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品添加剂的利弊

2024-08-16

浅谈食品添加剂的利弊(精选8篇)

浅谈食品添加剂的利弊 篇1

浅谈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摘要: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食品添加剂走入公众视线,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本文从对食品添加剂的公众认知出发,浅谈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类型及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作用。通过对食品添加剂的初步了解,分析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明确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的区别,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维护食品安全。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引发奶制品质疑,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致使肉制品需求减少,同年,台湾公布300多家品牌旗下900多种塑化剂超标的食品名单,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2012年老酸奶“工业明胶”如坠云雾,苏丹红事件屡屡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食品添加剂更是成了广大消费者谈之色变的的东西,那么食品添加剂是否真如人们想象中的可怕有毒呢?什么才是真正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解释。

1.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了解一点的占了近80%,一点也不了解的超过了15%,非食品化工专业的学生对该领域感到非常陌生。作为高知识群体的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了解的程度如此之低,于普通大众更甚。长期以来,通过网络新闻媒体的渠道进行了解,舆论导向明显,加上一些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在食品和媒体广告上声称“本品不含防腐剂”、“本品不含添加剂”,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进一步混乱和对食品添加剂的恐俱。揭开层层面纱,来具体了解一下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知识。

1.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根据我国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为: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因此,食品添加剂并非营养物质,它不同于食品营养强化剂,尽管我国将部分食品营养强化剂列入天然营养素范围,但除此之外大部分食品添加剂并不具有营养价值的,对人体健康并无益处。

1.2食品添加剂的类型与作用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6大类、22小类、1747种,其中香精香料有1286种而国外的添加剂使用更为普遍,全世界使用的添加剂约有4000~5000种。我国批准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为增强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常用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D,赖氨酸、葡萄糖酸、乳酸钙、动植物蛋白质等等,这些常在食品的营养配料表上看见;

(2)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加入的防腐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防腐保鲜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功能。现在不论什么季节都能吃到反季的水果,保鲜剂功不可没。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山梨酸、二氧化硫、醋酸、乳酸;

(3)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粉、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这些添加剂在食品中也很常见,如饼干的配料中可能会有磷酸氢钙,磷酸氢钙就是一种食品膨松剂,还有中国人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油条,当中就有明矾和小苏打,同样也是食品膨松剂;很多人都喜欢喝的可乐,一般含有焦糖色,即通常说的色素;现在口香糖中常用的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不仅能增加甜味,糖尿病人也能吃,而且木糖醇也是防龋齿最好的甜味剂,口香糖的草莓味则是因为用了草莓香精,其主要成分是食品香料;

(4)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消泡剂、脱膜剂、乳化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等。例如典型的“卤水点豆腐”,豆腐是我国的古老发明,卤水就是一种食品凝固剂,所以食品添加剂不是现代才有的,食品添加剂的历史和人类文明史同样悠久。

食品添加剂种类丰富,用途广泛,被誉为食品加工业的“灵魂”。这些品种繁多的食品添加剂弥补了加工食品的缺陷,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食品色、香、味的需求,增加了产品的可选择性,为食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它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

2.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强调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物质或因素,它是一种科学概念,也是理想状态。要求食品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食品安全一般指相对安全性,指一种食品或成份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食品是否安全,还要取决于食品制作、饮食方式的合理性、适当使用数量以及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因素。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应当正视却不应误解。

2.1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

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震惊全国,该事件是食品安全领域一起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给整个奶制品行业也带来了极大的波及。“三聚氰胺”事件的演变过程、揭露过程、以及后续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那么三聚氰胺是是添加剂吗?它是水泥添加剂、是塑料添加剂、也是涂料添加剂,但却不是食品添加剂。当前公众之所以对食品添加剂产生误解和抵触情绪,很重要原因是混淆了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类型。因为直接关系到公众的人体健康,国家对食品添加剂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管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满足三个最基本的条件: 一是确有必要,不需要加就不加,能少加就少加;二是安全可靠,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经过毒理学实验证明对人体无害的;三是政府许可,我国对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范围和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使用非法添加物作为食品添加剂。

有些食品生产者违反法律规定,混淆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将不允许使用的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去。如:苏丹红、三聚氰胺、吊白块、“瘦肉精”等,苏丹红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本身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但其初级代谢产物苯胺对人体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吊白块则是一种工业用漂白剂。食用含 “吊白块”食品后可引起过敏、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产生中毒,肾脏、肝脏受损等疾病。而瘦肉精则是一类β-激动剂化合物。毒性容易在动物组织中残留,尤以肝脏等内脏器官残留较高。当人们食用了含 “瘦肉精”残留的动物内脏和肉品后,常造成急性或慢性食肉中毒,当摄入量较大时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刺激作用,摄入量过大,还会危及生命。可见,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祸因经常是因为使用了非法添加物。

(2)超范围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一方面可能是食品添加剂添加标准滞后造成超标、超范围使用;另一方面主要是食品生产企业对于添加剂缺乏了解,没有严格执行标准造成超标超范围使用,不按照规定乱添加。为了其生产的食品达到保质期长、食品色泽好吸引消费者的目的,根本不顾添加剂的使用量问题,加入超标的防腐剂和着色剂;有的则是为了降低成本,不顾标准和质量,超标准、超量使用高倍甜味剂,还有的使用过期的食品添加剂,产生严重后果。

(3)食品生产商不当宣传。

某些食品生产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迎合消费者误解食品添加剂的心理,借助媒体上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炒作,标榜其产品不含“食品添加剂”,误导消费。事实上,食品不含有添加剂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真实的。

2.2规范食品添加剂市场,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使广大消费者草木皆兵,加上媒体的舆论炒作,食品添加剂成为诸多问题的替罪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规范和管理食品添加剂市场,首先需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有正确的认知,减少因舆论导向而造成的盲目排斥,通过公众力量才能更加有效的反向推动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

其次,完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定与实施。加强监管需要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随着工业与科技的发展,不断完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有利于促进食品生产者规范使用,也有利于执法者有据惩处。同时,法律法规的建立提供了强制和暴力手段,是规范市场的有力支撑。最后,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技术创新。有研究表明,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经营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责任感、经济驱动、企业规模、检测能力、内部产品质量标准都对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决策和方法有重大影响。提高企业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有利于从源头上提高产品质量安全,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造成危害。

综上,我国现有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经常牵连到食品添加剂,消费者的不了解造成了对食品添加剂的各种误解。应当通过科学的事实让消费者明白使用食品添加剂保障食品安全的客观需要,是维护食品安全的因素。没有食品添加剂不会有现代食品,也不可能有食品安全。进一步规范和管理食品添加剂市场,解决当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食品添加剂的作与安全性控制 赵同刚 2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关系探析 贺学荣 3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徐瑾 4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孙宝国 我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孙金沅,孙宝国

浅谈食品添加剂的利弊 篇2

1 食品添加剂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越是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越丰富,人均消费量越大。食品添加剂对食品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无论是饮料、冰淇淋、休闲食品,还是调味品、糕点等,这些食品的制造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这是不以我们的好恶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1.1 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贮藏

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过程中适应机械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推动食品工业走向现代化。如:葡萄酒、啤酒和味精等发酵过程中,豆制品加工在豆浆加热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泡,都必须使用消泡剂,降低食品加工过程中物料表面的张力,消除泡沫,有利于生产顺利进行;另外,为了防止细菌的繁殖速度,在各类食品中都添加有适量的防腐剂。

1.2 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观特征

食品的色、香、味、型和质地等感观特征是衡量食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但在加工过程中及储存期间,往往颜色、气味和口感会发生变化,食品添加剂在保证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适当使用着色剂、乳化剂、抗氧化剂、漂白剂及食用香料等能够明显提高食品的感观性状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1]。如:着色剂可赋予食品需要的鲜美色泽,乳化剂可实现水油体系的混溶等。

1.3 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是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常常会造成一部分营养成分损失。如:含油脂高的食品在保存过程中容易被氧化变质,果蔬加工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质,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规定加入一些抗氧化剂或者防腐剂,就能够有效防止食品的败坏,延长其保质期。另外,在果蔬加工过程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粮食加工过程维生素B的大量损失,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对于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4 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商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牧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低档次和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阶段。随着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农牧产品加工在质量、品种、档次和花色上都大有改观,增强了食品的吸引力,延长了食品的货架期,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加[3]。

2 我国当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危害性

使用食品添加剂也有其应有的原则,如果不合理使用就会很容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危害性有:非法添加物、超限量使用、超范围滥用、不合理叠加使用、过度使用及使用劣质和过期食品添加剂。

2.1 把非法添加物当做食品添加剂使用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对于添加物的性质缺乏了解,把一些国家严禁在食品中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如媒体曝光的把苏丹红、顺丁烯二酸、塑化剂、甲醛和工业硫酸铜等当作食品添加剂来使用,产生了“红心鸭蛋”、“毒淀粉”、“塑化剂食品”、“毒大米”和“毒皮蛋”等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其中苏丹红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染色剂,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甲醛是一类致癌物质,已经证明会引起人类的鼻癌,并可引发白血病[1]。对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化学性食物中毒,从而引发食品安全危机。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这些非法添加物就是食品添加剂,使公众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恐惧心理。

2.2 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添加剂的各种问题中,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最为普遍。如根据国家规定,亚硝酸盐不允许添加在生鲜肉和冷冻肉等食品中,但在2013年辽宁的假羊肉卷案中,不但违规添加,而且亚硝酸钠用量超标至2 000多倍。国家规定肉类成品的亚硝酸钠残留量为≤30g/kg,如果食用含高浓度亚硝酸盐的肉制品,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现象。含亚硝酸盐的肉类人体食用后会在胃内与仲胺合成亚硝胺,有致癌性,故应严格控制用量[1]。

2.3 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

按标准每种食品添加剂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不允许超范围使用,不能把只允许在某一类食品中添加的添加剂加入到其他食品中。比如将二氧化钛作为白色素用于乳制品(乳饮料和甜奶),起增白和乳化的效果;在葡萄酒中加入柠檬色素、香精及甜味剂等,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2~3]。

2.4 叠加使用食品添加剂

在某一食品中加入了一种食品添加剂后,因使用效果又叠加使用相近作用的添加剂。虽然每种食品添加剂都在规定使用范围之内,但叠加以后含量就可能超标,比如:我们经常食用的蛋黄派中就添加了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和纳他霉素3种防腐剂。防腐剂人体长期过量地摄入防腐剂,会导致细胞活性降低,细胞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无法正常进行,营养进入不到细胞里,细胞里的垃圾也无法被代谢出去,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和钙的吸收,同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过量摄入还会引发癌症[4]。

2.5 使用劣质、过期的食品添加剂

优质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在保质期内具有一定的功效,按照标准要求添加到食品当中才能提高食品的某一功能又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但有些食品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在生产中违法使用过期或劣质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不仅影响其功效,还有可能含有化工原料等有害物质,甚至含有镉、砷和铅等重金属,严重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5~6],如用旧皮革废料制成的明胶,拿来制胶囊,镉含量严重超标。

2.6 食品添加剂过度使用

许多常见食品中,厂商只考虑添加的效果与效益,不考虑食品的安全与健康,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比如:一包方便面在面饼、酱包、粉包和菜包中的食品添加剂有30多种;在奶茶、果汁饮料、口香糖、蛋黄派和火腿肠中食品添加剂有至少含10多种食品添加剂;在酒店餐饮中为了增加口感、口味及降低成本等,把使用咸味食品添加剂当做秘密武器,如:卤香王、一滴香、牛肉香精和火锅飘香剂等,人体在日常生活中过度摄入,循环往复,累积叠加,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危害。

3 加强我国食品添加剂监管的对策

食品添加剂与我们的生活已是息息相关,我们无法真正远离它,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食品及添加剂行业得到更健康地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它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它的有效性,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呢?

3.1 完善食品添加剂管理的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唯一一部对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使用过程中有关卫生和安全问题做出规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华人国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因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在具体实施和执行方面缺乏实施细则和执行指导,另外在法律覆盖面上,也缺乏足够的广度和深度[7]。因此,我国应当加快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步伐,不仅要对已有的《食品安全法》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而且还需要制定更多的相关法律覆盖食品安全涉及的方方面面。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体系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已经跟不上形势的要求。例如使用范围、食品分类不够科学、规范和统一,某些品种使用量的规定不合理;标准滞后,我国被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 400多种,实际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不到500种[4]。所以,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一定要使标准体系逐渐完善,对已有标准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对没有标准、缺少标准的应该尽快制订。

3.2 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到使用的全程监管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要从生产、销售到使用全程监管,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发展。首先要提高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门槛,提高工艺技术与检测水平,新产品要进行理化、毒理试验和应用效果等综合评价,严格审批,没有安全隐患后,才可进入市场,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的添加剂产品流入市场。其次在食品添加剂的销售上,要实行专门销售制度,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与管理,同时做好进销情况登记备案制度,严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做好零售产品的管理。最后要求所有使用添加剂的食品企业,要切实把好食品添加剂的进货源头关和使用关,专人负责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台帐,按照食品添加剂性能要求存放和使用,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对添加剂的进货、使用进行动态管理。将食品添加剂的添加环节列为HACCP体系的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监控,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3.3 扩充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队伍,加大行政监管力度

政府要扩充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队伍,完善联动执法,强化部门协调配合,而且监管部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监测、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企业提高添加剂管理与使用水平,加强监管力度。通过实行食品企业添加剂登记备案制度,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电子台账监管平台[8],对企业使用、管理食品添加剂的情况进行全程掌控,确保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加大对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像查酒驾一样查食品安全,特别是对容易违规的食品进行重点监控,比如: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银耳、腐竹中的漂白剂含量等。

3.4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相关法规的宣传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我国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对食品添加剂性质的认识。一方面,建议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和各级行业协会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中小企业的依法生产和经营意识,杜绝因无知而违规生产和销售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消费者进行食品添加剂的科普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加工食品的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认识能力,特别是儿童对食品的鉴别能力。笔者作为一名与食品添加剂打交道多年的中职教师,在日常教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过程中,都会向学生讲明使用的利弊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让他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外,由于中职学校食品类的毕业生大多是将来走向基层食品操作的工人,为了保证制作食品的安全,在从教过程中,笔者还加强对其职业道德教育。

3.5 严厉查处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是从业者法律意识薄弱、道德诚信淡漠,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比较多。政府应建立网络教育与免费咨询平台,加大服务力度,采取宣传发动,普及食品添加剂使用知识、卫生标准等。提高企业的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意识,提高监管部门的业务水平,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对那些恶意造假、坑害百姓的失信企业进行惩戒与舆论监督,加大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力度。严惩重处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使犯罪分子付出高昂的甚至付不起的代价,使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愿犯法、不敢犯法、不能犯法、犯不起法”。

3.6 发展社会第三方检测权威机构

早在15世纪经济发展之初,欧美国家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就有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介入。到了19世纪中叶,第三方检测的发展已相当成熟,成为一种自觉的商业行为。而我国在2000年后第三方检测机构才开始起步,起点低,规模小,生存空间受限,并且检测业务主要被政府设立的检验检测机构垄断。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任务浩瀚繁重,需要公正的、权威的、高水平的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合作,发挥其优势,为政府及其检验机构分忧解难,服务社会,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国家应该有专项资金扶持第三方检测机构,和一些高校的试验室合作成立第三方检测机构,鼓励更多食品专业人才参与第三方检测业务,提升食品安全监控分析技术手段,以免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全国大范围爆发才发现。

4 结束语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社会上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添加剂其本身并没有过错,错误的是在于人们对它缺乏充分的认识、了解和错误的使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所以人们

珍珠桂圆银耳乳的研制

杰1赵雪松1刘跃芹1丛泽峰1于丽梅2王

(1.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3.吉林农业大学)

【摘要】对桂圆银耳复合果肉悬浮饮料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解决了产品配方及悬浮稳定性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桂圆银耳复合果肉悬浮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桂圆果粒含量15%(桂圆原料44%)、银耳(干品)1%、糖含量5%~7%和酸含量0.2%;复合饮料加入0.6%黄原胶、0.8%CMC-Na和2.5%琼脂为复合增稠剂,经均质微粒化处理,其产品的稳定效果最佳。

【关键词】桂圆;银耳;复合果肉饮料;配方;悬浮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S 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68(2013)08-0075-03

银耳是生长在疏松木质上银耳种植物的子实,又名白木耳。常用于治疗虚劳咳嗽,虚热口渴等症。银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酶、多糖、无机元素和多种维生素B等,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脱氧核糖核酸和16种氨基酸;酶类有辅酶Q10,D-甘露糖酶,N-2酰-D-氨基葡萄糖酶;糖类有酸性杂多糖、中性杂多糖和酸性低聚糖;无机元素有Na、K、Ca、Mg、Fe和P等。银耳多糖是银耳的主要功能物质,它具有提升白细胞的功能,长期服用银耳多糖能降低血压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抑制肿瘤,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有延缓衰老和护肤之功效[1~2]。

桂圆是我国稀有的水果,它的形状像龙的眼睛,又被称为龙眼。桂圆含有丰富的营养,每100g桂圆肉含能

应当理性的正确认识、使用食品添加剂。政府应该完善对它的管理与监控,消除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存在的各种疑虑,保证食品添加剂合理安全使用,保证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不受损害,使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量1 310k J,蛋白质46g、脂肪1.0g、膳食纤维2.0g和碳水化合物71.5g。其中包括有机酸VB1、VB2、VC、胡萝卜素、尼克酸,以及多种矿物质,具有延缓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压,增强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还有一定的抑菌和抗癌活性,是滋补强壮之佳品。

银耳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占干物质质量的60%~70%),是酸性异多糖,它的主要成分除葡聚糖外还有木糖、葡萄糖醛酸和甘露糖及等量的葡萄糖和微量岩藻糖,在酸性条件下,银耳多糖具有独特的蛋白质稳定性[3~4]。本试验用银耳多糖浸提液代替人工合成的稳定剂,既实惠安全又使制品具有银耳的保健功能。从而开发出以桂圆果肉经造粒成型的功能银耳乳饮料,对桂圆造粒和稳定性进行研究,为生产花色功能性保健饮料提

参考文献

[1]曹雁平,肖俊松,王蓓.食品添加剂安全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3.

[2]于江虹.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食品科技,2004(6):1-6.

[3]加晓春.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及安全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7(11):168-169.

[4]赵燕.食品添加剂监管中存在的盲区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2(10):30-32.

[5]张建洲.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及监管[J].食品工程,2012(2):3-4,33.

[6]刘颖辉,张智新.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78-1779.

[7]龚玉霞,王殿华.韩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洛阳师范学报,2011,30(2):101-105.

食品添加剂的利弊 篇3

甜味剂

1、天然营养型甜味剂

此类甜味剂中普遍使用的就是蔗糖。它的甜味纯正爽口,但热量较高,约为每克3.96千卡,多食易导致肥胖、高血脂、糖尿病、龋齿等疾病。

2、合成营养型甜味剂

因为不受人体胰岛素的制约,常用作糖尿病与肥胖病患者的甜味剂,还有防龋齿作用。常见的有山梨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等,甜度与热量均小于蔗糖。

3、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

因其高甜度、低热量、低价格,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而愈来愈受重视,近来发展比较迅速。如甜味菊苷、甘草、罗汉果提取液等。

4、合成非营养型甜味剂

如阿斯巴甜(甜味素)、阿力甜、安赛蜜等。 它们的甜度是蔗糖的十几到数百倍,摄入后一般能参与机体的正常排泄,在人体中不会吸收和蓄积,是比较理想的高效甜味剂。但糖精可能引起尿道癌和膀胱癌。

从人体健康角度出发,在日常饮食中应提倡尽可能食用低糖食品,或按规定使用适量合成甜味素以代替蔗糖。

发色剂

它是一种本身并无颜色,但能与食品中原有的色素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具有稳定颜色,或使食品中已褪之色得以恢复的物质。目前争议最大而又经常使用的发色剂是硝酸盐类,即硝酸钾(火硝)、硝酸钠(皮硝)和亚硝酸盐。它们常用于肉制食品,如肴蹄、叉烧、午餐肉、香肠、火腿等中,能与肉类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结合而使肉色鲜红,诱人食欲。硝酸盐虽对肉毒杆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因其产生的亚硝酸盐能与肉食中的胺类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酸胺,故应严格按规定使用(肉类中硝酸盐用量小于每公斤0.5克,亚硝酸盐用量小于每公斤0.15克),或在酸性条件下使(食)用(加适量维生素C 或醋)使亚硝酸胺分解。

防腐剂

1、天然防腐剂

它们来自于植物油中的桂皮油、紫苏油、桉叶油等,因其具有极强的抗霉能力,并伴有强烈的植物香味,能巧妙地应用于某些食品中,如口香糖等。

2、化学防腐剂

常用于酱油、酱菜、果汁、果酱、食醋、汽水等中的防腐,如苯甲酸钠等。因其价格低,毒性小,防腐效果好,能在人体内与甘氨酸反应生成马尿酸而排出体外,因而普遍适用于PH小于4的酸性物质。但因苯甲酸易消耗人体内的解毒物质,干扰正常代谢,故要限量使用,规定使用量小于0.1%。

山梨酸钾常用于果汁、汽水、儿童饮料等的防腐。因其对霉菌和细菌都有较强的对抗作用,在人体内能通过代谢变为二氧化碳和水,毒性只是苯甲酸的1/4,近年来国外已有替代苯甲酸的趋势。但因其在空气中不够稳定,易氧化失效且成本较高而未能被大量使用。

酒精(乙醇)则是一种古老的防腐消毒剂。经测定,乙醇的防腐消毒能力在75% 时为最大,20% 时仍有。这也就是民间在腌制豆腐乳等食品时常用一些白酒的原因。

营养强化剂

这是为了恢复食物在烹制、加工、保存等过程中损失的营养成分或为了提高其营养价值,人为添加的某些营养物质。常见的有:

1、维生素类

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 维生素D等。常用于面点类食品的制作,如面包、饼干等中以增加其营养成分。

2、氨基酸类

除L-组氨酸(婴幼儿体内易缺乏,常用于强化婴儿食品或一些贫血患者、外科手术后病人的食物)因在人体内可合成外,其余则常用在米、面等制品之中,有L-赖氨酸、L-色氨酸、L-苏氨酸、L-蛋氨酸和L-组氨酸等。

3、无机盐类

无机盐在食物原料中的分布本身较广,大多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少数无机盐如铁、钙、锌、碘则较易缺乏。缺碘常采用进食加碘盐或海产品来进行补充,铁、钙、锌等元素则使用添加强化剂的方法,如在食品中添加氯化铁、柠檬酸铁、乳酸亚铁等来补充铁;添加柠檬酸钙、碳酸钙等补充钙;添加氯化锌来补充锌等。值得注意的是,氯化锌过量食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引起急性肠炎、肾功能损害或严重中毒而导致死亡。

食用色素

1、天然色素

这是从动、植物体中提炼而得,对人体健康一般无害,且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但着色力较弱,性质欠稳定、产量少、成本高。我国允许使用的有:藏红花、红曲、甜菜红、辣椒红色素、叶绿素、虫胶色素、胡萝卜素、姜黄素和糖色等。

2、合成色素

它们一般由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制成,其色彩鲜艳、性质稳定,便于调色与使用,成本低,但大多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有致泻、致癌、导致儿童多动等毒副作用。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只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靛蓝、苏丹黄等几种,在儿童食品中应禁止使用。

食用香料

1、天然香料

主要是一些植物香料,有丁香、桂皮、八角、花椒、茴香、薄荷、陈皮、桂花、玫瑰、草果、豆蔻等。它们毒性较小,一般对人体安全无害,但其中豆蔻、茴香、桂皮、花椒和八角等中所含的黄樟素,具有诱变与致癌作用,对人体的潜在隐患不可忽视。因此要注意控制其用量,肝功能不佳或肝病患者应避免食用。

2、合成香料(香精)

一般是由多种香精单体配合而成,种类繁多、情况复杂,有的也有一定的毒性。国家允许使用的有脂类香精34种和醛类香精18种,目前使用较广的是橘子香型、柠檬香型、香蕉香型、菠萝香型和杨梅香型等果香型及香草、奶油等香型。

除上述各类之外,用于食品工业的添加剂尚有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剂、漂白剂、膨松剂、乳化剂、增味剂、增稠剂、酶剂、保湿剂和凝固剂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目前世界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多达14000种以上,能直接使(食)用的有4000余种。经联合国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公识安全的有近400余种。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有16大类200多个品种。

论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篇4

摘要: 食品添加剂是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品质,以及防腐保鲜,延长食品的贮存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指数稳步上升,广大群众已经由初始的解决温饱到现今的注重生活质量、生活品质以及自身健康的转变;但是目前社会上不断涌现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却又不断的冲击着民众的心理底线,更是引发了群众对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恐慌,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到面粉中的增白剂;从瘦肉精到某白酒企业塑化剂事件等,几乎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人们都能发现是“食品添加剂”在做怪,使得我们对食品添加剂感到困惑、迷茫,其实食品添加剂本身没有那么可怕,可能消费者在认识中存在误区,因此,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于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食品添加剂的涵义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定义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2、食品添加剂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基础配料。

(1)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和感观。比如:着色剂、香料等可以改变食品的质地和风味,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2)食品添加剂提高了食品工业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的能力

食品生产向规模化、提高科技水平上发展,离不开稳定剂、消泡剂、凝固剂等食品添加剂的帮助。

(3)食品添加剂延长了食品的保藏时间

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防止了由微生物的肆意蔓延引起的食物变质,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抗氧化剂可以推迟食品氧化变质,使得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大大提高。

(4)食品添加剂能够改善食品的营养结构、成份

钙、铁、维生素等添加入食品可以制造出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食品,如:老年食品、婴幼儿食品等保健食品、由此可见,食品添加剂给人们带来了花样众多的现代食品。

3、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现状

食品添加剂的“两面性”,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它在满足人们食欲的同时,也会被少数利欲熏心的不法生产者滥用,从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会对消费者的身心造成伤害。

(1)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指超出强制性国家标准所规定的食品中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范围。国家标准要求,山葡萄酒中不允许添加香精、甜味剂、色素,但一些企业将勾兑的“三精水”冠以山葡萄酒名称销售,从而牟取暴利。

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比较常见的比如防腐剂的使用,虽然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这样超量使用却是违法的行为。

(2)使用伪劣添加剂、非食品添加剂

劣质的或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含有汞、铅、砷等有害物质,对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

非食品添加剂一般属于工业使用的添加剂,是未经国家食品卫生部门批准或者已经明令禁用的添加剂品种,这些物质一旦添加到食品,进入市场销售后,将不可避免带来中毒甚至导致死亡的食品安全事故、例如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其保存时间,劣质肉干肉脯中加入合成色素和山梨酸苯甲酸掩盖其腐败等。

(3)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检测标准不健全

食品市场上允许的两千多种食用添加剂,仅有四成多经过安全的检测,没有经过检测的添加剂也流入了市场,这也暴露出我国食品添加剂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在法律法规的执行过程中,也缺乏监督机制,无法做到持续性、有效性的监管。

4、食用过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食品添加剂

众所周知,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的加工食品对人体健康是有百害无一利的。下面的10种食品添加剂就是你应该少吃或干脆不吃的。在食物标签和快餐营养成分表上,它们赫然在目,但是从今日起,不要再让自己对其熟视无睹了。

(1)钠:比萨饼、外卖汤、番茄汁和熟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钠,过量食用会导致脑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300毫克,也就是一茶匙的量。

(2)反式脂肪:汉堡包、薯条和外卖爆米花中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它会导致胆固醇增高以及冠心病。

(3)高果糖玉米糖浆:在汽水、麦片和调味品中都能发现这种甜味剂和防腐剂。过量食用会导致肥胖症和糖尿病。

(4)食用色素:红色40、黄色5和黄色6等食用色素常见于水果制品和运动饮料中,会导致儿童多动症。动物实验表明,它还与癌症有关。

(5)安赛蜜:这种不含卡路里的人工甜味剂会用于糖块、口香糖和薄荷糖的加工。动物实验表明,它会致癌。

(6)氢化植物油:作为一种保鲜剂和提味剂,氢化植物油常代替黄油和脂肪用于沙拉酱、人造黄油和焙烤食物的加工。它会导致肥胖症、高胆固醇和心脏病。

(7)阿斯巴甜和糖精:这些不含卡路里的蔗糖替代物常用于制作餐桌甜味剂和节食饮料。有研究显示它们可能会致癌。

(8)亚硝酸钠:这种保鲜剂可见于午餐肉、腌肉和鱼肉中,会导致多种癌症。

(9)面粉处理剂——溴酸钾:这种添加剂会用于面粉和面包制品加工,可致癌。在很多国家是禁止使用的,但在美国是合法的。

(10)味精:可见于肉排、酱油和烧烤调料中。可能会导致头疼、恶心和胸痛,而且不能和一些处方药同食。

5、改善措施

(1)我国食品添加剂产品品种少,配套性差、从长远发展考虑建议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选定条件好的企业集中投入一定力量,成立研发中心及毒性评价机构,提高自身开发能力,推出更好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2)发挥行政机关职能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保障食品安全,首先要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力度,这就要求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法、管理办法等条例内容,迫使食品生产企业完善其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模式,做到生产、使用、管理科学化。

(3)发挥专业资源优势,提高生产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利用社会力量监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立体多维的监管模式。

(4)加大违法、违规的处罚。当前,国内食品加工过程中屡屡出现一些违法行为,必须对这些违法行为及违法人员进行严惩,否则有些经营者唯利是图,还会继续违法使用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本身不是食品安全事故之源,根源是不法商家掺杂做假,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相信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违法、违规使用添加剂的现象一定会得到遏 制、食品添加剂及与之相关的食品将会更安全,人们的饮食将会更放心。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Z] 1995

[2]倪权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优化研究》[J] 企业导报 2009(10)

[3]科技部 《我国食品安全态势调研报告》[R] 2003

[4]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Z] 2008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什么 篇5

当然,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我们要好好的记住,不能说因为食品里添加了食品添加剂我们就不吃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现在的经营者们为了牟取暴利不能说只照顾我们一个人的感受的,哪么,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食品添加剂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类化学合成或天物质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发展并被誉现代食品工业灵魂主要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

1.利于保存防止变质

2.改善食品感官性状

3.保持或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4.增加食品品种和方便性

5.有利食品加工适应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

6.满足其特殊需要

浅谈食品添加剂的利弊 篇6

关键词:餐饮食品;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检测方法;

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菜肴的口感、外观以及品质, 并且具有延长保质时间、便于加工操作等功能, 但是当前, 一些商家受到利益的驱使, 在食品加工中肆意滥用添加剂, 可能导致食用者身体受到伤害, 严重甚至导致食用者出现化学中毒的情况, 严重威胁社会稳定以及公众生生命安全, 因此, 规范滥用添加剂行为, 已经成为我国加强餐饮食品监管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1]。现行的添加剂检测方法

1.1 着色剂检测方法

当前, 着色剂按照性质和来源, 其可以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类, 其中违法使用的合成色素包括诱惑红、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等。合成色素的主要检测方法为色谱法, 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精密度和灵敏度, 可以适用于调色酒、果冻、糖果以及饮料等饮品中的色素检测[2]。

1.2 甜味剂检测方法

我国检测甜味剂的标准测定单一、应用面窄, 每次检测只能测定一种甜味剂, 而且检测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甜味剂检测的主要方法包括液质联用法、离子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分光光度法等, 其中液相色谱法是最为常见的检测方法。

1.3 防腐剂检测方法

防腐剂是当前食品添加剂中的最常见类型, 其检测方法包括离子色谱法、气象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及分光光度法, 我国对于防腐剂检测具有明确的标准, 利用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法, 可以同时完成对多种类型防腐剂的检测。

1.4 护色剂检测方法

护色剂主要是指硝酸盐或者亚硝酸盐制品, 其检测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 同时, 毛细管电泳和液相色谱法也经常用于护色剂检测中。

1.5 漂白剂检测方法

漂白剂对食用者健康具有严重危害, 我国也对漂白剂使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餐饮食品只能在熏蒸中应用漂白剂, 其中典型使用案例为馒头熏蒸[3]。我国检测漂白剂的主要方法为酶催化发、离子色谱法以及重量法。当前餐饮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出现的几点问题

第一, 样品处理相对繁琐, 大多数处理方法和特定基质使用范围较窄, 难以满足当前食品基质多元化的需求, 处理方法难以发挥全部作用;第二, 检测方法或者标准都是按照添加剂种类进行制定, 检测只能测定添加剂中少数几种成分, 检测方法缺乏系统性, 难以满足多种添加剂测定;第三, 当前, 添加剂的种类不断增加, 很多新型的添加剂并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第四, 一些添加剂缺乏确证方法, 主要以色谱法作为测定方法, 检测结果缺乏合理性;第五, 添加剂物质种类较少, 其中大多数为基质简单或者纯品, 无法与餐饮成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的基体进行有效匹配。完善餐饮食品滥用添加剂检测方法的相关措施

3.1 简化处理程序

我国相关检测机构要加大科学研究, 积极探索全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进一步简化处理程序, 结合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线固相萃取快速溶剂萃取等行业领先技术, 对样品处理技术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 进而解决当前样品处理回收率较低、提取不完整以及操作繁琐等问题。

3.2 引进先进设备

相关检测机构要积极引进行业领先的检测技术、检测手段以及检测设备, 例如质谱联用、电感耦合、气质联用、液质联用以及液相色谱等设备等, 结合当前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情况, 完善以及建立检测方法和标准, 加大对确证方法的研究。

3.3 研发标准物质

针对当前添加剂检测标准物质基质简单、种类少、无法满足检测需求的问题, 检测人员要积极研究具有较强实用性以及普遍性的物质作为基体, 并且研发适用范围较广的标准物质。

3.4 研发现场检测方法

针对当前添加剂检测流程复杂、现场检测薄弱等问题, 检测机构要积极研发完善且精确的现场检测方法, 例如利用生物传感器、酶联免疫法以及化学比色法等技术, 积极开发快速的、准确的、经济的以及便于携带的检测设备和技术, 实现实验室检测与现场检测的有效互补。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人民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些违法商贩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而大量添加添加剂, 进而提升菜品的口感和色泽, 对食用者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 我国检测机构需要加大科学研究, 不断完善检测方法、技术和标准, 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 进而促进我国餐饮行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食品添加剂的利弊 篇7

由于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现代人类食品的加工过程就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过程, 食品添加剂为我们带来了食品口感和外观上的改变, 使食品在流通和运输过程中保持色香、味美。同时, 正是因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才使得食品丰富多彩, 且易于被接受。在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 除保证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外, 最重要的是应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食品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近年来各国因滥用食品添加剂而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 这对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 纵观目前食品生产现状, 食品添加剂使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

食品添加剂的违规滥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为了改善食品的组织形态及色、香、味等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所谓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剂量超出了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所规定的最大使用量, 使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超出了允许使用种类和范围;二是为了使食品具有更有效的功能、更经济的加工条件、更长的货架期和保质期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是用低档次人工合成的劣质添加剂冒充天然品, 用工业级添加剂冒充食品添加剂;三是有的企业因使用上游供应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辅材料而使自己产品中食品添加剂含量违规;四是少数食品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不了解, 误认为食品添加剂可以运用于任何食品中, 从而造成了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比如,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 罐头产品中不得检出甜味剂、防腐剂, 但有的罐头被检出了合成甜味剂、防腐剂;有些餐饮店的油条和麻花过量使用膨松剂而造成铝含量超标;有的豆腐坊用工业石膏代替食品级石膏使用。

1.2 为掩盖腐败变质食品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以着色剂、护色剂掩盖已变质的冻鱼、肉类制品的现象屡有发生。如2003年查出的用“死猪肉”加亚硝酸钠发色制作香肠腊肉;某罐头使用价格低廉, 没有成熟的草莓、桃子、杏子, 用山梨酸钾和高锰酸钾浸泡后装瓶, 再往瓶中灌入色素, 就变成了色泽鲜艳的水果罐头。

1.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不科学

对于相当一部分食品生产企业, 由于技术力量薄弱, 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 往往造成因使用食品添加剂, 特别是在食品添加剂联合使用时, 反而导致食品质量下降, 或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1.4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盲目使用

食品生产单位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 必须符合GB 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所规定的品种、使用范围和用量。任何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 也应按需摄取, 过量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若在食品中盲目添加营养素, 就会给人体造成危害。如:维生素E和A摄入量有严格限制, 过多摄入会产生厌食、骨末端疼痛、肝肿大等中毒症状。

1.5 滥称食品添加剂, 将化工原料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这是不法分子利欲熏心, 颠倒是非, 把不是食品添加剂的物质三聚氰胺冠以“华丽”的名称后混淆黑白、滥竽充数, 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给中国乳制品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再如一些不法商贩在制作火锅底料时使用工业石蜡, 用工业石蜡对瓜子、陈米进行抛光。

1.6 食品添加剂标识不规范

一些小型企业生产的食品, 在其标识标注上基本只有产品主要成分, 几乎没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及含量;也有一些企业为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故弄玄虚, 竞相在广告或标签的醒目处印上“本产品绝对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之类的文字, 以标榜自己的产品安全无害。

2 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应采用以下措施

2.1 引导食品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制

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企业始终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做到企业讲诚信、行业要自律, 这是食品安全的基石。

2.1.1 从外部推动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虽然, 法律规定了食品企业对产品负责, 但从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各级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的情况看, 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十分普遍。这说明要使企业真正贯彻落实主体责任, 自觉遵守质量安全的法律义务, 还必须通过加强监管的手段加以推动和督促。

2.1.2 从内部推动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2.1.2. 1 推动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落实到位

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制度。通过签订承诺书, 使企业法定代表人知晓其享有的权利和必须承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通过向企业负责人派发宣传资料、办事指南等文字材料, 召开工作会议等手段, 及时使企业法人了解国家政策和法规, 保持政令畅通。

2.1.2. 2 强化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健全质量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加强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举办企业质量负责人、从业人员培训班, 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典型案例强化对在线生产工人的警示教育;及时向企业质量负责人通报各级政府新颁布实施的法规, 从而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质量意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和检查, 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改正, 认真跟踪落实各项整改措施。

2.1.2. 3 建立食品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

根据企业质量档案、监督抽查检验记录、日常监督检查记录、消费者投诉情况、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等信息, 建立企业质量安全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向社会公开各企业的质量安全诚信度, 既起到了加强舆论监督的作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违规生产的成本, 从而达到遏制违法行为的目的。

2.2 完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构建较为完善的食品卫生安全法律体系

法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对添加剂的立法也不例外,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 一些旧的添加剂成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的添加剂也被研发出来, 而这些还无法在法律中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 所以法律标准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构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2.3 抓好标准的宣贯工作

GB 2760是我国食品安全较完整的标准。该标准自实施以来, 在规范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促进食品工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新的GB 27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于2011年6月20日实施, 由于新GB2760与旧GB 2760标准无论从框架格式, 还是实体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扎实开展以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使用和监督人员为对象的宣传和贯彻, 以便使社会各界对该标准规定的内容有清楚的了解, 准确掌握标准的查询、使用方法。

2.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提高质检部门检验检测能力

浅谈食品添加剂的利弊 篇8

关键词:色谱分析 食品 添加剂

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8-0060-02

1 引言

不可否认的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为此,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制定企业标准的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已经成为我们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迄今为止,在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中,色谱法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色谱分析技术的种类比较多,通常情况下,基于流动的相态可以将色谱分析分成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其中液相色谱是以液体为流动相,而气相色谱其流动相为气体。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色谱分析技术越来越完善,具有检测灵敏度比较高,操作简单,其分离效果非常良好,选择性高,样品的使用量比较少,快捷方便,因此,已经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食品添加剂概述

食品添加剂,顾名思义是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品质而人为添加的化学物质或者是天然物。目前为止,食品添加剂约有23个种类,2000余个品种。其中,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每当谈论食品添加剂时,都是敬而远之。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把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剂的头上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例如:防腐剂有利于食品的保存,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营养强化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的营养价值;着色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食品的感官,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要。

3 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要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

对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在很多论文中具有详细的论述。例如:李敬慈、丁天惠[1]采用乙二胺作为硅胶柱改善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奶制品和淀粉水解液中糖的含量。对样品处理方法及色谱条件作了探讨,采用Pb(Ac)2-Na2C2O4-K2HPO4处理样品,含0.01%乙二胺的乙腈—水(65:35,V/V)作流动相,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本方法操作简单、价廉、准确。HPLC用于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灵敏、样品处理简单等优点。余涛[2]等采用ODSC18柱,甲醇—乙酸铵作为流动相,针对不同类型样品,采用不同前处理方法,样品处理液最后于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定量。结果:乙酰磺胺酸钾、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脱氢乙酸、阿斯巴甜在0~0.32mg/ml浓度范圍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SD为0.67%~6.8%;乙酰磺胺酸钾加标回收率为93.1%~99.6%、苯甲酸为90.5%~98.7%、山梨酸为91.5%~102.5%、糖精钠为91.8%~100.9%、脱氢乙酸为92.3%~99.8%、阿斯巴甜为90.3%~103.5%。

3.2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气象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混合物中的组分在气体的带动下,流经固定相时,固定相对各组分的作用力不同,做成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使各组分得以分离。各组分分离后,随载气逐一进入检测器进行非电量转换,转换成与组分含量成比例的电讯号,再进行记录、绘图、计算。

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检测酸性防腐剂、酯型防腐剂。这些添加剂的萃取主要先用盐酸或者是硫酸等试剂将样品酸化,使添加剂由离子型转化成有机分子,再用极性低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醚等萃取。毛江胜等[3]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的酚类抗氧化剂BHA、BHT、TBHQ。BHA、BHT、TBHQ检出限分别为5、l0、5ng(进样量为5.0),加标回收率为82.8%~95.6%,相对标准偏差为1.06%~3.11%。晋玉霞等[4]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方法的检出限为2.0~3.2mg/kg,回收率为78%~10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

3.3 离子色谱法的应用

离子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离子色谱中使用的固定相是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上分布有固定的带电荷的基团和能游动的配位离子。当样品加入离子交换色谱往后,如果用适当的溶液洗脱,样品离子即与树脂上能游动的离子进行交换,并且连续进行可逆交换吸附和解吸,最后达到吸附平衡。

离子色谱法已经成为食品添加剂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极谱法和离子色谱法,而在国标中离子色谱法被确定为第一法。

4 结语

总之,浅谈色谱分析法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从目前看来,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意识大幅度提升,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本文探讨了检测食品添加剂的色谱方法,阐述了色谱分析法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具体的实践工作发挥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敬慈,丁天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制品和淀粉水解液中的糖[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科学版,1996,(3):72-75.

[2]余涛,叶坚,刘昶.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食品中多种甜味剂和防腐剂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0).

[3]毛江胜,等.化学分析计量,2006,l5(6):11-12.

[4]晋玉霞,等.现代食品科技,2007,23(3):77.78-79.

上一篇:医养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计量标准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