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方法

2024-09-19

制度方法(共12篇)

制度方法 篇1

调幅广播调制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覆盖效果,在广电总局关于调幅广播的“三满”播出要求中,满时间、满功率实现起来较为容易,只要保证没有停播、功率加足即可。可是满调幅比较难以确定,仅利用示波器人工观察包络波波形来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随意性,且观察结果并不能给出准确的调制度数值。传统的调制度测量通常有频谱法、功率计法、接收机法等,实时对包络波参数进行采样并通过计算得出调制度数值。这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取样精度和速度、具体的算法等,所以目前每种测量方法均是对已调制后的已调波即包络波进行分析。由于具体算法的不同,造成对同一包络波进行分析测量的结果会出现差异,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对正常播出节目时的测量。

1 调制度概述

调幅即使载波信号的幅度随调制信号(音频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载波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U=U0cos(ωt+θ0),音频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UΩ=UΩcos (Ωt+θ),调制后的已调波(包络波)的数学表达式为u (t)=U0[1+Mcos(Ωt+θ)]cos (ωt+θ0),式中:U0为载波信号的电压振幅、ω为载波信号的角频率、θ0为载波信号的初相角、Ω为调制信号的角频率、θ为调制信号的初相角、M为调制度(调制信号的电压振幅与载波信号电压振幅之比,它表征着已调波的调制深度)。

2 传统调制度的测量方法简述

2.1 频谱法

通过对已调信号表达式进行变换可以得到M=(2U上)/UC=(2U下)/UC;U上为上变频幅度,U下为上变频幅度,UC为载频幅度,使用频谱分析仪测量调幅信号的载频及边频幅度很方便,虽然采用频谱法测量调幅度在准确度上能够保证,但是作为一种价格昂贵的专业设备,显然用一台频谱仪专门测量调幅度是不合适的,同时也无法满足自动化的要求。

2.2 功率计法

如果将已调信号的功率分为载波功率、上边带功率、下边带功率,那么已调信号的总功率P=PC+P上+P下=PC(1+M2/2)。由此可以看出,只要用功率计测出已调信号的功率和载波信号的功率就可以计算出调幅度,但实际在发射机工作中,要使用功率计测到单纯的载波功率的数值是不现实的。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2.3 接收机法

接收机法主要是接收机接收到射频信号经过变频为中频信号,再利用DSP对中频信号进行数字处理、解调,得到音频信号。由于其中频信号大小基本确定,其解调出的音频信号基本上能反映调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要想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主要依靠接收机的性能及信号处理能力。目前,具备该功能的接收机价格昂贵,成本较高。

2.4 其他方法

示波器法、调幅度测试仪法,示波器法主要是凭借人的主观的定性判断,并不能得到调幅度的定量数值。目前,市场上调幅度测试仪主要是对开路接收、闭环采样或者收音机的中频信号等已调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处理原理类似接收机法。

3 新型调制度监测算法的提出

纵观目前测量调幅度的各种方法,无一例外都是采取对已调包络波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而实际调幅广播中,音频信号复杂多样,这就对实际测量设备的电路性能、采样精度、采样速率等要求较高;同时,对后期采样的算法也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就造成了由于对信号处理方式和算法的不同,各厂家的测试仪器对同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出现差异。

在提出新型测量方法之前我们先看一个化学上的问题,要检测一杯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通过取样分析,单位溶液中所含的某种分子的数量,最后通过计算得出该杯溶液的浓度,而对于不同的仪器分析出来的结果可能会有差异。可以从源头上考虑这个问题,在配制溶液之前,测量出水、氯化钠的量,通过简单方法就可以精确地得到该溶液的浓度。

从上述化学例子中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调幅度的测量也采取这种方法呢,通过对北京北广科技ZF-10A发射机的分析,认为可以通过简便的方式获得载波信号幅值和音频信号的幅值,从而通过简单计算即可得到调幅度数值在ZF-10A发射机中,在输入的音频信号上叠加一个直流信号,形成一个(音频+直流)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和编码控制功放模块的开通数量,从而实现幅度调制。形成(音频+直流)信号以后,该信号在后期处理中作为一个复合信号进行处理,其中的音频分量和直流分量的比例关系没有再发生变化。就是说音频信号的大小和直流信号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调幅度的大小,简单的说就是直流信号的大小决定了载波功率。在此基础上,音频信号大小决定了调制深度。根据调幅度的定义和ZF-10A调制原理,调幅度M=Vp/VC,其中Vp为音频信号峰值,VC为直流部分电压值。只需要获得这两个信号就可以精确地得到调幅度的大小,而不需要再对已调制信号进行复杂的取样分析,而Vp和VC在发射机模拟输入板上都有对应的测试点,可以很方便的对其进行实时取样、计算。

4 结语

以上方法从源头上对调幅度进行测量计算,较之处理已调信号算法简单方便,但其弊端是不能开路测量,仅限发射机本地测量。以上测量方法,仅是提出一种从源头上测量调幅度的方法,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验证,至于其他类型发射机也可以找出相应的测试点在源头上解决调幅度测量问题。希望能有更多的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调幅度测量问题,找到解决困扰业内人士很久的调幅度测量精度问题的方法。

制度方法 篇2

第 1 章 总则

第1条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考[国别]投资方的经营

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以及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仅适用于本公司。

第3条本制度应当提交给上海市相关的财政、税务部门,以及企业的主管部门。第 2 章 会计部门以及会计人员

第4条本公司设立会计以及出纳人员各1名,负责本公司的财务会计事务。

第5条公司设立专门的财务会计部门。该财务会计部门需要配备具有一定水平的会计专

业人员,并进行本公司的会计工作。

第6条本公司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外国投资方的管理规定,制定内

部的实施细则(会计规定)。

第7条本公司的会计部门以及会计要员必须诚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进行计算,真实

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情况,严格监督,以维护各投资方的正当权益。

第8条财务会计人员离职时必须进行业务交接手续,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的交接的时

候,由会计主管助理或者会计主管负责监督业务的交接。会计主管助理进行业务交接的时候,由会计主管负责监督交接过程。会计主管进行业务交接的时候,要在总经理的监督下进行。

第 3 章 会计计算的一般原则

第9条本公司的会计计算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10条本公司的会计为阳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11条本公司采用复式记账法。

第12条本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各类财务报表等的各种会计记录都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必须保证手续的完备性、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

第13条本公司自己制作的所有的单据、账簿、各类财务报表等都以中文书写,主要使用的单据,账簿,各类财务报表等可以同时以日文书写,月度、季度、的各类财务报表则同时用日文和中文书写。

第14条本公司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以外国币种实际进行的出纳业务按照实际出纳的货币进行记账。

第15条本公司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记账。

第16条本公司原则上明确区分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以增加有形固定资产和无形固定资

产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全部作为资本支出。以获取当期收益为目的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全部作为收益支出。

第17条本公司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必须每期持续采用,不得任意变更。需要发生变更的时候,必须经过董事会的同意,向主管税务机关报批,并在各类财务报表中加以说明。

第 4 章 资本金的计算

第18条日本投资方必须在章程规定的期间内汇入资本金。资本金的记账以本公司开设在银行的账户的入账金额和日期作为依据。

第 5 章 货币资金以及交易金额的计算

第19条 本公司在中国工商银行玉林工业品分行开设基本账户。本公司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

来必须遵守银行的有关规定。

第20条 本公司针对现金以及银行存款设立分科目并逐一记账。有多个币种的时候对每个币

种设立分科目。

第21条 对于各种应收;应付的账款,根据不同的币种,不同的交易对象,或是不同的个人

设立分科目。另外,在及时催收账款的同时,每个月必须针对每一项记账确认是否按照回收条件完成了该账款的回收。对于超过期限仍没有收回的应收账款要加以分析说明,适时地进行催收。对于结束时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该向有关部门追求责任,并以书面形式向总经理报告,得到批准后计入坏账损失。(总经理的坏账损失许可权限由董事会决定。)本公司在结束的时候可以针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债权或贷款的期末余额,对于其中的一般债权按照中国税法规定的计提比率,对于有成为坏账可能的特定债权进行个别的回收可能性的探讨,计提坏帐准备。

第 6 章 库存资产的计算

第22条 本公司所谓的库存资产是指包装物、低价消耗品以及运输途中的各种产品商品等。

第23条 本公司的盘货资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是包装物、低价消耗品采用移动平均法计

算原价成本。

第24条 每个月月末要对各种库存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对于盘盈、盘亏、损坏等情况,由库

存资产的主管部门向总经理提交书面报告和申请,得到总经理的批准后对实地盘点金额进行修正。

(总经理的批准权限由董事会授予)

(1)库存资产的数量不足、损坏除了由过失者或保险公司赔偿以外,原则上全部计入制造

费用。

(2)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所导致的损失,在扣除了可能回收的残存金额和保险公司的保险

金以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25条 由于产品过期等原因而导致需要进行库存资产跌价处理的时候,处理后的净损失原

则上计入销售损失。

第 7 章 长期投资和长期负债的计算

第26条 本公司对外部的投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表示在“长期投资”科目中。因长期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则计入公司的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损失科目中。

第27条 本公司开业后为了扩大业务,或者更新设备、提高技术而需要增加固定资产,向银

行借款的时候,借款的金额按照实际借款日以及实际金额进行记账,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示在“长期借款”科目中。

第 8 章 固定资产的计算

第28条 按照中国税法的规定,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且单价在2000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事务管理机器、运输工具以及工具器具视为本公司的固定资产,除此以外的视为低价消耗品。但是中国税法发生修改的时候,需要修改固定资产的区分标准。

第29条 固定资产的总分类分为房屋及建筑物、机械设备、事务管理机器、运输工具、工具

器具共五大类。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再加以细分。

第30条 固定资产按其原价进行记账。

第31条 固定资产的折旧采用定额折旧或定率折旧的计算方法。

残余价格由其原价乘以中国税法规定的各类固定资产的残余价格率(百分比)得出。

第32条 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按照固定资产的种类,采用中国税法规定的法定使用年限。

第33条 对于本公司的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费用。

当月增加固定资产,从使用开始月开始计提折旧。本公司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已达到预定额但仍然可以使用的,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或转让的固定资产的净收入(扣除处理费用后的净额)和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原价减去折旧累计额)后的差额计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第34条 对于本公司的固定资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实地盘点。对于数量不足、减少损坏的固

定资产,由固定资产的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原因,向总经理提交书面报告申请,总经理批准后,对实地盘点的金额进行修正。

(总经理的批准权限由董事会授予)

(1)数量不足的固定资产的原价与折旧累计额进行冲减,原价减去折旧累计额后的差额计

入营业外支出。

(2)减少损坏的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折旧累计额,并且扣除可能回收的残存价值和从可以

过失者、保险公司处回收的赔偿今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 9 章 无形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计算

第35条 无形固定资产包括技术指导、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其他的许可。

无形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根据中国税法的规定进行。

第36条 开业费(从公司成立后到开始营业为止所支出的用于开业准备的费用)从营业开始

后进行折旧。折旧的方法根据中国税法的规定进行。

第 10 章 成本和费用的计算

第37条 有关生产经营的所有支出都计入成本;费用中。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

材料,按照实际消耗的数量和账面单价进行正确的计算,计入成本;费用中。

本公司按照合同中所规定的,并经过董事会讨论通过的工资标准;工资形式;奖励补贴等制度以及出勤记录工作时间记录完成量计算员工的工资,计入成本;费用中。按照规定支付给中方员工的劳动保险;福利基金以及支付给外国员工的各项补贴也通过宫资项目计入成本;费用中。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其他各项费用,按照实际的发生金额计入成本;费用中。当期应该负担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全部作为未支付费用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中。已经支出的但应该由下一期或以后负担的费用,作为预付费用处理,计入下一期或以后的成本费用中。

第38条 本公司的成本科目和费用科目用于计算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诸项费用。

制造成本科目一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租金以及制造经费。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再设置燃料、动力、外部加工费、专用工具等科目。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单独进行计算,不计入制品制造成本中。销售费用包括制品、商品在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应该由企业负担的服务费用、服务培训费、运费、装卸费、包装费、佣金、广告宣传费以及其他的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经营管理费用(人工费和其他的经费)等公司进行管理所发生的全公司共通的诸项费用,包括保险费、差旅费、工会经费、董事会费、顾问费、交际接待费、税金(包括城市不动产税、以及车船使用税)、开业费、员工培训费、研究开发费、土地使用费、技术转移费、无形固定资产、租借费以及其他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去汇兑收益)、金融机构手续费。

第39条 在计算成本;费用的时候,必须明确区分当期成本;费用和下一期成本;费用,对公

司内部部门之间的成本;费用,制品和半成品的成本以及各种不同制品之间的成本也应该明确区分,并且正确地计算成本;费用。

第40条 成本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标准成本计算方法或实际成本计算方法。

第41条 本公司应当强化成本;费用的管理,确立成本责任制度,制定成本费用计划,并经

常根据计划来检查实际的支出,定期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分析成本;费用增加或减少的原因,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成本;费用,努力改善经营体制。第 11 章 销售额以及利润的计算

第42条 本公司的制品以及其他产品的销售以出货标准(前提是物品要在月末(期末)到达

对方公司)作为原则。

第43条 产品销售利润每个月按照实际进行记账,对应于产品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

第44条 当月发生的退货或折扣,不论是当还是过往销售的,全部与当月的产品销

售利润以及产品销售成本冲减。

第45条 本公司每月对利润进行计算。

第46条 本公司的利润总额包括制品等的销售利润、其他业务收益以及营业外收支。

制品等的销售利润是指公司进行制品等的销售(包括工业性业务的提供)时所产生的利润。其他业务收益是指公司非工业性业务(运输等)的给付以及剩余的材料、购入制 品的销售所产生的利润。营业外收入以及营业外支出是指制品销售利润以及其他的业务收益以外的非营业性损益,包括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处置收益、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罚款收入、罚款支出、捐赠、坏账损失等。

第47条 本公司的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以及按照中国法的规定,提取准备金、基金、公积金

等后的差额即为本公司的可分配利润,其中的相应部分分配给国外投资方。

第48条 本公司往年有亏损的话,应首先用当年的利润填补往年的亏损。往年亏损没有填补的情况下不进行利润分配。

本公司往年有未分配利润的话,可以于当年的可供分配利润一起进行分配,或者用于填补当年的亏损后再进行分配。

第49条 公司在结束的时候,按照当年的利润或者亏损以及往年的未分配利润或者未处

理损失制定利润处理方案或者损失金处理方案,交由董事会讨论,决议通过后,以此为依据进行记账计入决算中。

第 12 章专项基金的计算

第50条 公司在处理利润时所提取的员工奖励以及福利基金计入员工奖励以及福利基金科

目中。该基金的使用仅限于员工的奖金以及集团福利保健设施的运营。

第51条 公司在处理利润时所提取的准备金计入准备金科目中。该基金用于流动资产的增加

以及填补本公司的亏损。用于填补亏损的时候,该科目不与亏损金进行冲减。特殊情况下得到董事会的认可后可以进行冲减。

第52条 公司在处理利润时所提取的企业发展基金计入企业发展基金科目中。该资金用于设

备追加投资以及企业的生产发展、生产性的提高、技术的改造方面。

第53条 公司在处理利润时所提取的地域贡献基金计入低于贡献基金科目中。该资金用于通

过市政府向医院、学校等进行捐赠,或者在发生灾害等的时候捐献给受灾者。

第 13 章 借贷科目以及各类财务报表

第54条 本公司的借贷科目以及各类财务报表按照中国财政部公布的借贷科目以及各类财

务报表操作,在以不影响公司会计计算的准则以及各类财务报表的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增加或者减少所定的借贷科目以及各类财务报表项目。

第55条 本公司的各类财务报表中包含以下内容。

(1)资产负债表

(2)损益表

(3)现金流量表

(4)相关附属表

本公司为了满足外国投资方对各类财务报表连结的要求,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中必需的会计资料。

第56条 本公司在向外国投资方提供财务报表的同时,一起提供财务情况说明书,并明确以下内容。

(1)本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

(2)利润的完成以及分配情况

(3)资金的增额以及周转情况

(4)增值税、所得税、土地使用费、技术转移费的缴纳以及支付情况

(5)对各固定资产和库存进行盘点所产生的利润、损失以及损毁、废弃处置的情况

(6)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公司在将季度财务报表提供给外国投资方的时候,如果有特别的情况,要加以说明。

第57条 本公司的季度以及财务报表应当向外国投资方、银行、主管税务机关、本公司的主管机关以及同级的财务机关提交。向愿认可机关提交财务报表的副本。本公司的季度财务报表应当在每一季度结束后20天内提交,财务报表应当在决算结束后4个月内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一起提交。

第58条 本公司的总经理、会计主管应当对本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并署名盖章,同时

盖上本公司的公章。

第 14 章 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

第59条 每发生一笔经济往来都应当制作原始凭证,其手续应该完整内容应该正确无误,经

过审核确认没有错误以后,以此为依据制作记账凭证。

第60条 记账凭证包括收款凭证、支付凭证、以及汇款凭证3种。

第61条 设置分户总账、辅助总账、以及必要的各类辅助簿。

第62条 本公司向外部发出的凭证全部需要编号,同时留存副本或者存根回单。书写错误或者回收后取消的对外凭证的正本与原来编号的副本一起保存,遗失或不能回收的情况下,在其副本上注明原因。

第63条 支票账、收据等本公司尚未使用的重要空白凭证由财务部门设置记录簿进行登记。需要使用的时候,要得到财务部门会计主管或者其指定负责人的许可并登记后,由使用者签名领取。

第64条 各类记录凭证按照编号顺序排列,与原始凭证一起按月装订起来后切实保管。但是,对于中国的法律法规认可可以通过电脑进行保管的则可以用电脑代替。

第 15章 会计资料的保存和保管

第65条 本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财务报表等各类会计资料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内进行适当的保存,不得遗失或损毁。

第66条 本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章程、董事会、出资证明、会计师审计报告、长期经济

合同等与外国投资方的权利和利益有关的重要会计资料必须永久保存。一般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月度、季度财务报表至少应当保存15年。

第67条 会计资料的保存期限到期后,需要废弃的,应当做成目录,在得到董事会、主管机

关以及税务机关的同意后进行销毁。销毁的会计资料的目录永久保存。

第 16章 解散和清算

第68条 本公司的解散和清算根据章程的规定操作。

第69条 发生清算处理的情况的时候,由董事会批准成立清算委员会。

第70条 本公司在解散、清算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算费用以及清算委员会成员的工资应当从公

司的财产中优先支付。

第71条 对于本公司在清算过程中所产生的清算收益,在扣除了清算费用以及各类清算损失

后的清算净收益作为利润进行处理。

第72条 本公司解散后,各类账簿以及资料交给外国投资方保存。

第 17 章 附则

第73条 本制度在董事会批准后开始执行。

第74条 在本制度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与中国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不一致的内

学校制度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篇3

“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实行校本管理,“现代学校制度”这个概念可以理解为“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好的关于学校的规则体系”。从这一角度来看,“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是指学校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以及自身所处的实际状况,设置校本管理制度。学校制度的建设要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能够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终身的发展,能够引导学校致力于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引导学校持续地提高效能。这种学校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在于:通过制度建设而实现学校内在精神的更新和整体发展,从而促进人的成长。

二、学校制度建设是校本发展需要的

目前,每所学校都在谋求发展,精心设计自己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的发展规划是每所学校针对自己的现状,在反思、研究的基礎上,预设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为推动发展规划的实现,所有的学校都在策划和运用各自具体的学校管理策略。从这个微观的意义上来说,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力量,它不但具有规范学校教育行为的价值,而且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力量。学校制度建设必然是每所学校求得自身发展的需求。

人民北路小学在发展原有消防安全教育特色,发扬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科研促教、活动体验教育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学生通过课堂学科学习活动、班级自我教育活动、校园健康文体活动、少先队体验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认识生命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在学习掌握自理、自学、自护、自强的本领中,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为:以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为先导,努力打造凸现生命教育特色的健康文明和谐学校文化,把学校办成以培养学生正确生命观促进其生命人格健全发展为特征的,师生热爱、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为达成目标,我们必须确立“为每一位学生成长服务,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服务”的管理理念,确立“尊重和珍爱儿童生命,在于理解儿童为儿童健康成长服务;尊重和珍爱自己的专业生命,在于追求教书育人的生命价值——不断学习研究不断提升专业本领”的教育理念,确立“为学生生命健康成长服务”“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促进全体”的教学理念,完善促进师生自我发展的管理机制,打造凸现生命教育特色的健康文明和谐的学校文化。这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学校制度建设的过程是动态生成的

学校可以预设发展规划,但其制度建设的过程是开放的,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非预设的过程。学校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判断改革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种资源的价值,充分把握不断生成的资源,来不断改造和发展学校本身的制度。

人民北路小学对照发展目标,依据教师目前专业现状,为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完善原来包括:教学目标管理制度、科级组集体教研制度、行政教师听课制度、教学过程检查制度、辅导后进生制度、教育教学奖励制度等六大制度;为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更新原来以“理论学习——继续教育——基本功训练——展示活动”为主要模式的教师培训为以构建“行动——反思——交流提升——再行动”学习研究共同体为主的培训模式,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制度建设动态生成的过程。

四、学校制度建设的内容与方法是能促进人发展的

现代学校发展的本质价值在于,满足每一个人自主而和谐发展需要的过程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学校的运行、学校教育的发展,始终是人参与其中的,人是有灵性的、有精神的、有体验能力和需要的。学校制度建设的具体思路既然是建立和开放利于人主动发展的空间,那么它的具体内容与方法,也必然要尊重人之本性,把人当人看,而且是能促进人发展的。

人民北路小学追求促进师生生命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尝试采用“目标激励”“自我约定约束”等人性化的方法,建设和完善“以人为本促人发展”的制度内容。如:(1)建立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定期交流讨论学校发展规划反馈学校办学建议的制度;(2)以关注学生进步为重点完善期末教师教学奖励制度;(3)建设以关注教师解决专业发展实际问题为主题的团队学习制度;(4)建立定期反思教学效果设计个人教学思路与专业发展目标的制度;(5)建立教师开发校本活动课程的制度;(6)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开发师生和家长信息互动网络平台制度等。

数字档案销毁方法及制度研究 篇4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字档案在档案管理中越来越占据主要的地位, 数字档案的销毁方法及销毁制度也是摆在档案工作人员面前不可逾越的一道坎,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 学习新方法, 掌握有效的数字档案的管理方法, 采取合适有效的方法对待销毁档案进行妥善处理, 并且要形成相应的制度, 指导销毁工作, 保护档案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修正) 》第十五条规定: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 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

数字档案要销毁必须是符合法律要求的可以销毁的档案, 并且是安全销毁。这里主要谈两个问题, 一个是数字档案的销毁方法, 另一个就是销毁制度。

一、销毁数字档案的方法

数字档案的载体主要是计算机硬盘, 移动硬盘或光碟等其他形式的数字格式的存储设备。这些载体主要是电子设备, 档案的销毁与保密有其特殊性, 对它的销毁方法也较为特殊。销毁数字档案不仅仅是把电脑或其他形式的存储器中的内容删除, 还要防止敏感数据外泄。

1、通过软件销毁磁盘数据

一般采取删除分区等操作来清除磁盘数据, 但用这种方式删除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恢复软件把数据恢复出来。如果通过DBAN擦除工具对硬盘擦除可以有效的销毁磁盘数据, 无法通过数据恢复软件恢复数据。DBAN的工作原理便是反复地在同一磁区上写入无意义的数据, 从而把数据还原的可能性减至最低。由于只要在Windows下就永远无法完全删除磁盘的内容, 因此磁盘删除工具都会以使用Linux平台为前提。另外还有覆写法和消磁法可以对数字档案进行销毁。这些方法要根据数字档案的具体形式采取相应的方法。

经过软件销毁方式销毁数字档案内容后, 电脑硬盘和U盘等存储设备可以循环使用, 前提是销毁秘密级的档案。因为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恢复已经删除的文件, 有可能导致文件泄密。

2、销毁硬件

数据硬销毁是指采用物理破坏或化学腐蚀的方法把记录涉密数据的物理载体完全破坏掉,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泄露问题的销毁方式。数据硬销毁可分为物理销毁和化学销毁两种方式。物理销毁又可分为消磁, 熔炉中焚化、熔炼, 借助外力粉碎, 研磨磁盘表面等方法。

硬件销毁是一种较长度的销毁方式, 它可以有效的阻止通过恢复技术窃密。

二、有关数字档案销毁制度的一点个人想法

1、制定数据档案销毁的相关法规制度和操作指南。

2、根据档案的不同保管期限, 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数字档案, 重新进行审查, 做出鉴定, 提出存毁意见。

3、经鉴定, 对已失去利用价值和保存价值的数字档案, 需要销毁的, 由鉴定小组提出意见, 编造销毁清册。

4、档案鉴定小组将数字档案鉴定工作情况写成报告, 连同数字档案销毁清册, 报请主管领导审批同意, 在档案管理系统删除相关数据。

5、数字档案销毁清册要永久保存。

6、严禁任何人, 任何部门擅自销毁各类数字档案。

7、对与本地和远程的数据是否需要制定不同的销毁策略。

8、对机密档案销毁要保证全程有工作人员和视频同步监控, 监控材料与销毁清册一并保存。

9、涉及机密档案销毁的硬件销毁要有专门的销毁场所和设备, 保证彻底销毁。

数字档案是随着电脑普及产生的新的档案存储与管理形式, 对这种新形式的档案管理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这样才可能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字档案在档案管理中越来越占据主要的地位, 数字档案的销毁方法及销毁制度, 也是摆在档案工作人员面前不可逾越的一道坎,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 学习新方法, 掌握有效的数字档案的管理方法, 采取合适有效的方法对待销毁档案进行妥善处理, 并且要形成相应的制度, 指导销毁工作, 保护档案安全。

规章制度的写作方法 篇5

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某一具体事项或行政工作制定的行为准则,有明确的范围和很强的针对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日趋完善,有效地规范了干部群众的行为,使之成为大家共同遵守、互相监督、自我管理的手段,对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规章制度包括面广,内容很多。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有审批制度、财务制度、来人招待制度、学习制度等;对群众有村规民约等等。

(一)规章制度的格式

一般由标题、正文和署名、日期构成。在表述形式上,一般采用章、条、款、项、目表述。若采用章来分,其所含条数按顺序排下去,不分章单排。

1标题一般由适用范围、适用事项和文种构成。如《x x村委会考勤制度》,"xx村委会”即适用范围,适用于该村村委会委员们;“考勤”即为适用事项;“制度”即为文种。

2.正文通常有两种写法:

(1)内容较多的制度,如村规民约,可分为若干章来写。第一章叫总则,简明扼要地说明制定本制度的目的和总的要求以及适用范围等。以后各章叫分则,用小标题标出该章内容。最后一章,一般为附则,用以说明本制度的制定权、修订权、解释权和具体实施细则以及制定权属于谁及实行日期等内容。

(2)内容较为简单,可不分章节,只将有关规定用序数(一、二、三„„)排列起来即可。

(二)规章制度的写作要求

各项规定必须具体、准确、切实可行。

内容必须全面、详尽,各类情况考虑周到。章法严密,条理清楚。

公司来客招待制度范本

xx公司来客招待制度

为了更好地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热情接待来客,避免奢侈浪费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特作如下规定:

1.陪客人数视来客人数而定。xx人以上由x人来陪,x x人以内xx来陪,陪客人数严格控制在x人以内。

2.待客标准视来客职务而定。副处以上每人xx元,科局级每人xx元,一般人员每人xx元。

3.严禁到歌厅、舞厅、夜总会等高消费娱乐场所进行消费

4.待客要厉行节约,餐桌上不追求高档、豪华,要既热清又文明,让来客满意而不失态。

5.严禁借招待来客之机,随意记账或向饭店索要东西。

6.饭后一般不能向来客赠送纪念品或土特产品。

试论我国无效婚姻制度及完善方法 篇6

关键词:无效婚姻制度;不足之处;完善举措

一、引言

我国于2001年的婚姻法(修正案)中增设了无效婚姻这一制度,其增设对于填补我国婚姻立法的空白起到了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无效婚姻制度逐渐的暴露出不足和缺陷。为了完善这一制度,需要对这一制度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二、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概念分析

无效婚姻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关系,因为其欠缺了婚姻成立所需要的形式要件要素和实质要件要素。无效婚姻制度则是指在形式上已形成了婚姻关系,由当事人针对该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问题提出异议,以求通过法律途径得到解决的一种救济制度。婚姻关系无效的前提是:在成立婚姻关系时,并未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其一特征是违反了形式要件要素或实质要件要素;其二是婚姻关系双方已经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三、我国无效婚姻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1.无效婚姻制度在立法上不完善

目前,我国现行的婚姻法中并未对无效婚姻进行原则性的规定,其所对无效婚姻的规定也较粗糙,无效婚姻的多种情形往往不能够全部涵盖。而且从2001年制定之初,就对无效婚姻的范围规定过于宽泛,这对于现实情况的裁判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同时也没有对过错方的民事赔偿责任进行界定与说明。此外,由于无效婚姻制度在我国的历史发展短,而且近些年由于我国的快速发展,很多社会新问题的出现,导致原有不明确的立法更加不符合现实要求。

2.婚姻无效的宣告主体不明确

婚姻登记机关和人民法院是我国受理婚姻无效的机关单位,权利人可以在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进行申诉或撤诉。人民法院通过裁决宣判可以裁定婚姻关系是否有效;但是作为行政机关的婚姻登记机关所作出的判定是否有效,目前来讲很难作出有效的裁定。

3.保护子女的措施上存在缺陷

婚姻无效双方往往会由于生育而生产出子女,但是判定子女属于婚生子女还是非婚生子女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一点可以从我国婚姻法第12 条规定即当事人所生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看出来。如果单纯从法律上讲,子女自然属于非婚生子女,但是这种裁决后果会引发很大的社会问题,对于子女的保护是很不利的行为。

四、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完善方法与举措

1.在立法上完善无效婚姻的具体制度

在立法上来看。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是有区别的,但是以往的立法往往对二者进行了混淆。而且立法的作为司法的基础,假如只是进行概念上的规定,对于司法的进行是很不利的行为。所以,在立法上完善无效婚姻的具体制度,是完善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首要举措。其一就是要明确界定出无效婚姻的范围,对无效婚姻的规定采取原则性规定为主,同时辅以列举性的规定。其二就是缩小无效婚姻的范围,如重婚、近亲结婚就需要定义为无效婚姻,而像早婚、疾病婚就应该定义为可撤销婚姻等。

2.明确人民法院的宣告主体地位

人民法院和婚姻登记机关虽然同时作为无效婚姻的申诉主体,但是考虑到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需要具备法律专业的机关进行裁决。所以,要严格明确人民法院的宣告主体地位。因为,无效婚姻所涉及的问题众多,如双方主体地位的确立、子女身份的确认及抚养、损害赔偿等问题,这一切的调查都需要拥有司法权的人民法院进行。所以,明确人民法院的宣告主体地位,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婚姻的效力。

3.加强对子女的保护制度

无效婚姻双方的过错不能牵涉到子女,这是法律不外乎人情的重要体现。我国目前的法律条款对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还未有明确的界定,但是父母的婚姻关系在法律上被宣告无效并不能否认父母与子女在血缘关系上的有效性。所以,法律在确立无效婚姻制度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子女的保护,建立子女的保护力度,使其具有和正常孩子同等的权利。

4.建立法律救济制度

无效婚姻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救济制度,所以,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完善一定要建立法律救济制度,比如设立无效婚姻损害赔偿制度,明确过错方和无过错方的责任,以此来对过错方进行警示;还有就是对经济困难的一方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以保证弱势一方的利益。

结语:法律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切实的规范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司法才能更有效。从2001年引进无效婚姻制度,这已经是我国婚姻法的一大進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制度已经落伍。所以,希望本文对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完善研究能够对无效婚姻制度的进步作出一份小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智辉.《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顾曦.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法制博览.2012年第12期

[3]陆欣雨.论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完善[J].法制博览.2015年

[4]周鑫.我国无效婚姻制度探[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贸易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之我见 篇7

一、现行的贸易统计方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 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点多面广, 开停业变化快, 基本单位数掌握不准, 影响报表数据质量

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由于投资少、资金周转快, 吸引了大量资金和劳动力, 市场上出现了竞相开办贸易业、住宿餐饮业竞争局面。同时,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由“补充”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了个体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的发展, 但由于个体商业规模小, 机制灵活, 因而, 稳定性也更差。有的开业几天经营不理想就停业, 有的甚至领了营业执照还没开业就注销了, 基本单位数很难掌握, 造成搜集报表难或数据不准等现象。这样无疑影响报表上报率, 出现零录入单位现象。

(二) 大量小型国营商贸企业实行了租赁, 改制, 零售额数据取材困难

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区许多商贸业实施了租赁、改制、拍卖和国有民营、社有民营等项改革。它一方面建立了新的企业经济机制, 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搞准统计数据提供了新的挑战, 据对我区供销社系统和几个大型商场的调查, 如孟轲供销社、华龙大厦、龙城购物中心等大部分已实行民营, 有的已将所有权转移。像这些大型商厦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整体, 统一标志、统一服装, 有的还统一收款, 产生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给消费者的信任感很强, 但这类企业实际上实行的是租赁经营模式, 各个组柜都是独立的个体, 单独核算、单独纳税, 企业会对他们收取管理费和租赁费, 对他们的经营情况, 有的能够掌握, 有的不能掌握, 要准确界定这类企业, 纳入正常统计难度很大。

(三) 贸易统计数据推断方法存在瑕疵

贸易统计数据在评估绝对值的同时, 更加注重同期数据的比较。有些统计指标的同期可比性不强, 同期数据比较出现异常属于正常现象。但贸易统计程序设计中, 就不允许这种情况存在。如:我区某些企业主要业务是与油田签订单, 如果该月竟标成功, 能签上合同, 就有大量业务, 则相应该月销售额就高。如果该月没能签上订单, 销售额就会很低, 甚至为零。针对这些情况,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就必须进行手工强行调整, 使其具有可比性, 从而失去了统计的真实性, 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之处, 常常使我们处于被动局面。

(四) 统计月报报表指标设置太多, 上报时间过于仓促

限额以上批零业月报报表指标设置太多、太复杂, 指标比一些企业的财务报表的指标还要多。我们认为既然是快报就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指标。如百姓量贩, 商场里的品种有上百种, 该企业统计员多次指出, 统计指标这么多, 企业内部根本就没有分那么详细, 只是把下面各分店的总数汇总好后入账。再加上上报时间仓促, 往往会计报表还没有出来, 统计就要上报了, 因此, 给统计部门报的数据只是估计数, 这样势必会影响报表数据质量, 给统计报表的报送渠道带来负面影响。

二、完善贸易方法制度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 正确反映流通领域的市场经济特征和发展趋势, 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贸易统计体系,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增强全民的统计法制观念, 治理优化基层统计工作环境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基层统计工作收集报表难, 开展调查难, 搞准数据难, 统计工作环境一直不理想。《统计法》是规范统计工作的法律武器, 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 统计部门要多汇报、多协调, 主动积极地与相关部门配合, 加大统计执法的频率, 加强统计执法的力度。

(二) 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敬业精神, 因此, 对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培训在统计基础建设中至关重要。市直、县区统计部门要不定期地举办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统计人员培训, 要注重更新统计人员的知识, 改善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培训中要注重基层统计工作的实际, 不要搞花架子, 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要讲求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 这样才能收到好的培训效果, 才能充分发挥统计培训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 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理念, 从思想上、业务上,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在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 统计部门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 准确反映经济运行态势, 及时向党委、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 对经济运行实施有效监督, 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充分发挥统计作为重要的经济综合部门、信息主体部门、决策咨询部门的作用。统计工作是一项服务工作。为党政、为社会、为发展、为决策服务, 说到家, 服务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一定要强化服务意识, 努力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 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地学习研究, 不断地发现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使统计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论按揭贷款制度之研究方法 篇8

1传统的法学研究方法

1.1问题导向法

对按揭贷款制度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强调问题意识, 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特别是在行文阶段应该注重文章整体与文章核心思路之间的关联。按揭贷款制度的研究方向是各方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最终的结果是建立一个融入整个按揭贷款风控体系的动态模型。因此, 对问题有关问题的研究应该从基本的市场制度开始, 继而通过对有关市场制度的介绍分析其在制度体系中的作用, 从而总结出制度体系的核心思路, 并在这一核心思路的基础上建立整体的体系框架, 经过各种分析后最终得出按揭贷款风控体系的运行状态, 最终得出文章的结论。因此可以说问题导向法是全文的整体思路。

1.2比较分析法

按揭贷款制度是一项具有长期发展历史的制度, 在各个国家都有相应的制度背景。对按揭贷款制度的研究不仅应该立足于对国内制度的介绍, 同时也应注重其与西方发达国家制度之间的比较, 这一比较的目的并不在于由制度论制度, 其目的在于分析什么制度才是真正适合于我国的。包括按揭贷款在内的大量制度改革开放后被快速引入, 但问题在于这些制度并非必然适于我国。诚然, 按揭贷款制度的引入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但同样也造成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过快与泡沫经济的蔓延, 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 一项制度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其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 但我国却主要通过制度来拉动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必然会造成市场与制度之间的不匹配, 而通过与国外市场经济情况的比较, 则可以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制度缺陷在何处, 应该如何发展。

1.3规范分析法

虽然对于制度具体内容的分析不是按揭贷款制度研究的最终目的, 但是对于制度目的的分析却必须通过对制度具体内容的分析来实现。在按揭贷款制度的分析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引入了有关制度的核心规则, 通过对这些规则的分析继而找出规则的运行机制与作用。通过规范分析法, 可以找出佐证本文论点的各种依据, 继而使本文建立在对立法现状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如果说问题分析法确立了本文的框架, 则规范分析法就是本文得以开展的基石。

2经济学分析方法

2.1博弈分析法

对按揭贷款各方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分析应该使用经济学中的博弈分析方法。博弈的精要在于分析各方可能的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 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如何找出最终的均衡状态, 在本文中同样使用了这一思路来分析制度的有效性。制度为何会有效?在于市场对其影响力的认同。法律在规定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同时通常会规定违反规则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其实即是在与规制对象之间进行博弈, 规制对象固然可以选择违反规则, 但对其来说违反的后果将是承担有关的法律责任, 因此只有在其收获小于成本之时这一行为才可能被限制。同样的原理也可以被用于制度体系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关系, 两方主体对市场安全都负有责任, 政府外部监管加强的后果是银行内部风控的下降, 因此应该思考如何找出一种机制可以使两类主体更好的发挥作用, 由此必须对两类主体的风控职能进行重新定义, 而其思路主要从信息不对称性方面。

2.2运筹分析法

运筹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其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奠基人钱学森教授, 主要研究如何对一项工程进行合理安排以使其获得最大的效果。在对于制度体系协调性的研究中, 笔者同样注意到了对于制度体系建立所可能付出的成本, 本文最终的结论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即分析法律应该是如何的, 而是找出具有合理性的制度发展趋势, 因为市场本身的发展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任何静态的立法建议在笔者看来都可能最终变得过时, 只有对制度趋势的研究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长期价值。

3社会学分析方法

3.1历史分析法

对按揭贷款制度的研究同样离不开对社会背景的研究。按揭贷款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根据市场发展而发展的过程, 最初的按揭贷款制度并不能称之为风控制度, 只是一种银行业务开办的形式, 之后的表外业务实际上也只能说是逐步向风控制度转变, 只有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控制制度才真正的确立了风控问题在按揭贷款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按揭贷款在我国发展已有十余年历史, 在这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制度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体系, 因此对现有制度体系的研究必须以历史的观点开展, 研究其当初制定之时的市场背景, 继而分析其在现有市场背景、制度背景下的合理性。

3.2实证分析法

对按揭贷款制度之研究同样需要有关的经济数据进行支撑。目前有关按揭贷款之研究, 大都运用了实证分析法分析现有制度与市场环境之间的不契合, 同样也通过对市场环境的分析找出制度所应然具有的状态。通过实证分析, 最终需要得出制度体系如何才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而发展, 当然如果市场环境在未来发生了新的变化, 则有关的结论也必将做出调整, 在笔者看来有关经济法领域的市场风控制度, 没有永恒的合理性可言, 今日合理之结论当市场发生变化后就有可能是不合理的, 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制度的核心在于解决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 因此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力图对现有规则与其市场背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继而得出一个符合现实情况的风控体系发展模式。

3.3阶级分析法

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 其观点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现代按揭贷款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 但对其规则却长期沿用了计划经济下的思路, 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即是上层建筑无法适应经济基础, 继而造成了对经济效率的损害。事实上, 从按揭贷款市场的风控职责分析, 此处所要求的并不是政府限权, 而是要求政府将对市场的直接干预逐渐转为对市场的间接干预, 因为目前很多市场的基础制度尚未成形, 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并不能解决这一矛盾, 而银行则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承担其市场的风控职责, 因为与政府相比, 银行对按揭贷款的风险控制具有直接、快速的优势, 可以大大的提高其效率, 而我国银行由于政企不分等矛盾的长期存在, 实际上很长时间都将解决信息不对称性的职责交给了并不适合这一职责的政府。

制度方法 篇9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无论政府、军队、企事业单位,还是承担国家项目的科研部门,都有大量的涉密资料存储在计算机中。对于这些研单位和部门而言一旦发生计算机失泄密事件,其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目前涉密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被高度重视的问题,大家都在积极的探索可用的有效的涉密计算机管理方法。一些单位通过建设涉密网络并部署各类网络安全管理软件,在降低涉密计算机的失泄密的风险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涉密网络初期投入较大,目前还有很多单位受制于客观条件还没有建设涉密网络,计算机的使用也还停留在单机状态。而单机类安全管理软件的功能与网络类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很多功能如网上流程审批、自动升级系统补丁和病毒库等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根本无法实现。因此要想做好涉密单机的管理就必须特别加强对保密安全管理的主体,用户层面的管理即人的管理,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特别是通过保证制度的落实情况来实现对涉密单机的有效管理。

1 常见的单机技术管理措施

1.1 主机审计技术

单机的安全审计机制一般情况下并不干涉和影响用户的操作,而是通过对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检查、监控等来完成以审计、完整性等要求为主的安全功能。单机审计的主要问题在于:所有的审计信息都存储在本机,一旦本机的操作系统出现故障,则很可能造成审计日志的丢失。与网络相比单机审计的困难性在于:审计员无法在服务器端直接读取审计日志,而必须到每台主机的现场逐台的去读取该台计算机的审计日志,工作量巨大。而且由于在审计时只能看到本台计算机的审计日志,也很难对很多关联性的事件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1.2 USB介质管理技术

介质管理是指通对具有数据存储功能的USB移动设备进行身份注册使之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的计算机上进行使用。它的使用范围包括通过USB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上并以逻辑磁盘方式进行数据存取的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相对于网络涉密单机需要更多数量的存储介质来进行数据的交互和备份,涉密介质越多泄密的风险和隐患也就越大,管理起来也就越困难。

1.3 USBKEY身份认证技术

目前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主要有三种,最常见的是使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但这也是最原始、最不安全的身份确认方式,非常容易由于外部泄露等原因或通过口令猜测、线路窃听、重放攻击等手段导致合法用户身份被伪造;第二种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包括指纹、声音、手迹、虹膜等),该技术以人体唯一的生物特征为依据,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实现的技术复杂,技术不成熟,实施成本昂贵,在应用推广中不具有现实意义;第三种也是现最流行的身份认证方式--基于USB Key的身份认证。基于USB Key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方便、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矛盾。USB Key是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它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Key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虽然目前绝大部分单位的涉密计算机已经采用了USB KEY身份认证技术,但很多时候用户为了方便经常不按规定定期更改口令,甚至使用默认口令的情况仍然还屡见不鲜。

1.4 病毒防范技术

首先通过设置中间机来对进入涉密计算机的信息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和病毒查杀,并在涉密计算机与中间机上安装不同的杀毒软件来进行多重防御。由于单机无法像网络那样自动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和全盘查杀,往往要依靠用户自己进行升级和病毒查杀,因此如果用户不按规定操作就会影响病毒查杀的成功率,增加涉密计算机感染病毒和木马的风险。另外由于单机对传输数据的客观要求,很少有单位能完全禁用单机的光驱,而光驱的存在就使得用户可以绕过中间机而直接将信息导入到涉密计算机中,而单机状态下这种行为又是很难被发现的,因此会有部分用户不通过中间机而通过光驱直接将数据导入到涉密计算机,造成计算机感染病毒和木马。

2 单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维护管理困难,在网络中如果某台客户端上的安全产品发生了问题,管理员可以很容易的从服务器端获悉,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而单机状态下管理员无法清楚每台机器的使用状态,只能靠计算机的使用人员进行反映,而使用人员往往又不清楚或者根本不关心保密软件的使情况。笔者就曾经经历过在进行安全审计时才发现某台计算机的审计软件和介质管理软件已经失效将近3个月,也就是说这台涉密计算机在此期间一直是处于没有任何技术防护的状态下的,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次是输入输出控制困难,网络可以比较方便的实现输入输出的集中管理,即整个网络可以指定一个或者几个入口作为外来信息进入网络的唯一路径,信息可以借助于网络进行传递,因此现在大部分涉密网络的客户端都已经取消了光驱,甚至是取消了USB介质。而在单机状态下信息的传递必须要借助于光盘、U盘,因此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输入点得增加。同理在输出信息时相比于网络,单机由于传递信息不如网络方便,因此往往需要有更多的输出点很难做到和网络一样集中管理。而且网络可以在网上完成输出信息的登记、审批等流程,操作简单方便,而单机则仍需要纸质的登记、审批等环节费时费力。

3“技术+制度”强化单机的管理

制度建设是涉密计算机保护的基础。近年来,为加强和规范涉密计算机的管理,国家保密局颁布了BMB系列标准,甚至在新的保密法中也对计算机泄密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只有通过制度建设才能建立起对涉密计算机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屏障。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各军工单位也都制定了相应的计算机管理规章制度。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保密处和信息中心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的计算机管理规章制度,如:《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安全策略》、《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规定》、《内部计算机管理规定(试行)》等。这些管理规章制度首先明确了涉密计算机“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主要从用户层面要求责任人要做好自身计算机的防护安全及数据保密措施;并规定了操作涉密计算机及配套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规范流程、审批手续,以及电子文档的密级标识等。

针对目前技术防护手段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将技术防护和制度管理相结合,通过制度来弥补技术上存在的不足。例如:

通过建立交叉审计制度,对各个部门的计算机管理员和保密员进行培训,在信息化部门和保密处进行审计的时候配合进行配合,解决了审计工作量大,人员不足的问题。

通过建立涉密载体管理制度,给每个涉密U盘和移动硬盘都指定专门的责任人负责进行管理,为每个涉密U盘配备“涉密U盘使用登记本”,规定除专人使用的涉密U盘,所有的U盘使用都必须进行登记。

在《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安全策略》中明确规定涉密计算机必须按照要求设置3重口令(BIOS口令、用户口令、屏保口令),禁止使用默认口令、口令复杂度应符合相关要求,并按照要求定期更换密码。

中间机是信息交换的枢纽,因此首先要抓住源头建立严格的中间机使用制度,中间机制定专人进行管理,为每个部门配备“中间机使用登记审批本”,所有的数据交换必须经过部门领导的批准。在对涉密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时候要对比涉密计算机的审计日志,和中间机的转换记录是否一致。

建立打印审批制度,每个部门尽量减少输出端口,做到“相对集中,有效控制”,为每台打印机配备“打印登记审批本”规定每台打印机的每次打印操作都要进行登记,打印涉密文件必须进行审批。在对涉密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时候要对比打印审批登记记录与计算机审计日志是否一致。

建立严格详细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对于不按规定操作的行为,按照规定予以惩罚。

4 结论

尽管我们采取了各种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措施,但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涉密计算机在管理和使用上所存在的风险,而只能将风险控制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单机与网络相比存在的很多客观缺陷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尽快提升信息化水平建立符合国家要求的涉密网络,才是提升涉密计算机技术管理水平的真正解决之道。

计算机的信息安全的根本在人,以目前计算机的防护水平即便是防护级别最高的涉密网络也很难防范使用者的故意泄密,因此做好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和定期的监督检查工作是搞好所有保密工作的先决条件。总而言之涉密计算机的防护涉及到国家秘密的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它不可能单靠某项技术或某项制度解决,所以应该综合各项安全技术、制度、管理等多项措施,才能保证国家秘密的安全。

摘要:信息安全特别是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单机状态下常见的技术防护手段,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然后针对实际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通过技术与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计算机安全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单机,管理,技术,制度

参考文献

[1]国家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办公室,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指导手册.北京:金城出版社.2009.

[2]莫泓铭,蔡智勇.基于“技术+制度”的校园网络管理方法研究.北京:网络安全与技术应用.2013.

[3]欧献勇.关于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北京:网络安全与技术应用.2013.

完善企业会计制度的若干方法研究 篇10

一、完善企业会计制度的意义

对于目前的企业来说, 完善的会计制度是企业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管理手段之一, 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制定了完善的会计制度。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将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管理效率低下, 难以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甚至可能存在严重亏损, 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完善的会计制度能够保证企业顺利完成发展目标和经营目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 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能够保证各个部门有效落实风险流程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 提高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和经营管理的稳定性, 未雨绸缪提前化解各种风险, 为企业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完善的会计制度是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少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

一部分企业由于在初期建设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时就存在各种问题, 并且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妥善解决, 造成会计制度基础比较薄弱, 没有会计制度以供企业工作人员参考执行, 或者是即使有制度也不执行, 这是目前企业会计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企业认识不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 因此不主动建立和完善会计制度, 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会计制度但是没有落实, 流于形式, 一些领导对会计制度的认识不足, 导致会计制度很难有效的执行。这些领导认为企业的会计制度只是一纸空文, 不了解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缺乏约束性和有效性。

2.财务会计基础薄弱

很多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不严密、不健全, 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直接造成的问题就是企业财务管理没有秩序, 会计信息难以保证真实性, 一些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会计部门, 一些企业虽然设置了会计部门, 但是职责不明确, 存在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等现象, 一些会计部门的管理人员甚至不具备专业资格。

3.会计核算手段落后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技术, 但是一些企业仍然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 并且容易出错。而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也不知道如何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 记账形式仍然停留在事后记账的阶段, 没有事前和事中控制的能力, 并且很多企业的电算化软件是用于财务会计体系的, 适用于会计管理的软件仍然较少。

三、完善企业会计制度的方法

1.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对于企业来说, 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和标准是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经过大量科学有效的会计工作总结出来的。建立企业会计准则是一项具有很强社会影响力的工作, 并且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 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将是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基础。企业应尽快明确制定会计制度的可行性, 并根据企业时间情况制定相应的准则, 这样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才能有章可循, 才能确保企业会计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进一步促进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会计制度。

2.强化现代责任会计制度

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责任会计制度, 现代企业急需建立责任会计制度。而责任会计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不可过于传统和死板, 而企业也应根据企业发展的状况制定现代责任会计制度, 能够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在员工中划定责任指标, 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落实会计工作后, 企业管理者可以将会计工作成绩划入绩效, 根据绩效进行适当的奖罚, 促进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添砖加瓦, 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

企业要考虑到各项影响因素和误差等, 调整会计预算数据, 得到科学准确的会计预算数据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基础和依据;企业管理者根据会计预测信息作出科学的决策和决断, 亏阿基工作人员要积极协助企业领导决策, 做好会计管理工作。

4.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企业应建立规章制度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严惩不遵守财经法纪和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针对企业会计人员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企业领导应以身作则, 为会计人员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标准,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 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 能够确保各项会计工作顺利进行, 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凌艳.浅析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矛盾[J].商场现代化, 2015, (22) :64.

[2]白彤彤.小企业会计制度问题探讨与对策分析[J].北方经贸, 2015, (09) :22.

个体主义方法论和我国法人制度 篇11

关 键 词:私法自治;个体主义方法论;法人人格;法人机关

中图分类号:D9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9-0124-06

收稿日期:2012-07-18

作者简介:于韵,女,吉林汪清人,吉林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为公司法、知识产权法。

一、个体主义方法论在民法中的地位和意义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永恒存在的根源性的问题。如何把进步所需的个人创造力和生存所需的社会内聚力结合在一起,[1](p1)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存在两种立场,即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两种立场。用法国学者迪蒙的话来说,重视个体价值、忽视社会总体价值或使之处于从属地位的意识形态为个体主义意识形态;重视社会总体性价值、忽视个体价值或使之处于从属地位的意识形态为整体主义意识形态。[2](p243)罗马法将法律区分为公法与私法两大类,公法是有关国家与政体的法律,私法是关于私人利益的法律。在私法领域内,坚守意思自治的理念,在自治理念的指导下构建私法的理论体系与制度设计。在私法领域内,秉持的是个体主义的立场。在个体主义的立场之下,确认并尊重私人主体,维护私人利益,强调自己责任、意思自治、交换正义、形式平等等一系列制度。[3]在私法自治的理念指导下,秉持个体主义的立场,依据一定的逻辑,建立私法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是正当合理的选择。个体主义的立场决定了个体主义方法论应作为私法的基本研究方法。

个体主义方法论,又称方法论的个体主义,是以个人作为学科分析的基点和基本研究单位,通过对单个人行为的分析,展开学科的一般原理以及规律性问题。[4]个体主义包含三个基本命题:个体是唯一的真实存在,不存在组织和国家,团体只是个体的互动;研究视角是分析单个人的行为,分析说明学科的一般规律和基本问题;论证个体利益是私法的唯一追求,私法的目的是对私人利益的保障和对私人利益的冲突关系的保障。个体主义方法论是以个体主义的价值原则为基础和前提。个体主义的价值原则,是指尊重私人利益,尊重私人的自由和权利,个体具有无可置疑的优先性,群体只是保障个体自由和权利的手段或工具。[5]“这种对个人作为其目标的最终决断者的承认,对个人应尽可能以自己的意图去支配自己的行动的信念,构成了个体主义立场的实质。”[6]

(一)个体主义方法论在民法中的地位

私法是有关私人利益的法律,罗马私法的发展是“建立在自由和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7](p214)在近代私法中,奉行私人自治的理念,尊重并保障个体利益,确立自己责任,追求形式平等、交换正义、程序正义等价值,这些都体现了个体主义的价值原则。现代私法是近代私法在现代的延续和修正,是对私法自治理念的纠偏,在继续坚持意思自治、个体主义时适度兼顾社会利益,并未撼动私法的个体主义价值基础。私法仍以保障个体自由和权利,尊重并保障个体基于自身意愿去展开行动,实现个体至上的利益为永恒的使命和追求。既然私法一直奉行个体主义的价值原则,那么,“个体主义的价值基础决定了私法的研究方法也必然是一种个体主义的方法”。[8]如前所述,个体主义是私法的基本立场,坚持个体主义方法论是私法的基本研究方法,因而应该在个体主义的视角下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进行制度设计。

(二)个体主义方法论在民法中的意义

个体主义方法论是私法的基本立场,是私法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在私法体系中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私法的立场决定了私法的方向,决定了私法理论体系的构成,决定了私法制度世界的架构,是私法中的基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个体主义方法论能够捍卫私法的生存空间,坚守私法的阵地,维系私法的生存。 “一门学科如果丧失了自己认识事物和解释事物方面的学科意识,那么无异于自己取消自己存在的根据。”[9]个体主义方法论承认个体的主体地位,确认个体利益神圣不可侵犯,防止公权的肆意干涉,保障私人自治,个体只有在自身意愿的支配下实施行为,形成法律关系,自己承担责任,是对个体主体人格和自主选择的尊重,是追求形式公平和交换正义,由此确保了一个独立于国家公权管制的私的领域的存在,从而维系了私法的存在和发展。坚持个体主义方法论,是私法能否发展与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私法学科完善的必要条件。

个体主义方法论是私法的基本立场,也是捕捉私法问题的基本视角,是思考和解决私法问题的基本方法。个体利益的欲求是个人行动的根本动因,是个体一切法律关系展开的原始动力,是个体主义方法论秉持的根本观点。在私法的世界中,坚持个人作为学科分析的逻辑起点,构建私法的理论体系兼顾制度设计,这一点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利益需求是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法律就是要保障私人的利益并协调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坚持个体主义方法论,有助于法律满足人们的客观需求,更好地促进市民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现法的最终目的,是合理与有效的选择,能够实现私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二、我国法人制度的立法现状

法人制度是民法最为深邃和繁复的制度之一。法人与自然人是最重要的两种民事主体类型。生物人基于自由、意志、伦理等因素获得主体资格当然成为民事主体,团体获得主体资格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岁月,法人是法律赋予团体法律地位的法律形态,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最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法律现象。但在我国,真正承认和确认法人制度尚不足三十年,法律文化尚不完善和发达,在这个阶段,国家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民法通则》中的法人制度在总体设计和具体规划上进行进一步完善。

(一)法人的人格

法人的人格也称为团体人格,是法人制度中的首要问题,是法人具有行为能力、实施法律行为、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法人人格也称为法人的权利能力,是指法人的民事主体资格。我国《民法通则》在法律上确认了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法人制度最早在《德国民法典》中确立,“这不仅仅是一种立法技术问题,同时表明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是当时社会情境的产物,是法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反映。”[10]“法人制度的出现纯粹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导致法律技术进步的结果,是一种经济生活的客观现实与法律技术运用相结合的产物。”[11]

法人具有法律人格成为民事主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关于法人人格的取得却存在重大分歧。理论界主要存在拟制说和实在说。拟制说和实在说的根本差异在于对法人民事主体资格产生的理解不同。拟制说认为,只有人才具有法律人格,团体作为事实上的权利主体进行活动,归根到底要还原为个人,因此承认法人人格实质上是个人人格向团体的扩张,法人的人格是法律拟制的结果。实在说认为,法人团体的人格是独立的,是与成员个人不同的法律人格。法人是具有自身意思,通过个人组成的机关自主从事行为的活的组织体。对此,德国学者托马斯·莱赛尔的评价十分中肯,他认为,“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对法人制度及其背后所存在的社会现象所作的不同解释,由于各自只澄清了某一侧面,故而可以相互依存,并可以相互补充,而其中任何一种学说都不具有绝对正确”。[12]对此,笔者认为各种学说只是对法律制度的解释,立法可以将拟制说和实在说结合起来有助于对法人的全面认识,有利于有效解决复杂多样的问题。立法是一种实践活动,应当超越理论的纷争,法律的生命永远在于实践而非逻辑,立法应着眼于如何有效合理地解决问题。我国《民法通則》对于法人本质采纳的是实在说,进一步在法人行为能力上持肯定说,法人机关与法人之间是代表说的关系,是对实在说理论体系的贯彻。立法贯彻实在说虽存在有效合理之处,但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优势之处同时也是其局限所在,因此我国立法对待某些实际问题时只能束手无策。在此,笔者很赞同蔡立东老师的观点:“立法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评价其功效,功利主义是最为恰当的态度,制度的优劣不在于是否符合某种理论的逻辑,而在于能否妥善解决它所面对的问题,实现设计者所欲达到的目的。”[13]因此,笔者认为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应当秉持冷静谨慎的态度,分清立法和理论的区别,立法应当综合并超越理论的纷争,在法律逻辑的许可范围内,作出最有利于解决问题、实现制度设计目的的选择。

(二)法人的分类

法人的分类是对不同法人形态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规则进行系统化抽象的结果,[14]有助于法律对法人的有效且经济的调整,能够节约立法成本。正因如此,在各国立法构建法人制度的过程中,合理的法人分类都被作为重点研讨对象之一。

在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中,关于法人的分类保持了高度一致,由《德国民法典》确立下来的规则基本上为大多数国家沿用。首先,依据法人性质的不同区分为公法人和私法人;其次,在私法人之下依据法人的成立基础,区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再次,依据法人目的的不同,将社团法人分为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

民法的首要功能是要明晰社会政治生活和世俗生活的界域,推动国家政治架构的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市民社会的和谐与进步。[15]法人制度通过明确清晰的公、私法人的分类,对公法人进入私法领域予以限制,才能实现私法人自治的保障,贯穿了私法自治的理念与宗旨。

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是私人基于理性意愿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形式,是现代社会团体的主要形式。[16]社团法人是成员的集合,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自愿地通过法定的方式,联合建立的长期存在并独立于成员的团体。社团法人是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之下,为了实现特定经济目的,应对竞争的风险,求得事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的放弃财产所有权、保护法人独立财产所有权、成为团体成员的理性选择。财团法人不是成员的集合,是依据设立人的一定财产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成立的永久存在的团体。财团法人独立于设立人,仅是依据设立人设立时的意志,由自身机关实施和执行事务。这种形式既能使设立人从复杂的管理生活中解脱出来,也能使财团实现自治,更灵活地发挥其公益作用。

英美法系的国家没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典,因此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法人分类,但这不等同于英美法系对法人及其类型划分没有相关理论和规则。英美法系所称的法人是指与自然人相对应的组织或实体,在组织或实体中已经将大陆法系的公法人、社团、财团以及其他法人种类包含其中。因此,英美法对于我国立法不存在比较和借鉴的意义。

我国《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企业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四类。企业法人中又以所有制性质和企业组织形式为标准进行了二次划分。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没有公、私法人的分类,不利于明晰国家公权和私人自治的界限,不利于防范公权对私的领域的干预,不利于保障私法人意思自治,减弱了民法的社会功能。其次,依据法人所有制性质进行分类的方式已经与市场经济的现实脱节,市场经济背景下,决定法人分类的标准应当是法人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再次,没有确认财团法人,法人类型体系不全面,无法包含我国现在的财团性质的社会组织,例如寺庙、基金会等。

因此,建议我国对法人分类制度予以变更和完善,采纳以公、私法人分类为基础,将私法人划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进而将社团法人分为营利、公益和中间法人的立法模式。[17]同时这种制度选择也能包含我国现有的法人类型,节约立法成本。首先,将机关法人和兼具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法人作为公法人划归政治生活领域。其次,其余的法人都属于私法人,企业法人和自主经营的事业单位法人则归属于社团法人中的营利法人,同时具有公益目的的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归属于社团法人中的公益法人。再次,非以营利和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归属于社团法人中的中间法人。最后,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中以捐赠财产为成立基础并设立专门机关管理的归属于财团法人。

(三)法人的机关

意思自治作为民法的理念贯穿于民法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民法的每一个法律制度的背后都蕴含着意思自治的机理。在意思自治思想的指导下,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得自主决定其权利义务,为自己立法。对于法人而言,意思自治意味着法人得依自身意思去创设法律关系,确立权利义务,法人自治体现在法人团体意思的自主形成,并以自己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实现法律认可和保护的利益。

法人作为社会组织,团体意思是依赖法律或章程确认的机关形成和实施的。法人意思的形成,需要考量两方面的因素,即内部民主机制和效率机制。团体意思的形成是法人自治的集中表现,必须以民主为前提。法人是人们为了应对竞争风险求得事业发展做出的放弃自身财产所有权,进而构成法人独立财产权、成为法人成员的理性选择,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个体利益。个体利益的欲求是个体行动的根本动因,是个体结为团体的根本起因。因此在法人中的每一个成员的个人意志是法人团体意志形成的基础因素,只有在充分的民主机制之下,将每一个成员的意志通过法律或章程所规定的程序体现出来,才成为构成法人团体意志的组成部分。因此民主是产生法人团体智慧和意思的源泉,是法人生存和发展的推动力。[18]法人团体意思的实现,依赖于法人机关中的执行机构的决策和指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法人的运行效率就是生命。为了保障法人团体意思的顺利实现,法人机关的安排与设计必须符合高效率的要求,法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实现法人成员的利益追求。

法人机关对于法人意义重大,法人要实现其目的,必须依赖于法人机关,才能形成统一的团体意思,参与法律交往。法人机关与法人的关系存在代理说和代表说两种观点。代理说是基于法人拟制说的立场,认为法人与法人机关各自具有独立的人格,法人机关是法人的代理人;代表说是基于实在说的立场,认为法人与法人机关是一体的,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代表说在逻辑上排除了法人与法人机关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可能性;代理说则认为法人与法人机关是各自独立的主体,二者的利益与意志存在差异,为法人与法人机关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预留了空间,回应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分化趋势。[19]

我国《民法通则》对法人与法人机关的关系采纳的是代表说,并且实施独特的法定代表人制度。法定代表人并没有独立人格,而是构成法人实体的机关是法人的组成部分,因此,法定代表人从事业务经营活动的行为是法人自身的行为,其行为的后果均由法人承担。

三、针对我国法人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个国家或民族法律制度的背后,都隐含着这个民族最深层次的奥秘。[20]我国立法采纳“代表说”,是与我国悠久的集体主义传统及因此形成的思维定式分不开的。集体主义在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积淀中有着深厚的基础,“克己复礼”、“正心诚意”的意识形态长久占据统治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制落后,私法的生存空間极其狭小,个人价值只是体现在其对集体的贡献和作用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和法学分析方法占据主流地位,整体主义方法论在中国法学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整体主义方法论是以整体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通过对群体行为的分析来说明学科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内容的方法体系。从分析的角度来看,整体主义方法论坚持整体优于个体,在价值追求上,奉行整体优于个体的原则。在泛道德主义基础上建立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否认或忽视人的利己动机,代之以对人性的利他和集体主义假设,个体与集体利益的一致性得到凸显和放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经济行为动机则被抑制或视而不见。[21]在这种思维定式之下,个人人格通常依附于集体的人格,主体地位仅在很小的范围内得到承认,根本无法成为与集体平等的民事主体。在这一背景之下,法定代表人也只能是法人的组成部分。在以忠诚为核心的道德观念的长期影响之下,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也很难有从集体中谋取私利的动机。同时,在当时计划经济的历史背景下,个人的收入来源和数量都十分有限,个人也不具备承担民事责任的实际能力,即使采用“代理说”要求法定代表人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害对法人承担民事责任,也只能是具有形式上意义而无法补偿法人受损之实。因此,“代表说”很好地契合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境,是必然和合理的选择。

但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代表说”植根的社会历史土壤已经发生了转变。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就是承认个人的逐利动机,个体利益的欲求是个体行为展开的根本动因,赋予个体的独立利益以合法性,并以此为前提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引导、鼓励个体实现自己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22]市场经济是与私法一致的,市场经济的发达必然要求私法的复苏,必然要求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得到同等尊重,同时带来个体意识的觉醒。市场经济的发达,真正促成了私法的发展,在我国必然会产生一系列联动效应。个体利益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是与集体利益平等的利益。个体人格不再是集体的依附性存在,是与集体并列的主体。因而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与法人在利益上存在二元化倾向,二者的利益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是独立的。同时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以忠诚为核心的道德秩序受到根本冲击,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信任为核心的道德秩序尚未建立起来,因而形成了道德的无政府状态。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容易在个人私利的诱惑下滥用法人代表权损害法人的利益,“僭越现象”层出不穷,我国法律对此却束手无策。

立法采纳“代表说”,将法定代表人在业务经营范围内的行为笼统作为法人行为,第三人在与法人具体交易中不需要顾忌法定代表人与法人的关系,无需审查法定代表人的权限有无,能够节约交易成本,符合市场经济对交易便捷和安全的要求。但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利之所在,弊亦所在。采用“代表说”,虽然具有效率与安全的优势,但在逻辑上排除了法人与法定代表人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可能性,无法对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范围加以限制,无法建立起法定代表人对法人的民事义务体系,无法就法定代表人给法人造成损失的行为追究其民事责任。同时,“代表说”的局限无法在体系内弥补,各种权宜之计都无法合理解决。按照哈耶克检验法律的“内在批评方法”,为了改进法律系统,一种特定规则就只能根据它与整个法律系统,更为重要的是,是根据它与由此而来的行动秩序的一致性或不一致性来加以评判。[23](p133)因而“代表说”无疑是不适应私法体系的,值得反思。

“代表说”已经不能适用私法基于个体主义构建的私法体系,不能解决法定代表人滥用代表权谋取私利损害法人利益的问题,那么,是否可以考虑依据“代理说”设计法人机关与法定代表人制度?答案是肯定的。在“代理说”的逻辑中,法定代表人与法人是各自独立的主体,二者意志和利益存在差异,为建构法人与法定代表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预留了空间,回应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分化趋势。事实上,由于采用了“代理说”,肯定了法定代表人之于法人的独立地位,因此,包括法定代表人在内的董事与公司的关系才有可能被大陆法系国家视为委任关系,同时,将董事与公司之间的关系视为代理关系的观点在英美法系国家也具有了一定的余地,并以此建立了董事对公司的义务,从而发展出以勤勉义务和忠实义务为核心的董事义务体系。基于这点,法定代表人无论是对内处理法人事务的行为,还是对外代表法人为一定的法律行为,因其故意或过失给法人造成损害的,法人均可对其请求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不仅可以对法定代表人的行为构成有利约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法人遭受的损害,实有一箭双雕的功效,不容忽视。

依照“代理说”,法定代表人与法人之间是代理人与本人的民事法律关系,按照代理的法理,作为代理人的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后果并不当然由作为本人的法人承担,只有当法定代表人的行为未超越权限时,或虽超越权限但事后经法人追认,其行为才对法人生效,由法人承担行为法律后果。反之,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对法人无效,由法定代表人自身承担行为后果。

由此可见,“代理说”确有与现代商事交易的便捷、效率要求相悖之处。按照“代理说”,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实施的行为是否能对法人发生法律效力,其法律后果是否由法人承担,取决于法人的授权范围,第三人想要保证交易的安定性,必须事先审查法定代表人的权限,势必影响交易效率。若不审查法定代表人的权限,交易就有因法定代表人无权代理而无效的风险,显然不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进而害及交易的安全。[24]但是“代理说”这一缺陷可以在我国民事法律体系内由相关法律制度有效弥补。第一,可以基于委任的法理,委托人可以概括委托受托人处理一切或数项事务。我国《合同法》第397条规定,委托人可以特别委托受托人处理一项或数项事务,也可以概括委托受任人处理一切事务。这为法人概括授予法定代表人代理权奠定了基础,法人可以通过一次性概括授权,解决法定代表人权限零散,不利于交易效率的问题,也构成了法定代表人的代理权区别于其他代理人的代理权之处。第二,采用“代理说”的国家普遍化了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我国《合同法》第50条也体现了这一价值倾向,规定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这条妥善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免去其劳累奔波审查法定代表人权限之苦。

从上述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当摒弃“代表说”,采用“代理说”,构建法人与法定代表人的关系和设计法人制度。我国《民法通则》是基于集体主义的立场而采纳“代表说”,忽视了法定代表人的独立人格与独立利益,虽然保障了交易的效率和安全,但是与私法个体主义的立场从一开始就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导致了在法人与法定代表人之间无法建立民事法律关系、完善法人制度,形成了民法体系内无法弥补的缺陷,因而是不合理的。根据“代理说”设计法定代表人制度,贯彻了民法个体主义的立场,看到了法定代表人独立于法人的意志和利益,合理地平衡了法人与法定代表人以及交易相对人的利益,可以有效阻却法定代表人滥用代表权限损害法人利益谋取私利,虽然对交易的便捷、效率和安全存在一定影响,但是可以在民法体系内通过其他法律制度予以弥补。基于“代理说”确认法人机关与法人之间的关系、设计法人制度,与私法的个体主义价值观和方法论保持了一致,有助于实现法人法律规则与整个私法体系的一致性,能够促进我国民法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法人是个体为了应对竞争风险求得事业生存而结成的团体,是个体为了实现自己利益作出的理性选择。法律赋予法人民事主体资格是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对法人本质的各种理论研究都只是对制度的解释,立法者应当综合各种学说接近对法人本质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有效解决法人的各种问题。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应当秉持冷静谨慎的态度,分清立法和理论的区别,综合并超越理论的纷争,在法律逻辑的许可范围内,作出最有利于解决问题、实现制度设计目的的选择。

法人是私的生活中重要的民事主体之一,合理的法人分类有助于理解与把握不同组织机构与行为规则的法人形态。法人的分類首要应区分公、私法人,不同法域的法人的调整规则不一致,在私法中应限制公法人的介入,划清国家政治生活与市民生活的界限,防止公权干预私的生活,坚持私法自治。因此在民事立法中应采纳以公、私法人分类为基础,将私法人划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进而将社团法人分为营利、公益和中间法人的立法模式。

法人的自治需要依赖法人机关的形成同时执行法人的团体意思,正因如此法人机关对于法人意义重大。在法人团体法中,应秉持法人与法人代表人各有独立人格和独立利益的观点,承认个人的利益欲求是个人行为展开的根本动因,在法定代表人制度的设计中,需要平衡好法人、法定代表人和第三人三方的利益,既要在民法体系内授予法定代表人概括代表权参与法律交往,实现交易的效率和安全,也要对法定代表人形成有效约束,防止滥用代表权损害法人利益。在市场经济的情境下,笔者对“代表说”进行了思考,认为在背景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采纳“代理说”构建法人制度更为合适。在法人代表人制度的设计中,从整体主义的桎梏中解脱,回归到个体主义方法论,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对我国《民法通则》的法人制度分析探讨之后我们得到了重要启示:在我国民法学中,应当秉持私法自治的理念并使其制度化,法学研究应破除整体主义方法论的牢笼,实现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回归。民法应当在个体主义的起点上,依据私人自治的逻辑构建理论世界与制度体系,构筑成熟的民法体系。但目前倡导私法自治,保障私人主体、私权神圣,自觉实践个体主义方法论捕捉民法问题和解决民法问题,仍然是我们每一个私法人肩上的重担。

【參考文献】

[1](英)罗素.权威与个人[M].肖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9](法)路易·迪蒙.论个体主义——对现代意识形态的人类学观点[M].谷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易军.个体主义方法论与私法[J].法学研究,2006,(01).

[4][8]胡玉鸿.法学方法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5][6](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意)布鲁诺·莱奥尼.自由与法律[M].秋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10][14-17]马俊驹.法人基本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之探讨(上)[J].法学评论,2004,(04).

[11]尹田.论自然人的法律人格与权利能力[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01).

[12](德)托马斯·莱赛尔.德国民法中的法人制度[M].张双根译.中外法学,2001,(01).

[13]蔡立东.论法人之侵权行为能力——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相关规定[J].法学评论(双月刊),2005,(01).

[18]马俊驹.法人制度和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之探讨(中)[J].法学评论,2004,(05).

[19][21][22][24]蔡立东著.重估“代表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06).

[20]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吴玉章,周汉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23]霍伊.自由主义政治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2.

(责任编辑:张雅光)

Individualism Methodology and China's Legal System

Yu Yun

Abstract:the autonomy of private law is the idea of civil law,decided theory of civil law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ystem creation.The ideas of civil law of civil law theory system determines the position of individualism.Private law which is to adhere to individualism stand,thus determines the individualism methodology of civil law is the basic research methods.The natural person and legal pers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civil main body type,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ivil subject system.Legal person is an organization,but its behavior required by legal organs to implement,so how to design the legal system,promote corporate internal groups form and meaning through the legal person organization,and third law enforcement behavior involved in legal communication,to realize legal interests,at the same time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legal organs,preventing its use for representing trickery private corporate damage interests,to promote the civil law system perfect and mature,sense is great.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individualism methodology i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in the legal personality of corporation legal person organization,classification,legal systems of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制度方法 篇12

1. 加强企业培训的制度建设

1.1 明确职工培训的真实需求

在进行职工培训之前要遵循以职工的实际需求为主的培训原则。开展培训之前, 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 切实了解职工的真实培训意愿和岗位需求, 这样才能够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 相关部门也要对企业各个岗位上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 找到企业发展与员工需求之间的差距, 通过培训等方式缩小这些差距, 推动职工的长远稳定发展。

1.2 制定完善的职工培训计划

在明确职工培训需求后, 要建立健全职工的培训体系, 确保培训各个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作为培训的组织者, 要精心设计培训的内容, 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根据企业和职工的实际需要, 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同时, 企业的相关部门要根据培训的效果, 不断完善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 使得培训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1.3 改变传统的培训方法

传统的企业培训都有固定的课堂、教师和教材, 以这三样为主导的培训往往使职工感到乏味、枯燥, 培训结束后很多职工会觉得没学到知识, 或者说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些都是传统培训的弊端。新的培训方法实行以讨论教学和现场实践训练为主, 帮助职工提高各方面能力。虽然说是培训, 但是也要遵循自学为主的原则, 使每一个职工都能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1.4 注重实际工作中的考核

培训结束之后, 企业的考核应该由之前的试卷考试转变为工作过程的考核, 使职工实现知识到应用的转变。对于成人来说, 实际的工作过程考核能够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注重实际工作中的考核这就给组织培训的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5 以专职教师为主, 以兼职教师为辅

在培训教师的选择上, 培训部门要坚持以专职教师为主, 以兼职教师为辅的原则。目前, 大多数企业的专职培训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需要聘用兼职教师协助专职教师的工作。但是兼职教师又缺乏讲课的经验, 在口头表达和归纳总结上欠缺经验。所以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实践的技术要求, 也要求兼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的授课能力, 共同帮助职工进步。

2. 创新企业培训制度的方法与策略

2.1 将企业培训制度与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结合

企业在的培训制度必须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结合, 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夜机,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培训制度的设立必须依照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 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设计, 培养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人才。首先, 培养制度要有战略性, 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组织培训, 使培训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其次, 组织培训的长期性, 组织培训要以职工为本, 保证培训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再次要将培训制度标准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要遵守培训的规则和规范, 使员工积极参与;最后, 要注重培训的实用性。企业要意识到培训制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培训制度必须依照企业的发展和目标及时进行调整, 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2 科学设计培训制度

企业培训制度的设立必须以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客观依据, 在调查员工需求的时候, 要对员工的职务进行详细的分析, 明确各个岗位的要求, 然后根据培训对象开展不同的培训内容。首先, 要针对新员工、初级员工、高级员工、自身员工、各个管理阶层等的能力要求, 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其次, 要了解各个部门完成工作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以此寻找合适的课程对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

在制订培训计划的时候, 要通过观察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员工的知识技能缺口, 然后从组织角度重点分析培训工作的经费预算、培训工作的紧迫性等分析培训内容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 从而进行反复的讨论和沟通, 科学的设置课程, 完善培训制度。

2.3 开发高质量课程,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培训课程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培训的质量。企业必须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开发具有企业特色的课程。以职工需求为原则,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各方面能力, 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 第一, 生产技术和技能的掌握;第二, 根据员工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课程;第三, 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培训队伍。同时, 企业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将培训作为员工考核的一部分, 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培训, 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结语

企业培训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活动, 也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职工培训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在培训制度的创新过程中, 企业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 使培训制度与自身发展相结合, 使职工培训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志福, 叶冬梅.浅谈银行培训制度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人力资源管理, 2013 (09)

[2]杨富云.现代企业培训制度的建立与策略分析——以某外资医药公司销售人员培训制度为例[J].中国市场, 2011 (52)

上一篇:猪螨虫病下一篇:浙江纺织服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