中单用万古霉素治疗病例为54例,联合用药为15例,其中一联用药9例,二联用药2例,三联用药3例,四联用药1例。所调查病例中无四联以上联合用药。与万古霉素联用的药物按照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如下:美罗培南(4例),亚胺培南西司他汀(3例),头孢甲肟(3例),伏立康唑(3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例),依替米星(1例)。

3 讨论

根据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科室分布情况,可知患者主要以男性(62.85%)为主,女性患者仅占37.14%。患者的当期诊断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主要集中在ICU,感染科等科室。

3.1 适应证:

万古霉素类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因而对革兰阳性菌有效;革兰阴性菌因其不能穿透其外层细胞膜而产生天然耐药;所以对多数革兰阴性菌、分枝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无效[3]。针对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并不比青霉素更有活性,而且万古霉素对肺部MRSA感染活性低。万古霉素剂量增加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出现更多的不良反应[4]。表2、表3显示,70例病历中约32.81%的患者是在未做细菌培养(7.14%)或细菌培养阴性(27.14%)的情况下使用万古霉素。在做细菌培养阳性的45个病例中,只有29例是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显示万古霉素敏感。其余均为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等)以及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其中有5例患者属特殊使用,即老年或重症患者,感染严重,未见明确病原菌,若不及时控制感染,可能危及生命,被认为属于有合理依据的治疗用药。其余11例经验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病例并没有明确和合理的用药指征。其中,病原学检查中虽为革兰阳性菌,但药敏试验中无万古霉素药敏结果而应用万古霉素的亦视为无明确用药指正。因此,万古霉素的使用虽大部分符合用药指征,但仍存在用药起点高,经验性用药欠合理等问题。

3.2 用法:

7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中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也包括2例口服和6例局部给药。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指出万古霉素不宜用于局部用药和预防用药,口服可用于经甲硝唑治疗无效的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患者。2例口服给药主要用于治疗假膜性肠炎为合理应用。局部给药主要为抗生素骨水泥主要用于治疗骨髓炎,慢性骨髓炎病变时间长,多有窦道、流脓,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打击大,长期不规则治疗使治疗费用大,治疗效果差。利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疗效好、效果确切、复发率低[5],因此,万古霉素骨水泥不失为是治疗骨髓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6]。

万古霉素是具有一定抗生素后效应(PAE)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使用疗程超过21 d,也是肾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7]。本次调查中的70例病例中,疗程1~21 d。其中用药时间最长的为21 d,用药时间<7 d的原因有患者主动要求出院和因为查出革兰阴性菌感染而停用万古霉素。

3.3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包括病原菌尚未明确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等情况治疗。该院联合用药所占比例占所有病例的22.85%。其中,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的品种主要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碳青酶烯类药物,全面覆盖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若检测出真菌,使用三联法,其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万古霉素本身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与氨基苷类抗菌药物(依替米星)联合使用时虽有协同作用,但同时也加重了肾脏负担。因此,临床在合并使用上述药物的时候,仍应慎重。

3.4 不良反应:

70例患者中,未记载明显的不良反应。有1例儿科用药后出现耳不良反应,不排除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但是均未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万古霉素的治疗指数比较窄,且具有一定的肾、耳毒性。对万古霉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其浓度维持在15~20μg/m L[1],可以提高其有效率,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概率。因此,对于肾功能异常以及老年、儿童患者,使用万古霉素进行动态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2014年上半年70例患者万古霉素使用情况分析,万古霉素在住院患者中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是,仍需加强临床医师对万古霉素规范化使用的认识,并严格掌握万古霉素的适应证,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万古霉素为一类较为特殊的抗菌药物,不仅要求有严格适应证,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都有明确要求。目前,对于许多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万古霉素仍然是一线用药,尚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如MRSA、MRSE等引起感染。临床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此类药物用药监护,谨慎使用万古霉素,减少其不合理使用。

摘要:目的 了解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促进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抽查某地区2014年上半年7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就其用药指征、用法用量、病原学检查、联合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部分病例使用合理,不合理病例主要表现在用药起点低、未进行药物监测等。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此类药物用药监护,保证用药的合理性。

关键词:万古霉素,合理用药,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黄仲义,肖永红,张菁,等.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8):561-56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药[2004]285号,2004-10-09.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2-93.

[4]陈宏斌,王辉.关注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8,23(20):14-15.

[5]周烈超,杨英年,李华.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骨髓炎[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8(6):32-34.

[6]宋庆华,赵望明,许安荣,等.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6):570-572.

上一篇:T型节点下一篇:阈值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