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问题及对策建议(精选12篇)
优势、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1
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符合我国振兴东北的战略需要,也符合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符合两国战略合作的需要。
国务院在2015年12月公布设立哈尔滨新区,并将其打造为中俄全面合作的重要承载区,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2016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哈尔滨综合保税区,预计2016年内封关运行,未来将成为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先导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作为中国最北部省份,黑龙江在中俄经贸往来中一向起着“桥头堡”的作用。我省应尽快启动建立以哈尔滨等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黑龙江省内边境合作区为基础,面向俄罗斯、辐射日韩等东北亚国家的区域性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中俄自贸区”)。自由贸易区将是中俄合作的最高形式,包括贸易、区域合作、产业合作等相关领域。
一、黑龙江省建立中俄自贸区的优势
黑龙江省在我国对俄经贸关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优势资源,区位优势突出,对俄经贸历史悠久,基础扎实,有相当数量的国家级边境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和综合保税区。作为全国对俄经贸合作第一大省,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近3000公里的边境线,拥有国家一类边境口岸15个,对俄贸易占全国的1/4,累计投资占全国1/3。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两国互补性需求的增长和双边政策效应的显现,对俄经贸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年来,我省以转型升级为导向,全面深化对俄经贸合作,贸易、投资稳步推进,发展对俄贸易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
2014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实现232.8亿美元,增长4.1%,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9.8%,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的24.4%。
黑龙江省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推动对俄全方位交流合作,扩大对俄贸易规模,打造跨国产业链条。对俄跨境电子商务方面,2014年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值突破3亿美元。对俄大企业和大项目合作有了新进展,成功举办了“2014中国—俄罗斯大企业项目合作对接会”、“2014黑龙江—哈巴罗夫斯克经贸合作对接会”、“2014黑龙江—滨海边区经贸合作项目对接会”。
2015年全省对俄贸易进出口完成108.5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和全国对俄进出口总值51.7%和15.9%。其中,对俄出口完成23.5亿美元,自俄进口完成84.9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口和全国自俄进口总值的65.6%和25.5%。黑河市、绥芬河、东宁、漠河、同江、抚远、密山、饶河口岸骨干作用明显。
对俄投资合作。截至2015年底,我省在俄罗斯投资企业累计为505家,投资总额99.2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76.03亿美元,实际投资额25.9亿美元。2015年,我省对俄投资企业备案99家,同比增长75%,投资总额41.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占全省备案投资总额的60.56%;我省对俄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35亿美元,占全省9.34%,同比增长48.5%。我省对俄主要投资领域为能源矿产业、林业、农业、加工业和园区建设,对俄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主要集中在森林采伐、农业种植和建筑工程行业。投资合作项目主要分布在俄远东的滨海边区、哈巴边区、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和外贝加尔边疆区。
二、建立中俄自贸区存在的问题
1. 中俄自贸区的内部动力尚显不足
自贸区的建立在大的方向是符合中俄双方利益的需求,是有着光明的前景。不过,中俄经济合作也存在一些不利方面。俄罗斯转型所需要的高科技项目中国无法提供更多,因此需要培养新的增长点。中俄合作最大障碍在于相互投资,中俄投资难以有较大提高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的一些政策限制。
2014年俄罗斯决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立经济特区,而不是与中国毗邻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其意图值得深思。据统计,俄罗斯与越南、印度、以色列、部分伊斯兰国家、中美洲、南美洲等35个国家进行了自贸区谈判。但目前俄罗斯尚未与中国进行自贸区谈判。
2. 俄罗斯贸易壁垒比较严重
在当今全球贸易中,各国使用的贸易壁垒(措施)主要是指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俄罗斯也不例外。其中,非关税壁垒主要包括技术壁垒、绿色壁垒、配额制、许可证制、进口最低限价和进口押金制等。
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俄罗斯贸易壁垒呈现出关税壁垒设置较多、使用广泛、技术性贸易壁垒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而且俄罗斯贸易壁垒将有以下发展趋势。一是俄罗斯贸易壁垒的存在具有长期性,二是俄罗斯关税壁垒将减少,非关税壁垒将增多。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中俄两国的贸易潜力,俄方应尽量减少不合理的贸易壁垒的使用;中方应着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打造高质量的名牌产品,提升外贸形象,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中俄双方也应加强沟通,增强互信,共同努力促进两国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3. 俄罗斯的贸易秩序和投资环境不理想
在立法方面,虽然随着俄罗斯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该国不断加强法律体系的建设,但法律体系仍然不健全。同时,法律和政策多变,投资者在投资规划上无所适从,境外投资者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极大打击了我国投资者的积极性。在实体经济方面,由于俄罗斯近年来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值税率和通胀率,直接导致了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提高。执法部门效率低下,执法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外资企业很难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 作为中俄自贸区基础的保税区规模较小
从以往的经验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是以保税区为基础的,这样可以充分的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设施和积累的经验。上海自贸区就是在保税区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建立黑龙江省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最佳选择就是依托黑龙江省内的保税区。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黑龙江省只有绥芬河保税区和国务院刚批复的哈尔滨保税区,这两个保税区总共面积只有5.09平方公里,而上海自由贸易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差较为悬殊。保税区的规模较小将制约区内的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从而影响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过渡。
5. 建立中俄自贸区配套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按照国际成熟经验,建立国际自由贸易区配套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商业服务以及生活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影响到企业生产效率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黑龙江省保税区建设时间不长,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首先,服务业整体水平发展不高。一方面,整个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服务创新能力不足,保税区内的服务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在服务产品、服务手段、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较弱,导致产业层次偏低。其次,服务产业结构落后。我省的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而具有知识密集型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制约着保税区的长期发展。
三、建立中俄自贸区的对策建议
1. 加快中俄自贸区的建设模式与路径论证
建议尽快启动相关决策程序,适时组织开展中俄自贸区各项工作,组织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重点企业研究建设中俄自贸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强同俄方的沟通与衔接,科学研判俄罗斯对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及可行性。根据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经验,加快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模式与路径论证。
2. 积极进行中俄自贸区总体格局设计
黑龙江省是中俄贸易第一大省,沿边开放战略又刚刚被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级战略,黑龙江省应不遗余力地积极主动申办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总体格局设计,应以省会哈尔滨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绥芬河、抚远、黑河,形成四点成一线的完整、系统化的新格局。建议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申报绥芬河自贸区。第二步在哈尔滨综合保税区落地运行的基础上,再申报哈尔滨自由贸易区。
3. 建立中俄自贸区要加快载体和平台对接
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推动现有边境合作区、保护区、国家级互市贸易区以及高新区、经开区等与俄罗斯远东跨越式发展区、经济特区的对接和合作,营造更为有利的外交经济环境,不断创造为资本投资的商情和契机,加大能源资源合作与开发力度,加强跨境产业建设,推动境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4. 加快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的步伐
黑龙江省加快制度创新的复制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各政府相关部门应学习上海自贸区的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这有助于我们吸收先进的成功经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复制推广工作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进行,成熟一项推广一项,直接可操作的制度立即推广;条件不成熟的项目应尽快协调相关资源尽快解决。
5. 为企业提供服务,减少进驻企业经营风险
自贸区还应向企业提供经贸信息、投资政策、法律法规等情况,减少进驻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经营风险。建议一要政府建立信息平台,及时提供商贸信息,做好政策导向宣传;二要建立双边司法沟通衔接机制,加强民商事法律法规交流与司法合作,为双方投资企业和长远的经贸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6. 加速扩建保税区的规模
为了实现保税区的规模要求,黑龙江省必须申请扩大保税区的规模,而优势最明显的就是哈尔滨市,哈尔滨综合保税区的批复进一步确认了哈尔滨在发挥对俄经贸合作中的枢纽作用,同时,哈尔滨交通网发达,能够对周边地区形成强大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哈尔滨保税区建立后,再以其为基地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可以有效扩大自由贸易区域。哈尔滨市还将申报建设两个综合保税区,使哈尔滨市形成A、B、C三大综合保税区的格局。
7. 扩大中俄海关“监管结果互认”
为给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企业提供便利的通关服务,2014年8月8日,中国与俄罗斯两国海关监管结果互认制度正式施行,东宁———波尔塔夫卡,绥芬河公路———波格拉尼奇内,成为首批“监管结果互认”口岸。去年,又扩大到5个。
监管互认是双方海关互相承认对方的监管结果,企业进出口的货物经一方海关查验后对方海关不再重复查验,实现进出境一次查验。极大地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实现了“两国海关如一关”;应结合省情、俄情,先行先试、积极稳妥地推进上海自贸区海关创新制度复制推广工作,全力推动上海自贸区优惠政策落户龙江,刺激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外贸企业扩大对俄进出口规模。
8. 加紧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地完善建立中俄自贸区所需的配套服务体系,首先应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其中既包括政策优惠支持也包括资金支持。可以考虑设立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专项扶持资金,扶持有潜力的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同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国外大型企业的进驻可以提高市场竞争程度,逐渐淘汰一批生产效率低下的落后企业实现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安兆祯.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2014
[2]刘佳雯,徐芸茜.中俄贸易“一点即通”上海自贸区对接黑龙江绥芬河[N].华夏时报,2014-01-17
优势、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2
乡村旅游,大多数人会认为就是平常所说的“农家乐”,其实这只是片面理解,乡村旅游,是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将其精心设计制作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包括:文化探秘、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和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是一种帮助贫困人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又能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的全新旅游产品。
在我国,由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变化所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农家乐和民俗游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广安作为一个相对工业经济落后之地,乡村旅游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当然,由于乡村旅游刚刚起步,在开发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观念不统一、强调短期效益、商业化太浓、保护措施滞后等问题。本人从广安实际出发,浅谈己论,以抛砖引玉,共同为广安市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
一、广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1、农业资源丰富,乡土风情浓厚
广安位于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中段、渠江和嘉陵江中游,是四川最东端的城市。全市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辖广安区、华蓥市及武胜、岳池、邻水三县。面积6344平方公里,总人口427.11万。由于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广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约8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也正是因为如此,广安至今仍保存了众多奇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神秘的川东民俗文化。广安自然的喀斯特景观和古朴神秘的山地文化,是旅游资源最突出的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这种自然与文化是为游客提供的一种全新体验的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
2、广安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广阔
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广南高速、广渝高速的全线贯通,南合、邻垫高速公路的建成,广安已逐渐成为连接上海、成都、西安、重庆、广州的交通枢纽。广安与外界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成都犹如近邻,重庆近在咫尺,上海朝发夕至,广安的区位优势正在显现。
3、广安旅游开发基础扎实
近年来,广安市依托“小平故里”独特的政治优势,凭借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在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宣传促销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华蓥山“红色之旅”、“绿色之旅”成为了广安市独特的旅游品牌,广安市、华蓥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小平故里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华蓥山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有神龙山巴人古堡、隋唐古镇肖溪等等,都对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4、广安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然性
广安是川东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城市之一,工业化程度较低。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发展工业化,每年都在为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却也是亦步亦趋,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很难有所超越。我们只有另辟溪径,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跳跃式发展,使广安的总体发展从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直接跳跃到生态社会、知识社会,这样才能实现广安经济、社会的质的飞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作节奏的加快,自下而上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对于乡村美丽的风景、幽雅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浓厚的生活风味,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活方式、保存久远的文化传统等越来越向往,乡村旅游的内涵也因为满足了一部分游客对原始广阔、和谐自然的乡村生活的兴趣而逐渐被人们认识。人们为到乡村观光娱乐,休憩度假、康体健身、进行自然与文化的“软探险”而乐然陶然。因此,把广安农村建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是广安旅游业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广安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和其他地区一样,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由于没有可用经验,处于边摸索、边发展的状态,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1、缺乏整体规划指导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农家乐”发展盲目性很大,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由于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地域上分布较广,组织线路的难度较大,在与旅游景点之间也缺乏有机联系,共生性差,从而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基础、配套设施简陋
设施设备的不完善导致了客源的可进入性差,安全、供水、农家卫生等方面的问题,都成了体验乡村旅游的阻碍因素。有些“农家乐”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定区域范围内缺少必要的医疗点和医疗设施,游客用水量大时,自来水龙头的数量明显不够。厨房、厕所的卫生条件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村里对苍蝇、蚊子、老鼠等缺乏有效的控制。甚至有些就餐地点靠近厕所、牲畜饲养圈,给游客心里上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于不同年龄层的游客,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不尽完善,如饭后大人可以去棋牌室,小孩子怎么安置
就成了问题。3、产品单一
目前广安乡村旅游产品非常单一,主要以农家乐和小景点休闲为主,乡村旅游产品普遍缺乏文化内涵,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缺乏文化品位,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在发掘当地的民俗风情、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层次开发方面还做得不够,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
4、旅游销售不成体系
农户的自我销售意识不强,主要依赖关系户和政府进行宣传,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预定和销售系统,没有横向和纵向的网络体系,与当地或周边大城市的景区、旅行社联系不密切,没有形成整体营销。
三、广安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1、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和管理
旅游开发的大量事实表明,在开发中地方政府主导其开发速度快,投资效益高。鉴于广安乡村旅游开发中自发性、松散性的现状,地方政府在开发时应该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潜力、环境的承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保证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2、挖掘文化,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位
深层次、多方位的将我市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宗教理念、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等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开发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与教育开发相结合,把“农家乐”与修学旅游、周末短期游相结合,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村落还可开发为“农村社会实践基地”、“生态环境示范基地”,让城市学生来农家乐上户外课,与课本结合,加强实感。与科技开发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仿生仿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创造****姿百态的乡村旅游产品,营造****奇百怪的农业自然景观,增加乡村旅游的科技含量。与地方饮食文化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开发地方风味小吃,挖掘特色饮食文化,评定地方十大特色小吃等。
3、产品开发突
出“乡村”特色
乡村旅游强调的是特定的位置、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文化,而不是宽阔的马路、显眼的电话亭、先进的电脑和传真机、进口的装饰用品和高科技的应用等。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农村特有的甚至是传统的东西,如参与农事活动,体会乡村野趣,学习磨豆腐、纳鞋底、舂糍粑、包粽子等,才是乡村旅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乡村的建筑、民俗、民风、山水、生活甚至小道等都是乡村旅游的特色,这也是其吸引城市客人的独特卖点。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在2004年举办的中国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说:“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你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好这些财富。如果你们有山有河,那么让它们永远干干净净,绿油油的;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让它们永远保持古雅的模样;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确实,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发展旅游的要点,而且客人到乡村旅游的诉求也有很大的差异。乡村旅游开发必须紧紧围绕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主题需求,开发中要尽量保持原貌,产品要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不能盲目地模仿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坚决避免开发中商业化、城市化倾向。
4、加大投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道路、通讯、水电、食宿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在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设施的标准。但同时应该注意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极端,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既不能忽视了舒适也不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位,否则它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味道。
5、创新方式,扩大整体营销影响力
优势、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3
一、国企党组织政治优势发挥存在问题。
近年来,国有企业党组织自觉加强自身建设,在服务大局、融入中心、鼓舞士气、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挥了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党组织的感召力不强。党组织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不够高,影响不够大。党员和群众缺乏主人公意识,消极思想和行为严重。有的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在职工那里很难起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的效果。
(二)党务工作有弱化、虚化和边缘化倾向。有的企业党组织虽然设置相对完整,有相对健全的党的组织机构与专职党务人员,有裁减、缩编的倾向。生产经营一线的基层党组织相对薄弱,党务人员队伍参差不齐。即使在形式上配备了党务人员,党组织负责人大多数是由企业生产负责人兼任,将生产岗位无法安排的人员充实到党务岗位,他们由于存有失落感和缺乏党建工作经验,导致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较困难,党员作用难以发挥,进而影响企业党组织影响力的提高。企业党务工作往往是被当成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三)党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滞后。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过于注重传统的说教,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的时代内涵,特别是忽视了对党员职工的职业设计、新的人生定位和价值追求的关注、把握和分析,与党员职工的生产生活和思想状况严重脱节,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很难让广大职工产生思想的共鸣与震憾,很难取得预期的成效。在教育管理和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上,有的只注重上"政治课",强调绝对服从,热衷于读报开会,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往往给人以轰轰烈烈、阵势浩大、效果很好的感觉,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效果差。
(四)党组织参与决策及保证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现实中,一些企业在改革重组时,党的组织设置、调整跟不上工作需要。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机制不健全,如何参与、如何落实、如何保障等问题缺少可操作性规定。保证监督党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方面,而现实中少数国有企业领导人决策上一言堂,财务上一支笔,用人上任人唯亲。由于这种权力配置缺乏制衡、用权行为缺乏约束、监督渠道不够畅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无效,下级监督不了"的局面。
二、国企党的政治优势发挥的对策
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必须着眼于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创新活力、职能作用的不断增强,必须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进而发挥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思想引领、组织建设、队伍提升、文化塑造等作用,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构筑和谐的党企关系,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一)创新党建思路,把党建工作由政治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 思路决定出路。国企党建思路的创新必须坚持以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思路,立足企业党建实际,全面考量影响企业党建的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实际状况,把国企党建由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管理优势。 国企党建工作的利益相关者(服务对象)包括上级党组织、企业管理者、党员及职工。企业党建工作一要符合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巩固党在国有企业中的执政基础,二要适应企业管理者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三要满足党员及职工发挥作用,取得合理报酬,维护人格尊严的需求,这样才能把国企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优势,成为企业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党组织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树立服务意识,把上级党组织、企业管理者及党员职工真正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选择不同的信息传递媒介和工作方式,使企业党建目标入心入脑,企业党建工作有声有色,真正把企业党建工作由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了管理优势。
(二)把党建内化为促进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最终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上,体现在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上,体现在更好地代表和实现国企职工的根本利益上。因此,把国企党建活动和具体的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是国企改革发展中加强党建工作的必由之路。
从领导体制上,要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要求,构建和完善双方权责明确、有机融入、互相配合、运转协调的新型领导体制,使企业党组织从领导体制的层面融入企业中心工作。
从决策的角度上,董事会要充分尊重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权力,党组织要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企业和广大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用好、用足、用活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力,从决策的层面融入企业的中心工作。
从党员作用的发挥上,要以党建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强化党员的政治身份和角色意识,让广大党员在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中拼搏奉献,恪尽职守。
从保证监督的角度上,党组织要把企业主要领导人在重大决策上秉公用权、党员经理人在生产经营中创造性贯彻党的政策,作为监督的重点,靠党组织的常规化工作防患于未然。
(三)把党建工作融入并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改革发展作用不言而喻。企业文化与党的建设对党员职工的要求和影响是有差别的,但二者的作用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都具有凝聚人心、激励斗志、规范行为、引领方向的功能,特别是国有企业强烈的政治属性决定了二者高度的一致性和诸多的互补性。
内容的结合。企业党建是要始终引领企业文化前进方向的,党建的目标要求与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相通的,结合的重点就是使党的政治理念与价值观内化为企业文化理念,把党建的目标要求转化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愿景,让职工在执行发展规划、追求战略愿景的过程中,增强对企业党建活动的认同、支持、拥护和参与的热情。
形式的结合。党的建设可以借助企业文化的理念和方式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党建活动的生动性、群众性、多样性和感召力;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依托党组织成熟完善的工作体系和强健有力的人脉资源,把先进科学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党员职工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的实际行动。
发展的角度。企业党组织要始终把握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及时清理摒弃不符合党的文化政策、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内容和形式,引导职工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企业文化,努力创新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党建特色活动和有效载体,把文化建设的成果充分体现到党组织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上。
优势、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4
一、丹东建设宜居城市的优势
丹东地处环海之滨, 鸭绿江畔, 位于辽宁省南部, 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是一个以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为主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52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243万, 其中市区面积563平方公里, 人口76.88万。辖三县 (市) 、三区和一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丹东正在建设宜居城市, 拓展城市重点发展区域, 具有比较优越的条件,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 人文历史悠久。
丹东, 原名“安东”, 源于唐代设置的安东都护府, 一直是我国东北的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地。1876年 (清光绪2年) 设县, 1937年建市, 1965年改称丹东市。境内有前阳人原始村落遗址、大孤山古庙建筑群、中国明长城的东端起点———虎山长城、中日甲午海战古战场等历史遗迹, 并因抗美援朝的历史而被誉为“英雄城市”。
2. 自然禀赋独特。
丹东依山、临江、面海, 景色优美, 气候宜人,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年平均温度9℃, 属于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 南部属于半大陆半海洋性气候, 素有“北国江南”之美誉, 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国家二级水平,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6%, 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 地表径流千余条, 水库57座, 人均水量是全国的1.6倍, 是辽宁省的4.5倍。境内海岸线长126公里, 其中大陆岸线长92.5公里, 可发展港口、造船、旅游、发电等产业。地热资源丰富, 天然露点17处, 是东北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
3. 区位优势明显。
丹东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黄海经济圈的交汇点, 辽宁沿海经济带东端起点, 连接长吉图和哈大齐经济走廊, 位居东北亚核心区的中心地带;是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和连接点;是我国对朝贸易最大、最重要的口岸, 对朝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到了全国对朝贸易进出口总额的近60%;也是东北连接韩国、日本的海上通道。陆路距朝鲜平壤220公里, 距韩国首尔420公里, 距省会沈阳220公里, 距大连252公里。
4. 交通网络发达。
丹东是我国区域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已经开通的丹东至沈阳、丹东至大连高速公路和正在修建的丹东至通化、丹东至海城高速公路在此交汇。铁路与全国铁路网连接, 丹东至北京特快列车夕发朝至, 并拥有通往上海、青岛、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多个城市的快速列车和旅游列车;莫斯科——北京———平壤国际联运列车途经丹东出入境。丹沈、丹大高速铁路及东北东部铁路正在加紧建设。丹东港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天然不冻良港, 同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香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港口开辟了散杂货、集装箱和客运航线, 是东北东部出海大通道。丹东民航机场可起降大型客机, 与北京、上海、深圳、三亚等十几个城市通航, 与韩国首尔开通了包机航线。丹东机场目前正在进行扩建工程, 项目竣工后, 通航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5. 旅游资源丰富。
丹东旅游资源占地面积1500平方公里, 占辖区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国家、省级以上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24处。中朝界河鸭绿江流经丹东210公里, 沿途六大景区、100多个景点构成一幅独具风情的边陲画卷和蔚为壮观的鸭绿江百里文化旅游长廊。作为国家特许经营赴朝旅游城市和开展边境旅游异地办证试点城市, 丹东依托境内鸭绿江、虎山长城、锦江山、凤凰山、五龙山、天华山、大孤山、青山沟、天桥沟、大鹿岛、獐岛、玉龙湖、太平湾工业旅游示范区、大梨树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鸭绿江口湿地等景区景点, 与沈阳、大连构成辽宁旅游的“金三角”。
二、丹东建设宜居城市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 丹东依靠自身条件,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注重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科学合理增长, 建设大丹东, 积极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城乡建设生态文明上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
为了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发展机会, 人们正向城市集聚, 享受城市诸多好处, 也承受着诸多“城市病”困扰: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绿色空间减少、废弃物越来越多、人口增长过快、住房日益困难等。
2. 打造生态城市的科学性和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以往依赖于人文景观, 很少关注在深度上的研究, 在特色上下功夫, 造成资源整合使用不合理, 由于自觉性不高, 在城乡生态结构上不尽科学。
3. 污染减排协调开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丹东尚未建立和完善污染减排的组织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督察检查考核体系和环保能力建设体系, 很难让减排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顺畅起来。
4. 生态保护和管理工作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丹东做了一些工作, 但与先进城市相比, 在建设绿色丹东、生态丹东、宜居丹东, 尤其是在打造城市绿色品牌、推进丹东科学发展、永续发展上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打造宜居丹东的建议和措施
如何实现“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保护好生态家园, 是政府和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 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建议尽快建立丹东地区上下游环境生态保护联防联动机制、跨区域水源地保护协调机制, 以及污染事故应急协调处理机制, 协调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 打造独具特色的丹东及周边地区的大生态格局, 使环境生态保护成为区域合作的亮点。
2. 建立周边地区和谐共赢的区域协同机制, 促进城市群的发育和成长。
联手改善环境、优化经济结构, 在优势互补中集聚、节约并优化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进一步完善城市各项功能。
要有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撑系统, 让城市交通、公共安全、能源循环系统更加科学有效, 扩大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提升城市抗灾减灾水平, 为城市居民营造和谐发展的空间。
4. 建立公平正义的人文环境, 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享受。
只有以人为本, 根据人的需要和感受发展城市, 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城市的和谐、宜居。
5. 充分利用和保护江、河、湖、海、山、林等景观资源, 建设生态城市。
根据山、水、城、林资源条件, 结合建筑景观, 构造丹东市区独特的风景线, 巧妙利用植物造景和园林艺术结合, 打造绿色景观, 根据丹东历史文化特征, 创造人文景观, 增强文化内涵, 并与自然景观相适应, 提升城市品位。
6.
围绕建设“优美、生态、安全、舒适”的现代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 强化景观设计理念, 高标准推进小区建设, 提升小区标准, 形成“亲和、互动、文明”的人文社区环境。
7.
尽快建立和完善污染减排的组织体系、目标责任体系、保障体系、督察核查考核体系和环保能力建设体系。
8. 按立足跨越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 在提高整体水平、提高建设品位、提高生态功能三个方面下功夫。
高职舞蹈教学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 篇5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及其改革发展也成为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作为艺术门类的基础课程组成部分之一,舞蹈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暴露出来。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现状的剖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提出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舞蹈教学;高职院校;主要问题;建议对策
舞蹈教学是一门集理论教授与实践训练于一体的现代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专业性的舞蹈人员。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相较于普通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训,更多地关注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即将舞蹈表现与舞蹈表演作为教学重点。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只有在全面认识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设置及开设的基础上才能深入解读这些问题的产生及危害,进而提出可行性的有效举措。
一、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设置及舞蹈课程的开设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指向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相较于普通高校,其教育教学侧重点放在实践方面。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在高职院校开设舞蹈专业有利于发挥这一院校本质属性优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和舞蹈表演能力。当前高职院校的舞蹈专业多划分在艺术学院或音乐学院之下,具体的专业划分又有民族舞、现代舞等等,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全球化语境下舞蹈事业发展的纷呈多彩。另外,在一些院校开设有舞蹈选修课程,面对全校学生开放,这一类课程在内容上教授得较为基础,属于基本的艺术素养范畴,主要作为通识性课程,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无论是作为专业课程还是通识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要结合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本质属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在高职院校开展舞蹈教育教学,实现既有的教育教学目标。“舞蹈是以培养‘美’作为己任的.一门艺术,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不仅要有对美的欣赏和感知能力,还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这种能力进行培养,这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1],简单地说,既要教会学生什么是美,也要教会学生如何感知美、鉴赏美,懂得美是什么样的,如何表现出美并能够对眼前的美作出赏析、评价。舞蹈教学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所包含的门类繁多,不同舞蹈门类的风格及具体表现形式又迥乎不同,而且不同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又有天壤之别,这都对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是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换个角度也为舞蹈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无限可能。
二、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舞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当前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舞蹈专业人员在进入社会后远不能满足岗位对其专业的要求,这是继续高职院校舞蹈教育教学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难题。高职院校本身在教育教学安排和教学目标任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加之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共同造成了当前舞蹈教学问题的出现,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及教育任务等方面还没有从传统教育观和学生观中解放出来,对舞蹈课程其本身的理解太过表面,未能领会其精髓。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表演的艺术,这就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中将其设置为单纯的实践课程、缺少理论教授,于是在具体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过分的注重表演的形式部分”“过分关注学习表演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等关注力度相对较差,导致学生的学习呈现一种畸形的发展态势”[2],总的指导方向与发展理念都存在偏差,这就必然导致舞蹈教学实践走偏,出现只会跳而不懂跳的怪圈,舞蹈教学得不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实行。其次,舞蹈教学内容的老套和教学形式的死板也成为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之一,常常导致“高职学生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既违背素质教育及生本教育的要求,又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割裂,反映出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的滞后性”。[3]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常常照本宣科,只就以往教学中涉及的舞蹈类型和舞蹈套路进行讲授说明,缺少主动探求、创新新时期舞蹈内容的精神和意识,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如舞蹈教学场所狭窄、场所设备陈旧或短缺等等,这都成为限制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发展的客观条件,而受教育经费和教育计划等方面的影响,这些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由此资金设备上的短缺就对舞蹈教学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最后,阻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影响养,学生对于舞蹈的感知、鉴赏能力,既要有舞蹈表现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虽然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但良好技能的发挥必须由个人素养做支撑,学校教育既要教书,也要育人。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完善的问题,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要广泛征求教师、学生的意见,主动学习其他院校的经验,更新现有的考试评价体系,让考察考核成为督促学生学习、进步的有效手段和促进因素,而不是学分任务、学业负担。建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将学生引入到考核评价工作中来:“构建学生自我评价机制,将平时训练过程中的疑问与进步,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流,从而发现不足,取得长远的进步,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合理地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实现自我评价”[6];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或学期末的考核检查工作中来,不仅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的考试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不公正、不公平现象,能够真实、有效地获得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结果。
三、结语
为全面提高舞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舞蹈鉴赏及舞蹈表现能力,高职院校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优化,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要就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断进行创新;同时也要更新现行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舞蹈学习中承担起其主体角色。各方面通力合作,推进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发展,切实提高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知识宽厚、专业技能扎实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燕.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力[J].艺术评鉴,(8):90-91.
[2]岳喜宁.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关于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6,29(2):405.
[3]郑东.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创新性探析[J].文艺生活旬刊,2016(4):240-241.
[4]郑疆.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7):95+97.
[5]李景.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3(1):120-121.
[6]赵鑫.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新丝路(下旬),2016(10):126.
当前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6
当前,受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三期叠加”因素影响,我国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压力仍然较大。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我国政府坚持改革创新,以结构性改革的突破推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目前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方案设计需进一步提高质量
一些改革方案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缺乏认真研究、统筹考虑、全面论证;一些改革方案过于原则性、理念性,缺乏可操作性;一些改革方案还存在调研不充分、研究不深入、论证不科学、路径不明确等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情况较为复杂、风险点较多的改革,需要更加精心地制定改革方案,确保改革方案质量,做到科学、可行。
(二)改革落地实施需进一步加强督导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推动改革的动力不足,存在“形式化”和“任务化”倾向,怕抢跑、怕担责任的情绪较浓,未能具体细化改革方案,基本延续中央规定甚至直接转发中央文件。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中梗阻”、“天花板”、“等绕拖”等现象,被动应付改革甚至抵触改革。促进改革创新工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系统性常态化的督察、评估机制,部门和地方推动改革的动力不足、压力不够。改革措施落实往往正面要求多,对执行不力的结果问责不够严格。
(三)改革统筹协调需进一步强化力度
一些改革任务牵头部门与协调配合部门相互间责任还不是很明确,牵头部门对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行为缺乏制约,造成部门间行动缺乏统筹安排,形成合力有限。一些重要领域尽管早已有较完备的改革方案,但多年来要么被争论打断而搁浅,要么在实施过程中被打折扣,致使改革不能进行下去或被延缓。需要在中央的指导协调下,加强部门之间沟通衔接,确保重点改革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二、要进一步释放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红利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指尖上的服务”打造精干政府
加快构建“三个清单”,尽快建立“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权力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约束政府行为,坚决防止“庸政、懒政、怠政”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含金量高”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取消国家层面认定的地方政府审批事项。加快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加快推进“一证式”商事登记许可体制,加快清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进一步减少登记环节,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推动“互联网+政务”模式,打破传统部门界限和功能分割,构建政务大数据中心,建立统一的行政审批网站、网上服务系统和移动政务平台,提供全天候、一站式服务。推动智慧评价公共政策,实现从分散决策向高效决策转变。
(二)进一步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释放资本活力
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出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推进投资领域法制化建设。实施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将15个核准项目改为备案,将23个核准权限下放地方。进一步研究提出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的具体措施,规范中介服务。制订完善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继续落实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鼓励社会投资的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调整财政资金投资方式,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属于竞争性领域产业的投资由直接支持项目改为设立投资基金。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立完善重大项目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
(三)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
积极落实国资国企改革总体意见,制定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规划,加大中央企业改革重组力度,大力合并“同类项”。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的出资人代表。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要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公司治理现代化改革,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健全垄断行业监管体制,出台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在全产业链各环节放宽准入。建立健全特许经营领域监督管理体制,积极推广特许经营适用领域和范围,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防洪防涝建设运营试点。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和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创新财政投融资模式
进一步减少财政行政审批,加大减税清费力度。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继续实施以低收入端、小微企业端、创业大学生端、实体经济端等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方式和政府投融资模式,抓紧落实财政存量资金盘活方案。充分发挥PPP、股权投资、特许经营、信用担保等市场化模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和鼓励大众创业的功能,促进国家创投引导资金、产业基金等与其他社会资金混合参与投资重点项目。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尽快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允许商业银行以购买的地方政府债券抵押获得流动性,促进银行购买地方政府债券。完善税制,营造统一公平市场环境。加快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财税规定和做法,将“营改增”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等领域,力争今年全面完成“营改增”任务。
(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决定金融资源配置的机制
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择机进一步降息降准。灵活采用再贷款、PSL等方式,依托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等载体支持公共部门投资。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品种,支持创新创业。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打击违法操纵行为。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决定金融资源定价和分配的机制。尽快完善非标资产监管,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积极推进设立民营银行。改善信贷资源的区域与行业配置效率。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加快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制度设计,研究推出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市场之间的转板制度,建立开放互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尽快启动“深港通”试点。鼓励各类交易场所创新交易模式和品种。发挥沪深交易所股权质押融资机制作用。对城投类企业和一般企业放宽主体评级及资产负责率要求,同时放宽对指定类别债券发债企业限制,并继续扩大发行主体范围,尽快覆盖到中小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改革完善退市机制。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积极探索和规范发展服务创新的网际网路金融。推动商业银行设立定位社区、服务小微企业的社区支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动制定P2P(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自律公约和行业标准,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加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主体资格,推进境内境外个人投资的便利化。
(六)加快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拉动城镇化内需
加快推进户籍与福利脱钩,建立城市公共服务获取新机制。尽快废除一切把户口与就业和公共福利待遇联系起来的制度,建立一种不以户籍为依据的外来人口城镇福利和保障获取新机制,尽快向城镇非户籍常住人口、特别是长期在城镇稳定生活和就业的外来人口有条件(考核社保年限)开放一些单项公共服务。加大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尽快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和农村土地权利“三权分置”改革试验,统筹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步伐。以优化存量为重点,开展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促进小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释放小城市发展活力。加快设市模式创新步伐,重点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设市标准,使得一些小城市(原来的县或镇)能够获得相应的自主发展权限,激发小城市在吸纳人口、扩大消费、增加投资方面的动力和潜力。
(七)以构建福利社会为推动力,增强大众消费能力和消费活力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消费束缚松绑,将人民群众想消费、敢消费的意愿转化为实际消费能力。尽快推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逐步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尽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提升社会统筹层级。将省一级作为个人账户基金投资主体,鼓励已做实个人账户的地区探索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逐步取消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个人账户转到补充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形成新的服务业消费热点。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落实医生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竞争。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并将其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修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允许提供社会性服务的非营利机构获得合理回报。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和培训制度,促进旅游、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链发展,培养大众假期消费热情和消费习惯。探索以教育托管、教师培训、优质教师服务期限购买等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新形式,加大薄弱学校教师培训力度。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创业和职业培训制度,通过政府购买和实施培训补贴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培训效率。
(八)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制定促进沿边开放若干措施,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统筹推进内陆地区国际大通道建设,加快建设面向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航线,发展江海、铁海、陆航等多式联运。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以现有自贸区改革试点为基础,逐步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同时抓紧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积极推进中日韩、中澳(大利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内陆沿海沿边通关协作。推动实现口岸管理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扩大“属地申报、口岸放行”等改革试点,逐步实现内陆地区货物进出口“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提高口岸通行效率。规划建立引导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体制机制。引导企业通过设立或并购研发机构,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培育国际知名品牌等方式提高竞争力。构筑服务和促进体系,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如风险预警、法律咨询等服务和促进方面的信息。
三、下一步完善改革工作机制的考虑
(一)着力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坚持速度服从质量,提高改革方案针对性、实效性。严格方案制定程序,加强调查研究,注意在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中吸取专家意见、民众智慧和“地方性知识”,不断完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方案接地气、有针对性、能解决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任务落地生效。对承担的任务逐项细化实化,做到有目标、有路径、有措施、有可以检验的成果。强化对改革的问责制,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要重点抓好重大改革方案特别是推动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改革措施的尽早落地实施。加强对重点改革任务的统筹推进。充分发挥中央改革办指导和协调作用,围绕重大改革方案和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有关部门沟通衔接和协作互动。对一些关系全局、综合性强的改革,建立跨部门和上下联动的工作小组联合攻关,加强系统研究和整体设计。
(二)加强改革试点探索
加强对试点的系统谋划,提高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对涉及风险因素和敏感问题的改革试点,要确保风险可控。发挥好各项改革试点的作用,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把可复制、可推广作为基本要求,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努力把试点的过程变成解决问题、创新机制、推动发展的过程,为面上改革不断探索、作出示范。
(三)加强改革宣传和舆论引导
加强改革政策宣传解读,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对今年经济体制改革进展和成效进行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进一步推动形成深化改革的社会共识,增强社会信心。
优势、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7
(一) 离岸贸易的含义
“离岸”的含义是指投资人的公司注册在离岸法区, 但投资人不用亲临当地, 其业务运作可在世界各地的任何地方直接开展。经营离岸贸易的贸易商 (或称贸易中间商) 分别与海外的出口商和进口商签订买卖合同, 合同规定从海外组织货源并直接销售给海外进口商, 货物直接由出口商所在地发运到进口商所在地, 不经过贸易商所在地。通过离岸贸易, 企业可以综合全面地降低进出口运营成本。
(二) 离岸贸易的特点
离岸贸易是与转口贸易平行的概念, 不同的是离岸贸易更侧重于资金的低成本和结算的便利性, 其核心要素是业务的资金结算。其基本特征是货物流与资金流、订单流的分离, 贸易商所在地往往是资金流、订单流和货物流的控制管理中心[1]。
(三) 上海离岸贸易的发展概况
在自贸区成立以前, 上海离岸贸易的集聚区域主要在外高桥保税区等地开展。据统计资料显示, 2008年外高桥保税区离岸贸易项下商品销售额已达到269亿美元, 2009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回落, 但仍然达到206亿美元[2], 2010年增长到357亿美元。2012年, 外高桥保税区全年商品销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
二、上海自贸区发展离岸贸易的优势条件
(一) 硬件基础和地缘优势
1. 硬件优势。
上海自由贸易区涵盖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区域内聚集了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上海港) 、从外高桥到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再到洋山深水港的一条沿海现代产业带, 排在世界前三大空港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与新加坡、香港、釜山等国际离岸贸易中心相比, 硬件基础毫不逊色[3]。
2. 地缘优势。
上海自贸区处于长三角的核心地带, 以上海为中心的1小时、3小时、5小时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体[3]。自贸区位于长江入海口, 交通运输网络发达, 并可借助于水路运输一直延伸到内陆地区, 经济腹地极为广阔。不仅如此, 上海南距广东, 北距天津、大连、青岛、烟台、营口几乎是等距离。与日本、韩国、朝鲜、台湾、俄罗斯远东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区距离相近。与其他离岸港相比, 地缘优势得天独厚。
(二) 金融政策优势
金融改革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之一, 重点是金融的自由化, 包括: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离岸业务、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内资外投和外资内投等。通过在自贸区内先行先试, 使国家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有关部署在上海最先落地[4]。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政策旨在为各类投资者营造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以风险可控为前提, 加快金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外汇体制, 最终实现贸易投资的便利化。金融制度的创新为离岸贸易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 金融的深层次改革为离岸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金融支持。
(三) 高端人才储备优势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航运和金融中心, 拥有国内众多名牌高校, 高端人才储备丰富, 特别是金融、经济类人才。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在强化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据统计, 2012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7.8万, 同比增加3000人。其中, 毕业的研究生人数同比上升15%, 达3.68万人;本科毕业生9.05万人, 同比增长4%;专科毕业生5.07万人, 同比下降9.47%, 高素质毕业生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同时上海要建设“四个中心”, 也吸引着外来省市高校毕业生的大量涌入, 高素质的就业人群为上海自贸区内离岸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知识和技术上的支持, 也为离岸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活力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三、上海自贸区内离岸贸易发展的瓶颈
(一) 税收瓶颈
自贸区的税收门槛是制约上海离岸贸易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在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前, 有提议指出在自由贸易园区内实行15%的企业所得税政策, 但这项提议最终并未获得通过, 中国大陆的离岸贸易仍按25%征收所得税。究其原因在于, 建立自贸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区域内提供比区域外更优惠的政策, 更为有利的贸易、金融发展环境, 如若这项政策试点也经过先行先试再向全国范围内推广, 便没有了政策红利之说, 甚至会带来税收洼地, 一方面失去了自贸区内享有优惠待遇的意义, 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带来了税收控制的风险。相比之下, 世界其他离岸贸易中心的税收都比较低, 例如香港对离岸贸易不征企业所得税, 新加坡的平均税收也只有17%。
(二) 外汇管理瓶颈
人民币于1996年最终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 顺应了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的要求, 极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开展。但迄今为止, 经常项目下的外汇管理仍存在繁杂的核销手段。一般而言, 进出口货物需先经海关报关验证缴纳税收后才能办理核销手续。此外, 外汇管理局对从事离岸贸易的外贸企业的商业单据审核程序比跨国公司更为严格[5]。手序严格、环节复杂为企业带来不便, 同时也使企业的运营成本上升。
(三) 贸易便利化瓶颈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签发原产地证明书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享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从事“三来一补”业务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可以向贸促会签证机构申请签发原产地证。由于离岸贸易的货物是从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 因此中国贸促会不能为其签发原产地证书, 只能通过香港签发, 为离岸贸易开展带来不便。
此外, 根据海关监管的现有规定, 集装箱在上海港转运时必须经过海关、商检等多道检查手续。贸易环节的冗余致使中转效率低下。
四、加快发展自贸区离岸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 税收方面
基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的15%的税率虽未能获得通过, 但离岸贸易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 并不是全国所有地区都可以开展, 而上海自贸区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所以可以针对开展离岸贸易的企业征收较低的税收或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但同时保证其他税率不变或较小的变动, 避免因无限制地复制推广从而对整体经济造成破坏。当然, 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税收监管, 企业在纳税时必须提供相关真实有效的文件和材料以证实自己开展离岸贸易, 避免虚假谎报行为。
(二) 外汇方面
外汇管理的瓶颈归根结底是制度的问题, 要想进一步“走出去”, 政策要与时俱进。为此, 国家应出台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政策, 简化离岸贸易的进出口核销手续。例如, 在离岸账户内, 凡是发生的转口贸易、境外的服务贸易以及发生在境外出资、分红、利息用汇等, 资金自由进出, 不需任何用汇申请和核销, 但仍然执行事后备案和第三方审计制度。与此同时, 从事离岸贸易的企业应该呼吁简化申请和核销手续, 行业协会也应该发挥作用, 为国际贸易的发展争取更多有利机会。
(三) 贸易便利化方面
贸易便利化瓶颈的解决同样有赖于法律法规的完善与修改, 对于原产地证书的签发只能是中国境内出口企业的规定应给予相应的放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商检政策, 从事离岸贸易的企业也要与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沟通, 争取更多开展便利贸易的机会。上海作为全球金融中心, 又作为自由贸易的实验区应主动研究出自己的金融政策和专门的制度, 而不仅仅是模仿接受。
此外, 加强离岸金融结算制度的创新, 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也是促进离岸贸易开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离岸金融水平相比于新加坡、香港和纽约等还比较低, 未来可以进一步规定在一定基础上扩大可提供离岸金融服务的银行范围, 特别是我国各大国有商业银行, 也可以逐渐扩展离岸金融服务业务。借鉴国际离岸中心的经验, 发展“离岸金融交易市场”, 支持离岸贸易的发展, 促进上海金融服务向专业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
摘要:离岸贸易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 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 我国的离岸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 但由于政策条件的限制发展尚未充分。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 为我国离岸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目前上海自贸区虽然拥有先天条件、政策优势、人才优势, 但也存在税收、外汇管理等政策瓶颈, 因此从税收、外汇贸易便利化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离岸贸易,自贸区,上海
参考文献
[1]张军旗.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离岸贸易的法律及政策保障[J].专题研究, 2013 (1) .
[2]黄新祥.外高桥保税区离岸贸易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聚焦长三角, 2012 (1) .
[3]李亚波, 杨荣海.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贸易发展初探[J].对外经贸实务, 2014 (2) .
[4]柳立.做好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先行先试[EB/OL].中国金融新闻网,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llqy/201310/t20131021_42978.html.
优势、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8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 天水市按照“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布局, 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全市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麦积、秦州、秦安川塬地和浅山区为重点的果品产业基地, 以武山、甘谷、秦州、麦积渭河川道区为重点的蔬菜产业基地, 以张川、清水肉牛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基地, 以高寒冷凉山区为重点的马铃薯产业基地, 以北部干旱浅山区、林区林缘区、西部秦岭半湿润区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基地。
同时还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积极培育了一批上联市场、下联基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有效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目前天水市共有特色农产品贮藏、加工、运销、市场、养殖、种植型龙头企业254家, 其中国家级1家, 省级17家, 市级83家, 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6家, 5000万元至1亿元10家, 2000万元至5000万元16家, 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5.7亿元, 年销售收入28.15亿元, 出口创汇3072万美元, 带动农户36.15万户。
二、存在的问题
㈠自然条件较差, 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水平不高天水市地貌区域分异明显, 东部和南部为山地地貌, 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 自然条件严酷, 基础十分脆弱。山旱地面积大, 在全市38.15万公顷耕地中川地不足2.47万公顷, 人均耕地0.11公顷, 耕地质量差, 土地生产率低。特色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滞后, 绝大多数山区农田缺少灌溉条件, 农户分散经营, 种植农作物品种多而全, 有些农产品有基地、没规模, 有产品、没品牌,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
㈡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层次不高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较少, 规模偏小,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加工技术含量低, 初级加工产品比较多, 精深加工产品少, 高附加值产品少, 更缺乏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精品产品、名牌产品。农业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利益联接不紧密, 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影响了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㈢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建设的市场比较少, 已建成的专业市场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农贸交易上, 缺乏专业特色, 仍以传统的自产自销模式为主, 管理比较松散。部分产地市场与农户联接不紧密, 带领群众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
三、几点建议
㈠进一步加强特色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突出规模”的原则, 以培育“一县一业、一域一品”为重点, 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国优质花牛苹果基地、中国航天育种基地、西北特色农产品集散贸易中心。
㈡着力提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和水平坚持“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提高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 促进企业、基地和农户的有效联结, 强化企业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带动作用。
㈢切实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制定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标准, 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 以果品、蔬菜、畜牧技术标准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为重点, 扩大农业标准覆盖范围。
㈣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在全面掌握农产品销售情况的基础上, 大力支持建设一批、改造升级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供销系统的主渠道作用, 大力发展农资经营、农产品流通、农业信息等服务业, 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建设步伐, 建设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基层干部等领办创办一批生产型、流通型、协会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优势、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9
一、信托业务创新现状
截至2010年9月末, 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29570.16亿元, 其中集合资金信托产品4800亿元, 占16%, 单一资金信托产品23390亿元, 占79%, 银信合作产品余额18932亿元, 占64%。而在银信合作产品中, 较为保守的估计, “通道型”产品的规模约占到70%, 即13000亿元左右。
总体来看, 当前我国信托公司创新业务开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新增项目的信托资金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 即银信对接产品。截至2010年9月末, 我国信托公司银信合作信托项目金额占全部存续信托项目的64%。二是存续项目中以新股申购及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为主, 两种投向分别占比22.82%和40.65%, 合计占比63.47%。三是创新类产品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监管部门推动下, 我国信托公司推出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证券投资信托项目、黄金投资信托项目, 以及准公益性投资信托项目均为国内信托产品市场首发,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公司产品创新意识及研发能力的显著提高。
二、信托产品创新优势分析
(一) 政策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新颁布实施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及《集合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取消了原有对信托计划发行份数、发行起点金额的限制, 为信托公司开展业务创新划出了空间。同时, 新两规通过禁止信托公司以固有资金进行实业投资等, 进一步明确了信托公司“代人理财”的业务特性, 指明了信托公司下一步发展方向, 另外通过设置信托贷款比例等, 促使信托公司必须实现信托业务全面转型, 不断提升信托业务的含金量, 以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的信托产品满足高端金融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二是颁布实施的《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 引导信托公司加大主动管理类信托产品的开发, 培育核心资产管理能力的监管思路也在有步骤地实施, 通过对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定期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手段, 有效控制风险。三是针对信托财产规模占比最大的银信合作业务, 相继颁布《银信业务合作管理办法》及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银信业务合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要求信托公司从项目开发、产品设计、交易结构、风险控制、存续资产监控、信托资产收回, 全程自主操作, 拥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特别是在与商业银行合作的信贷资产转让合作中, 实现“洁净交易”及“风险自担”, 以此推动信托公司强化自主管理能力。
(二) 市场定位更加清晰
新办法实施后, 信托公司压缩固有业务, 积极拓展信托业务, 希望通过快速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 各公司首先意识到大力开发合格投资人资源, 切实提升信托产品研发能力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增加人才及智力储备, 包括从其他专业机构引进专才, 扩大与外部专业机构的业务交流与合作, 共同开展产品研发等, 如当前较为流行的“阳光私募”型信托产品, 引入外部投资管理人开发私募股权投资及QDII产品等。
(三) 综合业务平台优势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 信托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及广泛性”的制度优势, 信托公司具备投资运用范围广、财产独立性高等优势。此外, 信托公司还可利用信托受益权制度优势, 通过进行优先、劣后受益等分层设计, 约束外部投资管理人行为, 保障受益人利益。当前, 各信托公司为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及创新能力, 增强信托产品的流动性。借鉴“基金模式”运作管理信托产品, 实施组合化的投资组合及策略、实行信托净值管理、设置开放、半开放等信托资金赎回机制等, 进一步凸显了信托产品的综合业务平台的优势。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 信托业务创新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公司自主管理类、创新型信托产品依然占比较低, 产品创新主要采取碰客户、赶市场 (机会) 、靠管理人员 (投资管理人) 的短期产品开发模式, 尚未形成持续业务创新、产品研发机制。业务发展及创新战略不清、产品研发及储备政策不明确、正向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比较突出。如银信合作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产品创新主要依赖外部投资管理人, 现行的激励机制更侧重于对信托业务规模、信托报酬完成情况的考核, 对业务创新及产品储备尚无对应的正向激励机制等。
(二) 粗放型的以规模取胜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仍然存在部分信托公司创新乏力, 自主管理能力极低, 信托产品业务以片面追求“通道型”、“平台型”、信托报酬率极低的银信业务合作为主要方向, 作为专业理财机构, 却难以提供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业务收益率的创新产品。但此类“以量取胜”的信托业务受外部政策环境 (如信贷规模调控、政府融资平台清理等) 的影响波动明显, 在这种业务模式下, 信托业务发展是缺乏可持续性。
(三) 研发人员、营销服务及项目管理团队配备不足
当前, 相较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 信托公司的研发力量最为薄弱, 研发投入十分不足, 有的信托公司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研发部门及岗位。各公司专业营销、服务人员普遍配备不足, 一般由信托经理一人兼任, 长远来看不利于信托创新产品的专业化管理。项目管理团队急需加强, 目前各公司涉及创新业务的操作及管理等技术或手段方面主要依赖外部投资管理人, 受托人在信托财产管理过程中处于非核心地位, 收益分配处于劣势, 难以形成可持续性、较强盈利能力, 这也能够说明就私募股权投资信托 (PE) 业务, 当前多数信托公司还无法独立进行管理, 必须以来于外部投资管理人。
(四)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急待极加强
尽管当前信托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但尚未完全建立与其创新业务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如有的公司设立的证券集中交易管理系统, 实际运行中还无法及时实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及内部稽核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流及反馈, 高级管理层获取管理信息及时性存在一定障碍。此外, 在客户需求分析及关系维护、项目中后期管理、风险预警及报告、数据信息的集成以及风险管理模型的构造方面, 各公司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业务处理及管理系统。
(五) 创新业务加大了风险管控压力
投资类信托产品涉及的各类市场风险、投资管理职责外包风险等均对信托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流程、手段及方式等带来较大挑战。如各公司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合规管理等内控制制度中, 对创新业务隐含的特定风险尚未有明确体现, 包括尚未形成对投资管理人的审慎选择标准、流程, 内审部门及合规管理部门尚未明确将公司对投资管理人的监控情况作为跟踪评价内容等;公司管控市场风险的手段, 如进行交易止损、风险预警、市值重估、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及压力测试等仍比较欠缺, 应对市场逆转及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急需提高等。
四、提高信托公司业务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
(一) 引导公司建立和完善信托业务创新机制
监管部门要引导信托公司落实银监会《信托公司治理指引》要求, 根据内外部环境因素及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及信托业务发展规划,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各公司创新业务, 特别是自主创新业务发展规划及政策, 保证各项业务创新契合公司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引导公司确立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及研发模式, 明确公司市场定位, 突出对信托产品的研发储备及分类管理。引导公司建立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相互制衡、有效激励的组织架构及绩效考核制度, 加大对信托业务创新的正向激励和考核。引导公司加大履行亲自管理义务的信托产品创新力度, 积极培育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及管理团队。
(二) 公司应加强研发团队、营销团队及管理团队建设
信托公司应注重关键人员的引进与培养, 强化研发团队对信托业务创新的智力支持。加大营销管理团队建设, 认真履行客户KYC程序, 通过识别和评估客户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 掌握客户对具体理财产品的需求, 完成对客户的细分及差异化管理, 建立利于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客户关系资源, 实现以产品研发创新为导向的营销管理模式。持续加强员工培训, 切实提升管理团队整体素质。
(三) 注重及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信托公司应逐步建立与其信托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监控及管理信息系统, 能有效覆盖信托业务的各个关键环节, 实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项目管理、风险控制、内部审计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流及反馈, 可以持续地向管理层提供风险变化情况并进行预警。积极研发适用的风险管理模型, 不断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积极引入客户关系管理 (CRM) 信息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深度营销管理。
(四) 切实提高创新业务风险管控能力
信托公司应加强对创新业务中各类风险的识别和管控, 以流程建设和改造为基础, 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创新业务发展的风险控制部门及职责分工, 逐步实现创新业务研发、项目推介及营销、中后期管理、清算环节的适度分离及相互制衡, 重点加强部门及岗位间风险管控职责的执行力。信托公司应继续加强合规管理的事前控制与稽核审计的事后监督职能, 注重创新业务合规风险管控。重视和加强投资管理外包风险控制, 包括建立审慎的投资管理人选取标准、流程, 完善相关尽职调查, 加强信息披露, 规范外部投资管理人行为。
参考文献
优势、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10
关键词:网络会计,优势,面临问题,对策
在现代生活中计算机无处不在, 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和思维方式, 计算机的出现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使得计算机及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因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拓宽, 全球信息处理网络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单机工作系统的不足日趋明显, 为了适应环境变化, 网络会计应运而生, 网络环境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成为会计发展的新领域。本文将就网络会计的优势、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发展中的网络会计给企业管理带来的优势
1. 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保证了网络会计数据的及时录入和统一存储, 很大程度的减少了单机操作造成的数据冗余, 真正实现了会计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有利于加强对会计信息管理和控制。将财务会计系统与网络系统融为一体, 能够对企业过去、现在、外部和内部的经济信息进行多维化的存储和处理。既给企业管理带来巨大的效率, 又可避免传统会计确认不真、计量不实、人为歪曲、信息丢失等问题的发生, 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决策的需要,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2. 企业真正实现网络会计化管理, 可大大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能力和预测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 企业的组织机构变成了一个自动网络系统, 它把一些企业内部的小型团队整合起来进行实时在线管理, 实质上是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 着眼于各子系统资源的最佳整合。也可实现跨区域、远程财务管理。现代发达的通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使财务管理可在一个虚拟空间进行, 不在同一地点的母子公司之间超越时空的远程财务管理在网络会计的平台之上得已实现。
二、发展中的网络会计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
1. 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 就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上数据库技术发展水平来看, 完全可以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实现数据的高度实时共享, 但是, 目前许多软件还只是保留在半个用户级的水平。它们所谓的“网络版”只不过是实现了文件服务方式的数据传送, 数据的共享是靠传送数据文件的方式来实现, 而不是采用数据弯路服务器的方式, 真正实现数据库高度实时共享。会计信息通过网络得已传递, 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 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 传统的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依靠签章确保凭证有效性和明确经济责任的手段不复存在, 所以很难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 不得随意泄露、破坏和遗失, 不能否认电子凭证、电子账簿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可能, 也可能存在财务信息被截取、篡改、泄露财务机密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 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2. 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会计信息在网络上传递过程中, 由于网络上任意一台计算机可获得其他计算机的信息资源, 所以企业在网上进行贸易时, 也易处于风险之中。主要是一些非法操作, 如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等, 病毒也会影响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这些都是网络安全的一大劲敌, 随时都可能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影响网络会计的正常运行和处理, 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 网络会计软件的开发问题。网络会计对会计软件开
发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目前, 我国会计软件品种众多, 但其功能却大同小异, 会计软件通用性差, 集成化程度低, 数据的共享是靠传送数据文件的方式来实现, 而不是采用数据弯路服务器的方式, 真正实现数据库高度实时共享。如何进一步实现会计职能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和决策支持迈进, 这正是网络会计对会计软件开发的新要求。
4.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全问题。
网络会计主要依靠数据处理功能, 而这种处理功能异常集中, 不可抗力和人为的微小差错和干扰, 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安全管理不力等人为因素也可使得计算机被盗, 或光盘、磁盘等磁介质载体档案的保管不善, 造成会计信息丢失或泄露等安全影响。
5. 会计档案的保存存在失效风险。
随着网上电子商务的发展, 各类业务不断增多, 会计数据更加复杂, 会计信息的处理量将大大增加, 如何使会计系统向网络多用户和管理信息系统深化, 是网络会计对会计软件运行环境的新要求。网络财务软件的实施必然是对现有单机版、局域网络版财务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全面升级, 但此时网络财务软件不一定兼容以前版本或其他财务软件。由于数据格式、数据接口不同, 数据库被加密等原因, 以前的会计信息可能不能被及时录入网络财务系统, 对于各代保存的会计档案更不可能兼容, 因而原有会计档案在新的网络财务系统中无法查询。因此, 企业所保存的磁带、磁盘等数据资料面临着失效风险。
三、针对网络会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1. 针对网络会计数据信息输入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会计带来的优势, 保证信息数据质量和安全, 应以网络技术为基础, 结合会计需要, 确保网络安全有效地传递信息。在网络环境下, 大量不同的会计业务交叉在一起, 再加上多用户共享数据库的出现, 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 一旦有缺乏严格控制检验的凭证录入到网络会计系统中, 就很难查明原因, 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因而把好数据录入这一关, 保证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输入系统前数据都要进行检验, 输入工作也应由多人多组分担, 对输入的数据、代码等进行必要的校验。根据会计核算的要求和网络系统的特点, 可以把同类凭证按顺序分成几组进行输入, 也可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 集中分散式是由网络服务器统一对各数据库进行管理, 服务器将这些数据传送到各个工作站, 每个工作站分别在本站处理各自的业务后当天将业务数据传送到服务器系统, 再由服务器系统集中处理并加入到相应的数据库中。授权式是当工作站有业务需要访问网络服务器中的业务时, 服务器可以根据当时的忙闲决定是否允许访问, 若闲则可访问, 否则不允许。
2. 针对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对策。
加强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 必须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去创建网络财务的安全机制。首先, 企业应建立科学严格的网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从软件开发和维护控制、系统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方面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制度, 从制度上保证网路财务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 在技术上对整个网络财务系统的各个层次都要采取防护措施和规则, 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为了应对网络黑客的蓄意破坏和避免计算机病毒的感染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确保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会计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 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及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从宏观上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 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秩序和社会环境。
3. 针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安全的对策。
规范计算机硬件使用管理, 应制定贯彻各种严格的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 为网络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和运行环境。应及时进行硬件维护, 以保证计算机硬件的安全及性能, 防止不可抗力和人为因素对硬件系统的影响;系统维护人员应及时负责系统硬件设备故障的检查修复和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的调试等工作, 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4. 针对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
采用多种形式的会计数据备份策略, 解决隔代数据兼容问题, 它包括硬件备份、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三个层次。解决好网络财务软件对现有财务软件的升级换代问题, 规范会计档案管理, 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保证系统内会计数据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 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 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保证。
5. 针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对策。
要注重实效, 不搞一刀切。还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 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现有的会计人员必须加速知识更新, 提高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着眼于造就新一代的财务人才, 使他们真正成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理财能手和财务信息工作者。逐步提高高级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努力培养新一代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 又具备商务经营管理知识, 且精通会计知识、税法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信息时代保证创业型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
四、结论
总之, 随着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的不断发展, 网络会计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我国已加入WTO与国际接轨, 所以也必须让财务工作与国际财务模式接轨。要按国际网络会计标准来要求, 开发出能支持跨国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软件, 即国际财务软件。国际财务软件作为一个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它的提出和推行, 将对传统的会计观念、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产生重大影响, 并将彻底改变中国原有财务软件的形象, 推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网络会计将会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优势, 成为当代会计学中最具有潜力的新领域。
工程结算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11
关键词:工程结算 常见问题 对策
0 引言
为确定工程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对已经完成的施工图设计预算所规定质量定额部分进行检验和查点,这就是工程结算。工程结算应该在施工合同的基础上,对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但是在实际工程结算工作中,由于部分工程审核中双方对合同某个条例理解存在分歧,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直接影响了工程结算工作的有序开展,可能会造成工程款无法及时回笼,从而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打乱了建筑市场秩序,难以确保工程能按时按质保量的完成。本文就工程结算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的推进工程结算工作,提高结算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1 工程结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1 工程量计算不准确。对于工程施工而言,其工程造价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本投入与最终利润。而工程结算作为工程造价最后的环节,同样对工程成本的影响较大。工程量与工程造价直接相关,也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可见工程量的计算与工程结算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在实际工程项目工程量结算中,由于较多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工程量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工程量计算不准确对结算工作的影响最大。造成工程量计算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变更情况,因为施工时无法将所有的因素考虑进去,所有施工必须出现工程施工变更,影响工程量计算不准确。二是对定额重复套用,由于现有工程预算定额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定额子目包括为完成该分项工程的全部施工工序内容,施工单位在对人员编制进行定额套用时,其计算规则不准,时常会出现定额高套等情况;再者施工单位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编制结算时巧立名目,造成双方计算差异。三是随意拆换定额,国家颁布的定额具有法令性,每套定额,每个分部分项子母都有详细的测算依据及编制说明,是否允许换算及如何换算都应按明确的规定执行,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随意拆换定额的现象。四是无定额计价,工程施工中,由于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具有一定滞后性,还有些跟不上建材行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缺项在所难免。
1.2 工程结算不及时。目前,我国工程建设单位投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在资金管理体制不断改革的同时,使得企业自主权逐渐扩大,出现了基建投资不到位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建设企业边施工边筹资,难以确保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虽然我国相关条例中明确规定,工程资金不到位坚决不能开工,不许垫资承建工程等,但是往往这些文件都不能落实到位,付诸于形式。另外,工程竣工后结算工作一拖再拖,建设单位以工程未进行结算工作为由,拖欠工程款,这是对辛苦劳动的施工人员极其不负责的态度,同时还影响了施工企业正常的运作,扰乱了建筑工程市场的秩序。
1.3 签证管理不到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工程变更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书面认定,这就是工程签证。但是在实际工程签证管理中,由于签证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较弱,对签证管理工作不严,存在签证丢失的现象。另外,签证内容不明确,表述不清,使得签证准确度不高,时间性不强,且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保留双方相关人员的签名。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对工程签证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法为工程量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造成双方在工程量上产生纠纷,给工程结算工作带来阻碍。
1.4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目前,在我国工程结算过程中,结算审计一般由建设单位委托的造价咨询单位或者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的部门进行,使得相关人员抱着侥幸心理,总是想在其中吃点回扣,存在“吃拿卡要”的情况。如果承包商无法满足其要求,结算审计人员将会采取报复性方式,将本属于承包商的项目变成审减项,降低承包商最终经济效益。这种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置他人利益、职业道德于不顾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的有序进行。
2 解决工程结算工作中问题的有效对策
2.1 提高工程设计的精度。影响工程量计算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中工程的变更,工程双方在工程量方面存在较多的争议,阻碍了工程结算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尽可能避免工程出现变更,这就要求在工程设计方面提高其精度。在对工程进行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应该深入施工现场,全方位、多角度考虑工程实际应用效果,对于可能影响工程变更的因素加强关注,确保工程设计的精度,从而减小工程出现变更的情况。
2.2 强化合同观念。工程施工合同作为约束当事人双方、规范当事人行为的基本条件。工程双方在进行签约过程中,在对各项条件、注意事项以及价格、增加项目的时间及其费用、索赔规定等相关内容进行准确定义,尽量避免含糊其辞的合约,并结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一并写入合同的相关章节,切不可照搬合同范本。另外,在出现意见分歧时,企业法人代表应该承担相关责任,正确的处理好自己的义务与权力,避免因一些小问题造成工程结算工作的阻碍。
2.3 规范签证管理。工程签证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凭据,准确地记录了变更的工程量。规范签证管理能有效地避免结算纠纷的发生,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针对目前工程签证中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一是规范签证过程,确保签证内容有双方的签名,提高内容的准确性;二是对隐蔽工程的签证进行检查,隐蔽工程签证需要在施工中设计好隐蔽图,确保施工时能验收签证。三是对签证进行核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进行签证审核。
2.4 加强结算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结算人员作为工程结算工作的第一经手人,对结算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企业应该加强结算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工程基础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和合同鉴别力。结算人员应该时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积极主动学习行业知识,以行业职业道德约束自己,提高工程的自觉性,正确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公正公平的处理好每笔预结算,提高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工程结算中还应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处理好工程量计算、费用计取等环节,加强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的统计与保管,在保证结算资料规范性的基础上强化检测复合,树立起准确的结算及管理观念,有效的处理好工程结算的关系。
3 结束语
工程结算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后环节,与企业与业主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工程施工中存在工程量计算不准确、结算不及时、签证管理不到位以及结算审计人员素质低等问题,给工程结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提高工程设计的精度、加强合同管理、规范签证、提高结算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工程结算工作的有序进行,通过各方面的调整与优化有效解决目前工程结算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升工程结算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延河.公路工程结算常见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2009,02:
83-85.
[2]林翠敏.高校修缮工程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02:150-152+197.
[3]耿轶群.基建工程结算中几个不易觉察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招标,2010,26:18-20.
[4]凌晓玫,马俊.装饰工程结算审核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国外建材科技,2002,04:89-91.
优势、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12
一、商州区核桃生产的现状与优势
(一) 商州区是核桃生产的优生区, 核桃是商州区的优势产业, 自然环境条件适宜于核桃生产。核桃树属温带树种, 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 在年均气温10~14℃的地方生长良好, 休眠期大树能耐-25℃的低温, 年将雨量在500~700毫米, 即可满足核桃树生长发育的需要。商州区地处陕西东南部, 秦岭东段南麓, 丹江源头, 地势西高东低, 属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 海拔在600~1800m之间, 年均气温12.9℃, 最高气温39.8℃, 最低气温-15℃, 年均降雨量715mm, 无霜期206天, 土壤以沙壤土、红胶土为主, 土壤PH值在5~7.5之间, 是核桃树的最佳适生地区。全区所辖23个镇、街道办事处, 409个行政村, 人口55万, 总面积2672K㎡。全区现有核桃树33.48万亩, 600万株, 其中:良种4.28万亩, 130万株, 核桃产量5800吨, 产值1.3亿元, 农民人均年收入260元, 户均1040元。建成收入百万元以上, 千亩核桃基地8个, 500亩以上, 收入50万元基地14个, 建成核桃专业村85个, 核桃产业合作社14个, 会员5500人, 核桃产业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 商州区核桃品种分布及生产状况。
1.商州区核桃资源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以海拔750~1400米之间较为集中, 沿秦岭、流岭、蟒岭中、低山系形成一个“n”字形主产带, 这个区域每平方公里有500~1000株, 户均20~30株, 户均产量60㎏左右。多为零星栽植, 大部分坡塬、沟谷、村庄四旁均有生长, 同时也有比较集中的成片幼林基地。区城以东沿丹江河川、会峪河谷的两岸平川、浅山地带, 海拨550~750米, 形成零星分布区, 以四旁栽植较多, 核桃树体大, 单产高、品质好, 株产20㎏左右, 这一区域每平方公里100~500株, 户均5~10株, 户均产量30㎏左右。商州区的中深山区 (象牧护关镇) 和秦岭、流岭、蟒岭主脊1400米以上的地带分布较少, 产量低、品质差, 平均株产5~10㎏, 每平方公里100株左右, 户均3~5株, 但材质生长较好, 为商州区果、材兼用林区。
2.商州区核桃品种资源丰富。商州区栽植品种有53种, 其中优良品种22种, 一般品种12种, 劣质品种4种, 引进品种15种。主栽品种有薄皮绵仁核桃、麻子核桃、大果型牛蛋、大马牙、大炮、鸡蛋皮核桃、纸皮核桃、元宝、陈仓核桃等;小果型有相子、枣胡、心形核桃等;同时作为仁用型的有露仁核桃;引进品种主要有二季子、元丰、辽核、阿七、上六、阿九、西洛、山西龙眼、新疆隔年、中林1~5号, 香玲、鲁光、扎343、礼品1~2号 、清香等核桃。
(三) 商州区核桃技术推广现状。
1.领导重视, 群众积极性高。核桃是商州区的支柱产业, 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各种优惠政策, 实施退耕还林, 核桃良种建园, 实现“一村一品”。鼓励广大群众发展核桃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把商州区建成我国西部核桃之乡;是区政府提出发展目标。对核桃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部署, 力争“十二五”末, 全区核桃栽植面积达36万亩, 其中良种建园12万亩。依托基地、精深加工, 打造品牌, 使全区核桃产业值达5亿元, 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 000元。在商州区形成了领导重视, 群众积极性高涨的发展氛围, 许多干部职工带头育苗, 搞良种嫁接, 帮建核桃基地, 大多进入盛果期, 核桃产量平均每年以50万㎏的速度递增。
2.核桃技术推广机构健全。全区自上而下成立了核桃产业办、核桃研究所、核桃发展协会。区林业站、果树站成为核桃产业发展、病虫害防治、科学管理的技术支撑。全区有核桃树技术推广人员200名, 广大科技人员多年总结出《核桃丰产栽培技术》、《核桃嫁接育苗技术》、《核桃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这些技术对全区核桃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商州区核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 品种混杂、良莠不齐。
从调查情况看, 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实生繁殖方法, 使后代变异大, 品质退化, 劣质夹隔核桃增多, 约占挂过树的30.4%。
(二) 结实晚、见效慢。
商州区大部分核桃树属晚实品种, 一般约需6~10年开始挂果。
(三) 部分建园不当, 密度过大, 产量不高。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 在毛主席“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号召下, 株数发展较快, 但有的忽视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造成“小老树”较多, 加之有的建园密度过大, 株行距在3mX4m, 造成营养生长、产量不高、生产水平低下。
(四) 产、供、销不衔接。
产品加工落后, 产、供、销不配套, 没有龙头企业成为产业链的支撑, 还处于卖原料阶段。
(五) 技术、经营部门不协调, 科管工作赶不上。
由于群众对核桃树管理粗放, 以核桃举肢蛾、双鬃尖尾蝇、芳香木蠹蛾、核桃横沟象、核桃小吉丁虫、黄须球小蠹、云斑天牛、核桃枝枯病、细菌性黑斑病、核桃流黑水病为主的“七虫三病”仍在蔓延。在一些山区调查, 危害株率达70~80%, 核桃黑果率达53%, 严重者达60%以上, 起不到综合防治科学管理的效果。
(六) 核桃青采严重。
一般在八月二十日后开始采收 (处暑到白露) , 但有的提前15~20天采青, 严重影响了果实品质和声誉。
三、商州区核桃发展对策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服务体系。
为扩大规模, 发挥核桃资源优势, 各级领导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 切不可忘记核桃这个“摇钱树”, 尤其是一些山区镇、村更不可忽视自己的“拳头”产品。商州区已纳入国家关中—天水经济战略区、已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和商州省级循环工业园区, 加快建设的大好机遇, 招商引资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积极探索龙头深加工企业与果农共同发展的新机制, 带动核桃产业化经营, 实现“一村一品”, 开展核桃新产品深加工和形式多样的精包装销售, 千方百计的引导群众走加工增值的路子, 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核桃生产服务体系的强弱是核桃生产的技术保障, 为此必须尽快加强核桃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服务体系的服务意识教育, 树立高尚的行业道德, 改进行业作风;二是要提高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 对于服务体系的人员要强化技术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要加强服务体系的基础设备建设, 开通核桃生产网络和销售网络, 及时掌握信息;四是要加强服务体系的一体化建设, 解决政出多门, 各行其事的做法。
(二) 调整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各镇、办事处要统一安排;全面兼顾,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种植核桃必须坚持科学性, 栽植地点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避风向阳的地方, 株行距要合理化。川原、浅山发展区应做为经济林之首。中山巩固区重点抓好更新改造、防虫等科管工作, 推广高接换优、栽植优良品种嫁接苗, 发挥其资源优势, 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
(三)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经济效益。
各镇、办事处要从提高核桃单株产量着手, 抓好生产经营管理。一是育苗以基地为主, 培育一、二级优质良种壮苗。二是建园应先规划、后整地、细栽植、严管理。三是发动群众, 强化树体管理, 采取扩盘施核桃专用肥、搬剪病虫干枯枝、摘拾病虫果深埋、树冠喷施白僵菌、药塞虫孔、树干涂白、放养天敌昆虫、保护鸟类天敌等方法, 综合防治“七虫三病”。四是抓技术教育, 提高生产者素质。要进一步整顿、充实、提高农民技术协会, 积极开展核桃开发技术咨询服务, 加强技术培训, 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的职能作用, 积极开展科技下乡, 邀请专家讲课, 举办电视讲座, 通过各种形式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培养技术骨干。力争每户一人掌握核桃开发实用技术, 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五是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建立标准化示范核桃园, 进行良种示范, 栽培模式示范及新技术示范。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协作, 聘请专家作技术顾问、加强核桃栽培、加工、储藏、新产品开发等技术的研究。建立健全以示范、试验、技术推广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并通过示范观摩、技术讲座等方式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 以提高核桃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整体发展水平。
四、结语
核桃是商州的优势特色资源, 是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核桃消费群体的逐渐扩大, 核桃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商州区核桃生产应该走标准化生产道路, 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 依靠科技力量, 利用先进的核桃栽培技术和栽培方法进行优质高效栽培, 推进核桃生产由核桃生产大区向生产强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周根强.商州市核桃资源调查及区划[D].商州市林业站, 1992
[2].刘庆龙, 黄延安, 高晓媚等.清涧县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 2011, 1:71~73
[3].赵波.陕西商州核桃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 2010, 3:114~115, 117
【优势、问题及对策建议】推荐阅读:
问题对策及建议11-18
公司员工流失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06-12
新区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07-25
优势和问题09-30
关于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11-15
优势和存在的问题10-13
益阳移动通信基站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06-16
三品一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06-25
丰城市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