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2024-11-25

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共11篇)

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篇1

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在国家较量中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并非都能产生预期效果,诸如文化、外交等其他因素的作用却在渐渐增强。中国文化要征服他人,先要征服自己,要在别国为人所接受,就要先在国内为广大人民群体所实践、所接受。很难想像,当国内社会公德普遍缺失的时候,我们如何在国际上“以德服人”;当国内普遍缺乏诚信的时候,我们如何在国际上使人相信我们是“以诚相待”。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软实力仍然非常有限。实践也使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发展,应该经济和文化的全面提升。

但是,目前我国的文化力却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份额,美国占43%,欧盟占34%,亚太地区占19%;在亚太地区所占份额中,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仅占4%。另外,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有数倍之大。以文化传播中最重要的载体图书为例,经过我国许多部门的努力,版权贸易逆差已经从前几年的1∶10缩小为现在的1∶7,但仍然是太大的数字。而且,图书的出口对象主要是一些汉语文化圈的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中国和欧美的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甚至达到1∶100以上。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为国家发展智力的动力源,文化产业的落后,必将影响到中国的未来发展。因此,必须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传统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够实现它的文化价值。进而言之,国家的软实力并不是一种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能量转化、并且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实现的文化力量

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一直是我们构建国家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命题。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就像蕴藏在地下的丰富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冶炼,它永远不可能“兑现”其内在能量和价值。因此,传统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够实现它的文化价值。进而言之,国家的软实力并不是一种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能量转化、并且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实现的文化力量。

我们不能够对传统文化资源照单全收,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流行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不论是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还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除了通过政府的公共职能机构进行贯彻之外,必须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以感性的、甚至是娱乐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由此建立公众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学者丁言曾说:“文化只有被大众认同并成为全社会行动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才能成为整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够对传统文化资源照单全收。传统戏曲《赵氏孤儿》的原作中贯穿着一种“血亲至上”的传统道德,这曾经是推进全剧情节发展的重要叙事动力。与此相一致的还有一种“冤冤相报”的复仇伦理。所以,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屠岸贾最后不仅被杀死,而且同样也遭到灭门。现在,如果我们也沿袭这种“你杀了我全家,我也要杀你全家”的杀戮逻辑,就等于把我们置于古代封建社会,以豺狼的方式对待豺狼,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是不是也要以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的屠杀方式,把所有的日耳曼人都送进集中营呢?记得美国电影《恶魔军官》在片头曾引用了尼采的名言:“要想战胜恶魔的人,当心不要变成恶魔”,就连“娱乐至上”的好莱坞电影也知道不要采用以恶制恶的方式误导观众,我们今天的电影当然不能再去重复传统文化的杀戮逻辑。

提高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有很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这里我们主要提出三点:

1.全方位传播,让世界认识中国。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文化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物质成就与思想底蕴。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而是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的信息时代。在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能掌握话语权。因此,我们要建立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使我们文化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把更多体现中华文化魅力的精品介绍给世界。1996年初春,马欣乐先生的个人画展也在迈尔奇画廊开幕,邀请了克林顿夫人为其剪彩,盛况空前,影响力很大。马欣乐先生不少作品结合西方绘画用光用色的手法,很有新意,呈现出大家的独特风格,也使西方的观众对传统的中国绘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好地推广了中国文化。

2.多角度实践,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根据《世界眼中的中国》的调查显示,对“中国的代表性事物”的了解上,大部分外国人选择了“功夫”、“长城”和“中餐”,认为这些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事物”。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展示给世界更多精彩的内容,这需要我们多角度地实践,多角度地展示,才能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如在大部分美国人眼中,梅兰竹菊是中国画固有的唯一符号,马欣乐先生却让他们认识到了象形文字在绘画中的魅力,让美国人看到更丰富的中国画。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得马欣乐有机会成为全美最大的斯普林丝环球家纺公司的高级设计师和设计总监,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美国人钟爱的家纺布艺让中国元素在异国走进千家万户,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3.重视海外华文教育,调动海外华人华侨的力量。我国现在分布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胞约有5000 万人,这支力量是中国国家软实力在海外的表现和扩展。因此,我们要重视海外华文教育,并且充分调动海外华人华侨的力量,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如印度尼西亚思源美术馆馆长阮渊椿极力地宣传中国文化,使印度尼西亚人民更多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并且获得了亚洲国际书法高峰论坛颁发的“传播中华文化贡献大奖”,中国画家马欣乐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传播东方文化的旅程,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了很大贡献,他的新作《大唐盛景图卷》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连接着未来。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著称于世。在当今中国,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潮中,中国文化毕竟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篇2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老区发展,文化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到来和全球一体化以及区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新形势,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各地的高度重视。谁占领了文化制高点, 谁就赢得了主动权。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丰富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革命老区一般因交通、区位、资源等自然条件较差, 发展工业往往因技术含量低, 产品竞争弱, 而处于劣势, 但是, 老区如果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文化软实力来提振精神、提升内力, 扩大影响、增强引力, 通过红色旅游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则定能加速老区的崛起。

一、国内许多革命老区提高文化软实力对本地发展贡献巨大

国内一些老区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已经探索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显示了文化软实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2004年以来, 一些老区抓住在全国开展的“弘扬革命传统精神, 巩固执政地位”的大型活动这个契机, 广泛地掀起了一股红色风暴, 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达到了凝聚人心, 振奋精神, 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 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 扩大红色文化影响, 增强本地吸引力, 兴起了红色旅游热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热。这些老区以此为新的增长点, 极大地提升了本地综合实力, 一举改变落后被动的局面, 近年, 这些地方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经济社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如, 革命圣地延安和井冈山, 不仅以红色文化传承老区精神, 而且扩大红色文化对全国的影响, 两地文化业和旅游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延安2009年的旅游业产值达46亿元。现在井冈山已是多家影视拍摄的基地, 吸引了大批开发商前往投资, 2009年的文化产值达3亿元, 旅游产值16亿多元。革命老区临沂市不仅认识到文化的非市场属性非常重要, 而且也认识到文化商业的市场属性同样重要, 他们把文化产业称为“黄金产业”和“朝阳产业”。2005年就制订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的旅游业收入超过百亿元。安徽老区泾县, 秀丽的山水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同样吸引了大批开发商和旅游人员, 2009年的旅游收入就近5亿元。上述这些老区发展文化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其它老区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如革命老区金寨县是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县情与上述这些老区过去的情况相类似, 但现在金寨县的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他们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文化产业的规模更是不可同日而语。2009年的文化产值不足0.9亿元。旅游业综合收入只有2亿多元。所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应引起所有老区的高度重视。

二、充分认识当前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意识现象, 是人类通过长期劳动和特定意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人类征服与改造自然、社会、人自身的成果,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谓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并对人类社会有影响作用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文化涵盖了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德国文化哲学家米希尔·兰德曼说:“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的安排, 而是文化形成和习惯。支配动物行为的本能, 是动物物种的自然特性, 人的行为则是靠人自己获得的文化来支配。”因此文化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加速器”。当一个社会能够实现“文化自觉”, 把社会发展置于创造的文化基础之上, 这个社会就会出现加速的和快节奏的态势。当前, 加强文化建设, 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于各地特别是老区凝聚人心, 提振精神, 扩大影响, 提高吸引力, 克服自然条件差、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等不利因素, 不断提高综合实力等方面有着特别重要意义。

(一) 面临知识经济社会到来和全球一体化以及区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新形势下各地主动作为、发展自我的需要。

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要认清:一是在原有的具有民族特色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思想、文化观念、文化制度等受到冲击的情况下, 如何认识外来文化的优劣, 如何趋利避害, 同时如何做到把自身推介出去, 扩大自身影响, 为自己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在全面市场化的情况下, 如何发挥文化的非市场属性作用, 既要解决好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又要解决好为社会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等问题。三是为什么说文化也是生产力。美国利用文化手段进行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垄断, 向世界大力推销他们的产品特别是文化产品, 他们拥有世界文化产品80%的知识产权, 控制了世界75%的电影电视节目和60%以上传媒产品的生产和制作。2009年文化产值已占GDP的30%。现在, 全世界每天的文化产值高达220亿美元。认清这些问题, 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作用, 从而做到主动作为。

(二) 基于文化建设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努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战略部署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 提出了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大建设的总体布局, 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以来, 我国明显地加大了文化建设的力度, 包括加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对全党全国人民的教育和思想武装;加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正面宣传, 以达到凝聚人心, 振奋精神的目的, 如多次举办了弘扬抗震精神、奥运精神、歌颂祖国等大型文艺活动;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进程, 加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如2009年我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已超过万亿元。近年来, 我国各地也相继提出了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北京市2007年9月就制定了“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要占GDP的10%左右。广州市于2008年提出了“要以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支撑广州的未来发展”。安徽省于2009年8月专门出台了《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 为安徽省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三) 开发利用无限的智力资源和优势红色文化资源, 实现老区追赶跨越、快速发展的需要。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美国的彼得·德鲁克指出: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 也不是土地和劳动, 而是文化。我国著名的深圳华为公司打造的文化兴“企”的理念是:“我们没有优势的资源, 有的只是从我们的大脑中挖出大金矿、大油田、大煤矿……”。这对许多老区而言, 非常有启发。有的老区自然条件差, 底子薄, 资源匮乏, 地下矿藏贫乏;有的老区山高地陡, 山上植被受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田地偏少, 道路交通不便, 对外吸引力不强, 人才缺乏;有的老区工业支柱产业薄弱, 产品竞争力不强;特别是有的老区是农业大县, 自然灾害及农作物的病虫害严重等。因而要实现老区的崛起, 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老区的红色文化优势, 从人们的大脑中挖出财富。

三、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总的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 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 老区之间要相互学习和借鉴, 采取适合各地情况的具体措施。

(一) 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武装和宣传, 努力凝聚人心, 提振精神, 形成一种追求崇高价值目标和奋发有为的良好风气。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这样讲实际上是说明了人们树立了什么样的共同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共同认知在文化建设中起着根本作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全体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 得到了绝大多数的广大中国人民的认同, 她引领着我们在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是非判断, 影响着我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七大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武装和教育, 重点解决大家思想认识不清、精神动力不足的问题。引导广大干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制定文化发展规划, 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常抓队伍, 优化政策, 提供经费保障。

通过努力力争三年形成局面, 五年见成效。当前, 老区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形势下文化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 丰富和完善文化发展规划, 使发展的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措施更得力。要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各环节、各领域相协调, 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 发挥特色, 大力挖掘红色资源, 扩大老区影响,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老区拥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如延安有象征延安精神的宝塔山;有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有红军领袖居住过的窑洞;有红色的枣园;有红色巨著《保卫延安》;井冈山是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有井冈山精神;有红色革命歌舞;有一大批革命伟人在井冈山的影响;有大量的革命遗址和文物;临沂有“抗日模范村”渊子崖;有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有全歼国民党王牌师的孟良崮战役遗址;有《沂蒙颂歌》的文化作品;有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石家庄有党中央指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西柏坡革命纪念馆;泾县有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旧址纪念馆;金寨有革命烈士馆和烈士纪念塔;有汤家汇土地革命时期红色革命遗址群、槐树湾抗日民主活动中心、斑竹园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方基地;这些资源是老区的无价之宝。要动员所有老区人民继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组织队伍, 组织技术力量, 进一步开发整修各地革命遗址, 整理、编辑、出版“红色”事迹, 编写“红色故事”, 不断创作“红色文化”作品, 加大宣传力度, 力求以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红军精神”。同时通过红色文化发展, 为扩大红色旅游业创造条件。

(四) 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力度, 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 重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积极推进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努力满足全体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努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不断提高文化服务功能, 进一步净化文化发展环境。二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 广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三要想方设法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的支持, 要特别重视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我们在对老区金寨县吴家店镇的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 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城镇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科学化、技术化的教学, 而农村依然是老一套的原始方法。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也严重不足, 农村中小学缺乏合格老师的情况仍然严重。吴家店镇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令人堪忧, 如老师年龄偏大, 整体素质不高, 该镇现有小学老师132人, 其中在编110人, 聘用22人, 平均年龄46岁, 第一学历为中专以上的只有27人, 只占总数的20%。人才缺乏, 综合素质就难以提高。

(五)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探索与发展, 培养新的文化业态, 增强老区的综合实力。

1.应确立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和产值发展目标。

具体发展思路可定为: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载体, 以效益为中心, 坚持政府引导与自我发展相结合, 坚持文化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相配套, 与其它产业相结合的路子。在扶持发展广播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业、印刷业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 努力发展文化创造、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广告服务、网络文化服务、休闲服务等产业。

2.加大文化体制创新力度, 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文化体制机制的大改革创新是增强文化发展的保障条件。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文化发展就没有出路。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为多元的文化大发展创造条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是要把政府职能真正由主办文化转到加强文化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非公有资本进入城、乡、区域等文化领域, 形成各种文化市场主体, 通过市场机制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形成各类文化产业互补的新格局。

3.打造精品, 增强文化产业竞争优势。

与其他企业一样, 质量精品也是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有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 实行精品战略和品牌战略, 生产出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文化精品, 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安徽省老区霍山县近年工业发展迅速, 突出表现在环境优、自主创新能力强, 高新技术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高。如2009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 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个, 高新技术产品净出口额达7, 500万美元。

4.用好人才, 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主体。

文化产业要出精品、创名牌, 首先要靠人才, 用人才。发展文化产业, 既需要一批懂文化懂艺术的拔尖人才, 又需要一大批善经营管理的人才, 更需要兼有二者之能的复合型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搞好文化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养人才资源。人才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提高文化软实力关键靠人才队伍。要根据文化发展规律,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文化专业人才、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门人才, 这些人才在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中居于枢纽地位, 这些人才的匮乏是当前制约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必须尽快培养、抓紧引进。要坚持用事业激励人、用感情凝聚人、用待遇吸引人、用市场感召人, 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 形成有利于文化队伍人才辈出、富有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1].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

浅谈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篇3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7—0076—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那么,什么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怎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呢?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综合实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所处地位、所起作用的基础,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体。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综合实力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为支撑的具有强制性、威慑性的力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力量,是物质形态的实力,也是其他实力的基础和前提。软实力是指以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为特征的实力。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文化的力量有其特殊性,它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力量,它的发挥根本上是靠文化的吸引、精神的感召,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引人入胜的特点,让受影响者向自己靠拢,接受对方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并且坚信不移,终生不变。

二、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是支撑人们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一个人的追求与奋斗,一个民族的团结与振兴,一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要靠理想信念为动力源泉。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人类从野蛮到文明,从刀耕火种的低级社会形态到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看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和文化张力及其吸纳力。

一个国家要崛起,思想要创新,文化要提升,否则,国家就没有发展的后劲,就只能走向衰亡,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英国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愿失去整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为什么呢?因为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成为振兴英国的动力源泉。

城市也是这样。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初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根本不是同一级别的选手。珠江三角洲以超常的速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星,然而不到十年时间,长江三角洲以惊人的速度重新崛起,再次确立了它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龙头地位。我认为原因有三:第一、人才资源雄厚。第二、文化底蕴深厚。第三、文化可以创造财富。

(二)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南宫镇曾经说过,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文化力量将是决定21世纪走向的“主轴”,21世纪的成功城市将是文化城市。

国内有学者认为,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的主流是军事竞赛,20世纪下半叶的主流是经济竞争,那么,21世纪的主流就是文化的竞争。

文化绝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调料、愉悦人生的奢侈品,它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且已经以一种核心力量的作用显示出来。韩国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韩国,外汇储备落到谷底、众多大财团纷纷解体、13个银行关门、公园里徘徊着失业人群,韩国的国民总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分别急剧下降……然而,不到5年时间,韩国再次崛起,在韩国经济恢复过程中,文化产业最活跃、成长最快。现在韩国是公认的文化出口大国,特别是游戏和影视业。数字游戏被确定为韩国的国家战略产业;影视出口1995年为21万美元,到2001年达到1100多万美元;2005年达到8亿多美元,增长幅度非常惊人。而2005年中国影视出口额约为2亿美元左右(8:2)。韩国国土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为我国的1%,人口4600多万,为我国的3%,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当今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呼唤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呼唤文化建设的更大发展;奋发向上的人民群众期待精神文化产品的更大丰富,人民群众期待享受思想深刻、形式新颖、成本低廉的文化产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特别是农民群众希望国家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希望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具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三、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和血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文化建设“软实力”,实际上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硬课题”。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全局

在加强“硬实力”建设的过程中加强“软实力”建设,以“软实力”建设推进“硬实力”建设,实现两种“实力”建设的协调统一。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思基础上,对发展实质的把握,是发展的理性的概括与总结。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的协调性;才能整体协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规律性;才能形成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良性机制,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二)大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提到文化工作者的面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把握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灵魂、目标、精髓、基础,才能把握根本,并且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就要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也就是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家园,即使物质家园再好也不会幸福;一个民族如果精神家园陈旧或缺失,即使经济成就斐然,也很难跻身于世界现代民族之列。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条历史的长河。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曾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东方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厚重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如:尊道贵德、律己修身、仁爱孝悌、诚信如礼、和实生物、精忠报国、天下为公、以义制利等等,对于培养人的正气、公心、人格和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传统文化,就意味着失去自己的个性,也会失去自己的“软实力”。

(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山区等贫困落后地区的文化建设步伐。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新的角力场,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把亿万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有利于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美国]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

[3][德国]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4]施卫燕.软实力“升位”不可忽视[J].瞭望,2007,(13).

[5]杨胜群.小议文化软实力[J].瞭望,2007,(11).

[6]刘俊林.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J].人民论坛,2006,(22).

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篇4

在经济危机如波涛般涌入各国的时候,很多企业领导人忙的焦头烂额,许多工厂

纷纷倒闭,但是在这一幕幕悲惨的景象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文化依然繁荣的景象。近几个月来,好莱坞制作的很多电影流入中国,象《《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系列之《《哈利波特与死圣》》上下部以及《《源代码》》等一系列优秀的电影,这些电影在我国都吸纳了上亿的票房,伴随着这些电影登陆我国国土的还有西方的文化,各异的文化冲击着我们的本土文明,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这一带,现如今,各国国力的较量已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上转移到人文,文化等软实力的较量,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竞争力,我认为应该做到三个知道既知道自己有什么,知道如何去开发,知道如何形成产业规模。

首先,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作为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所拥有的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我们有着很多尚未开发的资源,有很多古籍中的精彩内容不为人知,我国思想家孔子,老子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及后人整理的文献都没有被大家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著作国人尚且不明何意,就更不要谈流入西方国家。但往往这些历史资料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如果能够得到开发,就会让国力得到提升,也一定会创造一定的财富!

其次,知道如何去开发。现在一些电视节目都有一些对经典著作的讲解,虽然会

有很多学者也是知名教授,但是对于这些节目中的部分观点,我却不敢苟同,作为综艺节目,他们追求的不是怎么去深度挖掘著作的内涵,而是通过诙谐幽默的话语吸引大家的注意来提高收视率,这难免有种哗众取宠的嫌疑,而我说的开发是通过对原文的精解,增添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加之以现代化手段从而形成影视作品或曲艺作品,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国门,得以传播,例如好莱坞的电影《《花木兰》》是取材我国诗歌,一片几百字的古文,经历一系列的手段演绎,在我国就吸纳了上亿的资金,这不仅造成了我国本土文化流失也造成了资金流失,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最后,应知道如何形成产业规模,众所周知,任一事物都不可能单独存在,都必然有其存在的环境和衍生的物质,那么,这些衍生的物质就是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的,因为在这些衍生的事物中往往蕴藏着更多的财富,而且其造成的文化影响是财富所无法比拟的,如美国快餐文化的强势侵入。近几年,喜爱肯德基,麦当劳的人数逐年增多,且年龄低龄化,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这在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及影响了我们的下一代对我们文化的继承,好莱坞推行作品的模式一般为书籍,电影与此同时会有饰物的产生,以及各种海报,签名照的一系列衍生的事物,而且其作品最终可能成为主题公园,在我国,主题公园的概念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都还是模糊的,就更谈不上利用其提高文化实力。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模式,通过与我国文化元素的结合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提升文化实力的道路,这就需要有识之士进行积极探索,少量的优秀作品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获得回报,但当大量的优秀作品涌现的时候,就需要形成产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文化实力的提升空间变得更大。

以上就是我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想法,我们渴望追赶上西方国家,但我们并不急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篇5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我国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为了增强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

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篇6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其概念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主要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

如果我们把由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组成的国家力量称作“硬实力”的话,那么通过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文化创造等体现出来的国家力量就可以称作国家的“软实力”,而文化方面的国家软实力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

由于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文化政策,制订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知识经济高地”进行战略竞争的同时,又在“文化经济高地”展开了新一轮竞争与博弈。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是这一轮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积极推动者。

2、结合文化改革发展现状,分析“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实现“文化强国”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1)“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如果我们把由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组成的国家力量称作“硬实力”的话,那么通过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文化创造等体现出来的国家力量就可以称作国家的“软实力”,而文化方面的国家软实力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

当前,在一个仍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世界上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内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经济和国防等硬实力建设。同时,我们也要发挥文化在民族凝聚力方面的作用,致力于文化软实力建设。为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亿万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在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提高国家软实力,归根到底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硬实力。

与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相比,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不仅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宝库,也为人类文化增添了色彩;不仅为本民族所享用,也为其他民族所分享。一个文化创造力较强的民族,更容易赢得其他民族在观念上的尊重、情感上的亲近、行动上的支持。这种使其他民族尊重、亲近和支持的能力,就是“文化软实力”,而文化创造力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实现“文化强国”的具体举措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

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具社会影响的科技进步的手段和载体,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扬

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3、当代大学生的应当有怎样的文化担当?

1)大学生要做担当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知识面广的优势,贴近社区的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群众易接受易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方法来阐述科学文化知识,做好国家重大方政方针、重要会议精神的宣传工作,给社区人民传授新理念、新技术和新信息。大学生要以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突破口,让社区群众形成文化自觉,在新社区建设中当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进而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2)大学生要做担当文化活动的组织者

人民群众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大学生要加强组织、协调能力,经常走家串户,跟他们交谈有关文化建设的情况,了解们的真实想法,根据的需要,充分发挥在基层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保障好人民的文化权益、提高文化生活质量,建立社区群众文化自信,让文化的阳光普照人民大众,让人民群众在文化沐浴中生活得更幸福。

3)大学生要做担当特色文化的培育者

吉林省提高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 篇7

1. 要把吉林文化的发展和塑造置于当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中。

我们应当根据当代社会活动节奏的加速化、活动方式的信息化、活动群体的全球化, 来探索发展吉林特色文化的新思路。

2. 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塑造吉林文化的新形象。

我们应当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的高度, 摒弃吉林文化传统中的小农意识, 转换舞台和背景, 用工业精神改造农业文化, 用信息文化去提升工业思维。

3. 要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塑造吉林特色文化, 倡导先进文化。

二、发展具有吉林特色的优秀文化产业, 提高我省文化软实力

2008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扶持文化事业, 发展文化产业, 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影视剧创作、歌舞、动漫等优势文化产业, 培育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品牌,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树立吉林文化的新形象。

1. 大力发展动漫等优势文化产业。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 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 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 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2005年长影集团、吉林出版集团、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被批准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2006年我省成立了动漫产业工作领导小组, 2007年建立了吉林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暨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2. 打造“绿色二人转”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吉林好戏连台“绿色二人转”打造凇城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由吉林省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与吉林市江城剧场强强连手, 共同打造的具有“健康、幽默、浓郁地方特色”的“绿色二人转”将在新落成的江城剧场连炔公演。新颖的表演形式, 精湛的舞台绝技, 雅俗共赏的演出风格一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餐。吉林市的特色风光, 让每名观众在欣赏民间艺术表演的同时, 还要对吉林市的美丽山水留下深刻印象。

3. 宣扬“吉林造”关东风情电视剧。

近年来, 《刘老根1》、《圣水湖畔》、《都市外乡人》等一批吉林省拍摄的电视剧持续热播, 赢得了广大观众和专家的好评。特别是央视大戏“闯关东”掀起关东热, 使“吉林造”电视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 发挥东北亚区域的地缘政治、经济优势, 加强合作推出吉林特色文化产业。

结合我省与东北亚区域的地缘政治、经济特点, 围绕东北亚合作、图们江地区开发、东北振兴三大主题, 提出设立长 (春) -吉 (林) -图 (们江) 开放带动先导区的设想。今年, 要着力抓好规划申请及相关建设工作, 加快把“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打造成为东北亚区域开放平台和全省发展引擎。

5. 发挥我省院有文化优势, 加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我省共精选了1 3个重点文化产业单位 (项目) 参展, 包括吉林电视台、长影世纪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中筝文化集团、长春万达国际电影城、长春市宝凤剪纸艺术、东丰县农民画院、敦化市刀油画、长春市紫玉木兰工艺、古尘木艺、农安文化产业展示区以及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等。文化部日前公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吉林省申报的东北二人转、满族说部、朝鲜族农乐舞、蒙古族乌力格尔及朝鲜族跳板、秋千等5个项目入选。

6. 打造宣传吉林饮食文化。

本省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部为高山和丘陵地, 千山竞秀, 林木葱茏;西部为广阔的松辽平原, 沃野千里, 五谷丰盛。在这片广大的半湿润地带, 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丘陵和山地盛产松子、榛子、山核桃等干果油料, 山葡萄、五味子、猕猴桃等优良鲜果以及松茸蘑、短裙竹荪、榆黄蘑等多种名贵食用菌和品种繁多的山菜。可用于珍馐原料的猎物有棕熊、狍子、梅花鹿、田鸡、飞龙 (榛鸡) 、山鸡、沙半鸡等。全省境内纵横的河流和西部的水乡泽国、星罗棋布的泡塘, 出产大量的鱼虾。吉林省有第二松花江及其支流, 可灌溉肥沃的田野, 故这里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盛产大豆、甜菜、水稻、玉米、高粱、谷子等。吉林是满族的故乡, 满族的饮食习俗奠定了吉林饮食习俗的基本格调。吉林汉族的祖先多数来自山东和河北。山东、河北人口的流入, 又为吉林的饮食风俗增加了新的内容, 比如在菜的制作方面, 就为吉林菜增添了许多花色, 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炊具, 烹制方法也愈加精细。后来逐渐发展起来的饮食业, 也主要由来自山东的人从事。这对今天吉林的饮食风俗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吉林多民族杂居, 除汉族、满族外, 还有朝鲜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饮食习惯, 民族之间互相影响, 又形成了一些共同的饮食习俗。从而构成了吉林省丰富多彩的饮食风俗画面。

近年来, 吉林省的饮食行业, 在吸收各民族饮食烹调技术的基础上, 利用本地的特产, 创制了山珍宴、豆腐宴、松花湖全鱼宴等新的宴席格式, 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作出了新的贡献。吉林省的饮食文化就可以细分出清宫廷菜系、满族风味、蒙族风味、朝鲜族风味、民间小吃、葡萄酒文化、人参烟文化、吉菜文化等等。其中每一项都是吉林的特色文化。

7. 大力开发吉林省的旅游资源

白雪皑皑的长白山、波涛滚滚的松花江、苇花飘荡的大湿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吉林文化的根基。吉林儿女们正是依靠丰厚的大自然才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明。壮丽的山川是上苍赐给我们的自然遗产;先人创造的文明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吉林省的旅游业在这些遗产的基础上生根、开花、结果。吉林省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十分丰富, 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乡土歌谣、地方戏曲、民间手艺、工艺美术等等。吉林省是农业大省, 如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 搞好循环经济, 改善居住环境, 办好“农家乐”旅游, 让广大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应当是认真考虑的问题。吉林省是科技文教大省。如何为广大青少年建设好教育基地, 建设好科技馆、水族馆、天文馆等等, 也需要认真考虑。自然, 旅游业会从中受益, 旅游文化也会更加坚实。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产业机会 篇8

近日,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这是去年9月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的具体举措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也对文化产业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早有科学家预言:信息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两大产业,国家的竞争最终体现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的文化创意以产业呈现出“井喷”之势: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增长20%左右;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动漫出版、网络游戏出版和数字印刷等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超过750亿元,增长42%;电影票房超过60亿元,最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40%。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等特征。在中国制造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遭遇产业升级的问题,倒逼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

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再提升。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56个民族,神话传说和各种风俗异常丰富,这种历史文化积淀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灵感来源和元素,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拟的。

中国文化元素已开始向外渗透,像好莱坞的大片里就越来越多,在《蜘蛛侠》、《功夫熊猫》等电影中都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细节,由华人导演制作的《卧虎藏龙》更是用中国元素获得了全球观众的普遍认可。而中国电影大片的制作也日益好莱坞化,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不断增加,以更好的视觉效果体现背后的文化元素。

纵观美国等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文化+科技+资本”是构筑起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比如,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我国在科技发展上较落后,缺少将文化优势进行商业化的制作手段,如今随着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短板正在补齐。像最近刚在创业板上市的华谊兄弟,最初主要从事广告业务,后来发现了本土影视制作的发展空间,逐步在导演、演员、制作技术等环节构筑起了核心竞争力,成为本土影视产业的龙头。

而网游和动漫领域近年来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产值巨大的产业,像日本的游戏市场每年创造2万亿日元规模,动画产品出口值远远高于钢铁出口值;韩国动漫业产值占全球的30%,已成为韩国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如果观察这两国的相关产业,不难发现,其产品中都大量采用、借监了中国文化元素。中国的文化创意企业当然更要迎头赶上,充分利用本土文化优势。本土领头羊之一奥飞动漫创业之初是一家玩具代工企业,并授权制造国外动漫形象玩具,随着制造优势的确立,开始向产业链上游进军。制作本土特色的动画片,打造出本土的动漫形象,借以推出更多衍生产品。

申论热点:提高文化软实力 篇9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并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李长春同志殷切希望浙江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为全国带好头。

【标准表述】

[重要性]

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体现]

浙江文化软实力中两个主要因素:浙商与浙江精神

浙商作为当今中国一大商帮,活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商创造了骄人的业绩。由大到小,变弱为强,他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他们勇于创新、讲求实效。他们凭借敏锐的触觉,先人一步,抢得商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浙商成为了新中国最具实力,最有影响力,最活跃的商帮之一。

浙江人很清楚,浙江经济能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优势,不是那些以各种形式描述的经济表现形态,而是这些表现形态背后的精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浙江精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浙江精神”也在变,变得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变得能更加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变得更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立熬头。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2.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把建设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

3.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增强文化的整体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 篇10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对世界文化发展有过积极的影响。然而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相比国内积极关注质量提升的硬实力建设,我国“软实力”建设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低,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提升中国的文化力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1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很快。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基础弱、经验少,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第一,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的文化结晶,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琴棋书画的艺术才能,四大发明更是令世界为之惊叹。然而,事实的情况却是: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第二,文化逆差现象严重。

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销往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文艺影视也有类似状况。不难看出,中国在文化贸易这一块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赤字”,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忧。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第三,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

在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专业文化人才的缺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现在我国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的一个原因,不是我们缺乏形成软实力的文化资源,而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不了解海外受众的需求,不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不善于运用国际经验和惯例来传播中国文化。许多我们认为不错的文化产品因为缺乏市场化运作,在海外没有引起反响甚至受到冷遇。文化经纪人的匮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严重制约。因此,大力加强对专业性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大家庭中团结互助、融洽相处,共同孕育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精神。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我国今天的文化事业才会取得好的发展前景,它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倡导民族精神中优秀的、积极向上的优良传统,摒弃那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趣味低级、违反社会发展和科学规律的不良成分,这样,民族精神才能真正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打造民族品牌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武器。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广大博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随着各国思想和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和竞争,好莱坞电影、韩剧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肯德基、NIKE、“日韩流”成为年轻一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打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

应当大力发掘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益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真正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第三,开展文化外交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

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文化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中国在文化外交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古有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鉴真东渡日本,今有“乒乓外交”、中外文化交流年,这些都为传播我国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扩大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此外,文化外交为我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构建了平台,对于吸收和借鉴世界的优秀文化,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产生了深远的作用,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增进和巩固友谊的重要手段。结 论

中国企业如何构建“软实力” 篇11

“软实力”的差距

《当代经理人》:在“软实力”的维度上,哪些世界级的成功企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别在哪些方面的“软实力”最为突出?

谢祖墀:我们提出,软实力有四个维度:成为技术和创新的领导者、富有魅力的管理和领导力、成为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企业公民,以及抓住客户物质和精神上的渴望。许多世界级企业在这几个维度上各有建树。

《当代经理人》:中国企业在“软实力”的构建上,与一流企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其中,哪几个方面的“软实力”是中国企业特别需要提升的?

谢祖墀:目前在软实力的培养上,国内企业比较突出的一点是他们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CSR)。比如很多企业在四川地震赈灾时的慷慨解囊,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赞赏。

除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国内的企业还可以在软实力的第二个维度“富有魅力的管理和领导力”上面多下功夫。很多成功的跨国公司在这方面都有所建树。

企业领袖本身是企业的一面旗帜,是企业品牌的一个“特写”。目前国内也有很多鼎鼎大名的企业家,他们才智过人、独当一面,但是其国际知名度却不尽如人意,中国的企业家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上升空间。

此外,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做得还很不够。中国企业擅长模仿和引进技术,模仿很方便,也很快速,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些后发的优势,但是建立在模仿之上的优势难以维持,也难以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立足国际市场。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模仿最终只是一条“末路”,并开始致力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比如华为,他们拥有一支上万人的庞大的研发队伍,每年将巨额的资金投入研发,这种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在国内企业中是罕见的,也正是这种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帮助华为迅速崛起。

软实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制度”来保驾护航。很多国企自信满满,觉得自己有鲜明的企业文化,可是当它走出去、进军海外的时候,这种“文化”就销声匿迹了。将软实力的发展制度化,能够保障软实力的发展延续,也能够在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将软实力轻松地复制到海外,使海外的员工和顾客接受并信服。

《当代经理人》:你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补上“软实力”的短板?

谢祖墀:尽量认识到了软实力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在具体执行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无从下手。对企业而言,要想成功打造软实力,首先必须对软实力的不同发展方式有所了解。我们曾提到过软实力有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其实也可以说是企业的软实力的四个表现方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维度开始着手。

“软”与“硬”的融合

《当代经理人》:依照你的经历和视野,你认为,中国企业在“软实力”的层面,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哪些中国企业在“软实力”上的突出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谢祖墀:许多中国企业也开始着手培养软实力,从软实力这四个维度来衡量,比如华为、海尔等重视技术创新已成为本行业的技术领先者;也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当代经理人》:在“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搭配以及相互融合方面,请你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谢祖墀: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的发展大多是重视“硬实力”的建设,看重“硬”的指标,很多中国企业迅速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在规模和资金方面积聚了强劲的“硬实力”。但在“软实力”方面却稍逊一筹。在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看重基本能力建设是必需的。不过仅凭基本能力不足应付下一阶段的挑战。中国企业必须更成熟一些,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适当的发展软实力,更佳者能运用巧实力(smart power)实现企业的目标。

巧实力,是企业均衡利用其软实力和硬实力,从而“软硬兼施”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该用软实力时就用软实力,该用硬实力时就用硬实力。表面上看,软实力与硬实力似乎是对立的,实际则不然。软实力和硬实力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结合的。

硬实力拥有者,往往可以通过高强度的手段立即获取短期利益,但却未必能确保长期利益;但如果完全依赖软实力,凝聚力会相对较弱,一旦新挑战出现,看似稳定关系或状态便容易生变。因此,适度地善用巧实力,才能让企业真正发挥它的实力,一方面使硬实力的成果能持久,另一方面避免软实力成为空中楼阁。

比如,英特尔核心处理器技术在业界长期处于领先水平,这当然是一种硬实力,但这种硬实力的生成,则是源于其长期坚持创新和科研所积累的软实力。英特尔在业界长期处于领先水平的硬实力,又形成了其业界权威形象的软实力。灵活运用这些软、硬实力,就形成英特尔在核心处理器行业强大的巧实力。

中国企业由小到大,在很长时期内绝大多数企业还奔波在生死之间,更多是做大做强硬实力,而忽视软实力的建设,更少谈得上巧实力的运用。不过,在全球企业实力的壮大过程中,也往往是硬实力的培养先于软实力。如果要求中国企业在起步阶段就同时具备软、硬实力,稍显苛刻。但是,现在不少企业已经脱离生死线,硬实力积蓄到一定阶段,企业家们对巧实力的思考运用也应提升到战略高度。

上一篇:初一自我介绍范文下一篇:1党的知识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