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共5篇)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 经审核, 卫生部于10月21日发布公告 (2010年第16号) , 批准葡萄皮红等18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亟待快速推进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进步, 但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一年多以来, 各种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故仍不断出现。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有效监控食品从生长到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 实现“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产品质量控制及可追溯性, 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许多发达国家都已通过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查询体系。加强对现代食品的监督管理, 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已制定相关法规, 要求企业建立一整套从危害分析到制定预防性措施, 再到召回和追溯等纠正措施的管理计划。相比发达国家, 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起步较晚, 仍处在试点推进阶段。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能力不强, 规范标准不统一, 生产加工以及流通企业执行积极性不高, 信息管理难度大, 消费者对其缺乏了解。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仍处在相当紧迫的地步,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 快速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特别是大城市和有条件的城市, 都应建立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流通机制体系。
国际乳制品联合会与ISO制定新的三聚氰胺乳品定量检测规范
近日, 国际乳制品联合会 (IDF) 与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制定了一项新的检验技术规范———ISO/TS 15495|IDF/RM 230:2010, 用于定量检测液态奶、奶粉和婴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含量。
新规范的推出主要是为了应对两年前影响了上千万中国儿童的乳品三聚氰胺事件, 抑制不合格的奶制品进入市场。
被称之为“液相色谱—质谱连用 (LC-MS/MS) 对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进行定量测定的指导”的技术规范包括取样、测试步骤和结果分析等方面。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篇2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 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 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 理制度。
一、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包括:加工过程中使 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酱油、醋、盐、八角等各种香料。
二、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基本信息包括: 品名、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供货单位等。
三、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 味料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四、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要专店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 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 料。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安全问题 篇3
[关键词]添加剂;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建议
当今社会,人们所接触的食品几乎都与添加剂有关。调料品中有防腐剂、防霉剂等;方便面中有防腐剂、增筋剂等;饮料饮品中有稳定剂、酸味剂或甜味剂等;面粉中有增白剂等;食品添加剂有利有弊,近年来发生的大部分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如苏丹红、吊白块、毒泡菜、三聚氰胺、毒酒等事件。企业的良心受利益蒙蔽,为降低生产成本或达到改善食品质量指标而超限量、超范围的使用添加剂,甚至使用一些国家严令禁止用于食品中的物质作为添加剂,进而引发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一、食品添加剂有关概念的解读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根据全国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往食品中加入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由此可知,食品添加剂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食品口味、种类、营养等要求。
2、食品添加剂分类
按照来源可将食品添加剂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添加剂。天然食品添加剂是直接从动植物中提取而来的,包括微生物的代谢。化学合成添加剂是以化工原料或某些天然物质为基础,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而成的添加剂。从安全性来讲,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化学合成的更安全,后者有时存在不安全因素。国外学者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指出添加剂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有些添加剂根本不能用于食品中,为了安全起见,还规定了添加剂的ADI值,即“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使用添加剂。添加剂按照用途可分为23类,主要有防腐剂(如: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脂,丙酸等)、乳化剂(如:大豆磷脂)、酸性调节剂(如:无机酸中的磷酸;有机酸中的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等)、鲜味剂(如;谷氨酸钠)、甜味剂(如:甜蜜素、阿斯巴甜、木糖醇等)、着色剂(如:苋菜红、日落黄、柠檬黄、亮蓝等)、漂白剂(如: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亚硫酸氢钠等),此外还有消泡剂、稳定剂等。
3、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
(1)食品添加剂的基本要求 企业在生产加工食品添加剂时应注意满足下列要求:①必须经过充分的毒理学评价,证明该添加剂在一定适用范围内对人体无害,包括急性重度试验、蓄积毒性试验、代谢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②进入人体后可通过正常的物质代谢排除体外或者不吸收直接排除体外,且不能在人体内形成任何有害物质;③不能破坏食品的原有成分④有助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制造和贮存⑤能够分析鉴定出来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危害;不得掩盖因食品腐败变质而产生的不良风味;不能为了伪造、掺假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添加量在达到效果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少。
二、食品添加剂在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添加剂超限量使用。就是添加量超过了国家标准(GB2760—2007)规定的最大量。(GB2760—2007)不仅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对其使用范围及使用量也做了详细规定。对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其添加量必须严格按照该国标的规定,不可多加。常见的超限量有防腐剂、漂白剂和甜味剂等。如:饮料、蜜饯中糖精钠超标等。
2、添加剂超范围使用。(GB2760—2007)对哪种食品使用哪种添加剂都有要求。超范围使用就好似指不遵守国家规定,往某种食品中添加了不能用于该食品的添加剂。如:国家规定,硫磺只能用于漂白蜜饯、干果、粉丝、食糖等食品,不能用于未规定的食物中。
3、用工业添加剂代替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只能使用国标规定的物质,国标未规定的物质,即非食品添加剂严禁用于食品加工中,尤其是化工原料。而有些不法商家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利益或为达到国标规定的某种质量指标,竟将工业原料代替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加工中,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2008年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典型的实例,业内人士皆知,“三聚氰胺”是一种工业用的有机的化学原料,不能用于食品加工中。然而部分商家为了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非法加入该物质,对婴幼儿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4、添加剂产品包装上成分标识不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的规定,企业应在食品添加剂的包装上明确标注产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规格、保质期、贮存条件、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标号、生产厂家的详细信息、法律法规要求标注的其他事项;此外,还应标注该添加剂的人适用范围、方法及用量,以免使用者误加或超量添加等问题的出现。
三、对策及建议
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
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食品法律法规,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还要强化企业主的法律意识,指导企业如何制定产品标准并参与其中,加强质量监督,不定时地对企业产品进行抽查检测;此外,对添加剂实施准入制度,提高门槛,一旦发现滥用现象要严惩不贷,力争使食品添加剂行业更规范、更标准。
2、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和普及范围
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添加剂行业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经常公开举行一些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讲座、报告,使企业和消费者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食品添加剂知识,提高对食品安全性能的分析判断力,尤其是对食品企业,要定期开展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讲座、培训等活动。3、加强舆论监督,提高监督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执法,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农村,由于监管力度薄弱,更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应该加大对这些地区的食品质量抽查及监督。优化检测装备,特别是对经常使用防腐剂、漂白剂、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进行抽查,然后通过媒体将检查结果公布给消费者。在加强监督过程中可合理利用舆论的力量,避免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3、研究新的检测方法,完善标准体系
与国外的检测技术相比,我国的技术相对较落后,检测过程耗时耗力,不适合快速检测,而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需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不断学习、研发普及高新检测技术,不断地优化食品添加剂检测的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性,而且还可节省人力、财力、物力,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食品添加剂合理的使用会给人们带来精彩享受,而滥用则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应该以一个合理的、辩证的角都去看待食品添加剂。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立法,加大监督和惩罚力度,企业应依法生产,为民族和人民的未来负责。
参考文献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篇4
2011年04月24日20:46 来源:新华网 作者:周婷玉
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周婷玉)记者24日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获悉,国务院食安办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
九部门要求,食品(含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必须诚信经营,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禁使用各类非法添加物,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及时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九部门强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严禁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对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销相关证照,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相关物品,要求其对造成的危害进行赔偿,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部门明确指出,对生产贩卖非法添加物的地下工厂主和主要非法销售人员,以及集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生产食品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一律移送司法机关依法从重从快惩处。
九部门强调,严禁非法制售国家公布的食品中可能使用的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饲料和饮用水中使用的物质;生产单位必须在产品标签上注明“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并建立销售台账,实行实名购销制度,严禁向食品和饲料生产经营单位销售。
同时,九部门指出,严禁生产、销售、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严禁违反国家标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反上述规定的,一律依法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惩处。
九部门要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按规定落实相关记录、查验制度。对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或者未索证索票、票证保留不完备的,责令限期整改;对提供虚假票证或整改不合格的,一律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对因未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而销售、使用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责令立即停产、停业。对上述违法行为,同时依法予以其他相应处罚。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篇5
网店拟禁向消费者推送信息
记者从国务院法制办获悉,商务部起草的《无店铺零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开征民意。意见稿明确,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或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无店铺零售经营者和相关服务者不得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短信、微信、电子邮件、信函等渠道,向其发送推销信息。违反相关规定、不正当竞争的,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意见稿所称无店铺零售,指不通过店铺,由厂家或商家直接将商品递送给消费者的零售业态,包括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电话购物和自动售货亭等。
进口化妆品或将降为零税率
进口化妆品降关税酝酿多年,近日终于提上了日程。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今年6月底前,税务部门对包括化妆品在内的部分热销进口日用消费品出台降低关税试点,并完善相关消费税政策。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这是拉动内需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进口化妆品此次降税后,价格或会“顺势而降”。
进口洋奶粉无中文标签一律不合格
2015年7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13),其中规定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包装上无中文标签的,一律为不合格产品。在新标准中,进口商报检的进口婴儿配方奶粉标签必须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不得在进境后加贴。若产品包装上无中文标签,或者其中文标签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将一律按不合格产品做退货或销毁处理。
快递安全标准9月起实施
我国首部强制性邮政行业标准《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将于9月1日起施行。标准要求,快递企业的营业场所、处理场所、与外相通的各出入口、停车与装卸区等区域应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保持全天候运转,图像资料保存时间不应少于30天。城市配送汽车和邮政、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等揽投车辆应为封闭车厢,且应安装锁闭装置。城市配送汽车还应配备卫星定位系统,驾驶室与车厢间应设有刚性的隔离装置。
导游有权举报不文明游客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推荐阅读: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10-19
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09-04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10-06
浅谈食品添加剂的利弊08-16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05-20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阅读及参考答案06-27
食品风味添加剂09-13
食品添加剂行业10-01
解读食品添加剂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