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时间(精选4篇)
内部时间 篇1
人们知道:做任何事情, 做任何工作都是在时间中进行的, 都需要消耗时间, 时间是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因此, 人们要对时间进行管理以便更有效地运用时间, 这就是时间管理。时间对于管理者进行有效管尤其重要。理管理者时常会感到困惑:来自外界的干扰太多, 随时得放下手边的工作去做别的事情, 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总觉得该做的事没时间做, 总觉得无法从琐事中摆脱出来。很多管理者都是这样, 那么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呢?
有些人在时间管理工作上存在一种误区:认为抓住每一分钟, 每一秒钟就是做好时间管理了, 就是合理利用时间了。实际上, 关键不在于我们是不是每分钟都在工作, 而在于我们是如何安排工作时间的, 我们的时间是零散的还是整块的。对于管理者和专业人士来说, 他们常常需要整块整块的时间去完成重要的任务, 譬如思考重要决策或写一份报告。在进行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间不能被打断, 因为每次被打断, 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重新进入深度思考与完全工作状态。举例来说, 我们要写一份报告, 如果给我们独立的、完整的时间, 大概得花6、7小时就能完成一个非常漂亮的报告。但如果给我们的时间不是独立的、完整的, 而是每天上午给半小时, 下午给半小时, 这样一星期我们可能也完不成这份报告。所以管理者要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成独立的完整的时间块, 在每个时间块中都只专心做一件事情, 尽量不要被别的事情打扰, 而且不要把同一件事安排在若干个零散的时间中。只有这样做, 我们的效率才是最高的。据说, 比尔·盖茨每年会有几周时间处于完全的封闭状态, 完全脱离日常事务的烦扰, 思考一些对公司、技术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管理者个人, 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 这种时间管理方法的确非常有效。但是管理者处于组织之中, 上班时间, 总是随时被这个人或那个人, 这件事或那件事所打扰, 很难有完整、独立的时间。他们的职位越高, 权力越大, 所在组织规模越大, 这种痛苦也就越大。对于他们, 以上的时间管理法则在现实中难以真正实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如何解决呢?
下面就造成组织浪费时间的主要因素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一、缺乏制度和远见
在组织中总是有一些问题一而再, 再而三地出现。管理者没有远见, 预见不到这类问题今后还将出现, 因此没有将之前处理这类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步骤进行认真的归纳和总结, 并使之形成制度理, 因此当这类问题再次出现时, 人们还会将它作为意外事件, 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这就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如何解决呢?一项重复出现的事件总是可以预见和预先防止的。同样的问题如果出现了二次, 我们就绝不让它作为突发事件出现第三次。当问题第二次出现后我们应结合先前的解决办法设计成无须研究判断, 人人均可处理的例行工作, 并形成制度。当这一问题第三次出现时, 我们就可以把它当做例行工作, 按照制度加以解决, 这样, 就会节省时间。
二、组织内部信息沟通存在问题
这是造成组织内部时间浪费的主要核心问题。在组织中信息的沟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 传统沟通模式的实时性破坏了时间块。在传统沟通中要求沟通的双方直接面对对方, 沟通双方发出与接收信息不能够有时间上的错位, 也就是必须同时关注同一件事情。否则就不能形成沟通。比如, A要找B谈个事情, 在传统沟通模式下, B就要停下他手头正在做的事情, 与A同时进行有关这个事情的信息的发出与接收。于是B的时间块就必将被A破坏。第二, 组织内部时间信息沟通不充分。在组织中,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在计划和安排自己的时间块, 可是, 大家知道, 在一个组织里, 绝大多数的事情是需要两人或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 也就是说, 我们的工作或计划绝大多数是彼此关联的, 但是, 由于我们彼此在各自计划自己的时间块时, 没有做到充分的沟通, 我们的时间信息透明度不高, 使得我们彼此在时间块的计划和安排上出现冲突。当组织中的同事以及上下级之间产生事情需要沟通而又与彼此所计划和安排的时间块相冲突时, 这个事件就成为我们的突发或意外事件。组织内部很多突发或意外事件是由于彼此之间计划本身的时间矛盾造成的。比如, A计划明天上午完成某项重要工作, 而完成这项工作需要B的协作, 但是B在明天上午安排了别的对他而言更为重要的工作, 这样, A的事情就成了B的突发或意外事件。B的时间块就这样受到影响。如何解决组织中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呢?第一, 要打破传统沟通的实时性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在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之间加入一个第三者———手机或网络就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了。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短信、通过E-mail、通过QQ使沟通双方不须同时参与, 其实, 这这些工具我们已经在用了。这些工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交流中信息在时间上不能错位的限制, 但它们还不能突破过程信息在沟通双方心理上的限制。比如, 我们给对方发了一封E-mail后, 心理自然会不断地提醒自己, 对方是否收到了、是否重视了、是否处理了。所以我们发完E-mail后, 往往还给对方一个电话, 我们处理完一个E-mail后还需要回对方一个电话。也就是说, 还需要传统的沟通模式来辅助, 并没有完全突破实时性限制。实际上要真正突破实时性限制, 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非常容易解决的。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时间计划, 完成自身的事情, 当需要别人的协助时, 通过网络把我们需要沟通的事情, 事项的背景、现状、目的、要求、困难、计划等信息填写下来, 直接发送给我们需要沟通的同事, 而信息接收者, 在处理自己的事情的同时, 收到相应的信息提示之后, 可以根据这个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紧急性等。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紧急的情况, 我们继续执行原有的计划。如果是非常重要的、紧急的情况, 我们才会停下手中的工作。这样我们既保证了自己计划中的"时间块", 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沟通的实时性问题。第二, 要最大限度地增加组织内部时间信息透明度。既然要增加信息透明度, 我们就需要解决几个问题:1、我要知道自己近期工伯安排和时间安排, 2、我要让相关的人或部门知道我最近的工作安排和时间安排, 3、我要知道别人近期的工儿安排和时间安排与我有关的部分。对于第一个问题, 通过我们自己的记录或信息系统是非常容易做到的, 到时间信息系统会自动给我们提示。我们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工作安排和时间安排。对于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 实际上是信息查阅的权限问题。我们可以利用Backpack、Propel'r、A6等信息管理系统工具, 根据权限和关联性查看和我们有关的同事的工作时间安排情况。这就增加了时间的透明度。只要你能上网, 不管你在什么地方, 什么时间, 你都可以工作了。
摘要:人们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就要进行时间管理。对于个人的时间管理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管理法则,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法则进行时间管理, 就会非常有效。但在组织中却存在着浪费时间问题, 个人的时间管理法则很难实施。组织应对内部浪费时间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时间管理,时间块,时间信息,组织内部
参考文献
[1]《管理思想如何落地》耿启亮,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
[2]《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美) 彼得·德鲁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
[3]《组织行为学原理与实务》许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企业内部控制时间管理问题探讨 篇2
一、内部控制在时间管理方面的缺陷及其成因
1. 控制流程普遍缺少时限设计。
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流程一般都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和各个环节的控制内容、权限、职责以及执行不到位的惩罚措施等, 但是对时限问题却少有述及。
例如:在采购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验收时限, 导致货物已经到达, 验收环节不能及时跟进, 出现领用或出售在先、验收在后的情况;有的把不同批次到货的验收工作合并或混淆, 甚至发生整批货物已经全部领用或售出、验收工作却没有完成的现象。一旦工程、产品或售出商品等出现质量问题时却无法向前追溯, 将使企业在经济和信誉等方面蒙受不必要的甚至难以估量的损失。
2. 各个环节之间没有明确时间节点。
各部门、各岗位和各个环节之间的界面之一就是时间节点问题, 这一问题不明确, 就会导致管控上的拖沓、推诿和扯皮, 导致由于时间拖延而仓促应对, 甚至错失良机。例如, 在向银行融资过程中, 由于各种文件的准备和各种手续的办结时点不明确, 对于各岗位、各层级的复核、审批时点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等到各项手续办完后, 已经超出了财务审计报告的有效期限, 错过了银行的审贷会期, 造成了企业的工作被动。
3. 时限设计不科学。
有些企业虽然在某些业务和事项上提出了时限要求, 但是并没有明确起止时点, 时间界定不清晰。而且, 企业对时限的划定大多采取简单的时间切分方法, 没有考虑业务和事项的复杂程度、人员的业务素质、领导的繁忙程度等因素, 盲目追求办事效率, 忽视办事效果, 甚至提出不切合实际的“限时复命制”, 以致有的环节时间过多, 有的环节却时间不足, 只能穷于应付, 最后草草交差了事。
4. 没有区分常规时限和非常规时限。
内部控制中的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 还必须秉承“急事急办, 特事特办”的原则, 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区分常规时限和非常规时限。例如, 对设备零配件采购合同的审批, 总经理的常规时限为4小时, 当设备出现故障, 需要紧急维修而发现零配件库存短缺时, 就要启动审批采购合同的非常规时限程序, 在保证审核过程中关键内容不放过的前提下, 将审批时限压缩到2小时左右。
二、时间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1.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引入时间管理理念。时间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理:
(1) 许诺原理。该原理是指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 许诺的内容越多, 实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合理的期限是对完成某项工作确定一个未来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实现工作目标所必需的时间, 每项工作必须有合理的期限要求, 并且不能随意缩短。
(2) 灵活性原理。该原理是指制定期限要留有余地。但是, 灵活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限制条件包括:一是不能以推迟决策的时间来确保灵活性, 以免坐失良机, 招致失败;二是灵活性有时要付出代价, 甚至会得不偿失;三是有些情况下不能给予灵活性, 否则会导致全盘计划的改动甚至有落空的危险。因此, 为了确保工作计划本身具有灵活性, 在制定计划时要不留缺口, 但要留有余地。
(3) 改变航道原理。该原理是指工作的总目标不变, 但实现目标的进程 (即航道) 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改变航道原理就是使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 为此, 必须经常检查工作进度, 重新调整、修订工作计划, 以此达到预期的目标。
2. 科学划分各个环节的处理时限。
在不影响业务或事项整体进度的前提下, 切分时段时至少应考虑以下因素: (1) 该项业务或事项的重要程度; (2) 该项业务或事项的复杂程度; (3) 该岗位具体人员的工作繁忙程度; (4) 具体办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身体状况、家庭事务负担等个体因素。
可以根据这些因素制定内部控制执行时间表 (表1) 。
3. 修订内部控制矩阵, 增加各个环节的办结时点。
在明确了各个环节处理时限的基础上, 进一步确定各该环节的办结时点。
例如:表2是某股份公司现行的《应收账款控制表》, 表中没有明确控制时限和办结时点。
修订后的《应收账款控制表》见表3:
4.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实现内部控制的时间管理。
许多企业已经将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应用于内部控制系统, 如OA系统、ERP系统等。但是, 在时间管理上还存在着缺失或不足, 这些企业应当对现有系统进行完善和升级, 增加时间管理功能, 特别是时间提示和时间预警功能。
企业也可以利用Google个性化主页进行时间管理。具体做法是:打开Google个性化主页, 将页面上默认的内容全部删除, 然后点击“为本页添加更多内容”, 搜索添加“天气”、“便条纸”、“书签”、“待办事项”, 随后把地址栏的zh-CN修改为en后找“Google Calendar”添加。这里最重要的一项是“待办事项”, 可以添加3个待办事项, 分别命名为“重要事务”、“不重要事务”和“业余思考”, 对于每一项工作, 都要按照“四象限”法将其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不紧急, 添加一个新项目后, 将其级别调整为“高”则代表“紧急”, 调整为“低”则代表“不紧急”。
通过引入时间管理理念, 可以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 更具可操作性, 对于提高企业的执行力、降低管理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梅, 张晋光.时间管理:“华为”成功之法宝.商业研究, 2005;4
内部时间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手术室正在使用的60 台麻醉机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都需经过消毒机消毒合格, 实验组40 台, 分别在使用后第1、2、3、4、5、6、7 天采样; 对照组20 台, 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采样时间与实验组相同。
1. 2 麻醉机内部管路消毒机
天津卓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zj-xd_1 型多用途医用仪器内部结构消毒机。
1. 3 微生物检验材料
一次性使用无菌采样拭子、血平板、振荡器、硫代硫酸钠中和剂及细菌分析仪。
1. 4 实验方法
1.4.1采样部位
距离麻醉机进气口端和出气口端5 cm处进行物体表面采样。
1.4.2采样方法
一次性无菌采样棉签试管先加入无菌生理盐水, 用浸湿的棉签在采样部位进行表面采样, 采样后把棉签放入试管内, 立即送我院检验科细菌室进行培养。
1.4.3细菌培养方法
采样后标本送检验科细菌室, 用振荡器振荡1 min后接种于血平板上, 放于37℃温箱孵育24 h后取有细菌生长的培养皿, 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菌落计数。同时,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琼脂培养皿进行分离培养, 经37℃培养24 h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
1. 5 污染麻醉机判断标准
根据国家医院卫生标准: 麻醉机内部管路表面采样菌落总数≤20 cfu·cm- 2,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1. 6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 15. 0 进行分析, 污染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 1 麻醉机污染部位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 7 d内所有污染的麻醉机仅进气口端污染15 台, 占麻醉机污染总数的65. 22% ;仅出气口端污染5 台, 占麻醉机污染总数的21. 94% ;进气口和出气口端同时污染3 台, 占麻醉机污染总数的12. 84% 。
2. 2 细菌检出结果
在检出的细菌中, 革兰阴性菌占61. 48% , 革兰阳性菌占22. 13% , 真菌占16. 39% , 病原菌分布见表1。
2. 3 消毒后不同天数污染率
在消毒后1 ~ 7 d实验组和对照组污染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第4、5、6、7 天实验组和对照组污染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2. 4 实验组间的比较
实验组不同天数的的污染率比较, 第4 天和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台Cases
注: 括号中为所占百分比
台Cases
3 讨论
3. 1 麻醉机进气口端污染情况
麻醉机是通过机械回路将麻醉药送入患者的肺泡, 形成麻醉药气体分压弥散到血液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发生抑制作用, 从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效果。由于进入麻醉机进气口端的气体是通过病人的口腔、气管, 而且全麻过程中贲门括约肌松弛, 由于体位变化常使胃内容物返流, 消化道细菌随之进入口咽部, 口咽部细菌定植会大大增加。因此, 麻醉机进气口端污染严重。在临床工作中, 医务人员要对麻醉机的进气口端及时清洁及消毒, 减少其污染的几率, 以延长麻醉机内部管路消毒后使用的有效时间。
3. 2 麻醉机污染细菌
有学者研究表明麻醉机不会被微生物污染[2-3], 但本研究证明麻醉机确实被微生物污染, 主要污染细菌为棒状杆菌、不动杆菌、真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等。经进一步鉴定, 细菌主要有类白喉棒状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洛非不动杆菌、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少动鞘氨醇假单胞菌、产吲哚黄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丙型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真菌有丝状真菌、酵母样真菌、热带念珠菌、丝状酵母菌、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
细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其中类白喉棒状杆菌、丙型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丙型链球菌等都是人体皮肤、鼻腔、咽喉部、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 正常菌群之间、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微生物平衡状态。但是, 在特定条件下这一微生态平衡有可能被打破, 正常菌群则转化为机会致病菌。转化条件主要有: ( 1) 宿主免疫防御功能下降: 宿主先天或后天免疫功能缺陷、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 ( 如结核病、糖尿病、肿瘤等) 、接受放疗与化疗、使用激素、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易发生机会性 ( 或内源性) 感染。 ( 2) 菌群失调: 宿主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引起的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严重的菌群失调可使宿主出现菌群失调症, 也可导致二重感染, 引起二重感染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 ( 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 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 ( 3) 定位转移: 正常菌群在原籍生境通常是不致病的, 如果转移到非正常寄居部位则可能致病。本研究中很多细菌虽然是正常菌群, 但如果具备转化条件, 它们将会成为致病菌[4]。值得我们关注的是Loftus等[5]研究表明, 麻醉操作者在手术中操作频繁, 加之皮肤表面迁移或带菌空气的扩散, 若他们不及时洗手, 我们有理由怀疑麻醉医生因为操作不规范, 加之手术患者很多是免疫力低下及接受放化疗的病人, 这样就会增加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而有效的措施, 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有研究显示医务人员洗手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6], 因此, 麻醉操作者要严格遵守手卫生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这一措施的实施需要每位医务人员的重视和努力。
在麻醉机污染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菌群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如鲍曼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7]。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烧伤、严重原发病、免疫缺陷、气管插管或切开或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容易感染; 洛菲不动杆菌致病力较强, 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脑膜炎、肺炎、肺脓肿以及心内膜炎等; 绿铜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几乎可以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和部位。感染频发于免疫力低下者, 使用污染的人工呼吸装置会导致坏死性肺炎, 另外还有眼和耳等部位的感染、心内膜炎、脑内膜炎甚至致死性败血症[4]。
在麻醉机污染中真菌也占有近1 /5 的比例, 其中以热带念珠菌为主。热带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也可存在于健康人体的皮肤、阴道、口腔和消化道等部位。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阴道局部环境发生改变时, 热带念珠菌就大量繁殖而产生病变。以上细菌和真菌都属于机会致病菌, 在本实验中我们也检验出支气管炎德博特菌, 它是非发酵、严格需氧的革兰阴性小球杆菌, 是动物博氏菌病的病原菌。
杨红晖等[8]研究表明, 在全麻气管插管手术后, 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占19. 82% , 铜绿假单胞菌占11. 71% ,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 31% , 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占13. 52% 。本实验研究结果与之比较, 两者微生物比例有相似之处, 说明麻醉机内部管路的污染是引起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
3. 3 麻醉机消毒后有效时间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 污染率在第4 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污染率不到30% , 超过70% 的麻醉机未被污染。消毒一次全院正在使用中的麻醉机是一项工作量大、专业性强以及需要充足的时间 ( 消毒1 台麻醉机内部管路大约需要100 min) 、人力、物力的工作。临床实际工作中, 特别是三甲综合医院, 在手术周转快、手术量大的情况下, 如果4 d就给麻醉机内部管路消毒, 不仅会浪费医疗消毒资源, 而且会给医务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因此, 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 我们不建议消毒麻醉机内部管路的有效时间为4 d。
实验组组间比较, 在麻醉机使用前3 d污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4 天和第7 天麻醉机污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且第7 天麻醉机污染率已达52. 5% 。这一数据表明, 超过一半的手术病人将使用被污染的麻醉机, 这将大大增加全麻手术病人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综上所述, 我们建议消毒麻醉机内部管路有效时间为7 d。
总之,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率高达17%[9], 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手术管理是控制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环节。麻醉机作为全麻手术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麻醉机内部管路的污染已经得到证实[10]。建议使用麻醉内部管路消毒机进行消毒, 消毒后使用的有效时间为7 d。本研究结果希望为临床麻醉机内部管路消毒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卓华.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8) :1585-1586.
[2]DU MOULIN G C, SAUBERMAN A J.The anesthesia machine and circle system are not likely to be source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J].Anesthwsiology, 1977, 47 (4) :353-358.
[3]HARTMANN D, JUNG M, NEYBERT T R, et al.Microbiological risk of anaesthetic breathing circuits after extend use[J].Acta Anaethesiol Scand, 2008, 52 (3) :432-436.
[4]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8.
[5]LOFTUS R W, MUFFLY M K, KOFF M D, et al.Hand contamination of anesthesia providers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intraoperative bacterial transmission[J].Anesth Analg, 2011, 112:98-105.
[6]CANTRELL D, SHAMRIZ O, COHEN M J, et al.Hand hygiene conpliance by physicians:marked heterogeneity due to local culture?[J].Am J Infect Control, 2009, 37:301-305.
[7]黄佳玲, 杨秀静.832株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28 (2) :140-143.
[8]杨红晖, 姚小红, 黄秀良.全麻气管插管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1) :2868-2869.
[9]HELLING T S, KRANTZ S, BERTRAM K, et al.The value of clinical judgment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diagnosis of nosocomial pneumonia[J].Am J Surg, 1996, 171 (6) :570-575.
内部时间 篇4
关键词:经济增长,单位根,单整,协整,收敛性
一、导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与先前推行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密不可分。根据2010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 东部沿海地区GDP总额占全国GDP的60%强,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数字, 它表明现今中国将近有六成的财富集中在狭长的沿海地带, 而面积广袤、资源丰富的内陆地区, 则不同程度的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这种区域经济的差距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直观体现。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首先, 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影响稳定的大局, 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形成中国经济的三个阶梯;其次, 无法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生产要素, 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其中一个表现是, 发达地区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而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却大量闲置;再次, 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法规、人才、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等都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但西部部分地区仍处在贫困线以下, 而中国经济的潜力蕴藏在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所以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影响了经济的长远发展;最后, 大量高级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涌入东部沿海城市, 造成一系列社会影响, 包括劳动力流出地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也间接推动了东部发达地区房价的高涨。可喜的是, 国家已经意识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危害性, 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 比如, 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而随着这些战略的不断落实, 地区之间以及各地区内部经济增长的差距究竟有没有缩小呢?
本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 试图运用所学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通过对三大地区之间以及各地区内部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单位根、单整和协整检验, 然后利用检验结果, 根据Bernard&Durlarf (1995, 1996) 对于共同趋势和收敛的定义, 来考察中国三大地区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二、检验原理与数据说明
(一) 检验原理
本文采用的检验方法是:首先对每个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和单整检验, 如果要考察的时间序列是不平稳的, 并且是同阶单整的, 则进一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然后根据下述原理来判断其收敛性。
判断收敛性的原理:根据Bernard&Durlarf (1995) 给出的定义, 研究国家间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关键在于确定这些国家人均产出序列的协整关系, 当人均产出序列协整关系的个数r等于p-1 (p为人均产出序列的个数, 即为要考察的国家个数) 时, 各国间的经济增长有收敛趋势。当人均产出序列的协整关系个数r小于p-1时, 各国家间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趋势, 只有p-r个共同趋势。
(二)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正如大多数文献中所用到的那样, 本文用人均GDP来近似代表人均产出, 作为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为了更真实的看出经济增长的情况, 同时也为了提高时间序列分析的检验力, 本文把样本时期选为1953—2008年。原始数据均为省际数据。对于地区人均GDP序列, 本文是采取将地区内各省份人均GDP家总求和然后取算数平均值的方法得到。
一般而言, 按经济意义对中国进行区域划分的标准为: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中部内陆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 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由于数据缺失, 本文删去了云南。另外, 有些省市在某些年度没有数据记录, 这里取1代替。
另外, 为了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 在以下的检验过程中, 均对相应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三、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首先, 如果对以区域为单位, 每个区域画一个以时间为横轴, 以GDP增速为纵轴的GDP趋势图, 从直观上看三大区域之间的人均GDP序列的大体趋势, 很容易得出, 三个人均GDP序列均具有明显的时间趋势, 由此可推测上述三个序列均是不平稳序列。更进一步, 可以看出这三个序列具有大致相同的增长和变化趋势, 故可推测三者具有协整关系。下面将对这些直观上的推测进行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检验。
为严格说明其不平稳性, 对上述三个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结果为:东部GDP序列的ADF统计值为-0.910506, 大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统计量的值-4.137279;中部GDP序列的ADF统计值为-1.035228, 大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统计量的值-4.133838;西部GDP序列的ADF统计值为-0.520825, 大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统计量的值-4.137279。由此, 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均GDP序列的ADF检验统计量均大于1%显著水平临界值, 故不能拒绝原假设, 即三个序列均存在单位根, 均为不平稳序列。
下面对上述序列进行单整检验, 结果为:东中西三个地区的一阶差分序列的A D F检验统计量分别为:-5.347881, -5.196129, -5.420404, 而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分别为:-4.137279, -4.133838, -4.137279。由此可得:各地区的一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统计量均小于1%显著水平临界值, 可以拒绝原假设, 即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这说明, 各地区人均GDP序列为一阶单整I (1) 序列, 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 故可以采用Johansen方法检验他们之间的协整关系, 检验结果如下:
1.当显著性水平为1%时:
由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检验结果可得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 迹检验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均显示没有协整关系。
2.当显著性水平为5%时:
由Joansen Cointegration Test检验结果可得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迹检验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均显示没有协整关系。
3.当显著性水平为10%时:
由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检验结果可得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迹检验检验显示没有协整关系, 最大特征值检验显示有一个协整关系。
综上所述:
东中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序列的协整检验表明, 三大地区之间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没有协整关系, 即r=0, 根据Bernard和Durlarf (1995, 1996) 中的定义, 这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序列协整关系的个数r (等于0) 小于p-1 (等于3-1=2) 。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最大特征之检验显示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r=1, 根据Bernard和Durlarf (1995, 1996) 中的定义, 这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序列协整关系的个数r (等于1) 小于p-1 (等于3-1=2) 。
故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趋势, 从长期来看, 各地区受三个或者两个 (p-r) 共同冲击的影响。
四、区域内部各省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采用与第三部分相同的检验方法, 分别对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各省份的人均GDP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检验结果为:
东部地区各省份GDP的ADF统计量、一阶差分ADF统计量依次为:北京:-1.1705, -5.8749;天津:-0.4345, -6.2800;重庆:-1.5100, -7.4692;福建:-1.2538, -4.7843;广东:-1.6461, -5.5881;广西:-1.2670, -4.2004;海南:-2.2064, -7.4148;河北:-1.3812, -5.7715;江苏:-1.5357, -4.8729;辽宁:-1.1712, -5.7000;山东:-1.0581, -5.7691;上海:-1.2292, -52.6537浙江:-1.6792, -4.0412;而显著性水平为1%, 5%, 10%时的临界值分别为:-4.1373, -3.4953, -3.1766。
同理, 可以检验得出中部、西部各省份的ADF统计量、一阶差分ADF统计量和显著性水平为1%, 5%, 10%时的临界值。
由以上检验结果可得: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各省份人均GDP序列的ADF检验统计量均大于10%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不可以拒绝原假设, 即人均GDP序列是不平稳的。但其各自的一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统计量均小于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 可以拒绝原假设, 即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这说明, 各地区人均GDP序列为一阶单整I (1) 序列, 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 下面可以采用Johansen方法检验他们之间的协整关系, 检验结果如下:
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各省份人均GDP序列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协整关系的序列数r均小于p-1。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东部地区具有协整关系的序列数r (等于12) 等于p-1。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的趋势, 而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收敛性。
五、本文的结论
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趋势, 从长期来看, 各地区受三个或者两个 (p-r) 共同冲击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的趋势, 而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收敛性。
参考文献
[1].Peter J.Brockwell, Richard A.Davis, Introduction to Time Series and Forecasting (Second Edition) , Springer;
[2].易丹辉, 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10;
[3].林毅夫, 刘明兴, 中国经济的增长收敛于收入分配, Working Paper;
[4].陈晓玲、李国平, 地区经济收敛实证研究方法评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年第08期;
[5].陈安平、李国平,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时间序列的经验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年第11期;
【内部时间】推荐阅读:
时间,时间作文10-22
时间作文:时间的脚步作文10-13
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07-14
医院内部控制内部审计08-22
小升初考试时间具体时间05-17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07-25
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09-15
教师的时间与时间管理论文08-28
关于珍惜时间演讲稿:时间就是生命08-18
时间的谚语:时间也是宝贵的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