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检查

2024-10-21

物理检查(精选4篇)

物理检查 篇1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 各种临床诊疗新技术不断涌现, 骨科领域新技术亦得到迅速发展, 而临床物理检查方法对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性似乎被影像学所取代。但随着我国医疗服务改革的逐步完善, 社会对骨科医师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因此, 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提高骨科学的临床教学质量、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重视临床物理检查的价值, 适应新形势下对临床医生的要求, 是临床骨科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1. 骨科学是临床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骨科学是涉及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影像学、材料力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教学内容较广, 病种多, 专业性很强。但教学课时相对较少, 学生不易掌握重点和难点的部分。如何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一直是很多骨科学者不断研究的课题[1、2]。

骨科专业性强, 需要掌握的骨科基础知识的量大, 主要表现在骨科学与运动医学、影像学、生物力学、材料学等密切相关。另外, 骨科疾病种类繁多, 涉及的范围包括骨伤、骨病、肿瘤和矫形等多个方面, 再加上骨科病人常需要较长时间随访才能获得准确结果及功能恢复评定等, 我们需要一种更加科学准确的方法应用于骨科的临床教学和实践[3]。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合理调整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 使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骨科学的基本内容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原则对教学至关重要。并且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把握重点, 且要全面的介绍骨科学内容, 使医学生能够树立重视骨科临床物理检查的理念, 具有骨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物理检查技能, 必需充分认识骨科学的特点。

2. 强化临床物理检查在骨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物理检查在诊疗疾病的重要性, 国外相关的文献报道不仅数量众多, 而且从未间断过。二十世纪国际多家著名医学杂志都刊出过有关物理检查的文章[4], 进入21世纪后, 一些国际知名杂志如柳叶刀等仍有文章在探讨提高物理检查技能的方法, 评价物理检查结果准确性对提高病人诊疗的影响[5]。

体格检查是临床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 是临床获取正确诊断的一种主要手段。骨科专科中的物理检查, 在骨科疾病的诊断中十分重要, 临床上许多疾病通过物理检查就能确立诊断。如外伤后如出现畸形, 异常活动, 骨擦音或骨擦感三者之一即可确定有骨折;腕部枪刺状畸形提示桡骨远端骨折等。从物理检查中得到一些重要体征, 尚难从一些高新技术的检查中如实反映出来。因此如果放弃了最基本的全面系统的体检和规范的思维程序去考虑和分析问题, 盲目追求高新检查, 这不仅会扰乱诊断思维, 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且还可能使诊断陷入误区。因此, 强调正确熟练地掌握物理诊断的基本功是不容忽视和十分必要的。

骨科学是一门形态性极强的学科, 影像资料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骼及软组织的形态结构, 直观地显示疾病的形态学改变, 从而使诊断趋于简单、明朗。但是, 在临床工作中, 临床医师容易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而忽略一些基本的物理检查, 其结果造成误诊或漏诊。如骨科常见的骨折, 其诊断应该比较容易, 然而在临床中外伤骨折的病人又是最容易被漏诊, 究其原因, 往往忽视了对病人的仔细检查。进行全面系统的物理检查, 减少漏诊与误诊是每个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挑战, 也是临床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必修课。

3. 加强临床物理检查教学的措施

骨科专业性强, 骨科体格检查与全身体格检查相比有其特殊性, 主要包括望、触、动、量、反射、特殊试验等, 但学生往往习惯于视、触、叩、听检查顺序, 对骨科的专科检查只有理性认识而没有感性认识。常常感到困惑, 觉得骨科物理检查很难掌握。因此, 在教学中, 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正确示范, 时刻强调物理检查在骨科临床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 培养学生骨科物理检查中的整体和有序观念。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症状和细致的物理检查。在检查中要有整体观念, 有时腰椎间盘突出症仅仅表现为下肢的症状和体征, 这时思维就不能仅限于下肢的疾病, 而是要想到腰椎的问题, 必须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在物理检查过程中, 让学生养成检查的程序化过程, 同时要养成进行双侧对比检查的思维模式。其次, 对于特定的物理检查一定要讲解其起源、机理, 以便于学生的能准确理解及正确应用。比如直腿抬高试验和laseque征是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常用的两种检查方法, 但是其检查方法是不同的, 应告诫学生注意区别。再次, 选用典型的病例结合病史、症状、体征与影像学结果进行对比教学。如在影像学上表现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病人的病情并不一定很重, 最终要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否严重。避免仅仅根据影像学资料即行手术治疗的误区。最后, 在具体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模拟病人, 教师示教正确的检查方法, 然后让学生相互模拟检查, 熟悉正确的手法, 最后选择相关病例进行床边示教, 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其临床意义。如Dugas征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 阴性则提示肩关节脱位已复位或没有脱位。对于一些无法用实物恰当表达的原理或操作, 可以利用模拟医学进行某些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 重复操作, 反复训练, 从而提高熟练程度。经过规范化的培训, 学生大多可以初步掌握这些繁杂的骨科体格检查。

总之, 在现代化医学诊疗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仍然不能摒弃临床物理检查, 反而更要强调物理检查的重要性。骨科临床教学中, 既要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疾病诊疗思维模式, 又要重视物理检查的训练, 更要树立临床症状与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相结合的理念。物理检查与现代诊疗技术有机地结合, 既能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又能节约医疗资源和减少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宗少晖.多学科相联系提高骨科教学水平.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9 (24) :71

[2]林宏生, 陈飚, 查振刚.浅谈如何提高骨科教学质量.医学教育, 2010;48 (10) :84~85

[3]李国华, 张雪梅, 钟华.临床骨科教学浅谈.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32 (6) :829~830

[4]郭玉珊, 提高认识加强物理检查在全科医师临床培训中的地位.中国民康医学, 2010;22 (7) :880~881

[5]Reilly BM.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care of medical inpatients:an observational study.Lancet, 2003;362:1100~1105

物理检查 篇2

方新明

愉快的寒假已经结束,新的学期正在有序进行,开学第一天对寒假作业进行了检查。为了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实现学习不中断,巩固已学知识,打好知识沉淀,提升知识与精神的升华,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趣味性,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做以全面了解,便于反馈。

检查科目:九年级物理 班级:九一、九二 检查项目及完成情况:

1物理寒假作业: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完成作业,完成情况比较好,书写工整,正确率高,没有落题现象。在完成较差的同学中,有的前面完成很好,后面出错率增多,明显的表现出不用心,还有的智力拓展方面的题没有完成。在最后一页的家长评价中,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假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了评价与反馈,有几名家长没有填写,而这几名同学正是书写较乱完成较差的几位。

2课本笔记完成情况:在上交的同学中,有的数量不够,有的字迹潦草,大部分同学完成很好,还有两名同学超额完成,就完成的质量来说九一班赵雪,九二班曾春兰较为优秀。3自学自检完成情况:九年级一班马莹莹、范红霞,表现较好,自主完成两套中考真题,其余同学,也都自学完成一些常规模拟试卷,个别同学没有任何自学作业,九二班,雷慧敏,向强,杨百荣,熊佳,任新艳,这几位同学自学完成较好。也有个别同学对自己不负责任,没有任何自学作业。

物理检查 篇3

关键词:超声诊断仪,超声波,物理特性,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始于1942年,60多年来超声仪器经历了A型、B型、彩色多普勒、三维、四维超声几个阶段,技术上有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的、可用于全身脏器的第四代高档彩超仪的应用,更是一个质的飞跃,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影像检查手段之一[1]。超声诊断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实时、动态、广泛应用性、良好的重复性、仪器轻便、容易操作,以及能够解决临床中更多的诊断难题等优点,正因为如此,临床对超声波检查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普遍形成了超声波检查室前“门庭若市”的场面。但是在目前的医疗形势下,由于受到举证倒置、超声仪器不足、科室人员短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医院的超声波检查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重重困难。

1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声波是声源振动发出的可听到的声音,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6~20000Hz,当声源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时,人耳就听不到了,这种超过人耳听阈的声波叫超声波[2]。超声波与声波本质上都是由机械振动而产生的机械波,并以确定的速度在介质中传播,具有机械波所具有的各种物理特性,如波长、频率、反射、折射等。超声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不同界面时会产生反射,反射的强弱与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声波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的乘积称为声阻抗)差异有关。不同介质之间因阻抗差异而产生的界面反射是超声波诊断的基础,不发生反射或全反射均不能达到诊断目的。人体实质性器官、含液脏器都是超声波传播的良好介质,不同介面间可产生反射,是超声波检查的适应症。由于胃肠道内的气体、肺内气体与周围组织的声阻抗差过大,超声波在经过这种界面时会发生全反射,胃肠道内、肺内及后方结构不能显示,这就是常规情况下超声波检查不能用于胃肠道、肺的原因,但经过胃肠道准备,消除内部气体的干扰,超声波检查也可以用于胃肠道。骨骼与周围组织声阻抗差过大,在介面上也会发生全反射,所以超声波也不能用于对骨骼的检查。

2 超声波检查的适应症

超声波检查的范围非常广泛,除正常肺、胃肠道、骨骼不能进行超声波检查外,其他脏器均可行超声波检查;检查手段也日益完善,有常规、经阴道、经直肠、经食管、血管内超声波检查,还有特殊的超声内镜、腹腔镜下超声波检查。除了进行诊断之外,超声波也应用到了介入性治疗方面,如超声引导下肝肿瘤微波、射频、化学消融;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造影与置管引流;超声波引导下的前列腺活检;介入性超声与经皮肾镜、经皮胆管镜的联合应用,治疗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胆系结石等。超声波检查与介入性诊断、治疗已成为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2.1 产科超声波检查

超声显像应用于产科观察胎儿并诊断胎儿疾病仅30余年的历史,最初超声检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确定是否妊娠、胎儿是否存活、孕龄大小、单胎或多胎、羊水多少、胎盘情况等,今天,它已成为产科不可缺少的影像诊断工具[3]。超声显像不仅能对胎儿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与了解,而且能实时观察到胎儿在宫内的运动、行为,以及胎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三维超声的发展,能将胎儿表面结构非常逼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早孕到晚孕,从常规检查到胎儿产前详细筛查,都由超声检查来完成,国家规定的六种致死性畸形(无脑儿、开放性脊柱裂、脑脊膜膨出、单心室、腹壁裂、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必须由超声检查作出诊断。

确定宫内早孕之后,为了减少外部因素对胎儿的不利影响,3个月内可不必进行超声检查,孕20~24周期间作一次全面而详细的筛查,这个筛查对于判断胎儿有无畸形、发育至关重要,因为这个时期,胎儿适中,羊水较多,可对胎儿进行全面观察。多种常见畸形可在这个时期内被检查出来,对于国家提出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着重大意义。过了这个时期,由于影响因素的增多,不能保证筛查质量。在妊娠期间超声检查3~5次足够了,没有必要多次重复检查。由于对胎儿及孕妇不能进行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就成了产科检查中必须的辅助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心、血管系统超声波检查

心血管系统是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检查的良好适应症,以前采用的其他检查方法已逐渐被彩超检查取代。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彩超检查已经成为首选。各种先天性、后天性心脏病,彩超均有特异性表现,对临床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血管方面,彩超可很好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的闭塞、静脉内的血栓,对血管的狭窄程度可以做出较准确的判定。由于彩超还可以推至床旁、手术室,对行动不便、心血管手术中的患者进行检查,极大地方便患者。可以说,心、血管系统疾病已离不开彩超检查。

2.3 消化系统超声波检查

肝、胆、胰、脾具有良好的透声性,是超声波检查的良好适应症。肝脏疾病,如脂肪肝、肝囊肿、多囊肝、肝血管瘤、肝硬化、肝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超声波均能较好的进行检查,且重复性好;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优于其他检查,X线下胆囊内的阴性结石,超声也可以良好显示,对于胆囊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于胆系结石,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以放心选择;胰腺由于位置深在,又较易受其前方胃内容物影响,超声对于胰腺,尤其胰尾部的检查不如CT。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因胃肠胀气明显,病人上腹部疼痛严重,拒绝探头加压,此时最好不选择超声波检查,选择CT更有利于做出正确诊断;脾脏肿大、外伤所致脾破裂、脾脏占位性病变超声波检查均可提供有力依据。

超声波检查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还很多,如在泌尿系、妇科、甲状腺、乳腺、浅表淋巴结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

因为超声波检查的诊断基础是界面反射,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形成二维图像,所以超声图像称“声像图”,对声像图的描述常用术语:强(高)回声、中等回声、低回声、无回声。前3项用于实质性病变,良性肿瘤多呈强(高)回声、中等回声,边界清,内回声均匀;而恶性肿瘤多呈低回声,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并且其周边可呈现“透声晕环”、“牛眼征”、“靶环征”等特殊征象,有助于对恶性肿瘤的诊断。血液、胆汁、尿液、胸水、腹水均呈无回声,或描述为无回声。液体成分单一,则透声好;若为血性腹水,或感染性腹水,则内部可呈现有细点状回声,或斑片状回声。相同的病变可有不同的声像图,不同的病变可有相同的声像图,如同样为肝癌,有的在声像图上呈低回声,有的则呈中等回声或强回声,仅从声像图上鉴别良、恶性病变是困难的,要充分结合临床。

超声仪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只有充分发挥它的特长,对超声波检查的适应症作全面了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临床医生掌握不准超声波检查适应症时,可与超声科医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还可结合病史和超声科医生一起对超声图像进行讨论,达到最好的诊断效果[4,5]。

3 当前影响超声波检查工作的两个主要因素

3.1 防御性医疗行为导致了过度检查

防御性医疗行为(Defensive Medicine,DM)是指医生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为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而采取的防范性医疗措施,也称自为性医疗或防卫性医疗[4]。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四条第八项中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医疗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解释,滋生出名目众多的知情同意书、告知书等,加重了医患之间的矛盾,而防御性医疗可以出色地履行“医疗举证责任倒置”责任,催生了医生在进行临床决策时采用防御性医疗措施。

在这种形式下,临床医生为了避免在医疗纠纷中处于被动局面,对患者采取“撒网式”的检查,医院能作的检查都作一遍,超声波检查便成了常规检查项目之一。这无形中增加了超声科医生很多额外的工作量,且阳性率很低,如健康体检一般,没能较好地发挥超声波检查的特长,这实际上也是人力和财力的浪费。造成这种局面,也不能说是临床医生的责任,许多临床工作者不得不采用这种明哲保身的救死扶伤方式[6]。

3.2 投入不足致超声仪器缺乏,人员短缺

由于超声检查具有适应性广,操作方便、经济等优点,再加上目前的医疗形式,造成临床对超声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如不及时增加仪器设备、工作人员,则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只有不断扩大超声科的规模,才能解决检查难的问题[7]。

综上所述,超声波检查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只用充分发探的它的特长,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同时要明白超声波检查不是万能的,也有它的局限性,要选择超声波检查,就要选择良好的适应症。还要不断加大对超声科室的投入,不断扩大规模,才能满足临床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建国.超声诊断专业人员培训教材[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4]张超杰,张志功,贺达仁,等.浅析当前临床科学决策的几个影响因素[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7):4-6.

[5]陈路增,王彬.医学影像工作站在超声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2(2):18-20.

[6]王新房.新世纪新年新动向——超声医学发展前景述评[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1):4-6.

物理检查 篇4

中期检查报告

我校于2009年09月申请区级课题“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课题”的实验任务。2009年10月莱山区教育局于批准立项。自2009年110月立项后,学校依托物理教研组,积极组织一线骨干教师投身于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已有半年之久,现将我校课题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我们进行“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分析研究”的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按照学校提出的“建学习型组织,做研究型教师”的精神,大力倡导“科研兴校,教科主导”的思想,深入、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依据现代教育学和新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结合学校实际,抓实基础,不断学习,善于总结,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夯实我校的教育科研基础,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指导学习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重视德育教育,并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实际做法

1、自申报课题以来,我们课题组集体学习了大量的有关控制变量法在初中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文章,掌握了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特点、要求与优势。使我们在理论的高处对任务型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使研究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了盲目性。

2、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我们把课题小组的研究活动与物理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每学期课题组各成员安排一次“控制变量法”实验公开课,并座谈评议。讨论这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各成员每人至少提出一项建议。这种比较实际的方式,有利于课题组成员的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而且,我们还多次在一起讨论、研究如何进行任务设计。

3、撰写实验论文

本阶段,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将“控制变量法”理论运用于实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和困惑,据此我们撰写了多篇教学体会和教研论文。在理论和实践中,“控制变量法”实验教学理念在我校已经形成,课题组各成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通过近半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各成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教师与课题研究同步成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多位教师参加市、区级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得较好名次,多篇教学心得参加市、区级论文汇编。学生参加实验技能比赛的成绩也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已有一定的认识,有些同学能应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体会

(一)通过课题研究,“科研兴校,教科主导”的思想得到深入的贯彻,课题组的老师都能结合学校实际,抓实基础,不断学习,善于总结,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指导学习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重视德育教育,并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我组教研工作的发展,促进了老师的自己成长

(二)通过“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和研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开发;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操作,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三)“控制变量法”运用到物理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活动的形式等因素充分考虑,且在课堂中要善于实验激活课堂气氛,关注学生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应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且还是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此外,教师须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表达能力,丰富的跨学科文化知识和信息。教师应加紧提高自身业务、科研能力,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

在过去半年的实践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克服困难,加强团结,一定能完成课题的研究。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组

上一篇:VPN技术与应用论文下一篇:故障录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