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尿标本

2024-05-29

24h尿标本(共4篇)

24h尿标本 篇1

品管圈指的是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 为了要解决问题, 提升工作绩效, 自动自发地结合成一个小团体, 然后分工合作, 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 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之目标[1]。

尿液中蛋白定量作为肾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其检测不仅适用于健康者体检对肾脏及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进行早期排查, 也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疗效观察[2]。而要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 正确地留取并保存好尿液标本是很关键的一步[3]。若检查标本不合格, 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 还会增加患者费用, 重留标本, 更会耽误治疗、用药, 甚至影响医患关系。

1 资料来源

收集我科2013年10月28日—11月24日送检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240例, 而检验科回示不合格的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总计56例, 标本合格率仅为76.67%;经整改后于2014年1月20日—2月23日又收集送检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224例, 检验科回示不合格的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仅为9例。所有标本均为我科的住院患者留取, 由专职护工统一收集运送到检验科。

2 方法

我科成立品管圈命名为“救肾圈”, 有8名人员组成, 其中包括6名本科医务人员、1名检验科人员和1名有着8年尿毒症病史的患者。大家集思广益, 统一分工合作, 充分发挥各自能力。收集检验科回示56例不合格尿蛋白定量检验标本的信息, 按照不合格原因进行分类, 分析各种原因所致标本不合格的例数。56例不合格尿标本中24 h尿总量填写缺陷为20例、标本杯混淆16例、尿标本质量缺陷9例、尿标本留取不足5例、防腐剂使用错误3例、时间未留够2例、其他1例, 其中前3个原因占80.35%, 为主要要因。将24 h尿总量填写缺陷、标本杯混淆、尿标本质量缺陷3种原因运用冰山图挖掘出最真实最根本要因为标本杯无区别、检验标签上“24 h尿总量”填写位置不明显、容器容量小、无醒目刻度、无宣教资料、患者与家属配合度不高。从可行性、时效性、效益性三方面进行评价, 根据8/2原则选定实施方案。

3 结果

制定相应整改对策后, 我科送检的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合格率由2013年10月28日—11月24日的76.67%上升到了2014年1月20日—2月23日的95.98%, 提升幅度为19.31%, 且达到了《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标本采集、运送规范, 标本合格率指标。经过整改, 24 h尿总量填写缺陷、标本杯混淆、尿标本质量缺陷等原因引起的不合格标本例数都有明显的减少。

4 讨论

4.1 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

4.1.1 标本杯无区别

我院留取尿液分析与24 h蛋白定量的标本盒外观一致, 只是检验标签有区别, 对于不识字或有眼疾者容易混淆。

4.1.2 检验标签上“24 h尿总量”填写位置不明显

整改前, 护士在发放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时为了区分尿液分析标本, 会在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盒标签上用记号笔或签字笔 (颜色粗细不一致) 写上“24 h蛋白定量总量___m L”的字样, 但总会有忘记写总量的标本。

4.1.3 容器容量小, 无醒目刻度

每间病房的卫生间内均放置供病员测量尿量的瓷盅, 容量为500 m L, 且其刻度在容器内部, 不利准确读出。

4.1.4 无宣教资料

改善前, 均是医护人员口头上对病员讲解留取方法, 有时甚至对同一病员或不同的家属就同一种方法反复讲解很多次, 但仍有病员还是不清楚留取方法以致标本不合格。

4.1.5 患者与家属配合度不高

患者与家属没有意识到标本检验结果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或者医护人员讲解留取方法后仍然不清楚留取方法也没有继续询问。

4.2 对策

4.2.1在标本杯的标签上标注24 h字样的显眼标识, 注明“24 h蛋白定量总量___m L”红色醒目字样。由于标本盒与尿液分析的外观一致, 整改后, 护士在发放标本时, 在24 h蛋白定量的标本盒盖上用记号笔写上很大的“24”的字样, 科室再刻了字样为“24 h蛋白定量总量___m L”的印章, 盖于标签上, 红章非常醒目, 方便又实用。

4.2.2科室购买塑料量杯, 容量大, 刻度醒目, 每间病房卫生间放置统一量杯, 并且把量杯纳为交接班内容。

4.2.3联系宣传科, 制作宣传图, 制作图文并茂的标本留取流程, 病区走廊宣传栏张贴, 病房内挂健康手册, 其中包括各项标本的留取方法。

4.2.4对于女性病员留取标本期间, 若有非预期干扰因素, 要主动报告。

4.2.5建立患者及家属每2 h主动同护士确认制度, 加强患者的依从性, 此对策主要针对新入或首次留取24 h蛋白定量标本的病员。

综上所述, 运用品管圈能有效提高24 h尿蛋白定量的合格率, 且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了解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不合格的原因, 并制定相应措施。方法 科室成立品管圈, 选定“提高24 h尿蛋白定量的合格率”为主题, 收集检验科回示的56例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不合格信息, 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不合格原因分为7类, 运用8/2原则选出主要原因实施整改措施。结果 将24 h尿总量填写缺陷、标本杯混淆、尿标本质量缺陷归为主要要因, 所制定的对策为有效对策。结论 运用品管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的合格率。

关键词:品管圈,24h,尿蛋白定量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利香, 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 2008, 6 (1) :255.

[2]李自越, 沈建军, 李菊香, 等.日立7 600邻苯三酚红比色法测定尿蛋白误差来源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8) :973-975.

[3]王会平, 王小亚, 李岩, 等.防腐剂对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7) :858.

24h尿标本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留取24 h尿生化标本告知书的内容:24 h尿生化的分类、定义和意义, 如何收集送检尿标本, 以及患者掌握程度的效果评价, 评价分为掌握、部分掌握、不了解。

1.2 方法

1.2.1 实施流程员

①评估患者, 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以及知识需求选取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内容发放, 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个初步的了解。②医生开出24 h尿生化的医嘱后, 责任护士对患者发放告知书, 告知患者留取尿标本的方法, 检测项目, 注意事项等, 同时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介绍, 将健康教育资料随时拿给患者及家属供休息闲暇之余阅读。

1.2.2 巩固措施

①责任护士进行宣教后当天评价患者掌握程度, 以便第二日进行留取尿标本时提供给责任护士先关缺失信息, 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进行交班, 确保准确, 及时留取尿标本。②将告知书设计的更加标准化, 患者易于了解, 护理人员易于宣教。③不断更新知识, 像新进员工做好知识培训。

2 结果

设置告知书前后患者对留取尿标本的正确方法及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40%上升至90%, 尤其是初发肾病的患者。因为24 h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是否发生的可靠指标, 但是, 单凭一次的24 h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异常就判定受检者发生了肾病, 这是不准确的。在临床对肾病的发生做出确诊时, 通常情况下, 需要重复做尿常规检查。通过做定期检查, 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 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 h尿蛋白定量指标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 才可以判定患者确实发生了肾脏病变。因此肾病患者进行此项检验的次数和频次多于其他系统疾病。此外责任结合各个不同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患者知识面增加, 对治疗依从性提高, 责任护士的专科知识也得到提高。

3 效果评价

3.1 护士及患者的知识面增加

我们科室集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肾内科等多科系统疾病于一体, 对护士的知识面宽度及广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通过发放告知书和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资料, 责任护士和患者、家属能了解到自己疾病的诊治方法, 做辅助检查的必要和重要性, 同时正确留取各种检验标本又是与检验结果成正比利害关系。同时通过宣教后进行评价, 我们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针对患者掌握不到位的问题进行下一个宣教环节。通过患者存在的不同问题, 责任护士就会积极查阅资料, 时间久了, 护士的知识面拓宽, 进一步提升自信和洞察力。

3.2 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结合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从多方面多措举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通过制作告知书, 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并与患者沟通交流, 让患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将我们的健康教育资料制作的更加通俗易懂, 针对不同的治疗护理制作不同的告知书, 使患者更加易于掌握, 减轻护理人员宣教时间, 提高宣教效果。

3.3 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通过责任护士与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性格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1]沟通是搭建友谊的桥梁, 通过责任护士与患者互动式的沟通, 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增加, 对整个医院的满意度也增加。

参考文献

24h尿标本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就诊的先兆子痫患者,符合先兆子痫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妊娠合并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及其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孕妇。共入选病例8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39岁,平均年龄(27.1±4.4)岁,平均孕周(33.1±1.2)周,其中初产妇71例,经产妇11例。其中轻度先兆子痫57例,重度先兆子痫25例。另选取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6.8±4.8)岁,平均孕周为(32.7±1.5)周,其中初产妇34例,经产妇6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先兆子痫诊断标准[1,2]

轻度:孕20周以后首次出现,间隔6h,至少2次出现血压≥140/90mmHg,或舒张压≥90mmHg,尿蛋白≥0.3g/24h或(+)以上(间隔4h),但血压和尿蛋白均未达到重度标准。重度:达到以下任何一项或多项者,血压≥160/110mmHg;尿蛋白≥2g/24h或(++)以上;血肌酐>1.2g/dL;血小板<100000/mm³;微血管溶血;ALT或AST上升;持续头痛或其他脑、视觉障碍;持续上腹不适。

1.3 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运用散色比浊法测定24h尿蛋白定量。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标准。

2 结果

2.1 正常妊娠与先兆子痫D-二聚体及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变化

正常妊娠血D-二聚体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水平与先兆子痫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重度先兆子痫组差异更显著(P<0.01),见表1、表2。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P<0.05,ā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P<0.05,ā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2.2 D-二聚体与24h尿蛋白定量水平的关系

D-二聚体水平与24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61,P<0.05。

3 讨论

先兆子痫是妊娠期伴发的疾病之一,常常可造成孕妇的心、肝、肾、脑等多系统功能损害。先兆子痫的发生与血管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发生的重要因素可能是胎盘绒毛及脐带血管内皮细胞病变[3]。当血管内皮损伤后,暴露出胶原纤维,激活血管收缩因子(EDCF),血管舒张因子减少,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同时血小板黏附、聚集,胎盘缺血、缺氧,绒毛变性坏死,释放促凝血物质,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凝血机制活化,加重原来的高凝状态,从而导致全身脏器血流不畅,微循环供血不足,组织器官因缺血缺氧而受损,出现一系列的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改变过程。严重时可导致各脏器坏死,功能障碍。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是在纤溶酶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通过链相连个片段碎片的D-二聚体,只有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才能产生D-二聚体。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继发性纤溶性的强度,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4]。正常妊娠孕妇体内纤溶与凝血的动态平衡,D-二聚体进行性增高。但先兆子痫患者凝血系统活性增强,导致动态平衡状态被破坏,纤溶酶等活性降低,逐渐趋向高凝状态,导致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5]。

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电荷和空径屏障,阻挡了血液中高分子量蛋白质通过,因此原尿中只有少量白蛋白和球蛋白片段,而且流经近端肾小管过程中又几乎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6],故正常人尿中无蛋白。血浆蛋白自肾小球漏出形成蛋白尿,蛋白尿的多少标志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7]。妊娠孕妇肾脏会发生一些正常的变化,如长度增加、重量增加等。同时,孕妇的肾小球滤过率也会增加,因此蛋白的滤出也随之增加,24h尿蛋白定量可达300~500mg,发生率约为20%。孕期脊柱前凸,肝脏压迫下腔静脉以致肾静脉压升高,加上增大的子宫压迫肾静脉,是孕期生理性尿蛋白的原因,采取侧卧位往往使尿蛋白减少。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先兆子痫孕妇D-二聚体升高与肾功能损伤有相关性,数据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性。说明D-二聚体水平越高,尿蛋白越多,肾功能损伤越严重。r不等于1,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不是完全正相关性,说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血压水平,高血压状态下肾小球前小动脉阻力增加,首先导致部分肾小球处于低灌注的缺血状态,随着阻力持续增高又会出现高灌注、高滤过、高跨膜压的状态,高应切力可损伤肾小球上皮细胞,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产生尿蛋白。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

尿蛋白的程度直接反映肾小球缺氧、肾功能受损程度及胎盘缺氧程度,尿蛋白越多,肾脏和胎盘缺氧越明显,影响胎儿发育[8]。D-二聚体含量高低对衡量子痫前期病情轻重及预测围产儿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9]。综合分析24 h尿蛋白和D-二聚体两项检查,可以更好的对子痫患者预后作出全面判断。

参考文献

[1]Livingston JC.Preeclampsia and magnesium sulphate[J].Obstet Gynecol,2003,101(2):217-220.

[2]董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及诊治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9):586-588.

[3]徐成伟,周勇,刘春海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指标测定的意义[J].血栓与止血杂志,2005,11(6):263-265.

[4]黄尉国,王鸿利,张颖琪等.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171-174.

[5]顾保罗,单才华,梁友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473.

[6]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4.

[7]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

[8]陈蔓,程亚楠.子痫前期167例孕妇尿蛋白程度与围生期结局的关系[J].贵州医药,2007,31(7):626.

24h尿标本 篇4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糖尿病肾病最为常见, 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肾脏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肾病的最可靠方法, 但技术要求高, 且具有创伤性, 不易推广。对于肾病最简单的诊断依据就是检查尿, 其中最主要的检查尿蛋白, 如果是尿蛋白呈阳性说明肾脏可能有病, 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尿蛋白常规检查也多为阴性。这就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我们就检测尿中的微量白蛋白, 来探讨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 糖尿病组:我院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 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经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阴性, 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泌尿系统病变及近期服用肾毒性药物, 共68例, 男性42例, 女性26例, 平均年龄52岁。 (2) 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体检者, 男性22例, 女性18例, 平均年龄36岁, 已除外各种慢性肾病。

1.2 方法

(1) 尿液收集:留取24h全部尿液 (放入一固定容器中, 内加防腐剂) 。 (2) 仪器:选用RA5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英国朗道微量白蛋白试剂盒, 采用免疫比浊法按说明书操作。 (3) 正常值m Alb<20ng/L, 超过者为尿m Alb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24h尿m Alb结果, 见表1。

P<0.01

在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结果中, m Alb均<20mg/L, 其阳性率为0。在68例糖尿病患者中, 有40例患者检测出尿m Alb阳性, 阳性率为58.8%;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组相比, 尿m Alb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3 讨论

在生理状态下由于分子筛屏障和电荷屏障的作用, 肾小球滤过膜只允许分子质量在4万以下的小分子蛋白通过, 绝大部分再由肾小管重吸收。分子质量在4万~9万之间的中分子质量蛋白不易滤过, 分子质量>9万的大分子蛋白不能滤过[1]。肾功能损害早期, 肾小球基底膜上带负电荷的乙酰硫酸肝素、唾液酸等成分减少, 使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减少, 电荷屏障破坏, 滤过膜上滤孔孔径增大, 导致中等分子质量蛋白 (m Alb69 000) 滤出增加, 提示肾小球功能受损, 而尿中小分子质量蛋白排泄增加, 则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2]。

本文检测的68例糖尿病患者中, 尿m Alb总阳性率为58.8%, 而40例对照组尿m Alb的阳性率为0,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可以认为尿m Alb的检测对诊断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有重要意义。所以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 早期检查尿微量蛋白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患者有微量白蛋白尿时有办法治疗, 可使病情好转, 当患者发展到临床白蛋白尿时, 治疗就困难些。如果进一步出现尿蛋白肾功能减退, 就更难治疗, 再后来进展为尿毒症时就不可能使病情逆转了。发展到尿毒症时, 只能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这个时期的治疗, 不但患者十分痛苦, 而且费用也数以万计, 远远超过查尿蛋白、尿微量蛋白的费用了。因此, 对于糖尿病的患者,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早期诊断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潘静, 魏明竟.尿液微量白蛋白的研究近况[J].临床检验杂志, 2003, 21 (5) :316

上一篇:规模养殖场下一篇:医用超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