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及优势

2025-02-02

概况及优势(精选11篇)

概况及优势 篇1

1 休闲体育的内涵与分类

1.1 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 从字面上理解它包括娱乐和运动两方面。所谓休闲, 就是指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去追求能够愉悦身心的, 放松精神, 从而达到精神世界得以解放的各种活动。体育, 就是一种人们用来展示自己, 强身健体的运动手段。而休闲体育, 则把娱乐性与运动性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 以娱乐, 消遣, 锻炼为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项身体活动的方式, 是人们在运动中不断愉悦自我, 挑战自我, 展现自我风采的运动。它不仅含有时间和活动的内容, 更强调的是带着一种自觉创造、自由、积极的主观态度去参与和体验。

1.2 休闲体育的分类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不断扩大, 因此, 各种各样的的休闲体育因应而生。目前来讲, 休闲体育的形式繁多, 分类广泛。本文以调查和查阅文献为主要研究手段, 根据中国现代休闲体育的发展形势, 对其分类进行整体的描述。

1.2.1 强身健体类

自古以来, 体育一直作为人们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 这是不可否定的。人们通过运动来保持自身机能良好的状态, 促进新陈代谢的循环以及身体的成长发育。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运动传统, 孔夫子的六艺中的“礼, 乐, 射, 御”四种技能中, 都含有休闲体育的意味, 其中“射, 御”不仅是重要的军事项目, 更是兼有娱乐性的体育锻炼手段。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五禽戏, 太极拳, 气功, 毽子等, 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 都是强健体魄, 益寿延年的理想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向往更高层次的享受。与此同时, 健康与美丽成为人们运动的主题, 因此, 健身、舞蹈、瑜珈、健美操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人们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不断的完善自我, 陶醉在体育的世界里, 从而达到修身, 修心, 修形的理想境界。

1.2.2 娱乐消遣类

在当今紧张繁忙的都市生活中, 娱乐消遣逐渐成为休闲体育的热门分支。人们在此类运动中, 既陶冶了情操, 又锻炼了身体;既愉悦身心, 又放松精神, 从而达到增强体质, 享受快乐的目的。

娱乐活动是人类调节心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凸显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它强调的是参与性与自由性, 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展示自己, 从而达到身心两方面的愉快与舒适。如象棋、旱冰、垂钓、 (打) 扑克、 (放) 风筝等。

1.2.3 竞技比赛类

与竞技体育不同, 休闲体育里的竞技活动不需要专业性很强的指导和高强度的训练, 它是用来展现自我, 表达自我的方式, 强调的是乐在其中的过程, 而不以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竞赛活动保留了传统竞技比赛当中的对抗性, 融入了竞技体育当中所缺乏的娱乐性与自由性, 同时也淡化了结果的重要性, 使参与者真正的陶醉于休闲体育的乐趣当中, 既满足人们展现自我风采, 表达内心真实感受的心理需求, 又在紧张刺激的对抗下增强了体质,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树立团队合作的观念, 增长自信心, 进取心等。总体来说, 竞赛类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闲运动。如球类运动、竞技健美操、拔河、赛龙舟等。

1.2.4 极限运动类

作为一类新生运动, 极限运动逐渐成为年轻, 时尚的风向标。挑战, 出现于人类进化史的每一个角落, 挑战自我极限, 是一种人与自然融合的过程。人类借助现代科学手段, 最大限度的发挥自我身心潜能, 而获得再追求跨越心理障碍时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 它还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因此作为一种新生运动, 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迅速红遍全球。

在竞争日益残酷的当代社会背景下, 人们更加需要寻求刺激、发泄压力、释放能量, 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感觉和唤醒。而极限运动的兴起, 正好满足了人类的这一需求。正是极限运动, 给平平淡淡的都市生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慵懒疲惫的人们开始返璞归真, 重回自然怀抱。如冲浪、攀岩、蹦极、滑水、跑酷。

2 休闲体育在我国的发展

2.1 国内外休闲体育的研究概况

休闲体育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度过闲暇时间的生活方式。但对其系统的研究始发于100多年前的西方国家。休闲体育理论由最早的亚里士多德的休闲主义论到补偿理论, 熟悉理论, 及个人社区理论等组成。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 体育学者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 为休闲体育研究做出极大贡献。

我国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 卢元镇在《消遣与娱乐》一书中提出休闲体育概念的雏形。文中指出, 体育娱乐是人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自愿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的, 既不受限于体育教学的种种严格规定, 也不追求高水平的运动成绩, 甚至有的也并不把体育的强身祛病作用放在首位, 而是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形式, 度过自己余暇时间, 是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 放松和享受。1995年, 在休闲文化研究学者于光远的倡议下, 中国首家休闲体育研究机构在北京成立——北京六合休闲文化策划中心。由此, 中国对休闲体育的研究拉开序幕。

2.2 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

伴随着中国小康社会的来临, 经济发展, 文明进步, 休闲体育生活越来越受到国人重视。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的制约, 我国休闲体育的分布特点有着明显的地域性, 集中性等特点。本文作者经过研究探查, 对中国的休闲体育的发展特点进行总结描述。

2.3 休闲体育发展的多元化

这是发展休闲体育的必然结果,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被广泛的应用于体育事业中。成千上万的休闲项目被人类发觉并实施, 由单纯的强身健体发展到现在的回归自然, 挑战自我, 修身养性, 改善生活等等, 各式各样的潮流运动引来无数国人的目光。

2.4 休闲体育发展的普遍化

休闲体育是老少皆宜的, 适合全民响应的娱乐活动。正是其推广的可行性, 普遍性, 才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并发展。从儿童的愉悦身心, 到老年人的益寿延年, 休闲体育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积极休闲生活方式, 它无可比拟的休闲参与价值使得其成为人们休闲时的重要选择。因此, 从休闲体育引入到现在, 国民兴起了一股“全民健身, 利国利民”的运动浪潮。

2.5 休闲体育发展的经济性及不均衡性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 高享受的休闲体育出现在国人的视线之内。休闲体育的商业色彩也逐年加深, 高消费所带来的新奇刺激感受满足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已成为有一定经济基础家庭的首选运动。然而,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 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出现明显不足。经济落后地区发展体育事业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经济发达地区分布过于集中。这是目前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重点, 难点。要使休闲体育得到完全发展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从国家到省、市要建立专门的分管群体工作的部门, 再由这些部门组建群众体育协会和俱乐部, 形成广泛的群众体育社会管理网络。组建一支精通业务的社会体育指导队伍, 有效的组织和指导群众进行科学的休闲体育活动, 是发展休闲体育的重要因素。

3 休闲体育与健康生活

休闲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多种多样, 独特新颖的运动方式, 其对身心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作者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 休闲体育与健康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1 增强体魄, 永葆青春

科学实践表明:长期坚持运动的人们, 其各项身体机能会保持在一个优秀的阶段, 并且对疾病的抵抗力远强于普通人。这也是人们喜欢运动, 热爱运动的主要原因。人在闲暇之时进行体育活动, 参加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社会活动, 既可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地休息, 使人们的精力充沛地再投入工作;也可使体质增强, 精力旺盛, 从而使身体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得到提高。不仅如此, 对女性而言, 运动还可以保持形体的美丽, 甚至肌肤的弹性。运动让女人面对衰老更加的从容与自信, 是女人永葆青春的法宝。

3.2 排解忧郁, 消除疲劳

人们在都市忙碌的生活里很容易滋生疲劳, 烦恼, 由于等种种不良情绪, 进而导致忧郁、孤独、自闭等心理障碍。而经常参加闲暇体育活动, 有助于人们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 降低焦虑、消除忧郁等心理障碍, 使人们保持心理平衡, 达到心理健康。人们在运动里发泄平时对生活的不满, 发泄自身懦弱悲观的情绪, 在运动中满足自己, 安慰自己, 进而消除孤独忧郁的心情, 缓解紧张压抑的情绪。

3.3 彰显自我, 充满信心

运动可以增强人类的自信心, 这是不可否定的。每一个人都有表现和展示自我的需求, 也存在着了解他人的期望, 恰恰运动可以实现这种心理上的需求。人们通过运动, 表现自己的青春活力以及健康向上精神风貌, 而在运动中的成功与胜利, 也会得到人们的认可, 从而增强了参与者的自信心, 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性格与习惯。科学表明:善于某种运动的人, 其表现欲比一般人更加的强烈, 并且善于与人交往, 常常拥有自信沉着等良好品质。

3.4 善于交往, 和谐社会

体育显现给与人类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和自由空间, 在参与运动当中, 没有地位的差低, 没有职业的差异, 人们本着平等自由的观点进行团队协作, 共同进退, 从而消除了等级的隔膜, 以及人与人之间戒备的心理。人们通过运动增进了友谊, 改善了人际关系。而人与人和谐相处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换句话说, 加强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社会与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进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4 结语

休闲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 以其特有的自由性, 文化性, 娱乐性主动性等特点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预防疾病与康复, 提高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丰富生活内容与加强人际关系, 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国内对其的研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下, 作为国内体育学者, 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国外优秀研究动向, 把最好最新的研究成就加以借鉴, 创造出适合国人发展的休闲体育事业。

参考文献

[1]纪建敏, 孙伟.中国休闲体育发展趋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2009, 4.

[2]于可红, 梁若雯.从休闲的界定论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 2003 (1) :21~23.

[3]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7~98.

概况及优势 篇2

瑞士酒店管理专业留学

一、瑞士留学优势介绍

瑞士,全称瑞士联邦,北接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瑞士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武装中立的历史相当悠久,自1815年后从未卷入过国际战争。同时瑞士还是许多国际性组织的总部所在地。

瑞士的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由于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许多世界名流政要、王室都选择瑞士作为孩子的成才培养之地。瑞士的寄宿学校国际化程度是最高的。瑞士拥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四种官方语言,在此学习有机会掌握更多语言技能。

(一)传统与国际化的完美融合

位于欧洲中部和多国相邻,文化具有多样性。风气正派,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国际化程度高,国民一般会说多国外语。寄宿中学中国际生的比例占88%以上。由于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为其四种官方语言,所以在这里你自然会接触到更多的语种与更广的文化,从而成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型人才!

(二)瑞士寄宿制学校校纪严格

日常生活方面,学生被要求适度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教学方面,各学院基本保持每4个学生一个老师的比例老师全部住在校内,给予学生家庭般的呵护。

(三)全球化的课程设置

大多提供双语教学,课程有英法双语,英德双语等,具体根据学校所在语言区或提供文凭而不同。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世界各个大学就读,为了方便学生的申请,学校还会提供相应的各国高中文凭考试。

(四)无可比拟的强大人脉

由于瑞士寄宿中学安全私密的教学环境、低调的贵族气质,选择将子女送入这些学校的通常会是各国政要、商界精英、学术精英。这将为这些孩子建立强大的人脉体系,真正为他们的国际性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五)竞争门槛低

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面试效果为主要招生标准。各寄宿学校都配有不同级别的ESL语言课程,所以学校除了对于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有个别要求外,目前对于中国学生的招收门槛还是比较灵活的。

(六)强大升学途径

瑞士寄宿学校毕业的学生有100%的大学升学率。45%进入美国大学,35%进入英国大学,其他进入欧洲顶级高校。瑞士毕业的国际学生在申请欧美名校的时候,进入欧洲国际学生的的申请配额,不在中国或者美国本地学生的配额内竞争。

二、瑞士酒店管理专业留学优势介绍:

1、高度发达的国家,社会福利完善,中立国家,货币保值

2、教育质量高,学历文凭全世界承认,学习制度灵活,入学时间宽松

3、多数学校提供实习机会,可半工半读

4、签证为返签,通过率高

西藏草原概况 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 西藏草原 存在问题 建议

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属高原海拔地貌,其间山地和平原均有分布,是全国传统的五大牧区之一。全区天然草原面积占西藏土地面积的69.1%,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草原面积的66.5%。其中,优等草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6.7%,良等草原面积占24.6%,中等草原面积占15.4%,低等草原面积占48.7%。

西藏地处高寒干旱的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极为严酷,牧草植物长的低矮而稀疏,40%以上的草地单位面积的青草产量仅为25-50kg/亩,只有部分盆湖沼泽化草地的产量在250-500 kg/亩,西藏草地牧草的种类单调,大部份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为主,而且牧草的叶量多,生殖枝少,不易被家畜消化吸收的纤维素、木质素少,适口性强,营养价值高。

在草地建设方面,自治区先后制定了“全面保护、合理利用、重点建设”的草地建设工作指导方针与“稳定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草地有偿使用责任制,实行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地,调整畜群结构,加快畜群周转,减轻草地压力,努力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同时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办法,大力开展草地基本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别实施防抗灾基地、牧区示范工程、牲畜温饱工程、畜产品基地、科技示范县等多项建设项目,重点开展了围栏封育、天然草地改良、草地灌溉、灭虫灭鼠灭毒草和人工草地建设等工作。先后从国内外引进牧草品种500多份,经过长期试验和本地驯化,筛选出了紫花苜蓿、卒粒苜蓿、红豆草、鲁梅克斯、箭舌豌豆、毛苕子、披碱草、老芒麦、燕麦、黑麦草等20多个适宜在西藏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并建立了近万亩的牧草种籽繁育基地,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西藏草地的特点

(一)草地资源多样化。

(二)主体突出。

二、西藏草地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问题:(1)气候;(2)鼠虫害。

(二)主观因素:(1)草地超载过牧,退化严重;(2)草地利用不合理;(3)滥挖药材;(4)畜产品加工滞后,流通不畅;(5)管理体制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三、建议

(一)加强管理

1、固定草地使用权,进一步推广草地承包责任制

草地承包责任制理清了人、畜、草三者的关系,将传统的人畜与草的对立关系变成了统一的关系,树立了畜草并重的经营方式,有利于增加对草地的投入。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按照以草定畜的原则,牧户必须考虑草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促进牧民注重牲畜改良,同时重视草地建设和管理,让人畜关系走上良好的循环轨道。

2、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地

以草定畜是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解决草畜矛盾,保持和恢复草地生态平衡,稳定发展畜牧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定牲畜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草地的生产潜力,要与草地生产能力相适应;二是提高牲畜出栏率,加速周转,变季节一次性出栏为全年多次出栏,年末存栏牲畜量要充分考虑到与冬季草地所能提供的饲草量相匹配;三是畜种配置要注重不同草地的经济特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饲草报酬。

3、严格执行草地季节放牧制度,推行冬季草地划区轮牧

西藏气候冬夏分明,草地按可利用季节分为冬季草地和夏季草地。按草地利用的季节适宜性进行放牧,可以比较均衡的利用草地,顺应草地饲草供给季节不平衡的规律。严格执行草地放牧制度,尤其是严禁提前使用或延期使用冬季草地。夏季草地推行搬圈放牧制,即在划定的夏季牧场上每20天左右搬圈一次,以宿营地为中心均匀放牧利用。冬季牧草匮缺是制约高寒草地畜牧业的核心,合理利用冬季草地一定要嚴格控制冬季草地载畜量,要大力推行划区轮牧制度。

(二)对草地进行综合培育与改良

1、为了保持草地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效率,必须对天然草地进行综合培育。首先对草地进行封育,使草地有一个修养生息的机会,积累足够的贮藏营养物质,逐渐恢复草地生产力,使牧草有一个结籽或营养繁殖的机会,促进草群自然更新。在封育期间还应配合进行灌溉、施肥、补播等。其次对草原进行草地松耙,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微生物及生化过程,增强牧草对水分和营养物质吸收。再次对草地进行牧草的补播,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在草群中播种一些适应性强、有价值的优良牧草,以便增强草层的物种、草地的覆盖度和提高草层的产量及品质。

2、人工种草

(1)农区、半农半牧区

海拔4000米以下的农区、半农半牧区,气候条件较好,可以选择一些产量高、生长快、品质好的一年生或多年生牧草或饲料作物。由于农村生产经营单位和形式已发生根本变化,以户为主经营应该是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形式。要想在我区组织大规模成片开发,建立大牧场,进行高度集约化经营难以实现。因此在我区农区、半农半牧区以户为主经营,建立家庭小草场,小牧场,虽然规模小,但管理精细,有内在活力,且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农村实际和农牧民组织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种植饲料作物如:玉米。玉米即可以调制成青贮饲料也可作为青绿饲料,另外要大力推广种植豆科牧草,以解决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足。在种植人工牧草时,应选择生态适应性能强,并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牧草。不仅要引进大量优质高产的牧草新品种,而且还要通过人工种草促进天然牧草的充分利用,提高天然草地的利用率。

(2)牧区

海拔4000米以上的牧区,水热条件差,豆科牧草难以越冬,适宜种植一些耐旱耐寒的禾本科牧草。如:一年生的青稞、燕麦,多年生的无芒雀麦、老芒麦、披碱草等。在不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冬圈夏草”的一年生牧草种植模式,缓解冬春牧草紧缺。加快草原监理机构队伍建设,加强草原法律、法规,制定草原合理利用的量化指标的法律与行政责任,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贯彻落实草原基本制度,加强草原资源管理,全面实行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统一规划制度。不断提高依法护草、治草、兴草、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利用草地资源和破坏草地的行为,遏制草原生态环境继续退化,维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与畜牧、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农牧结合区,粮草并重

在实行退耕还草的基础上,在那些贫瘠的土地上种植豆科牧草:既可以使土壤地力得到恢复,促进作物高产,又保证了畜牧业生产中饲草饲料的有效供应,起到缓解冬春季牧草紧缺的作用。另外在农区利用农闲季节,充分利用劳力大量的推广调制青干草、青贮饲料等技术。并且充分利用农作物的秸秆,进行不同的化学、生物加工处理,使秸秆真正发挥出它的生产潜力。

(4)建立畜产品加工体系,实施名牌战略

西藏的牲畜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优惠产业政策,引进技术、资金、人才、设备,多形式、多层次发展畜产品粗加工、精加工、深加工,确立主导产业,解决畜产品季节供应不均衡现象,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民族传统食品。牢固树立名牌意识,充分发挥我区畜产品的特色优势,狠抓龙头产业,形成拳头产品,以加工业带动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以草地畜牧业促进加工业的发展,逐步引导草地畜牧业走向产业化。

(三)重视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机制,加强领导,使西藏草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人工种草的同时,积极开发智力资源,培训专业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普及草业知识,总结开发经验,不断探索进取。注意引进技术,引进人才,组织应用技术研究推广成果。彻底解决好我区种草立业智力资源开发不适应的问题。要实现西藏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草地畜牧业管理水平。坚持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抓好草地牧业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工作,抓战略研究,抓工作部署,抓督促检查。要按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谋划和领导发展工作,不仅要重视各项经济指标,而且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坚持把草地畜牧业经济指标增长同资源环境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加强对草地资源供求的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草地资源》科学出版社,1994年,西藏自治区土地管理局,西藏自治区畜牧局。

蒙皮效应原理及研究概况 篇4

目前在我国, 压型钢板还仅仅被视为维护结构, 而不考虑其参与结构的整体作用, 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且不符合结构实际受力情况。随着轻钢结构的普及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蒙皮效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 蒙皮效应的原理

压型钢板凭借重量轻、强度高、施工方便等诸多优点, 被广泛用作各类门式刚架围护结构的墙板和屋面板。传统设计中, 只考虑了主体刚架及各类支撑的作用, 没有注意到围护结构在平面内的承载能力。实际上, 薄钢屋面、墙面等围护结构对房屋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的贡献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不仅能承受法向作用于其表面的荷载, 而且还具有可观的传递面内剪力的能力。这一围护结构平面内的抗剪能力, 被称为“蒙皮效应”。

简而言之, 蒙皮效应是指围护结构 (如屋面和墙面) 对主体结构的整体加强作用。这种效应大大加强了结构的空间整体性, 如果建筑物围护选用的是脆性材料 (如砖墙、混凝土挂板、石棉瓦等) , 在往复变向水平荷载的作用下, 产生的主轴拉应力, 迅速使围护材料出现裂缝。因此, 围护材料的抗剪刚度下降或消失, 所以, 此类建筑物不具有蒙皮效应, 或这种效应具有明显的脆性特征。如果建筑物围护选用的是延性较好的材料 (如彩钢压型钢板、铝合金压型钢板等) , 在水平力作用下, 金属压型钢板是可以承担主轴拉应力的, 在横肋的帮助下 (如檩条、次梁) , 金属压型钢板可以承担更大的主轴压应力而不出现屈曲失稳。金属压型钢板相当于蒙在结构体系上的簿膜, 檩条、次梁相当于蒙皮的横肋, 两者共同作用, 提高了结构体系承担水平荷载的能力, 增加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在门式刚架中, 屋面压型钢板蒙皮效应的工作原理是:围护板与檩条以及板与板之间通过不同的紧固件连接起来, 形成了以檩条作为其肋的一系列隔板, 这种板在平面内具有相当大的刚度, 类似于薄壁深梁中的腹板, 檩条类似于薄壁深梁中的加劲肋, 板的四周连接墙梁或檩条类似于薄壁深梁中的翼缘, 可以用来传递板平面内的剪力, 承受板平面内的各种荷载作用。在斜屋面的门式刚架结构中, 屋面板的蒙皮效应帮助承受作用于屋面上的垂直荷载。当结构受到垂直荷载作用, 屋脊有向下运动、屋檐有向外运动的趋势, 但由于屋面板具有抵抗平面内变形的能力, 因此减小了这种运动趋势。在平屋面的门式刚架结构中, 屋面板也可与框架结构共同作用承受作用于结构的侧向荷载, 减小结构的侧向位移。

目前在我国轻钢结构的设计中几乎不考虑围护体系的蒙皮效应, 因为无章可循, 设计者只能设计全部荷载由框架结构承担。此种设计一方面会造成结构建造的总成本增加, 结构自重增加, 在需考虑抗震时也不利于结构抗震, 同时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围护体系蒙皮效应的实际存在, 在较大侧向荷载作用于结构时, 其会同框架共同参与受力, 而设计中将其忽略会导致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出现设计时未曾预料到的结构破坏。如在沿海地区常会出现在大风作用下轻钢建筑屋面板整体被掀开破坏, 破坏原因可能由于屋面板所采用的连接方式, 如暗扣咬合式的屋面板就容易在风吸力作用下脱离支托而导致破坏, 而另一个可能原因就是由于轻钢结构的设计中忽略了屋面板的蒙皮效应, 而屋面板的蒙皮效应是实际存在的, 当结构受到侧向荷载作用时, 屋面板与框架体系共同承担荷载, 由于设计中没有考虑应力蒙皮效应而进行连接件的选用及布置, 一旦结构承受侧向荷载足够大时, 则屋面板与檩条连接处或板板连接处的连接件就会因所承受荷载超过其承载能力, 而出现板撕裂、连接件拔出等破坏, 最终导致屋面板整体破坏。综上所述, 有效应用轻钢建筑中围护体系的蒙皮效应不仅可在经济上带来效益, 同时使得结构设计更为合理, 更符合结构实际受力状态, 更能保证结构使用安全, 因此在我国对于围护体系蒙皮效应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3 蒙皮效应产生的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 要使蒙皮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 构造上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必须设置足够的结构构件和连接件, 以保证应力蒙皮作用能够传递到框架结构上, 最后传递给基础, 明确并保证传力途经;

(2) 相邻面板之间的接缝应采用焊接、铆接或自攻螺栓等紧固件固定, 要求使用期间紧固件不得松动、拔出, 在板材撕裂前不得出现剪切破坏。这也是影响蒙皮作用的重要因素;

(3) 每块面板的两端均应直接固定在支撑构件上, 其固定方法可以采用焊接或者通过自攻螺栓、射钉、螺栓等紧固件, 要求使用期间紧固件不得松动、拔出, 在板材撕裂前不得出现剪切破坏;

(4) 沿着蒙皮板的跨度方向, 所有的蒙皮板均应设置边缘构件, 这些构件及其连接的节点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 能承担蒙皮作用产生的翼缘内力。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要特别注意:①仅考虑蒙皮作为梁腹板的抗剪作用, 其弯曲变形忽略不计;②规定的设计构造要求应与试验条件相同。在设计中一旦考虑蒙皮效应, 就要保证其作用环境, 视同整体结构作用构件, 不得随意拆除。

4 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晚。近十余年来, 随着我国钢产量的增长, 压型钢板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 以压型钢板作为围护体系的钢结构建筑逐渐得到了推广, 这为我国对于压型钢板应力蒙皮效应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国内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较大的科研成果。

1985年,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张耀春教授对V-115压型钢板进行了蒙皮基本性能试验研究。1987年, 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规范管理组的支持下, 成立了冷弯型钢蒙皮结构研究课题组, 分别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和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积极开展试验研究工作。

张耀春教授的科研梯队陆续对蒙皮效应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研究了自攻螺钉连接的受力蒙皮组合体的平面抗剪性能, 进行了大小尺寸试件的对比试验, 提出了非对称受力模型概念, 并给出了强度和刚度的简化公式。武振宇等采用悬臂梁试验对多跨檩条的蒙皮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研究檩条数量对蒙皮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提出了分析边部板件应建立非对称受力模型的建议。

与此同时南京建筑工程学院进行了一系列轻钢结构蒙皮效应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柏树新等采用将压型钢板等价为正交各向异性板的有限元方法, 分析了国产压型钢板组成的受力蒙皮, 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验证了该思路的正确性, 同时研究了受力蒙皮连接件的内力分布规律。乐延方等对受力蒙皮结构中的自攻螺钉、拉铆钉连接进行了大量试验, 分析了连接构件的抗剪强度、抗剪刚度、工作特点、破坏模式以及连接件布置方式、压型钢板跨度对受力蒙皮体性能的影响, 并对承受平面内荷载的蒙皮体进行了试验研究。

重庆大学也开展了蒙皮方面的系列研究, 对国内常用的屋面、墙面板进行了电弧点焊接及自攻螺丝连接受力蒙皮体抗剪性能的试验与分析研究, 并对压型钢板采用电弧点焊连接的受力蒙皮抗剪强度和抗剪刚度进行计算和可靠性分析。李文等进行了屋面高波压型钢板蒙皮作用的试验研究, 指出高波压型板屋面具有明显的整体蒙皮效应, 板侧连接件和高波板下的承托支架对蒙皮的横向刚度起有利的影响。汤征等采用美国标准试验方法ASTM-455E-7规定的试验方法对四种不同的板型组成的蒙皮体进行了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描述了压型钢板的变形特点, 介绍了应力蒙皮变形的计算方法, 并提出了轻钢结构房屋蒙皮设计的一些构造措施。高层钢结构设计时侧移起控制作用, 利用压型钢板的蒙皮效应减小高层钢结构的侧移是一个很有经济意义的课题。完海鹰等用有限元方法对高层钢结构的蒙皮效应进行了研究, 在计算分析中将压型钢板等效成为正交各向异性平板, 并对其引入壳体概念。

以上研究均为荷载作用下对蒙皮体整体抗剪性能的研究, 而蒙皮体中连接件性能对其抗剪强度、抗剪刚度的影响相当重要, 故一些学者对连接件的抗剪性能进行了分析。

但是, 目前我国实际设计中采用的规范对蒙皮效应并没有定量的计算规则。如《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 (CECS 102:2002) 第5.1.2条提到:变截面门式刚架宜按平面结构分析内力, 一般不考虑应力蒙皮效应。但有必要且有条件时, 可考虑屋面板的应力蒙皮效应。

相应的条文说明解释。考虑应力蒙皮效应只适用于面板为钢板的情况, 此时屋面压型钢板可视为起应力蒙皮作用的膈板。膈板的作用是, 通过其刚度和抗剪承载力来提高刚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承载力。屋面板可按沿房屋全长伸展的深梁处理, 用来承受平面内荷载并将其传至端部山墙或中间刚架。面板可视为承受平面内横向剪力的腹板, 其边缘构件可视为翼缘, 承担轴向拉力和压力。当符合下列条件时, 方可将面板视为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应力蒙皮设计。

(1) 面板除承担主要功能外, 只能用作为抗剪隔板抵抗其平面内的位移;

(2) 这种隔板必须有纵向边缘构件, 以承担由于隔板作用引起的翼缘力;

(3) 屋面板平面内的力, 应通过支撑系统、其他蒙皮隔板或抗侧移方法传至基础;

(4) 应采用适当的连接将隔板中的力传至主刚架, 隔板应与起翼缘作用的边缘构件相连;

(5) 面板作为受力构件处理时, 不得将其随意拆除;

(6) 对房屋的各项技术要求, 均应考虑到该建筑物的设计利用了应力蒙皮作用。

应力蒙皮膈板应主要用于抵抗风荷载、雪荷载和其他通过面板传递的荷载。它也可用来抵抗较小的瞬时荷载 (如来自轻轨道式吊车的荷载) , 但不能用于承担永久性外荷载。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 第4.1.10条提到:当采用不能滑动的紧固件连接压型钢板及其支撑构件形成屋面和墙面等维护体系时, 可在单层房屋的设计中考虑受力蒙皮作用, 但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1) 应由实验或可靠的分析方法获得蒙皮组合体的强度和刚度参数, 对结构进行整体分析和设计。

(2) 屋脊、檐口和山墙等关键部位的檩条、墙梁、立柱及其连接等, 除了考虑直接作用的荷载产生的内力外, 还必须考虑整体分析算得的附加内力进行承载力验算;

(3) 必须在建成的建筑物的显眼位置设立永久性标牌, 标明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 不得随意拆卸压型钢板, 只有设置了临时支撑后方可拆换压型钢板, 并在设计文件中加以规定。

如上所述, 是国内规范对蒙皮效应相关概念、内容的主要界定。由于规范不同, 定义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重点规定了蒙皮效应的构造要求, 限定了蒙皮效应只适用于屋面压型钢板。《冷弯簿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重点阐述蒙皮效应受力模型。各类规范都强调了可靠的、有效的、不能滑动的紧固件连接压型钢板, 是应用蒙皮效应的必要条件。

5 结束语

对于建筑结构来讲, 蒙皮效应是指围护结构 (主要是屋面和墙面) 对主体结构的整体加强作用, 这种效应大大加强了结构的空间整体性。蒙皮效应受很多条件影响, 很难明确地进行量化, 不同的工程情况下, 蒙皮效应的作用也不同, 工程中只将其作为一种结构上的储备。经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验证, 蒙皮效应己经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

摘要:轻钢结构中, 压型钢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具有很大的抗剪能力。其参与结构整体受力, 对主体结构有加强作用, 大大提高了结构的空间整体性, 这被称为压型钢板的蒙皮效应。本文主要介绍了蒙皮效应的原理、蒙皮效应产生的条件及国内研究概况。

关键词:蒙皮效应,轻钢结构,原理

参考文献

[1]张新中, 殷晓三, 祁术洪.蒙皮效应在轻钢建筑中的应用分析[J].深圳土木与建筑, 2009, (3) .

概况及优势 篇5

拉湾大学创立于1891年,是美国西部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其前身是教会创立的洛兹伯格学院。19洛兹伯格农业社区更名为拉湾,学院也随之成为拉湾学院。学校的教师教育课程犹为著名。1977 年,学院正式更名为拉湾大学。1981年在橘县设立分校区,紧接着在旧金山、肯县、圣路易斯等地都设立校区。

学校概况

拉湾大学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以东60公里的拉湾市。拉湾市坐落在雄伟壮丽的圣加百利山山脚,是一个活跃、安全、具有家庭氛围的大环境,不仅保留着悠久的历史,还充满对未来的无限展望。拉湾大学的生活充满各种机遇。优越的地理位置--距离美丽的海滩、冬季运动区和南加州文化热点区仅几分钟路程,拉湾大学拥有很多学术专业和学生组织,数不胜数的途径让学生迅速融入拉湾大学。小班课程教学以及亲切的教授让学生能够充分增长知识、促进个人成长。极富挑战性的核心课程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学会批判性思考、礼貌举止以及作为校园核心成员积极参与。

拉湾大学跻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国顶尖院校排名。并且为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服务,还在整体民族多样化方面获得全美大学排名第7。

拉湾大学拥有校友近50,000名,分布在世界各地,并都在自己的职业和群体中获得一定成就。学校校友居住在66个不同国家,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出类拔萃之人。许多校友自己创办企业,或任职执行总监、美国及跨国公司董事长、成为大学校长、教师、心理学家和执法官员等。

地理位置

拉湾市气候宜人,是一个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学院城,人口近三万多。从拉湾市只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世界闻名的好莱坞、贝弗里山和美丽的亨廷顿海滩。拉湾市所在的地区曾经有众多关于美国土著和印第安人史前古物的考古发现。

留学优势

1. 位于加州拉湾市,距洛杉矶东部56公里处,气候宜人,是一个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学院城,周边环境简单而清静,人口近三万多;

2. 小班授课,平均班级人数为16人,师生比例为1:12; 3. 设置留学生奖学金$5,000(IBT 85, IELTS 8.0或ELS 112)

3. 本科及部分硕士专业提供无条件双录取(ELS合作院校),语言中心设置在校内;

4. MBA专业无需提供GMAT成绩;

5. 大学最好的学科是工程、历史和自然科学,较好的学科有英文、哲学和心理学,MBA的物流管理、金融、会计专业也有较好的排名;

海豹油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篇6

【关键词】海豹油;心血管;肝脏;抗疲劳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66-02

Overview of components and effects of Seal oil

CHEN You-jun1,2, XIANG Fei-jun1,2*, YU Xue1,2, YU Chaochang3

(1. Kangmei Pharmaceutical C0.,Ltd, Guangdong, Puning 515300, China)

(2. Guangdong Kangmei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0.,Ltd , Guangdong, Guangzhou,510006)

(3. Guangzhou Xintianr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 Ltd. Guangdong,Guangzhou, 510007)

【Key words】Seal oil; Cadiovascular; Liver; Anti-fatigue

海豹油为海豹科动物斑海豹Phoca largha Oakkas和点斑海豹Phoca vitulina Linnaeus 及多种海豹的脂肪油[1],一般将海豹脂肪组织通过压榨或直接将脂肪组织粉碎后在80~85℃加热,分离残渣而制得[2],其含油量约为75%。早在7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就发现以海豹和海鱼为主要食物的爱斯基摩人极少患心血1管系统疾病 [3,4]。自那以后,對海豹油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大引起国内外人们的极大兴趣,广大国内外学者对其成分、药理及临床等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其应用及推广提供大量的科学依据。

1 海豹油成分研究

海豹油中油脂部分占92%,所含的脂肪酸大多为C14~C22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约占16%,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2%以上,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D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c acid,DHA) 以及γ-亚麻酸等 [1,5-6]。其中EPA和DPA的含量比例约为2:1,EPA和DHA含量比例约为1:1[6]。张施军等以气相色谱测得海豹油中EPA,DPA和DHA百分比含量分别为7.86%、4.88%和9.97%[7]。苏建芬等人同样以气相色谱法测定肠外营养用海豹脂肪乳(20%)中,上述三种不饱和脂肪酸折合成在海豹油中含量后分别是为11.75%、4.75和12.7%[8]。此外,海豹油中还含有甘油酯和磷脂等多种化合物[1]。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2.1.1 对血浆成分的影响

海豹油对心血系统药理作用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其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海豹油可以降低血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的含量,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别喂饲高脂饲料和海豹油混合资料和高脂饲料, 8周后,结果海豹油组较高脂饲料组TC含量降低78.45%, TG降低31.2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也较高脂组有显著降低[9]。高血脂Wistar大鼠模型,分别给予海豹油0.80、0.40和0.20g/kg (BW)三个实验组和溶剂对照组, 同时给予高脂饲料, 结果第14天和第18天血液TC含量较对照组最大降低比例分别22.19%和42.59%,TG分别为134.15%和108.14%[10]。Eva Vognilda选择健康志愿者,每日服用15ml海豹油和橄榄油混合油,同时服用等量橄榄油作对照组,服用12周, 海豹油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总脂肪酸成分EPA含量升高115%,DHA含量升高50%,同时血液中血栓烷B2产生有明显减少的趋势[11]。可知,海豹油可直接改变血脂成分,调整SOD水平,抑制过多氧自由基产生,减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动脉壁细胞,减少血栓形成。

2.1.2 对心脏脂类的影响

给14天龄的荷兰猪喂饲竖琴海豹油,喂养4~5周,结果表明心脏TC水平未受影响,但其中TG 含量显著升高,心脏中n-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含量较未饲者显著升高, n-3 PUFA可能以特定的方式代谢和(或)合并成心脏油脂,进而改善心脏功能[12]。兔高脂模型,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加喂海豹油,每天2g/kg,喂养8周,结果心脏中TC含量显著低于未加海豹油的高脂组,TC的蓄积也显著减少 [13]。

2.1.3 对血小板的影响

研究表明,海豹油等海鱼油中富含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流动性、成分组成、脂质媒介、信号途径以及膜交换受体等多种机理改变细胞功能[14]。血小板的活性与DPA和EPA密切相关,海豹油富含的EPA已被证实能在体内竞争抑制花生四烯酸的谢过程,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Neil J.等人对健康志愿者服用海豹油胶囊,对照组服用向日葵油为安慰剂,其它基础饮食和营养摄入相同,第14天时,结果血小板DHA、DPA和EPA水平均上升(p<0.01),p-选择素表达明显下降(p=0.01) ,表明血小板活性下降[15,16]。凝血氧烷B2(TxB2)是血小板中环氧合酶途径的主要氧化产物,可以认为是血小板功能参数,海豹油可以显著减少TxB2含量,可致血小板功能降低[11]。因此可知,海豹油对血小板成分、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均有助于抗血栓形成。

2.1.4 对血管壁影响

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其主动脉内皮损伤,内膜增厚,内膜表面粗糙,有大片硬化斑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服用海豹油组动物主动脉则只有少量散在硬化斑,硬化斑形成明显减弱,主动脉内膜损伤较轻,无明显增厚或突入管腔现象,中膜细胞间纤维成分中轻度增生,表明海豹油对血管内膜病变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

2.2 对肝脏的作用

2.2.1 对肝脂的影响

海豹油可能通过其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肝脏等脏器中的蓄积。家兔高血脂模型,喂海豹油,每天2g/kg,喂养8周,结果发现TC在肝脏的蓄积显著减少,肝脏TC较高血脂模型组降低了46.56%[13]。Feng-Shang Zhu对144位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及对照试验表明,服用海豹油24周后,脂肪肝完全复原率为19.70%(13/66),总体好转率为53.03%(35/66),ALT和TG水平较安慰剂组显著显著降低(P < 0.05) [17]。因此,药理试验和临床试验均表明海豹油在调节肝脏脂类代谢,降低肝脂含量,均体现了较好的效果。

2.2.2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海豹油通过调节肝脂的代谢,同时也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护肝的作用。海豹油对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预防作用的研究中,结果表明海豹油有明显降低肝组织AST、ALT、TG、TC和丙二醛(MDA)含量,改善脂质代谢,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等作用,直接降低肝脂水平;可以增强超氧化歧化酶的活性,减轻酒精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另外,其富含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竞争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其代谢物MDA形成,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了肝细胞膜及生物大分子[16]。

2.3 抗疲劳作用

研究表明疲劳与体内必需脂肪酸有关联,这些必须脂肪酸包括n-3 PUFA、n-6 PUFA、亚麻油酸及花生四烯酸等[18,19]。Michael Maes等人通过气相色谱法对22名疲劳综合症(CFA)患者和12名正常人測定了血浆PUFA水平,结果发现CFA患者会伴随着ω6 PUFA水平上升,ω3 PUFA/ω6 PUFA比率显示低于正常对照组,该比率与疲劳症状有负相关性。同时ω3 PUFA水平的下降在CFS患者的生理病理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建议CFS患者应该多以一些ω3 PUFA等物质治疗,例如EPA和DHA[19]。CFA患者服用每粒含有36mg γ-亚麻酸(GLA)、17mg EPA、11mg DHA和255 mg 亚油酸的软胶囊,同时以液状石蜡软胶囊作为安慰剂,服用1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4%和23%,3个月时分别为85%和17%,而且安慰剂组还出现9%患者病情恶化[20]。B.K. Puri.的研究也显示,服用富含PUFA的胶囊后,CFA患者以脑核磁共振扫描,初始时与16周时,发生显著的临床改善[21]。

2.4 其它作用

海豹油中长链n-3PUFA具有对炎症反应调节的作用,被广泛用于肠炎的治疗,它可以显著升高肠组织和血液中n-3 PUFA和n-6 PUFA比率,显著降低前列腺素2(PEG2)水平,显著减轻患者的关节痛和肠炎的活性等,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其主动治疗及控制的作用仍需进一步证实[22,23]。海豹油对脑组织中氧化组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能显著改善β淀粉蛋白(Aβ)所致小鼠拟阿尔兹海默(AD)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以及显著改善前脑缺血再灌致海马CA1区细胞调亡[24]。海豹油富含的n-3 PUFA,短期十二指肠给药可以改善主观性食物超敏反应患者对肠胃诉求,这种作用可能与n-3 PUFA的较好的抗炎作用有关,但可能也包括对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或安慰作用等其它机理[25]。

3 应用及展望

综上所述,海豹油体现了广泛的药理作用,其药理作用的产生主要与它所富含的n-3 PUFA和n-6 PUFA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有关,然而n-3 PUFA和n-6 PUFA 等在人体均不能自已合成[26],因此海豹油即成为了人体补充此类物质的重要来源。

我国1994年与加拿大Terra Nova渔业公司合作,此举为我国的大量优质海豹油来源提供了保障[2],目前国内已有多家药品和保健食品企业将海豹油胶囊等产品推向了市场,产品的上市为其使用和推广提供了较好的途径,也体现了海豹油良好的应用前景与开发潜力。

参考文献:

[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第二版)下册[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3:2748-2749.

[2] 王建中. 竖琴海豹可食部分的营养成分与加工利用[J]. 中国海洋药物,1996,3(59):47-51.

[3] Dyerberg J,Bang HO,Hjorne 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lasma lipid in Greenland Eskimos. Am J Clin Nutr, 1974,28:958-966.

[4] Dyerberg J. Bang HO. Stofferse E. Eicosapentaenoic acid and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 and atherosclerosis? Lancet, 1978,2:117-119.

[5] 李静,哈成勇. 海豹油成分及其脂肪酸的色谱分析[J].广州化学,1998,2:27-31.

[6] R. G. ACKMAN, S. EPSTEIN and C. A. EATON, et al. DIFFERENCES I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BLUBBER FATS FROM NORTHWESTERN ATLANTIC FINWHALES (BALAENOPTERA PHYSALUS) AND HARP SEALS (PAGOPHILUS GROENLANDICA)[J]. Comp. Biochem. Physiol.,1971, 4-0B, 683-697.

[7] 張施军,朱薇,许颂. HP 4890 D气相色谱仪在海豹油功效成分测定中的应用[J].水产科技情报,2000,27(2):169-171.

[8] 苏健芬,江桂生,郭喆霏,等. 气相色谱法测定肠外营养用海豹油脂肪乳中主要脂肪酸的含量[J]. 2011,4,8 (12):68-71.

[9] 杨键,卢荣华,孙蔽等. 海豹油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8,7(2):25-28.

[10] 谢韬,范文今,刘素清等. 赛奥海豹油胶囊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2,6,10(2):122.

[11] Eva Vognilda, Edel O. Elvevollb, Jan Brox,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Marine Oils and Olive Oil o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Platelet Membrane Fluidity, Platelet Responses, and Serum Lipids in Healthy Humans[J]. Lipids, 1998,Vol. 33, no. 4:427-436.

[12] Mary G. Murphy,1 Valerie Wright,1 Robert G. Ackman et al. Diets enriched in menhaden fish oil, seal oil, or shark liver oil have distinct effects on the lipid and fatty-acid composition of guinea pig heart[J].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 1997.177: 257–269.

[13] YANG Jian,LURong-Hua. 海豹油对家兔血脂、肝脂和心脂的影响[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1998,6(2):162-163

[14] Lieke van den Elsen, Johan Garssen, Linette Willemsen. Long Chain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the Prevention of Allergic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2012, 18, 2375-2392

[15] Neil J. Mann ? Stella L. O’Connell ?Kylie M. et al. Effects of Seal Oil and Tuna-Fish Oil on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Plasma Lipid Levels in Healthy.

[16] 董晓岚,倪慧,林晰. 海豹油对酒精性肝病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12,20(12):3277-3280

[17] Feng-Shang Zhu, Su Liu, Xi-Mei Chen, et al.Effects of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from seal oils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yperlipidemia[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8 November 7; 14(41): 6395-6400.

[18] K. M. Appleton, P. J. Rogers, A. R. Ness. Is there a role for n-3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the regulation of mood and behaviour?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to date from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clinical studies and intervention trials[J]. Nutrition Research Reviews (2008), 21, 13–41.

[19] Michael Maes, Ivana Mihaylova1,Jean-Claude Leunis.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the decreased levels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re related to lowered serum zinc and defects in T cell activation[J]. Neuroendocrinology Letters No.6 December Vol.26, 2005:745-752.

[20] P. 0. Behan, W. M. H. Behan,D. Horrobin. Effect of high doses of essential fatty acids on the postviral fatigue syndrome[J]. Acta Neurol Scand. 1990.82:209-216.

[21] B.K. Puri. The use of eicosapentaeno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 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 70 (2004) 399–401.

[22] Gülen Arslana, , Linn Anne Brunborgb, Livar Fr?ylandb,et al. Effects of Duodenal Seal Oil Adminis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Lipids, Vol. 37, no. 10 (2002):935-940).

[23] Tormod Bj?rkkj?r, Pedro Araujo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comparison of short-term duodenally administrated whale and seal blubber oils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joint pain[J]. 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 81 (2009) 425–432).

[24] 屈志炜,陈霁,王润生等. 海豹油及深海鱼油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细胞凋亡操作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会通讯,2000,17(2):44.

[25] Kine Gregersen, Ragna A Lind, J?rgen Valeur, et al. Duodenal administered seal oil for patients with subjective food hypersensitivity: an explorative open pilot 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Medicine, 2010:3 383–392).

[26] Mahinda Y. Abeywardena, Glen S. Patten. Role of ω3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Reducing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J]. Endocrine, Metabolic & Immune Disorders - Drug Targets, 2011, 11, 232-246.

作者簡介:

陈有军 (1979-),男,制药工程师,研究方向:中药天然药物研发。

通讯作者:

高速受电弓概况及发展 篇7

无论是从交通运输是经济进入现代增长所依赖的最主要的基础产业、基础结构和环境条件这一运输发展理论, 还是从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铁路“瓶颈”制约矛盾非常突出这一国情世纪出发, 以及世界铁路历史的发展证明, 高速铁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现已制定出一系列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高速铁路。

然而由于高速铁路开行速度高 (设计开行时速250 公里以上, 初期运营时速200 公里以上) , 高速铁路需要一系列配套技术的支持, 如适用于高速铁路的路网及信号系统、高速受电弓、高速转向架、符合动力学性能的车体等[1], 其中受电弓作为机车的受流器件, 在弓网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受流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所取电流的可靠性, 直接影响电力机车的工作状态。

1 高速铁路受电弓概况

电力机车在中高速运行状态下会出现比常速下严重的一些问题, 如:弓网系统接触压力变化大、离线率高、拉弧现象严重等等[2], 为克服这些问题, 各国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出了适合各国自己国情的高速受电弓。

德国ICE1、ICE2 系列高速列车使用的DSA 350 SEK型受电弓, 精选合金制成, 通过合理选择等臂平衡杆弹簧及组装, 减轻了受电弓的质量, 其质量轻 (仅为106kg) , 并且在其上臂杆与等臂杆的适当位置安装有可变化的导风板, 通过调节导风板活节距离及角度, 便可使受电弓升浮力稳定, 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受流效果。 该受电弓上还装有自动降弓装置 (AS) , 当弓网发生故障而损坏碳滑板时, 压缩空气经碳条滑板下与控制受电弓的压缩空气直接相连的通道释放, 在不到1 秒的时间内便可将弓头将至落弓位, 及时避免受电弓及接触网继续受到损害, 同时, 该装置还可将故障信号迅速传给在牵引系统重联的令一台机车, 使其受电弓降落, 切除整个故障。 DSA 350 SEK型受电弓在机车运行速度为280km/h时双机牵引能达到规定要求。

ICE3 系列高速列车使用的DSA 380 型受电弓弓头支撑部分采用钛合金, 并有独特的空气动力翼片设计, 受电弓弓头长1950mm, 滑板长1576mm, 质量不超过130kg, 受电弓控制单元将来自车两侧的压缩空气调整为适合受电弓正常工作的气压, 安装在阀板上的压力开关能够将受电弓的工作状态反馈给车辆, 其控制系统性能良好, 在运行过程中未出现过由于控制系统原因而导致其它设备损害的现象。 另外, 该型受电弓的自动降弓装置可对碳滑板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当滑板受损时压缩空气会通过自动降弓装置的快速降弓阀 (SV1) 中迅速排出, 实现自动降弓, 避免事故扩大化[3]。

日本新干线上所采用的的PS200A型受电弓, 滑板材料为铜基粉末冶金, 上下框架用异型钢板焊接, 弓头结构简单, 质量轻, 弓头归算质量6.93kg, 可满足200km/h以上的受流需求, 且能较好地抑制弓网电弧的发生, 在受电弓上放置有小型受电弓的二段式受电弓, 减小了归算质量, 同时加大了接触导线的张力, 从而提高了框架的上下振动固有频率及弓头上下振动的固有频率, 降低了离线率[4]。

法国国铁大西洋新干线中采用的GPU型单层受电弓最高运行速度可达515.3km/h, CX型受电弓可根据车速的变化自动调整接触压力, 使得弓网的跟随性大大提高, 从而减少了电弧的产生, X系列受电弓采用合成纤维弓头, 使得质量减轻了30%—40%, 采用气垫支撑装置和高性能空气调整装置, 使用有限元分析法及模拟技术提高了动态重量和受流质量。

我国高速动车组目前使用的DSA250 型高速受电弓, 设计速度200km/h, 试验速度250km/h, 滑板材料为纯碳质, 能很好地与铜合金接触线相匹配, 该型受电弓采用气囊驱动, 装有ADD自动降弓装置, 精密调压阀可以用来调节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静态接触压力, 单相节流阀可以调节升降弓时间。 通过吸收德国SSS400+型受电弓技术国产化的TSG19 型受电弓, 优化了框架的动力学性能, 降低了受电弓高度, 能满足双向运行350km/h的要求。

我国目前受电弓的生产仍以中外合作为主, 虽对受电弓的部分部件能够进行国产化, 但核心部件仍依赖国外[5]。 因此要想在受电弓研发生产技术上独立, 同时开发出性能更加优越、适用于更高速列车的受电弓, 我们必须进一步进行技术创新, 研发新型的高性能受电弓。

2 高速铁路受电弓发展方向

(1) 缩小弓头尺寸

相比于法国交流铁路所使用的高速受电弓, 我国目前使用的受电弓弓头轮廓较大, 因此弓头质量和空气阻力就比较大, 这两种因素成为弓网系统动态性能提升的负担, 所以我们可以研发外形尺寸较小的高速受电弓。

(2) 翼形弓头

可根据仿生学原理在椭圆形截面上支撑一个翼形弓头, 效仿鹰的翅膀在空中飞翔, 以提高受流性能;还可以考虑合理改变受电弓罩的形状, 在保证受电弓周围气流平稳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

(3) 主动控制

在受电弓滑板下加装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分别用以检测受电弓接触压力和系统矫正, 滑板下安装一个响应接触线高度变化和振动的执行器, 力传感器测得的接触力与理论值的差值输入到控制器, 输出信号给执行器调节受电弓的抬升力, 使弓网间接触力在规定范围内。

这种受电弓有良好的跟随性, 可以减少离线和拉弧, 改善受电弓的动态特性。

摘要:本文以高速铁路受电弓的特点为出发点, 主要以高速铁路技术比较先进的德国、日本和法国高速受电弓为例, 介绍了当今主流高速受电弓的特性及优点, 同时对我国高速铁路目前所使用的受电弓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最后为我国高速受电弓的研发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速铁路,受电弓,特性

参考文献

[1]黄墀才.德国高速铁路受电弓的发展[J].上海铁道科技, 1999 (2) .

[2]刘永红, 何友全, 肖建.高速铁路受电弓概况[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 22 (11) .

[3]孙洪强, 王水源.DSA380型受电弓常见故障分析[J].电子世界, 2013 (22) .

[4]邓明丽, 吴广宁, 张雪原等.电力机车受电弓发展综述[J].电气化铁道, 2008 (1) .

锂皂石的制备及应用概况 篇8

关键词:锂皂石,制备,应用,进展

锂皂石, 是属于蒙皂石族 (smectite) 的一种矿物, 即一种层状三八面体硅酸盐类矿物, 其凝胶性能优越, 在各种分散相中呈现出良好的触变性、增稠性、悬浮性、化学稳定性、交换性、吸附性、卫生安全性等性能, 被广泛应用于三十多个领域, 具有极高的经济利用价值。但同时储量有限, 全球目前探明的锂皂石矿产资源只有少量在我国的新疆地区和美国的汉克托地区。而人工合成方法中, 水热法是目前合成锂皂石的主要方法, 但仍存在实际问题。同时, 锂皂石应用广泛并且效果良好, 在全球需求量越来越大。

1 锂皂石的结构及性质

锂皂石属于2:1型结构的可膨胀的含水层状硅酸盐, 由上下两层硅氧四面体晶片中间夹一层镁 (铝) 氧八面体晶片构成。锂皂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反映了其形成时所必须的物理化学性质, 也决定着锂皂石在各个领域应用时的工艺性能。其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晶格置换, 电负性, 离子交换性和膨胀性。

2 锂皂石的制备

目前世界上制备锂皂石的方法主要有天然锂皂石的提纯、人工合成锂皂石和天然钙基蒙脱石锂化改型三种。人工锂镁皂石的合成工艺方法主要有水热法及微波法。其中, 水热合成工艺是当前生产锂镁皂石的主要方法。但目前仍然存在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生产效率低等实际问题。

2.1 水热法合成锂皂石

1845年, K.F.E.Schahfatl[1]在矿物合成试验中创造了水热法, 发展至今, 已经成为无机合成中的主要方法。周春晖[2]等以氟化锂、氯化镁、水玻璃、氨水为主要原料进行锂皂石合成。对锂皂石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表征了锂皂石的结晶性、热稳定性和粒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说明, 在水热晶化体系合成锂皂石的过程中, , 水热晶化程度提高、晶化时间长可以提高锂皂石的热稳定性。增加反应时间, 反应体系中的硅酸锂物相慢慢减少, 硅和锂转化成锂皂石结构。研究同时发现适当过量的锂利于锂皂石的合成。

2.2 微波法合成锂皂石

与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效率更高, 效果更好。近年来, 微波加热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的应用。冯臻[3]采用微波场作用合成锂皂石。对合成的锂皂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对阳离子交换量进行测定, 对其胶体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法合成的锂皂石与天然锂皂石的各个性能吻合情况良好。

3 锂皂石的应用情况

锂皂石具有优越的凝胶性能, 因此在各种分散相中, 锂皂石能呈现出良好的触变性、增稠性、悬浮性、化学稳定性、交换性、吸附性、卫生安全性等性能, 所以锂皂石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建材、食品、日用化工、医药、纳米材料、催化剂、等领域, 具有极高的经济利用价值。

3.1 锂皂石用于催化作用

Zhaohui Han[4]等人将人工合成的锂皂石应用于制备Cd S的催化剂, 试验以以锂皂石作为催化剂, Cd Cl2和硫作为原料, 在微波照射的条件下制备Cd S纳米材料。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锂皂石作为试验的催化剂能够使Cd S纳米颗粒保持良好的分散性, 并且还能影响到硫化物颗粒晶体的生长。用锂皂石作为催化剂, 比用其它粘土催化剂情况下制备的Cd S吸收紫外线的效果更好, 并且更容易和其他相结合。

3.2 锂皂石用于药物研究

ALEKSANDRA DAKOVI[5]等针对锂皂石对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以锂皂石为原料, 研究锂皂石对黄麴毒素的吸附量与p H值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 溶液的p H值越高, 锂皂石对的吸附量越大。Ghanshyam V.Joshi[6]等人工合成的锂皂石作为的缓释制的载体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锂皂石能达到抗疟疾药物奎宁 (QUI) 药物缓释的作用。锂皂石还同时具有输送量大的优点。

3.3 锂皂石用于日常化工

BARRYJ.R.MAYES[7]以人工合成的锂皂石作为牙膏的粘合剂, 试验结果表明:用人工合成锂皂石作为粘合剂比其它粘合剂在牙膏中的使用量可以降低0.3%, 并且能明显增加牙膏体系的触变性, 从而使牙膏在使用时更容易被挤出和分散, 还能有效的减少香料的添加量。

4 结语

综合上述, 国内外学者在锂皂石的制备和应用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锂皂石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水热合成、微波合成,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制备出较高纯度锂皂石。锂皂石因其优越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但锂皂石制备与应用目前仍存在很多实际问题, 例如: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生产效率低等。我们应该在现有制备方法的基础上, 对试剂、温度和压力等进行测量和控制, 尽可能以最经济的方法获取质量高、符合工业需要的锂皂石。所以, 锂皂石的制备和应用方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K.F.E.Schahfatl, Somyla5.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hydrothermal works in Japan, especially in ceramic science[J].Mater Sci, 2006, 41 (5) :1307-1318.

[2]周春晖, 杜泽学, 李小年, 等.水热体系合成锂镁皂石结构的演化和影响规律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 2005 (09) :1327-1332.

[3]冯臻.微波合成锂皂石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应用[J].无机盐工业, 2006 (11) :33-36.

[4]Zhaohui Han, Qing Yang, Jeffrey Shi, etal.Well-dispersed cadmium sulfide prepared in the presence of laponite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J].Solid State Sciences, 2008, 10:563-568.

[5]ALEKSANDRA DAKOVI, ŽIVKO SEKULI, GEORGE E.ROTTINGHAUS.T-2 toxin adsorption by hectorite[J].Journal of the Serbian Chemical Society, 2009, 74 (11) :1283-1292.

[6]Ghanshyam V.Joshi, Radheshyam R.Pawar, Bhavesh D.Kevadiya, etal.Mesoporous synthetic hectorites:A versatile layered host with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J].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11, 142:542-548.

我国测绘学概况及发展 篇9

测绘学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 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 编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图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测绘学的发展在世界上古史时代, 就有利用测绘学治理尼罗河泛滥后农田边界整理的传说。公元前7世纪, 管仲在其所著《管子》一书中已收集了早期的地图27幅。公元前5世界至3世纪, 我国已有利用磁石制成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的记载。公元前130年, 西汉初期便有了《地形图》和《驻军图》, 为目前所发现我国最早的地图。

二、研究对象和领域

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 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状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 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 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学科。又称测量学。它包括测量和制图两项主要内容。测绘学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中, 必须进行土地测量和测绘各种地图, 供规划和管理使用。在地质勘探、矿产开发、水利、交通等建设中, 必须进行控制测量、矿山测量、路线测量和绘制地形图, 供地质普查和各种建筑物设计施工用。在军事上需要军用地图, 供行军、作战用, 还要有精确的地心坐标和地球重力场数据, 以确保远程武器精确命中目标。发展简史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测绘技术起源于水利和农业。古埃及尼罗河每年洪水泛滥后, 需要重新划定土地界线, 开始有测量工作。公元前21世纪, 中国夏禹治水就使用简单测量工具测量距离和高低。公元前3世纪, 亚历山大的埃拉托斯特尼采用在两地观测日影的办法, 首次推算出地球子午圈的周长, 也是测量地球大小的弧度测量方法的初始形式。公元724年中国唐代的南宫说等人在张遂 (一行) 的指导下, 在今河南滑县至上蔡实测了约300千米的子午弧长。并在滑县、开封、扶沟、上蔡测量同一时刻的日影长度, 推算纬度1°的子午弧长,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弧度实测。1617年荷兰的W.斯涅耳首创三角测量法进行弧度测量, 克服了在地面上直接量测弧长的困难。1687年英国I.牛顿根据力学理论, 提出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椭球体。1690年荷兰C.惠更斯也提出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扁球体。后为法国在南美洲和北欧进行的弧度测量所证明。结束了历时半个世纪的有关地球形状的争论。1743年法国A.C.克莱罗发表《地球形状理论》, 奠定了用物理方法研究地球形状的理论基础。1849年英国Sir G.G.斯托克斯提出利用地面重力的测量结果研究大地水准面形状的理论。1945年苏联M.S.英洛坚斯基创立了研究地球自然表面形状的理论, 并提出“似大地水准面”的概念。

测绘学是技术性学科, 它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测量方法和仪器工具的创造和改革。17世纪以前, 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 如绳尺、木杆尺等进行测量, 以量测距离为主。17世纪初发明了望远镜。1617年创立的三角测量法, 开始了角度测量。1730年英国的西森制成第一架经纬仪, 促进了三角测量的发展。1794年德国的C.F.高斯发明了最小二乘法, 直到1809年才发表。1806年法国的A.-M.勒让德也提出了同样的观测数据处理方法。1859年法国的A.洛斯达首创摄影测量方法。20世纪初, 由于航空技术发展, 出现了自动连续航空摄影机, 可以将航摄像片在立体测图仪上加工成地形图, 促进了航空摄影测量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起, 测绘技术朝着电子化和自动化发展。1948年起各种电磁波测距仪出现, 克服了量距的困难, 使导线测量得到重视和应用。大约与此同时, 电子计算机问世, 加快了测量计算速度, 改变了测绘仪器和方法, 出现了解析测图仪, 促进了解析测图技术的发展。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 在测绘学中开辟了卫星大地测量和航天摄影测量新领域。随后发展起来的甚长干涉测量技术、惯性测量技术, 使测绘学增添了新的测量手段。

三、学科分支

测绘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及其表面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地测量学、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和地图制图学等分支学科。

四、测绘学的现代发展

空间技术, 各类对地观测卫星使人类有了对地球整体进行观察和测绘的工具, 好像可以把地球摆在实验室进行观察研究一样方便。由空间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 如由计算机、信息、通讯等技术发展起来的3S技术 (GPS, RS, GIS) 在测绘学中的不断出现和应用, 使测绘学从理论到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测绘生产任务也由传统的纸上或类似介质的地图编制、生产和更新发展到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GPS的出现革新了传统的定位方式;传统的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已由遥感卫星或数字摄影获得的影像所代替, 测绘人员在室内借助高速高容量计算机和专用配套设备对遥感影像或信号记录数据进行地表几何和物理信息的提取和变换, 得出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 由此制作各类可供社会使用的专用地图等测绘产品。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基本地图的成图或更新周期可望从十几年, 几十年缩短到几年或更短, 测绘业的体力劳动得到解放, 生产力得到大的提高。

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所有制成份和运行体制的改革, 需要开放民用国家测绘产品;从技术方面看, 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1m分辨率 (相当1∶1万比例尺) 的地图, 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地图纳入全球参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 中、小比例尺国家地图的保密价值已大大降低;对于军事敏感的重力数据, 卫星重力技术所发展的低阶全球重力场模型已足够用于他们的远程战略导弹发射。目前全球高阶重力场模型 (如EGM96) 分辨率已达50km, 已接近我国现有重力数据的分辨率, 其保密价值也需要重新评估。这一形势使绝大部份测绘产品可以作为普通商品服务于全社会, 测绘业从单一国家事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 这无疑为测绘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扩大了发展空间, 这也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转变。综上所述, 由于以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 测绘学的理论基础、测绘工程的技术体系、其研究领域和学科目标, 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表现为正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和动力, 进入市场竞争求发展, 测绘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它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扩大, 不仅是原来的单纯从控制到测图, 为国家制作基本地形图的任务, 而是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它必将随着21世纪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未来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技术框架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国测绘史.

输电线路舞动概况及故障分析 篇10

架空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会因自然条件的作用而发生多种灾害事故,舞动就是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舞动是不均匀覆冰导线在风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低频率、大振幅的自激振动。舞动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轻者会发生闪络、跳闸,重者发生金具及绝缘子损坏,导线断股、断线,杆塔螺栓松动、脱落,甚至倒塔,导致重大电网事故[1]。舞动问题在本质上为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加之各种复杂的随机因素作用,彻底治理难度很大,是架空输电线路机械力学领域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架空输电线路舞动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舞动已成为当前我国威胁线路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总结了近两年输电线路覆冰舞动的总体情况及故障特点,分析了输电导线舞动的形成原因、舞动机理以及治理舞动的措施。

1 近两年我国线路舞动概况

据初步统计,2009-2010年冬季舞动共造成441条次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发生舞动现象(318条线路发生跳闸故障),如表1所示。其中500千伏输电线路148条次,占33.5%;330千伏输电线路4条次,占1%;220千伏输电线路133条次,占30.1%;110千伏输电线路33条次,占7.5%;66千伏输电线路123条次,占27.9%。

1.1 2009年11月9-13日,河南、山西电网输电线路舞动情况

受北方寒流和西南暖湿气流影响,11月9日开始,山西全省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强降雪天气,29个县市降雪达到50年一遇的程度,20个县市降雪达到100年一遇的程度。11月9-12日,河南省遭遇大范围风雪和冻雨天气。受强降雪及冻雨天气影响,山西公司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共跳闸10次,其中,500千伏线路2条,共跳闸6次,220千伏线路3条,共跳闸4次,并观测到3条500千伏线路发生舞动;河南省7条500千伏、9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发生覆冰、舞动,跳闸29条次。

1.2 2009年12月27日至2010年1月6日,湖南、江西、浙江电网舞动情况

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从2009年12月下旬开始到2010年1月上旬,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多次的天气骤变,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低温并伴随大范围雨雪、大风的天气,其中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因气温骤降,造成了输电线路大面积覆冰舞动。

湖南省长沙和湘潭地区于2009年12月27日和2010年1月5日相继发生舞动现象,并造成10条220千伏线路跳闸。1月5-6日,江西省共有4条500千伏线路、25条220千伏线路、5条110千伏线路出现舞动现象,各线路舞动幅值1~6m不等。1月5日,浙江衢州地区发生舞动现象,造成8条110千伏线路和2条500千伏线路跳闸。

1.3 2010年1月19-20日,辽宁、河北、山东电网舞动情况

受强冷空气影响,1月19-20日,辽宁省出现雨雪大风天气,部分地区下小雨后转小到中雪,并伴有6-7级大风(东北风),局部地区风力达到8级,各地区气温普遍下降12-16℃。恶劣天气导致东北、辽宁电网多条输电线路覆冰舞动跳闸,其中500千伏线路3条12次,220千伏线路2条8次,66千伏线路21条60次。

1月19日晚至20日,河北沧州地区为雨夹雪天气,风力7-8级,最大瞬时风速15.8m/s,气温-2-1℃。恶劣天气导致东骅Ⅰ、Ⅱ线黄滨Ⅰ、Ⅱ线500千伏线路及多条220千伏线路发生舞动,东骅I、Ⅱ线及黄滨Ⅰ线故障停运,故障线路均为同塔双回架设,导线垂直排列。

1月20日,山东半岛大部分地区遭遇大风寒潮天气,省气象台和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20日8时后,山东各地区风力逐渐增大,并伴有冻雨,沿海出现了7~8级阵风,并转至10级东北大风,全省出现大范围、各电压等级线路的舞动事故,13条500千伏线路跳闸36条次,45条220千伏线路跳闸86条次,蓬莱电厂全停,烟台、威海、青岛拉路限电53.6万千瓦。线路舞动主要发生在淄博以东地区的相关线路,故障共涉及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泰安、滨州、威海和莱芜9个地区,涉及10-500千伏各个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500千伏线路故障中,单相故障26次(72.2%),相间故障10次(27.8%);220千伏线路故障全部为相间故障[2]。

2 输电线路舞动故障特点及原因分析

2.1 舞动特点分析

近两年冬季输电线路覆冰舞动是典型的线路覆冰舞动事故,其发生条件、舞动表现形式、造成的后果等都与以往的舞动情况基本一致。与以往相比,舞动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2.1.1 舞动范围扩大、频率高、涉及各电压等级

在以往的统计中,还不曾发生过如此大范围、高频率的舞动,而且波及到各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一是在地域分布上,舞动区域已不仅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而是遍及到公司电网大部分地区。以往定义为传统易舞区或易舞段的湖北、河南、辽宁等仍是舞动最为严重的地区,而湖南、河北、山东、浙江、江西、山西、陕西、安徽和江苏等省份,在历史上极少有舞动记录。二是在时间频率上,短短一个冬季全网就发生了六次大范围的舞动现象,几乎是每一次大风降温、冰冻雨雪天气过程,都会有线路会发生舞动,仅河南就发生了三次大范围的线路舞动。三是舞动涉及到了各个电压等级,河南、山东、辽宁线路舞动都涉及到了10-500千伏各个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个别通讯线路和电铁接触网也发生了舞动,导致胶济、京沈等铁路发生停运。此外,特高压1000千伏试验示范线路在2月11日发生舞动,舞动幅值约1-1.5m,但未发生跳闸故障。

由此可见,舞动已不再是发生在个别地区、个别区段的小概率事件,当气象、覆冰、线路参数等条件满足时,各区域、各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都可能发生舞动,我们对舞动的规律还需要重新认识。

2.1.2 舞动导致输电线路损失严重

近年线路舞动除引起电气故障外,还同时造成了螺栓松动、脱落,金具、绝缘子、跳线损坏,导线断股、断线,塔材、基础受损等严重的机械故障。舞动过程中,导致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318条跳闸,造成130条次的机械故障(春节前三次舞动造成52条次机械故障,春节后三次舞动初步统计造成78条次机械故障)。在发生跳闸故障的线路中,单相跳闸故障线路条数为32.4%,相间故障条数为73.9%(同条线路会同时发生单相和相间故障),导线断股故障条数为9.1%,金具损伤故障条数为6.9%,杆塔一般性损伤故障(螺栓松动、脱落等)条数为16.4%,杆塔结构严重损伤故障(横担损坏等)条数为3.5%,跳线损伤故障条数为3.5%,绝缘子损伤故障条数为1.6%,详细机械故障条数如表2所示(严重破坏指杆塔结构破坏导致停运情况)。

(单位:条)

2.1.3 新型线路抵御舞动灾害能力弱

大规模舞动现象中同塔双(多)回线路较之单回线路、紧凑型线路较之普通线路更易受到舞动影响,在相同气象、覆冰及地貌条件下,新型线路更易发生舞动,舞动发生后也更易发生跳闸故障,同时更易造成机械故障。综合近年舞动现象,同塔双回线路舞动328条,单回线路舞动113条,紧凑型线路舞动6条。按电压等级分,500千伏线路同塔双回舞动线路中64%发生跳闸故障,单回舞动线路中44%发生跳闸故障;330千伏4条舞动线路均为同塔双回线路,全部发生跳闸故障;全部电压等级中同塔双回舞动线路占74.3%,单回舞动线路占中25.7%,同塔双回舞动线路中76%发生跳闸故障,单回舞动线路中65%发生跳闸故障。不同电压等级线路中单/多回路线路舞动及跳闸条数详细信息如表3所示。

2.2 舞动故障原因分析

近年冬季线路发生的故障基本是典型的覆冰舞动事故。舞动是由于导线发生偏心覆冰,在平稳风激励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低频率(约0.1~3Hz)、大振幅(可达10m以上)自激振动。舞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即覆冰、风的激励和输电线路的结构及参数。覆冰多发生在风作用下的雨淞、霜淞及湿雪堆积于导线的气候条件下;本阶段各地区发生的舞动,基本都经历了雨凇天气,都观察到了明显的覆冰。舞动的形成与风速、风向以及流态等因素直接相关;本阶段发生舞动线路大多为东西走向,与主导风向的夹角较大,都是由于较强的风的激励造成的。线路的结构和参数对舞动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此次大范围舞动事故,造成不同电压等级多条线路受损,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现行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设计规程规范当中缺少线路舞动防治的具体技术指标和措施,对易舞区段的划分不明确,这些原因使得设计单位在线路设计中很难定位防舞区段、不易实现防舞措施。(2)线路的设计荷载是按照静载考虑的,当线路舞动时,会产生较大的动载荷,舞动产生的动荷载易造成杆塔横担挂线部位及铁塔螺栓承受荷载远远超过设计的极限荷载,导致铁塔整个横担失稳或强度破坏、铁塔螺栓剪切破坏等。此外,线路舞动会在导、地线与金具连接处产生交变应力,导致导、地线断股,金具损坏等。(3)杆塔设计时风荷载方向以及线路转角度数是确定的。线路舞动方向的随机性造成导、地线转向的度数有可能超出设计时线路转角的度数[3],使得横担在X、Y、Z轴方向力超过杆塔设计承载能力较多,引起杆塔整个横担失稳或强度破坏,这也是耐张转角塔更易发生横担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3防舞技术研究现状

舞动研究最早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国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理论、试验及防舞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舞动问题的复杂性至今仍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近些年随着国外主要舞动多发国家的电网建设趋于停滞,相关舞动研究工作也逐渐减少。我国属于舞动频发国家,关于舞动的记录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4],但真正的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治理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研究的深入,针对我国输电线路特点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在防舞技术路线上考虑主要体现在“避、抗、防”三个方面,其中“避”指合理选择线路的走向和路径,避开舞动多发地区及微气象、微地形区域;“抗”指适当提高线路的机械及电气强度,以提高线路抗舞动的能力;“防”指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舞动的线路,需及时设计防舞方案,加装防舞器。依据实际情况和运行经验,目前对新建和在建线路加装合适的防舞装置是实现舞动治理比较有效的方法。基于不同的舞动机理,国内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制了多种防舞技术和装置,总体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通过改变结构特性来抑制舞动:多数防舞器属于此类,包括失谐摆、抑制扭振型防舞器、双摆防舞器、整体式偏心重锤等[5];(2)通过提高导线系统自阻尼抑制舞动:如A.T.Edwardi(爱德华滋)设计的终端阻尼器;(3)通过提高风动阻力抑制舞动:如A.S.Richardson(理查德逊)研制的空气动力阻尼器;(4)通过各种防覆冰措施抑制舞动:如采用低居里点合金材料,使用防雪导线以及大电流融冰等;(5)提高导线的运行张力和缩短档距也可达到一定的抑制舞动的效果。

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防舞装置包括:双摆防舞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和相间间隔棒。双摆防舞器是基于舞动稳定性机理开发的一种防舞装置,主要应用到分裂导线;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是基于改变覆冰冰型实现防舞的机理开发的一种防舞装置,应用于分裂导线形式;相间间隔棒通过改变和抑制舞动运动形态来实现防舞,在单导线和分裂导线形式都能应用,目前应用在相间距较小的线路上。

4 结语

总体来讲,国内开展的舞动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显不够。理论上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解决舞动激发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释舞动机理,相关试验研究成果匮乏;防舞技术手段单一、缺乏防舞效果评估的可靠数据;防舞工作缺乏指导性的规范和标准,防舞设计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防舞工作重治轻防,主动性差。

由于基于不同舞动机理开发得到,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防舞装置,都具有其特殊的设计特点和应用局限性,防舞效果也参差不齐,至今没有形成一种从根本上实现抑制舞动的防舞技术;而且由于对舞动防治缺乏经验和指导性的工作方法,造成在舞动发生后防舞工作的盲目性。到目前为止,舞动防治工作仍然是治标多于治本、经验多于理论、局部的研究多于全面的研究。应用在我国线路上的防舞装置主要有双摆防舞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和相间间隔棒,虽然这些防舞器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抑制舞动的功能,但其防舞效果存在很大差异,适用范围有限,距离舞动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对这些防舞器的防舞效果进行评估,并开发新型的防舞装置,从根本上实现抑制舞动的能力。

摘要:我国是输电线路舞动灾害频发的国家,线路的舞动严重威胁电力生产的安全。本文总结了近两年输电线路覆冰舞动的总体情况以及线路舞动的故障特点,分析了形成原因、总结了目前常用的防舞措施。结果表明:导线的舞动主要由覆冰、风激励、线路结构和参数决定;采取避舞、抗舞和抑舞措施可有效防止舞动危害;最后指出了输电线路舞动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输电线路,舞动,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少华.架空输电线路导线舞动及防治技术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0,Vol.46.

[2]刘洪正,乔耀华,扬立超.山东500kV电网线路舞动分析及其治理.山东电力技术,2011(3).

[3]杨风利,杨靖波,付东杰.导输电线路导线舞动荷载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Vol.31No.16.

[4]郭应龙,李国兴.输电线路舞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汉泰词典出版概况及编纂建 篇11

关键词汉泰词典《现代汉泰词典》历史回顾建议

一、汉泰类词典编纂的历史回顾

词典作为文化产品,也和其他文化产品一样,是受到一定社会文化条件制约的,同时,词典也反映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黄建华 2011:9)汉泰词典的发展过程,折射出泰国华人社会和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轨迹。汉泰词典的编纂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萌芽时期(1934—1975)

在泰国,与汉语有关的词典编纂,是从泰汉词典开始的。早在1934年,中国侨民萧元川主编了第一部《暹汉词典》(即泰汉词典),为华侨研究及翻译暹文(泰文)之用。

1962年,他又主编了第一部汉泰词典,名为《中泰大辞典》,为帮助翻译和查检中文读音之用。该词典用繁体字编写,排成三栏,正文用“形排”(部首分列检字法)。由于在泰国的华人、华侨、华裔中潮州人约占70%,所以词典中的读音以潮语十五音及潮汕字典之音来标音,但使用泰文声母及韵母注释。它的蓝本较多,如:《辞源》《学生白话辞典》《汉英大辞典》

[1]、各种专门辞书、新闻用语以及各种励志语词典。收词量十万以上。由于它是第一部汉泰词典,所以对某些词语释义不够详尽。为了避免翻译混乱,有时加英文注释,如“同价水”(water equivalent),有些加例证,并用圆括号括起,如:一口

(如:他一口保证)。它的缺陷是:立目较随意,如“也行”“也会”“也就”“也可以”“丈夫之志能屈能伸”“下意识之作用”均立目;释文半文半白;义项划分含糊。

1969年,马峰的《中泰会话辞典》出版,侧重于中泰商贸用语。虽然与上述词典相比规模较小,但是它增加了普通话读音,不过仍以泰文声母及韵母注释。检字法欠缺,只提供部首法。词典分成四栏,正文按照笔画顺序排列。

以上两部词典,实际上只是一种词汇手册,主要是为侨民子弟服务,以潮州语学习为主,选词立目缺乏理论指导。今天看来,这两部词典显然已落后,但是它为汉泰翻译奠定了基础。

2.奠定时期(1976—2001)

1975年,中泰两国正式建交后,一些汉泰、泰汉中型双语词典陆续出版。由于泰国华人华侨来自闽南、广东地区的为多,他们信奉大乘佛教,成立了泰国华宗僧务委员会[2]。1976年,任鉴真魔利迦(仁愿)为泰国华宗僧务委员会主任,编纂出版了《汉梵英泰佛学辞典》。这部佛学辞典在泰国影响很大。词典出版数月后,泰皇召见了华宗大会长及法众,接受了华宗大会长等奉呈的《汉梵英泰佛学辞典》。1996年,为庆祝泰国诗琳通公主50华诞,《汉梵英泰佛学辞典》推出崇圣版,在泰国辞书编纂史上获得较高荣誉。1977年又出版了《泰巴汉对照南传佛学辞典》,以利于南传佛教之研究。

此后,几部其他类型的汉泰词典陆续问世。1981年,由杨汉川主编的《英汉泰词典》出版。1986年,杨汉川编译的第一部用汉语拼音标音的汉泰词典——《现代汉泰词典》出版。这部词典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以下简称《现汉1978》)为蓝本编纂而成。其编纂目的是恢复华文教育。该词典的问世使泰国汉泰词典告别了以潮州语为主的阶段。

1992年,泰国政府放开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华文教育的种种限制,有力地推动了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由于1986年首版的《现代汉泰词典》为人工编纂,工艺落后,并缺少校对环节,错误甚多,因此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使用智能编纂工艺,全面纠正错别字,并校正翻译,修订后的《现代汉泰词典》于1992年出版。此后几年,杨汉川以《新华字典》、《中华新字典》(有粤语音)等为蓝本,陆续编译出版了一批词典,如《新华汉泰字典》《中华汉泰字典》等。

总之,这个阶段时间不长,出版的词典数量较少,但由于杨汉川的汉泰词典和字典均以中国较权威的词典为蓝本,质量较高,所以他编纂的汉泰词典基本上垄断了泰国市场。

3.暴涨时期(2002—2010)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热”带动了“汉语热”,首先辐射到周边的亚洲国家,汉语学习热潮高涨。这十年来,泰国汉语学习需求也急速上升。据中国教育部2009年来华留学生统计,泰国来华留学生人数排第5位。如今汉语已成为泰国人的第二外语,仅次于英语。随着学习需求的上升,汉泰词典的出版数量也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出版约40部汉泰词典,其中有一半是2002年后问世的。尤其是在2002年一年内就有六部汉泰词典问世。杨汉川的《现代汉泰词典》第二次修订后也在2002年出版,改为简体字版(以下简称《汉泰词典2002》)。次年,由中国人裴晓睿主编的第二部中型汉泰词典——《汉泰词典》出版。

这一阶段编纂的汉泰词典,其编纂目的多为为汉语学习服务,所以均是以普通话为主流的汉泰词典。可以说,汉泰词典的编纂出版进入了兴旺时期。2006年,开始出现汉泰直译的电子词典,之后不少类似的电子词典相继问世。近两年还产生了在线汉泰词典,但是其功能和释义的准确性及实用性,均大大落后于中国英汉、汉英在线词典。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汉泰词典编纂出版呈现暴涨趋势,但应该看到,这期间编纂的词典,种类趋于单一,真正有所创新的并不多。数量猛增,但质量还不尽如人意。百科词典、学习词典等的编纂尚未启动。大规模的汉泰语料库有待开发与利用。

表1汉泰词典出版时间分布一览[3]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汉泰小型汉泰中型汉泰图解汉泰分类词汉泰成语熟语汉泰字典双解汉泰中华字典汉英泰小型汉英泰中型汉英泰图解汉英泰俚语汉英泰商务汉英泰成语熟语佛学汉梵英泰佛学泰巴汉汉英日泰图解汉英泰日一千词汉英法日泰一千词

1962—197021

1971—197911

1980—198911211

1990—199931

2000—20101231142111111

二、泰国汉泰词典简评

目前泰国出版的,与汉语有关的词典中,英汉泰等多语词典数量较多。大型汉泰词典尚未问世,中型寥寥几部,小型较多。中型汉泰词典中,有三部较有影响,其中杨汉川的《现代汉泰词典》最具代表性。所以下面先对裴晓睿及佩祺两位编纂的汉泰词典加以介绍,在第三部分对杨汉川《现代汉泰词典》详细评析。

1.裴晓睿《汉泰词典》

2003年出版。由中国泰语专家,北京大学裴晓睿教授主编。该词典一上市,就非常受读者欢迎,迄今已是第五次印刷。它收词较少,仅3万个词条,32开,共564页,它的特点是简明实用。

值得肯定的是,该词典附录内容充实,词条信息丰富。词条标注了词类、专业学科、语体和感情色彩。但该词典也不无缺陷,如缺乏词源标注。目前许多中型词典在释文后往往标注词源,如:《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以下简称《现汉2005》)“阿门”条释义为:“犹太教、基督教祈祷时常用的结束语,……[希伯来 āmén]。”词源知识可为读者提供词语的来源信息,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源语语言和文化,增强词典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关于词典条目排列法,该词典在其前言中说,同音同调的汉字按笔画多少排列,但是依笔者考察,它并没有按笔画多少排列词条,如bàn下有: 扮、拌、伴、瓣、半、办、绊。条目排列缺乏科学性,无规律可循。

关于收词,由于该词典参考了十几种词典,所以有些《现汉2005》未收入的词,它也收入了,如:奥斯卡奖、八字名、八字脚、八字形,并且增加了一些专业术语,如:白蛋白〈生化〉、白粉病〈农〉、白化病〈医〉等。但是漏收了某些常用的俗语,如:八字没一撇、半死不活、笨头笨脑。但有些新词还未收,如:白色污染、背景音乐、电子邮件等。

关于义项设置,该词典只取词目的主要义项,如该词典中“白”只收一个义项“ (白)”,而《现汉2005》里有10个义项。再如“包”,该词典收有3个义项:“〈动〉〈名〉 (〈动〉包;承包;〈名〉装东西的口袋)”,《现汉2005》列有12个义项。实际上该词典提供的这3个义项基本上与《现汉2005》中的6个义项相对应,其中泰语的“ (承包)”义已经涵盖了《现汉2005》的第8—11四个义项。由于语言的转换,双语词典的释义要特别注意某义项内涵和外延覆盖面的不同。双语词典的释义,不能追求每个义项都与其蓝本简单对等,该词典这样处理还是很合理的。

该词典的特点是释文简洁,它的译文无严重问题,这应该归因于编者是泰语专家,并且具有几十年的在泰国教授汉语的经验。该词典的缺点是规模较小,缺乏例证。

2.佩祺《汉泰词典》

2010年出版,佩祺主编。收入5万多个词条。虽然该词典中并未提示参考何种文献,及以哪种词典作为蓝本,但是笔者考察发现,词典正文的条目安排与收词情况基本上与《现汉2005》相同,只是对少量不常用的词条予以删减。尽管如此,它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该词典没有部首检字表,也未提供语体标注等内容。汉语书面语与口语有很大的区别,词典中若未提供任何语法、语用信息,自然会影响读者对词汇的运用和理解,如:“騃”《现汉2005》标了“〈书〉”(书面语之义),而该词典仅提供对等词 (傻),未见语体标注。

其次,为了节省篇幅,该词典把《现汉2005》分立的同形词条目全部合并在了一起,如:“艾”《现汉2005》分别立了4条:“艾1多年生长植物……也叫艾篙;艾2〈书〉年老,也指老年人;艾3〈书〉停止;艾4〈书〉 美好;漂亮。”而该词典却将上述四条合并成一个条目“艾 (年老,停止,漂亮)。”这样的释文不便于对“艾”的不同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再次,该词典强调它的创新主要是收词量大,收入较多新词,释义更加精确。但据笔者考察,它的释文存在许多可商榷之处,如:“把关 (把守关口)”;“暗送秋波 (暗中勾搭)”。译文残缺,释义涵盖不全。再如:“阿猫阿狗”《现汉2005》的释义是“〈方〉泛指某类人或随便什么人(含轻蔑意)”,而它的释义是“ (第三人称)”,显然是误译。

最后,该词典缺乏例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缺陷,不仅减少了它的可信度,也不利于指导词语运用。

三、《现代汉泰词典》编纂评析及相关建议

目前在泰国收词量最多、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词典是《现代汉泰词典》。它富有很强的时代性:第一次采用简化字;第一次使用汉语拼音,并按音序排列等。由于它以《现汉》为基础,不论在收词量,还是在例证的配置等方面,在泰国词典中均独占鳌头,代表了泰国汉泰词典的最高编纂水平。尽管它的蓝本《现汉1978》已显陈旧,但是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应该说这部词典是有历史功绩的。

本文把《汉泰词典2002》和《现汉2005》加以对照,并与其他同类词典比较,对《汉泰词典2002》的编纂情况加以评析,指出其缺陷,同时对同类词典的编纂提出建议,以期对今后汉泰词典的编纂有所帮助。

1.关于索引

词典索引主要包括音序索引、形序索引、字母索引、主题索引、双向索引等。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基本特点是一字一形。虽然也能见形知音,但是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如果不考虑词目的书写形式,仅凭其读音就没有足够语义区分度。因此,汉语的音序排检是建立在语词书写形式上的,是形态制约下的音序索引体系。(章宜华,雍和明 2007:67)

在汉语中,形序索引有部首法、笔画法、笔顺法、笔形代码法等类型。基于汉字的特点,部首法、笔画法索引应是中型以上的汉外词典中不可或缺的检字方法。《汉泰词典2002》由于考虑到泰国盛行繁体字,虽然现在也开始使用简体字,但仍保留繁体字。词典的多字条目大多仍以繁体字形式出现。因而它未使用其蓝本的189部部首检字表,而是选用250部部首检字表。

过去对于部首的选用,未有统一标准。但近几年新出版的辞书陆续采用了《汉字统一部首表》201 部,如:《新华字典》(第10 版)、《现汉语规范字典》、《中华字典》、《现汉2005》,中国辞书体现出部首规范化的趋向。

泰国汉泰词典至今尚未使用201部首。因此以后编纂汉泰词典也应采用《汉字统一部首表》201 部,这样可与中国辞书保持一致。

2.词目更新

《汉泰词典2002》在编译过程中,基本上遵循蓝本原有的词目,增减词目不超过总数的7%。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有演变。目前《现汉》已更新到第6版。删减陈旧词条,调整及增加新词,是每一次修订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收词方面,本文把《汉泰词典2002》与其蓝本《现汉1978》及《现汉2005》比较,发现《汉泰词典2002》特别收录了相当数量的专业术语,如科技术语、医学术语等,如:绊创膏、病理变化、剥床、爆鸣气、北五味子、不定式、产科学、场磁铁、超市微生物、传染病肝炎、传尸等。大部分词条的增加是有道理的。但有的词条值得商榷,如“剥床”“传尸”等词汉语中没有,一般中国人也不解其义。再有,有的所谓词语只是一种临时组合,不宜立为词条,如“传染病肝炎”等。

在单字条目上,以“A”字母为例考察:《现汉2005》增加了5个字,即:“吖、嗳、僾、咹、墺”。这些字是非常用字,《汉泰词典2002》未收入无可厚非。

在多字条目上,以“电”下面的多字条目为例考察:

《现汉2005》共收有多字条目165个;《汉泰词典2002》共收有多字条目126个。

《现汉2005》有而《汉泰词典2002》没有的词条,达69个,其中常用词条如:电动、电话卡、电荒、电脑、电脑病毒、电子图书、电子眼、电子邮件等。

《现汉2005》没收而《汉泰词典2002》收录的词条共30个,均是目前不常用的,如:电滚子、电弧焊接、电钮、电热厂、电枢、电泳、电晕等。

总的来说,《汉泰词典2002》收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重科学轻语词;一方面由于蓝本过时而词条未更新。这是时代造成的,不能苛求。但以后修订《汉泰词典》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3.语法及语用标注

语文词典中的语法及语用标注包括词类、语用、词源、专业学科等信息。语法信息是现代词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汉2005》对所收词条做了全面的词类标注。由于《汉泰词典2002》是以《现汉1978》为蓝本,所以词类标注缺乏系统性。词类的标注可帮助读者正确理解、更好掌握及运用词语。以后编纂汉泰词典时应在这方面加以完善。

学科(专业)标注能告诉读者某一个词或某个词义属于某个学科领域或某个技术部门。《汉泰词典2002》吸收了其他双语词典的优点,提供了40个学科标注略语,如: 测量、地理、地质学、法律、建筑、教育、化学等。这是值得肯定的。

笔者建议汉泰词典吸收汉英词典的优点,增加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标注,增加〈褒〉、〈贬〉、〈成〉、〈粗〉、〈惯〉、〈谦〉、〈俗〉、〈套〉、〈婉〉、〈讽〉等标签,使词典既有学科标注,同时兼顾语文信息,更好地发挥其使用价值。

4.释义问题

释义准确是对一部词典最基本的要求。关于《汉泰词典2002》的释义,学者李得卉曾做出评价:1.释义和例证部分编排很粗糙;2.词义缺失过多;3.忽略汉泰文化差异,导致释义出现偏差;4.缺乏词汇的语法语用信息;5.缺乏惯用法说明。本文在此基础上运用双语词典释义的一些基本理论,对该词典释义方面存在的一些微观问题加以分析,主要问题归纳为:

(1)释义对应不当。对应选择法用于当原语词的语义域宽、概念大,而译语词的语义域窄、概念小时,或原语词某个义项包含有某些细微的意义差别时,词典编者列举可能的对应变体,以供词典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译文。(黄建华,陈楚祥2003:110)而《汉泰词典2002》的释文却违背了“对应”原则,如:“碍口”《现汉2005》的释义为:“怕难为情而碍于情面而不便说出。”《汉泰词典2002》的释文为:“

(说不出来;感到窘迫;无所适从;怕有害于其他人或自己而说不出来;难为情 )。”把一个整体释义拆得零零散散,显然不妥当。

(2)释义嫌冗长。双语词典是涉及两种语言的词典,其主要任务是在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中找出与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意义相等(或相近)的对应词(兹古斯塔 1983:404),一般不做解释。因此双语词典的释义方式主要是,尽可能地提供目的语中的对应词语。然而,《汉泰词典2002》的释义没有体现这一原则,而是把蓝本的释文照搬过去,如“帮助”的释义为:“

(帮、帮助(在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以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援方面))。”这样就使释义十分冗长。实际上,“帮助”一词在泰语中,并非是“词汇空缺”,这样的词应使用对应词翻译。

再者,《汉泰词典2002》有的对应词过多,如“把揽”的释义是:“ (尽量占有、包揽、涵盖所有、承包所有 、把持所有)”,提供了五个对等词,显得重复、啰唆。在这方面,与其他同类词典相比,《汉泰词典2002》存在较大的缺陷。

5.例证方面存在的问题

黄建华(2003:60)指出,例证不仅补充说明词的意义,使其具体化,而且说明它的语法特点、搭配范围、修辞色彩等。例证的选用往往能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但是例证得当与否,是双语词典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

迄今为止,《汉泰词典2002》是泰国唯一一部有例证的汉泰词典,因此在功能方面,它是最完整的。《汉泰词典2002》例证基本引自其蓝本《现汉1978》,并译为泰语,其权威性毋庸置疑。但是《现汉》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在不断修订,但《汉泰词典2002》的例证未做调换,有不少例证还保留着某一时期的时代印记,如:

鄙视~体力劳动是剥削阶级思想的表现。(《现汉1978》)

(《汉泰词典2002》)

他向来~那些帮闲文人。(《现汉2005》)

另外,双语词典不能盲目照搬蓝本例句,因为蓝本中的部分例证过难,学习者不容易理解,如:《现汉2005》中“不时”的例证是:一边走着,一边~地四处张望 |在丛林深处,~听到布谷鸟的叫声。例中的“四处张望”“丛林深处”“布谷鸟”,对于外国人来说都是“难词”。在编纂双语词典时,编者应酌情选用蓝本中的例句,必要时,可针对本国学习者汉语水平,做出相应调整。

附注

[1]出版时间较早,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中泰大辞典》前言中提及把它作为参考蓝本。

[2](Khana Kammakan Songchin Nikai) 中国华人寺庙及僧侣的佛教领导机构。曼谷王朝拉玛五世(Rama V,1868—1910年在位)时期,中国大乘佛教随着华侨传入泰国,华宗僧侣组成不同门派,分散在曼谷各寺庙斋堂。

[3]本文主要考察范围是泰国国家图书馆的相关资料,以及泰国规模最大的书店(seed书店)。再版词典和泰汉词典不在考察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龚益波.泰国潮州籍华侨华人的中华乡邦文化情缘.东南亚之窗,2010(1).

2.黄建华.词典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3.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鉴真摩利迦等.汉梵英泰佛学辞典.曼谷:古庄普门报恩寺图书馆, 1977.

5.鉴真摩利迦等.泰巴汉对照南传佛学辞典.曼谷:古庄普门报恩寺图书馆,1978.

6.焦新. 教育部:2010年在华学习外国留学人员突破26万人.中国教育报,20110303(1).

7.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8.李得卉.浅探《现代汉泰词典》的几个问题以及汉泰词典的编纂.∥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

9.李志江.现代汉语通用字的部首定位.语文建设,2001(6).

10.马峰.中泰会话辞典.曼谷:卡森班地,1969.

11.裴晓睿.汉泰词典.曼谷:特色地出版社,2003.

12.佩祺.汉泰词典.曼谷:普办亚出版社,2011.

13.万江波.双语词典的翻译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4.韦丽娟.论现代泰语词典编撰与汉泰语词典概况.文教资料,2007(7).

15.萧元川.暹汉辞典.曼谷:南美有限公司,1934.

16.萧元川.中泰大辞典.曼谷:南美有限公司,1962.

17.杨汉川.新华汉泰字典.曼谷:荣撒出版社,2003.

18.杨汉川.中华汉泰字典.曼谷:荣撒出版社,2006.

19.杨汉川.现代汉泰词典(简体字版).曼谷: 荣撒出版社,2010.

20.杨作为.泰国汉语教育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东南亚研究,2003(5).

21.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4.A Relative of ThaiChinese Literature. Information Searching Center of Ramkhamhaeng University. isc.ru.ac.th/data/ps0000138.doc:3.

25.Yennguan etc. A Dictionary of Buddhism ChineseSanskritEnglishThai. wikipedia.: http://th.wikipedia.org/wiki/.

上一篇:初中化学的入门教学下一篇:抗酸杆菌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