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反倾销(共9篇)
中国如何应对反倾销 篇1
中国加入WTO已经七年, 但是, 国外对华反倾销趋势并没有因此而减弱, 反而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反倾销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一、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
在众多国外对中国产品实施的反倾销案件中, 中国彩电产品蒙受欧盟反倾销制裁的案例可以说是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也最具有典型性, 人们通过该案可以看出, 反倾销问题对于中国企业是多么严峻, 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并因此探讨一些应对措施对有志于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而言是多么具有迫切性和战略意义。
欧盟诉中国彩电倾销案自二十年以前, 1988年, 欧共体在当地彩电生产企业的要求下, 开始对来自中国的小彩电 (42厘米以下) 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在该案中, 欧共体指定以韩国CT—1455型彩电作为确定中国彩电正常价值的参照物。经过调查, 欧共体于1991年7月18日做出终裁, 决定对中国国有企业统一征收税率为15.3%、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 这是欧盟对中国彩电企业的第一次打击。
随着这次打击的成功实施, 欧盟对中国彩电企业的制裁越来越变本加厉, 直至将中国彩电企业彻底驱逐出境。在第一次反倾销制裁一年以后的1992年11月, 欧盟又对来自中国的大彩电 (42厘米以上) 立案反倾销, 并于1995年4月1日通过该案终裁, 对所有的中国企业征收25.6%的最终反倾销税。
按照欧盟反倾销法律的规定, 1991年裁定的对中国小彩电征收的反倾销税应于1996年7月到期:但是, 当时一些欧盟彩电厂家为了阻止中国彩电重返欧盟市场, 于反倾销到期以前的1995年向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对中国小彩电反倾销案的期终复审请求, 欧盟委员会借此机会, 不仅对中国的小彩电, 而且主动发起对大彩电案的临时复审, 并将大小彩电视为同一品种。1995年8月8日, 该案通过立案, 在这次反倾销调查中, 欧盟指定新加坡作为中国的替代国, 亦即用新加坡彩电市场价格作为中国彩电的公平价值的参照物。这个临时复审案延续达40个月之久, 大大超出了欧盟反倾销法规定的关于复审案一般应在12个月内结案的规定期限:最终, 1998年12月2日, 欧盟决定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彩电统统征收44.6%的反倾销税, 直到目前, 欧盟仍然维持着对中国彩电企业的高额反倾销税制裁。
上述案件延续长达十几年的时间, 受欧盟不断加码的高额反倾销税制裁的影响, 中国彩电产品被逐步完全排斥在欧盟市场之外。虽然在本案的最后阶段, 受中国企业联合起来奋起抗争的影响, 欧盟在种种限制条件下暂时为中国企业开启了一条市场的门缝, 但是, 每年几十万台的配额对于年产量超过6000万台的中国彩电企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对于年消费量高达4000万台的欧盟彩电市场而言也是微不足道的。
信息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 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整个20世纪90年代, 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平均达到30.5起, 比20世纪80年代平均增加24起。进入21世纪, 这种势头有增无减, 2001年, 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6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 创历年最高;2002年, 国外对我国产品发起58起反倾销案, 虽然数量比上一年度有所下降, 但是, 中国仍然是全球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截至2002年末, 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 国外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已经超过了550起, 涉及4000多种商品, 影响已经超过几百亿美元的出口。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占世界反倾销案件中的比例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6%猛增至目前的接近20%, 远远超出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
国外对中国产品实施的反倾销税税率有不断增大趋势, 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几百乃至上千。如此高的税率也就意味着中国的相关企业将不得不长期 (至少5年) 退出已经苦心经营多年的国外市场。因此, 应对反倾销诉讼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不得不迈过的一道槛。
二、中国产品屡遭国外反倾销的深层原因
(一) 经济低迷导致当今世界反倾销具有扩大化的趋势
经济学家最近表示, 鉴于世贸组织对各国反倾销行为约束比较软弱, 因此即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倾销存在, 某一国产品仍然可能被认为是倾销, 反倾销规则的这种软弱性使得反倾销与世界经济形势的起伏紧密相连, 每当世界经济形势低迷的时候, 反倾销往往成为世界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首选方案。
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新经济泡沫的破裂, 世界经济开始转向低迷,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 (FDI) , 尤其是IT领域投资大幅减少;加上2001年的“911事件”的影响, 以及随之而来的世界反恐战争、美伊战争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世界经济更是雪上加霜。2001年, 按美元计算的全球商品贸易额下降了4.5%, 为10年间全球商品贸易下降幅度最大的—年。全球工业制成品出口下跌了2.5%, 此外, 自1983年以来一直增长的服务贸易, 却在2001年中出现了第一次下跌。
(二)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导致中外经贸领域摩擦加剧
众所周知,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焕发了勃勃生机,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连续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局面, 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明显提高, 这与周边国家金融危机频频、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第3大贸易国家。据统计, 在全球150个发展中国家中, 60%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主要来自中国和墨西哥等5个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成为WTO正式缔约成员, 中国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增长趋势将仍然持续下去。
由于中国产品出口的强劲增长, 这些年来, 中国对美国、欧盟几大贸易伙伴始终保持着大量的贸易顺差;据国际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表明, 2002年, 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354亿美元, 比2001年增长104%, 2002年末我国外汇储备2864亿美元, 比2001年未增加742亿美元。2008年, 已经19000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海关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 2003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 达到1263亿美元, 其中, 中国从美国进口额达到338.6亿美元, 出口约924.7亿美元,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接近600亿美元。
从宏观上看, 贸易收支的持续不平衡以及扩大的趋势使得中外宏观经济摩擦成为不可避免的焦点问题, 2003年甚嚣尘上、弥漫全球的人民币升值呼声就是这种摩擦的尖锐反映。另外,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 由于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态势已经初见端倪, 而市场往往呈现此消彼长形势, 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肯定会得到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这与工业化国家老牌企业, 尤其是传统行业企业肯定会产生冲突, 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 中国企业对国外反倾销危害性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
中国企业对国外反倾销危害性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的问题从已发生的案例来看, 中国企业对于越来越严重的反倾销危害性认识不足, 这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 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案态度不积极;第二, 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高效的反倾销机制。
最近几年, 中国企业应诉率上升, 但是仍然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案件不应诉。以1998年欧盟诉中国硅铁产品反倾销案为例, 当时, 欧盟分别向中国的37个出口商发出调查问卷, 可惜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各国反倾销法中都有一项重要规则, 名曰“可获得最佳资料”。它指出:如果主理机关向被调查方 (倾销产品的生产商、出口商等) 发出的调查问卷得不到答复, 得不到可靠的资料, 或对方不配合调查人员提供有效证据, 则主理机关可偏听偏信申请方的资料, 并依此做出裁定, 通俗说, 应诉就有机会, 不应诉就等于“认罪”。不应诉肯定会招来严重惩治性后果。
(四) 对国际竞争对手的了解不充份
反倾销案件必须首先有起诉方才可能成立, 而发达国家大多数产业往往被几家跨国公司垄断, 因此, 跨国公司往往成为反倾销案的主诉方, 而且跨国公司已经与母国政府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在一个案件中, 跨国公司是否参与起诉, 以及它们在案件中的态度将直接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决产生重大影响。反倾销实质上是跨国公司对全球市场原有格局的维护, 是中国企业和跨國公司进行的一场关乎中国企业命运的斗争。
很多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案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有跨国公司的影子。例如, 在欧盟诉中国节能灯倾销、彩电产品倾销等案件中, 菲利普公司作为主诉方对案件的发起和最后裁决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据有关资料透露, 美国诉中国彩电反倾销一案中, 人们也发现了该案背后菲利普以及日本公司的影子。
三、中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
(一) 建立有效的跨国经营战略是根本措施
反倾销问题暴露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层次不高的问题, 它呼唤真正的中国跨国公司的出现, 俗话说要使自己变成“狼”才能有效规避国外反倾销制裁。这并不是说跨国公司不存在被诉倾销的问题, 而是因为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后, 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网络化生产、研发、销售体系, 这样不仅提高竞争档次, 而且可以通过海外投资、以及内部转移价格方式规避反倾销问题。另外, 还可以利用与投资国政府的良好关系, 在万一遭到反倾销诉讼时, 使得损失最小。
(二) 在企业内部建立反倾销机制是重中之重
企业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快速反应机制的关键是培养熟悉国际反倾销法律的人才。另外, 企业内部要配置应对反倾销的高效信息沟通体系。其中, 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管理规范的会计管理基础将有利于及时向外方提供“正常价值”资料, 有利于保持主动。上海宝钢在最近几年应对国外反倾销案件中积累了很多重要的经验, 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它们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信息沟通系统, 能够使企业在遭受反倾销时, 迅速调用有关产品生产、营销的信息, 以便于正确决策、迅速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
(三) 与国内同行、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国外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不仅仅是针对个别企业, 而是针对所有中国企业而言的,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联合起来, 一致对外。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 是可以壮大声势, 对调查委员会施加压力;其二, 可以降低单个企业单独应诉的涉案成本, 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某种程度上, 反倾销是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较量。因此, 企业只有与政府, 行业协会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通力协作才能有效应对反倾销案件。处于国际化经营低层次的中国企业尤其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在欧盟针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案件中, 中国政府和新闻媒体积极施加影响是促使欧盟最终与中国企业达成价格承诺协议的重要原因。
另外, 这里需要强调行业协会和商会的重要作用, 它们在反倾销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大多数有识之士所认识。而我国大多数行业协会和商会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战斗力不强、与业内企业的凝聚力不够。面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未来, 行业协会商会必须从根本体制和管理机制上创新, 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 不断学习和掌握斗争策略才能处变不惊
跨国经营中的经济摩擦问题要比国内复杂得多, 反倾销将是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长期面对的问题。企业随时可能面临不同国家的指控, 因此, 企业要有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只有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并积累经验, 企业才能在反倾销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对的国际市场环境要远比国内市场复杂, 走出去和国际化将是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 这将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持久战。对此, 企业要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 国内市场竞争的胜者不见得在国际市场上仍然一帆风顺, 企业要有策略.有步骤的层层推进, 尽可能做到少交一点学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 可以预见, 中外经济摩擦将不断升级, 并呈现长期化、政治化的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说, 摩擦将是战略性的常态, 而不是战术性的暂时安排, 直至达到一种新的均衡。例如日美之间经过一二十年长期摩擦和斗争而形成的目前的一种均衡状态, 而如何让未来的均衡点更加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则是需要政府认真加以对待的重大命题。因此, 政府应该有必要的心理准备, 就反倾销等经济摩擦问题与外方进行不断磋商, 经济事务领域的定期磋商和连续磋商机制将成为中国外交事务中的重要任务。政府有必要成立类似国家“紧急经济事务委员会”性质的危机处理机制, 以便未雨绸缪、加强事前预警和事发后的谈判和协调能力。可以肯定地说, 中国产品和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的客观事实对政府公共政策水平和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国际化必然要求政府的服务也要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金润圭, 等.全球战略: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国际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2]金润圭.国际企业经营与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LouisT.Wels, Jr.The Product Lift Cyel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4]Raymond 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Life Cyel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ume 80 NO.2 May 1966.
[5]Global Strategies-Insights From the Leading Thinkers.Harvard Business Rusiness Review[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1994.
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三大对策 篇2
据统计,2001年中国遭反倾销调查数量占全球15%,2002年上涨到17%。同年在全球发起的276起反倾销立案中,有47起是针对中国的。国外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的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为36起,也列全球之首。2003年1-9月国外对中国企业反倾销立案34起,涉案金额约83亿美元。从中国遭受反倾销的产品类别看,涉及钢铁、金属制品、轻工产品、机电、纺织品、电子产品等,如何看待和应对“反倾销”已成为人们尤其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就会被认为存在倾销。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的差额被称为倾销幅度。所以,确定倾销必须经过三个步骤:确定出口价格,确定正常价格,对出口价格和正常价格进行比较。
与启动反补贴调查不同的是,倾销行为的受害国在开始反倾销调查前没有与当事成员进行磋商的义务。在审查倾销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倾销幅度的大小并确定倾销幅度。世贸组织规定,倾销幅度不超过进口价格2%,倾销产品进口量占同类产品进口比例不超过3%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倾销幅度的最低限額。
反倾销程序,一般包括提起、调查、初裁与终裁、行政复审、司法调查和反倾销税的征收等过程。
中国逐渐变成了世界受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商品被反倾销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产品有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的优势,部分产品的出口数量或其增长趋势引起了进口国有关生产商的关注和不满,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其不断发展对外贸易,让许多国家暗怀戒心。
其次,这是世贸组织推动贸易自由化的结果。按WTO的规则,一切非关税贸易壁垒都必须取消,而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的一种行政保护手段,具有形式合法较易实施且不易招致报复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一种各国用来保护国内生产的常规武器。中国遭受这么多的反倾销,正是这一趋势的反映。
中国企业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也有自身的原因。比如在技术标准和绿色标准方面,很多产品尤其是农产品离国际标准还有很大距离,一些重要指标如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还不能与国际接轨。中国产品的廉价特点也是我们屡遭反倾销的重要原因。
三大对策化解矛盾
中国企业在受到有关倾销指控时不能积极地去应诉甚至放弃应诉, 也是中国企业屡遭国外反倾销的原因之一。据统计,在2000年以前,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反倾销诉讼国内无人应诉。过去我国许多企业在遭遇外国反倾销诉讼时,对反倾销调查不积极应诉,任由外方对中国缺席裁决,使对方轻易胜诉。这不仅意味着自己默认“倾销”,而且将自己辛辛苦苦开创的市场拱手让人。
首要的办法是继续加强市场取向改革。我们的改革确实还不彻底,据有关专家研究,目前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只有60%左右。即使在加入WTO之后,美国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法在15年内对中国进口产品仍然适用,美国用来判断中国产品是否倾销的办法(即第三国参照)仍保持不变。
其次, 中国企业敢于应诉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按照WTO的规定,放弃应诉意味着至少5年或是永远失去对该国的出口权,而且还有可能在其他国家引起连锁不良反应。而积极去应诉,不但有获胜的可能,还可以延缓裁决时间,获得市场机会。
最后,政府也应当学会运用WTO赋予的权利维护正当的国家利益,积极为企业改善进出口贸易环境。应对反倾销不仅需要企业之间的联合,更需要国家法律的保驾护航。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反倾销 篇3
针对中国的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是由欧洲共同体于1979年发起的, 这次调查发生在中国经济刚刚对外开放之际。从那时起, 以中国为目标的应急性贸易保护措施快速增长, 其中反倾销措施比保障措施等其他贸易救济手段更为盛行。20世纪80年代, 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终裁措施平均每年为6.3起, 到20世纪90年代增加为每年30.3起。从1996年至今, 在世界遭受反倾销调查并最终遭受针对其出口产品采取措施最多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排行榜上, 中国一直名列前茅。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2006年在日内瓦公布的数字显示:2005年下半年, 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分别为82起和76项, 虽然分别低于上年同期的106起和93项,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中国企业遭受的反倾销却不降反升, 依然保持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的地位。
从对我国实行反倾销的国家的构成特点来说, 目前大约有40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实施反倾销, 1988年以前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四个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后, 一批发展中国家纷纷对中国发动反倾销指控, 特别是印度、韩国和拉美的一些国家。1979—1990年,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事件仅占3%;1990—2001年,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事件上升到52.1%;我国入世以来,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事件上升比例更是高达60%以上。从对我国实行反倾销的强度来看, 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加大, 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 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
一、中国企业频遭反倾销的原因
1、“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导致倾销理解误区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 为了收回新建流水线的成本, 我国企业纷纷扩大产量, 占领市场。国际市场上的许多制造品都是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 市场上的替代品很多, 国内的制造商都希望降低价格, 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价格上的损失可以从更大的市场份额上弥补。因此, 国内的制造商都有扩大产量、降价销售的利益动机, 特别是领头企业由于规模经济, 单位成本更低, 更有能力在国际市场发动价格战。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未受到主流西方国家的承认, 进口国给中国出口产品戴上“低于正常价值”和“实质性损害”的帽子就变得较为容易。实际上, 由于生产成本可以通过计算替代国家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得出, 进口国滥用反倾销条例的可能性大为增加。由于替代国家并非由中国选定, 而被反倾销国家选用的替代国的物资和劳动力成本通常比中国高出许多, 自然也就被进口国理解为倾销, 引发其反倾销起诉。
而在中国设厂的外资企业中, 许多跨国家电企业依靠中国的低成本实现其产能扩张和规模化生产。与我国企业相比, 跨国外资企业的母国具有“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在华外资企业可以轻易规避反倾销风险和取道母国进入他国市场, 这无疑是当今跨国公司的优势所在。由于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都建有生产基地, 能够避开针对其分支机构对外出口的反倾销活动, 即便其面对反倾销终裁措施, 也可以通过贸易转移避开这些措施, 保持整体市场份额不受损害。
2、出口商品流向、结构过于集中
(1) 中国企业出口目的地高度集中。尽管中国努力让出口目的地变得多样化, 但这一进程仍然不够快, 对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香港的出口仍占中国出口总量的70%。例如, 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75%集中在中国香港、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等5个市场;家具的出口也是如此。2007年1—11月, 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到我国出口总额的19.3%, 仅次于对欧盟的出口。据资料显示, 美国GDP增长与我国出口增长的相关性高达0.8。央行研究显示:美国经济放慢1个百分点, 我国出口就会下降6个百分点。我国的低端电子制造、家具、纺织等行业对少数市场如此高度依赖, 必然加剧相关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压力。
(2) 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也使其产品容易成为外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对象。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政府公布的资料, 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 70%~80%集中在纺织、化学制品、金属和矿物产业 (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产业) 。这些产业中的大多数在发达国家都已沦为“夕阳产业”, 但对正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国家来说, 这些产业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部分支柱产业。在经历了2005年和2006年中欧纺织品和鞋类贸易摩擦后, 欧盟于2007年10月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节能灯再征收1年的反倾销税;2007年12月和2008年2月, 欧盟又先后对中国几类钢铁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此外, 欧盟还在审议针对原产于中国的盘条的反倾销申诉。莫瑟林 (Patrick A.Messerlin) 发现, 针对金属、化学制品、机械、电气设备、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产业内的反倾销措施达到这些措施总量的75%。这些产业的共同特点是:在较大程度上采用标准生产, 并且具有市场垄断性的结构。他甚至怀疑, 提出申诉的公司是在利用反倾销作为其分割市场和排挤竞争对手的工具。
3、缺乏强有力的反倾销机构
中国缺乏应对反倾销方面的专业人员, 尤其缺少熟悉反倾销法律条款和实际操作程序的律师, 导致受外国倾销行为损害的企业在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实际运作中得不到相关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在具体从事反倾销工作的人员数量上, 我国专门从事反倾销调查的人员尚不到美国人员的1/10, 无法及时高效地处理更多的反倾销案件。
(1) 从外贸体制中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关系来看。我国现行的外贸经营体制经过十几年的改革, 已打破了原有国家垄断的单一经营渠道, 形成了由专业外贸公司、工贸公司、生产企业自身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经营主体结构,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未完全放开外贸经营权的状态。虽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已经于200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外商可以直接和企业签订合同, 但是大部分企业缺乏外贸专业基础, 对外贸易经验不足, 不得不求助专业的外贸企业签订协议和代理出口。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 生产企业遭遇反倾销事件时需要申诉, 而外贸企业由于该产品的市值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较小往往不予配合。外贸企业对反倾销事件想积极做出反应时, 因为生产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丧失机会。
(2) 从行会机构来看。 (1) 行业行会成员结构不能代表行业的整体利益。我国的工业类行业协会的覆盖面不超过全行业企业总数的40%, 而且这些协会大多是由原来的政府职能部门转换而来, 会员绝大多数是原系统的国有企业, 许多私营及合资企业不在其中。协会掌握的行业信息原本就不充分, 也很难充分发挥整体的协调作用。 (2) 国内协会组织被人为地划分为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 只有取得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才有条件加入进出口商会, 而其他企业只能加入行业协会;在反倾销的分工上, 进出口商会负责反倾销应诉, 行业协会负责反倾销诉讼。实际上, 无论是反倾销应诉还是反倾销诉讼, 都要求具体的涉诉企业或产品所属的协会组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协调服务, 而这种人为的分工既不利于发挥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积极作用, 也不利于发挥进出口商会在反倾销诉讼中的积极作用, 二者在工作上会出现许多协调方面的障碍。
4、在反倾销诉讼中未形成有效的“共容利益集团”
“共容利益集团”是指由相同利益的群体构成的团体, 其有两个特征:集团人数少;具有“选择性刺激手段”, 即该机构有权根据会员有无贡献来决定是否向其提供集体利益。在反倾销诉讼中, 我国企业往往难以形成有效的共容利益集团。如果反倾销罪名成立, 对出口企业来说, 新增的损失均匀分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 按各个企业出口额的大小由出口企业承担。我们不妨把出口企业看成一个个独立的利益集团, 由于缺少选择性刺激手段和组织基础, 他们虽然有着共同利益, 但无法形成强大的“共容利益集团”, 而单个利益集团单独行动的成本极大, 因为反倾销应诉费用较高。假如应诉成功, 增加的收益均匀分布在各个出口企业, 则大家普遍受益, 而努力应诉的利益集团收入可能不抵成本, 其他利益集团却搭了便车;假如应诉失败, 应诉企业的努力付之东流, 完全没有收益。收益如此之低, 成本如此之高, 出于经济人的角度, 出口商往往采取“不应诉”的态度。
由于难以形成有效的“共容利益集团”, 我国企业的单件反倾销往往以失败告终。各利益集团预期到各自的损失, 尚能承受, 但是他们可能没有预期到“反倾销”的扩散效应。一方面是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的扩散, 即国外对我国某一产品实行反倾销后迅速招致其他国家几乎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反倾销;另一方面, 扩散效应是从某项产品向其他产品扩散, 给我国出口企业的整体利益带来极大的伤害。我国出口企业在反倾销调查时没有注意团结他国的进口商和进口国的其他行业, 进口商和“共容利益集团”具有一致的利益取向, 如果反倾销罪名成立, 进口商将受到直接的重大经济损失, 进口国的其他行业也可能受到重创。因为任何一起反倾销调查中, 进口国几乎都有上下游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激烈争论, 对上游产品征收保护性的反倾销税, 意味着下游用户成本的增加。
二、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改变生产增长方式是我国企业解决反倾销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大力转变增长方式,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企业才能消除反倾销压力。改变生产增长方式应是我国面对反倾销问题的基本政策, 但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得以实现。从短期而言, 我国企业与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开拓国际市场
在巩固重点市场的同时, 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拓东欧、独联体、拉美、非洲等市场, 从客观上减少产品被提起反倾销的机会, 分散利益冲突。另外, 我国企业还应加强出口产品对某一市场的出口流量的控制, 避免在短期内对该市场出口猛增、造成较大市场冲击而遭到反倾销报复。
2、推行企业国际化战略, 绕过反倾销贸易壁垒
全球化程度越高的产品, 归属问题越难于确定, 反倾销的难度就越大, 计算机、汽车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全球化产品。欧盟、美国、日本的汽车很少被他国提起该类产品的反倾销, 这就提醒中国企业不要对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生产制造进行大包大揽, 可以通过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实施的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优势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 建立战略联盟, 加强合作开发, 在全球范围调整生产工序以规避反倾销。
3、构建以进出口商会为核心的反倾销“共容利益集团”
要使反倾销“共容利益集团”成为内外贸专业性贸易公司的协会组织, 并与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全国性的商会组织, 就能够在WTO体制下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商 (协) 会组织体系, 在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事业中发挥多层次、多专业、相互协作的有效作用。反倾销“共容利益集团”应积极沟通和协调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企业和诉讼代理人之间、企业和协会本身与国外政府和协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占有充分信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国内外反倾销法律制度, 使我国的反倾销活动开展的更有力、更有效;还应建立反倾销数据库, 设立反倾销应诉基金, 建立和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 对价格战挑起企业进行处罚等。
4、政府的有关支持
中国如何应对反倾销 篇4
关键词 手机业 反倾销 对策
随着我国手机产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供应链不断完善,我国手机产业已经从以前的山寨王国逐渐发展成中国创造大国。华为、中兴、联想、OPPO、金立、酷派等本土品牌手机正借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华为也一度跃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同时线上产品小米、本土新星魅族等新兴品牌也开始崛起。 G-five将其目标完全放在海外市场,成为了继华为、中兴后的第三个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品牌。
一、潜在反倾销调查因素分析
从欧盟方面看,在2012年5月,有消息称华为中兴将面临欧盟反倾销的指控,相关人员称欧盟正在为对华为中兴的反倾销调查收集证据,证实这两家公司出口获得了政府的非法补贴,正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欧盟进行销售。
从美国方面看,在2012年10月,美国国会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试图将华为中兴挤出美国市场。我国手机产业华为中兴等在海外的崛起,给进口国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竞争压力,因此,被指控为倾销必将成为相关进口国实施贸易保护的另一手段。
从我国手机行业间看,2012年4月,华为毅然以侵犯专利为由将中兴告上了法庭。显然这场专利之战的背后是两大企业对欧洲市场的争夺,华为曾公开指责过中兴以低价在欧洲市场进行恶性竞争。华为此次行动有利于树立其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向市场证明了自己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性,进而有利于其对北美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但这样导致的后果必将是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相互攻击,竞相压价,进而使外国政府将其认定为倾销,光明正大地实施反倾销措施。
二、应诉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最佳可获得信息规则”问题
对最佳可获得信息规则的分析非常符合我国出口企业的现状。在外国政府实施反倾销措施时,我国被调查企业消极配合、主动性差等行为会使外国政府调查当局直接采用该规则,即调查方利用调查主管当局所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裁决,而利用该规则时调查方的自由裁量权过于宽泛,导致的结果则是我国相关企业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根据WTO《反倾销协议》的相关规定,最佳可获得信息的实施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如受调查方出现“不允许使用或者未在合理时间内提供必要的信息,或严重妨碍调查”的特定情形。因此,该问题可以通过我国出口企业积极配合相关主管当局的调查而得到解决。
2、市场经济地位和替代国问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几十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然而美国目前仍然将我国列入非市场经济国家行列中。欧盟对我国企业实施差别对待,例如我国的外资企业相比国有或民营企业在申请市场经济地位时相对容易一些,而华为作为一家庞大的民营企业以及中兴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在欧盟申请市场经济地位时具有一定难度。替代国的选择往往没有考虑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原材料价格低等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但是,欧盟等国主管当局采用第三国同类产品价格来衡量我国产品价格是不公平的,因此在替代国问题上的抗辩更有意义。
三、 我国手机行业的应对策略
1、行业自身应做好对潜在威胁的准备
我国手机行业应当充分合作。中兴在欧洲的崛起固然会给华为的欧洲市场份额带来挑战,但华为对其实施的各种制裁将会给其他国外品牌创造有利机会,在中兴被围困后华为可能遭到其他国外品牌的联合抵抗,使华为孤军奋战,进口国政府当局就更容易利用反倾销借口排挤我国手机产业。我国相关企业在遭受反倾销时往往消极应对,行业之间的联系不够强,进而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被进口国政府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因此,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应团结一致,注重长远利益,共同抵制外国政府滥用反倾销手段。
注重出口商品的地区分布。我国大多数手机行业都是从亚、非、拉美等市场开始开拓的海外市场,而随着收益的不断增加,我国手机产业海外市场的重心开始向欧美等发达市场靠拢,目前华为已经全面拓展开了欧美市场并将其定位为中心海外市场,中兴在欧美市场上的也是向华为穷追不舍。这将使相关手机产品集中分布到发达国家或地区,而反倾销调查与实施主要发生于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因此,注重分散手机产业出口产品,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将有利于减少潜在反倾销发生的可能性。
加强与进口商的联系和争取进口国消费者的支持。反倾销一旦被认定,进口我国相关产品的进口商面临的是高额的反倾销税,进而使我国出口商遭受最终损失。加强与进口商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利于我国出口商与国外进口商的利益联系,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进口商对进口国政府的游说作用,实现双赢局面。
行业协会应加强协调和引导。我国手机产业的协调离不开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应充分做好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使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系不断加强。我国行业协会还应当与进口国行业协会进行沟通,以得到进口商利益相关联的部门和手机相关行业的支持,例如华为中兴构成的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则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磋商或与美国国内相关企业思科等进行沟通后来影响美国国会对华为中兴相关产品安全性的评判,最终达成双方共赢的局面。我国行业协会自身也应当建立良好的产品监测预警机制,为我国企业在遭受反倾销调查前争取更多时间。
2、政府对手机行业开展应诉指导
政府的影响力对我国手机产业将产生巨大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建立健全的反倾销应诉机制,为我国相关企业在遭受反倾销调查时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治环境。我国政府也可以通过与进口国政府洽谈或游说申诉国政府,进而减少进口国政府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危害。对手机产业的保护与支撑固然离不开我国政府对相关产业的干预,但我国政府应当尽力减少不利干预,并使相关措施透明化,为我国手机产业更符合市场经济地位标准创造有利条件。
3、加强对反倾销法规的了解和运用
我国手机行业应当注重对反倾销法规的了解与应用,并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和研究,为自身在遭受反倾销调查时奠定一定的应诉法律基础和理论基础。我国企业应注重国际贸易法律法规方面专业知识人员的培养,以便在遭受反倾销时可以充分配合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专业律师积极应诉,将我国出口企业在遭受反倾销措施实施过程中受到的损害减少到最少。
四、 潜在反倾销的特殊应对措施
1、欧洲市场应诉策略研究
在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时,我国手机产业应当努力争取欧盟的个别待遇。华为中兴等作为民营或国企在申请市场经济地位时有一定的难度,个别待遇标准要低于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未得到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有机会获得个别待遇。根据欧盟反倾销法的相关规定,个别待遇在调查中允许使用出口价格,而不使用国内价格。因此在预防反倾销税我国手机出口企业在对外签订合同时,可以采用弹性价格或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价格。如将出口价格提高或将第三国价格调低等,从而有效地利用欧盟相关政策来减少反倾销的威胁。
2、应诉美国反倾销调查策略分析
华为中兴在美国的遭遇使得对美国反倾销的预防显得更为重要。在美国市场上,同华为中兴等相同性质的企业较多,我国企业由此便与美国相关企业产生许多利益联系和利益分配问题,我国企业通过与进口国相关企业的充分沟通并协调好与进口商之间的利益可以减少进口国相关产业的起诉。我国企业在品质差异而导致的价格差异问题上的据理力争也将具有现实意义。
3、印度市场的预防措施分析
G-five手机通过山寨手机的操作方法不断在高、中、低价格区间推出新机,其机海战术使得G-five手机在印度手机市场中一度排名第二,然而G-five手机中的电视类手机被印度的高额关税挤出了印度市场。对于在国外迅猛兴起的我国企业,难免会受到该国政府各种各样的排挤以保护该国国内产业。因此,对于反倾销调查的预防势在必行。G-five在印度市场的兴起给NOKIA、IPHONE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G-five手机必须注重其价格的稳定性,避免因盲目抢占市场份额而使其价格在短期内下跌,从而招致低价倾销的嫌疑。由于我国国内无该手机价格可比较,所以印度当局通常采用的做法是与印度国内相同产品进行价值认定,因此,G-five还应当注重印度市场手机产业经济状况的变化,实施调整价格策略,防止印度当局滥用反倾销手段,做到即不损失因行情变化带来的更多收益,也不陷入倾销境地。
五、结论
我国入世以后连续多年以来一直是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各国间的贸易额也将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贸易摩擦也会逐渐增多。对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充分了解与运用是我国每个企业踏入国际市场的必修课。适时调整企业自身的经营策略,使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够及时适应国际贸易环境的各种变化也将成为我国出口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要前提。我国政府、行业协会的引导与协调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所以,我国手机产业出口企业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良好条件并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带动下必然能取得巨大成就。
关于中国应对印度反倾销的思考 篇5
关键词:印度,反倾销,对策
伴随着印度和中国两国国内经济的强劲增长, 中印贸易发展十分迅速。2007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387亿美元, 是1995年的33倍, 年均增长34%。然而两国都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人才、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低的生产制造成本, 有着相似的发展历程, 在世界市场上也存在着较大的竞争关系。从2002年下半年来看, 在中印经贸关系发展中, 反倾销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受到印度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 印度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和频率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成为W TO成员对华实施反倾销调查的主力军, 使中印经贸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 加强对印度反倾销立法的研究和抗辩, 保护中国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刻不容缓。
一、反倾销及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特点
1. 反倾销。
反倾销是一种贸易政策措施, 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反倾销旨在使本国的产品及其生产不会遭到进口产品的侵害而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尽管进口国提出反倾销的出发点是正当的, 但是实际上反倾销与理论上预期的目标相距甚远:反倾销实际上没有起到保护竞争的作用, 而是变成了限制竞争的手段;反倾销也并没有表现为公平竞争, 反而本身产生出不公平竞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反倾销却作为非关税壁垒越来越被滥用, 逐渐沦为许多国家实行新一轮贸易保护的工具。
2. 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和特点。
(1) 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近年来, 印度对华反倾销立案数激增, 反倾销立案数一半针对中国, 成为对华反倾销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根据了解的情况, 中国历年来在全球遭遇的反倾销调查中, 涉案金额美国和欧盟占了大头, 但立案数印度第一。而在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中, 印度对华反倾销立案数占其反倾销案件总数 (207起) 的47.3%, 立案数和涉案金额都位居前列。 (2) 反倾销涉案金额大幅升高。自2005年以来, 印度对华反倾销案的涉案总金额和个案金额日趋增加。2005年, 印度对华反倾销案的涉案总金额为2.81亿美元, 而2006年上半年就已达1.81亿美元。仅2005年5月18日发起的坯绸反倾销案, 涉案金额就高达1.8亿美元, 为印度历来对我国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最高的个案。在2005年的10起反倾销案中, 有5起案件的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2006年上半年的7起反倾销案中, 已有4起超过1000万美元, 个案金额高于1000万美元的案件超过50%, 而2004年全年的涉案金额仅为2277万美元。 (3) 反倾销涉案产品比较集中。历年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件中, 医药化工产品一直占据50%以上的比重, 这与印度的产业结构有关, 说明化工、医药等传统产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据很重要地位。在对外贸易中, 印度化工产品的竞争劣势非常明显, 发起反倾销调查成为印度政府对本国化工产品的最主要的贸易救济工具。至2005年3月31日, 在印度对华发起的80件反倾销调查案中, 化工产品有62件, 占总数的77.5%。近几年, 我国的纺织品和轻工产品逐渐遭到的反倾销调查开始增加, 累计达22起, 且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二、印度反倾销的原因
1. 反倾销作为有效的非关税壁垒措施被频频使用。
近年来, 世界经济增速减缓, 国际竞争加剧。许多国家在千方百计打开别国市场的同时, 想方设法保护本国市场, 试图通过采取措施进行贸易保护。在关税、进口数量限制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逐步被弱化或取消的条件下, 为抵消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取消进口数量限制对本国工业带来的冲击, 反倾销成为WTO允许采取的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的几种主要手段之一。各国纷纷把反倾销作为便利而有效的首选保护措施, 因为有其独特的优点:针对个别国家、个别产品;实施期限长;调查机关拥有较高的自由裁量权。近年来, 印度是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行动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与其他贸易保护手段相比, 反倾销表面上更具有“公平性”, 与此同时, 该措施的程序和过程相对迅速、便捷, 无需像传统的关税壁垒那样须经过一国立法机构审议, 相关国际协定对此约束通常也比较“软”。这样一来, 在国际贸易中, 反倾销作为有效的非关税壁垒措施被频频使用, 甚至有时被滥用。
2.“非市场经济”待遇问题。
长期以来, 印度与欧美等国家一样把我国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认为我国是“国家给生产原料和产品定价, 外贸出口价格受国家干预”的中央计划经济国家, 因而在我国出口商品正常价格时, 采用替代国政策, 即在反倾销调查中不以我国企业实际生产成本和国内售价计算正常价格, 而是采用所谓“市场经济第三国”同类产品的正常值作为衡量我国商品是否构成倾销的依据。同时在替代国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常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中国的第三国如韩国、法国甚至美国这些根本不具有可比性的国家, 来确定正常价格, 导致正常价格一直处于过高状态, 无端扩大了产品的倾销幅度。
3. 中国欠缺合理的外贸出口结构是遭致反倾销的重要原因。
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 我们出口的商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 如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等, 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轻工产品和农副产品, 因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多, 内部竞争激烈, 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呈过度竞争的态势, 产品的附加值相对偏低, 加上企业自律性较差, 受短期利益的驱动, 不少企业为达到多出口, 工作重点常常不是放在如何加快新产品开发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上, 而是采用竞相降价的, 以低价抢占国际市场, 扰乱了正常的外贸出口秩序, 造成了中国的出口商品与低价密不可分的不良国际形象。
4. 涉案企业对反倾销不应诉或应诉不力纵容反倾销。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在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中, 有很大一部分涉案企业不参加应诉或应诉不积极, 甚至有的案件无企业应诉, 涉案企业“搭便车”的心理普遍存在, 这就便于反倾销案件发起国采用“最佳可获得信息原则” (Best Information Available) , 利用对其有利的数据判定反倾销的成立, 并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 有时甚至是惩罚性反倾销税。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
1. 企业方面。
(1) 配合反倾销调查, 积极应诉及时抗辩不要轻言放弃。中国出口企业应对调查给予配合。采用降低价格保持在当地市场的份额, 或改变其产品的某些配件的来源来改变原产地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反倾销案件发生以后, 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反倾销及其后果, 积极应诉, 尽量避免国外反倾销措施的滥用。反倾销立案以后, 有关的中国企业要积极配合反倾销调查, 争取最大限度地抗辩机会。 (2) 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品牌意识, 抛弃低价策略。如何反倾销, 企业是关键环节。如果的确存在倾销, 那么任何努力都建立在脆弱的基础上。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历来形象不佳, 长期以“低质低价”取悦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对印度的出口现在还缺乏有效的自律措施。出口企业间为争夺印度市场常常削价竞争、自相残杀, 这就给印度调查局以倾销的口实。出口企业要控制好出口产品的价格水平。产品的价格是竞争的一个重要形式, 但低价竞销的恶果即是容易引发反倾销诉讼。因此, 企业在定价时参考一下国际市场行情及反倾销动态, 同时要加强行业协会在对外谈判中的价格协调作用, 提倡行业自律, 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和协调管理, 严禁出口企业低价竞销, 以避免出口企业自相残杀而导致“肥水外流”。 (3) 加大科研投入, 优化出口结构。我国企业要从单一的货物贸易向技术贸易领域发展。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效应。我国企业要真正走向国际市场, 就必须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大力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 实现技术创新, 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增强国际营销观念, 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
2. 行业方面。
反倾销的应诉人是企业而不是一国政府, 但遭反倾销的却是一国的所有企业, 因而反倾销不是个别企业的事。由于反倾销案件很复杂, 仅凭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取胜, 所以在应对外国的反倾销时, 一个行业内的主要企业的联合与某一两个企业单打独斗相比, 是更有效率的, 所以我们应重视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建设。 (1) 注重对印度市场的调研工作。既要注意出口产品在印度市场的调研工作, 疏通信息渠道, 了解印度同行业竞争者的生产能力、质量标准、市场销售量和价格水平, 又要实行渐进式和多元化的出口战略, 尤其是对印度刚刚起步的产业, 要特别注意出口增长的速度, 避免引发印度商工部以反倾销作为幼稚工业保护手段的倾向。 (2) 健全自身的预警机制。针对我国出口产品频繁遭遇反倾销诉讼的现状, 对产品出口可能招致进口国反倾销的态势进行监测, 建立并及时更新相关数据库, 建立一套反倾销预警机制势在必行。研究已有的反倾销案例, 找出不同国别、行业中有代表性的数据, 参考这些数据建立反倾销诉讼预警指标体系。当一些有代表性的数据达到某一点时, 向相关出口企业发出预警信号, 让企业检查自己的出口商品在目标市场国是否存在倾销的可能。
3. 政府方面。
(1) 转变职能, 加强政府的协调和市场调控。我国对外出口存在市场集中, 产品花样单一的特点, 由此造成了易于被指控反倾销的状况。我国政府应加强对外贸易管理, 引导国内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打开国际市场。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出口行为进行引导、监督与调控。指导企业以出口效益、利润、价格为目标, 而不仅仅是追求创汇额, 禁止企业低价倾销, 加强对出口产品的管理与控制, 鼓励企业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 尽力争取规定弹性价格条款, 以便及时灵活的调整价格。同时, 政府可以给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予以鼓励性优惠政策, 以调整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 争取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2) 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我国反倾销立法起步较晚, 起初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 需要尽快加以弥补。只有我国熟练掌握了反倾销的策略及技巧才能在国外提出反倾销诉讼时应对自如, 同时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 便于保护我国涉诉企业的利益。 (3) 加大我国的宣传力度。中国政府应利用国内外媒体加强宣传攻势, 大力宣传我国市场化进程, 并可以委托国内外有关专家或权威机构对我国市场经济转轨程度进行鉴定, 增强说服力, 避免歧视性待遇。加大对外宣传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力度, 坚决反对国外对我国歧视性的反倾销是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田俊芳, 黄辉.中国出口企业应对印度反倾销的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 (508)
[2].刘诚.国际贸易[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3].李保民.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 2003 (22)
中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研究 篇6
(一)中国连续17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1979年欧盟对中国的机械闹钟、糖精和钠提出了反倾销指控,这既是欧盟对中国的第一次反倾销,也是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遭受的首次反倾销。根据WTO的统计数据表明(表一):从1995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世界范围内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总共有4010起,其中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853起,占到全球反倾销案件的21.3%,这个比例从2003年开始均达20%以上,2006年—2009年更是连续四年超过了35%,分别为35.3%、37.6%、35.7%、36.8%;此外,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数每年都排名第一,且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国家或地区,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根据WTO网站数据统计:Anti-dumping Initiations:By Exporting Country 01/01/1995-31/12/2011
(二)针对中国提起反倾销的国家(地区)最为广泛
根据WTO数据表明(表二、表三),从1995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全球提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的国家和地区有46个,被提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的国家和地区是102个,其中针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和地区是30个,依次排名为印度(147起)、美国、欧盟(107起)、阿根廷(86起)、土耳其(58起)、巴西(49起)、南非(35起)、澳大利亚(34起)、墨西哥(31起)、加拿大(28起)、哥伦比亚(26起)、韩国(23起)秘鲁(20起)、埃及(15起)、印度尼西亚、泰国(14起)、巴基斯坦(10起)、新西兰、委内瑞拉(9起)乌克兰、以色列(7起)、中国台湾(6起)、菲律宾、波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2起)、智利、牙买加、日本、马来西亚、摩洛哥(1起)。在全球遭受反倾销的102个国家(地区)中,依据案件来源国家(地区)数量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中国(30个)、韩国(26个)、俄罗斯(26个)、美国(25个)、印度尼西亚(24个)、中国台北(23个)、泰国(22个)、印度(21个)、乌克兰(21个)、日本(20个),可见,中国的案件来源国家(地区)最多,即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地区)范围最广。
(三)遭遇反倾销调查涉及的产品范围广泛
WTO数据统计表明(表四):全球反倾销产品的种类为19类,中国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的产品达17类。遭遇立案调查前10位的产品为:贱金属及其制品(213起,占24.97%),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170起,占19.93%),机器、电器设备(106起,占12.43%),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75起,占8.79),树脂、塑料、橡胶及其制品(56起,占6.57%),石料、石膏、水泥、陶瓷产品、玻璃及其制品(54起,占6.33%),杂项制品(48起,占5.63%),纸、纸板及其制品(22起,占2.58%),车辆、航空器、船舶(20起,占2.34%)鞋帽、羽毛球、人造花、扇(19起,占2.23)。因此,从国内角度看,我国遭遇反倾销比例比较高的是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机器、电器设备三大类产品,案件总数为489起,占57.33%。
某类产品的案件数所占全球同类产品的比例依次为:生皮、毛皮及其制品、马具、旅行用品(100%),鞋、帽、羽毛、人造花、扇(59.38%),杂项制品(55.81%),车辆、航空器、船舶(48.78%),乐器及其零件、钟表机器零件(35.42%),石料、石膏、水泥、陶瓷产品、玻璃及其制品(35.29%),机器、电气设备(30.37%),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24.75%),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20.61%),植物产品(19.64%),贱金属及其制品(19.31%),矿产品(19.18%)。表四的数据显示,5起涉及生皮、毛皮及其制品、马具、旅行用品的反倾销调查的案件全是针对中国国产品提起的,因此比例达到了100%;从全球角度看,中国的鞋、帽、羽毛、人造花、扇、杂项制品、车辆、航空器、船舶类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比例较高。
二、中国频遭国外反倾销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 反倾销的合法特性。
反倾销是国际通用的制止不正当竞争、规范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重要手段。《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第1款规定:“各缔约方认为,用倾销的手段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贸易内,如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重大的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者对某一国内工业的新建产生严重阻碍,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那么如何谴责呢?第2款规定:“缔约方为了抵消或防止倾销,可以对倾销的产品征收数量不超过这一产品的倾销差额的反倾销税。”此外,大家所熟知的WTO《反倾销协议》正是关于实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由此可见,反倾销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反倾销协议》允许缔约方采用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它本身具有形式合法的特点,因此,很多进口国把反倾销视为一种维护自身利益的武器。
根据WTO网站数据统计:Anti-dumping Sectoral Distribution of Initiations:By Exporting Country 01/01/1995-31/12/2011;Anti-dumping Initiations:By Sector 01/01/1995-31/12/2011
2. 进口国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近年来,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虽已取得实质性成就,但大多数进口国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在中国加入WTO的15年内仍可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欧盟虽在1998年将中国从其反倾销“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除去,但其仍不承认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上对我国实行“个案处理”原则,即考察我国涉案企业是否符合其“市场经济单位”的5条标准,符合的则给予市场经济待遇。在对待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问题上,这些国家所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对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所采用的方法,即采用替代国价格的方法。依此方法,需要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是属于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出售或生产的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价格作为基础来计算其正常价值,这种替代价格通常导致我国产品构成倾销且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3. 全球经济增速缓慢。
理论与历史表明:经济繁荣则自由贸易主义盛行,经济衰退则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始于美国的2007年的“次贷危机”导致美国和欧洲以及全球许多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停滞,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市场需求快速萎缩,各国企业都面临着争夺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许多国家为扶持和保护本国产业,纷纷出台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反倾销被一些国家用作将外来竞争对手排挤出本国市场的杀手锏,滥用反倾销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也日益明显。表一的数据显示,中国遭遇国外反倾销案件数占全球案件数比例最高的年份为2007年(37.58%)、2008年(35.68%)、2009年(36.84%),这无疑是受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二)内部原因
1. 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高。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已经成为贸易增长势头最为强劲的国家,中国制造开始席卷世界市场。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在家用电器、纺织、医药、机械设备、通信设备、化工等10多个行业中有100多种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导致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反倾销措施被一些国家滥用。
2. 国内企业无序的低价竞争。
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尚不合理,各行业发展多数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计划。国内企业见到某个行业有利可图,往往出现一哄而上、过度投入的现象,加上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活跃”地方经济,大力鼓励生产,结果造成小型企业泛滥。企业数量众多,行业管理和协调力度不够,为赢得更大的国外市场就互相压价,最终导致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例如,我国的塑料行业,企业间为争夺市场而进行低价无序竞争,曾经出现了产品价格低于综合成本的现象,有的企业不惜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采用低质原料进行生产,以达到低价竞销的目的。这种无序竞争的行为不仅使整个行业濒于亏损的边缘,而且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陷入被反倾销的困境。
3. 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WTO《反倾销协议》第3条“损害的确定”第2款规定:“关于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调查主管机关应考虑倾销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或相对于进口成员中生产或消费的数量是否大幅增加。”据统计,我国产品的出口国家(地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中国香港、东盟、日本、韩国、印度。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同一时期产品进入他国数量就有可能剧增,进口国就更容易认定进口产品构成损害,这一点在欧盟、美国、印度表现尤为突出。
4. 被调查企业的不作为。
WTO《反倾销协议》第6条“证据”第8款规定:“如任何利害关系方不允许使用或未在合理时间内提供必要的信息,或严重妨碍调查,则初步和最终裁定,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均可在可获得的事实基础上作出。”根据这个条款,如果被调查企业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不配合、不合作,进口国调查当局就有可能采用“可获最佳信息原则”进行裁定,而“可获最佳信息原则”的适用结果往往是进口国调查当局任意确定并采用对其有利的替代国或类比国的价格,最终导致高于实际的正常价值、倾销幅度和反倾销税率。例如在1996年加拿大诉中国大蒜倾销案中,由于中国出口商对加拿大税务部发出的调查问卷未作出任何回应,加拿大税务部反倾销调查机构援引适用“可获最佳信息原则”,以墨西哥国家商业部服务机构公布的墨西哥市场上鲜大蒜的实际销售价格作为计算中国鲜大蒜的正常价值的标准。这个价格实际上远远高于我国出口大蒜的正常价值。按照这样的标准比较出来的结果表明,96%从中国进口的大蒜存在倾销,倾销幅度91%,裁决中确定的倾销幅度高于实际的倾销幅度。[1]
三、中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
(一)政府与行业协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1.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完整的反倾销法律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国对出口国产品提起反倾销的法律规范,这一方面的法律规范既可以起到保护国内产业、制约国外歧视性反倾销的作用;二是进口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法律规范,这一方面的法律规范可以指导国内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保证国内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我国1994年颁布的《对外贸易法》第七章“对外贸易调查”与第八章“对外贸易救济”对反倾销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此后,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关于中国出口产品在国外发生反倾销的应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关于处罚低价出口行为的暂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应用法律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虽然,这些法律法规改变了反倾销无法可依的局面,但还不够完善。如果没有完善的反倾销法律体系,是无法对抗国外的歧视性反倾销的,因此,我国应当紧密结合我国外贸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律体系。
2. 刚柔并进,主动对外沟通的同时要善于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2004年新西兰宣布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是发达国家中第一个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待遇的国家,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包括俄罗斯、巴西、新西兰、瑞士、澳大利亚在内的81个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美国还没有完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虽然根据协议中国将在2016年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是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政府应当积极同外国政府交涉,要求欧美国家早日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取消“替代国”的做法,从而减少进口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另外,要利用WTO《反倾销协议》的一些条款抵制进口国对外国的反倾销歧视,同时,可以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加以评判,例如2009年7月31日,中国将欧盟对华紧固件反倾销措施及该措施所依据的欧盟《反倾销基本条例》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2011年7月15日,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发布裁决报告,裁定欧盟《反倾销基本条例》中的单独税率规定和欧盟对华紧固件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2012年3月6日,欧委会发布公告,邀请涉及紧固件、铝箔、自行车、瓷砖等53项反倾销措施的中国出口企业提出复审申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方在挑战欧盟贸易救济立法和实践方面获得的一个体制性胜利。[2]
3. 建立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机制
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机制,是通过对出口产品的价格、数量、出口目标国市场的同类产品进口量的变化情况、价格行情走势以及进口国家或地区的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等重要参数变化进行跟踪监测,同时由专家对以上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反倾销危险评估,一旦危险程度达到预警标准,就发出相应的预警报告,并立即着手开展反倾销预控,以有效避免被反倾销。[3]实践表明,进口国提起反倾销调查都会有一个过程,如果在此期间能够控制出口节奏,或者适当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则有可能避免反倾销立案或延迟立案。因此,必须建立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机制,预先遏制和减少反倾销调查案件的发生。
4. 充分利用WTO规则中对发展中成员的优惠待遇
WTO《反倾销协议》第15条“发展中国家”规定:“各方认识到,在考虑实施本协定项下的反倾销措施时,发达国家成员应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特殊情况给予特别注意。在实施会影响发展中国家成员根本利益的反倾销税之前,应探讨本协定规定的建设性补救的可能性。”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适用反倾销税之前,可以要求采取建设性补救措施。在印度对欧盟出口的棉质床单反倾销中,印度要求成立专家组,其中一项抗辩就是提到欧盟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没有考虑到印度是发展中国家,违反了《反倾销协议》,印度通过利用这些条款获得了有利的裁决。作为发展中成员,中国也应该充分研究运用这些条款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4]
5. 加强反倾销专业人才的培养
反倾销应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懂会计、经济、法律并且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专业人才才能胜任反倾销工作,而中国的此类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因此,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学校等都要重视此类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鼓励律师参与反倾销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积极派遣律师到国外去学习,学习和掌握国外反倾销的一些法律法规、通行惯例、应诉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我国反倾销的应诉能力。例如,作为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第一大省浙江省2005年便出台了《关于加强我省反倾销法律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开始着重培养浙江自己的反倾销法律人才,第一批培训出来的专业人才已经开始在反倾销案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1.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我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是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及机电、电子等低附加值的产品,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低附加值产品比高附加值产品更容易受到反倾销指控,因此,企业应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实施以质取胜的策略,提高商品的质量及档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出口商品的单价,消除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前提条件。另外,我国现有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印度等国家,而这些国家正是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较多的国家,因此,企业应尽快开拓亚非拉市场,避免出口市场的过于集中,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降低遭遇反倾销调查的风险。
2. 收集国外市场信息,制定合理的出口价格
价格是确定是否构成倾销的基本因素,合理的出口价格可以防止国外对该类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因此,出口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收集和调研目标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竞争状况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确定和调整出口价格。此外,在确定出口价格时,还可以与进口商协商,将一般计在进口商头上的为最终客户提供的售后服务费、在当地的营销、知识产权和运输等费用计入出口价格。
3. 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反倾销应诉
国外反倾销法一般都明确规定在涉诉企业不参加应诉,或不能真实地提供所需要的材料时,负责案件审理的部门可以直接根据其掌握的材料做出“缺席判决”,因此,企业要清楚认识到“不应诉,就等于默认构成倾销并有可能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2006年9月,欧盟宣布对我国输欧塑料袋采取反倾销措施,征收4.8%~28.8%的反倾销税率。其中,7家中国企业被征收4.8%~12.8%的单独税率,其他应诉的中国企业适用8.4%的税率,未应诉企业适用28.8%的全国统一税率。2011年7月,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编制和(或)缝合玻璃纤维织物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在该案中,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商,巨石集团和恒石基业不仅积极应诉,还承担起了全行业的损害抗辩。最终,欧盟委员会迫于压力决定以无税结案。由此可见,企业是否积极应诉对结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凡是应诉的企业,即使最后裁定倾销成立,其倾销幅度也往往仅为原来被指控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因此,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企业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并积极应诉,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5]
4. 积极申请市场经济地位,避免进口国采用“替代价格”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规定:“在根据GATT1994第6条和《反倾销协定》确定价格可比性时,该WTO进口成员应依据下列规则:(i)如受调查的生产者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在确定价格可比性时,应使用受调查产业的中国价格或成本;(ii)如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2002年7月31日,加拿大海关税收署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挡风玻璃作出反倾销终裁,给予中国应诉的4家企业市场经济待遇,同时享受个别税率。4家应诉企业的税率分别为:福建福耀公司24.09%,深圳信义、深圳奔迅、东莞港湾3家企业为0,中国其他企业适用普遍税率:114.32%。[6]因此可见,取得市场经济地位至关重要,国内企业在应诉时就应申请市场经济地位,争取以国内价格作为计算依据,这样可以避免进口国采用“替代价格”制度来确定产品的正常价格。
5. 适当运用价格承诺,避免国际市场的萎缩
WTO《反倾销协议》第8条“价格承诺”第1款规定:“如收到任何出口商关于修改其价格或停止以倾销价格向所涉地区出口的令人满意的自愿承诺,从而使主管机关确信倾销的损害性影响已经消除,则调查程序可以中止或终止,而不采取临时措施或征收反倾销税。”因此,出口商在应诉反倾销调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适时提出价格承诺建议,争取有利的结果。例如:自欧盟(欧共体)1988年起对中国彩电实施反倾销措施,高额反倾销税将中国彩电挤出了欧盟市场。2002年8月,在欧盟对原产于中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国的彩电进行反倾销复审期间,欧盟委员会接受了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及海尔、海信、康佳等七家中国公司联合提出的价格承诺,中国彩电限量恢复对欧盟的出口。[7]
6. 联合进口商、进口国消费者、下游用户乃至申诉企业,建立应对反倾销的同盟军
进口国提起反倾销调查后,如果最后裁定对进口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这对进口商、进口国的消费者、下游用户来讲,失去了购买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的机会,其利益遭受了一定的损害,因此具有联合的可能性。2007年底,首钢在反倾销中就曾经运用美国进口商协会提供大量证据而胜诉(称对美国钢厂的产品没有造成损害,要求美国政府权衡钢厂和下游用户的利益)。此外,尽管申诉企业是直接遭受倾销损害的企业,但是也存在着合作的可能。2010年6月与9月欧委会对中国产无线数据卡分别发起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反补贴调查。该案是欧盟首次对中国出口的同一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种调查,也是迄今中国遭遇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涉及中国企业出口额约41亿美元)。10月底,该案申诉方和中国企业达成合作和解协议后提出撤诉。因此,在反倾销调查中与进口国贸易救济调查机关加强沟通,推动双方产业合作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8]
7. 走开拓国内市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曲线道路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国内的需求市场庞大,对于企业来讲有着很大的商机以及可预期的利益,因此,企业完全可以走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道路,既不影响企业盈利,还可以避免相应的国际贸易摩擦。此外,企业还可以直接在海外投资,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这样可以直接免遭反倾销调查之苦。前面提到的玻纤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风险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纷纷赴境外投资:巨石集团2011年在埃及投资6700万美元,设立巨石埃及玻纤生产基地;嘉善玻纤织布厂2012年投资60万美元与巴基斯坦当地企业合作投资;桐昆集团2012年投资414万美元,在土耳其成立合资公司。[5]
参考文献
[1]尹立.反倾销应诉中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J].政法论丛,2005(2).
[2]新华社.欧盟将复审有关对华反倾销措施商务部表示欢迎[EB/OL].http://www.gov.cn/jrzg/2012-03/26/content_2100558.htm,2012-03-26.
[3]张淑梅.建立出口反倾销预警机制的障碍和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
[4]朱榄叶.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滕飞.欧对华玻纤织物反倾销以无税结案[EB/OL].商报网.http://ibd.shangbao.net.cn/a/90302.html,2012-04-06.
[6]中国贸易救济网.加拿大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挡风玻璃作出反倾销终裁[EB/OL].http://www.cacs.gov.cn/news/newshow.aspx?str1=2&articleId=36266,2002-8-6.
[7]吕瑞浩.论WTO反倾销价格承诺规则[J].国际贸易,2009(6).
中国如何应对反倾销 篇7
关键词:陶瓷,反倾销,策略
一、前言
(一) 背景
一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中国出口商品凭借生产要素价格优势, 给一些进口国的工业及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中国被发达国家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常遭遇不公正待遇。2011年3月17日, 欧盟对中国瓷砖作出反倾销初裁, 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除三家企业获得个案处理, 少数企业由于配合调查获得32.3%的税率外, 1500家国内陶瓷企业都被征收高达73%的惩罚性关税。2011年9月欧盟对中国的瓷砖作出反倾销终裁, 将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瓷砖征收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直至2016年。欧盟此次反倾销调查是中国陶瓷业遭遇的规模最大的反倾销调查。
(二) 相关理论及概念
1.倾销的分类
倾销分为偶然性倾销、掠夺性倾销和长期性或者连续性的倾销。偶然性倾销很少受到进口国的反倾销指控。连续性倾销能提高进口国的消费福利, 但对进口国相关行业造成影响。掠夺性倾销是最应该受到反倾销制裁的倾销类型。
2.实施反倾销的三个条件
根据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 要实施反倾销措施, 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 一国的某一商品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价格低于正常价值。
第二, 倾销对进口国同类商品工业造成严重损害或实质损害, 或形成了损害威胁, 或阻碍某项新建工业的建立。
第三, 进口商品低于正常价值的销售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非市场经济地位
非市场经济国家为全部或大体上由国家垄断贸易并由国家规定国内价格的国家。WTO允许成员国以产自第三国的相似产品价格为基础确定的产品价值, 作为从此类国家进口的正常价值。就我国而言, 商务部《2003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的结论是:2001年我国市场发展程度为69%, 超过国际上60%的临界水平。尽管如此, 许多国家仍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对我国采取歧视性的政策, 在正常价值上采取替代国政策。
4.陶瓷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 陶瓷业包括建筑陶瓷制品、卫生陶瓷制品、特种陶瓷制品、日用陶瓷制品、园林陈设艺术以及其他陶瓷制品制造。
二、中国陶瓷业遭遇反倾销的历史回顾以及分析
(一) 中国瓷砖遭遇反倾销的历史回顾
1.2001年8月印度对我国抛光砖展开反倾销调查;
2.2005年5月韩国对我国釉面和未上釉瓷砖展开反倾销调查;
3.2006年3月巴基斯坦对我国釉面和未上釉瓷砖展开反倾销调查;
4.2008年10月印度对我国釉面砖展开反倾销调查;
5.2009年12月泰国对我国釉面和未上釉瓷砖展开反倾销调查
6.2010年6月欧盟对我国有釉和无釉的瓷砖展开反倾销调查
(二) 关于欧盟对我国瓷砖反倾销案分析
1.正常价值的确定
此次反倾销调查中, 欧盟以美国作为替代国并不合理, 原因在于:美国瓷砖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非常高, 中国出口的瓷砖产品的定位是中低档瓷砖, 中国和美国生产企业在瓷砖行业是不具有可比性的。
2.损害
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瓷砖增幅只有1%, 但欧盟本地企业瓷砖销售量却下降40%以上。欧盟把各种原因导致的产量下降嫁祸给中国, 指控从中国进口的瓷砖对其本国工业造成损害是不公道的。
三、国外反倾销对我国陶瓷行业的影响
(一) 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竞争优势
欧美等国选择国内价格较高的替代国证明倾销行为的存在, 忽略我国陶瓷产品的成本优势。对我国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关税, 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二) 挤占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空间
一旦产品被裁定征收反倾销税, 其效力一般延续5年, 此后经复审程序还可能延长。这就意味着我国产品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排挤。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 一旦产品退出市场, 其市场份额就会被他人占有, 再想夺回失去的市场非常困难, 进而导致客户大量流失。
(三) 引发负面连锁反应
反倾销调查会引发产品间以及国家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如2001年, 印度对中国陶瓷企业抛光砖发起反倾销调查, 应诉期内中国企业无一应诉。之后, 菲律宾又对中国瓷砖实施为期三年的保障措施, 接着埃及也对中国瓷器餐具提出了倾销指控等。
(四) 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
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的陶瓷产品在被进口国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后, 必然受阻于该国市场。此时许多企业会将陶瓷产品返销国内, 必然导致出口陶瓷制品大量回流, 冲击国内市场, 威胁国内相关产业结构和价格体系, 进而影响国内陶瓷行业的正常发展。
四、中国陶瓷企业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一) 外部原因
1.反倾销成为各国贸易保护的隐蔽工具
近年来, 部分发达国家国际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于是不断加强反倾销立法, 其目的就是用反倾销来保护本国产业, 反倾销成为最常用的贸易保护手段。
2.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歧视
欧美等国家将我国确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是造成我国企业被认定为倾销的主要因素。一些国家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 常用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国的国家作为替代国, 这样认定的结果很容易将中国的出口产品确定为倾销。
(二) 内部原因
1.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国内同行业间恶性竞争激烈
我国一些出口企业得知同行在某一国际市场获得成功后便蜂拥而上, 结果导致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2009年美国市场份额为17%, 欧盟为30%。于是自相压价, 造成同业间恶性竞争最终导致反倾销案件的频发。
2.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 品牌效应差
我国陶瓷生产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研发能力弱导致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低。目前我国80%以上的建筑卫生陶瓷是贴牌产品, 品牌意识薄弱导致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足, 只好采取低价策略参与竞争, 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
3.出口企业应诉不力
由于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意识普遍薄弱, 加之存在“搭便车”行为, 我国瓷砖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率极低。即使应诉也由于准备工作不够全面、缺乏及时有效的反倾销预警、行业协会服务不到位等原因而导致应诉失败。
五、中国陶瓷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
(一) 预防策略
1.建立高效预警机制
政府应建立健全针对国外反倾销的预警机制。中国驻外机构应该密切关注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动态并及时向国内企业反馈信息。企业应积极与进口商沟通, 及时了解当地陶瓷制品的价格行情走势及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情况, 确定自己出口的商品是否对当地市场构成很大的威胁。
2.确定合理的出口价格
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产品在目标市场的需求状况, 掌握当地同类产品和其他出口同类产品的国家或地区的定价策略及销售价格, 据此制定合理的出口价格, 注意缩小和当地产品的价格差距。
3.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针对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情况, 我国陶瓷企业应采取多元化市场战略, 防止同类产品大量进入同一个市场, 进而减少和避免由此引发的同业恶性竞争。
4.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强化品牌意识
陶瓷企业应该大力发展新材料和高技术陶瓷, 形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陶瓷产业集群, 实现传统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 强化品牌意识, 加大品牌研发投入, 打造自主品牌, 创造品牌效应, 掌握产品定价议价的主动权。
5.学习和掌握WTO规则
政府应着力培养一批精通WTO及有关国际经贸规则的专业人才, 从而更好地为应诉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指导, 普及有关反倾销的法律知识。企业也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法规和进口国的相关法律, 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 应对策略
1.聘请具有专业经验的律师并积极应诉
面对国外反倾销投诉, 保护自己的惟一途径就是积极应诉。各国的反倾销程序都十分复杂、专业性很强, 因此, 聘请高素质的律师十分重要, 最好是有“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案应诉经验的律师。
2.积极争取获得个体市场经济地位或者分别税率对待
在反倾销调查中, 企业要收集资料证明符合“给予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涉案企业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标准”, 争取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一旦不符合该标准, 应立即提供资料证明符合“对涉案出口企业采用分别税率的标准”, 申请“分别税率”待遇。在不得不使用替代国时, 我方应积极提出建议, 选择某一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作为替代国。
3.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由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不公平性和歧视性, 尤其是对于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 应诉企业应积极争取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同行企业的支持和配合, 多家企业联手既可提高胜诉把握又可分摊应诉费用。
4.要求行政复审和退税
应诉失败后企业有权向反倾销国请求行政复审以终止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当进口商表明作为征税基础的倾销幅度已消除或减少到低于反倾销税的水平, 并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退税制度允许出口商提出退还反倾销税的请求。
5.谨慎使用反倾销吸收和反倾销规避
被征收反倾销税后, 企业应谨慎使用反倾销的吸收和规避措施, 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反倾销吸收行为是将反倾销税转移给出口商或生产商。反倾销规避方法包括进口国境内组装、第三国境内组装、产品轻度改变等。陶瓷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选择适合的规避方式。
参考文献
[1]N.David Palmeter:Injury Determinations in Anti-dumping and Commtervailing Duty Cases-A Commentary onU.S.practice, 21Journal World Trade Law No.130 (1987) .
[2]段国蕊.国外反倾销研究最新发展及特点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9 (2) .
[3]陈茵.中国入世后何以应对反倾销[J].岭南学刊, 2002 (3) .
[4]雅各布.瓦伊纳.倾销: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M].商务印书馆, 2003.
[5]郑四华, 徐玲娟.建立反倾销数据动态分析预警系统[J].商业时代 (理论版) , 2006 (21) .
[6]商务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仍处于贸易摩擦多发期[N].人民日报, 2004-11-10.
[7]尚明.反倾销WTO规则及中外法律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 2003.
[8]高浩荣.韩国如何应对反倾销[J].经济参考报, 2001-12-26.
[9]柯戈锋.不公平贸易浅析———基于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问题[J].时代经贸, 2008 (6) .
[10]代中强, 梁俊伟.市场化认同的贸易报复与反倾销[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10) .
中国如何应对反倾销 篇8
一、国内外反倾销现状
从2006年11月开始, 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的案件开始数量增加, 涉及的行业包括化工、冶金、生活用品等等, 所占贸易结算的份额也越来越大。据统计, 中国涉及的反倾销案件, 从1990年开始的5%, 逐步增加, 目前, 已经达到20%以上, 涉案金额有数百亿美元。
就国内而言, 反倾销措施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影响我国的出口, 另一方面国外产品的倾销冲击到我国的国内产业的国内市场。1997年开始, 我国作为发起国, 采取了反倾销措施, 直到2002年, 我国对国外进口商共发起21起反倾销调查。实施双反措施后, 我国因倾销受到的产业影响, 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为我国贸易发展做出了贡献。
就国外而言, 近年, 欧美、韩日作为反倾销调查发起国, 曾多次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发起调查, 我国逐步成为全世界遭到反倾销最多、影响最大的国家。同时, 国外的进口产品, 又频频在我国出现倾销行为, 每年造成的损失, 至少有150亿元人民币。我国的国内产业受到重大冲击, 使得国内产品的同行业竞争出现无序, 对于我国就业结构, 也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曾经有段时间, 外贸发展和国民经济GDP出现了下滑。
二、中国遭反倾销的原因
倾销和反倾销是一国用来占领国外市场及保护国内市场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与法律武器。防范和应对外国对华反倾销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指控日益严重, 已经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和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战略, 根据我国现状, 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出口反倾销的原因。
首先, 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失调的原因。作为内部原因, 我大部分是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大批量, 低价格, 是基于中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具有行业相对优势, 所以这些行业更倾向于在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作为外部原因, 发达国家通常为了实施他们的贸易保护主义。尤其以美国、欧洲这些发达国家为导向, 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也会紧随其后, 进行贸易保护。例如, 生产一件纯棉衬衫, 中国一名工人花12.5分钟, 在孟加拉和印度需要22.2分钟, 而在墨西哥甚至要花30分钟。那么, 同类产品的其他发展中国家, 要保护本国产业, 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必然对中国及其竞争对手采取反倾销的措施。
第二, 是我国企业对反倾销指控能力不足的原因, 往往出现怠于应诉情况。据统计, 在反倾销案件对中国, 一半以上的情况下, 有没有企业的回应, 结果是对方没有赢得战争, 尝到了甜头的国家发起更多的反倾销调查, 导致恶性循环。被诉倾销调查的企业, 采取被动地不应对措施。根据规定, 反倾销调查的结果必须证明该产品符合反倾销规定的条件, 才能采取调查措施, 如果企业能够积极应诉, 是能够争取到良好效果的。但是, 许多企业当遇到反倾销调查时, 惧怕高额律师费, 害怕应诉程序过长, 耽误时间, 还有的希望在别人应对过程中搭便车。国内的这种消极态度, 使得国外竞争厂商气焰嚣张, 进行连锁反倾销。
第三, 中国被认定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原因。所谓的“被认定非市场经济地位”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允许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在2015年之前, 将中国作为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对待, 非市场经济现状是中国反倾销的瓶颈, 其实质是歧视性待遇, 一方面刺激美国不断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 要求使用第三国替代品对倾销幅度进行计算。而欧盟对中国出口产品, 也会接受用替代国价格, 让申诉公司进行反倾销调查。一般采用日本、韩国、挪威等国家, 这些国家经济水平高于中国, 被诉产品很轻易的就被认定为倾销行为。倾销的幅度也在认定中比例被提高。
三、中国对反倾销的应对策略
第一, 对外策略。一是要靠行业组织协会的影响来获得政府支持。我国的生产企业要抱团取暖, 以行业组织为平台, 寻求支持。从政府层面上讲, 企业可以要求与政府沟通积极沟通, 从国家层面可以采取公共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配套建立、加大协调力度的措施。二是采取合理措施应对“替代国”价格的不公待遇。对于调查中, 双方一致认为有争议的价格, 调查将倾向于采取“替代国价格”的方法。三是灵活应对诉讼程序。我国企业应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贸易纠纷的应诉灵活性, 在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倾销调查时, 勇敢应诉, 合理抗辩。在处理诉讼技术时, 合理利用我们的有利条款, 以维持中国经济和贸易合作的大局。
第二, 对内策略。中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反倾销, 如果是恶意反倾销应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 要坚决反击, 如果是自己的问题, 则应尽快改善。虽然目前的WTO反倾销协议对发展中国家有不公平的地方, 但是仍然有其可取之处, 即一个国家不能因为滥用贸易自由的国家权力, 而造成他国的损害。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并没有成为世贸组织的主要规则的制定者, 当然中国人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完完全全的体现, 但世贸组织的规则也有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照顾, 完全拒绝中国的利益是不可能的。因此, 中国应在现有的世贸组织相关规则的基础上, 要迅速完善自己的立法工作, 以改善世贸组织规则的不合理之处, 更能合理反映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第三, 中国作为目标国的应对策略。中国政府应对反倾销采取积极防御的政策。从1995起,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国家。特别是在入世后, 中国成为世界的反倾销国“热点”, 反倾销诉讼纷纷跟进, 相反, 全球反倾销案越来越少。面对我国反倾销调查, 中国政府的原则是要克制、保守。当然, 如果一味的采取消极态度, 不一定效果好。我国可以在世贸组织法律框架下讨论反倾销的合法性, 主动保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根据《反倾销协议》第17.2条和第17.3条规定, 当中国成为反倾销调查的目标国时, 中方要求和发起人协商, 是一种权利。根据《反倾销协议》第17.4条规定, 中国将反倾销调查发起方诉至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 可以有效地抑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在中国反倾销调查。例如, 中国涂布纸产品, 美国在2006年11月对中国进行了双反调查, 2007年5月, 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决定, 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征收反倾销税多达99.6%。中国政府曾多次表示其裁决不公。2007年9月14日, 在中国向美国提出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磋商, 如果谈判无果, 中国有权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组评估。中国在面对美国的反倾销调查的态度上, 是一个革命性的进展。从该案得出结论是反倾销既是政府的态度, 也是权利。
第四, 中国作为发起国的应对政策。当中国作为反倾销被调查国时, 一旦遭受巨大损失, 国内就会产生报复的呼声。这种呼声同时也曾得到政府响应,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曾经提出, 要完善公平贸易政策。以往我国在对外开展反倾销工作时, 常常把重点建立在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量上, 因此有必要纠正几个误区:第一, 反倾销是一把双刃剑。在反倾销的斗争中, 既打击了倾销国也削弱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力。第二, 从法律层面上看, 反倾销已成为在许多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反倾销仅仅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限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能把两者本末倒置。三是国际间贸易往来是谋求合作, 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 一直在寻求一种可靠、可靠的形象。如频繁发起反倾销, 遭到报复必然损害中国形象。
摘要:本文从国内外反倾销现状作为切入点, 分析了我国屡遭“双反”的原因:一是发现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失调。中国大部分外贸产品是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最大的特点是大批量, 低价格, 生产同类产品的国家更倾向于在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二是我国企业面对反倾销国的指控应对能力不足, 原因是大部分企业出现怠于应诉情况。由于发起国尝到了不战而胜的甜头, 对中国发起了更多的反倾销调查, 导致恶性循环。本文根据屡遭双反的原因, 必须积极应战:一是对外战略。要靠行业组织协会的影响来获得政府支持, 积极对外进行应诉。二是对内政策。正视我国反倾销措施存在的问题, 尽快改善, 以符合世贸组织有关规定。三是作为目标国的应对政策。中国政府应对反倾销采取积极防御的政策。四是作为发起国的应对政策。一旦遭受巨大损失, 必须及时开展反倾销调查。我国入世以后, 遭遇的国际摩擦越来越多, 我国将更好地运用WTO中的反倾销规则, 并作为重要的法律武器来保护我国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的良性运行。
中国如何应对反倾销 篇9
应该说我国企业在恶劣的贸易环境下成长的很快, 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积极应对, 并学会利用依靠传统的营销组合策略4PS (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 去重新占领市场。但在新的形势下, 这些策略已日渐乏力, 我们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策略去积极影响、甚至改变目标市场的营销环境, 于是大市场营销 (Mega marketing) 走上了时代的舞台。大市场营销是为了成功进入特定市场, 并在那里从事业务经营, 在策略上协调地运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的手段, 以博得外国或地方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和支持。与一般营销之间最基本的区别在于它不仅包括传统的产品、价格、分销及促销四大营销策略, 还包括“政治权力” (Political power) 和“公共关系” (Public relation) (简称6PS策略组合) 。营销学大师科特勒认为, 企业能够而且应当影响自己所在的营销环境, 而不应单纯地顺从和适应环境。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各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和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的新形势下, 能否运用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 在当地市场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 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开辟道路日显重要。下面, 我们分别从“政治权力”和“公共关系”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应对反倾销。
一、政治权力
管理学大师波特八十年代就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清楚地表达了国家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随后, 营销学大师科特勒也感觉到传统营销组合4PS的说服力不足, 于是推出“政治权力”和“公共关系”加入原有的4P营销组合予以完善。事实上,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政治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 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市场有形和无形壁垒大大增加。不论是前十年的中美纺织品争端还是近些年中欧光伏反倾销调查, 这些诉讼背后都有政府的影子, 在政治层面上, 企业的反应总是有局限的。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利用强大的政府力量克服市场障碍, 达到依靠企业自身难以达到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些跨国经营的公司乐于运用的手段。
首先, 可以通过政府外交途径, 消除歧视性反倾销, 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反倾销最大的受害者, 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至今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 中国企业产品国内市场价格不被作为公平价格, 在反倾销时采用替代国的可比价格, 这大大增加了我们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可能性。经过我国政府的努力已经有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相继承认了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 这为应对反倾销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 可以在一些情况下运用“对等歧视措施”, 即通常所说的“贸易报复措施”。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反倾销条例》也规定:任何国家或地区对我国的出口产品采取歧视性反倾销措施的, 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家或地区采取相应的措施。如2002年5月31日韩国突然宣布由于中国大蒜涉嫌对韩倾销, 即日起对产自我国的大蒜关税由原来的30%增至315%。我国政府随即决定禁止进口韩国生产的手机、聚乙烯等10种商品。之后韩国主动求和, 经谈判最终韩国同意以较低的关税进口中国大蒜。这一案例表明利用政府法律措施对于制止外国的任意反倾销是有效的。
要构建顺畅良好的政府关系通道, 国家领导人间积极开展经济外交, 协调各种利益集团的关系, 这在预防和化解反倾销的危机中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国家的体制如何, 都会对经济环境进行宏观调控;有时出于政治利益考虑, 对企业的经济行为, 国家也会通过不同的手段实施管理和干预。针对于不同体制的国家, 我们要注意研究不同的政府关系策略。如我们知道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国家, 国会、政府和司法间互相制衡, 在考虑政治策略时我们不仅要影响它的政府, 还要影响它的国会和司法机构, 这就要求我们分别构建起和这三个机构的交流渠道。我们知道有不少的跨国公司的总裁, 他们频繁访问中国, 积极和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进行沟通, 拜会有关领导人, 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政治营销手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也是至今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政治制度的差异, 在国际上引起了“中国威胁论”的一些论调。从我国企业近年来的反倾销应诉实践来看, 也反映出部分国家对我国的政治偏见和经济歧视。对此, 中国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强各个层次的双边交流, 提高经贸合作的互信程度。总之, 要通过政治战略, 促使目标市场国的权力机构向有利于合作的方向变化:让反对者转变为中立者, 把中立者转变为同盟者, 让同盟者更强大。
二、公共关系
如果说政治权力策略是一个“推”的策略, 公共关系策略就是一个“拉”的策略。在反倾销中, 政府谈判、企业应诉、公关游说是相互补充, 相辅相成的。目前我国已经积极地运用了前两个方法, 但是在公关游说方面尚欠缺重视。在对外贸易纷争问题上, 邀请专业公关公司, 不仅有助于解决贸易纠纷, 通过解决的过程, 还有助于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我们要充分运用公共传播的渠道, 建立有利的舆论导向。这里面除去政治经济的因素, 还因为存在着误解和信息传播盲区的原因。比如钢铁行业是美国政府颇为关注的一个行业, 也是我们面临反倾销比较严峻的一个行业。一项调查报告指出, 若反倾销税或保障措施能够减少15%的钢铁进口, 则可以挽救6000个钢铁行业的就业机会, 但作为代价, 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将为此多付出270亿美元的成本, 同时钢铁产品的下游用户还将失掉1.8万个就业机会。因为下游产业覆盖面较广、消费群体较大, 存在获得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以及“搭便车”的现象, 不容易形成能够对政府政策产生较大影响的利益集团。在这样的状况下, 企业公关应该走在最前面, 我们要把这些信息传到美国去, 强调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上的作用, 来影响美国公众和决策者。所以一定要建立对外沟通的渠道, 企业走出国门后要处理的沟通问题已经不止是和当地政府的沟通, 我们更应该鼓励双方行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如双方的制造业协会, 进口商协会, 行业工人的协会等组织的沟通和对话, 有了这样的有效沟通管道和机制, 当问题发生时, 中国的企业就能够很快掌握上述人群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是加强双方相互了解、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最有效的渠道和手段。
2004年我国对原产美日韩的光纤进行反倾销调查, 2005年元旦我国商务部公布对美国康宁公司倾销幅度的认定从原来的16%大幅调低至1.51%, 并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 对该公司进口产品免征反倾销税。从调查开始, 我国商务部等相关部委几乎每个月都会收到美国相关协会、公司、政府机关对此事的交涉请求, 这些外来作用力对反倾销调查和裁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样的结果和康宁公司密集公关攻势是分不开的。这提醒我们的是, 中国企业在面临全球竞争的环境下, 需要应付的竞争将不仅仅来自于单纯的市场层面, 对非市场资源的把握意识和能力也将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公共关系在解决国际贸易纷争中重要的作用, 从WTO里面也可以看到, WTO有很多国家间的贸易纷争, 但是绝大部分是通过磋商阶段解决, 而没有最后走到专家组解决的程度, 只有很少的案例走到最后的执行和相互报复阶段, 这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国家之间的磋商和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才是解决国际贸易纷争主要的手段, 前些年发生在西班牙“烧鞋事件”就是当地进口替代产业从业人员采取的极端的对我国温州鞋的反倾销行为, 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民间壁垒”。这种极端的民间反倾销行为较当地政府对进口品征收反倾销税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走出去了, 将商品放到当地的市场上并不是最终的目标, 目标是要真正融入当地的经济环境, 成为受当地市场欢迎的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树立良好形象。我们要了解当地的国情、社会环境、宗教、民俗, 坚持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原则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 加强双方的了解互信, 形成双赢的局面。
三、小结
解决国与国的贸易纷争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综合性问题。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促使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转变原有的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 树立“大市场营销”的意识, 在4PS的基础上, 要充分重视另外两个P, 即“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的运用。具体操作上, 需要政府、企业、相关行业间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越来越成熟和更加国际化, 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反倾销, 更加坦然地面对反倾销。
摘要:金融危机期间, 为保护国内经济, 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被不断地使用。面对这种保护性市场, 我们传统的做法是依靠四大营销组合策略 (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 去应对竞争, 占领市场。但在新的形势下, 这些策略已日显乏力。我们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策略去积极影响、甚至改变目标市场的营销环境, 于是大市场营销 (Mega marketing) 走上了时代的舞台。本文从大市场营销角度分析了企业如何利用“政治权力” (Political power) 和“公共关系” (Public relation) 来应对国外反倾销。
关键词:反倾销,国际贸易,大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WWW.WTO.ORG
[2]科特勒 (美) 著, 俞利军译.国家营销.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
[3]迈克尔·波特 (美) 著, 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4]中国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等编.反倾销规则与实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5]刘丽娟.“政治的”反倾销.商务周刊, 2004年09期
[6]侯雁, 李炼, 刘军.略论WTO反倾销协议中的现代营销思想.商业研究, 2006 (10)
[7]李晓峰, 焦亮.中国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营销策略研究.国际经贸探索, 2007 (3)
[8]宋利芳.中国的反倾销摩擦及其对策研究.中国软科学, 2012 (2)
[9]李勤昌.全球反倾销滥用演进与中国应对策略.国际贸易, 2012 (7)
【中国如何应对反倾销】推荐阅读: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危机09-13
中国应如何应对TPP论文12-19
中国应如何应对朝核问题 论文07-10
中国式营销如何应对跨国公司营销08-21
中国城铁如何走出去08-20
中国出版如何走出去12-12
如何看待中国软实力10-22
如何推荐中国好人榜10-29
中国邮政集团待遇如何11-30
中国反倾销法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