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激励作用

2024-06-20

理想的激励作用(共6篇)

理想的激励作用 篇1

理想的激励作用是指理想对人们思想和行为激发、鼓励的作用, 它体现在: 理想能激发人努力改变现状、创造新的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理想也能鼓励人冷静执着地面对失败与压力, 不畏艰难险阻, 奋力拼搏; 理想还能帮助人勇敢坚强地战胜失败和挫折。

1. 激发人改变现状

理想是我们生命中潜藏的一种神奇的力量, 它能激发起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 并把这种向往转化为追求它们的行动。为了实现理想, 我们甚至愿意放弃舒适的生活。

理想是激励人们向既定目标努力的动力, 是生命的源泉力量。面对现实, 应树立崇高理想, 努力改变现状, 追求美好事物, 创造新的生活。一个人一旦有了正确的理想, 就可以以强大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取得成就, 创造奇迹。相反, 如果一个人没有崇高的理想, 就可能得过且过, 浪费生命, 甚至误入歧途。只有确立远大的理想, 才会促使我们改变现状, 才会激励我们追求美好。如果一个人可以用其生命去追求一个更好的状态, 那么, 他将有卓越的事业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人类的发展就像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 正是这种力量造就了人类精英, 这是人类进步的奥秘。在平常生活中, 只要有理想, 就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 甘于平凡, 潜心学习、用心工作、安心生活, 厚积薄发, 在平凡中成就自己的人生; 在困境中, 只要有理想, 凭着毅力, 可以解决所有的困难; 在顺境中, 只要有理想, 就不会摇摆不定, 迷失自我, 也不会沉溺于物质、鲜花和掌声中。高举理想的旗帜, 心中就充满希望。

2. 鼓励人奋力拼搏

理想具有强大的鼓舞激励作用, 是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然而, 实现理想的奥秘很简单: 那就是永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不断用理想激励自己, 从容、镇定、执着地面对各种失败与压力。理想好比一个“发动机”, 有了这个“发动机”, 人们就有了锐意进取的强大动力, 就有了发挥聪明才智、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因为有理想, 我们宠辱不惊。在漫长的旅途中, 很难完全避免挫折和崎岖。只要出现一个结局, 不管结局是好还是坏, 客观上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中, 当困难、挫折牵绊着我们时, 当身心疲惫折磨着我们时, 别忘了给自己一个理想, 不要忘记让自己的心中永远存有一个理想。虽然仅仅是一个理想, 但当我们把它看成是鼓励现在的动力时, 它就会促使我们战胜艰苦的环境。拥有理想, 我们才会去追求卓越, 挑战极限;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生命将更辉煌。

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形成以后, 可以使人们在行动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这种意志和情感来自对理想的信心, 是人们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个树立了崇高理想的人, 就会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困难, 愿意牺牲一切去实现理想。有志之士, 不会因琐事影响情绪和态度, 能够忍辱负重, 成就大事。

3. 帮助人战胜挫折

有崇高理想的人, 能够有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力量, 克服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崎岖和坎坷, 以促进人本质力量的提升。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将何时在哪跌倒, 但我们知道, 因为有理想, 就算跌倒了, 也能努力地爬起来。面对困难和烦恼永不言败, 永不退缩, 勇敢地面对生活, 世界将为我们感动。只要决心和毅力不倒, 跌倒了爬起来, 一切都可以重来。面对失败, 不气馁, 把它变成有利的经验和能力, 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成才的路上, 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些根深蒂固的“刺”: 可能是身体的疼痛, 也可能是生理上的缺陷, 或者是精神上的折磨。如果我们属于这类“不幸者”, 我们仍然能够实现理想。海伦·凯勒, 幼时患病, 两耳失聪, 双目失明, 但是她却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只要我们接受这些“刺”, 并将其转化成自己努力的动力, 这些“刺”将给我们带来援助, 帮我们实现理想。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 因为有理想, 就能在困境中保持强者的心态。只要我们能勇敢地直面人生, 凭借超常的毅力战胜逆境, 所有磨难都将被克服, 生命最终会达到我们想要的高度。

理想的激励作用 篇2

理 想 激 励 着 我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四(2)班孙绮璐

理想,如同一瓶兴奋剂,一直在默默的激励着我;理想在我放弃的那一刻,给了我巨大的勇气;理想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学期。学校举行了“四好少年在激励着我”的演讲比赛。我也参加了这次比赛。当天晚上,我既后悔又紧张。真想把名额让给别人。可是,已经报了名,想退也退不了。我只好抓紧时间练习起来。第二天下午,我拿着演讲纸,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来到了多媒体教室。哇!好多人呀,我的心更加紧张了,“呯,呯”地直乱跳。好像怀着十只小兔子,七上八下。“这么多人可惨了。”我喃喃自语道。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第一个同学信心十足的走上了台。完美地讲完了整个故事。我真羡慕他。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这么快就要轮到我了。我的心跳得更厉害了。冷汗也冒了出来,紧张的时刻终于降临脸,我鼓起勇气,走到台的中间,接过话筒,有声有色地讲起来:有两位小孩子掉入了水中,一群在江边野营的大学生奋不顾身的手拉手在波涛汹涌的江水里救出了两位孩子„„我一口气讲完了这个故事,只见台下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谁也没有窃窃私语,我更加有信心了。掌声如雷鸣般响了起来。我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争当四好少年,一直是我的梦想。一个好的少年就要与故事中的人物一样,伸出双手去帮助有困难的人。用真心去抚慰受伤的心灵。让争当四好少年理想的歌词伴着梦的旋律在我的身边响起来吧!

教学中激励的作用 篇3

有这样一个故事:1998年,美国犹他州一位小学校长路克为激励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在开学初和全校师生打赌,如果大家能在11月9日前读书15万字,他将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全校师生猛劲读书,连本校幼稚园的孩子也参加了这一活动,终于在11月9日前读书15万页。当时,有的学生打电话给校长:“你爬不爬?说话算不算数?”也有人劝他:“你已经达到激励学生读书的目的,不要爬了。”可路克坚定地说:“一诺千金,我一定爬着上班。”11月9日早晨7点,路克离开家门,四肢着地在路边的草地上爬行,过往的汽车向他鸣笛致敬,有的学生索性和校长一起爬,新闻单位也前来采访。经过3个小时的爬行路克磨破了5副手套,护膝也磨破了,但他终于到了学校,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自己的校长。当路克从地上站起来时,孩子们蜂拥而上,抱他,吻他……

在教育教学中,领导和老师通常都喜欢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有时却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所谓“教书育人”,说明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且要求育人要育真人。我们作为要育真人的教育者,首先我们自身应该具备真诚的品质。在教学中,教育者激励学生如果不是出于真诚,学生便会认为受到了愚弄和欺骗,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失去真诚的教育者会走向学生的对立面。虚伪的教育培养虚伪的人格,贻害无穷。美国的这位小学校长以公开打赌的方式激励学生,实际上就是向学生袒露真诚,“一诺千金”,学生被校长的真诚所打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做到了本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更为可贵的是,校长在激励学生成功之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真诚可鉴,从而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其次,激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现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大背景下,在社会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很多成绩落后的学生都存在厌学的情绪,这就要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出优点的机会,给予鼓励和表扬。“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些落后生的“才”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这就要老师对每个学生去观察,去研究,去发现。学生李炎,他的脑子里全部是网络游戏,父母对他非常失望,骂过、打过皆无济于事。到了我们班以后,我找他聊天,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看不到有什么变化,依然是旷课上网。有一天辅导课,我将他叫到办公室,单独将旷课的内容一一补上。他的记忆力特别强,很快就能将我讲的内容掌握,经过几次这样的辅导后,从来没及格过的他在期中考试中居然及格了。我又抓紧这次机会在班会课上表扬了他,学校颁发学习进步奖里有他,他第一次在大众前受到表扬,可以说激动得欣喜若狂。这个时候我再给他讲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他欣然接受。可以说,现在他已经完全摆脱了网络对他的诱惑。我们班有四个女同学,平时学习非常认真,但成绩老是上不去,为此我也很苦恼也曾经找她们谈话多次,就在7月份的期末考试前我专门找了28班所有女生谈了话,帮他们分析成绩落后的原因,并不断鼓励她们。结果期末考试中所有女生的化学都过了80分,这时我才真正认识到原来鼓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么巨大。可见,真正的激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你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最后,激励必须是新颖独特的,要体现创新性。无论怎样高明的教育手段,对学生兴趣的激发都不可能是永远的,如果千篇一律地照搬套用,学生迟早会失去兴趣,心生厌倦。以“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激勵学生读书,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似乎天生的就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总是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大都喜欢搞一些新颖独特的活动,并喜欢在新颖独特的活动中获得新得体验。美国的这位校长和学生打赌,承诺赌输就爬着上班,这前所未闻的激励方式让学生颇感新鲜、刺激,使得学生个个都努力读书,人人决心和校长一赌输赢。

真正的激励,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却并不需要付出什么大的成本,关键要有一颗诚心,公平公正,新颖独到,只要能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学艺术的本质并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励教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理想激励着我作文600字 篇4

。廖静西的作业无论是课堂上的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她总是认真地完成。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了她做的作业,上面的每个笔画都写得工工整整的,题也答得非常准确。而且我们在休息时间玩耍时,而她却低下头默默地学习着。有一次,下课后,大家都在欢快地玩耍着,而只有她一个人还在座位上埋头的看着。当我来到她座位时,她竟然每有看见我。于是我走过去大叫一声:“廖静西——”她才猛地抬头观望着。突然,她的眼睛一亮,肩膀向上一耸,看见了我。

她轻轻地喊着:“邓荭娟原来是你在吓我。”边说边已经低下了头。“我哪有?”我急忙反驳着她。她漫不经心地说:“算了,我不和你计较了。”我说:“你在干什么?”但她没再搭理我了,继续埋下头开始学习着。我看见她如此专心,就没再打扰她了。我便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看到她看的是关于地质方面的书,我摇摇头不解地走了。在上次班会课上同学们谈论自己的理想时,廖静西告诉我们说:“我的理想是当个地质专家,现在的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将来有没有出息,成败在此一举了。如果将来有了出息,我相信你一定回感谢你自己现在的努力的。我们在读书学习,你的心会尝到收获知识的甜头。你也会因此变得快乐起来的。”

浅析激励机制的形式及作用 篇5

[关键词] 激励显性激励监督激励隐性激励

一、引言

解决效率不足问题,使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而效率不足的关键原因之一是激励不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建立充满活力又有竞争力的企业,完善企业制度,必须解决激励不足问题。为此,必须加深对激励形式的理解和认识,分析激励形式中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任何经济体制在其运行过程中必然会规定一些激励规则,这些激励规则必然会对个人行为长生影响。由于经济个体的目标和利益的实现往往和其他个体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影响某个经济个体目标或利益实现的经济变量并不完全由该个体所控制,而还要依赖于其他经济个体所控制的经济变量。这种相互依赖关系的存在,使得相关的经济个体都希望从他方获得正确的信息从而影响其他经济个体的行为以有利于自身目标和利益的实现。同样,一个社会如果要实现一定的目标或利益,也需要获得一个个人或团体的正确信息从而影响其行为或规范其行为,使得社会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这种试图诱导他方的正确信息或影响他方行为的机制的集合,就是激励系统。

由此可见,激励问题的存在乃在于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我们把一方所持有的而他方无法验证的信息称为“私有信息”。私有信息的存在是因为经济个体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同时私有信息也包括可以验证而验证成本过高的信息。例如企业在雇用职员时,受雇者以往的工作业绩只有其本人才能完全清楚,雇主如欲完全了解这些信息必须付出很高的成本才行。此外,还存在一种双方都无法确定的信息,如个人能力,这种信息即使本人也无法完全确定,但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目标的实现,必然会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倾向于过于自信,尤其是在管理职位的竞争中,即使不是有意利用私有信息,也会在求职过程中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从而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我们把他方无法观察或测试、监督的行为或决策称为“不能观投入”。不能观投入的存在,是激励问题更趋复杂化,它使得激励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仅从经济角度考察激励问题,则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现代经济是社会化经济,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来说,经济个体之间合理的调整其行为以利于交换和互利,使社会资源得到高效率的配置,比个别经济个体的局部效率更为重要。激励的作用不仅在于影响个别经济个体的行为,更主要的是通过改变个体行为来影响、调节社会资源配置,从而高效率的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以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因此,激励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加以重视和解决。

本文把激励的形式分为显性激励、监督激励和隐性激励三种类型,分析每一种激励形式所包含的内容,说明其作用及缺陷,最后说明只有各种激励形式的协调与统一,才能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系统。

二、显性激励

显性激励是指当事人预期在一定时限内可获得的实质性补偿的总和。它包括由合约规定的绩效补偿关系(如工资、奖金等货币收入或其他实物收入),还包括合约明确规定之外的但可预期的物质或精神方面的补偿(如荣誉的获得、职位的提升以及由此得到的物质补偿的增加等)。其特点是当事人可以感知到或预期可得到。它是当事人所尽力去求取但不由当事人决定从而诱导当事人行为的一种激励方式。在显性激励的实施过程中,被诱导者处于被动状态,他只能以自己的行为方式或结果改变自己所处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随当事人的行为目的不同,不同的显性激励方式的作用效果也会不同,如职务的提升,对某些人极具诱惑而对另外一些人则不然。

显性激励的作用是直接而重要的,它是人们满足其基本需要和发展需要的主要手段。这里基本需要是指因缺乏而产生的需要,发展需要则指存在的价值或后需要。当事人为了实现对显性激励的需求,会依照诱导者的需要而提供正确的信息或行为方式。事实上,显性激励的缺乏必定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以及当事人行为的扭曲。我国改革开放前,到处盛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结果是资源大量浪费,机器设备闲置,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可以认为,显性激励不足是中国传统体制下经济效率过低,社会有效生产量过小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基本原因之一。我国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则应归功于对显性激励机制作用的重新认识和重视。

显性激励机制的缺陷在于它并不能使当事人自愿发挥自己的全部内在潜力,从而不能使显性激励完全发挥其作用。这表现在:第一,无法建立显性激励与工作绩效之间的绝对数量关系,从而不能把工作绩效与显性激励完全联系起来。例如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所取得的业绩是集体行动的结果,无法把它分割为每一个员工(包括经营者)的绩效,从而也就不能确定每一个员工对集体业绩所做贡献的数量关系。第二,绩效提高的过程是相对较慢的,而当事人对显性激励的要求则提高的相对要快,这是显性激励本身所无法解决的矛盾。一个团体的绩效提高如用货币来表示,而集团内部当事人的货币收入增长的要求之和便不能超过集团绩效提高的程度,如果超过便得不到全部满足,这样就可能降低团体中个人的努力程度。例如改革开放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低于人们提高收入的要求,于是一方面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妨碍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三,由于工作绩效一般不是绝对的,无法建立工作绩效和劳动投入的绝对关系,当存在不能观投入时,当事人会出现偷懒或虚报工作绩效的现象。在一些工作中努力或不努力所照成的差别并不是特别显著或绩效差别在合约期内不会完全表现出来的情况下,当事人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有利条件来夸大自己的工作绩效或劳动努力程度。在行政管理或其他非直接生产部门都常见到这种现象,即使在计件工资制中也会出现降低质量以减低劳动强度等现象。第四,不适当的显性激励机制会扭曲当事人的行为,如果被诱导者采用不适当的行为来寻求显性激励的增加,这种扭曲行为必定会耗费社会资源,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寻租现象的存在显然是显性激励不当的后果之一。某些执法部门存在的“奖金(或收入)与罚款挂钩”的机制,也是这种扭曲行为的表现。另外,虚报产值现象更是对政府官员的不适当激励所照成的恶果。

三、监督激励

虽然不能认为人都是天性自私和损人利己的,但现实社会中机会主义的存在则迫使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利益作考虑。如果一方行为的后果由另一方承担的话,后者就必须对前者的行为能够有所约束,这种约束的集合就是监督激励机制。监督激励机制既包括合约规定的监督内容(如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包括社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以及由市场竞争所产生的淘汰制度。这种激励的方式是当事人处于完全被动状态,是保证当事人必须达到一定绩效的保障制度。由于个人行为的结果会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或目标的实现,后者必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计一套约束方案以保证前者的行为后果是自己所期望的。监督激励是对当事人行为的规范。社会舆论压力、法律制裁手段等,都是监督激励形式。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市场机制的淘汰制度。有观点把市场竞争机制作为一种隐性激励形式,但实际上它应该是一种监督激励形式。因为市场机制如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所起的作用一样,把那些它认为不合格的当事人淘汰掉,而当事人则被迫遵守市场规则和接受市场选择。

监督激励机制是一种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激励机制,它保证委托人能够预期被委托人的行为并使之承担自己行为的部分或全部后果。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制或社会制度首先应当使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而缺乏监督激励就不能做到这一点,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监督激励不足是我国目前存在的普遍状况,也是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监督激励机制不仅在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更在于这些规则的遵守和执行。相信当事人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和当事人实际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两类问题。不对它们的差别加以重视,就无法认识监督激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也就不能建立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

监督激励是一种强制性行为,并不能激发当事人的内在积极性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第一,由于合约是不完全的,监督也是不完全的。监督不完全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成本的存在照成的。因为绩效不是完全可测度的,从而不能根据绩效来测定投入,不能观投入的存在使完全的监督成为不可能。监督成本是指用于监督的投入总和,既包括私人投入也包括社会投入。由于信息不对称,使监督成本的边际倾向递增,从而监督的边界即在其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均衡时界定。第二,监督激励有可能激发被监督者的反监督心理。被监督者由于处于被动状态而采取消极态度,这样会使监督的边际收益减少并移动监督的边界。人们对于他人行为的反应固然因人而异,但在无力改变自己处境是的抵触情绪会严重削弱劳动的积极性,如消极怠工和出工不出力都是常见的现象。第三,当事人会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来逃避监督。如果我们使用能观变量来估量不能观投入,就会面临两个难题,一是能观变量的特性往往不是一维而是多维的,如果这些多维的性质不全是相互补充而是存在冲突时,那么被监督者就会寻找各种借口或理由夸大不能观投入以掩盖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二是被选作考核指标的能观变量有时受到不为当事人所控制的因素的影响。在市场变化莫测的过程中,当事人利用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为借口是轻而易举的。第四,如果被监督者对监督机制的建立有影响力量,则监督的作用必定会被削弱,难以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如某人有很高的知名度或以往有过极佳的业绩,往往会使监督者的监督受到干扰和影响。

四、隐性激励

隐性激励是指当事人对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从而对其劳动努力程度和积极性产生的影响。这种反应是当事人积极的、主动的行为。在有效的隐性激励机制作用下,当事人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争取自我实现和完善。无论是显性激励和监督激励都不能彻底解决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只有有效的隐性激励才能做到这一点。隐性激励的重要性在于弥补显性激励和监督激励存在的缺陷,使当事人处于主动状态。隐性激励的有效性,一方面,是由企业的内部环境所决定,由当事人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运作状态的心理反应所决定,另一方面,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即由当事人对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法律制度、道德规范等的心理反应所决定。

从理论上讲,市场制度与许当事人自由进入和退出,但实际上,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导致进入和退出并不是自由的。当事人往往有一个较大的可接受区间,在此区间内当事人不能(不肯)退出,但却可以改变其工作努力程度。由于私有信息的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绩效不能完全度量,企业也只能接受或默许当事人的行为。其实企业本身也存在一个可接受当事人行为的区间。企业要确保成员完成企业整体的任务需求,必须能启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之用于企业目标的达成上。首先,企业要为成员提供照顾、关心和支持。其次,企业必须将地位、职位和权责授予为企业尽心尽力并且在工作上有成就的人。再次,企业应当向所有成员提供表现的机会,建立向上沟通的管道。总之,企业应当建设符合普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部环境以增强隐性激励的有效性。

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状况对人们的工作态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人们相信自己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平等自由而机会均等的社会,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达到自己的利益目标,那么个人就会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并不是容易改变的,文化背景对人们的行为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群体对公正、自由与平等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必须符合人们对公正、自由与平等的追求,否则,这个国家就不会成为一个富裕的国家。一个国家的财富(无论是私有财富还是公有财富)必须由本国家的人民付出劳动才能创造,如果没有劳动积极性,也就不会有创造财富的努力。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变化一般是以较慢的速度进行的,但其影响却十分深远,它决定社会发展进步的速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其所决定的隐性激励机制。阿瑟·刘易斯把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努力作为经济增长的三个直接原因中的第一位原因,认为工作态度的差别直接造成了经济差别。刘易斯认为,虽然引起工作态度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则是主要的原因。

隐性激励机制由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共同决定,企业本身具有相当的主动性。在一个国家中,一般具有相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但仍然有一些企业充满活力,员工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有些企业则死气沉沉,走向破产。在我国,这样的事例很多,可以充分证明企业在建立完善的隐性激励机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力。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就我国的改革过程来看,在建立隐性激励机制方面还没有明显的成就,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反而有所下降。要完善隐性激励机制,不仅仅要求在经济上的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政治制度的全面改革。

五、结束语

显性激励、监督激励和隐性激励三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必须是三者的有机结合。它们三者中每一种都不能自行达到激励的目的,强调或忽视任何一种激励形式都会造成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低下,社会资源配置扭曲。

隐性激励机制的作用明显受到显性激励机制作用的制约。前苏联建立时,其领导人相信:如果收入实现了平等化,用命令和奖章来代替报酬的差别,人们的劳动努力程度肯定会大为提高。但这一预期在实践中完全落空,而且当迅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主要政策目标时,苏联领导人也回过头来依靠广泛的收入差别,刺激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大量政治产品的生产,其目的是增进隐性激励机制的作用,但却忽视了现行激励机制的作用,从而成为中国传统体制下经济效率过低,社会有效生产量过小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基本原因之一。

任何一种激励机制的设计都隐含着一套关于信息方面的假设,尤其是关于人的行为方式的假设。当这些假设不能在经济生活中成为现实时,设计出来的激励规则就缺乏可操作性,或操作成本过高,缺乏可行性。激励规则的设计不符合经济生活的现实,就会扭曲人们的行为,达不到激励的目的。一个社会的企业家资源,即具有开拓精神、富有创造力的精英人才,在各个社会都是存在并有限的,问题在于社会的激励系统为企业家资源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如果社会制度为企业家资源的非生产性应用或者破坏性应用提供了比其生产性应用更高的报酬,企业家资源就会被引离生产性用途,社会生产就会停滞甚至倒退。在试产经济中,大量寻租活动的出现,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降低了人们从事寻利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造成更大的浪费。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要建立完善的激励系统,必须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我们必须确定一套关于人们行为方式的符合实际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协调现行激励、监督激励和隐性激励机制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而行之有效的激励系统。

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篇6

【关键词】激励理论;班级管理;中学生

一、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几种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这本书中。他也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把人的需要在五个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基础上分为起个: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在同一时期,人的多种需要会同时存在,但他们的行为影响是不同的。人的某一时刻的行为往往是由优势决定的,所以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优势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管理者首先要明确个体此时所处需要的哪一层水平,然后根据其的需要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其工作或者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工作或者是学习状态。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有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来的一种需要理论。赫茨伯格认为,人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或者对激励而言,存在着两种不用的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外部因素,包括政策、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没有这些因素容易产生不满意,降低人的工作积极性。但具有这些因素并不足以使人对工作产生积极的态度,即其不具有激励作用。激励因素主要包括成就、对工作成绩的承认、工作本身的吸引力、责任、价值感以及事业发展和前途等。其存在有利于增加人的满意度,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但没有这些因素还不至于引起人的不满。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在激发人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

3、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ERG理论是由耶鲁大学的教授奥尔德弗根据已有的实验和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他系统地阐述了一个需要类型的新模式,发展了马斯洛、赫茨伯格的需要理论。他认为,人有三种需要: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ERG理论的特点,表现在它对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们可以同时追求不同层次的需要,在某种限制下,人们的需要可以互相转换。

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提出的,他主要研究了人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的需要状况。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它更侧重于对高层次管理中被管理者的研究。通过这些,他把人的高层次的需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权力的需要,二是对归属和社交的需要,三是对成就的需要。不同的人对这三种的需要是不同的,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造就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才,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对社会对国家有更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激励理论的方式

1、目标激励方式

目标设置理论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在《走向工作激励和刺激的理论》的论文中首次提出来的。目标设置理论认为,设置达到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过程。对于学生的管理,一定要给学生设定一定程度的目标,他们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能够为了这个目標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使自己做到最好。

2、信任激励方式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只有一种途径可以接近学生一就是对他们的信任。作为教师,就应该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因为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也有思想,也有感情,所以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和创造性,所有的这些都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

3、榜样激励方式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从一方面反应了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榜样,就是典型的代表,榜样有好坏之分。榜样激励就是用好的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激励的一种方式。如果对学生进行典型的榜样激励学生时,要选择各类典型的人或物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激励、进行教育。

4、参与激励方式

参与,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的生活之中,形成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近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一位学生,不管是何种气质特征的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具有表现自己和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所以教师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应该使用民主管理的方式,要么让学生民主选举班干部,要么让全班的同学轮流值日,以此改变以前比较老套的专制型的管理方式,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通过一些班级开展的活动来展现自己、认识自己、锻炼自己。

三、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一)双因素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上一篇: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下一篇:收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