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监控平台

2024-07-19

风险监控平台(共7篇)

风险监控平台 篇1

摘要:本文依托项目主要以太湖流域漕桥河、殷村港、太葛运河三条入湖河流为研究示范, 研究包括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风险源监控体系、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环境风险监测网络构建、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动态监控和评估系统、主要水污染物累积性环境风险预警与溯源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内容, 建立流域、区域和控制单元三级主要水污染物总量监控和风险预警平台。项目建设目标是在太湖流域 (江苏) 范围内实现90%主要水污染物风险源监控, 在典型汇水通道和入湖河流开展风险预警示范, 并将研究成果通过管理制度与水环境监管、流域水质监测工作并轨运行, 推动相关评价技术规范、标准和风险预警管理平台的业务化运行。本文将简要介绍项目建设的相关内容, 并阐述其建设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太湖流域,总量监控,风险预警,信息平台

1 项目研究背景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太湖流域水污染影响呈现整体恶化趋势, 各种类型的污染事故接踵而至。“ 十一五”以来, 特别是2007 年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后, 党中央、国务院及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太湖治理工作, 把太湖治理作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把治太工程作为江苏科学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坚持“ 铁腕治污, 科学治太”, 坚持应急防控、长效治理“ 两手抓”, 实现了“ 两个确保”目标, 蓝藻发生面积和频次明显下降, 湖体水质呈现稳步改善的良好态势。

太湖治理虽然实现了“ 两个确保, 一个下降, 一个改善”的年度目标, 但太湖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水质改善依然任重道远。对照国家《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2 年目标要求, 2010 年, 太湖湖体COD、氨氮已经达标, 但是总磷和总氮尚未达到目标, 氮、磷入河湖总量仍是流域水污染防控重点, 控制湖体氮磷浓度, 说清氮磷排放和入湖总量是做好太湖治理的重要基础, 而现有的监测网络虽具有一定的规模, 通过自动监测系统能捕获一定的水污染超标状况, 通过例行监测数据能够分析流域水质变化趋势, 但在氮、磷等主要污染物总量监测、超标预警等工作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监控体系。 二是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超过环境容量。 近年来太湖流域各地在总量控制上做了大量工作,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开展末端治理等等, 但是传统产业比重仍然较大, 其中纺织、化工、冶金等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仍然相对偏高, 同时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也还占相当大的比例, 污水处理设施发挥效益存在滞后效应, 入湖河流尤其是支浜污染问题也较为突出, 长期淤积造成较严重的内源污染。上述因素使得太湖流域排污总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 流域内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动态评估及环境绩效考核也没有形成体系。

本项目根据太湖治理管理实际需要, 针对太湖流域 ( 江苏) 主要水污染物总量监控网络分散、 预警体系不完善、溯源控污能力不足、监控数据与信息管理不集中等问题, 围绕太湖流域水污染事故、污染源偷排、总量超标等突出环境问题, 结合流域内控制单元水生态功能目标要求, 建设先进的信息化系统, 优化流域内主要水污染物总量监测监控网络, 实现对太湖流域重点污染源事故污染排放与控制单元总量超标风险预警, 对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风险进行示踪管理, 并通过建设便捷高效的信息系统为太湖水污染防治管理提供技术手段。

2 项目研究内容

2.1 总体目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研究基于Web Gis空间展示系统集成示范区域水环境风险预警平台, 建设示范区域内环境风险源申报系统、水污染物总量信息系统与总量减排动态考核评估系统等多个子模块, 并最总建立太湖水环境总量风险预警综合管理平台, 实现对太湖风险预警风险综合评估目标。

2.2 研究内容以太湖流域多年水质及蓝藻监测数据为基础, 加强对流域和湖体自动监测数据集成与共享, 科学设计太湖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及预警管理数据库, 重点收集和汇总气象、水文、水资源利用 ( 调、引、排水) 、主要水污染物风险源、水环境和藻密度监测数据等数据,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综合运用数据元、RS、网络、多媒体等新科技手段, 构建基于Web GIS的地理信息空间展示技术的太湖风险评估与监控预警平台, 以专题图的形式实现多种数据源的分级分布展示。 建立项目层面的信息共享发布系统, 为项目研究的信息管理、成果展示、项目交流提供发布平台。

2.2.1 基于Web GIS的空间展示技术研究Web GIS又称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 它是建立在Web技术上分布式环境下的地理信息系统, 实现了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存储、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空间信息的功能。 因此, Web GIS不仅具有大部分乃至全部传统GIS软件所具有的功能, 而且还具有了网络环境下所特有的功能。 借助Web GIS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空间数据, 用户不必在自己的本地计算机上安装GIS软件就可以利用浏览器便捷地访问远程地理信息、进行空间检索和空间分析。

通过Web GIS展示平台所提供的Web GIS数据融合、专题图生成等Web GIS数据集成功能进行信息发布, 形成水华多发区域蓝藻监控数据和水环境监控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 为实际的业务工作提供图形化查询和展示平台。

2.2.2 基于Web GIS的风险评估模型集成通过研究Web GIS和风险评估模型的集成技术, 使风险预警风险评估模型的计算结果可经由Web GIS表达和展示、 制图输出, 直观的反映水华暴发的时空特征。 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风险预警监测数据通过Internet上Google Earth平台进行Web GIS集成。 采用Web GIS技术, 动态、快速接收风险源传输的监测监控信息, 对获得的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点的数据进行储存和实时处理, 利用相关模型进行图形化集成, 并动态展示相关模型的研究成果。

2.2.3 太湖流域 ( 江苏) 氮磷污染风险源监控模块集成通过研究氮、磷环境风险指标与其他污染物在线监控指标的关联与作用关系, 结合风险源的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特点, 建立氮、磷风险源监控点信息采集、信息监控点本地储存、信息初步可靠性分析、信息无线和/或有线传输、信息人工录入、信息本地服务器储存、信息互联网传输和信息远程监控中心储存为一体的动态监控信息采集、传输、储存技术框架和体系, 并进行集成。

2.2.4 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总量管理模块集成根据流域管理、总量减排、项目开发建设等管理任务的实际需求, 研究建立涵盖流域、区域和控制单元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基础台账和信息数据库, 并通过与总量监测系统的联网实现对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更新维护, 为环境管理部门实现排污总量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工作运行平台。

2.2.5 示范区主要水污染物风险监控模块集成建设示范区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风险源申报系统, 采用先进的虚拟实境、 视频监控、 通讯组网、 数据分析、 卫星通讯、Web GIS、TMDL模拟等技术, 建立示范区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系统。当入湖河流断面、太湖生态功能分区、饮用水源等敏感水体主要特征污染物 ( 以氨氮、总氮、总磷为主) 超水质目标时, 实现水质超标报警;合理分配示范区域内点源和面源特征污染物的控制比例, 核定典型入湖河流对照其水体功能能够接受的特征污染物最大日负荷量 ( TMDL) , 当水环境特征污染物排放超过接纳水体污染负荷分配时, 通过GIS查询反捕影响区域内水质的水污染风险点源或面源, 进行点源和面源水环境特征污染物排放溯源, 实现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到环境质量、再到风险源预警三个层级的环境风险管理, 为环境风险预警管理和环境监察部门的事故排查提供技术支撑。

2.2.6 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构建一个基于太湖流域范围内的水环境风险预警综合管理平台, 集成数据一体化采集交换系统、风险预警评估系统、污染物总量监控管理系统、 氮磷污染风险源监控系统和地理信息展示发布系统。 汇总利用蓝藻监测、水质监测、气象、水文、水利、风险源等数据, 实现水华蓝藻信息的自动采集、快速处理、实时评估、及时报警等功能, 供用户灵活、方便地在线化生成各种风险评估和预警报告。

3 研究成果

3.1 建设风险监控预警数据仓库项目利用分时多源异构传输技术实现了太湖流域主要风险源、 水质自动站、水质断面、总量监控等数据信息的采集和交换。 目前建成业务数据库4 类15 项, 主要涵盖断面及湖体信息、水质自动站基本信息、风险源基本信息、风险源月数据信息、出入湖河流信息等;集成了太湖流域 ( 江苏) 范围内风险源356家, 其中工业企业135 家、污水处理厂221 家、水质断面198 个、水质自动站115 个、湖体浮标站20 个, 并对15 条主要入湖河口进行了总量监控, 目前收集的数据已超过13 万条。

3.2 建设风险监控与预警平台平台共分为环境风险源管理、风险监控网络管理、水污染物总量监控管理3个管理模块及总量动态评估决策、风险溯源决策、示范区综合决策3 个决策模块, 分别实现了对太湖流域90%以上风险源的实时监控, 太湖流域出入湖河流、湖体、15条主要入湖河流、总量实时监控与动态综合决策预警的功能。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研究成果将构建流域主要水污染物风险源监控体系, 制定太湖蓝藻水华分级及强度标准及流域主要水污染物减排技术体系, 建立对流域内重大治理工程进行跟踪监测的制度, 及时反映太湖水质目标完成情况, 将在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上形成强大的示范与应用市场。 通过研究成果的直接应用, 可以形成以水环境污染事故快速、及时的跟踪能力, 减少监测部门每逢污染报警即赴现场开展应急监测的频次, 节约监测成本, 形成直接管理效益。

4.2 社会效益分析项目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发推广实施后, 充分发挥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市场开发能力、研发技术优势和人才资源培养能力。 通过项目研究培养各类水环境管理和综合信息技术人才, 对项目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人力资源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项目建立的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环境绩效评估技术和方法, 为科学评估流域内污染减排成效, 促进流域内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实现“ 两个确保障”的目标, 维护社会稳定,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效益明显。

4.3 环境效益分析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实施, 为流域“ 十二五”水污染治理目标的制定提供基础信息依据, 对国家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污染减排指标的完成也有促进作用。项目研究形成的成果将直接服务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水污染事故的捕获和处置, 服务于流域内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工作, 为每年治太目标的制定、促进主要水体水环境质量趋于改善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 项目研究的环境效益显著, 对于保障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环境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锡辉, 陶益.水环境预警系统分类与功能分析[J].建设科技, 2011 (17) :66-68.

[2]侯国祥, 林坤泉, 张豫, 等.汉江水污染控制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的设计[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 28 (2) :41-43.

[3]王世岩, 彭文启, 庞治国.基于Arc IMS的全国水环境WebGIS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水利水电技术, 2006, 37 (4) :9-12, 18.

风险监控平台 篇2

目前,我国政府正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践也取得显著成效,从金额上看,2012—2014年,我国内地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分别为141亿元、254亿元和489亿元,融资金额年均增长86%,分别惠及737家、1 146家、1 850家中小微企业;从地域上看,我国大部分的省市已经开展知识产权的海外预警,特别是广东、江苏、浙江、湖北、上海、北京、天津等省份表现尤为突出;从数量上看,部分发达地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数量过百,中西部较弱,但总体呈上涨的趋势[1];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对企业的财政补贴政策、对中介服务机构的奖励和补助和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奖励或补贴3个方面。2016年3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近期将会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了知识产权融资的发展。这一切都说明国家积极出台各种政策来支持和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并且卓有成效。

然而,对于我国一个资金需求大国而言,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发展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于资金的需求,知识产权融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科技型中小企业又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加速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势在必行[2]。实际中知识产权质押融风险的动态性和复杂性阻碍了该融资更好更快地发展。“投资有风险”,这句话提到了投资的风险问题,因为对于银行来说,承担着贷款可能收不回来的风险,而从企业角度出发,融资成败受到各项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银行不放贷或者无法偿还贷款的现象;于是,能够帮助提醒有关方面注意风险状况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预警平台应运而生。

目前已有的文献中知识产权融资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基于知识产权的融资方式、融资模式、价值评估等视角研究知识产权的融资问题,关于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评价与预警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且大部分是有关风险的静态分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的经济活动,所以,构建一个能够及时将市场状况,风险状况反馈给参与各方,帮助参与各方及时做出相应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应对的风险动态管理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在大量研读文献以及对已有平台研究的基础上,拟基于第三方设计出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动态监控平台。该平台主要起到整合调节的作用,使得平台中的每个相关者都可以通过网络观察到自己的状态,实现对知识产权融资风险的实时评价和监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中的各个机构可以进行高效合作,从而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实体经济中的进一步发展。

2 我国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从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过程来看,虽然从起步到大范围的推广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可是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很多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金融机构也并不完全信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项目。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价值评估机构信誉不足、风险担保的缺失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2.1 金融机构

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现阶段我国有商业和政策性两类银行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服务,帮助中小型科技企业贷款。但是高收益偏好是银行的主要特征,所以银行会要求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明确的知识产权明晰界定报告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报告,在对项目进行测评时会更加重视未来收益的好坏,与此同时,银行通常会寻求担保机构的担保,将主要风险从自身转移。

2.2 科技企业

科技企业是知识产权出质主体,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服务体系中的主要需求者。我国的科技产业分为3种:按评定标准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划分,该比重超过7.1%的即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在2.7%以上的为中技术产业,而比重不足2.7%的为低技术产业[3]。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夺人眼球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往往不是该服务体系中的主角,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已经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顶梁柱。那些刚刚成立的中型技术产业,由于没有雄厚的资金来源加上微薄的固定资产,对于发展经费的需求,使他们成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链的发起者,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中扮演资金需求方的角色。

2.3 政府机构

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中政府部门主要包括:人民银行、财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局、经贸局、知识产权局、金融办、银监局、保监局、版权局[4]。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是颁布相关法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保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完善法律环境。如银监会在2007年发布的《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政策性金融政策的实施细则》和2009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都明确指出未来我国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方向,强调知识产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专利实施计划、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等项目,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商品化、知识产权产业化筹集多方位资金。

2.4 评估机构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重要环节,也是首要难题。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一般涉及两个方面:经济价值评估和法律风险评估。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立正规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业务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来承担。在相关业务内容上不仅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师,还缺乏专业评估知识,导致评估结果可信度较低[5]。

2.5 担保机构

担保机构是融资企业知识产权质押担保主体,担保公司通过对贷前报告的审查来决定是否提供担保,一旦提供担保便承担全额连带担保责任。由于知识产权相对于广泛接受的固定资产而言具有较低的流动性,变现过程也相对复杂,所以金融机构作为以营利为目的一种机构,会更加倾向有担保机构的保护,在发生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债务的风险时,可以由担保机构承担主要风险。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得到现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有体系的业务流程图(见图1)。

3 构建第三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动态监控平台的理论基础

3.1 第三方风险监控平台的含义

第三方监控最初起源于建筑业当中,主要是监理方对工程的完成情况以及完工进度进行监督和控制,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金融领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第三方风险动态监控平台就是指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独立于质押融资的参与各方(拥有知识产权准备质押融资的企业、金融机构、评估公司等)的权威监控组织。第三方风险动态监控平台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参与各方面临的风险状况进行监控,实时地将风险信息传递到涉及该方面的参与者,以便相应的参与者及时做出反应,实施纠偏活动,以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目的。这种由第三方实现的风险监控的频率以及监督力度远大于政府以及银行的监管模式。第三方风险监控平台的独立性,使得其完全具备避免参与方干扰信息的真实性,保障参与者各方的利益,因此,建立第三方风险监控平台对于提高质押融资质量和促进质押融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第三方监控平台的作用

首先,是对银行风险监督的补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其具备巨大的资金回收风险,第三方风险监督平台弥补了银行风险监督的力度不够、频率不足、范围不全面等缺陷,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其次是专业化的风险监控。银行作为风险监控状况的核心需求者,其对风险的监控只能从个别方面定期的检查,第三方风险监控平台凭借其专业知识,全方位地监控,从而提高风险监控质量。最后,其有利于风险状况的分析和及时预警。第三方风险监控平台可以对参与方的状况进行实施监控,分析其产生原因,这样便于及时事前控制源头,事中纠偏,事后补救,提高融资的效果。

4 构建基于第三方风险动态监控平台的内容与实现

之前有学者提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多方参与制度,但是,基于独立第三方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在我国理论与实务界却很少见。这种模式有利于参与各方对风险进行动态管理,因此,有必要对其框架及实现途径展开研究,探索符合我国现状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如图2所示,本文构建了基于第三方风险监控平台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框架结构。总体来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监控平台构建是以第三方风险动态监控平台为核心,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融资模式。

4.1 基于第三方风险动态监控平台的内容

4.1.1 金融机构。

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的基本结构中,金融机构作为贷款方,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金融机构出于对作为融资担保物的知识产权的价值顾忌,同时又担心借款方的营业能力不能使其贷款得以清偿,故只能通过向借款方提出包括分享借款方未来可能收益在内的更高要求来刺激自身接受这样一个有风险的融资。所以借款方往往受制于贷款方,在与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相关的质押物等级、种类以及授信额度上做出一定的让步以换来融资合同的签订。构建第三方风险动态监控平台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在决定是否对企业发放贷款时,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第三方风险动态监控平台价值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来判断,评估机构由第三方平台经过挑选确定,在评级信度上严格把关,使其具有极强的公信力。然后由第三方风险动态监控平台严格审核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谓“双保险”,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也可及时融到科研资金,加紧科技研发,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宏观管理。

4.1.2 科技企业。

科技企业欲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顾名思义,首先要提高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注重知识产权的创造性和实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然后要从企业的可持续营业能力入手,注重企业的自身价值和发展,将与质押的知识产权有关的业务都纳入质押融资担保的范畴,才能有效地确定知识产权的价值,从而判断是否予以融资以及确定融资额度、期限。所以“形式上看质押物,实质上看企业营业能力”的价值取向应被贯彻到质押融资的操作中去[6]。第三方监控平台对进驻企业专利创新性和实用性严格审核,拒绝那些没有任何创新内容的垃圾专利,提高整体专利质量和威信力。此外,要关注企业财务报表,第三方监控平台聘请相关会计、法律等专业人才,对企业财务及相关事项进行审核,对于财务状况良好、经济效益较佳、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方可开绿灯。这样,金融机构即可放心把钱贷给高新技术企业,担保机构也会放心为企业提供担保,更有利于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4.1.3 政府机构。

由于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范畴,无法像有形物那样通过交付方式占有或转让,其只能通过登记来取得权利并对抗不特定的第三人,称之为“登记生效主义”。政府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集中统一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规范,尽管这些规范文件的颁布给知识产权质押提供了依据,但在某些实际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登记对抗制度虽然极大程度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但是却加大了融资人的成本和风险,因为以一项知识产权在数个金融机构进行多重质押的情况可能出现,这给重复担保登记留下了可能的空间。当企业用若干个知识产权进行打包质押时,若在众多登记机关进行逐一登记,交易成本问题就会凸显,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第三方风险动态监控平台的建立可有效地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在国家知识技术产权局监督指引下,依据此平台可以建立知识产权评估报告报备制度,完善与知识产权评估有关的数据库并进一步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这就有力地解决了多头登记问题,同时也减少了担保机构、评估机构等其他有关各方的麻烦。

4.1.4 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知识产权

质押融资的关键一环,知识产权评估既可以理解为一个法律和制度所规定的问题,也可以理解成一个人为的灵活的评判过程,因此现实案例中知识产权的价值常常被低估,给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人造成了损失,不利于其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优势获取资金,违背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初衷。建立第三方质押融资平台能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其可以建立“专家数据库”,向申请评估者提供具有评估资格的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技术专家、法律和财务专家等资源,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金融机构选择评估机构提供方便。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项目管理上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根据被评估知识产权的种类、特点、评估目的、外部市场环境等具体情形,判断、确定可以适用的评估方法,为整个质押融资的每一环节提供动态信息,提高该项业务的透明度,使信息更加公平、公正,极大地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量,有利于政府机构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监管。

4.1.5 担保机构。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拓了银行的金融业务,与银行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相符合[7]。银行与知识产权担保相结合模式是知识产权质押的标准模式,也是政府部门倡导和推行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学者提出应重视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分散和降低银行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从目前来看,由于知识产权质押制度的先天缺陷和后天不足,两种方式在运行过程中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担保机构都希望风险越低越好,第三方风险动态监控平台从法律制度环境、知识产权属性和信息不对称3个方面研究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形成机理,描述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形成路径,基于现有知识产权融资的相关原始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测度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建立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动态监控与预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为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增添了一道防火墙。

4.2 基于第三方的风险动态监控平台的实现

本文所指的第三方监控平台是除投融资双方以外的独立第三方承担中介和监督作用的标准化运行环境,比如利用网络进行监控,或者基于独立实体的监控等。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还为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带来风险。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依据。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的金融机构与互联网结合的一种成果展现,形成网络上的投融资渠道。依托互联网的投融资方式成为一种新型的渠道,但同时风险也随之产生。实施风险的监控平台,主要以互联网为科技手段,不仅是对交易双方的监控,更是对监控系统本身的控制。知识产权融资风险的监控平台是对融资过程中的实时数据流进行分析,前台及时向后台反馈,利用各风险指标对出现的每个问题进行测评,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预先处理以降低甚至消除风险[8]。这个平台由多方参与主体组成,每个参与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传递,形成一个循回线路,控制可观察得到的交易行为产生的风险,提高投融资效率。在大数据时代下,各方利用互联网的巨大流量服务于知识产权融资的风险监控平台的建设,实时了解投融资过程,将事前风险预示、事中风险监控和事后风险防范相结合,致力于分散科技型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融资时面临的风险。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处于一个由不完善逐步向规范化、健全化发展阶段,因此,急需建立一个第三方平台对融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来确保融资过程有效进行。建立第三方风险监控平台首先要做的是风险理念的构筑,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的参与主体都应该明白监控的重要性,对监控的理念达成一致的共识,从而约束自身的行为,达到监控的初衷。其次,第三方监控平台作为风险的监管者,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从而能够更好地通过监控行为确保监控目得实现。同时,风险监控平台的监控体系设计需要考虑各方的诉求,在保障风险监控评估和控制质量的同时实现全方位满足各参与方的需求。再次,第三方风险监控平台应当打破传统单一风险监控的格局,构建一个集银行等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申请者、评估机构、法律行业、社会组织和独立的第三方监控机构等多元主体于一身风险监控的格局,为第三方监控平台的有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最后,传统的监控局限于结果监控,但第三方监控平台应该集结过程与结果为一体,关注可能导致风险发生各个环节,从资金需求方的财务状况、质押融资的审核流程、各项监控标准的实施状况以及知识产权的市场认可度等多角度、多方面地监控,确保风险监控目的的实现。同时,风险监控平台应当定期地对监控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积极与风险监控的受益方进行沟通,不断提升对自身服务水平。

5 第三方风险动态监控平台的建设模式

5.1 政府主导建设

5.1.1 政府建立专项基金。

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资金来源是主要问题,因为该平台具有低盈利高成本,如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政府建立这一办法中,可以通过建立专项平台建设基金来支撑平台的运转。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发展水平来决定基金额度。平台建设基金主要应用于平台管理人员工资、各方参与机构审核、平台运作技术支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风险担保。

5.1.2 政府制定运行办法。

由于现阶段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模式不统一,各地区使用的政策规章也不尽相同。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应由各省、市的知识产权局、金融办、银监局、保监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政府部门制定统一的平台运作规定,尽力减小区域差异,增加跨省、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办理的可行性。政府不仅要出台统一规章制度,还应对质押融资的贷款利率进行统一规定,对中小型科技企业贷款后的经营状况进行监控。

由政府构建的方法可以降低主要风险,创造稳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第三方服务平台运作环境,但是遏制了市场自由发展的优势,减少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5.2 政府与企业合作建设

5.2.1 资金来源。

在这种建设模式下,资金主要源于两个途径:政府专项基金与大型企业投资。在全国各地,很多大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了地方产业的经济支柱,在其参与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同时也可以与新成立或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经验交流,与这些新企业分享成功经验。为了鼓励这些大型企业的参与,政府可以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以作奖励。

5.2.2 机构的评判与选择。

在这种构建模式当中,政府的管理范围并不那么宽泛,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之余,不再干涉每项交易的细节,贷款金额以及贷款利率由银行自行决定,其中涉及的主要风险也由相应的风险担保机构承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当中所涉及的所有部门的选取权则从政府移交到企业手中。

5.3 企业独资建设

5.3.1 企业联合出资。

在这种构建模式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第三方服务平台所需要的全部资金将由各大企业联合提供,这无疑减少了政府的经济压力,但是在政策实施方面可能会受到阻碍。由于资金供应完全市场化,所以在参与机构的选取上会出现不公平竞争现象,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竞争中的一项准则,会导致企业为了谋取利益而降低对参与机构的要求,导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第三方服务平台信誉度与专业的水平下降。如评估结果不准确、服务部门收取手续费费过高等现象。

5.3.2 企业联合社会担保机构共同提供担保。

在此类构建方式中,企业以及与之合作的担保机构成为了主要的风险担保方。担保资金的多少与担保方的稳定性是银行所关心的问题,在政府与企业之间,银行必然更倾向政府担保的方式。依据企业的自身运转状况,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企业现金流量每日持平或者持续增加,所以企业提供担保有最终坏账的风险,银行的风险不但没有转移,反而被增大。这一现象会使众多银行的积极性退减。

6 总结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其价值评估具有不确定性,或高或低;二是融资终止时,知识产权的权利所属不明确。因此,需要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建立监控平台,分散或者降低风险。本文构建了基于第三方风险监控平台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框架结构及其实现途径,提出了多种第三方风险动态监控平台的建设模式。通过建立知识产权融资风险的动态监控平台,能对整个融资过程实时监控,进行事中控制、实时控制,随时反馈信息,及时解决银行和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并与参与各方进行实时的沟通,以保证参与各方对风险变化进行实时的应对,从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做到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知识产权局.2013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R].北京: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4:1-143

[2]张亚峰,刘海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对比与借鉴[J].中国软科学,2015(9):142-150

[3]华荷锋,杨晨.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科学进步与对策,2011(8):20-23

[4]白少布.知识产权质押担保供应链融资运作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7):67-71

[5]杨晨,陶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政府政策配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3):105-107

[6]刘沛佩.谁来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阵痛”买单——兼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多方参与制度构建[J].科学学研究,2011(4):521-525

[7]冯晓青.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其完善对策研究[J].河北法学,2012(12):39-46

探索共享型监控服务云平台 篇3

1.1 建设背景

柯桥区的视频监控建设工作起步较早, 政府于2004年在城区投资建设了31路监控, 近几年来, 公安、政府其他部门及社会相关行业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 都相应建立起了自身的监控系统, 如环保、城管、教育、林业、村 (居) 、企业等单位, 但都存在着谁建谁用、标准不一、重复设点、难以联网、无法共享的问题。随着智慧城市和整个社会管理服务工作需求的不断提升, 监控网络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业务孤岛, 而是社会信息化大数据服务云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 柯桥区的监控系统在统一标准、资源整合、智能应用、统一管理等方面急需完善。

1.2 新形势下视频监控业务模式的分析

我们当前的社会, 正处于飞速革新的时期,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O2O等先进技术和应用模式的不断涌现和成熟, 为各种智慧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可能。各类社会事务、服务社会民生的信息化应用平台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深刻变革的阶段, 政府执政关注点的转移和技术全方位进步所产生的推力, 使监控网络本身的传统业态及其所承载的社会职能走到了变革的临界点。更加广泛的社会服务职能、更加丰富的终端渠道覆盖、更加融合的信息平台已经成为了我们顺应发展的潮流。

柯桥广电目前视频监控业务主要有覆盖全区3000多个点位的公安治安动态监控系统, 以及由环保、城管、教育、林业等多个部门, 村 (居) 、企业等单位个人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的社会监控系统。前者是由物理隔离的专用网络接入, 后者是由广电城域网面向大众的VPN方式接入。随着客户要求的提高, 不同行业之间的视频监控资源有时候需要共享, 例如城管需要部分公安治安动态监控信息, 而公安部门需要部分村级监控资源以补充治安动态监控系统所不能覆盖的地方, 这样就不用重复投资建设, 节约了公共资源。

监控范围也从传统的某个区域逐步扩大到了城市级别的平台化, 越来越多的视频监控业务已不再是某个政府或部门的封闭系统, 视频监控业务越来越走向公共领域, 不同行业间都需要其它部门的一些资源来满足各自行业的部分业务需求。视频监控不再是工程, 而是服务。视频监控的目的不再是安防, 而是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表1中的广电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模式, 在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 其应用的互通性需求会显现, 如交通监控资源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幼儿园监控资源的家长服务需求等。需要有一种技术进行统一的平台化服务, 这就是云服务平台。当然其服务规则也是要重视的。

面对这种新的视频监控需求, 广电要充分依托双向网络的优势, 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的IP化和云计算技术来打造一个全新的统一监控平台。因为只有IP化才能适应广电内部不同视频监控业务网络的融合, 而基于云计算这一新的IT服务的架构和实施, 所有的IT基础设施都将被虚拟化, 可以仅根据用户的需要, 通过互联网来提供所需的软件、数据和存储等服务。

柯桥的共享型监控服务云平台已实施了公安治安监控、村级监控、文保监控、环卫监控等资源共享, 并通过机顶盒终端共享, 实现电脑、手机、Pad等多屏应用。

1.3 共享型视频监控平台设计模型

共享型监控服务平台设计目的是为了有效整合公安、城管、环保、卫生、教育等各政府职能部门及社区、村居、网吧、宾馆等各社会面监控资源, 实现视频资源的利用最大化。统一运行, 数据共享, 平台化云服务。

我区共享型监控服务云平台设计架构严格参照国家、公安和广电行业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共享型监控服务云平台主要由一个中心和三个分平台组成, 即数据处理中心、社会动态治安监控分平台、社会综合监控分平台组成, 其中的社会综合监控分平台由专有视频监控分平台和大众用户视频监控分平台组成。共享型监控服务云平台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数据处理中心, 能接入政府各部门、社会各行业以及公安自建的视频图像, 主要部署“三个视图资源库”, 即由原始视频库、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视频图像信息应用库三部分组成, 建设“四大应用平台”, 指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视频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图像侦查实战应用平台和智能交通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公安治安监控分平台部署视频专网, 接入新建视频监控资源及整合原有监控资源, 边界安全设备接入视频图像联网平台, 把视频图像资源推送到公安视频信息网做实战相关应用。

社会综合监控分平台, 由集团用户专有视频监控分平台和大众用户视频监控分平台组成。负责接入除公安外所有社会面的视频监控资源, 并通过边界安全设备实现与公安治安监控平台的安全、有效的对接, 实现视频图像的双向传送, 从而达到资源的最大化使用。

社会动态治安监控平台主要接入公安主导建设的街面、重点防护区域等治安事件高发的监控视频;专有视频监控平台主要是指利用广电网络的VPN专线, 对政府、环保、村/社区、企业、商场等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其他组织建设的视频监控;家庭视频监控平台是指利用现有有线数字电视终端或者广电宽带上网对家庭普通用户提供监控服务, 实现家庭安防、未成年人/空巢老人监护等;社会综合监控平台主要是用来整合上述三者监控视频资源, 通过边界安全设备接入实现安全、有效的互联。

信息大数据服务云平台通过防火墙设备与社会综合监控平台互联, 实现信息的汇聚发布。通过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实现跨屏、跨网的全媒体发布。

对视频监控资源的具体访问过程如下:特定双方进行签权认证操作后, 发出要对某个监控点进行监控的请求, 业务平台会根据设备ID返回给用户端需要监控的摄像头地址 (经过转换的地址, 并不是原始地址, 这么做是为了对监控设备进行防护攻击加强系统安全等级) , 然后用户端和摄像头之间建立IP连接实现音视频流查看, 如果用户端需要对监控摄像机进行操作, 可通过系统定义的控制信令对其进行操作。

家庭类的视频监控资源由于用户信息的私密性, 不建议用户将即时的监控视频上传至前端监控平台存储托管, 用户自己保存, 只要在触发报警后的前后若干时间段内的视频监控会上传到前端。而专有视频监控平台相对来说属于公共场所范畴, 应该可以托管。两者的网络特性、安全等级、业务需求差别较大, 需要使用不同的平台架构以达到运营的要求。

2 服务云平台设计要点

服务云平台是城市信息服务智慧化的承载主体。一方面, 该平台利用云体系架构, 可以承载所有需要纳入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内容类别, 可以承载所有政府部门信息化服务的需求, 在智慧城市管理、智能交通、城市公共安全监控系统等领域均有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 该平台连接了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络, 将来还桥接三大移动通信网等所有运营商的业务网络, 从而覆盖所有类别的用户终端并为之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服务云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2.1 云存储、信息大数据集中处理

随着视频监控系统规模越来越大, 以及高清视频的大规模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中需要存储的数据和应用的复杂程度在不断提高, 且视频数据需要长时间持续地保存到存储系统中, 并要求随时可以调用。在未来的复杂系统中, 数据将呈现爆炸性的海量增长, 提供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存储及检索技术, 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百PB级的海量存储需求, 传统的SAN或NAS在容量和性能的扩展上会存在瓶颈。而云存储可以突破这些性能瓶颈, 而且可以实现性能与容量的线性扩展。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 继承了云技术的特点, 为平台的弹性延展、大数据集中处理、服务能力集中分配提供了有力支撑。

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 打造出一套领先的数据处理中心, 部署先进的视频图像信息管理平台, 实现所有视频、图像资源的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互控, 实现各类视频信息整合、管理和调度。

2.2 社会动态治安监控分平台

为了保障接入安全, 每个治安监控、卡口/电警通过专网接入核心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 中心监控室以及派出所可以通过网络来调用视频库资源。社会单位的专网视频资源通过防火墙/网闸接入公安中心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如图3所示。

2.3 专有视频监控分平台

专有视频监控平台主要接入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建设的监控视频, 通过防火墙/网闸等边界安全设备接入服务云平台, 并实现视频资源的双向传送。如图4所示。

2.4 大众视频监控分平台

监控业务是纯视频业务, 天然地和电视机有紧耦合性, 大众视频监控分平台充分利用广电网络家家户户都有机顶盒的优势, 将视频监控引入广电机顶盒, 在电视机上就能看到监控点视频, 同时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情况进行同步录像, 供用户后期点播回看。电视监控资源整合各类社会监控资源, 构建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和谐社会, 并可以充分依托高清机顶盒降低智能家居、智能物业建设中的安防成本, 实现多行业共赢。大众视频监控分平台架构图如图5所示。

大众视频监控分平台由监控信号采集和转换处理子系统、监控信号注入和推流子系统、监控信号时移回看和存储子系统、监控基础管理子系统四部分组成。

(1) 监控信号采集和转换处理子系统

监控信号采集:实现多路摄像头监控信号引入、采集缓存、存储、节目单生成;配以后台管理系统, 支持添加和删除收录探头IP及端口, 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采集收录的监控点。

容器转换处理:将摄像头监控视频实时流通过采集封装模块变成适合DVB标准机顶盒可以解码播出的封装格式, 该模块实现了前端摄像头视频容器再封装, 可有效解决探头监控信号机顶盒不能解码播出的技术难题。

(2) 监控信号注入和推流子系统

摄像头注入:摄像头信源通过OLT、ONU、交换机等多重网络路由到机房注入到服务器, 将摄像头访问请求由有限用户分散转化为本地监控点播系统的访问, 大大扩大了摄像头点播的访问量。

摄像头推流:推流转发点播系统接受用户界面发起访问请求, 从前端探头视频源获取实时图像, 通过组播或者单播协议分发到用户;根据用户要求, 把视频源复制成许多份拷贝, 四处分发;支持TCP/IP、UDP/MULTICAST、RTSP/RTP、DCHP、HTTP等网络协议, 为用户进程定义了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流服务。

(3) 监控信号时移回看和存储子系统

将视频监控引入广电系统, 用户通过机顶盒, 在电视机上就能看到监控点视频, 同时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情况进行同步录像, 供用户后期点播回看。功能界面如图6所示。

(4) 监控基础管理子系统

实现监控探头的区域管理, 支持区域探头添加、删除, 每个区域只能看到本区域探头, 针对公共探头用户都可以访问;编辑探头EPG界面和监控回看节目单编排系统软件、监控回看播控管理;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访问终端类别及访问路由等对监控业务栏目进行设计、组织与管理, 通过栏目分类, 给用户展示不同的区域摄像头。

监控门户子系统为手机、Pad、机顶盒等终端提供监控业务导航。其负责所有业务的接入认证和业务鉴权控制功能, 为每个业务如视频监控、资讯信息等提供单独的入口链接, 同时, 对各业务的栏目进行设计、组织与管理, 通过栏目分类, 为最终用户的消费提供指引。

3 服务云平台关键技术

共享型监控服务云平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闸技术、虚拟化技术、广电网络共网技术等。

3.1 网闸技术

网闸是为了解决分平台之间互联的安全性问题。在两个不同安全域之间, 通过协议转换的手段, 以信息摆渡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 且只有被系统明确要求传输的信息才可以通过。其信息流一般为通用应用服务。是由专用硬件在电路上切断网络之间的链路层连接, 能够在物理隔离的网络之间进行适度的安全数据交换的网络安全设备。

当用户的网络需要保证高强度的安全, 同时又与其他不信任网络进行信息交换的情况下, 如果采用物理隔离卡, 信息交换的需求将无法满足;如果采用防火墙, 则无法防止内部信息泄漏和外部病毒、黑客程序的渗入, 安全性无法保证。在这种情况下, 隔离网闸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 又避免了物理隔离卡和防火墙的不足之处, 是物理隔离网络之间数据交换的最佳选择。如图7所示。

当地公安专网用户需要正常观看连在广电监控云平台中的某社会监测点时, 可利用公安客户端与广电云监控平台之间的网闸隔离与穿越, 公安专网用户可实现外部监控点图像的安全调用。同理, 公安也可以通过网闸将公安监控平台中某些视频资源开放给社会上特定业务需求的用户访问。

3.2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是将计算机的各种实体资源, 如服务器、网络、内存及存储等, 予以抽象、转换后呈现出来, 打破实体结构间的不可切割的障碍, 使用户可以比原本的组态更好的方式来应用这些资源。本项目主要应用的虚拟化技术有存储虚拟化和服务虚拟化两种。

(1) 存储虚拟化——云存储

云存储即通过基于云的数据存储部署模式, 应用分布式的计算方法, 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 有效合理地进行资源和数据的统一计算和数据处理。

云存储的关键业务是如何面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存储节点由大规模磁盘阵列通过全域虚拟化技术组建海量的存储资源池, 容量分配不受物理硬盘数量的限制, 并且存储容量可进行线性在线扩容, 性能和容量的扩展都可以通过在线扩展完成。前端摄像头通过网络将视频码流直接写入存储, 要求视频存储系统具备7×24小时大码流视频录像、快速检索、回放和管理的功能。如图8所示。

中心云存储监控中心, 本身不存实时产生的录像, 监控中心可以通过系统调取各节点录像。中心根据用户需要调取某些监控资源时, 将通过云系统下发命令给当地节点, 节点收到命令后, 运用云监控统一调度功能, 在各自的录像库里搜索中心需要的录像, 并提取后上传给。中心获取录像后, 运用云系统的计算能力, 将不同地方、不同时间段、含有相同特征的录像片段进行剪辑加工, 形成有效的录像剪辑提供给用户。

监控节点的云系统, 通过元数据服务器的调度, 实现负载均衡和N+N备份, 提高了系统性能和可靠性。通过网络, 各分节点存储设备与中心可以有效通信, 接受任务和调度。

(2) 服务虚拟化——流媒体

当用户调用监控视频云平台中的资源, 多媒体服务器需要通过网络把存储系统中的信息以流媒体形式传输给相应用户, 并响应客户交互请求。流媒体服务器可向前端或其他流媒体服务器发起会话请求, 也可以接受客户端设备或其他流媒体服务器的会话请求。流媒体服务器能接受并缓存媒体流, 进行媒体流分发, 将一路音视频流复制成多路。

流媒体服务器利用自身硬件的高性能实现视频转发的功能, 支持更多设备的访问, 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服务器的单个千兆网口应支持70路6M码流, 并发能力系统应支持最大800路6M码流的并发能力, 并能实现推流能力在线、快速扩容。如图9所示。

监控视频云平台中心流媒体服务器为授权访问的用户单位提供视频流分发。

本项目是通过VM虚拟化技术, 对流媒体服务进行虚拟化, 单台流媒体服务器虚拟成5台虚拟机, 每台流媒体虚拟机能做到70路6M码流并发能力, 前期项目建设配备10台流媒体服务器, 通过VM虚拟化成50台流媒体虚拟机, 实现3500路6M码流的高并发能力。

3.3 广电网络共网技术

通过广电EPON+Eo C有线电视数据网络, 设置了镇、村、小区监控中心, 拓展实现全区各镇、村、小区的监控联网, 分级设置权限, 集中和分级检测信号, 统一调度使用。用户可通过数字电视随时点击浏览所在社区或本村及周边的监控内容。

公安动态治安监控采用EPON物理专网接入方式, 因为要考虑到业务等级独立成网。而村级监控等其他社会监控业务则采用EPON+Eo C方式, 采用宽带、互动与监控共网运行的方式进行村级监控等网络建设。

随着监控点的增加, 原来分散供电的站点大大增多, 除了有些点位取点难之外还增加了维护量, 因此摄像机的供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有线电视网络中同轴电缆传输即能传输信号又传输电源, 如果能把电源的传输技术同时转移到监控领域, 采用供电型Eo C终端为摄像头供电的模式能有效解决了摄像头供电难的问题。Eo C局端处采用集中供电, HFC网络里除了信号之外还带有60V直流, 在Eo C终端内将60V变压成12V输出。如图10所示。

EPON+Eo C技术是广电对于专有视频监控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其优点是网络共享、无需独立供电、安全方便。

4 服务云平台主要功能及应用

服务云平台有专业化应用和大众化应用两类, 专业化应用功能简单, 强调实时、高精、专业。而大众化应用功能复杂, 强调兼容、多功能、多屏等。这里主要介绍大众化应用的云平台主要功能, 如图11所示。

柯桥服务云平台在第一期主要为“平安柯桥”服务, 重点突出了如下设计思路:首创电视监控视频直播、信息互动的深度结合, 立体化宣传平安理念, 丰富公安形象, 传播平安柯桥内容资源, 拉近各个职能部门与市民之间的距离。

4.1 平安视频

平安视频主要是电视监控视频直播, 方便百姓查看周边的视频监控信息。电视监控视频直播的总体架构。如图12所示。

4.2 平安柯桥

平安柯桥主要为信息内容查看。为打造平安柯桥的城市形象, 立体宣传平安理念, 丰富公安形象。主要设计了平安创建、智慧交通、平安宝典、警务广场、平安视频、安全宣传、法律服务、曝光台、网格服务、有奖竞答十个栏目。如图13所示。

4.3 多层面、多终端的应用

信息大数据服务云平台建成后, 具备各类视频监控共享信息源, 主要有面向公共安全的社会治安视频云和面向城市管理的城市管理视频云, 例如公安监控专网 (交通、治安等) 、政府监控专网 (城管、环保等) 、社会监控专网 (村居、企业等) 。采用用户信息安全隔离技术提供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智能化等多层面应用。

电视、手机、电脑、Pad等各类终端通过向基础云平台请求符合格式的数据和流媒体, 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得各自的应用系统, 从而使服务内容在多种终端类型上呈现。

5 主要创新点

监控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创新了一种新的业务模型。柯桥的共享型监控服务云平台已实施了公安治安监控、村级监控、文保监控、环卫监控等资源共享, 并通过机顶盒终端共享, 实现电脑、手机、Pad等多屏应用。

村级监控有线共网技术的应用, 解决了监控点电源接入难的问题, 降低了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这是广电运营商的一个优势。

6 总结与展望

柯桥广电建设的“共享型监控、信息大数据”服务云平台, 实现了视频资源的深度整合、综合利用, 并依托华数“传媒云”的技术优势, 实现全网络覆盖、全终端接入、全媒体应用。并且根据用户需求突出产品特性, 提高企事业单位对视频监控业务的认可度, 满足了社会各行业的业务需要, 提高广电视频监控的市场影响力, 使该平台成为政府信息发布的主阵地、百姓信息获取的主渠道, 智慧柯桥的主平台。

目前视频监控网已经成为柯桥广电的第三张网, 未来将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立足点, 紧盯市场, 延长新业务链, 把高清互动电视视频监视打造成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物联网的重要载体。视频监控将向智慧社区、大型企业、宾馆、酒店个人家庭延伸。

摘要:随着视频监控系统向大数据、云服务、多屏化的发展, 中广有线柯桥分公司积极推动技术创新, 打造一个共享型的视频监控云服务平台。此平台基于智慧城市需求的公安治安社会监控、企业和村级集团监控以及家庭机顶盒终端的个性化监控的大数据互通以及云服务应用, 引入先进的虚拟化技术和安全网闸技术, 发挥广电网络全覆盖、共网、多屏、租赁的服务质量优势, 创新广电网络第三次创业的新模型。

关键词:共享型监控,服务云平台,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章文荣.云平台可信监控框架研究[R].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6月.

[2]孙杰.云平台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8月.

[3]石志强, 林建坛, 林森, 毛柯, 李韵.大规模可运营视频监控网络系统的安全机制[R].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9年Z1期.

[4]李道航.广电数据中心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10) :66-70.

高校节能监控平台建设和应用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长,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尤其是伴随着近几年高校快速发展期,学校规模越来越大,教学、科研、生活等所需的能耗设备不断增加。目前,大部门高校的能源管理,存在大量的计量表具缺失和不准确,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例如公共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等场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用电浪费现象。在管理方面,由于技术原因,计量表具无法实现智能抄取,需要人工抄取,实时性差,准确性低,所以能源管理若想实现高效、直观、便捷的管理方式,建设一套高效的现代化高校节能监控系统势在必行。

2 平台架构模式

节能监控平台系统融合了高校节能管理理念和软件分析技术、监测计量和精准控制技术。对能源使用以及对节能方面量的精确认定,可以向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设备运行反馈意见,可以使他们优化耗能设备的管理,已到达到更好的节能水平,增加节能效果持续性,减少节能效果的可变性。系统采用B/S框架结构,使用WEB浏览,并开放平台建设,子系统嵌入等先进技术,因此,该系统具有很强的未来扩展性和兼容性。

能耗监控平台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耗监测和节能控制。能耗监测主要是利用现在物联网通信技术和检测技术对水、电、气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展示,实现对用能楼宇,用能部门能耗情况实时监控,系统深入对数据分析,为能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数据分析、节能方案等功能。节能控制功能的实现是以能耗监测采集数据为基础,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用电设备特点,制定合理的自动控制策略,或并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对能耗设备进行节能自控或远程控制,从而避免能源浪费现象。

平台功能实现主要包括三层结构,即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分析层、数据展示层,可以兼容当前的常用的各种通信规约,如:Mod-bus、DLT645、M-bus等。水表、电表、照明控制设备等通过RS485线上传至数据网管,数据网关再通过校园网或局域网将数据上传至数据存储服务器和系统平台服务器,系统的平台服务器将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处理,最后将数据以曲线图或柱状图等形式,更加直观、便捷的方式呈现给管理者。

3 系统功能

高校节能监控平台是一个以远程采集水、电、气数据为基础,涵盖多维数据分析、能耗预判、实时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节能管理系统。高校的用能以水、电为主,特别是公共楼宇、办公楼宇的跑冒滴漏、长明灯现象尤为常见,因此,系统主要包括水监管平衡分析、能耗监测、照明控制、空调节能控制等功能。

3.1 水监管平衡系统

水监管平衡系统实现对全校水管网多级分级计量、管理、统计和分析的功能。利用现在通信技术和电子计量技术,远传智能水表实时上传流量数据至数据网关,最后网关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上传至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并由系统平台服务器提供管网流量运行和楼宇用水量的查询和管理功能。管理员通过对水表72小时流量数据柱状图,发现疑似漏水楼宇,并通知楼宇管理员加强巡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对于楼宇终端水表和高校总水表之间的水管网,出现非人为漏水,如水管破裂,水阀连接松动等漏水往往很难被发现。因此该系统采用在实现对个及水表实现了实时监测的基础上,利用各级水表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出了水平衡管理小系统。该系统利用上级表盒下级表流量数据平衡理论。实时分析和对比流量数据,当上级表流量大于各下级表流量之和,则说明该段水管网存在漏水点,为人工二次测听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3.2 能耗监测系统

能耗监测系统实现对各楼宇用电的分类分项计量。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时采集和统计能耗数据。将采集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并提供数据查询、展示功能。系统实现了高校学校整体、二级部门、二级学院、各建筑物能效综合分析、时间段分析、能耗对比分析;并可对学校浴室、配电房等重要场所进行针对分析,并结合天气、位置、人流量和假期等因素的多重分析;生产分析报告,准确寻找节能点,测算节能空间。

3.3 照明控制系统

照明控制系统控制的主要对象是公共照明,主要包括教室照明、走廊照明、校园路灯、景观照明等,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求时间分别达到自控和远程控制的目的。

教室照明得特点是在晚上或者光线不是很好的白天,同时还受到教室人数的影响。因此,节能控制需要对教室里的光照度和人数实时监测,再结合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实现照明分区域分组分时的自动控制。系统可提供实时监测灯具开启状态、教室人数、光照度,并对白天亮灯、夜间打不开灯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并能通过短信及时通知给该楼宇管理员。

系统利用3D校园地图技术,根据自然光照度,对路灯进行分组、分时段灵活控制。

3.4 空调控制系统

空调控制系统主要通过对空调运行参数的监测,如室内温度、室外温度、运行机组数,室内人数;将这些参数和节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实现让空调在节能模式先运行。平台可以以曲线的形式描述温度变化,并监测空调机组用电量数据,管理员可以查询任意时段数据的数据,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饼图、柱状图、曲线图展示形式。

4 监控平台的效用分析

以苏北某高校为例,该高校在建设节能监控平台初,认真研究分析学校的管理需求和漏洞,抓住最能提升节能工作的重心点,建立了独有的节能平台系统和管理制度,目前该系统以平稳运行2年,共节约水电费约160万元。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江苏省节能降耗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鼓励更多的兄弟院校加入到节能降耗的工作中来,对全国的节能工作开展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

5 展望

本文分别对节能监控系统的框架结构和系统功能做了详细的论述,该平台的的建设和实施不仅给学校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价值,还促使能源管理工作不断的创新和改革,随着技术的发展,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高校校园。节能监控系统犹如我们的眼睛,全校的用能情况尽收眼底,为管理者准确快速制定有针对性的节能计划和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撑。

摘要:高校节能监控平台,主要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水、电、气等高耗能设备进行计量和控制,为高校能耗的分析,能源流向,节能目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高效节能监控平台主要包括能耗监测系统、照明节能控制系统、空调节能控制系统、水监管系统等子系统。通过建设和利用高校节能监控平台对提高高校后勤能源管理水平,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提升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节能,能耗管理,远程监控

参考文献

[1]王毅,张军国,满达,钱一鸣.高校节能监管平台设计及应用.建筑节能.2014[11]:76-78

[2]田志斌,骆筠楠,孙颖谊.高效节能管控平台建设及创新研究.节能与环保.201504:

[3]赫娜,程铭远,陈石.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建筑节能.

视频监控集中管理平台建设 篇5

近年来随着工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对厂区各重要生产装置,如高压加氢装置、柴油加氢装置、脱硫装置、焦化装置等;多个特殊环境,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许多关键设备;重点场合,如泵房、压缩机房等安装了视频监控摄像头。 截至本项目实施时,视频监控共覆盖装置或单位37个, 拥有硬盘录像机65台,摄像机395台。 摄像头、大屏幕、模拟键盘共同组成了当前公司的视频监控系统,一号、二号集中控制室及各分装置操作室都部署了大屏幕和模拟键盘, 有效辅助了车间进行安全生产。

随着公司日益发展壮大, 公司每年都会有新添加的视频监控设备, 如何搭建一个信息管理平台更加全面高效地管理日益增多的视频监控设备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2系统简介

本系统采用了JSP 2009网络监控管理平台作为实施工具。 JSP 2009是以网络监控为核心, 基于IP网络传输为多媒体数字信息(音频/ 视频)提供一个集中管理及控制平台,完成信息采集、传输、控制、管理和储存的全过程。

系统根据实际需求并结合公司的网络资源情况, 采用有线网络实现对重要部位的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 公司布线前端监控点摄像机的视频信号、 监测报警信号通过硬盘录像机与公司办公网络连接,通过办公网将现场的视频图像、安全参数(温度、 压力、浓度、液位等)实时传到监控中心挂在办公网上的监控服务器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远程重大危险源监测和预警。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内部的局域网访问监控中心的监控服务器来实时监控现场的情况,对厂区进行远程的监督管理和应急调度。

3系统架构与功能

3.1整体架构设想

中心机房配置系统管理服务器, 安装JSP平台中心系统管理服务器软件,软件模块可以对整个系统的人员、远程数字图像设备、远程环境与设备监控设备、远程报警设备、远程接入服务器的各种采样参数、联动策略设置、电子地图进行集中配置管理, 同时实现对所有客户端(包括C / S和B / S方式)实时访问的权限控制和管理。

当网络带宽有限时, 为了满足其他远程客户同时对远程监控场所设备的访问, 服务器还需要配置流媒体转发软件, 内置JSP-JVP流媒体转发服务器软件用于流媒体转发。

为了保障数据安全, 还可以配置网络存储服务器, 内置JSP-JRS网络存储管理服务器软件,实现远程所有图像的实时录像、报警录像、中心集中备份和事后检索查询,存储的媒介可以是普通硬盘,也可以是磁盘阵列或磁带库。

3.2基本常用功能

(1) 中心集中监看前端500路网络硬盘录像机图像。

(2)部门能通过IE远程调看前端管辖区内的视频图像。

(3)中心远程录像回放。

(4) 中心远程控制前端的镜头。

(5) 中心能远程设置前端录像机的参数。

(6) 具有流媒体转发功能,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

(7)多用户及角色管理。

(8) 支持平台二次开发,支持Windows常用编程语言。

(9) 具有管理自由、使用方便、安全稳定、易于拓展等特点。

(10) 可兼容海康威视、大华、朗驰、君成等现在主流的编码设备,对于特殊的厂家设备可通过定制来兼容。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Web页面如图1所示。

3.3特色个性化功能

(1) 增加在指定时间段内账户登录访问视频监控平台的次数统计,包括访问时间,便于跟踪系统使用情况,消除长期不访问的垃圾账户。

在管理服务器的日志查询界面上,新增“统计用户登录”及 “导出数据”功能,可直接统计所有用户某段时间内的登录次数, 及最后访问的时间(参见图2)。

(2) 增加现场硬盘录像机的状态监控, 并对异常的监控状态正常进行系统报警和客户报警,同时对报警实现历史记录,为管理员提供指定时间内的报警统计查询, 报警应实现种类划分( 比如, 视频停止报警、 视频丢失报警、 视频移动报警、 网络故障报警等),实现报警的分类查询。

(3) 实现视频源报警的集成和分散, 通过模块化实现与平台的集成,通过维护员单独运行模块实现分散监控的目的,且报警只能向指定权限的用户报警,即实现报警用户级别化。 设备树上可清楚看到,网络断开、视频移动、视频丢失的状态(参见图3)。

(4) 电子地图图标下加注释功能,实现电子地图权限管理, 实现电子地图首页发布, 实现树状结构和电子地图两种访问模式(参见图4)。

(5) 增加报表功能, 实现设备信息( 包括IP地址、 名称、 自定义属性等)台账查询和导出。

(6) 增加摄像机的属性归类,如车间、大门、磅房,以方便权限设置时的查找。 根据软件的扩充能力,属性至少能精确到视频源级。

(7) 若现场设备的SDK支持远程查看视频源硬盘使用情况,可实现平台硬盘状态监视功能,显示硬盘使用量、总容量,以及计算总容量应录像的时长。

(8) 平台应能自由设置硬盘录像机的通道, 不能要求用户所用的通道必须从1通道开始和通道连续。

4结语

水资源监控平台优化设计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形势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加强水资源监控已成为当今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2 研究现状及问题

美国、日本、荷兰、英国等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水质监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才开始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技术方面的研究。从我国提出水资源监控系统的概念以来,自动监控系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各级环保部门中,资金的投入和技术的革新上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国内关于水资源监控方面的研究在三峡地区比较多,文献[1]中重庆大学黄欢设计了基于计算机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大范围水域水质的监测方案,运用Web技术实现三峡库区水环境检测系统的开放性设计。李宇航在文献[2]中阐述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系统组成和总体结构,完成了系统控制电路的设计。这些研究主要采用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等对水质的物理化学指标进行可视化监控。针对水面环境,应用遥感飞机、地球卫星、GPS定位技术对河流、航天实验室、湖泊、海洋和水库进行遥感监测。

视频监控由于其本身特性的限制,与数据直接关联性低,一直在传统的水资源监控项目中处于辅助地位,仅作为现场情况全景查看、录像回放等辅助手段。目前各省市地方基本上都建有自己的水资源管理平台,尽管采取的技术手段各有不同,从传统角度来讲研究已比较成熟,已投入使用的小型监控系统如紫阳县汉江水质视频监控系统、安吉县水库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全方位、实时在线监控水面状况,发现多起漂浮物并及时处理,提高了水资源监控效率。但是这种监控需要人工24小时值守查看大屏幕发现问题,费时费力,并没有发挥视频监控应该发挥的作用和优点,薄弱点在于智能分析这一环节,利用率还比较低,效率还能搞提高。随着视频技术和监控算法的发展,清晰度大幅提升,3G/4G无线视频和图片传输的应用,使得视频监控在水资源监控尤其是水面智能监控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石为人在文献[3]中提出一种自动检测三峡库区水域水华现象的图像处理算法,建立水华预警模型进而对水华预警。文献[4]中提出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背景差分法和帧差法提取出水面的漂浮物体。吴有富、左建军、杨鹏等人在文献[5][6][7][8][9]提出了对水面漂浮物进行分类和识别,并给出了相关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国家从战略层面正在建设统一的水资源管理平台,贵州依托大数据业正建设水资源的云平台。研究水面漂浮物智能监控,将其融入水资源管理平台,能够优化平台,提高效率。

3 对策及总结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近几年逐渐从理论阶段走向实用并成为未来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技术,视频监控已经在很多行业中获得了应用,在水资源管理应用中要推进智能视频监控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某个行业的应用进行特别设计,现有的通用视频处理算法往往只能对某些特定场景有较好的效果,因而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行业应用和现场环境进行优化设计,选择适应行业环境条件的应用。一般地,视频图像中运动对象是需要检测的感兴趣目标,因此智能视频检测常以检测图像内容的变化为主,对于水利监控而言,由于画面同时包含水面,而水面在动态变化,因此提高了视频检测的难度。但是,水面波纹具有形状不固定、相邻帧运动方向连续、纹理特殊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水面波纹的干扰可被排除。

(2)智能视频检测技术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可以代替人工完成大部分工作,不过要完全代替人工还需时日,在应用前对场景进行充分的学习和适应,视频处理算法往往需要预设某些阈值灵敏度和参数,一些自适应算法可以对此过程进行自动学习,但是也存在学习时间过长,有时甚至出现无法收敛的情况。因而在应用中最好的模式是在智能视频检测的基础上适当辅以人工,确保针对现场环境设置合适参数。

随着系统应用的逐渐深化和扩展,水面视频监控系统将逐渐朝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大规模联网的流域监控成为发展趋势,利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扩展监控范围和预案提高快速决策和应急指挥能力,利用智能视频检测技术提高视频监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将成为未来水面视频监控系统的重要特征。特别是智能化技术使大规模视频监控更具实用意义,可大幅节省人力和监视设备,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并推进水利视频监控系统向智能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欢.基于Web的三峡库区水质监测及分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2009.

[2]李宇航.三峡库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结构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3]石为人,贾承晖,王楷.基于图像处理的三峡库区水域水华检测算法及预警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0(12):2641-2647.

[4]江杰,李刚.河流漂浮物的自动监测方法研究[J].人民黄河,2010,32(11):47-48.

[5]吴有富,左建军,吴晶.一种基于SOM的水面污染物智能监控系统[J].环保科技,2012(18).

[6]左建军,吴有富.水面漂浮物智能监控技术[J].软件导刊,2013,12(04):150-152.

[7]Wu Y,Zhuo J,Wu J.An Intelligence Monitoring System for Abnormal Water Surface Based on ART[C]//Digit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ICDMA),2013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13:171-174.

[8]左建军.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3.

海上平台监控系统分析研究 篇7

海上油气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就是采用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分析和控制。它包括采油、注水、集输、油气水处理和油气储运这几个过程, 这些过程的完成首先需要借助于安装在油水井、采注计量站、接转站、脱水站、含油污水站、原油稳定站、天然气处理站、注水站、油库中的工艺设备, 以及连接这些站间的管线来实现, 但要很好地完成生产任务, 仅靠这些工艺设备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各种自动化设备以及生产的操作和管理人员。

海上石油天然气行业工业监控系统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 采油平台之间距离一般比较大 (几公里至几十公里) , 因此要求长距离传输;

(2) 井站的无人值守远程控制决定了要具备能抵抗恶劣天气环境的能力;

(3) 整个系统庞大, 监测井站数量多, 要求通信系统速率要高, 轮询响应时间快;

(4) 石油天然气行业为国家的能源基础, 其所采用工控系统都是最先进可靠的设备, 所以作为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 通信链路也必须要可靠稳定且性能优异。

随着油田现代化管理进程的不断加快, 迫切需要一种全天候、24小时无人值守的监控方式, 以保证采油井、输油管和储油罐不会因为复杂的工作状况、工作人员的违章操作等的影响, 造成不必要甚至是巨大的损失。

二、平台采油、集输工艺流程

卫星平台上有采油树、配电室、加热设备、计量设备、安全检测设备等, 完成油气的开采、计量、加热、输送等过程。在这些设备上分布着众多的检测和控制点, 如计量分离器液位、液位开关, 加热器温度检测、调节、开关控制, 采油电泵的电流、电压检测, 缺相、短路检测, 遥控开关井等。中心平台接收卫星平台来油, 在中心平台完成油气水分离、天然气发电、原油外输、注水水质处理等过程。中心平台上的监控系统要求功能较强, 逻辑关系较复杂。

平台工艺流程路径如下:

(1) 采油方式

海上油田采油方式依据各层系油藏特点而定, 其中深层系以自喷为主, 浅层系油藏以机械采油为主, 油井机械采油设备主要为电潜泵。

(2) 完井管柱

管柱尽可能采用井下安全控制, 以确保安全生产, 管柱结构在满足采油工艺、井下作业和测试工艺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简单。电潜泵采用变频启动装置, 管柱由油管、井下安全阀组成、过电缆封隔器、电泵机组及扶正器、强磁防垢器、单流阀、泄油器等组成。

(3) 注水工艺

采用中心平台取水并处理、卫星平台配水的方式注水, 开发初期注清洁海水, 随着开采过程的进行, 用采出污水加海水注入。

三、海上平台监控系统原理分析

2.1、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 是微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一种简单可靠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 系统由中心站和多个子站组成。中心站与子站间的距离可达数十公里以上。子站及时对各种被测物理量进行采集、处理, 并以无线方式传输到中心站。中心站可定时或随时接收子站传输的数据, 将接收到的各子站的数据进行显示、存储, 配上相应的软件, 可进行各种计算, 报表打印, 曲线显示, 还可并入局域网, 供网上用户使用各个子站的数据。

2.2、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采油平台的生产工艺, 系统的预期设计应实现对以下各种参数的监控, 实现完善的系统功能:

2.2.1系统监控参数的确定

第一种是安全生产必须的:温度、压力、液位高低限报警, 电泵停泵报警、遥控电泵启停, 遥控井上井下安全阀及遥控紧急关断, 火灾、可燃气体检测报警, 消防等。

第二种是生产管理需要的:油温、油压、回压、套压、井下压力和温度、注水压力、电泵运行参数、油气水计量、注水计量等、海管干温、干压、流量、密度。

2.2.2控制系统操作方式需求

(1) 自动流程方式

自动流程方式指在计算机监控画面上用键盘或鼠标操作流程的自动启动和自动停止, 它是控制系统工作的主要方式。

(2) 现场手动方式

此方式指在设备现场通过现场开关或按钮直接操作设备。主要用于设备调试和维修, 在系统调试和投入运行之前, 检验设备安装和接线是否正确, 投入运行之后, 检测设备故障。

三、远程通信监控系统的应用

某海上油田多年来产量一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 是一个拥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浅海油田。新建海上采油平台采用无人值守的采油模式, 该模式拥有国内外其它海上油田采油模式所不可比拟的优点。

(1) 从系统的需求分析出发, 为满足海上中心采油平台对无人值守平台进行监控的需要, 确定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 在分析了海上采油平台采油工艺以及无线远程监控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提出基于无线数传技术的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

(2) 利用无线微波数传技术, 对海上采油平台监控系统进行设计, 选取工控机和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整个监控系统主要设备, 搭建监控系统的硬件网络。

(3) 针对海上采油平台周围环境的特点和监控系统的一些特殊性要求, 分析了系统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 在系统软硬件设计中采取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

(4) 在完成监控系统软、硬件的建立后, 对系统进行了安装调试, 并对数据监测、报警提示等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实验考察。

四、结论

上一篇: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下一篇:礼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