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价值

2024-11-12

标本价值(精选10篇)

标本价值 篇1

摘要:目的 对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进行HBV-DNA检验分析, 探讨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本院接诊的460例血清检测Pres1、HBs Ab、HBs Ag、HBe Ag、HBe Ab、HBc Ab-Ig M、HBc Ab-Ig G中两项或两项以上呈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PCR荧光定量检测法进行HBV-DNA的测量, 分析其检测结果 。结果 HBe Ab、HBs Ag、HBc Ab-Ig G阳性组合的占比最高, 达30.9%, 其HBVDNA水平为 (5.4±1.3) ×104copy/ml。HBs Ag、HBe Ag、HBc Ab-Ig M阳性组合次之, 占比22.8%, HBV-DNA水平为 (1.2±0.3) ×104copy/ml;对照组血清样本中的HBV-DNA含量显著低于研究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采用PCR技术对HBV-DNA含量的分析可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准确性, 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诊治依据。

关键词: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HBV-DNA

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脏炎性病变,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该病在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侵害了大批的青壮年及儿童, 若未能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部分患者可能恶化为肝癌或肝硬化[1]。临床通常以肝功能检查以及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作为诊治的依据, 特异血清包含Pres1、HBs Ab、HBs Ag、HBe Ag、HBe Ab、HBc Ab-Ig M、HBc AbIg G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对HBV-DNA、DNA-p等指标的检测, 可更好的进行病症的鉴别[2]。若仅凭阳性表型指标进行病症的鉴别, 并不能很好的反映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活动状况, 且无法准确评估病情的进展, 可能出现较高的漏诊率或误诊率, 从而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引发高死亡率。为了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准确性, 本次研究对HBV-DNA水平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本院接诊的460例血清检测Pres1、HBs Ab、HBs Ag、HBe Ag、HBe Ab、HBc Ab-Ig M、HBc Ab-Ig G中两项或两项以上呈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50例, 女210例, 年龄17~65 (43.6±5.3) 岁。并取10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对照, 其中男58例, 女42例, 年龄18~67 (44.2±5.7) 岁。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 , 可知均衡可比。

1.2 方法

1.2.1 ELISA法检测

选择KHBST-360酶标仪、MICROPLUS加样器以及KHST-360洗板机采用ELISA法进行Pres1、HBs Ab、HBs Ag、HBe Ag、HBe Ab、HBc Ab-Ig M、HBc Ab-Ig G指标的检测[3]。所有试剂均由上海科华技术生物公司提供。严格依据试剂盒的操作说明进行检测, 记录血清标本各检测指标的阳性情况。

1.2.2 PCR荧光定量法

采用PCR荧光定量法对HBV-DNA进行检测, PCR试剂盒选用上海科华技术生物公司, 并将所有血清标本在ABI7500实时定量PCR仪上进行测量 (103copies/ml的敏感性) 。具体操作为[4]: (1) 提取核酸, 取血清标本及对照样本各100μl, 进行10min离心处理, 保持13000r的转速。去除上清液, 将25μl的DNA溶于其中, 摇匀后进行10s的离心处理, 保持2000r的转速, 之后再沸水中维持10min, 再次进行10min的离心处理, 13000r的转速, 取上清液待用; (2) 准备好扩增试剂, 将Taq酶、HBVPCR反应液以及UNG充分混合, 10s的离心处理, 2000r的转速, 制备好反应体系; (3) 加样处理, 将上述操作步骤中准备好的待测标本各取2μl, 分别将其进行10s的离心处理, 2000r转速, 之后依次放入PCR荧光检测仪中, 再将其转移至扩增检测区; (4) 扩增检测, 设置好检测参数, 调整检测参数:循环参数:3min、37℃;预变性参数:1min, 92℃;变性参数:5s, 92℃;退火;延伸;荧光检测参数:30s, 60℃。经40次循环后冷却仪器, 温度降至40℃。 (5) 读取结果, 经仪器软件的自动化分析, 可得出最终的HNV-DNA含量。

1.3 观察指标

(1) 经ELISA法检测后可知7个指标共表现出11种常见的阳性组合, 分别比较每种组合的占比以及平均HBV-DNA水平; (2) 比较本次研究对象与对照组血清样本中的平均HBV-DNA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需进行统计学处理, 将其输入SPSS 19.0软件, 并依据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 其中以±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 行t检验;以 (%) 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 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得出P值, 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即为P<0.05。

2 结果

2.1 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及各表型HBV-DNA水平的分析

经ELISA法检测后可知7个指标共表现出11种常见的阳性组合, 其中HBe Ab、HBs Ag、HBc Ab-Ig G阳性组合的占比最高, 达30.9%, 其HBV-DNA水平为 (5.4±1.3) ×104copy/ml。HBs Ag、HBe Ag、HBc Ab-Ig M阳性组合次之, 占比22.8%, HBV-DNA水平为 (1.2±0.3) ×104copy/ml。见表1。

2.2 两组血清样本HBV-DNA水平的比较

对照组血清样本中的HBV-DNA含量显著低于研究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危重疾病, 在全球各地均有较高的发病率, 据相关统计显示, 约20亿人感染过HBV, 乙型肝炎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卫生问题[5]。而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也值得各临床学者加大重视, 不断提高对乙肝五项以及表面标记物的检测, 做好及早的预防及诊治措施[6]。临床通常采用ELISA对乙肝五项进行检测, 然而由于该检测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病毒复制的水平较低, 则可能出现较高的误诊率[7]。需结合血清HBV-DNA的检测, 对乙肝病毒进行更加精确的鉴别。本次研究在ELISA检测的基础上采用PCR技术对各种不同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的组合进行了HBV-DNA的检测, 11种常见的阳性组合中HBe Ab、HBs Ag、HBc Ab-Ig G阳性组合的占比最高, 达30.9%, 其HBV-DNA水平为 (5.4±1.3) ×104copy/ml。HBs Ag、HBe Ag、HBc AbIg M阳性组合次之, 占比22.8%, HBV-DNA水平为 (1.2±0.3) ×104copy/ml。ELISA检测出占比较高的阳性组合中其HBV-DNA水平并不一定高于其他阳性或阴性组合, 乙肝病毒的高复制性表现出一定的威胁性, 仅仅通过阳性率的检测并不能准确的评估病情。又如, 在此次试验中将对照组的HBV-DNA水平与研究组进行了对比, 可知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病毒复制水平的分析也可作为评估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项重要依据。而在鲍淑华[8]的研究中对研究组再次进行了活动期标记物表型与非活动期标记物表型的细化比较, 可知活动期的HBV-DNA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 病毒复制水平的鉴别也为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 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并未此次实验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综上所述, 通过采用PCR技术对HBV-DNA含量的分析可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准确性, 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诊治依据。

参考文献

[1]崔中锋, 王雪侠.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HBV-DNA的检验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23 (6) :837-839.

[2]庄鹏, 吴正林, 刘键, 等.慢性HBV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检测与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 2009, 30 (2) :211-212.

[3]张碧莹, 邢延芳, 王珍珠, 等.血清稀释与否对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 (3) :428-430.

[4]朱珉之, 杭双熊, 申红玉, 等.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标志物模式与血清及乳汁HBV-DNA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 2014, 34 (13) :1958-1960.

[5]张智贤, 何秋莹, 温英梦, 等.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信息, 2015, 14 (43) :135-136.

[6]郑专, 董学军.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HBs Ag、HBe Ag的相关性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2, 25 (3) :284-286.

[7]龙波, 吕微, 魏秀丽, 等.125例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乳汁HBVDNA与血清HBV-DN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4) :495-496.

[8]鲍淑华, 楼正青, 高丽华, 等.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HBV-DNA水平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 (6) :977-978.

标本价值 篇2

我先准备好材料,有玻璃板、洒精、捕虫网、玻璃盒等,制作蝴蝶标本。我拿着捕虫网到处面捕来一只蝴蝶。我先用两只手指,捏住蝴蝶的翅膀,然后用酒精滴在它嘴上,由于捏得太重,把翅膀捏破了,没办法,只好做第二次小制作。我这次捕来了二只蝴蝶,我先滴酒精在第一只蝴蝶的嘴上,等它昏迷,然后晾干,但晾干后我发现蝴蝶的翅膀都收夹在一起,像个萎缩的花瓣,我真感到灰心,像泄了的皮球。

这时,我心想:老师不是说过,制作标本能激发人的兴趣,锻炼人的意志。爱迪生为什么能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这跟他从小热爱科学、坚持做实验是分不开的……于是我振作精神,仔细琢磨老师的制作方法,分析失败原因。开始第三次小制作了。这次,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把酒精滴在另一只蝴蝶上,然后用玻璃板夹住身体,固定翅膀,晾干,最后我把蝴蝶放进玻璃盒里,就做成了。

标本价值 篇3

【关键词】阴道镜;宫颈活检;Leep刀手术;病理检查;宫颈病变;诊断

宫颈癌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增加的趋势,且患者年轻化。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的上皮内瘤变,从宫颈病变发展成为宫颈癌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及积极的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1]。临床普遍应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查宫颈病变,研究显示[2],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可出现漏诊或者过度诊断的情况,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Leep刀手术后病理检查可以诊断宫颈病变。本文通过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妇科检查的446例患者分别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Leep刀手术后病理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妇科检查的446例患者,年龄为22岁~56岁,平均年龄为(37.52±5.67)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白带增加,白带中有血丝,性生活出血,下腹坠胀,阴道出血等。患者入选标准:有性生活,为非妊娠期,未患有其他内科的严重疾病,未患有精神系统疾病,患者经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为LSIL,经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查结果为HPV阳性。经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Leep刀手术后病理检查。

1.2 方法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患者检查前应禁止性生活,停止使用阴道药物,应用电子阴道镜,对可疑的病灶进行单点或者多点检查,对未见病变的患者进行3、6、9、12点位置进行活检,对组织进行病理检查。Leep刀手术后病理检查。患者在月经结束后进行Leep刀手术,宫颈消毒并碘染宫颈,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Leep刀的刀头,切割范围为病变部位及外缘0.5cm处,切除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对切除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1.3 诊断标准

肿瘤分类标准[3]:LSIL分为CINⅠ级、扁平湿疣;HSIL分为CINⅡ级、CINⅢ级、宫颈原位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Kappa分析进行检验。

2 结果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Leep刀手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9.14%,其中存在诊断不足和漏诊情况,其中CINⅠ级诊断准确率为32.06%,CINⅡ级、CINⅢ级诊断准确率为70.06%。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研究显示[4],宫颈癌可以通过有效干预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宫颈癌呈现年轻化趋势,临床的早期诊断及干预引起广泛关注,其中CIN患者发展成为宫颈癌的比例约为15%,CIN患者宫颈癌的发病率较正常人明显提高。宫颈微小浸润癌患者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肉眼无法识别的CIN,活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着医学的进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宫颈病变诊断。阴道镜通过放大技术明显提高分辨率,同时有效提高宫颈病变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Leep刀手术后病理检查易出现病理级别下降的情况,研究显示[5],可能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过程中去除,或是由于Leep刀手术使病变部位消退。对CIN及以上的宫颈病变应通过Leep刀手术进行诊断,保证充分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本研究显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Leep刀手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9.14%,其中存在诊断不足和漏诊情况,其中CINⅠ级诊断准确率为32.06%,CINⅡ级、CINⅢ级诊断准确率为70.06%。

综上所述,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Leep刀手术后病理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宫颈病变诊断标准,但对宫颈微小的浸润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可能出现漏诊的情况,因此应将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Leep刀手术后病理检查联合使用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徐水芳,徐凤英,王桂芳等.LEEP术后病理检查与阴道镜宫颈活检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3):269-271.

[2] 施伟杰.阴道镜下定位活检诊断宫颈病变257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7):3004-3005.

[3] 贺静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09,(21):177-178.

[4] 杨凤云,杨波,顾萍等.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4):495-499.

标本价值 篇4

关键词:微柱凝胶技术,临床配血,标本检测,临床输血

输血治疗是临床上十分常用的治疗方法。血型鉴定的准确性以及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是安全输血的保证, 可以有效的避免溶血反应的发生[1]。传统的配血方法为凝聚胺法, 同时凝聚胺法也作为不完全抗体鉴定的主要方法。而抗人球法目前被认为是不完全抗体鉴定和配血的金标准方法, 笔者分别使用凝聚胺法、传统抗人球法以及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14例标本均为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接受治疗并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325例, 女性患者289例;年龄18~74岁, 平均年龄 (34.78±10.69) 岁。其中112例患者具有妊娠史、235例患者具有输血史、25例患者具有交叉配血不合史。

1.2 试剂和仪器

检测试剂:检测使用的抗A、抗B、抗D血型定型试剂、ABO、Rh D血型定型试剂卡 (单克隆抗体) 以及血型不完全抗体检测卡 (抗人球蛋白交配血卡) 由长春博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广谱抗人球蛋白、聚凝胺、谱细胞、筛检细胞等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

检测仪器:采血使用含有EDTA-K2抗凝剂的负压真空采血管, 离心机为血清学专用离心机和微柱凝胶卡专用离心机。

1.3 实验方法

交叉配血:所有614例患者均同时使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具体操作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抗体筛查:对具有妊娠史、输血史、交叉配血不合史的372例患者均同时使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筛查试验, 具体操作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使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不相合的患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分别采用传统抗人球蛋白试管法以及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法进行试验, 具体操作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数据资料用t检验, 组间对比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交叉配血

614例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中, 18例患者的微柱凝胶配血结果出现主侧或者次侧凝集, 交叉配血不合率为2.93%;7例患者的凝聚胺配血结果出现主侧或者次侧凝集, 交叉配血不合率为1.14%。微柱凝胶配血法的不完全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配血法 (P<0.05) 。

2.2 抗体筛查

372例进行抗体筛查的患者中, 19例患者的微柱凝胶法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 抗体筛查阳性率为5.11%;8例患者的凝聚胺法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 抗体筛查阳性率为2.15%。微柱凝胶法抗体筛查的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法 (P<0.05) 。

2.3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18例交叉配血结果不合的患者中, 9例患者传统抗人球蛋白试管法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为阳性,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50.00%;10例患者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法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为阳性,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55.56%。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法与传统抗人球蛋白试管法的直接抗人球试验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输血治疗前, 必须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试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试验以及血液免疫学检查等, 所有试验的原理均为抗原-抗体。传统的试验方法主要有盐水法以及抗人球蛋白法等。盐水法的操作比较简单, 但对于不完全抗体的检出率极低;抗人球蛋白法是输血中最经典的金标准法, 但试验过程的操作比较复杂, 试验时间比较长, 对操作者的要求也比较高, 从而限制了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2]。

凝聚胺法是临床上使用的新型试验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 试验原理是通过低离子介质降低标本介质的离子强度, 从而使用红细胞间的距离减小, 促进血清中的抗体与红细胞发生特异性的结合[3]。但凝聚胺法具一定的局限性, 其试验结果受到冷凝集素以及血浆蛋白的影响比较大, 并且对于Kell血型系统中的抗K抗体无法检出, 在临床应用中, 易导致特殊血型被漏检[4]。

微柱凝胶技术的本质是抗人球蛋白试验, 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十分常用的红细胞免疫学检测技术。在微柱凝胶卡中, 含有具有大分子密度梯度的溶液以及抗人球蛋白试验, 不必对红细胞进行洗涤即可以进行微柱凝胶试验, 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试验的敏感度, 并且微柱凝胶法还可以检测出其他传统方法无法检出的凝集强度比较弱的抗体[5]。微柱凝胶技术与传统的抗人球蛋白试管法相比, 对试验人员的要求比较低, 并且试验操作比较简单, 试验时间比较短, 试验操作易于标准化, 试验结果判读简单并易于保存, 是一种适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红细胞血清学检测技术[6]。

本组研究中, 微柱凝胶配血法的不完全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配血法;微柱凝胶法抗体筛查的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法与传统抗人球蛋白试管法的直接抗人球试验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研究中, 18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中, 有17例患者的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 说明不完全抗体的存在是导致交叉配血不相合的主要原因。患者具有妊娠史、输血史、反复输血史是产生不规则抗体的高发因素, 本组372例具有妊娠史、输血史、反复输血史的患者中, 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达到5.11%, 因此, 在输血治疗前, 对于具有妊娠史、输血史、反复输血史的患者, 在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要更加仔细, 以防止漏检的发生。

综上所述, 微柱凝胶技术具有试验结果准确、试验结果敏感、试验标本量少、试验结果保存时间长、试验过程易于标准化、试验操作安全简便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Leitch K, Forrest A, Mitchell R.A preliminary tiral of the gel test for blood group serology[J].Br J Biomed Sci, 1993, 50 (4) :64-69.

[2]Labgston MM, Procter JL, Cipoloue KM, et al.Evaluation of the ger system for ABO grouping and D typing[J].Transfusion, 1999, 39 (3) :300-304.

[3]马曙轩, 刘景汉, 李锡金, 等.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筛选和鉴定不规则抗体[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3, 22 (2) :145-146.

[4]田爱民, 王玉洁.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 2004, 22 (3) :21-23.

[5]徐光明, 周炳能.两种方法在临床配血工作中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3) :361-362.

观看标本制作心得 篇5

通过采集树叶使我对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它的形态、结构、习性、科名、学名等一些特性,还有需要用怎么的词汇来描述它的这些特性。同样地也了解了如要描述一种植物,需要从那几个方面写。也认识了一些专业术语,如胸径是指正常成年人的胸部位置的所在高度该植物的树干的直径。

样品的采集是我了解标本知识的开始。采集标本是制作标本的整个过程中是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采集时尽可能选择根、叶、茎、花、果。因为花和果实是鉴定植物的主要依据,同时还要尽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采集矮小的草本植物,要连根掘出,如标本较高,可分为上、中、下三段采集,使其分别带有根、叶、花、果实,而后合为一标本。属乔木植物的最好取一小片树皮制作标本。 要采健康的植物。采下后应立即系上标号纸,并记录低点、海拔、环境、树高等数据。

后期的制作包括压制、换牛皮纸、上台纸,贴标签等,都培养了我细心、耐心的品质。

标本保存时须避光保存,阳光照射,标本易变色,失去原色。 保存温度最好不超过摄氏28度,不低于摄氏零度。温度过高,可使标本变形、流汁,腐烂变质;温度过低,可使标本色泽产生变化,皱缩。

压制标本时应注意标本的体型,体型很大一方面是指植物的果实,果实比较立体,不能按一般的方法压制,否则会因压制太紧而使果实戳破牛皮纸,也会影响其他标本的完整度,特别是在制作后期,由于标本都已十分干燥,挤压极易使叶片碎裂。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果实以外的地方多铺一些牛皮纸,给果实留一空间。此外果实中含水分较多,且不易脱水,可以在压制之前煮制果实,使果实脱去大部分水分,并在之后勤换牛皮纸。也可将果实摘下,与杆叶等分开压制。

牛皮纸一般都有固定的大小,若植物过大就需要进行修剪或是弯折,可以将其折成S型或L型。造型美观也可给标本加分。

标本价值 篇6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住院部呼吸科患者14例, 其中男性9例, 女性5例, 年龄21~77岁, 平均49岁。

1.2标本收集

痰液:嘱托患者起床后刷牙, 漱口 (用3%H2O2及清水漱口3次) , 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真正呼吸道分泌物于带盖的无菌塑料盒中, 勿混入唾液及鼻咽分泌物;细胞学检查应收集新鲜痰, 应尽量送脓性痰液;也可采集肺泡灌洗液或纤支洗液。幼儿痰液收集困难时, 可用消毒棉拭子刺激喉部引起咳嗽反射, 用棉拭子采取标本或抽吸痰。

1.3制作涂片:

1.3.1痰液涂片

肉眼观察痰液性状, 采用压片法:第一步用竹签或接种环挑取脓性、干酪样或带血部分的痰液, 放置于洁净的玻片中央, 第二步用另一张玻片交叉压片, 第三步将上端的玻片来回研磨, 第四步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端, 固定及杀菌, 第五步移去上端玻片, 完成涂片操作, 每份标本需制作3~4张涂片, 厚薄均匀, 放置室温中干燥。

1.3.2抽吸痰、肺泡灌洗液和纤支镜洗液

均采用离心沉淀法 (3000转) , 弃去上清液, 取沉淀物涂片。

1.4染色与计数

待涂片干燥后, 行瑞吉染色液, 染色10~15min, 用水冲干净, 干后, 先用低倍镜扫视全片, 查找可疑部位, 再换油镜鉴定, 计数100个白细胞, 报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

2结果

2.1痰嗜酸细胞检查阳性

14例患者痰液均为下呼吸道标本 (白细胞>25/低倍镜下, 鳞状上皮细胞<10/低倍镜下) , 痰嗜酸细胞检查阳性为2例 (6%和25%) , 阳性率为14.29%, 其中男性和女性各1例。如图1所示。

2.2血象、血中嗜酸细胞的计数与痰液嗜酸细胞结果

14例患者的血象、血中嗜酸细胞的计数与痰液嗜酸细胞的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 14例患者中, 男性9例, 女性5例, 2例阳性, 且阳性患者血象均正常, 说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血象可以正常或者与血象高低无关。

3讨论

2例阳性患者, 因受凉患了肺炎, 此后一直断断续续地咳嗽, 夜里常常咳得无法入睡。痰培养、胸透、肺功能、CT, 该做的检查全做了, 就是找不到原因, 各种对症治疗也效果不佳。后送痰查嗜酸细胞, 发现涂片中有较多的嗜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寄居在组织中而不是血液, 正常人痰液和支气管洗液和肺泡灌洗液 (BALF) 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低于1%[2], 而这两例患者痰中嗜酸细胞计数分别是16%和25%, 表明咳嗽很可能是由过敏导致的, 明确诊断,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抗过敏药物后, 终于患者治愈出院。

14例患者中, 2例患者痰嗜酸细胞检查阳性, 阳性率为14.29%, 阳性率较高, 说明痰液嗜酸细胞计数对嗜酸细胞性肺炎的诊断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在未开展此项检查之前, 仅有周围血液嗜酸细胞计数, 是不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2例痰嗜酸细胞阳性的患者血象 (白细胞计数) 均在正常范围内, 其中1例血中嗜酸细胞计数正常, 而另一例血中嗜酸细胞计数较高, 嗜酸性细胞性肺炎是一组病因明确或尚未明确, 以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点, 常伴周围血嗜酸细胞增多的疾病。有时称为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肺浸润 (PIE) 综合征。但周围血嗜酸粒细胞缺乏也不能排除该病[3]。因此, 开展痰液嗜酸细胞计数检查, 可以为嗜酸粒细胞性肺部疾病提供特异的诊断信息。

嗜酸性细胞性肺炎可为自限性, 呈良性, 可不需治疗。如症状严重, 使用皮质类固醇常有极好效果;对于急性嗜酸性细胞肺炎和特发性慢性嗜酸性肺炎者该治疗可挽救生命。目前, 用于诊断此类疾病检查嗜酸性粒细胞的方法有3种: (1)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2) 肺组织活检, 查嗜酸性粒细胞; (3) 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查嗜酸性粒细胞。

综上所述, 痰液取材简易方便, 病人无创伤无痛苦, 易于反复留取标本, 只要留取标本的方法得当, 涂片制作优良, 镜下观察细致, 可显著提高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率。痰涂片查找嗜酸性粒细胞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同为辅助临床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重要依据。病人痰标本的采集、痰液的质量、痰涂片的整体观察和局部鉴定等整个过程, 都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 才能提高痰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的阳性率和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权瀛.肺炎的诊治进展嗜酸细胞性肺炎[J].医师进修杂志 (内科版) , 2004, 2, 27 (2) :1-2.

[2]徐亚军.宋新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检测在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诊断中的作用[J].海南医学, 2010, 21 (21) :53-54.

标本价值 篇7

1 材料

揭阳卫校解剖陈列室标本351 (个、具) , 病理陈列标本252 (个、具) 。

2 目的

通过对解剖和病理标本进行形态学教学, 增强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的认识, 以及通过对病理标本的了解, 增强对疾病的直观认识, 提高其对人体解剖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3 方法

将解剖标本和病理标本按系统分类, 分别以观察与学习的顺序进行重新排列摆放, 一般解剖标本在前, 病理标本在后, 同时通过色标管理显示, 解剖标本以白底黑字显示其名称、部位与解剖特点, 病理标本以红底黑字显示其名称、部位与病理特点。如以消化系统为例, 分别摆放正常的胃冠状切面标本, 充分显示大、小弯, 胃体, 胃底与胃黏膜的形态, 在其左侧摆放胃溃疡与胃癌的病理标本, 通过比较观察, 可以以解剖标本为模型, 了解胃溃疡与胃癌在病理状态下的表现。两类标本同时进行对比, 简单明了, 其直观感觉是非常明显的, 正常结构与病变组织的特点能清晰体现。同进, 在各个标签的下方, 附上对正常解剖结构与病理表现的理论描述, 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基本能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对比, 学生能明确以正常解剖结构的表现为基础, 病理表现是在此基础上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改变形成的。

对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216名进行问卷调查, 分别以解剖结构形态的认识、正常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器官的位置、病理改变的位置、病理变化的外观形态、与正常解剖结构的区别以及对病变组织的印象等八个方面进行调查, 分别让学生选择:印象深刻、印象一般、印象不明显三个选项, 并在相应的 () 内打√, 收集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4 结果见表1。

5 分析

从以上数据上看, 90.3%以上的学生在各选项上均选择印象深刻, 对正常器官的位置和病理改变的位置更是达到100%, 但在正常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上, 印象不明显的达4.6%, 相对于其他结果略为增高, 主要是考虑学生为初次接触人体解剖器官结构, 在立体思维上理解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显得相对困难。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 我们认为将正常解剖标本和病理标本进行系统分类并组合摆放, 有利于学生对系统器官结构、位置的掌握, 同时通过与病理标本进行对比, 能够增强学生对病变组织的直观理解, 提高其将学习解剖学作为形态学结构基础的兴趣。

在采用解剖标本与病理标本组合摆放进行学习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到存在以下问题:

(1) 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数量偏少, 只有一个年级一个专业的216名学生, 对于概括此种学习方式的作用尚存在代表性不足的现象。

(2) 学生为初次接触人体解剖器官结构, 早期兴趣相对较高, 随着时间推移, 会出现兴趣越来越低的观察疲劳现象。在解剖标本的学习上, 适当增加部分临床病例可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实验教学中必须以学习正常解剖形态结构为基础, 教师必须认识到以学习正常形态结构表现为前提的重要性, 避免在还不掌握正常解剖结构的条件下, 学习临床病理表现。安排病理标本的学习是为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增强其对解剖结构的理解而准备的。

(4) 系统标本存在分配不均现象, 如本校肿瘤的标本占1/3以上, 各系统的肿瘤标本基本都具备, 但其他如二尖瓣狭窄、矽肺等标本则没有。

(5) 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同时掌握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 而且对两者之间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临床表现必须能够清楚解释、答疑, 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 建立起对解剖结构学习的兴趣。实验课是验证理论知识的课程, 具有一定的探讨性与趣味性, 传统实验是独立的, 各学科各自完成,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 通过组合摆放实验标本, 也是一种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实验项目, 应做到学科间相互贯通、相互渗透[2], 通过组合, 在实验过程中努力保持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 以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玉, 李涛, 朴贤玉, 等.实验室运用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2) :112~113

标本价值 篇8

1 标本不合格主要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溶血:

溶血是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干扰因素之一, 溶血标本不仅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降低, 而且能影响钾、镁、转氨酶等多项指标的测定, 不能反应原始标本的实际含量。

1.2 标本量过多或过少:

真空采血管管内呈负压, 有时厂家真空采血管内负压过高或负压不够, 且有的患者静脉血管不易找到或血流不畅, 引起护理人员采集的标本过多或过少, 造成血液浪费或达不到检验的量, 影响检验数据。真空管内加入的抗凝剂与采集的血液量应成恰当的比例, 血液标本过多会发生抗凝管中血液凝固, 无法检验;或出现肉眼不可见的微小凝块, 导致检验结果异常。

1.3 标本放置过久:

离体的红细胞仍在进行代谢和红细胞糖酵解, 故某些成分的测定不准确。长时间放置, LDH、钾和血清铁呈现高值, 血糖降低。

1.4 促凝剂使用不正确:

某些真空采血管内添加了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抗凝剂, 管子的盖子用不同颜色做了标识。在采血完毕后, 未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也是引起检验结果不正确的一个方面。

1.5 标本被稀释:

在输液同侧采集的血液标本被稀释, 不符合检验要求。

2 引起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2.1 采集标本的部位不当:

主要是在输液同侧手臂进行静脉血采集, 使血液稀释, 检验的结果失去意义, 或某些成分检验出现假性偏高。如补钾的同时静脉采血, 就会出现血钾偏高。在血肿部位抽血时发生溶血。

2.2 采血的时间和采集的体位不当:

对于有些检验指标来说, 卧位采血与坐、立位采血结果是有区别的。主要是因为长时间坐、立后, 静脉渗透压增加, 一部分水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间质中去, 不能客观反映检验结果。时间不当主要是在患者餐后、服药后、剧烈运动后、长时间空腹, 甚至是情绪激动的时候采血, 由于生理因素的改变, 都可以影响到检验结果。

2.3 止血带压扎不当:

扎止血带时间过长, 会使水分从血管内向组织间转移, 大分子物质和大颗粒 (细胞) 却不能滤过, 血液发生浓缩。实验证实, 止血带压力过大或止血时间过长, 可使纤溶性增强或加速血小板的激活。

2.4 其他因素:

穿刺不顺利;抽血速度过快, 负压过大产生气泡;混匀过程中剧烈振荡等是发生溶血的主要原因。如果用碘伏消毒, 在碘伏未干的情况下就进行穿刺, 标本会发生溶血。

3 确保血液标本合格的几点建议

3.1 正确使用真空采血管:

物资供应部门在物品采购时要选用正规厂家的真空采血管。真空采血管用不同颜色盖子标识所添加的抗凝剂, 护士根据所要检查的项目选择不同的采血管。多管采血时管子的使用顺序是:先使用采集凝血机制的蓝色管, 接着使用添加了抗凝剂的试管 (紫、绿、灰、黑色) , 最后采集添加了促凝剂的红色、黄色、白色、桔色、粉色试管。

3.2 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

采集静脉血, 护士习惯在双侧前臂窝附近的肘静脉、重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中选择一根比较明显的做静脉穿刺。重症监护房中的患者通常胳膊上有一个或多个静脉输液装置。应首先考虑的是在静脉输液装置的对侧采血, 使血样受静脉输液稀释的影响最小。同时要避开血肿、冻疮、炎症等皮损处。

3.3 选择正确的采血体位和时间:

一般选择清晨空腹时卧位采血, 避免了食物、烟、酒和药物的影响。对于急诊患者和运动后的患者应在其安静休息15min后采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 min, 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3.4 正确使用软管采血针:

穿刺针上的乳胶管可以防止滴血, 采血时不能取下来, 须从采血管胶塞中央垂直进针。软管的容积为0.4mL, 多管采集时酌情提前拔出穿刺针。采血完毕应先拔出穿刺针, 如先拔采血针会造成血液回流。

3.5 采集完毕后对标本的处理:

采集完毕后应立即将采集管上下轻轻倒动6~7次, 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合, 同时要防止血细胞受剧烈震动而被破坏。将采血管竖直放在试管架上, 不能平放。

漫谈临床标本摄影 篇9

标本摄影是临床摄影中的一种摄影方式,而医学标本摄影要求真实、可信、实事求是。

标本摄影有别于新闻、静物摄影与其他摄影。在拍摄标本时,一切都可由自己任意摆布,摄影器材、灯光照明,布景完全可以自己选择。在拍摄中可以借鉴静物的拍摄方法与标本的特点,使标本摄影既能反映出标本的本来面目又能使画面具有欣赏性。实际上,标本摄影与其他摄影工作一样,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耐心的摸索,其中尤其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当拍摄的细节需要注意力时刻保持高度集中,拍摄每张照片时,心中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件标本,不管它是什麽样的脏器及物件,都要想到它会在整张照片中起到的作用,整个照片拍摄的目的是什么?在恰当的安排背景和处理画面布局等技巧的同时,还要把标本表现的更加的完美,使画面更加具有真实行和艺术性的统一。

2标本的分类

2.1新鲜标本

指当即摘除的人体如骨科手术摘取的坏死的股骨头、骨肿瘤、半月板、截肢的肢体等。动物病变组织、器官,植物的根、茎、叶等。这类标本色泽鲜艳,拍摄效果好,但血和渗液反光强烈,拍摄时要处理好反光点。

2.2浸制标本

有些标本取下来后,来不及当时拍摄,但有科研、教学价值应保留下来的某些浸渍在特定液体中的标本。这类标本由于经泡制后呈淡黄色或深褐色,适宜黑白片的拍摄,但要处理好背景及用光,并要避免表面反光和用光的比例。

2.3骨骼标本

在临床骨科摄影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单纯的骨骼标本拍摄,这类标本表面无反光,有的洁白,有的略呈黄色,拍摄这类标本用光不宜太平。

2.4玻璃标本

包括各类标本涂片、琼脂、细菌、组织培养皿、电泳等,此类标本一般均用透射光照明或以透射光为主光,落射光为辅助光。由于这些标本全是平面,无需考虑景深问题。此类标本也可归纳为平面物摄影之类。

2.5金属标本

对质感和立体感的要求更突出,如人工植换术的假体、螺丝钉、钢板和各种金属手术器械。在拍照时,照明不宜太强及平,避免金属高光的反射,光圈不宜收得太小,以景深适宜为好。

3标本的取材

从摄影角度讲,无论哪种标本都要注意形态的完整性,不能把标本搞的支离破碎,失去其典型性。

不要孤立的对待标本,应该注意它的内在联系。例如:(图1、2)一张股骨肉瘤的标本,在取材时应注意保留一部分般骨干或股骨头,以示病变与“基地”的联系。

要注意标本的典型性,选择典型部位,使其一目了然。如肾脓肿的标本,在拍摄整个肾后,对病变的细部要拍摄清楚。要尽可能保持原有形态,原始色泽.尤其是拍摄彩色片,应尽可能在标本新鲜时就拍摄。

4照相机与翻拍

照相机、翻拍架要牢固,活动自如,易于部光,摆放标本的载物台与背景要有一定的高度。最好在50cm左右。另外,标本的翻拍架应放置在太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避免多余的光线给拍摄带来麻烦。例如:白底照片的拍摄方法(图3)。

5标本的用光

标本摄影的用光主要是人造光,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自然光拍摄。自然光的不利条件是欠灵活,人造光则可随心所欲地去布置。但要注意一个原则,日光不能与灯光混合使用。标本摄影的照明要因标本而异。就光源来说,光源的光照度不宜太强。光线太强细部的东西不易显示。一般情况下,拍摄时应用低电压,高功率的灯泡。被摄物体越小,光束就应越窄,通常可以用显微镜照明灯作为辅助光源。显微镜照明灯具有小灯室、集光镜和光栏,还可以装置滤色片。光线不宜太强,还有一个理由,光线越强,阴影部就越暗,会冲击阴影中的细部。因此,标本摄影照明要求柔和、漫射。

标本的拍摄要求在配光上下功夫。既不可图省事用单一光源,也不可无原则多用光,致使光线混乱。一般情况下有三个光源基本上就够用了.一个小型聚光灯,两个白炽灯。聚光灯作为主光,光线集中,光照度前后一样.造型好。一个白炽灯作为辅助光,另一个做轮廓光照明用。如果用单灯拍摄可在另一侧加一张白纸作为辅助光,以减轻单灯投射的阴影部分。

6标本的拍摄方法

6.1 显示体积

研究正常或异常的组织、器官的方法之一是度量标本体积大小,以便做对比。拍摄时,表明标本体积的方法,是在标本的四周衬以标尺。如果图片所示的标本不能给人以长、宽、高体积的概念是不合乎科学要求的,为摄制肉眼可见的大体标本,应准备两种标尺,一是量长度用的米制尺(小至毫米),另一种量角度的角尺,有条件的单位可多做一些不同式样、不同长度的标尺。如无有条件,一些大家公认的表示长度或面积的物件(如硬币、针头)等,也可作为标尺应用。标尺应以显著、清楚、无反光为好。制作出的标尺度要与度量衡吻合。标尺应用黑、白两种颜色制作,为不同的颜色的标本和衬底使用。

6.2丰富影调

为使所表现的标本拍摄影调层次丰富,应用全色胶片。如需要突出表现器官、组织的某种颜色,使其加深或减浅,可以用不同种类的胶片和附加“滤色镜”处理。如表现发红色的组织、器官充血或淤血使影调加深可用分色片。使用不同颜色的“滤色镜”使部分影像的影调加深或变浅,原则是使用和欲表现部分颜色相同的“滤色镜”其结果就变浅:反之,即加深。倒如,使器官炎症区的红色减浅,就加用“红滤色镜”,欲使其加深,则加用黄色或绿色“滤色镜”。此外,要想得到影调层次丰富和理想的效果,拍摄时一定要正确曝光。胶片的密度偏薄或增厚,都有损影调的表现。

6.3影像清晰

所拍摄的标本影像不清晰或比例失真,有可能给研究者导出错误的判断。为使标本影像清晰,比例正确,应从下列四个方面着手:

(1)加大景深,缩小光圈可加大景深范围。一般把光圈控制在f 8~11之间即可,光圈过分缩小、也不好;

(2)使用慢速胶片,显影用微粒配方处理。数码相机分辨率、像素越高越好。专业数码相机的档次越高越好;

(3)严格测量焦距,尤其是加用镜圈或近摄镜以后,测距就更要严格。数码相机虽然近摄的功能很好,但最好用微距镜头;

(4)拍摄时应用专业的翻拍架拍摄,如无翻拍架应使用支架,防止像机震动和防止像机主轴不与标本垂直,致使四角变形。防止像机极微小的震动,拍摄时最好用快门线。

6.4画面简洁

标本摄影应真实、可观、可信。标本摄影不要将背景过分的渲染,背景的色泽要根据标本的颜色深浅决定,以突出主题为准,一般情况下黑白片用黑、白背景,深色的标本用浅色的背景,浅色的标本用深色的背景。彩色片要处理好颜色的搭配,不要过分的夸张,要考虑到环境色对标本的影响。一般采用一正方形支架,支架的高度不少于50cm,支架上放一块玻璃,支架下方放背景纸和丝绒布,背景除黑、白色以外,根据需要可选用对比色作为背景。

6.5显示重点

拍摄标本应明确所表达的内容重点和结构特征。首先是选择适当的像场。表现标本全貌使用全景、中景;如反映标本病变使用近景或小特写。另外,为表现标本的某个细节,还可以在拍摄时加以黑色或白色的箭头,加以指示。

6.6拍摄技巧

标本的拍摄应在暗室和专用的翻拍架上进行,如果日光照射在翻拍架上,日光与拍摄的灯光形成混合光,造成色温的变化,使拍摄的标本形成偏色。另外要注意环境光对颜色的影响,拍摄标本的房间尽量避免用鲜艳的涂料粉刷,要用乌光反射率低的灰白色调粉刷,翻拍架的摆放要远离窗户,与墙壁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标本的拍摄前要准备一些小道具,小道具可以在你拍摄标本时派上大的用场,可以使你的标本画面清晰、简洁、主题突出、便于用光、病变能充分显示,可视与观赏性会大大的提高,提高艺术性。

7小标本拍摄

小标本拍摄的前期准备,通常标本拍摄,黑色和白色的背景占据多数。拍摄小标本需要准备一个折叠静物箱,目前国内各个城市的摄影器材市场都可以买到,有了这种静物箱,我们可以轻松地将室外过于直射且繁杂的阳光变为柔和统一的光线,对于我们拍摄一些小标本和静物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当然在室内有稳定光源的情况下,效果更好如图4。

至于灯光,可以购买专业摄影灯,也可以就地取材,例如台灯,需要2个(最好3个),一个作为主光源,另外一个作为副光源。灯泡最好是白炽灯泡,亮度均匀,主光源灯泡功率80W就可以,副光源在30~40W之间,如果实在找不到白炽灯泡,节能灯也可以,但一定要预热10min左右,等光亮度稳定之后,就可继续下一步如图5。

在曝光方面,由于使用了辅助灯,可以采用中心重点测光和点测光,这样曝光准确,光影的效果比较容易出现,特别拍摄玻璃制品的时候,不容易过曝。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由于辅助光的存在,玻璃制品容易反光,这时候就需要在镜头前面加一块CPL镜片。

拍摄各种小标本时,光线一般应从被摄体上方射来,左上方或右上方均可,但其角度应以能最好地显示标本的细节为原则。自被摄体下方射来的光往往会使物体的轮廓外观变形,容易引起观者的误解。

小标本的照明技巧:(1)镜面反射定律,光线从一个表面反射出来的角度等于它射到该平面的角度,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条简单的原则解决很多照明问题;(2)预测光比,在黑白摄影中,物体表面的明暗反差在胶片和以后照片中会大大地增加。这是由于眼睛感受的照度范围比胶片大,而胶片又比像纸大,一些眼睛能观察到阴影中的层次,反映到胶片上时就大大减少,而印在相纸上时就会完全消失,变成连成一片的深浓黑影。估计照片记录明暗层次的能力,可以用测光表来测定,测定的准确率很高。另一种简单的方法是眯着眼睛透过睫毛观察,还可用雷登90号黄滤色镜放置在眼前,使目光透过镜片观察;(3)光源的位置,像什么侧光、侧逆光等等,而我们在实际拍摄中,光可以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等几种。在很多爱好者的印象中,光线越复杂越好,喜欢把所有光都照射到被摄物体,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不但不能体现光的层次感,相反会给人留下乱糟糟的感觉。正确的布光方法,应该注重使用光线的先后顺序,首先要重点把握的是主光的位置,照到物体上的光线要来自一个方向,以免轮廓含糊不清或阴影混乱,彼此交叠。一般说来任何辅助光都应比主光弱一些,而且前者的散射程度比后者大一些。然后再利用辅助光,来调整画面上由于主体的作用而形成的反差,突出层次,控制投影。主光的位置可以在最前方,也可以在顶部,辅助光则可以在四周,甚至在底部,这是根据相机的位置再进行调整的。

直接光照射法:这种照明法用途很广。摄影时如果想保留阴影部的所有细节,则需要在阴影一侧安置一块反光扳。由于反光板是无光泽的白纸制成,所以反射到物体上的补光是柔和的散射光线。因此,当补光的强度即使与定向光的强度接近时,仍然能充分地显示出主光定向光的特征。此外,遇到形状不规则的标本时,这里同样可以用前面所述的小型辅助光或反光板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本布光方法特别适用于表现物体的表面质感以及高低不平的表面。但要注意表面凹凸越浅,灯光布置的角度也应越低。

柔光罩照明法:柔光罩通常是用半透明的制图纸贴在一个铁丝框架上制成。柔光罩形成的散射光阴影投在整个被摄物体上。物体另一侧的反光扳上没有或只有一些阴影,它的作用是将光线反射到物体背光一侧的表面上,整体的效果是定向的柔光照明。反差是由柔光罩、被摄物、反光扳和照明灯具之间的相互位置来控制。柔光罩靠近物体,而同时反光板远离物体,反差就高;反光板靠近物体,而柔光罩远离物体反差就小,照明灯具靠近而其它因素不变,则反差就将增加。

8选择摄影器材

如果有数码单反相机的话,那当然是最好了,配上一个100mm的微距镜头,出片的效果非常棒。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由于微距镜头景深非常难控制,焦点只要稍微一移动,很可能就会出现画面模糊或者跑焦的情况,所以最好配合曝光锁来使用。如果是普通消费级的数码相机,焦端最好在80mm左右,也就是在2倍光学变焦那个区域,因为这个镜头的焦段畸变比较小,镜头色散控制的很好,需要对细节进行捕捉的话,可以打开微距挡,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影响光源。

总之,标本摄影是一种很细致的工作,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求背景干净、整洁画面突出重点这样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被摄标本的真实性与本来面目。

摘要:标本摄影是指经过适当加工,将剖制并保持原有形态与特征的物体全貌或局部拍成照片及电子图片。医学临床摄影的标本包罗万象,这里就骨科临床摄影所接触到的标本拍摄方法介绍给大家。

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体会 篇10

1 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 书写不规范病理标本申请单、病理标本登记本和病理标本盛装容器标签填写不一致、内容不完整。

1.2 标本处理不规范如固定液太少, 未完全淹没病理

标本或忘记加入固定液, 其结果是导致标本变质而影响检查结果。

1.3 标本丢失如手术中有些标本太小很容易丢失;手

术后标本给家属看后医生与巡回护士忘了交接;手术后将标本忘在手术间没将标本送到指定地点固定保存。

1.4 标本送检不规范标本在送检过程中出现标签脱落、贴错标签、甚至标本丢失的现象。

2 加强管理, 完善标本管理制度

2.1 严格要求手术医生、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在病理标本

送检流程中遵守标本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检查核对双签字制度。器械护士将取下的标本与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共同确认无误后由巡回护士填写标本组织标签内容 (包括科别、姓名、住院号、床号、标本名称) , 将标本用专用容器盛装放置固定的地方。医生下台后, 将标本送患者家属看后, 交至巡回护士手中, 并再次核对, 由巡回护士固定标本, 放置密闭的储物箱, 并在病理交接单上签名。

2.2 夜班护士接班后再次核查当日手术标本, 杜绝发生标

本固定液不够或忘记固定、内容填写不完整等, 并根据手术通知单与标本登记本所登记的内容逐一核对, 杜绝发生标本丢失、遗忘等, 确认无误后在病理交接单上签字。

2.3 次日早上, 由指定人员根据病理申请单再次核对后按

规范要求将病理标本送病理科, 与病理科接收人员再次逐一核对, 无误后双方签名。

2.4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标本由洗手护士交至巡回护士, 核

对无误后由巡回护士贴好标签并填写相关内容, 交指定人员送病理科并交接登记并双方签名。

3 体会

上一篇:消防部队审计下一篇:小学能力下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