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地区

2024-11-10

西藏高原地区(共12篇)

西藏高原地区 篇1

高中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校学生进入肥胖和亚健康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学生对身体健康观念增强。高中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而且还需要健康的身体和过硬的体魄,这样才能迎接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研究对象

高中生的身体素质现状研究对象是西藏昌都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剔除数据不完整的学生记录后的总人数为1683人,详细分布见表1,在校期间年龄范围14~20岁。

1 . 2研究方法

(1)本文主要应用文献资料法,参考中国国民体质检测系统, 从2002年及以后从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检索的相关课题和文章, 为本文的研究方向、分析做好了资料准备。

(2)问卷调查访谈法,通过对以上1683名学生问卷调查,对相关专家和部门进行访谈,得出一些较官方的数据和建议。

2研究目的

“少年强则国家强”,未来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其身体素质是保证人才实现的物质载体,为了迎接社会各类挑战,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强壮的体魄。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年龄段,而现实是面临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重文轻武”思想严重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迫在眉睫。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 . 1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3.1.1高一到高三身体素质发展缓慢,甚至呈下降趋势

2005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正式制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2007年开始实施,2010~2013年国家连续4年对西藏学生进行了健康体质测试,西藏自治区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系统软件对我校1683名高中生的身高、体重、仰卧起坐、男子握力、肺活量、立定跳远、800m等项目进行测试,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总体及格率为61.2%,不及格率38.8%,优秀率为1.6%,其中男生优于女生,女生在立定跳远方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6cm;在西藏昌都第二高级中学,每次的晨跑或800m测试,都会出现学生晕倒或呼吸困难等现象,说明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厉害,严重落后其它兄弟省市。

3.1.2高考压力重,“重文轻武”思想严重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高一体育课比较正常,学生能正常按照教师要求身体素质训练,体育成绩较好;高二学校重视文化成绩,升学压力加大,学校对体育课安排不再重视;高三一部分学校已经放弃体育课,体育课教学也是自由活动,体育课上很短时间学生回教室学习,没有时间锻炼,也没有心思锻炼,身体素质快速下降。

3.1.3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怕担责任

由于我国的“单胎”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绝大多数90后学生多为独生子,全家人宠爱,入学体质就偏差,缺乏积极主动锻炼身体, 学校因体育课学生猝死,网络一报道,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更怕担责,主动放弃高风险或有安全事故隐患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能跑则跑,能做则做”鼓励方式进行,可想而知,体育锻炼的结果怎么样。

3.1.4“网络时代”加剧学生不喜欢体育活动

随着网络时代急剧发展,许多人为活动被电脑取代,学生上网时间越来越多,游戏种类多样,交友网络虚拟化,服务宽带便捷化, 学生越来越依靠网络,有的学生甚至周末两天可以足不出户,身体锻炼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

3.1.5教学方法“陈旧”,吸引不了学生兴趣

教学效果上,许多教师对学生几十年都用老办法教授学生,方法陈旧过时,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在学生心理上下工夫,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中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养成终生体育观念。

3 . 2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法、措施

3.2.1增强锻炼体育意识,养成终生体育观念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快速生长和形成阶段,学生的身体形态和素质基本在这个阶段定型,所以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非常重要。只有培养高中生自觉体育锻炼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锻炼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让学生体育终生受益。

3.2.2建立“阳光体育”和“家庭—学校—课外”无处不在的锻炼模式

学生一周一次或两次正常的体育锻炼是远远不够,应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体育锻炼中来,让家长监督和促进学生在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在学生课余时间,学校应加大投入,让学生有地方、有器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

3.2.3体育改革,主要是体育课程结构改革

高中体育改革的核心就是体育课程改革。目前高中学生体质发展缓慢,停滞不前,这些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育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对教师评价评定制度,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措施等一系列确立并实施,从制度源头上改变学生身体素质差的现状。

3.2.4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坚持就是胜利”精神

现在的孩子从小被父母宠爱,爷爷辈溺爱,娇生惯养严重,加强对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的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过鼓励、诱导学生的“拼”劲和“狠”劲,来完成体育任务,消除学生的娇气,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辛苦后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3.2.5国家和政府加大体育设施投入,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服务学生的意识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国家和政府应加大体育投入,让学生有器材练习,让体育设施有学生玩;社会不断进步,教师的专业知识越来越满足不了学生需求,只有教师不断学习、进步,跟上时代步伐,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教师应该加强服务学生的意识,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环境下更好的锻炼,身体素质必然能得到提高。

4结论与建议

4 . 1结论

针对当前西藏高原地区高中学生近40%处于亚健康或肥胖状况,身体素质全面落后我国兄弟省市,14~20岁身体素质呈缓慢发展,有的甚至呈下降趋势,这个年龄段应该是身体迅速发展和身体素质提高阶段,应该引起国家、社会、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高中体育课必须从终生体育理念、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体育投入、考试方式等多个领域下工夫,来改变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教学不相符的矛盾。同时促进当前高中生身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4 . 2建议

(1)学校2005年,国家制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但是每个省市、地区学生体质起步不同,统一标准显然不适宜,应根据不同地域、学生体质特点、兴趣爱好区别对待;学校在制定体育制度和修改时,应多听取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意见和学生的建议,因为他们是这些措施实行的参与者和主体。

(2)高中阶段,学生的目的主要是升学,体育成绩好不好跟升学没有关系,没有引起学生和学校重视,建议以后高中学生体育成绩纳入升学成绩,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中来。

西藏高原地区 篇2

昌都有着悠久的的历史,古称“察木多”、“叉木多”、“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被称为“康巴”,素有“热巴之乡”、“弦子之乡”、“木刻之乡”之称。热巴、弦子以及魅力独具的传统藏戏广为流传,堪称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昌都气候多样,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夏季多夜雨,冬春多风。昌都地区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年降雨量400-600毫米,无霜期80-127天。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属于立体性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区气候的突出特征。是全国空气污染最小的城市,也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农、牧、林、副、鱼五业俱全,瓜、果、桃、梨品种繁多;水能资源达三千多瓦;树类达一千五百多种;六百余种飞禽异兽;上千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近百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开采前景十分可观。

昌都人民在各族兄弟民族的帮助下,用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绘画了昌都的大好河山,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建立起电力、建材、建筑、印刷、皮革、煤炭、机械、化工、矿业、自来水等多种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随之而飞速发展的商业、粮食、金融、气象、邮电、医药卫生、文化、广播、电视、饭店、舞厅、等现代化建筑和服务设施,遍布整个市区。

举世闻名的川藏公路跨经昌都,以昌都为枢纽的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国道“214、317、318”为昌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昌都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跑道最长的邦达机场,还有储量居亚洲第二、中国第一的玉龙铜矿,具有四千多年的卡若遗址,达玛拉山的恐龙化石等等。

西藏昌都地区导游词2

那里是最接近阳光的地方,空气因而透明;那里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心灵因而宁静;那里是最后的世外桃源,憧憬因而向往……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

昌都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是锁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片净土,孕育着神秘、孕育着恢弘、预支育着古老而独特的高原文明。这里湛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神山圣湖、亘古雪峰,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永恒的魅力。而那独特多姿的康巴风情、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也对人们充满了无尽的诱惑。

昌都地处著名的横断山脉,这里山高谷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它们的60多条支流像条条玉带般盘绕其中。俯瞰昌都,万峰突起,气势磅礴,座座山脉犹如巨龙昂首。遥望远方,群山峥嵘,江河纵横,牛羊成群,真让人仿佛置身于雄伟壮丽的画卷之中。

昌都地区高山峡谷相间排列,特有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大面积的森林,林海茫茫,一望无垠,树种多达1500余种,珍稀树种繁多。

广阔的森林和草原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之地。在昌都,野生动物多达400多种,约占西藏的80%。珍稀动物有滇金丝猴、金钱豹、藏羚、白唇鹿、黑颈鹤、猞猁、盘羊、马熊、锦鸡等。在许多地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呈现出一派最美丽的自然画卷。

昌都地形复杂,许多地方从谷底到山顶相差2000多米。因此自然景色带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山下是地毯似的草场,山腰是莽莽的森林,再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丛,而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峦起伏的雪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区的典型气候特征。

昌都不但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也独具魅力。作为康巴文化的腹地,昌都人文景观丰富独特,多彩多姿,极具神秘色彩。茶马古道的沿线囊括了西藏原始宗教到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寺庙。

西藏高原地区 篇3

关键词:巧取;巧定;巧连;巧设;巧做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70-02

数学试卷答得好坏,主要依靠平日的基本功。只要“四基”扎实,临场不乱,重审题、重思考、轻定势,那么成绩不会差。切忌慌乱,同时也不可盲目轻敌,导致“大意失荆州”。不是审题有误就是数据计算错误,这也是考试发挥失常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认真对待考试,认真对待每一道题主要把好4个关:1、把好计算的准确关。2、把好理解审题关“宁可多审三分,不抢答题一秒”。3、把好表达规范关。4、把好思维、书写同步关。5、充分把握解题技巧。

下面就解题技巧和方法进行一些重点说明,常言道“四两拨千斤”,充分说明技巧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尤其在应付各类考试中的绝大多数数学题中得到广泛应用。中考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教会学生解数学题的技巧方法,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我本人的一点经验做一点简单的探讨:

高原地区发酵床猪舍环境研究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设备

CO2测试仪(型号为CEA-700),购自江苏金坛市亿通电子有限公司;NH3检测仪(型号为PMG-2000),购自上海易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温湿度表(型号为HM10),购自上海气象仪器厂有限公司;酒精温度计(型号为WNY-30),市售。

1.2 试验设计

于2009年冬季和2010年春、夏、秋季在青海省乐都县分别选择荣升生态养猪场发酵床猪舍作为试验组,李某生态养猪合作社的传统猪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猪舍内空气中CO2、NH3含量和温度、相对湿度;发酵床猪舍确定猪栏垫料层“角-心-角”3个点垫料层的温度,其中2个角点测定深度为距离垫料层表面45 cm,中心点测定深度分别为15,45,75 cm。

1.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舍气体和温湿度的测定

结果见表1和293页彩图1、图2。

从表1和293页彩图1、彩图2可知:NH3含量随着季节的更替变化较大,发酵床猪舍春秋季较高,传统猪舍春、冬季较高,4个季度NH3平均含量传统猪舍明显高于发酵床猪舍;CO2含量也随着季节的更替有较大变化,2种猪舍CO2含量均在冬季最高;猪舍温度和湿度随着季节变化差异也较大,发酵床猪舍的年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19.4℃和47.7%,传统猪舍分别为18.1℃和52.0%。

2.2 发酵床垫料层温度的测定

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发酵床猪舍垫料层中心点15 cm处平均温度最高,为44.0℃;45,75 cm处的平均温度分别为41.1℃和39.0℃,角点平均温度为36.9℃,垫料层温度随着季节变换有较大变化。

3 讨论与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NH3含量随着季节的更替变化较大,发酵床猪舍和传统猪舍均为春、秋季较高,但发酵床猪舍春、秋季NH3含量远低于传统水泥猪舍,4个季度NH3平均含量传统猪舍明显高于发酵床猪舍,说明NH3是猪舍有害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与实际情况吻合。段淇斌等[8]研究表明,4个季度发酵床猪舍内NH3含量均低于传统猪舍,该结论与本文结论一致。周忠凯等[9]研究表明,彩钢瓦和大棚膜发酵床猪舍内NH3平均含量分别为5.8和6.2 cm3/m3,2类猪舍冬季NH3含量最高。发酵床猪舍内NH3的含量低于传统水泥猪舍主要原因:1)发酵床普遍采用锯末和稻壳(体积比7∶3)为垫料,锯末多孔的结构和稻壳疏松的特性使得垫料床体透气性好,对NH3吸附性能增强;2)在有氧条件下,发酵床菌群的硝化或去硝化作用使粪便中氮元素的转移向多元化发展,铵离子可转化为硝态氮或有机氮,减少了NH3的挥发[10,11]。

CO2含量也随着季节更替有较大变化,2种猪舍CO2含量均在冬季最高,分别为3 014.5 cm3/m3和2 526.7 cm3/m3。这种季节性变化一方面是由于青海地区冬春季节较冷,为了保持舍内温度,开门窗通风减少所致;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发酵床发酵效率季节性变化的原因造成,有待于继续研究。张丽萍等[12]研究表明,发酵床养殖前期和后期CO2的排放量较高,且后期高于前期,CO2和CH4的排放总量占发酵床碳素损失的41.21%~54.12%,是碳素转化的主要形式。O2的含量变化不大,4个季度均值发酵床猪舍为20.5%,略高于传统猪舍的20.4%。猪舍温度随着季节变化较大,发酵床猪舍的平均温度为19.4℃,传统猪舍为18.1℃。段淇斌等[8]研究表明,生物发酵床技术组冬季猪舍环境温度显著高于普通水泥地面饲养组,分别为17.8~21.3℃和6.9~12.4℃。

由此可知,从猪舍环境的角度来看,发酵床能降低猪舍内的有害气体含量,增加猪舍温度,为猪只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KRUPA S V.Effects of atmospheric ammonia on terrestriall vegetation:a review[J].Environ Pollut,2003,124(2):179-221.

[2]ZHANG Y,DORE A J,MA L,et al.Agricultural ammonia emissions inventor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J].Environ Pollut,2010,158(2):490-501.

[3]GALLOWAY J N,DENTENER F J,CAPONE D G,et al.Nitrogen cylces:past,present,and future[J].Biogeochemistry,2004,70(2):153-226.

[4]OLIVIER J G J,BOUWMAN A F,VANDER HOEK K W,et al.Global air emission inventories for anthropogenic sources of NOx,NH3and N2O in 1990[J].Environ Pollut,1998,102(1):135-148.

[5]PHILIPPE F X,LAITAT M,CANART B,et al.Comparison of ammonia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during the fattening of pigs,kept either on fully slatted floor or on deep litter[J].Liv Sci,2007,111(1/2):144-152.

[6]PHILIPPER F X,LAITAT M,CANART B,et al.Gaseous emissions during the fattening of pigs kept either on fully slatted floors or on straw flow[J].Animal,2007,1(1):1515-1523.

[7]PHILIPPER F X,LAITAT M,WAVREILLE,et al.Ammonial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from group-housed gestating sows depends on floor type[J].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2011,140(3/4):498-505.

[8]段淇斌,冯强,姬永莲,等.生物发酵床对育肥猪舍氨气和硫化氢浓度季节动态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3):13-15.

[9]周忠凯,余刚,秦竹,等.发酵床育肥猪舍的氨气浓度及其排放率[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7):210-212.

[10]HELLEBRAND H J,KALK W D.Emission of methane,nitrous oxide,and ammonia from dung windrows[J].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2001,60(1/2/3):83-87.

[11]盛清凯,武英,赵红波,等.发酵床养殖垫料组分的变化规律[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5):1703-1705.

最新西藏昌都地区导游词 篇5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西藏昌都地区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那里是最接近阳光的地方,空气因而透明;那里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心灵因而宁静;那里是最后的世外桃源,憧憬因而向往……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

昌都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是锁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片净土,孕育着神秘、孕育着恢弘、预支育着古老而独特的高原文明。这里湛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神山圣湖、亘古雪峰,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永恒的魅力。而那独特多姿的康巴风情、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也对人们充满了无尽的诱惑。

昌都地处著名的横断山脉,这里山高谷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它们的60多条支流像条条玉带般盘绕其中。俯瞰昌都,万峰突起,气势磅礴,座座山脉犹如巨龙昂首。遥望远方,群山峥嵘,江河纵横,牛羊成群,真让人仿佛置身于雄伟壮丽的画卷之中。

昌都地区高山峡谷相间排列,特有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大面积的森林,林海茫茫,一望无垠,树种多达1500余种,珍稀树种繁多。

广阔的森林和草原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之地。在昌都,野生动物多达400多种,约占西藏的80%。珍稀动物有滇金丝猴、金钱豹、藏羚、白唇鹿、黑颈鹤、猞猁、盘羊、马熊、锦鸡等。在许多地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呈现出一派最美丽的自然画卷。

昌都地形复杂,许多地方从谷底到山顶相差2000多米。因此自然景色带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山下是地毯似的草场,山腰是莽莽的森林,再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丛,而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峦起伏的雪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区的典型气候特征。

昌都不但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也独具魅力。作为康巴文化的腹地,昌都人文景观丰富独特,多彩多姿,极具神秘色彩。茶马古道的沿线囊括了西藏原始宗教到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寺庙。

高原地区温室草莓栽培技术 篇6

关键词 高原地区;草莓;温室;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02

1 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选用经审定的优良品种,如甜查理、鬼怒甘等。

1.2 育苗

1.2.1 母株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未产果且经越冬的植株作为繁殖生产用苗的母株。

1.2.2 母株定植

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定植母株。

1.2.3 苗床准备

在温室阳光道做宽120~150 cm,深25 cm的苗床,苗床底部平整,苗床间作宽30 cm的走道。

1.2.4 移栽方法

宽120 cm的苗床中间定植1行,株距80~100 cm;宽150 cm的苗床两旁各种1行,株距100~150 cm。栽植深度是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

1.苗期管理

1.2.5.1 肥水管理

定植后浇透定根水,成活后进行中耕除草,追施2~3次提苗肥,采用浓度0.2%~0.4 %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水分管理以土壤湿润不积水为宜。匍匐茎苗扎根后,每隔15~20 d浇1次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尿或撒施尿素(150 kg/hm2)。8月中旬后,增加磷、钾肥施用量,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作根外追肥,以促进植株的花芽分化。

1.2.5.2 植株管理

匍匐茎发生后,将匍匐茎在母株四周均匀摆布,并在生苗的节位上培土压蔓,促进子苗生根。整个生长期及时人工除草,去除花序,疏去过多过密小苗,促进壮苗形成。

1.2.5.3 假植育苗

在7月中下旬,作假植苗床宽150 cm(其中沟宽30 cm,沟深25 cm),假植时选择2~3片展开叶、植株健壮、根发达的幼苗,带土移植,栽植行距为15 cm,株距为20 cm,栽植后立即浇水。

1.壮苗标准

具有5~7片展开叶,色浓绿,叶厚,苗高20~25 cm,根茎粗度1 cm以上,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1.3 定植

1.3.1 施肥

符合NY/T496的规定,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750 t/ hm2(5 000 kg/667 m2)~900 t/hm2(6 000 kg/667 m2),纯氮(N)0.103 t/ hm2(6.9 kg/667 m2),五氧化二磷(P2O5)0.113 t/ hm2(7.56 kg/667 m2),氧化钾(K2O)0.077 t/hm2(5.1 kg/667 m2)。

1.3.2 整地作畦

施肥深翻30~40 cm,耧耙整平地面起垄,大行70 cm,小行30 cm,垄高25 cm。

1.3.3 定植期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1.3.4 定植密度

按大小行定植,大行70 cm,小行30 cm。株距10~15 cm。定植幼苗时新茎弓背朝向垄外,定植后浇透定根水。定植密度120 000株/hm2~195 000株/hm2(8 000株/667 m2~13 000株/667 m2)。

1.4 田间管理

1.4.1 棚膜、地膜覆盖

当外界气温降低8~10℃时覆盖棚膜。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顶花芽显蕾时覆盖地膜,并立即破膜提苗。

1.4.2 温湿度管理

显蕾前日温26~28℃,夜温15~18℃;显蕾期日温25~28℃,夜温8~12℃;花期日温22~25℃,夜温8~10℃;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日温20~25℃,夜温5~10℃。

整个生长期降低棚室内的湿度,开花期白天的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1.4.3 浇水

定植时浇1次定植水;缓苗后采用膜下滴灌,每隔5~7 d浇1次水。

1.4.4 追肥

顶花序显蕾时,第1次追肥;顶花序果开始膨大时,第2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前期,第3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后期,第4次追肥。追肥与浇水结合进行,追肥以磷酸二氢钾为主,每次追肥量0.03 t/ hm2(2 kg/667 m2)。以后每隔15~20 d追肥1次,追施纯氮0.0 225 t/ hm2(纯氮1.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0.03 t/ hm2(五氧化二磷2 kg/667 m2),氧化钾0.03 t/ hm2(氧化钾2 kg/667 m2)。

1.4.5 植株调整

及时摘除匍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在顶花序抽出后,选留1~2个方位好而壮的腋芽,采果后的花序及时去掉,每个花序保留2~3个果实。

1.4.6 授粉

花前7 d在温室中放入1~2箱蜜蜂。

1.5 病虫害防治

1.5.1 主要病虫害

1.5.1.1 主要病害

白粉病、灰霉病、根腐病。

1.5.1.2 主要虫害

蚜虫、红蜘蛛。

1.5.2 农业防治

忌连作,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清除前茬残株落叶集中处理,拔除中心病株,及时用石灰粉撒穴消毒,随时摘除病叶、老叶、病果于田外深埋。

1.5.3 物理防治

用20 cm×30 cm的黄板每667 m2挂30~40块,挂在行间。当板上粘满蚜虫时,及时更换。在温室放风口处设防虫网、挂银灰色地膜条。

1.5.4 化学防治

符合GB4285中的规定。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烟熏剂、粉尘剂为主,交替使用农药,采收前7~15 d禁止用药。

2 采收

产品达到商品性适时采收,产品质量符合NY/T 444中的规定。

(责任编辑:刘昀)

摘 要 从生育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阐述了高原地区温室中草莓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高原地区;草莓;温室;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02

1 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选用经审定的优良品种,如甜查理、鬼怒甘等。

1.2 育苗

1.2.1 母株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未产果且经越冬的植株作为繁殖生产用苗的母株。

1.2.2 母株定植

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定植母株。

1.2.3 苗床准备

在温室阳光道做宽120~150 cm,深25 cm的苗床,苗床底部平整,苗床间作宽30 cm的走道。

1.2.4 移栽方法

宽120 cm的苗床中间定植1行,株距80~100 cm;宽150 cm的苗床两旁各种1行,株距100~150 cm。栽植深度是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

1.苗期管理

1.2.5.1 肥水管理

定植后浇透定根水,成活后进行中耕除草,追施2~3次提苗肥,采用浓度0.2%~0.4 %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水分管理以土壤湿润不积水为宜。匍匐茎苗扎根后,每隔15~20 d浇1次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尿或撒施尿素(150 kg/hm2)。8月中旬后,增加磷、钾肥施用量,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作根外追肥,以促进植株的花芽分化。

1.2.5.2 植株管理

匍匐茎发生后,将匍匐茎在母株四周均匀摆布,并在生苗的节位上培土压蔓,促进子苗生根。整个生长期及时人工除草,去除花序,疏去过多过密小苗,促进壮苗形成。

1.2.5.3 假植育苗

在7月中下旬,作假植苗床宽150 cm(其中沟宽30 cm,沟深25 cm),假植时选择2~3片展开叶、植株健壮、根发达的幼苗,带土移植,栽植行距为15 cm,株距为20 cm,栽植后立即浇水。

1.壮苗标准

具有5~7片展开叶,色浓绿,叶厚,苗高20~25 cm,根茎粗度1 cm以上,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1.3 定植

1.3.1 施肥

符合NY/T496的规定,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750 t/ hm2(5 000 kg/667 m2)~900 t/hm2(6 000 kg/667 m2),纯氮(N)0.103 t/ hm2(6.9 kg/667 m2),五氧化二磷(P2O5)0.113 t/ hm2(7.56 kg/667 m2),氧化钾(K2O)0.077 t/hm2(5.1 kg/667 m2)。

1.3.2 整地作畦

施肥深翻30~40 cm,耧耙整平地面起垄,大行70 cm,小行30 cm,垄高25 cm。

1.3.3 定植期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1.3.4 定植密度

按大小行定植,大行70 cm,小行30 cm。株距10~15 cm。定植幼苗时新茎弓背朝向垄外,定植后浇透定根水。定植密度120 000株/hm2~195 000株/hm2(8 000株/667 m2~13 000株/667 m2)。

1.4 田间管理

1.4.1 棚膜、地膜覆盖

当外界气温降低8~10℃时覆盖棚膜。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顶花芽显蕾时覆盖地膜,并立即破膜提苗。

1.4.2 温湿度管理

显蕾前日温26~28℃,夜温15~18℃;显蕾期日温25~28℃,夜温8~12℃;花期日温22~25℃,夜温8~10℃;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日温20~25℃,夜温5~10℃。

整个生长期降低棚室内的湿度,开花期白天的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1.4.3 浇水

定植时浇1次定植水;缓苗后采用膜下滴灌,每隔5~7 d浇1次水。

1.4.4 追肥

顶花序显蕾时,第1次追肥;顶花序果开始膨大时,第2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前期,第3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后期,第4次追肥。追肥与浇水结合进行,追肥以磷酸二氢钾为主,每次追肥量0.03 t/ hm2(2 kg/667 m2)。以后每隔15~20 d追肥1次,追施纯氮0.0 225 t/ hm2(纯氮1.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0.03 t/ hm2(五氧化二磷2 kg/667 m2),氧化钾0.03 t/ hm2(氧化钾2 kg/667 m2)。

1.4.5 植株调整

及时摘除匍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在顶花序抽出后,选留1~2个方位好而壮的腋芽,采果后的花序及时去掉,每个花序保留2~3个果实。

1.4.6 授粉

花前7 d在温室中放入1~2箱蜜蜂。

1.5 病虫害防治

1.5.1 主要病虫害

1.5.1.1 主要病害

白粉病、灰霉病、根腐病。

1.5.1.2 主要虫害

蚜虫、红蜘蛛。

1.5.2 农业防治

忌连作,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清除前茬残株落叶集中处理,拔除中心病株,及时用石灰粉撒穴消毒,随时摘除病叶、老叶、病果于田外深埋。

1.5.3 物理防治

用20 cm×30 cm的黄板每667 m2挂30~40块,挂在行间。当板上粘满蚜虫时,及时更换。在温室放风口处设防虫网、挂银灰色地膜条。

1.5.4 化学防治

符合GB4285中的规定。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烟熏剂、粉尘剂为主,交替使用农药,采收前7~15 d禁止用药。

2 采收

产品达到商品性适时采收,产品质量符合NY/T 444中的规定。

(责任编辑:刘昀)

摘 要 从生育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阐述了高原地区温室中草莓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高原地区;草莓;温室;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02

1 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选用经审定的优良品种,如甜查理、鬼怒甘等。

1.2 育苗

1.2.1 母株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未产果且经越冬的植株作为繁殖生产用苗的母株。

1.2.2 母株定植

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定植母株。

1.2.3 苗床准备

在温室阳光道做宽120~150 cm,深25 cm的苗床,苗床底部平整,苗床间作宽30 cm的走道。

1.2.4 移栽方法

宽120 cm的苗床中间定植1行,株距80~100 cm;宽150 cm的苗床两旁各种1行,株距100~150 cm。栽植深度是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

1.苗期管理

1.2.5.1 肥水管理

定植后浇透定根水,成活后进行中耕除草,追施2~3次提苗肥,采用浓度0.2%~0.4 %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水分管理以土壤湿润不积水为宜。匍匐茎苗扎根后,每隔15~20 d浇1次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尿或撒施尿素(150 kg/hm2)。8月中旬后,增加磷、钾肥施用量,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作根外追肥,以促进植株的花芽分化。

1.2.5.2 植株管理

匍匐茎发生后,将匍匐茎在母株四周均匀摆布,并在生苗的节位上培土压蔓,促进子苗生根。整个生长期及时人工除草,去除花序,疏去过多过密小苗,促进壮苗形成。

1.2.5.3 假植育苗

在7月中下旬,作假植苗床宽150 cm(其中沟宽30 cm,沟深25 cm),假植时选择2~3片展开叶、植株健壮、根发达的幼苗,带土移植,栽植行距为15 cm,株距为20 cm,栽植后立即浇水。

1.壮苗标准

具有5~7片展开叶,色浓绿,叶厚,苗高20~25 cm,根茎粗度1 cm以上,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1.3 定植

1.3.1 施肥

符合NY/T496的规定,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750 t/ hm2(5 000 kg/667 m2)~900 t/hm2(6 000 kg/667 m2),纯氮(N)0.103 t/ hm2(6.9 kg/667 m2),五氧化二磷(P2O5)0.113 t/ hm2(7.56 kg/667 m2),氧化钾(K2O)0.077 t/hm2(5.1 kg/667 m2)。

1.3.2 整地作畦

施肥深翻30~40 cm,耧耙整平地面起垄,大行70 cm,小行30 cm,垄高25 cm。

1.3.3 定植期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1.3.4 定植密度

按大小行定植,大行70 cm,小行30 cm。株距10~15 cm。定植幼苗时新茎弓背朝向垄外,定植后浇透定根水。定植密度120 000株/hm2~195 000株/hm2(8 000株/667 m2~13 000株/667 m2)。

1.4 田间管理

1.4.1 棚膜、地膜覆盖

当外界气温降低8~10℃时覆盖棚膜。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顶花芽显蕾时覆盖地膜,并立即破膜提苗。

1.4.2 温湿度管理

显蕾前日温26~28℃,夜温15~18℃;显蕾期日温25~28℃,夜温8~12℃;花期日温22~25℃,夜温8~10℃;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日温20~25℃,夜温5~10℃。

整个生长期降低棚室内的湿度,开花期白天的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1.4.3 浇水

定植时浇1次定植水;缓苗后采用膜下滴灌,每隔5~7 d浇1次水。

1.4.4 追肥

顶花序显蕾时,第1次追肥;顶花序果开始膨大时,第2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前期,第3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后期,第4次追肥。追肥与浇水结合进行,追肥以磷酸二氢钾为主,每次追肥量0.03 t/ hm2(2 kg/667 m2)。以后每隔15~20 d追肥1次,追施纯氮0.0 225 t/ hm2(纯氮1.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0.03 t/ hm2(五氧化二磷2 kg/667 m2),氧化钾0.03 t/ hm2(氧化钾2 kg/667 m2)。

1.4.5 植株调整

及时摘除匍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在顶花序抽出后,选留1~2个方位好而壮的腋芽,采果后的花序及时去掉,每个花序保留2~3个果实。

1.4.6 授粉

花前7 d在温室中放入1~2箱蜜蜂。

1.5 病虫害防治

1.5.1 主要病虫害

1.5.1.1 主要病害

白粉病、灰霉病、根腐病。

1.5.1.2 主要虫害

蚜虫、红蜘蛛。

1.5.2 农业防治

忌连作,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清除前茬残株落叶集中处理,拔除中心病株,及时用石灰粉撒穴消毒,随时摘除病叶、老叶、病果于田外深埋。

1.5.3 物理防治

用20 cm×30 cm的黄板每667 m2挂30~40块,挂在行间。当板上粘满蚜虫时,及时更换。在温室放风口处设防虫网、挂银灰色地膜条。

1.5.4 化学防治

符合GB4285中的规定。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烟熏剂、粉尘剂为主,交替使用农药,采收前7~15 d禁止用药。

2 采收

产品达到商品性适时采收,产品质量符合NY/T 444中的规定。

高原地区小儿麻醉68例报道 篇7

关键词:高原地区,小儿,麻醉

本院地处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的地区, 由于受到高原缺氧因素的影响, 为手术操作中的麻醉处理带来较大的不利。2011年1月至12月本院儿科共实施小儿麻醉68例, 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手术患儿68例, 男32例, 女36例;年龄211岁, 平均 (5.8±2.4) 岁;体质量1439kg, 平均 (25.6±2.8) kg。本组患儿均发育正常, 无高原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本组患儿中, 上肢骨折21例, 下肢骨折14例, 腹股沟斜疝11例, 急性阑尾炎9例, 闭合性腹部外伤8例, 肠套叠5例, 其中急诊手术45例, 择期手术23例。本组患儿的麻醉方法为, 基础麻醉26例, 臂丛神经阻滞18例, 硬膜外麻醉11例, 腰麻8例, 硬膜外复合全麻5例, 手术时间为23l36min, 平均 (49.5±25.2) min。1.2麻醉方法本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后, 立即开放静脉通道, 并进行P、Bp、R、SpO2等常规监测。本组患儿中, 实施基础麻醉26例, 采用咪唑安定0.060.1mg/kg与氯胺酮0.81.0mg/配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18例, 腋路法注入0.8%1.0%利多卡因0.40.7mL/kg, 麻醉起效后即可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11例, 选择患儿的Tl2L1或L1-2间隙采取硬膜外穿刺, 穿刺成功后, 注入0.8%1.0%利多卡因4-6mL, 观察5min后, 患儿无明显腰麻征象注入1.0%利多卡因59mL, 麻醉起效后即可进行手术, 麻醉效果不理想时, 给予咪唑安定0.050.1mg/kg;腰麻8例, 选择L3-4或L4-5间隙作为穿刺点, 穿刺成功后, 注入0.5%布比卡因0.71.0mL, 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4月第10卷第12期?临床研究?113根据手术操作的具体要求, 可以适当调节麻醉平面, 避免麻醉处理中的阻滞平面扩散过高[1];硬膜外复合全麻5例,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注入0.8%1.0%利多卡因34mL, 确定患儿无全脊麻征象后, 静脉注入芬太尼1.11.5μg/kg, 咪唑安定0.10.15mg/kg, 维库溴胺0.080.1mg/kg, 使用Drager麻醉机控制患儿的呼吸, 采用1.0%1.5%异氟烷维持术中麻醉, 必要硬膜外给予患儿1.0%利多卡因35mL, 静脉追加芬太尼、维库溴胺等, 以稳定患儿的血流动力学, PETCO2维持在3035mmHg, SpO2维持在98%100%。2结果在本组高原地区患儿的麻醉处理中, 除硬膜外麻醉3例, 臂丛神经阻滞2例, 腰麻1例的麻醉效果不理想外, 其余病例的手术麻醉效果均较为理想。病例效果均满意。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的5例患儿中, 术中及术后患儿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术后苏醒较快, 不良反应较少。3讨论在小儿手术中, 由于患儿的生理性因素与自我精神调节功能较为薄弱,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 选取合理的麻醉方法对于高原地区小儿手术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但减少了小儿手术中的生理干扰, 而且保证了手术治疗的实际效果[2]。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限制, 在高原地区的小儿手术中, 麻醉方法的选择必须坚持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的原则。在高原地区小儿麻醉中, 在一些短小手术中, 通常采取基础麻醉方式, 在发挥氯胺酮镇痛作用的同时, 咪唑安定在消除交感神经方面也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而且有利于增快患儿的心率, 使得麻醉处理更为平稳。在高原地区小儿手术中, 恶心、呕吐是术后常见的麻醉药物副作用, 如果在麻醉中配伍药物的应用不合理, 可能导致患儿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 对于手术效果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在高原地区小儿手术中, 腰麻阻滞主要适用于5岁以上的下腹部、下肢手术患儿, 由于患儿的体表解剖标志较为清晰, 脊柱韧带弹性较大, 脊柱平直, 在实施腰麻时脊柱各层次的感觉较为明显, 所以, 穿刺点多选择Tl2L1或L1-2间隙, 以避免患儿麻醉处理中的阻滞平面扩散过高。另外, 由于小儿循环系统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强,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血压容易维持平稳, 在腰麻期间应注意吸氧, 密切监测患儿的血压、呼吸及SpO2。对于手术治疗中出现下肢麻木、内脏牵拉反应的患儿, 应及时给予相应剂量的咪唑安定, 由于小儿硬膜外腔的间隙相对较小, 脂肪组织也较为疏松, 但是椎间孔通畅, 药液漏至椎旁间隙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 在小儿手术的麻醉处理中, 麻醉药剂量并不是完全按照麻醉阻滞节段数量增多而呈比例增加的。与平原地区的儿童相比, 高原地区小儿发育相对迟缓、体质量也偏轻,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 麻醉方法的选择, 以及麻醉药物的选用与计量不能单纯按照患儿的体重进行计算, 而是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如果患儿的麻醉效果不理想, 利用合理选用辅助麻醉药物。但是在高原地区小儿麻醉处理中, 选用的麻醉药物品种不宜过多, 否则可能导致麻醉管理复杂化, 甚至引发患儿呼吸、循环等并发症。另外, 在高原地区小儿麻醉中, 应注意书中及术后护理措施的合理应用, 术中要尽量保证患儿的通气与循环功能,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手术切口变化情况, 以避免在手术治疗中出现患儿死亡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黄建端, 傅玉江.高原实用外科学[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2:394-396.

[2]杭燕南, 庄心良.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879-889.

高原地区颅脑创伤的临床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6例患者,男45例,女21例,年龄6岁~75岁,以18岁~42岁的青壮年为多。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坠落伤19例,打击伤12例,火器伤3例。伤情按格拉斯哥昏迷计分伤情分类法(GCS)分类,均为4~8分,伤后昏迷或再昏迷≥6 h,属重型颅脑创伤。多发性创伤25例,主要为并发四肢骨折。术后多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出血、肺部感染、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脑膜炎及脑脓肿等。

1.2 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常规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气、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指标的监测)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处理。有手术指征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颅探查术,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余行常规保守治疗,给予脱水、激素、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积极防治感染等相应处理。

2 结果

经过积极救治,本组66例中存活57例,占86.4%;死亡9例,占13.6%.其中4例入院时即有脑疝体征,受伤至入院时间均在6 h以上,行去骨瓣减压及颅内血肿清除术,病情无改善,于术后次日呼吸循环衰竭死亡;3例为重型颅脑创伤、双侧额颞部脑挫裂伤患者,行开颅探查及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病情略有改善,但分别于术后第1,3,4天出现脑疝体征,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例均为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救治无效,终因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 讨论

3.1 高原缺氧对颅脑创伤影响的病理生理基础

海拔3 000 m高原地区的氧分压为13.7 kPa,吸入空气中的氧分压为12.5 kPa,为平原地区的66%.平原生活的人进入高原地区后,造成机体缺氧、脑血管扩张,直接影响脑微循环,脑容积扩大;同时能量产生减少影响脑的正常代谢,脑细胞活动降低。缺氧进一步加重时,神经内三磷酸腺苷(ATP)合成减少,直接影响钠泵的正常功能,改变正常的渗透压,使大量水分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水肿;同时又直接影响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使其通透性增加。再由于颅脑创伤加重了脑缺氧而引起颅静脉压升高,导致脑灌注下降和静脉淤血及回流障碍;又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促使颅内压急骤增高,导致脑水肿,脑肿胀加速脑疝发展。因此,脑脊液增加、大脑容积扩大是高原地区发生急性高原脑昏迷及颅内高压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1]。

3.2 高原颅脑创伤的特点与护理

由于特珠的环境和病理生理基础容易加重伤情,同时并发高原脑昏迷,所以,除按常规护理外,还须强调氧疗、整体护理和脑室引流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1)本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护理原则是成立以护师为主的护理小组,强调整体护理,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操作和无菌技术。参加抢救、诊治的护理人员相对固定,了解病情和熟悉治疗方案,有利于病情观察和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肢体活动情况,每15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各1次,注意瞳孔、意识、体温的变化,警惕并发高原脑昏迷和颅内压升高的症状。

(3)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及时清除口腔、鼻、咽喉的分泌物、呕吐物和血凝块,使用的吸痰管12 h煮沸消毒1次。对静脉切开的静脉通道,定时更换导管,严格保持无菌,同时应用静脉保护液(以庆大霉素、氢化可的松、肝素等溶液配制),每4 h冲洗1次,预防感染。

(4)高原低氧对颅脑创伤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所以,给氧的目的是要解决因缺氧而造成的呼吸困难,缓解因缺氧对脑细胞的影响和防止因缺氧加重造成高原脑昏迷。笔者一般采用单纯鼻导管给氧法,给氧时要保持氧气湿化,以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或糜烂。突然给予高浓度、大流量氧吸入,容易引起呼吸不适,尤其是有肺部疾患和(或)老年患者,氧流量以2~4 L/min为宜,不宜超过6 L/min,但对合并急性高原脑昏迷的患者,应采取高浓度加压给氧[2]。笔者多采用面罩间歇给氧,同时挤压气囊加压的方法,氧流量以6~8 L/min为宜,亦可采用导管给氧法,氧流量为4~6 L/min.

(5)由于高原缺氧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变化与平原有所不同,加上高原人体右心负荷较平原人体为大,脑、肺水肿发病率高,因此,液体的控制十分重要[3]。过去多采用药物降低颅压和手术去骨瓣减压,2年来笔者对12例患者应用侧脑室穿刺插管脑脊液持续引流的方法,对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及脑疝形成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无1例发生并发症。其适应证:重型颅脑创伤致严重的脑水肿,脑出血破入脑室内,血肿清除术后;重型颅脑创伤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等。操作方法:在冠状缝或发际2 cm与距中线3 cm的交点做标记,局麻后用颅骨锥钻孔,穿刺针经钻孔刺入5 cm~6 cm,将引流管放入侧脑室前角2 cm~3 cm.亦可用套管针经钻孔穿刺,进入前角后,拔除针芯,将引流管的侧孔端经套管针送入前角内,然后拔除套管针,将引流管另一端连接引流瓶,再将引流管与头皮缝合固定。护理要点:a)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天更换消毒引流瓶,并防止引流管脱落,包扎敷料需用胶布绕管2周固定;b)引流瓶流出口的高度,应保持颅内压为14~19 mm Hg,以防止其突然下降过多;c)记录24 h脑脊液出量;d)引流时间一般为3 d~7 d,拔管时先将液面压力提高到30~37 mm Hg,然后夹闭引流管,观察24 h~48 h,如无病情变化即可拔管。

参考文献

[1]胥全宏,杨日高,冯华.66例高原颅脑外伤伤情特点及预后分析[J].重庆医学,2003,32(11):1529-1531.

[2]李祥,刘正强,刘晓兰.高原昏迷救治体会(附8例报告)[J].高原医学杂志,2002,12(3):46-47.

高原地区篦冷机冷却风机改造 篇9

1 存在的问题

投产初期, 出篦冷机熟料温度高达110~130℃。由于篦冷机实测总风量只有设计值的77.68%, 大部分风机的风压也低于设计值, 实测总风压只有设计值的84.54%, 风机效率普遍偏低。冷却风机参数见表1。该生产线的实测总风压和实测总风量与同窑型的2号2 500t/d生产线的实测总风压76 696Pa和标态下实测总风量314 198m3/h相比明显偏小。

冷却效果差对烧成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1) 篦冷机前端固定篦床上的熟料不能够充分流态化, 极易出现堆雪人、压篦床等工艺事故。

2) 二、三次风温度偏低, 窑炉风量严重不足。

3) 入煤磨热风在篦冷机中部取风, 风量不够, 出煤磨气体温度低 (50~55℃) , 降低了煤粉的产质量。

4) 为了避免高温气流进入窑头电除尘器, 不得已将除尘器入口前端的冷风阀打在常开位, 使系统热损失和压力损失明显增大。

5) 窑头冷却、输送和破碎设备轴承温度和运行电流接近临界值, 设备安全隐患大。

2 原因分析

据文献[1]介绍, 高海拔地区新型干法烧成系统的设备选型和操作必须保证系统的气体质量流量G与海平面相同。这就需要按气体密度变化的比例提高系统的气体体积流量。同时由于系统内的流动阻力也发生变化, 因此系统内的主排风机以及用于篦冷机的鼓、排风机必须重新选型, 或加大规格, 或在原有机型上加快转数。

海拔高度H处的大气压力、大气密度和大气温度按以下公式计算[2]:

式中:

PH、P0———分别为海拔高度H处与海平面地区的大气压力, Pa;

rH、r0———分别为海拔高度H处与海平面地区的大气密度, kg/m3;

tH、tg———分别为海拔高度H处与海平面地区的大气温度, ℃;

H———所处海拔高度, km。

我公司所处海拔高度H=1.2km, 按P0=101 325Pa, r0=1.293kg/m3和tg=15℃计算得出:PH=87 709Pa, rH=1.150kg/m3, tH=7.2℃。

参考文献[3]对风机选型进行海拔修正。

式中:

Q、Qt———分别为标态下海拔高度H处与海平面地区的风机选型风量, m3/h;

HH、Ht———分别为海拔高度H处与海平面地区的风机选型风压, Pa;

A、B———修正参数。

其中:

平原地区同规格窑型冷却风机选型的经验取值为标态下风量Qt=303 019m3/h, 风压Ht=82 829Pa, 我公司篦冷机冷却风机标态下设计风量Q=285 527m3/h, 设计风压HH=78 576Pa, 风量修正系数为A=0.942, 风压修正系数B=0.949, 明显偏小, 这是导致冷却风机冷却效果差的根本原因。

3 采取措施

我公司要求建设方对篦冷机冷却风机重新进行设计选型, 并尽可能选用原有的设备基础和部分电动机。要求高压段和中低压段冷却风机效率分别达到78%~80%和80%~83%, 并提供性能曲线。调整后风机转向不变, 风机基座、进出口尺寸及风门规格尽量参考原有图纸, 并复核原风门执行机构, 避免现场安装出现问题。根据改造方案, 可利用7台原有风机电动机, 需确认电动机与风机之间的联轴节尺寸, 还需另购4台电动机。更换的PCF系列风机与篦冷机间采用标准排气式布置, 具有效率高、结构尺寸紧凑、运行安全可靠等特点[4]。同时检查更换了少量篦板。改造前后风机参数对比见表1。

4 效果

2009年9月中旬, 冷却风机改造后, 二、三次风温度提高, 同时供氧充分, 使窑、炉煤粉燃烧环境大大改善, 整个系统的温度场、流场分布趋于合理, 窑尾系统通风阻力降低约500Pa。窑系统正常运行时测量出篦冷机熟料温度为 (85±5) ℃。分解炉出口温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没出现温度倒挂现象, C5下料管、分解炉锥体和烟室缩口结皮堵塞事故明显减少。窑炉系统设备运行安全平稳, 操作参数满足设备要求, 设备运转率有所提高。改造前后系统生产情况对比见表2。

参考文献

[1]朱祖培, 赵乃仁.高海拔地区对新型干法水泥厂烧成系统影响的初步分析[J].水泥工程, 2001 (1) :4-9.

[2]丁胜翔.高海拔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几点体会[J].水泥, 2006 (6) :24-26.

[3]王君伟, 李祖尚.水泥生产工艺计算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1:269-271.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 篇10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西北黄土区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域, 以农牧业发展为主, 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与化工基地。该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峻, 制约着黄土高原地区、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环境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

2.1 自然环境条件

2.1.1 黄土

黄土是指以原生堆积未经次生扰动的、无层理的、用于黄色粉沙质、富含碳酸盐并有大孔隙和垂直劈理的土状沉积物, 以及经过次生搬运、具有层理和沙砾石层的黄色粉土状沉积物被称之为黄土状土层。黄土在世界上分布广泛, 从全球看, 黄土分布区主要位于中纬度干燥和半干燥的大陆性气候环境范围内, 即现代的温带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及部分半荒漠地区[1]。在欧亚大陆上, 从大西洋东岸到太平洋西岸成断续带状地分布。而我国境内的黄土, 除长江流域的零星分布外, 大都分在昆仑山、秦岭和大别山以北。根据黄土沉积的特点可分为西北内陆盆地区、中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区、东部山前丘陵及平原区3大分布区。

2.1.2 地形地貌

黄土高原横跨我国3大高程阶梯的2个阶梯, 从西向东逐级下降。从日月山到刘家峡, 为第一高程阶梯的东缘, 属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一般海拔为2300~3000m, 其间有积石山、大阪山、冷龙岭等高山。黄河干流湟水、大通河形成的谷地与山体相同分布, 使该区主要以高山峡谷、川峡相间为主要地貌特征。地貌类型主要为剥蚀侵蚀地貌, 黄土堆积地貌不甚明显。

2.1.3 气候

黄土高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夏季深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 而冬季则常为来自西北内陆的干冷气流作用, 从而形成了整个地区夏秋温暖多雨, 冬春寒冷干旱的气候特征。

2.1.4 植被

黄土高原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地带性特征。黄土高原由于人口剧增、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战争的破坏, 原生植被已完全不存在, 随之而来的替代植被是后来恢复的次生植被以及解放以来种植的人工植被。由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诱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旱化等生态问题。黄土高原地处森林带向干草原、荒漠草原过渡的过渡带, 环境因素变化剧烈, 波动性大, 加上千沟万壑的小地形, 使水热条件进行再分配,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小生境, 增加了对植被生存条件认识的难度, 黄土高原的植被地带性划分成了具有争议的问题。

2.1.5 土壤

黄土高原地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自然地理区域, 横跨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和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带。地形也较为复杂, 气候变化不稳定, 植被类型较多, 土壤母质多变;加之农业历史悠久,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 形成丰富多彩的土壤类型。特别是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形成与演变的影响, 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用, 均显得十分深刻。一方面人工培育了适合农业发展的肥沃土壤———淤土和灌淤土;另一方面, 由于土地利用不合理, 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加剧, 草原严重退化, 形成大面积的初育土———黄绵土、风沙土、粗骨土等。黄土高原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是腐殖质的累积过程与钙积化过程。随着气候由东南向西北渐趋干旱, 土壤有机质的产生积累也减弱, 从3%~4%减少到0.6%, 腐殖质层的厚度由50~60cm减至10~20cm。胡敏酸与富非酸之比从1.2~1.5降至1以下。钙的淋溶渐次变小, 钙积层层位升高, 淀积愈集中, 碳酸钙含量由0.1%增至30%以上。此外, 还有森林成土过程———黏化过程和人为土娄化过程与灌淤化过程以及盐渍化、草甸化和沼泽化过程等[2,3]。

2.2 社会经济特征

黄土高原总土地面积64.19万km2, 人均土地7200m2,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69%, 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 整个区域水土流失面积达34万km2, 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000t/km2的土地面积约为29万km2, 大于5000t/km2的约为16.6万km2。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导致土地贫瘠, 土壤肥力下降, 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沟壑面积扩大以及耕地资源的减少, 对农田的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除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该区长城以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也相当严峻, 危害着农林牧业的发展和道路、工矿建设。

3 水土流失成因

3.1 自然因素

地貌形态是流域降雨侵蚀产沙过程的重要下垫面的影响因素之一。地貌形态受降雨、人类自然活动和地质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水沙运移、能量消耗等方式实现其形态的不断演变, 最终形成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的侵蚀地貌景观;而不断演变的侵蚀地貌形态又对流域侵蚀产沙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使其在强度、方式、速率等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响应[4]。黄土高原的多数地区海拔高度为1000~2000m, 相对高差为100~300m,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 这种格局决定了黄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流向, 使汾渭谷地成为地方侵蚀基准。黄土地貌的最大特点是地面崎岖起伏,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地貌的演变过程强烈。

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 该区气候受环流形势控制和地形因子影响, 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 气候干燥寒冷;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 气候温暖湿润。在黄土高原地区, 降雨是土壤侵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个气候因素。

3.2 人为因素

长期以来, 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为破坏方式主要有3种:陡坡耕垦、滥砍滥伐、乱挖乱堆乱放。这些人为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土体结构和原有的地貌形态也受到严重破坏。在历史时期和本世纪的前期和中期, 前2种破坏方式是主要的, 第3种方式处于无足轻重地位。近期由于农村人口迅速增加, 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未得到显著改善, 加之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没有有效地应用和推广, 人民生活贫困, 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不多, 法制不健全和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 因此, 陡坡耕垦和“四滥”仍在不断进行 (有些地区近几年已停止开荒) 。

4 水土流失现状与演变趋势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支离破碎、土壤抗蚀能力较差、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使黄河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多泥沙河流。《汉书·沟洫志》对黄河水沙有“河水重浊, 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的记载。黄河年均输沙量为16.4亿t, 平均含沙量37.4kg/m3, 最大含沙量为666 kg/m3。在世界上年均输沙量超过1.0亿t的大河中, 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和平均含沙量均位世界居首位。由于黄河的含沙量异常的高, 使Ludwig在建立世界范围河流输沙模型时被舍去[5]。

1986—2000年,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增加了0.53×104km2, 主要是轻度、中度侵蚀面积增加, 微度、强度、极强和剧烈侵蚀减少。2000—2002年, 水力侵蚀面积变化主要是微度侵蚀面积减少了0.39×104km2, 轻度侵蚀面积增加了0.62×104km2, 剧烈侵蚀面积增加了0.13×104km2。其中, 土的渗透性和崩解性是判断其抗蚀能力的重要指标。黄土中0.5~0.05 mm颗粒的含量越高, 其渗透率越大, 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的稳渗率在0.5~1.5 mm/min之间, 有利于减小径流冲刷。但是, 由于黄土崩解性很强, 加上其他不利条件 (地貌、植被等) 突出, 侵蚀仍然十分强烈。据唐克丽等人将4cm×4cm×4cm原状土置于静水中观测时, 砂黄土崩解为散粒所需时间为0.5~1.0min, 绵黄土为1~2min, 黏黄土为1.5~3.0 min, 相差约3倍[6]。

人类社会的出现, 首先是利用自然资源来维持生存, 从砍伐森林、狩猎、游牧, 一直发展到刀耕火种、烧山开荒、开垦陡坡, 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5 水土流失危害

1) 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导致该地区地形破碎、耕地草原退化, 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和其他灾害的发生;

2) 黄河下游河道沉积的大量泥沙, 使河床不断抬高, 成为地上悬河, 加剧了洪水灾害的发生, 威胁着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 大量的泥沙使水体变黄, 水环境受到污染, 还会淤塞水库和渠道, 使水资源利用变得困难;

4) 为了减轻下游河道泥沙淤积, 必须保证一定的水量输沙入海, 这就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长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恶化了生态环境, 给该地区及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造成了黄土高原地区的贫困, 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现代全球系统与人类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生态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 人类活动也会对环境变化产生较大影响, 特别是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影响环境变化的能力越来越强。目前, 土壤侵蚀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 在农垦历史悠久的中国, 该问题更为突出, 尤其在自古多沙的黄河, 因土壤侵蚀的发展, 治黄的对策愈加复杂而尖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需作为一个长久达成的目标, 相关的对策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蔡强国, 袁再健, 程琴娟, 等.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 (3) :48-54

[2]程积民, 万惠娥.中国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水土保持[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3]王万忠, 焦菊英.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预测[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2.

[4]姚文艺, 汤立群.水力侵蚀产沙过程及模拟[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1.

[5]汪岗, 范昭.黄河水沙变化研究 (第一卷, 下) [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2.

[6]王守春.黄土高原古代植被的地域分布及其变迁[A].左大康.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文集 (第三集) [C].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2.

加强西藏地区初中政治教育的途径 篇11

关键词:西藏地区;政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28-01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合法公民,其理论性非常强,学生对此课程普遍缺乏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要结合实践,联系生活,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追求创新,寻找学生的兴趣触点,设法丰富课程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会生活、有理想、有道德、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一、西藏地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西藏地区地处祖国边疆,行政辖区广阔,是藏族同胞的聚居地,自古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信仰体系。在日常生活当中,西藏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心理上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习惯对于该民族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均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这种民族意识形态在潜移默化地左右着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影响着人们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塑造着族群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西藏地区属于民族自治行政区,除了国家级政策方针之外,该地政府还制订了地区性行政制度,因此复杂的政治环境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西藏地区独特地域文化和政治环境决定高中政治教育必须“因材施教”,转变教学观念、确定教学目标、制订科学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在尊重西藏民族文化的前提之下,“求同存异”,探索符合国家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针且富有民族特色教学模式。

二、加强西藏地区初中政治教育的途径

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死记硬背,脱离实际,枯燥乏味。在西藏,加之藏族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初中时思想政治教师缺乏,汉语基础差,信息闭塞,学生成绩长期较低等因素的存在,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更加突出。解决起来更显得急迫和重要。笔者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看法。

1、明确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和不可回避性。不少学生抱着解决生计的心态来就读高中,学思想政治就是为了捞分数,根本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程对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的意义。只有让他们明白了学习的深层次意义,他们才会自觉地对思想政治课付出时间和精力。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必定能增加自己的政治智慧,甚至让你在乱世中懂得如何趋利避害,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才是对社会有益。这不是教人耍狡猾玩小聪明,而是实实在在的智慧。比如,研究社会学的马克斯·韦伯,在较早就能正确地预言德国式和苏联式的政治模式很可能会走向专制独裁,并在很多讲学中提出了警告。可惜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韦伯的警告并不能遏制德国的法西斯势力。但我们从中见识了政治智慧对个人、对民族的重要性。

2、以政治伟人的事迹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模仿能力强,容易崇拜偶像。我们应当合理利用他们的心理,引导他们学习最应该模仿的人类楷模和榜样,避免他们陷入影视明星崇拜甚至封建迷信的迷茫中去。我们可以向他们介绍丘吉尔、孙中山、毛泽东等政治人物的人生,也可以介绍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拜伦、鲁迅、胡适等科学家、文学家与政治的故事。这些伟大人物的人生对学生中的部分人有或多或少的启示,启发他们思考个人与民族、与国家的命运的联系,从而爱上思想政治、热衷于学习思想政治课。在学习“政治参与”时,讲到了孙中山早年曾经找过李鸿章,提出了自己想武力反抗清王朝的想法。提问:同学们猜猜李鸿章是如何反应的?后果会怎么样?学习“综合国力”时,我讲了爱因斯坦对原子弹的贡献,讲江孜抗英战争的整个过程与形势对比。讲课中要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要么彻底分析中心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从学生入神的状态中,我能感觉到这种方法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不小的帮助作用,他们对思想政治课并非毫无兴趣。

3、以政治哲学的沉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科学都具有其相同的特点,那就是怀疑的精神,这就是一切“学问”的本质,政治也不例外。多问有利于锻炼思维,理顺学理思路、博学知识。学贵有疑,多问、多探讨自然的秘密,多求证社会的因果联系,人类就会在理性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多问是科学的方法,使人类真正摆脱了愚昧、摆脱了宗教的无知,各门科学不断地兴起。学习政治的方法也一定要多问、多求证,不能教条,否则思想就僵化了。

4、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向来比较枯燥,迫于升学压力,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肤浅的理论层面,缺乏形象的认知。这种情况在各地高中教育中非常普遍,而西藏自治区表现特别明显。为了改变这一颓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图片展示等手段向学生形象化地展示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形态和风貌,帮助学生建立生动的知识体系,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5、注重第二课堂建设,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目前,由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决定了许多课本知识与西藏自治区群众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知识的传授刻板而缺乏实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建议西藏自治区的高中

应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应大力推动第二课堂建设,以课程设计、知识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主动搜集资料,了解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照西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启贤.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2004.(9)

[2] 梁焱萍.西藏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应把握的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

西藏高原地区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6例, 男性110例, 女性76例;年龄3~69岁, 平均年龄36.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42例, 高处坠落伤63例, 摔伤81例。闭合损伤180例, 开放性损伤6例。左侧90例, 右侧96例。新鲜骨折140例, 陈旧骨折46例, 伴有复合伤42例。临床表现为局部畸形、肿胀, 皮肤瘀斑, 压痛明显, 触及骨擦感。按Allman分型[1], Ⅰ型138例, Ⅱ型37例, Ⅲ型11例。患者常规行X线片检查, 粉碎性骨折行CT检查, 了解折端骨块移位的情况。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适应证

a) 开放性骨折;b) 骨折伴神经、血管损伤;c) 由于软组织嵌入, 骨折端之间持续存在较宽的分离;d) 锁骨远端骨折靠近肩锁关节;e) 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形成漂浮肩;f) 骨折不愈合[2]。

1.2.2 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

本组60例为年龄大于50岁, 骨折发生在中外1/3处, 未合并肩锁关节脱位, 无明显成角、粉碎及因基础疾病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成人和儿童锁骨骨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以挺胸、两手插腰, 使两肩胛骨靠拢后用“8”字绷带固定, 即使骨折畸形愈合, 对功能影响也不大, 较易被年龄大的患者接受。对于15岁以下儿童其骨折端具有自行塑形的能力, 通过整复后用“8”字绷带固定, 待固定3 d肿胀消退后注意调整其松紧度达到满意的疗效[3]。

1.2.3 手术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 待麻醉生效后肩部后方垫枕, 患臂略外展。切口: (因锁骨位置特殊、着衣时暴露在外、考虑美观的要求) 在锁骨表面略偏下以骨折端为中心取弧形切口 (其长度根据骨折情况决定) , 显露颈阔肌, 避免损伤皮神经, 显露骨折端, 进行折端复位, 钢板置于锁骨上方 (其骨折上缘略行骨膜剥离) , 在锁骨的后方用棉垫及骨膜剥离器给予保护, 以免损伤锁骨下静脉、胸腔内容物及臂丛神经, 术中特别注意螺丝钉宜刚出骨皮质且勿过长。术中根据Allman的骨折分型, 如有喙锁韧带断裂在骨折固定时一同予以修复。对于粉碎性骨折, 骨块复位后用拉力螺钉固定并予以植骨。治疗以恢复锁骨的生理曲线, 同时矫正肩锁关节脱位、修复喙锁、肩锁韧带。术中用盐水冲洗伤口时观察局部渗血的情况, 请麻醉师“鼓肺”了解是否损伤胸膜等, 从内向外分层关闭伤口, 术后行肩关节制动。

1.2.4 术后处理

a) 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局部渗血情况、局部置冰袋, 同时预防性使用抗菌素。b) 术后第1天让患者取半卧位、健侧肩部垫一软枕、患侧悬空, 同时在患侧胸壁侧方垫枕, 防止患侧上肢下垂。将患肢用三角巾悬吊在胸前约2周左右, 以防因肩关节活动引起局部的疼痛。c)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交代注意事项, 同时让患者加强握拳、腕关节功能活动及前臂旋前、旋后活动, 术后1周开始患侧肩关节被动活动, 逐渐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d) 饮食以清淡为主, 术后3 d逐渐加强营养。e) 术后第3天更换敷料了解伤口情况, 拍片了解骨折复位、固定情况, 并停用抗菌素。

1.2.5随访情况

定期随访了解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周起肩关节被动功能训练改为主动肩关节功能训练, 锻炼力度每日逐渐增加, 防止肩周炎的发生, 鼓励患者生活自理。

1.2.6疗效评价指标

通过随访了解骨折愈合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a) 了解局部伤口偏向锁骨的下缘、衣领能覆盖创缘不影响美观, 创缘有无畸形、瘢痕的形成, 有无局部疼痛及叩击痛;b) 根据术后不同时段X线片了解骨折的临床愈合期, 如骨折端有连续性的骨痂通过及骨折线模糊、消失, 使骨折达到牢固愈合;c) 术后经功能锻炼后肩关节活动的情况。肩关节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4]进行评分。患者根据有无畸形及瘢痕情况对外观进行主观满意度评价。

2 结果

本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 接受手术治疗者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6例开放性骨折伤口延期愈合。186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2~22个月, 平均14.7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为8~14周, 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ry评分为82~98分, 平均92.4分。其中优164例, 良22例, 优良率100%。患者对外观切口的满意率为90%, 均无局部疼痛, 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3 结论

3.1 锁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锁骨呈“S”形, 锁骨中1/3最薄、最窄。Allman对锁骨骨折不同部位分为三型, Ⅰ型:锁骨中1/3骨折;Ⅱ型:锁骨外1/3骨折;Ⅲ型:锁骨内1/3骨折。Ⅰ型在临床上最多见, 约75%, 根据受伤的暴力大小骨折呈横形、粉碎形、斜形。同时受肌肉的牵拉 (如胸锁乳头突肌、斜方肌牵拉) 使锁骨的近端向上移位、远端因受上肢重力作用向下移位。Ⅱ型骨折系锁骨的外1/3骨折, 根据解剖特点骨折靠近肩锁关节, 锁骨骨折同时伴有关节内的粉碎骨折、锥状韧带、斜方韧带、肩锁韧带断裂。Ⅲ型锁骨骨折在临床上少见, 通过X线及Allman分型可掌握好骨折的解剖特点及拟定手术治疗方案, 特别是Ⅱ型与Ⅲ型骨折。可以采用Neer、Craig的分型对其特殊部位的骨折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指导如何从X线片中认识锁骨外1/3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及韧带的损伤, 以防止临床中的漏诊, 其目的是要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并修复好韧带, 避免肩锁关节的再次脱位[5]。

3.2 传统“8”字绷带固定与手术治疗方法的比较

儿童青枝骨折使用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后开始活动, 4~6周可达到临床愈合, 局部轻度畸形2~3个月后可自行塑形。坎贝尔骨科学中提出, 因骨折远端伴有骨膜脱套伤, 骨折内侧端从骨膜袖中脱出并骑跨重叠, 骨膜袖会充填新骨, 锁骨重新塑形, 因此不需要手术[6]。儿童骨折因其塑形能力强, 即使出现轻微的畸形也会随着时间进展局部骨痂塑形而使畸形消失, 儿童病例均未发现因锁骨骨折后出现的并发症而就诊要求手术的病例[4]。

成人“8”字绷带限制了肩关节的早期活动, 创伤早期因“8”字绷带固定后疼痛等因素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因“8”字绷带不能提供和保持坚强的固定, 每日要观察绷带松动及可能出现的骨折端移位情况, 特别是粉碎性骨折, 骨块移位后容易出现锁骨短缩畸形或血管、神经损伤。保守治疗最大的缺点是锁骨骨折端发生短缩畸形, 这种锁骨的短缩畸形可使整个肩胛带如肩锁关节、盂肱关节、肩胛胸壁的关节的生物力线发生异常。其对位不良导致骨折延迟愈合、骨不愈合;固定时间长导致肩关节僵硬;特别是成人局部畸形无法自行矫正, 易引起臂丛神经的压迫[7]。日益增多的高能量致伤因素往往导致锁骨粉碎性骨折、折端移位明显伴有严重的局部软组织挫伤, 入院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通过临床体征及CT等排除相关的并发症后, 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微创操作、减少骨膜剥离、对粉碎较重者给予植骨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及恢复骨折生物力线, 利于骨折的愈合。坚强的内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基础, 能避免骨折端畸形发生, 利于肩关节及肘关节的早期的活动,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了骨折继发损伤局部组织 (血管、神经) 的概率。

3.3 手术中钢板放置的位置及预防血管、神经损伤

对于成人锁骨骨折患者, 目前越来越多地选择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手术的固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功能和外观满意度。但手术对锁骨下的臂丛神经及血管损伤的潜在风险增加, 需要骨科医生术前熟悉解剖及更周密的考虑:a) 根据锁骨骨折的部位、类型选择钢板, 3.5 mm锁骨解剖锁定钢板及3.5 mm重建锁定钢板固定坚强可靠[8], 但钢板长度应保证骨折端至少3枚螺丝钉固定[9], 必须是双皮质固定并超出对侧皮质1个螺纹, 过长可能造成血管及神经的损伤, 同时需考虑术中对钢板重新塑形, 否则易造成钢板疲劳断裂。b) 术中患肢外展如果90°则可明显增大锁骨与血管神经之间的距离, 钢板固定时尽量用骨膜剥离器保护锁骨下的血管、神经, 减少医源性损伤的风险。c) 钢板应放置锁骨的上方而不是前方, 并沿着纵轴作压缩固定, 可以减少应力对钢板作用。放置钢板前只剥离上方的骨膜, 尽可能保留周围的骨膜, 以预防术后骨不愈合的发生[10]。

3.4 术后制动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术后的动静结合有利于肿胀的消退,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让患者活动肩关节以防止肩袖的黏连。术后给患者拟定功能训练计划。患肢三角巾悬吊2周左右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对于粉碎性骨折防止骨块移位的同时, 不能忽略肩关节及肘关节的功能锻炼, 以防止关节僵硬或因制动引起的关节疼痛。术后1周逐渐行患肩被动前后摆动, 动作要轻, 防止伤口疼痛及粉碎骨块的移位。10 d后改为主动功能锻炼, 须向患者交待避免过度持重物。3~4周改为主动功能锻炼, 如: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及钟摆式的锻炼可防止盂肱关节的韧带挛缩, 并逐渐练习肩关节的上举。总之, 术后一定要防止肩关节黏连及肩周炎的发生, 以免造成患者的痛苦[11]。

摘要: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186例锁骨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自2007年6月至2012年10月治疗锁骨骨折患者共186例, 其中男110例, 女76例;年龄369岁, 平均年龄36.6岁。其中保守治疗60例, 手术治疗126例。根据X线成人以Allman分型Ⅰ型74.2% (138例) , Ⅱ型19.9% (37例) , Ⅲ型6% (11例) 。结果 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 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出现。186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222个月, 平均14.7个月。X线片示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 优164例, 良22例, 优良率100%。结论 对于AllmanⅠ型骨折及Ⅱ型骨折采用手术复位 (特别是粉碎性骨折) , 并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 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 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低能量损伤接受保守治疗者一般为老年人及儿童, 随访期间观察骨折的移位及重叠情况, 虽可产生局部轻度畸形但能达到功能满意。儿童病例4周已临床愈合, 局部轻度畸形23个月后可自行塑形。

关键词:高原地区,锁骨骨折,分型与治疗

参考文献

[1]Thomas E, Trumble JE, Budoff, et al.肩肘手外科学 (骨科核心知识)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95-499.

[2]张旭鸣, 何武兵.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46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5 (10) :742.

[3]陈阳, 马建雄, 马信龙.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 4 (5) :411-416.

[4]Constent CR, Murley AH.Aclinical method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shoulder[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7 (214) :160-164.

[5]邱贵兴, 王雷, 俞光荣, 等.骨科学高级教程 (上肢)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123-128.

[6]Canale ST, Jmes H, Beaty, et al.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3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639-2643.

[7]何彦国, 张伟.锁骨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09, 15 (8) :606-608.

[8]李凤有, 李淑雨, 陆挺, 等.58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7 (11) :1026-1027.

[9]李玉军, 周建伟, 王一剑, 等.“S”形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J].实用骨科杂志, 2012, 18 (5) :443-445.

[10]税魏, 张喜海, 阳运康, 等.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内侧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 24 (8) :897-899.

上一篇:城市高层建筑下一篇:独立性是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