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食品品牌

2024-07-29

清真食品品牌(共9篇)

清真食品品牌 篇1

近几年,新疆本土的清真食品市场不断扩大,清真食品企业也在不断增多。然而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国内外一些清真食品企业也纷纷加入到清真食品的生产、销售等领域中来。因此,新疆清真食品行业现状,未来的发展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我们应该从新疆清真食品行业发展的优劣势方面进行分析,来认清有利条件、发展机会和不利威胁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据此来制定与创建新疆清真食品企业强势品牌的战略规划。

一、新疆清真食品品牌发展战略的优势

1.政策优势。伴随着“一路一带”战略的顺利实施,使得处于其核心地区的新疆迎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这也为新疆清真食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在政府的大力领导下,新疆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加深扩大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特别是中亚等国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来疆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对于来疆旅游的游客而言,新疆特色的清真食品无疑是吸引他们的一大亮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新疆清真食品品牌很好的宣传,更是对新疆特色文化的宣传。

2.枢纽优势。新疆依靠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及“与周边8个国家毗邻,拥有17个陆路开放口岸,建有通向欧亚内陆的铁路、公路、航空及管道四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区位优势,因此具有很大的交通优势。更重要的是,作为亚欧路桥中间重要通道,新疆优越的中转集散能力能发挥出无穷的潜力,其有利的战略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出来,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外贸交易额度,也为新疆清真食品行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3.丰富的资源。与其他省市地区相比,新疆的一大优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这些自然资源的独有特征——品质纯天然。因此,新疆独特的自然资源是新疆清真食品加工企业原材料的重要来源。除此之外,广袤的大草原是新疆的又一大资源优势,其孕育出的畜牧业资源,与其他地区的草原相比,不仅品质优良,而且更受新疆居民的青睐,从而为新疆清真食品企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提供了更好的资源保障。

4.对外贸易优势。新疆作为亚欧大路陆桥的重要中间通道,其战略地位和中转集散能力日显突出,再加上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运输距离比第一亚欧大陆桥足足减少了1200公里,运输时间缩短,运输费用降低,成本也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得进出口贸易额度不断上升。

二、新疆清真食品的品牌发展战略的劣势

1.交通运输劣势。虽然新疆在战略位置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由于其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较长的运输距离无形中增加了新疆清真食品企业的运输成本。另外,新疆各个口岸仍以公路、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因此货运量不高,并且运输时间较长,整体的运输能力偏低。

2.自身品牌劣势。与国内其他清真食品品牌相比,新疆食品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品牌是少之又少。除了与新疆接壤的中亚国家市场,在其他国家几乎看不到新疆的清真食品品牌。新疆本土清真食品企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规模。同时,新疆食品企业由于缺乏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发展软实力不足,对产品开发力度不足,对企业形象设计不够。对消费者的了解也不够深入,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3.信息网络劣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本地清真食品企业与内地的清真食品企业竞争之间处于不利地位。大多数新疆清真食品中小企业还不能灵活运用网络等信息系统来推广和宣传自己的食品品牌。除此之外,它们疏于建设信息系统、健全网络服务及推广售后软件。大多数新疆清真食品中小企业对于借助网络推广、企业技术设备升级改造的意愿不够强烈。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疆清真食品品牌的宣传力度,严重阻碍了新疆清真食品行业的发展。

三、新疆清真食品品牌战略发展出现的问题分析

1.企业层面。(1)品牌意识淡薄,知名品牌产品较少。目前,在国内被消费者所熟知的清真食品品牌主要来自内蒙古和宁夏,比如“伊利”、“草原兴发”、“夏进”等等。内蒙古和宁夏的清真食品之所以如此出名,一方面是由于它们的清真食品产业发展起步早,企业决策部门有独特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清真食品企业在打造品牌过程中突出本地特色文化。然而,新疆的清真食品企业发展起步晚,而且存在缺乏自创品牌的意识,导致很多有特色的清真食品市场局限在疆内,不少有潜力的区域性品牌未能成长为全国性品牌。(2)国内品牌竞争者居多。除了新疆以外,拥有浓厚清真文化的地区还有很多,比如内蒙、宁夏、青海、甘肃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清真食品品牌和清真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现以宁夏和内蒙为例。目前,宁夏从事清真产品生产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9600多家,清真食品工业产品年销售收入在15亿以上,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以上(见表1):并以每年12%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近年来,宁夏的清真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品种覆盖牛羊肉食品、乳制品、粮油、副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等多个系列。部分清真肉品牌的社会影响正逐年扩大。如金河酸奶、伊品味精、伊布拉欣等品牌,在周边区域已有一定影响力。在全国宁夏清真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着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内蒙古的肉、奶类产品已在全国内畅销,我们也能到处看到内蒙的牛肉干、奶酪等。现如今内蒙的肉类加工企业已有330多家,大规模企业有190多家,大规模企业约占60%(见表2),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次,一些大型食品企业已开始转向清真市场,比如康师傅、统一等,它们在保持自己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始开发研究清真食品。这些企业看到新疆的资源优势和穆斯林人口优势,已将部分清真食品加工生产线设在了新疆的一些地区,新疆本土化的食品加工企业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竞争。(3)品牌企业的实力羸弱。新疆大多数清真食品企业规模普遍小、市场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差、整体实力羸弱,缺乏有较强带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它们的规模有限,其中资金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累积资本的速度跟不上自身的发展需求,导致清真食品企业无法扩大经营。此外,大多数新疆清真食品企业经营手段单一,且制作工艺粗糙,难以维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对信息网络的利用不够充分。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交流和传递异常频繁,这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疆处在我国的大西北边缘,它与内地及国外的联系不多,新疆民族文化的传播更是很少,这对新疆清真食品品牌的传播非常不利。对于服务网络的健全、信息系统的建设更是不多见。大多数企业对技术设备改造升级、借助网络推广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不强。

2.社会与政府层面。(1)融资环境差。目前,新疆的大多数清真食品企业仍属中小型民营企业且是家族式企业,故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大多是家族式企业,新疆清真食品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其资本结构比较单一和封闭。资本结构的单一和封闭导致现有清真食品企业在融资上更多的依靠企业自有资金或有限的商业银行贷款。总之,狭隘的融资渠道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疆清真食品企业前进的步伐,使得它们无力扩大规模和对外拓展。(2)政府的扶持政策得不到落实。在研究内地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品牌战略发展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山东、浙江、广州等省级以及地方部门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荣誉的品牌企业进行了表彰,并且以重金奖励这些企业。这些做法极大的调动了获奖企业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在创建和维护品牌的积极性。目前,在新疆,政府对这种激励的方式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缺乏与少数民族企业的深入沟通和交流。(3)市场监管混乱。在清真食品市场监管方面缺乏足够的立法依据,各类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多见,导致政府对清真食品市场的监管无法可依,在具体的监管操作上难度很大。正是缺乏足够的监督强度,新疆清真食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引起新疆清真食品企业管理的混乱,阻碍新疆清真食品产业的发展。

清真食品品牌 篇2

铁岭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张凤海

铁岭是我省重要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人民世世代代与其它民族一道在很多年以前就生活在这里。尽管他们为数并不很多,但是以“善”小经营著称的回族清真食品业却总是存在这里,时而还有所发展。随着我们迈入小康社会,我市清真食品业也呈现了日益繁荣的景象。清真食品业惊人的发展速度、惊人的社会影响作用、惊人的贡献现实告诉我们:清真食品业已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

一、清真食品业的发展速度快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由于回族人民的迁入,铁岭境内就已经出现了清真小吃。解放前,善于经商的回族人民为了生活,有相当多的人家靠挎筐、摆摊、推独轮车等沿街叫卖“清真小吃”,做着小买卖。建国初期,全市七个县(市)区,都本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将相当一部分个体的清真食品业者组织起来,集中办起了一两家国营的或合营的清真饭店和牛羊屠宰车间(设在县食品公司内),个别县也有保留一两家“切糕”、“烧饼”等独轮车叫卖的。文革期间,受“左”的思潮干扰,清真食品业和餐饮业已廖廖无几(见下表),就餐场所的减少曾一度造成回族人民外出就餐难的普遍现象。1980年,党的11届3中全会后,党中央全力贯彻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和经济政策,我市的清真食品和清真餐饮业开始得以大力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清真食品业和餐饮业如雨后春笋般,星罗棋布于各地。传统风味得以恢复和继承,新特色花样不断翻新,买卖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到目前,有的企业已经跨出省界,冲出国门,全市清真食品加工业和清真餐饮业总数已达到了311家,为我市历史以来清真食品企业的最多时期,是文革期间清真企业数的29倍,是建国初期的20倍。其中,饭店181家,糕点加工厂6家,牛羊屠宰厂(点)10家,肉禽屠宰厂7家,商店18家,摊床91家。他们当中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加工水平的有9家,其中有7家肉禽场和2家肉牛屠宰场。这9家中有5家已成为我市富民强市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7家链条式清真肉禽屠宰企业由于采用了先进设备和技术,生产效率与日俱增,日均屠宰量达到了15.3万只。据了解这一产量名列全省清真肉鸡产量之首,产值占全市肉禽总额的48%。

二、清真食品业的社会影响深

清真食品业历史悠久。这一产业的兴衰始终与一定时期的历史总趋势,与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分不开的。但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和多么艰苦的环境中,清真食品业在各个阶层的人们中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谁都知道清真食品是一种营养丰富清淡爽口的食品,这种食品既讲究做工造型,又注重营养配比。为此,颇受各民族人民的喜欢。前不久我们对清真牛羊肉店和清真餐饮店所进行的社会情况调查表明,购买牛羊肉的顾客中只有1%的是回族,而99%的牛羊肉都是被汉族等顾客所购买的;到清真餐馆就餐的人员中,绝大多数人员也都是汉族等顾客。在银州区二十家朝鲜族和汉族的烧烤店里了解到,他们用料中的牛羊肉都是来自清真牛羊肉店的货,店主们都讲,那里的牛羊肉货真价实质量好。每当节假日,也是清真牛羊肉店生意最忙的季节,买肉者络绎不绝,肉店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准正在向低脂肪,高营养型转移的一种趋势。我们曾在银州区小桥子市场卖油条摊位看到:清真摊点排着长队围着买,而非清真摊点却很少有人问津。我们问顾客“这是什么原因”他们说“清真的大果子是纯豆油炸的”。可见清真食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和位子是多么深刻。这些年来,省、市为了扶持发展清真食品业,下发了许多文件,也给予了很多倾斜。全市各类清真食品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老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新花样不断翻新,经营品种越来越多,效益也越来越好。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传统清真食品有了新发展。传统清真食品是老一代穆斯林开创并遗留下来的传统遗产,它在人们心目中印象最深、需求量也较大。多年来,这种传统产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不断被挖掘恢复并得以发扬光大。调查中,我们看到,在全市185家清真饭店和91家清真摊点中,有62%的饭店、摊点是由老一辈经营者们延续下来的,他们所经营的清真食品是倍受各族人们的青睐的。如开原“马锅烙”已经成为闻名省内外的风味小吃。据开原县志记载,每当原辽西省省长杜有文来开原视察时,都要来光顾“马锅烙”饭店,对其独特技艺赞不绝口。在他的影响下,褚副省长和其他领导来铁也都大多光临“马锅烙”。“马锅烙”虽然起源于开原老城,但现今已打破传统限制,陆续在开原、银州区和吉林一些县(市)开办分店达20余家。满清时期,闻名关内外的“鸡鸭白”烧鸡店经现今第五代传人改为“白记烧鸡”其风格不改,中药材配制方剂不改,质量不改,每日加工量尽管已达一二百只,但仍然供不应求。近年来,“白记烧鸡”又增添了牛肉肠、鸡肉肠及各类牛羊禽熏烧制品约20多种,市场销量一直看好。

2.新风味小吃遍布街头。改革开放以来,回族人民(尤其年轻人)打破了老框框,充分发扬该民族善经营之道,并学习和借鉴了汉族、维吾尔族和朝鲜族等经营方式,在热闹地区也开办了许许多多新格调、新品位小吃店,如:“清真烧烤”、“清真火勺”“清真快餐”等,光是银州区内就有近50家。具有铁岭独特风味的“牛肉火勺”,既松香可口又经济实惠,一人只花两三元钱就可饱口福。每当夜暮降临,各式清真烧烤店便忙碌起来,一群群一伙伙少男倩女集聚在烧烤店中,品味着一串串一根根各式烧烤制品。这些风味小吃为我们的饮食文化增添了内容,增添了色彩,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乐趣。

3.冲出了省界,跨出了国门。清真食品业以其独有的潜力,在祖国的百业之中,越办越兴旺,越办越红火。这些企业有大有小,有精有简,规模大的员工达到千人之多,规模小的只有一两个人经营,而且经营范围广,经营种类多。随着祖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它们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向规模化、集团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仅在目前清真企业中,就有够规模的饭店3家,牛羊禽屠宰加工企业9家。这些企业屠宰加工的清真分割牛肉和清真鸡肉产品销往国内达3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同时,还有3家企业已经把自己的产品远销到香港、澳门地区和日本、韩国、俄罗斯及一些阿拉伯国家,每年他们换回的外汇达1255.7万元,这在铁岭清真食品业的发展史上也是从来没有的。由于这些企业坚持诚信第一,质量第一,环保第一,它们的产品被清真食品协会誉为“安心肉”、“放心鸡”,并被省政府评为“无药物残留的优质产品”、“省首批百家”最佳诚信企业和“全国农产品贸易博览会金奖”、“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

三、清真食品业的经济效益好。从全市300余家企业的经营情况看,清真食品业方便了群众,丰富了生活,同时,为国家和地方创造了价值,做出了贡献。其具体表现为:其一,经济效益好。这些企业年产值(包括销售额)达116785.28万元,利润达2056.26万元,为国家纳税(不包括招商引资企业税)610.44万元,以大成农牧有限公司为例,出口创汇950万元。其二,社会效益好。这些企业除了妥善安排了6000余名回、汉族劳动力外,都创办了许多附属的卫星企业,如饲料厂、浮化厂、饲养场等。这些卫星企业安排的社会劳动力多达29300余人,是主体企业所安排劳动力的9.7倍。以6家清真肉禽场为例,它们扶助培养的肉鸡饲养场就有8140家,遍布全市八个县(市)区,安排闲散劳动力27200人,这些养鸡户自身年收入就多达24750万元。其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全市3000多家清真食品企业,都能积极响应党和各级政府的号召,涌跃参与各地组织的帮贫救困的公益活动,帮助各地方排忧解难。据三年的情况统计,这些企业光是捐赠的款项就有79.36万元。以银州区87家饭店为例,他们的捐款就有43500元。

总之,这些年来,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清真食品产业,并且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发展。我们相信,以它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它还会以新的姿态,新的成就立于百业之中。

四、当前清真饮食业存在的问题

就全市清真饮食业来看,总体情况是:大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加工业好于餐饮业。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在对招商引资的清真企业的待遇方面,个别地区对有的外来投资企业,在投资一两年后曾出现加价提标的现象。

2、在清真生产加工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深加工程度不高,尤其是屠宰加工企业目前还只处在粗加工阶段。

3、在清真餐饮业中,存在着“小多大少,简多精少”的现象。即规模小的企业多,规模大的少;简陋的多,称得上精品的少。从经济效益上看,我市的清真餐饮企业数量占全市餐饮业的6%,而经济效益却不足全市的1%。

4、在坚持清真标准方面,仍有极个别清真企业存在着“清真不清”现象。

五、调查给我们的启示

清真食品业是一种食品文化,是一个历史时期民族事业兴旺发展的象征。

清真食品业是一种产业,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开发它,发展它可以创造更多、更高的价值和财富,因为市场是检验产业生存和发展的试金石。

清真食品业是一种历史,是保持和发扬老一辈回族人民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历史。

清真食品业是一种文明,是饮食的文明,营养学的文明,强身健体的文明。同时,它也是一种政治文明,它伴随着自身的发展,日益满足和丰富着包括回族在内的各民族人们的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还体现着“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的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因此我们建议:

应当支持和发展清真食品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尽可能多地为这一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目前,市民委正在积极帮助有外贸项目的企业落实“民族贸易”企业贴息贷款政策;政府其它部门也应尽可能多地创造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充分挖掘这一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加速清真产业的快速发展。

应当进一步在清真食品的品牌和优质、价廉上做文章,在扩大再生产和深加工上做文章,加强经营管理,不断翻新花样,拓宽投资渠道和扩大销售市场。

应当立足铁岭,走出国门,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特别是伊斯兰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市场。目前,我市清真肉禽加工业已有一定规模,并有一定的外贸销售量,但没有形成集团优势。为扩大出口竟争力,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帮助这些企业尽早组建一个统一的对外销售网络。

清真食品包装文化探析 篇3

一、清真餐饮的比重

当前,我国共有2300个市县拥有清真餐饮食品企业,共包含1万多家企业。北京的清真餐饮约有1200多家,占总数量的2.8%;兰州清真餐饮约30000多家;广东1200余家;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清真餐饮企业有5000余家,清真餐饮占社会整体的60%左右。虽然清真餐饮市场经过稀饭,其消费人群中非穆斯林群体占80%,年营业额共计可致166亿元。因此,清真食品应得到广大人群的重视。

二、食品包装的作用

食品包装最主要的重点在于其对食品起到保护作用,然后再就其方便功能、存储功能等进行设计。食品包装的外形可以促进商品的营销。同时,食品包装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反映生产企业自身的文化、民族特性、时代特性等。食品包装降低了环境污染,是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及环境保护要求的食品保护手段。

三、清真食品包装

(一)包装上标有明显的“清真”字样

所有的清真食品都存在“清真”字样的商标。清真食品的标记必须经过所在市、县以上的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印制。所有标有“清真”字样的包装食品都会由民族宗教主观部门进行监制。清真食品的包装上,标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其一,中文书写的“清真”,其二,阿拉伯书写的“”或“”。其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字样”。或者应用穆斯林的传统图案。

(二)包装上图案及文字有民族特色

因为清真食品更多是面向穆斯林群众进行销售的,因而除了标有规定的标示外,还包含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字、图案、色彩等。

(三)包装上的禁忌

在清真食品的外包装上,不可以存在《古兰经》中提及的非法食物图案。

(四)包装符合市场要求

清真食品面向的人群是所有人,非清真食品面向的是非穆斯林人群。因此,清真食品在其包装上不但要具备民族特点,同时还包含促进非伊斯兰教人群的购买欲望。

四、清真食品包装颜色体现的文化

(一)绿色

在伊斯兰教中,绿色是圣洁的颜色,是敬畏的颜色。在清真食品的包装中,应用绿色可以让消费者感觉安全,赢得认同。

(二)蓝色

在《古兰经》中强调宽容是美德,是圣贤所为。清真食品也多选用蓝色进行包装。

(三)白色

同西方文化一样,在伊斯兰教中白色象征的是纯洁、和平。在清真食品中,“清真”两个字就是用白色书写,搭配上绿色的底,更显清晰、明了,同伊斯兰教文化相通。

五、总结

总而言之,清真食品在包装中体现民族文化不仅可以体现民族特色、尊重民族习俗,同时可以促进营销,适应市场发展。所以,对清真食品包装文化进行探析是值得相关人士共同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清真食品管理办法 篇4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强对清真食品的管理,规范和繁荣清真食品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云南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回族等少数民族,是指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十个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下同)。

本办法所称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屠宰、采购、生产、销售、贮运的肉禽类、餐饮、糖果、糕点等食品(下同)。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办法。第四条 市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是本市清真食品的监督管理部门。各级工商、税务、公安、卫生、物价、城建、环保、农牧等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配合民族事务部门做好清真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单位领导成员中,应有回族等少数民族公民;

(二)个体私营企业业主,必须是回族等少数民族公民;

(三)采购员、保管员、厨师等关键岗位,应当由回族等少数民族担任;

(四)生产单位的回族等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20%;经营单位的回族等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25%;餐饮单位的回族等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30%;

对不具有清真饮食风俗习惯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方能上岗。

(五)生产经营清真食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第六条 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牛、羊、鸡、鸭等,必须按清真习惯屠宰;外出采购的,应到持有清真标牌的地点购买。

第七条 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生产经营回族等少数民族禁忌的肉类及其制成品和混合制品。

第八条 单位从业人员、顾客不得把回族等少数民族禁忌的食品和其他物品带入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场所。

第九条 非专业清真食品商场、商店设置清真食品专柜,应当有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员参加经营管理,其经营人员不得与非清真食品经营人员混岗。

清真食品与非清真食品应当分柜存放、分开销售。

第十条 集贸市场的主管部门对进入集贸市场的清真食品摊位,应当进行合理布局,与非清真食品摊位保持适当距离。

第十一条 清真食品包装物,不得有回族等少数民族禁忌的文字和图案,不得将清真食品包装物出售或者转让给非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者,应当持有县级以上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工商部门《营业执照》和昆明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统一监制的清真标牌,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未取得清真标牌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无清真标牌的清真食品广告,不得生产经营清真食品;不得在生产经营场所和产品包装上使用、张贴、悬挂带有“清真”、“回族”、“穆斯林”等字样或图案的标志物。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转让转卖清真标牌,不得使用过期的和本市以外的清真标牌。

第十五条 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申领的标牌,只限在申领地行政区域内使用;需到本市其他县(市)、区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应到当地民族事务部门重新申领清真标牌。

第十六条 清真食品的管理实行专业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一)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会同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本辖区内清真食品行业进行监督检查。

(二)市、县(市)、区民族事务部门应聘请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作为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活动。

清真食品监督员在进行监督活动时,应出示市民族事务部门统一制作的《清真食品监督证》。

第十七条 清真标牌管理实行每年审验一次,到期未经审验的清真标牌自行失效。审验工作由发牌证机关负责。

第十八条 民族事务部门应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业主和监督员进行民族政策、清真食品管理法规培训。

第十九条 对模范遵守、执行本办法的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由各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给予表彰。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县(市)、区政府民族事务部门给予处罚:

(一)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悬挂清真牌证的,不具备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经营者处以200至500元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者,对单位处以500元至1000元罚款,对个人处以100元至200元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把回族等少数民族禁忌的肉类冒充为清真肉类的,或者将其他非清真食品标志为清真食品销售的,处以500元至800元罚款,并限期整改。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给予罚款后仍不改正者,由原发证机关收回清真牌证;造成严重后果,扰乱社会秩序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认真执行本办法,并自觉接受民族工作部门和工商、卫生部门的监督管理。

论清真食品监管中法律问题 篇5

1 我国清真食品监管中的法律问题

1.1 缺乏全国统一立法, 法律层次较低

近年来我国清真食品监管立法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各省份先后制定了地方性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在一些清真食品监管较为发达地区, 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 已初步建成了以省一级为第一层次, 省会城市银川为第二层次, 地级市为第三层次, 县为第四层次的各级地方性清真食品监管规定。但由于在全国层面上, 至今仍缺少一部涵盖全国范围的清真食品监管条例, 且各地立法水平层次不齐, 甚至在清真食品界定这一基本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差异, 使得我国的清真食品监管立法存在权威性不足、各自为政、法律层次低、与国际接轨困难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清真食品的监管工作开展。

1.2 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

我国当期的清真食品的监督管理机构设置极为混乱, 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既存在由民委或宗教事务工作部门的单主体监管模式, 也有民委、宗教事务工作部门与工商部门的双主体监管模式, 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采取的就是民委与工商双主体监管, 但以民委为主的监管模式。此外, 还有一些地区由当地伊斯兰教协会承担监管工作。这种不统一的监管模式存在极大弊端:其一, 尽管在很多地区, 民委对清真食品监管承担着主要的职责, 但尴尬的是立法并未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 民委在清真食品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只能求助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检部门、食药监部门去解决。因牵涉各部门的各自利益, 协调沟通的难度较大, 相互推诿、多头执法、各自为政情形多发。其二, 伊协作为一个社会团体组织, 其并无对清真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进行查处、管理的权限, 一般其工作仅限于在企业申请清真食品准营证时给予有关管理部门以参考意见。但清真食品中问题多发者正是未依法申请清真食品准营证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对此, 由于伊协并无权力进行监督管理, 其作用非常有限。其三, 各地不一的监管机构以及其颁发的种类多样的准营证、标牌, 使得当地清真食品监管机构在判断外省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时存在较大困难。

1.3 清真食品标记混乱

我国目前尚未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统一的清真食品标识, 而是由各地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清真食品标识自行确定、使用。笔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等地调研时发现, 各省之间的清真标识极为混乱, 种类多达十余种。清真标识的混乱不一使得消费者在辨别、购买清真食品时存在较大困难, 也为不法之徒滥用、仿冒清真标识留下较大的可乘之机。此外, 标识不一也使得区际之间的清真食品贸易受阻。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情况为例, 尽管该区在全区内采用了统一的清真标识, 但对于印有外地五花八门标识的清真食品, 即使是清真食品监管机构亦存在辨识与认定困难, 消费者往往对此类清真食品存在不信任心理, 直接影响了此类清真食品的销售。

1.4 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认证机构

在清真食品国际贸易领域, 对我国清真食品出口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即在于我国尚无全国性的清真食品认证机构。目前国内承担清真食品认证工作的机构主要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国际认证中心。但前者作为一个宗教协会, 对清真食品的认证并非其主要任务, 且未与国际认证标准对接, 权威性与工作效率难以得到保障。后者尽管在近年来有较大发展, 但其认证所采用的标准仅仅为宁夏的地方性标准, 且并非是国家级别的权威认证机构。全国性的、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认证机构的缺失, 导致我国生产、加工的清真食品尽管质优价廉, 但难以取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 对于清真食品的出口贸易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

2 完善清真食品监管的法律对策

清真食品监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亟待得以解决, 笔者在结合域外清真食品监管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提出如下的应对之策:

2.1 制定全国性的清真食品监管条例与统一标识

加强对清真食品的法制化监管, 离不开统一的清真食品监管法规的制定。因此, 非常有必要加快《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出台, 通过全国性的法规, 明确清真食品的界定、监管机构、认证标准、执法主体、生产经营的条件及要求, 以立法的形式对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法律责任、社会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此外, 应当在立法中对清真标识的使用作出具体规定, 以统一各地的标识。同时, 随着“一带一路”以及中阿贸易等战略的实施, 我国清真食品的“走出去”也离不开与伊斯兰世界统一的清真标识进行接轨。

2.2 明确全国统一的清真食品监管机构

我国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统一的清真食品监管机构, 以改变当前由各地混乱的、多头的监管模式。在监管机构的选择上, 笔者认为仍以民族、宗教事务部为监管主体较为符合现实。民族、宗教事务部门熟悉民族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且有着多年的清真食品管理经验, 由其担任监管主体, 也易为穆斯林群众所接受与信任。此外, 在明确民族、宗教事务部门为主要监管主体、协调好其与食药、质检、工商等部门的关系的同时, 应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必要时可设立专职于清真食品监管查处的执法队伍。

2.3 建立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对清真食品的监管, 离不开清真食品行业协会、各级伊斯兰教协会的协作。建立以政府监管为主导, 辅之以行业自律与宗教团体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制, 充分地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伊协在清真食品监管中的监制、监督的作用, 能够有效地查处非法清真食品生产行为, 化解因“假清真”事件引发的社会矛盾,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4 建立国家级别专业认证机构

针对我国缺失全国性的有权威的清真食品认证机构问题, 笔者认为, 可从当前主要承担清真食品认证工作的中国伊协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国际认证中心当中选择其一, 将之发展为国家级的清真食品认证机构。鉴于伊协的宗教团体性质, 其不太适合充任专门性的清真食品认证机构, 这对于清真食品认证的国际交流的专业性会产生不利影响。而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认证中心目前在清真食品界定、制定标准化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因此, 笔者建议将其升级为国家级的清真食品认证中心, 并赋予其对地方各级分支机构及其他清真食品认证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的权限。此外, 通过加强与国际上的清真认证机构的交流合作, 与之签订互认协议, 进一步提升我国清真食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有利于我国清真食品认证的权威性确立和知名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明强, 储晓刚.清真食品安全体系构建的措施与思考[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 (7) .

[2]喇延真.甘肃省清真食品监管问题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 2008, (3) .

清真食品品牌 篇6

理、互联星空、服务开通、电子工单管理、经营分析等系统。其中, 最核心的是BOSS系统, 是运营商投资建设的主要领域。但这个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 有些市场份额占据在国外软件企业手中。对于软件供应商, 可先从非核心系统, 如运营支撑、决策支持、管理支撑等系统着手, 通过优质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带给客户良好的体验, 逐步博得客户信赖, 继而向核心系统领域渗透。

其次, 还应从消费者的体验着手, 关注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并主动为电信企业提供新业务开发构想方案, 探求和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1) 研究终端细分市场, 为个性化需求提供支持。电信软件企业需要从间接客户即终端消费者入手,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 关注其使用电信产品和服务时的体验。消费者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通话业务, 追求更多的增值服务。产品种类如此繁多, 需要强大的软件进行支撑。因此, 在消费者觉得使用电信产品不方便或服务响应不及时的地方, 应予以关注, 考虑从软件技术上是否可以解决并技术角度加以调整和改进, 这才是新时期拓展业务的关键。

(2) 理解电信客户需求, 主动激发消费者潜在需求。软件项目的开发需要软件企业和电信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 有时候, 电信软件的需求, 在软件企业看来未必能从技术上解决, 而软件企业可以达成的又未必是电信企业所需要的, 双方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正确理解电信企业的需求将其需求转化为正确的产品俨然非常重要。电信企业提出的需求反映了他们所理解的终端消费者的需求状况, 因此, 软件企业还应主动帮助电信企业完成一些项目的前期设想和开发, 提供咨询规划业务。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 这种需求是否可以从软件技术上获得支持从而开拓一项新的电信业务, 是值得软件商主动为电信企业思考的问题。

总之, 体验营销的时代已经来临, 顾客的关注点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营销实践也越来越注重通过创造消费者美好感受、提升顾客让渡价值来达成营销目的。旅游、餐饮、娱乐、文化、通讯等领域的一些企业引入体验营销理念已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电信软件业, 只有引入体验营销理念, 从客户和终端消费者双方入手, 才能更好的维系和发展顾客, 建立品牌忠诚。

参考文献

[1]伯恩德·H·施密特:体验式营销 (张愉等译) [M].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1

[2]李征:体验营销开辟电信分销新渠道[J].中国电信业,

[3]范秀成:顾客体验驱动的服务品牌建设[J].南开管理评论,

徐彦平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7月, 中国清真烹饪培训基地落户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立足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 在遵循民族宗教信仰、饮食律例的基础上, 整合区域优势资源, 全力打造清真餐饮教育品牌。

一、清真烹饪人才的摇篮——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省属重点高职院校, 现有教职工500多人, 全日制在校学生9000多人。占地1560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学院新校区暨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正在建设中, 并计划于2009年10月入驻。学院立足现代服务业、面向工业, 开设有22个高职专业, 涵盖现代服务、财政金融、电子信息、能源化工、机械加工等9大行业的40多个职业方向。拥有一个清真烹饪培训中心和一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 可进行13个工种5个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同时还是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特许授权考试站。目前, 已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 集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于一体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烹饪专业自1978年开办以来, 紧跟行业发展动态, 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 2008年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骨干示范专业。烹饪专业教师团队共有专兼职教师40多名, 其中专任教师中有烹饪高级技师7名、高级营养师1名, 中国烹饪大师3名、全国餐饮服务大师1名、中国烹饪名师1名, 取得全国清真烹饪大赛个人特金奖、金奖、银奖共10项;所培养的学生因“实践动手能力强, 吃苦耐劳和创业精神强”, 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誉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次签约率均为100%, 并为自治区获得了特金奖9枚、金牌20枚、银牌15枚、铜牌25枚。烹饪师生应邀参加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第2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清真餐饮服务工作, 并被授予“抗击冰雪抗震减灾奉献奥运突出贡献奖”、“中华金厨奖”、“优秀组织管理奖”、“杰出贡献奖”。目前累计为社会清真餐饮行业培养高级、中级烹调师, 饭店高、中层管理人才及基层管理人才6000多名, 鉴定清真烹饪、酒店服务人员8000多人次, 为自治区旅游、餐饮、饭店等服务性行业培训员工两万多人次, 为发展清真食品产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立足区域优势, 创建全国清真烹饪培训基地

随着经济全球化, 清真饮食文化的传播日益国际化、市场化, 特别是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 吸引了来自40多个伊斯兰国家的运动员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到北京观光、旅游, 这无疑给中国的清真饮食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高的要求。据有关资料显示, 清真食品业每年有150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西北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 以穆斯林为主体的1个自治区、4个自治州、13个自治县在西北, 有1400多万穆斯林兄弟, 发展清真烹饪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而素有“塞上江南”、“回族之乡”美誉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地处西北、黄河中上游, 现有回族人口211.4万, 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 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省”, 也是全国各地穆斯林群众的“家乡”。缘于这种独特的人文地理关系, 清真食品产业在宁夏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和人文条件,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规模优势、品牌效应和群众基础。

近年来, 自治区党委、政府已经把大力建设和发展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清真餐饮业、清真特色商品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全力支持其做大做强。从传统优势出发, 改造和提升清真餐饮服务业, 进一步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促进就业, 增加收入。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现有清真饮食 (含食品) 经营户达15万户, 其中90%以上是餐饮业。宁夏清真餐饮企业多达两万多家, 占宁夏餐饮业的80%以上, 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3%。预计到2010年, 全国清真餐饮业人才需求缺口将达到200多万人, 这就为清真烹饪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为此, 中国烹饪协会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 批准在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中国清真烹饪培训基地。

三、准确定位, 全力打造全国清真餐饮教育品牌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紧扣中国烹饪协会工作要求, 充分发挥“中国清真之乡”的文化品牌优势, 按照“12345”建设思路, 进一步加强与行业、清真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业合作交流, 逐步形成以宁夏清真产业为资源的聚集效应, 打造全国清真餐饮教育品牌。

1. 即构建一支以市场为导向的清真烹饪理论体系, 弘扬清真饮食文化。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组织有关专家、行业人士收集相关资料, 进行研讨, 建立清真烹饪理论体系。组织有关人员整理编写《清真餐饮店运行手册》, 持续扩大清真烹饪的市场需求空间。编写《清真饮食习俗》等大众科普读物,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重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 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出版《清真烹饪工艺》、《清真菜肴》等系列培训教材, 建立清真烹饪培训基地网站,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2. 即推动清真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两大工程, 扩大清真餐饮产品的影响。

成立以学院、行业和企业餐饮专家及餐饮爱好者共同参与的研发机构, 广泛深入民间, 系统挖掘、整理、记录清真菜名、用料和制作方法, 对独具清真特色的产品进行筛选开发, 不断拓宽原料、辅料的使用范围, 不断丰富菜肴品种, 服务穆斯林, 吸引其他民族的消费者, 扩大清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提升清真菜品档次、推广美食文化、开发饮食器皿与培养专业人才紧密结合起来, 以适应大众对绿色菜品的追求, 满足国内外穆斯林消费者的需求。配合烹饪协会,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真“名菜”评选活动, 促进清真菜品推广, 努力扩大清真产品影响, 让清真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 即采取三项措施, 提高清真食品科技含量。

一要加大清真菜品标准化研究力度。从清真代表菜品入手, 梳理有关厨房设备、烹饪技法等方面的规范、标准, 促使清真食品实现产业化发展。二要提高菜品的机械化程度, 通过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 在保证菜品质量的同时, 提高劳动效率。三要加大清真餐饮的科技创新力度, 推动清真餐饮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4. 即推进四项工作, 打造清真烹饪培训聚集园区。

一要加大对现有烹饪培训资源的布局调整, 引导社会清真办学培训机构向宁夏聚集, 建成清真烹饪文化教育、人员培训、行业交流、发展规划、理论研究的“聚散”中心。二要根据不同规模的清真餐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部分青年自我创业的需求, 依托中国烹饪协会, 聘请全国清真烹饪专家、大师参与清真烹饪专业人才培养, 建立“推广初级促就业、培育中级树名牌、提升高级出名师”的阶梯轮回式培训基地。三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大力开展“定向、订单、定岗”培训, 开办清真公共营养师、餐饮职业经理人、厨政管理及点菜师等培训班, 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适应性及时效性。四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少数民族厨师人力资源信息库, 帮助学员成功就业、自主创业。

5. 即开展五大活动, 增强清真餐饮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开展清真食品“名企、名店、名厨、名师”评选活动。以清真食品名企为依托, 通过技能竞赛、资格认定等形式, 积极引导清真餐饮企业自觉树立品牌意识, 建立有利于清真产业文化名人脱颖而出的机制, 努力构建以文化为支撑的企业管理和运作模式。二是充分依托宁夏现有“品牌活动”载体优势, 借助“宁洽会”、“回商大会”等具有国际性、全国性规模的重大活动, 搞好清真餐饮促销活动, 加大营销力度。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的支持, 协助中烹协举办全国性清真餐饮文化展示, 大力弘扬传播清真美食文化。四是邀请全国和国外特别是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名厨为清真餐饮业“传经送宝”, 开展国际性合作与交流, 打造“中国清真美食之都”。五是配合中烹协做好“中华餐饮清真店”年审及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资格认定等常规工作, 服务于行业发展。

摘要: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中国清真烹饪培训基地建设, 立足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 整合区域优势资源, 按照“12345”建设思路, 全力打造清真餐饮教育品牌。

关键词:区域优势资源,清真烹饪培训基地,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杨柳:中国餐饮产业竞争力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2

清真食品品牌 篇7

清真食品是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所做的食品。应符合下列条件:

(1)不能含有伊斯兰教法中认为是不合法的任何成分。

唐茂芝,王茂华:我国清真食品认证现状和急需制定的标准

(2)在制作、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违背伊斯兰教法的设施和器具。

(3)在制作、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得与上述两条规定的物品有任何直接接触。

1 清真食品贸易情况

目前,全球每年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市值已高达2.1万亿美元,其中清真食品约7,000亿美元,且以每年18%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国际清真食品市场目前主要包括印度尼西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伊拉克、摩洛哥、伊朗、马来西亚、埃及、土耳其、突尼斯、科威特、约旦、黎巴嫩、也门、卡塔尔、巴林、叙利亚和阿曼等国家。总的来说,清真食品最大的市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西亚。在东南亚清真食品市场中,马来西亚是主导市场,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尤其是牛羊肉的自给率仅为17%,绝大部分牛羊肉、牛奶制品需要进口,每年仅牛肉和活牛的进口额就超过了7亿马币。同时,马来西亚在全球推广清真食品方面,一直扮演着领先的角色,马来西亚是清真食品加工国际标准的发源地。

清真产品在许多非穆斯林国家也有强劲的需求,这些非穆斯林国家的穆斯林市场包括:印度(1.7亿美元)、中国(3,000万美元)、美国(800万美元)、菲律宾(600万美元)、法国(600万美元)、德国(300万美元)和英国(160万美元)。

而我国清真食品出口额仅为1亿美元左右,只占到国际市场0.01%,我国清真食品出口还有巨大市场空间。

2 国际清真食品认证概况

为帮助相关产品证明符合穆斯林宗教习俗及相关国家/地区清真食品要求,便利清真食品贸易,清真食品认证应运而生。最早的清真食品认证在1973年起源于新西兰,随后全球各地出现了多种清真认证,从事认证活动的有政府组织,如:澳大利亚国际清真认证管理局、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发展署等,也有民

72中国标准化2013年第6期/总第441期

间机构,如:美国伊斯兰食品和营养协会、新西兰伊斯兰肉类产品和清真食品认证中心等,清真食品认证逐渐成为清真食品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基本都由政府部门负责清真食品的管理工作,而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官方或者半官方的认证机构,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认证,颁发清真认证书,打造市场信誉和诚信度较高、穆斯林认同、信赖的清真食品。英国、加拿大等国也都以认证作为清真食品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些国家的清真食品认证是一种强制性认证,未经过认证的食品不得以清真食品名义销售。其中,新加坡回教理事会《清真认证申请程序》就规定:如未获得新加坡回教理事会的认证证书,所有申请人不得出示或者使用清真(Halal、ditanggung halal)或穆斯林食品(Muslim food)术语、标识,或者任何相近含义的文字来表示该食物适合于穆斯林消费,只允许使用新加坡回教理事会的清真认证标识。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认证标准和要求往往也因国家不同而不同,HALAL认证是当前全球通用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获得各主要清真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采纳,通过HALAL认证的清真产品可以无障碍销售于各个穆斯林地区。在东盟国家,马来西亚的清真食品认证是最高的,也是被穆斯林社会广泛接受的。

3 我国清真食品评价活动情况

目前在我国尚未建立清真食品认证体系。为促进我国清真食品出口,在我国境内从事清真食品评价活动的机构主要有3家。一是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的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认证中心(事业单位)。该中心是国家认监委于2009年批准成立的一家认证机构。目前,该中心依据宁夏清真食品地方标准开展了认证试点活动,已有60家企业获得了该中心的认证证书。同时,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借助“中阿经贸论坛”平台,已先后与马来西亚、沙特、埃及、卡塔尔、新西兰、澳大利亚6国签署了清真产品标准互认协议。二是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山东伊斯兰教协会、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清真经贸工作委员会等相关行业协会开展的各种清真食品监制、认定活动,“监制”主要是针对产品的说法,而“认定”主要是针对企业和人员而言。这些五花八门的“监制”、“认定”等措施,只是一些管理和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和标识等行为的手段,并不属于《认证认可条例》所规定的认证活动范畴。三是一些国外机构通过在华建立办事机构、与中方机构合作等形式对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清真食品评价业务,也有的直接从境外派人来我国开展实地检查验货。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根据进口商的要求申请这些国外认证机构认证,大多属于第二方评价活动。

4 国际清真食品认证的标准体系

清真食品认证是维护穆斯林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的法律制度,也是一种清真食品管理措施。为保证穆斯林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穆斯林国家/地区对国内生产和进口清真食品都设有相关特殊规定,如沙特制定的《进口肉类产品所应遵循的要求》和《符合伊斯兰法的动物屠宰要求》。马来西亚是目前全球为数不多的拥有国际清真认证体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穆斯林食(用)品认证中心和穆斯林食(用)品制造中心之一,其已成功制定并获得伊斯兰会议组织(OIC)认可的穆斯林食(用)品国际标准,即:MS1500:2004《清真食品生产、配制、加工和储存的一般准则》。

由于各个国家/地区在清真食品具体加工方式、程序、采用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任何一种清真认证及其认证依据的技术规范得到各国/地区的广泛承认,清真食品认证正在扮演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角色。甚至部分国家/地区已将清真食品认证作为强制要求,如:沙特要求所有肉类产品都必须通过阿

唐茂芝,王茂华:我国清真食品认证现状和急需制定的标准

拉伯国家清真认证,马来西亚要求所有对其出口的清真食品必须得到马来西亚认证机构或者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发展部承认的清真认证。

5 建立我国清真食品国家标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也没有统一的全国性行业标准。2009年初,宁夏发布实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地方标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云南5省区审定通过了《清真食品认证通则》联盟标准,于201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则》内容包括适用范围、申请认证的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资质要求、清真食品原材料要求、清真食品加工规范要求、清真食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存储要求等8个部分,涵盖了清真食品生产的全部过程。同时《清真羊肉生产准则》《清真餐饮服务通用标准》《清真乳制品加工通用标准》《清真面食品通用标准》《清真肉奶专用饲料通用标准》《清真制品包装通用标准》6项标准也即将发布。

清真食品品牌 篇8

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 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标准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障。标准也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只有通过制定并实施标准, 才能迅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从而带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创新发展。

1 国外清真食品标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国外清真食品标准现状

由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CAC/GL 024-1997《“清真”用词的使用准则》是目前唯一关于“清真”的国际标准, 该标准对清真食品的定义是:被伊斯兰法律许可并且不含有或没有不符合伊斯兰法律的物质组成;没有被不符合伊斯兰法律规定的用具或设施处理、加工、运输和储存过;在处理、加工、运输和储存中, 没有接触过不满足以上条件的食品。从清真食品的定义可以看出, 清真食品具有其他普通食品所不具有的宗教性、民族性等社会性内涵, 这也决定了清真食品具有许多其他普通食品所不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且由于世界各国出于不同的政治、族群关系、宗教和社会环境的考虑, 对清真食品的界定、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动机都不尽相同, 加上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 清真标准已不单单涉及屠宰方式、禁含非清真制品和酒精等, 还涉及生产、加工、流通等技术, 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及添加剂等, 因此至今还没有关于清真食品生产、加工及储存等的国际标准。

随着贸易自由化在全球的推进, 标准已成为世界各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清真食品因其民族和地域的特殊性, 其质量和安全尤为重要, 很多国家都制定了清真食品国家标准, 以保障穆斯林的权益及贸易的顺利进行。具有代表性的有马来西亚、海湾国家、东盟、沙特、文莱和菲律宾等国的清真食品标准, 见表1。

在上述标准中, 马来西亚标准MS 1500:2009《清真食品-生产、配制、加工和储存-通用指南》是伊斯兰合作组织认可的穆斯林食 (用) 品国际标准, 标准性质为强制性。世界各国在制定清真食品法规时, 均以马来西亚的标准作为参考, 例如美国、英国、墨西哥等国的世界快餐店, 凡是在穆斯林国家和地区开设的分店, 必须根据马来西亚的标准供应清真饮食。该标准不仅影响到世界快餐业, 而且各种国际会议或比赛, 包括一些国家的医院、学校、工厂的清真食堂, 也都是以其管理准则为主要依据。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发展署 (JAKIM) 修订了马来西亚清真肉、禽生产规程草案, 作为标准MS 1500:2009的补充要求, 以确保肉禽制品符合马来西亚清真要求, 无虚假清真食品。该规程与MS 1500:2009《清真食品-生产、配制、加工和储存-通用指南》 (第2次修订) 一起使用, 适用于所有清真肉禽制品生产企业, 包括向马来西亚出口的企业。

文莱制定了标准PBD 24:2007《清真食品》 (第1版) 。该标准是配制和加工清真食品 (包括营养增补剂) 的食品行业行为指南, 并且作为食品和在文莱达鲁萨兰国进行食品贸易或交易的基本要求。

巴林标准计量管理局 (BSMD) 发布了清真食品的通用要求。本技术法规草案规定海湾标准GSO《清真食品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5条 (标签) 的要求为强制性要求。该法规对产品名称、配料列表、原产地、生产和终止编码等标签要求作了规定。巴林卫生部及工商部发布关于清真食品的一般要求。其中包括生产、加工、处理与储存清真食品应遵循的要求。

菲律宾贸易与工业部产品标准司发布了清真食品标准草案 (DPNS) 2067:2007《清真食品生产、配制、加工和储存一般指导》 (草案) 。该草案是对清真食品的生产、配制、加工 (包括营养添加剂) 和储存的一般指导, 是菲律宾食品生产及食品贸易的基本要求。

GSO有关“食品和农产品标准技术委员会”的TC5制订了标准《清真食品第2部分:清真食品认证机构的鉴定要求》。本标准规定了HALAL (清真食品) 证书签发中心的相关程序和认证条件。

1.2 国外清真食品标准发展趋势

近几年, 全球清真食品行业发展迅速, 各相关方正积极推动清真贸易、制定普遍适用的全球清真食品认证标准。伊斯兰合作组织的分支机构———伊斯兰国家标准计量协会在2012年推选阿联酋航空管理局标准计量办公室负责主持清真食品技术委员会。

在伊斯兰合作组织会议上, 阿联酋获得3年授权, 作为首届清真食品标准技术委员会主席国。阿联酋标准化与度量衡管理局将设立专门委员会进行清真食品标准统一工作, 拟制定的标准是强制性的。标准将在未来3年内制定完成, 适用于57个伊斯兰国家。在获得伊斯兰合作组织认可后, 该清真食品标准还将适用于非穆斯林国家的清真食品。

由于WTO对关税和配额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作了限制, 各贸易国之间往往利用标准的合法性和隐蔽性, 作为新型非关税壁垒的主要手段, 达到限制他国产品出口、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具体体现在标准涉及的技术指标种类和数量增多、强制性要求条款数量增多、修订更加频繁。

2 我国清真食品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我国清真食品标准现状

我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由于各地对清真食品的属性和管理等存在不同认识, 目前我国还没有清真食品国家标准, 但我国一些穆斯林人口比例较大的省份制定了清真食品地方标准。

2.1.1 宁夏清真食品地方标准

宁夏在2009年发布实施了DB 64/T 543-2009《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 这是我国当时唯一的地方清真食品认证标准。以该标准为基础, 由宁夏清真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汇总整理的《清真食品认证通则》, 是在参考国际上有关清真食品的认证标准, 广泛征求各地宗教团体、食品监管及标准化部门意见的基础上, 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云南五省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协商讨论达成一致, 形成的五省区共同认可的标准。该标准满足了我国相关省区开展统一清真食品认证工作的需求, 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清真标准互认和清真产品准入创造了条件。

宁夏的清真食品或相关地方标准是目前穆斯林人口较多的省市自治区中涉及清真食品种类最多、适用范围较广的地方清真标准体系, 见表2。这些标准规范了相关清真食品的生产, 提升了宁夏清真食品的产业水平, 促进了宁夏清真食品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也为全国性的清真食品行业标准出台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范本。

2.1.2 甘肃省清真食品地方标准

甘肃省近年来在清真食品地方标准制定方面也作了不少工作, 制定了清真特色食品和传统食品地方标准, 这些标准的实施对于扩大相应食品的生产规模、保障产品质量和产品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甘肃省是宁夏发起的清真食品标准联盟成员, 以地方标准的方式批准发布了《清真食品认证通则》。甘肃省现行的清真食品地方标准见表3。

2.1.3 其他省份的清真食品地方标准

云南、青海和陕西都加入了宁夏发起的清真食品标准联盟。云南批准发布了地方标准DB 53/T 467-2013《清真食品认证通则》, 陕西批准发布了地方标准DB61/T 564-2013《清真食品认证通则》, 此外, 青海也以地方标准的方式批准发布了该标准。

2.2 我国清真食品标准的发展趋势

DB 64/T 543-2009《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的实施后, 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将以该标准为蓝本编制国家标准, 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前, 《清真食品认证通则》可作为当前我国的适用标准。

近年来, 两会期间都有代表提交关于建立清真食品行业标准的提案, 这些提案引起了相关方的重视, 相关部门已经对此事进行了专题研讨, 达成了总体加速推进的共识。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有十几个省、市、地区和县在根据各自清真食品产业的特点制修定地方清真食品标准。

3 关于我国清真食品标准化的建议

3.1 完善地方清真食品标准体系

随着清真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多和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亟需通常标准来规范清真食品的生产及保障产品质量。近几年宁夏及甘肃分别发布了10项左右关于清真食品的地方标准, 这些标准的实施对当地相关产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更多的清真食品还没有标准, 这对当地清真食品产业的发展及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关方应积极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 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2 加快清真食品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

我国的大部分清真食品企业已走过了初级发展阶段, 越来越多企业的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增强, 此时需要制定先进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引导更多的企业做大做强, 推动高端产品的发展, 提升我国清真食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关方应积极推动清真食品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定。

3.3 制定各级标准时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国际贸易的广泛开展, 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就要求产品不但要有高质量, 还要有广泛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但如果各个国家的相关标准不一致, 则会给国际贸易带来障碍。因此使相关标准协调统一, 可以为衡量进出口商品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为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从而有效地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所以世界各国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被广泛采用的国外先进标准, 我国也通过法规条例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相关方应及时跟踪掌握国外先进标准的变化情况, 在制修订相关标准时相应采用。

4 结束语

清真食品是被广泛认可的安全、洁净食品, 全世界清真食品的消费者已超过20亿, 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3。全球清真食品的年贸易额达1500亿美元, 而中国清真食品的出口额近年来一直在1亿美元左右, 仅占全球贸易总额的0.67‰,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清真食品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空间非常大, 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非常弱, 因此亟需通过先进的标准来规范、引领产业的发展, 提升我国清真食品产业的竞争力。

摘要:由于清真食品具有宗教性、民族性等社会性内涵, 决定了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目前还没有清真食品国际标准, 我国也还未制定清真食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在清真食品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为提升我国的清真食品产业竞争力, 应及时跟踪国外清真食品的先进标准, 并尽快制定我国的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

关键词:清真食品,国外标准,地方标准,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信.[2013-06-18].http://www.gb688.cn/wasdemo_bzpt/search.

[2]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地方标准文献资源.[2013-06-18].http://www.gb688.cn/wasdemo_bzpt/search.

[3]王惜纯.我国清真食品难入国际市场[N/OL].中国质量报, 2012-06-01 (6) [2013-06-19].http://epaper.cqn.com.cn/html/2012-06/01/content_103669.htm.

[4]王艳明.西部5省区制定清真食品认证通则3月1日起实施[EB/OL].[2013-06-19].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13-03/01/c_124405378.htm.

[5]姜靖.清真食品亟待建立行业标准[N/OL].科技日报, 2012-06-07 (3) [2013-06-19].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清真食品品牌 篇9

一、清真食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尚普咨询食品行业分析师认为, 近年来, 我国清真餐饮行业发展较快, 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特别是在青海、宁夏等西北地区的清真产品, 由于原料优质、成本低廉, 制作流程和经营方式符合穆斯林理念, 越来越受到本土穆斯林及其他伊斯兰国家的青睐。

但是到目前为止, 我国尚无相关清真食品认证体系, 也没全国统一的清真食品行业标准, 这大大延缓了我国清真产业走向国际的步伐。目前全球清真食品业已形成一个大约每年2万亿美元的国际贸易额, 其中很大一部分市场被东南亚, 特别是马来西亚等国家占领, 由于没有统一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和全国性行业标准, 加上我国大部分清真食品企业品牌意识不强, 我国清真食品企业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二、我国清真食品的出口现状

(一) 清真食品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全球现有50多个穆斯林国家。穆斯林人口规模在16亿左右, 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4, 主要分布在世界112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 伊斯兰世界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穆斯林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庞大的人口规模, 刺激了对清真食品的需求, 形成了巨大商机。同时, 清真食品以其高品质和高安全性, 也受到了许多非穆斯林消费者的青睐。

(二) 我国清真食品出口不尽如人意

面对如此庞大的国际清真食品市场, 我国却较少参与国际竞争, 年出口额仅在1亿美元左右徘徊,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微乎其微, 不足0.1%, 与我国食品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这一方面反映出整体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较弱, 各种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也表明还处于起步阶段, 意味着可供挖掘的潜力非常巨大。

三、宁夏清真食品出口的优势与不足

(一) 宁夏清真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以下我们将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来分析宁夏清真食品产业内外规模经济的构建模式。波特提出的钻石理论分析某一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四点因素: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借助这个模型, 下面将依次对宁夏清真食品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1. 生产要素

宁夏作为全国惟一的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34.7%, 与世界16亿穆斯林在吃、穿、用等方面有显著的共性, 使得宁夏在清真食品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此外, 宁夏两所阿语学校和一批以清真餐饮专业为主的职业学校, 已培养出一大批发展清真产业的语言人才和技术人才, 为清真产品、穆斯林用品的国际化提供了人才支撑。同时宁夏自然条件优良, 地处北方玉米带和优质牧草带, 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且品质优良, 为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需求状况

全世界16亿、我国2000万的穆斯林人口保证了清真食品的市场需求, 特别是随着我国外贸战略的调整, 中东阿拉伯国家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 近年来中阿经贸论坛在宁夏的召开也为宁夏清真食品走向世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由此可见, 宁夏发展清真食品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

清真食品产业与农业关联度高, 除了支持生产的畜牧业、屠宰业外, 金融服务业、物流配送等诸多行业都与之相关。以目前发展现状来看, 虽然宁夏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优势, 能培育出品质优良的牛羊外, 整个畜牧养殖业及屠宰业受资源的影响还没有实现规模化发展, 整合力度还不够。金融服务业方面, 政府为鼓励银行、担保企业对清真食品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 但与建立特色产业、打响民族品牌的目标相一致的伊斯兰金融还处在理论论证阶段。目前宁夏物流业存在问题较多, 物流效率低, 要素整合能力差, 服务网络不完善, 物流发展规划不统一, 物流园区协作性不强等, 影响了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的销售。

(二) 宁夏清真食品出口的不足之处

1. 缺乏统一标准和指导服务

世界上伊斯兰各国都有自己的清真认证标准, 而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清真认证标准或体系, 各相关省区的地方清真认证体系也未得到其他国家认可。而马来西亚作为清真产业的核心国, 其制定的HALAL (哈拉) 认证全球通行, 中国目前的大部分清真产品都是通过马来西亚中转、贴牌销售的。

目前, 中国还没有统一的清真食品认证国家标准, 清真食品认证机构也只有中国伊协、山东伊协和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三家, 企业出口的产品认证都是参照主要进口国的标准开展认证工作的。由于世界上伊斯兰国家较多, 每个国家对清真食品认证方面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 所以众多的企业对清真认证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难以企及。

2. 商品品质无保证

出现这一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清真食品认证标准,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商家片面追逐短期利润以次充好甚至以非清真食品假冒清真食品, 这些做法使我国的清真食品国际口碑差, 大大削弱了我国清真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3. 缺乏品牌意识, 知名度低

品牌是产品核心价值的体现, 是产品差异化的手段, 也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宁夏清真食品企业由于受地区经济、地理位置的限制以及传统保守观念的影响, 大多缺乏长远战略意识及品牌意识。

四、宁夏的清真食品如何走向世界

(一) 清真食品认证是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国际互认是清真食品进入国际市场体系的有效通道。目前宁夏与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的清真食品认证机构签署了《清真 (Halal) 食品产业标准互认合作协议》, 并在马来西亚、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设立了宁夏清真食品销售中心, 宁夏已成为中国清真产业连通世界的重要集散地和前沿阵地。

(二) 加大力度整治清真餐饮企业

宁夏工商宗教两部门联合整治清真餐饮企业, 重点检查清真餐饮行业的发证管理、人员配备、原料调料的使用、索证索票情况;检查《清真食品准营证》非法转让、出租买卖等问题;对无证擅打“清真”标识的餐厅、饭馆进行重点检查;依法严厉打击将《清真食品准营证》擅自转让给汉族人员经营清真餐厅;没有办理《清真食品准营证》的餐厅擅打“清真”标识, 误导消费者;擅自转让《清真食品准营证》或擅打“清真”标识等违法行为, 切实维护清真餐饮行业市场秩序, 促进清真餐饮行业健康发展, 保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三) 促进产业集群化

清真产业链条跨度大, 每个链条上都有巨大商机。如宁夏每年屠宰大量牛、羊, 余下的血液因为民族习惯而不能利用, 白白浪费了可贵资源。可以利用外部资金及其技术、国际销售网络等优势, 兴建血红蛋白等生物制药企业, 一方面获得经营利润, 一方面促成真正的产业集群化。同时大量清真生产行业所需的包装、印刷品等也将增加投资机会。另外, 随着清真食品工业化的发展, 添加剂即成为是否影响清真的问题, 又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门类, 兴办天然有机的食品添加剂企业, 为清真食品工业提供内在统一的辅助材料, 蕴含着前景广阔的商业机会。这方面, 宁夏的“伊品味精”捷足先得, 以年产值超5亿元的规模正在谋求上市。

上一篇:群众艺术下一篇:冬季工程施工之浅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