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巧

2024-05-30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巧(通用12篇)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巧 篇1

1引言

政府资产负债表是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政府在某一时点上的“家底”,并且全面衡量政府的风险,对于完善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具有重大的作用。 与世界各国相比, 我国没有一套完善的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制度,制约了我国政府职能的有效的发挥。 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研究如何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对于更好的指导政府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日本、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制度相对完善,我国可以充分的吸收借鉴,指导我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 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完善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我国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也试着提出了一些建议。

2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为会计报表体系中最主要的一张报表,政府资产负债表通过政府的资产和负债,反映政府未来将面临的风险和抗风险能力。 政府资产负债表提供了某一个时点的债务和资产存量,可以为评估地方政府的举债能力提供更加合理的科学依据。 政府是代表国家为人民服务的部门, 政府具有一定的社会职能,承担着社会管理的职责,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就决定了政府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必要探索一套适合政府的资产负债表。 其次,政府以预算会计为主,预算会计注重收支,大多采取收付实现制来编制报表,但是收付实现制编制的报表是不能准确的反映政府的经济状态和面临的风险的,不能满足政府发挥其职能的需要,所以对是否采用权责发生制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值得我们研究。 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于有关项目的核算范围也存在一定的口径不一致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一套完善的报表编制体系。

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政府资产负债表反映了政府在某个时点的财务状况,有利于增加政府信息的透明度。 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政府拥有很大比例的资产,政府的财政支出也是巨大的,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有利于投资者等了解政府资金的使用情况, 加强公众监督,增加财政的透明度。 其次,有利于更好的防范地方债的危机,防范风险。 近几年,我国的地方债务极具增加,但是存在许多地方债务责任不清的,情况,许多地方的资产负债关系混乱,并不清楚自己的偿债能力,同时对政府的考核标准不能与资产负债挂钩。 只有编制科学、明晰的地方资产负债表,才能有效的降低地方债务的风险。最后,有利于强化对政府的监督。 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披露了很多政府资产负债方面的信息,有利于各个审计部门加强政府的监管, 了解资金的流向及经济发展的动态,有效的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国外政府资产负债表对我国的启发

日本等国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政府资产负债表体系,对我国报表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日本政府会计在利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收支核算的同时,采用了“权责发生制的年度区分”方法作为收支活动年度归属的划分标准。 具体运用中,日本政府会计依据“收付实现制”对某一个会计年度(当年3 月31 日至次年3 月31 日)中的实际收支进行汇总和决算,但由于某一财年的债权债务要尽可能在现金收支完成后才能进行决算处理,某一财年结束后,就存在一个确定当年收入、 支出完成情况的时滞———“出纳整理期限”,具体时间为下一财年的4 月1 日至7 月31 日。 根据上述会计处理方法,在“出纳整理期限”已实现的、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本应属于上一财年的未收未付部分,计入上一财年的收支活动。

对于没有记入国家财产台账的公共财产,如道路、河流、港口等,由于没有相应的市场交易价格,不能进行重新估价,实践中,主要采用成本推算并进行统计。 其中,对于非折旧公共财产, 通过合计过去的用地费和事业费等从而推算取得原价;对于折旧资产,由原始价格减去累计折旧后得到。

日本养老年金跟据保险对象、 保险性质分成了三个层次。其中第一、二层的国民年金、雇员年金均为公共养老金。 日本公共养老金制度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它是用当前工作人员缴纳的保险费用来承担退休人群公共养老金的发放。 因此,有观点认为公共养老金的发放义务不是因为保险金的支付而产生,而是以满足发放条件而产生的,所以不能认同为负债。 政府作为该制度的运营者会产生支付年金的义务,由此认为应该将缴纳期间所对应的支付现价计入负债。

根据日本《国家物权法》,要想反映国有财产状况,应当建立一个国家财产登记簿来记录反映财产价值的价格。 其中:对于“土地”、“未砍伐的木材和竹子”等非折旧资产,其价格原则上要扣除按照继承税评价方式的税额进行计算,对于“建筑物、工程、船、飞机”等可折旧资产,要基于一定的假设估计使用年限,然后从取得时的台账价格中减去累计折旧,但日本政府每隔5 年要对资产价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新评估,而价格修订年度的评价差额,则在资产负债差额增减计算表中作为“资产评价差额”记账;对一些政府拥有的特殊物品,如画作、家具、书籍等,其数量记载在政府商品登记表中,由于其中大部分没有列出其价格,因此不能取得其价值并记录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中,而只在附录中加以补充说明。

4探索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建议

鉴于目前我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现状,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下面对编制我国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提出以下建议。

(1) 从立法层面对我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予以支持。目前,我国尚没有完整的政府会计体系,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他们的政府会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映政府预算情况的预算会计,二是反映政府财务活动的政府财务会计。 我国只有政府预算会计而没有政府财务会计, 现在的会计制度相对落后,所以需要改革预算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需要有关的法律保障。 美国等国家都建立了政府会计准则,我国的会计改革也需要建立统一的适用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及其他政府主体组成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准则。

(2)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 由于对政府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了解的不是很清楚,对风险的判断就会存在模糊的地方。 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将有利于有效的控制债务的风险,为整个财政风险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关部门应该通过拟定相应的制度,明确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部门,编制时间,编制政策,明确资产负债表政策,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资产负债核算指标解释等,使这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确定资产负债的范围,达到国家资产负债管理的目的。

(3)分层次编制不同类别的政府资产负债表。 为了更好的了解各级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和判断政府的财务风险,需要政府资产负债表层次清晰,范围全面,覆盖中央到地方各个级别,这样有利于全面的判断政府状况。 分层次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有利于彻底地摸清地方各级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确定自己的偿债能力,同时对于编制预算有很大的帮助,确定政府的资金需求。

(4)建立专门的账户对自然资源进行核算。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是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所以在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时如何对庞大的自然资源进行核算对最终的政府资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资源并不能纳入政府的资产中,因为这将使政府部门的资产数大量的增加,而却无法对政府的现金流有任何的帮助。 所以应该建立专门的账户对自然资源进行核算。 比如,可以编制自然资源物量表,以了解相应的自然资源存量和价值,不一定将自然资源纳入政府的资产中。

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对于如何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国外的情况,就我国的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资产负债表,借鉴

参考文献

[1]裴沈华.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若干问题探析[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3(2).

[2]林忠华.编制国家和政府资产负债表问题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1).

[3]侯明.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问题研究[J].金融会计,2015(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巧 篇2

一、本表反映企業月末、年末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情況。

二、本表“年初數”欄內各項數位,應根據上年末資產負債表“期末數”欄內所列數字填列。如果本資產負債表規定的各個專案的名稱和內容同上不相一致,應對上年年末資產負債表各項目的名稱和數位按照本的規定進行調整,填入本表“年初數”欄內。

三、本表各項目的內容和填列方法:1.“貨幣資金”項目,反映企業庫存現金、銀行結算戶存款、外埠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資金等貨幣資金的合計數。本專案應根據“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科目的期末餘額合計填列。

2.“短期投資”專案,反映企業購入的各種能隨時變現,持有時間不超過一年的有價證券以及不超過一年的其他投資。本專案應根據“短期投資”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3.“應收票據”專案,反映企業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銀行貼現的應收票據,包括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本專案應根據“應收票據”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已向銀行貼現的應收票據不包括在本專案內,其中已貼現的商業承兌匯票應在本表下端補充資料內另行反映。

4.“應收帳款”項目,反映企業因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應向購買單位收取的各種款項。本專案應根據“應收帳款”科目所屬各明細科目的期末借方餘額合計填列。

5.“壞帳準備”專案,反映企業提取尚未轉銷的壞帳準備。本專案應根據“壞帳準備”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其中借方餘額應以“-”號填列。

6.“預付帳款”專案,反映企業預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本專案應根據“預付帳款”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如“預付帳款”科目所屬有關明細科目有貸方餘額的,應在本表“應付帳款”專案內填列。如“應付帳款”科目所屬明細科目有借方餘額的,也應包括在本項目內。

7.“其他應收款”項目,反映企業對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應收和暫付的款項。本專案應根據“其他應收款”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8.“存貨”專案,反映企業期末在庫、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項存貨的實際成本,包括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自製半成品、產成品、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等。本專案應根據“材料採購”、“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異”、“委託加工材料”、“自製半成品”、“產成品”、“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生產成本”等科目的期末借貸方餘額相抵後的差額填列。

9.“待攤費用”專案,反映企業已經支出但應由以後各期分期攤銷的費用。企業的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攤費用,應在本表“遞延資產”項目反映,不包括在本專案數位之內。本專案應根據“待攤費用”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預提費用”科目期末如有借方餘額,在本項目內反映;增設“外匯價差”科目的企業,該科目如有借方餘額,也在本專案內反映。

10.“待處理流動資產淨損失”項目,反映企業在清查財產中發現的尚待批准轉銷或作其他處理的流動資產盤虧、毀損扣除盤盈後的淨損失。本專案應根據“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所屬“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明細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企業待處理的固定資產淨損失,應在本表“待處理固定資產淨損失”專案另行反映。

11.“其他流動資產”項目,反映企業除以上流動資產項目外的其他流動資產的實際成本,應根據有關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12.“長期投資”項目,反映企業不準備在一年內變現的投資。長期投資中,將於一年內到期的債券,應在流動資產類下“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券投資”專案單獨反映。本專案應根據“長期投資”科目的期末餘額扣除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券投資後的數額填列。

13.“固定資產原價”項目和“累計折舊”項目,反映企業的各種固定資產原價及累計折舊。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產權尚未確定之前,其原價及已提折舊也包括在內。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原價並應在本表下端補充資料內另行反映。這兩個專案應根據“固定資產”科目和“累計折舊”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14.“固定資產清理”專案,反映企業因出售、毀損、報廢等原因轉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的淨值,以及固定資產清理過程中所發生的清理費用和變價收入等各項金額的差額,本專案應根據“固定資產清理”科目的期末借方餘額填列;如為貸方餘額應以“-”號填列。

15.“在建工程”專案,反映企業期末各項未完工程的實際支出和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資的實際成本,包括交付安裝的設備價值,未完建築安裝工程已經耗用的材料、工資和費用支出、預付出包工程的價款、已經建築安裝完畢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築安裝工程成本、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資的實際成本等。本專案應根據“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16.“無形資產”項目,反映企業各項無形資產的原價扣除攤銷後的淨額。本專案應根據“無形資產”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17.“遞延資產”項目,反映企業尚未攤銷的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攤費用。本專案應根據“遞延資產”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18.“其他長期資產”項目,反映除以上資產以外的其他長期資產,本專案應根據有關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19.“短期借款”項目,反映企業借入尚未歸還的一年期以下的借款。本專案應根據“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20.“應付票據”專案,反映企業為了抵付貨款等而開出、承兌的尚未到期付款的應付票據,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本專案應根據“應付票據”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21.“應付帳款”專案,反映企業購買原材料或接受勞務供應而應付給供單位的款項。本專案應根據“應付帳款”科目所屬各有關明細科目的期末貸方餘額合計填列。

22.“預收帳款”專案,反映企業預收購買單位的貨款。本專案應根據“預收帳款”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如“預收帳款”科目所屬有關明細科目有借方餘額的,應在本表“應收帳款”項目內填列;如“應收帳款”科目所屬明細科目有貸方餘額的,也應包括在本項目內。

23.“其他應付款”項目,反映企業所有應付和暫收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款項,如應付保險費、存入保證金等。本專案應根據“其他應付款”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24.“應付工資”專案,反映企業應付未付的職工工資,本專案應根據“應付工資”科目期末貸方餘額填列。“應付工資”科目期末如為借方餘額,本專案以“-”號表示。

25.“應付福利費”項目,反映企業提取的福利費的期末餘額。本專案應根據“應付福利費”科目的期末貸方餘額填列;如為借方餘額,應以“-”號填列。

26.“未交稅金”項目,反映企業應交未交的各種稅金(多交數以“-”號填列)。本專案應根據“應交稅金”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27.“未付利潤”項目,反映企業期末應付未付給投資者及其他單位和個人的利潤(多付數以“-”號填列)。本專案應根據“應付利潤”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28.“其他未交款”項目,反映企業應交未交的除稅金、應付利潤以外的各種款項(多交數以“-”號填列)。本專案應根據“其他應交款”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29.“預提費用”項目,反映企業所有已經預提計入成本費用而尚未支付的各項費用。本專案應根據“預提費用”科目的期末貸方餘額填列。如“預提費用”科目有借方餘額,應合併在“待攤費用”項目內反映,不包括在本項目內。

30.“待扣稅金”項目,反映交納增值稅的企業按照規定留待以後月份從應交的增值稅中繼續扣抵的稅金。本專案應根據“待扣稅金”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31.“其他流動負債”項目,反映除以上流動負債以外的其他流動負債。本專案應根據有關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32.“長期借款”專案,反映企業借入尚未歸還的一年期以上的借款的本息。本專案應根據“長期借款”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33.“應付債券”項目,反映企業發行的尚未償還的各種長期債券的本息。本專案應根據“應付債券”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34.“長期應付款”專案,反映企業期末除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以外的其他各種長期應付款。如在採用補償貿易方式下引進國外設備,尚未歸還外商的設備價款;在融資租賃方式下,企業應付未付的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等。本專案應根據“長期應付款”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35.“其他長期負債”項目,反映除以上長期負債項目以外的其他長期負債。本專案應根據有關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上述長期負債各專案中將于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應在本表“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專案內另行反映。上述長期負債各專案均應根據有關科目期末餘額扣除將於一年內到期償還數後的餘額填列。

36.“實收資本”專案,反映企業實際收到的資本總額。本專案應根據“實收資本”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37.“資本公積”項目和“盈餘公積”項目,分別反映企業資本公積和盈餘公積的期末餘額。應分別根據“資本公積”和“盈餘公積”科目的期末餘額填列。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巧 篇3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在分析当前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情况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会计和审计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会计准则;离任审计

资产负债表也称财务状况表,反映企业(单位)在某一时点占有或使用的经济资源和负担的债务状况,以及企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和财务前景;是企业普遍使用的财务报表。耿建新(2015)认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一种具有企业资产负债表形式、用于核算自然资源存量的价值计量表格。

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正处于试点工作时期;而在理论方面,从现有的文献考证来看,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技术框架可供参考。所以无论是从实务还是理论方面来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都处于探索阶段。

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会计的联系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编制过程中应作为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进行编制和披露。国家资产负债表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之间,有着类似于企业财务报表体系中报表与各总账账户之间的关系。国家资产负债表即类似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则相当于一组名为“自然资源”的资产总账账户。两者既为“资产负债表”则在编制过程中免不了与会计和审计有密切的联系。分析这些联系有利于我们在会计和审计方面加强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相关的研究,从而促进其科学编制。

(一)与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联系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编制过程中要不可避免地借鉴企业资产负债表编制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季曦等(2015)认为在矿产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中应以复式记账原则为基础,采取权责发生制,并且认为该原则也适用于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资产负债表编制。众所周知,以上两项原则是现代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从结构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使用了 “账户”这一会计工具来组成报表; 从构成要素看,不仅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均是会计概念,而且除自然资源资产之外的项目均可以与财务报表项目相对应; 从表内的平衡关系来看,无论是“四柱平衡观”所支持的“期初资产存量+存量增加-存量减少=期末资产存量”即“资产来源(类别)= 资产运用(占用)”的恒等关系还是“同体二分观”所支持的“自然资源资产=自然资源负债+自然资源净资产”或“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资本”都与企业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有异曲同工之处。

由此可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离不开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研究。会计专业人员和从业者应结合环境会计内容,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二)与会计资料的联系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离不开大量准确的会计资料,会计资料是编制两种报表的主要资料来源。

从当前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所需数据来源看,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数据和企业披露数据。就矿产与能源相关数据来看,负有管理职责并能够提供各种数据资料的部门包括国土资源部、能源局、国家统计局以及海关总署,但是由于这些管理部门职责交叉、权限不明晰,造成我国的矿产与能源统计表数据缺失现象较严重,更有部分相关资料并不对外公布。另外,由于我国的环境会计也处于发展阶段,企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十分有限。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完善的公司集中在国家强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16类重污染行业中。

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审计的联系

我国传统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重点在于经济发展成果、重大经济决策、改革创新、廉政建设等方面,然而在过去十几年间,各级领导干部对 GDP 和财政收入的盲目追逐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因此认真审视经济发展模式、重构政绩考核指标、完善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审计工作势在必行。在此方面,地区在该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是也不难想到在结合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离任审计中将会存在种种问题,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否准确可靠,审计人员的水平是否能达到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结果中的资源环境破坏责任应如何界定等。

要解决以上预期问题,一方面要提高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质量,而当下试点工作尚处于基本的编制方法探索阶段,这将是未来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不断学习,提高执业能力。最后对于审计结果中责任的界定,应随着离任审计实务的经验进一步明确。

三、对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展望

十八大后我国关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研究论文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相信在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随着专家学者们的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会在不久的将来形成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技术框架,摸清自然资源资产的家底及其变动情况。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信息基础、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耿建新,刘祝君,胡天雨.编制适合我国的土地资源平衡表方法初探——基于实物量和价值量关系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5,02:7-14.

[2]耿建新,胡天雨,刘祝君.我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运用初探——以SNA 2008和SEEA2012为线索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5,01:15-24+96.

[3]黄溶冰,赵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审计的探讨[J].审计研究,2015,01:37-43+83.

[4]杨睿宁,杨世忠.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J].会计之友,2015,16:8-10.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巧 篇4

近年来,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依据环保部的统计, 全国有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针对此现象,我国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期改善水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本文以此为背景,阐述水资源的权益属性、水资产价值的确定以及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从而为新农村及城镇化的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的资源环境。

二、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及治理成效

为了秉承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精神,优化水资源环境,促使全国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重视对水资源的治理。本文主张提供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并及时向社会公开,以体现水资源权益及治理成效。这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厘清水资源的相关权益,二是合理确定水资源资产价值,三是反映政府治理水环境的相关会计信息,四是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

1. 厘清水资源的相关权益,明晰水资源产权。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人们一直将水资源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产,水资源保护及产权意识匮乏。厘清水资源的相关权益则是试图明晰水资源产权,提示社会该资源的稀缺性,增强社会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水质。

从会计角度看,资源的占用形态即资产,资源的来源形态即权益。权益又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表明资产的来源无非是债权人或股权人的投入。而水资产的来源可看成是几千年来先祖遗留、世代相传的资源,被该流域广大人民所享有。因此,本文主张将水资源的权益界定为所有者权益,即被该流域人民世世代代继承的先祖遗产,该遗产是大自然的馈赠。为此,可设置“水资源资产”、“水资源权益”账户分别反映水资源资产及其权益。

体现几千年来祖先遗传的水资源及其权益时,可借记“水资源资产”科目,贷记“水资源权益”科目。每年水质提高可视为水资产增值,借记“水资源资产”科目,贷记 “资本公积——水资源增值”科目。反之,则贬值,借记“资本公积——水资源增值”科目,贷记“水资源资产”科目。

厘清水资源相关权益能使流域广大人民清楚,人人有义务使几千年来祖先遗传的水资源“遗产”增值。

2. 水资源价值的确定——基于使用价值而非存量价值的收益法。确定水资源价值量是体现水资源权益价值信息的重要环节。水资源价值量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方法,以收益法确定—— 即以水资源给人类带来的收益折现确定水资源价值。

对水资源的价值确定选择收益法而摈弃市场法以及成本法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与其他资源不同的是,水资源价值完全取决于人的需求量,而非存量。过多的水则可能形成负资产,我国部分地区雨季所形成的水患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可以以水资源给人类带来的收益来衡量其价值。这也符合资产的特征——能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然后,尽管就公允价值的估价层级而言,市场法处于第一层级,其有关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输入值最易取得,然而,按水资源即期的市场价格信息进行水资源估值很难充分反映水资源公允价值。最后,以水资源的重置成本估值,其价值也不能体现水资源的价值。

因此,相对于市场法与成本法而言,将未来金额转换成现值的收益法更能公允地反映水资源资产价值。该计量方法的基本公式表示为:

式中:Vn表示水资源价值;It表示预计每年生活及工业、农业用水费用;r是适用的折现率;n是折现期,趋向于无限。

使用上式进行计算时,需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如何预计每年生活及工业、农业用水费用;其二,如何处理预计水费用与实际用水费用的差异;第三,如何选择折现率。

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如下:首先,每年生活及工业、 农业用水预计费用=生活用水预计消耗量×生活用水单价+工业用水预计消耗量×工业用水单价+农业用水预计消耗量×农业用水单价。然后,当每年实际生活及工业、农业用水消耗量与预计数有差异时,可调整相关资产价值。 最后,就折现率的选择而言,尽管理论上折现率的确定方法有加权平均成本法、资本报酬率法、无风险利率加成法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CAPM法),但依据我国涉及公允价值的相关会计准则,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所使用的折现率应当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所计量资产特定风险的利率。因此,在选择水资源价值折现率时,应结合我国实际采用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市场借款利率做适当调整后确定。调整时,应当考虑与资产预计现金流量有关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政治风险、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等。

上述基本公式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变换,下面通过举例说明水资源资产价值的核算。

例:2014年我国某河流流域水资源预计消耗总量为15 000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消耗量为2 0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消耗量为8 00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消耗量为5 000亿立方米。假设生活用水均价4元/立方米,工业用水均价50元/立方米,农业用水均价0.15元/立方米,折现率10%,预计上述生活及工、农业用水费用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

该流域水资源价值计算如下:

因生活及工业用水资源消耗量以年增长率g(本例为5%)固定增长,则上述水资源价值基本估价公式类似于股利固定增长模型,则本例题流域水资源价值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式中:Vn表示水资源价值;I1表示预计下一年度生活及工业、农业用水资源费用;r是适用的折现率;g是生活及工业、农业用水资源消耗量的年增长率。

本例题中,I1=I0×(1+5%),I0即本年度生活及工业用水资源费用。

此外,当生活及工业用水资源消耗量保持同一水平时,则上述基本公式变形为永续年金求现值形式,当生活及工业用水资源消耗量以非固定比例变动时,可以采用基本公式求得水资源资产价值。本文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3. 反映治理水环境措施的环境会计信息。各河道淤泥及垃圾堆积以及部分沿河工业企业的排污是造成水资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乡村行政部门缺乏有效的河道治理、农民匮乏应有的环保意识以及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短视行为。

从长远来看,水环境恶化终将制约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阻碍该地区新农村及城镇化的协同发展。因此,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水环境污染现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应该将水质控制在环保指标之内。为此, 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杜绝沿河工业污染,引导农民进行树立水环境保护意识,及时清理河道淤泥及垃圾。

反映治理水环境措施时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也就是核算治理河流水环境的成本与效益。这种核算不应局限于传统会计核算体系,其既要核算有形的可货币计量的环保支出,又要核算似乎不可计量的环保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

(1)环保部门定期组织农民清理河道淤泥时,一方面应增加水资源资产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应反映政府在清淤过程中的有形支出以及农民的义务付出。政府对清淤的货币支出应直接确认为水资源资产价值,即借记“水资源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农民的义务劳动量可视为农民的无偿捐赠直接增加水资源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借记“水资源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等科目。

(2)当政府环保部门为增加河道两岸植被覆盖面积而发生相应的支出时,应增加政府环保部门的公益性生物资产。发生购苗等支出时,借记“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公益性生物资产未来可转入治理收益。

(3)为了反映水环境治理收益,环保部门会计核算应设置“综合环境收益”科目。“综合环境收益”科目反映政府环保部门在改善水资源时所取得的收益每年水质变化可视为水资源资产升值或贬值。当河道淤泥、垃圾等减少而提高水质、河岸植被增加减少水土流失时,可按水质的优化增加水资源价值,如可按国家规定的自来水价格的一定折扣比例来匡算水环境治理的收益;也可按农民平均医疗费用的减少增加水资源的价值,即借记“水资源资产”科目,贷记“综合环境收益”等科目。反之,水质恶化可视为水资源资产贬值。

(4)环保部门收到国家财政拨入治水资金时,借记 “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水资源权益”科目。

4. 水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众所周知,资产负债表应提供组织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权益的要求权,以及引起经济资源、经济资源的要求权变动的各种交易、事项和情况的影响。其中,对经济资源权益的要求权来源于债权人权益与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反映了经济主体未来的经济义务,而所有者权益则反映了投资者在主体净资产上的利益关系。依据业主权益理论,主体资源与其义务之间的关系概括为:资产=债权人权益(负债)+业主权益。同理,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各地区水资源权益及治理成效。水资源权益属于该流域广大人民——即对该流域对水资源的要求权归广大人民所有。

本文在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资产负债表格式以及上述环境会计信息,在水资源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水资源状况(包括水资源的使用价值)。负债依然可参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而所有者权益则往往应分为水资源权益(类似于企业的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综合治理收益(类似于企业的其他综合收益及留存收益) 三部分。

此外,无法在表内生成,但又影响社会对水资源及其权益理解的信息可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就水资源资产负债表附注而言,由于水资源存在着有别于财务资源的特殊性,其信息披露过程比财务资源复杂。这就需要借助财务报表附注补充水资源资产及相关权益信息。水资源资产负债表附注可提供如下信息:水资源资产所使用的主要价值计量方法;当期污染事件对水资源资产的影响;每期水质的变化情况等。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基于对水资源资产及其权益的确认、计量、记录而汇编而成。从理论上看,会计确认涉及确认标准与确认时间;计量涉及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记录则是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信息反映。水资源资产完全符合确认标准,如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可计量性以及经济利益的可流入性等,其计量方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这表明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不仅理论上有依据,而且实践中可行。

就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内具体项目而言,表左方的水资源资产体现了水资源作为稀缺资源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并采用收益法确定其价值;公益性生物资产则揭示了政府环保部门为保护水资源而发生的累积公益性生物资产支出及其增值;水资源资产期初期末数则反映了一定时间内水资源资产的存量变化。表右方反映了水资源资产的要求权。其中,负债即政府利用债务资本对水资源的治理以及应承担的偿还义务;水资源的其他相关权益则展示了当代人对几千年来先祖遗物——水资源的保值增值状况,促使整个社会努力保护祖传遗产,避免透支未来子孙的水资源财产。

水资源治理成效应表现为各地区水资源资产的不断增值、水资源流域植被覆盖面积持续增长、水资源权益及其综合治理收益不断增加,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有序利用、 水质的持续优化以及水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

三、结语

当前我国各地区水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了各地区粮食产量、品质以及广大人民的健康。本文从水资源的权益属性、水资产价值以及政府治理水环境相关会计信息角度探讨我国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路径。这必将促使政府相关部门及广大社会公众珍惜先祖遗产,优化水资源环境,提高水资源资产质量,从而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加优质的水资源财富。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与此同时,环保部也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期改善水质量环境。本文以此为背景,阐述水资源的权益属性、水资产价值以及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从而提供水资源状况信息,增强管理者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并为新农村及城镇化的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的资源环境。

关键词: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水资产价值,水资源保护意识,资源环境

参考文献

宋子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田翠香.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会计行为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技巧 篇5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1)调整分录

调整分录的实质是汇总会计分录。

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例,分析这个项目的调整分录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

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为现销收入时,日常会计处理为:

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此时“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并非表现为其所属科目的全部当期发生额,为便于调整分录的编制,还应综合考虑分析其他情形。

②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为赊销收入时,日常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如果将①、②笔分录合并,此时“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已经表现为其所属科目的全部发生额,但“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还只是所属科目当期发生额部分内容,下面继续对可能影响这三个科目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

③企业收回赊销款或收到预收款时,日常会计处理为:

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

贷: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预收货款

④企业核销坏账时,日常会计处理为: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⑤企业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时,日常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⑥企业发生票据贴现时,日常会计处理为:

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

财务费用

贷:应收票据

至此,除债务重组事项外,已基本考虑了相关科目的常规影响因素,将①至⑥笔分录合并,并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替换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可以得到调整分录具体内容: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计算数)

应收账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应收票据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财务费用 (票据贴现的利息)

坏账准备 (当期核销的坏账)

贷:主营业务收入 (当期发生额)

其他业务收入 (当期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坏账准备 (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

预收账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如果企业当期发生债务重组事项,在调整分录的借方还应考虑固定资产或存货(接受抵偿债权的非现金资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因素。

对于调整分录中资产负债表项目,倘若期末余额小于期初余额,则借贷符号以反向表示。

对于调整分录中资产负债表项目,倘若期末余额小于期初余额,调整分录的项目金额则为负数,这时调整分录的项目金额也可以用正数反映,但要将借贷符号以反向表示。

通过这个调整分录也可以看出,坏账准备的`变动由多种情况引起,在计算现金流量表项目金额时,其是否影响现金流量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应区别对待:从管理费用中计提坏账准备不会影响“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本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会增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本期核销的坏账会减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在债务重组中,接受非现金资产抵偿债权而减少的坏账准备,也会减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2)计算公式具体推导如下:

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包含三部分内容用公式表示如下:

a 、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全部收入-本期赊销收入+本期增值税销项税额-本期特殊业务导致销项税额增加

其中:本期全部收入=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包括代购代销)+本期其他业务收入

本期赊销收入=本期应收账款增加+本期应收票据增加

b、 前期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价款+增值税)=本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减少-本期核销坏账导致应收账款减少+本期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账-本期票据贴现的贴息-本期接受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转股权导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减少

注意以下几点:

(1)应收账款均为账面余额(不扣除坏账准备)。

(2)本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减少是假设账款全部收回现金,但实际并非如此:

其一,应收账款中有一部分是收不回来的账款(坏账),应剔除,即应减去核销的坏账。

其二,持有应收票据到银行贴现,实收金额也不是票据到期值,而是票据到期值扣除票据贴息,即减去票据贴现的贴息。

其三,本期接受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转为股权导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减少是指企业接受其他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转为股权。

(3)本期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账是指过去已核销的坏账本期又重新收回现金,带来现金流入。

科技档案页码编制技巧 篇6

关键词:页码;整理;档案

页码编制是科技档案整理的一项基本工作。所谓页码编制,就是给档案材料编制页号。档案材料都是要编制页码的,没有编制页码的材料是不能称之为档案的。页码编制是档案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也是档案整理的基本要求。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无疑是有意义的。

页码编制的意义在于明确了档案材料的数量和次序。一方面可以确定归档材料的数量,即材料的总页数;另一方面表明了档案材料的先后次序。页码使用阿拉伯数字形式的自然数来表示,自然数的顺序就是档案材料的先后次序。反过来讲,没有进行页码编制,我们既不知道材料的数量,也不清楚材料的先后次序,档案管理、利用就无从着手。

1  页码编制原则

页码编制应遵循如下原则。(1)使用阿拉伯数字。不能别出心裁地使用其他数字格式。(2)保持连续。必须从1开始连续编制页码,即页码既不能有重复,也不能间断,必须保持以自然数顺序连续。(3)清晰醒目。保持清晰醒目可以避免与档案内容相混淆。页码不是档案本身的内容,而是出于管理需要附加的信息,应使其与档案内容有明显的区别。(4)位置相对固定。一般在页面的右下角,也可以在其他位置,但是在一册材料之内位置应当统一。如果个别页面没有空白处,应当粘贴在较大的页面上留足空白,再编制页码。(5)最小干预。无论如何,档案整理是一种后期处理工作,应当坚持“最小干预”,否则既是出力不讨好,还有画蛇添足之嫌。

2  “张号”与“页号”

困扰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要问题是:“张号”与“页号”。梁正民在《关于纸质档案最小计量单位的探讨》中引用相关法规回顾了纸质档案最小计量单位的变化,讨论了“张数”与“页数”的优劣,最后建议使用“页数”作为计量单位。李凤明在《在档案整理中编档案页次号的思考》中回顾了这个问题的历史成因,比较了它们各自的理由,同样建议使用“页次号”。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正反两面的材料究竟是一个计量单位还是两个计量单位”。从数字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是无需讨论的,只有采用页次号才不致引起档案实体数量与扫描图像数量的不一致,否则扫描图像多于材料的“张数”,到底是多少张扫描图像,我们无法判定,是否有重复或者遗漏的我们也无从知道。对于科技档案使用“页号”这一称呼和做法是得到认可的。

3  档案封面

引起困扰的另一个问题:档案封面是否要编制页码。档案封面确实不是档案的内容本身,但却包含了档案的诸多重要信息。各单位自行设计的制式的档案封面页面数量也不一样。为保持档案封面的美观,一般不在封面印制页码。在档案材料区分为封面和正文两个部分之后,页码编制可能从正文开始,也可能从封面开始。我们的做法是,封面不印制页码,但要从封面开始计算页码。例如我们的档案封面有两页,档案材料从3开始编制页码,这样档案材料最后一页的页码就是材料的总页数。

4  页码编制技巧

在明确了这些要求之后,我们提出两方面的页码编制技巧。

4.1  明确空白页、无效页、未编制页码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是针对材料中的为数不多的个别页面的,一般也就是一两页,数量不会太多。

空白页是指页面无文字或图表等相关内容,但已经编制页码,或者虽然没有明确标注页码,但事实上已经计入页码的。例如文章的每章的起始页都是奇数页,上一张的末尾就有可能是空白页。空白页一般仅有一页,很少出现两页或者两页以上的连续空白页。对于空白页,处理方法是:明确编制页码,页面加盖“此页空白”印章。

无效页是指页面有文字或图表,但是这些文字或者图表与档案材料内容无关。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手稿中,作者是用有文字纸张的背面撰写报告。对于这种情况,无效页加盖“此页无效”印章。

未编制页码是指材料的插入部分。常见的是图片集,图片集与正文没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可以移动图片集的位置,放置在材料的最后,并对图片集连续编制页码。不太常见的是为便于翻阅设置的导引页。如果材料内容较多且分为几个部分,一般会加入导引页,还可能使用彩色纸张,这样便于翻阅定位。这些导引页一般不编制页码。一种方法是去除这些导引页,页码自然就连续了。另一种方法是加盖“此页未编制页码”印章,然后在备考表中详细注明,例如“第78至79页之间有3页未编制页码”。

4.2  分段编制页码。档案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GF报告、学位论文、图书等都可以是档案材料。这些材料原有的页码与档案要求的页码是不一致的。简单地说,书刊包括四部分:前置部分、正文、插入部分、后置部分。前置部分包括封面、扉页、前言、摘要、目录、图表清单、缩略语清单等,可能会用多种数字格式多次独立编制页码。正文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制页码。插入部分,如图片集等,一般不编制页码。后置部分,是指索引、附录等,一般是接续正文编制页码的。如果我们不对整册材料重新进行页码编制的话,可以采取分段编制页码。

可以对材料的前置部分重新编制页码,正文部分的页码保持不变,后置部分接续正文编制页码,插入备份接续后置部分编制页码。然后在备考表中注明。例如材料的页面编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共25页,第二部分共378页,总计页数303页。

页码编制是一项基础工作,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可行的办法,不能一味地要求对所有材料都重新编制。特别是一些类似于图书的材料,重新编制使工作量急剧增加。在电子文件建档中,这一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我们只要重新设置材料的页码,然后更新材料的目录、索引等,就能使页码完全符合档案的要求。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巧 篇7

(一)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含义

国家资产负债表是指包括了政府、居民、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等所有经济部门在内的资产负债信息。 它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的总量规模、结构、国民财富及总体经济实力的状况。

(二)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 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是了解国家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结构的需要,对国家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防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编制资产负债表有利于政府摸清 “家底”。 资产负债表中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三大要素,反映了国家资产和负债的存量。 资产负债表对资产负债进行了细化,如资产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又细分为固定资产、存货等各种资产,这充分反映了政府资产的结构及资产的战略价值,摸清了政府的“家底”,有利于政府合理配置资源和做出正确的财政决策。

2.有利于合理安排债务规模与结构,防范债务风险。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急剧扩大,有些地方政府甚至盲目举债。 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政府资产的存量及资产的变现能力,根据资产的存量合理确定举债规模,根据资产的变现能力合理安排负债的结构、 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结构、不同方式融资的结构。 因此,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有利于加强对债务的规范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3.评估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艾伦等曾利用资产负债表研究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他认为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恶化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他认为,经济衰退使企业部门资产大幅度缩水,负债严重超过资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把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并停止借贷。借贷方的不足造成了信贷紧缩、流动性停滞等问题,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还有学者研究认为。 金融危机爆发的条件是国家的资产负债结构不稳定且受到足够大的冲击,导致债务结构恶化。 由此可见,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评估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4.提高政府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加大对政府的监督。 政府资产负债表是政府财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 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公开可以加大对政府的监督。 一是审计部门的监督, 对外公开的资产负债表是经过审计机构审计后对外公开的;二是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加大对政府的监督可以督促政府有效履行其职责,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

二、主要发达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一)美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美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主要从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部门的分类及难点问题进行阐述。

1.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 根据Goldsmith的 《美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应包括所有能用货币计价的有市场价值的资产和负债, 并且要求所有经济主体都遵循国民会计原则的标准来选择和定价资产负债项目。美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由四大项目组成:有形资产、金融资产、负债和权益。 有形资产又细分为土地和可再生资产,金融资产细分为存款、保险和养老金储备、债券、贷款等,负债细分为存款、保险和养老金储备、债权等,权益细分非公司企业的股份、公司股票等。

2.部门的分类。 美国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把整个国家划分成7 个部门:非农业家庭部门、非农非公司化的企业部门、农业部门、非金融的公司部门、金融机构、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

3.具有争议资产负债项目的处理。 具有争议的资产负债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收藏品、国家文物古迹、地下资源、非基金式养老保险人力资本等, 这些资源最大的特点是难以估价,采用不同的估价方法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会很大。 所以,对于这些资源目前美国还没有纳入资产负债表内。

(二)澳大利亚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资产负债项目的划分。 澳大利亚的资产负债表由下列项目组成: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资产、对外负债、净资产、备忘项目。 非金融资产又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对外金融资产分为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货币和存款等;对外负债分为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货币和存款等;备忘项目是那些虽然未被列为资产但对机构部门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例如耐用消费品、直接投资、接受国外投资等。

2.部门的分类。 澳大利亚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是由统计局编制的,其由总表和子表组成,总表反映经济整体的资产负债状况,子表反映国内各部门资产负债状况。澳大利亚统计局把国内的机构单位分为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政府和居民四类。

3.资产负债项目的计量。 理想情况下,澳大利亚以市场价格计量资产,在缺乏市场价格时,根据资产属性不同,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除了用现价计算资产负债,从2001 年起澳大利亚统计局开始发布不变价格计算的资产负债表。

4.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核算。 澳大利亚自然资源丰富,所以澳大利亚对资源和环境资产的核算是比较先进的,其对资源环境资产的估值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对种植林木采用保险价值估计其市场价值, 按树龄计算林木的保险价值; 采用净现值法估计地下资产的价值, 采用NPV法对自然生长林木进行估值。

除了在资产负债表中估计自然资源的价值, 还通过各种方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尽可能详细和客观的统计, 表现在统计方式和统计内容两方面。 统计方式包括货币计量方式和实物计量方式。 统计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存量统计、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损耗估计。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存量统计包括居民部门对水、 能源的使用和保护情况、各行业的环境管理情况、水和空气的情况等,并进行了环境核算,对一些重要资源单独建立统计账户,如水账户、土地账户、森林账户等。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损耗估计是计算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及环境资产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如地下资产损耗、土地损耗、森林损耗等。

(三) 加拿大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资产负债项目的划分。 加拿大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核心是资产、负债的核算及财富和净值的概念,分为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负债和净值。非金融资产包括居民建筑物、非居民建筑物、 消费类耐用品土地等; 金融资产包括官方储备、加拿大流通货币及存款、消费者信用等。

2.部门的分类。 加拿大国家资产负债表可以分为一系列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包括经济部门的、公司部门的和政府部门的,经济部门的又细分为个人及非公司制企业、公司、政府、非居民等;公司部门细分为若干子部门;政府部门的由30 个不同的部门组成。加拿大对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编制每季度的和年度的。

3.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计量。 从2004 年开始,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既包括账面价值信息又包括市场价值信息。

4.环境和资源会计系统。 为妥善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加拿大政府制定了“加拿大绿色计划”,并开发了加拿大环境和资源会计核算系统,该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自然资源存量账户、矿产和能源流量账户和环境保护支出账户。 自然资源存量账户用于记录自然资源存量的数量及其变化,采用实物计量和货币计量。 自然资源存量账户包括三个子账户:地下资源子账户、木材子账户和土地子账户,对于地下资产和木材资产是1997 年进行估值并纳入国家资产负债表中。 矿产和能源流量账户记录矿产和能源的年度流量的细节,矿产和资源流量账户的发展和完善需要解决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水源和海底资源等的核算问题,海底资源1967 年纳入计量,水源及温室气体1981 年纳入计量。环境保护支出账户核算为保护环境和改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发生的支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家庭对环境保护的支出、政府目前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本支出以及政府间或部门间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用途的政府转移支付支出,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扶持的资本支出以及运行成本支出。环境保护支出核算的难点在于多目的支出项目的计量,目前加拿大对环境保护支出的计量主要通过商业调查的方法来确定。

(四) 英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 英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把资产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 非金融资产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生产资产又细分为固定资产、存货、贵重物品等;非生产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如土地、水资源、地下资源等,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商誉等。 金融资产如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通货等。 负债包括债券、贷款等。

2.部门的分类。 英国统计局将整个经济分为七个部门:居民部门、工业和商业公司部门、货币部门、其他金融机构、公共公司、地方当局和中央政府。除了国家和七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外,英国还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自然资源、大气排放和油气储备、能源消费资源环境编制表格进行报告。

3.争议项目的处理。 争议项目是指难以估值的资源,对于这些资源英国进行了相关处理。 军事耐用品和消费品没有在报告中列示, 采用在资产负债表中补充说明; 大气排放、温室气体、油气储备和能源消费采用表格报告;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根据其现存使用价值进行估计, 由于其不可靠,所以并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气候和人力资本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三、发达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差异分析

(一)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及内容不同

由于各国家采用的编制标准不同, 所以对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不同,账户设置标准不同,对每一类中具体包括的项目和内容也不完全相同。 这体现了不同国家的认识和信息需要不同。

(二)会计主体的确定不同

在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时,首先将整个经济进行分类,分别编制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 然后再编制国家的资产负债表。 实际上,对各部门的划分就是对会计主体的确定,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会计主体是国家, 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主体是各部门。

(三)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特点不同

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特点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产负债表中包括的具体内容不同。资产负债表包括的具体内容不同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各国家拥有的资产不相同;二是由于估值技术的发展不同造成的,对于难以估值的资源,如地下资源、海洋资源、人力资本等难以估值的,由于各国家估值技术的发展不同,所以估值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将该资源纳入了资产负债表,估值技术不发达的则没有。

2.资产负债的计量方法不同。 不同国家对相同资源的估值方法不同,采用的计量属性也不同,如大部分国家提供的是资产负债表的账面价值信息, 加拿大则提供了账面价值信息和市场价值信息。

3.国家资产负债表体现了国家的特色。 从国家资产负债表中也体现了各国家的特色, 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环境和资源会计核算较为成熟, 这与他们的国家特色息息相关,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自然资源丰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国家的财务状况的,所以促进了国家环境和资源会计的发展。

四、 总结

关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各国都处在探索发展中,大部分国家还没有发布过国家资产负债表。 目前各国在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资产负债的分类不同, 致使各国之间的资产负债表缺乏可比性;二是资产负债的计量,比较不同年份的资产负债水平应采用不变价格,但目前很少有国家做到这一点;三是难以估值资源的处理, 由于每个国家对该资源的估值技术发展不同,其纳入资产负债表的程度也不同。

摘要: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是了解国家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结构的需要,对国家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防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美国等几个发达国家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及目前编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差异

参考文献

[1]余斌.国家(政府)资产负债表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2]林中华.国家和政府资产负债表初探[J].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学报,2014,(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巧 篇8

虽然上述试点单位在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但试点单位的研究报告和编制方案还很不完善, 只是初步提出了一个框架结构, 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讨。这说明我国在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面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 面临着森林资源统计复杂、森林资源资产难以计量评估、信息披露不全等诸多难题。特别是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需求, 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研究任务任重道远。我们只有立足于森林资源核算的研究基础, 通过较为系统地梳理相关理论, 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理论平台, 才能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本框架设计、关键概念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从而推动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的深入发展, 这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础理论研究, 对一些理论概念和技术方法要达成共识。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理论不能局限在林业会计核算理论范畴, 而应以林业会计理论、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GDP理论、森林资源核算理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森林资源资产理论等多学科经济理论为支撑, 来构筑科学的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平台, 才能推动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试点工作的深入发展, 取得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一、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基本理论概述

(一)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 已经深入到林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 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 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 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整体完善, 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 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

森林是一个系统, 以它为主体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是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与可持续经营发展的各种生态和社会经济目标密切相关。由此出发,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对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需求的可承受能力或承载能力, 它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现有和未来的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及其他所有潜力的维持, 也包括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维持, 也就是森林资源对人类开发利用的支撑能力。它强调在不降低森林资源存量的基础上, 满足当代和后代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种需求。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从自然属性上看,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保护和加强森林资源与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从经济属性上看, 它是指不降低生态环境质量、不破坏森林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基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是新的森林资源环境形势下推进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二) 绿色GDP理论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国际上的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传统GDP核算的不足, 认为它引导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去追求产值, 攀比增长速度, 而不顾资源的耗减和环境的恶化, 从而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

绿色GDP核算是综合环境经济核算 (SEEA) 的核心内容, 而SEEA是关于环境、经济核算的一套理论方法。是在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 将环境因素纳入其中, 通过核算描述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提供系统的核算数据, 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分析、决策提供依据。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 扣除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资源恢复与污染治理等资源环境的经常性费用支出后的最终成果。

绿色GDP就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当前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 扣除了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后的GDP总量、速度及其构成。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点: (1) 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即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在现有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的“绿色”, 是适合当前定量计算的绿色; (3) 在扣除了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后的“GDP”, 是对GDP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绿色GDP作为衡量指标能够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数据支持, 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从理论上看, 绿色GDP相当于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部分的虚数, 从而真正体现国民经济的正净效应。绿色GDP理论及其实践, 对资源与环境核算以及自然资源负债表的编制提出了现实要求。

2003年8月, 国家统计局、中国林业科学院和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省林业厅、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联合研究, 初步建立了海南省森林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的基本框架, 以科学、全面、真实地反映森林环境资源的生态效能价值, 为绿色GDP核算积累了经验。在绿色GDP理论背景下, 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成为新的森林资源环境下改善森林资源节约与森林环境保护的历史必然与战略需求。

(三) 森林资源核算理论

早在2004年, 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就联合组织开展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并将其纳入绿色GDP研究, 初步提出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和方法, 构建了基于森林的国民经济核算框架, 并依据第五次、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全国生态定位站网络观测数据, 核算了全国林地林木资源和森林生态服务的物质量与价值量。2008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依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 评估了全国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2013年5月, 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再次联合启动“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绿色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在原有研究基础上, 充分吸收参考国际最新研究成果, 改进和完善了核算的理论框架与方法, 利用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相匹配的全国生态定位站网络观测数据, 对全国林地林木资源价值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

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紧密结合我国森林资源统计调查实际, 同时采纳联合国发布的第一个资源环境核算国际标准 (SEEA—2012) , 初步建立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 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 也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积累了经验。

必须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核算研究成果, 进一步完善核算理论框架和内容, 充实生态服务核算指标, 创新核算方法, 不断提高核算的精确度和精细度, 为完善森林资源核算、支撑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和科学基础。

(四)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

我国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 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林业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需要产生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正式启动于90年代中期。从80年代中期开始福建林学院陈平留、陈伯贤和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王永安等一批学者对南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进行研究和探索, 1996年陈平留教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著《森林资产评估》, 这些研究为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提供了理论准备。2001年, 陈平留、刘健出版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 以森林资产评估运作为主线, 以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形成了由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概论、基本知识、操作规范、运作技巧等组成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的整体框架, 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充实和创新。

1996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林业部颁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 (试行) 》, 对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内容和方法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为我国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 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业经济的发展。2015年2月, 国家林业局发布公告, 批准实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等90项林业行业标准。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依据特定的目的、遵循社会客观经济规律和公允的原则, 按照国家法定的标准和程序, 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 以统一的货币单位, 对具有资产属性的森林资源实体以及预期收益进行的评定估算。它是评估者根据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情况、所掌握的市场动态资料和对现在及未来进行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对森林资源资产所具有的市场价值进行的评定估算。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包括林地资产、林木资产、景观资产。在目前森林资源会计价值核算在林地资产、森林景观资产方面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森林资源评估理论解决了林地资产、森林景观资产价值核算问题, 是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不可缺少的工具。

(五) 森林资源会计核算理论

我国对森林资源会计核算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经过30年来的研究探讨, 森林资源会计核算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林木资产会计核算理论的研究突飞猛进, 林地资产的会计核算理论研究也取得了突破, 森林生态会计的研究也取得初步成果。

1.林木资产会计核算理论研究突飞猛进

对林木资产会计核算的目的、范围、要求和具体操作流程、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包括营林成本核算、林木资产核算、权益核算和会计报告等, 初步建立了具有指导性、实践性和规范化的林木资产会计核算体系。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 我国的专家学者初步提出了林木资产会计核算问题, 对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但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 这一时期的研究多限于零星的思考。

1986年东北林业大学的黄寿辰教授发表《略论林业财务与会计改革的几个问题》的文章, 比较系统研究了传统林业会计的弊病, 认为我国林业从五十年代起一直采用营林森工两个系统的财务管理体制:森工采伐实行经济核算制, 沿用工业管理的一套办法;营林按事业管理, 实行预算报账制。实践证明, 这种体制存在着许多弊病, 应当改革。遵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规律的要求, 有必要把营林和采运两者结合起来, 统一纳入商品生产轨道, 实行全面的经济核算制, 从而促进林业商品生产获得充分发展。

此后, 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广大林业财务工作者广泛开展林木资产会计核算的理论研究, 研究的内容越来越深入, 既有生产性林木资产、消耗性林木资产和公益林的确认和核算研究, 也有育林基金、林业基金、林木资本金的研究探讨, 林木资产会计核算理论研究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2001年, 柏连玉等同志在总结林木资产会计理论研究成果和实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 编写了《林木资产会计学》, 旨在建立起一套具有指导性、实践性和规范化的林木资产会计核算体系。

2.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研究取得突破

自1993年以来, 我国颁布了《关于森工企业贯彻执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会计制度 (暂行) 》等会计制度和核算办法, 都是将林木资产作为森林资源会计的唯一对象, 不涉及林地资产及其他森林生物资产, 对林地会计核算尚未统一规范, 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

随着我国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探索国有林场林地资产流转会计核算, 对促进林地生产要素进入市场, 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转, 盘活林地资产, 提高林地利用率, 增强林地产出能力, 维持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林业企业对林地会计核算的理论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

2001年魏远竹教授等提出“森林资源主要包括林木、林地、林区野生动植物及微生物、森林环境以及其他资源等”, “对某一特定会计主体而言, 林地实际上是一种无形资产, 因为林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 企业只拥有其使用权, 是一种使用权资产。”

2004年, 张卫民、田治威等提出“按照会计中资产的定义要求, 结合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 将森林资源的范围界定为林木资产、林地资产 (林地使用权) 、森林景观资产及其他森林资源资产。”

2008年, 石道金出版了《我国林地与森林生物资产会计研究》, 对林地资产会计进行系统研究, 全面研究了林地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核算, 以及林地资产会计信息的列报与披露等问题, 初步建立了林地资产的会计核算体系。

3.森林生态会计的研究也取得初步成果

森林生态会计研究起源于森林资源会计, 并随环境会计研究的深入开展而推进。对于森林生态会计的研究, 由南京林业大学温作民教授先后主持的国家林业局重点专项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而展开, 课题组在森林生态会计理论、核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诸多出色的成果。

2008年, 温作民教授等编著的《森林生态会计》一书, 是中国首部将森林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与外部性理论纳入会计核算的著作, 创新性地提出了森林生态价值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科目与报告体系、森林生态会计核算体系, 其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 而且步入了世界前列。

森林资源资产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的丰富成果, 能够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同时, 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也是构建宏观森林资源会计体系不可缺少的环节。

(六)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森林资源无偿占有和使用的观念, 研究解决森林资源的价值体现和有偿使用问题,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现森林良性循环、持续经营和充分发挥多功能效益的需要。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就是指将森林资源转化为资产, 其运营作为产业应按经济规律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将森林资源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使国家和其他所有者对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真正得以体现, 并确保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已初步形成了计价核算、产权管理、规范评估、监督评价、法制建设的大框架。

明晰的产权是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有助于界定森林资源权利义务主体以及具体森林资源产权归属, 是保证森林资源定价与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运行的关键, 是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先决条件。

以产权界定和产权交易机制为核心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是顺应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必然要求。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采用实物量与价值量相结合的列报模式提供了可行性层面的理论依据。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有利于将森林资源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 真实反映和补偿森林资源的价值, 促进森林资源流转, 有利于推动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实现。

二、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理论体系的构成

林业会计理论、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GDP理论、森林资源核算理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森林资源资产理论等多学科经济理论, 构成了科学的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体系, 其中林业会计理论是基石,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导, 绿色GDP理论是核心, 森林资源核算理论是支撑,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是补充, 森林资源资产理论是保证。

(一) 林业会计理论是基石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以林业会计理论为基础, 依赖于林业会计理论与方法。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框架是建立在会计理论的基础上, 采用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会计平衡公式, 借鉴林业会计基本原理, 界定了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假设, 包括责任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持续运营假设和价值计量假设。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计量无法脱离会计理论和方法,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也无法脱离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林业会计理论可以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制定林业会计准则。我国林业会计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 走在世界的前列, 也只在林木资产会计核算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但又出现了反复。林地资产和生态效益的会计核算的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 森林景观资产、野生动植物和森林微生物等其他资产的会计核算还未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以整个森林资源为对象, 林业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无法满足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需要。

(二)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导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对于人类生存环境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实际上就是利用具体量化的指标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中现实化。通过对具体指标的描述, 使可持续发展在森林资源经营领域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为了有效地评估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 在综合目前有关可持续经营的各国际公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构建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 将森林可持续经营细分三大模块:社会指标模块、生态环境指标模块和经济指标模块。通过对各模块进行测量, 然后输出三大模块评价结果, 最后通过综合处理, 得到反映森林经营水平的整体状况的综合评价值,

以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发展了林业会计理论, 使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成为可能。

(三) 绿色GDP理论是核心

绿色核算是关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是在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 将环境因素纳入其中, 通过核算描述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提供系统的核算数据, 为社会及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分析、决策提供数据。绿色GDP理论研究资源价格的计量问题, 把资源的消耗使用纳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之中, 解决了林业会计研究的不足, 成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核心。

绿色GDP作为衡量指标能够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数据支持, 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绿色GDP理论及其实践, 对资源与环境核算以及自然资源负债表的编制提出了现实要求。

(四) 森林资源核算理论是支撑

由于公共产品、外部性等原因造成的市场失灵, 森林资源和森林产品的市场价格一直没有得到客观反映, 生态产品和服务则长期缺乏科学的价值评估, 无法进入公共市场体系, 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森林资源核算, 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森林的经济使用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 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 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推动森林资源管理从资源实物量管理向资源资产化管理转变, 促进生态资本积累和绿色市场发育,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森林资源核算理论采纳了《SEEA (2012) 》等当前国际上最前沿的环境经济核算基本框架和方法, 同时紧密结合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实际, 提出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 核算了全国林地林木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核算结果基本反映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与变化趋势。这些理论与方法上的创新, 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应用了国内成熟的森林资源评估方法, 在国内外该领域都具有明显的先进性、适用性, 将为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重要参考。森林资源核算理论初步建立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 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 也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积累了经验, 是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支撑。

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和方法, 构建了我国基于森林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框架, 并依据第五次、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生态定位站网络观测数据, 核算了全国林地林木资源和森林生态服务的物质量与价值量。2008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又依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 评估了全国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 这些研究成果都为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了理论支撑。

(五)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是补充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指评估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 在评估基准日, 对特定目的和条件下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 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本知识、操作规范、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 以及运作技巧组成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的总体框架。

由于森林资源资产是再生性的自然资源性资产, 具有经营的永续性、再生的长期性、分布的辽阔性、功能的多样性和管理的艰巨性等特点, 在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下, 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计量面临很多难题, 只有人工林的价值核算取得成果, 天然林的价值核算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又退出了核算, 林地资产的价值核算才迈出了第一步, 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核算还在研讨中, 大部分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计量只有借助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服务目的是为了森林资源资产转让、租赁、抵押和担保, 以及企业兼并、出售、联营, 还包括纳税评估、经济责任评估、保险理赔评估等等,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成果也有助于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虽然在工程技术、统计、会计等学科的技术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体系, 按分析原理和技术路线不同可以归纳为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种类型进行森林资源的评估, 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森林资源价值的计量仍是森林资源核算的主要难点。

(六) 森林资源资产理论是保证

森林资源资产化理论是对传统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和理念的突破, 是改变森林无价, 实现森林资源有偿使用, 进而实现森林资源良性循环的保证。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都是有价值的, 其理论依据是它凝聚着人类的劳动。森林资源资产化理论将森林资源视为资产, 其运营作为产业按经济规律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将森林资源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按照科学的原则进行产权管理, 森林资源资产化理论为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了保证。

综上所述, 林业会计理论、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GDP理论、森林资源核算理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森林资源资产理论等多学科经济理论构成了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相辅相成, 相互依托, 互为补充, 有机结合, 构成有机的完整的科学的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体系。

摘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应以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GDP理论、森林资源核算理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林业会计理论、森林资源资产理论为支撑, 构筑科学的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平台, 才能深入推动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试点工作, 取得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在阐述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理论的基础上, 对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本理论体系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侯元兆, 王琪.中国森林核算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 1995 (3) .

[2] .柏连玉.关于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探讨[J].绿色财会, 2015 (1) .

[3] .云南省林业厅计财处.关于林业补助资金和编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建议[J].绿色财会, 2015 (1) .

[4]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积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林业部分) 评估方法[J].绿色财会, 2015 (2) .

[5] .耿建新, 胡天雨, 刘祝君.我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运用初探——以SNA2008和SEEEA2012为线索的分析[J].会计研究, 2015 (1) .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巧 篇9

(一)资产庞大,口径不一,难以统计

1. 组织机构多种而复杂, 统计花费时间长,成本费用高。我国政府机构分为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 其中国务院有25 个部门,而各级人民又分为省—市—县—乡四级, 如果一级一级的统计登记下去, 势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汇总数据的时间也会相当长。

2.各单位属于不同政府机构,难以登记。例如:国有非金融企业由国资委管,事业单位由财政部管理,财政部门对其管辖下的各机构部门拨款没有及时完整的统计。

3.存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的国企, 如何区分其范围是一大难题。 比如: 中央政府监管着中央企业,地方政府监管地方企业,在我国分税制的体系下, 中央与地方有着共同享有的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资源税、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向国税局和地税局缴纳的税款由于是按税种划分,难免纵横交错,有在中央政府缴纳的税款也需在地方政府缴纳,准确地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比例划分出来还是很困难的。

4.政府借贷频繁复杂,难以及时统计。政府的借贷一般是通过各种融资平台进行贷款,利用贷款进行各种投资及各种经济建设活动。我国各种经济活动活跃,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地方政府之间借贷都十分频繁,统计复杂。

5. 我国地大物博, 还存在着一些经济资源没有进行历史统计过, 无法合理估价。例如各种森林资源、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等。要完整的统计出它们的价值有一定的难度。

(二)隐形债务和或有负债该如何统计。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资源配置的主体是市场, 而政府只能在对市场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控。 而现阶段, 政府与市场对资源的调控并不协调, 造成了一系列的债务需要政府承担, 这就是所谓的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 隐性债务和或有负债都是潜在的债务危机。 另外或有负债的大小取决于违约的几率,违约几率高,债务存在性可能越高,违约几率低,债务存在性可能越低, 我们难以准确地估计其几率的高低。 我国主要的或有负债是地方政府债务,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融资通过信托投资机构进行贷款, 并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作责任担保,这些贷款的规模如何,我们无法知道,地方的财政也只是作为一个担保, 是否偿还,由谁偿还也是未知,第一偿还人是信托投资机构和国企, 其次才是起担保作用的地方政府。

(三)数据信息收集的失误。 在收集各种资产负债信息数据时, 总有个别原因使得到的数据存在缺陷。第一,某些免费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公共设施无法提供收益,应该纳入政府资产吗?第二,无形资产该如何计价? 第三,政府的某些办公资产该如何计量, 不能按照历史成本计量, 但是按照如果公允价值, 这些资产需要按照市场的价值计量,市场价格存在波动性,频繁调整,数据更新也不能及时,而且在政府的某些部门存在的资产不一定有市场价格。第四,我国有接近4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这些储备在意义上来说应该计入负债项目栏, 但又将它计入了资产,如何归集外汇储备是个问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登记资产负债表时就会存在着数据失误。

(四) 政府会计核算的体制问题。1998 年,我国财政部规定我国政府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的预算会计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但慢慢发现采用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预算会计体系无法适应不断改革后采用绩效管理进行成本核算和财务核算的政府会计。内容不够齐全,过程不够完善, 只对我国政府的财政款项拨出进行了账务处理, 对于拨出款项的后续过程核定和付款使用情况没有进行任何的记录, 导致所需要的政府现金流量和政绩管理的会计信息缺失,目前的政府会计体系下,将政府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机构, 没有成本会计信息, 对政府的资产并不进行累计折旧和资产减值, 使政府资产的统计信息不准确, 对政府的内部管理得好坏无法判断, 政府的盈利亏损也不计量,不利于政府的内部控制。

2.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情况下无法反映非现金交易的债务,导致资产确认时间和金额的不合理,不能反映政府的权责。即便我国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在试点上虽然已开始发展用权责发生制来进行会计核算,但依然缺乏专业人员执行权责发生制,目前大多地方政府的会计核算仍使用收付实现制,对政府的财政情况只能掌握收入和支出,但是不利于控制政府不必要的开支,而且政府所需要的信息得不到反馈,不利于政府自身管理, 不利于明确政府债务担责者,不利于政府权力的瘦身。

二、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政府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风险包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政府投资的企业产生的风险、社保风险、对外债务风险等。 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有利于降低风险水平:第一,能科学地预测政府资金需求量;第二,控制负债数额的大小适度,保持合理负债比例;第三,能预防汇率调整带来的风险等。 通过政府资产负债表中一系列数据的计算分析(例如:财务比率,数学模型等)能识别一些潜在风险, 根据政府实际情况建立债务风险机构,进行债务预警,提早预防,降低债务风险的几率。

三、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建议

(一)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建议。

1.健全完善会计核算体制。 我国政府会计虽然正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 但政府会计体系还未得到全面的改革,在此之前,我国政府会计全是采用预算法进行会计核算,并未建立专业的财务会计, 如今改革导致了政府财务核算时使用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核算使用收付实现制,在预算过程中不计入成本, 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降低了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效果, 致使财政预算与财政决算存在严重差异, 政府无法将成本与收益合理配比, 如何消除这些差异还需加快健全完善的政府会计体制? 建立统一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并设置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成本会计, 并安排专业能力强的会计师执行会计核算。 健全完善政府会计体系除了从会计模式着手, 还得加强法律规范,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所以,还需加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体制的法制建设。

2.扩大政府资产负债表使用者范围。 政府资产负债表的信息使用不仅仅只是政府本身, 更重要的是社会大众, 政府财政收入的最大来源主要是社会大众缴纳的税费, 所以政府相应地承担着对社会公会的责任, 由此可知政府资产负债表的信息使用者十分广泛。 现今政府信息的使用者过于单一, 可以扩大政府资产负债表的信息使用者范围。 主要包括:政府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其他政府、对政府进行评估的机构。

3.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十五届二次全会提出了 “政府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应该改革”的问题,第一是要加强对政府会计人员的法制管理,加大财务会计法规的宣传, 强化政府会计人员在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时候的遵纪守法意识; 第二是要对政府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知识能力的培训和考核, 使政府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符合政府需求, 谨防政府会计人员的专业不过硬; 第三是对政府会计人员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可以实行会计委派,委派的会计人员不会牵扯到利益关系,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会更公正。

(二)对政府资产负债表构成要素的建议。 我国目前的政府会计并没有提出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只是简单地将资金分类为收入、 支出及结余三大类, 即便有学者对构成的会计要素进行了研究, 但由于对会计要素定义有所差别,产生了分歧,政府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导致政府资产负债数据具有极大的差异。例如:自2012 年来,我国的四个政府会计研究团队出具了4 份数据不同的政府资产负债表。 李杨认为政府资产净值约为70 万亿元;马骏估算为38 万亿元; 曹远征算出2008年净资产大概是6 万亿元; 政府资产负债课题却研究出结果约为6 万亿元。这都是由于会计要素的定义不一,导致核算范围及计价估算方法不一样而造成的, 所以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要确定好一定的范围和适合的方法。

(三)定期公布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建议。 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为了更好地加强政府管理建设, 定期公布政府资产负债表, 接受社会公众的外部监督有着重要意义:第一,将社会公众的监督压力转化为政府办公服务能力,加强公众对政府的支持;第二能让公众清晰地了解政府财务收入支出状况,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工作情况提出建议,促进政府更好地发展;第三, 良好的资产负债状况有利于促进政府融资,推动城市的繁荣建设。

(四) 加强政府资产负债表审计监督。 政府资产负债表不是编制完成了事, 为了保证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可靠性,更需要进行审计监督,通过审计监督不仅能揭露并制止会计信息的错误和造假行为, 还能发现不合理的资源浪费,杜绝腐败,促进政府经济秩序正常运转。 审计资产负债表重点在于:债务规模;债务投向;债务借贷; 资金使用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资金流动快慢等。

本文通过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研究,了解了一般情况下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要通过一步步探索,各国政府资产负债表虽然大体一致,但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差异, 各国政府应结合国情,经过政府会计人员和国内学者的努力,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路线编制我国政府资产负债表,并推动政府资产负债表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林忠华.编制国家和政府资产负债表问题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91(1).

[2]江秀英.小议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J].绿色财会,2013,(5).

[3]汤林闽.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理论框架与现实选择[J].金融评论,2014,(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巧 篇10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一种国家资产负债表, 通过会计计量的方式反映国家拥有的自然资源财富。自然资源总资产=自然资源负债+自然资源净资产。按照制表的目的, 可编织成价值量表, 也可作为实物量表编制。比如通过会计或统计方法, 并采用货币或其他计量单位加以计量出自然资源的存量, 同时又计算出自然资源的非合理消耗、环境治理成本、生态环境恶化损失等相关的投入产出。

2013年11月12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在全国展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 目的扭转唯经济增长论英雄的考核方式, 从而在学术界掀起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学科归属及相关问题研究的高潮。并且在2015年11月8日, 国务院发布《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 提出首先要摸清国家自然资源的存量、流量及其变动情况, 然后逐步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自然资源核算体系和统计监测体系, 为保护环境、推动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世界自然基金会称, 自然世界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化。如果全球的需求和自然消耗继续以现在的速度发展, 那么在2050年两个地球的财富才能满足全球的需求。比如, 水资源短缺的威胁日益严重, 世界上对家庭和商业用途的需求每年持续增长。专家预测, 在短短20年的时间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将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在20世纪, 世界人口增加了四倍, 但淡水用量增加了九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 已经有28亿人生活在高缺水压力的领域。

2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可持续发展内涵

众所周知, 大多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有些甚至是不可再生的。人们不能无限数量地生产不同的商品和提供更多的人口消耗, 而不断增长的人工制成品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危险的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态足迹大大地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未来的生活水平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且更多的是对环境的破坏。学术界和国际组织正在积极寻求已经造成永久性损伤的自然资源, 经济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不可改变的危害和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资源消耗的速度在普遍生产力提高的当代一直在持续增加, 已经低于地球可以取代它们的模式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迅速增加、国民更加富裕一直是国家作为经济主体的终极目标, 这是毋庸置疑的。改善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分离的概念, 即试图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打破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加的需求和破坏资源耗竭的关系。

对环境的破坏、空气与水的污染、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又提出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并日益得到了学者和社会大众的关注。资源财富转变为收入增长取决于有效的政策, 特别是取决于政府把资源租金用于投资的效果。

SEEA2012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出发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分类、核算准则、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等, 对资产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新的界定, 把一些具有环境特征的资源, 纳入资产范围, 同时账户设计了环境资源各类账户, 提供了环境资源资产价值的计量方法, 如自然资源的估价、退化、耗减计算, 环境保护的净成本计算, 环境税的计算, 资源损害和收益的估价技术等。特别地, SEEA2003和SEEA2012还提供了自然资源产品的供给表、使用表和矩阵式账户, 这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方法论依据。

3 计量自然资源的财富含义

计量财富, 最为著名的要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观点。在该书中他认为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在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中, 我们追求的财富, 其实就是考虑财富比方说自然资源是如何持久的发展下去。这和我们更以前关注的生产总值有极大的差异, 这里涉及到国家如何准确的计量该国家地域范围内控制及其拥有的自然资源, 管理自然资源的政策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如何将资源租金的收入用于或完全用于自然资源的维护与发展。

自然资源的分类有多种, 而纳入自然资源资本账户的标准可以参考SNA2008E11对自然资源、环境的论述。如资本账户就界定了自然资源资产的范围以及动物资源、林木资源、庄稼和植物资源等的评估和矿产资源的勘探问题, 并将自然资源列入资产范围;资产负债表就将土地、矿产和能源储备、非培育性生物资源、水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纳入其间。

国家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的财富, 它的准确计量至关重要。自然财富, 即自然资源的合理考量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然而, 自然财富的重要成分, 比方说能维持生命的大气, 生物的多样性和臭氧层, 同时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又是难以估价的。自然资源的资本项目尽可能的一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结合国家资产负债表或地方的资产负债表结合使用, 或是补充说明。

4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更多考虑

自然资源资产项目的变动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其测量精度局限于计算技术和统计科学的发展水平。其结果只能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考系数, 而不能作为唯一依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核算信息在时间序列上的可比性, 真实性, 从而保证运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进行宏观统计分析和经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世界银行环境局指标和环境评估室环境经济学家约翰迪克森建议, 计量全部国家或地区财富的方法是把对农业用地、森林和保护区、矿产和矿物燃料、已生产的资产以及城市土地等进行的自下而上的估价同对人力资源自上而下的估价结合在一起的。

扩展对财富的计量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范例:发展目标通过对一揽子投资的管理来实现, 这里所说的一揽子投资是由自然资源、已生产的资产以及人力资源组成的。一揽子投资的各个不同成分在总和上和边际值上处于平衡成为发展中国家一种重要的政策考虑。

参考文献

[1]封志明, 杨艳昭, 李鹏.从自然资源核算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 (4) :449-456.

[2]葛家澍, 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3]耿建新, 胡天雨, 刘祝君.我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运用初探——以SNA 2008和SEEA 2012为线索的分析[J].会计研究, 2015, (1) :15-24.

[4]胡文龙.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中国经贸导刊, 2014, (10) .

[5]黄溶冰, 赵谦.自然资源核算——从账户到资产负债表:演进与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5, (1) :76.

水利水电工程投标书的编制技巧 篇11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在投标之前要获取全面的信息,选取科学标段影响着中标结果,编制水利水电工程投标书可充分体现出企业的发展能力。投标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编制投标内容,报价投标是水利水电投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阶段。所以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投标内容才可以保证在投标中的中标率。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编制水利水电工程投标书的技巧,包括选择投标项目、仔细阅读招标文件、编制投标书的步骤、设计投标报价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投标书;编制技巧

市场经济中,招标投标最常见以及最普遍的竞争方法是企业通过公平竞争取得开发权利的良好机会,所以编制投标书决定着企业能否中标。投标书主要分为施工方案、资格预审以及投标价格三个方面,科学合理的报价需要企业在投标工作前期进行大量资料分析,并且还要求企业有高度诚信,保证工程按时完成[1]。这需要编制人员需具备一定职业素质,保证企业在获取最大利益的情况下投标成功。

一、科学选取所投標项目

通常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的招标信息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获取的,需要招标单位对工程进行科学分析。因为在招标的过程中主要将水利水电工程分为多种标段,并且允许同一个竞标企业对多个环节进行投标,所以参与竞标的企业应该尽量多的选取多个标段,提高投标成功率,使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定灵活性,可以对资料高校的配置。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在招标的过程中存在着显著开放性,所以要求参与竞标的企业要根据自身优势科学选取最具竞争力的标段环节参与投标,同时在投标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和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同标段竞争。

二、对招标文件仔细阅读

编制水利水电工程投标书之前,要对所投标的水利水电工程有全面了解,对项目图纸进行科学分析,了解图纸中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分析施工的难度,在图纸分析的基础上对招标文件进一步分析。了解招标单位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要求,比如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节能减排或者最大功能性能,将投标单位的责任和承包范围了解清楚,在工程承包的范围内做好实地考察以及踩点工作,对工程进行考察时要注意自然地理情况,包括材料配置、运输情况、道路情况等,编制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尽快设计出初步投标报价。

三、编制投标书

(一)确定投标小组

企业在确定投标水利水电工程后,尽快确定具备专业素质的投标小组,对当地政府的投标、招标政策深入了解,投标之前定时召开会议,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及时积累对投标有利的工程资料,将中标率切实提高。专业的投标小组要对招标文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业主对工程的要求要及时掌握,为编制科学的投标书做好初步准备。投标小组对工程图纸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处理,从本质上保证所编制的投标书全面且质量高。

(二)投标书的制定

企业业绩、财务报告、人员证书以及企业资质四个方面是投标书中资格审查的资料,对投标书进行编制时投标企业对招标文件中的每一项要求都要严格执行,对招标文件中的强制要求最大限度的满足[2]。同时投标企业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制定投标书时要根据本企业中实际能力严格遵守招标书的格式进行编写工作,编写投标书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投标书格式编写,在编制投标书的过程中要使用标准语言对实施细节确定,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将工程招标评估准确性增加。

(三)对施工技术综合评估

投标书中技术实力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施工设计组织,主要是在投标书中展示出本企业的技术施工实力。在设计组织时为中标管理提供重要根据,保护施工档案科学性,将计划施工进度合理的调整,设备资源和配置劳动力资源要优化配置,使用安全的保护方案,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四)对施工现场深入调研

施工的环境对施工进度和工程造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投标企业应该对施工环境的重要性有科学认识,对施工现场深入调研,对施工技术要求和工程预算有明确了解,为投标书的编制收集全面资料,保证编制出具有高质量的投保书。对现场进行勘察时,要对地形地貌充分掌握,保证运输施工材料的环节畅通。除此之外,要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水文情况、资源分布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情况有充分了解,对施工工期合理预算。

四、投标报价的设置

(一)编制投标报价的原则

设置投标报价时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内容:首先,因为同行企业在竞标中存在明显竞争关系,因此需要编制小组对其他企业的竞标水平进行分析,保证自身企业在报价的过程中处于有利竞争地位;编制人员在编制报价的过程中要对该地区标价的水平进行研究和探测,通过数据分析将竞争规矩掌握,提高企业中标命中率。其次,编制过程中要对成本和总价进行预算,对水利水电工程投标编制的过程中,对工程进行实地考察以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得出相应数据,得出准确的初步编制报告,对操作简单、技术较低的一般水利水电工程将报价设置的稍低,在竞争的过程中可以将竞争优势提高。再次,确定施工成本和投标价格,对编制报价进行总体确定后,总价的价格不再变动,但是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过程将资金流动性变得更强大,选用施工技术时可以采取高效率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将施工时间缩短,从而减少施工成本,同时也是可以充分使用的编制技巧,是保证投标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保障。

(二)报价方法

竞标过程中的报价主要分为三种报价措施,分别是低、中、高,为保证企业成功竞标,获取良好利润,就要选取科学正确的竞标报价方法[3]。作为竞标决策人员,应和自身资金情况紧密结合,将报价范围确定,保证企业有良好运行效益。报价过程中常用的报价方法有低价中标法、多方案报价法以及不平衡报价法等方式,报价过程中,通常使用低价中标法进行报价,并且企业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低价中标法将企业形象宣传,使企业有更广泛的认知度。

结语:

总而言之,投标单位中标的前提就是编制科学合理的投标书,将本企业的优势最大发挥,展示出本企业的施工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等综合实力,才可保证最后中标。除此之外,在编制投标书的过程中要遵循量变引起质变的原则,只有在前期工作中通过繁琐、详细的探索工作才可以做出科学的投标书,为企业中标做出努力,从而使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琼,曹晓莲,何亚梅.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投标书的编制程序及技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266-267.

[2]杨德芬.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和方法[J].四川水力发电,2011,04:90-9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巧 篇12

( 一) 《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

新出台的《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提出,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业补贴、森林公安、国有林场改革等方面给予资金补贴。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林业资金补助进入了统一标准和规范管理的新阶段。一是《办法》将以往分门别类的中央财政林业补助政策进行了整合、完善与规范,明确了林业补助资金预算管理以及林业补贴标准等问题,可以更为容易和明白地了解国家对相关林业补贴的种类及其管理办法。二是《办法》将原来分散的不同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整合在一起,并明确补助资金申请的主要内容,统一申报,减少了工作量。三是《办法》明确提出采用因素法对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进行分配。四是对林业贴息贷款政策进行了调整,强化省级财政和林业主管部门对林业贴息贷款管理的职责,并规定了中央财政对林业贴息贷款的补贴过渡期。五是增加了“低产低效林改造补贴”。六是强化了省级等地方财政作用,进一步强调地方财政在扶持中的作用。

根据财政部对林业补贴资金改革的思路和要求,应调整归并林业补贴资金,修改完善财政林业补贴政策,健全完善林业补贴制度。目前,我省结合林业改革工作实际,建立了管补分离的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制度,把补偿资金分为管护费5元和补偿费10元,取消了按比例兑现补偿金的规定,明确了补偿标准。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统一到一个办法中规范管理,并要求建立统一的管护体系,引导全省公益林管护从兼职管护向专业队伍管护转变,从季节性一般管护向常年性重点管护转变,打破目前管护模式粗放、管护效果不理想的瓶颈。

同时,我省还对现行林业财政补贴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逐项提出改革完善的意见和措施。一是按照林业补贴政策改革的要求,修改林业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调整完善林业补贴政策,规范林业财政补贴资金使用和管理。二是分析研究造林补贴政策的实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政策、创新机制的建议,适时开展试点。三是深入研究林木良种补贴的对象、环节和补贴方式,建立符合实际的省级林木良种补贴制度。四是改革完善林业贷款贴息补贴机制,强化贷款贴息监管。五是研究现行的林木良种补贴对象及补贴方式,制定林木良种补贴管理办法,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林木良种补贴制度,促进良种的推广使用。六是进一步研究完善林业防灾减灾补贴、林业科技推广补贴、林业贷款贴息补贴等政策。

( 二) 有关建议

1. 建立造林补贴的普惠制政策及后补贴机制,逐步从计划补贴方式,转为政府指导的普惠制补贴政策。通过试点,探索先造后补贴的机制,让各类造林主体都能公平地享受国家补贴政策,充分调动社会造林的积极性。

2. 扩大森林抚育补贴实施范围。打破所有制界限,将森林抚育实施范围适当扩大到天保区集体林和非天保区集体商品林。取消森林起源和龄级限制,按照森林生长的自然规律,科学实施森林抚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3. 《办法》中应明确各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由于《办法》将以往分散的不同资金管理办法整合在一起,比较原则化。若按补助资金项目逐一制定实施细则整合在一起,内容会比较多,甚至繁杂,不便于使用; 若按补助资金项目个数分别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则又回到以前的管理模式。

二、关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的意见和建议

为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如何编制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还需要一个研究和探索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还没有哪个国家的经验可供借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该是自然资源资产状况表,表明一届政府任期内发展经济所耗用的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状况,它包含资产量、消耗量、损害程度、结余量等各种项目的综合列表。就是把自然资源资产进行量化,通过存量、消耗、结余进行衡量,考核领导干部发展经济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状况或修复程度。鉴于此,提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几点想法。

( 一) 以现有自然资源环境统计和核算体系为基础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自然资源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属于自然资源核算基础上信息的披露与报告部分。因此,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内容、角度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统计和核算体系之上,与已有体系在标准与格式上应尽可能对接,在核算信息基础上形成报表体系,实现原有统计和核算体系的延展和深入。

( 二) 从 “使用目的”和 “可计量” 两个角度确定报表内容

一是哪些资源要进入资产负债表,是列报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所有资源还是部分关键资源? 二是列报资源相关的哪些内容,是要包含形成、开发、配置、运用、储存、保护、综合利用和再生等各个环节,还是选定某些部分环节? 三是和资产计量相关联的“负债”计量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除了为未来治理污染或恢复环境而需要付出的预计支出、收取的专款专用的各项资源税费及使用权和排放权收入外,是否还应包括已经形成的损失等其他内容?报表内容的设计应该紧贴报表的使用目的。

( 三) 不追求严格的会计报表平衡关系

说到资产负债表,第一感觉就是要“平衡”,即“资产 = 负债 + 净资产 ( 权益) ”的大平衡关系,以及“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项目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在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国家资产负债表中都是存在的,但作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大可不必一定追求数据关系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是一个对组织体经济关系的描述,而不是针对组织体所拥有的某项资源。就像我们说企业的几项经济关系必须平衡,而企业拥有的某项资产是无法有一个平衡等式一样。当然,如果将来在自然资源的产权和交易关系方面有了重大理论突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可能会加强,但目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报表”,而不是“会计报表”,可以在个别项目的钩稽关系上要求平衡或对应,但会计报表的整体平衡关系不一定非要遵循。

( 四) 数量、质量和价值并重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有别于会计报表“价值计量为主”的列报方式,应该是“数量、质量和价值并重”。

1. 有了数量和质量计量,基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审计和绩效考核基本上具备了基础。

2. 全面价值计量需要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交易制度的重大突破,以及自然资源估值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这非一旦之功,硬性全面“价值”化,不符合客观实际。

3. 完善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和建立自然资源的补偿制度。有偿使用和补偿都需要进行价值计量,但基于有偿使用和补偿的价值计量可以通过针对单项自然资源的专业评估去解决,不一定非得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解决。即便在报表中进行了自然资源的价值列示,单项自然资源转让和补偿时依旧需要进行专项评估,这一点和企业资产转让时不能依据报表数、必须进行专项评估是一致的。

( 五) 是报表体系而非单张报表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如果要同时涉及到数量、质量和价值,就要对各种管理考核相关的流量和存量数据进行列报,那么,在维度、格式方面就可能非常复杂,单张报表未必能够满足要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围绕“自然资源状况预警监测与管理、自然资源状况审计与考核”目的的一套自然资源管理报表体系,而非简简单单的一张报表。报表与核算的最大区别是,报表实现了核算数据的集约化并展现了数据的相互关系。

上一篇:燃烧自动控制下一篇:学校新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