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收集袋

2024-05-30

标本收集袋(精选2篇)

标本收集袋 篇1

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采集患者标本前应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 做好心理准备, 避免引起忽视, 导致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 引起检验结果偏差, 促使临床应用中造成误诊、漏诊, 故采集检验标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血液采集因素

1.1 时间因素。

采血应在上午07:00~10:00进行, 采血前后应禁食12 h, 避免剧烈运动, 采血前4 h禁喝茶或咖啡勿吸烟、饮酒, 采血应在其他检查与治疗之前进行, 但不能让患者空腹时间太长 (不宜超过16 h) , 否则会使血清白蛋白、补体细胞、运铁蛋白、血糖下降, 血清胆红素因消除率减少而上升, 引起检验结果误差。

1.2 饮食与药物因素。

饮食对检验指标有很大影响, 饮食可影响很多生化指标, 剧烈运动、刺激物和成瘾性药物, 通过各种复杂机制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 而一些检验项目和治疗方法, 也对检验指标有影响, 如输液、输血、服用药物穿刺、活检透析、放疗等。收集细菌培养标本首先应注意在抗生素治疗前收集并及时送检, 进行药物监测时, 应注意血药物的治疗浓度根据一定曲线规律衰减。因此, 采血前要了解饮食与药物对检验结果的相关知识。

1.3 真空管的因素。

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 使用不同的抗凝剂也是十分重要的。

2 采血姿势和止血带的因素

2.1 采血姿势。

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 对于有些检验指标来说, 卧位采血与坐、立体位采血结果是有区别的。坐、立与卧位相比, 静脉渗透压增加, 一部分水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间质中去。因此, 采血时应尽量统一采血姿势。

2.2 止血带的使用。

应在使用止血带1 min内采血。采血时, 止血带不宜扎太紧, 勿让患者反复做攥拳运动, 当需要重复使用止血带时, 应使用另一上臂。

3 避免溶血

溶血是临床实验室血清或血浆标本中最常见的干扰, 而在配血实验中, 血样溶血严重干扰对结果的判定, 为了得到可靠的检验结果, 必须尽量避免发生溶血, 因此, 我们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减少了溶血标本。

4 采血部位

一般选择暴露明显的、清晰的、较粗、平直无弯曲易固定的血管, 如上肢、肘部的表浅静脉。不宜在关节处等影响活动的部位采血, 防止因关节活动不宜按压穿刺点, 以防造成皮下血肿。如遇有患者输液时, 应在对侧采血, 这样可以减少血样被稀释的可能, 避免交叉感染。

5 血标本的运输、存储

采血完成后, 尽量减少放置的时间, 应尽快送到检验科, 避免晃动血样产生溶血, 采血后要及时与抗凝剂温和地充分混匀, 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应放置室温保存, 在4 h内检测。出血性疾病的标本应尽快检测, 全部操作在室温下2 h内完成, 置4 ℃冰箱保存不超过4 h, 如因故不能及时检测, 样品必须置冰箱内, 但最长不能超过1 h。为了取得高质量的标本, 医护人员必须了解从生物学、采集标本方式到血样运输、贮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此, 医护人员对这些因素系统全面的认识, 操作规范化、完善制度、加强责任心对提高标本的质量与正确评价检验结果至关重要。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 这些是任何先进仪器所不能替代的。

摘要:在临床检验工作中, 正确收集采血标本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 因而我们采集标本必须要做到操作规范、完善制度、加强责任心、了解采集标本方式到血样运输、贮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提高标本质量, 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词:检验标本,检验结果,正确收集

参考文献

[1]陈媛.加强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管理[J].中国医部医学文集 (青海篇) , 中华医学会青海分会.医学检验分册.

寄生虫标本的收集与管理 篇2

1 拓宽标本收集途径

1.1 建立寄生虫动物模型, 获取人畜共患寄生虫标本[1]

根据实验要求建立某些寄生虫动物模型, 通过收集动物粪便或解剖动物等途径获取其虫卵或成虫标本。

1.2 开展寄生虫病检, 收集标本及典型病例[1]

可结合本专业特点, 向临床开放寄生虫病待检项目。这样不仅可以为理论教学提供典型病例素材, 又可以为实验教学收集标本, 同时还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1.3 与相关单位加强联系, 获取标本

寄生虫病的流行受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其流行特点存在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因此, 一些标本在当地可能很难获取, 但如果与相关单位 (如兄弟院校、医院、疾控中心、防疫站、屠宰厂等) 加强联系, 就能加大获取所需标本的可能性。

1.4 开展科研项目, 为实验教学提供标本[2]

科研工作的开展不仅使学科得到进一步发展, 而且会对教学工作起到促进作用。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 同时为了学科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进行科研工作时, 可为实验教学提供相关标本。

1.5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标本收集

鼓励学生若碰到有利用价值的寄生虫标本, 应积极回收到实验室。如组织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到当地幼儿园开展儿童蛲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或到一些寄生虫流行区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等。这样不仅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标本,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激发了学习兴趣。

1.6 寻找寄生虫体外培养条件, 为教学提供标本[1]

临床门诊检验科是采集标本的最佳场所, 但门诊获得的标本随意性大, 收集的数量往往有限。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标本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因此, 仅靠随意收集恐怕难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应寻找合适的人工培养条件使寄生虫大量增殖, 以提供充足的标本。

1.7 将标本回收再利用, 节约标本

对于供学生实验课上直接滴片观察的虫卵标本, 可用容器沉积回收再利用。另外, 要嘱咐学生爱惜大体标本, 避免损坏。

2 加强标本保存管理

对已收集到的寄生虫标本要及时处理, 按照常规寄生虫标本的固定与保存方法, 将虫卵标本固定蜡封成玻片标本, 或者用10%的甲醛液固定后置4℃的冰箱中保存备用。成虫大体标本则固定好后用5%的甲醛液浸泡于标本缸中长期保存。对于昆虫标本, 则应根据不同种类昆虫的特点和要求, 分别采用针插保存、瓶装保存和湿标本保存法进行保存[3]。所有固定与保存好的标本均应详细记录标本名称、采集地点和采集时间, 分类管理保存。玻片标本应放入标本盒中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以避免日光照射;大体标本则应存放于标本展示柜中, 以利于标本保存;干制标本要防潮、防霉变;液浸标本要定期更换液体, 防止腐烂;破损和变质的标本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总之, 寄生虫标本在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和科研、寄生虫的诊断和防治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标本来源日趋紧张和需求不断增大的情况下, 我们不仅要多渠道收集标本, 更应该管理好标本, 依托多媒体技术建立标本资料库, 为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梁裕芬, 韦俊彬, 陈海英.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标本库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 4 (11) :878~879.

[2]言敢威, 曾庆仁, 舒衡平.实验教学标本来源的现状及其措施[J].基础医学教育, 2002, 4 (3) :240~242.

【标本收集袋】推荐阅读:

检验标本06-22

实验标本08-13

标本研究08-16

血清标本08-18

生物标本09-11

标本考试09-17

标本资源09-19

铸型标本11-03

标本价值11-12

标本制作大赛05-24

上一篇:在建高速公路下一篇:葡萄糖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