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考试

2024-09-17

标本考试(精选8篇)

标本考试 篇1

标本考试是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和客观依据[1];又对解剖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笔者利用powerpoint等相关软件制作了解剖学实验考核课件, 经过4a来的使用证明其具有一定优势, 值得推广。

1 考核内容的选择

我们组织教研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按照解剖学大纲的要求, 确定每个章节的命题内容, 规定各个系统的所占比例。包括各个系统的所有重要器官, 根据难易程度归为不同组别, 选择好要考核的标本, 利用数码照相机将这些标本从不同角度拍摄下来存入计算机, 再选择效果最好的照片备用。有些难以辨认的重要标本, 则用图片形式代替。图片选取主要从教材和各种经典的解剖学图谱, 还有一些网络上的图片。

2 考核课件的制作

把挑选出来的照片制成幻灯片, 调整好图形的大小, 在图形下角加入编号和所提问题。利用工具栏将所要考核的内容用箭头标注出来, 箭头和线条的颜色要和标本背景色反差大而醒目, 箭头和线条的粗细为3.0磅。设置幻灯片播放时间, 30s自动切换图片。

3 考试方式

学生进入考场后, 首先分发印制好标本序号 (共40题) 的空白试卷, 让学生先填写专业、班次、学号、姓名, 等待考试指令, 考试进行中, 不提供任何提示。考试结束时, 要求立即停止答卷并起立, 否则作弊处理。回收试卷后并清点完毕, 学生离开, 整个考试一气呵成。

4 平时标本复习

在平时上实验课时, 给学生播放模拟考试课件, 使学生适应考试的气氛和方式, 以免考试时, 由于过于紧张而发挥失常, 削弱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课程的积极性。在标本考试之前, 可以再集中复习一次。

5 体会和思考

5.1 传统标本考核的缺点

该方法是由教师在每个实验室里将要考核的标本选择好并编号, 根据所要考核的内容提出问题。大批学生分为若干组, 依次进入实验室, 通过观察所给出的标本并结合己提出的问题在答卷上回答。每次考核都造成标本的大量损坏, 实验室越来越难提供足够质量好的标本供学生学习。由于学生多, 考试时间长, 也造成接触大量的福尔马林污染, 对师生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

5.2 多媒体课件标本考核的优势

我校从2007开始对使用多媒体考核课件进对2007、2008和2009级所有专科学生进行解剖学标本考核, 经过问卷调查,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非常满意, 这和贺振泉、崔晓军等[2,3]报道相一致, 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 不需大量教师选择和布置标本以及监考,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减少对标本的损坏和有利于师生的身体健康 (特别是监考老师, 连续几天在福尔马林气味中, 损害更大) 。 (2) 不使用标本, 不存在移动现象, 学生通过电脑屏幕观看器官的结构, 画而清晰, 定位准确。 (3) 在计算机上可同时准备不同难度或同一难度的多套试题, 不同专业或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随堂考试, 避免了考题泄露, 提高了教学效率, 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4) 试题覆盖面大, 通过图片可以检测常规标本难以暴露的标本结构, 如内耳、眼球壁、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结构。 (5) 课件制作容易, 结构指示清楚, 并可以多角度显示标本的结构, 一个标本和图片可以制作很多试题, 课件修改方便, 如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指示和画面不合适, 可随时修改。 (6) 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 相对而言, 尸源也越来越紧张, 该方法大大减少了对标本的损害。以往在标本考核前, 实验室要准备大量的标本让同学复习, 许多标本由于被牵拉、翻动损坏而无法使用, 实验技术老师很难在很短时间内给予补充。在者, 由于大中专层次解剖教学往往都是第一学期的半年课程, 许多实验技术老师教学任务繁重, 很难有时间去制作新标本。多媒体考核课件在标本考试中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 (7) 可以在标本考试后, 教师当堂公布正确答案, 分析错误原因。往往这个时候, 学生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 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观察标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5.3 多媒体标本考试的缺点和不足

该考核方式虽有很多优点,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坐在后面和坐在两边的同学往往看图不清。还有一些结构指示不清, 比如箭头本来是指示肾门结构, 学生不清楚到底答什么, 有的写肾动脉, 有的写肾静脉等。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课件标本考试标记时, 一定要非常准确, 设计问题要切当。另外, 如髓核的结构, 有些同学写椎间盘, 也应该给分, 要最大程度维护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5.4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展望和思考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 推动了医学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方面变革, 也使我们医学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4]。标本复习课件及实验考试试题库的应用, 能解决扩招后学生多, 而实验室、实验设备及标本相对不足和师资紧缺的状况[5], 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到解剖学教学中, 不断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 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是我们的目标, 也值得我们每一个医学教育者的关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胡曰明.PowerPoint在解剖学标本考试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 (4) :85.

[2]贺振泉, 王家有, 张进, 等.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标本考试的效果评价[J].解剖学研究, 2005, 27 (3) :212~213.

[3]崔晓军, 谢华, 钟遂平, 等.解剖学标本考试的改革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4, 12:314~315.

[4]董敏.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2, 16 (4) :206.

[5]赵菊花, 刘怀生, 石娅萍, 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组织胚胎学实验考核中的应用[J], 2009, 28 (6) :84~85.

标本考试 篇2

1 材料

揭阳卫校解剖陈列室标本351 (个、具) , 病理陈列标本252 (个、具) 。

2 目的

通过对解剖和病理标本进行形态学教学, 增强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的认识, 以及通过对病理标本的了解, 增强对疾病的直观认识, 提高其对人体解剖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3 方法

将解剖标本和病理标本按系统分类, 分别以观察与学习的顺序进行重新排列摆放, 一般解剖标本在前, 病理标本在后, 同时通过色标管理显示, 解剖标本以白底黑字显示其名称、部位与解剖特点, 病理标本以红底黑字显示其名称、部位与病理特点。如以消化系统为例, 分别摆放正常的胃冠状切面标本, 充分显示大、小弯, 胃体, 胃底与胃黏膜的形态, 在其左侧摆放胃溃疡与胃癌的病理标本, 通过比较观察, 可以以解剖标本为模型, 了解胃溃疡与胃癌在病理状态下的表现。两类标本同时进行对比, 简单明了, 其直观感觉是非常明显的, 正常结构与病变组织的特点能清晰体现。同进, 在各个标签的下方, 附上对正常解剖结构与病理表现的理论描述, 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基本能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对比, 学生能明确以正常解剖结构的表现为基础, 病理表现是在此基础上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改变形成的。

对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216名进行问卷调查, 分别以解剖结构形态的认识、正常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器官的位置、病理改变的位置、病理变化的外观形态、与正常解剖结构的区别以及对病变组织的印象等八个方面进行调查, 分别让学生选择:印象深刻、印象一般、印象不明显三个选项, 并在相应的 () 内打√, 收集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4 结果见表1。

5 分析

从以上数据上看, 90.3%以上的学生在各选项上均选择印象深刻, 对正常器官的位置和病理改变的位置更是达到100%, 但在正常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上, 印象不明显的达4.6%, 相对于其他结果略为增高, 主要是考虑学生为初次接触人体解剖器官结构, 在立体思维上理解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显得相对困难。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 我们认为将正常解剖标本和病理标本进行系统分类并组合摆放, 有利于学生对系统器官结构、位置的掌握, 同时通过与病理标本进行对比, 能够增强学生对病变组织的直观理解, 提高其将学习解剖学作为形态学结构基础的兴趣。

在采用解剖标本与病理标本组合摆放进行学习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到存在以下问题:

(1) 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数量偏少, 只有一个年级一个专业的216名学生, 对于概括此种学习方式的作用尚存在代表性不足的现象。

(2) 学生为初次接触人体解剖器官结构, 早期兴趣相对较高, 随着时间推移, 会出现兴趣越来越低的观察疲劳现象。在解剖标本的学习上, 适当增加部分临床病例可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实验教学中必须以学习正常解剖形态结构为基础, 教师必须认识到以学习正常形态结构表现为前提的重要性, 避免在还不掌握正常解剖结构的条件下, 学习临床病理表现。安排病理标本的学习是为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增强其对解剖结构的理解而准备的。

(4) 系统标本存在分配不均现象, 如本校肿瘤的标本占1/3以上, 各系统的肿瘤标本基本都具备, 但其他如二尖瓣狭窄、矽肺等标本则没有。

(5) 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同时掌握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 而且对两者之间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临床表现必须能够清楚解释、答疑, 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 建立起对解剖结构学习的兴趣。实验课是验证理论知识的课程, 具有一定的探讨性与趣味性, 传统实验是独立的, 各学科各自完成,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 通过组合摆放实验标本, 也是一种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实验项目, 应做到学科间相互贯通、相互渗透[2], 通过组合, 在实验过程中努力保持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 以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玉, 李涛, 朴贤玉, 等.实验室运用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2) :112~113

标本大赛获奖感想 篇3

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歌德

时光荏苒,已经离开学校半年多了,现在的我已经步入社会,彻底告别学生时代,开启了人生中的另一种生活模式。现在的我,是一名教师,周围的学生比我小不了几岁,看着他们每天充满激情的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不免使我想到过去那些为了梦想奋斗的日子......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2009年的金秋九月,我满怀梦想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上生物实验课,同学们都是那么的兴奋,那么的的期待。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对生物实验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个学期,在实验室里的日子都是那么的充实,每天都能亲自动手操作,每天都能学到新的知识。现在回想起来,实验室几乎涵盖了我们大学四年里所有的情感:第一次致死动物时恐惧,第一次解剖动物时的认真,第一次真切看到动物各部分器官时的激动,第一次为自己残杀一只小动物而感到惋惜......每一个第一次都让我更加热爱生物技术。

2011年,我的大三生活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第二届全国普通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即将拉开帷幕,并且我校首次被邀请参加比赛。这对于所有生物系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尤其对于我,一定要把握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刘老师那报名之后,马上回去着手准备大赛,真是信心满满,期待满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竞赛,对于当时的我,真是既兴奋又期待,但更多的是迷茫和苦恼,看着前一届参赛作品的精彩和专业,并且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类似标本制作的实验,心中多了份压力,要想在内容上创新,在表现上新颖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迷茫困顿的时候,我主动找指导老师刘老师聊天,刘老师鼓励我要留心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创意源于生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路过阜新花鸟鱼市场,在鸟笼里看到了两只虎皮鹦鹉,甚是可爱,经常被人们当成宠物饲养。瞬间,我突发奇想——做虎皮鹦鹉的剥制标本。于是,我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了解了整个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一切都胸有成竹后,利用国庆节放假的时间,我买了一只虎皮鹦鹉,一切准备工作做完之后,我激动的对虎皮鹦鹉进行“剥皮手术”。动手之后才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问题接二连三。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我找到我们班的陈龙和我一起完成这个实验,又考虑到制作剥制标本是一项仔细的工作,于是我找了学姐尹曙光。我们一起研究了试验中遇到的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次信心满满的进入了实验室。就这样,经过一次次的出现问题,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解决问题,一次次的再出现问题,一次次的再讨论,一次次的再解决问题,我们不放弃每一次尝试的机会,我们珍惜每一次和老师的交流,我们不虚度每一个值得奋斗的夜晚,我们的虎皮鹦鹉的剥制标本成功终于完成了。

博览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标本制作完成了,我们还要赋予标本现实的意义:为作品取名字,设计场景,制作视频等等。经过几个人几天的苦思冥想,激烈讨论,我们最终将两只虎皮鹦鹉固定在一盆盆栽的树木上,盆栽底部铺上白色的小石子,树木的叶子是红色的,恰好与鹦鹉的绿色相呼应,并取名为鸟语花香。希望生物系的发展蒸蒸日上,希望**学校能永远到处鸟语花香,一片和谐、繁荣景象。

这次比赛,我们并没有到达现场。记得当天老师载着我们的标本出发的那一刻,我们远远望着渐行渐远的车,一幕幕美好又难忘的瞬间展现在我的眼前:得知比赛时的激动、设计作品时的苦恼、老师指点时的明朗、成功组队时的兴奋、反复练习时的苦中作乐、作品完成时的轻松„„

后来,我们的作品得了一等奖,这是**学校在此项比赛中首次取得的一等奖,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但是我知道,虽然这次比赛结束了,我们用汗水浇灌的梦想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但是,向更高的梦想前进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充满未知和精彩的明天在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奋斗,去体验!

标本考试 篇4

1 标本不合格主要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溶血:

溶血是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干扰因素之一, 溶血标本不仅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降低, 而且能影响钾、镁、转氨酶等多项指标的测定, 不能反应原始标本的实际含量。

1.2 标本量过多或过少:

真空采血管管内呈负压, 有时厂家真空采血管内负压过高或负压不够, 且有的患者静脉血管不易找到或血流不畅, 引起护理人员采集的标本过多或过少, 造成血液浪费或达不到检验的量, 影响检验数据。真空管内加入的抗凝剂与采集的血液量应成恰当的比例, 血液标本过多会发生抗凝管中血液凝固, 无法检验;或出现肉眼不可见的微小凝块, 导致检验结果异常。

1.3 标本放置过久:

离体的红细胞仍在进行代谢和红细胞糖酵解, 故某些成分的测定不准确。长时间放置, LDH、钾和血清铁呈现高值, 血糖降低。

1.4 促凝剂使用不正确:

某些真空采血管内添加了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抗凝剂, 管子的盖子用不同颜色做了标识。在采血完毕后, 未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也是引起检验结果不正确的一个方面。

1.5 标本被稀释:

在输液同侧采集的血液标本被稀释, 不符合检验要求。

2 引起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2.1 采集标本的部位不当:

主要是在输液同侧手臂进行静脉血采集, 使血液稀释, 检验的结果失去意义, 或某些成分检验出现假性偏高。如补钾的同时静脉采血, 就会出现血钾偏高。在血肿部位抽血时发生溶血。

2.2 采血的时间和采集的体位不当:

对于有些检验指标来说, 卧位采血与坐、立位采血结果是有区别的。主要是因为长时间坐、立后, 静脉渗透压增加, 一部分水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间质中去, 不能客观反映检验结果。时间不当主要是在患者餐后、服药后、剧烈运动后、长时间空腹, 甚至是情绪激动的时候采血, 由于生理因素的改变, 都可以影响到检验结果。

2.3 止血带压扎不当:

扎止血带时间过长, 会使水分从血管内向组织间转移, 大分子物质和大颗粒 (细胞) 却不能滤过, 血液发生浓缩。实验证实, 止血带压力过大或止血时间过长, 可使纤溶性增强或加速血小板的激活。

2.4 其他因素:

穿刺不顺利;抽血速度过快, 负压过大产生气泡;混匀过程中剧烈振荡等是发生溶血的主要原因。如果用碘伏消毒, 在碘伏未干的情况下就进行穿刺, 标本会发生溶血。

3 确保血液标本合格的几点建议

3.1 正确使用真空采血管:

物资供应部门在物品采购时要选用正规厂家的真空采血管。真空采血管用不同颜色盖子标识所添加的抗凝剂, 护士根据所要检查的项目选择不同的采血管。多管采血时管子的使用顺序是:先使用采集凝血机制的蓝色管, 接着使用添加了抗凝剂的试管 (紫、绿、灰、黑色) , 最后采集添加了促凝剂的红色、黄色、白色、桔色、粉色试管。

3.2 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

采集静脉血, 护士习惯在双侧前臂窝附近的肘静脉、重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中选择一根比较明显的做静脉穿刺。重症监护房中的患者通常胳膊上有一个或多个静脉输液装置。应首先考虑的是在静脉输液装置的对侧采血, 使血样受静脉输液稀释的影响最小。同时要避开血肿、冻疮、炎症等皮损处。

3.3 选择正确的采血体位和时间:

一般选择清晨空腹时卧位采血, 避免了食物、烟、酒和药物的影响。对于急诊患者和运动后的患者应在其安静休息15min后采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 min, 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3.4 正确使用软管采血针:

穿刺针上的乳胶管可以防止滴血, 采血时不能取下来, 须从采血管胶塞中央垂直进针。软管的容积为0.4mL, 多管采集时酌情提前拔出穿刺针。采血完毕应先拔出穿刺针, 如先拔采血针会造成血液回流。

3.5 采集完毕后对标本的处理:

采集完毕后应立即将采集管上下轻轻倒动6~7次, 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合, 同时要防止血细胞受剧烈震动而被破坏。将采血管竖直放在试管架上, 不能平放。

漫谈临床标本摄影 篇5

标本摄影是临床摄影中的一种摄影方式,而医学标本摄影要求真实、可信、实事求是。

标本摄影有别于新闻、静物摄影与其他摄影。在拍摄标本时,一切都可由自己任意摆布,摄影器材、灯光照明,布景完全可以自己选择。在拍摄中可以借鉴静物的拍摄方法与标本的特点,使标本摄影既能反映出标本的本来面目又能使画面具有欣赏性。实际上,标本摄影与其他摄影工作一样,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耐心的摸索,其中尤其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当拍摄的细节需要注意力时刻保持高度集中,拍摄每张照片时,心中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件标本,不管它是什麽样的脏器及物件,都要想到它会在整张照片中起到的作用,整个照片拍摄的目的是什么?在恰当的安排背景和处理画面布局等技巧的同时,还要把标本表现的更加的完美,使画面更加具有真实行和艺术性的统一。

2标本的分类

2.1新鲜标本

指当即摘除的人体如骨科手术摘取的坏死的股骨头、骨肿瘤、半月板、截肢的肢体等。动物病变组织、器官,植物的根、茎、叶等。这类标本色泽鲜艳,拍摄效果好,但血和渗液反光强烈,拍摄时要处理好反光点。

2.2浸制标本

有些标本取下来后,来不及当时拍摄,但有科研、教学价值应保留下来的某些浸渍在特定液体中的标本。这类标本由于经泡制后呈淡黄色或深褐色,适宜黑白片的拍摄,但要处理好背景及用光,并要避免表面反光和用光的比例。

2.3骨骼标本

在临床骨科摄影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单纯的骨骼标本拍摄,这类标本表面无反光,有的洁白,有的略呈黄色,拍摄这类标本用光不宜太平。

2.4玻璃标本

包括各类标本涂片、琼脂、细菌、组织培养皿、电泳等,此类标本一般均用透射光照明或以透射光为主光,落射光为辅助光。由于这些标本全是平面,无需考虑景深问题。此类标本也可归纳为平面物摄影之类。

2.5金属标本

对质感和立体感的要求更突出,如人工植换术的假体、螺丝钉、钢板和各种金属手术器械。在拍照时,照明不宜太强及平,避免金属高光的反射,光圈不宜收得太小,以景深适宜为好。

3标本的取材

从摄影角度讲,无论哪种标本都要注意形态的完整性,不能把标本搞的支离破碎,失去其典型性。

不要孤立的对待标本,应该注意它的内在联系。例如:(图1、2)一张股骨肉瘤的标本,在取材时应注意保留一部分般骨干或股骨头,以示病变与“基地”的联系。

要注意标本的典型性,选择典型部位,使其一目了然。如肾脓肿的标本,在拍摄整个肾后,对病变的细部要拍摄清楚。要尽可能保持原有形态,原始色泽.尤其是拍摄彩色片,应尽可能在标本新鲜时就拍摄。

4照相机与翻拍

照相机、翻拍架要牢固,活动自如,易于部光,摆放标本的载物台与背景要有一定的高度。最好在50cm左右。另外,标本的翻拍架应放置在太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避免多余的光线给拍摄带来麻烦。例如:白底照片的拍摄方法(图3)。

5标本的用光

标本摄影的用光主要是人造光,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自然光拍摄。自然光的不利条件是欠灵活,人造光则可随心所欲地去布置。但要注意一个原则,日光不能与灯光混合使用。标本摄影的照明要因标本而异。就光源来说,光源的光照度不宜太强。光线太强细部的东西不易显示。一般情况下,拍摄时应用低电压,高功率的灯泡。被摄物体越小,光束就应越窄,通常可以用显微镜照明灯作为辅助光源。显微镜照明灯具有小灯室、集光镜和光栏,还可以装置滤色片。光线不宜太强,还有一个理由,光线越强,阴影部就越暗,会冲击阴影中的细部。因此,标本摄影照明要求柔和、漫射。

标本的拍摄要求在配光上下功夫。既不可图省事用单一光源,也不可无原则多用光,致使光线混乱。一般情况下有三个光源基本上就够用了.一个小型聚光灯,两个白炽灯。聚光灯作为主光,光线集中,光照度前后一样.造型好。一个白炽灯作为辅助光,另一个做轮廓光照明用。如果用单灯拍摄可在另一侧加一张白纸作为辅助光,以减轻单灯投射的阴影部分。

6标本的拍摄方法

6.1 显示体积

研究正常或异常的组织、器官的方法之一是度量标本体积大小,以便做对比。拍摄时,表明标本体积的方法,是在标本的四周衬以标尺。如果图片所示的标本不能给人以长、宽、高体积的概念是不合乎科学要求的,为摄制肉眼可见的大体标本,应准备两种标尺,一是量长度用的米制尺(小至毫米),另一种量角度的角尺,有条件的单位可多做一些不同式样、不同长度的标尺。如无有条件,一些大家公认的表示长度或面积的物件(如硬币、针头)等,也可作为标尺应用。标尺应以显著、清楚、无反光为好。制作出的标尺度要与度量衡吻合。标尺应用黑、白两种颜色制作,为不同的颜色的标本和衬底使用。

6.2丰富影调

为使所表现的标本拍摄影调层次丰富,应用全色胶片。如需要突出表现器官、组织的某种颜色,使其加深或减浅,可以用不同种类的胶片和附加“滤色镜”处理。如表现发红色的组织、器官充血或淤血使影调加深可用分色片。使用不同颜色的“滤色镜”使部分影像的影调加深或变浅,原则是使用和欲表现部分颜色相同的“滤色镜”其结果就变浅:反之,即加深。倒如,使器官炎症区的红色减浅,就加用“红滤色镜”,欲使其加深,则加用黄色或绿色“滤色镜”。此外,要想得到影调层次丰富和理想的效果,拍摄时一定要正确曝光。胶片的密度偏薄或增厚,都有损影调的表现。

6.3影像清晰

所拍摄的标本影像不清晰或比例失真,有可能给研究者导出错误的判断。为使标本影像清晰,比例正确,应从下列四个方面着手:

(1)加大景深,缩小光圈可加大景深范围。一般把光圈控制在f 8~11之间即可,光圈过分缩小、也不好;

(2)使用慢速胶片,显影用微粒配方处理。数码相机分辨率、像素越高越好。专业数码相机的档次越高越好;

(3)严格测量焦距,尤其是加用镜圈或近摄镜以后,测距就更要严格。数码相机虽然近摄的功能很好,但最好用微距镜头;

(4)拍摄时应用专业的翻拍架拍摄,如无翻拍架应使用支架,防止像机震动和防止像机主轴不与标本垂直,致使四角变形。防止像机极微小的震动,拍摄时最好用快门线。

6.4画面简洁

标本摄影应真实、可观、可信。标本摄影不要将背景过分的渲染,背景的色泽要根据标本的颜色深浅决定,以突出主题为准,一般情况下黑白片用黑、白背景,深色的标本用浅色的背景,浅色的标本用深色的背景。彩色片要处理好颜色的搭配,不要过分的夸张,要考虑到环境色对标本的影响。一般采用一正方形支架,支架的高度不少于50cm,支架上放一块玻璃,支架下方放背景纸和丝绒布,背景除黑、白色以外,根据需要可选用对比色作为背景。

6.5显示重点

拍摄标本应明确所表达的内容重点和结构特征。首先是选择适当的像场。表现标本全貌使用全景、中景;如反映标本病变使用近景或小特写。另外,为表现标本的某个细节,还可以在拍摄时加以黑色或白色的箭头,加以指示。

6.6拍摄技巧

标本的拍摄应在暗室和专用的翻拍架上进行,如果日光照射在翻拍架上,日光与拍摄的灯光形成混合光,造成色温的变化,使拍摄的标本形成偏色。另外要注意环境光对颜色的影响,拍摄标本的房间尽量避免用鲜艳的涂料粉刷,要用乌光反射率低的灰白色调粉刷,翻拍架的摆放要远离窗户,与墙壁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标本的拍摄前要准备一些小道具,小道具可以在你拍摄标本时派上大的用场,可以使你的标本画面清晰、简洁、主题突出、便于用光、病变能充分显示,可视与观赏性会大大的提高,提高艺术性。

7小标本拍摄

小标本拍摄的前期准备,通常标本拍摄,黑色和白色的背景占据多数。拍摄小标本需要准备一个折叠静物箱,目前国内各个城市的摄影器材市场都可以买到,有了这种静物箱,我们可以轻松地将室外过于直射且繁杂的阳光变为柔和统一的光线,对于我们拍摄一些小标本和静物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当然在室内有稳定光源的情况下,效果更好如图4。

至于灯光,可以购买专业摄影灯,也可以就地取材,例如台灯,需要2个(最好3个),一个作为主光源,另外一个作为副光源。灯泡最好是白炽灯泡,亮度均匀,主光源灯泡功率80W就可以,副光源在30~40W之间,如果实在找不到白炽灯泡,节能灯也可以,但一定要预热10min左右,等光亮度稳定之后,就可继续下一步如图5。

在曝光方面,由于使用了辅助灯,可以采用中心重点测光和点测光,这样曝光准确,光影的效果比较容易出现,特别拍摄玻璃制品的时候,不容易过曝。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由于辅助光的存在,玻璃制品容易反光,这时候就需要在镜头前面加一块CPL镜片。

拍摄各种小标本时,光线一般应从被摄体上方射来,左上方或右上方均可,但其角度应以能最好地显示标本的细节为原则。自被摄体下方射来的光往往会使物体的轮廓外观变形,容易引起观者的误解。

小标本的照明技巧:(1)镜面反射定律,光线从一个表面反射出来的角度等于它射到该平面的角度,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条简单的原则解决很多照明问题;(2)预测光比,在黑白摄影中,物体表面的明暗反差在胶片和以后照片中会大大地增加。这是由于眼睛感受的照度范围比胶片大,而胶片又比像纸大,一些眼睛能观察到阴影中的层次,反映到胶片上时就大大减少,而印在相纸上时就会完全消失,变成连成一片的深浓黑影。估计照片记录明暗层次的能力,可以用测光表来测定,测定的准确率很高。另一种简单的方法是眯着眼睛透过睫毛观察,还可用雷登90号黄滤色镜放置在眼前,使目光透过镜片观察;(3)光源的位置,像什么侧光、侧逆光等等,而我们在实际拍摄中,光可以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等几种。在很多爱好者的印象中,光线越复杂越好,喜欢把所有光都照射到被摄物体,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不但不能体现光的层次感,相反会给人留下乱糟糟的感觉。正确的布光方法,应该注重使用光线的先后顺序,首先要重点把握的是主光的位置,照到物体上的光线要来自一个方向,以免轮廓含糊不清或阴影混乱,彼此交叠。一般说来任何辅助光都应比主光弱一些,而且前者的散射程度比后者大一些。然后再利用辅助光,来调整画面上由于主体的作用而形成的反差,突出层次,控制投影。主光的位置可以在最前方,也可以在顶部,辅助光则可以在四周,甚至在底部,这是根据相机的位置再进行调整的。

直接光照射法:这种照明法用途很广。摄影时如果想保留阴影部的所有细节,则需要在阴影一侧安置一块反光扳。由于反光板是无光泽的白纸制成,所以反射到物体上的补光是柔和的散射光线。因此,当补光的强度即使与定向光的强度接近时,仍然能充分地显示出主光定向光的特征。此外,遇到形状不规则的标本时,这里同样可以用前面所述的小型辅助光或反光板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本布光方法特别适用于表现物体的表面质感以及高低不平的表面。但要注意表面凹凸越浅,灯光布置的角度也应越低。

柔光罩照明法:柔光罩通常是用半透明的制图纸贴在一个铁丝框架上制成。柔光罩形成的散射光阴影投在整个被摄物体上。物体另一侧的反光扳上没有或只有一些阴影,它的作用是将光线反射到物体背光一侧的表面上,整体的效果是定向的柔光照明。反差是由柔光罩、被摄物、反光扳和照明灯具之间的相互位置来控制。柔光罩靠近物体,而同时反光板远离物体,反差就高;反光板靠近物体,而柔光罩远离物体反差就小,照明灯具靠近而其它因素不变,则反差就将增加。

8选择摄影器材

如果有数码单反相机的话,那当然是最好了,配上一个100mm的微距镜头,出片的效果非常棒。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由于微距镜头景深非常难控制,焦点只要稍微一移动,很可能就会出现画面模糊或者跑焦的情况,所以最好配合曝光锁来使用。如果是普通消费级的数码相机,焦端最好在80mm左右,也就是在2倍光学变焦那个区域,因为这个镜头的焦段畸变比较小,镜头色散控制的很好,需要对细节进行捕捉的话,可以打开微距挡,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影响光源。

总之,标本摄影是一种很细致的工作,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求背景干净、整洁画面突出重点这样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被摄标本的真实性与本来面目。

摘要:标本摄影是指经过适当加工,将剖制并保持原有形态与特征的物体全貌或局部拍成照片及电子图片。医学临床摄影的标本包罗万象,这里就骨科临床摄影所接触到的标本拍摄方法介绍给大家。

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体会 篇6

1 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 书写不规范病理标本申请单、病理标本登记本和病理标本盛装容器标签填写不一致、内容不完整。

1.2 标本处理不规范如固定液太少, 未完全淹没病理

标本或忘记加入固定液, 其结果是导致标本变质而影响检查结果。

1.3 标本丢失如手术中有些标本太小很容易丢失;手

术后标本给家属看后医生与巡回护士忘了交接;手术后将标本忘在手术间没将标本送到指定地点固定保存。

1.4 标本送检不规范标本在送检过程中出现标签脱落、贴错标签、甚至标本丢失的现象。

2 加强管理, 完善标本管理制度

2.1 严格要求手术医生、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在病理标本

送检流程中遵守标本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检查核对双签字制度。器械护士将取下的标本与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共同确认无误后由巡回护士填写标本组织标签内容 (包括科别、姓名、住院号、床号、标本名称) , 将标本用专用容器盛装放置固定的地方。医生下台后, 将标本送患者家属看后, 交至巡回护士手中, 并再次核对, 由巡回护士固定标本, 放置密闭的储物箱, 并在病理交接单上签名。

2.2 夜班护士接班后再次核查当日手术标本, 杜绝发生标

本固定液不够或忘记固定、内容填写不完整等, 并根据手术通知单与标本登记本所登记的内容逐一核对, 杜绝发生标本丢失、遗忘等, 确认无误后在病理交接单上签字。

2.3 次日早上, 由指定人员根据病理申请单再次核对后按

规范要求将病理标本送病理科, 与病理科接收人员再次逐一核对, 无误后双方签名。

2.4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标本由洗手护士交至巡回护士, 核

对无误后由巡回护士贴好标签并填写相关内容, 交指定人员送病理科并交接登记并双方签名。

3 体会

现代植物标本采集技术 篇7

1 植物标本的采集

1.1 植物标本及其采集的意义和作用

植物标本就是将新鲜植物的全株或一部分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保存起来的实物样品。而现代对于植物标本的定义有所扩展,植物标本可以分为植物实体标本与植物数字标本,其中数字化标本是这个时代一大特点。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首先,植物标本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标本能帮助教师讲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并帮助同学们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在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到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实地了解到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学、研究生物学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植物标本中隐含着重要的信息,是植物学研究工作者不可少的研究材料,对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中草药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同时,植物标本对于珍惜种的保护和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

1.2 野外条件的改善对采集工作的意义

为保证采集到的植物标本尽量为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状态,更准确地反映出植物的各种信息,野外工作十分重要。但是过去的野外采集工作十分复杂,路途艰辛,有的地方住宿及饮食条件很差或不具备,有的地方受道路和交通工具的影响根本无法到达的,而导致相当多野生植物无法采集到。野外采集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崎岖的山路、陡峭的山峰,容易迷失方向,且深山里易遇各种无法预料的危险,对采集者的人身安全存在很大威胁。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有关部门对野外植物标本采集条件重视性的提高,采集者的采集条件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采集者可以去采集地所属的行政部门申请帮助,如军用越野车、武装人员及山路地图或合法带路人等,保证了野外标本采集者的人身安全及采集工作有效进行。现在的交通更为畅通,采集旅途大大减短。而且,市面上的各种野营用具较为齐全,大大改善采集者野营的条件。

1.3 采集工具的革新

植物标本的采集需要到野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较为发达的交通系统及运输工具,采集效率提高了很多,比起以前的采集工具,我们可以拥有有各式各样的枝剪,较长的枝剪可以方便的采集到高处的标本,锋利的枝剪可以很方便的剪断硬的树枝,还可利用发达的定位技术方便的定位出所采集的标本的准确位置,如GPS定位系统,罗盘等,记录更加详尽的标本和环境信息。

根据人们的需求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使用拍照、录像等手段记录植物数字信息,使今后的植物分类研究以及植物物种的辨析更加准确,还能利用计算机将这些图像用数字的形式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图1)。

1.4 采集制作流程的变革

过去的采集流程为:采集新鲜样品压制或烘干→杀虫→保存。

由于现代对于标本的定义有所扩充,出现数字标本,因而采集流程也有所改变。现代的采集可以为植物数字信息的采集而不仅限于植物实体的采集(图2)。

1.5 现代植物标本的数字信息采集

利用照相机或录像机等摄像设备,将植物的图像,生境记录下来,输入数字标本数据库,避免了野外采集时背负沉重的压制工具和繁琐的纸质信息记录表,减轻了野外采集后复杂的标本文字信息与影像资料的对应整理工作。可减少许多体力劳动和繁杂的手工制作过程以及避免因消毒、防虫过程中与有毒物质的接触(图3)。

2 植物标本的制作

2.1 植物标本的压制

标本压制是个需要耐心和细致工作,这个环节除了问题,采集工作就可能前功尽弃。目前研制了一种便于携带的红外辐射植物蜡叶标本快速干燥器。该干燥器压制标本时,不需要人工频繁地更换和晾晒吸水纸,所需时间仅为传统的1/10新增的同步红外辐射杀菌、防虫和防霉变特点有利于植物蜡叶标本的永久保存(图4)。

2.2 植物标本的保色

传统的植物标本为直接压制,通过自然风干。这种方法制作的植物标本时间一长会退色,影响标本质量。目前比较简便易行的保色方法为用一种特殊的保色液处理。经过保色处理后的标本,分子结构比较稳定,不受阳光或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退色。因此,在使用和收藏时不需要避光,长期使用不退色。另外,目前也有单位采用过塑的方法,利用过塑机给植物蜡叶标本过塑,效果很好,易于保存。

3 植物标本的保存

3.1 防虫保存的技术改进

在生物标本室常常发现一些好端端的植物标本被虫咬坏。目前采用的杀虫方法多为微波杀虫法及熏蒸法,常用熏蒸药物有敌敌畏、氢氰酸等不易燃、不易爆的药物。

3.2 标本使用模式的改变

植物标本的使用,传统的方法都是拿出实物标本进行观察学习和研究,前面已经提到这样对于植物标本会有很大的损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可以采用一种数据库存放植物标本,方便数据信息的提取,且不易损害。

4 结语

现在的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对于植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都有很大的帮助,但也正随着采集地的可达性和采集强度增加,采集时对物种破坏和环境的影响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网络技术发达,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而且网络更便捷,且可以节约空间、时间和植物资源,所以新型的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来实现植物标本的采集和使用将有着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晓霞,张金环.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J].陕西农业科学,2008(1):223~224.

[2]韦迪兴.过塑制作和保存植物蜡叶标本[J].生物学杂志,1993,2:47~48.

[3]黄肇宇,蒋波,谭雪梅.植物标本原色泽的保色技术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27(3):126~128.

[4]闫海忠,汤飞,李冬冬,等.植物标本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1:68~71,87.

[5]王玉欣,李传学.植物标本保存法的改进[J].生物学教学,2001,26(6):32~33.

[6]尹秀玲,张凤娟.几种特殊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压制[J].生物学杂志,1997,14(75):37~39

[7]叶远明.植物标本的虫害防治[J].生物学教学,1990,4:24~25.

[8]吴国芳,冯志坚,马炜梁,等.植物学[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1~3.

[9]Lin Q.The Collection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pecimens of Higher Plants[M].Chang sha:Hunan Science Press,2000.

[10]Chen SM(陈三荗),Tian YL (田晔林).Digital herbarium,the trend of herbarium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21世纪植物标本的发展方向~数字植物标本馆)[J].J Bei j ing A g2ric Coll(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18(3):208~210.

[11]贾岚.Access数据库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32~38.

山羊灌注标本的制作 篇8

1材料的准备

1.1试验用品

解剖器械( 刀、剪、镊) 、止血钳、结扎线、纱布、水浴锅、烧杯、输液管等; 38% ~ 40% 甲醛溶液、苯酚、生理盐水等。以上试验用品由徐州科迪化玻仪器有限公司提供。

1.2试验动物

在制作标本之前60 h山羊( 由徐州农户提供) 禁止采食,满足饮水,便于放血和防止死后发生胃肠膨气,影响灌注效果。禁食后称重,按体重于颈部肌肉注射速眠新0. 1 m L/kg麻醉动物,便于进行颈部切开术。

1.3灌注液的配制

用纯化水将2 000 m L的38% ~ 40% 甲醛稀释成15% ~ 20% 甲醛溶液,将30 ~ 50 g苯酚溶解 于500 m L无水乙醇中; 混合以上2种液体得到10% ~ 15% 甲醛防腐固定液,即灌注液。

2灌注标本的制作方案

2.1制作步骤

1) 将山羊侧卧保定于解剖台上进行颈部切开术,分离出颈静脉并做一纵向切口,见237页彩图1A; 2) 经颈静脉远心端连接输液管,固定后慢慢放出血液,见237页彩图1B; 3) 在放血量约达到2 /3时经颈静脉的近心端连接输液管,注入37 ℃ 生理盐水2 000 ~ 3 000 m L,稀释并冲去循环系统中的残血,直至流出透明液体为止,见237页彩图1C; 4) 继续注入10% ~ 15% 甲醛防腐固定液1 000 ~ 2 000 m L,先快后慢,待流出液体含甲醛味后,结扎颈静脉的远心端防止固定液流出,见237页彩图1D; 5) 固定山羊姿势,用开口器开口,撑开四肢,随着灌注液的输入机体会慢慢变得僵硬,灌注结束后结扎向心端,使甲醛完全存在于循环系统中,见237页彩图1E。

2.2制作结果

山羊灌注标本制作完成后,尸体僵硬,保持着预先固定好的姿势状态,见237页彩图1F,证明灌注效果良好。灌注好的标本需室温放置1周,待固定液渗透完全用清洁防腐剂清洗灌注标本体外的残血和污物,晾干,装入塑料袋密封保存,每隔2个月用消毒防腐剂清洗1次,便于长时间保存和应用。

3讨论

上一篇:显微吻合下一篇:城镇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