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及对策(精选12篇)
现状及对策 篇1
教了这么多年书, 一直认为诵读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读, 课堂45分钟老师能多讲就尽量多讲。 然而最近教《诗词五首》使我改变了想法, 我发现原来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事情是这样的:这学期以来我发现学生背诵的速度很慢, 一篇课文教了许久, 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按时完成背诵任务。 那天我教《诗词五首》时就想着放慢速度在诵读方面指导学生, 从而让他们尽量在课堂上把这几首诗背诵出来。没想到我随意的一个决定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把我教的诗背诵出来, 而且不影响教学进度。经过这件事, 我开始注重诵读教学, 当然刻意调查诵读现状, 发现当下的诵读存在以下问题:
思想不重视。 现在一些老师都和我有一样的想法, 认为在课堂上诵读非常浪费时间, 反正考试又不考这个, 还不如把诵读的时间拿来做课堂练习, 说不定还能无意中练到一题中考题。 有些老师偶尔在课堂上安排了诵读这个环节, 但大多都是一种形式, 要么就是出于划分节奏的需要, 要么就是在公开课的时候安排几分钟让学生诵读, 从而保证在这节课里能全面照顾到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示范性的诵读少。 可能有些人认为只要不是“睁眼瞎”就会诵读。 诵读看似简单, 其实不然, 要把一篇文章读好, 不但要读出声, 还要读出感情。 这一点对初中生来说要求有点高, 因为他们阅历浅, 有些感情他们是体会不到的,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诗中那种缠绵的感情就连教师都无法彻底体会, 这就需要让他们听听示范性诵读。 由于大多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资金匮乏, 无法给老师配备相应的教学用具, 导致学生没有“耳福”听到精彩的朗读。
毫无目的地诵读。 在听课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语句:“来, 全班一起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 ”“怎么这么小声? ”“大家精神要好点, 读出点感情。 ”很少听到老师指导学生:读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 哪些句子是我们应该细细品味的……现在课堂上能听到的琅琅读书声, 很多都是出于“读”的需要, 这种“读”是漫无边际的。
针对这种现状, 我认为指导学生诵读应强调以下几点。
一、边读、边品、边思
诵读, 不仅要动口出声, 更要动脑思考、品味。 首先要读, 读的重点是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和作者的用意,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比如:“到徐州见着父亲,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 又想起祖母,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狼藉”是什么意思? “满院狼藉”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簌簌”地流泪是什么样子? “不禁”说明什么呢? 其次要品的重点是指品味文章写法上的妙处。 例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有什么稀奇? 为什么“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呢? 又如父亲买橘子那段每个动词是如此形象地刻画了人物, 每次读来都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最后是思, 思是对文章的感悟不断加深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领会作者的思想, 甚至达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美好境界。 思的过程是体验文美的过程, 也是提高审美情趣的过程。
二、要有选择的读
在课堂上, 教师要依据鉴赏要点确定诵读的内容, 切忌从头到尾无选择、无重点地诵读。 一节课时间有限, 若是篇幅短小的诗文尚有时间进行整篇诵读;稍长点的文本如果全文诵读, 则既耗时, 又不能进行细致的诵读指导, 更谈不上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合理取舍文本, 恰当定位诵读内容, 以此作为诵读和鉴赏文本的突破口, 如此诵读教学才会有的放矢, 这是诵读教学的切入点。 课外,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精美的诗文。 因为要求学生对文本熟能成诵, 这文本就一定要是学生喜欢的精美 (短小精悍、文质兼美) 的诗文。 既精美又为自己所喜欢, 读起来才有乐趣, 才有享受的感觉, 才能乐此不疲, 收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 教师在推荐时不仅要注重数量, 更要注重质量, 这样学生才能有选择的余地。
三、要读出感情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感情的结晶。 诵读的时候, 要细心体会, 感受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 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让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已之口, 让浓浓情意仿佛出于已之心。 这时会有一种“我即作者”的感觉, 这是诵读的最高境界。
进入诵读的高境界, 要善于展开联想, 联想自己的经历、感受, 联想自己的所知、所闻……
例如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就要想想“活着, 已经死了”的是什么人呢? 是卖国求荣的人, 是草菅人命的人, 是出卖战友的人, 是腐化堕落的人……“死了, 却还活着”的又是什么人呢? 是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人, 是勇于献身的人, 是刘胡兰、江姐、黄继光、孔繁森……这时候, 谁的心头能不升腾起憎与爱的火焰呢? 当然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真正体会到“憎与爱”这种感情, 这时候就要让学生饱饱“耳福”, 来一个示范性的诵读。 如果教师的诵读素质高, 就可由教师范读。 反之, 则可以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代劳, 听一听录音带里的声音, 想一想人家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 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程度?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 诵读越来越受到重视。 诵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坚持不断实践不断革新的过程。 如何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教给学生科学的诵读方法, 使学生既会读, 又会鉴赏文本的目标, 乃当今语文教学需不断思考的问题。 回归文本的鉴赏理念呼唤诵读教学, 必须以求真务实的姿态走进文本, 从而学有所获。
现状及对策 篇2
横山中心小学罗兴荣
一、问题的提出及现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教学难点。我校地处水乡,地域文化底蕴不深厚。受农村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学生的生活面不广而且生活单调,学生家长知识水平偏低,以及应试教育等原因影响,我校作文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和积累习惯。
2、不会从生活中撷取材料进行习作。作文“假”、“大”、“空”的居多,没有表达真情实感。
3、思维不够开阔,习作的构思、立意水平不高,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4、不少班级有近30%的学生对作文还存在畏惧或抗拒心理,提起作文就头疼,写起作文只是三言两语。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学生的阅读量太少,积累的素材、词语太少。阅读是语文素养的积累过程,是写作的前提。只有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学生才能领会文中词语的意思,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才能灵活运用词语进行习作。
2、作文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现在的作文课堂还有很多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 1
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如开头法、结尾法等)象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如同学作文或优秀作文)。这种公式化的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忽视了学生对社会和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培养,也窒息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学生又怎么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3、教师的评价方法单一,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据了解,还有许多教师的作文评价方法单一落后,作文评价由教师一人承担,每次作文都精批细改,总批眉批力求详尽贴切,结果是“教师改得呕心沥血,学生随手一扔了事”,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对作文后的讲评也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诸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等不痛不痒的评语,把作文本发给学生就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作文讲评。这种评价方式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并不能和真正学生互动起来,可想而知,这种结果自然是“高耗低效”。
4、应试教育对作文教学的冲击太大。为了保证学生在考场上取得较好的分数,不少教师过于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和作文的结构与技巧,至于学生作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是否真实,表达的情感与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则全然不顾,使得学生的作文表达的是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一写作文自然就一大堆“假”、“大”、“空”的话了。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探索
(一)解决问题的对策
面对学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良局面,我们做过不少尝试,努力改变
这一不利情况。主要做法如下:
1、扩大阅读量,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该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让他们从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感悟体会。学生学会了阅读,语文素养自然就能随之提高。因此,甚至有人说:“语文其实就是教会学生读书”,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围绕这一方向,我校在新学期开展了多项读书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如举办读书节,课前轮流介绍一本好书,每周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等,效果还是不错的。
2、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课型结构,关注学生的习作过程。
将传统的“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评讲”五步改为“放胆试作——指导再作——评讲修改——教师批改——总结评讲”五环节。放胆试作是在学完一组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单元训练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拟题选材,审题立意,完成单元基础训练的写作练习。指导再作,是复习本单元重点课文的写作方法,然后听听学生有什么看不懂或某个方面有疑问,有的放矢地作重点指导,让学生将自己的初作与教师的重点指导进行比较对照,找出不足和欠妥之处,作一定的增删调整,重新抄正,或放弃原文重作。评讲修改,就是根据指导的内容选中上水平的文章去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的结果,由学生再改作文,可由学生互改、自改或分组讨论改。教师批改,可侧重于批,改时可用符号以提高效率。总结评讲是根据教师改后的发现,结合学生实际,抓住学生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联系学生的有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努力方向。
3、以“说”导“写”,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也能拓宽学生的思维,为“写”做好充分的铺垫。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我们非常重视这一点,经常在口语交际课中渗透写作的内容,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新课标第九册第三单元要求写介绍物品的说明文。由于学生没写过说明文,这对学生是个难点,但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课《我是小小推销员》后,学生基本上就会写了。另外,学校还通过举行集体性的活动,创造机会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4、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的信息反馈。作文讲评是学生作文和的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作文前的指导更重要,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更有帮助。为此,我们要正确把握“指导与讲评”的关系,评改结合。
首先,要多元评价。即把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合作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结合起来。
其次,要评改结合。作文讲评和修改要结合起来进行,不能截然分开。一是教师批改要为讲评做好准备,教师边批改边做好批改记载,写出情况分析,找准原因,切中要害,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评;二是应边评边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要“趁热打铁”,随时改正,有共性的问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集体修改。
第三,要适时表扬。教师讲评时要客观分析,一分为二,不能一味否定。要用中肯的语言指出要害,指出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接受教训积累经验不断前进。即便是很差的作文,教师也应肯定点滴成功之处,适时进行表扬鼓励。存在的问题可用和蔼的语气个别面评面改。这样,就会树起后进生的信心,增进写作兴趣,以便迎头赶上。
(二)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1、活动作文。如《踩气球》、《感受黑暗》等作文课,课堂上通过开展全部学生都积极参与的现场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在活动中观察,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的自主性,学会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逐渐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拓宽观察面。在这种充满情趣、活泼生动的课堂中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收集写作素材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逐步改变说空话、假话的现象。
2、实践作文。把学生带到课外,指导学生观察,进行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如六年级的建议书等,一定要布置或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去调查、去发现,进而形成一项合理的建议。这样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内容充实。
3、快乐作文。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熟悉的事物,从教师为中心的师授作文转到以学生为主的自能作文上来,从过高的文学性作文转移到实用性作文,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自己有感受的想写又喜欢写的东西,做到教师定范围,学生自我命题、定中心、选材料、写作和自改互评等。并且内容不限,文体不拘,长短随意,把学生从教师授题、授意、授材、授改的束搏下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办“手抄报”、“黑板报”、“学习园地”等,把作文教学搞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作文。
4、口述作文。
一、二年级学生由于识字较少,我们让他们进行口述作文。每周布置一到两次,要求学生面对家长,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讲述给父母听,父母把它记录下来,第二天交给老师检查批阅。目的是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等能力,为中高年级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满分作文。教师可以根据训练重点,有侧重地给予评点打分,给有特色的作文打高分,甚至满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其他作文,在批改时要找出学生写得好的地方,一句话,一个词都可以,并做好摘录。然后在习作展示课上进行表扬激励,如“佳句欣赏”、“我最满意的一个句子或段落”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改变怕写作文的思想。
写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3
第一、电脑的普及使书写的机会大大减少。现在的小孩子大都喜欢使用电脑输入法,快捷简便,至于用手书写,他们都嫌麻烦。
第二、对写字不够重视。不少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已经无所谓了。
第三、学习压力大。满堂灌的教学、铺天盖地的题海压得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正正规规写字,认认真真写好字,于是只图完成任务,字就越画越乱,至于出现的个别错别字就更难免了。怎样才能在今天高信息化的社会里,在快节奏化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国粹”书法得以很好地代代传承呢?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端正态度,转变观念
作为学校的领导也好,教师也好,应从只重视知识、只重视成绩转变到重视实际能力,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意识到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意识到写字教学也是素质教学。其实,写字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使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转变观念,才能真正行动起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二、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1、加强管理,强化措施
教育部十分重视写字教学,曾发出《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为落实上级部门的要求,我制定了相应的写字计划,强化写字教学的管理,使写字教学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首先,加大力度,提高自身写字水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自己每天写一张钢笔字,写一板粉笔字,写一贴毛笔字。同时做到写字基本功常抓不懈。
其次,要求自己做到以身示范。我们认为,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它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形象动作,亲眼看到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能领略到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汉字的结构美。我在课上板书和作业批阅时,要写规范字,不仅做到书写认真、端正,而且必须起笔、运笔也要规范,切实能够起到表率作用。
2、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写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指导学生练字,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偏旁部首、结构造型,只是机械重复点、画、钩、挑等写字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
三、语文教学,加强写字
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将识字和写字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读准字、理解字义,掌握字形,而且还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出来。在识字教学中,我一直重视指导书写这一环节,在指导生字书写时要做到在观察中感受美,在“描仿”中实践美,在书写中创造美。
四、坚持不懈的写字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帐要勤算,字要勤练”,写字教学是一种技巧的训练。汉字难写,形成技巧更是不易。要想写好字,就得在掌握了写字的要领以后,反复的练习,在练中学,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低年级每节课都应安排写字,由写字渐渐过渡到写词,每节课三五分钟,细水长流。还要利用每一节的写字课,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书写规范、端正,进而达到整洁、美观。
公路养护现状及对策 篇4
1 公路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重建设轻养护
受不正确的政绩观的影响,“重建轻养”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普遍存在。在工作中,由于公路建设周期短、见效快,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现有路况,同时产生经济效益。而养护管理是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不具备明显的生产效益,所以对于资金周转困难的单位来说,不愿意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对所管养道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养护。导致对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地方强调先建设后养护,结果是前修后坏,建设成果保不住;还有的地方认为,公路建设出成绩,养护投入很难见到成效,对养护管理缺乏积极性。除此之外,长期以来形成的矫正性、被动性、突击性和单纯以路面为中心等粗放、单一的养护模式还相当普遍,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1.2 重维护轻保养
众所周知,公路维护侧重于对被破坏的部分进行修复,保养侧重于从建成通车开始的全过程养护。目前公路管理站由于受传统养护思想影响加之技术力量落后,只注重了对破损路面的维护工作,而忽视了对公路的常规性保养,造成了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投入的浪费。
1.3 站点布局不合理
公路站点数目较多,导致平均每个站的人数少,特别是有些偏远公路站仅有站长和炊事员两人。由于少数站管养里程长,养护人员少,公路养护工作基本是请社会力量完成,增加了养护成本。与此同时,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原有站点数量过多,特别是一些支线公路站,扫帚、铁锹还是主要的养护工具,养护生产停留在原始手工作业状态。干支站点布局不合理导致养护生产工效不高、干支养护失衡的现象。
1.4 激励机制不活
调动职工极性,物质激励是不可忽视的动力。然而目前在工资分配上,效益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激励作用不强,使得“有工不出、出工不出力、多劳不多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普遍存在。总的来说,与公路基础性、网络性、功能层次性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事权不清、权责不一的状况在养护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并逐渐成为影响公路网整体效益顺利发挥和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最大障碍,养护运行机制改革进程不均衡,同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护市场尚未形成。
1.5 人才结构不合理
目前,公路人才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分布状况还不尽合理。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既懂管理又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二是缺乏施工机械操作手、维修工等专业类人才。随着公路养护工程的要求,近年来各地养护部门也逐渐加大了压路机、沥青料拌合站等机械设备的投入,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机械操作手、维修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对工程进度和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并且这些养护机械的功效也不能最大的发挥出来。
1.6 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各地大多数公路养护经费依然采用事业管理体制,依靠上级拨付,不管养护程序如何,质量好坏,钱都是那么多,调动不起职工积极性。加之于材料费上涨,职工工资及人员增加等,造成养护经费严重投入不足。个别地方养护单位由于历史原因,人员包袱过重,造成养路和养人的矛盾较为突出。
相对公路建设而言,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国国省干线公路中每年能安排大中修的比例不足10%,远低于15%~20%的要求。部分地区国道平均年养护费用每公里不到1万元,养护机械装备水平低下,资金不足仍是制约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7 养护管理技术水平不适应
养护管理领域的科技主导作用仍显不足,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如现代通讯、信息、环保、节能技术在养护管理中的集成应用较为薄弱;养护检测、施工中的机械装备和应用水平较低;涵盖公路养护全过程的技术标准、规范还不完善等。此外,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水平也越来越不适应高水平公路网的管理要求。
2 养护工作相关对策
以上问题,应从转变思想观念,加快机械化进程,树立绩效管理观念,强化业务培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进行改进。
2.1 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建养管并重打造和谐公路
养护是建设的延续。良好的养护可以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十二五”期间,将是公路行业由建设为重走向建养管并重的过渡期,也是社会各界对公路服务水平的高度关注时期,面临新形势,要强化认识,积极转变思想,进一步消除认识上的误区,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抢抓机遇,特别是要重视通过争取提等后的国省道的改造改善工程,建养管并重,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努力实现公路“更安全,更畅通,更高效,更和谐”。
2.2 加快机械化管理进程,适当精减(合并)公路站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对公路养护的技术、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路养护机械化是当今社会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加快养护进度、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重要保证,是实行公路养护必要的现实需求。为了确保公路的养护质量,保障公路养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提高养护机械化施工水平,在公路养护领域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以保证道路的完好、畅通。
在养护机械化管理进程不断加快,养护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必将带来机械化大站的逐渐增多,原有的偏远小型公路站存在的意义大为减小,因此,根据公路养护实际,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因地制宜,精减实效”的原则,分步适当精减(合并)公路站。可按照相关要求,以50 km的辐射为养护作业范围,以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为重点,逐步辐射支线公路养护的方式,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各条线路或东南西北方向,综合权衡后,予以撤并或保留。
2.3 树立绩效管理理念,淡化公路站作业模式
公路养护作业技术含量相对来说不是很高,大多是简单重复劳动,平时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勤路好”,为此,须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如可在部分路段试点养护工作承包制,进一步模拟市场,在保证养护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养护人员收入,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可提高路况和效益,节省材料费、差旅费和车辆使用等方面的经费。与此同时,养护承包制使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一举多得。
2.4 强化业务素质培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公路人才素质的提高关键是在培训方面。一是加强技术岗位培训。随着机械化大站的建设,大量富含“高、精、尖”技术的先进设备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公路养护市场。要切实解决养护机械设备与操作管理人员素质不配套的问题,须分批分时加强现有养护职工机械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让职工尽快掌握养护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技术。与此同时,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还必须注重站长、养护技术员、统计核算员等岗位培训,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力量。二是加大业务知识的培训。继续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学历教育,优先给假和解决部分旅差费等,注意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把提高人才素质能力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体系,更好地适应公路发展需求。
2.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途径筹集养护资金
由于公路公益性较强,养护资金需要长期投入,加之养护单位往往人员多,包袱重,靠上级拨款全包起来是不可能的,须多途径筹集资金,争取政策,积极向外拓展市场,多承接工程才能保证人员工资发放和公司运转,才能为干部职工谋取更大的福利。一是组织精兵强将争计划、跑项目、拓市场。公路交通事业国家扶持投入性很大,谁跑得多,谁盯得紧,谁就获取更多;二是转变观念,养护理念从被动性向预防性转变。在平时工作中,公路往往在出现病害后才进行处理,这些往往会加大重复投入。目前公路养护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养护,主要表现为疲于应付各种病害,缺乏公路养护过程中的路况调查、病害预测等。预防性养护可以缓解养护目标和养护经费不足的相对予盾,只有进一步转变思想,变被动养护为预防性养护,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推动发展。
2.6 深化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获取养护资金的最大效益
实行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加快公路养护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公路养护机械化水平,改变以往落后的管理体制,走专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今后养护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应是对路况的调查、检测、评估后的养护决策,养护任务招投标的组织及监督,养护效果的后评估。通过养护市场的开放及其规范运作达到政府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养护效益的目标。国外的公路养护维修作业常常是由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养护维修公司来承包。效益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这种养护模式值得借鉴。
摘要:作者结合公路实际,就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勇斌.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2009(2).
[2]任建武.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5).
[3]李超.浅谈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33).
[4]赵海瑜.浅谈高速公路养护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5).
现状及对策 篇5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专稿速递 1999年第 3期 北京市区机动车停车管理现状 北京市区机动车停车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于春全 张伟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市区现有各类机动车停车位约 48万
个, 其中公共停车位仅 7万个, 其余 41万个为单位、居民自用停车位,且近70%分布在单位院内,很难 供私人车辆或无停车位的其它单位车辆停放。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作为道路交通管理行政执法 机关负责道路停车管理,凡属对社会开放的收费停 车场均由市交管局负责审批。经批准的收费停车场 由工商管理机关核发营业执照,按物价部门规定收 取停车费。非社会停车场由产权单位自己管理。占 路停车位由市交管局统一规划、统一设置,停车收 费由市有关单位负责。大中型公共建筑、居住小区 配套停车场(库在规划时,由市交管局和市规划 局负责审定,并确定车位数量。
现行停车管理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现行停车管理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88年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 交通管理条例》。
97年北京市发布的 《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 规定》。
89年北京市制定的 《北京市大中型公共建 筑停车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 并附发了 《北京市大 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标准》。
最近经市政府办公厅发文对住宅小区配建 指标修订为:每 10户配建 3-5个停车位,高档住宅 和公寓每户配建一个停车位。
根据《北京市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员管理 办法》 的有关规定, 市交管局先后发出两个 《通告》 , 在北京市城八区开始实施停车泊位证明制度。
二、停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机动车停车场地及设施严重不足
基本停车位(即自用停车位严重短缺。市区自用停车位只占车辆拥有量的不足 60%。占全 市 68万辆小客车 54%的私人小客车自己真正有停 车位的廖廖无几。
市区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在仅有的 7万 个公共停车位中,还有 1万多个是占路临时车位。
客货运输系统、汽修服务行业等缺少基本 的经营条件。城八区 800多家出租汽车公司拥有 5.7万辆车,只有不足 10%的出租车夜间停在公司停车 场内。公共汽车也有相当一部分占用道路停放。
现有停车场(库被挪用。
(二 停车管理力度不够, 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管理失控问题较为突出。
管理力量严重不足。交管局警力主要还是以 控制路口为主, 巡逻警力也只局限于一些主要干道, 并以纠正处理车辆行驶违法行为为主。
管理执法力度不够。目前违规停车处罚对象 是驾驶员,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往往难以找到当 时驾驶车辆的驾驶员。而对车辆所有人的处罚尚无 法律依据,造成执法效率大大降低。
对于违反管理法规,私自占用、改变停车场性 质的单位, 处罚力度明显不够, 只是罚单位 2000元, 法人 200元,远远起不到法律的约束作用。
规划建设执行缺乏必要监督管理。规划审批 的公共建筑、居民小区停车指标,由于建设过程中 不能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竣工后又没有有效 的验收手续,造成停车位指标不能完全落实。
专业运输部门、汽修行业等单位在申请执照 前,按规定应对本身应配置的停车场在市交管局进 行审批后,再到有关部门办理执照,但一些主管部 门未能认真履行法律手续,造成事后被动局面。
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目前, 住宅小区、居 民大院、单位大院对停车的管理较为混乱。(三停车意识及法制观念差
相当多的市民现代交通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如许多市民头脑中依然保留着非机动车“门到门” 的传统观念,开车外出办事或购物,为了图自己便 利,随意乱停车。部分单位对内部或配建的停车设 施没有依法使用,反而违法随意占用、挪用。(四停车法规体系尚未健全
缺乏统一的停车管理法规,停车主管机关 在法律上应有的职责和权力未被有效确认。
管理不到位。由于没有法规规定,公安交 通管理机关对住宅小区、单位大院的停车管理,难 于统一掌握,只局限于政策的咨询和协调,不能很 好地发挥指导、监督、检查的职能。
因住宅小区、单位大院的停车主管部门不 明确,管理不规范,造成停车混乱。停车场的审批和建设一体化在现行法规中 没有明确规定。造成部分建设单位在配建停车设施
城市交通 专稿速递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1999年 第 3期 11 时,主管部门无法有效地参与监督、验收,致使一 些公共建筑停车设施不足或流于形式。
(五停车收费标准低,道路资源浪费,停车 场建设未形成产业化。
北京市现行的机动车停车场收费标准,是 91年经市物价局批准执行的,目前已不能适应经济发 展需要。偏低的停车场收费标准,不仅使国家投巨 资修建的道路及停车设施,由于停车者无偿或低偿 占用,导致国有资源流失。而且,由于停车周转率 低,也造成了这些基础设施资源的浪费。同时,偏 低的收费标准也妨碍了停车场的建设与发展。(六停车无序造成治安秩序混乱 夜间许多机动车随意停在路边、居民楼下等处, 缺乏看管而造成车辆丢失,引发了治安、刑事案件 增多。
三、停车管理基本对策(一加快停车设施规划建设
应遵循布局合理、满足需求、保留用地、落实地域的原则,保证城市停车发展的必要空间。
市政府应给予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将其 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扶植停车场建设走 产业化的道路。形成政府、集体、个人投资一齐上, 使市区规划的社会停车场逐步予以实施。
(二加大停车管理力度
逐步规范停车。对市区街道进行停车规范 化管理;对未经批准在道路上划设停车位的,坚决 取缔,对违法停车严格管理;对有条件的繁华大街 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适当划设一些停车位及设 立准许停车的标志解决购物停车难的矛盾。
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地区的做 法, 组建正规的道路交通协管员队伍参与交通管理, 协助交通民警维护停车秩序。目前,市交管局聘用近1000名以下岗职工为主的交通协管员, 协助民警 维护停车秩序,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就业问 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这些交通协管员的职 责和法律作用还需通过市政府正式授权,同时,这 支队伍的日常经费,应由市政府在收取的占路停车 费中,以收支两条线的形式予以拨付。
严格按规范要求配建停车场,凡规划审批 的停车场不能随意改变性质。规划、公安交通等部 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已建成停车场使用的监督检查, 并与产权单位签定责任书,凡改变性质的要予以严 肃处理,与此同时,对公共建筑及居民区在投入使
用前,应在建委的统一组织下有公安交管部门参加 验收。凡未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能投入使用。
为实现“车有其位”的目标,坚持停车泊 位证明的做法。
专业客运、货运、汽车维修等行业,在申 报营业执照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对其是否具 备滞留车辆的停车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要坚持先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停车设施予 以审验把关,再办理营业执照的原则。
各单位要按新实施的“门前三包”责任制 要求,将门前停车秩序纳入“三包”范围,并落到 实处,这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三健全停车管理法规
1、有关法规应尽快补充和明确停车管理主管机 关职责和权限;明确交通协管员的职责;明确占路 停车的性质;加大对违法停车车主的执法力度。
2、修改 《北京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建设管 理暂行规定》 ,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应补充的主要内 容:一是除大中型公共建筑外其他影响交通严重的 公共建筑(如餐厅、娱乐场所等 ,也需确定配建停 车位指标;二是配建标准应予相应提高;三是对违 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四是对确无条件配建且经依 法审批的公共建筑, 对缺额部分收取停车位差额费, 以用于公共停车场的建设。
3、对居民住宅小区配建停车位应尽快立法, 不 能只是作为一般的技术性规范来要求。
(四调整停车收费标准
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停车管理经验表明,依靠经 济杠杆,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对缓解停车难有着 积极的作用。具体收费标准中要体现占路停车收费 高,以减少占路停车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收益;不同地段的停车费用,按地级差价也应相应不同。(五利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管理
目前,北京市使用的停车计时收费系统,使北 京市停车管理产生了多方面的变化:通过规范停车 收费区域,以静制动,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由过 去单一的收费型向管理型转变, 停车秩序得以改善;规范了停车收费行为和收费标准;提高了停车周转 率,缓解了部分地区停车难的问题。
(六关于停车经营管理
停车场的经营管理应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 则,按市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予以合法经营,在经 营前应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对停车场经营条件予以
城市交通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专稿速递
1999年第 3期 审批后,再由有关部门进行审批。
占路停车收费理论上应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 分,经营单位可以是市、区政府授权一个部门统一 组织收取;也可由市、区政府指定一个单位作为业 主(政府的代表 , 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一规划 设定的道路停车位,采取市场竞标的方式分路或分 片公开向社会单位招标,所收取费用除支付日常管 理费用及微利外,一律上交同级财政,以防止国有 资产的流失。住宅小区的停车管理,产权单位应确 定物业管理部门并纳入安全文明小区建设中,统一
规划,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管理。现有居民区,有 条件停车的要统一规划对居民开放,凡条件不具备 的,可结合部分绿地或区内道路开辟停车场地。(七加强宣传教育
停车秩序是城市管理和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车辆拥有者
“车有其位”、“停车入位”和“有偿停车”的意识, 改变随意停车的陋习,提高现代化交通意识和遵守 法制的观念,从而改善首都交通整体环境。
学会工作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 199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在兰州市政府、兰州市规划土地局的大力支持 和协助下,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于 9月 13~15日在兰州组织召开了 199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 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98名委员及代表参加了会议, 建设部原副部长廉仲、国家设计大师任震英、甘肃 省建委主任屠锦敏、兰州市副市长宋乃娴、兰州市 人大副主任丁克勤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本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是在学委会成立二十周 年之际召开的,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交通行业的 学术发展和技术进步,探索二十一世纪城市交通的 发展道路,促进相互交流和理论研究,学术委员会 在会前组织了以 “迈向 21世纪的中国城市交通” 为 主题的论文征集活动, 从应征的 70余篇论文中评选 出 35篇论文收
录到论文集,并评选出 10篇青年优 秀论文。学术委员会将在年内正式出版题为“迈向 21世纪的中国城市交通”学术论文集。
会议期间,张启成主任委员作了题为“努力探 索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规律”的主题报告,回顾了 20年来学委会走过的历程,对下一阶段学委会的学 术工作提出了要求。来自各地的 20余位委员和代表 交流了近年来完成的交通规划项目和建设实施项 目;香港的 3名特邀委员介绍了香港的城市交通发 展,以及政府、企业和学术团体在香港交通发展中 的作用及协调机制;兰州市规划土地局李曙光局长 全面介绍了兰州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的编制情 况;会议还组织考察了兰州市的城市建设和交通建 设。
世纪之交召开的本次会议具有两个明显的特
点,一是精心组织会议交流的项目和论文,突出了 交流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增加了项目实施后的 效果评价;二是项目交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交流 方式直观、新颖,具有吸引力。与会代表认为,本 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把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活动推上 了一个新的台阶,拓展了新世纪城市交通研究的思 路。
会议期间,还分组讨论了学委会的自身建设, 以及对兰州市城市交通发展的建议。同时, 也对 “关 于城市交通发展与交通规划的建议”初稿进行了认 真的讨论和修改。会议通过了增补两名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的决议。
应南京市规划局的盛情邀请, 学术委员会 2000年的年会将于明年秋季在南京召开。
(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 马林 资料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领导机构名单
浅析教育现状及对策 篇6
“学生真难教,孩子真难养”当今老师和父母叹息道。下面是几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
1、披着一头乱糟糟的发,被睫毛膏弄花脸的女孩子手握电话气势汹汹的吼着,如旋风一般差点把正进入校门的我撞倒。看那样子真像从鸡窝里惊飞出来的赖抱老母,“咯、咯”叫得震天响,两支手臂犹如旋风中的树枝急速地转动着。第二天市纪委、教育局的同志到学校调查教师殴打学生事件,原来昨天从我身边风驰电掣般闪过的学生,她父母把老师告到市纪委了。
事件起因滑稽可笑:该学生迟到三十分钟,老师请她站着,她扮鬼脸,伸拳头,见引不起轰动,又去掀前桌男孩的衣服,要把男孩的头包裹起来,老师生气的走过去用力拉她,她伸手一挡,在推拉中搓坐在地,老师想把她拽起来,剧烈挣扎的她大哭大闹:“老师打我啦,老师打我啦。”边哭闹边冲出教室。拨电话告诉她家长:因为肚子痛上厕所,上课迟到了一会,老师罚站,还打她,把她当成一条死狗,摔在地上拳打脚踢,手上擦破了皮,手臂肌肉被拉伤,大腿疼痛得走路都困难,犹如蚂蚁咬遍了全身……疼爱孩子的父母听了心急火燎,加之孩子打完电话就关机失踪了,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子夜不归宿,急煞了父母,于是一状把老师告到市纪委……
2、“呯”脆声声击打在门上的巨响惊得正在报名的师生抬起了头。“哪位老师那么牛,居然敢剥夺我儿子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再不给我儿子报名,我就到教育局去告,到市政府、州政府去告。”只见一个长得五大三粗、醉意浓浓、步子踉跄的不速之客闯进办公室,站在中央边捋衣袖边雄纠纠的发话。那模样真像在战场上杀红眼的勇士。
二、教育长河中的纷杂支流、巨石、暗礁简析如下
1、纷杂支流:片面解读法律法规,公民在利用法律法规进行自我保护时,不能全面解读。
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宗旨是保证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学生及家长充分利用了这一条, 认为老师在学生迟到三十分钟后罚站,是老师不尊重学生在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老师不该是血肉之躯,应该是神;老师不该有过急举止,老师的七情六欲应该摒弃。学生是天王老子,老师就该做仆伏在他脚下的臣民。试想学生出入课堂怎能跟进公园一样?就算花钱买张门票可以自由出入,公园里也不得随性攀折花草树木啊;试想大街上的汽车司机如果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出入,那岂不是要在街头表演汽车碰碰会吗?那血肉模糊、尸横遍野的惨境会让观者心花怒放吗?
2、林立的巨石:岗位制改革依据太单一,教师处于尴尬的境地。如“让教师的职称重新打散以提高岗位待遇”的活动,很多学校评定的方案都是以教师的教学成绩为准绳,教的学生考得好,这老师晋级相应分值也就提高了,考砸了这老师就是糟糕透顶,晋级就该与他无缘。老师的含辛茹苦不是关心和爱护学生,而是自讨苦吃。老师天天加班加点为学生补这补那,及时批阅学生考卷忙到深夜的行为被学生诵唱成:“为了职称,大义凛然,昂首挺胸奔赴教育试场——”;当因家访疲惫不堪的身影出现在学生家门前,学生不是热情牵着进屋,反而是当作瘟神一般恨不得遁形逃离。
三、河床拓宽之我见
1.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除了突出必须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外,更应该让孩子学会尊重人。新生入学期间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方式要多样化,比如学生排演小品,家长做知识问答等。让全社会都懂得“互尊”才可能让尊重发挥得淋漓尽致。教育是主观能动性的,教师有权通过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达成教育目的。让全社会的人都来支持教育事业,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让全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的人格和教育成果。而不是让社会中一知半解的人瞎乱起哄,那等于是搬砖头来砸自己的脚。
2.保护教师的人格。国家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却没有颁布维护教师权益法,教师职业道德把教师隔离在空中楼阁中,站在高台上的教师处于“高处不胜寒”的难堪境地,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拿教师示问,搞得教师在教育线上如履薄冰,举步维艰。教育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到千秋万代,按理教师的地位应该很高,可从“教师是盐巴,味道有点咸,家家都需要,就是不值钱”的歌谣中看出教师可任意挥洒消费。难怪有些青年才俊口中念念有词“家有三斗粮,不做教书郞”。在今天,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才量斗高的学子们并没有因为就业难而蜂拥奔赴教师行业,教师待遇低,根本吸引不了社会上的有志之士。
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及对策 篇7
一、农机维修专业户的现状
据统计, 五大连池市主要以农机维修服务为主的修理专业户70家左右, 其中从事油泵调试的有6户, 从事镗缸、磨曲轴、修缸盖的仅3户, 其余的都是从事一般农机具修理, 另外也开展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项目。每个农机修理专业户从事人员一般在2~3人。在农机维修设备方面, 除农机专项维修户拥有6台油泵试验台、1台镗缸机、1台曲轴磨床外, 其余农机维修专业户只有电焊设备和一些简单的农机维修工具, 普遍缺少必要的农机维修专用设备及车床、钻床等。用于农机维修的厂房面积都比较小, 并且简陋, 很少有专用修理车间和必要的设施。在修理农业机械过程中, 很大程度是人工抬、锤子敲等笨重办法, 工作效率低。农机修理主要是更换零部件, 旧件修复利用的很少。从事农机维修的工人一般都是初中毕业, 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 通过自学从事农机修理工作。五大连池市近二十年没有农机行业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农机维修工作。现有农机维修工人掌握农机维修理论知识的不多, 实际操作技能也不高。农机修理专业户对已经修复的拖拉机及其它动力机械的修理质量, 只能用耳听、眼看, 从感觉上进行判断, 对功率、油耗量没有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测试, 动力性和经济性能难以保证。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是农机维修专业户从开始发展至今, 始终是基础差, 维修服务水平低, 经济实力不强, 缺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经济实力, 一般都在简单维持。二是农业机械由农户经营以后, 农机业务主管部门对农机维修工作缺乏足够重视, 缺少有效的管理、引导和服务。三是近二十年来国家对农机维修事业没有任何投入, 在政策资金方面没有进行必要的扶持措施。
二、发展农机维修事业的对策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农机维修工作是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要环节, 农机维修直接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服务。为此, 各级农机业务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 加强对农机维修工作的领导, 积极做好大中型农机维修厂点的立项工作, 把农机维修工作列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日程, 切实解决好农机维修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提高区域内农业机械使用效率。
1.通过项目申请, 建立区域农业机械维修中心
认真研究探索国家有关惠农政策,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在本区域建立大中型农业机械维修厂点。由于项目带动效应, 近几年轮式拖拉机成为农民购机热点, 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 在行政区划中心建立大型轮式拖拉机维修中心, 解决农民购机易, 修车难的现状。
2.以农机维修专业户为基点, 努力培育新型农机维修服务网络
(1) 增加投入。
搞好农机维修专业户基础建设, 改善提高建设标准, 必须增加资金投入, 以农机维修专业户为主体, 增加必要的维修设备, 扩大维修项目和维修能力, 增强服务效果, 提高经济效益。金融部门对农机维修专业户所需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要给予支持, 同时, 国家对农机维修专业户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 以完善维修网络建设。
(2) 加强管理。
农机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机维修专业户的管理, 建立健全业户档案, 全面了解掌握基础建设、农机维修行业基本情况;同时要为农机维修专业户做好服务工作, 抓好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工作。
(3) 监督检查。
农机技术监督部门要经常对农机维修专业户进行检查和监督, 认真为广大农机户服务, 保证农机修理质量, 认真受理农机户对农机修理质量的投诉, 本着对双方负责的原则, 切实维护农机户的合法权益。定期对农机维修专业户进行定级, 促进农机维修事业健康发展。
(4)
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对策 篇8
所谓评价, 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运用特定指标和标准, 采用特定的方法, 对人和事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认识过程。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中央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企业绩效评价的案例研究
A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A企业1988年1月成立, 截止到2010年6月, 企业员工总人数800余人。2006年公司注册资本为1.65亿元, 总资产8.8亿元。在全体员工中, 学历情况统计如下:大专及以上学历约占60%, 30岁至39岁年龄段的员工约占59.2%, 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约占28.7%。从总体情况来看, 体现出以下特点:整体素质较高, 但本科及以上学历比重较低;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过高, 技术人员比重较低;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高, 但学历相对较低。
A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现状
通过调查, 得知该企业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 从统计结果来看, 该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着以下四个问题:
(1) 现有绩效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该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中定性评价指标过多, 定量评价指标较少, 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绩效的情况。
(2) 绩效评价目标与企业发展总目标不一致。该企业的绩效评价目的是薪酬与职务级别的提升, 刺激所有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增强其工作责任心, 而该评价体系的实施却不能够为促使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带来贡献, 使得企业员工不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促使企业发展的工作上来, 从而影响了企业总体的发展效率。
(3) 绩效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缺乏针对性。该企业目前的评价内容仅仅是从员工个体的德、能、勤、绩方面来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基本相同, 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人员考核指标没有明显区别, 领导和员工评价的指标基本相同, 不能客观反映出不同层次人员的整体情况, 并难以保证评价的合理性、公平性和评价体系的完整性。
(4) 绩效评价结果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评价结果与员工薪酬、职务提升、员工进修等方面相挂钩是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而该企业对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程度不够充分, 仅把评价结果视为一项独立的管理行为结果, 并未发挥评价结果的重要作用。
A企业绩效评价的改进对策
树立正确的绩效评价目标
通过绩效评价, 了解员工绩效的现状, 增强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增强其工作责任心, 指引员工把精力投入到促使企业发展上来, 建立正确的绩效评价体系, 促使绩效评价目标与企业发展总目标相一致。
绩效评价的原则, 主要包括:
实用性原则;信息反馈原则;公开性、公正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绩效评价的结果应该得到合理利用
(1) 增强评价沟通。上级应该及时反馈被评价者的评价结果, 反馈的内容首先是评价结果, 让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评价结果, 这个结果在相同层次人员中所处的位置如何;其次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分析评价结果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 包括优点、缺点。同时, 对于评价结果信息反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评价结果申诉的情况, 应该设置专门的申诉渠道, 确保评价结果让每个层次的员工都可以接受。
(2) 绩效结果应该得到正确利用, 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要把绩效评价与薪酬、职位等涉及员工利益的因素相联系。企业在进行薪酬与职位调整时应正确合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来决定员工薪酬、职位调整, 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向上发展。
(3) 要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评价结果必然会反映出员工一定的工作情况。通过评价结果, 可以了解员工是否需要培训以及需要培训的程度, 培训要具有针对性, 要因材施教地对被评价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业务技能和管理观念进行培训并且给予指导帮助。
通过对A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分析, 可以得出科学正确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及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利用, 对员工业务水平与素质的提高, 对员工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 和企业整体绩效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立正确的, 适合本企业健康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 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追求较高绩效的重要保证。
盘锦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 篇9
一、盘锦湿地概况
盘锦市地处辽河三角洲入海口, 共有3149平方公里的湿地面积, 是保存完好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被誉为“世界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在这片湿地中, 栖息着263种鸟类, 其中有丹顶鹤、大天鹅、黑嘴鸥、白鹭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世界濒危鸟类36种。每年3、4月份是候鸟迁徙季节, 5月是鸟类繁殖观赏季节, 成群结队的各种鸟类在盘锦驻足停歇, 为盘锦这片“世界重要湿地”带来了春天的气息。盘锦湿地不仅具有世界上最大的苇塘, 而且也是各种水禽候鸟的重要迁徒地。其中雁形目鸟类就有23种, 占该区水禽的22.6%。盘锦湿地雁形目鸟类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它们在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和经济意义上既有其共同点, 也有其各自的差异。然而,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土地的大量开发, 盘锦市湿地出现一系列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亟需引起关注和重视。
二、盘锦湿地保护现状
1. 天然湿地面积剧减
随着近年来气候逐渐转暖, 以及人为的不合理行为, 如过度围垦、鱼塘开发、苇塘建设、稻田建设、以及石油开采和区域地下水超采等, 使湿地水资源补给减少、土壤和植被遭受破坏, 最终导致盘锦市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度萎缩。
2. 湿地环境恶化
由于接纳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退水, 湿地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湿地功能呈明显退化趋势,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 盘锦城市湿地功能呈现出明显的退化趋势。
天然湿地遭受破坏后, 湿地生境破碎化加大, 廊道效应弱化, 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尤其是珍稀水禽食物链减少、营巢条件恶化, 最终栖息地功能下降。
3. 生物多样性减少
盘锦湿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正受到破坏, 表现在一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生物物种、生产量减少, 天然鱼类、水禽多样性降低, 捕猎种粪和产量下降等。
4. 生态经济结构欠佳
盘锦湿地保护区内以渔业、稻田养蟹为主, 并且有盐场和大量油田的开发。由于湿地保护区的经济结构不合理,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低, 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不高, 产业升级和替代缓慢, 科技创新能力差, 从整体上看竞争力较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成为自然资源耗损破坏、总体生态恶化、局部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长期计划经济的体制下, 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目前逐渐显示出来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经济系统所存在的这些诸多问题, 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较低、产业升级难度大、工业经济效益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等, 这就必然要求建立合理的生态经济产业结构。
三、盘锦湿地保护对策
1. 尽快制定盘锦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盘锦湿地作为亚洲重要的候鸟迁徙中转站之一, 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规划, 确保湿地资源的安全和发展。根据湿地资源保护的客观需要, 建立完善湿地生态功能的保护区体系是在现实情况下对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的方法。通过建立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合理利用示范试验区, 使湿地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以及湿地独特的生态系统受到有效保护, 这是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最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2. 完善湿地保护法规体系, 健全湿地资源管理与协调机构
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政策是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是协调湿地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区应根据自身情况, 制定适合于当地实际的湿地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使盘锦湿地管理尽快走上法制管理的轨道。
近年来, 湿地资源缺乏统筹计划协调管理机构, 形成的是依据湿地权属, 实行行业部门多头管理或谁开发谁管理的局面, 这是造成湿地资源滥用和破坏的主要症结。要实现对湿地科学保护和统一管理, 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统筹湿地管理、开发、科研等有关事宜, 同时各级政府应把湿地保护管理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以改变目前多头管理, 又多方不管的混乱局面, 做到具体业务有专门机构管理, 保护资金统筹使用, 使盘锦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尽快纳入正常轨道。
3. 加强湿地基础研究, 建立健全湿地监测与评价体系
对湿地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是认识和了解湿地的主要途径, 也是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最重要认识来源。湿地作为一个典型的生态景观, 在其保护、管理、利用及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诸方面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同时, 湿地生态涉及面广以及专业性、学科综合性强, 因此, 应该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密切合作和配合, 共同探索其理论和实践问题, 使湿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协调发展。
同时, 湿地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它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 通过建立科学的湿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制定相应的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标准;长江口地区涉及湿地开发利用的重大政策、规划以及开发建设项目应进行湿地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研究, 对有关湿地开发政策、计划或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综合评价。
4. 加强缓冲区建设, 注重生物恢复
湿地自然保护区通常由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等3部分组成。鉴于盘锦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的特点, 应加强缓冲区建设, 合理规划与管理, 将有条件的区域建造成以芦苇群落、菖蒲群落、香蒲群落为主要植被群落的园林湿地, 在满足局部生态环境需求、丰富湿地休憩、旅游等活动的同时, 还可逐步增加湿地面积, 对天然湿地的减少形成补偿效应, 实现真正有效地保护核心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在已受损天然湿地的修复中, 首先应严格控制人为活动后续的破坏、干扰程度, 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退耕还湿、还苇等补偿工作, 通过恢复湿地土壤及人工栽培原生植物群落等生物技术手段来逐步恢复湿地原生环境, 进而达到整体修复目的。
5. 适度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多元化应用
根据盘锦湿地资源状况和区域经济特点, 工业和农业活动应实施向集约、持续、生态的战略转移。工业农业活动空间范围和资源开发强度要严格限制, 以有利于保护水禽及其栖息繁衍的湿地生态环境和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为前提,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高中篮球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10
一、高中体育篮球教学的现状
(一)训练模式单一
篮球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并非是个人的游戏运动,一个人技术就算再好,他也需要队友的配合才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但是,现如今的高中篮球训练课的教学只是注重学生的运球动作的模仿练习而已,并没有从篮球的一些技术层面进行讲解,而且不注重学生的团结合作训练,这样就严重违背了此项运动最终的宗旨,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不利于篮球运动普及化。
(二)训练观念陈旧
由于高中生身负高考的重任,所以平时的文化课比较多,导致了对篮球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也只是把篮球当成放松精神的一种手段而已,并没有对篮球训练进行主动的追求。篮球训练导师往往只是讲解理论上的东西,并没有通过教学的手段让学生获得篮球带来的快乐,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降低,这对篮球运动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情感渗透不足
当下,我国高中对篮球的教学和训练的内容和安排都是不合理的,就重视程度来说,我国体育教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很低,而且对于同学们心理上的素质训练也不够,也不能深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这就影响了篮球训练的效果和质量,会带来同学生们不喜欢篮球训练的后果。
(四)师资力量薄弱
在篮球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对篮球训练的课程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一般都是把较多的资金投放到文化课的教学当中,这样就导致篮球训练的相关教学资源不足,所以很难达到篮球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二、高中体育篮球教学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好篮球教学资源
体育教学改革也对高中的篮球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通过篮球的训练和教学来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自身的身体素质也要有明显的提高。篮球训练导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的,重视篮球训练教学中的主要作用的发挥,教师们可以利用学校可以使用的一些体育设施来加强对学生篮球训练中的技术培养。例如,在进行篮球训练时,篮球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篮球明星帅气的运球动作,将日常的训练和篮球的技术有效地配合起来,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爱好,以便快速地提高同学生们篮球运动技能的水平。
(二)激发学生对篮球训练的兴趣
兴趣是篮球训练最好的老师,在篮球训练的课堂当中,要从根本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让学生对打篮球保持非常高的喜爱度,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部调动起来,又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使之建立起积极的体育精神。例如,在篮球的训练教学中,多玩一些投篮、传球、步伐训练游戏和其他综合性的体育游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兴趣,也可以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和反应意识,从而取得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高中阶段的时间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毕竟篮球运动是比较消耗时间和体力的一项运动,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地安排篮球活动的时间,也要不断地优化篮球训练和篮球教学的过程,这样就可以提高篮球教学的效率。此外,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发展,让学生通过篮球的训练活动可以做到全身心投入地做事,这样就可以聚精会神地学习文化课。例如,校方在篮球训练之前可以播放一些篮球比赛或者精彩的NBA赛事和CBA篮球赛事录像,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整体配合,感受到篮球运动的快乐,在获得篮球技术方面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以及身体上的舒适感。
体育中考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11
[关键词] 体育 中考 对策
实施体育中考后,体育教学成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实施体育考试之后的效果所在,其实质意义远远超出体育考试的本身,从端正教育思想,由围绕“主课”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跨出了坚实的步伐。那么,现行的体育中考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去实施呢?
一、体育中考的现状分析
我市规定体育中考成绩占中考总分的比例不超过5%。我市体育测试身体素质:包括必选200米和自选项:跳绳,实心球,立定跳远。即200米,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必须要选的,跳绳、实心球、立定跳远男生女生均可选其中一项,即每个考生测试两项。这样,既考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让学生有了一定的选择余地,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让每个学生形成一到二项特长”相符合。现行的体育中考是以健康第一为思想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又切合绝大部分家长的心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体育中考对体育教学的负面影响
随着中考体育考试的进行,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学生都重视体育工作和学生身体锻炼了,但他们所重视的仅仅是需要考试的几项,至于其它体育项目一概不问,这样体育教学工作也滑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具体体现为:
1.许多地方和学校为了应付考试,每天只练考试的几个项目,体育课脱离了正常的教学大纲,致使体育教学思想、方法、手段远不适应体育教学生动、活泼、主动的要求,许多体育教师也因此不备课、不写教案,体育课出现“放羊”倾向;部分体育教师的思想与业务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不适应的状况差距加大,使得学生们仅体育考试的几项成绩突出,却未学会其他的体育项目。现在为了就会中考,学校延长了学生的锻炼时间,体育课上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搞的热火朝天,表面上中考项目的训练时间加大了,考试成绩也可能提高了,但学生掌握的“三基”却达不到体育大纲的要求,学校体育课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作用下降,违背了国家教委加试体育的初衷,更遑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培养。
2.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体育分数,绝大多数学校把专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搬到普通学校体育学科中来,把体育课变成训练课,违背了体育教育教学的规律。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体育分数,在考前搞“突击”,安排的晨练、体育课、课外活动全是考试的三项训练,而家长还每逢周六、周日送子女去考前训练班、强化班等,这种单调的、不科学的做法,必然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这样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使学生身心受到摧残。去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了不少初三的骨折学生,他们是因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考前搞“突击”,结果运动量过大而导致骨折。
3.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乏味。现在我们在体育课上或者是课外活动的内容都是围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转,受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内容的指挥。每年都花大量的时间在重复练习,重复;练测反复进行,,枯燥的练习充塞着体育课堂,更有甚者,从初一开始就围绕体育考试项目进行三年强化训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关注的是考分,本来是生动、活泼、学生所喜爱的学科,变成了学生厌烦和生畏的课堂。《达标》、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本意是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体育地位,为育人服务的,结果执行起来即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在应试教育驱使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体育不会有好感情的,更不能产生兴趣,“终生体育,全面育人”将成一句空话。
三、体育中考的对策
1.新的体育考试方法实行,从内容上克服了因体育考试给体育教学带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使中考体育考试的“指挥棒”与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相一致,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平时的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家长、学生关心体育考试这样一种心理特点,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考核、评价体制,以考促教,引导学生树立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注重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体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2.应加强体育教学过程管理,防止连续三年的体育课成绩、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考核评价流于形式,而出现任意送分等“腐败”现象的滋生。体育课成绩和平时体育锻炼的考核共计30分,虽然由学校负责考核,但主要还是体育教师,连续三年的体育课成绩、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考核评价,增加了工作量,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既要扎扎实实、客观公正地做好这项工作,又要顶得住歪风邪气。
3.强化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从根本上增强学生体质。注重过程性评价,采取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重视学生自学的体育知识、技术、特长项目或具有自创性的动作或锻炼方法进行测试,以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培养个性,促进其锻炼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中考是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高级中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中考体育操作得当,收到的利益不仅是给高中带来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初中体育的发展带来利益,更重要的是让学校普通教育阶段更重视体育的发展,让学生在一个大环境之下加深对体育的认识,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所以,中考体育改革势在必行,以让中考体育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徐大从.体育中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06).
[2]张震伟.体育中考下的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09).
[3]马爱华.改革中考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中国学校体育, 2007, (05).
贵州物流现状及对策探讨 篇12
根据贵州相关职能部门统计, 总体来看贵州省的物流业不仅分散、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 完全处于传统的仓储、运输状态, 而且物流成本较高, 速度慢。铁路货运小于公路货运量, 仓储物流量和联营物流量占货运总量的比重很小。货物运输以煤炭 (焦炭) 、建材、钢铁、矿石等大宗货物为主。这些多是贵州省的支柱产业, 因此仓储物流仍以大中型工矿企业为主。货物运输及物流量的发送量大于输入量。贵州的矿产资源丰富, 全省已探明矿种52种。主要有煤、铁、硅、重晶石、大理石、耐火粘土、铝钒土、磷、硫、汞等矿产资源。其中, 铝土矿保有储量4.3亿吨, 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磷矿4.64亿吨, 是全国三大磷矿基地之一, 全国70%以上的优质磷矿集中在贵州。由于大宗货物外运和轻工产品等的内运, 物流顺逆差率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贵州省物流的发展。贵州省物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
政府对中小物流企业有很大的政策歧视。长时间来, 政府各方面的政策往往倾向于大型企业, 在扶持大型企业的同时, 无形中忽视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 这使得中小物流企业在与大型物流企业、不同体制下的同类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另外, 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税收、报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各方面, 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交通运输、经贸、税务、海关、城市管理等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这些部门职能比较独立, 在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方面差别较大, 形成多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机制, 制约了以强调统一协调规划为前提的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地方保护主义也较为突出。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物流企业利益, 在交通运输、税收、工商等方面设置障碍, 限制非本地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这也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
1.2 法规不健全
物流市场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标准和市场服务标准。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物流法。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于整个物流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行业协会的限制, 使得进入物流行业的门槛过低。只要符合工商管理部门注册资金的要求, 都可以注册成为物流公司。因而各种物流企业鱼龙混杂, 资质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物流企业数量增多, 物流质量却收效甚微。再者, 根据中物联一项调查显示, 虽然我国已经开始意识到物流的潜在价值和直接经济效益, 各省市也开始规划物流发展, 但是大多数都缺少必要的现代物流理念, 其对物流的理解仍旧停留在运输、仓储和配送的层面,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这也使得企业进入物流行业的门槛降低, 企业的服务显然处于较低水平。
1.3 物流设施效率低下
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 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下, 各种运输方式、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建设缓慢, 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的规划落后, 制约了物流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另外, 我国物流业内各经营组织所拥有的物流设施、设备为数不少, 但利用率却普遍偏低。据统计, 贵州省物流业仓库的使用率一般才只有50%左右。很少有物流企业能提供全国性或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在物流作业中使用的物流仓储、运输、搬运等工具基本上是最传统的方式和工具。对中小企业而言, 人力仍旧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其效率是无法和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相比的。
1.4 物流企业缺乏规划和统筹
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 或者策略执行力度欠缺。在新兴的物流行业, 这个问题尤为严重。据统计, 80%的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制定完整的战略规划, 而在制定了战略规划的企业中, 仅有一半能够按照规划有步骤的执行, 其余的或是在领导指示下才能执行, 或是执行起来步履艰难。
1.5 专业化程度低
贵州省各类企业长期以来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观念, 对生产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 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包装、加工、配送等物流环节顾及甚少, 可控能力有限。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 “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等传统观念, 使企业物流很难健康发展。
1.6 信息化程度低
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较小, 企业间交流甚少,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再加上物流管理不够科学、技术落后, 因此普遍缺乏竞争力。由于规模较小, 资金难以集中和周转, 导致物流服务信息化程度很低, 迫使很多物流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这降低了物流服务水平, 很难与国际惯例接轨。
1.7 物流企业专业人才缺乏
物流企业人才缺乏, 人才储备机制难以形成。由于就业条件和个人因素, 物流企业人员流动频繁, 因此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不愿花费人力物力对员工加以培训, 致使员工缺乏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必备技巧, 导致效率降低。另外, 我国中小型企业很多是家族式的私人企业, 因此不能充分重视外来人员的能力, 导致人才资源浪费。
不同的企业, 可能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一样, 但贵州省物流企业面临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主要有:资金短缺、产品积压、不能保证按期交货、用户服务水平差、应变能力低、市场竞争力差、库存资金占用多、设备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物料供应不及时、成本高、计划跨度长、信息反馈不及时、预测能力差、生产管理水平低。致使企业管理粗放, 经济效益差, 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是上述问题的成因。
2 贵州物流发展的趋势
由于物流业是最近几十年内新起的一个新兴行业, 我国物流管理体系的改革在“十五”规划和“入世”的推动下, 会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加入WTO给中国物流业带来的冲击和机遇是不可估量的。相对全国来说, 贵州省物流业的发展较为落后, 在贵州物流业这条道路上来回奔跑的大小货车, 从贵州拉出的基本上都是资源型产品, 如磷矿、铁矿、铝矿等等。而拉进来的却大多是日用品等。据相关调查显示, 贵州70%的日用品靠从外地输入。
由于物流成本过高, 导致贵州虽然人均收入排在全国末位, 但消费品价格却排在全国前列。同样一个消费品, 比如衣服、家具等, 在贵州的价格, 远远超过上海这些相对发达城市, 有时候甚至是上海的两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物流行业带来了障碍。
贵州矿产资源运出去的价格非常便宜, 很多是运往国内相对发达地区, 而这些矿产资源在外地被进行深加工后, 却高价进入了贵州。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贵州的物流业发展落后有关。而这又与当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有关。
纵观贵州省近几年来的发展可以知道, 贵州省的物流业在发展的空间上是不可小看的, 我们首先要明确思想: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以资讯技术为支撑, 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综合服务品质为中心, 充分发挥我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加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为突破口, 引进和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打破区域和行业界限, 加快物流资源整合, 创新商品流程, 优化供应链管理,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推进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资讯化, 推动贵州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 增强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区域中心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通过物流市场导向, 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 实现资源型地区向综合型地区的转化。
总体目标:以贵州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依托, 以服务于全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 以资讯技术为支撑, 以市场建设为抓手, 整合全省各类物流资源, 协调构筑贵州三小时经济圈内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资讯、物流配套设施和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四大平台, 建立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物流服务网路体系, 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资讯化,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逐步把贵州省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掘起的重要的内陆口岸经济圈。
通过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拉动第三产业, 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 为贵州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作出较大贡献。提高物流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物流的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准以及物流服务能力和运作效率不断提高, 实现第三方物流在社会物流总量中10%以上。发展重点和布局:一是培育和开发物流市场, 沿主要交通规划节点安排三级四类物流、资金流、资讯流网路体系。二是完善贵州省的物流枢纽布局, 建立市场和营运网路体系, 重点规划“贵州省现代物流中心商务广场、钢材、建材批发市场、大型矿山机电产品批发市场、工业品交易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物流交易资讯平台和市场。
3 贵州物流发展对策
贵州物流由于其地域因素、发展的趋势及相关特点, 使得贵州省物流的解决方法多元化, 通过比较方案的优越性得出以下几点对策:
3.1 加快完善物流法律法规, 开放物流业市场
调整部门区域性和部门性的法规, 制订通过一部全国性的物流法, 由国务院商务部具体实施, 并建立与交通、通信、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 从而统一全国的物流市场, 使物流企业在法律环境下平等竞争、有序经营、规范管理。与此同时, 开放物流市场, 引入外资物流企业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快与国际物流市场的接轨。
3.2 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不管是中国的物流, 还是贵州的物流, 人才是关键。培养物流人才可以通过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来实现。政府可以制订相关政策, 鼓励、支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面向全国培训师资, 聘请国内外专家授课和到国外实地考察;大专院校可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开设物流专业, 培养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等层次的人才, 以满足我国中长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 加强物流人才的短期培训。通过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组织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短期培训, 以满足贵州省近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3.3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合理布局
国家除了加快对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外, 各物流企业应加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科学布局。地方政府应统筹规划, 正确引导物流企业布局和建设物流中心, 包括物流仓库、配送中心、通信网络基础等。只有科学合理地布局物流中心, 才能提高物流速度和物流效率。例如:我国大型物流企业——中储物流, 就已经分别在上海、郑州、南京、洛阳、无锡、天津、沈阳、石家庄、胶州、武汉、西安、重庆、咸阳、成都、大连等交通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了26家主要的大型仓库和物流配送中心。这是我国物流企业在继承原有基础设施并进行重新合理布局的典型之一。贵州省是可以借鉴的。
3.4 提高科学的物流管理水平
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完善物流行业标准。制定行业标准应根据国内实际情况结合国际标准来进行。行业标准的制定并推广将有利于全国物流企业科学管理、快速配送传递、对内和对外合作联运及结算、查询、监测等商务活动的进行。
二是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物流企业需要较高层次的物流专业管理人员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物流企业应经常送培自己的管理人员, 以便使他们实时更新管理理论知识, 学习新的管理经验,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同时, 物流企业也可以与国外具有先进物流管理经验的企业加强合作和交流, 以提高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
3.5 制定优惠政策, 促进物流业发展
贵州省现代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援和推动。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改进管理、搞好服务, 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政策引导, 主要是制定促进发展、加快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为从事现代物流服务的企业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用发展的观点和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一是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重点制止行业保护、地区封锁和有碍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 维护供需双方特别是用户一方的正当权益。二是考虑贵州省的物流现状还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企业反映仍有许多困难和障碍。有关部门要从规划建设、技术改造、查验通关、交通管制、工商管理、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以支援, 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搞好协调服务。
3.6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结合实际开拓创新
由于贵州省的物流发展起步较晚, 水准较低,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东部发达地区以及优强企业的先进经验, 消化吸收已被实践证明的成功做法为贵州省所用, 是加快贵州省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好途径。北美、日本、西欧等国家以及我国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不仅在物流理论的研究方面比较成熟, 而且在实践发展方面已形成规模。都有许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值得学习与借鉴。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 还应注意结合实际开拓创新。由于经济发展条件不同, 服务对象不同, 用户的要求不同, 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变化。
总之, 要使贵州省的物流现代化, 合理化, 建立高效供应链体系, 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 而需要从供应链变革的思路到形成清晰的供应链战略, 从战略到系统而行的实施方案, 从方案到组织结构、IT系统及运作模式等等各方面的具体落实, 到一步步创造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中量化的真实收益和竞争进入21世纪,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 物流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根据国内外物流业发展情况, 可以将物流的发展趋势归纳为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精益化及绿色物流等。采用高科技手段, 不断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摘要:文章在对贵州物流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目前贵州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在贵州物流业发展研究上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