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及影响

2024-05-20

现状及影响(精选12篇)

现状及影响 篇1

一、国有企业整合的原因

(一) 不少国有企业盈利状况不佳, 效率低下

我国自1978年起实施改革开放, 推进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由于历史原因, 部分企业设备老化, 技术落后, 职工人数多, 费用增大, 使其一直在低谷中运行, 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形成恶性循环。

不少国有企业管理不到位, 权责不清。导致领导者不思进取, 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内在的动力, 导致企业管理粗放, 难以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的优势, 部分企业法人市场竞争意识淡薄, 对企业自身发展缺乏科学的判断, 重大问题决策水平低, 盲目性大, 只满足于目前的市场状况, 缺乏开拓精神, “等、靠、要”的习惯依然还很顽固, 导致企业经营与市场脱节, 产能过剩, 生产产品不符合市场要求等等时有发生。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迅速发展, 使得市场上有更多的产品选择, 从而造成国有企也的产品竞争力下降甚至没有销路, 盈利状况不佳甚至亏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 大型国有企业需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稳定, 国有资本在一些如军工, 能源等关键行业领域需要保持统治地位, 这些处于优势地位的国有企业由于市场竞争低下等原因, 盈利状况优于其他处在民营企业较多行业的国企, 而在目前的全球化趋势下, 这些重要领域的国企特别是央企面对的不只是国内的企业, 而是在世界范围的与国际巨头的直接竞争。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国有经济分布过宽, 国有企业业务庞杂, 国有企业大量进入了国有经济不具优势的一般性竞争领域, 而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存在过度和低水平竞争、产业集中度低的现象, 造成产业产能过剩、结构性失衡、资源浪费等问题, 从而降低了这些大型国企的国际竞争力。

国外的大型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的洗礼之下, 在人员管理, 产品包装销售, 企业策略, 利润率等等许多方面都要优于同行业的国有企业, 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在面对国际巨头时底气不足。

以下数据取于上市公司年报:2008年中石油集团利润为1348亿元人民币, 中石化集团利润为757亿元人民币, 中海油总公司利润为565亿元人民币。三者相加约为2670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埃克森美孚公司2008年的利润为450亿美元, 按当时汇率计算约合3074亿元人民币, 数据对比可见一斑。

(三) 国企整合有利于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为了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 国家将大部分精力和资源投资于国有企业, 以期以国企带头拉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国企众多, 集中度不高, 部分企业资源浪费, 产能过剩。同时部分企业因为投资不足, 设备陈旧, 技术落后的状况时有发生。

通过企业并购重组可减少国资委监管企业的数量, 一方面使国资委从过于具体和过于繁杂的监管事项中脱身出来, 另一方面可使国资委将资本集中到需要投资的地方上来, 从而使国家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用在需要的地方, 减少资源浪费, 进而提高资产利用率和收益率, 扩大企业规模, 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国有企业整合的现状

早在2006年, 国资委就明确提出央企必须做到行业前三, 达不到要求的要强制重组。2007年12月5日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 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序幕由此拉开。2009年2月, 国资委发布《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工作指引》, 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无偿划入企业国有产权, 应当符合国资委有关减少企业管理层次的要求, 划转后企业管理层次原则上不超过三级。标志着国有企业整合将提速。截至目前, 央企营业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1/3强的中央企业, 数量也降至目前的128家。按照最新制定的目标, 2010年内将有近1/4的中央企业被重组, 央企数量进一步减少至100家以下。

各省地方国企的的整合速度也在加快, 如煤炭, 钢铁等中小型国企密集的行业已经推出规划, 加速整合为几个大型的国企集团。目前我国国企整合已渗透央企、地方国企各个层面, 覆盖军工、能源、公用事业等各大领域, 并表现出多种方式:集团整体重组, 行业重新洗牌, 大型集团内下属单位整合等, 甚至将并购延伸至民营经济。

三、国有企业整合的影响

(一) 有利影响

对于原本经营不善的国企, 在多个企业重组整合的条件下, 可以集中这些企业原来的优势资本技术, 同时注入优质资产, 使得这些原本设备陈旧, 技术落后的企业重新焕发活力, 同时能够把一些已经落后市场过多的企业进行淘汰, 收回国有资本, 并把这些资本利用于新的整合企业中, 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真正的把这些国有资本应用于企业急需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

对于原本盈利良好的企业, 由于国企数量的减少, 这些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和技术支持, 有利于把企业做大做强, 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增加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本钱。

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 国有企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国有企业的产值在GDP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二) 不利影响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国家控制着掌握国家命脉的关键领域和行业, 在这些如通信, 能源等原本国有企业占据主要地位甚至近乎于垄断的行业中, 进行进一步的国有企业整合可能进一步压缩这些领域中原就非常少的民营资本, 使得竞争趋近于零, 国有企业处于完全垄断地方, 缺少竞争会使这些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降低革新技术, 改善服务的动力, 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国企的整合过程中会发生许多的资本流转, 这就要求对这些国有资本流向及使用进行监管, 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滥用的盗用, 在监管的过程中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尽量避免贪污等问题发生。

许多在整合计划中的国企都是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涉及重组并购或注入资产会影响到资本市场上公司股价的变动, 本文不涉及金融监管问题, 但重组公司的知情人有可能会根据整合的消息非法牟利, 从而引起相关公司股价的提前不正常变动, 鼓励市场投机行为, 而如此大规模的上市公司整合重组会给整个资本市场带来投机的氛围, 从而使本来的国有企业上市融资行为变质, 进而可能会影响未来国有企业上市融资。

2005年5月1日, 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 这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联想的收购已过去近7年, 我相信我们现在所讨论的联想收购IBM的成败还是相当具有客观性的, 联想作为当时中国PC市场上的第一品牌, 收购世界五百强之一的IBM公司手中的一项标志性的业务部门。我们看到的是IBM的个人PC业务在几年内一直亏损, 需要转向到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线, 联想在寻求的是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 并想通过IBM在欧美市场的影响力和已搭建好的销售网络来进一步扩大影响, 争取在500强内留有一席之地, 基本是一个各取所需的交易。而从现在来看, 可以算是成功的, 联想的销售额在逐年提升, 而且其国内及国际的影响力与收购之前亦不可同日而语。

由此, 我们可以做一个联想, 除去国企内部整合,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以海外收购的模式收购国外更成熟的公司来提升我国国企的实力, 同时也会得到更多更新的技术, 在国企整合成为潮流的今天我认为亦不失为一个壮大国企实力的办法。今年来吉利的多个民营企业均已这种方式作为公司的发展目标, 国企在这条路上并未走的太远。而国企在经济实力上, 在技术支持上要远胜与上述的民营企业, 与海外联姻目前据我来看并不是什么不可实现的目标, 也并不是什么难以操作的流程, 更新的技术, 更先进的管理方法, 也许会使我们的国企走上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四、结语

国企的整合一方面来说对提高企业竞争力, 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提高资本利用率有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在大型国企或资本市场中造成不良影响, 未来国企重组的前景如何还要看管理层监管的力度和未来后续大型国企管理制度法律的出台。而个人认为, 海外并购也许是除了国企整合之外另一个发展壮大企业的途径。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政府力主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 国有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竞争力, 提高行业内国企地位, 基于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竞争力不足, 效率低下, 盈利率偏低的现状, 国有企业整合势在必行。2007年12月5日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 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序幕由此拉开。2010年年初开始, 国有企业整合提速, 而世界经济历经金融危机后有可能面临二次探底。就目前的形势, 本文着重讨论国企整合的原因, 现状以及对现有经济状况的影响, 并对国企整合的前景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国企整合,现状及影响,建议

现状及影响 篇2

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医患关系日渐紧张,医患矛盾逐渐激化,从“八毛门”到“录音门”,家属“句句录音”,医生“步步签字”,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已经影响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和对病人的及时治疗。医患关系的紧张最终演变成为暴力事件,今年1至9月份,广州市各大医院仅急诊室爆发的暴力事件就高达34宗,涉及中山一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三院、广东省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六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院等多家单位,多名医护人员遭受暴力对待,甚至出现东莞患者砍杀医生的恶性事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发表报告指出,当前医患冲突已经成为最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并可能转化成社会风险的九大类纠纷之一。

面对如此医患关系,我们不禁要问,是哪些因素在影响医患互动,并最终导致出现如此困局呢?

医患关系在日益紧密的互动中逐渐对立并演变成目前的困局,归根结底是社会群体信任的缺失。正是由于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所以才会不惮于以恶来考量对方,也正因此,促进医患良性互动,改善医患关系,并不是某一方的责任,而是各方合力造成的结果。

首先,医疗事故频出是医患互动趋恶的基础。医疗行为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患者自身也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医务人员即便严格按照医学科学的方法、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也很难保证不出现医疗事故,更何况目前医疗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少数不负责任的医护人员未能尽心救治病患,贻误病情或屡发低级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成为引发医患矛盾的导火索。

其次,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等加剧了彼此的不信任感。目前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依然受到一定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 由于对医学知识的馈匮乏、不理解,医学尚有较多未知的领域,再加上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均影响治疗的效果。很多患者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并不了解,有的患者认为诊断不及时或疗效不佳就是误诊和误治,认为如果疾病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是误治造成的不良后果,再加上医疗转归的不确定性,面对患者的病情无好转、疗效不佳或者意外死亡等情况,患者或家属无法接受医疗效果,从而造成现实医疗水平与患者的期望值过高之间的矛盾,出现医疗纠纷。同时,信息不透明是医患互动的主要障碍。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院方对信息管理严格,其二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不畅。院方出于对患者病情或诊疗过程考虑,很多时候并不能将所有患者家属所需信息予以公布,而由于知识和认知差距,很多公布的信息也并不能为患者及家属所认知。医生每天忙于看病,写病历,开处方,做手术。护士忙于基本护理,缺乏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时候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只能做简单的回答。这两方面造成患者及家属对院方和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缺乏足够认知,在缺乏信任感的情况下往往会形成态度上的激化,造成矛盾。

社会保障失衡也是加剧医患关系恶化的不可回避的原因之一。医院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医疗体制改革向市场方向倾斜,出现过度医疗现象,患者就医费用上涨幅度较快,据有关资料显示,20年间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等健康方面的支出较改革前增长了183倍,市场化倾向使医院的公益性、福利性职能弱化,很多自费患者因负担过重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些矛盾容易转化为医患冲突,医院则成为冲突的发生地。

媒体导向存在偏差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态度,从而使其更愿意相信医院方面存在过失。一方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媒体片面地把医患关系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过分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部分医生收红包、拿回扣现象被不恰当的加以放大;另一方面,在媒体的过度炒作中,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降低,被人为地划成对立的两面,对解决医患冲突未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正是这些来自医院本身、患者及家属以及社会和媒体等各方面的影响,共同作用于医患关系,使医患互动愈发艰难,医患矛盾日渐突出。我们在这样的局面下,应该如何实现医患互动的良性运转?

要增进医患互动,缓和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矛盾,避免医患纠纷,首要是端正态度,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对待患者。医生以解除疾苦为职业,必须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要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善待所接诊的每一位患者。医护人员是构建医患关系的主体,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医患互信,尊重患者,体贴患者,关爱患者,对病人进行人性化关怀;并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已经出现的矛盾。

同时应注意切实提高医疗水平,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尽可能避免医疗事故出现。对于医院这样的特殊性质的窗口服务行业来说,医患关系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上,每个细节管理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医院需要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加以强化。在软件建设上,医院要从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技巧的培训和提高服务标准等方面强化。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医学领域充满着许多未知数和变数,医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已有的医学知识,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不断地学习,把握经验,认真探索未知领域,寻求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效方法,提高确诊率和各种急诊抢救的成功率。这些不仅能够尽可能避免出现医疗事故,也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责任明晰,有理有据。

加强信息公开也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信息的传播效率越高,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诚信状况会越快地越多地被社会所知晓。信息越不公开,传播效率越低,采取失信行为的机会主义可能性越大。因为信息的不对等和信息不透明造成的患者及家属心理焦虑与对院方的不信任是产生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因此,适度公开诊疗相关信息,及时准确的进行导读,能够一定程度上抚慰患者及家属因病患而产生的心理焦虑,缓和医患关系,促使医患互动可以在相对平和且对等的条件下展开。

同时,医护人员对相关信息的解读本身就是医患互动的重要步骤,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之间心理距离近,感情融洽,医患关系就好。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尽管医疗机构在服务上有些缺陷,患方也能在友好的情感中予以谅解。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处理医患关系的关键环节。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医务人员在履行某些治疗行为前,应先同患者进行交谈,包括病情,治疗的依据,治疗的原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均应告知患者,让患者根据自己选择是否做治疗和检查,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真正做到尊重患者,让患者充分享受就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从社会制度性的角度出发,我们还要明白,造成目前医患困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医院的定位和媒体对医院的偏差宣传。政府应当审慎定位医院角色,在基本的医疗服务领域实现“去商品化”;在医患之间的纠纷方面,相关的立法必须尽快跟上;通过媒体宣传报道和事件跟踪,让大众更多地了解医院和医护人员工作状态,打消大众疑虑,缓和医患对立。

医患互动的难点在于恢复医患双方的信任关系,而要实现这点,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胡晓翔.医改指归一医患关系之痛的原因与解决之道的思考.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6—99.

[2] 方正秋.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医患关系管理探讨[J].管理观察,2009,80-81. [3] 林雅彬,邢文贤,王烁.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3.

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影响 篇3

[关键词]反倾销比较优势贸易利益

一、引言

反倾销制定的初衷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秩序,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缔约国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现在由于发展中国家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贸易保护做法受到严重约束,反倾销这种“合法”的贸易措施被一些国家滥用,成为限制国外产品的贸易壁垒,日益变成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武器。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但由于我国产品有巨大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比较优势,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地位,这样导致一些国家采用反倾销措施,对我国实施歧视性贸易壁垒。迄今为止,我国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居世界之首,是国际反倾销中最大的受害者。

二、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

我国出口产品在国外遭受反倾销投诉始于20世纪80年代。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和盐类进行首次反倾销立案调查,自此后,我国企业不断遭到国外企业甚至政府的反倾销调查,遭受反倾销案件数量急剧增加,使我国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并成为国际上遭受反倾销投诉的首要对象国。我国遭受反倾销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其增长与变化趋势表现为:

1.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增加

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提起第一次反倾销调查,20世纪70年代只有2起。20世纪90年代高达平均30.7起。据统计,到2005年6月,我国商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立案数量达到了713起。

2.除发达国家以外,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对华反倾销的行列中来

20世纪80年代对我国实施反倾销主要集中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20世纪90年代到如今发展中国家如巴西、泰国、印度、印尼、厄瓜多尔等国也纷纷加入到该行列中,而且年度立案数在1993年首次超过发达国。

3.遭遇反倾销的产品种类日益增多,范围不断扩大,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

国外指控我国出口产品倾销的不仅包括我国传统的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轻工产品,而且还包括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电设备、电视机等。1993年4月墨西哥对我国十大类4500余种商品同时进行反倾销调查,成为世界贸易史上至今为止最大的反倾销案,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4.反倾销税大幅上升,涉案金额和规模越来越大

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非常高,低则百分之十几,高则达百分之百甚至上千。墨西哥曾对我国鞋类征收的税率竟高达1105%。据统计,20多年来反倾销案件给我国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100亿美元以上。2005年针对我国纺织品的反倾销案件非常突出,涉案金额约2亿美元。一次涉案金额高达亿元已属平常,如对我国出口的旅行包商品反倾销指控胜诉,就使我国失去6亿美元的市场。

5.反倾销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

当我国某一产品在一国遭到反倾销调查后,会蜂拥转向另一个市场,其他国家由于担心大量涌入的中国产品给其同类企业和市场造成危害,因而采取反倾销投诉进行预防,如我国的钢板、糖醇等就属于这种情况。

6.反倾销诉讼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应对中国产品冲击的一个重要砝码

我国具有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样才能从国际市场上获得一些贸易利益。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愿退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这样就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

三、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影响

一起反倾销案件从立案到最终裁决,要历时1年以上,征税期长达5年,这样原有的客户和市场就会逐渐流失,给出口国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我国也不例外,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反倾销对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损害大

我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产业,与发展中国家相同产业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这样导致一些发展中大国对国内产业的保护程度很高。我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成为反倾销的主要对象。近年来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明显低于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2.遭受反倾销的出口品大量存积,冲击国内市场

由于外国的反倾销,大量的出口受阻而积压,产品转而销向国内市场。这必将增加国内市场竞争,破坏已经形成的国内销售平衡和市场经营秩序,产业结构与价格体系也将受到严重威胁。

3.反倾销诉讼的增长导致恶性循环

尽管我国对印度、阿根廷、南非、巴西等国出口很少,但这些国家市场潜力大,在发展中国家影响大,这些国家频繁使用反倾销措施,不仅阻碍我商品进入当地市场,而且可能產生示范效应,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它们的做法,在可能的情况下也会提出反倾销。这样的情况下将对被实施反倾销的行业以及相关的国内产业带来严重打击,进入恶性循环。

4.反倾销影响我国对国际市场的开拓

由于反倾销的影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出口商将会采取减少出口,甚至放弃外国市场的措施。外国进口商出于经营风险的考虑也会减少或放弃从我国进口。这样我国出口品的国际市场将会大幅度地减少。出口商就会转向新开拓的市场。出口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引起国外生产企业的恐慌,要求其政府采取反倾销等保护措施。

5.影响我国外商投资环境

由于反倾销的实施,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影响的是三资企业,因在我国现阶段三资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近40%。由于盈利与对外销售受损,外商因此对我国的投资环境将丧失信心。

四、结论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就开始了对华反倾销的历史,而今有愈演愈烈之势。大规模的对华反倾销,已成为制约我国外贸出口中不可轻视的问题。反倾销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破坏了我国出口品及企业的良好形象,失去了产品原有的国际市场,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引起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霍海涛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诉讼的原因与应对策略太原大学学报,2004.3

[2]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http://www.cacs.gov.cn/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http://www.mofcom.gov.cn/

现状及影响 篇4

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转轨市场, 公司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 使得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由于此类利益冲突的存在, 控股股东报告会计信息时所带有的自利性动机, 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下降 (Fan and Wong, 2002) 。外部审计制度作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监督与约束机制, 使得审计师成为会计信息生产的重要参与者。但审计师也有可能与控股股东合谋或被控股股东收买, 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 对企业集团而言, 集团内的各成员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如何选择审计师, 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 便成为企业集团、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及监管部门所需要关注的重要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

一、集团统一审计现状

企业集团在新兴市场国家 (如巴西、智利、中国、印度等) 非常普遍。在中国, 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国资委控制的中央企业集团为例, 自2003年到2008年底, 中国A股市场企业集团的最终控制人中约80%为国有性质;在国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当中, 中央企业集团约占80%;中央企业集团在A股市场上控制的上市公司数约占全体上市公司的20%, 但其控制的总股本约占全体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7%, 总市值约占全体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6%, 总资产约占全体上市公司总资产的79%, 净利润约占全体上市公司总利润的70%。因此, 研究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企业集团, 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A股市场中的企业集团审计, 存在着大量的同一企业集团下的多家上市公司选择一家事务所审计 (以下简称“集团统一审计”) 的现象。在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两家或两家以上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中, 将由审计该企业集团中至少两家上市公司的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定义为集团统一审计。以2006年中国化工集团为例 (见表1) , 2006年, 中国化工集团旗下10家上市公司, 分别由5家事务所进行审计, 其中天职事务所和信永中和事务所审计的集团内上市公司超过一家, 将这两家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定义为集团统一审计。笔者统计了A股市场中集团统一审计的现状。从表2中可知, 在A股市场中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是由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比例约为30%左右。随着时间的变化, 集团统一审计比例越来越高, 2003年该比例约为28.5%, 而到了2009年该比例高达45.9%。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本文研究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二、集团统一审计的意义

在理论方面, 高质量的审计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公信力, 降低代理成本, 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促使资本市场有序运转。而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财报中重大错漏的概率以及报告该错漏的概率的联合分布函数 (De Angelo, 1981) , 因此, 审计师发现问题的能力及其独立性对审计质量至关重要。国内外审计研究也多围绕这两方面展开, 具体议题包括:哪些制度或做法可以提高审计师发现问题的能力, 哪些制度或环境诱因可能会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在保证审计师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基础上, 审计师独立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但以往的审计研究文献通常关注的是单个公司, 对于集团统一审计的前因后果, 国内外研究都鲜有涉及。集团统一审计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 可能出于经济上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的考虑, 也可能有代理冲突、地缘因素、政治关联的影响;相应地, 审计师在集团统一审计中的审计质量很可能也各有不同, 一方面审计师统一审计集团内公司可能获得共享的专业知识, 从而提高审计师发现财务报告问题的能力, 增加审计的有效性, 并节省审计成本;另一方面, 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下的多家上市公司虽在形式上彼此独立, 但在实质上由于被同一实际控制人所控制而相互关联, 因而审计师对于集团内客户的经济依赖体现为对于所审计的由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所有客户的经济依赖, 这又可能会危害到审计师的独立性, 从而负面地影响审计质量。那么, 集团企业究竟如何选择审计师?不同审计师的选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有何不同?以及集团统一审计收费行为与单独审计是否一致?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

在实践方面, 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规范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计工作,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国资委正积极地对所出资企业试行统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财务决算审计工作。2004年国资委出台《国资委统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试行办法》 (以下简称《统一审计办法》) 规定, 企业集团原则上委托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承担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业务。2010年财政部出台《金融企业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招标管理办法 (试行) 》规定金融企业集团原则上聘用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对集团统一审计的研究可以帮助资本市场参与者更加充分地认识集团统一审计的经济后果, 并可为国资委、财政部等部门对集团内公司统一选聘审计师的监管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三、集团统一审计的潜在问题

一是集团统一审计与审计质量。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安排审计师统一审计其旗下控制的多家上市公司, 来达到收买审计师的目的。特别是当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和现金流权之间的差异程度加大时, 控股股东更需要外部审计师的配合来达到掏空的目的。中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不高, 业务竞争激烈 (Defond et al.1999;Chen et al.2010) , 集团统一审计下的事务所很可能因过度依赖集团公司业务, 而损害审计独立性进而影响审计质量。

具体来说, 笔者认为: (1)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独立审计需求不足, 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代理成本越高, 选择集团统一审计的可能性越大。当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加大时, 控股股东更需要外部审计师的配合来达到自利的目的, 从而可能导致审计质量低下。 (2) 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代理成本越高, 越有可能选择本地所进行统一审计。根据Chan et al. (2006) 和Wang et al. (2008) 的研究, 当存在政治关系影响时, 企业集团很有可能会选择容易控制的存在政治经济关联的本地所进行统一审计。 (3) 考虑到事务所规模因素, 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代理成本越高, 越有可能选择本地小所进行统一审计。对于小所而言, 集团统一审计所导致的经济利益依赖可能更严重, 加之政治关系的影响, 小所更有可能牺牲审计独立性;而由于地域和声誉溢价等因素, 异地大所的独立性更强, 进行集团统一审计可能不会降低审计质量。

二是集团统一审计与审计收费。企业集团统一审计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包括: (1) 降低审计收费。企业集团有更多的讨价还价的能力;集团统一审计可以降低重复审计, 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降低审计成本。 (2) 增加审计收费。在集团统一审计的情况下, 由于经济利益和相互关联, 企业集团可能更容易干预审计师的独立判断, 从而使企业审计风险增加甚至存在潜在收买审计师的可能性。此外, 《统一审计办法》规定, 事务所可以由被审计企业推荐报国资委核准的方式确定邀请招标对象, 具体组织统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这也为企业集团选择“合适”的审计师提供了方便的途径。

审计收费会随会计师事务所品牌的不同而变化, 选择不同质量的事务所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也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 (1) 大所统一审计相对大所单独审计可能降低收费。在正常的审计环境中, 大所由于品牌和声誉的影响, 大所审计存在品牌溢价的现象, 独立性也更不容易被损害, 在集团统一审计中, 由于审计效率的提高进而使得审计成本降低, 大所在维持一定的审计质量及收益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收费;此外, 在集团客户中大所的品牌溢价可能随着集团客户数的增加而被摊薄。 (2) 小所统一审计相对小所单独审计收费可能更高。由于小所本身审计经验、人员培训以及质量控制等可能存在一定不足, 加之集团统一审计所带来的重大的经济利益和相互关联关系的影响, 则更有可能导致审计质量低下, 从而因为审计风险提高需要增加审计收费;甚至可能存在牺牲独立性而换得更多异常收费的情形。

三是集团统一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以往研究表明, 就单个上市公司而言, 异常审计收费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甚至认为, 无论是向现有的审计师还是下任审计师购买审计意见,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购买审计意见最终都体现在审计收费上。然而, 与单一公司不同, 企业集团对审计师的收买既可以通过支付异常审计费用, 也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审计业务来实现。而且, 集团统一审计还具有审计成本低廉的优势, 所以, 其更有可能成为集团收买审计师的手段。此外, 以集团统一审计作为企业收买审计师的手段更加隐蔽。

四是审计师低价揽客行为。Chan (1999) 发现, 市场竞争环境越激烈, 越有可能导致审计师低价揽客。从中国审计市场结构来看, 审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每个事务所所占的市场份额都不大, 按客户资产规模计算国际“四大”在上市公司中的市场占有率2005年为36.7%, 2006年为40.51%, 2007年约为50%, 但如果按照客户数量计算则都在10%以下。2006年, 共有73家事务所具有审计上市公司的资格, 而同年上市公司总数约为1400家, 平均每家事务所不到20家客户 (Chen et al., 2010) 。尽管自2000年起, 政府推动事务所合并、“做大做强”, 有证券资格的事务所数量不断减少, 但中国审计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形, 短时间之内难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显然, 企业集团控制的大量上市公司资源是事务所竞争的重点, 事务所相对于企业集团而言议价能力可能更低。而事务所若能通过集团统一审计, 提高审计效率, 降低审计成本, 则事务所提供低价策略来揽客的动机就更大。更为重要的是, 《统一审计办法》第四条规定, 统一审计使用招标方式进行, 加剧审计师之间价格竞争, 更有可能导致审计师低价揽客。如果审计师不把首次审计契约的折扣作为一种沉没成本, 可能会降低早期审计师限制客户机会主义行为的意愿, 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进而导致集团统一审计质量低下。

参考文献

[1]王春飞、伍利娜、陆正飞:《企业集团统一审计与审计质量》, 《会计研究》2010年第11期。

[2]Chan, D.K, Lowballing and efficiency in a two-period specialization model of auditing competition,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6, 1999.

[3]Chan, H., Lin, K., Mo, P., A political-economic analysis of auditor reporting and auditor switches.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11, 2006.

[4]Chen, Shimin, Sunny Y.J.Sun, and Donghui Wu, Client importance,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s, and audit quality in China:An office and individual auditor level analysis.The Accounting Review, 85, 2010.

[5]DeAngelo L., Auditor independence, “low balling”and disclosure regul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3, 1981.

[6]DeFond M L., T.J.Wong, Shuhua Li, The impact of improved auditor independence on audit market concentr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8, 1999.

[7]Fan J.P.H., T.J.Wong,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33, 2002.

[8]Khanna, T., and Y.Yafeh, Business Groups in Emerging markets:Paragons or Parasite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45, 2007.

现状及影响 篇5

目录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背景以及节假日消费方向.................3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4 三,大学生节假日消费的现状...............................5 四,节假日消费对大学生的影响.............................6 1.正面影响...........................................6(1)促销时购物使自己满足...........................6(2)消费欲望增加,但能释放压力.....................7 2.负面影响...........................................7(1)冲动消费, 造成资源浪费.........................7(2)积蓄数月, 压抑消费.............................7(3)带来经济和心理压力..............................8 五.做法.................................................8 参考文献.................................................9

节假日大学生消费的情况与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背景以及节假日消费方向

背景:伴随着B2C、C2C等电子商务模式的兴起,带动了网络购物、团购等多种网络消费形式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3亿人,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2.21亿,网络购物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方式.首先网络购物打破了传统消费方式中地域对消费的影响,省际甚至国际间的购物成为普遍现象。人们的消费方向更加广阔。而在这个背景下 “假日经济”通过营造节日气氛,商家创造出各类节日狂欢和所谓的“娱乐盛宴”,为顾客提供大量的消费欲望刺激,“假日消费”也逐渐成为一大社会潮流。而在这一潮流中又包含着假日实体消费,和虚拟消费。而实体消费和虚拟消费的矛盾可以说在大学生群体中最为突出。

大学生的重要消费方向:首先就是在商家节假日促销狂潮中各种较大幅度降价的刺激和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的作用下,中高档的奢侈品,像化妆品,衣物,手表。还有一些大学生在节假日期间的低价购物的满足感的刺激下会购进一些必需品和食品(零食)和用品。其次是一些文化和虚拟消费,旅游,电影,还有虚拟事物的消费(游戏消费)。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各网络电营商之间甚至会出现极为激烈的竞争,通过推出各种节假日游戏套装,人物皮肤,以及各种折扣来刺激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欲望,尤其是在现今的虚拟文化风气下(83%的青少年玩过网络游戏,且其中有高达76%的青少年参与过虚拟消费,像购买游戏币和游戏装备之类的虚拟物品),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虚拟消费占生活费不小的比重。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

大学生消费心理大致分为四类: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

首先就是从众心理。在节假日时期, 从众心理能够引发抢购风;如果商家恰当把握和充分利用从众心理, 适时调整自己的营销战略, 从而能够有效的激起大学生购买的欲望,例如,某种款式的双肩包在广告经营商的推动下成为潮流,那势必会引发一波因为追逐潮流而购买的浪潮。可见,从众心理能够引发人们在特定时期或者特定条件下进行决策, 来诱导人们去安排自己的消费或生产活动, 从而避免因延误了时机造成遗憾。但是这种从众心理极易衍生出盲目从众的情况。盲从不仅仅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长期从众还会淡化并扭曲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求异心理。简单地说, 就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创新思变。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对大学生消费者来说, 可以展示个性风采, 也可以愉悦自己,但这种消费方式并不是最主流的消费方式。

攀比心理。首先我们不能把大学生攀比心理与攀比虚荣、奢侈浪费简单地等同。攀比心理说到底就是一种竞争心理,但是竞争分为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在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中, 那些符合社会规范和个人实际的攀比消费, 在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同时, 又没有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就是一种正常的消费行为;相反, 那些与社会规范和个人实际相悖的攀比消费, 拥有的目的不是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 而是以此炫耀比别人更优越的经济条件, 并造成资源浪费, 这是不健康的消费行为, 实质是浪费。大学生的消费有些部分就是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求实心理。求实心理不是一种决然独立于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之外的消费心理。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包含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中积极的、健康的方面。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是从需求中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商品, 是从众与个性的统一, 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求中达到一种自我身心愉悦和社会评价良好的境界。这也是属于大学生的正常的消费心理。

三,大学生节假日消费的现状

大学生群体是当代社会消费的主力军之一,青年学生标新立异,追求个性,这也正迎合了商家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同时商家对产品做出的一系列的促销措施也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欲望需求。商家借助大众传播,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以互联网传播的实时性、海量性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影响,而作为接触互联网和新型媒体较多的大学生受到的影响较大。首先,家庭较为富裕的大学生消费水平较高消费方向也向着叫高端的层次倾斜,体现出半社会化的性质,例如较为成熟的打扮穿衣,用较为成熟的香水等等,在节假日期间由于商家的各种促销,他们或许会不介意多花一笔。然后是一般或者较为贫困的大学生,他们更加重视能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消费,消费心理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但节假日期间某些大学生或许也会,花费一笔。但这对他们来说或许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四,节假日消费对大学生的影响

1.正面影响

(1)促销时购物使自己满足

消费者利用双十一节日促销购买所需的商品, 当仅价格下降时, 消费者以较少的钱买入商品;当买一送一时, 价格不变, 购买数量增加, 以相等的金钱获得较多的商品;当满减促销时两者兼有, 价格不变, 购买数量增加, 付款减少等方式购买商品, 都相当于以更少的钱购买更多的商品, 使得消费者满足感增强, 人民幸福感增加。(2)消费欲望增加,但能释放压力

电商大规模进行一系列促销活动, 当能用更少的钱购买更多的商品时, 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自然会增加。再者, 由于节日促销是大型狂欢购物促销, 宣传力度大, 影响力高, 对消费者来说更具有仪式感, 想要参与狂欢购物, 消费欲望也会随之增加, 进而更刺激消费。2.负面影响

(1)冲动消费, 造成资源浪费

节日促销本就是吸引消费者消费而进行的促销活动, 促销方式多种多样, 商家会设置一些如“满199减100”、“买3送2”等促销条件, 消费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 冲动消费、盲目消费以达到促销条件, 枉顾自身需求, 造成资源浪费。(2)积蓄数月, 压抑消费

双十一节日促销虽然在节日期间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但是却抑制了节前、节后的消费欲望。一些消费者为享受节日促销的优惠, 节前不消费或少消费, 节日当天大肆消费, 节后又没欲望消费, 积蓄数月, 压抑消费。(3)带来经济和心理压力

在信息压力之下,大量的消费购物信息使大学生消费群体产生“趋同”与“盲目服从”等现象,以保持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一致。压力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经济主要由父母供给,大量的物质消费给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费用造成了一定困扰;在因不必要消费而购买的商品的后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以及慢速、丢件、损坏等情况,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困扰;大量精力投入甚至熬夜通宵后造成身体健康方面的伤害,致使大学生群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状态不佳;精神层面的空虚并没有在疯狂消费中得到实际的满足,当冷静下来,反而产生更大的空虚。

五.做法

大学生是消费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阶段也是消费心理转型的重要时期。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消费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很多不良的消费行为,影响到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家庭、社会、学校要担负起培养、引导他们形成健康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的责任;大学生自身也应从多方面努力,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参考文献

现状及影响 篇6

关键词:哈尼族;昂玛突;发展现状

一、哈尼族“昂玛突”祭寨神仪式的现状

“昂玛突”对哈尼族人来说是充实、忙碌的。大清早,村中的年轻人在老人的指点下,砍来一些新竹子,在寨门入口处,路的两边立起两棵竹竿,中间横放一个竹竿,上挂一些纸片,分别表示月、十二生肖等象征性祭物,这就是哈尼人在献祭寨神时的立寨门。寨门作为以村寨为中心的人鬼之间界限的重要标志,成为人们不可越过的界碑。这个寨门的确立是相对于鬼神而言,并不妨碍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但在村寨举行全民性公祭活动如“昂玛突”的时候,一旦进入正式的祭祀活动期间,就禁止外出,须等活动结束方能离开村寨,否则会给村寨带来不吉,这也是“昂玛突”之前,各家庭主妇必须备好所用的食物,男人们也禁止外出干活的缘故。“昂玛突”祭祀人员有:大咪谷一人,小咪谷二人,“艾徒”三人,所有参加祭祀人员均为村民选举,必须是身体五官端正,为人清白、公正,家庭成员健康,儿女齐全,家庭生活顺畅,没有意外之事发生的人员才能入选。主体祭祀人员共六人,一切准备停当,从大咪谷家出发前往寨神林,随行的人员中还有村里各户的男性家长,参加者必须包头或戴帽,女性一律不得参与。大咪谷在前,手抬一小蔑凳,小咪谷肩挎一牛皮鼓,边走边敲,另一小咪谷紧随其后,边走边敲铓锣,意为告知天神地神,哈尼人祭寨神了。三个艾徒排队尾随在咪谷后面,第一个艾徒背着背箩,里面装着一只白公鸡和一只小麻花母鸡及酒、盐巴、辣子、碗、筷等杂物,第二个艾徒背水,第三个艾徒在村民的帮助下拖着一口猪。祭祀地点选在村寨上方密林中的一棵栗树一下,树脚下有一块石板,是建寨子时就放好的,称寨心石。众人到了寨神林后,一些人开始清扫一上年间留下的满地树叶及杂物,另外一些人到林间子找干柴,艾徒及一些年长者则开始用刚砍下的竹子替换去年用在神树外侧的竹子。神树的围栅内,只允许大小咪谷入内,大咪谷扫除树根、石板上的杂物。小咪谷则在一旁清理,在众人的帮助下用白线在神树的周围绕上三至五圈,意为挡住那些不吉利的鬼魂。大咪谷支好篾桌,在上面平铺一块自布,稳固竹祭台,随行的摩批在围栅外,取竹签三根插入上午祭祀时所用的鸡骨头洞眼中观之,倾斜度大、不对称、洞少者为凶,直立、对称、谷是否具有顺意寨神的神力,是否能顺利完成这一重要的仪式主持,也必须依靠占卦而洞多者为吉;左腿骨主庄稼财富丰歉,右腿骨人丁增减。整个过程中,严禁大声说话,做事均以眼神、面部表情和手势等肢体语言进行,非得说话时,也须轻声细语。占卦的结果若是可以进行今日的活动,接着便由大咪谷开始在供祭的蔑桌上摆放九只碗,碗里放有茶、米、酒、熟蛋,一切安排好后,大咪谷开始面对神树蹲下,左右摇晃,用悠长的声调轻声唱诵起来,时间大约25分钟。念毕,用背来的清水在两只鸡的头、脚、翅上象征性地清洗一下便在祭桌旁宰杀,拔一撮羽毛插于树根处,拿到围栏外腿毛,大咪谷在众人的帮助下同样用清水象征性地清洗了猪的头、四脚和尾巴后,将其宰杀退毛清洗,剖腹取出肝让摩批卦肝。卦后认为吉,将它与其他砍取的肉一道放于蔑筐中,抬到祭台上祭供一次。余下的猪肉一部分放入锅中与鸡一起煮,待煮熟了再祭献一次,另一部分按村寨户数各分一份。完成以上这些程序之后,大咪谷率众人向阿玛寨神叩三次头,叩一次头起腰,起时两只手随身抬起,手掌朝内,以表示摘神护佑。叩完三次头起立,众人依次向大咪谷敬酒,敬毕后众人围圈象征性饮洒吃肉,之后将祭祀所川的物品收拾好,背起切砍好的猪肉,沿来时的林间小道下坡返回。当他们进入村寨时,拿着鼓在村中早已等候多时的村民们,开始敲打起来,以示昂玛已请回树林,寨神已迎到寨子。这时村民便开始跳铓鼓舞。舞蹈多由男性表演,先有两人在舞场中间一手提铓,一手拿锤,翩翩起舞,但并不击铓,其他人在圈外,左肩挎铓,右手执锤击鼓,沿着舞圈起舞,动作简洁明快,刚中有柔,浑厚而又潇洒,中间舞铓者,始终在半蹲半跳状态中进行,舞到一定时候,舞铓者将铓在身前和头上绕几次后,碎点敲铓,舞蹈告一段落。此时,另一批人立即接过铓鼓又跳了起来。据说谁跳了铓鼓舞,谁家的粮食就长得颗粒饱满,野兽也不敢来侵害,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此凡家里有男人的,都要去跳。上至七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孩子,根据年龄,自然结成组,老年组跳得比较稳重,青年组跳得比较活跃,动作中有其他舞蹈的借鉴和吸收。两天节日里,铓鼓声不断,围观者不散,铓鼓声声响彻云天,可视为哈尼山寨兴旺发达的一种象征,它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祖先的业绩。在“昂玛突”活动的第二天下午,哈尼人的长街宴开始了,首席摆在靠向神林的方向,大咪谷端坐上席,依次是小咪谷和三位艾徒,然后是寨中老人,其余家家户户都摆出自家的桌子,沿进村的中间路道连接直到摆完为止。在村中长老们的带领下,全村男女老幼举杯祝词,祭寨神、村寨人畜顺畅、安康、五谷丰登,众人欢呼“萨―,萨―!”之后,开始。席间摩批和年长的歌手们吟唱哈尼传统古歌,即“哈巴”,将“昂玛突”的来历、民族历史、各种习俗、伦理道德、生产生活一一表述。长街宴在热闹尽兴的气氛中进行着,人们边喝边唱边舞但不允许喝醉,相互祝福问候,感谢寨神保佑与恩赐,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结束,然后收拾各自酒桌回家,“昂玛突”主体活动过程基本结束。 第三天虽为休息,没有统一的全寨性活动,但村民们相互走家串门,节祭的气氛仍然存在于人们的情绪和生活中,邻村的亲朋好友以及远道而来的客人进村入寨并不受立新寨门封寨仪式的影响。

二、“昂玛突”促进哈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铜业布局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篇7

铜工业是有色金属工业的重点行业, 由于铜的一些优良特性, 全球对铜的需求不断加大, 特别是电力、轻工、电子信息、建筑等产业发展对铜产品需求的带动下, 我国铜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已成为世界铜生产和消费大国。精铜消费量己跃居全球第二位, 仅次于美国;精铜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但是虽然我国铜产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盲目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 区域化生产导致了产品市场恶劣竞争;产业集中度趋向离散化等等。

二、铜产业集中度的演化

一般而言, 在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下, 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效率优势会促进产业渐进式重组, 部分企业变的越来越向规模经济方向发展, 这时, 若没有产业的政策限制, 市场会从离散状态向聚集状态演进, 促使产业的集中度提高, 从而促使产业成本的降低, 高技术聚集, 形成强势的竞争产业。然而铜业的发展确有这相反的发展趋势。为了反映铜产业的集中度, 监测有色金属产业在空间上的离散性, 本文采用产业空间集中度这个指标来测量有色金属产业的地区分布集中或离散程度。其测度模型为:

其中表示区域j的产业i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 n表示区域个数, 其实是变量分布的修正的标准差。这个统计量的值越高, 说明产业的空间集中度越低;反之则说明产业的空间集中度越高。产业空间集中度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水平。空间范围取决于研究需要界定的地理区划或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行政区划。本文分别以省和区域 (根据中国区域划分的标准把我国划分为七大区域: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 为单位, 测算中国的有色金属产业在省及区域两级空间范围上的离散程度。通过对2001年到2008年这8年来的中国铜产量数据的测算得到我国省精炼铜从2001年0.0478到2002年的0.0497, 又逐步上升到2003年的0.0512, 之后开始下降到2004年的0.051, 2005年的0.0487, 2006的0.0484, 之后又开始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0.0488, 到2008年达到0.0511。而区精炼铜从2001年0.18逐步上升到2002年0.1866, 2003年0.1895, 2004年0.1995, 之后开始下降到2005年0.1916, 2006年0.1953, 有逐步上升到2007年0.1991, 到2008年达到0.2128。从省级来看, 趋于波折, 整体上是从集中到离散状态, 从区单位来看, 整体上是上升趋势, 区域离散。另外从省级和区单位比较, 区单位的离散程度明显大于以省为单位的离散程度。这也从侧面说明铜分布的不均匀, 区域越大区域划分越大集中度越离散, 这可能与各地的地质构造不同以及我国铜矿产资源在七大地区分布的不均匀有很大的关系。

三、精炼铜产业布局的供求结构情况

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产业向聚集的优势状态发展。本文根据七大区域分别计算2007年各地区的精炼铜产量、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国总量的比重。通过这种测算,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不同区域的精炼铜产量与消费 (用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两个指标来显示) 之间的关系, 从而间接观察精炼铜产业布局。其中华北精炼铜占6.86%, GDP占14.49%, 固定资产占15.12%;华东精炼铜占58.74%, GDP占38.02%, 固定资产37.33%;华南精炼铜占3.28%, GDP占13.88%, 固定资产9.45%;华中精炼铜占8.29%, GDP占12.13%, 固定资产12.24%;东北精炼铜占1.59%, GDP占8.48%, 固定资产10.32%;西北精炼铜占9.49%, GDP占4.85%, 固定资产5.67%;西南精炼铜占11.74%, GDP占8.15, 固定资产9.86%;

从数字上可以看出, 华东地区是我国铜生产的主要基地, 精炼铜产量占全国比重的最大, 无论是用GDP还是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来衡量铜产品的需求, 该地区都是精炼铜的最大消费地。西南、西北、华中地区铜的生产与消费大体平衡, 而华南、东北地区铜产量与消费相矛盾, 消费量相对较大, 生产相对不足, 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四、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分布状态, 我们需找出影响分布状态的因素。从全球来看, 资源产业的空间布局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靠近资源产地, 也可称为资源依托型布局;二是接近消费市场, 也可称为市场依托型布局;三是邻近运输港口, 也可称为港口依托型布局。资源产业的早期布局更多地表现为资源依托型布局的特点, 在靠近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富集的地方建设生产基地, 然后再将产成品运往消费各地。后来,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 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面临“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 产业布局开始发生变化, 逐步向市场依托型和港口依托型布局转变, 以便更有效地满足各地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更方便地开展国际贸易, 从而有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产业发展。

本文以2007年各省精炼铜产量 (TCL) 作为被解释变量, 矿产资源 (KCZY) 、地理区位 (DLQW) 和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三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三个解释变量分别代表影响铜布局的三个因素:资源、区位和市场需求。其中, 地理区位是名义变量, 如果该地区区位沿海, 则用“1”表示, 否则用“0”表示。冶炼加工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原料是铜精矿, 此种资源对精炼铜的产业布局影响最大, 本文采用各省铜的探明储量作为该地区的矿产资源禀赋。主要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8年) , 其他数据原始资料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 国研网整理所得。计量模型及检验结果如下:

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得出模型回归系数, 并且得到以下结果, 其中是常数项, 是随机误差项。利用计量检验显示, 判定系数=0.771, 说明线性拟合优度比较好, 回归方程有着比较强的解释力。回归方程通过了F检验。常数项及地区区位没有通过T检验, 说明地区区位对铜分布的影响并不明显, 而变量KCZY和GDP, 通过了T检验, 其中矿产资源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774, 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标准化回归系数0.335。这说明当前影响我国有色金属铜产业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矿产资源禀赋, 其次是市场需求, 说明我国铜产业的空间布局依然属于资源依托型, 产出区位基本位于资源所在地, 但也逐渐向市场消费地靠近, 临海港口型的特征则不显著。

这一统计分析结果与当前中国铜产业的生产布局现状比较吻合。从华东和西南两个铜生产主要区域看, 华东属于资源依托型, 以江西和安徽为典型, 江西和安徽均是我国主要的铜生产基地, 其中江西2007年铜基础储量占全国的1/4, 这两省是华东地区精炼铜主要的供应省份, 每年精炼铜产量各占华东地区的24.06%和31.69%, 各占全国的14.13%和18.62%;华北地区主要临近中条山铜生产基地, 2007年基础储量接近300万吨, 精炼铜年产量达10.3万吨。但是另一方面也表明, 在有着高度发达的交通枢纽的今天, 我国铜产业的布局调整还比较缓慢, 依然属于资源导向型产业。

五、结论

综合以上对铜产业的集中度以及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 铜产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主要是资源导向型, 产业的集中度区域离散, 而其又由于我国铜矿产资源层次底, 技术也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来说相对落后, 从而造成了当前铜产业的产品质量层次底, 开发成本高, 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对精炼铜的需求, 所以我国铜对外依存度比较高。这就要求我国加强铜的冶炼技术, 提高铜的产量和产品层次。促进产业的调整和资源的整合, 提高利用率。

摘要:本文分析了2001年-2008年铜产业空间布局的集中和离散程度, 提炼出影响布局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即矿产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市场需求, 并建立模型, 分析各个因素的的显著程度, 从而阐明我国铜产业在布局上的依赖因素和产业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产业布局,集中度,铜

参考文献

[1]、ESG CO..ESG Solutions—User’8 Guide[R].Kingston:ESGCo., Canada, 2006.

[2]、潘家柱.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R].高层论坛, 2007.

[3]、国家经济信息中心.2008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风险分析报告[R].北京, 2009.

[4]、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R].北京, 2009.

当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发展 篇8

1 湘西的地理和气候主要特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 在湖南省的西北部, 与湖北、贵州、重庆相连, 同时, 湘西也是湖南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其东面与张家界相连, 南面是怀化地区, 西面相邻的地区是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重庆市黔江地区, 北面交界的地方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湘西物华天宝, 资源非常丰富, 春季多是阴雨连绵的天气, 气温逐渐上升;秋季前半部分秋高气爽, 后半部分秋风秋雨就开始逐渐增加。随着海拔的升高, 四季长短也在变化, 夏季时间减少, 冬季时间延长。全国降水偏多的地区就包括湘西, 湘西每年4—6月是雨季, 其降水比较集中, 4—6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1%~47%, 雨季从南向北逐渐开始, 开始的时间是4月上旬, 到了7月初, 又由南向北逐渐结束, 一般在7月中旬雨季基本结束。在此地,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冰雹、干旱和高温等。

2 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状况

2.1 业务培训

根据相关要求和规定, 每个气象局都要抽出一部分时间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对于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人员, 每个人的工作内容都是有差别的, 他们在工作时就要依据目标管理按时完成分配的任务。因此, 工作人员在学习人影操作技能和业务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 而大多数工作人员仍将自学放在首位。

2.2 安全生产

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 安全生产是最重要的, 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生产的依据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相关规定、制定的操作流程和工作制度。

2.3 业务管理

目前, 没有落实人工影响天气的人员编制, 而我区气象局病没有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此外, 岗前接受过培训的相关人员还负责科技服务、防雷、预报测报业务等工作, 所以, 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中。

3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建设规范性作业点的标准较低

目前, 虽然有一部分炮点建设已经接近规范化炮点建设的要求, 但是, 建设的标准却比较低, 建设炮点的经费大多数属于政府的一次性投入, 而作业点大多是租用别人的或者是借用, 作业点周围的环境比较落后。

3.2 存在认识误区

有些地区的人并不了解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他们认为, 气象部门的工作是人工影响天气, 并且认为气象事业的发展与地方出资有关, 所以, 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 他们既不予以配合, 也不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这种错误的认识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有些地方无法顺利开展。

3.3 经费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了作业设备陈旧、规范性炮点建设标准低的情况。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每年的经费都是比较固定的, 经费每年的涨幅都不大;再加上对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人员作业时的补助、购置弹药的费用每年都在增加, 所以,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经费的问题日益凸显。另外, 库存的弹药数量少、炮点规范建设的标准比较低,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 难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 制约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经费不足, 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该问题。

3.4 安全作业区域逐渐减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建设逐渐上升, 重大危险区的数量开始增多, 安全作业区的射界范围减少明显, 增加了工作人员在作业时的限制因素。有些村庄内设置了部分炮点的位置, 而村庄内的人员密集, 很难明确标出射界范围的划分情况, 即使能标出其范围也相对比较小。

4 发展思考

4.1 拓展服务领域

根据相关规定, 一些地区要积极开展人工降雨作业, 例如, 对于工农用水地区水源紧缺、城市内的供水地等地方, 在人工降雨的同时, 要加大作业力度。近年来, 随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湘西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已逐渐从刚开始的消雹防雹工作向防雹和增雨并重以及开发空中云水资源转型。在经济作物、生态系统保护方面,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还有很多要做。

4.2 加快落实地方人影编制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为了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尽快落实地方人影编制, 以保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相关经费包含在财政预算中, 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可以正常运行。将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引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 能够使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

4.3 利用科研增强对人影的发展

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 其基础是预警监测, 关键是科技创新, 重点是指挥调度、安全监控和效益评估。借助雷达监测的数据资料, 能够提高人影的预警预报能力;进一步完善作业指挥平台, 利用科学技术指挥作业;加强网络监测建设, 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体系, 利用科研增强人工影响工作的发展, 提高人工影响工作的技术含量, 使人工影响工作正常运行。

4.4 加大工作经费的投入

近年来, 物价逐渐上涨, 炮弹、火箭弹的价格也不例外, 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用工荒情况, 工人工资提升较快, 而提高炮手的工资待遇却成了难题。将传统的以减灾防灾为主的服务向空中水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多领域并举的综合服务转型, 也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春昌, 麦北坚, 冯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4) :256.

肉牛养殖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现状 篇9

肉牛产业主要源自欧美发达国家, 虽然我国的养牛业历史悠久, 但是肉牛养殖业则起步较晚。而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对牛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这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与壮大。

1 肉牛养殖模式的影响因素

国内肉牛养殖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内肉牛养殖产业下滑趋势明显, 主要受养殖成本增加、收益率下降等因素影响。还受肉牛养殖者渠道多元化、散户较多、大型规模化养殖场较少和国家政策对肉牛养殖成本的限制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 肉牛养殖成本的增加, 玉米价格涨幅明显, 豆粕价格居高不下, 这两种原料是肉牛的主要饲料来源, 养殖成本的增加导致肉牛养殖成本激增。

2 肉牛养殖模式的现状研究

(1) 自繁自育肉牛养殖模式。现阶段, 我国自繁自育的肉牛养殖模式处于基础性地位。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自繁自育的肉牛养殖模式占国内肉牛养殖的八成以上。自繁自育的肉牛养殖模式特点是母牛可以作为具体的生产资源, 能够培育下一代的肉牛, 繁衍后代, 而公牛则可以当做架子牛育肥使用。这一肉牛养殖模式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培育小牛犊, 增加了饲养母牛与培育架子牛的生产成本。自繁自育肉牛养殖模式并不适合资源并不丰富的地区, 不过对于饲养成本较低的半农半牧区比较合适。

(2) 短期育肥肉牛养殖模式。具体举措就是肉牛养殖场直接购买架子牛, 然后进行短期强化育肥, 养殖者将架子牛在牛舍中短绳拴养, 对其运动量进行限制, 并且适当辅以尿素与精品饲料等, 从而实现短期育肥的目的。这种短期育肥的肉牛养殖模式效果较为显著, 能够快速提高养殖肉牛的经济效益。不过短期育肥肉牛养殖模式所耗费的生产成本较大, 总的来说是一种高投资、高收入与效益快的肉牛养殖模式, 比较适合在农业区或者是较大城市周边区域运用。

(3) 基础母牛肉牛养殖模式。新中国成立初期, 根据当时国情和农业发展的需求, 牛作为一个重要的役畜, 在农业中地位比较重要, 并且被当做保护对象。所以, 当时大部分农户对待母牛的观念就是, 只要是母牛就留下。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的基础母牛数量较大。而自改革开放之后, 农业生产逐渐走向现代化, 牛在农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并且逐渐退出农耕舞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牛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从而开创了我国肉牛产业化的新时代。

(4) 架子牛的肉牛养殖模式。现阶段, 架子牛主要来自肉牛养殖户, 这些架子牛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肉牛市场, 是目前国内肉牛育肥规模化生产的主要依托。而科学分析规划架子牛的生产与供应, 是国内肉牛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目前, 我国有三大肉牛生产区, 即西南、华北和中原, 占全国肉牛产量的80%以上。其中中原肉牛生产区农作物资源丰富, 专业化肉牛育肥发展较快, 市场需求也大, 从而导致架子牛牛源供应较为紧张。

3 总结

综上所述, 肉牛产业是一个风险大、投资大、见效慢的畜牧产业, 所以在肉牛养殖产业中, 养殖者需要慎重考虑, 并且根据具体的国情进行投资养殖, 确保通过肉牛养殖能够得到有效回报, 并且需要保证肉牛养殖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邵, 王吉传.浅述肉牛规模养殖现状及发展思路[J].畜禽业, 2015, 04:44-45.

[2]刘玉凤, 杨春, 王明利.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 2014, 04:36-42.

[3]蒋立翔, 于行峰.优质肉牛养殖成本效益分析[J].南方农业, 2014, 24:170-171.

[4]陈春惠.肉牛短期育肥饲养与管理技术[J].云南农业, 2012 (11)

浅析中日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 篇10

纵观近年来各国间国际贸易蓬勃发展,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 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在诸多贸易伙伴国中, 日本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关注对象。作为我国近邻, 自1972 年9 月两国经济破冰以来, 中日两国就开始建交开展全面的经济合作, 截止到2014年日本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中国则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进出口贸易额均位列第一。

(一) 双边贸易规模扩大

从商务部2001年到2014年数据分析, 中日经济发展十分稳定, 形成良好的贸易合作趋势。总体来说, 以2012年为界, 2012年以前总量规模都是逐年增加, 常年保持20%之上的贸易增速。在2009年, 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 出现偶然年度的负增长, 但金融风暴过后的2010年双边贸易焕发强大动力, 进出口分别增长35%、23%, 总体来看, 2001 年到2012 年的12 年间, 中日双边贸易总额增长到近4倍。自钓鱼岛事件发生后, 导致中日政治关系几近断交, 这种政治冷气候明显蔓延到经济领域, 两国双边贸易量在此之后每年缩减, 中日贸易关系出现明显下滑信号, 态势萎靡。

(二) 贸易逆差加剧

2001 年到2014 年中日贸易数据显示贸易逆差呈明显扩大趋势。虽进口增幅和出口增幅相差不大, 但常年维持贸易逆差态势。其中, 2001年逆差额为21.5亿美元, 到2012年逆差额高为261.6 亿美元, 相比大幅增长了12 倍。虽然在2012 年后两国贸易因政治等原因一时冷却, 使得在中国进口猛降, 同时出口只是受到微弱影响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贸易逆差在急速缩减, 但逆差态势依旧不变。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中日两国紧密的经贸关系来源于中日两方不同优势的要素禀赋和互补性的产业结构, 经贸规模则又受制于国内经济和政治外交环境等。

(一) 积极因素

1.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制约一国以何种角色参与国际分工, 其结果是该国贸易生产方式必定倾向于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丰富要素的产品。中国掌握着绝对庞大数量的廉价劳动力, 使得我国的劳动密集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极大优势!日本自1970 年开始, 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就转向具有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其工业制成品一度称霸全世界, 截止到现在制造业一直处于产业链高位。两国要素禀赋带来的贸易分工方式决定了中日贸易有巨大的发展可能性!

2.产业结构互补

中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上。2014年间商务部网站显示中国出口位列前三的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 占出口额三分之二, 同年中国进口额有近六成左右产品集中于机电、贱金属及制造和化工业。虽然个别行业如机械电子等行业中日贸易也存在竞争性, 但日本处于产品研发和设计的上游阶段, 而中国则处于原材料的提供方或是产品的组装低档环节。

(二) 消极因素

1.迥异的经济发展形势

入世以来中国以举世瞩目的增速赶超其他各国第二大经济体, 成为国际奇谈。入世后我国在实施稳健或积极财政政策同时积极转型产业就结构, 需求动力十足。日本则是国内需求萎靡, 财政赤字严重, 继2008年次贷危机后, 日本缓慢恢复的经济再遭2011 年日本大地震影响, 日本经济一盘惨淡。综上, 生产贸易的结果必然是中国对日本的逆差不断增加!

2.不稳定的政治关系

由近两年的贸易额很直观明了地看出政治影响或将成为未来中日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因素。2004年日本时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致使两国政治紧张同样波及经济, 中日双边贸易额虽增长, 但对比2003 年的高位增长率, 2004 年当年及之后年份的增幅却黯然失色。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日本出口额也明显缩减。

三、加强中日合作的建议

中日是隔水紧邻的贸易伙伴, 未来中日经济合作的空间和潜能仍值得发掘。

(一) 转变外贸产品模式

从贸易模式可知, 中日双边贸易中中国角色是劳动密集产品的出口方, 附加值低, 浪费严重, 生态压力大等, 中国应尽快促使产业结构, 增加人力资本投入, 赋予中国制造产品更多价值!

(二) 建立多元化外交关系

国家对日政治态度殃及我国对日贸易,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国际贸易”, 不能把重心过多过大地放在某一伙伴国身上, 我国应进行多元化投资, 寻求与其他各国的贸易合作, 分散风险。

(三) 加强经济贸易对话

中国和日本的双边贸易合作关系对两国的战略规划都意义深远, 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两国的政治关系数次冷却甚至断交, 双方外交关系千疮百孔。为避免政治因素殃及经济, 中日双方都应主动出台措施加强经济合作回话机制, 着力经济外交!

参考文献

[1]徐长文.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促进亚洲一体化进程[J].国际贸易, 2013.

[2]王杨阳.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外资, 2012.

[3]文凤萍.中日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硕士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现状及影响 篇11

作者简介:陈华,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广州/510275)

*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批准号2010CZ018)成果。 摘要:通过对广东省内16所高校的200多位青年教师进行调查显示:他们的政治态度总体上乐观、积极,但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社会形势的认识都表现一般;在政治面貌、个人收入、专业背景、职称、有无子女和不同地域方面,其政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认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脱节、社会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对社会政治活动的参与以及政党组织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指政治人对政治目标与政治情境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其中,政治目标包括整个政治系统、政治系统中的各种角色、角色承担者、政治系统中的自我角色、政治规制和政治系统中的输入与输出。政治情境则指特定时空的政治状况。[1]政治态度研究始于西方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在理论探讨的同时,学者们也通过采访和调查的方法来识别、分析、度量政治态度,把它作为解释政治行为的一种工具。随着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改进,政治态度研究的范围与对象日趋扩大,涉及政治价值、政府政策、政党认同、政治人物的信任评估等,发表了大量研究报告。国内对于政治态度的研究相对集中于中产阶层、青年大学生、农民等特定人群的实证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对于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科学研究事业的进步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重要影响。准确把握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政治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主要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自编问卷,从个人生活情况、学历专业背景、家庭情况、单位情况等方面设置15个自变量,从个人感受、对政府的信任度、对社会形势的看法、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等五个方面调查样本的政治态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和分析原因。调查的抽样范围为广东省内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类型的、40周岁以下的高校青年教师,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基本的整理和分析。

一、政治态度调查的基本情况与结果

(一)问卷和样本情况

本文使用自编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量表,共 16个题目,采用 Likert 5点式记分法,其中14个正向题,分别计1至5分;2个反向题分别计5至1分;理论中值为3。问卷另外设置4个检验性问题,以便进行对比和分析。

调查时间为2012年1至4月,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09份,有效回收率为87.1%。问卷调查的范围为广东省16所高校,整体抽样情况为:“211工程”或“985工程”高校2所,普通本科院校12所,高职高专院校2所;广州、深圳地区院校8所,省内其他地区8所;整体抽样时充分考虑了院校性质,样本涉及综合大学和农科、商科、医药、艺术等院校;在16所院校中,每一所院校发放10~20份问卷。在整体抽样的基础上,再进行随机抽样,样本分布合理。

(二)测量结果

把个人、学校属性等共15个项目作为控制变量,观察变量为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15个题目中,各组的总体方差相等,均满足方差检验的前提条件;P﹤0.05为差异显著。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的测量结果如下:

1.政治态度总体上乐观、积极,但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社会形势的认识都表现一般。统计结果显示,政治态度的总体均值及其五个方面的均值都高于理论中值3,说明高校青年教师总体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其中,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社会形势的认识为一般水平,个人感受、国家意识和政治认同仅略高于一般水平。从各个小题目来看,得分在2.87—3.98之间,“官方媒体和政府值得信任”一题得分最低(2.87),“大陆与台湾终究会统一”一题得分最高(3.98)。

2.不同政治面貌和个人收入的被试,其政治态度存在差异。不同政治面貌的高校青年教师,其政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意识和政治认同两个方面。中共党员教师的国家意识最强、政治认同最高;无党派教师的国家意识和政治认同次之;民主党派教师的国家意识最弱、政治认同最低。不同个人月收入的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个人月收入低的教师比个人月收入高的教师对社会形势的认识更为积极,国家意识更强,政治认同更高。这与“收入越高越拥护现制度,政治态度越正面”的通常感受和推论恰恰相反。

·教师与学生· 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不同专业和职称的被试,其政治认同方面存在差异。不同专业的高校青年教师在政治认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艺类和文史类专业的教师比理工类教师的政治认同更高。不同职称的高校青年教师在政治认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职称越低的教师其政治认同越高。职称在政治态度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情况可能主要与社会阅历、学识水平有关。

4.是否有子女对高校教师的政治态度存在影响显著。有子女和无子女的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社会形势的认识两个方面。无子女的青年教师比有子女的青年教师对政府的信任度更高,对社会形勢的认识更为积极。

5.不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不同所在地的高校青年教师其政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广州、深圳地区的青年教师比省内其他地区青年教师对政府更不信任,对社会形势认识更不积极,国家意识更弱,政治认同更低。

二、政治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的变革和转型之中,改革与发展带来了诸多思想文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中既有改革中积累的问题——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出现新旧交替和变革;也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全球化、社会扁平化、科技进步和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等都已经和正在改变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和民众的生活方式。这些问题无疑会对人们的政治态度产生影响。根据统计分析得出的初步研究结果,结合验证问题和访谈情况,现对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与分析。

调查中的验证问题也能对社会政治参与对于人的政治态度有重要影响加以佐证。对“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民主政治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参与”两个陈述的认同得分分别为4.00和4.19,远远大于理论中值,也明显高于政治态度量表中的其他题目得分。其中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态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现状和趋势,一方面也在于非政府组织给民众提供了一个比政治活动更容易的参与社会事务的渠道。

另外,过于强调公民的义务而忽视公民参政議政、监督政府的权利,甚至把民众的政治参与当成达到某些政治目的的工具,也容易使政治参与流于形式。对于民众而言,只有形式上而没有实质性的政治参与其实就等于没有参与。政府与民众互相所持的态度其实是对等的,政府对公民自由、权利的漠视,使得相对弱势方的个体民众产生无力感。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既然进而无力,就只好退而漠视了。于是,无论你说什么、写什么、做什么,我统统都不信。鉴于此,政府应该积极、及时拓宽民众参与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的渠道,更多的参与才会有更多的理解、宽容和信任,也才能够产生更为积极的政治情感和正确的政治认知。

(五)政党组织对政治态度有一定影响

高校党建工作、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较受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关注,相关的研究也比较深入。以往研究普遍认为高校中共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在新时期被削弱,主要表现有: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困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乏力且不受重视,重业务轻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等;也有研究认为“党员身份”对政治态度没有解释力。[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具有中共党员身份的高校青年教师其国家意识更强,政治认同感更强,政治态度总体上更为积极。这一结果显示,高校中共党组织对党员教师有明显的政治影响力,其思想政治工作是有效的。

中国共产党之外的其他民主党派在高校中也存在广泛影响。在正式量表中,民主党派与无党派青年教师的政治态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访谈中,研究者深切感受到民主党派的青年教师和中共党员、无党派的青年教师在一些问题上的明显区别。在问卷中的四个验证问题中,民主党派青年教师有三个题目的得分都明显高于中共党员和无党派青年教师;与中共党员和民主党派青年教师相比,无党派的高校青年教师在量表得分和验证问题得分都是最低的,他们的政治态度最为消极。

对于作为政治主体的个人来讲,政党组织是专业化的输入机构,频繁进行着政治社会化方面的努力,一定程度上能够激起其成员和影响人群的问题倾向性。中国共产党有广泛的政治资源,其他民主党派作为合法政治组织也拥有足够的、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具有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能够对其成员产生重大影响,使人们投入政治活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也面临着提高执政能力的严峻问题。在此历史条件下,高校中共党组织建设应该继续把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大力发展党员作为工作目标,把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充分利用统一战线等渠道,积极有效地做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青年教师的政治工作。当然,党内、党外有别,高等院校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做好非中共党员青年教师的工作,并非一定要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之下,而是应该尽己所能,增进理解和互信,消除政治上的冷漠态度,引导他们与中国共产党一起,积极参与到本单位、本地区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参与到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王敏.政治态度:涵义、成因与研究走向[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1):10-14.

[2][3][4][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郑世平,公婷,陈峰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98,104,154.

我国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现状及对策 篇12

1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

目前, 世界上正在生产和使用的农药有几千种, 我国每年的农药使用量在50万~60万t之间, 使用面积达到了2.8亿hm2, 使用的农药中有大约80%直接进入环境。

近年来, 由于农药的频繁使用, 导致各种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最终导致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浓度不断增加。滥用和乱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频繁发生、屡禁不止, 致使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危害。大量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还会对人体产生直接毒害, 如引起急性中毒或在人体内的长期富集, 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同时农药的使用使害虫的天敌和益虫数量急剧减少, 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被打破, 形成了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恶性循环。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分别是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 而其中最容易引起农药食物中毒的是有机磷类杀虫剂。

2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的使用不仅影响农作物本身的生产, 同时还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农药的使用虽然可以使农作物的产量增加, 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农药中有一部分的化学性质稳定, 不容易被降解, 水溶性低, 脂溶性高, 这些性质使这些农药不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而残留在环境中, 有的已经停止使用几十年的药物, 至今在一些环境要素中还会检测到其残留物。世界卫生组织曾对19个国家的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 统计数据表明,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万起农药急性中毒事件发生, 大约4万人因为农药中毒而死亡。

农药的使用会给生物链带来严重的破坏。而使用高毒农药会使自然界中害虫与其天敌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我国有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 其中有许多受到保护的物种, 但大量的农药进入环境后, 生物多样性被破坏。许多高毒农药对与野生动物而言没有安全剂量的使用限制, 例如呋喃丹的使用。据调查在多年使用呋喃丹的浙江省义乌市某甘蔗种植区内, 在一个由低丘陵地、村庄、农田组成的约5 km2的区域环境中, 仅发现1只麻雀;在多年使用呋喃丹的1 m2甘蔗地的耕作层土壤中, 只发现3条蚯蚓, 而在邻近未施用呋喃丹的对照地中有30多条。可见, 一些农药试剂的使用会造成土壤功能退化, 各种生物资源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害。

研究发现, 在珠穆朗玛地区东绒布冰川海拔高达6 500m以上的地区出现有机氯农药痕迹, 这表明残留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使受污染区域加大, 受污染的程度加重。因此,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 农药使用对策

针对我国农药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各种污染问题, 大力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势在必行。

首先, 要增加对农药的科研投入, 加强对安全农药的研究, 以降低环境污染作为研究方向的一条重要标准。其次, 限制使用高效低用量的农药, 虽然降低了该类农药的使用量, 但是其本身则有可能具有高毒的性质, 因此对此类农药的使用应有所节制。第三, 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提出来的, 美国环境保护局于1979年正式采用。生物农药包括3个类别: (1) 微生物农药,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制剂; (2) 农用抗生素, 即微生物新陈代谢中产生的活性物质, 具有致病杀虫的功效; (3) 生化农药, 指那些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化学物质经人工或从自然界的生物源中分离或派生出来的化合物[4]。生物农药对于环境的影响甚微, 在农业生产中可大力推广应用。最后, 加强对农药使用者的宣传和培训, 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合理使用农药的重要性及使用化学农药的危害性, 向其宣传生物农药在农业中的适用性, 在主观上形成环保意识。

随着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 世界各国将会越来越重视农药的使用及对生物农药的研发, 这在解决农产品的安全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展生态农业等诸多方面将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灿屏, 刘鲁生, 张恒.21世纪有机化学发展战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肖军, 赵景波.农药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 (12) :2376-2377.

[3]王塞妮, 李蕴成.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影响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20) :3853-3855.

上一篇:生产信息化下一篇:暖通空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