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液压系统

2024-07-19

推进液压系统(共12篇)

推进液压系统 篇1

摘要:本文总结了盾构机液压推进系统漏油、推进压力低、推进系统无法动作等常见故障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盾构,液压系统,故障,防治

概述

盾构机作是集机械、液压、电气与自动化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施工机械, 以其优质、高速, 安全的优势在地铁隧道施工中被广泛应用, 因此研究分析盾构液压推进系统的故障原因, 总结防治措施, 显得非常重要。

1、液压系统泄漏

1) 、故障现象

液压推进系统的泄漏, 是推进系统最常见的液压故障。可分为外漏与内漏。它直接影响到元件的性能, 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故障原因

(1) 油接头安装质量差, 没有密封好, 造成漏油;

(2) 油接头因液压管路长时间震动而松动, 产生漏油;

(3) 油接头处密封圈的质量差, 过早老化, 使密封失效, 造成漏油;

(4) 油温过高而使液压油的粘度太小, 造成漏油;

(5) 系统压力持续增高, 使密封圈损坏失效;

(6) 系统的回油背压高, 使不受压力的回油管路产生泄漏;

(7) 处于压力油路中的溢流阀、换向阀等内泄漏严重。

3) 、预防措施

(1) 选用粘度合适的液压油, 保证良好的粘温性能;

(2) 定期检查泵、阀、油缸等元件中运动部位的配合间隙, 保证间隙适当;

(3) 安装各种接头时, 一定要使紧固螺母与接头上的螺纹配合恰当。特别是第一次安装时, 要去掉毛刺, 否则, 带毛刺硬性拧紧, 会把螺纹挤坏, 留下后患。装接头时, 可先用手拧紧密封面接触, 手拧不动时。表示密封面已接触上, 然后再用扳手拧紧;

(4) 要保证油封和密封件的质量, 材质、几何形状和精度符合设计要求。由于各种密封圈特别是O型密封圈规格很多, 而且相邻尺寸的直径差别不大, 凭目力较难分辨。因此, 各种规格的密封圈应标明尺寸, 分别储存, 避免大小混杂。换装时便于按规定尺寸选用, 不能以小代大或以大代小。安装时不要用带棱角的工具, 以防划伤密封件。O型密封圈装好后不能有扭曲现象。U、V、Y形等有方向性的密封圈, 安装时要注意方向, 不要装反。换下的废旧密封圈要及时放在一边, 不能新旧混淆, 以免换装时弄错而造成返工。

(5) 使用冷却系统, 使油温保持在小于50℃的工作温度内;

(6) 保证系统工作压力小于350bar, 避免系统长期工作在较高压力工况下;

(7) 增大回油管路的管径, 减少回油管路的弯头数量, 使回油畅通;

(8) 阀件、密封油箱油接头等结构的设计要合理。

4) 、排除方法

(1) 将松动的油接头进行复紧, 对位置狭小的油接头, 要采用特殊的扳手复紧;

(2) 将损坏漏油的油接头、“O”型圈进行更换;

(3) 清洗、检查溢流阀、换向阀等有关阀件。

2、盾构推进压力失常

1) 、故障现象

推进压力失常主要表现为:对液压推进压力系统进行调整时比例溢流阀失效, 系统压力建立不起来 (压力不够) 、或完全无压力、或压力调不下来、或上升后又掉下来, 以及压力不稳定等。

2) 、故障原因

(1) 推进主溢流阀阀芯卡死在大开口位置, 油泵输出的压力油通过溢流阀流回油箱, 使压力油与回油路短接;溢流阀的阻尼孔堵塞, 或者调压弹簧折断等原因造成系统无压力;溢流阀阀芯卡死在关闭阀口位置, 使系统压力下不来;

(2) 推进油泵转向不对, 根本无压力油输出, 系统压力一点也不上去;因电机转速过低, 功率不足, 或者油泵使用日久内部磨损, 内泄量大, 容积效率低, 导致油泵输出流量不够, 系统压力不够;

(3) 阀板或阀件有内泄漏, 无法建立起需要的压力;

(4) 密封圈老化或断裂, 造成泄漏, 无法建立起需要的压力;

(5) 千斤顶内泄漏, 无法建立需要的压力;

(6) 推进、拼装压力转换开关失灵, 无法建立推进所需的高压。

3) 、预防措施

(1) 保证系统工作压力小于350bar, 避免系统长期工作在较高压力工况下;

(2) 保证液压阀台, 干净、无污染, 保证液压系统清洁;

(3) 保证系统温度小于50℃, 冷却系统要常开;

(4) 经常检查液压系统, 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修复。

4) 、排除方法

(1) 查明产生内外泄露的具体位置, 并及时排除;

(2) 修复或更换主溢流阀, 确保主溢流阀无故障;

(3) 适当加粗泵吸油管尺寸, 吸油管接头处加强密封, 清洗滤油口。

(4) 修复或更换油泵, 确保油泵运行平稳, 无噪声;

(5) 查明产生内外泄露的具体位置, 及时修复、更换泄漏部件;

(6) 更换老化或损坏的密封圈;

(7) 更换磨损与损伤的千斤顶密封装置, 保证千斤顶运行平稳, 无爬行;

(8) 修复或更换推进、拼装压力转换开关或电磁阀。

3、盾构推进系统无法动作

1) 、故障现象

盾构推进系统无法动作, 是盾构推进系统常见的液压故障之一, 其主要表现是盾构推进系统可以建立压力但液压缸千斤顶不动作。

2) 、故障原因

(1) 管路内混入污染物, 堵塞油路, 使液压油无法到达液压缸;

(2)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失灵 (电压过低、励磁线圈绝缘不良、铁心与滑阀不同轴、弹簧弹性失效等) 导致系统卸荷和封闭, 或是由阀芯与阀体孔之间严重内泄露;

(3) 油温远远超过50℃, 引起连锁保护开关起作用而使千斤顶不能动作;

(4) 由于刀盘、螺旋机未启动, 导致连锁保护开关起作用而使千斤顶不能动作;

(5) 先导泵损坏, 无法建立控制油压, 无法对液压系统进行控制;

(6) 滤油器被污染物堵塞, 液压油无法通过。

3) 、预防措施

(1) 保持液压油的清洁, 避免杂物混入油箱内, 拆装液压元件时保持系统的清洁;

(2) 至多500小时或是三个月就要检查和更换滤油器;

(2) 适当加粗泵吸油管尺寸, 吸油管接头处加强密封, 清洗滤油口;

(3) 发现故障及时修理, 不随便将盾构的连锁开关短接, 不强行启动盾构设备;

(4) 按要求正确设定、调定好系统的压力。

4) 、排除方法

(1) 检查控制电路是否故障, 电气线路是否接错, 换向电信号是否到达电磁阀, 如有问题, 修复电路。

(2) 检查、排除电磁换向阀故障, 如不能修复, 需更换换向阀;

(3) 按要求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先导泵;

(4) 疏通或更换堵塞的油管, 取出管路内堵塞的杂物;

(5) 更换损坏或堵塞的滤油器。

4、结语

液压推进系统故障可以分为液压系统漏油、盾构推进压力低、盾构推进系统无法动作三大类。为确保液压推进系统正常工作, 我们要加强预防措施, 有效减少盾构的故障停机发生频率, 提高盾构掘进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l]周文波.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12-314.

推进液压系统 篇2

电磁推进航天综合发射系统

作者:李可 安邦 李航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3期

摘要:根据电磁原理,设计优化新型电磁发射轨道,这是电磁推进航天综合发射系统的核心,从而将航天器的发射动力由原来的一次性运载火箭转移到可重复工作的加速轨道上。研究项目组通过已有的电磁原理和已经应用的电磁炮技术为突破口,查阅有关书籍并请教相关专业老师,找到创新点,优化原有的电磁炮发射轨道,在已实现的超导磁场、超导电流的技术基础上利用相关理论计算发射轨道长度,论证应用电磁原理发射航天器的可行性。

推进技术革新 完善系统化管理 篇3

“三钢之路,就是发展为先,做优做强;三钢之策,就是锐意创新,争创一流:三钢之力,就是构建和谐,凝聚合力;三钢之魂,就是坚定信念,奉献海西。”雄风依旧在,豪气冲云天。有着五十年历史的三钢,在新时期,继续创造着一次又一次辉煌。

走进三钢——这家我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和化肥生产基地,只见65孔焦炉炉火熊熊,1000立方米级高炉巍然屹立,百吨转炉运转自如。气势非凡的中板轧机和板坯连铸机、频频创新的180平米烧结机、每秒超过百米的高速线材轧机、年产百万吨的棒材轧机等大型设备高速运转……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在笔者面前。

企业的发展和安全是密不可分。面对这样一个年产量500万吨的国有大型企业。又身处于冶金高危行业,安全问题是始终摆在三钢面前的重大课题和必须肩负的责任。2007年,三钢职工工伤千人负伤率为3.515‰。低于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平均水平。安全生产态势良好。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钢铁冶金企业由于其所处的生产环境复杂、危险源多,要实现长期安全生产,困难重重。是一座很难攀越的雄关。

对此,三钢领导层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公司董事长欧阳元和、总经理陈军伟对安全工作一丝不苟。公司领导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所处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根据三钢自身特点,在安全管理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时而发,突出三钢的生产特点和管理特色。使安全管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管理科学。逐渐摸索出一条具有三钢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

用技术进步带动安全管理

我们知道,发生的事故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因此,它所表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人为原因、物质原因、环境原因等等。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而致使直接原因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上的缺陷。在人的不安全行为中,重点要素是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这些能够通过管理和培训逐渐完善;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重点要素则是设备、设施缺陷。对于冶金企业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

对此,三钢多年来不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在管理决策过程中,以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为重要内容。大力开展技术攻关,积极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仅以三钢集团炼钢厂对2#百吨转炉一级操作系统进行改进为例。该技术将动、静态控制模型指令全都自动执行,并利用QUIK-TAP终点控制系统的模型模拟副枪。使转炉从兑铁到吹炼结束准备出钢的过程只需按动一键即可自动完成。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转炉“一键式”炼钢。这样就使吹炼过程中的自动取样测温,不必倒炉,工人的劳动强度进一步减轻。从而使工人从危险的人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同时也改善了工作环境。如今,转炉附近的高温区域人员活动减少。地面上没有测温枪、样勺、铁锹等手工工具的堆放和残渣的痕迹,现场环境整洁有序。

像这样的革新,在三钢已成为一种常态。近两年来炼钢板坯连铸、中板生产线、炼铁5号高炉及1至3号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180平米烧结机等大型建设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提高了本质安全水平,并通过设备大型化、自动化带动安全管理上层次,随之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各岗位操作规程。

用系统化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在技术设备更新的前提下,三钢人也没有忽视人的因素。在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开展危险预知训练,提高人的安全技能,减少人为失误。

2007年。三钢先后有近1000人接受了新工人入厂三级安全教育、考核。分期分批地组织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举办行车工、起重工初审培训班174人。复审941人,电工初审培训83人,放射作业人员岗前培训、岗中复训79人,为矿山公司煤气从业人员培训100多人次。满足了生产和技改的要求。

同时三钢安环部还努力拓展安全学习的形式,以求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邀请了各方面专家为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承压特种设备单位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此外。还组织QEO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知识专门培训280余人。

近日。从三钢集团传来喜讯。今年1-6月,三钢集团生产经营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集团累计产钢272.3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36.63亿元,同比增长172.88%;实现利税18.67亿元,其中利润10.16亿元,税金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36%、159.34%和128.6%,主要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目前,实施大集团战略的三钢,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整合市场资源,形成钢铁业为主,机械制造、建筑安装、运输商贸、耐火材料、基本化工原料和化肥生产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三钢以其矫健的步伐。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又好又快地迈进。

推进液压系统 篇4

关键词:盾构,液压系统,电液控制,推进系统,动态特征

推进系统作为盾构的关键系统之一, 它主要承担着盾构向前推进的任务, 同时能够完成盾构的曲线行驶、纠偏、调向、姿态控制以及同步运行等重要功能。

近年来, 以杨华勇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对盾构的推进系统的设计计算, 理论分析, 节能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但对推进系统的动态特性的研究甚少, 作为一个工作条件复杂的反馈控制系统, 其动态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盾构的施工进程, 因此, 对超大直径盾构液压推进系统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推进系统原理简介

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施工中所用的超大型泥水气压平衡复合式盾构“天和一号”的液压推进系统单组分区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盾构的液压推进系统中主要的构成部件有液压泵、控制阀组、驱动马达、液压管路、减速缓冲组件、大小规格不一的轴承、齿轮以及相应的密封件。本文所研究的盾构的液压推进系统在工作时, 电液比例变量泵的输出流量的大小可以由输入电磁阀的电信号来控制调节。此推进系统采用电液比例控制, 结构相对较复杂, 但可组成不同形式的反馈, 便于控制。压力闭环反馈控制是由调节推进压力的比例溢流阀与检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构成, 时刻控制推进压力的大小;速度闭环反馈控制是由调节进入系统的流量的比例调速阀与安装在液压缸内的位移传感器构成, 实时控制推进速度的大小。比例调速阀可被插装阀和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短路, 由此液压缸可实现快速运动, 从而减少液压油进入液压缸的沿程压力损失。该液压推进系统的液压缸采用分区分组控制, 减小控制的复杂程度的同时也可满足姿态调整的要求。降低制造的成本, 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2液压系统模型构建

2.1建立液压缸数学模型

假设输送油压的管道中的压力损失为零, 液压缸各个工作腔内的压力处处相等, 且认为油温与体积弹性模量是常数, 液压缸的外泄露忽略不计, 内泄漏均为层流流动。液压缸及外界负载简化模型如图2所示。

根据液压缸与负载的动力平衡方程可得

式中:A1、A2是液压缸无、有杆腔活塞的面积, m2;p1、p2为液压缸无、有杆腔的油压, Pa;mt为活塞本身及外界负载折算到活塞上的总质量, kg;Bv为活塞及外界负载的粘性阻尼系数, Ns/m (液压阻尼系数为Bv1, 衬砌环塑性变形阻尼系数为Bv2) ;K为负载弹簧刚度, N/m (液压弹簧刚度为K1, 衬砌环弹性变形量为K2) ;FL为作用在活塞上的任意外负载力, N。

液压缸流量连续方程为

式中qL—流进液压缸无杆腔的流量, m3/s;

xP—活塞的位移, m;

Ctp—液压缸泄露的系数, m3/s·Pa;

e—有效体积弹性模量, Pa;

V1—液压缸进油腔的体积, m2。

对式 (1) 、式 (2) 作拉氏处理可得

由式 (3) 、式 (4) 可得液压缸的输出位移为

2.2比例调速阀数学模型

比例调速阀的结构原理如图3所示, 根据其工作时的特点可知, 经过电液比例调速阀节流口的流量为

式中d—比例调速阀阀口周向的直径, m;

x—芯位运动的位移量, m;

p2—定差减压阀的出口压力, Pa。

对式 (6) 作线性化变换可得

式中Kqt—流量增益, Kqt=∂qt/∂x;

由于定差减压阀具有压力补偿的作用, 即P2-PL几乎保持不变, 即Kpt=0, 因此对式 (7) 作拉氏处理可得

2.3比例溢流阀数学模型

推进系统中比例溢流阀结构如图4所示。

通过阀口的流量为

式中D—锥阀阀口处的流量系数;

qr—流入比例溢流阀处的流量;

A (y) —通流面积。

对式 (9) 进行线性化处理可得

式中Kqt—流量增益, Kqt=∂qt/∂x;

对式 (10) 进行拉氏变换可得

2.4系统的传递函数

由式 (5) 、式 (8) 、式 (11) 得到盾构推进液压系统的闭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对液压系统中的元件确定参数并计算得

3推进系统动态特性研究分析

3.1系统仿真分析

利用传递函数, 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 模拟推进液压阀控系统的阶跃响应。

由推进系统的单位阶跃图可知此电液控制系统的调整时间Tt=0.016s, 即在0.016s就已基本稳定。这与电液比例集成控制技术应用于盾构液压推进系统的响应情况吻合。

由仿真结果可知盾构的液压推进系统在运行时, 虽然存在少许振荡, 但是就整个工作空间而言是稳定的。系统的幅值余量km=13.8d B, 穿越频率为0.041Hz, 相位裕量pm=43.5°, 截止频率为12.6Hz, 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均为正值, 系统基本稳定;此外幅频特性的增益值下降到4d B时所对应的频率变化范围, 上升时间t=0.0068s, 满足响应快速性的要求。

3.2实验研究

液压系统的室内试验借助盾构电液控制系统的实验平台, 该平台主要由3部分组成:液压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和控制系统软件。且在该实验平台上配置了高灵敏度的传感器, 比如: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 能完成各种信号的实时采集。借助该实验平台可模拟盾构液压系统地各种姿态。

若研究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在盾构推进液压系统中的动态特性, 需实时采集压力、流量等主要运行参数作为依据, 所以在电液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平台上需要构建专用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选用了研华公司生产的PCIl713系列高速数据采集板卡, 在实验研究中需要对油压, 速度参数量进行数据采集, 即若输出信号为标准的5~25m A电流信号, 经过精密电阻处理后可获得相应的电压信号, 再由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获取。位移信号则由位移变送器获取。数据采集的原理图如图5所示。

1) 推进系统的瞬态响应测试瞬态响应即在某一输入信号的作用下, 系统的输出量从初始态到稳定态的响应过程。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时, 需要以典型的输入信号为依据, 如脉冲函数、正弦函数和阶跃函数等, 本实验选用阶跃函数信号进行研究。由实验可得, 盾构的液压推进系统的压力、速度的阶跃响应过程, 如图6和图7所示。由图可知, 在盾构的液压推进系统工作过程中, 液压缸的推进速度和推进压力均具有良好的瞬态响应特性, 并且由图像的走势可以看出:随着流量或者速度的变化, 液压缸的推进压力波动较小, 即系统的鲁棒性较强。

2) 推进系统的稳态特性分析稳态特性分析的重点在于测试盾构的液压推进系统在工作状态下, 系统的稳态精确性和重复精确性。实验时的驱动电压从0V增至10V, 每次递增1V输出。待系统稳定后, 每次递减1V输出, 从10V直至电压降为0V, 获得的实验曲线如图8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 盾构的液压推进系统存在约0.6MPa的死区, 但在0.8~8.0MPa的范围内, 系统具有较好的线性度, 大于8.0MPa时, 曲线上有比较明显的弧度, 整体而言, 两条曲线能基本重合。说明盾构的液压推进系统工作时, 有重复精度误差的存在, 但误差相对来说比较小, 可以忽略不计。

4结论

论文对超大直径盾构推进系统的液压原理进行分析, 对整个液压系统进行数学建模, 构建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结合室内实验对盾构液压推进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通过模型简化得出的比例阀控系统传递函数是合理的。此外, 通过仿真实验与室内实验的研究发现盾构的液压推进系统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具有较好的时域响应特性, 推进压力波动较小, 即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建模和室内试验的研究上, 进一步研究时可以对实验模型进行完善, 结合现场盾构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馈, 洪开荣, 吴学松.盾构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2]胡国良.盾构模拟试验平台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6.

推进液压系统 篇5

印发赵铁锤同志在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

煤安监司办〔2010〕33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2010年11月1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在京召开了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座谈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同志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切实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坚决完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现将赵铁锤同志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室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学习先进明确方向狠抓落实

加快推进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在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赵铁锤

2010年11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要求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也是继今年5月19日“潞安现场会”和11月12日“专题视频会”之后,推进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又一次重要会议。目的是通过总结交流、深入研究,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以及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以下简称两局《通知》)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坚决如期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总局党组对本次会议高度重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骆琳同志对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国家煤矿安监局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具体的方案。刚才,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河南煤矿安监局、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重庆煤矿安监局、安徽煤矿安监局、黑龙江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局、中煤集团、河南中平能化集团、淮南矿业集团等单位负责同志分别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做了很好的介绍。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学习先进做法、加强改进工作,扎实推进加快建设完善“六大系统” “潞安现场会”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积极行动,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特别是国务院《通知》及两局《通知》下发后,各地和广大煤矿企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又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这些成绩是在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并克服了许多困难得来的,的确来之不易,其中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制定规划。“潞安现场会”以来,各地迅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建设完善工作取得新进展。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确定了分管领导,明确了相关处室职责。重庆市成立了由重庆煤矿安监局、市煤管局局长任组长,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公司、重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建设完善工作实施意见。黑龙江省及时制定建设完善工作规划,确立了工作目标任务,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总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对建设完善工作分阶段进行实施。二是落实资金投入、保障建设完善。山东省明确要求各煤矿企业从安全费用中安排建设完善“六大系统”专项资金,保证资金、物资及时到位。黑龙江省要求各煤矿企业在确保依法足额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的情况下,争取吨煤提取增加10元专门用于“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中平能化集团和所属各单位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工程设计方案审核、资金统一平衡、工程考核和验收,定期召开工程建设分析会,研究解决施工措施,定期上报工程进度,做到“四个明确”、“六个到位”(明确责任管理部门及施工单位、明确完善标准、明确完成时间、明确管理考核制度;工程规划到位、资金计划到位、施工队伍到位、工期排队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及考核到位),并从安全费用计划中单列资金8400万元,用于试点矿井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中煤集团大屯公司今年计划投入3200万元建设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并决定逐年扩大安全费用投入,确保建设完善矿井“六大系统”资金落实到位。

三是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工作机制。为更好推进建设完善工作,确保建设质量,统一建设工作规范,重庆市制定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技术要求、验收标准及评分办法,并严格进行考评考核。江苏省煤矿企业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安全生产“十二五”科技规划编制,加大对煤矿“六大系统”装备及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建立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的矿井安全避险系统,并不断提高和延伸“六大系统”功能作用。辽宁、四川、黑龙江等省采取与安全生产准入、安全质量标准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有机结合的方式,总体推进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四是组织研讨交流、注重教育培训。为加快推进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步伐,山西、河南、安徽等省组织召开了各类专题研讨会和座谈会,督促指导广大煤矿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潞安现场会”的部署要求,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组织规划、积极推进,保证质量、按时完成,加快推进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及推广井下救生舱应用步伐。山东、陕西、甘肃等省组织部分省属煤矿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赴省外煤矿企业以及相关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学习经验、开阔思路,还专门召开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研讨会或现场会,积极推进矿井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各地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专家讲座、培训班和学习班,与煤矿灾害防治以及应急救援能力教育培训相结合,提高了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是加强监管监察、严格监督检查。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时将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纳入了专项监察内容,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集中监督检查,对辖区部分煤矿企业进行了专项执法监察。河南煤矿安监局在组织专项监察时重点抽查煤矿28个,共查处问题105项,依法实施行政处罚12次。湖南省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把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与整合技改矿井安全改造结合起来,把建设完善“六大系统”作为矿井投产验收的必要条件,在核发《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时要严格审核。对未按要求建设和配备“六大系统”的煤矿企业,到期责令停产整顿,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总之,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认识提高、措施有力、步伐加快,“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收效明显,今年的阶段性目标有望完成。特别是山东省行动迅速、措施过硬、成效显著,今年的建设完善目标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和完善。

二、明确工作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如期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温家宝总理、张德江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借鉴南非煤矿安全管理经验、推广应用井下救生舱等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国务院《通知》中明确要求三年内完成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本月初召开的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张德江副总理又要求抓紧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总局党组对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十分重视,骆琳同志对此多次作出安排部署,并在全系统重要会议上多次提出具体要求,还及时研究下发两局《通知》,对加快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提出更为具体、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同时,国家煤矿安监局着力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在山西省潞安矿业集团召开了现场会;在北京举办了煤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推广应用国际研讨会暨安全避险技术装备展览会;安排部分企业开展建设紧急避险系统的试点;组织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召开了专题视频会议等。目前,各地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正在按照有关要求积极有效地建设完善“六大系统”。

虽然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工作整体发展不平衡,各地煤矿企业进度参差不齐。大家普遍感到要如期完成建设完善工作,的确是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六大系统”建设完善认识上和行动上均有较大差距,未真正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的高度来抓工作,而是一味强调建设完善工作时间太紧、投资太大、任务繁重,存在着畏难情绪。有些地方和企业至今仍没有全面行动,还在等待观望。从初步调查情况看,全国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在建率仅为3.2%,与相关要求差距甚大、任务后翘十分严重。二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整体推进工作把握不准,没有把“六大系统”作为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的有机整体来规划实施,片面地认为“六大系统”中除紧急避险系统外,其它五个系统原来已有了。甚至认为建设紧急避险系统就是购置几个可移动式救生舱放在井下就可以了,并没有充分利用矿井实际条件,优先建设井下避难硐室,使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有机结合。三是一些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投入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煤矿压风自救系统安装率为67.6%,供水施救系统安装率为80.0%,通信联络系统安装率为84.9%,人员定位系统安装率只有17.5%。四是相关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制修订滞后,老旧杂设备仍在使用,新旧标准不够衔接,跟不上加快“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需要,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当前,“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张德江副总理在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抓紧建设和完善煤矿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在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率先应用,切实增强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可以说,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既是大力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固安工程”,又是广泛惠及煤矿企业职工的“民生工程”,可谓责任重大、使命艰巨。按照国务院《通知》的总体要求和两局《通知》的具体要求,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目标任务即“时间表”已经确定,这就是:今年年底前所有煤矿必须完成矿井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必须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坚决如期完成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目标任务,极大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为实现“十二五”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打下坚实基础。

要加快推进、如期完成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目标任务,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强“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组织领导。各地要紧紧抓住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契机和有利条件,切实把煤矿“六大系统”建设纳入其中,并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各地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在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中切实发挥好组织规划、督促指导、监督检查、监管监察等职能作用,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推进建设完善工作。牵头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科学制定本地区“六大系统”建设完善规划,督促本地区煤矿企业制定规划、完善方案,及时掌握并推动煤矿企业按照规划和方案加快建设完善进度。驻各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把“六大系统”的建设纳入指导地方监管的工作重点,积极配合各级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督促检查,推进按期完成,并保证质量。

2.进一步加快“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建设步伐。各地应在科学制定“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规划的基础上,保证建设完善工作做到总体推进、分类指导,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加快进度、按期完成。特别是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方面,一定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科学论证,合理选择建设井下避险硐室和设置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进一步发挥典型引路作用,选择不同灾害类型、不同规模的矿井,先期建设一批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全面推动“六大系统”建设。各部门应推进加快试点示范矿井的建设完善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各煤矿企业建设完善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3.进一步落实“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主体责任。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真正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明确分管领导和牵头部门,建立健全责任制和相应工作机制,制定实施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会议,总结分析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按照“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目标、任务、进度等要求,以矿井为单位,制定更为详尽的实施方案,确保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及时到位;建设和完善过程中要科学组织施工,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坚决如期完成建设完善工作。

4.进一步严格“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工作质量。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要选择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产品。特别是今年年底前,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所属煤矿要建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针对当前生产厂家多达数十家、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在选择生产厂家和产品时,应严格掌握如下原则要求:一是选择的产品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进行安装和使用;二是在充分调研考察对比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定位精度高、企业声誉好的产品;三是合理设置井下分站和基站,确保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和采掘工作面人员数量;四是各地可在对已使用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地区重点推广应用的企业和产品。同样,在建设完善其它安全避险系统时,各煤矿企业要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把关制度,确保“六大系统”建设质量。

5.进一步加强“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监管监察。各地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把“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纳入本部门监督监察执法计划,并作为监督检查重点工作,加强日常的监督监察。生产矿井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六大系统”工作,否则限期整改,到期仍到不到要求的,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新建矿井和兼并重组、整合技改矿井在设计审批、工程施工、项目验收过程中,对未建设完善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实行一票否决,立即停止建设,情节严重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实施关闭取缔,降低标准造成事故的,严厉追究相关人员和负责人责任。明年一季度,各有关单位要对“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加强督导、跟踪督办。国有重点煤矿必须在今年全部完成除紧急避险系统之外的五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其他矿井必须完成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对没有按规定要求完成的,要给予包括限期整改、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在内的行政处罚。

6.进一步强化“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技术服务。要支持科研单位加大研发力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尽快开发出适合我国煤矿实际条件、不同矿井类型的安全避险技术和装备,不断提高系统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有关研究、生产单位要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加强检测、检验,为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提供可靠的设备设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技术专家深入煤矿现场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六大系统”技术水平。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依靠科技手段,利用井下巷道布置情况,优先建设避难硐室,使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有机结合起来,把“六大系统”建设成安全、可靠、高效的安全避险系统。

三、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演练,切实发挥好“六大系统”整体效能和作用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不仅要建设好、完善好,更要管理好、使用好。要按照“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工作要求,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在建设完善的同时,更加注重管理使用,切实发挥“六大系统”的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作用。

1.要贯彻落实建设与应用并重的指导思想。目前,“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正全面推进。各地、各煤矿企业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的指导思想,建设是关键,应用是根本。各地和各煤矿企业在“六大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一系列工作中,都必须统筹考虑“六大系统”如何与矿井生产布置、灾害防治相结合,与矿井生产条件、技术装备条件相结合,与井下应急救援相结合,逐步建立起符合矿井实际、科学实用的安全避险系统,切实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2.要切实加强“六大系统”有效管理。加强管理是确保“六大系统”有效运转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六大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系统,在建设完善的同时就要注重管理使用。同时,“六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系统互相支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建设完善和管理维护“六大系统”时,要形成和始终保持六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各系统之间有机衔接,共同构筑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因此,必须加强“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强化“六大系统”管理的体制机制。通过严密的管理始终保持“六大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应急避险和救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要不断改进提高“六大系统”的功能。“六大系统”建设不会一劳永逸,要随着矿井生产安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井下采掘工作推进而不断完善。各煤矿企业要加强“六大系统”的动态管理,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管理,不但要对新建的“六大系统”功能进行评价和考核,还要对已经建成或者延伸的系统功能进行动态的测试和评估,要定期对各系统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加强系统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不符合要求设施、设备或部件及时进行维修、更换,保证系统处于正常的安全可靠状态。

4.要加大“六大系统”应急救援演练。加大演练是“六大系统”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各地和各煤矿企业要把“六大系统”纳入到煤矿应急预案之中,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全面应急演练,矿井避灾路线应标明“六大系统”位置,井巷中应有“六大系统”明显标示,发生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安全避险,切实发挥“六大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矿井应急救援能力。要建立紧急避险设施技术管理档案,准确记载安装、使用、维护和应急演练等相关信息。同时,每年应将包括紧急避险系统在内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向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进行书面报告。

5.要加强对煤矿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各地和各煤矿企业要加强对“六大系统”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六大系统”,利用板报、班前会、知识竞赛以及编印简明读本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广大职工进行“六大系统”的科普教育,营造建设应用“六大系统”的良好氛围。要建立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及时传达要求、掌握动态、交流经验、研究问题、提出建议,更好促进“六大系统”建设应用。同时,将正确、安全使用“六大系统”作为入井人员安全培训重要内容,确保入井人员熟悉“六大系统”相关技术知识,并能熟练使用“六大系统”,提高职工自我保护和应急救援能力。

着力推进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篇6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着力在转变观念上下工夫。当前,公务员管理工作的重心已逐步由制度建设转为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对公务员管理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科技含量高、带有全局性,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系统工程。要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管理水平、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出发,增强系统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思想观念,消除不良倾向,切实把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方支持,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

其次,要明确目标任务,着力在把握大局上下工夫。广西公务员管理系统建设总体目标是:以全区组织工作网为依托,建成以自治区、设区市、县三级党委组织部为数据中心和信息调度中心,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分中心,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的畅达、精准、快捷的公务员管理系统,力争实现全区公务员“进、管、出”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具体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是:2012年10月底前,要建成全区公务员信息管理数据库;12月前,完成全区行政机关公务员数据分中心和信息调度分中心建设,实现自治区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第二阶段是:2013年底前,市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完成数据分中心和信息调度分中心建设并接入全国组工网,实现全区市级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第三阶段是:2014年至2015年底前,全区14个市、111个县(市、区)政府人力資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完成公务员数据分中心、信息调度分中心建设,建立公务员数据分中心,并实现接入全国组工网,建立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基本完善公务员日常管理功能,实现全区公务员管理的信息化。要从全局工作需要出发,科学把握各个阶段工作重点,结合实际,细化方案,强化措施,组织实施。

第三,要规范建库工作,着力在保证质量上下工夫。就2012年而言,主要任务是建立公务员信息库。这是整个系统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涉及面最广、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最大的一个阶段。信息库的建立关系到整个系统建设工作,信息库的质量决定系统建设的成败。必须从源头上下工夫,集中力量,尽最大的努力建好库,为整个系统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要认真采集数据。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公务员的各项信息,反复校核有关信息,做到不漏人员、不漏指标、不漏项目、不出差错,切实从源头上保证信息完整、准确无误。二要认真录入信息。各行政机关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对各单位上报的公务员信息进行认真审核,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员及时上机录入,及时进行汇总,并在汇总数据中分析情况、查找问题,做到不漏单位、不漏项目、不留隐患。三要反复审核信息。要采取上下结合的办法,把录入的信息反馈给各单位进行审核,在此基础上,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再审核再修改再完善,确保录入的信息准确、完整、规范。四要定期维护信息。要采取有力措施,对信息库进行动态管理,特别是对公务员调进、调出以及职务变动等情况,要及时跟进维护,确保信息准确,以保证汇总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抓紧做好信息系统试运行的各项工作,保证系统正常、规范运行。

第四,要强化指导监督,着力在总结经验上下工夫。要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认真指导下属单位公务员数据采集、录入、汇总和数据库建设,通过召开信息系统建设建库工作交流会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建库进度,并深入建库单位督促检查,解剖麻雀,切实在督查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确保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浅析内河船舶主推进系统设计 篇7

1.1 额定功率

1)额定功率指柴油机在基准环境条件下,输出轴上测得的最大持续功率。额定功率时的相应转速即为额定转速。2)柴油机应具有110%额定功率运转的能力。

1.2 倒车

1)主机应具有足够的倒车能力,以确保在一切正常情况下能适当控制船舶。2)对于四冲程中高速柴油机,一般通过齿轮箱实现倒车功能。

1.3 最低稳定转速

柴油机要具备较好的低转速工作能力:低速机(额定转速≤300 r/min)不大于额定转速的30%;中速机(300 r/min≤额定转速≤1 000 r/min)不大于40%;高速机(额定转速>1 000 r/min)不大于45%。

1.4 操纵

1)可逆转柴油机的换向时间要求小于等于15 s。2)主机操纵台要求标明顺车、倒车的操作方向。3)可逆转主机的操纵台上,应设有曲轴旋转方向的指示器或双向转速表。4)采用可调螺距螺旋桨船舶和双机并车的船舶,应有主机集中操纵台。集中操纵台应设有保证主机、离合器等有关机械在操纵时能协调工作的联锁装置。5)在接近主机操纵台的地方,要求有与驾驶室控制系统分开的快速切断燃油装置或其他可以紧急停车的设备[1]。

1.5 转车机构及联锁装置

1)柴油机应设有能转车的装置。2)主机动力转车装置与起动装置之间应有安全联锁装置。

1.6 测量仪表

主机要求设有转速表(转速禁区在表上标红)和其它必备的测量仪表。

2 船舶主机选型

在设计推进装置时,通过初步匹配设计,得到船舶所需的主机功率及转速。再根据匹配结果,在实际的主机系列中选取最适合的。在进行主机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2.1 重量和尺寸

主机的质量对船舶的总重量会有影响:对于中小型船舶来说,若主机质量过大,则对经济性不利。主机尺寸同时会对船舶舱室空间有较大影响:若主机尺寸大,则会减少舱室的使用空间。对目前的柴油机而言,高速机的质量和尺寸都是最小的,低速机最大,中速机则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内河船、高速船可选用高速柴油机;长江或沿海的小型船舶、运木船、客渡船、滚装船等特种船舶可选用中速机;沿海与远洋的大型船舶最好选用低速机。

2.2 主机功率

主机的功率能否达到要求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常用的功率有三条:l)额定功率:在标定的环境条件和额定转速下,发动机持续运转所发出的最大有效功率。2)超负荷功率:发动机在较短时间内超负荷使用,能够允许的最大功率。3)经济功率:根据发动机的使用工况,考虑到油耗率和主机保养等方面,总体较为经济的持续运转功率。

2.3 使用的油品

不同的主机,使用的燃料也会不同,进而经济效果也不一样。若主机为使用价格较低的燃料来减少营运费用,就必须配备相关的设备,这样初投资和管理维修费用都会增加,必然会抵消一部分经济效益。使用劣质燃油也容易引起腐蚀与磨损,从而影响营运与经济性。选取滑油时必须考虑到碱度、添加剂等,同样会使成本提高。总之,要对使用油品综合考虑,权衡处理[2]。

3 柴油机特性分析

3.1 速度特性

速度特性是改变柴油机的外负荷使其改变转速,保持喷油泵的油量调节杆固定,使柴油机在最高允许转速和最低稳定转速之间各不同的转速下稳定运转,在此情况下测得各转速下的排气温度Tr、有效耗油率ge、扭矩Me和功率Ne等,得出的此参数随转速变化的关系绘成曲线就是柴油机的速度特性曲线。

3.2 推进特性

船舶主机带动螺旋桨工作时,二者能量总是保持平衡的。主机发出的功率Ne和转矩Me等于螺旋桨的吸收功率Np和转矩Mp。当主机的运行是按照螺旋桨特性来运转时,这些参数随转速的变化,既是柴油机推进特性。柴油机在带动螺旋桨后,其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比例。

根据上式(1),若已知主机的工况,可以算出其他工况下的功率与转速的对应关系,见表1所示。

表1可以看出,由于主机转速与功率成立方关系,如果转速超过标定转速的3%情况下,主机功率就到达标定值的110%,主机运行超负荷。显然继续提高转速是不允许的。另一方面,当转速减少到标定转速的63%时,功率下降到标定值的25%,会使得每工作循环喷油量降低,从而喷油压力减小,雾化变差,燃烧不完全,各缸喷油量不均匀等问题的发生。

3.3 负荷特性

主机的性能参数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既是主机的负荷特性。当主机用作发电机组时,转速一般是恒定的,所以是按负荷特性来工作的。

3.4 调速特性

主机的调速特性是将调速器的转速设定机构调整到某一位置,当调速器运转时,功率、扭矩等随转速的变化规律,既是主机的调速特性[3]。

4 主机燃油消耗率的计算

燃油消耗率是在主机出厂做台架试验时进行测定。主机有效耗油率是指发动机发出1 k W有效功率每小时所消耗的燃油量,用ge表示,单位是g/(k W·h)。

式(2)中:ge为主机燃油消耗率,g/(k W·h);B为柴油机每小时耗油量,g/h;Ne为有效功率,k W。

4.1 减速齿轮箱的选择

1)齿轮传动装置的扭转振动应符合本文6.2的有关规定。2)提交船级社批准的图纸和资料有:齿轮传动装置说明书;总图(纵、横剖面图);齿轮(包括齿圈,若有时)零件图(齿数、模数、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等,包括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所必需的参数);齿轮轴图;离合器和联轴器图;齿轮箱体图;齿轮承载的能力计算书;齿轮轴强度计算书;离合器和联轴器强度计算书;齿轮热处理工艺资料;齿轮材料技术资料;齿轮或齿轮箱体焊接工艺资料(若有时)。

4.2 传动效率

当设计时,减速齿轮的效率取0.97~0.99。

5 船用机桨匹配计算

主机选型和螺旋桨的设计相互关联。在设计中必须考虑船、机、桨的匹配,来选定螺旋桨和主机。当主机选型与螺旋桨参数确定的机桨匹配计算时,一般将整个过程分为初步匹配设计和终结匹配设计两个阶段。

5.1 初步匹配设计

需要输入的已知条件:船舶主尺度参数、船体在不同航速下的有效功率,设计航速、螺旋桨的转速或限制直径。初步匹配阶段输出的内容:主机功率、转速,螺旋桨的直径或转速、效率和螺距比。

5.2 终结匹配设计

需要输入的已知条件:主机功率及转速、有效功率曲线。终结匹配阶段输出的内容:螺旋桨的直径、效率和螺距比。船舶的机桨匹配设计内容一般都包括这两个设计阶段。初步匹配阶段主要是通过分析计算,得到理论上最佳的主机功率和螺旋桨转速,进而确定实际的主机型号。再以实际选择主机的功率、转速为基础,匹配计算出效率最高的螺旋桨各要素,以达到设计航速。

5.3 螺旋桨叶数确定

桨叶数的确定通常要考虑到船型、性能、振动和空泡等多个方面。一般,螺旋桨叶数少则桨效率会高,对减少空泡影响有利;叶数多则振动会减轻。通常内河船多采用3叶或4叶桨,但要避免桨的叶数与主机气缸数、冲程数成倍数关系,以减小振动。两种设计阶段的计算均可通过武汉理工大学机桨匹配软件实现,具体过程可参见“第10章实例计算”[4]。

6 螺旋桨特性分析

螺旋桨的特性主要反映推力,推力系数K1,扭矩,扭矩系数K2等随航速、进程比的变化规律。进程比是在螺旋桨转一圈后,船舶的位移和螺旋桨直径的比值关系。

即式(3)中:VP为船速(螺旋桨前进速度);n为螺旋桨的转速;hP为螺旋桨的进程:hP=VP/n;D为螺旋桨的直径。

7 结语

内河船舶主推进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柴油机、齿轮箱、螺旋桨的一般特性及其选型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完善其中的细节,才能满足运行的安全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蒋德明.高等内燃机原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志华.船舶动力装置概论[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2.

[3]708所.船舶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推进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 篇8

一、推进丽水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业务之一,地籍信息数据库和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库更是国土业务高度共享的工作平台。丽水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浙江省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的通知》及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新一轮城镇数字地籍测量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开展数字地籍调查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知》精神。要求加快推进丽水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各级国土资源系统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丽水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采取切实措施,把系统建设好、应用好。通过丽水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地籍管理工作效率,更好地实现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办事作风,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地籍管理水平。建立优质、高效的地籍信息系统,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手工方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还为今后逐步建立国土资源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它还是“数字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数字丽水”建设步伐起到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

二、丽水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

2001年4月开始建设丽水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第一个系统就是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7月20日,土地登记的大部分业务移到网上办理;10月15日,地籍系统正式运行,至今系统稳定运行,其间经过无数次修正和更新。今天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做法为;

(一)明确设计原则。

确定了如下的设计原则:一是实用性原则;二是可靠性原则(包括数据可靠性和系统可靠性);三是完备性原则;四是科学性原则;五是规范性原则;六是经济性原则;七是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原则;八是可操作性原则。

(二)对原有数据的应用。

系统的建设首先是数据库的建设。建库时丽水市区已有城镇地籍图数据面积为17平方公里左右,其地籍图数据大部分是AUTOCAD数据,也有其他图形数据,分层和数据组织区别比较大。城镇地籍的属性记录包括城镇现状地籍记录和经变更后的历史地籍档案记录。数据源并不符合数据库标准,必须对数据源,结合实地的外业修补测,对数据进行统一完善,按标准入库。

(三)选好开发平台,全程参与。

为了使开发的系统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我们详细了解比较当时的几个软件平台和系统,结合实际条件和后续可扩展性,最后确定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中心的SuperMap GIS平台作为图形管理的基础,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2000。并且让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全程参与,以便及时掌握有关技术,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四)重视应用改进,强化人员培训。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新事物,与传统的工作方式有很大差别,开始运用时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次采取了强化人员培训的方式,及时推进了地籍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也为国土资源各个信息系统的开发运用准备了人员储备。

三、进一步加快推进丽水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丽水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丽水市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丽水市“金土工程”的先行者。但我们仅仅是按部省要求和有关规定,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做了些起步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离部、省厅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尚待进一步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

根据部、省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服务层次、网络通讯能力、信息资源开发对全市现有数据的整合,实现信息共享,为全市经济发展服务。

(二)加强地籍信息化工作制度建设。

要有更有效的数据采集、处理的管理体制,更有效的规范化信息化制度。

(三)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船舶推进主轴转矩检测系统研究 篇9

船舶的主推进装置主要以柴油机作为动力源。柴油机作为一个曲柄连杆机构必然导致船舶推进系统工作的不连续性。船舶推进主轴输出转矩是一个周期性的交变转矩。同时也由于螺旋桨不均匀的推力以及轴系旋转的陀螺效应, 会导致船舶轴系在正常运行中会出现一系列的振动。传统柴油机转矩测试系统主要以水力和电力测功器间接测得, 且只适用于校正和整修环节[1]。对于柴油机推进轴系转矩实时检测系统, 它受到风浪、螺旋桨、扭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多, 由于转矩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主动力装置的故障诊断和船机桨的匹配情况, 设计一套可行的柴油机主动力推进装置轴系转矩的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 在转矩测量方面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是应变片式和磁电相位式。由于磁电相位式转矩测量系统需要将测量单元介入到轴系环节, 显然不适用于大型船舶推进装置。应变片式以其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灵敏度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大型转矩测量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2]。本文即选用应变片作为实时转矩监测系统的主要传感器。

1 在线转矩监测系统的整体方案

该在线转矩监测系统主要有非接触供电模块、转矩测量模块和数据采集输出模块组成, 如图1 所示。

非接触供电模块通过电能短距离无线传输, 在最大可能降低对轴系旋转影响的前提下, 为传感器测量模块提供持续电能。转矩测量模块固定在柴油机曲轴上, 采用应变片组成惠斯通差动全桥电路。数据发送端将检测到的转矩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后, 无线发送给连接在工控机上的接收模块。在工控机上采用VS2010 开发环境、C#.NET设计图形化界面, 以实现数据分析和处理, 并将柴油机曲轴转矩以动态化的曲线实时显示。

2 检测系统具体模块的实现

2.1 转矩检测电路

传统轴功率的测量采用能量转换法, 而在实时监测系统中, 通常采用的是传递法。传递法的优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减小检测模块对轴系旋转的影响[3]。应变片法就是一种最常用的检测转矩的传递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应变片紧贴于扭轴表面, 扭轴表面的变形将直接影响应变片的电阻。只要测得应变片电阻的变化, 根据转矩与形变程度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得到实时转矩的变化。具体的实现原理图如图2 所示。

根据力学理论, 转矩作用在转轴之上, 表面主应力方向与轴向成45°和135°。故在贴设应变片时, 应在轴向45°和135°方向各固定两片应变片。然后将它们 (R1、R2, R3、R4) 连接成图2 中的全桥电路。U0为直流激励输入信号, U1为测量信号输出。

由应变片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形变 ε 影响应变片电阻的变化 ΔRi,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一般应变片比例系数K=2~2.5, R=100~500Ω, ΔRi<<R, 桥式电路略去高阶微分, 可推出

即由应变片组成的差动全桥电路信号输出与应变成近似的线性关系

差动全桥一方面可以补差温度影响, 另一方面可增大信号检测的灵敏度。RS为可变电阻, 用于模数转换的电桥灵敏度调节, 调整系统标定和仪表尺度之间的便利关系。

2.2 非接触供电模块

传统的便携式轴功率测试仪器, 大部分采用的是电池供电, 在需要实时检测转矩的环境中, 不适用于采用电池作为数据采集和发送的电源。非接触式供电主要采用旋转感应式供电。所谓旋转感应式供电就是将传统变压器的原副边分离, 磁路通过气隙较小的空气耦合, 达到传送电能的目的。转轴在振动较小的情况下, 可以近似认为旋转感应式变压器原副边距离不变。

如图3 所示旋转感应式供电模块, 原边和副边铁芯均设计为圆形。原边固定在底座上, 磁路在铁芯通过空气耦合。尽管转轴旋转, 但磁路基本不变, 所有对转轴形成阻力也微乎其微。相对于普通变压器, 由于存在气隙, 会有部分磁感线泄漏, 效率会稍微降低。但可以通过高频逆变器控制原边充磁电流的磁场频率来提高效率, 如图4 所示。

对于高频逆变放大的频率并不是越高越好, 尽管可以提高幅边感应电势, 但磁场频率也会使电涡流增大, 发热量会增加, 同时电力电子开关的电力损耗、开关噪声也会大大增加, 使电磁场畸变, 严重影响电能的传输质量。为达到效率和电能质量最优化, 需要在高频放大模块采取微控制器控制的软开关技术, 搭建和优化供电系统的谐振频率, 已达到降低输入交变磁场的频率和实现真正高效供电的目的。

2.3 数据无线传输模块

旋转机械的参数检测, 数据传输的方式有两种:集流环式和无线传输。集流环式不适用于无间歇的长期在线监测[4]。在本课题中, 采用基于Zigbee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Zigbee是一种主要用于工业物联领域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具有可靠性高、超低功耗、实现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 缺点是有效传输距离短和数据传输速率低, 但作为旋转轴系的转矩测量对传输距离的要求并不高, 且数据流量也并不太大, Zigbee技术的低功耗可以有效减轻非接触供电的负担, 高可靠性可以有效克服轴系振动、环境潮湿、电磁干扰等困难。

无线收发数据的核心模块采用的是支持Zigbee协议的TI公司的CC2530 芯片。CC2530 具有极高的接收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无线数据的传输过程主要是应变片测量电路获得转矩信号, 经过数模转换后, 经过串口通信端口传送给数据处理部分, 相应数据经过简单处理后交由虚线数据发送端发出。接收端固定在底座上, 接收芯片接收到信号后将完整数据经过串口通信线传递给工控机, 然后由工控机上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存储或动态图形显示出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Zigbee模块的配置, 在通信时, 应变检测模块上的数据发射的CC2530 频点务必要与连接在工控机上的数据接收模块的频点一致, 整个系统才可以正常工作。

3 实验分析

转矩监测系统的实验台架, 实际是选用电动机代替柴油机作为主动力。电动机有变频器控制, 以达到调速输出, 并在电动机的输入端连接功率表, 用功率除以转速可得输出转矩, 用以复核监测系统误差。试验台架结构示意图如图5。

在轴系的中间试验轴上贴设应变片。贴设应变片之前应严格清洁转轴表面, 并严格按照轴向45°和135°的方向固定。贴设完毕后, 需用万用表测量是否出现短路或断路的情况。如果出现上述情况, 应变片的实际电阻将会改变, 测量的准确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需要重新贴设应变片。

将各处连接准确无误地完成后, 就可以开始通电进行检测试验。经实验测试, 实验结果与计算转矩的相对误差不超过3%。工控机图形界面输出如图6 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系统在实验环境下可以相对准确地完成对转矩的在线监控, 并绘出反映转矩变化的动态曲线。

4 结语

整个船舶曲轴转矩测量系统3 个组成模块中, 应变片转矩测量方法虽然对应变的安装和校正要求比较高, 但它是目前公认较为成熟的一种转矩测量方法[5];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在工业控制和物联网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技术也相对成熟。只有非接触供电技术目前处于发展阶段, 目前比较先进的无线充电技术要求用电设备和充电设备充分接近, 对于旋转的船舶轴系做不到这一点, 但可以通过加装环形铁芯减小磁阻, 提高供电的效率。系统经过实验验证是可以稳定、可靠运行的。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船舶推进轴系存在较大振动, 轴系振动会导致旋转变压器的磁阻发生变化, 影响供电质量, 从而影响监测系统稳定性。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朱建元.船舶柴油机[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8.

[2]徐筱欣.船舶动力系统[M].大连:大连海事出版社, 2007.

[3]李利瑶.船舶轴功率测量系统的误差分析与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2.

[4]陈峻.船舶动力装置测试技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推进液压系统 篇10

1. PWM液压阀的特性

PWM液压阀由脉冲调制器进行控制。脉冲调制器的原理如图1所示。图1a中的U为经计算机计算后输出的控制信号,V为计算机输出的另一系列作为载波信号的锯齿波信号。脉宽调制器将输入的锯齿波信号与输入的控制信号比较后,转换为时间周期为T的脉宽调制信号。如果在某一时刻U值大于V值,则输出高电平,否则输出低电平。根据这一原理,得到图1b中所示一系列控制指令信号。

将这一指令施加到PWM液压阀的电磁线圈上,在高电平期间该阀有流量q通过,其余的时间内则无流量通过。由于时间周期T非常小,常为0.01~0.15s,因此常用平均流量q来表示这一时间内PWM液压阀的输出流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d——流量糸数;

A——阀口的开口面积;

τ——1个周期内的高电平时间与周期时长T之比;

△P—油压差;

ρ——液压油密度。

上式表明,PWM液压阀的流量q与脉宽占空比τ成正比。脉宽占空比τ越大,通过PWM液压阀进入推进液压缸的平均流量越大,推进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就越快。计算机根据控制要求发出相应的脉宽调整信号,控制PWM液压阀开启或关闭,便可调整推进液压缸液压油流量的大小和流向。

2. PWM液压阀工作原理

执行元件的控制方式有2种:一是开环控制方式,二是是闭环控制方式。开环控制方式是采用数字信号控制伺服阀,从而控制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和位移。闭环控制方式过程如下:系统的温度、压力以及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和位移等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将该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分析后,输出相应的模拟信号,通过比例阀或高速开关阀(PWM)自动调整执行元件的位置。

开环控制方式虽然可以通过发射脉冲信号完成动作控制,但无法补偿因系统温度、压力负载、内泄等引起的速度和位移变化,为此常采用闭环方式对粘度要求较高的执行元件进行控制。

采用PWM液压阀控制推进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其主要由CPU控制器、转换器(A/D、D/A)、PWM功率放大器、位移传感器、PWM液压阀和推进液压缸组成。PWM液压阀根据脉宽调制信号来调整进入推进液压缸的平均流量,在此基础上,将4个PWM液压阀适当组合,便可自动对推进液压缸的运动方向和位移进行调整。

系统的指令信号与各种监测传感器的反馈信号,由A/DO和A/D 1转换成数字信号进入CPU控制器。CPU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U,经过D/A转换器转换成模拟信号,再经脉宽调制后进入到PWM功率放大器。

PWM功率放大器的驱动单元D1与D4同步(同时开通或断开),分别与PWM液压阀1、4相连;D2则与D3保持同步,分别与PWM液压阀2、3相连。D1和D4接通时,PWM液压阀1、4处于开启状态,D2、D3则断开,PWM液压阀2、3处于关闭状态。反之亦然。

当U>0时,D1与D4驱动PWM液压阀1、4动作,推进液压缸向右运动。当U<0时,D2和D3驱动PWM液压阀2、3动作,推进液压缸向左运动。当U=0时,推进液压缸运动停止。

1、10主流源2、3、4、5 PWM液压阀6、7、8、9锥阀11推进液压缸12位移传感器13 CPU控制器

3. 应用实例

PWM阀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对控制信号响应速度快和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缺点是输出流量较小,故其无法直接在高压大流量场合使用。但是将其用于高压大流量锥阀的先导控制,利用其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则可对液压缸运动速度和位移精确控制。

隧道掘进机推进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当没有输入动作指令时,CPU控制器无信号输出,4个锥阀6、7、8、9截止,推进液压缸11处于闭锁状态。当需要活塞杆伸出时,CPU控制器向PWM功率放大器发出信号,PWM液压阀3、5收到该信号后控制锥阀7、9打开。由于此时PWM液压阀2、4无信号输出,所以锥阀6、8继续保持截止状态。

主流源10经锥阀7进入推进液压缸11无杆腔,推进液压缸1 1有杆腔的油液经锥阀9流回油箱,液压缸活塞杆便以适当的速度伸出。CPU控制器通过位移传感器12,对活塞的位移和速度进行检测,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以及时修正输入PWM功率放大器的脉宽控制信号。

与此相反,需要活塞杆收回时,在CPU控制器的作用下锥阀7、9处于截止状态,而锥阀6、8则处于导通状态。高压油经过锥阀8进入推进液压缸1 1有杆腔,推进液压缸11无杆腔的油液经过锥阀6流回油箱,液压缸活塞杆便以适当的速度缩回。

钢铁业重组将系统性推进 篇11

9月22日,ST八钢发布公告称,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接到实际控制人宝钢集团通知,宝钢与武钢已收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重组的通知》,同意宝钢与武钢实施联合重组。重组后,武钢整体无偿划入宝钢,宝钢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这是对近期发布的国务院46号文——《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的切实实践。据迟京东透露,该指导意见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全国60%-70%的钢产量将集中在十家左右的大集团里,其中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4家,4000万吨级6-8家,以及一些专业化集团,例如无缝钢管、不锈钢集团等。

围绕上述总目标,中国钢铁产业将实现三步走,第一步,到2018年以去产能为主,即把过剩的、无效的、已停产的产能,该出清的出清。同时,要对下一步的兼并重组作出示范。第二步,2018-2020年,完善兼并重组有关政策。第三步,2020-2025年,大规模推进兼并重组。

“过去很多兼并重组都是局部的,这次可能要系统性地推进。每个钢铁企业都要考虑我和谁重组,谁和我重组,我跟谁优化,谁跟我优化,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上两个高炉、上两个转炉。”迟京东说。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规模也在无限制扩张。相关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钢产量3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为11家,2015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了50家。但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回落,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据了解,1990年时我国钢铁年产量为6635万吨,产能利用率高达93.2%,供不应求;但到了2015年,钢铁年产量上升至8亿吨,产能利用率却降到了71.3%,而国际平均水平一般为80%-85%,供过于求表现明显。

这一变化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同质化恶性竞争。2015年,我国螺纹钢期货价格曾一度跌至1600元一吨,业内自嘲连大白菜价格都不如,就是最好的说明。“所有钢铁企业在做可行性研究时都认为自身是有市场的,增加产能是可行的。但是一两家可行,10家、50家就不可行了。”以宽厚板为例,迟京东进行了详细说明。“市场上所有宽厚板的主要技术都是相同的,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也是一样的,以致于产品大纲也都很相似,最后造成的结构就是同类产品的恶性价格竞争。”

在迟京东看来,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很值得我们研究。1973年日本钢铁产量达到了高点,随着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产能过剩问题非常突出,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日本钢铁行业开始了非常漫长的调整期。“它不是单纯地围绕数量做文章,而是结构调整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实现了减量,高炉由原来的75座减少到现在的25座,炼铁厂由过去的20多个减少到十几个。”他认为,在结构调整中,最关键的是要把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如果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所有的政策最后都是失败的。比如产能置换,国家发个文都没有人干,原因就是没有把企业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日本还非常重视职工安置,而我国在这一轮钢铁去产能过程中,也将职工安置列为了重中之重。从16.7万人减少到3.5万人,在整个实行过程中,日本避免采用解雇等直接裁员的方式,而是通过调职、转级、长期休假来确保员工的再就业。同时,在每个阶段日本都会制定配套的法律政策,比如特安法、稳定特定萧条产业临时措施法,虽然实行时间相对较短,但具有法律效力。“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国务院发个文,到地方上就变样了。并且文件与和法律是不一样的,文件的表现形式是行政办法,而不是法律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哪个更管用,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迟京东说。

“下一步,我国的粗钢消费会向着峰值平台区转变。”根据钢铁产业的世界性规律,迟京东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钢铁产业将进入到一个消费相对平稳期。“因为需求的增长是有周期的,而我们在这个增长周期里已经持续了30多年,将近40年了,已经很长了”。但同时他也表示,这并不意味着钢铁消费将出现“现在需要7亿吨,马上就回落到5亿吨、4亿吨”的急速下滑现象,而是会在峰值平台区内上下波动。

推进液压系统 篇12

居民用户智能信息采集系统是以多个表箱为单位, 安装带无线通信模块的采集器, 实时采集电能表数据, 并直接上传到系统主站。系统投入使用后, 不仅大大提高了抄表人员的工作效率, 而且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自今年7月以来, 泰顺县供电局启动了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程, 制定实施了《泰顺局2010年居民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推广实施方案》, 按照分区域、分线路、分台区, 成片成块建设, 建成一片、应用一片的要求, 立目标、分阶段、按步骤, 逐步推广系统应用。该局对每一阶段的实施地点、细节要求等都做了详细说明, 同时, 对实施前的相关工作做了充分准备, 合理安排现场查勘、工作人员培训等工作, 提高系统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上一篇:胃癌化疗下一篇:南昆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