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读书

2024-11-26

怎样指导学生读书(共12篇)

怎样指导学生读书 篇1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有困难, 教师除了要把握好阅读教学中可遵循的原则外, 在实际指导中, 还要搜寻一些简单易接受的方法。

一、想着读, 让读有所解

低年级学生刚接触阅读, 很难对文本语言进行概括。指导孩子要想着读, 从读中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在尝试《东方明珠》片段一教学时, 学生读一句话后, 问及“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 只有两种回答, 一种是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这种回答占大多数;一种是“广播电视塔在黄浦江边”, 这种是思维稍微好一些的孩子的回答。学生很难回答到我们所期待的答案, 想着读“东方明珠在什么地方”?在这里, “地方”一词对学生来说就好回答了。

学生在读中揣摩怎样回答问题的过程, 是“想”的过程, 也是对文本语言感悟理解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通过能够想着读, 将“上海黄浦江边”进行自然定位。这种读, 使朗读有了实际意义, 学生在读时也兴趣盎然, 使读充满灵性。

二、表演读, 让读如歌

如一年级语文《江南》中描写鱼儿嬉戏莲叶间的四行诗“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学生自由读这四行诗, 老师在黑板上用绿色的粉笔画几片硕大的莲叶, 并引导说:“如果我们教室就是一个清清的池塘, 天花板是片片荷叶, 小朋友们就是一条条小鱼, 你们能一边读这四行诗, 一边表演, 把你愉快的心情告诉老师吗?”因孩子年龄小, 语言积累少, 要他们将阅读“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时头脑中产生的表象转变成语言描述出来, 有一定的难度。这时, 我们不妨根据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充分发掘教材,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表演”来诠释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让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内心情感体验的感言人, 放飞心情, 尽情展示。

三、拓展读, 让读加深所感

“莲叶何田田!”生长得多么茂盛啊, “荷叶挨挨挤挤的,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对“何田田”一词的理解是不需要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感受词句内在的意蕴美和形象美。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主要从荷叶的绿和多去感受荷叶的茂盛。首先激活孩子积累的关于绿色的词语, 帮助孩子加深对荷叶“绿”的感受。第二, 可以读《儿歌》, 帮助孩子感悟。接着, 通过角色体验, 帮助孩子置换角色, 进入文本情境。最后, 通过加上动作读, 再次感受荷叶蓬勃的生命力。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读得清新、简单, 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 在读中还原画面。

纵观教学读的环节推进, 无论想着读、表演读还是拓展读, 我个人认为都归于“理解读”, 他能让读在所有的想象中超越文本, 其实就这么简单。这样, 大块大块的读取代了老师条条分缕解析的读, 让学生在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我觉得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一读的策略, 教学效果很好。

俗话说得好, 教无定法, 贵在有法。我们要站在成长的高度呵护孩子的言语生命, 关注孩子语文素养的发展和言语智慧的提升, 同时还要遵循孩子学语文规律。“法”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信手拈来, 但愿这几种“读”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使孩子能轻松悦纳。

怎样指导学生读书 篇2

——怎样在短期时间里组织好“学生演讲活动”

目前,我校在综合实践培训活动中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参训学生所开展的“演讲活动”实践项目是必要并可行的,我们也在实际操作中看到了效果。首先,通过“主题演讲”(如:理想、愿望、感恩、亲情、友谊、孝心、团结互助、训练收获、自我评价、成长烦恼„„)使学生受到了感染,激起学生共鸣,让同学们在交流中获得新的认知,经历心的洗礼,浇灌心灵的幼苗。我不止一次在演讲活动现场看到学生流下激动的眼泪,听到学生真情的呜咽。可以说“演讲活动”是一种比较好的品德教育形式。其次,同学们在“演讲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状态(主要是演讲者的表现和听众的纪律、反映等)和表达出的思想状况会准确、及时地被老师掌握。这有利于我们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比较好的培训效果是非常有益的。目的。

1、演讲主题要紧扣国家时政、社会现象,要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年龄特征相联系,也就是演讲要联系学生的成长实际。比如:08年5.12地震发生后以“感恩”、“奉献”、“自强”为主题是比较合符时宜的,因为同学们亲身经历了那场令人终生难忘的大灾难,他们从电视、报纸、互联网上亲眼目睹了那惨烈的场面,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是那些恕不相识的一双双手把我们扶起。同学们和家长、老师一起为灾区捐钱、捐物。灾后同学们又一次次见证了灾区人民的坚强与勤劳,见证了灾后重建奇迹。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同学们肯定能写得好稿子、讲得出感情,听众也一定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受到真切的教育。再如:对七年级刚入校的新生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比较符合他们刚进入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该阶段学生处于趋向独立状态,但他们又不能真正脱离父母和老师。刚在六年级建立起来的一点点自信也因为进入全新、陌生的环境而被大幅度降低。所以这一阶段学生的心里有许多疑惑、矛盾。学校应多为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无助与苦闷,甚至是发泄不满。当我们触碰到孩子们情绪的波浪时,当我们能与孩子们促膝而谈时,我们便把握了教育的契机。

2、选定演讲学生和主持人。由于写演讲稿要经历选题、构思、安排结构和内容、确定写作技巧、写作等过程,为了保证稿子质量,应尽早选定演讲学生。因为学校一般在星期三晚间进行演讲活动,人员应在星期一上午选好,这样就留出了两天半的准备时间。

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特点,整个活动应控制在40分钟以内为好。以每个演讲者用时3分钟,中间交接和主持人用时0.5分钟,再加上序和总结时间,确定8-10名演讲者较合适。

选定演讲学生前,组织者应主动与带班老师取得联系,与各班同学进行交流,以了解候选人情况。确定演讲选手时需注意,应保证每个班级都有人参与,除了让那些经常参加类似活动的活跃分子唱主角外,也应该考虑让一些有潜力的、积极性高的、甚至是水平一般的同学入围。因为在保证活动质量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进步。

3、召开演讲动员会。为了给参与者留出足够的酝酿和准备时间,星期一中午午餐后,要及时召集演讲选手和主持人开会。会上主要是作动员和讲要求。应向参与人员讲明:活动指导思想、演讲主题、演讲内容、演讲时间、演讲地点、纪律要求、演讲总要求、评分标准等内容。各选手应在此时定好自己的演讲内容并相互沟通,以免发生撞稿现象。

4、对选手要进行细致指导。一场演讲活动是否能成功,受诸多因数的影响。比如:恰当的演讲主题、演讲稿的质量、演讲技巧、临场发挥、活动场地布置效果、物资保障情况、台下听众(学生)纪律等等。组织者应尽量考虑周全些,在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

1辅导演讲学生写好、用好演讲稿。○演讲稿要通俗易懂,“上口”、“入耳”。鲁迅说过,“为了大众力求易懂”。演讲是要让听众听得懂,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那么这篇演讲稿就失去了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因此写稿前和写稿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语言应“上口”、“入耳”。指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写起,稿件一定要写自己的心之所想,是有感而发的东西,特别强调写演讲稿一定要口语化。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声音。听众能否听懂,不但要看演讲者能否说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否写得好。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么演讲得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演讲稿的“口语”,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要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无重复累赘感。在修改演讲稿时,应提醒学生把写的长句改成短句,把倒装句改成正装句,把听不明白的文言文、成语改换或删除。演讲稿修改完后,让选手念一念,听听是不是“上口”、“入耳”了,如果感觉不那么“舒服”,就再辅导修改。

好的演讲稿,语言一定要生动,用词应丰富。可能的话,最好掺入一点幽默的字眼(千万不能使听众觉得无聊)。如果只是思想内容好,而语言干巴巴的,那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演讲稿。语言大师老舍说得好:“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因此在修改文稿的时候,需要求学生字斟句酌。

对于稿子中的生僻字、多音字要让学生核准读音,多读。对于一些选手容 易读错或混淆的声母韵母,要及时指出纠正,如f和h、n和l、前鼻音和后鼻音。要对他们进行演讲语调、演讲情感辅导。纠正演讲者错误的语气和语调。

虽然因准备时间短,学生能力有限、差异大,不宜强求学生脱稿演讲,但还是应该提醒学生,尽量熟悉稿件。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学生由于对稿子不熟,在台上卡壳、冷场,这是演讲最忌讳的事情。一些人认为,好口才是天生的,其实不然,好口才是练出来的。有道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讲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勤讲多练”。因此应要求选手最大限度地将演讲稿背熟,并能正确把握文稿的内在涵义。尽量创造条件,让演讲者多进行“演习”,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以不断提高演讲的效果和水平,同时也能使演讲者克服“怯场”等心理障碍,做好心理准备。

2指导演讲学生掌握好演讲技巧。○a、叮嘱学生演讲的前一晚必须睡眠充足,使喉咙获得良好的休息,养足精神备战。

b、规定演讲学生在演讲前不要进食。乳制品尤应禁止,因为它可能使你的喉咙充满粘液。

c、建议学生穿着合适得体的服装,服装应依演讲主题而定。若是感恩主题,应穿得温馨些,胸前可佩戴一个心型饰品;若是严肃的主题,应穿得庄重些;若是欢快的主题,应穿得喜庆些„„ 另外,发型也可塑造出各种鲜明形象,应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型。

d、提醒选手在演讲前,如果有机会与听众打成一片,应该把握住,与听众交谈,对他们微笑,或打个招呼。这样既能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也可稳定自己的情绪。

e、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情绪上、精神上保持放松。可以给他们讲一个幽默的故事或与其开开玩笑。告诉学生,上台前做几次张大嘴巴的动作,大笑也可以,这样可以使其下颚变得柔韧舒服。要开始说话时,保持微笑环视所有听众,然后做一次深呼吸。指导者应多表扬、鼓励学生,真情而准确地引导他们找到自身的优点和潜力,激励学生在演讲前对自己说:“你很棒!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协助他们预估到可能发生的事,想好处理预案。如:话筒没声音了怎么办,头发散了怎么办,台下起哄怎么办,喇叭传出的声音大或是小了,怎么办„„ f、要对演讲者进行台风、仪态、表情及临场发挥能力的辅导,练习走台的时候,要求选手上台要情绪饱满,充满自信,步伐稳健自然,目光环视全场;下台步伐平稳,要避免“得意洋洋”或“神情疲惫”。教会学生在演讲台上要保持自然轻松的姿态。演将时的姿势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较大,但必须帮助学生在演讲时克服自身不足,掌握正确的演讲姿态。告诉他们,演讲时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可以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可以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做一些恰当的手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g、辅导选手在演讲时怎样控制好自己的脸部表情。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喜悦、激动、紧张、疲劳、焦虑等不同的情绪会带给听众完全不同的感受。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显现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缺乏说服力。演讲者要吸引听众的注意,其视线就不能脱离听众。演讲者要学会克服听众的视线压力。应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应无视那些冷淡的眼光,这对巩固信心颇有好处。演讲时,演讲者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演讲者应控制好“语速”。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h、指导演讲学生在演讲过程中调节好节奏,规范演讲,懂得临场应变。头几句要抓住主题,激起听众兴趣。演说时要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调自然优美、表达流畅、声音响亮,将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演讲要注意把握语句节奏,控制时间,做到抑扬顿挫,语感、动感合乎情理,要避免背诵式演讲。演讲时说话的速度应适中,快慢结合。语速标准大致为3分钟两张左右的A4原稿。注意,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那只能是催眠曲。可将演讲重点戏剧性地表达出来。多用一些肢体语言,借此帮助演讲者吸引听众的注意。演讲不要有口头禅,有的选手演讲时喜欢每句后面用“啊、呀”等叹词,让人听起来很不是滋味。

5、应督促主持人提前写好串词。要求主持人熟悉串词,对主持技巧进行辅导。安排主持人与演讲者、保障服务人员一起开会,就出场次序、演讲注意事项、物资保障、临场配合等进行沟通。组织者应是主持人和演讲者的坚强后盾,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应需而到,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协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

6、应提前两天确定评委,召集评委开会,明确评分标准,统一评分尺度,商讨评分办法,并通知相关事宜。

7、应提前一天开全员动员会,引导所有学生都关注并积极参与演讲活动。有演讲就应有倾听,没有听众的演讲只能是孤独的自语,没有听众的回应只能是滑稽的独唱。

8、必须做好演讲活动的其他服务工作。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预料之外的棘手事件,这些工作均需提前完成。提前两天购买奖状、奖品。提前一天写好标语。提前一天调试音响设备。提前40分钟布置完现场、安装好电脑、灯光和音响设备。评委人员所需评分用具、饮用水要预先准备好。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集合,讲纪律、提要求。活动组织者应随时监控现场情况,做好纪律维持和全盘协调工作。

9、演讲活动结束时,组织者应对选手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发挥出色的同学予以表扬,当众公布评分结果,以达到激励优秀、树立榜样的作用。要结合演讲的主题,引导听众从活动中收获感悟、明确方向。活动结束后,应安排相关人员及时拆除现场设备并整理收放好,及时清扫演讲现场。活动结束次日,需根据名次情况填写获奖名单,清点奖状、奖品以备全部培训结束时颁发。要及时对活动整体效果和各方面表现进行总结。吸取好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以便日后改进。

怎样指导学生预习 篇3

关键词:指导 数学预习 课程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151-01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本,以其持续发展为本,培养的是一个能持续发展的人。一个不会自主学习的人怎能持续发展,怎能实施终身教育,怎能构建学习型社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预习时会遇到一些难点,带着问题听课使学习更具目的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并不需花很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分析,只须通过问题提问,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作重点精解,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某一知识点的结构、用法及需要注意到的地方。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了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省力省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实施了素质教育。

有的老师说:我的课堂就是要保持一种神秘感,学生预习了,我的课堂就没有意思了,课堂上就没有探究了。其实,你的这点神秘感如果让学生自己提前去学习也能达到,你的课堂完全可以处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甚至探究一些更深一点的问题,何必要花这么宝贵的课堂时间去讲学生自己都能解决的问题。

预习不是每个学生天生就会,我们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预习,指导学生预习,要给学生不断强化预习的重要性,开始时还要强制检查。下面我就不同的课型的预习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1 预习管理

在学生入学时就要求学生有一个预习本,并强调各种课型预习的基本要求。新课:要求通读一遍教材,简单归纳教材内容,对容易理解的作一个简单的摘抄,对不懂的提出问题;对于复习课: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找出知识要点,然后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归纳本部分的主要题型;对于评讲课:要求学生先对手中的练习题先进行评价,然后找出你认为出得好的题目和你不懂的题目或者是你认为方法不好的题目。对预习的强化工作,初中生的习惯要形成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采取的方法是:第一是鼓动,让学生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让同学们都有一种预习的欲望;第二就是指导,把各种课型的预习方法交给学生;第三就是监督检查,专门设立一个检查收交预习本的数学课代表,他每天要认真检查同学的预习本,并且把好的和不认真的预习本交给老师复查;第四是奖励,对预习好的学生定时表彰奖励;第五就是要求家长配合,在不同阶段对孩子的预习进行抽查,并对孩子在预先项目中的获奖予以表扬。

2 基础课的预习要求

内容比较简单的,你只需要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动脑完成任务即可。例如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是这样安排预习任务的。

(1)回顾知识: 叫等式。举例说明 。

(2)预习等式性质:①: 。 ②: 。

(3)完成下列练习题。(略)

(4)预习疑难摘要。

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他们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因为这一部分知识相当简单,学生以学就会,只要学生预习了,课堂上根本就可以一带而过,节约时间。

3 记忆性课题的预习

如果遇到内容是关于教学概念、公式、定理时,就采用笔记预习法,要求学生开始,可以让同学在書上圈点,或者做简单的批注,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同学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预习案是这样设计的:

(1)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勾股定理在中外是谁最先发现的。(2)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3)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勾股定理?(4)收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4 复习课的预习

操作方法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复习方案,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复习方案拿出来交流。复习方案我的要求是:要有知识结构,要有写清楚哪些知识是自己会的,哪些知识是自己不会的,要对这部分知识说自己的感受。有了这样的预习准备,复习课堂就有意思了,学生也很活跃。

不预习不听课,可见预习是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预习后带着自己的问题上课,目的明确,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自然会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预习其实就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要求预习,督导学生预习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杰.怎样指导学生预习[J].预习(教育评论),2007(3):112-113.

[2]祁增泓.全国优秀教案设计[J].教案(山东教育),2000(9):127-128.

怎样指导学生英语写作 篇4

关键词:英语写作,语言技能,综合型教学

本人多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 从中考阅卷及平时教学测验中发现, 目前学生英语作文水平堪忧, 多数作文千篇一律, 只是把简单英语词句罗列, 更谈不上奇思妙文。笔者总结认为, 影响学生英语写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词汇的问题。由于英语词汇的缺乏, 导致学生不能得心应手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出现很多的拼写错误。

(二) 、语法错误。语法规则和句型是英语写作必备的基本要素。在写作时, 由于语法规则掌握不好, 致使语法规则应用不规范, 句型结构混乱。

(三) 、句型单一。我曾对初三某个班的一次英语考试作文作过一项调查, 发现英语作文中, 简单句占97.5%, 并列句占1.4%, 复合句占1.1%。这让我感到学生虽然学了几年英语, 但绝大部分同学只想到用简单句写作。当然简单句本身没什么错, 但当他们在写作时, 缺少一些正确的过渡连接语, 不能适当地把这些句子连接起来, 而对于某些句子来说, 这些过渡连接语是必不可少的。

(四) 、语篇衔接出现问题。无论文章是长还是短, 其语句和语段都必须连贯成一个整体, 才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然而, 很多学生只会机械地堆砌字、词、句, 结果使文章条理不清晰, 逻辑不严谨, 语义不连贯。

(五) 、不少学生错误认为, 写作水平的提高无非是多写多练。但他们却没有用英语写日记、记笔记的好习惯。写作时不会用中文构思, 再译成英文, 写作后自己不注意修改, 也不关心老师的评注, 不能主动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开展综合型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

英语课堂, 要坚持听说读训练和写训练相结合。根据语言习得理论, 学习者在学习时常先通过听和读吸取语言知识, 从而了解别人的思想, 再通过说和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让别人了解自己。大量的听说训练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因此, 写与听、说、读紧密结合, 进行多元化的能力训练, 才可使学生的各项能力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

1、听与写相结合

如果教师将听力理解与写作技能结合起来, 即把写作限制在特定的情景中, 可使写作练习成为综合型的交际性语言练习。听与写相结合的练习形式有:在听的基础上设计听写填空、正误判断并纠错、选择、听后笔述句子、根据所听内容概要写作、模仿写作等。听与写相结合的好处是: (1) 能在听写填空中暴露出学生拼写及语法问题。 (2) 既可培养学生听音会意的能力, 又可培养其谴词造句的能力。 (3) 概要写作和模仿写作不仅能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检查其对输入信息的理解, 还能检验其能否写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特定情景和文体要求的短文。

2、说与写相结合

布里顿 (Britton, 1970) 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教师应当在教授写作的同时, 帮助学生提高和丰富其口头表达的技能, 因为口头形式往往包含了大量近似书面语的结构和措辞。说与写相结合的策略具体做法是:

通过师生间的交谈、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确定写作框架, 并丰富写作内容。例如, 教学7A unit 3 make a poster showing your favourite festival。写作前教师可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挖掘题材:

a、师生间的交谈

教师可提出诸如which、how、why、等形式的问题, 促使学生思考, 帮助其打开头脑中的材料库。如:

a) 、Which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b)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festival?

c) 、Why do you like the festival?

b、小组讨论

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c、师生间的交谈

各小组口头表述讨论结果。教师以读者的身份同学生交谈, 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读者需要得到的信息。

d、然后确定写作框架, 学生根据提纲和框架, 进行合乎逻辑的扩展写作。

3、读与写相结合

写的过程实际上是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阅读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由于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很多同学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出现一些“Chinglish” (中式英语) , 而且有些东西也把握不准。所以, 老师可以精选各种文体的范文, 让学生们背诵模仿, 并分析他们的篇章布局和谴词造句, 为英语写作树立规范。

二、讲究方法, 加强指导

英语中有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 写作应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牛津英语教材的特点是每个单元都有一节Main Task, 即写作课。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话题, 仿照范文写一篇和本单元内容有关的书面表达。因此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应有目的的让学生积累和本单元话题有关的词汇, 句型, 以备写作之需。教师对学生习作要精心批改, 随时指出错误, 进行语法上指导。

中学生英语写作体裁主要有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写作体裁的特点, 及时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多记一些日常用语、短语、常用连接词, 掌握多种写作表达方式, 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从而克服从母语角度出发来书写英语作文的缺陷。

我们知道:建造大楼少不了土木砖石, 英语写作一样, 少不了单词、词组及固定短语基本素材。有些学生对单词的拼写不重视, 结果写作文时就往往会有一种提笔忘字的感觉。平时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固定短语和典型句型, 一定要多操练, 特别是一些重要且学生易错的方面。可以通过翻译句子、句子改错等多种形式反复训练。

每次批改学生作文时要详细做好记录, 并对其进行归类, 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讲评。对个别错误较多的同学, 最好能做到面批。另外, 学生作文的错题库一定要保存好, 过一阶段可以从中抽出一部分, 以短文或单句改错的形式体现出来, 让学生去做做。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 一方面解决了短文改错选题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加深印象, 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可以将错误较多的学生作文直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或打印到幻灯片上, 让学生集体批阅, 当场发现并当场解决问题。这既直观有节省时间。另外, 教师平时准备一些书面材料备在电脑中, 同时附上参考答案以及相应的较详细的评分标准, 可以利用课堂时间, 将他们调出并投影到屏幕上, 让学生进行即时作文, 当场做, 当场讲评, 如时间允许也可以进行口头作文。

三、充分运用激励机制, 走出英语写作困境

教师应在平时的英语写作训练中充分运用激励机制, 例如:书法规范及行文漂亮者优;标点符号正确者优;典型句使用恰当者优等。教师要在评价学生的写作过程中, 自始自终坚持表扬激励原则。要善于发现学生字、词、段、文方面的优秀之处, 让学生不断尝试努力的成功, 从惧怕写作到乐于写作, 直到善于写, 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

在新时期信息化的今天, 我们要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等方面多种技能的强化和训练, 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英语作文指导, 它对推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 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进美, 《初中英语写作大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怎样指导学生小练笔 篇5

小练笔是学生丰富的作文材料的积累,因为形成写作活动并取得作文成果所需要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都包蕴着主体和客体两种因素,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材,读写结合,安排切实可行的小练笔,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在小练笔的指导上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练笔

1、巧用插图开展小练笔。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配有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巧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用课文特殊标点开展“小练笔”。小学语文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开放、主动思维的空间,给学生的想象留有充分的余地。教师可以巧用文中的某些特殊的标点符号让学生开展“小练笔”。

3、抓文本关键词开展“小练笔”。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巧抓关键词语开展“小练笔”,让学生展开想象,将会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4、读文本“佳句”后开展“小练笔”。小学课文有许多“佳句”,教师若能让小学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奇思妙想开展“小练笔”,就有助于培养小学的发散思维。

5、学习完这篇文章后,你最感兴趣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可以从文章的语言,内容,或者用词方面来谈谈。)

6、说说你身边的类似本文提供的人或者事。

7、你以为文中的那些内容可以运用到你自己的作文中去。

二、在生活中指导学生练笔

1、做课文“思考.练习”开展“小练笔”。小学语文教材一部分课文后的“思考.练习”中有学生“小练笔”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小练笔”,有利于深入理解文本,加强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立足原作、删繁就简——缩写。文本缩写就是把长文章压缩,写成短文章,要求保留原文的主要梗概,但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意思。

3、根据材料、合理构思——改写。即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可以转换体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造的“小练笔”。

4、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续写。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

5、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小练笔

6、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故事。学生活动的范围大多是学校,是教室,而教室里的故事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包括同桌的吵架,课堂上同学的小动作,都可能成为学生写作的体裁。

7、教师设置场景。为了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或者振作学生学习的精神。教师故意安排一个笑话,或者故意让学生出个洋相。给大家提供一点写作素材。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字 篇6

写字教学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写字”就是学做人,写字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增强意志品德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做事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精神体现。 所以写字教学既能育人,又能培养高尚情操;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如何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丁培忠教师比较重视写字教学。他说:“严格的写字训练必须从一年级抓起,必须从指导学生写第一个字开始,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针对写字教学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就写字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指导学生的正确写字姿势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轻者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习惯;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所以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坐姿、正确握笔及书写方法,使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要靠长期的坚持和训练才能养成。教师在学生写字时要注意观察,时刻提醒学生保持正确姿势,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擅长形象思维,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而一味地练、练、练,势必使写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他们容易产生厌学的现象,难以提高小学生写字质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唤起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原始动力。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在这里注重写前的导入,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写字欲望。

在写字中可采取同桌互相评价激励的方法;奖励小星星的方法;展示写字本等激励办法让学生在写字中始终保持浓厚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写字能力。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这一能力要从学生写第一个字开始培养。所以从写字的一开始就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古人曾说:“察之尚精,拟之尚似。”意思就是观察范字越精越好,模仿范字越相似越好。可见精细地观察范字是临写的首要条件。

低年级学生写字之前没有观察范字的习惯,往往提笔就写。所以我在写每一个字之前提醒学生要仔细观察这些字,使他们对所写的字笔画姿态,结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提供给学生观察的着眼点,使他们在观察时能有的放矢。久而久之,学生在下笔之前就能养成观察范字的习惯,这为提高习字质量迈出了第一步。我认为第个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观察:

1.整体观察字的结构

写好字必须指导学生善于发现规律,看这个字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如左右结构也有左窄右宽写左宽右窄的不同;上下结构的字下半部分要稳,要托住上面等等。这样经过指导,让学生闻一知十,从而培养学生的写字迁移能力。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 ,笔画或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大小,宽窄,收缩,相让,穿插等,都要看个仔细,例如: “赶”字里的“走”字一定写得左宽右窄,给“干”字留一定的位置。而写“命、会、奋”这些撇捺下面有字,所以写时撇捺要舒展开。笔画顺序及位置,并进行书写练习,做到能正确书写。而独体观察时我经常出示一些形近字:例如“未”与“末”、“八”与“人”“入”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的写法。

2.局部观察字的笔画行笔特点

观察笔画形态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笔画的形态之美。即观察每个笔画的姿态:长短粗细,平斜曲直,甚至笔画首尾的样子,中途转折的特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带有竖的字有的是垂露竖,而有的是悬针竖。两笔不同的是垂露竖收笔时是藏锋稍顿,如“本”“禾”中的竖一定要写藏锋收笔;悬针竖收笔时是出锋如针,“千”“平”就要写出针锋才好看。撇也有“平撇”和“竖撇”之分,如在“太”“头”等这些字里如果把竖撇写成舒展开的就不好看了。在“垂”“和”“千”等字里如果把平撇立起来也就不美观了。再如“月”“用”等字的竖撇就要先行竖笔再行撇才显得张弛有度。

3.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例如:三点水,指导学生观察第二个点的书写位置,提的起笔,从而观察出三点分布是呈弧形的;而观察“志”时,强调心字底卧钩的方向,而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再如:写“文”字时上面的点不能写在横的正中间而要靠后,下面的撇起笔要和上面的点对齐,最后一笔捺起笔要在横的左头处,让学生这样观察每一笔的占位后字也就自然写得规范漂亮了。

同时更要重视难写笔画的观察如:“走之底”第二笔和第三笔比较难写让学生仔细观察行笔的方向;“心字底”卧钩的方向和三个点的位置并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写“鲁”字时,对于主笔“横”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人走在钢丝上,伸长手臂,可以起到平衡作用,因此“横”要写得长一点,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浓厚的写字兴趣,便于把握好字的特点。

四、重视教师示范激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写字也是一样,老师的书写示范是写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激趣手段,也是学生直接获取写字技巧的最佳方式。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字体好坏,与教师的示范作用有直接关系,尤其是低年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把好写字关。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亲眼看到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能领略到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结构美。所以开始时每个字都范写,再后来就挑重点难写的字示范写,可以以一带一类。所以教师要写一手漂亮的字,让他们赞叹和佩服。端正、规范、美观的字自然是学习的榜样,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并且以此为努力目标。在实施写字教学中这样坚持经常营造学习氛围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开展交流竞赛,把每周的写字作业,都贴在墙壁上,老师指导让学生自己评定,形成写字比字的浓厚氛围。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字,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进而引发兴趣,每月举办优秀写字竞赛,引起学生们的关注。

怎样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篇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讲,从一篇作文能看出一个学生的作文的综合积累。作文的综合积累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而作文素材的积累是这些积累中的关键积累,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作文素材积累呢?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结合多年指导学生作文积累的具体实践,谈谈这方面的实践与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开展各种读书汇报活动

在开展作文教学的同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订阅各种有益的书籍报刊,在课内教学时间中,抽出一些时间进行读书交流汇报活动。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制定优秀书籍报刊等阅读计划,要求学生制作优秀书籍阅读卡片。可以让学生交流汇报阅读书籍报刊的情况,例如什么时间读了什么书籍报刊的什么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后有哪些主要想法,自己做过哪些读书笔记,等等,组织学生定期交流读书笔记或阅读卡片,在交流互阅的基础上,组织评比,评出阅读冠军、亚军和季军,进行一定的表彰奖励,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书籍报刊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书籍报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领班级阅读书籍报刊活动向纵深发展,为学生作文积累丰富的、生动的、新鲜的和深刻的素材,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难题。

二、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

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VCD、DVD、调频广播、有线电视、电脑、网络也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这使农村学生利用现代媒体的学习语文,拓展自己的生活时空成为可能。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收看有益的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百家讲坛”、“焦点访谈”、“实话实说”、“非常6+1”、“人与自然”、“新闻纵横”、“科学发现”和“卫生与健康”等优秀节目,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增强生命意识,加强过程体验丰富情感体验,为丰富作文积累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教会学上网上阅读与交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现代媒体已走进千门万户,走进各级学校的校园。多媒体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它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还是运动变化着的,携带的信息量大,而且能不断更新。根据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规律,多媒体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积累的效率。根据多媒体的这些特点,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它更好地为学生的阅读积累、拓展生活时空和加强过程体验服务。

和过去相比,农村虽然有了大的发展和提高,但和作为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相比,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信息比较闭塞,农村学生的祖辈和父辈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家庭对读书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严重不够,有不少家庭找不出一份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报刊。鉴于此,语文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网上阅读和交流,弥补现实生活中的不足。

我曾经教会不少学生学会网上阅读交流,对学生的阅读积累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我教学生如何在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先让学生打开网页浏览器,在百度搜索方框中填入诸如“文学”等词语,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经过搜索,相关的文学信息就呈现出来,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网站点击后浏览或阅读。如需要阅读http://www.hongxiu.com(红袖添香,全国最大的中文文学网站),就点击选择自己需要阅读的内容查阅。此外还教会学生在网站注册,这样就可以获得发表文章,和作者及其他读者发帖交流的权限,可以实现和作者、其他读者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学生阅读和交流的积极性更高,阅读交流向深层次跨越和发展。

四、开展师生同题作文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上面所说的方法外,教师和学生一道写同一个题目的作文,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切实引领学生作文,全方位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与能力。

我们要用好优秀学生的作文,把它当作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优质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学生看到优秀的作文到底是啥样,有什么特点,通过阅读得到生动的了解,得到切实的借鉴和提高。学生的好作文如此,语文教师精心撰写的下水文,对学生更有无穷的魅力和吸引力,它能让学生看到老师是怎样拟题,怎样选取作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构思行文,怎样结构段落层次,怎样使用修辞与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怎样立意和确定详略,怎样很好的表情达意的,等等。在学生作文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下水作文打印分发给学生,供学生揣摩领悟,充分发挥教师作文的示范引领作用。当然,在写下水作文时,语文教师要注意,下水作文是和学生同题作文,作文阅读对象是学生,阅读目的是学习和借鉴,撰写是尽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择作文材料,用学生看得懂的语汇遣词造句,用学生学习过的修辞和表达方式,详略要精当,语言要典范。总之一句话,教师的下水作文,要源于学生,又要略高于学生。让学生看得懂,但又有东西学,学得上,用得起来。

怎样指导初中学生课外阅读 篇8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学生有了阅读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 去探究。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要总结课文内容, 有目的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 有目的地进行积极阅读。要利用一切时间、机会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 鼓励学生热爱书籍, 从书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 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老师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 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向学生介绍名著的价值和地位, 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用动人的情节悬念唤起学生的思考,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 理想的阅读环境, 能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在学校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环境, 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 是学生丰富的图书资源库。在班级里, 布置一些手抄报, 板报, 墙报, 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行为。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适时举行课外阅读座谈会, 开展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佳作欣赏会、读书知识竞赛。培养他们自主、独立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本领, 逐渐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教师还要重视与学生家长间的联系, 建议家长在家庭里营造读书的气氛, 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 让阅读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三、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范围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大, 形式多样, 内容不同, 不好的书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书, 不光要多读书, 更重要的是读好书。一般的说,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阅读能力, 思想状况, 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要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 这类读物可以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 丰富学生的知识, 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程度不同的迁移,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读中外名著, 这类读物主要指新课标推荐读物和历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也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报刊, 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少年文艺》、《中学生阅读》、《杂文选刊》等, 这些读物中, 有的接近生活, 有的可以开阔视野。这些作品都具有时代精神, 反映时代风貌;读科幼读物, 现在各类科普读物和通俗的文学向青少年介绍大量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心灵的科学之窗, 激起他们爱科学, 学科学的兴趣, 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四、指点方法、提高阅读

搞好课外阅读, 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应用精读法, 集中精力、字斟句酌, 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 精心地阅读, 仔细地品味, 并圈点、记录。从作者的篇章结构, 思想情感中, 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技巧。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哲理。当前社会是信息时代, 科学飞速发展, 读的文章很多, 学生课外阅读量非常大, 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 必须广泛涉猎, 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 采用泛读法。泛读速度很快, 简单粗略, 知其大意, 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对一些重要资料一般是先速读后精读。可以达到开阔视野, 活跃思维, 增长知识的目的。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 用选读法有目的地查阅、摘录与教学相关的资料, 把不想读或简略的内容跳过去, 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 迅速捕捉所需的信息, 以便以致用。对一些长部的书籍, 可以用浏览法。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 比较轻松, 阅读速度加快。对所读的课文不是逐字逐句读下去, 而快速地掠视全文, 甚至了解内容大意, 寻找作者的观点。这几种方法各有用途,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 只有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需要, 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有机结合, 灵活运用。

五、阅读时做摘录批注

读书做摘录批注, 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字内容, 增强记忆效果, 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 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 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好, 为语文准备丰富的知识积累。根据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 设计各种符号, 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 作注释。

怎样指导学生给话题作文拟题 篇9

现以下面题目为例, 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请以“风”为话题, 自选角度, 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戏剧外, 文体不限, 题目自拟。

一.扩展法

扩展法就是指导学生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词语, 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上面的作文话题教师可指导拟题为:《寒风暖意》《那阵风刮过之后》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后再自拟题目。在教学中, 我的学生拟题为:《风雪中, 路人情》《风为她而歌》《寒风, 冷吗?》———这是学生容易掌握的一种拟题方法, 同时也使所给的话题由大化小, 避免了“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的现象, 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二.想象法

想象法就是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像开去, 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据此, 上题教师可指导拟题为:《假如风有颜色》。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 定会兴趣盎然, 思维活跃。像《如果没有了风》《我制造了一种风》《我坐在风的尾巴上》等题目便会脱口而出了。指导学生运用想像法拟题, 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力,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能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 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三.拟人法

拟人法就是指导学生运用拟人的手法, 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 拟出人性化的题目。上题教师可指导拟题为:《风的自述》《我是龙卷风》《风与云的对话》等。这样的题目, 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四.引用法

引用法就是指导学生引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歌词或对他们进行变通做题目。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来打开学生的记忆, 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 从中提炼出精炼、含蓄、韵味十足的题目来。将上题的题目拟为:《夜来风雨声》《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处无风胜有风》《风中有朵雨做成云》等就很有吸引力。

五.引申法

引申法就是指导学生在所给话题原意的基础上, 分析其引申义, 用引申义来确定作文的题目。如上题中“风”的原意是“跟地面平行的空气气流, 是由于气压的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由此可再进一步分析出它的引申义“风气”, 有引申义可指导学生拟题为《学风》《吃喝风》《大话追星风》《这种风气好吗?》等。这些题目挖掘出了话题的深层含义, 能使文章立意新颖, 主题深刻。

六.悬念法

悬念法就是指导学生巧设悬念, 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来。如将上题题目拟为:《风吹出了……》《风从哪里来?》就颇具悬念, 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当然, 指导学生运用悬念拟题一定要循序渐进, 切勿急于求成, 因为这种方法的运用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初期, 要发挥集体的作用,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 集思广益, 在此基础上拟出好的题目。慢慢地学生们就会在相互启发中激起巧设悬念的灵感, 具备设置悬念的能力。

怎样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 篇10

一、生动讲解策略, 撞击学生思维拓展的火花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生动讲解策略主要在于:对某些字义进行比较讲解 (利用“衡阳”“洛阳”“华阴”“江阴”等地名讲解“阴”“阳”的含义;利用形声字讲解“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利用成语“名胜古迹”讲解“予观夫巴陵胜状”中“胜”的意思) 。学习一篇文言文, 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难题。为此,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通读课文, 然后要求学生参考注释,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要学生把句子的意思弄懂了, 正确断词断句、读通顺句子就容易多了。

在理解的基础上, 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避免陷入以往大讲语法句式的文言文套路之中, 抓住学生对景物感受至深的情绪, 再次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以图渲染, 扩展思维,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 通过对画面的阅读促使想象趋向深入, 进入角色, 进而达到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交流。从入境到入情, 由入情再到动情, 直到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的激情表演这一过程结束, 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提高。

二、有效掌控策略, 注重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

有效掌控课堂。注重掌控学生课堂心理 (如喜新厌旧心理、枯燥乏味心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理等) ;有效掌控教师上课情绪;注重掌控课堂发展方向;注重掌控师生活动的推进节奏与推进深度;注重掌控师生活动的搭配比例;注重掌控课堂留白与课堂高潮。教材有注释的不讲或少讲;从学生提问中筛选有价值的问题;精心设置与现今社会热点密切相关的问题;精心设置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近发展接近的问题。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精神需要, 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 我相继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智子疑邻》表面上很可笑, 实际上是在讲我们为人处世之难, 你能举例谈谈其中的道理吗?《桃花源记》中的真假细节有哪些?《爱莲说》中“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就一定不好吗?学生一定会去乐于解答的。有效设置一些新问题, 就避免了与教辅资料和教材上的问题撞车, 又锻炼了学生思维。

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要注意学生的体验、探究的过程, 学生一旦形成了对老师的心理依赖, 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 他们依然会陷入也许已经摆脱了的对文言文的恐惧之中。所以, 为了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老师还要敢于放手, 乐于放手, 善于放手。学生的课前预习。学生在上课前必须抽出足够的时间对课文进行认真地读译, 凡是不懂的一定要看注释、查词典, 再不懂的务必形成问题寻求途径解决。重视课堂上的积极探究。老师务必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探讨, 最好让学生在受到老师启发后得出答案。或者在学生万般渴求之时, 将学生有疑难的、重点的实词、虚词或句式进行解读。这样, 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 也让学生享受了研究的过程。这份享受将会刺激学生积极的探究心理, 并会促使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重视学生自己的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借梳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档案的机会, 对实词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等, 虚词中的“而、于、以、之、者等, 句式中的倒装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判断句、被动句等进行归类综合, 以达到熟练掌握、触类旁通之目的。

三、课后扩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距今久远, 词义变化大, 语法也有较大区别, 阅读起来有相当难度, 初学者不亚于看外文。但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主要的载体, 有着不继承无以前进发展的传承意义。所以, 必须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我的了解, 一些学生学不会文言文, 最根本的原因是思想上的排斥, 连学习白话文的兴趣都需要刺激, 更甭提对“之乎者也”的学习有多高的认识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这两点做前提, 学好文言文只能是一句空话。

拓展运用策略主要在于:化用文言词句于日常生活与书面作文之中, 彰显文言的典雅美;拟写文言类标题, 突出文言的凝练美;评说文言观点, 体现文言的传承美;尝试文言作文, 揭示文言的底蕴美。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准备好相关的工具书:如《文言文常用字字典》《文言文常用词词典》。因为这是摆脱文言文学习困境的必要条件。另外用卡片来建立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档案。没有这个准备, 不采取这个措施, 就不能化整为零, 很难举一反三。学完《两小儿辩日》, 为解决当时孔子不能回答的问题, 我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找出科学的解释。课后, 学生查阅了《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丛书》等, 有的还上网查找。最后, 他们不仅知道了一天中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而且也了解了一年之中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情况。这样, 学生慢慢就会喜欢学习文言文。

我们能把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 一堂好课就是一首动人的交响乐章, 在这个特定的情感与哲理的世界中, 师生共同收获成功的果实, 共同感受学习的快乐,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刘占泉, 《文言教学的反思及建议》

怎样指导学生有效背诵课文 篇11

关键词:理解;写作线索;表现记忆

在小学阶段,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背诵一定数量的课文,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是大有益处的,因为要求背诵的课文都是一些名家的经典文章,这些课文无论是立意方面,还是语言磨炼及写作技巧方面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背诵课文占有一定的数量,但学生在实际背诵课文中却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只读几遍就把课文背诵出来了,而有的学生反复诵读还是不能背诵出来。这有的是学生的态度问题导致的,也有的是因为学生记忆力的不同而导致的,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背诵方法。笔者认为,只要学生能结合课文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背诵课文。这一点也是许多教师在实践中证明的经验。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呢?具体地讲,老师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分段进行背诵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在教学中,只要能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做到理解性地记忆,学生就能很快背诵出相关内容。有的课文也可以采取分段背诵,然后再总起来背诵,这样学生背诵起来就会轻松一些。如指导学生背诵五年级上册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课文写高尔基和他儿子“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小事。文章共有九个自然段,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学生了解了这些内容,再分头背诵,然后再总体联合起来背诵,不仅能完成背诵任务,更能理解“给”永远比“拿”快乐这一哲理。

二、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写作线索进行背诵

作者在写文章时总是按照一定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线索先来熟读、复述,而后再练习背诵,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就能很容易背诵出指定的课文。如指导学生背诵《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可以出示以下提示:这篇课文是以“_________”为线索的,文章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掌握了写作顺序的基础上,就可以熟读来背诵。总之,抓住了文章的写作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条理就一定有助于背诵课文。又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文章按照“荷花”为线索写了作者“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内容,所以只要围绕线索边读、边想、边记忆就很容易背诵出全文。

三、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进行背诵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经典词句进行板书,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要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些板书中的字、词、句让他们记忆,或者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回忆,这样学生再顺着老师的分析,边读边想,也就很容易把课文背诵出来了。如指导学生背诵五年级上册课文《黄山奇松》一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阅读学生首先可以知道这一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可以先板书“迎客”“陪客”“送客”三个词语,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迎客松的饱经风霜”“陪客松如同巨人”“送客松如天然盆景”,这样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就很容易理解三大名松“奇”“异”的特点,也便于记忆背诵了。

四、指导学生运用表现记忆方法来进行背诵

所谓的表现记忆方法,就是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通过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换句话说,也就是把课文所讲的事物的外形、色彩、活动、声音、气味等的直观形象保存在学生的大脑中,这样学生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自然有助于他们的记忆。如在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第一自然段时,就可以让他们先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所描写的草原的天、空气、天底下的小丘、羊群等景物给自己带来的新奇的感受,然后再理解“这种境界”给作者带来美感的享受。通过理解这一系列的描写,结合想象,学生很容易在脑海中留下作者的写作顺序和画面,这样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又如背诵四年级下册《燕子》一文,就可以抓住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息等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连串的场景,然后再进行理解背诵。

五、指导学生结合自身记忆特点来练习背诵

要背诵课文必须先进行诵读,而什么时间记忆最佳呢?有的人认为早晨时间最好,但据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最佳的时间有的在早晨,有的在中午,有的在晚上,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时间偏向,所以在背诵课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习惯来练习诵读。另外,有人喜欢小声读,有人喜欢大声朗读,还有人喜欢默读。笔者认为,只要能结合自身情况达到快速背诵的目的就是有效的方法。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中,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和片段的占有大部分,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仅要熟记内容,还要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大意,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背诵的目的,所以练习背诵课文除了掌握方法还要有吃苦的精神。

参考文献:

怎样指导中学生写作文 篇12

一、作文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

作文被有的语文教师视为“天敌”,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语文教师对于作文的目标不是很明确, 有时候全凭心情布置作文, 作文的布置或者作文教学都是很随机的。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应对初中作文进行序列的构建和实践。写文章是一种高强度的表达活动, 文章写出来是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存在的。由此, 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对于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进行一下编排。

初一:对话的基础阶段———观察与再现。作文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展开:1.状物;2.写景;3.写人;4.记事。对话语言要求:正确清晰, 力求具体、生动。

初二:对话的提升阶段———思考与表达。作文教学内容围绕以下四方面展开:1.“我”与自我, 如理想、人生、未来等;2.“我”与人;3.“我”与社会;4.“我”与自然。印象最深刻的是金老师对水进行了阐释, 并就水展开了很多题材, 比如水是万物生命之源, 提醒我们珍惜水资源等。

初三:对话的完善阶段———提炼与感染。内容主要包括:1.精神;2.美德;3.人生观、价值观;4.热点。

二、作文教学要分阶段训练

指导学生写作文不能一步登天, 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分阶段训练, 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 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模仿是人类学习, 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即使学生刚模仿写作时比较机械, 也应加以肯定。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 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就是模仿了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 但不能一味地模仿, 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为此, 新课标作出明确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如学生在形容运动员跑得快时, 大部分学生写:发令枪一响, 运动员犹如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我告诉学生弓箭是古代生活的常用品, 在现代已经很少见了, 我们可以用有时代气息的东西来代替它。于是, 学生便写出了:如火箭腾空一般, 如超人归来一样等类似的句子。这些句子在原有形容速度快的基础上, 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 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强调写作过程中的读者意识

文学作品有四个要素, 即作者、读者、世界、文本。但是, 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否能真正认识到这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呢?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写作时要文字优美, 让人感到有美感, 这便是对文本的要求;我们要求写作表达真实情感, 这是关注作者层面;而写作要反映生活, 这又是在表现世界这一方面;而相对于读者, 似乎强调的并不多。在学生写作时强调读者意识会更有利于学生文字思想的表达, 会让他们更有倾诉的欲望。

记得有位语文教师在教初中生写作时说过:“语言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自己慢慢积累出来的。”语言是作文的基石, 而思考就是灵魂。好的作文就是由细腻优美的语言、生动细致的细节等等堆砌起来的。如果学生会在作文中关注细节, 那么语文教师就不会辛苦了。如何让大部分学生的语言变得简洁凝练, 让已经简洁凝练的语言变得细腻优美, 更有味道呢?其实归根结底, 就是要学生喜欢语文, 喜欢阅读, 在喜欢中积累, 在喜欢中书写。只要学生愿意, 他们就会写出好的文章来, 只是现在我们要找到让他们愿意写的办法来。在写作中确立读者意识, 无疑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参考学习的一个好方法。

上一篇:老龄旅游下一篇:区位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