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驻机构

2024-09-10

派驻机构(共4篇)

派驻机构 篇1

党的十七大把反腐倡廉建设列入党的建设, 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并列。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强调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 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 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 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为了适应反腐倡廉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国实行了派驻纪检监察机构。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国有企业派驻的纪检监察机构一样有着自己特定的地位、职能和作用, 其工作成效, 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 但在派驻纪检机构的组织建设、发挥监督职能和纪检工作的积极性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 现行派驻纪检机构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1 派驻纪检机构的设置及问题

设立纪检监督机构, 是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 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但也应该看到由于编制限制, 人员少, 地位低, 有责没有权, 有权没有利, 造成部分纪检监察干部对纪检工作没有倾注太多的精力, 这必然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正常深入开展。

1.2 派驻纪检机构的地位及问题

派驻纪检组作为党内监督的职能机构, 在党内监督体系中, 居于重要地位,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现行的制度上看, 派驻纪检组担负着对同级党委 (组) 和全体党员、干部等监督对象监督的主要职能, 其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工作上实行同级党委 (组) 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机制。加之, 派驻纪检组长期在派驻单位工作, 可及时有效地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党风党纪廉政教育, 做好前期预防性工作, 做到防微杜渐。同时监督工作也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和协助 (如提供线索、反映情况或匿名举报等) 。

1.3 派驻纪检机构的职能及问题

派驻纪检机构的职能就是认真宣传贯彻党的纪检机关“四项职能”, 即:保护职能、惩处职能、教育职能和担负着对同级党委和全体党员、干部监督对象的监督职能。

在现实工作中, 对于派驻纪检机构职能的发挥, 由于领导体制原因, 四项职能在基层派驻机构工作中发挥不是很到位, “处理难”问题比较突出, 惩处不到位, 力度差, 甚至严重影响了纪检的整体声誉。综合起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薄弱方面:一是办案工作薄弱。二是监督检查工作薄弱。三是纠风工作薄弱。四是党纪政纪教育工作薄弱。五是源头治理措施和警醒建议薄弱。派驻机构在履行职责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缺乏主动性;二是履行职责不到位;三是政策法规掌握欠准确;四是管理考核待加强。

1.4 派驻纪检机构的权限及问题

就派驻机构的权限, 在实践中, 主要行使较多是监督检查权。即根据党章、准则和其他党内法规, 对检查对象行使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的权力。

派驻纪检机构在反腐败斗争中责任大、任务重、群众期望值高, 但应有的权利得不到落实, 又缺乏人力和物力, 因此难以发挥应有的震慑作用。对违纪的领导干部立案、取证、处理难的问题在有些单位依然存在。

1.5 派驻纪检机构领导体制及问题

双重领导体制明确了中央以下纪律检查机关必须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 而且也明确和强调了上级纪律检查机关对派驻纪检机构的领导责任和领导作用。应当肯定“双重领导”体制的形成,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只有自觉地坚持和完善“双重领导”体制, 充分发挥“双重领导”体制的独特作用, 才能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 更好地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但也应当看到, 一些单位、部门领导重业务轻党务, 放松监督的现象仍然存在。上级纪检机关由于自身编制少、人员紧、案件多, 故多忙于自身办案, 疏于对派驻纪检机构工作的指导、督察。

1.6 派驻纪检机构的管理及问题

加强纪检干部管理, 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落实干部政策, 坚持干部标准, 选拔、培养、使用纪检人才,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纪检干部队伍, 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个阶段的纪检任务,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 纪检干部管理制度, 至今还有不完善、不健全、不科学的地方。如在录用制度 (把好进人质量关) ;调配制度 (包括对纪检工作人员的安置、配备、调剂, 妥善安排, 岗位合适、职位恰当, 充分发挥其职能积极性) ;任免制度 (任职、免职、降职、晋级、升级、降级的管理制度) 。考核制度 (考核标准科学化, 考核程序规范化, 考核过程民主化, 考核结果公开化, 考核工作经常化) ;奖励制度 (有功则赏, 有过则罚, 是非分明, 功过分明, 奖罚分明) 。

2 强化派驻机构工作的措施

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新的运行机制下, 派驻机构如何理顺关系, 摆正位置, 形成合力, 主动自觉地发挥监督检查职能, 为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严厉依法惩治腐败行为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坚强的保障, 是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必须抓紧解决。

2.1 针对“人员少”、“职难专”的问题。

一是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要求, 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主动与派驻所在单位进行协调, 解决“人员少”和减轻专职纪检干部工作量大等问题。二是上级纪检机关在查办大案要案时, 可否对纪检干部进行统一调配, 实行异地交叉办案, 一方面实行传、帮、带的实践锻炼;一方面增强查办案件的力量, 减少了办案阻力, 提高了实战能力。三是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人员编制, 从所驻部门分离出来, 由上级纪委统一掌握管理, 杜绝所驻部门随意挤占编制和自行调整人员。纪委主要领导建立相应的责任区制度, 明确责任和分工单位, 定期对派出纪检机构进行分类指导、检查调研, 促使他们专心专职。

2.2 要理顺体制。

为实行有效的监督, 应对现行的职能体制进行改革, 使监督机构不受制于监督客体。一是应明确“条块结合, 以条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二是明确派驻纪检机构将监督同级班子成员调整为由上级监督部门监督下级党委, 解决其有名无实, “不便”履行监督职能的问题。

2.3

部门党委 (组) 是自我约束机制的领导核心, 纪检机构是自我约束机制的骨干力量, 居于主导地位, 并在其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派驻纪检机构为便于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具备条件的纪检组长可担任党委 (组) 副书记 (副组长) , 重大问题决策、重大活动及重要人事任免, 应设专栏供纪委填写意见, 把监督落到实处。

发挥派驻纪检机构的职能作用, 加强对其业务工作的指导, 为充分调动派驻纪检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形成纪检机构整体合力, 应建立工作例会、案件通报会等制度, 经常组织他们进行业务学习、研究工作, 以增强其责任感和实际工作能力。

2.4 充分发挥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 使“政务公开”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他指出的这条民主反腐的路子, 其实质就是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动员人民群众广泛积极参与监督, 纪检机关认真落实信访举报奖励制度, 克服“上级监督不到, 下级监督不了”的问题。

2.5 为使“双重领导体制”得以贯彻, 尤其要坚持和完善以下两项制度:

一是与纪检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相适应的纪检干部管理制度。纪检干部的调动、任免或交流, 必须经上级纪委研究批准。上级纪委有权也应对下级纪检机构的干部进行考察、培训、奖励, 提出任免和调整意见, 征求所驻部门党委 (组) 的意见后, 按程序由组织部门报上级党委审批等, 防止出现随意任免、调动, 甚至打击报复的现象发生。二是派驻纪检机构向上级纪委的报告工作制度。畅通上下级纪检机构的联系渠道, 上通下达, 克服汇报制度不具体, 疏于上下沟通、互通信息。上级有事不通知, 下级有事不汇报, 影响案件处理及信访的质量和纪检监察工作的威信。

2.6 加强对派驻纪检机构的领导和管理。

建立和完善派驻纪检组工作制度。首先建立派驻机构联系制度。为加强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和管理, 探索建立纪委领导定期与派驻纪检组约谈制度, 听取重大事项报告, 协调、帮助纪检组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建立派驻纪检组业务例会制度, 及时掌握派驻纪检组工作动态,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业务指导;创建派驻纪检组之间信息沟通平台, 促进相互联系、相互学习交流。其次, 建立重大事项参与制度。在监督重点上, 如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 对人事、财务、物品采购等关键岗位的监督等, 应制定一系列制度和实施细则, 明确具体参与监督的环节、方式, 为派驻纪检组履行职责提供依据和保证, 做到既不缺位, 又不越权。第三, 建立派驻纪检组交叉巡查制度。参照巡视制度的做法, 派驻纪检组除参与驻在部门重大事项的监督外, 上级纪检机关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 组织所属派驻纪检组实行交叉巡查, 强化监督职能。第四, 明确派驻纪检干部岗位责任制。使纪检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 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 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 获得自己应得的荣誉、利益, 保证司其职、负其责、行其权、得其利。第五, 提高派驻纪检组人员的政治待遇, 以促进纪检工作的监督力度, 解决存在的“不便、不敢、不能”履行监督职能的问题。

完善制度, 抑制腐败。由于监督制度不健全和工作环境不协调, 监督机构的职能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 必须在建立便于监督的机制上下功夫, 加强制度的强制性、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一是进一步完善程序性制度,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二是要根据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 制定一批新的制度, 拓展监督部门参与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思路和对策。另一方面要克服执法“软”的问题, 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刑及其他贪赃枉法的腐败行为发生。同时, 继续加强派驻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的力度。一是要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和专业业务知识的学习, 以适应执纪办案工作的需要。上级纪检机关要加强对派驻纪检组的业务指导, 在组织业务专题培训的同时, 要通过参与重大监督检查、案件办理、纪委派员直接指导具体业务工作等措施, 推进派驻纪检组的素质和能力建设, 为纪检干部学习和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着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硬, 勇于拼搏、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纪检干部队伍, 从干部队伍上解决监督乏力和力不从心的问题。二是基层纪检工作人员既要正视当前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又要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勤政敬业, 正确对待自己, 不求名利, 勇于奉献。要提高改革创新、创先争优的意识, 适应新体制新机制的要求, 在工作中要讲究方法, 抓重点、抓热点、抓结合点、把握节奏;要善于思考, 深入研究, 递次推进, 逐步深入, 把握机遇, 选准时机, 积极探索履行监督、检查和协助职能的新思路、新方法。三是要协调好与驻在部门的关系,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增强履职尽责的自觉性、主动性, 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树立纪检监察干部良好形象, 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化为党政组织的集体意志和自觉行为,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摘要:现行派驻纪检机构面临设置、地位、职能、权限和领导体制、管理等多项实际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 进一步强化派驻机构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反腐倡廉,派驻纪检机构,制度,监督

派驻机构 篇2

实行统一管理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监察局的部署和要求,注意把握职责定位,努力创新思路,紧紧围绕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派驻机构的职能作用,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下面,我汇报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派驻四组工作运行情况

派驻四组如何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作用,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加强对被监督检查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是派驻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职责,为确保监督到位、取得实效,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觉摆正位置,努力适应新的管理体制

作为派驻机构,纪检组既要对市纪委、监察局负好责,也要协助驻在部门把好关,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此,我们做到了三点:

1、转变观念。派驻管理体制的转变,既带来干部管理、工作关系的变化,也带来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上的变化。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后,既不能把自己看成是市纪委、监察局和部门之间的“传递层”,也不能视之为“一级纪委”,处处以监督者自居,动不动借派驻机构“压人”。而应牢固树立“加强监督是本职、疏于监督是失职、不善于监督是不称职”的观念,紧紧围绕驻在部门的工作中心,一切从服务的理念出发,将监督的各项职能巧妙地融合穿插于各部门的工作之中。派驻工作如果离开中心工作,必将成为无源之水;要求全组工作人员,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把纪检监察融入中心工作,在参与中搞好监督,在监督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履行职能,力争服务大局有所作为。

2、准确定位。驻在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派驻组按照规定职责予以协助配合,有关情况及时沟通。派驻组既不能包揽驻在部门的纪检监察业务工作,也不分管驻在部门的人、财、物等具体行政事项,做到了参加驻在部门党组会议但不参与业务分工,有建议权但不参与决策。这样既保证了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又能促进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3、把握重点。派驻组第一位、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监督。在人上,应把握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作为重点;在事项上,应把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干部、资金的使用、建设工程招投标、行政审批权运用以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情况作为重点。

(二)创造工作条件,积极开拓工作新局面

实行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是纪检监察体制的重大改革,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 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我们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抓住关键点,找准结合点,突出重点,攻克难点,较好地破解了发展难题,在求新图变中逐步打开了工作局面。

1、确保有人干事。新机制下,驻在部门党组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主体,派驻组必须督促驻在部门尽快建立一个具体抓落实的平台,具体负责本部门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为此,我们督促驻在部门健全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避免了衔接的“空档”、落实的“真空”,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

2、全面熟悉驻在部门的情况。派驻机构要想履行好职责,就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工作职责、业务流程,把监督融入到驻在部门的工作当中去,准确把握驻在部门权力运行的特点,抓住权力运行中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重点防范。为此,我们抓好了“三个对接”:

一是与市纪委、监察局领导和各室办的对接,争取市纪委、监察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争取各室办的业务指导,从市纪委、监察局领导和各室办了解驻在部门的相关情况,便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是与驻在部门的对接。及时召开了由7个一级单位和31个二级单位分工负责人和联络员参加的对接会,对如何做好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达到了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好的目的。近期我们又分头到 各单位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调研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到驻在部门走访、发放情况统计表和驻在部门提供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同时,与调研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主要职能科室负责人一一见面沟通。把单位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行政职权、领导分工、副科以上干部有关情况、内部规章及相关法律法规,部门及下属单位需监督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以及工作运行程序和制度等作为调研的重点内容,目的是便于派驻组有针对性地制定内控机制。同时还就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等方面与各相关单位交换意见、进行廉政提醒。

三是与具有监督职能的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及时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审计局、信访局等部门对接,从各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掌握驻在部门的有关情况,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制度是派驻组有效开展监督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抓了三点:

一是重点建立健全了确保派驻组与驻在部门信息畅通的相关制度,以确保派驻组自身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我们建立完善了《驻在部门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列席驻在部门有关会议制度》、《与驻在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群众个别谈话制度》、《听取驻在部门党组织工作汇报制度》、《驻在部门文件资料报送制度》、《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制度》以及开展廉政教育、专项检查、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在完善各 项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市纪委、监察局派驻第四纪检组、第四监察室关于人员分工联系驻在部门暂行规则》,它明确了派驻四组人员分工联系的内容、方式,对于派驻四组的职责、驻在部门的职责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和界定。我们认为规则易于操作、便于联系、简单实用、有利于工作,为我们与驻在部门的联系定好了位,找到了同向用力的结合点。

二是协助驻在部门建章立制。监督是派驻组的第一要责。要做到履职有道,就必须“睁大眼睛找问题,抓住问题做工作”,紧紧盯住重点目标、事项和环节。在全面了解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各部门的业务特点,认真研究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督促各部门搞好建章立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三是全面开展“明职权、识风险、话监督、强防范”廉政主题教育。明职权就是通过岗位梳理,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权和履权界限;识风险就是在梳理岗位、明确职权后,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纪条规、法律法规,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了解自身岗位的廉政风险和行为规范;话监督就是让被监督检查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主动接受监督、正确对待监督,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使用权力、开展工作;强防范就是从思想道德、制度层面主动做好防范,健全内控机制,健全内部规章制度,构筑制度防线。在各被监督检查单位开展教育的基础上,派驻四组 重点采取“六个一”措施深入推进主题教育的开展,即:召开一个对接大会、开展一轮调研活动、组织一次警示教育、举办一场廉政演讲、编印一本廉政手册、宣传一批勤廉典型。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明确岗位职责,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牢固树立依法依纪办事的观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扎实开展。结合全市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年”活动,逐步推开岗位腐败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措施,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我们选择了市教育局、泰安日报社两个单位进行试点。两个单位都非常重视,认真负责,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市纪委、监察局的统一安排,在所负责的部门、单位及所属系统推开。

(三)努力创新监督方法,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的监督 一是在主动参与中开展监督。通过参与驻在部门的重要工作、参加有关活动和会议、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题调查研究等形式,直接监督检查了解其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的决策情况、领导作风,及时发现权力运行和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二是在沟通交流中实施监督。定期征求驻在部门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开展谈心活动,坚持与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 的事下、事前沟通,在虚心接受监督指导的同时,争取工作的主动权,通过经常沟通与主要领导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增强他们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

三是在协调服务中实现监督。积极当好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的参谋助手,围绕驻在部门一个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抓什么、怎么抓,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拿出建设性的意见,进入部门的决策,认真了解和掌握驻在部门班子成员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班子成员沟通,共同研究解决,促进了部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是在完善制度中落实监督。要想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有效监督,抓好制度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紧紧围绕监督重点,着力抓了对驻在部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事项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工作规范,尤其是区分不同部门,确定“三重一大”的内容和标准,建立了对“三重一大”实施监督的工作流程,形成了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约束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轨道运行。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 问题:

一是部门保护主义现象仍然存在。派驻组被认为是上级纪委派来监督驻在部门主要领导及其成员的,多多少少存在部门保护主义的潜意识,工作中存在着提防意识和抵触情绪。主动接受监 督的意识不强。二是监督主体缺乏应有的素质和能力。由于所辖单位及其系统较多、较庞大、单位较多,而派驻组人员相对紧张,业务不熟,人员是刚刚抽调组成的,不知如何抓起,力量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监督缺乏过硬的措施,制约了监督效果。三是监督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派驻组监督的内容多是内部管理方面,而对不同的部门业务操作上的监督涉及较少,比较重要、个性化的内容不多,对所辖单位还没有能力做到全程监督。

今后打算:

今后,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和市纪委、监察局的要求,充分运用体制优势,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

一是加强联系。强化派驻意识,把市纪委、监察局当成“娘家”,当成做好工作的坚强后盾,经常向市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工作,反映动态信息,始终在组织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市纪委、监察局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及时沟通。主动与驻在部门班子成员、干部职工开展面对面谈心活动,相互交流思想,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靠真诚拉近感情,着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

三是搞好协助。不当“甩手掌柜”的,积极帮助驻在部门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督促各项任务的落实,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意见和建议。四是强化监督。进一步熟悉掌握驻在部门的业务和权力运行流程、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自觉将纪检监察融入到驻在部门的业务工作之中,把监督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五是加强自身建设。注重加强能力建设,按照创建“五型”机关的要求,深化学习,重点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理论和法律、经济、管理等知识,不断改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不断增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

派驻机构 篇3

(一)虽然监管体系得到完备,可是监管的措施往往不力。从2005年起,虽然派驻机构的各个部门根据市委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各部门的惩预体系方面的建设,并且对其进行建立与完善了一系列监督管理机制,可是派驻机构由于受到了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在对各个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监督的时候,不敢去大胆的监督,而且对于各个部门的干部职工不敢去进行主动的监督,甚至对于派驻机构所驻部门当中所存在的违反纪律的一些人与事都不没有胆量去积极主动地进行查处,这样下去就会让某些监管措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虽然工作任务非常的复杂,但是工作的重心却不是非常的明确。大部分市直部门派驻机构在进行统一管理之前就已经把干部学习教育和机关党建等务虚工作所包揽了,所以即使是关于市委和惩防体系建设以及市政府部署的机关效能建设等这些非常重大的工作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派驻机构首当其冲,由于派驻机构兼职比较多与专职不专,这样就使得派驻机构所应尽的监督职能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虽然管理体制非常健全,但是管理机制不顺。在进行统一管理以前,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管理模式是双重管理,由于双重管理在受监察局与上级纪委管理的同时,还受到了所驻部门的管理,但是往往是比较服从和服务于所驻部门的工作与利益,而对于接受监察局与上级纪委的领导,只是一种程序而已,一般都是应付式地去进行完成所交办的工作,从而被动式地去接受检查。

(四)虽然对自身的要求非常严格,但是建设能力不够强。派驻机构在许多部门其实不算是权利非常重的部门,因而不会引起所驻部门的高度关注,而且派驻机构的大多数干部也不属于派驻机构所驻部门里能力最为突出与非常得力的干部,并且派驻机构的大多数干部的年龄相对来说偏大,这样就会造成派驻机构多数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是非常的高,这些干部虽然可以参照纪检监察干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可是他们的进取心与事业心不是很强,从而会导致能力建设大打折扣。

二、工作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纪检监察机构职能错位,从而使得职能发挥受到了影响。其中纪检监察机构所应具备的工作职能是进行组织和协调以及监督等。事实上,一些工作事项本来应该是部门或者部门综合科室以及业务科室的工作职能,是由它们进行负责的,就拿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这个事项来说,纪检监察机关本来所需要做的就是进行督促相关科室,并且积极配合相关科室使其得到贯彻落实,可是在日常工作的时候,纪检监察机关所做的工作往往并不是这么的简单,而是把相关科室应该做的工作也都做了,这种“包打天下”的情况在日常工作当中会经常发生,这样就会出现职能错位情况,派驻机构的职能错位还会让派驻机构不能够去进行准确把握自身的工作职能,造成所应该属于纪检监察机构工作职责范围内可以去进行决定的事项却不敢进行决定,多头请示和报告以及多方面平衡,从而使得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不能够去有效地发挥其所应当具备的监督与教育等职能。

(二)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人员的思想认识缺位造成工作活力不是很充足。由于受到了双重领导体制缺陷的影响,所以使得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领导不得不去积极的面对事实,一心去力求派驻机构表面上的融洽。大多数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总是一致以为紧抓纪检监察工作会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到所驻部门中心完成工作任务的效率,反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有所驻部门扛着,根本不需要自己去得罪人或者惹来不必要的争议,派驻机构的干部一心以为单位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落实,并且逐渐得到了完善,所以出了问题之后,如果领导交办的话,就根据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执行就可以,如果领导不交办的话,就假装不知道,尽量给自己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总而言之,一心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是由于有这些比较落后的思想道德观念,从没有了努力去倡廉工作的勇气与信心,从而缺乏了对工作进行创新的精神。

(三)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由于管理体制的不顺畅,使得工作关系也不够顺畅。由于双重领导的原因,使得大部分派驻机构在进行安排非常重要的工作时候以及进行处理非常大的事项请示汇报的时候,必须先要经过受所驻部门的同意之后,才可以再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请示汇报,这样就会让不少工作都处于被动状态,而且还有可能贻误时机,从而会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派驻机构的干部与领导在一直不断地被动接受派驻部门所分配的和纪检监察没有关联的其他工作,在许多情况下就会让纪检监察工作变成配角,最终的结果就是主业没有做好,副业却创建了特色,这些因素从根本上就造成纪检监察机关工作职能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

三、加强派驻机构队伍建设统一管理模式的几点措施

(一)应该加强领导,努力健全机构制度。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模式就是把监督关口进行前移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换句话来说,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其实就是纪委和监察局在相关单位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与进行反腐败斗争的前提与基础,其中纪委与监察局的战斗力的强弱与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战斗结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而,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在统一管理以后,应当在组织方面上去进行加强对派驻机构的领导,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战斗力。加强对派驻机构工作上的领导,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就是上级纪委领导与监察局领导要时常进行召开集体派驻机构负责人来汇报与其相关的工作,而且还需要时常下到派驻单位去了解相关工作,这样才会让派驻机构的干部在实行统一管理模式以后不会有被别人“冷落”的感觉;其二就是对待派驻机构干部的方式要与对待纪委干部与监察局干部的方式一样,对派驻机构干部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与考核,对于比较优秀的干部要给予重任,而对于考核管理不合格的干部,要与他们积极交流,建议他们到非纪检监察岗位工作;其三就是需要去进一步完善派驻机构的相关工作规章制度,当派驻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得到完善之后,它的本职工作才能够不会受到派驻部门的其他部门工作的影响,从而才可以从真正意义上起到对所驻部门的反腐败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进行教育和进行监督的职业能力,从而能够大大提升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水平的效率。

(二)对派驻机构干部要时刻关爱,给派驻干部营造出一种非常良好的工作环境。派驻机构在实行了统一管理模式之后,其中派驻机构的干部与领导的考核与任用都会去依赖上级纪委与监察局,而且所驻部门也不会与往常一样去进行推荐与培养优秀的干部,而且还有一些部门不会把派驻机构干部的培养工作与推荐工作列入党组工作的内容当中。因此,上级纪委与监察局对派驻干部要时刻加以关心,给派驻干部营造出一种让他们进步的良好的工作环境。那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是需要加强交流力度,派驻机构对于在同一个部门担任职位的时间属于比较长的派驻干部,能够经过进行组织程序交流到同一个部门的其他的相对来说非常重要的岗位或者是其他的部门的派驻机构去担任职位,一些非常优秀的派驻干部能够交流到上级纪委与监察局机关进行相关工作;二是需要加强培养和推荐方面的工作,把派驻机构干部的培养与推荐工作纳入到纪委与监察局统一管理,这样才会从根本上真正的让那些优秀的派驻干部能够从中脱颖而出,去进行担当一些更加重大的任务。当然派驻机构干部在上级组织关爱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去加强自身建设。首要要进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出一流的工作实绩,让自己善于在纪检监察的第一线来开展工作,还需要进行提高业务的工作能力,能够精通与其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而且还要根据所驻部门的实际情况来把这些法律法规与政策贯彻落实好,这样才能够履行好监督职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新形势下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统一管理,是反腐倡廉工作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它的主要核心是强化监督职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工作成效。当前,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模式工作其实还面临着许多关于体制机制上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加大调查研究与改革创新的力度,从而不断促进统一管理工作制度化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永忠:《25年纪检体制的回顾与思考》,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5)

[2]徐喜林:《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管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创新》,中州学刊,2013(6)

乡镇机构改革派驻事业单位调研 篇4

调研报告

为总结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成果,了解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按照县委、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三个单位4名工作人员组成一个专题调研组,由县委编办副主任包雪梅带队,于2012年3月16日至3月21日,赴我县柑子镇等10个乡镇,对2008年机构改革以来乡镇派驻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进行调研。

一、当前现状

此次调研的10个乡镇包括坛同镇、九峰乡、牟家镇、太和乡、柑子镇、冷家乡、两河乡、袁市镇、八耳镇、兴仁镇。调研组采取大镇与小乡相结合、中心镇与偏远乡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的书记、乡镇长、财政所长、各派驻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以个别座谈的方式进行调研,所选乡镇极具代表性,反映的问题真实可靠,能集中反映出全县机构改革之后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

自2008年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来,出现过两种运行模式。一是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由县级主管部门直管。根据邻委办[2008]39号文件规定,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派驻乡镇或跨乡镇设臵的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管理,考核、各类业务培训等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二是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由乡镇管理。根据邻人社发[2010]33号文件规定,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下放到乡镇,县级业务部门分片区对辖区内乡镇的派驻事业单位进行业务指导。

(一)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由县级主管部门直管 县级部门认为:更加有利于本职业务工作的开展,人员之间能够更好的协调配合。

中心场镇认为:资金充足,便于开展业务工作,工作性质更加单纯,工作职责更加明确,不会出现“串岗”的现象。

一般乡镇认为:派驻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好管理,他们业务工作相对来说较少,但在政府安排其他中心工作时,往往出现推诿现象,没有乡镇直属事业单位容易管理。

(二)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由乡镇管理

县级部门认为: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如果遇到大型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便于协调各个站所开展应急工作。

中心场镇认为:人头经费划拨到片区内其他乡镇,导致工作不能宏观调控、开展,并且在其他乡镇开展业务工作产生的经费无处报销,业务工作也得不到乡镇的支持。

一般乡镇认为:人头经费在手中,有利于对人员的管理与合理调配,对事业人员工作中产生的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工作人员也愿意这样的管理。

二、存在问题

(一)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直管 1.从管理上看。派驻事业单位主要以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但其主要职责是为乡镇服务,由于大部分派驻事业单位的人事和财物由业务部门直接管理,派驻乡镇事业单位往往只承认“条管”的领导,不服从乡镇领导的安排,使乡镇领导在管理上出现一种尴尬的局面,这样在人员管理上有脱节的现象。

2.从运行上看。条块容易处于分割状态,主要体现在权力在“条”上,责任在“块”上,上划和集权化的趋势比较明显,这种运行不规范、不合理。

3.从乡镇的角度上看。政府人员较少,空缺编制严重,但是工作量特别大,有时候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应急工作中来,否则有可能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4.从派驻事业单位本身看。一些需要政府协助开展的业务工作,乡镇政府的积极性不高。

5.从责权上看。目前在乡镇设派出机构都以乡镇为工作对象,除党团关系在乡镇外,其它的人、财、物权力和业务管理权都在上级部门或片区,乡镇无权过问。如果出现安全、火灾等问题责任在乡镇,致使乡镇的职责过大,而对应的权利却很小,表现为乡镇有发展经济、促农增收的责任,却无独立的财政权力;有提供公共服务、发展民生的责任,却无支配公共资源的职能;有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的责任,却无司法管理的权力,属于典型的“小马拉大车”,责任与权力之间的不平等,使乡镇履行职能受到限制,开展工作力不从心。

(二)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由乡镇直管

1.从工作人员的角度看。一是岗位是按主管部门或片区的专业和人员比例设臵的;二是考核最终仍旧是要参照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2.从业务工作来看。由于人员比较分散,导致有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比如林业、水利、农机等单位需要执法的。

(三)其他问题

1.有的工作具有阶段性,或者具有季节性。比如水利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林业技术推广站等站所的业务工作相对较少。

2.派驻事业单位的人头经费乡镇处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乡镇是直接拨付给站所,有的乡镇是采取的实报实销制度。

3.有的站所工作技术性不强,业务工作可以由乡镇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将工作人员打捆使用,共同开展业务工作。

4.派驻事业单位的人员很多,农业技术推广站现有225人,畜牧兽医站现有124人,水利技术推广站实有88人,农机技术推广站实有72人,林业技术推广站实有72人,广播电视服务站实有84人,国土资源所实有28人,总计693人。如果划到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将缺少大量人员,工作将无法开展。

三、其他情况

1.县级主管部门委托执法的问题。比如林业、水利、农机等需要执法的,一是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不足,按照标准至少应有2个人以上;二是下放到乡镇之后就得不到片区站支持。

2.乡镇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借用人员、上挂锻炼人员情况严重;另一方面是离岗待退人员占了编制。

3.考核情况严重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比如在乡镇工作踏实认真,有可能在乡镇被评为优秀,但在县级部门只被评为合格。或者是在乡镇被评为合格,但在主管部门被评为优秀,因为最终的考核结果只按照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

4.有的乡镇建议收回国土资源所。理由是土地监管本身就属于政府责任,现在责任没有理顺,管理形成“两张皮”,可能会造成土地管理遗留问题,或者是非法上访问题,并且最后由乡镇买单。

5.学校、卫生院、派出所、司法所的人员调配应该尊重乡镇的意见。

四、对策建议

为了巩固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成果,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1.综合派驻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以及调研乡镇的中心工作的开展情况。建议畜牧站、水利技术推广站可以采取县级直管、乡镇协管的模式,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林业站、广播电视服务站、国土资源所等派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下放到乡镇。

2.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乡镇事业单位的服务领域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而乡镇政府直接面对的是农村。因此,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将派驻乡镇事业单位的人事和财务归还乡镇政府,使其能够更好地组织开展各项工作。

3.考核放到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考核主体应为乡镇,在乡镇考核的结果会更加客观公正。

4.严格控制借用人员。每年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都招有一定的数量的公务员、事业干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人大多已被县级机关部门借走或上挂锻炼,造成了招人的机关用不了人,借走或上挂人员仍然占乡镇编制,导致无法继续进人,严重影响了乡镇基层机关对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所有借用或者上挂人员在一定时间内予以退回,如有特殊情况,要严格执行人员借调规定,尽量减少县级部门到乡镇借调人员,严禁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擅自借调人员。5.对于行政执法的问题。建议乡镇鼓励工作人员加强学习,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证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协助其他相关事业单位进行行政执法。

上一篇:文化样式论文下一篇:医院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