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就业指导课研究(共12篇)
大学就业指导课研究 篇1
就业不仅关系大学生的生计,更关系着大学生的尊严,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搞好大学生就业需要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的共同努力,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就业成为检验其人才培养成效的试金石。大学生就业事关大学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各高校都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师资配备,重视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学生展开生涯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以及就业指导教育。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材编写、师资配备以及课堂教学方面都存有诸多缺陷,难以适应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因此,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切实地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1]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之定位
2007年12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的通知中指出,就业指导课程要“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2]国内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积极进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探索。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正逐步向专业化、职业化、全程化的方向迈进,各高校纷纷从制度和资金上加大对就业指导课的扶持力度,致力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力图建设就业指导精品课程,切切实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及生涯规划教育。
从课程的内容结构上,它包含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就业指导以及创业指导等模块;从学科结构上,它涵盖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同时,就业指导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需要紧密联系社会就业现实。[3]
就业指导课开设的教学目的主要包括:掌握如何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了解目前全国整体就业形势,尤其是掌握当前大学毕业生的严峻就业形势;掌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基本流程;帮助大学生有效排解就业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使大学生掌握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大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所享有的各种合法权益;同时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政策,创业的组成要素和成功要素以及创业的规划,树立创业精神和创业理念;指导大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在职场不断取得成功。
就业兴则招生兴,招生兴则学校兴,就业不仅事关学校的发展,更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就业指导课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衡量和检验合格人才的标准是看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能否在社会实践和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受到用人单位的接受和欢迎,因此就业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另外,通过开设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社会需要与个人成才、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二、现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模式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也做出了积极的应对。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有的设为必修课,有的设为选修课,还有的是讲座型的。[4]总体看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各高校没有统一、权威的就业指导教材,各高校要么各自为阵,由学校组织编写教材,要么就由就业指导老师自己准备上课素材,或者教学大纲根本不做要求,由就业指导老师自由发挥。这样一方面对就业指导老师自身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现实却是高校就业指导老师的素质跟不上,这样就难以保证上课质量;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形成老师不重视,学生不感兴趣的恶性循环局面。
其次,教学内容过于重视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停留在帮助学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掌握面试要诀以及如何自我推销等,而这些都只是技巧的传授,就业指导课如果仅以此作为目标,那么很显然会偏离其本来的意旨。
再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效性不强。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一般采取大班教学,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还是“填鸭式”教学模式,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学过于偏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之老师自身实践经验的缺乏,往往导致所教的内容与现实不相符合,实效性大打折扣。
最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缺乏系统性、全程化、个性化。西方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无论是帕森斯的“特性—因素匹配理论”还是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都把实现人职匹配,追求人职和谐作为职业指导的目标和理念。[5]因此,西方大学的就业指导尤其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全程性的生涯规划与指导;二是个性化差异,而这两个方面,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基本上无法做到。我国高校并没有将就业指导课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没有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一般都是等到找工作前夕才开始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全程性。另外,大班教学决定了难以根据学生以及岗位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难以充分展示个性才能。
三、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之建构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高校目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以及学生的期待。[6]究其根源在于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僵化,授课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就业实际,因此革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对于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意义重大。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就业指导教学实践经验,来谈一谈如何开展就业指导课。
(一)加强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有很强的实践性、参与性和针对性,单纯枯燥的理论讲授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授课效果必然不尽人意。案例教学法紧密结合就业实际,强调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资料、信息的收集,精心设计案例,广泛收罗现实中创业成功的事迹,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生动鲜活的实例,特别是学生们熟悉的师兄师姐的就业经历,学生往往十分关注和感兴趣。就业指导课教师应深入社会,尤其应深入与本校或本学院专业相关的领域,进行广泛调研,搜集在择业和工作中涌现的典型事例,总结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或教训,编写就业指导案例。[7]在一定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有成为“中心发言人”的机会,展开自由讨论或者角色扮演,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够真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科学的观念作为指导,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创业观念。大学生就业指导中,需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展示真实形象、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团队意识、遵守市场规范等指导,这不仅是对就业的具体指导,而且是对今后事业发展的长远指导。[8]例如,在讲到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就业、创业观念以及遵循相应的职业道德时,笔者向学生提供了如下几个案例供学生讨论,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案例一,一个清洁公司的老板杨东平,用扫帚和抹布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他带领一班人从给居民家庭打扫卫生做起,由于讲诚信,收费低廉,取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接下来,他再接再厉,严格管理,带领自己的团队,以热情的服务和一流的质量,走出了社区和所在城市,把清洁工作一路做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流行无限》栏目,曾对他做了长达40分钟的专题采访和报道。他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是把他的清洁工作,做到联合国总部去。杨东平,没有资金,没有关系,连中专学历都没有,那么我们在座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还担心什么呢?笔者我用这个案例来激励学生,同时又用下面的案例警醒学生。
案例二,河北某大学2010年理工类本科毕业生郝某,曾咨询我个人求职简历是不是可以适当拔高,笔者明确回答他:不可以。诚实守信是受过现代高等教育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所以我给她讲要实事求是,要讲诚信。而他并未听从劝告,将自己的求职简历中的奖学金获奖证书、英语四、六级成绩单、个人学业成绩表等,全部通过假证贩子作了“翻新”。其结果是,用人单位一看他的个人简历很优秀,但通过面试和交流,却发现他本人的实际情况和他求职简历上说的情况差别很大,郝某因而屡屡碰壁,到现在就业单位仍未落实。
案例三,重庆某大学机械与自动化专业2009年毕业生吴某,同样专业上很精良,技能上也非常过硬,毕业后到上海就业发展。他一边在某企业工作,而且工作业绩突出,一边又在上海市的城乡结合部以低廉的价格租赁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民房,买来被淘汰的自动化机械设备,从浙江平阳购进生产团徽用的原材料,开动机器,每天24小时不停的生产一元钱的硬币。一秒种自动生产一枚硬币,一小时生产3600枚硬币,每天24小时就生产86400元硬币。生产不到一个月,他就在推销硬币的过程中,被抓送进监狱。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们认识到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弄虚作假,违背基本的职业道德与规范最终只会得不偿失,业务精良固然重要,用人单位和社会更看中的是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注重收集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权威信息,进行实时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时常会涉及到就业市场诸多信息以及国家相关的就业政策,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前必须对这些信息以及相关的数据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进行实时分析。
笔者在讲授大学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时,在试用期,其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学生提问,老师河北省各地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河北省各地市的平均工资是多少?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把相关的情况和数据展示给大学生,让他们充分掌握河北省各地市工资标准的相关情况。
又如软件专业的学生问到,河北省和全国知名的软件企业有多少家?都在那里?笔者同样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告知学生,国家目前软件知名企业为240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深圳;河北省目前软件企业为230家,主要分布在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
新鲜、生动的现实案例,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客观权威的形势分析,使学生印象中本来枯燥、说教味浓厚的课堂,变得形象、趣味、务实。案例教学和信息发布的尝试,成为本课程深受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都喜欢的主要原因。
(三)图片、图表、视频等媒体元素的整合运用
在讲授求职的技巧时,就个人求职简历的撰写问题,把十几种不同形式的简历封面,以图片的形式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在掌握电子简历、纸质简历的基础上,让学生分享最新流行的视频简历资料。在发布大学生考研相关信息时,把近年来各专业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以图表的形式也展现给学生。在讲授面试的技巧时,把参加企业面试,教育事业单位面试以及两个大学生同时参加同一场面试的不同视频资料分别让大学生来分享。在讲授心理问题调适时,把中央电视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调适的不同类型的专题视频资料让大学生来分享,并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后,让大学生分别谈谈自己有那些感悟和收获。通过视觉、听觉、互动来提高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兴味,使这门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答疑互动
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答疑互动是最受大学生关注和欢迎的重点环节。“大学生关于是就业还是考研”,“是就业还是参加专接本”;“师范类毕业生是去民办学校好,还是到公办学校好”;“大学生如何才能成为在编的正式小学教师或幼儿园教师”;“大学毕业没钱,没关系如何才能在当今社会站稳脚跟”;“大学生是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发展好,还是到家乡发展好”;“大学生谈恋爱老师您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应注意那些问题”;“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职场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有的也是敏感问题,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就必须要在全面把握政策,在不回避当今社会现实的情况下,从正面一一做出答复,而这往往会收到学生发内心自肺腑的阵阵掌声。
(五)实地参观教学
参观教学法是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参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沿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就业原本就不是一个在课堂上通过理论讲述能够解决的问题,大学生由于很少走出社会,他们对就业形势和工作岗位都缺乏清晰、准确的认识。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之时往往缺乏科学性,因此实地参观教学法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开展实地参观学习活动,与用人单位进行零距离接触,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可以使学生清楚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开阔就业视野,增长就业能力和见识,在思维上受到新的启发,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想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地参观教学是一种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教学法,应当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大力运用。
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加强课堂互动,使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化为主动的参与者,从而真正提高就业能力与就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费兰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9).
[2][3]陈德明.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化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
[4]金辉,李晓华,李剑玲.对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9).
[5]孙秀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之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6][7]郭亚红.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8]赵鹏云,裴贺男.高校就业指导课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大学就业指导课研究 篇2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当前是个时髦的话题,许多大学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网络上也大肆炒作,一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成了大学毕业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提升个人竞争力、学校长期健康发展、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维护社会繁荣稳定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许多大学生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混淆职业与专业的区别,选择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在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高校应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他们逐步完成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先要确定一个城市(或乡村)做为你今后若干年所要奋斗的城市。原因很简单,一个城市确定下来了,你就可以在这个城市找工作,交朋友,打开自己的人际圈子,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果你没有想好去哪里发展,而随便去了一个不太喜欢的城市,工作了一两年或更长时间后觉得不适应,想离开了。那么,你这几年所做的努力,特别是你在这个城市的人际圈子,你的人脉将伴随着你的离去而离去。除此之外,还有你熟悉的一切,像哪里有价廉物美的东西卖,哪个餐馆的饭菜又便宜又好吃之类的都不附存在。一切将从头开始。所以,当初选定一个城市作为自己即将奋斗或生活很多年的地方,这个非常重要。当然,喜欢流浪和漂泊的朋友不在此讨论中。
那么,怎么选择这样的一个城市呢?我的个人感受就是,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喜欢,你觉得自己和这个城市很投缘,你非常喜欢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和学习。其次,这个城市里有你的至亲或挚友让你留恋,这也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比如工作机会的多少、是否有利于今后的发展、生活的便利程度、环境的好坏、交通的便捷与否等等需要考虑的。
作为全国高等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学校毕分办组织的就业指导课正好为我这样迷茫着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指导课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自己首先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也就是,自己本身是有用之才。是才或非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有无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是高或低,有无其他的如编程、会计、律师等任职资格证书或获奖证书。2是否具备较强的敬业爱岗和开拓进取精神,如为什么向贵单位求职。专业学习中取得了哪些成果如文章、论文、作品等。3是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有何特长爱好,当过学生干部没有,是否吃苦耐劳,是否是共产党员、三好学生等。
第二,能够较准确地找到自己与聘用单位的共同点。即自己的志向、知识、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与聘用单位有没有共同之处,自己比较适合的那类单位有没有聘用大学毕业生的计划、指标。若要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双方的共同点,那么,至少应有两个条件:一要认清自己,个人离自己最近,然而最难以认清自己;二要下番功夫,认真搜集、分析和利用聘用信息。同时,眼界还要放宽些,不宜局限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单位,以增加成功机率。
第三:要具备一定的求职技能,尽管求职技能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但对大学生而言,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技能就是“两会”:一会写自荐书信,写出的自荐书信能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能引起阅读者的重视等;二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的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哪些该说、详说,哪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
第四: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干扰大学毕业生正常求职的因素,目前还不少,如不正之风,设骗欺诈,信息泛滥等等。因此,大学生成功求职,还应具备抗干扰能力。抗干扰能力当中,最重要的有两项:一是能够较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防止受骗上当;二是能够捕捉最佳决策时机,防止因脚踏两只、三只船等丧失最佳机遇。
大学就业指导课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模块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68-01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国高校应针对大学生而积极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就业观的基础上,带动大学生积极创业,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在开设该课程时,高校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规划,以模块为教学单元,更好开展教学活动。然而,要充分发挥该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成模块化教学设计
高校要更好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有必要对其进行模块化编排,以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该课程应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始终,即从大一阶段至大四阶段,学生应接受该课程教育,对培养学生树立职业就业意识和提升就业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年级视角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分为四个模块,即:职业生涯与就业意识、创业认识、职业发展、就业过程。根据年级模块,高校教师可以设置不同主题单元,包括生涯建立主题单元、职业认识主题单元、生涯适应主题单元、职业发展主题单元。在各个主题单元中,高校教师能够针对学生所处阶段而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对职业就业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择业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帮助。其次,通过对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划分,能够将该课程分为六个模块,即:就业创业形势模块、就业能力模块、职业规划模块、自我评估模块、政策法规模块、面试技巧模块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分类,能够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1]。
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成模块化教学策略
(一)案例式的模块化教学
在模块化教学中,为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采取案例式教学策略。首先,在课程教学之前,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准备时间,将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行准备,通过自主思考,对案例中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能够确保学生预习具有针对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案例有着更为深入的剖析,各组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背景等方面而积极开展讨论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进入小组集中讨论环节,不仅使学生明确案例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发言,以检验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理解,并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解决方案上。最后,教师鼓励全体学生进行总结,并针对就业创业问题而提出创设性的观点[2]。
(二)报告式的模块化教学
在报告式模块化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而开展教学活动。首先,邀请就业指导等部门专家而组织教学活动,既能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对社会职业、就业、创业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又能弥补高校教师认识层面的不足,同时可以为学生与单位负责人提供直接对话的机会,对大学生明确就业意向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其次,常规性的指导式教学,通常由高校教师进行组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给予有效的指导,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最后,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报告式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而积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就职业发展与择业观念而发表意见,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就业观念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此外,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对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3]。
(三)360度反馈评价的模块化教学
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是其孕育知识的摇篮,社会是其终身实践的场所,而处于人生过渡阶段段的大学生,理应接受最为有效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对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具有积极意义。对此,高校教师通过360度反馈评价而开展模块化教学活动尤为重要。首先,教师针对不同评价主体,必须坚持多元化的原则,从综合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可对学生有着千篇一律的要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对其正确就业观、创业观给予支持和肯定。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如考察教学成效、各模块教学衔接有效性等方面。最后,教学评价方式应具有灵活性、针对性,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4]。
就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而言,其实践性特征相对较为突出,只有积极开展该课程,才能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高校就业率,同时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模块化教学设计是高校课程教学中的一次伟大尝试,对教师和学生是挑战。然而,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进行合理的模块化设计和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不仅提升其能力,而且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效,为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更好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陈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05:81-83.
[2]赵荣生,宋宏福.体验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课教学探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教学研究,2013,05:64-67.
[3]房丽华.优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设计[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02:97-100.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 篇4
目前高校就业形势严峻,追根溯源,除盲目的扩招外,部分高校没有对目前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各个大学并没有制定有效的就业指导教育。【1】2011年,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大学管理、招生体制的管理,倡导高等学府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促进学生就业调整专业和课程,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大学生就业。其中,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最为重点的课题之一。
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本世纪初期开始,我国高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扩招政策,在校大学生人数连年上升,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化为“大众教育”。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产业化升级未能与高校扩招保持同步,社会所能接纳的毕业生人数有限,基于此,大学生不再是用人单位疯抢的佼佼者。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未能做到及时转变,就业能力也亟待增强,导致近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出现逐年降低的趋势,具体数据可参见表1-1。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6-2011)
通过表1可以看出,从2006年以来,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出下滑的趋势,每年平均下降了0.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8年以来,由于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虽然我国社会容纳就业人数整体是呈现上升趋势的,但因为高校毕业生人数上升的速度过快,这就使得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远远高于社会容纳就业人数的增长,因此将导致就业率逐步下滑。在这种背景之下,通过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能够给毕业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就业指导帮助,提高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从而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竞争力
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占地规模、学生数量等,还要重点参考高校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当中,一些就业率低下的高校必然会逐渐失去吸引力,走向式微。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的高低能够直接决定一所高校的日后发展道路,高校在完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提高就业率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当中占据有利地位。【3】
三、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把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教学中,有的学校设置为学生必修课程,有的作为选修课程,还有学校以讲座形式为学生提供帮助。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由于这门课程出现的时间不长,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安排以及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空泛不合理
不少国家已经把就业指导教材内容换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有时代感的知识,并且也在不断地尝试着新的、科学化的教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一份权威报告指出,早在十几年前就把创业纳入教学体系的美国学校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所。到现在为止,位列美国大学排行榜前例的学校,大部分将就业指导列为课程范围。在我国,尽管不少学校从形式上开设了这一课程,但缺乏具体实践指导。就业指导课程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校还是把课堂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只能学习到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4】从课程内容来看,政策和法律法规是主要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就业的技巧比较关注,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形式单调枯燥
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在很多学校中都是临近毕业才开设,通过毕业前的临时突击,向学生灌输一些就业技巧,希望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他们就业的能力,能够顺利谋求理想的职业。这样的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就业是一个需要在长期实践中才能形成的过程。
(三)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和全程化
在有些院校,就业指导课在行政机制推动下才开设。教授这一课程的教师不是专职教师出身,因此,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和专业技能的欠缺限制了这门课程的发展。体现在教学上,出现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学形式随机等问题,加之教材内容落后,教学质量只能在较低的水平停留。高校学生亟需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
(四)就业指导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课程,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更新知识,及时了解社会关注热点。此外,教师还要熟悉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目前,不少高等院校的相关教师虽然取得了就业指导的资格证书,但专业技能并不扎实,缺乏对就业指导的足够了解。
四、完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策略及途径
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策略和途径,需要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以及提供就业指导实践机会。【5】
(一)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
科学完善的就业指导课体系需要在两方面加以强化:
1. 建立健全教学组织,丰富课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
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组建就业指导研究室,主要职能是安排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和学生进行学术经验交流并制定评估标准。就业指导课不能一直沿用一本教材,教研室要进行广泛及时的调查研究,制作较为直观的课件,提升课堂的新鲜感。
2. 系统化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工作。
从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要培养其成才意识,并明确就业方向,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就业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其确定职业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大二阶段应该教授学生更多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占据就业优势,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大三阶段,学校帮助学生确立价值观和择业观;大四阶段就业指导部门要组织毕业学生参加招聘活动,组建就业心理诊疗室,对学生就业心理做出调整,减少他们的就业压力,传授面试技巧和职场规则。上述四个阶段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链条。
3. 做好创业教育指导。
从2003年开始,美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口,每5个人就有1个参与过创业。其中不乏取得相当成功者,典型的代表就是Facebook的“掌门人”扎克吕伯格。创业作为一种全面展示自身综合技能的活动,需要将个人智慧与多项技能密切结合。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创业教育与实践训练,培养创业意识,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鼓励从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使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并且善于创业。
(二)突出专业特色,完善教学内容
就业指导课教学需要体现专业特色,并注重实践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学生关注本学校、本专业一些生动鲜活的就业实例,为学生们所熟悉,这些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体现专业特色,并搜集在择业及工作岗位出现的典型,总结其经验,形成就业指导课堂的案例。并用专业理论展开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自我期望值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之间的矛盾,自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树立深入基层积累经验的就业意识。
课程改革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创业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创业指导、创业常识、创业心理、市场经济、公关交际、经营管理以及法律税收等方面内容。将学科、活动和隐性课程相结合,形成协调统一的创业课程结构。并通过良好的创业实践环境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志和能力。
(三)增加师生互动,丰富教学形式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目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会应用很多团体辅导技术,例如角色分配、小组研讨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为同学们建立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获取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例如模拟现场招聘活动,通过纠错、正确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应聘技巧、言辞礼貌以及行为举止等。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有效的解决意见和建议,通过实践调查解决学生心中共有的难题。
就业指导中心建设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招聘信息,成立就业指导网站,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交互性,通过网上就业指导论坛、开展网络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服务。
(四)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实践机会
就业指导课属于应用学科,其指导性和时间性特征十分明显。在进行就业指导教学时不能只是机械地讲授理论知识,而是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社会调查、模拟训练和专业指导可交叉进行。同时,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心理疏导、面试礼仪讲座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其认清现实就业的形式,帮助其树立危机意识和开拓意识。就业指导中心需要详细记录各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实际案例来进行指导推广的各项工作。高校要根据目前就业市场的特点,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校门,充分利用社会丰富资源,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聘请政府机关、企业、职业培训以及就业成功的毕业生作为就业专家,指导毕业生获取基本就业知识,提高竞争能力。
教学组织过程必须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现场招聘等活动,特别是本校的招聘会,让学生能够进行亲身体验,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做好面对就业困难的心理准备,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说,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形成一套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
(五)加强师资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就业指导课程质量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国家教育部也曾明确指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放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大力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人士,需要不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基础建设,加强团队建设,提供师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制,重视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考察,大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完善就业课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专兼职结合、校内外互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做到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目前由于校内教师缺乏就业指导的相关实践,需要深入了解就业需求及人才需求变化,校外聘请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职业指导专家或者是成功人士可以补充教师队伍,保证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能够进行实质性的完善。
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师资培训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得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人员能够不断充实知识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师资培训需常态化,并根据就业环境出现的变化,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六)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教材是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与必要保障。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相关教材的突出问题是缺乏权威性,且在内容思想上也落后于时代发展。所以,高校必须充分重视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1. 注重教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科学性是指教材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同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与伦理学等各学科统一起来,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给予大学生就业提供建设性指导。思想性是指教材内容要秉持正确的就业指导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与择业观,要帮助学生远离实用主义以及利己主义的思想倾向。
2. 注重教材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材内容的设立要从学生思想实际、专业特征、个性特点以及时代发展需要等因素出发,能够紧贴大学生就业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为大学生就业实践提供帮助与指导。
3. 注重教材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形势发展趋势、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与应聘技巧等。教材内容应该是能够指导学生就业实践,解决学生就业过程的困难和困惑,教导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材编写要注重系统性与完整性。
五、结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系统性强、实用程度高的学科,是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基础。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模式上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课程形式、课程安排以及师资力量等几个方面上,这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出改进与完善,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为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提供帮助,确保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择业观,顺利就业,最终能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高校自身的竞争能力。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教材内容空泛不合理,课程形式单调枯燥,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和全程化,师资力量薄弱等,提出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策略途径,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结构体系,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关键词: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朴民.解读《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J].南风窗,2010,(7):44-45
[2]安俊学.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13
[3]蒋胜祥.大学生就业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46-47
[4]王振东.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与科研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评估及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学院出版社,2009:55-56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考试 篇5
1、毕业生就业有哪些程序?(10分)
2、报到证有什么用?(10分)
3、违约应该办理哪些手续?怎样申请新的协议书?(10分)
4、毕业生改派需要毕业生向学校提供哪些材料?(10分)
5、毕业生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关系?(15分)
6、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时要注意哪些事项?(15分)
大学就业指导课研究 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以下简称就业指导课)是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教育部出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
虽然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设置日渐完备、形式多样、师资丰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当前处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的大学生,对课堂效果的需求不断提高。
出现于2007年,大热于2011年的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到来的新时期,笔者尝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使用这种新型教学手段。
一、北京林业大学就业指导课现状
(一)课程设置合理
按北京林业大学《就业指导教学大纲》要求,就业指导课为必修课,在大三年级第2学期开课,0.5学分共8学时。每周1次2学时,共4次。学生已经在二年级第3学期上过职业生涯规划课,对个人能力倾向、职业发展和定位进行了探索。在就业指导课结束后,学生可以立即着手收集招聘信息、投递简历、参加面试,有利于大三年级暑假进行就业实习。
(二)授课内容丰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以下简称就业指导课)主要贯彻国家、各省市、自治区就业政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理念,提高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能力,适应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就业指导课内容包括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介绍、行业专业特点、就业信息收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案例分析等方面。具体涉及课程介绍、就业环境分析、基层项目和创业政策、就业流程及手续办理常识、困难帮扶及权益保障;专业就业深造基本情况、专业主流行业和前景分析、相关职位要求和介绍、典型案例分析及校友经验分享;招聘信息搜集与利用、简历的撰写和投递、求职信及其他求职材料的使用;面试的准备、技巧、程序、注意事项、种类介绍、模拟演练等内容。
(三)授课形式传统中求新颖
目前我校就业指导课均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二课堂模拟招聘大赛等活动形式。为提高堂吸引力和授课效果,课堂讲授时已经初步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破冰活动、分组讨论等新颖形式。
(四)师资组成多样
就业指导课由招生就业处和各学院就业工作专职辅导员分内容共同讲授,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讲授1次课,学院辅导员讲授3次课。辅导员人数较多的学院按可以安排不同辅导员分内容进行备课,给每个专业各讲一次,辅导员人数较少或辅导员工作年限短的学院,采取外聘专家的办法进行补充。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个性化指导和实践不足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在就业市场上进行实际检验,更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传统授课模式不能兼顾学生差异化需求,单向讲授的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高。目前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为辅导员或管理干部,任课教师自身多数未踏入社会就直接留校工作,自身就业实践经历较少,只能照本宣科的讲授理论,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答疑解惑,在开展个性化指导方面略显乏力。
(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授课效果受讲课教师个人水平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校一个年级3000余人,全年级同时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师资需求巨大。参与授课的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高,教师个体差异较大,有些是从事就业工作多年的辅导员,有些则是刚工作1-2年的年轻辅导员,尤其年轻辅导员经常会因为工作需要被调动岗位。多数辅导员专业性不强,虽经过专门的授课训练,但授课经验不足。然而,专业职业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职业发展理论、个人和群体指导技能、个人和群体评估、信息和资源、项目管理和实施、咨询、特殊群体指导、监督、道德和法律、研究和评价等 10 个方面的能力和学识。现有人员不具备全面能力,无法在授课中体现出较强的综合素养,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三)课堂容量过大
课堂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授课效果。从授课内容来看,就业指导课内容丰富,要在短短的8学时内完成如此丰富的内容,授课节奏必然加快,必然形成灌输性的课堂气氛。课堂容量过大,教师必然压力更大,同时,学生忙于追赶教师的思路,感受、思考、记忆的时间缩短,只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对知识点理解不足,印象不深。课堂上更没有时间进行案例的深入剖析,不能开展互动式交流,破冰活动、分组讨论等形式也仅能做到活跃一下气氛而已。
三、翻转课堂适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可行性
(一)翻转课堂的出现及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翻转课堂、慕课为代表的全新教学方式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郭际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能够个性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方法,能够鼓励学生学习,将直接的教学变成建构主义学习,其核心是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时间和深度。
张金磊认为,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是在翻转课堂中,课前的知识传授需要达到甚至超越传统课堂中教师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效果们才能算作完成了知识传授,进入知识内化阶段。在课堂上,需要学生把当堂知识完全掌握,不能把任务放在课后。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作为学习中心的需求。翻转课堂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解放了课堂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师生交流和讨论的时间。
nlc202309031428
(二)翻转课堂的实现前提
翻转课堂的实现,需要有以下几个前提。
首先,教师要有“翻转”意识。翻转课堂把教师从课堂上的讲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设计者,教师首先要具有角色的翻转意识。教师在翻转课堂上需要做的是:事先提供的教学资源和课堂上的答疑解惑。
其次,教师要为翻转课堂做好必须的教学资源准备。翻转课堂的实现需要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生可以提前自学的教学视频。按照美国几所学校的成功经验显示,这种教学视频无需过长,时间在5-10分钟左右。这种教学视频的录制需要任课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或者由学校统一购买,统一使用。
最后,学生要具备上翻转课堂的硬件条件。翻转课堂需要学生课前通过观看课前准备的教学视频自学并预习,在计算机和网络发达的当今,学生们必须具有观看视频的基本硬件保证才行。我校目前学生的学习条件已经满足了这一硬件条件要求。
(三)翻转课堂适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可能性
对照前面提到的翻转课堂的实现前提,我校就业指导课的师资达到以下标准。
首先,教师具有主动意识,能以自身优势积极迎接翻转课堂时代的到来。就业指导课的主讲教学团队主要为辅导员,接受新事物快,组织能力强,可以积极研究和探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做“翻转”尝试,组织讨论等活动正是辅导员擅长的指导形式。
其次,具有一定的教学资源。近年来,很多社会服务机构已经推出了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方面的授课视频,学校可直接购买并使用。另外,我校拥有视频制作中心,已经为很多专业课教师录制了视频课,具备自己录制、剪辑、制作成视频课的硬件和技术条件。现有参与就业指导课讲授的人员中不乏讲课水平高的人员,可以将他们的课程进行录制,然后在全校范围统一使用。
四、翻转课堂试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践
笔者在一个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中,尝试性的运用了翻转课堂手段。
(一)教师选择并制作学习视频
经过多方查找与比对,与已经录制《求职简历撰写》视频课程的教师合作,由于条件限制,将课程时间凝练为15分钟。视频中主要讲授了简历基本要素、
(二)学生课前自学视频内容
通过班级负责人或网络传递视频。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至少观看一遍视频,完成自学,每人制作个人简历,作为作业。
(三)课上分组讨论
课上将学生分组,每组6-8人,组内推选1名组长。小组成员互相交换简历,针对简历进行讨论。要求所有学生对组内成员的简历给予一条好评和一条建议,组长负责将所有好评及建议记录在纸上。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进行总结归纳,并选出一份“最优”简历,允许对最优简历进行修改。
(四)集中展示
每组委派1名代表对“最优”简历进行展示说明,代表可以是简历作者,也可以是组长或其他成员。同时将小组成员共同总结的好评及建议进行分享。
(五)教师总结
所有小组展示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各组的讨论活动和推选出来的简历予以认可,并对“最优”简历的适用范围给予指导。对各组分享的好评及建议进行分析,指出简历无需千篇一律,在简洁明了的基础上应突出个人特点,明确求职意向。同时对投递过程及技巧给予建议。指出学生可在课后自行修改简历,选择单位进行投递。
五、翻转课堂实践效果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分析当前就业指导课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尚没能较好地落到实处,教师仍然占主导和中心地位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该积极改变教学模式,从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不再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独讲”,而是与学生展开交流和互动。
具体到就业指导课的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被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先由学生就教师事先指定的内容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者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讲解;第二部分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本课时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讲解。这种在就业指导课中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进行实践检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二)有利于引入优质师资提升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转变为教学资源的制造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校安排优质师资录制视频课,学生利用统一的授课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掌握基本知识要点了解基本政策,课堂上以小组讨论和老师答疑的形式来加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政策的理解。这种探究性、讨论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并且优质师资对知识技能和政策的讲授,更有利于保证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弥补课时紧张从而加强个性指导
充足的学习时间和高效的学习效果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就业能力的保障。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合理有效的安排学习时间,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教学视频预习知识点和了解政策,课上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或情境模拟,无形中增加了课堂的时间。对理解力强、掌握新知识快的学生可以看一遍就把握了要点,然后可以去查阅收集更多相关资料或者准备其他课程。节约出来的知识点讲授和政策介绍内容的时间,可以以更灵活新颖的形式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慕课、翻转课堂到来的全新教育变革时代,我们也应随着时代的步伐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使用翻转课堂的手段,可以有效缓解就业指导师资短缺、水平不足的难题。翻转课堂从教学模式设计角度引入 “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将竞争、实战、反思有效整合,不但做到形式上的“翻转”,更做到学生精神状态的翻转,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就业指导效果。在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内容分章节使用此种方法,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将为信息时代的教与学提供新的思路,并提升就业指导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Z].2007(12).
[2]朱薇薇.浅谈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能力.[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0-62.
[3]郭际.翻转课堂:中美教育环境差异下的困扰.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72-76.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211):46-51.
[5] 白聪敏.翻转课堂:一场来自美国的教育革命. [J].广西教育.2013.2:37-41.
作者简介:杨丹(1978-),女,硕士,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讲师,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
注:本文系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就业创业教育研究课题“提高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学就业指导课研究 篇7
关键词:非通用语种专业,跨文化交际,翻译教学,教学改革
外语学科非通用语种专业,是指相对于英语专业教学而言的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专业。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交流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对英语以外的非通用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非通用语种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近三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在原有的英语系的基础上增加了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小语种专业并组建了外语学院,已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的高校则扩大了招生量。就河南省情况来看,除了原有的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的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外,河南省不少专科升本科的院校也都开设了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非通用语种专业的毕业生近5年来增加了将近3倍,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给我省非通用语种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变化。这一变化就要求我们及时把握就业动向,认识当前形势,及时调整专业发展策略,以培养更多更好、适合社会需要的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
一、当前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2008年3月和6月,我们课题组分别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始和收尾两个时间段,在相关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对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升达学院、新乡学院、南阳理工学院9所高校的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其中,“3月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有效回收率为97.67%。“6月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为95.67%。“3月调查”调查学校9所(男生13.2%,女生86.8%),“6月调查”样本210份,调查学校9所(男生12.9%,女生87.1%)。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渠道、就业指导、毕业去向等各个方面。我们认为,这两次调查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2008年河南高校非通用语种毕业生就业的真实状况。
1. 就业结果。
不少毕业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就业形势较好。“6月调查”表明,2008年河南高校有73.21%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大学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单位(包括“自己创业”),对找到的工作“很满意”的占11.34%,“满意”的占24.17%,“不满意”的占14.91%,“很难说”的占49.58%;有26.79%的毕业生尚未就业,其中包括“考研”与“出国深造”。3—6月两次调查对比显示,当初有一部分准备考研、出国、自己创业的学生遭遇了失败,进而转向了就业。值得注意的是,有11.1%的大学毕业生暂时不想就业,他们或者准备考研,或者准备留在大城市“打工”。这是一个尚处于变化中的不稳定的群体,值得有关部门关注。
2. 就业倾向。
重发展,亲实惠,工资收入期望较高。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表现出“重发展、亲实惠”的趋向,能否发挥特长、是否有发展机会成为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调查显示,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因素依次是:能否发挥特长(51.44%)、经济收入(29.68%)、工作环境(19.04%)、社会声誉(9.1%)、工作地点(7.61%)和父母在一起(0.51%)。对于就业单位的条件,大学毕业生所看中的依次是:发展机会(57.91%)、工资收入(26.27%)、深造机会(19.13%)、住房条件(6.51%)、出国机会(7.19%)、交通便利(0.6%)。
对于工作后月工资收入的最低要求,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1500—2500元(40.8%)、800—1500元(31.4%)、2500元以上(26.5%)、500—800元(1.3%)。其工资收入的期望值远高于大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根据麦可思 (MyCOS) 公司的调查,“河南省2007届大学毕业生薪资期望底线与实际薪资:本科薪资底线1456元,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2091元,雇主愿意提供的最高薪资2259元。”从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当年收入的平均值来看,工资收入达到了2500元以上。从调查数据来看,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多在经济发达城市的外资就业,工资收入高于平均水平。
3. 择业地点多集中在大城市。
据新浪网2008年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中国2007届大学毕业生省际流动频繁,从流动比例上来看,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四地的毕业生净流入比例分别为185.2%、130%、117%和70.8%,均大幅度超过其他省/市,其中广东的人才净流入率更是遥遥领先”。对于就业“首选就业地”这一问题,有74%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大学生选择了上海,选择北京、广东、江浙及其他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的比重不大,基本上都低于5%。可见,大学生择业地点趋于集中,绝大多数学生把上海作为首选就业地。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大城市能够提供较多的施展个人才能的就业机会。这些地方不断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吸引外地人才。所以这些地方一直是学生求职的第一选择。
二、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翻译人才培养———以翻译教学为例
相比英语专业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多,可借鉴的经验也比较有限。所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跨世纪的合格的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就有必要在外语教学特别是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翻译课是我省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高年级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非通用语种外语人才最主要、最直接的渠道之一。翻译教学的得失成败直接影响着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的素质。然而,长期以来,翻译教学总是倾向于教师讲技巧,学生做练习,完全把翻译课当作一种技能课,而忽略了翻译理论的传授,结果导致学生难以举一反三,甚至由于大量的练习而对翻译课产生了厌学心理。
翻译课应该是一门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教学。外语教学中应包含文化的内容,这早已得到了公认,因为语言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课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教学,虽然在外语教学中所占的时间比例不必太多,但这种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却不容忽视。
通过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独立地做出翻译策略的调整。例如汉语中的“龙”在德语中翻译为“Drachen”,表面上看意义等值,但在中德文化中表示的意义却大相径庭。中国文化中龙是一种图腾,中国人称为龙的传人,古代皇帝都穿龙袍、绣龙旗,而在德国文化中,龙是一种凶残的动物,是恶魔,在神话和童话中,勇士单枪匹马屠龙救公主的故事屡见不鲜。在翻译时,如果直接对应翻译,会使读者感到困惑。因此必须加以解释或注释。再如:德文中合成词“Fachhochschule”按字面意思中文翻译为“高等专科学校”。事实上德国的“Fachhochschule”一般年限为4至4年半,毕业文凭是被中国承认的学士,这与中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完全不同。学生必须了解这一背景,在翻译时将“Fachhochschule”一词翻译为与中国相对应的“应用技术大学”。
目前我国的翻译教学比较注重讲授翻译技巧,尤其是本科生的翻译课基本上是翻译技巧的传授。我们认为,翻译课仅仅传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它不仅应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中外文化比较。
一般认为,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与该民族的文化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翻译中欲从根本上了解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形成的根源,必须了解该民族所独有的文化。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性地学习中国和外国在历史、地理、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可采取选修课、讲座或论坛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快慢、特征和该民族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从而抽象出中外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的异同。
2. 中外语言对比。
语言的发展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了解一种语言的起源与发展,必须从语言的历史着手,从整体上把握语言的起源和演变。在翻译教学中,由于课时所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采取课后阅读、集中讨论的方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出各语言的特点,从宏观上对汉语和外语这两种语言的形成、发展、特点有所把握。其次,通过对汉语、外语两种语言文字在语法范畴、句法、词义、篇章结构和思路上的分析和比较,抽象出汉语、外语两种语言因思维方式的异同而各自产生的特点。在翻译教学中,应选取中外语言对比和翻译的关系方面的书籍,通过课堂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组织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独立分析汉语、外语的语言结构特点,并在翻译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克服中外思维差异性所带来的障碍。在翻译技巧训练中,教师应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来验证这些差异性对翻译的影响,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其不断修正自身的思维,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学习、模拟加实战的综合过程,需要打好词汇与语法的扎实基础,提高阅读的质量,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中外文化背景的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三、结语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非通用语种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结果、就业观念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全国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的高校增多,以及原有非通用语种院校的扩招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对毕业生的就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针对这一挑战,为了达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合格的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的目的,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就有必要对传统纯粹的知识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研究试图通过具体的翻译课教学改革,通过翻译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改变以往教学中过分重视书本知识讲授、忽视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弊端。
参考文献
[1]河南省2007届大学本科生平均月薪2091元[Z].大河报, 2008.12.8, 第3版.
[2]新浪网.http://edu.sina.com.cn/zt/focus/jiuyebaogao/index.html.
[3]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
[4]束定方,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问题与对策 篇8
一、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必要性
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 是适应就业新形势的需要, 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对培养人才的学校都十分重要且非常必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后, 一个“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业已形成。大学生面对这一客观现实, 思想上和心理上存在许多顾虑。比如, 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 把就业简单地理解为找工作, 很少考虑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与事业的联系;有的学生对就业政策缺乏了解, 择业时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就业指导, 同时, 使校就业指导中心能得到来自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和动向, 作出研究, 加强指导。工作中, 辅导员应及早准备, 建立信息齐全的毕业生推荐档案, 从而针对用人单位意向有的放矢, 对外推荐。此外, 应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传达校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各项招聘信息;根据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安排部署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还要通过平时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就业方面问题及时向校就业指导中心反馈, 以便尽快解决问题;作好学生就业跟踪和就业状况调查, 并向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交材料, 以便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有详实的数据进行就业工作研究, 做出就业工作的全面部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求职方法和技巧, 从而影响正常就业。因此, 高校应针对国家就业政策的变化和学生的思想实际, 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 一方面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增强参与社会和就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掌握择业技巧, 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就业指导是学校培养人才和社会使用人才的结合点, 通过就业指导课, 学校可以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使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 因此, 开设就业指导课, 有利于高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学校的发展。
二、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1. 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特点,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资来源, 二是知识结构, 三是工作方法。
当前, 在学校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主要来自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 (所占比例大) 。在院系, 学生工作队伍往往是根据院系学生管理的特点设立的, 并未专门考虑就业指导工作情况, 所以院系基本没有专门从事学生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新课程, 在高校刚起步, 教师需在了解就业方针政策的基础上, 同时掌握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而担任就业指导课的大部分教师, 原来所学专业都是与该课程不相关的, 他们仅靠个人的经历以及查阅一些资料来上这门课程。
目前高校的就业机构主要是用来处理联系用人单位、办理毕业生派遣手续、转移档案等具体日常工作, 辅导员又忙于院系的学生活动等日常工作, 事务繁杂, 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的就业指导。另外, 很多高校将更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岩磊.浅谈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3) :137, 166.
[3]谢芳, 颜伟.积极发挥辅导员在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15) :36-37.
[4]李丹.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理论界, 2005, (5) :181-182.
[5]张建, 瞿和平, 鄢红春.论学生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6]杨静.论高等学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J].经济师, 2004, (11) :99-100.
[7]林超.浅谈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15) :71-72.
多的精力和经费用于学术骨干和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培养, 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得到专业培训或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的机会很少, 使得他们的指导方法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发展。
2. 队伍的不稳定性
辅导员是就业指导课师资的主要来源, 他们对学生就业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然而, 在很多高校, 辅导员只是进入高校的一个过渡职位, 没有将它视为终身职业来做。另外, 对担任就业指导课教学的教师, 没有完备的制度来推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 队伍流动性非常大而且这种非职业性造成了任课教师的临时性, 进而决定了整个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特点, 也制约了队伍专业化的提高。
3. 课程体系不完善
其一, 课程不规范。一些学校就业指导课未列入教学计划,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学校开与不开、怎样开, 学生学与不学、怎样学, 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
其二, 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就业指导课安排在晚上、双休日, 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一些学生由于学业重、事务忙而不重视, 甚至没时间上就业指导课。
其三, 课时不充裕。从大部分高校了解到, 就业指导课一般开设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 课时为16学时。只靠这16个学时, 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因此, 只能选择几个与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相关的主题讲。
其四, 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求职对每个专业学生来说应有专业特点, 每个学生也有不同的需求, 可是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可是对就业缺乏信心, 在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仅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或者举办几次讲座、开设几堂课, 讲讲求职信息和应聘技巧, 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其五, 课程内容不充实。由于对就业指导课的设置、研究不够, 内容也多以就业政策、就业技巧为主, 对就业能力培养不够系统。
其六, 教材不规范。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要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就必须要有系统的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材作保证。目前, 很多高校没有统一的教材, 上就业指导课的教师, 各自从网上下载一些报告、统计数据等材料去授课, 致使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材料种类繁多, 良莠不齐, 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材。
4. 授课形式缺乏新意
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形式, 一般都是单纯只采用讲授法, 学生不容易接受, 主要表现在:第一,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高校, 在教学形式上大多还停留在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上, 理论性的内容偏多, 从而使学生感到就业指导课空的内容太多, 对他们不实用, 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第二, 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缺乏与实践的结合, 更加显得就业指导课枯燥、不切实际。
三、改进就业指导课的对策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 就业工作是事关高校发展的全局性工作, 具有整体性特点, 作为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主力军的师资队伍更是这项全局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调集精兵强将, 充实就业指导队伍。目前, 各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难满足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需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
第一是师资来源, 即学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除了就业指导中心人员、负责学生工作的干部和辅导员外, 还应该吸收一批其他优秀人才。具体包括: (1) 从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专业教师中聘任一批从事就业指导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2) 招聘一批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优秀研究生, 加以培训, 从事专职就业指导工作。 (3) 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聘用企事业单位、地方劳动就业部门长期从事职业工作的工作者担任兼职就业指导教师, 定期、不定期为学生开展职业咨询、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
第二是知识结构, 即就业指导教师所具有的基本的知识构成情况。大学生就业对指导教师的知识要求是综合性的, 首先表现在要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咨询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行为学、职业劳动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 揭示职业现象, 解释职业行为。这些理论知识是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其次是政策知识。就业指导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就业指导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政策领悟力, 了解政策的发展变化, 熟悉有关就业的政策要求, 给学生以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第三是加大培训力度, 即就业指导教师通过培训改善工作方法, 增强就业指导能力。对这支稳定的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进行必要的、形式多样的培训是实现就业指导专业化, 乃至转变为职业指导队伍的必然要求。主要包括: (1) 岗前培训。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受聘人员在上岗之前须接受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技巧、就业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所在学校的就业工作要求和特点等。这将有助于受聘人员尽快融入就业工作中去, 进入就业指导教师的角色。 (2) 在岗职业培训。就业指导也是一项政策性的工作,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师资必须接受在岗继续教育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最新的职业发展理论、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技能等。 (3) 实践培训。高校就业指导师资必须掌握良好的实践技能和技巧, 能够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招聘等实践活动。
2. 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要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就要对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做出长远发展的统筹安排, 建立有效的制度。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就业指导教师予以重点培养, 条件成熟时, 根据工作需要逐步提拔到领导岗位;有些教师可作为骨干进一步加以培养, 继续留在就业指导教师岗位, 也可输送到教学科研工作或行政管理岗位。
3.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周济部长在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指出:所有高校2008年起须开设就业指导必修必选课。作为必修课开设的课程, 它的课程建设是规范科学的, 不但有大量真实的、实效的、有价值的知识作为其内容传授给学生, 而且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框架体系, 这
高校贫困生贫困原因社会因素探析
董玉节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合肥
摘要:社会因素是导致高校贫困生贫困的主要因素, 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高等教育收费增长速度过快、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及高校资助体系尚不完善等五大方面。同时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形成社会因素
应该说, 高校贫困生的存在由来已久, 但高校贫困生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凸显出来, 引人注目, 是在最近十几年, 尤其是在1994年高校收费并轨之后。目前的贫困生问题, 从本质上看, 它是我国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局限性的反映, 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 它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是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社会因素主个框架体系是科学地按照学生知识积累的增长程度设计的, 按照这个体系的指导进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能够让学生真正学到系统的、全面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开设, 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 并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内容, 如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帮助大学生制定出符合本人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 指导大学生作出自己的短、中、长期职业生涯规划, 并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 针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二年级的学生除了学好专业课外, 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 这是锻炼能力和了解社会的最好时机,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不足;三年级的学生进入人生发展的定位时期, 应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 并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对自我发展进行恰当定位;大学四年级的学生进入择业期, 需要进行全面指导, 如分析就业形势、介绍就业技巧、提供择业心理咨询、开展创业教育、进行诚信教育等方面的指导,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目的。
4. 采取多样化的授课形式
就业指导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在授课形式上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区别。就业指导课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创新, 不断改进教学和指导方法。既要抓好集体授课, 更要做好个别指导和咨询, 使就业指导课更好地发挥作用。其形式应是以课堂讲授、交流讨论、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室外素质拓展、专题讲座、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灵活多样。可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优秀校友、用人单位的代表等与学生直接见面, 通过报告会、讲座、个别交流等方式, 让他们向学生分析就业形势, 谈自己择业的经历, 谈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激励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参
要是国家政策层面的因素, 是导致贫困生贫困的间接因素, 也是主要因素。笔者认为, 探析高校贫困生产生的社会因素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意义重大。
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国家改变了学生上大学由国家提供学费的做法, 逐渐实行收费制度, 至1997年全部实现招生并轨, 学生交费上学。这是高等教育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举措, 也是非义务教育的应有之举, 有其理论和现实的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 贫困生问题的凸显应属正常现象。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 这种制度的变迁较多考虑到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和经费投入的不足, 以及受教育与市场竞争;组织学生前往用人单位参观、访问, 或直接前往用人单位兼职、实习, 加深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和对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通过举办模拟招聘会, 让学生在参与求职的模拟过程中, 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 充分利用各种电化教学手段, 制作或从有关媒体上下载有关就业指导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此外, 还可以进行校企合作, 建立就业指导课实践基地,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在就业指导课中进行教育, 学生毕业后前往实践基地就业。
摘要:给大学生上就业指导课对于大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和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就业指导课起步较晚, 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授课形式缺乏新意等诸多突出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可行对策, 以推动就业指导课的开展。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孝光.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2) :164-165.
[2]王玉江, 顾琳.全程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初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 :125-127.
[3]黄仕强.如何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探讨[J].科教信息, 2007, (32) :46.
[4]冯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潜在危机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7, (5) :117-118.
[5]董文娜.高校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7) :234-235.
[6]刘胜.关于开设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7, (4) :68-70.
[7]周月华.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27, (2) :102-104.
[8]田益民.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目前的困境与改进对策[J].考试周刊, 2008, (4) :203-204.
大学就业指导课研究 篇9
一、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三大问题
1. 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大部分由辅导员或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承担, 他们的学历、阅历不足, 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的效果。另外, 在高校扩招后, 一名辅导员要面对众多学生, 不但要负责他们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还要对其宿舍、奖助贷、医保、社团活动、就业等进行管理, 其工作内容庞杂繁琐, 在此之外已无更多精力认真备课, 导致就业指导课成了泛泛而谈的空洞说教, (2) 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2. 教学形式单一。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采用的是传授说教的教学形式, 一位教师面对数百名学生。这样上课虽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人力成本, 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主动出勤率不高, 一方面由于教师大多采用传统讲授的方式, 缺乏互动环节, 所讲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多从宏观方面进行指导, 而不同专业、不同就业方向、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形势不同, 所需要的信息也不同, 如家庭富裕的学生, 选择出国的比例较高,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大多选择直接工作, 而家庭经济情况中等的学生大多数选择读研。 (3) 像如此不同的就业选择显然不能用一种就业指导模式应对。
3. 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
香港大学的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的教育, 为学生制定职业探索, 对学生进行跟踪服务。而内地的就业指导课仅仅在大四或大三阶段才开课, 并且主要传授求职技巧与毕业注意事项, 缺乏对大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规划教育与入职后的职业发展教育。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凭借面试技巧进入一家企业后发现与自己的想象差别甚大, 频频更换工作, 得不到晋升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从而影响到他们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策略
1. 注入团体辅导与个性化指导, 使就业指导课形式多样化。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它以团体为对象, 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 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探讨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激发个体潜能, 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4)
相对于讲授式就业指导而言, 团体辅导有它独到的优势。首先, 团体辅导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它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在较高真实性的情景中, 产生情感共鸣, 从而增强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也对问题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其次, 它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活动体验等多种表现形式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就业意识与求职技巧, 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使其在大学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5)
个性化的咨询指导有助于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与效率, 能有效弥补集体授课不能从细节方面向大家传授经验的不足。可采用小组指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立不同的小组, 再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2. 任命专业教师担任个性化就业指导老师。
在大部分高校中, 辅助员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是就业指导课的主要任课老师, 但是他们由于学历与经历的匮乏, 很难从实践的层面给学生以指导。大部分专业教师具有留学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及深厚的专业知识, 相比之下, 他们更具备资格担任就业指导老师, 而繁重的科研压力与课时任务使他们难以再承担就业指导课的任务。但是如果从中邀请几位具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的老师兼任就业指导老师, 负责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咨询与引导, 并把此工作量计入年终评估当中, 就可以弥补一些集中授课的不足。
3. 利用校方合作企业为就业指导锦上添花。
校方合作企业对就业指导课来说是一项宝贵资源:一方面可从合作企业中邀请几位资深人力资源管理师担任学校就业指导第二课堂教师, 在网络上为学生答疑或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企业人士的指引更具有实战性, 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来自社会的一手信息, 使就业指导具有更强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与合作企业策划多层次、多方位的实习与实践活动, 让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在公司中担任不同的兼职工作, 把学生的专业和未来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对职业进行深入的思考, 自觉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规范自己的学习。 (6)
4. 就业指导课应贯穿大学的每一个学习阶段。
大部分高校到大三、大四后才开展就业指导课, 发布就业信息, 学习就业政策, 殊不知这样做是非常滞后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大学的整个学习生涯, 特别是从大一就要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为不论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考研还是工作, 都必须及早打算, 这样才可能有通盘的考虑、明确的目标和调整的余地。而大部分大一新生在入学时对自己的未来发展非常迷茫, 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所选择或所被调剂的专业情况, 对自己将来想做什么没有清楚的概念, 更别提能做什么了。就业指导课的不合理设置使大一学生错过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最好时刻, 他们只能从师兄师姐口中了解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 大部分时间在迷茫与困惑中度过。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就业的危机感, 在初入大学自由的迷宫后失去了方向, 整日沉迷于游戏之中;而有些学生过于担心自己的前途, 列举出种种个人爱好, 但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 目前应该怎样准备……此时如果他们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 就能早日确定方向、制作规划、付诸实践、学有所成。
现将大学四年就业指导课的主要目标与内容建议安排如下。
大一阶段可围绕专业认知、自我定位与职业目标定位进行指导。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实行通识教育, 大一阶段主要学习基础课程, 学生很少触及专业课, 这将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完一年后仍然不了解自己的专业, 不知道将来能做什么。长期在迷茫中度过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甚至质疑上大学的意义。这时若没有合适的引导与鼓励, 学生就很难在大学四年中学有所成。因此, 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使大一新生认识到大学阶段对人生整个阶段的重要意义, 了解所学专业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 认清自我, 找准目标, 合理定位。
大二阶段应围绕全面设定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此阶段的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练对自我有了初步的判断, 对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职场有了大致的了解, 这将有助于他们合理地进行生涯规划, 增强可操作性。
大三阶段应主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使其初步接近职场。此阶段的学生会集中学习专业课程, 与此同时若能将寒暑假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就将会促进理论的学习与应用。此阶段的学生对岗位有了初步的认知与了解, 逐步感受到职场人际交往与学校的不同, 因此应引导学生学习职业礼仪与道德, 学会处理问题并勇于承担责任, 了解到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职场获胜的必要条件。
大四阶段学生在短暂的几周学习之后便会步入实习阶段, 在此阶段应以提升求职技巧、加强从业指导为重心。在就业技巧方面, 如何成功推销自己对学有所成、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中英文简历制作技巧讲座、模拟面试、邀请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前来对毕业生进行冲刺式指导等方式;在就业信息方面, 学校应该建立一个网络招聘平台, 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 向学生及时公布就业信息。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教育关系到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 它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 贯穿整个大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而不应该仅仅是高年级学生接受的教育形式;就业指导与生涯教育的定位、内容、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学校应转变重就业率轻就业质量的观念, 调动所有教职工的力量, 开发出专业人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深入的就业指导, 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与团队精神, 提高就业竞争力。
摘要:为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大学生带来的就业压力, 我国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但是此课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就业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迷茫与困惑。本文从师资力量、教学形式、系统性三个方面指出目前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吴胜潮.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比较研究[J].学术问题研究, 2011, (2) .
[2]肖放鸣.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7) .
[3]兰亚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对策[EB/OL]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2011.10.29.
[4]刘大为, 冯佳.“十一五”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解决好的几个突出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4) .
大学就业指导课研究 篇10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
1.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设置时间和内容缺乏系统性
目前, 大多数学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时间安排在大四或是大三, 而对低年级学生不安排。而实际上, 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应该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全程化进行。因为职业素养、职业素质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等的实现和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其次, 大多数学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内容局限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择业技巧等方面 , 而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就业素养、就业素质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等则缺乏系统的指导与帮助。因而, 不少学生则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
2.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视包括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重视两个方面。对于学校, 各高校把《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统一教材使用, 但仍存在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全面、忽视实践指导, 教学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对于学生, 目前较多学生对开设此课认识不清楚, 认为就业指导课没有专业课重要, 或者把它狭隘地理解为毕业前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的传递, 无需在课堂上专门学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和参与主动性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 就业指导课教学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够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现实性、实用性和适时性较强的学科, 这就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既要有多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 也需要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创业等这些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就业指导技能。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多是非专业化、非职业化教师担任。这就出现了“只讲热情 , 不讲能力”、“只有理论, 缺乏实践指导”等低水平的就业指导状况。
4.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缺乏实践性
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讲课方式基本是填鸭式理论讲授 , 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 或者根本就没听进去, 一学期下来基本没有多少收获。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 本课程也是纯理论讲授, 基本没有实践性环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授课老师未能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在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授课老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 无法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讲课。缺乏实践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就如一潭死水, 失去了活力。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方法
1. 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体系
整体的、科学的、合理的就业指导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宏观构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帮助低年级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全面发展自己提前“铺路”, 为实现顺利就业打基础。另一方面是使学生能够认清自身情况, 合理定位, 掌握就业基本技能以便顺利实现就业。因而, 从大一至大四每个阶段都要确定不同的就业指导内容, 例如大一确立职业目标、大二侧重基础知识、大三是就业观和就业能力教育、大四进行就职前的培训。
2. 加强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 要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此, 要在以下方面不断加强建设:
(1) 强化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培养, 提高其专业化水准。高校要有计划开展该课程教师的培训工作, 组织他们参加校内外培训活动和研讨活动, 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能力。
(2) 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监督、指导和考评。学校设立专门的就业课程督导组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考评。
3. 坚持统筹课程内容与突出各院系特点相结合
目前, 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都是学校统一安排管理, 课程内容也是按照就业指导课的总体培养目标统一确定, 这使该课程具有统一性、系统性。但是缺乏与各院系自身专业的关联性。不同专业的自身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在确保该课程系统性的同时也要突出各院系自身特色。主要指在此大前提下, 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结合专业特色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进行一定范围的自主管理, 以体现各院系具体办学部门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4. 加强实践性教学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本质作用在于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 所以本课程绝不能仅仅“纸上谈兵”, 必须高度重视其实践性。就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本课程的实践环节:
(1) 简历制作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就职岗位的需求制作简历, 并在班级或者年级进行比赛。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身情况 , 更加合理进行自身定位。
(2) 召开模拟人才招聘会。在该项实践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职业访问, 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更好适应未来职业。
(3) 定期开展职业咨询、心理辅导活动。针对学生择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探究其解决方法和对策, 培养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实施的现状出发,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指导体系、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坚持统筹安排与专业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 以此实现就业指导课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姚裕群.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调查与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13) .
[2]信素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社会培训机构对高校的启示.硕士学位论文, 2010.
[3]汪燕春, 章国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时效性探析.中国电力教育, 2008 (21) .
[4]黄峰.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研究.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39) .
大学就业指导课研究 篇11
【关键词】提升 大学生 就业与创业指导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41-0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包括了对就业和创业的指导。大学生在毕业后大多会走向工作岗位,在大学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也能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工作岗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在大学进行创业指导,可以引领他们科学创业,帮助他们明确创业方向,在自主创业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一、提高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意义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会走上就业的道路,但是,长期处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对于社会了解并不深。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很多人只看重薪水和福利,忽视了自己的能力。高不成低不就,导致很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且,进入工作岗位后,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观,大学生很容易觉得工作繁琐枯燥无意义,与自己理想的相距甚远,脾气暴躁的还会跟老板发生冲突等。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观,大学生不仅在择业时容易选择不适合的岗位,更会在工作中出现不适应等负面情绪。这样现象会导致人才的浪费,对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瓶颈。所以,在大学里开设就业指导课,让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让他们理智择业,并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找到舒心合适的好工作。每个人都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各司其职,社会就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快更好进步。
2.为学生创业指明方向
创业是一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新概念,是很多大学生的梦想。但是,创业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创业的过程伴随着艰辛和失败,普通人很难坚持下来。而且,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的方向并不明确,怀着当老板的想法,盲目创业,没有明确的方向,对创业不熟悉,很有可能造成一个失败的结果。有些毕业生,有很好的技术或者想法,但是对创业一无所知,在自主创业的初期遭遇很多困境,他们的好点子也不能真正实现,不能为改变生活做出贡献。创业过程阻力重重,他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放弃或者将技术低价卖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大学开展创业指导课也是必要的,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明确创业方向,也学会创业过程的几种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让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可以走的更远,将自己的梦想真正变成现实。
二、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就业和创业指导对大学生的发展极其重要,但是很多高校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很多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学生很难从理论中学到需要的知识。再者,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就业和创业指导体系,创业和就业教学就具有了随机性和不可控制性,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改善。尤其对于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这段,很多学校做的很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指导,创业和就业指导质量低下、粗糙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重视科研大于教学,在就业和创业指导课教学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业和创业指导课教学质量难以有很大的突破。
2.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高校对于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在给其分配师资力量时,也没有慎重考虑,这就导致了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师质量良莠不齐。有的高校为了节省资金,选择一些代课老师来讲解这门课,代课老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专业素质不高,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没有帮助甚至起到了阻碍作用。就业指导课的讲师,要有包括心理学、求职技巧、就业观、创业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对就业政策有一个及时、准确的把握,并能够对用人单位的内部机制有一个基本了解。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的讲师并不能完全具备这些专业素质,这也是造成创业和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教学模式单一,停留于理论教学
现今的就业和创业指导课,还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这种纯理论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还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创业和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学科,必须在“理论运用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模式下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所以,就业和创业指导课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生动有趣,重视理论和实践,让教学实效性更好提高。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停留在理论阶段,学生对就业和创业无法拥有一个完整的深刻的理解,无法学以致用,导致创业和就业课设立的目标无法真正实现。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几点建议
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中存在过多或少的问题,导致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不高。对此,高校要深入调查阻碍本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因素,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化劣势为优势,帮助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进一步提高。下面针对高校存在的一般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重视就业和创业指导课,量身打造教学体系
要想真正提高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对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对其投入了足够的重视,学校就会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其配备优秀的师资力量,制定相关规定确保其快速发展、定期开展研讨会对教学方阵进行调整等等。高校只有真正重视了就业和创业指导课,才会将其列入发展计划,为其的发展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确保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校对创业与就业指导课投入了足够的重视,要想让其的教学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就要制定相应的教学体系。建立一个“教学—反馈—监督”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学方面,根据本校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选择优秀教师,对就业和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部分进行教学。反馈方面,学生要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情况,让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更好调整自己的教学进步。学校也可鼓励毕业生工作后反馈工作经验等,让他们反馈的经验造福更多学弟学妹。监督方面,学校要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如果有所提高要给予表扬,如果教学质量停滞不前,相关人员要组织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个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下,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可以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教学质量也就能进一步提高。
2.丰富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教学方法对教学实效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要想真正提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的实效性,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中不断创新,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而言,创业和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学在教学中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要分年级进行。大一进行一些基础的就业和创业指导,让学生明确这些的真正含义。大二进行就业观和创业观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点。大三开始一些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能力,大四对他们的就业做总结性的指导,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将所学运用于实际工作。另外,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下面介绍几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完美融合。教师在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时,要选取一些真实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对比,发掘成功案例的共性,探讨失败案例的原因,让学生在对比加强理解,从而提高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相关案例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对视频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大家一起探讨,帮助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情景体验法
情景体验法是一种很好的实践体验法。采用情景体验法可以测试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思想、动态,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可以在情景体验法中使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很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可以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更好进步。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就业模拟,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切身体验,在实践中更好提高。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教师可采取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对就业中不同情况进行表演,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表演中提高自己处理就业问题的能力。
(3)制定创业计划书
对于创业的指导,高校可能无法让学生都进行一次创业实验,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制定创业计划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理解创业。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创业知识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制定一份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包括创业计划、创业思路、部门组成、资金运转、管理等等很多内容,在制定创业计划书时,学生可以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并在计划书的帮助下了解创业的流程,明白的创新的风险性,对创业建立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自由组队制定创业计划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合作能力,让他们在讨论中不断进步。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对一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来说。创业计划书给了他们明确的思路,让他们的创业之路更加明确、更有条理。
3.建立专业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要想提高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学校就必须建立相应的专业教学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创业和就业指导时,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对就业形势、相关政策有一个明确、及时的了解,并对创业和就业的实践有一定的经验。同时作为一个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课堂进度、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可能是每个方面的专家,但是每个方面教师都必须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承担教授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任务。教师在招募教师时,要对应聘者的这些能力进行考核,选择一些能力强的人来充实师资队伍,让他们成为促进教学质量的强大后盾。在壮大队伍时,综合性人才和专业性人才都必须招纳,让他们行成互补,让本校的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当然,事物处于不断发展中,教师也要随机应变,在变化的形式下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对此,学校可定期组织研讨会,对教学的难点、疑点进行集中讨论,集思广益,通过大家的智慧合理解决问题。研讨会可以让教师积累更多的经验,专业知识得到很好补充,使得教学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地区内的高校可在这方面行成联盟,相互间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共同进步。学校可组织专人进行学术交流,在学习中深入了解不同的教学理念,并将其正确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促进更好的进步。而且,高校间要进行资源共享,对于一些典型案例要乐于分享并组织大家进行学习讨论,这样,地区没行成强有力的联盟,师资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就能更快提高。
四、小结
创业和就业是对大学生意义重大的两部分,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要致力于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让学生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依赖于很多条件:学校重视这门课程的教育,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体系;教师具备专业素质,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策略,提高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让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有一个明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布俊峰.提高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2期.
[2]陈丽燕,辛云鹏,徐轶凡.从创业教育出发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J].科技与生活,2010年19期.
[3]王立刚.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基于对湖南城市学院的个案分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11月.
[4]杨阳.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7期.
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计 篇12
设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育目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客观评价自己, 端正就业心态, 确定适合自己的求职目标;二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当今就业形势、最新的就业信息、市场急需的人才类型以及现今用人单位招聘的员工所应具备的素质, 掌握就业技巧;三是帮助大学生在掌握前两个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确立奋斗目标, 在奋斗的过程中要及时为自己充电, 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以便在求职浪潮中更具优势和自信心, 从而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设计体系
(一) 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意识
1.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竞争机制已被引入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领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 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就必须了解当今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巧、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正是从这个方面给予大学生最及时的帮助, 因此这门课的开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2.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能帮助大学生实现更好的就业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 外部原因例如就业政策和形势的变化, 国家和政府不再对大学生实行包分配政策, 大学生自此也就失去了“天之骄子”的身份。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身子女, 遵循的是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直升式求学路线, 他们缺乏社会的历练, 就像是温室的花朵, 在就业遇到挫折时往往无所适从。同时, 他们也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 有不少大学生仍抱有自己是天子骄子的思想, 找工作时挑三拣四, 向用人单位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从而让用人单位对他们望而止步。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设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介绍就业形势和择业技巧, 更重要的在于它是想通过分阶段系统的教学, 帮助学生准确认识自己和了解社会, 并根据市场对职业的需求以及学生的求职目标, 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使其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利于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
目前, 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高校也已经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就业率, 都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投入, 尤其是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而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能够帮助毕业生实现充分的就业, 因此这可以保证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构建全程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就业指导课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就业指导课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 因此在新生入学时就应该开设就业指导课, 实现教学的全程化, 但是在进行全程化教学时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应根据不同阶段各有侧重[2]。
1.大一阶段: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确立奋斗目标
由于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迥然不同, 大一新生往往不能在短期内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方式, 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个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程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尽快找到奋斗目标和定位人生方向, 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这个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同时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当今的就业形势, 了解自己专业的培养目标, 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
2.大二阶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为将来就业充电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要想实现充分就业就应注重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包括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 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3.大三阶段: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进入大三阶段, 学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身体方面都比较成熟。这一时期的就业指导课, 应该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对学生进行社会现实说教, 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水平, 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如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专业奖学金、学生干部经历等。同时, 也要为他们提供动手和实践的机会, 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以弥补专业理论教育的不足。
4.大四阶段:帮助毕业生全方位了解就业动态, 为毕业生提供最及时的就业信息, 实现就业前的最后充电
这个阶段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预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程应侧重于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的一个大综合, 如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信息的获取、面试技巧的掌握等等。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经验交流会, 请一些就业还不错的校友来学校为毕业生做现场答疑解惑, 使毕业生获得一些就业经验。同时这一阶段还应侧重于就业技巧的全方位介绍[3]。
(三) 着眼实战课程演练——求职准备专项介
绍
1.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
途径一:校园招聘会。首先, 向学生详细介绍校园专场招聘会的各个流程:宣讲——收取简历——筛选简历——笔试——面试——签协议。其次, 向学生介绍参加校园专场招聘会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例如事先了解用人单位信息;提前进场, 认真听企业宣讲, 了解岗位需求和应聘要求;制作个性化的求职简历;不要带过多证书和个人信息原件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途径二:网络。首先, 在就业指导课上应向毕业生介绍一些比较权威的就业信息网, 以便他们能及时获得就业信息, 更好地把握就业动向。例如一些企业网站、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国家人才网、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网、中国上海人才市场网、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 、专业招聘网站、人才市场网站以及BBS等相关网站。其次, 要学生在获取信息时要警惕一些问题。例如信息的时效性、合法性;不要随意向一些网站发送个人资料等细节性问题;途径三:注重亲友团的作用, 有效利用人际资源。就业指导课上可以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有效的利用人际资源, 例如列出有可能帮助你的人, 然后再逐一拜访并留下简历和电话, 最后认真处理各方面推荐工作。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 人情因素在就业过程中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途径四:常年性的人才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机遇的把握靠自己, 多跑跑人才市场, 了解市场行情, 对就业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这也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的最好渠道。
除了以上信息获取途径外, 毕业生还可以关注一下政府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服务机构的信息、人才中介和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信息。
2.就业形势的介绍
列举一些实际的数据介绍现在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方面的人才, 应具备什么方面的素质, 这样有利于在校大学生能够及时为自己充电, 从而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就业形势的客观介绍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转变、就业思想的更新。
3.求职材料的准备
求职材料的准备是很重要的, 因为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之初就是通过它来认识你的。求职材料主要是指自荐信和个人简历, 自荐信和个人简历做得好是个人赢得面试机会的“敲门砖”。因此就业指导课上要向学生介绍自荐信和简历的写作格式以及写作要求, 例如自荐信要能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个人简历要简洁明了, 切不可为了追求花哨而把简历做得过于繁琐, 因为用人单位是没有时间从你那冗长的简历中去搜索他所需求的东西的。
4.面试时的注意事项
面试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交流, 它是毕业生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大好机会。面试的顺利与否决定着毕业生能否取得这份工作, 因此毕业生一定要在面试时给考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让考官欣赏自己。首先, 就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和一些求职礼仪。例如面试时服装要大方、得体, 一举一动更要洋溢着优雅和自信;对考官要尊重等一些求职礼仪。其次, 在面试时应该避免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坐在椅子上, 耷拉着肩膀, 含胸驼背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要改变, 要在面试时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四) 打造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就业心态:第一, 盲目自信, 急功近利, 期望值过高。这类大学毕业生自持有高学历, 自诩为“天之骄子”,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三高”和“五个一点”, 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和名声好一点, 牌子响一点, 效益高一点, 工作轻一点, 离家近一点, 管理松一点。让用人单位望而生畏、不敢录用。第二, 缺乏自信, 自卑感严重。大学生在刚开始择业时, 往往雄心壮志, 希望能大展拳脚。但现实是残酷的, 当遇到挫折时, 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 缺乏自信心。然而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缺乏自信心的人终将会被社会淘汰的。第三, 择业焦虑感严重。大学生在就业时往往抱有一蹴而就的思想, 因此在择业过程中情绪往往比较焦虑和急躁, 希望能早点找到工作, 尤其是在看到身边的同学工作都已经稳定下来了, 而自己的工作还没有着落时, 这种急躁的情绪体现的更加明显。这种急躁心理, 往往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利于他们的择业[4]。
以上就业心态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到毕业生的择业和今后的发展, 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向学生介绍克服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的方法。
首先, 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学会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指在遇到挫折时, 能冷静地分析自己的缺点和优点, 从而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向学生介绍当今就业形势, 让他们客观看待自己, 既不过高地评价自己, 也不过低地评价自己, 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就不会因为有盲目自信的心理而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 也不会因为自卑心理而错失就业机会。要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学生在校期间和择业期间都应该及时为自己“充电”, 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其次, 全面掌握择业技巧。大学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形成, 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没有掌握就业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以致到处碰壁的。因此, 全面掌握择业技巧, 做到知己知彼就非常必要了。例如, 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扩大就业领域, 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学会自我推销, 通过自荐信和简历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能力。
再次, 学会给自己进行心理减压。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压力过大会影响到就业的实现。因此, 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减压的方法。第一, 通过合理宣泄的方式, 即可以向朋友、家人、老师倾诉, 也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呼喊等方式进行合理的宣泄。第二, 当产生不良情绪时, 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情绪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第三, 要善于自我安慰, 有一点阿Q精神。求职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因此在择业的过程中如果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还是无法成功的话, 可以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不必过于苛求[5]。
最后, 积极参与心理咨询。有些毕业生心理承受力不强, 遇到挫折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 如抑郁症、强迫症等, 这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就不能因为怕被别人说成有精神问题而羞于求助心理咨询机构。市场经济的发展, 竞争的日益激烈, 出现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
[编辑:汪晓]
参考文献
[1]郭忠孝, 张永明, 田爱民, 等.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6) :86-88.
[2]刘颖.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4 (2) :17-18.
[3]卢琪.《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探析[J].就业调研, 2005 (8) :55-56.
[4]孔波.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科技创业月刊, 2008 (1) :33-34.
【大学就业指导课研究】推荐阅读: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说课05-30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试题(B)11-25
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09-18
大学生就业环境研究12-04
大学生农村就业研究12-05
大学生就业指导考查课论文题目及要求10-21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研究12-15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09-17
大学生就业观分析研究01-06
我校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