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2024-08-12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共12篇)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篇1

摘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评价指标。本文对自主知识产权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据此提出了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 以期为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知识经济,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以来, 世界范围的企业竞争格局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在新的竞争格局下, 实物型资产已不再占主导地位, 取而代之的是高价值的无形资产。然而, 自主知识产权作为这种资产的典型代表, 其战略意义日益突出, 并逐步成为衡量企业综合实力乃至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企业核心竞争力

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 (C.k Prahalad) 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 (G ary.H am d) 在1990年首先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 他们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 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否实现市场化运作, 在为自身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客户所看重的使用价值, 在客户心中不断沉淀潜意识的消费倾向, 是企业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二是稀缺性。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 是该企业特定的组织架构、文化、人员、技术等各项要素有机结合后的个性化产物, 其他企业难以通过简单的模仿对该企业利益构成威胁。三是可延展性, 即核心竞争力的转化能力。核心竞争力一般指企业的各类核心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形成核心产品, 再由此衍生出最终产品, 从而使企业能在多个关联市场中参与竞争。四是动态性。依赖于某种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或者产品都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 企业需据此不断地调整、改进并完善这种核心竞争力。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含义

自主知识产权有两层含义:一是主动性, 即知识产权权利人是通过完全自发的、内在驱动的研究进行技术创新。二是主导性, 即有且只有知识产权权利人能够支配该知识产权, 并享有因此产生的大部或全部收益。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

我国知识产权专家吴汉东教授认为, 无论是商标保护还是技术创新, 无论是高科技领域还是传统产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知识产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汤湘希教授认为:核心竞争力以知识产权为基础, 是企业通过多种知识产权有机整合而形成的。可以说, 知识产权不仅是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基础, 也是其发展的驱动力。

但是, 目前国内的企业知识产权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许多企业仍停留在模仿的阶段, 不愿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自主开发知识产权, 满足于眼前低端的产业位置, 缺乏长远的战略思考, 以至于在国际市场上屡屡受挫。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

1.选择正确的自主知识产权战略

根据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的价值高低以及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强弱可分为四种战略类型 (见下图) 。选择正确的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首要步骤, 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位于第一象限的是高价值、高竞争战略的企业。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及日本的技术型跨国企业, 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 在国际市场竞争格局中处于最佳的战略地位, 可以选择专利收买战略、转让与许可战略等一系列具有攻击性的知识产权战略来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

位于第二象限的是高价值、低竞争战略的企业。以美国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最为典型, 他们拥有高价值的技术专利, 但是由于企业规模不大, 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硬件基础, 所以处于竞争的劣势。这些企业可选择专利网战略、专利与产品结合战略等发挥自主知识产权巨大作用, 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位于第三象限的是低价值、高竞争战略的企业。这类企业虽然自身拥有的专利数量不多、专利价值也较低, 但是由于规模实力强, 整体上看拥有较强的综合竞争能力。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技术型跨国企业, 以及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大中型技术型企业便是如此, 他们基本通过技术引进和再创造的方法谋求发展, 专利获得也以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为主。因此, 这类企业往往采用绕过障碍的专利战略阻碍对手进攻, 从而获得效益提升。

位于第四象限的是低价值、低竞争战略的企业。以中小型的技术型企业为主, 这类企业规模小, 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有限, 各方面都不具备明显优势, 我国众多的中小技术型企业均属此象限, 企业通过利用失效专利等防御型专利战略进行自我保护。

2.构建内部支撑、外部助力的知识产权体系

(1) 内部支撑。①自主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是企业构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首要条件, 要求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的共同参与。②自主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理清知识产权工作逻辑, 并将其纳入到企业综合考核体系中, 辅之以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二是推进知识产权创新, 创新依赖于两个条件, 即人力资本的引入和研发经费的投入, 企业应以研发部门为核心, 大量引入优质人才并投入一定的研究经费, 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改进企业关键性、前瞻性技术, 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障及危机处理机制。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规模, 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统一管理企业知识产权。在实际运作中, 随时可能发生知识产权纠纷问题, 应在制度的指导下科学处理, 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③自主知识产权管理建设。企业组织结构必须随着企业整体战略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从知识产权战略角度看, 企业一般可选择三种组织结构:一是直线型知识产权管理结构, 表现为集中管理模式, 适用于资本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二是职能型知识产权结构, 以专业化、合理化管理提高企业效率。三是矩阵型知识产权管理结构, 它强调的是横向沟通, 是一种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划分的小组有机结合的柔性管理方式。企业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 选择合适的产权管理组织结构。

(2) 外部助力。①健全知识产权咨询的社会服务体系。现有的一套为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咨询的服务系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政府相关部门应在专利问题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设立为公众、知产申请人、权利人服务的体系, 如开通知识产权保护热线、举办知识产权讲座等, 为广大公众提供所需的社会咨询。②寻找战略联盟。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优势互补、风险共担, 达到共同利用资源、开发技术、占有市场的目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强产学研联合, 建立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关系。二是建立和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企业可与科研院所建立联合技术研发中心, 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开发先进产品, 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合作。三是建立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战略联盟。积极学习行业内领先的国内外企业, 并与之建立畅通的科研交流、人才培训渠道, 充分吸收先进的科技技术和管理经验。

3.提升知识产权的市场转化能力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高价值的无形资产, 即虚拟经济之一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 只有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 才能让这种无形资产“有形化”, 从而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再投入提供可能。知识产权市场化转化的途径很多, 首先可以利用这项技术, 研发相关产品, 获得直接收益;也可以通过技术转让、专利许可等方式取得利润;还可通过知识产权出资的形式用于投资, 通过资本运营获取合法收益等。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选择适应企业战略规划的知识产权战略是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此外, 企业还应当积极构建内部支撑、外部助力的知识产权体系, 加强并推进知识产权的市场化应用能力, 从而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朱崇实.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 1.

[2]吴汉东.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知识产权[J].中华商标, 2007 (5) :9-1 4.

[3]汤湘希.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无形资产经营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4 (1) :87-92.

[4]贝清华, 朱向东.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创新体制机制[J].中国科技投资, 2008 (1 2) :45-46.

[5]余长林.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 0 (2) .

[6]Prahalad CK, 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 990, 68 (3) :79-91.

[7]王闻平.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8 (1) :1 6-1 8, 35.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篇2

【关键词】个人自主;消极自由;积极自由;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的根基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社会 形态及其价值理念,并非这个世界从来就有的东西。它随现代性而来,或者说,它就是现代性本身。个人主义构造了现代生活方式,无论对之赞成还是反对,我们的生活都已然个人主义化了,这是现代性各种条件的必然结果。科学 技术、工具理性、市场 经济 以及官僚 政治 等等都无可避免地瓦解了传统生活的各种社会纽带,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个人生活有着古代人前所未闻的自我决定权利和自主选择范围。面对这一自主的现代个人,自由主义欢迎他,保守主义谴责他,社会主义改造他。围绕着对现代性或个人主义的态度而起的是各种(组)对立价值之间的冲突,由此而形成了各种意识形态的争论和为争夺公共权力的斗争。

自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坚决捍卫者。由于个人的贪婪和创造性形象同时展现在人们面前,自由主义所捍卫的个人主义也由此成为现代政治思想争论和冲突的焦点。由于坚持个人自由和个人自主,自由主义成就了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伟大事业,同时也唤醒了人类心中不可遏制的欲求甚至婪欲。对个人主义的褒贬毁誉和意识形态争论永无完结,但是对个人主义的学理性探讨、考察和争论直到近30多年来才平静地在西方学术界展开。问题 起于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对规范伦 理学 的复兴,他们试图从道德的角度来重新论证自由主义的合理性。罗尔斯的正义两原则立即引来争论。起初,争论围绕“差别原则”展开,可是后来,争论转向正义原则所蕴含的个人主义这个自由主义的根本基础上来。面对反自由主义者的激烈批评,自由主义者对作为自由主义之核心价值的个人自主做了道德上的辩护,以此作为对个人主义及其自由主义的捍卫。个人自主成为关键概念和被争论的关键价值。

那么,为什么“个人自主”成为了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作出阐释。

一、作为自由主义之核心的个人自主

个人自主(individual autonomy)的义涵包含在个人主义这个概念之下。史蒂文·卢克斯在《个人主义》一书中将个人主义的基本观念 分析 为四个方面:个人尊严、个人自主、个人隐私、自我 发展。[1](p43-67)我们先来分析后两个方面。

伯林曾对自由的两种概念作过著名的分析,其“消极自由”概念就相当于这里的“个人隐私”概念,而“积极自由”概念的 内容 之一就是“自我发展”。

所谓个人隐私,也就是为个人保留一个由他自己来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的私人领域,在此范围内个人不受他人的任意干涉。这个范围随不同的 时代、不同的制度和文化而有大有小,但是,“这个范围如果被别人压缩到某一个最小的限度以内,那么,我就可以说是被强制,或是被奴役了。”[2](p203)贡斯当把这一私人领域与政治或公共领域相对立,认为私人领域或隐私的形成和被保护是现代人才具有的一种自由,而古代人并没有这种自由,尽管有许多政治的或公共领域的参与自由。在古代人那里,没有一个明确界定的私人领域,个人可以遭受公共权威的广泛干涉;而现代人愈来愈重视个人的私人生活,强调维持一个不受公共政治权力干预的私人空间。[3](p23-46)

所谓自我发展,指的是自我对自己行为和内心的把握和导向,以克服自己内在的非理性、盲目、无知的因素,积极地成就和完善自己。这与伯林的积极自由含义是一致的。如果说消极自由的含义是,作为个体的我的意愿和行为不受人为的肆意干涉和阻碍,那么积极自由的含义是,我希望控制和驾御自己的意愿和行为,成为自己的主人。

消极自由(私人领域或隐私)的存在是个人主义的必要条件。但是,消极自由是否是个人主义的充分条件?是否一个人不被干涉从而获得一个独立的空间就是个人主义的全部价值?也即,消极自由本身是否是一项终极价值?仅仅消极自由是否就是自由主义的全部理想?

密尔、哈耶克、伯林等强调消极自由价值的终极性,认为自由就是他人不妨碍我的选择,至于我作什么选择别人管不了,只要我不侵犯他人。卢梭、康德、黑格尔等则认为,自由不仅仅是不被干涉,而且是理性自主。他们强调积极自由的意义,认为自由不仅仅是我有多大的空间去随自己的意愿作出决定的问题,而且是我作出的决定是否合理的问题;对于那些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克服非理性的盲目冲动的人来讲,他们即使有了不被干涉的空间,也仍然可以是不自由的。

对消极自由几乎唯一的强调,使密尔这样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倾向于为个人行为最大程度的消极自由(不受干涉的范围)作辩护,不仅理性的行为受到保护,甚至非理性的行为都在权利的保护范围之列。密尔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在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利上则是绝对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4](p10)“只要我们所作所为并无害于我们的同胞,就不应遭到他们的妨碍,即使他们认为我们的行为是愚蠢、背谬、或错误的。” [4](p13)

密尔等自由主义者对个人自由的珍重超过了对任何善生活内容的珍重。他们与其说是相信个人必会选择合理的善生活,不如说是坚信个人自由的价值高于个人所选择的任何善生活内容,那怕个人不选择善生活而选择平庸的生活,也不得以善的名义强迫他。在密尔看来,强迫是最大的恶,其不道德性不可能被其强迫所获得的善抵消:“要知道,一个人因不听劝告和警告而会犯的一切错误,若和逼迫他去做被认为对他有好处的事这一罪恶相权起来,后者比前者是远远重得多的。” [4](p83)

密尔等自由主义者之所以如此坚定地坚持消极自由,归根到底在于认为,只有人们不受任意地支配、干涉和强迫,才能保证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选择,即个人自主。可是,积极自由价值的坚持者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仅仅强迫和支配的不存在并不能保证人们的自主,如果没有某种高于个人的东西(如上帝、历史 规律、国家权威、绝对精神、共同体,等等)的引领,个人就会走向盲目。因此,问题的争论在于是否相信个人可以自主。自由主义者相信个人可以自主,而自由主义的批评者和反对者归根到底都不相信个人有充分的自主能力。于是,是否相信个人有自主的能力,是否坚持个人有自主的权利,就成为是否坚持个人主义的标志。对个人的尊重归根到底是对个人自主能力的尊重。我们之所以把一个人看作是人,而不是物,就在于他能够承担责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罗尔斯把个人的这种自主能力称为“道德人格能力”(the capacity for moral personality),他写道:“道德人格以两种能力为其特征:一是获得一种善观念的能力,二是获得一种正义感的能力。当其实现时,前者表现为一项合理的生活计划,后者表现为一种按某种正当原则行为的起调节作用的欲望。所以一个道德的人是一个具有自己选定的目的主体,他的基本偏爱取决于条件,这些条件使他能去构造一种尽可能充分地——只要条件允许——表现他作为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物的本性的生活方式。” [5](p548)包含在人身上的这种道德人格能力是个人主义的根本根据。有了这种最低程度的、潜在的道德人格能力,就使任何个人不能被当作物来对待,他们是有尊严的理性存在,理当被赋予至上的价值。

对个人自主能力的尊重是个人主义的根本含义。每一个人都具有至高无上的内在价值和尊严,这是个人主义的根本信念。如果一个人可以牺牲,那么另一个人、再一个人,„„以致所有的人都可以牺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一个伟大的伦理原则,而它的真正实现是个人主义:你不想被当作手段牺牲,你就不应该把他人当作手段。在康德那里,这种思想得到最深刻而系统的表述,他写到:“人,一般来说,每个有理性的东西,都自在地作为目的而实存着,他不单纯是这个或那个意志所随意使用的工具。“”有理性的东西„„他们的本性表明自身自在地就是目的,是种不可能被当作手段使用的东西,从而限制了一切任性,并且是一个受尊重的对象。”[6](p80)

我们看到,卢克斯所 总结 的个人主义的四个方面(个人尊严、个人自主、个人隐私、自我发展)归根到底可以归结于一个核心:个人自主。由于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础,因此,个人自主就是自由主义所要维护的核心价值。

二、作为自由主义之根据的个人自主

没有什么比是否尊重个人自主更能确定自由主义的实质了,“促使所有公民的自主活动正是自由主义、它的基本价值及其政治纲领的终极目标和辩护理由。”[7](p26)经常谈到的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有多元主义、宽容、自由、正义、平等,等等。但是,为什么自由主义不把秩序、稳定、效率、繁荣或幸福作为基本的价值?或者,为什么不把共同善、美德、和谐、理想作为追求的价值?自由主义所确定的基本价值其根据何在?

根据就在于个人主义或个人自主:给个人以无上的尊严,视个人为目的而不是手段;让个人自己去作什么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判断,尊重个人的自主选择权;不干涉个人的隐私,保护个人的消极自由;鼓励个人的自我发展,为个人的发展创造社会条件;等等。所有这些就是自由主义所追求的目的价值,而其他价值只有实现这些目的价值才被珍视。可见,个人自主“是自由主义的真正核心,是内部的要塞,所有自由主义的战役都是为了保护这一要塞而打响的„„自主是自由主义的基本政治价值试图去培养和保护的东西。自主是目的,其他的价值则是它的组成部分或手段。” [7](p19)

多元主义之所以是自由主义的一个基本价值,是因为它为个人自主提供了选择的可能。一元化就不存在自主的问题,在事实世界里,科学所面对的是认知而不是选择的问题,真理只有一个,因此对世界的认知不可能是多元主义的。但是,在价值世界里,关于什么是善的或好的观念没有一致性,这就为个人自主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些多元价值中的任何一种,来形成他们自己关于善生活的观念(conceptions of the good life)。国家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种合理的善生活观念,而不应当把一种特定的观念置于其他观念之上。这意味着“宽容”或“中立”。国家的任务在于制定和维持一些规则以使它们的公民能够去过他们自己追求的生活,而不是去干涉他们的生活。与这些规则相一致的行为就是“正当”,反之,公民试图按照他们自己关于应当如何生活的观念来生活时指导他们的东西就是“善”。政治道德应当只关心正当,而让个人自己去决定他们的善。由此,就引出了当代自由主义道义论所谓“权利(正当)优先于善”的原则。多元主义就是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善的政治态度的自由主义价值。正是有多元主义这个被人们尊奉的基本价值和政治态度,在自由主义社会里,才不会把仅仅与某种善观念不同的另一种善观念当作异端予以压制,个人在善观念的的选择和确信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利。

正如上述,自由(消极自由)作为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为个人在多元主义所承认的许多不同的价值和善生活观之间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这种空间由自由主义国家政治上的保护所保证,使得公民在作自主选择时不受外来干涉。自由与个人自主有更加密切的联系,它是个人自主的必要条件,因此它是自由主义的最基本价值。但是,仅仅自由(消极自由)是不够的,自由不可能是个人自主的充分条件。而且,自由的目标毕竟是自主,把自由作为终极价值会使自由主义陷于被批评的境地。

自主命题:在核心地带教研 篇3

教研课题与教学的脱节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许多课题不痛不痒,只是在教学的边缘打转,解决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或者眼光一味向上向外,对本校教育的独特问题视而不见。这个弊端导致教研难以挖掘出教学的真问题,不能对教学能力的提升形成直接的作用。

浙江台州市玉环县实验学校的教研与众不同,他们通过组织一次自主命题的期中考试,将教研与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测试相结合,在集体研究中提高了教师的考试命制能力,并通过测试结果发现了课堂教学的深层问题,制订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次教研活动,达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解决方案

一、活动的背景与意义

过去学校组织考试时,考虑更多的往往是考试成绩的排名和对教师评价的公平性,因而采用校外的试卷,这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作为教师应该拥有的考试命题权。

一段时间里,很多教师的教学几乎都是围绕考试而展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教师不是在教书,而是在教考试。大家几乎陷在猜谜和谜底揭秘的怪圈中,应付考试成了教师一年又一年的煎熬。我们几乎忘记了自己早年的学习就是在教师命题的考试下成长起来的,而如今,考试命题,甚至编习题对我们的教师来说竟如此陌生。我们的教育变成了考试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不过我们也发现,由于社会、家长、学生对考试的迷信,加之教师又是不具备命题权的,于是教师的许多正确的教育行为受到诸多怀疑,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一些习惯、态度的要求,学生和家长居然会以“考试反正不考这些”为由而拒绝服从。当然这可能是一些极端例子,但是能否给教师一些命题权,让他们在试卷中平时就对学生的教育做一些刻意的设计,教师的教育功能也许会发挥得更好一些。

近几年来,由于台州市中考的自主命题,更由于台州市教研室对中考命题所采取的一种开放姿态,使得我们有机会了解中考命题的全过程。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开始以研究的方式关注中考命题。我们学校也因此连续三年要求教师就当年的中考试卷进行评析。一些教师表现出较强的试题把握能力,但有些教师分析起来不着边际。我们认为,教师长期未能直接参与命题是主要原因。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决定在一定范围内还教师一些命题权。

于是,我们在一次期中考试组织中,尝试让教师自主命题,并将它组织成一次有关自主命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的意图与目的

(1)过去的期中考试往往是借卷考试或者校际联合命题,这样做考虑了横向比较的公平性,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学情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使得教师失去了对教学进度的把控权。所以,期中考试采用自主命题,至少可以把一个学期的教学安排的主动权还给教师,使教师在一定时段内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实施新课程。

(2)教师自主命题,有利于控制试卷难度。多年来,我们对考试往往有一个误解,以为考试是对学生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和甄别,但却忽视了考试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激励作用。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有不少学生是因为一次又一次考试的打击而一蹶不振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考试成功的喜悦中去继续新一轮的学习呢?准确的试卷难度控制需要高超的技巧,唯有让教师们在对自己学生进行命题的锻炼中,才能使试卷难度逐步实现较好的控制。

(3)教师自主命题考试,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的效能。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针对学生中的一些典型问题作特殊的要求。这些要求需要在平时的作业和课堂中加以关注,同时也需要通过考试对学生的矫正情况进行诊断,从而促进学生改进学习。但大规模统考不可能体现考试的这一作用,教师平时的针对性要求常常落空。

(4)通过命题,还可以促使教师对知识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梳理和分类,从而提高其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这种能力对一个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着大量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还昏昏然的教师,这不能简单归咎于教师自身。我们的教师没有命题的机会,似乎也无须进行阶段教学内容的梳理,即便是复习迎考,我们的教师已经有太多现成的复习资料,大把的诸如“全案”、“秘籍”使得教师们几乎无须做太多的准备就可以带领学生开始复习。而当我们把一定范围内的命题权还给教师,也就造就了一个迫使教师进行阶段梳理的环境,这更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的成熟。

(5)在命题规范要求下进行命题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命题水平。这种命题水平还能迁移到教师平时的作业命制上。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命题规范,在备课组共同研讨中命制出符合要求的试卷,并在试后反思研讨中提高作业编制的水平。我们知道,教师抓教学质量主要从课堂、作业以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入手。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要求教师自编学生作业,这相对于前几年简单地用一套或多套的征订练习而言,肯定是一种进步。但自编作业的质量、作业的难度把握等问题又出现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提高教师的能力。我们有必要开展以命题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提高编制试题与习题的能力。

(6)按照规范参与试卷命制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各类统一考试的把握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组织复习迎考的能力。从我们学校已组织三年的中考试卷评析活动中不难看出,有的教师对试题命制的意图理解不透,有的教师对具体题目的考点分析不够全面,尤其是试卷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较为隐蔽的考查,试题与教材、课程标准的关系还无法完全解读。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长期没有参与试卷的命制,使得他们对别人命制的试卷的分析犹如隔靴搔痒。只有让他们真正参与了试卷的命题活动,他们才会通过试卷与命题人产生一种平等的对话,由此才会产生真正的理解。

三、活动的制度准备

要坚持任何一项教研活动,都要有制度的保障,更何况我们这次涉及到考试的教研活动。因此,我们在活动组织前,对学校的几个评价制度进行了修改。首先,取消了期中考试对学生成绩的排名。在我们原来的制度中,期中考试的评价占整个考试评价的40%,如果这个评价继续存在,它必然会影响到我们这次活动的有效开展。其次,降低了考试评价在整体评价中所占的份额。我们的修改并不是因此而改变考试评价的主导地位,因为毕竟还有社会生存的压力,我们只是将考试评价由原来占的75%的份额降为60%,并将减出来的15%纳入到过程性评价中去。

四、活动过程设计....

(一)组织命题培训

在离期中考试还有四周的时间,学校教务处组织了期中考试命题的培训和任务布置会,请各任课教师每人命制一份试卷,由备课组研讨组卷。要求大家命题时,注意备课组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尤其是平时学生不太注意的作业订正和书写规范的问题;可以参考常见题型来拟定试卷结构,但各年级要根据自己学段学生的特点,做一些改变和创新,不要完全照搬中考试卷的框架。试题可以从学生平时的作业中选择或改编,但整份试卷应保证一定量的重在考察学生能力的原创题,要有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

会上还明确了命题的规范步骤:

(1)明确考试范围。对考试范围内知识点进行梳理,按照“了解与识记”、“分析与理解”、“运用于评价”整理列表,并向学生公布,作为学生的复习依据。

(2)做好试卷框架规划。根据知识点和题型的分布规划好试卷,并确定每一小题的分值和预估难度。

(3)备课组成员每人根据已经做好的试卷规划表命制一份试卷。试卷要逐题标明试题来源,要求使用“复制”、“改装”、“原创”等用语,原则上复制题不得多于1/4(以题量计数)。

(4)根据命题计划,在各成员命制的几份试卷的基础上,组合成一份试卷。综合过程必须要全体参与、共同研讨,要明白组卷过程不是简单的选题和组合,它还可以是改装以后的再组装。

(5)进一步推敲试题,并形成参考答案和评分建议。

(二)组织命题反思

试卷的整体评价由教务处做。主要是根据预估难度和实测难度的比较,分析考试的整体得失。应该说,各学科基本实现了原来的难度控制目标,这得益于试卷命制过程的严格规范和备课组的集体研讨。

但我们也看到有两份试卷在难度控制上的问题。其中七年级英语试卷偏易,难度系数达到0.92,九年级的社政试卷难度系数为0.71,相对偏难。那么究竟是试卷题目偏难,还是教师对教学的落实情况估计不足呢?九年级社会政治备课组对学生的答卷状况有如下一段分析:

“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非常弱。如对26题和28题的材料的分析与理解。26题的问题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道理?这题的错误率是最高的,即使是会回答的同学,回答得也不全面。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还不到位,以及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比较差。”

从备课组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学生丢分主要原因是对材料分析题的不适应,学生还没有学会如何解答材料分析这一类题目。材料分析题是从七年级开始就有的题型,而且这道26题所考查的能力点也是课标明确要求的。由此我们推测,问题可能在平时的教学上。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课堂,发现在课堂上本应作为学生材料分析能力训练的环节由老师的讲解代替了,或是由课堂的小组讨论代替,效果不好。由此,我们提出了课堂训练的改进建议。

此外,备课组要进行试卷的反思总结。我们将试后逐题的抽样调查数据与备课组原先做的逐题难度预估的数据同列一张表,供备课组分析参考。由于是教师们自命的试题,大家的考试分析都写得特别认真、详细。考试分析中,大家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分析平时的教学不足,而且还给出许多教学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建议是教师们自己提出的。我们想,这样的效果要远比学校领导或部门对其提出建议或要求好得多。

五、问题与思考

(1)在教师们的分析报告中,我们发现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命题反思做得不够。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还不大会做,另一方面可能是我们命题之初忽视了让教师记录每道题的命题意图的环节。这一疏忽可能是这次教研活动的缺陷。

(2)本次命题,尽管我们在试卷的整体难度把握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发现各试卷的部分题目的实测难度与预估难度相差悬殊。这反映出教师们在难度控制上存在对学生学情把握不准或是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认识不够的情况。

对这次考试策划,教师们众说纷纭。他们基本赞同这样的考试形式,而存在的担忧是评价的公平性。尽管我们已经取消了对期中考试的横向评价,但是教师对分数近乎天性的敏感并不会随着我们评价制度的改变而立即消失。这样的争论在今后的考试中还会继续下去。不管怎样,我们的路必定要走下去,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教师在其中的进步,而这正是我们的初衷。

你问我答

1.试卷以及作业的自主命制是一项工作量不小的任务,如何让教师们的热情持续?

2.教师分别命制,再集体讨论决定的方式中,会不会出现有热情、有能力的教师参与度越来越高,而其他教师参与兴趣越来越低的情况?

3.在一轮教学周期的命制创新中产生的试卷和作业,有多大比例会在下一轮教学周期沿用?持续创新的要求和动力如何体现?

欢迎读者分享自己的思考并提出新问题(邮箱xiaozhangchina@126.com),及在杂志官网www.xiaozhangchina.com、微博“校长杂志”参与讨论,我们将在整理后请相关学校解答。

自主提问——马坪生态课堂的核心 篇4

在现代工业化的时代, 大部分工人像流水生产线一样每天做着“千遍一律”的动作, 他们的大脑根本没有时间思考问题, 更不用说提问了。如果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解题的机器, 会操作机器的工人, 那将是教育的悲哀。

一、学生自主提问的意义

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发现问题是一种超常洞察力, 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超常创新力。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只是在自主提问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智力行为。因为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是被提出的问题牵着鼻子走, 在思维上受到限制, 这好比一口水塘, 其水域、水质是固定的, 塘中的鱼儿只能在这固定的环境中生活, 已不可能享受大江大海大潮中那种激情澎湃的畅游。学生在这种自主提问活动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同凡响, 认识到了自己的巨大潜力, 树立了自信。例如, 我在听鲁冬霞老师的课时, 发现一个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太阳的话》这篇文章后, 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老师让他说说自己的感受, 他大大方方地说:我有我独特的感受———我觉得太阳像我的妈妈, 正如文章中写到的“快起来, 快起来/快从枕头上抬起头来”?我妈妈就是这样天天叫我起床的。这位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做了无逢对接, 有体会, 有收获, 他在同学和老师的掌声中树立了自信。自信从提问中来, 又推动自己不断思考下去, 发现新的问题, 收获新的希望, 树立更强的自信。

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传统的课堂, 学生是知识的容器, 是解题的机器, 培养出来的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明显不足。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知识的发现者, 思维的创新者, 问题的提出者, 真理的探索者。我们认为只有当学生个体以自然的、生态的本质特性进入课堂, 才能展现出他们真实的状态, 去独辟蹊径, 去思考, 去探索, 去发现。从认知学上讲, 只有经过学习者个体自己的内心体验活动后得到的痕迹才深刻, 而学习正是这种自发的自主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的体验过程。我校紧抓不放的就是在这种生态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我们的每一堂课, 都有学生生成的原生态问题, 这些问题不是从书本上照抄下来的, 而是来自他们的心灵的深处, 也许是一种异想天开, 也许是一种不经意的心动。拥有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人, 他们是快乐的, 幸福的, 因为快乐就是一种心动, 而心动带来的就是愉悦和幸福, 幸福在探索过程产生的, 无探索就无所谓幸福。一年级语文老师邓美华在教“尾巴”的“尾”这个生字时, 一个学生说“怎么才能记住这个生字呢?”同学们的小嘴巴叽叽喳喳地说开了。一个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女同学说:“老师, 我知道怎么记住这个字宝宝了。”邓老师和很多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看着她:“快说说, 你是怎么记的?”她大大方方地说:“我家养了一只小狗狗, 它的尾巴长长的, 尾巴上还长了毛。‘尾巴’的‘尾’左边那长长的一撇, 不像是小狗的尾巴吗?‘尾巴’的‘尾’的下面的‘毛’, 就说明尾巴上是有毛的。这样, 我就很快记住‘尾巴’的‘尾’了。”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你太棒了!”“你好厉害哟!”自信、快乐洋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现代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 一个样子, 无棱无角, 毫无个性而言, 他们的解题模式, 解题思路, 解题方法不差分毫。这让我想到中国大都市的房子, 都像火柴盒垒起来的一样, 千篇一律, 方方正正, 谈不上创新和创意。我校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 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 个性中优秀的东西得到充分发挥, 老师要去呵护, 不可轻易地否定和批判。如初中数学杨璐老师教初一合并同类项这个知识点时, 刚入初一的学生对合并同类项感到很抽象, 不是很理解, 对x、y、z、a、b、c这些字母的实际意义不甚明了, 她有点为难。这时, 一个学生大胆地说:“老师, 我发现了一种合并同类项的新方法, 一个鸡蛋加两个鸡蛋就是三个鸡蛋, 这个鸡蛋就相当于x或y或z或a或b或c, 而一个鸡蛋和一条鱼是不能和并的, 相当于x和y, 不能合并一样。”这个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彰显无遗, 可以说即合乎逻辑, 又通俗易懂, 更重要的是独树一帜。课后, 杨老师逢人便说这个课堂奇迹, 并感慨道:“那个同学给我上了最精彩的一课。每个学生的潜质是不可估量的, 老师的职责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让学生敢想、敢说。”

⒋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体现“师道尊严”, 老师高高在上, 学生不敢问老师, 老师就算主动问学生, 学生也是声如蚊子“我没有问题”。这样就压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我校创建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就是要打破压抑, 让师生关系回归自然, 回归本质。师生本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关系, 学生从老师那儿得到一些学习的方法, 得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赏识, 他会在内心认可这位老师, 愿意去接近这位老师, 愿意与老师沟通交朋友, 将老师看作自己亲人、朋友。学生敢于大胆提问, 就说明学生是将自己放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的, 而不是将老师看作神仙, 有什么特殊。例如, 我校一位长相比较黑的老师, 他在教《七彩的非洲》一课时, 一个学生提出问题:“你想像中的非洲人怎么样的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我认为非洲人比我们老师还要黑。”老师不但没有表现出不快, 而且微笑地对这个学生说:“你很棒, 会运用身边的人物作参照物来进行对比,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非洲人肯定很黑。”这是我校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一个缩影, 只有师生建立起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 学生的个性才能健康发展, 学生的潜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提问精神才能得到完全的发扬, 整个课堂才会呈现出“知识的超市, 生命狂欢”的壮观景象。

二、学生自主提问的几种形式:

第一种:一般性提问。此类提问基本上属于模仿式的提问, 模仿提问是学生自主提问的最初始阶段的一种形式, 它主要是模仿例题或老师出的题, 改变一些数字或形式, 这种提问在数、理、化理科上面很普遍, 虽然这种提问没有多少创造性, 但它是学会提问必不可少的步骤, 是学生能提出个性化的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如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篇课文分几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对于初步学习提问的学生来说, 能提出这种问题也应值得老师肯定和认可, 不可一味地否定。

第二种:普通性提问。如“这是什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出来呢?”说明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运用老师所教的方法去进行提问, 这些问题如果能大部分解决, 可以说那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基本完成和达到了。

第三种:个性化提问。个性化提问是指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或一定内容的知识的基础上, 能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 但却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来, 闪烁着智慧火花, 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的问题来, 这是学生的好奇天性发挥到极致的最高境界, 如我在听一节科学课时, 一个同学站起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人都说吸烟有害健康, 那为什么国家还建那么多卷烟厂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一个小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难道不值得叫好吗?

三、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策略

⒈教师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教无定法, 但不能没法。学生开始时肯定不太会提问, 更不用说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来了, 因此, 老师有必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比如学习一篇说明文, 学生肯定要知道文章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等等, 一篇写景的文章, 肯定要将文章的的写作结构, 景色的的特点是什么, 等等, 这要根据不同学科, 不同教学内容, 老师要归纳出提问的共性和个性, 总结出提问的各种方法以便学生借鉴运用。

⒉引导学生提问

有的学生就算掌握了老师教给的一些提问方法, 但就是不肯开口提问, 怎么办?老师要遵循学生好奇提问的天性, 大胆鼓励学生, 哪怕学生提出了错误的问题也要毫不吝啬地进行鼓励, 以打开学生封闭的思维, 例如吕海龙老师在教学《彩色的非洲》一文时, 一个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非洲人那么黑, 肯定那里的太阳很大, 那为什么不在非洲大力发展大阳能呢?”这个问题可以说与课文的教学任务、目标风牛马不相及, 但是吕老师在处理这种情况时, 从保护学生好奇提问的天性出发, 没有批评指责, 而是面带微笑地对他说:“你的提问太棒了, 希望学好新本领后, 到那里去一展拳脚, 干出一番太阳能大事业来。我非常希望你将来能做中国的能源局局长, 你会给我国的能源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老师相信你!”我想, 这些话也许会影响他一辈子的行动方向, 如果真的如此, 他在这堂课上又有什么错呢?

⒊放手自由提问

学生提问的天性一旦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他们所提的问题会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具有独特个性的光环, 这种时候, 老师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由提问, 真正让他们处于一种“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自由宽松氛围里。

四、怎样保护学生自主提问的天性?

⒈肯定认可

学生在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 千奇百怪, 老师千万不能轻易地予以否定“这是什么问题啊!”“这个问题你能答出来吗?”“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还提, 真蠢!”……也许, 你这一句, 就好比当头一瓢冷水, 彻底浇灭了学生刚刚萌发的提问天性, 他以后还想提问吗?还敢提问吗?这是在扼杀学生提问的天性, 不管学生提问怎么样, 老师完全可以大度地包容一切, 面带微笑地树起大拇指, 给他们一个大大的“OK”, 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 很有可能, 你一个“OK”将成就一个个性开朗, 个性鲜明, 阳光健康, 敢想敢说的创新人才。

⒉发现亮点

当然, 我们完成可采取不同方式对待学生的不同提问, 努力发现学生提问中的重点, 找出那些闪烁着智慧火花和个性鲜明的提问, 大加赞赏, 对于那些智力较差, 从不敢提问的学生哪怕提出一个你和其他同学们看来很简单的问题, 老师要大加赞赏, 这是力量, 是帮助他树立提问的信心, 那些很有价值的个性化提问, 老师更应将这些学生列为全班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进而推动大家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争先提出被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赞扬的问题“我也要提出几个好问题, 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这是学生希望得到肯定和认可的天性使然。

五、怎样处理学生的自主提问

⑴较简单的自处理。一个小组内的学生是根据智力状况, 非智力因素, 分层次组织在一起的, 因此, 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明显地出现出四个层次。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处理, 能找到答案即可将此类问题不可放到小组内、全班去讨论, 以免浪费时间。怎样了解学生解决此类问题呢?可以让小组长去检查。

⑵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 可以在小组内开展讨论, 如果在小组内能解决的, 就不必要提交全班讨论, 老师可以巡视各小组, 参与到各小组讨论活动中去, 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

⑶较难的提交全班讨论。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可以开展组际大辩论, 老师不可轻易地给出评定, 要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综合, 最后得出较完整的答案。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篇5

背景链接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在互联网以无所不在的影响力深度改变并全面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的当下,总书记对核心技术的着重强调,提出了明确的解题思路,为网络强国建设确定了更为清晰的目标。

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激活拒绝令一事,让自主创新的议题备受关注。不少人提到的“缺芯少魂”一词,也让自主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问题,进入公众视野。

综合分析

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从大到强、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核心技术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权威论述]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好比在别人墙基上建房,经不起风雨。核心技术靠化缘要不来,关键还得靠我们自己。下定决心、发力攻关,打造“中国芯”,打赢翻身仗,中国人有这个志气,更有这个能力!——习近平

[成绩]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建设者,也分享着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摆脱了特大洪涝灾害泛滥肆虐的威胁;高铁带来的便捷和舒适,过去做梦也想不到。伟大成就、巨大变化背后的主要推力,是大国重器,核心技术。

近些年来,中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不断追赶的态势愈发突出,在不少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量子通信、探月工程、可燃冰开采等诸多方面,中国都取得重大突破。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和成就足够令人自豪。中国的科技创新成就,以及中国日益迸发出来的科技创新潜力,值得充分肯定。

[问题影响] 成绩不容忽视,但也要看到,不少领域与国际一流的差距依然明显,核心技术的短板依然突出。前段时间,中兴遭遇美国制裁,就暴露了中国通信产业“缺芯少魂”的问题。的确,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也是花钱买不来的,以往那种“轻研发、重应用的拿来主义”虽能获取短期利润,却难以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中国实现

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一些领域“领跑”的转变,但“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楼越高风险越大”,不掌握核心技术,迟早会被别人卡脖子,国之重器不立足于自身,容易动摇发展的根基。

参考对策

增强核心技术的自主能力,需要制度层面的支撑。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过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两弹一星”的奇迹,今天,我们更有条件和信心,掌握和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

增强核心技术的自主能力,需要政策层面的突破。对技术创新的企业,应该予以最大力度的税收减免等优惠;对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可予以诸如按产出比例分成、入股之类的激励。让创新者有更多的“获得感”,就会激励的更多的人去研发创新。

增强核心技术的自主能力,还应该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基础研究默默无闻,长年坐着冷板凳,还常常要面对曲折和失败,又不能马上产生效益和成果。但是,没有扎实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很难增强核心技术自主能力的。

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是基础。我国企业要真正走向国际化,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有些企业,如家电企业、服装企业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也应该到,这些企业的主要产品大多集中在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上,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依靠低成本和廉价来取得一定优势。从全球范围来看,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因此,中国制造企业要走向世界,必须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

拥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战略是保障。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独特、适用的技术,是很危险的。企业光靠自己开发专利技术也是不行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是企业技术突破的主要法宝。通过学习别人的专利并进一步提出新的专利,这才是中国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根本出路。

文章素材 [标题] 1.核心技术要自主 中国科技当自强 2.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3.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拥有话语权 [开头] 示例一

“科技攻关要摒弃幻想、靠自己”“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攻坚克难”。日前,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再次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引发热烈反响。自主创新这份中华民族念兹在兹的追求,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

示例二

美国商务部宣布立即重启对中兴通讯的制裁禁令,芯片禁售凸显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未来涉及高科技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和复杂。总书记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也是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底线。

[结尾] 示例一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总书记强调,“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筑牢自主创新的理念和信念,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我们的科技强国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示例二

中国科技当自强,靠花钱买不来核心技术。在充分认清自身差距和不足的同时,对自身的成绩和发展潜力也要保持充分信心,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实现更多更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示例三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总书记强调,所有关键岗位、重要产业,都要有一份责任感、使命感。在攻关核心技术这条路上,政府、社会、企业、科研工作者,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份使命意识,以中国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凝聚团结拼搏的力量。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

资料来源: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篇6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53-01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是要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并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班级整体的语文教学成效。语文教学的学科特质决定了语文教学时间活动应该是包容的,发散性的,这么多年的语文一线教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节奏是最难把握拿捏的,语文的课本内容教学也不是非黑即白泾渭分明的是非题,大量的主观性的教学内容也考验着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方法技巧。语文作为新课程学科改革里面的支撑性学科,给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改革压力也是巨大的,如何在重重困难与压力之下取得语文教学成效的突破性提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探究的问题。如果说,没有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的实施,可能会有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会懒得去思考探究这样一个问题,因为这很费脑筋,且因为教学能力素养的差异,对于一部分语文教师而言,看上去有些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会选择安于现状,像以往一般流水线似的输送学生,至于课堂教学成效低,也许也会无奈地选择承受。但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是整体全覆盖的,所有语文教师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跑不掉,教学改革是必须的,但如何改、改哪里,这些确实需要教师自己思考摸索探究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给了我们巨大的外在驱动力和鞭策感,让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从缓慢、甚至停滞中起步进而加速前进。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号角是吹响了,如何做才能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粗浅认知:

一、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里面着重谈到了一点:那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建立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这样做很难么,不难!很容易么?也并不容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滔滔不绝和侃侃而谈,大多数时候,在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看来,这样的不间断讲诉是对于自我能力与魅力的展现,这样上课很舒服;至于学生能不能理解,能理解多少则不去关心,课堂变成了教师“独奏”的舞台,学生变成了没有选择的“观众”。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让我们必须颠覆这一切,教师从讲台上站下来,停止滔滔不绝的讲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讲去讨论,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可以大概分为三个板块:也就是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协作讨论、课后练习拓展。课前自主预习是对于课堂教学的前置准备,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因为真正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进行课前自主预习,是无法进行有效的课堂协作讨论的,自主学习的效率就会十分地下,重视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让学生们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带着对于本课时文本的深度问题进入教室,进行课堂协作讨论,这样有助于课堂教学节奏的有序展开;课堂协作讨论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组成部分,我们时常强调的语文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就是体现在用大部分课堂时间花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讨论上,这个时候,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角色的转换实际,只在一旁给与必要的学习方向性引导,不得过多干涉学生们的讨论过程,充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包容性和发散性,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氛围的轻松与愉悦,也使得学生们能够看到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以往压迫式学习中解脱出来,能够以一种自信自觉的学习态度进入学习者角色,进行由内而外驱动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进行课堂协同讨论学习的时候,要通过导学案,结合教师预设的课时文本问题及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带入讨论学习中区,集思广益,讨论得出问题答案;对于广泛不能通过讨论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在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后半段及时地收集汇总,进而进行有效的讲解反馈,这个时候的讲解答案应该是灵活包容的,不应该把问题的答案绝对化,用一个“哈姆雷特”扼杀在学生们心中的那九百九十九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需要技巧,当然我们也相信,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是能够处理好这个问题的。

二、适度练习和测试是对自主学习成效的保证

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是有计划有节奏的“精放”,把课堂时间放给学生,同时也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既然有“放”,也要有“收”,做到“收放自如”,这个“收”就体现在课堂时间后半段要适度地根据导学案的安排进行一定量适度的练习和测试,这个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效的检验及保证。一节课的小组协作学习讨论的结果需要教师基于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做出评价,通过随堂适度练习和测试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汇总这些问题,课后仔细分析这些问题,为下个课时导学案的设计编写提供学情参考。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篇7

一、教案变学案

教案是教师施教的依据,是教师根据教材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认知特点,为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而设计的教学程序。教案是教师个人用于教学的方案,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过程、作业布置 等基本环 节。教案的设 计教师是 清楚的,学生是不知道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 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缺乏应有的主动性,不能体现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的路线图,其主要功能是“导”,核心是“学”。教学的重 心要从研 究“教师如何教”转变到“学生 如何学”上。教师 的角色需 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换。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规范性,实现课堂的 能力培养 为主。因此,学案的编 写、使用、批阅、保存、检查和考核,都要建立一整套完 善的制度,确保编写质量和使用效益。在编写上,要求认真 研究课标、教材和学情,把握学案的难度、梯度和长 度,做到将严谨的、抽象的知识转化成能读懂、易接受、较通俗的具体知识,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确定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 和方法,给出达到 目标的办 法、途径。在使用上,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学情制定教学设计,灵活调整学案,并在使用后进行及时的交流反馈与完善。

二、讲堂变学堂

导学案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科学有效、有序地学习,有针对性、有选择性、有感悟地学习。

“自主课堂”最突出的特点是成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一般以几人为一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自主课堂的组织保障,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主要平台,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对小组建设按照“组建、指导、培训、考核、评价”于一体的经常化建 设制度,在实践中加大随机培训指导力度,按照培训的“时间短一点,人员少一点,频率高一点,层次多一点”的具体要求,确保学习小 组在自主 课堂中发 挥带动和 引领作用。

三、传授变引导

学案导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 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驾驭自主课堂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准确合理 安排、调控自主课堂的三个环节,遵照“抓两头放中间”的策略要求,重点强化对自主学习的指导和落实,着力于检测反馈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讨论并充分展示,鼓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四、客体变主体

“自主课堂”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核心是要让学生会学。教师要针对学情结合教材,决定教什 么、怎么教。教师一般不讲学生已经会的内容;经过启发学生能懂的内容让给学生讲;经过启发学生理解仍有困难的内容,教师才画龙点睛,具体细致地讲。

五、作业变检测

导学案的基本内容除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储备、问题情境、学法指导以外,更重要的是还有尝试题、变式训练、跟踪训练、启迪延伸等问题情境,而不是整齐划一的作业布置和批阅。这样,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分层练习,差异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选择练习,使他们都能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喜悦,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得以发展和提高,真正起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和作用。

六、对个体评价变对小组评价

学习考核时,在对个体进行评价的 同时,还要对小 组进行评价。这样,学生不但关注自己的学习 成绩,还要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只有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提高了,他们才能取得好成绩,这样,使学生从小养成分工、团结协作的习惯,学习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都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以锻炼和提高。

总之,自主课堂是以学案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自我教育和发展创新的主人,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更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认真实践、合作交流和创新的过程。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是非常好的。

摘要:在新课改过程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在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过程中,为多数专家和教师所接受的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模式,也叫做“自主课堂”。“自主课堂”是指在教师点拨、引导和帮助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形式,实现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

自主汽车要在三个核心上下功夫 篇8

特别要强调,这次车展是在日本大地震影响下,全球汽车产销预计下降30%,国内鼓励汽车消费政策退市的情况下举办的,在千余辆展品中近17%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不仅展现东道主的风范,也大大提高中国自主汽车自立世界汽车强国之林的信心。

中国自主汽车要自立自强,首先表现在掌握自主技术方面,不仅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技术,在新能源和信息化方面也要迎头赶上,同时在关键技术上要下功夫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解决。政府应发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组织企业展开技术攻关,如同当年联合汽车电子公司解决发动机电子喷射技术那样。同时引导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机制,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和制度软环境。

第二个核心是供应链问题,日本大地震影响全球的汽车生产能力,这是拜全球化所赐。中国的自主汽车企业生产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似乎证明自主汽车企业核心供应链相当稳固,这值得振奋但不能太当真,因为自主汽车企业核心供应体系的国际化水平还不高,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和制造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日本地震只不过给了自主汽车企业追赶机会但没有给追赶的资本。发达国家在整车技术和零部件开发预研至少在2015年以后,而目前的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中高端的核心零部件都被外资或者合资企业把控。当务之急是必须加大对重点零部件企业研发和生产的资金投入,鼓励零部件供应商与主机厂进行同步开发,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引导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形成资本层面的合作关系以形成稳固的核心供应体系。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篇9

1 当前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分析

之所以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正是从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出发的,只有全面有效认识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才能为体育教学活动高效开展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结合当前体育教学活动,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体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传统

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理念往往有着独特指导作用,先进的理念能有效推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而落后的教学理念将阻碍和制约体育教学活动质量。随着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已经完全不符合当前体育教学活动要求,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由于缺乏对学生创造性和主体地位的有效重视,体育教学活动从内容到学生学习实效都无法满足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整个体育教学一味以教学内容推进为基本目标,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动思维的有效把握。传统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体育教学的客观需要。

1.2 体育教学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存在问题

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想要确保学生高效融入,积极参与,就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融入学生意愿,整个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导参与,确保体育教学高效开展。然而就当前体育教学实际而言,则是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完全主导了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与内容,整个过程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因此,体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兴趣爱好决定了其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往往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强度,因此必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1]。

1.3 体育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复合多元需求

现阶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教学内容极为单调,通常只是单一的体育课程内容教学,只重视开展体育技能和理论教学,而其他诸如:体育保健知识,预防知识都缺乏有效融入。同时往往呈现出某一个学期所讲解的内容都相差不大的内容和板块,单一的体育教学内容,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符合多元化需求,学生被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就使得学生缺乏足够兴趣,单一的体育教学内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对体育课堂缺乏足够兴趣,其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2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分析

结合分析以往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状况,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其教学改革效果的主要原因表现为缺乏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导地位并未有效发挥,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由于缺乏对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调动,体育教学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所以想要有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就必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1 提升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体育教学效果

通过推动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对体育教学改革产生极大推动作用。确立学生为教学主体,能使得学生多整个体育教学充满兴趣和热情,而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氛围就更为融洽,学生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是承认学生创造地位的客观表现,学生可以自我探索、追寻自己喜欢、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己把握教学进度。正是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参与,能为体育教学效果改善提供必要的驱动力,从而大大改善体育教学的效果。

2.2 改革“自主”实质上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内涵

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学生为主的管理思路和教学模式,那么整个体育课堂教学能够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有效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革新,实现教学内涵的有效丰富。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其改革目的,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创造地位,通过改革“自主”从而有效把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涵,为教学改革有效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2.3 学生主体优化课堂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以课堂形式优化为基本点,以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为重要切入点,只有实现这两点,才能确保体育教学改革的质量。而实施学生为主体核心的体育教学改革,则能够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出发,通过体育教学形式的合理优化,从而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提供有效途径,另外实现体育教学改革“自主”,实质上是对体育教学根本上的改变,从以往教师把控教学进程到学生选取内容,学生主导教学进程,教师只是充当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可以说,课堂将更具互动气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作用更加明显[2]。

2.4 学生主体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技能水平

所有教学的目标都是学生的掌握和理解状况。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学生配合的教学形式中,很难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的问题也很难被得知,所有环节都是封闭的,学生学习效果缺乏有效反馈。而实施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改革,更是教学环节的完善,通过有效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能帮助教师第一时间修改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能及时准确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计划和方案。而这一完善的教学流程,能有效提升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技能水平,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可以说,实施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不但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更是培养全面素养人才的必经之路。

3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核心的体育教学改革“自主”道路内容与思路分析

无论是新课程理念标准,还是人才培养要求,都需要我们对传统体育教学思路进行改革。一直以来,我们所开展的教学改革只是从问题的某一个方面切入,无论是完善程度,还是实际效果都无法达到体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因此,认知体育教学存在的核心问题就极为重要。正是缺乏考虑学生主体核心作用的教学模式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有效开展。因此,实施学生“自主”体育教学的思路就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想要有效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我们以学生主体参与为重要突破口,通过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实现体育教学改革有效开展。

3.1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核心的体育教学改革“自主”道路内容分析

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核心地位的改革道路,实际上是一个体系化过程。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自我驱动、自发探寻教学内容,有创造性的完成教学计划,这是成就感驱使的结果。而实施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表现,同时也是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更有生命张力。从实质上看,实施学生主体参与就是从根本上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3]。

另外,该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的模式内容。这是整个体育教学关系的结构性调整和优化,从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理解接受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学生主导教学进程的教学模式不但是教学关系的革新,更是对教学发展进程的全新理解和阐述。以往,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常认为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是正常现象,实质上这是对师生关系的不全面认知。而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充分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学习内容,整个教学进程有学生主导,而教师则是发挥指导作用,束缚学生的条件减少,学生探索知识就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环境,可以说,实现学生主导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最后,所要建立的“自主”体育教学活动是由学生自我寻求学习内容,自我设计学习方案,主动反馈教学难点,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可以说整个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设定到方案制定、执行都是环形封闭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关系的有效改革,实现体育教学实质性改变。

3.2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核心的体育教学改革“自主”具体思路分析

如何准确、高效、全面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核心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质上需要我们完善对体育教学的深度认知,在推动这一教学模式时,既不盲目,同时也结合必要的教学理念和要求。

首先,实施学生为主体核心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学生主体探索,并不是脱离教师,由于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知并不全面,所以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合理引导作用,通过教师合理引导,为体育教学改革有效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其次,要构造开放的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只有减少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和学生的条框性约束,才能为学生创造全面开放,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环境,从而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我们必须明确只要能提升学生掌握水平,都可以选择采纳。

再者,我们必须明白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爱好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原始驱动力。因此,实施学生为主体核心的体育教学改革,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通过学生成就感的获得,从而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整个体育教学活动。

最后,赋予学生自主探索权、自主学习权都是从教学实际出发的,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是不发挥作用,而是个人职能实现转化,从以往“台前”,走向“幕后”,从之前看的见的把控,转化为指导、引导。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为学生选择自主探索的范围。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发挥更为宏观的效用。

4 结语

自素质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始终在探索体育教学改革方向,但多次改革始终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随着人才培养理念不断丰富,如今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更加重视。丰富的体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才能让教学活动发挥更大效果。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的体育教学改革自主道路更是实现体育教学有效改革的必经道路。

摘要:随着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革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就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高教开展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充分结合学生主体,通过学生主体核心地位和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目的。深化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就是学生的参与程度,然而当前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改革,无论是丰富理念,还是革新内容,都未能融及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质,都没有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文拟从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和影响,有效分析以学生为主体核心的体育教学改革效果。

关键词:主体核心,体育教学改革,学生自主,教学效用

参考文献

[1]于国辉.浅析主体参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时空,2012(6):35-39.

[2]陈晓荣.大学体育教与学的改革创新研究[J].江淮论坛,201 3(3):75-79.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篇10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新课程理念,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现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大胆探索和积极实践, 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 获得了一些教学成绩, 现作简要简述, 与同行分享。

一、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自主学习过程, 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通过自我学习、自我质疑、自主讨论等方式学习和理解教材内容。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 只能在教师所设计的框架里“打转”, 不仅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此, 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前提。比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拒绝不良诱惑》这一章节时, 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对于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 可以在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的前提下, 诱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对比,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教材内容, 进行自主讨论, 要求学生针对目前社会上所存在的青少年犯罪提出解决方案, 并在组织全班同学开展分组讨论的基础上, 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将“研探结果”提交到班上进行交流, 集思广益, 深入“调研”。教师通过这种教学策略, 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裨益。

二、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学自励。”即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 还要自觉进行自我学习, 并把自己造就成为可以终生自主学习者。鉴于此,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证明,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 因此, 教师应积极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乐趣。比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关爱自然 关爱人类》这一章节时, 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纯教条式讲授方式, 让学生开动脑筋, 提出问题, 开展讨论, 并在自我领悟的过程中, 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即教师在指导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进行小组讨论后, 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当代中国的最基本国情是什么……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基本国情是怎样的……我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应如何面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如何履行环保义务……我们这个地区应该怎样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我们作为当代的中学生能为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做哪些事情……”等问题, 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 并认真作汇总整理, 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主题, 并通过循循善诱帮助同学们得出最终答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给予每一个学生发言权, 并给予积极肯定和赞扬, 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快乐, 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需要说明的是,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要注意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即在吃透教材的同时,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让自主学习的内容处于初中学生实际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使学生能够“跳一下就能够得着”, 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不是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打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三、“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直接讲授知识, 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已被教育界的有识人士所积极倡导。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 必须摒弃传统的压抑学生成长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 重新定位师生角色, 优化课堂学习环境, 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使学生学会“织网”和“捕捞”, 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取“知识之鱼”。比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这一章节时, 可以先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 即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的思路考虑问题, 然后, 教师给出资料, 让学生自主思考。 (资料:有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生活的种种艰难, 说她不知该如何去应对生活, 并流露出自暴自弃的思想。作为厨师的父亲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当着女儿的面把胡萝卜、鸡蛋和碾碎的咖啡豆分别放入开水中煮。20分钟后, 父亲把萝卜、鸡蛋捞出来, 把咖啡泡在一个杯子里。看着不解的女儿, 父亲让她先摸摸胡萝卜, 女儿发现胡萝卜变软了;又让她打破蛋壳, 她看到的是煮熟之后凝成一体的鸡蛋;最后, 父亲又让她饮咖啡, 女儿不解, 问她父亲, 这意味着什么。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都面临着同样的逆境, 即煮沸的开水, 但它们的反应却是各不相同的。胡萝卜原本是强壮的, 但进入开水后变软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 但经开水一煮变硬了;而粉末状的咖啡豆进入沸水后, 反倒改变了水。”“你会是哪一个呢?”他问女儿。) 教师展示完资料后, 反问学生:“你们会是哪一个呢?”然后组织学生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个思路开展讨论:“胡萝卜、鸡蛋、咖啡豆的不同反应, 分别代表了人们在遭遇挫折后的哪些态度……面对挫折, 同学们应该保持什么态度……战胜挫折, 具体有哪几种有效的方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你遇到挫折时是怎么样的态度……经过学习, 同学们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战胜挫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讲解, 而是只为学生提供思路, 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 此外,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要求, 让学生通过课外书籍和网络等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 并鼓励学生写课后随笔等, 从而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 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条件寻找更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篇11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大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纺织品已经接近1000亿美元了。但是很遗憾,服装出口的大部分还是贴牌生产,尽管从原材料到整个的生产过程,到包装,都是我们做的,70%左右的利润都让拥有品牌的企业拿走了,我们只赚了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创立企业品牌,特别是知名品牌关系着我们国家的竞争力。

创造知名品牌,很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要通过自主创新,在技术上领先一招,这样才能创造自己的品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形成了一些知名品牌,这些品牌很多是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像通信领域的华为,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创新带来的。像海尔,现在已经接近世界500强了,销售额接近1000亿元。之所以能够发展的比较好,也是由于它不断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

另外,我们还要通过经营管理,通过建立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来维护和建立自己的品牌。所以,需要我们大众传播媒体、新闻媒体来打造舆论,要形成一种相信我们国内产品质量这样一种舆论氛围。上个月我到一个省里去,看到一个衬衫厂做得很好,他告诉我,这个品牌花了300多万元,买了国外一个比较有名的品牌,那么整个生产过程,出售品牌的企业根本就不管,而且他的产品也主要是在国内销售,也不出口。那么一年300多万元,就是用它的一个牌子;既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也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而实际上,我们国内企业产品的质量完全可以达到知名品牌的要求,所以我们国人不相信我们自己的品牌,我看这是一种悲哀,我们舆论界的同志们,应该大力宣传,树立我们国产品牌的信誉,要相信我们自己的品牌。

同时,对于产品质量不好的,我们也要给予批评,通过检查、市场监督来把市场中间的一些害群之马淘汰出局,真正做到以质量保品牌,使真正叫得响的品牌,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解思忠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

国际知名专家华莱士说,21世纪是品牌时代,是靠名字赚钱的时代,我们消费者非常认牌子。目前国内好的品牌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流的产品,第二是成功的宣传,第三是诚信的品质,三者缺一不可。

但一流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技术创新。比如说服装,这里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为什么别人做出牌子,你的做不出来呢?这就是制作工人的素质。工程师在设计的时候,误差为零最好,谁能做出来,达到这样的精度,谁就是品牌了。这方面,我们国家的技术工人是非常缺乏的,可以说某种程度上,缺的不是高级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而缺的是高级技工。所以,我们新品牌企业还要培养技术工人,先进的技术设备都可以从国外引进,唯独技术工人不行。

第二是成功的宣传。我们中国人历来都是崇尚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信息化时代,谁也不会跑到深巷子喝酒了。所以说我们的传统观念,是小农经济时代的观念,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现在酒都可以包装好了,都可以到全球五大洲去了。所以我们观念首先要转变,做得好,也要说得好。

最后是诚信的品质。同仁堂最早的乐氏家族,搞了一个药叫止血丹,必须是金锅银铲,开始没有,就把家属的金银首饰拿出来,正因为诚信的品质,成就了它的品牌。

所以,作为企业来讲,拿什么东西来牵头,来组织你的思路,我觉得品牌是非常好的切入點。品牌是第一位的东西,技术管理等等一切管理都可以跟上,没有品牌就没有未来。如果品牌意识不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肯定不会树立好的品牌。

程 路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作为民营企业,名牌工程是民营企业进步和企业核心利益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也确实需要在这方面做出自己新的选择和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新的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之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之下,一是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关爱员工,实现双赢,就是说我们的老板要关心员工的存在,员工的生活条件,员工的发展,员工也要作企业的主人。民营企业的员工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品牌和名牌不仅仅是一个宣传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企业一厢情愿的问题,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企业做实、做大、做强的过程。最重要是培养用户和消费者的忠诚度问题。有了用户,有了消费者的忠诚度,才能够体现名牌工作检验的试金石。当然品牌的工作也要循序渐进,在去年宏观调控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折戟沉沙,也说明我们不能贪大、求全。

朗志正 国务院参事、中国著名管理专家

中国电视机、DVD世界产量第一,但用的是别人的技术,中国制造、外国芯,所以DVD不得不每一台交专利费给别人。

现在有企业推出来400兆的村村通的技术和产品,解决了城市里低端收入者的通话需求和上网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用自己的品牌,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解决了国家的问题;最近大家知道TD-SCDMA,三代移动通信也已经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全面推广,这说明我们自主创新的技术越来越成熟。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篇12

一、重视课前预习, 并给予精心指导

首先, 在学生自学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 合理地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 规定自学范围、内容。提出自学的注意点, 明确读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等。当我在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登月》时, 我会先对他们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第一, 能根据课后的生字、新词, 在课文中找出来, 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 自觉地去掌握他们,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第二, 能够准确地给课文分段, 概括段落大意,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三, 能够围绕课文内容、中心思想, 提出疑难问题, 或是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 自学目标明确, 使学生学有所指、学有所依。

其次, 学生自学时, 教师要随时获取反馈信息, 就关键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及学生的质疑作出及时的点拨、启发与讲解。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预习原很通行, 但是要收到实效, 方法必须切实, 考查必须认真”。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预习习惯的养成、自学能力的提高, 都离不开检查预习。因此坚持检查也很重要, 检查的方法也很多,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上课伊始, 让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情况, 既能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自信心得到加强, 也能让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地考评。交流预习成果,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 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也能不断提高。同时也是对一些没认真预习的孩子的督促, 强化了学生的预习机智。教师要对学生在自学中反映出来的情况长善救失, 给予正确的引导, 并对学生的整个自学过程作总结概括, 给予积极、正确的评价,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明确努力的方向。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 才能发生学习兴趣。”我们以前的预习课往往是学生预习了, 因为没有检查, 即使查了, 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 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 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因为预习的质量决定着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要调动学生认真预习, 保证预习质量。

预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对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热情都有很大帮助, 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预习的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预习落到实处, 为“高效课堂”的真正高效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创设语文课堂精彩的学习问题情景,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课堂之前先预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笑话、哲理故事, 给他们设计欢乐的情景, 这一设计使课堂气氛也空前的高涨, 真正做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预先设计好能激趣的问题, 打开思维的闸门。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提问切中要害, 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小学语文书中很多的课文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 要应用好这些故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妈妈的葡萄》这一课时, 我先讲故事, 再提问:妈妈在哪儿?为什么说是妈妈的葡萄?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 老师的话音刚落, 学生迫不急待举手, 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用问题情境主宰的高效课堂不是一朝一夕能训练成功的, 教师要通过创设语文课堂精彩的学习问题情景,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用高效问题情境引领下的高效课堂中, 教师讲得精彩, 学生学得主动, 课堂教学才能充分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 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传授给他们一系列的学习方法。

1. 教学生正确地使用工具书, 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首要条件。

首先要使学生养成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指导学生使用字典时, 除了识字外主要是了解和选择词义, 借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课内外阅读中要经常使用字典词典, 使学生逐渐养成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好习惯。随着学生年龄年级的增长, 培养学生进图书室、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2. 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专心读书、加深理解、锻炼思维能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有用的资料。小学生常用的读书笔记形式主要有书面笔记和摘录笔记两种, 书面笔记可要求学生一边读书, 一边圈圈、画画、写写, 圈出不懂的地方, 画出不明白的词语。有时也用列提纲、写概要、写心得等形式。

四、持之以恒, 教育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 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必须坚持不懈。平时, 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 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 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 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作文草稿, 学生先自改、互改, 查寻自己的疏漏, 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

此外, 还有课前预习、勤翻工具书的习惯, 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 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先写提纲后写作文的习惯, 文必加点、文必分段的习惯及自我测定、自我总结的习惯等。

总之,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把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观察、实践、独立思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因此,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平时教学中长期的训练, 能让学生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摘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要重视课前预习, 并给予精心指导;其次, 通过创设语文课堂精彩的学习问题情景, 激发兴趣, 第三,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最后, 持之以恒, 教育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总之,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下一篇:身边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