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2024-10-19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精选12篇)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篇1

食品添加剂与现代食品业的发展紧密相关,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食品添加剂研究应用水平来衡量,合理合法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伤害。但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却将人们带入对食品添加剂认识的误区,使人们对食品添加剂闻风丧胆。本文将从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旨在更新大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知,重新树立社会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承担着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作用。2011年,食品工业产值达7.8万亿,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9.1%,从数据可看出其突出的地位。在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是其运作的重要一环,它可使食品在色香味等方面得到全面地改善,同时大大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食品添加剂与现代食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为其提供技术方面支持和保障。

近几年,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随着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和瘦肉精事件等,一些人们并不熟悉的专有名词一个个跳入公众的视野,一时间人心惶惶,人们把这些食品安全问题都归结为食品添加剂。就此食品添加剂背上了难以挣脱的恶名,各大食品企业打着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幌子来吸引消费者,这也增加了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显示,有80%的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但实际上食品安全只是做了“替罪羊”,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不是由食品添加剂导致的。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实质上是一种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其主要作用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等,也可均衡营养、延长保存时间。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十分丰富,仅在我国可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就达到2 300多种。食品添加剂给现代食品工业提供技术支持,在润滑、消泡、助滤、稳定和凝固等加工环节中,必须有食品添加剂的参与。如生活中常见的“卤水豆腐”中的卤水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同时,食品添加剂也会造福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人不能直接食用蔗糖,甜味剂的使用就会给此类病人甜味的体验。

合理合法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也十分安全。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会更加受到民众的关注。

食品添加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食品添加剂发展现状

食品添加剂有着悠久的发展史,随着全球经济和食品工业的逐步发展,食品添加剂也变得更为重要。目前,大约有250 000多种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的应用在世界各地,其中香料占主要部分。现代食品工业对食品添加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近几年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研制速度也在逐年增加。各国都在致力于研究天然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等相关领域,未来的食品添加剂定会朝着天然型、高效安全型和复合型发展。

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问题

1.食品添加剂的违法使用

部分食品加工企业为牟取利益将一些化工原料或药物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食品中。如曾引起广泛关注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不法商家将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作为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红鸡蛋则是违法使用化工染色剂苏丹红造成的,瘦肉精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计其数。还有一些不法商家将变质食品通过添加食品添加剂进行隐藏,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食品添加剂的超范围使用

我国早已出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划分,并对使用范围进行限定,超范围使用主要是指在规定设定的范围外使用食品添加剂。典型的例子有2011年发生在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玉米面馒头中不含玉米面而是直接通过柠檬黄染色,柠檬黄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可应用于膨化食品,但不允许在馒头中的使用。3.食品添加剂的超量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明确的剂量范围规定,并有相关部门进行检测,若过量使用则会对人体产生一定伤害。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食品加工企业缺少精确地计量设备,往往是工人凭经验进行添加,有些企业在使用单一添加剂后又使用复合添加剂或多环节累加,进而导致食品添加剂的超量。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建议

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的标准化

重新树立公众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的信心,必须要进行标准化建设和管理,确立精确的使用标准和监管标准。对于食品企业可成立诚信档案,进行长期连续监管,并不断提升检测水平,定期进行食品检测,并生成相关报告。对于重点、问题多发的食品类别还应进行不定期的抽测,保证食品添加剂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使用,对于违规企业要加大打击力度,确保公众能吃到健康食品,恢复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提升食品工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许多的食品工业从业人员素质比较低下,对于相关法律和食品添加剂的用法用量并不了解,而是全凭经验进行生产和操作。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将从业人员进行具体划分,并根据其所属类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其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同时食品加工企业也不能继续打着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幌子欺骗消费者,应在包装上注明具体使用了哪些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也要杜绝违法、超量和超范围使用的现象发生。

更新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观念

目前大众普遍认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并将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于此应采用多种方式对消费者进行有关知识的讲解,让人们重新认识食品添加剂,了解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作用,更新观念,正确、理性地看待食品添加剂,增强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促进食品安全的发展。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篇2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 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 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 理制度。

一、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包括:加工过程中使 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酱油、醋、盐、八角等各种香料。

二、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基本信息包括: 品名、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供货单位等。

三、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 味料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四、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要专店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 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 料。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安全问题 篇3

[关键词]添加剂;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建议

当今社会,人们所接触的食品几乎都与添加剂有关。调料品中有防腐剂、防霉剂等;方便面中有防腐剂、增筋剂等;饮料饮品中有稳定剂、酸味剂或甜味剂等;面粉中有增白剂等;食品添加剂有利有弊,近年来发生的大部分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如苏丹红、吊白块、毒泡菜、三聚氰胺、毒酒等事件。企业的良心受利益蒙蔽,为降低生产成本或达到改善食品质量指标而超限量、超范围的使用添加剂,甚至使用一些国家严令禁止用于食品中的物质作为添加剂,进而引发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一、食品添加剂有关概念的解读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根据全国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往食品中加入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由此可知,食品添加剂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食品口味、种类、营养等要求。

2、食品添加剂分类

按照来源可将食品添加剂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添加剂。天然食品添加剂是直接从动植物中提取而来的,包括微生物的代谢。化学合成添加剂是以化工原料或某些天然物质为基础,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而成的添加剂。从安全性来讲,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化学合成的更安全,后者有时存在不安全因素。国外学者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指出添加剂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有些添加剂根本不能用于食品中,为了安全起见,还规定了添加剂的ADI值,即“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使用添加剂。添加剂按照用途可分为23类,主要有防腐剂(如: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脂,丙酸等)、乳化剂(如:大豆磷脂)、酸性调节剂(如:无机酸中的磷酸;有机酸中的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等)、鲜味剂(如;谷氨酸钠)、甜味剂(如:甜蜜素、阿斯巴甜、木糖醇等)、着色剂(如:苋菜红、日落黄、柠檬黄、亮蓝等)、漂白剂(如: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亚硫酸氢钠等),此外还有消泡剂、稳定剂等。

3、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

(1)食品添加剂的基本要求 企业在生产加工食品添加剂时应注意满足下列要求:①必须经过充分的毒理学评价,证明该添加剂在一定适用范围内对人体无害,包括急性重度试验、蓄积毒性试验、代谢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②进入人体后可通过正常的物质代谢排除体外或者不吸收直接排除体外,且不能在人体内形成任何有害物质;③不能破坏食品的原有成分④有助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制造和贮存⑤能够分析鉴定出来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危害;不得掩盖因食品腐败变质而产生的不良风味;不能为了伪造、掺假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添加量在达到效果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少。

二、食品添加剂在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添加剂超限量使用。就是添加量超过了国家标准(GB2760—2007)规定的最大量。(GB2760—2007)不仅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对其使用范围及使用量也做了详细规定。对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其添加量必须严格按照该国标的规定,不可多加。常见的超限量有防腐剂、漂白剂和甜味剂等。如:饮料、蜜饯中糖精钠超标等。

2、添加剂超范围使用。(GB2760—2007)对哪种食品使用哪种添加剂都有要求。超范围使用就好似指不遵守国家规定,往某种食品中添加了不能用于该食品的添加剂。如:国家规定,硫磺只能用于漂白蜜饯、干果、粉丝、食糖等食品,不能用于未规定的食物中。

3、用工业添加剂代替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只能使用国标规定的物质,国标未规定的物质,即非食品添加剂严禁用于食品加工中,尤其是化工原料。而有些不法商家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利益或为达到国标规定的某种质量指标,竟将工业原料代替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加工中,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2008年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典型的实例,业内人士皆知,“三聚氰胺”是一种工业用的有机的化学原料,不能用于食品加工中。然而部分商家为了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非法加入该物质,对婴幼儿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4、添加剂产品包装上成分标识不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的规定,企业应在食品添加剂的包装上明确标注产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规格、保质期、贮存条件、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标号、生产厂家的详细信息、法律法规要求标注的其他事项;此外,还应标注该添加剂的人适用范围、方法及用量,以免使用者误加或超量添加等问题的出现。

三、对策及建议

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

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食品法律法规,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还要强化企业主的法律意识,指导企业如何制定产品标准并参与其中,加强质量监督,不定时地对企业产品进行抽查检测;此外,对添加剂实施准入制度,提高门槛,一旦发现滥用现象要严惩不贷,力争使食品添加剂行业更规范、更标准。

2、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和普及范围

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添加剂行业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经常公开举行一些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讲座、报告,使企业和消费者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食品添加剂知识,提高对食品安全性能的分析判断力,尤其是对食品企业,要定期开展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讲座、培训等活动。3、加强舆论监督,提高监督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执法,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农村,由于监管力度薄弱,更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应该加大对这些地区的食品质量抽查及监督。优化检测装备,特别是对经常使用防腐剂、漂白剂、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进行抽查,然后通过媒体将检查结果公布给消费者。在加强监督过程中可合理利用舆论的力量,避免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3、研究新的检测方法,完善标准体系

与国外的检测技术相比,我国的技术相对较落后,检测过程耗时耗力,不适合快速检测,而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需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不断学习、研发普及高新检测技术,不断地优化食品添加剂检测的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性,而且还可节省人力、财力、物力,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食品添加剂合理的使用会给人们带来精彩享受,而滥用则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应该以一个合理的、辩证的角都去看待食品添加剂。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立法,加大监督和惩罚力度,企业应依法生产,为民族和人民的未来负责。

参考文献

当前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使用现状 篇4

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 涉及16大类食品、23个功能类别。该标准是目前食品安全标准中的基础, 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意义。标准的修订发布, 追求的一大原则是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防止滥用、误用食品添加剂。同时, 要尽力防止和严厉打击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

GB 2760-2011标准代替原有G2760-2007标准, 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等。标准还提出, 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使用量的原则。

生产参照的主要标准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低聚木糖、木糖醇、L-阿拉伯糖等功能糖产品, 以及淀粉、葡萄糖产品。公司还以低聚木糖为主要原料研发了低聚木糖醋饮、低聚木糖果醋、低聚木糖复方糖浆等产品。

公司产品主要依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进行生产, 个别产品按企业标准生产。如食品级低聚木糖依照行业标准《低聚木糖》 (QB/T2984-2008) 生产;饲料级低聚木糖按照国家标准《饲料添加剂低聚木糖》 (GB/T 23747-2009) 进行生产;L-阿拉伯糖按照行业标准 (QB/T 4321-2012) 进行生产;低聚木糖醋饮以低聚木糖醋饮企业标准 (Q/CLL 0009S-2012) 进行生产;低聚木糖果醋以低聚木糖果醋企业标准 (Q/CLL 0022S-2011) 进行生产等。

GB 2760-2011的具体实施

GB 2760-2011标准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各类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安全使用添加剂, 规范了公司在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新标准出台后, 公司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和领会, 并把涉及的相关产品与标准逐一比对, 修订完善了个别产品的企业标准。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作为一家上市公司, 龙力一直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 公司的质量中心专门负责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并采用一票否决制, 新标准的应用也促进了公司质量工作的推进。

在GB 2760-2011标准的应用中公司规范了食品添加剂名称, 各类产品的研发生产、配料根据标准中的最大使用量严格控制,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并按要求限量进行配比生产。公司规定企业标准必须与相关国家标准, 特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内容相一致或高于国家标准。龙力以实际行动, 保证最终消费的食品安全, 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GB 2760-2011对公司的影响

标准的实施使公司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基本要求。GB2760-2011标准对食品中所使用的添加剂限量进行了严格规定, 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标准的实施使公司更加准确的把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目的。即保持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改进其感官特性;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标准的实施使公司加强了配方设计与管理。在配方研制和设计开发之前应充分考虑GB 2760标准的要求、添加剂的品种和含量、同一功能食品添加剂的混合使用与带入原则等。确保最终产品中添加剂品种及含量 (残留量) 符合消费国要求。加强品种选择, 严格添加量、混合使用与带入原则, 防范“潜规则”误导, 严格控制配方设计应用审批程序。

应用中发现的不足

实际上, 公司在使用GB 2760-2011标准时还是发现了一些缺失, 如:

GB 2760标准使用过程中的查询工作不方便, 容易缺漏。GB 2760从制定至今, 每年有增补本, 要使得查询信息全面、准确, 需要企业熟悉所有相关的增补公告, 因此使得查询不易。

标准中对许多添加剂的规定是针对传统产品的。食品工业发展速度快, 新产品不断涌现, 对添加剂新产品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规范, 否则容易造成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随意性, 同时也不利于监管部门依标准法规监管。此外还要注意有些产品中惯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而标准中没有规定的问题。

GB 2760所列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的数量与实际相差甚远。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近2000种, 直接使用的有500多种。但是我国制定发布的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不到200种, 也就是说约60%被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至今仍无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标准中亦存在类似问题。目前我国发布了大约160项食品中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标准, 不足我国批准使用品种的1/5。标准的缺漏和不完善, 造成了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环节质量控制难, 以及监管部门的检测监管操作的问题。

标准在执行中有困难。例如:公司生产根据产品标准配方添加食品添加剂, 生产完每批产品无法验证是否添加超量, 产品标准中不检验食品添加剂在产品中的含量, 只有送外检来验证是否超量。

对GB 2760-2011标准修订的建议

结合公司在标准应用中的实际情况, 总结了如下建议:

建议为GB 2760标准增加目录, 现标准要查某食品添加剂时需要从头一页一页找, 希望能在查找某种添加剂时, 可依据目录中的页码快速定位需要的内容。

建议明确禁止使用的添加剂的种类和名称。

GB 2760-2011标准的食品分类系统存在缺陷, 并不是GB 2760-2011标准的分类系统不科学, 而是其分类系统既不同于生产许可证 (QS) 的分类系统, 也不同于商标注册的分类系统。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生产许可证 (QS) 、商标注册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而且大多数人都认为此三者的分类系统是一样的, 这样就造成了分类混乱。比如烘焙食品馅料过去属于糕点类, 但按照GB 2760-2011标准的分类系统, 烘焙食品馅料与糕点、月饼是并列关系, 自成一类;又比如GB 2760-2011标准规定麦芽糖醇在月饼、糕点食品中可以按需使用, 但没有规定其在烘焙食品馅料可以使用, 而烘焙食品馅料又自成一类, 也就是说麦芽糖醇在烘焙食品馅料不可以使用……这些明显的自相矛盾, 使得公司应用过程中无法操作。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篇5

2011年04月24日20:46 来源:新华网 作者:周婷玉

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周婷玉)记者24日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获悉,国务院食安办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

九部门要求,食品(含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必须诚信经营,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禁使用各类非法添加物,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及时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九部门强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严禁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对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销相关证照,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相关物品,要求其对造成的危害进行赔偿,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部门明确指出,对生产贩卖非法添加物的地下工厂主和主要非法销售人员,以及集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生产食品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一律移送司法机关依法从重从快惩处。

九部门强调,严禁非法制售国家公布的食品中可能使用的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饲料和饮用水中使用的物质;生产单位必须在产品标签上注明“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并建立销售台账,实行实名购销制度,严禁向食品和饲料生产经营单位销售。

同时,九部门指出,严禁生产、销售、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严禁违反国家标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反上述规定的,一律依法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惩处。

九部门要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按规定落实相关记录、查验制度。对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或者未索证索票、票证保留不完备的,责令限期整改;对提供虚假票证或整改不合格的,一律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对因未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而销售、使用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责令立即停产、停业。对上述违法行为,同时依法予以其他相应处罚。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篇6

网店拟禁向消费者推送信息

记者从国务院法制办获悉,商务部起草的《无店铺零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开征民意。意见稿明确,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或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无店铺零售经营者和相关服务者不得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短信、微信、电子邮件、信函等渠道,向其发送推销信息。违反相关规定、不正当竞争的,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意见稿所称无店铺零售,指不通过店铺,由厂家或商家直接将商品递送给消费者的零售业态,包括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电话购物和自动售货亭等。

进口化妆品或将降为零税率

进口化妆品降关税酝酿多年,近日终于提上了日程。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今年6月底前,税务部门对包括化妆品在内的部分热销进口日用消费品出台降低关税试点,并完善相关消费税政策。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这是拉动内需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进口化妆品此次降税后,价格或会“顺势而降”。

进口洋奶粉无中文标签一律不合格

2015年7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13),其中规定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包装上无中文标签的,一律为不合格产品。在新标准中,进口商报检的进口婴儿配方奶粉标签必须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不得在进境后加贴。若产品包装上无中文标签,或者其中文标签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将一律按不合格产品做退货或销毁处理。

快递安全标准9月起实施

我国首部强制性邮政行业标准《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将于9月1日起施行。标准要求,快递企业的营业场所、处理场所、与外相通的各出入口、停车与装卸区等区域应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保持全天候运转,图像资料保存时间不应少于30天。城市配送汽车和邮政、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等揽投车辆应为封闭车厢,且应安装锁闭装置。城市配送汽车还应配备卫星定位系统,驾驶室与车厢间应设有刚性的隔离装置。

导游有权举报不文明游客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利弊与监管对策 篇7

1 食品添加剂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越是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越丰富,人均消费量越大。食品添加剂对食品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无论是饮料、冰淇淋、休闲食品,还是调味品、糕点等,这些食品的制造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这是不以我们的好恶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1.1 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贮藏

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过程中适应机械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推动食品工业走向现代化。如:葡萄酒、啤酒和味精等发酵过程中,豆制品加工在豆浆加热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泡,都必须使用消泡剂,降低食品加工过程中物料表面的张力,消除泡沫,有利于生产顺利进行;另外,为了防止细菌的繁殖速度,在各类食品中都添加有适量的防腐剂。

1.2 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观特征

食品的色、香、味、型和质地等感观特征是衡量食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但在加工过程中及储存期间,往往颜色、气味和口感会发生变化,食品添加剂在保证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适当使用着色剂、乳化剂、抗氧化剂、漂白剂及食用香料等能够明显提高食品的感观性状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1]。如:着色剂可赋予食品需要的鲜美色泽,乳化剂可实现水油体系的混溶等。

1.3 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是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常常会造成一部分营养成分损失。如:含油脂高的食品在保存过程中容易被氧化变质,果蔬加工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质,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规定加入一些抗氧化剂或者防腐剂,就能够有效防止食品的败坏,延长其保质期。另外,在果蔬加工过程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粮食加工过程维生素B的大量损失,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对于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4 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商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牧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低档次和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阶段。随着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农牧产品加工在质量、品种、档次和花色上都大有改观,增强了食品的吸引力,延长了食品的货架期,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加[3]。

2 我国当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危害性

使用食品添加剂也有其应有的原则,如果不合理使用就会很容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危害性有:非法添加物、超限量使用、超范围滥用、不合理叠加使用、过度使用及使用劣质和过期食品添加剂。

2.1 把非法添加物当做食品添加剂使用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对于添加物的性质缺乏了解,把一些国家严禁在食品中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如媒体曝光的把苏丹红、顺丁烯二酸、塑化剂、甲醛和工业硫酸铜等当作食品添加剂来使用,产生了“红心鸭蛋”、“毒淀粉”、“塑化剂食品”、“毒大米”和“毒皮蛋”等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其中苏丹红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染色剂,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甲醛是一类致癌物质,已经证明会引起人类的鼻癌,并可引发白血病[1]。对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化学性食物中毒,从而引发食品安全危机。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这些非法添加物就是食品添加剂,使公众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恐惧心理。

2.2 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添加剂的各种问题中,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最为普遍。如根据国家规定,亚硝酸盐不允许添加在生鲜肉和冷冻肉等食品中,但在2013年辽宁的假羊肉卷案中,不但违规添加,而且亚硝酸钠用量超标至2 000多倍。国家规定肉类成品的亚硝酸钠残留量为≤30g/kg,如果食用含高浓度亚硝酸盐的肉制品,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现象。含亚硝酸盐的肉类人体食用后会在胃内与仲胺合成亚硝胺,有致癌性,故应严格控制用量[1]。

2.3 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

按标准每种食品添加剂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不允许超范围使用,不能把只允许在某一类食品中添加的添加剂加入到其他食品中。比如将二氧化钛作为白色素用于乳制品(乳饮料和甜奶),起增白和乳化的效果;在葡萄酒中加入柠檬色素、香精及甜味剂等,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2~3]。

2.4 叠加使用食品添加剂

在某一食品中加入了一种食品添加剂后,因使用效果又叠加使用相近作用的添加剂。虽然每种食品添加剂都在规定使用范围之内,但叠加以后含量就可能超标,比如:我们经常食用的蛋黄派中就添加了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和纳他霉素3种防腐剂。防腐剂人体长期过量地摄入防腐剂,会导致细胞活性降低,细胞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无法正常进行,营养进入不到细胞里,细胞里的垃圾也无法被代谢出去,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和钙的吸收,同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过量摄入还会引发癌症[4]。

2.5 使用劣质、过期的食品添加剂

优质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在保质期内具有一定的功效,按照标准要求添加到食品当中才能提高食品的某一功能又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但有些食品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在生产中违法使用过期或劣质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不仅影响其功效,还有可能含有化工原料等有害物质,甚至含有镉、砷和铅等重金属,严重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5~6],如用旧皮革废料制成的明胶,拿来制胶囊,镉含量严重超标。

2.6 食品添加剂过度使用

许多常见食品中,厂商只考虑添加的效果与效益,不考虑食品的安全与健康,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比如:一包方便面在面饼、酱包、粉包和菜包中的食品添加剂有30多种;在奶茶、果汁饮料、口香糖、蛋黄派和火腿肠中食品添加剂有至少含10多种食品添加剂;在酒店餐饮中为了增加口感、口味及降低成本等,把使用咸味食品添加剂当做秘密武器,如:卤香王、一滴香、牛肉香精和火锅飘香剂等,人体在日常生活中过度摄入,循环往复,累积叠加,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危害。

3 加强我国食品添加剂监管的对策

食品添加剂与我们的生活已是息息相关,我们无法真正远离它,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食品及添加剂行业得到更健康地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它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它的有效性,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呢?

3.1 完善食品添加剂管理的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唯一一部对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使用过程中有关卫生和安全问题做出规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华人国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因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在具体实施和执行方面缺乏实施细则和执行指导,另外在法律覆盖面上,也缺乏足够的广度和深度[7]。因此,我国应当加快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步伐,不仅要对已有的《食品安全法》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而且还需要制定更多的相关法律覆盖食品安全涉及的方方面面。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体系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已经跟不上形势的要求。例如使用范围、食品分类不够科学、规范和统一,某些品种使用量的规定不合理;标准滞后,我国被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 400多种,实际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不到500种[4]。所以,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一定要使标准体系逐渐完善,对已有标准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对没有标准、缺少标准的应该尽快制订。

3.2 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到使用的全程监管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要从生产、销售到使用全程监管,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发展。首先要提高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门槛,提高工艺技术与检测水平,新产品要进行理化、毒理试验和应用效果等综合评价,严格审批,没有安全隐患后,才可进入市场,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的添加剂产品流入市场。其次在食品添加剂的销售上,要实行专门销售制度,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与管理,同时做好进销情况登记备案制度,严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做好零售产品的管理。最后要求所有使用添加剂的食品企业,要切实把好食品添加剂的进货源头关和使用关,专人负责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台帐,按照食品添加剂性能要求存放和使用,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对添加剂的进货、使用进行动态管理。将食品添加剂的添加环节列为HACCP体系的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监控,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3.3 扩充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队伍,加大行政监管力度

政府要扩充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队伍,完善联动执法,强化部门协调配合,而且监管部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监测、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企业提高添加剂管理与使用水平,加强监管力度。通过实行食品企业添加剂登记备案制度,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电子台账监管平台[8],对企业使用、管理食品添加剂的情况进行全程掌控,确保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加大对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像查酒驾一样查食品安全,特别是对容易违规的食品进行重点监控,比如: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银耳、腐竹中的漂白剂含量等。

3.4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相关法规的宣传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我国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对食品添加剂性质的认识。一方面,建议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和各级行业协会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中小企业的依法生产和经营意识,杜绝因无知而违规生产和销售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消费者进行食品添加剂的科普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加工食品的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认识能力,特别是儿童对食品的鉴别能力。笔者作为一名与食品添加剂打交道多年的中职教师,在日常教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过程中,都会向学生讲明使用的利弊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让他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外,由于中职学校食品类的毕业生大多是将来走向基层食品操作的工人,为了保证制作食品的安全,在从教过程中,笔者还加强对其职业道德教育。

3.5 严厉查处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是从业者法律意识薄弱、道德诚信淡漠,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比较多。政府应建立网络教育与免费咨询平台,加大服务力度,采取宣传发动,普及食品添加剂使用知识、卫生标准等。提高企业的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意识,提高监管部门的业务水平,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对那些恶意造假、坑害百姓的失信企业进行惩戒与舆论监督,加大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力度。严惩重处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使犯罪分子付出高昂的甚至付不起的代价,使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愿犯法、不敢犯法、不能犯法、犯不起法”。

3.6 发展社会第三方检测权威机构

早在15世纪经济发展之初,欧美国家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就有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介入。到了19世纪中叶,第三方检测的发展已相当成熟,成为一种自觉的商业行为。而我国在2000年后第三方检测机构才开始起步,起点低,规模小,生存空间受限,并且检测业务主要被政府设立的检验检测机构垄断。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任务浩瀚繁重,需要公正的、权威的、高水平的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合作,发挥其优势,为政府及其检验机构分忧解难,服务社会,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国家应该有专项资金扶持第三方检测机构,和一些高校的试验室合作成立第三方检测机构,鼓励更多食品专业人才参与第三方检测业务,提升食品安全监控分析技术手段,以免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全国大范围爆发才发现。

4 结束语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社会上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添加剂其本身并没有过错,错误的是在于人们对它缺乏充分的认识、了解和错误的使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所以人们

珍珠桂圆银耳乳的研制

杰1赵雪松1刘跃芹1丛泽峰1于丽梅2王

(1.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3.吉林农业大学)

【摘要】对桂圆银耳复合果肉悬浮饮料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解决了产品配方及悬浮稳定性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桂圆银耳复合果肉悬浮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桂圆果粒含量15%(桂圆原料44%)、银耳(干品)1%、糖含量5%~7%和酸含量0.2%;复合饮料加入0.6%黄原胶、0.8%CMC-Na和2.5%琼脂为复合增稠剂,经均质微粒化处理,其产品的稳定效果最佳。

【关键词】桂圆;银耳;复合果肉饮料;配方;悬浮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S 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68(2013)08-0075-03

银耳是生长在疏松木质上银耳种植物的子实,又名白木耳。常用于治疗虚劳咳嗽,虚热口渴等症。银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酶、多糖、无机元素和多种维生素B等,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脱氧核糖核酸和16种氨基酸;酶类有辅酶Q10,D-甘露糖酶,N-2酰-D-氨基葡萄糖酶;糖类有酸性杂多糖、中性杂多糖和酸性低聚糖;无机元素有Na、K、Ca、Mg、Fe和P等。银耳多糖是银耳的主要功能物质,它具有提升白细胞的功能,长期服用银耳多糖能降低血压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抑制肿瘤,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有延缓衰老和护肤之功效[1~2]。

桂圆是我国稀有的水果,它的形状像龙的眼睛,又被称为龙眼。桂圆含有丰富的营养,每100g桂圆肉含能

应当理性的正确认识、使用食品添加剂。政府应该完善对它的管理与监控,消除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存在的各种疑虑,保证食品添加剂合理安全使用,保证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不受损害,使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量1 310k J,蛋白质46g、脂肪1.0g、膳食纤维2.0g和碳水化合物71.5g。其中包括有机酸VB1、VB2、VC、胡萝卜素、尼克酸,以及多种矿物质,具有延缓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压,增强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还有一定的抑菌和抗癌活性,是滋补强壮之佳品。

银耳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占干物质质量的60%~70%),是酸性异多糖,它的主要成分除葡聚糖外还有木糖、葡萄糖醛酸和甘露糖及等量的葡萄糖和微量岩藻糖,在酸性条件下,银耳多糖具有独特的蛋白质稳定性[3~4]。本试验用银耳多糖浸提液代替人工合成的稳定剂,既实惠安全又使制品具有银耳的保健功能。从而开发出以桂圆果肉经造粒成型的功能银耳乳饮料,对桂圆造粒和稳定性进行研究,为生产花色功能性保健饮料提

参考文献

[1]曹雁平,肖俊松,王蓓.食品添加剂安全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3.

[2]于江虹.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食品科技,2004(6):1-6.

[3]加晓春.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及安全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7(11):168-169.

[4]赵燕.食品添加剂监管中存在的盲区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2(10):30-32.

[5]张建洲.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及监管[J].食品工程,2012(2):3-4,33.

[6]刘颖辉,张智新.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78-1779.

[7]龚玉霞,王殿华.韩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洛阳师范学报,2011,30(2):101-105.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篇8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生产中, 并且已经成为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然而, 食品生产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是层出不穷, 这不仅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甚至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因此, 当前分析研究食品生产环节如何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非常必要。笔者认为, 要在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食品生产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食品生产环节如何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对策。

1 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

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我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0—2011) 均对食品添加剂作了同样的定义:“食品添加剂, 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曾引发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苏丹红、三聚氰胺、吊白块、塑化剂等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 而是被不法生产者添加到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

1.2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我国《食品安全法》是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该法严格规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内容, 并将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列入强制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范畴。目前, 我国现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主要是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GB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是指导食品企业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技术法规和食品监督机构的重要监管依据。

1.3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正确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品品质, 保护食品安全, 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满足食品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的食品添加剂还能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 如替代蔗糖的甜味剂, 让不宜吃糖的糖尿病人吃到甜食;作为营养强化剂的低分子海藻酸盐可以降血压等。然而, 食品添加剂也不是完全无毒无害, 如长期食用色素含量超标的食品, 有的能导致过敏, 有的能引起儿童多动症等。因此, 要把握慎用、少用的原则, 更要杜绝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2 食品生产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问题

2.1 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质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日前, 卫生部汇总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达47种。近年来, 很多不法分子利欲熏心, 将工业原料等非食用物质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质添加到了食品中, 引发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 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典型例子就是2008年三鹿奶粉等婴幼儿奶粉被查出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三聚氰胺;最近的是今年6月, 江西等地的松花蛋生产企业被查出在加工过程中非法使用工业用硫酸铜。

2.2 滥用食品添加剂

2.2.1 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所谓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指超出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所规定的某种食品中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范围。曾经发生的“染色馒头”事件, 就是超范围添加了一种叫柠檬黄的色素。

2.2.2 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所谓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剂量超出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所规定的最大使用量。学术界有句话叫“剂量决定危害”, 如果超过安全限量, 食品添加剂就会变成有毒物, 对人体产生危害。

2.2.3 使用有质量问题的食品添加剂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使用过期、不合格和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甚至假冒伪劣的食品添加剂, 严重影响食品的质量安全。

2.2.4 不规范标注食品添加剂

某些厂家缺乏食品安全意识, 隐瞒所用食品添加剂, 对用量标示不准确甚至不标, 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长期食用超标食品添加剂, 健康安全受到损害;有的厂家为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标注自己的产品“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不含任何防腐剂”等。

2.2.5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不严

一些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条件简陋, 管理混乱, 未能制定和执行严格有效的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导致食品添加剂受污染或超标, 甚至误用有毒有害物质而引发中毒事件。

3 规范食品生产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对策

3.1 强化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3.1.1 加强培训, 提高认识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大员工培训和教育力度, 通过普及学习和严格执行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知识,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标准, 掌握各添加剂品种在各类别食品中的正确使用, 提高企业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食品添加剂危害性的认识, 切实担负起主要负责人为防止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1.2 诚信自律, 正确使用

食品生产企业要强化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 本着对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范围和限量规范地使用食品添加剂, 不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同时, 还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认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适用条件、作用机理等理化性能。使用的食品包装标签必须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7718-2011) 的规定, 明示其所使用的添加剂的具体名称及用量。

3.1.3 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采购验证、进货验收、入库保存、领取、食品生产加工中规范使用等一整套规章制度, 建立采购、进出库和使用台帐。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要做到专人保管、专柜 (库) 存放、专册登记和专人添加, 对涉及添加剂使用的计量器具要依法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或者校准, 确保添加剂使用计量准确。企业应加强防控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所必须的检测能力, 特别是乳品生产企业要严格落实产品出厂前按批次检测三聚氰胺制度。

3.1.4 科学选择, 防范风险

食品生产企业应逐步建立起企业自身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的系统, 将可能存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风险置于可控制可管理中, 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在配方研制和设计开发之前充分考虑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含量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要求。要科学选择品种, 充分了解各类品种的毒性、使用范围和有效使用环境等, 原则上有天然品种不选择化学合成品种。添加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最大使用量, 有因其他原料带入的带入量和添加量总和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最大使用量, 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混合使用时, 各自用量占其标准中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尤其不能将国家标准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最高残留限量当成最高添加量, 误解或歪曲国家规定或标准的真正目的。

3.2 加强食品生产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

3.2.1 监督服务

监管部门要按照食品质量安全“三抓手” (质量管理体系、索证索票和监督抽查) 监管要求,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监测和抽查以及使用备案管理, 建立非法食品添加物和不合格添加剂快速追查溯源机制,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确保质量溯源和责任追究。同时, 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科学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方案, 提供有关食品添加剂标准的检索和查询服务, 指导企业制定严格有效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全过程管理制度及台账记录, 引导企业正确、规范的使用食品添加剂。

3.2.2 严厉查处

监管部门要对食品生产企业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严厉打击。通过日常巡查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的方式, 严厉打击“两超一非” (超范围、超用量、非食品添加物质) 和使用回收食品等违法行为, 将企业的这些违法行为列入黑名单, 向社会公布, 提高其违法成本。同时, 要加大打击处罚力度, 情节严重的, 应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3.2.3 技术保障

当前, 食品添加剂标准及相关检测技术严重滞后, 政府应加大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的力度并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 提高对食品添加剂监测的准确性和迅捷性, 有效控制和打击食品添加剂滥用行为。国家相关科研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必要性的科学研究, 根据研究进展不断调整标准, 为保障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3.3 鼓励社会各界监督企业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曝光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事件和查处的典型案件, 震慑和打击违规违法行为。要鼓励消费者特别是企业内部人员积极向政府执法部门投诉举报食品添加剂领域的违法行为, 让违法分子没有生存的空间。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 避免行业“潜规则”的出现。同时, 政府还应建立完善并落实有奖举报制度, 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S].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S].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201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出炉 篇9

近期, 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控不断升温, 各项规定密集出台。此前,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 明确要求卫生部应及时组织研究更新非法添加物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黑名单”, 并于今年年底前制定并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示标准。此次新国标的出台, 体现出国家在管控食品安全的举措上更加细化、具体, 操作性更强。

据介绍,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包括了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 涉及16大类食品、23个功能类别。与以往标准相比, 该标准进一步提高了科学性和实用性。其中, 删除了不再使用的、没有生产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 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甲醛等品种。值得注意的是, 此次出台的新标准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等。

卫生部监督局标准处处长张旭东表示, 此次《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是在原来通用的2007年公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基础上进行的修订。“添加剂既要符合安全性的要求, 也要满足工艺必要性的要求。”张旭东指出, 新标准内容比原版本减少了一些品种, 按照《食品安全法》, 该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在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

张旭东进一步表示, 新标准规定, 列入到标准中的食品添加剂方可使用, 并且应该在保证工艺的情况下, 使用量越少越好。新标准中也有禁止使用添加剂的食品名单, 如生鲜食品、大米、植物油等初级农产品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严卫星表示, 国家公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并不是要求必须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剂, 而对需要加添加剂的, 则必须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标准中规定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严格安全评价和工艺的必要性审查, 这两者都符合要求后才被列入到新标准中。

卫生部就食品安全标准及食品添加剂有关问题答问时明确表示, 非食用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长期以来, 一些单位和个人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 将向食品中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如孔雀石绿、苏丹红等都称为添加剂, 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 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据了解, 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违法添加“黑名单”制度, 公布了5批共47种“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这47种物质都不是食品添加剂。

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 篇10

在近期, 网络以及电视媒体大批量曝光了一系列的问题食品企业, 都是食品添加剂的错误使用引起的。比如上海的多宝鱼事件、河北的红心鸭蛋事件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时间内引发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对我国的食品企业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从2002年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以来, 我国食品企业在食品的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 但是, 食品添加剂的错误使用依旧是产品抽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食品流入市场无疑会给我们消费者带来更加严重的威胁, 对食品生产企业也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定义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另外, 在一些方面, 食品添加剂也有一定程度的范围扩展, 其中“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叫做“营养强化剂”, 所以, 严格来讲, 营养强化剂同时属于食品添加剂。[1]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制造领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行业的一个辅助工具, 可以大大简化加工流程, 提升生产效率, 保证生产流程顺利实现。这些食品添加剂, 可以起到防腐、去除色素、增加沉淀速度、增添食品香味、保证色泽新鲜等的关键作用。

从2002年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以来, 我国食品企业在食品的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 但是, 食品添加剂的错误使用依旧是产品检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食品流入市场无疑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加严重的威胁, 对食品生产企业也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我国允许的食品添加剂有22类, 目前一共1800多种, 这些食品添加剂, 可以起到增强食品色香味的作用, 同时可以保证食品在短时间内不被微生物腐败, 延长保质期, 增加食品生产的净利润。

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2.1 食品添加剂的选择

我国对食品企业所选择的食品添加剂有着明确的要求, 必须要选择我国食品卫生法以及食品卫生标准所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另外, 还要符合以下这些硬性原则:首先, 添加剂在使用中, 不能够对所食用的食品中营养物质造成破坏, 更不能够对食品的质量以及风味造成大幅度的影响;其次, 食品添加剂只是一种辅助成分, 不能够将其作为掩盖变质食品的工具, 或者掩盖食品的本身缺陷所用;然后, 食品添加剂本身不能够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不能够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符合我国的质量安全标准;最后, 食品添加剂的选择, 要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成分分析, 这样才能够保证食品添加剂能够正确落实到食品质量监管过程中去, 不给违法者可乘之机。[2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着明确的规定, 包括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使用方法以及最大使用量都有文字说明。如果食品企业要为了实现某种功能而选择使用某种功能的添加剂时, 一定要参照《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 在具体的规定中进行添加剂的选择以及使用量的控制, 才能够保证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和食品安全。

2.2 同类添加剂要进行比较使用。

对于食品生产而言, 食品的微生物防腐以及微生物抑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以及数量都有很大的选择范围。为保证食品添加剂的真确选择, 需要考虑一下几点:

首先是食品添加剂的限制标准:对人体无害, 无毒副作用。作为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添加剂, 不能够影响我们人体内部的微生物菌群。另外在消化吸收方面, 要可以保证被消化吸收, 成为食品的正常成分。其次, 在食物进行后期烹调以及加热过程中不能够产生毒害作用。因为有些食品添加剂虽然本身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但是由于成分不稳定或其他原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会转变为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根据这些要求, 食品添加剂的选择范围就大大缩小。如今符合这些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中最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 且这两种食品添加剂都是酸性的防腐剂, 其中苯甲酸钠在我国的使用时间很悠久, 效果也很好并且价格便宜, 在我国被普遍使用。苯甲酸钠在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剂量在每千克零点二到一克之间, 其在人体中可以转化为马尿酸, 通过人体的代谢排出体外, 并且迄今为止, 并未发现其他毒副作用。但是, 如果被非法滥加使用, 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会影响肝脏酶对于脂肪的分解吸收, 过量的钠还会影响人体血压、心脏以及肾脏的正常功能。与此同时, 山梨酸钾作为拥有同样功效以及优势的添加剂, 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 同样不影响食品风味, 成为我国以及国际上都承认的最好的防腐剂。[3]

2.3加强食品添加剂的过程控制, 选择最合适的配比。

依据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在进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过程中, 作为食品企业, 一定要肩负起进行食品安全生产的重任, 做好相应的监控手段, 完善监控流程。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找到最适宜的用量配比以及使用方法, 做到既能达到预期效果又能满足标准化要求的配比。

2.4 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仅仅选择好适合的添加剂是远远不够的, 在使用过程中, 很多注意事项也是需要我们加以注重的。将合适的添加剂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效益。以山梨酸钾为例, 山梨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不高而在醋酸或者乙醇中效果会好得多, 所以, 在使用山梨酸钾时, 尽可能先溶于醋酸或者乙醇, 若是单独将山梨酸钾加入待生产食物中, 有可能造成分布不均, 造成局部添加剂超标。

2.5 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采购环节。

添加剂的采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作为企业, 应该建立一套专门的进货验收的制度,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供应商要证明其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的相关凭证,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一定要符合我国的相关规定, 保证在使用过后不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一些新品种的食品添加剂, 需要取得省级以上的安全评估机构开具的安全证明, 这样才能够确保添加剂在使用过后, 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不造成不良影响。所采购的食品添加剂, 要保证与供应商所提供的合格证以及检验报告相吻合, 切不可贪图小利, 而最终铸成大错。

3 总结

对于我国食品行业来讲, 食品添加剂所涉及的食品种类是极多的, 遍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另外, 由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生产、运输、保存、色泽等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开始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 甚至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依赖性。但是也正是这种依赖性把因为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不科学的使用给食品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 各个食品企业应该重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守则以及规范, 充分发挥食品添加剂的积极作用, 为了我们人们的健康生产高质量、更安全的食品, 满足我国消费者的需求。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 人们在不断提升自己精神生活的同时, 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带动了我国的食品工业的发展, 而食品添加剂成为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参与元素。但是, 正是由于食品添加剂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食品的保质期以及色香味, 所以很多厂商在进行食品制造的同时错误使用以及认识添加剂, 导致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 正确认识以及科学使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笔者就这一问题入手, 简要谈谈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

关键词:正确认识,选择,使用,食品添加剂

参考文献

[1]李春艳, 冯爱国.我国食品添加剂的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机械, 2011 (35) 34-35.

[2]陈幼红.食品添加剂绿色生态链构建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13) 90-91.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2-0058-02

供人饮用或者食用的原料和成品一般被称为食品,当今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食品的消费结构也变化多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对食品的要求也趋向多样化、营养美味等更高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就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1 食品添加剂的概述

1.1 食品添加剂的涵义

我国《食品卫生法》对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作出了专门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1.2 食品添加剂的特征

简单概括,食品添加剂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1)它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和天然物质;(2)它是加入食品中作为食品的一部分,与食品共同被食客食用;(3)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同时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1.3 食品添加剂的主要作用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极大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它给食品工业带来的以下作用;(1)提高了食品的营养价值;(2)改善了食品的感官性状功能;(3)防止食物变质;(4)有利于食品的加工。

1.4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要保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就必须对其进行卫生评价。

1.5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性

食品添加剂除具有有益作用外,也可能有一定的危害性,特别是有些品种尚有一定的毒性,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2 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分类

2.1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复杂,具有多种可能性。

2.2 着色剂

着色剂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它实质上就是被人们俗称为“色素”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其使用后会使食品提高感官性状。

3 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

近些年来,由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逐年上升,这暴露出我国在标准制定、组织实施和行业监管等方面都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对此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将影响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危害人民的健康。

3.2 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的食品工业品种多样,为了满足消费者多种口味的需求,各生产厂家纷纷使用食品添加剂。但是食品添加剂的“双刃剑”性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它在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饮食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安全隐患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较大的伤害。

目前,食品添加剂在被日常使用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非食品添加剂被一些企业违法使用;(2)对食品添加剂使用后的残留问题没有引起重视;(3)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

3.2.1 使用超限量

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的情况比较严重,这方面使用超限的主要是甜味剂、防腐剂、过氧化苯甲酰等,现在我国密饯、酱腌菜、面粉等合格率普遍较低,其实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3.2.2 超范围使用

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的情况更为突出。GB2760规定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品种、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在此明确规定扩大使用范围必须经过卫生部审批同意。然而,有不少利欲熏心的食品生产加工者却不按要求进行审报,随意扩大使用范围。

3.2.3 用伪劣添加剂

虽然说添加剂对人们的健康有一定影响,但如果合理正确地使用优质添加剂的话,其影响程度可降到最低。但遗憾的是,有的生产加工者却兜售、购买伪劣添加剂,其中有些是过了保质期的添加剂,它们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会造成严重伤害。

3.2.4 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严重滞后

在我国,目前存在同一添加剂不同企业有不同标准的问题,品质参差不齐。有的食品添加剂已经批准使用多年,但国标或行业标准却迟迟未能出台。

4 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现状改善措施

要解决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存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大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坚决根治这一危害人民健康、扰乱经济秩序的不法行为。

4.1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应尽快出台市场急需的国家标准,指导出台行业监管标准,为食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4.2 各方应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构建食品安全营养评价体系

这里有两个方面值得一提。一是各类医学院校在食品卫生、食品营养等方面有所研究,二是各类轻工业院校在食品的加工工艺和食品设备制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二者能够加强衔接,联办食品卫生等专业,培养专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生产、加工和监管等人才,相信这将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的营养评价体系,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管理大有裨益。

4.3 努力开发研究天然的食品添加剂

在今后的食品发展中,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将成为主角。政府若能加对大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力度,不仅有益于消费者的健康,还将有力地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5 综述

对事物的发展,必须一分为二的看待。一方面,对食品工业来说,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若使用不当的话,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也将相当严重。从人类健康和产业进步的角度考虑,有必要在生产、加工食品等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毋庸置疑,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我们相信,通过政府、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参与和齐抓共管,未来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开发研究和卫生管理水平将会有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炳卿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1.

[2]胡汉潮主编.食品安全性与质量控制.第1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43.

[3]杨小兵.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控制.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15 16.

[4]谭云.现代食品的安全问题.粮油食品科技,2003,11:29 31.

[5]钟耀广主编.食品安全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7.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篇12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非法添加现象屡有发生[1]。因此,在哈尔滨市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制度体系,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十分必要。此课题组自2010年起借助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平台,连续5年对哈尔滨市10大类41种可能存在此类问题的食品开展专项监测,为评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标准与污染控制程度的执行效力、选择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开展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全面保障哈尔滨市居民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持[2,3]。

1材料与方法

1.1监测点的选择选择哈尔滨市九区九县为监测点,结合实际情况,在区域监测点的流通领域、餐饮业选择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及饭店(酒店)、大型超市为首选零售监测点,商场、农贸市场、快餐店、专卖店等作为补充零售监测点。

1.2监测内容根据以往监测情况,结合哈尔滨市实际,确定此次监测的食品种类和监测项目,见表1。

1.3实验室检测按照《2015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中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监测、非法添加剂监测和兽药及违禁药物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的规定进行相关化学污染物的实验室检测。

2结果

2.1监测结果见表2。

2.2监测结果反映的问题通过对近年哈尔滨市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分析, 反映哈尔滨市食品安全工作从食品源头、加工环节、 流通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2.1养(种)殖业源头污染的问题哈尔滨市农产品养(种)殖业多以农户为单位,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部分农户在单纯追求高产量、低成本的观念驱使下, 违规使用违禁农药和违禁药物屡有发生;蔬菜、禽畜内脏及蛋类中重金属超标,提示部分养(种)殖地环境存在环境污染情况。

2.2.2食品生产过程中原辅料污染和非法添加的问题小作坊、家庭式加工方式在哈尔滨市食品加工行业中占相当大的比例,集中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既是监管盲点又是监管难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不法商家违禁使用、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3讨论

3.1监管职能不明晰哈尔滨市现阶段食品监管采用的是以分段监管为主,结合品种监管的监管方式,将食品划分为生产、种(养)殖、流通、消费等各个不同环节。此外,全市餐饮服务一市两制,这种看似覆盖面很全的监管方式实际上问题很严重,经常出现监管盲区、推诿扯皮、权责交叉等现象。

3.2监测体系亟待完善哈尔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起步较晚,风险监测体系,突出问题是监测数量少、覆盖率低,不能科学评估哈尔滨市食品安全现状,监测资源没有合理利用,设备更新慢,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制约深层次的发展,生产企业缺失诚信。

4对策

4.1完善地方法律体系,建立合理监管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出台地方实施细则, 完善国家法律纰漏;重拳出击,重点治乱。改变现有分段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完善基层监管设备;加强科学监管,避免以罚代管。

4.2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风险评估 、预警能力逐步健全和完善风险监测网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和手段,提升哈尔滨市食品安全预警能力。

4.3强化激励处罚机制,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完善哈尔滨市诚信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加快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通过重点建立市场激励机制和政府处罚机制,增强行业自律,构建哈尔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建立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完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惩戒机制,构建企业诚信评价体系。

4.4完善食品安全舆情信息体系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建立食品溯源追踪体系,构建涵盖乡镇的食品安全网络平台。

上一篇:硬件设计下一篇:分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