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产业

2024-10-13

清真产业(共12篇)

清真产业 篇1

1引言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2年国务院审核批准了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批准宁夏建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宁夏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2宁夏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析

宁夏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始于1984年。宁夏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美合资宁加农业环境仪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于1984年8月5日正式签字成立。随后外商投资逐渐增多, 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推动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4年年底,全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876家,合同外资金额35. 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3. 32亿美元 ( 见图1和图2) 。

3吸引FDI发展宁夏清真产业研究

宁夏总体上极具特色,无论是在人口中1 /3的穆斯林, 还是所处丝绸之路,以及其所拥有自然资源,全世界有穆斯林人口约1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 /4。全球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年贸易额逾2万亿美元,目前仅清真食品年贸易额就达1500亿美元,清真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资料来源: 历年 《宁夏统计年鉴》; 2014 年数据来自 《2013 年》。 注: 1986、1987 年没有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宁夏,因此无数据。

3.1宁夏清真产业基础

宁夏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清真穆斯林产业原材料资源富集,发展清真穆斯林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目前,宁夏已基本形成了以清真食品业、清真餐饮业、穆斯林服饰及用品业、回族医药业、穆斯林文化民俗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体系。其中,清真牛羊肉已成为宁夏的特色优势产品,是宁夏着力培育、发展的六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

在 “中国回族之乡” 宁夏吴忠市,目前有清真食品、 穆斯林用品企业176家。2012年全市清真产业产值达132亿元,同比增长15. 1% ,占宁夏清真产业总产值的60% 以上。 总体规划面积63平方公里的中国 ( 吴忠) 清真产业园已经入驻企业40余家,清真产业年产值36亿元,涌现出了红山河、伊利等一批品牌企业。当地政府力求将这个园区建成集认证、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展示交易和集散为一体的国家级清真产业发展平台[2]。

3.2吸引FDI发展宁夏清真产业的对策

要将宁夏清真产业做大做强,需要采取切实得力政策和措施,全盘谋划,并注重吸引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清真特色产业集群。

3.2.1建设以银川为核心的清真产品开发区

应建设具有针对性的以银川为核心的,包括银川、石嘴山两市和无忠、中卫两市部分地区的宁夏沿黄经济区为国际清真产品开发区。开发区的建设除了要发挥银川具有引黄灌区的农业优势和丰富的能源优势,更应强调开发区是直接面对国内外清真产品企业,开放重点是伊斯兰国家。

3.2.2打造宁夏清真特色开放经济的物流平台

充分利用亚欧铁路的辐射作用,加快银川核心开发开放区陆港物流中心和宁夏空港物流项目建设,与石嘴山市惠农陆路口岸配合,形成以建设穆斯林特色内陆经贸口岸物流体系、清真农产品物流体系、商业物流体系和生产资料物流体系为核心,以空港、陆港为牵动,以主要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为支撑, 连接国际国内、覆盖全区城乡、立体式、现代化的现代物流新格局,从而为宁夏清真产品的出口和国际商贸往来提供优越的便利条件。

清真产业 篇2

清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穆斯林群众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加快发展清真产业,是国家建设向西开放战略高地的重大举措,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实践,是宁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清真产业,是宁夏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战略路径。

清真产品是指不含伊斯兰教法禁忌物质、严格按界定流程约束所生产的符合穆斯林生活习俗的产品统称。清真产业包括清真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检测认证、商贸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清真产业的外延与内涵不断丰富,已经延伸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领域,除传统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外,日化、医药领域不断开发出新的清真产品;清真产业还带动了物流、金融、旅游、文化教育等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目前全世界 20 亿穆斯林人口对清真产品的巨大需求,推动了清真产业快速发展,并对全球贸易和区域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宁夏清真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 年―2020 年)》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宁夏内陆开放

型经济试验区规划》(国函〔2012〕130 号)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意见》(宁政发〔2010〕100 号),在对宁夏清真产业外部环境与内在能力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宁夏清真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方向、支撑体系、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宁夏推动清真产业加快发展和优化升级的指导性文件。规划实施期限为 2014 年至 2020 年。

一、发展成就 宁夏是中国最大回族聚居区和唯一省级回族自治区,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资源优势,近年来清真产业蓬勃发展,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工业园区加快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内外开放全面展开,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已成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清真产业发展基地。

(一)产业快速增长。

初步建成多元化的清真产业体系。截至 2013 年,全区清真产业企业达到 760 家,其中清真食品企业 670 家,穆斯林用品企业 90 家,形成了伊品生物、夏进乳业、塞外香、兴唐、泰丰、敬义泰等清真食品骨干企业群,以中银绒业、沙湖纸业、金海皮业、华泰家具、吴忠万绨旎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穆斯林用品骨干企业群。夏进、伊品、百瑞园等一批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区清真产业有“中国驰名商标”个,“宁夏著名商标”104 个。从 2008 年到 2013 年,清真产业年均增长 20%以上,其中清真食品工业年均增长 30%。2013年全区清真产业实现产值 278.9 亿元,利润 10 亿元,提供劳动就业岗位 4 万个,为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及发展宁夏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二)集聚效应显现。

全区培育建设了 16 个工业园区和“园中园”,成为清真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吴忠市国家级清真产业园、银川德胜工业园、灵武羊绒工业园等吸引内外资企业踊跃投资,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灵武羊绒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园区。中粮、蒙牛、伊利、雨润、台湾统一集团一批实力雄厚企业进驻吴忠清真产业园;丹麦嘉仕伯啤酒集团、台湾旺旺集团入驻银川德胜工业园。园区集聚效应显著,银川德胜清真食品工业园、吴忠清真食品工业园产值占全区清真食品行业的 30%以上,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区经济重要增长点。

(三)创新能力增强。

积极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特色产业改造升级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有力支撑。龙头骨干企业把提升创新能力和品牌实力作为加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引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工艺流程,加快产学研联盟和企业

技术中心建设。全区建成食品工业国家级技术中心 2 个,区级技术中心 7 个。通过积极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了 120 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攻克羊绒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羊绒园区进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行列;应用先进科技,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枸杞油、奶蛋白粉等高端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物发酵领域取得了一批具备国内外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四)影响不断扩大。

清真产业快速发展,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DB64/T543-2009)的基础上,经与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协商,制定了清真食品认证通则五省区地方联盟标准,宁夏成为国内清真产业标准制定的主导力量;宁夏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与马来西亚、沙特等九个国家和地区达成清真认证标准互认协议;宁夏清真产品远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宁夏,为宁夏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中阿博览会永久会址落户银川市,成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这些开放举措,有力地服务了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提升了宁夏知名度,成为推动中阿经贸合作的新平台、友好往来的新通道、人文交流的新载体。

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宁夏发展清真产业具有较强的人文优势、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人文优势上:宁夏是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 36%,占全国回族人口的 20%。与世界穆斯林国家文化相通、习俗相近,历来就是中国与穆斯林国家文化交流与经贸往来的重要平台。资源优势上:宁夏灌溉便利、日照充足的自然环境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畜牧业提供了条件,饲草品质绿色无污染,牛羊肉品鲜嫩、营养丰富,为发展清真产业提供优质资源。地理优势上:宁夏地处东亚大陆和中国北部几何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便利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是开辟中东、欧洲和非洲空中通道的理想节点,是中阿经贸空中物流的低成本通道,随着三、四、五航权相继获批,为清真产业走向世界创造了更加优越的开放条件。

(二)发展机遇。

随着国内外产业格局调整和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宁夏清真产业迎来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战略规划、沿黄经济区与城市集群崛起的功能区布局,以及全球超过世界总人口 25%的穆斯林人口,对清真产品的巨大需求,成为宁夏加快发展清真产业的重要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机遇:宁夏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为古

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宁夏正在借中阿合作,建立国家向西开放桥头堡,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支点。

内陆开放机遇:国务院批复《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国函〔2012〕130 号),批准建立银川综合保税区,使宁夏成为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覆盖整个省级区域的开放试验区,确定将宁夏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

沿黄经济区发展机遇:以银川为龙头的沿黄城市群,是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实现沿黄城市群崛起的优势地带,是宁夏清真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依托,有利于生产要素聚集,实现与毗邻省市区域的优化整合与协作发展。

国际市场机遇:目前全球清真产业总值超过 2.8 万亿美元,其中清真食品市场总值超过 6500 亿美元,约占全球食品行业的 17%。研究预测,到 2020 年,全球清真食品市场将达到 8500 亿美元,给宁夏清真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安全食品机遇:清真食品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严格的原材料选配,考究的制作要求,有力地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受到非穆斯林人群的青睐。在传统的穆斯林消费市场基础上,非穆斯林人群对清真食品的消费正逐步兴起,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三)面临挑战。

宁夏发展清真产业主要面临地域狭小、资源总量不大,原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有效满足清真产业发展需要;缺乏规模大、实力强、品牌响的大企业集团,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产业基础薄弱;周边省区产业同质化竞争,我区发展清真产业的比较优势尚不十分突出;国际市场激烈竞争,阿拉伯国家清真认证标准不一,导致清真产业出口贸易面临着多重认证标准的限制,市场拓展难度加大等问题。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为总纲,以提高开放水平为动力,完善政策机制,优化市场环境;吸引要素集聚,突破资源瓶颈;打造标准高地,抢占发展先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建立绿色、品质、安全的现代清真产业体系,构建中国及全球清真产业发展平台,为提高宁夏民生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实现西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国家全球开放战略特别是对中东及穆斯林国家经贸合作做好战略先导。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弘扬民族文明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原则。充分尊重回族群众宗教信仰,尊重文化生活习俗,弘扬民族文明精粹,通过大力发展清真产业,进一步满足回族群众不断提升的物质与精神文明需求,促进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创造民族团结融合、共建幸福小康的和谐社会。

2.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方向及财政扶持方面的政策导向作用,为清真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发挥企业的主导地位,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投身清真产业发展;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形成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产学研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3.坚持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原则。发挥后发优势,坚持高起点运作,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关于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增创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抓好特色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功能;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突出抓好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出抓好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清真产业向标准化、集群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

4.坚持地区发展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主动与国家对宁夏主体经济区定位及沿黄经济带的发展战略相呼应,形成与同周边省区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格局。落实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部署,建立起对中东及穆斯林国家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5.坚持局部优先发展与辐射带动共同富裕相结合原则。鼓励资源条件优越地区产业优先发展,同时发挥产业园区、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周边中小企业发展,带动普通群众

生活水平提升。鼓励农副资源丰富地区与工业发达地区对口合作发展,将发展清真产业与宁夏南部地区扶贫攻坚战略工程相结合,追求共同富裕,使宁夏人民共享全区开放红利。

6.坚持利用两种资源、发展两个市场相结合原则。贯彻国家内陆开放政策,积极用好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注重发展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既要让国内产品与企业走出去,又要把国外产品与企业引进来,防止单纯出口导向思维,努力将宁夏打造成国内清真产业汇聚宁夏走向世界、世界清真产品通过宁夏走向全国的广阔平台,实现将宁夏建成清真产业集聚区与清真产品集散地的战略目标,为宁夏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重要支撑。

(三)发展目标。

以“国家重要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定位,做大做强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制造业,带动相关服务业繁荣发展,形成相互支持、充满活力的清真产业生态经济圈;将宁夏建设成为中国清真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检测认证、交流展示和经贸物流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清真产业集聚区与产品集散地。

1.近期目标。

建立健全清真产业支撑体系,优化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努力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宁夏软实力水平。到 2015 年,形成初步完备的研发设计、认证检测、商贸流通、展示交易等产业服

务体系,为产业集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2.中期目标。

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大规模、高水平建设生产制造基地,形成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共享的现代化生产加工体系,提升宁夏清真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到 2017 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制造业总产值达到 600亿元,增加值达到 130 亿元,在全区工业中的比重达到 8%,解决劳动就业 5 万人,使清真产业成为宁夏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3.远期目标。

发挥清真制造业优势,带动相关服务业繁荣发展,建成规模效应、集群效应显著的现代清真产业体系,建成具备重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清真产业中心,完成国家赋予宁夏成为“国家重要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的战略任务。到 2020 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制造业总产值从 600 亿元提升到 1000 亿元以上,解决劳动就业 10 万人,为宁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起到核心带动作用。

四、空间布局 科学规划清真产业布局,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以资源优势及产业基础为引导,建立四大核心产业发展带,辐射带动周边及宁夏全区经济发展。积极推进核心产业发展带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一体化

进程,促进要素聚集增效,使其成为对外开放和引领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的产业先锋。

(一)产业核心发展区。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现有产业园区建设基础,建立四个差异化的产业发展带,辐射带动周边及宁夏全区经济发展。

1.以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为中心,建立吴忠清真肉乳产业发展带及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带。围绕吴忠国家级清真产业园区,着力推进以清真肉、乳等商品为主的清真食品产业,以及以穆斯林服饰服装、日化用品、家居用品等产品为主的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以伊利乳业、恒枫乳业、夏进乳业等为龙头,发展优质乳制品产业;以宝迪清真食品园为主体发展规模化、现代化清真肉制品产业;以德富胜公司为骨干发展清真粮油加工产业;以金世纪包装为龙头,配套发展包装印刷产业,促进美佳乐包装有限公司、夏进制箱厂等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并带动印刷相关产业发展;以宁夏伊佳名族服饰公司为骨干发展穆斯林服饰服装产业;以为华泰龙公司主体发展穆斯林日化及家居用品产业。

2.以银川综合保税区及临港经济区为中心,承接中国轻工骨干企业在宁夏建立的清真产业国际园,建立清真产业国际园区发展带。引导轻工业骨干企业向宁夏产业转移,以国际大市场为目标,建立中国轻工清真产业国际园暨穆斯林出口基地。以银川综合保税区及临港经济区银川机场作为园区地址;以骨

干企业现有产品体系及品牌为基础,开发著名品牌的清真版产品;以中东及其他穆斯林国家为目标市场,抢占国际清真产业高端市场。

3.以德胜清真食品园为中心,建立德胜农副食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带。重点发展清真农副产品深加工及休闲产业。以百瑞源为龙头企业,发展枸杞干果、茶饮及功能饮料等枸杞高端加工业;以厚生记为龙头企业,发展休闲食品。

4.以中宁为中心,建立宁南绿色果蔬产业发展带。以宁南优质枸杞及绿色果蔬资源为支撑,建立绿色果蔬产业园。重点发展枸杞干果、枸杞原汁、绿色蔬菜加工等产品,提高果蔬产品的工业加工比重,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宁夏中部与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辐射带动区。

发挥工业园核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及宁夏全区经济发展,使宁夏各地区享受到全区开放的经济红利。以吴忠清真产业园为核心,带动吴忠市、青铜峡市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乳品业及皮革产业。以银川中国轻工清真产业国际园为核心,扩大宁夏对外出口商贸业务,带动宁夏现代会展、物流业发展,促进宁夏国际航运业发展。以德胜清真食品园为核心,带动银川、贺兰山、平罗养殖业、枸杞种植业发展。以宁南绿色果蔬园区为核心,充分利用中卫、固原地区农副产品优质资源,大力加快农副产品和药材精深加工业的发展。通过发展绿色果蔬

产业,带动宁夏中南部山区脱贫致富,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四大产业带及重点园区示意图见图 1。

德胜清真食品园

德胜农副食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带

清真产业国际园区发展带

宁南绿色果蔬产业发展带

吴忠清真肉乳产业发展带

银川中国轻工清真产业国际园

吴忠清真产业园 中宁绿色果蔬产业园

图 1 四大产业带及重点园区示意图

(三)重大项目。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是加快清真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建立重大清真产业项目表制度,实行计划滚动发展。对列入重大项目表的项目,优先予以财政及政策支持。2014 至2015 清真产业重大项目表见附件。

五、重点领域发展方向 巩固传统清真产业,做好清真食品产业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挖掘新兴市场需求,拓展产业发展领域;做好保障服务,为清真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形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清真产业生态圈。宁夏清真产业生态圈见图 2。

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调味品保健食品餐饮生物制品及添加剂服装服饰医药家居日常用品日化包装印刷物流旅游文教 创意设计博览金融清真食品 产业圈 穆斯林用品产业圈 保障服务业圈

图 2 宁夏清真产业生态圈图

坚持以特色资源推动、新兴市场引领、健全服务保障为原则,选择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具有产业基础、具备支撑配套条件的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特色资源推动型产业主要有肉制品、乳制品、枸杞产业及回医药产业等;新兴市场引领型产业主要有食品添加剂、日化产业等;健全服务保障型产业主要有物流、文化创意、金融等产业。

(一)清真食品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食品产业是清真产业的核心所在。把握“传统食品工业化、普通食品功能化、区域食品全球化、餐饮食品连锁化”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清真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调味品、保健食品、生物制品及食品添加剂、清真餐饮产业,稳步做大做强清真食品产业。

1.清真肉制品产业。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肉类食品的需求持续上升,肉制品加工产业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全国肉制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3954 亿元,同比增长 16.55%。肉制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坚持“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高效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活体收购、屠宰加工、肉制品加工、肉品卫生检验、冷冻

储藏、冷冻运输、批发零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构建高档肉类繁育、生产、加工、销售体系。

以现代化加工技术和装备为支撑,开发具有地方与民族特色的方便类、速冻类、休闲类等肉制品,丰富清真肉制品产品线,强化品牌塑造,打造代表宁夏清真肉食品形象的特色产品。

大力发展精品分割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生鲜调理肉制品、速冻调理肉制品、休闲肉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供应餐馆、家庭烹饪用等方便半成品产品比重。积极抢占全球清真肉制品高端市场,树立宁夏清真肉制品的顶级品牌形象,带动融入国际产业高端价值链。

提高开放水平,加强战略合作,大力引进食品加工企业,积极对接国内畅销品牌,借势国内著名品牌效应及营销渠道,推出宁夏清真创新品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业规模。与全球清真肉制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其提供优质原料,引导其在宁夏建立生产厂,推动宁夏清真产业全球化基地建设步伐,并通过国际哈拉认证体系的营销渠道,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销售宁夏清真肉制品。

2.清真乳制品产业。

乳品产业是事关消费者安全与健康的重要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全国乳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832 亿元,同比增长 14.16%。宁夏地处世界优质奶源带,原奶质量较好,清真乳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

积极推广清真品牌标志,建立由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支撑、知名品牌引领、产销衔接有序的现代乳品产业体系。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推进奶牛品种改良,扩大奶牛饲养规模,保证奶源供给和质量安全。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自有奶源基地建设,鼓励自建、参股建设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逐步扩大企业自控奶源的比例。

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优化发展超高温灭菌乳、酸乳、巴氏杀菌乳等产品,在充分发挥液体奶、常温奶产能的基础上,鼓励发展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乳制品和功能性产品。发挥宁夏原料奶高品质的优势,针对当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发展高标准婴幼儿配方乳粉、功能性乳粉。提高原奶分离提取技术装备水平,在传统的液态奶、乳粉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乳蛋白、乳糖、干酪素、奶酪、奶油等产品,延长乳制品加工产业链。

严格控制同质化、低档次的加工项目,促进产能增长与原料乳增长相协调。适当限制工业大包装奶粉生产规模,加快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乳制品加工产能,优化奶源利用效率,扶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项目。

3.清真方便食品产业。

糕点、方便面及小食品等休闲方便食品市场容量大,发展速度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全国方便食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818 亿元,同比增长 17.11%。开发

清真方便及休闲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展多品种、营养化、高品质清真方便食品。研发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的健康营养型清真中高端休闲食品,积极推进传统清真菜肴的工业化,发展薯类制品、谷物类制品、肉禽鱼类制品、水果蔬菜制品、清真饮品等方便食品。

开发风味多样、营养强化的清真焙烤食品,开发风味多样、营养强化的清真焙烤食品,引入新制作工艺和技术,将宁夏本地特色清真焙烤食品(如:哈里瓦、焜馍干、干粮馍、锅盔、烤馍等)制作成便于携带、保存的方便食品,走品牌化经营道路。引进中华老字号及国内十佳饼店在宁夏开店建厂。

4.清真调味品产业。

依托本地丰富的调味品基础原料,充分挖掘清真复合调味品细分市场。突出清真、健康、自然、绿色和个性化等元素,开发方便化、营养化、健康化、专用化和风味多样的调味产品。

以家庭消费和餐饮消费两个领域为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增加花色品种。重点研发生产火锅底料类等烹调专用型、酱汁类等方便佐餐型的高附加值复合调味料。

5.清真保健食品产业。

充分利用宁夏“药食同源”的枸杞及其他天然植物资源和传统中医药(回药)的保健养生功效优势,对天然资源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培育发展高附加值的清真保健品产业。

以开发改善亚健康状态、调节机能平衡的系列功能清真保

健食品为主线,重点研发和生产优质蛋白食品、膳食纤维食品、特殊膳食食品、营养配餐和新功能保健食品。

在加工保鲜枸杞原汁基础上,加强对枸杞所含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天然色素提取技术的研发。大力发展枸杞功能性饮料及枸杞咖啡、枸杞茶、枸杞口服液、枸杞多糖、枸杞籽油、枸杞油胶囊、枸杞化妆品等深加工系列产品。

6.清真生物制品及食品添加剂产业。

清真生物制品及食品添加剂应用范围广泛,是食品产业不可或缺的必需元素,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全国生物及食品添加剂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4200 亿元。抓住生物产业战略兴起机遇,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清真生物制品和食品添加剂,形成清真生物制品产业链,打造宁夏清真产业新的增长极。

发展以生物制造和天然原料提取方式为重点的清真食品添加剂及生产加工助剂,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小品种氨基酸、脂肪酶、多元醇、功能性发酵制品。支持清真食品加工用酶制剂的研发,加快普鲁兰多糖、褐藻寡糖、L―核糖等功能性低聚糖的产业化进程。

充分利用牛、羊组织器官,开发清真羊胎素、食用明胶等胶原蛋白、酶解提取物等清真生物制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7.清真餐饮产业。

餐饮产业连接食品饮料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和文化产

业,具有较大的综合拉动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餐饮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5392 亿元,同比增长9%。从餐饮业发展的趋势看,消费者对于食材选择的安全性、健康性及卫生性要求越来越严格,而清真餐饮营养平衡搭配,食材选择、加工方式有严格规范,符合清洁、安全的健康饮食标准,与一般餐饮行业相比,清真餐饮产业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清真餐饮是构筑清真食品独特影响力的重要载体。顺应传统食品工业化、餐饮企业连锁化的发展趋势,推动清真食品工业与清真餐饮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加大清真餐饮菜系文化的研发,扩大完善清真系列饮食,全力提升清真餐饮档次,研发代表清真餐饮高端水平的“清真全席”菜谱,借助宁夏清真餐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并扩大消费者对宁夏清真食品产业的关注,打造宁夏清真名菜名小吃品牌。

鼓励“老字号”餐饮企业做大品牌、培育市场,通过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借助标准化、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连锁餐饮企业原料、配料的统一配送,使宁夏清真餐饮走向大中城市餐饮市场。挖掘穆斯林传统风味小吃,实现工业化生产。

(二)穆斯林用品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倡导“美化穆斯林生活”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穆斯林用品产业,努力在穆斯林服装服饰、日化用品、家居用品及包装

印刷产品等领域先行突破。

1.穆斯林服装服饰产业。

丰富服装服饰产品种类,弘扬穆斯林服装服饰传统特色,将时尚元素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中,满足不同穆斯林群众对美的追求。

完善穆斯林服装服饰设计研发及生产加工体系,科学规划市场及产品定位。开展消费特点、消费水平、消费心理及购买渠道研究,设计研发风格款式丰富多彩的穆斯林礼拜服、结婚礼服、民族演出服装服饰。筹建宁夏国际穆斯林服装设计研发和文化创意中心。

开发体现宁夏资源特色的高档穆斯林服装。强化与宁夏羊绒纺织优势的融合,开发羊绒混纺新面料,以先进制造技术生产精品穆斯林服饰,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品牌,占领世界高端市场。

充分利用宁夏滩羊二毛皮特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设计开发高级围领、披肩等服饰产品,提升产品文化与商业价值。在确保环保达标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牛皮皮革制品,与宁夏畜牧业形成合理的经济产业链关系。

中东、东南亚地区穆斯林服饰市场量多面广,在引进部分生产制造企业落户宁夏的同时,积极支持本地企业自主设计的产品通过外发订单模式在区外加工制造,以弥补本地区服装制造能力偏弱、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的劣势。

借助中阿博览会以及其他国际性展会,积极举办穆斯林服饰和家居流行趋势发布会、穆斯林服装设计大赛等活动,抢占文化和流行时尚制高点,形成“全球穆斯林精品服饰看宁夏”的品牌效应。

2.穆斯林日化用品产业。

日化用品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广阔,全球化妆品、香水和个人护理用品、美容用品市场在过去的 20 年间以平均每年4.5%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全国日化用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867亿元,同比增长9.4%。穆斯林日化用品属于特色需求,整个行业在我国正向产业化发展,全球市场有较大拓展空间。

引导国内外日化领域龙头企业在宁夏设立地区总部或制造基地,利用宁夏特色资源,开发生产满足穆斯林居民生活习俗的洗发水、沐浴露、口腔用品、护肤美肤系列化妆用品,及餐具洗涤剂等家庭日用洗涤剂,并出口到全球穆斯林市场。

3.穆斯林家居用品产业。

针对国内外穆斯林地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自主开发制造与委托加工相结合的办法,开发适合伊斯兰文化习俗、具有丰富穆斯林元素的高档家居用品,包括家具、日用陶瓷、灯饰、工艺品、坐毯、家用纺织品及绿色生活用纸等产品。

针对国内外穆斯林人群在室内装修、家居装饰、节日布置等方面对工艺品的需求,开发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文化工艺品、节庆工艺品、礼品工艺品、玩具工艺品、家用工艺品、收藏工艺品等。借助中阿博览会扩大工艺品的品牌宣传和影响力,承接国际订单,开拓国际市场。

4.包装印刷品产业。

适应多元化、多层次消费水平,为国内外穆斯林消费者提供更加清洁安全的包装印刷产品。调整优化包装印刷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纸塑、铝复合软包装物、塑料包装物、玻璃瓶、铝制品包装物等,以适应清真产品包装需要。

5.回医药产业。

近年来我国中西药品产业稳健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全国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21682 亿元,同比增长 18%。目前回医药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市场空间较大。

进一步贯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回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宁政发〔2012〕161 号),加强回医药人才培养,提升回医药研发水平,借鉴内蒙古医药、藏医药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挖掘民间回医药资源,大力开展回医药的研发工作。

迎合现代养生需求,加入回医养生保健理念,发展集香疗、浴疗、针灸、推拿、食疗为一体的回医养生保健产业。开发回医香疗、浴疗的相关产品,加大带有明显回医药特色的香料产品开发。宣传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莲渠张氏回医骨

伤”正骨手法,加快对回医骨伤膏药的研发,做大做强回医药产业。

(三)相关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

物流等相关服务业,是清真产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大力发展物流业、旅游业、文化教育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及金融服务业,为宁夏清真产业走向世界提供先导,为宁夏清真产业发展及整体经济水平提升提供软实力支撑。

1.物流产业。

建设专业、快捷的物流体系,围绕产业园区,打造空、公、铁交织联运的一体化立体物流网络,为宁夏打造清真产品集散地做好重要支撑。培养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相应民族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确保清真产业运输、仓储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清真相关标准的要求。

2.穆斯林旅游产业。

穆斯林旅游市场巨大。充分利用宁夏世界穆斯林城、中华回族风情园、中华回族一条街、伊斯兰文化中心等一批展示回族特色文化的旅游项目资源,巩固并扩大与中东、东南亚、中亚国家的旅游发展合作市场,带动穆斯林旅游产业发展。

3.文化教育与创意设计产业。

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人文交流,发挥宁夏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智库作用,为中阿经贸发展提供智力资源支持。

组织宁夏学子到中东国家高校深造,培养熟悉阿拉伯文化和掌握先进科技文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发挥宁夏大学迪拜孔子学院的交流平台作用,吸引国外人才积极参与中阿经贸活动。

围绕穆斯林文化的传承,做好“阿拉伯语十年千部经典图书互译工程”和“中阿双百经典图书互译工程”;围绕清真产品的工业设计、清真品牌的营销传播,开展创意设计工作。

4.博览产业。

努力扩大宁夏清真产业的国内外影响力,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清真产业博览展示活动,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宣传提升宁夏清真品牌形象。充分用好中阿博览会平台,努力将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清真产业博览会。

5.金融服务业。

抓住国家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机遇,推动组建民营银行并重点服务宁夏清真产业。引进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解决企业融资困境。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清真产业发展。

六、建设产业支撑体系 建设涵盖清真全产业链的七大支撑保障体系,是突破资源瓶颈、打造标准高地、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清真产业健康发展、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产业平台的有力保障。

(一)现代生产及配套体系。

1.发展目标。

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增创产业发展优势;抓好特色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功能;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抓好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坚持高起点投资项目,建立现代化生产体系,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其他企业有序配套的产业集群,使宁夏逐步成为国内清真产品生产加工中心。

2.发展路径。

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立足高标准技术改造,走深加工、精细化生产之路,延长产业链条,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用先进技术保障清真产业的制造水平,建立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生产制造体系。

重点承接国内先进企业的产业转移,积极落实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中国轻工骨干企业宁夏清真产品生产基地,新创或直接延用著名轻工企业的品牌商标,促使宁夏清真产业在企业装备、管理水平及市场拓展方面实现质的快速提升。

组织宁夏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打造健全的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扩大与穆斯林国家的产业合作。大力引进国外清真产业中居领导地位的企业,鼓励其到宁夏建立现代化清真产品基地,带动宁夏清真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融入国际产业高端价

值链。

实施品牌战略,通过自我培育与引进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培育清真产业品牌,大力提高产品商业价值。

研究国内外穆斯林人口、分布、消费情况,分析国际清真产品市场的布局与潜力,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品差异化市场营销工作。

3.任务专项。

任务专项 时间期限 国际名企入驻宁夏工程 2015 年―2020 年 中国轻工清真产业国际园 2015 年―2020 年(二)清真标准、检测、认证体系。

1.发展目标。

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是产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内容,要抢占清真产业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的制高点,形成宁夏清真产业的知识产权体系,为把宁夏打造成清真产业发展平台提供战略保障。

建立完善清真产业地方标准体系和准入制度,参与并主导开展我国清真产业认证体系研究与论证,建立国内统一、国际认可的清真认证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扩大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标准互认范围,扩大清真产品认证中心的影响力,将其建成具有国际互认资质的权威机构。

2.发展路径。

建立完善清真产业地方标准体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DB64/T543-2009)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认证细则。研究完善清真产业标准体系,形成涵盖原材料、运输、加工、包装、储藏及物流、零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清真标准体系。

建立清真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研究行业共性特征,与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接,推动地方性清真产业标准上升为清真行业标准。

建立清真产业国家标准体系。建立中国清真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清真行业标准基础上,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接,将清真行业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及引领作用。

建立国家级清真产品认证中心。组建专业队伍,逐步形成和完善规范化流程,提供清真产品“合法”认证全过程服务,包括原材料、运输、加工、包装、储藏及物流、零售等环节的清真认证服务,成为我国开展清真认证的权威机构。在服务产业发展的同时,培育形成“宁夏清真认证”生产性服务业知名品牌。

建立第三方检测中心。按照 ISO/IEC 17025 准则要求,建立清真产品第三方检测中心,通过实验室能力认可,成为具有第三方公证地位和国际互认资质的实验室。

对接国际标准与国际清真认证。建立阿拉伯国家标准研究

中心,积极对接国外清真产业标准,加快与国外穆斯林国家标准互认工作进程,争取到 2017 年实现互认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 个以上。

3.任务专项。

任务专项 时间期限 制定清真行业标准 2015 年底前启动 整合建立国家级认证中心 2015 年底前启动 建立第三方检测中心 2015 年底前启动 制定清真国家标准 2015 年底前启动 扩大国际清真认证互认范围 2017 年底前启动(三)科技研发创新体系。

1.发展目标。

建立多元化的清真产业科研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深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构建开放型的研发、创新支撑体系。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清真产业技术中心,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2.发展路径。

支持企业积极发展创业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中心等创新载体,建立产学研联盟,实施产业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建立国家级清真产业技术中心,面向高校、研究机构、企

业全面开放,承担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关键性或带有共性的技术问题的研究,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系统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加强与中国工程院、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组建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整合宁夏现有科技资源,对基础较好的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进行评估,以联合运营方式实现一体化管理,使之成为清真产业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提供研发、成果转化、技术转移、试验、验证和检测等各个环节的科技专业服务。

重视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结合,建立清真产业创意与设计联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研发新的消费产品,从满足消费向创造消费、引导消费转变。积极培育引进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品牌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广告设计公司、传媒公司、创意产品展示公司,通过创意推广,形成助推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注重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应用新型互联技术,依托中国轻工业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建立清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追踪国际先进技术,组织协同攻关创新,及时将高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

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建立清真产业博士后工作站;成立院

士工作站,从国家科技战略层面推动清真产业创新工作。

做好清真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大语言、文化、经贸、法律等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选拔与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3.任务专项。

任务专项 时间期限 建立国家级清真产业技术中心 2015 年底前启动 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 2015 年底前启动 建立清真产业创意与设计联盟 2015 年底前启动 建立清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 2015 年底前启动 实施清真产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 2015 年底前启动(四)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1.发展目标。

建成一批区域物流中心和专业化市场,实施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构筑生产性物流、国际贸易物流、城市商业物流和专业市场协同发展的物流体系,形成便捷高效的物流集散渠道,使宁夏逐步成为国内清真产品集散中心。以物流信息化为引领,借鉴“义乌模式”,充分利用宁夏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天然纽带的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物流,将宁夏打造为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商流、物流集散中心。

2.发展路径。

重点建设一批集散力强、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批发市

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清真产品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建设。

实施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建设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查询、产品展示及销售平台。发展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形成品牌专卖、系列专卖、特种商品专卖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

培育第三方物流发展,支持制造业和商贸企业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实施流程改造,降低物流费用,专注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口岸物流、空港物流,形成便捷高效的物流集散渠道。

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搭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物流要素整合、共享、链式发展,塑造高端技术引领、覆盖西部、通达全国、联通世界的西部地区品牌物流网。

充分发挥中阿博览会的平台展示作用,积极参加海外清真产业展销活动,鼓励自有品牌走出去,扩大宁夏清真产业影响力。重点拓展海湾六国及穆斯林人口大国市场。积极发展与马来西亚等商贸大国的经贸战略合作,加大转口贸易,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加大对国外清真产品的进口力度,促进国外清真产品在中国的流通销售,发挥宁夏清真产品集散中心作用,扩大清真产品经贸规模,促进宁夏经济繁荣发展。

3.任务专项。

任务专项 时间期限 评选、发布清真十大品牌 每年一次 中阿博览会清真产品展示交易会 每年一次 建立清真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2015 年底前启动 建立清真产品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 2015 年底前启动(五)绿色原料保障体系。

1.发展目标。

发挥宁夏温差大、光照强、植物生长不依赖高剂量杀虫剂的优势条件,借助现代生物农业技术,合理确定种植业、饲养业发展规模。以合作共建、互利共赢原则强化区域合作,打造高端清真产品绿色原料保障体系,夯实产业发展的资源供给基础。

2.发展路径。

发展绿色饲料产业,针对宁夏及周边省市肉牛、肉羊及奶牛的规模化发展需求,发展生产苜蓿、青贮饲料所需的生物饲料添加剂,从源头上保障畜牧产品的品质。

推动农村合作发展机制,组织农牧民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多种形式联合发展奶牛、滩羊、肉牛、家禽等畜牧养殖基地和枸杞、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广泛推广有机、绿色种植。

建立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机制,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方式,发展专业化的原料供给基地。鼓励农户走高端

品质路线,通过第三方检测实现原料收购优质优价。

以合作共建、互利共赢为原则强化区域合作,以企业为主导,采取公司加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等方式,与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省区合作发展飞地种植养殖基地,扩大清真食品原料供给能力。开展对原料的清真认证,引进周边地区优质肉制品原料,破解资源不足矛盾,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3.任务专项。

任务专项 时间期限 培育一批绿色畜牧原料基地 2015 年底前启动 培育一批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基地 2015 年底前启动(六)区域要素协调优化体系。

1.发展目标。

发挥区域经济合作优势,与甘肃、青海、内蒙古、陕西等周边省区以及东部发达地区合作发展,克服宁夏资源规模、市场规模、产业规模较小的弱势,建立产业链条合理分工、配套服务共建共享、生产要素合理集聚的区域一体化产业合作机制。以中东、东南亚和南亚、中亚穆斯林国家为重点,构筑清真产业国际合作圈。

2.发展路径。

充分利用宁夏与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和陕西等西部省份地缘优势,以穆斯林民族的宗教文化为纽带,通过宁夏清真食品认证平台,加强清真产业合作,建设西部清真产业发展

联盟。

依托西部省区畜牧业较为充足的原料资源,以产业发展带动和活跃周边地区经济,形成整合集聚周边地区资源,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核心区。

发挥宁夏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以及中阿空中走廊的对外直航权,对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提供一站式检测、认证及物流、经贸服务。

做好宁夏著名清真品牌的认证与品牌输出。为周边具备清真产业资源地区的企业,提供宁夏清真标准检测认证服务,并将产品销往当地及周边市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任务专项。

任务专项 时间期限 制定宁夏清真标志异地认证与使用管理办法 2015 年底前启动 一站式检测认证与航空物流绿色通道 2015 年底前启动(七)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1.发展目标。

抓住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清真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的支持,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稳定化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2.发展路径。

鼓励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积极推进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建设,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发展和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金融、保险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的重要保障作用,积极吸引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来宁夏设立分支机构。

顺应国家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改革方向,开展与阿拉伯国家的金融合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伊斯兰银行业务试点,鼓励和推进与阿盟国家互设金融分支机构,探索建立离岸金融结算中心,开展对中东地区清真产品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业务。

清真产业 篇3

以养为本——饮食当以营养保健为核心,以养生为根本。

以洁为要——清洁卫生是饮食之关键,食源取材、烹调加工、进餐方式无不以“洁净”为基本要义。

以德为先——自觉接受教化、教规,在商业社会恪守诚实守信的商业美德,“做厨先做人”。

“裸烹”

全凭着厨师30年的悉心钻研和参悟,以及对传统烹饪工艺的坚守,在烹饪过程中完全隔离非天然、不安全的添加剂,全部改用天然食材、调味品,制作出色、香、味俱全且营养健康的菜肴。

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

明火烤制的糊辣椒,铁杵手工捶打的辣椒面,红薯粉浆制出嫩滑的牛肉,菠菜榨出的绿色,番茄熬出的红色,八角炒出的香味,牛骨熬制的高汤……一道道严谨的传统工序,付出了时间与成本,暗合了绿色餐饮所倡导的 “裸烹” 时尚,也创造出穆雅餐厅耐人寻味、回味悠长的美食。

梅菜扣牛肉

靓颜三宝蔬

香菠凤片

烤鸭,时间与技术的完美融合

烤鸭是穆雅清真餐厅的招牌菜。烤鸭被誉为“天下第一吃”,而在云南,“宜良烤鸭”也是公认美食。穆雅清真餐厅的烤鸭,就是地道的宜良烤鸭。餐厅老板三代人的传承,让烤鸭手艺成为一门艺术。每一只红润油亮、外酥里嫩的烤鸭的诞生,都是时间与技术完美的融合。“冷鸡热鸭”,温度是烤鸭美味的秘诀。为了保证烤鸭最鲜嫩的味道,每一只烤鸭都坚持在出炉的第一时间就上桌,再配以传统秘制的蘸酱、椒盐,那滋味就是用语言都表达不出的鲜美,真是令人满足至极。

穆雅老滇风味鸡 春城仅此一家

家家都有招牌菜,但是像“老滇风味鸡”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味,还真是难得。普通的乌鸡,普通的辣椒、花椒,普通的折耳根、香葱和大蒜,但是经过高超的搭配与简单的烹制,却是一场美味和食欲的爆发。不止一种辣,也不止一种麻,更不止一种香。奇妙的滋味在舌尖、喉头蔓延,当你想分辨的时候,已经难以停箸。吃到最后,一句“过瘾!”是唯一能表达自己感受的话。而只有穆雅清真餐厅,才有这道地道、过瘾的老滇风味鸡。

穆雅老滇风味鸡

蛋黄焗锅巴

铁板牛仔骨

香辣带鱼

清真产业 篇4

1 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

2013年底, 全县肉牛存栏13万头, 其中适龄母牛存栏7万头, 出栏7万头;肉羊存栏20万只, 出栏20万只;肉类总产量2.1万吨, 牧业总产值4.8亿元, 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480元以上。全县养牛户6.2万户, 约占农户总数的64%, 其中牛存栏10头以上养殖户达1.2万户, 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12户, 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9个, 肉牛养殖园区 (含300头规模养殖合作社) 24个;肉羊存栏数在100~200只的养殖户450户, 200~500只的养殖户105户, 500只以上的养殖户30户。在产业发展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1 建设多元化饲草基地, 夯实产业发展物质基础

全县现有天然草地资源84万亩, 可饲用植物145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76万亩。年均种植高粱、燕麦等一年生禾草35万亩, 地膜玉米15万亩, 加上农作物秸秆, 地埂林草, “百公里蔬菜产业带”下脚料等, 年产各类饲草总量可达60万吨;以马铃薯淀粉渣、油渣、麸皮等为主的饲料原料5万吨, 保障了全县牛羊饲草料有效供给。

1.2 补栏基础母畜,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为增强肉牛产业发展后劲, 有效转化牧草资源, 扩大肉牛、肉羊饲养总量, 调动农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 做大做强清真牛羊肉产业, 县委、政府动员各方力量,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采取有效措施, 动员、鼓励、补贴农户购进良种基础母牛。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农户自筹资金、小额信贷资金补栏良种基础母牛、母羊3.1万头 (只) 以上, 全部建立了良种基础母牛谱系档案, 使全县基础母牛存栏量达到7万头, 占肉牛存栏量的53.8%。

1.3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为巩固封山禁牧成果, 大力发展舍饲养殖, 充分发挥肉牛 (羊) 养殖示范园、种草养牛 (羊) 示范村、舍饲养牛 (羊) 示范点、暖棚养牛 (羊) 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改善肉牛 (羊) 养殖基础设施条件, 调动农户发展肉牛 (羊) 养殖的积极性, 县委、政府积极争取养殖项目, 千方百计筹措各类资金, 农牧部门固定技术人员, 设计暖棚圈舍、青贮池建造图纸, 深入生产一线, 帮助指导养牛 (羊) 户建造标准化暖棚牛羊舍、永久性青贮池, 购置饲草加工机械。技术人员根据不同农户生产、生活及经济条件, 结合牛羊不同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生理需求、生产性能、饲草资源状况, 帮助指导农户建立不同养殖模式, 制定适合当地肉牛 (羊) 养殖饲料配方、屠宰标准, 实行科学饲养管理。全县累计建造标准化暖棚牛羊舍6502栋319394m2;建造永久性青贮池2957座63391m3;补贴投放中小型饲草加工机械9225台。全县19个乡 (镇) 100个行政村建设肉牛养殖示范点100个, 示范户8000户。扶持建设肉牛存栏千头以上示范村20个, 肉牛存栏万头以上示范乡镇3个。通过改善肉牛基础设施条件, 以点带面, 科学饲养, 形成了一户带多户, 多户带一村, 一村带多村, 多村成基地的区域化、规模化肉牛 (羊) 生产格局。

1.4 加快品种改良进程, 全面推广肉牛冷配改良技术

鉴于西吉县东、西部山区肉牛品种改良进度缓慢, 所养本地黄牛个体小, 产肉量低, 饲料报酬不高, 经济效益低下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 县农牧局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在全县19个乡镇设立了48个肉牛冻精冷配改良点, 坚持以直把式输精技术为基础, 积极推广同期发情、引导发情、妊娠诊断技术, 以利木赞、西门塔尔、安格斯、夏洛莱等肉牛冻精为父本, 逐年提高适龄母牛受胎率, 年均完成冷配改良任务2万头以上, 加快了肉牛良种化进程, 冻精冷配所产犊牛比本地犊牛头均售价高出500元,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1.5 加快饲草调制步伐, 降低饲养成本

近年来, 在全县肉牛养殖示范村、重点养牛户中主推了3项饲草调制技术:一是在规模化肉牛养殖场、肉牛养殖大户中推广青贮专用玉米种植, 制作全株玉米青贮饲草, 一次性青贮常年饲喂;二是在肉牛养殖重点户中推广玉米秸秆黄贮技术, 在玉米收获后一次性黄贮, 常年搭配饲喂;三是在肉牛养殖一般户中推广农作物秸秆氨化、酶贮技术, 每季度氨化或酶贮一次, 搭配主饲草饲喂。同时在紫花苜蓿种植和留床面积大的乡镇村, 动员肉牛养殖户做好紫花苜蓿初花期、饲用高粱霜冻前的刈割、晾晒、加工、储存和搭配饲喂, 积极推广紫花苜蓿包膜青贮技术, 拓宽饲草料来源, 创新加工调制模式。通过以上技术推广和模式创新, 使养殖户基本上实现了饲草由地上堆放转为地下贮存, 解决了冬、春季饲草短缺、营养不全的问题, 达到常年均衡供给, 减少了饲草浪费, 提高了饲草利用率, 深受养殖户欢迎。2012年全年完成秸秆饲草加工调制11.0万吨, 其中全株玉米青贮3.8万吨、玉米秸秆黄贮1.3万吨、酶贮1.9万吨、微贮0.2万吨、氨化05万吨、苜蓿包膜青贮1105吨、加工利用草粉3.2万吨, 推广养殖农户1.1万户, 完成饲草调制技术培训2000多人 (次) 。

1.6 普及推广实用技术, 全面提升科学养殖水平

为了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 建立健全产业实用技术推广体系, 全面实施“科技兴县”战略, 县农牧局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技术人员, 深入生产一线驻村蹲点, 手把手教给农民暖棚养殖、饲草调制、肉牛肉羊短期育肥、黄牛冻精冷配、疾病防控等与肉牛生产相关的先进实用技术, 编印、发放《畜禽养殖技术手册》、《饲草加工调制技术》、《肉牛优质生产100问》、《肉牛生产实用技术》等技术手册5万余份, 年均举办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100期, 培训农民2.8万多人 (次) , 极大地提高了养殖农户的科学养殖水平。

1.7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 在区、市、县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西吉县把发展清真牛羊肉产业当作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来抓, 农民群众把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作为产业致富的重点门路来发展, 县农牧局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力以赴为养殖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同时结合不同乡镇、村具体情况和农户发展愿望, 走“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路子, 使全县清真牛羊肉产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形成了以什字、兴隆为核心、辐射带动葫芦河川道区的肉牛养殖场、养殖大户生产基地;以白崖、偏城为核心的东部土石山区肉牛、肉羊养殖重点户发展基地;以平峰、兴平为核心的西部黄土丘陵区肉羊生产散养基地。尤其是随着兴隆镇单家集活牛交易市场和屠宰贩运业的发展, 县城吉鑫清真肉类有限责任公司和单家集清真牛羊定点屠宰场等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以及杨坊、山庄、玉丰等肉牛养殖示范村, 小坡、王河、二岔等肉牛养殖示范点, 马志珍、胡青平、李柏珍等肉牛养殖示范户, 辐射带动了全县肉牛、肉羊产业的扩量增效, 使清真牛羊肉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2 存在的问题

(1) 西吉县草畜产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其份额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中仍然不足, “牛”在县内东、西部山区绝大多数群众心目中仍然是一种农业生产资料, 发展商品肉牛生产, 靠养牛、养羊增收致富的观念淡薄、意识不强。同时, 随着劳务输出、马铃薯以及西芹等行情看好, 相当一部分农民不愿意从事生产周期长、消耗精力、风险较大的养殖业, 从而使全县草畜产业商品化程度低, 尚未形成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格局, 生产总量不足, 整体规模偏小, 畜产品量少质次,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 受资金、技术限制和干部群众认识不足, 已建成的养殖示范园区、示范点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比如西部山区, 人工草地面积大, 但因受资金、水源、认识等条件限制, 农户养畜积极性不高, 饲草资源浪费严重, 使紫花苜蓿留床面积逐年减少, 而川道区群众没有大量的土地种植饲草, 养殖所需饲草料均须购买, 导致饲养成本高, 规模化发展难度大。

(3) 良种化程度低, 尤其是西部山区, 本地黄牛约占养牛数量的70%以上, 个体偏小, 生产性能不高, 商品率底, 加之饲养管理粗放, 有啥喂啥, 母牛、育肥牛、犊牛混群饲养, 一个标准饲喂, 直接影响养殖业经济收入。

(4) 饲草料结构单一, 营养不全, 经加工配制饲喂的养殖户较少。理论数据饲草略有剩余实际上缺草, 有草的农户无畜, 有畜的农户没草, 加之刈割、贮存不当, 严重存在着区域性、季节性、农户间饲草供给的不平衡。

出口清真食品进行清真认证很方便 篇5

清真食品的清真认证,是指按照伊斯兰教规定的标准,认定生产加工的食品是否符合“哈俩里”(符合伊斯兰教法,阿文:;英文:Halal)的要求。进行“哈俩里”(清真)认证,是我国清真食品进入国际穆斯林食品市场的通行证。清真食品清真认证的申报的程序

(1)打开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网站,点击眉栏的“清真认证”下载表格。

(2)根据表格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填写表格时要把主料、辅料填写齐全。

(3)通过邮箱递交申请。递交申请时要把主辅料中要求提供清真认证的证书复印件附上。

(4)组织考查。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伊斯兰教协会派员进行考查,并写出考查报告。(5)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组织专题会议按照伊斯兰教法进行分析审定。

(6)向审查通过的申请企业发出清真认证通知。(7)企业缴费。

(8)制作清真证书并寄发证书。清真认证已形成网络

进行清真食品的清真认证已经形成网络,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统一出具“哈俩里”(清真)证书,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伊斯兰教协会共同监督、指导、检查,地方伊斯兰教协会负责日常的监督检查。清真认证的企业在清真事务管理要做到“五有”

“五有”就是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培训、有检查。(1)有机构,就是认证企业要成立清真事务管理办公室。(2)有人员,就是要有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肉食类企业必须要有专职人员。关键岗位(主要指主管领导、研发、采购、仓储、销售、车间主任等)一定配备专职人员。专职人员中和关键岗位要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人员。

(3)有制度,就是要有保证清真食品生产确保清真的规章制度。要像制定质量管理制度一样制定清真管理制度。

(4)有培训,就是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清真知识方面的培训,增强认证企业清真意识和认真执行清真标准的自觉性。清真食品知识的宣传教育要经常进行。

(5)有检查,就是要经常对执行清真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查,并随时或定期进行分析。检查要有检查记录。对认证的清真食品要求实现“两个安全”

清真大寺的红色往事 篇6

这段三军会聚同心城的重要历史,八十年来却一直鲜为人知。

我们原本是被这座清真大寺的古朴风格、巍峨气度所吸引,拾级而上,却意外地揭开了一段神秘的红色往事。

大寺的教长(阿訇)周彦祥坐在一堆古籍前耐心地向我们讲述这座清真寺的历史沿革,直到立在房间那头恭敬等候的教员,开始用眼神催促他去吃饭。

这是一天之中第三次礼拜之后的傍晚时分。周彦祥慢慢起身,送我们走出教长室,分手时不经意地指了指头顶悬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铜牌说,“我们不但是一个古老的清真寺,还是一个红色清真寺。这是当年红军西征创建豫海县(同心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旧址所在地,也是红军长征三军大会师的地方。”

在教长身后不远处的礼拜大殿正中,一块高悬于廊檐下的“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牌匾,似乎见证着那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往事。

半个城里的秘密

“这里原来叫半个城。”顺着周彦祥的目光,可以清晰地眺望同心老城全景。

半个城是老城的别称,大寺所在的地理位置就在老城西北角的高地上。东侧一段遗存400多米长的古城墙,数百年来默默倾诉着“半个城”别号的由来。据说元末时期,清水河的河水一夜暴涨,将同心老城几乎冲毁,只剩下半段城墙,城中百姓从此冠之以“半个城”称号,一直沿用至上世纪70年代。如今,这个旧称早已被大多数人所遗忘。

在历史记忆沉淀当中始终籍籍无名的“半个城”,1936年却因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主力在此会师而被清晰地定格。在那个特殊的年份,除了延安,再找不到像同心一样一时会聚如此多的红军高级将领的地方。毛泽东、周恩来在长征路上翻过六盘山之后第一站就是同心,建国初授衔的十大元帅当中,朱德、彭德怀、聂荣臻、刘伯承、贺龙的身影曾闪过同心。10位大将中的4位,57位上将中的24位,均曾留足同心。117位中将中,有74位也是当年从同心匆匆走过,奔赴红色延安。

1936年红军西征时,以大寺为会场召开了各界代表大会,在这里成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盛赞“这是回民解放的先声”。大寺还接待过埃德加·斯诺、马海德等国际友人的西征前线采访,催生了那本享誉全球的《西行漫记》。

1936年11月7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和红十五军团及回族群众一万多人在同心城西郊河滩上召开军民联欢大会。缘于这一短暂的红色历史,这座屹立于“半个城”的清真大寺曾经显赫一时。

这是日落前的一次礼拜时间,穆斯林信徒全然不是想象中严肃乏味的形象,而是和日常风景融为一体。他们骑摩托穿城而来,车子在青砖照壁前一停,从拱门进入,登上一个高台,到寺院的礼拜大殿来做礼拜。

始建于明朝初期的同心大清真寺是在一座倾塌的喇嘛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距今有六百多年历史,明清两代曾经重修过三次。大寺坐西向东,为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风格,兼具中亚阿拉伯风格的装饰。挑梁飞檐、歇山起脊。寺门、照壁、井房、浴室在下部,大殿、邦克楼、讲堂在一座7米高的砖砌高台上。照壁立于高台正前方,照壁后面是三孔拱門,邦克楼立于拱门之上。穿过拱门,登上高台,是一个由大殿和南北讲堂形成的三合院式平台。

青砖包砌的7米高台,壁面平直,收分严谨,将大寺衬托得更加巍峨壮观、气势不凡。大寺门前照壁上刻有一幅“月藏松柏图”,古朴典雅,意境深邃。大寺内外,中、阿两种文字的对联、警言比比皆是,而且寓意深邃。大寺拱门,有中、阿文砖雕对联各一幅,中文是“洗心、忍耐”,阿拉伯文是“诚信礼拜者,如水中鱼,游弋自如;阳奉阴违者,如笼中鸟,惶恐不安。”院内大殿两侧两个小月门,门楣上分别刻有砖雕阳文“进退有度”和“出入是门”。

很多来访者都会被这座清真大寺神秘古老的气质所吸引。1984年5月,伊斯兰世界联盟秘书长穆罕默德·本·纳赛尔·阿卜迪来访时曾感叹道:“在中国的山区穆斯林居住地区,有这样一座雄伟精巧的古老建筑被非常完好地保存下来,是我想不到的。”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座清真大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留下这样一段珍贵的回忆。遗憾的是,这段彪炳史册的红色历史,在此后几十年虽然被很多人留存在记忆深处,但始终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和考证,尘封已久,一度随着岁月的冲刷而日益模糊。

三军会师同心城

同心县本土党史专家杨文元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着力整理同心的红色历史,三十多年潜心为营,终于慢慢揭开了这段掩藏在清真大寺的红色历史。如今,他搜集整理的大量资料就保存在与大寺毗邻的红军西征纪念馆里。

杨文元对1936年红军西征时期经过同心时的一些活动进行了持续多年的研究。越深入研究,越感觉到这段被遮掩的往事在党史中的地位被大大忽略了,同心的红色文化显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

据他考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曾有9次大的会师,前8次都是两支独立部队或两个方面军的会师,只有第9次在宁夏同心城才是真正的三军会师。《中国共产党宁夏史》《红旗漫卷》以及在相关党史刊物上对于同心三军会师都有记载。但是,同心会师当时属军事战略上的秘密会师,加之原始文字记载不太多见,故这次三军会师被淡化。

1996年,杨文元专访了原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开国上将肖克将军。他问将军,红军三军到底在何处会师?肖克不假思索地一口回答:“在同心城啊。”

肖克还专门为同心题写了“红军长征陕甘宁,三军会聚同心城”的题词,被各大传媒广为转载。那一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在宁夏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杨文元提交了《尊重历史事实,完整准确地宣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问题》的论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三军会师同心城”的学术观点,在学界引起不小的争议。

nlc202309091038

三三两两的穆斯林,悠然信步,在青砖古朴的庭院里露出笑容,坐在木制长椅上的老人眼神里也全是安闲自得。这座寺院和八十年前没什么两样,寺院里头戴白帽的穆斯林亲切的笑脸也和当年没什么两样。不难理解,老红军多年后忆及长征经过的这座西部小城,为什么都不约而同用了“像回到家一样”的表述。

当年红二、四方面军进入同心城时,受到回民群众的热情欢迎。红二、四方面军的女红军,到达这里时喝上了当地百姓专门为她们炖的鸡汤。她们说:“长征到了同心,像真正到了家一样。”

同心城当时为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西哨前沿,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朱德总司令还在这里为负责红军领导人医疗的傅连璋、陈真仁夫妇批准举办了婚礼(新婚房至今仍在),他意味深长地说:“同心城这个地方好,同心城里结同心,同心同德,革命到底。”

当时,红军三大主力在国民党重兵进攻下,被迫步步后退。“从会宁出发后,形势一直很紧张。”开国中将杜义德回忆说,“1936年10月24日至29日,红四方面军2.1万余人相继渡过黄河,计划打通与苏联的‘国际交通线’,由于国民党军队占领渡口,未及过河的四军和三十一军退回。”

而已过黄河的红军组成了西路军,孤军奋战,浴血河西走廊,虽然毙伤敌约2.5万人,但在敌众我寡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最终失败。11月初,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制定新的作战计划,决定集中三军主力经陇东进入陕西。

据肖克将军《三军会聚同心城》一文记载,“1936年11月初,稍事休整后的红一、二、四方面军,开始集中向陕甘宁根据地转移。11月中旬,三军会聚同心城。……在同心城外的一个河滩上,召开了盛大的军民万人联欢大会。这是继会宁、将台堡会师以来,三军主力和领导人都会集一地的第一次大會,也是我们进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盛会。”

张国焘也在《我的回忆》中写到:“在同心城一个大院落里,我和朱德率所部与彭德怀又重新会合了……”

长征路上大奇迹

1936年11月7日,同心清真大寺西南面的河滩上,上演了百年难见的壮观场面。红一、二、四三军总部和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同心城清真大寺西南角的河滩上,召开军民联欢大会,庆祝三个方面军会合。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各方面军的领导都参加了联欢大会,朱德、张国焘、彭德怀、贺龙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大会结束后,红军领导同志在当地阿訇的引导下,拜访了同心清真大寺。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和回民独立师总部就设在大寺南边厢房内。红十五军团回民独立师首长和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在城内金振明的饭馆里宴请了红军三个方面军的领导人。

对于这次大会,原始文字记载不太多见,但召开大会的珍贵照片却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里。

肖克将军回忆三军会师的难忘场景时说:“回民群众提着水壶,举着迎客盘,夹道欢迎红军。会场上红旗招展,部队情绪十分高涨。当地百姓帮我们解决了部队的冬装、粮食,使我们有安然到家的感觉。”

“那天天气很好,上万人一起喊出的‘统一抗日’口号声,一直传到天边。”年近九旬的本地人马进新在记忆中深藏着那个难忘的画面。

就在这次大会之后的11月21日下午,三军(红一军团、十五军团,红四方面军四军、三十一军在红二方面军的配合下)合力打了山城堡一仗,胜利地结束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后一仗。

长征出发时,红一方面军8.6万余人,红二方面军1.7万余人,红四方面军约10万人,三军到达同心城时,仅剩3万余人。正是这些保留下来的红色种子,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

1983年,同心清真大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命名和推荐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06年8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杨文元曾多次撰文列举这些被忽略的历史细节,比如:红军西征战役的总指挥部就设在同心;西征时创建的也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就在同心;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保安和宁夏豫旺(即今同心豫旺镇)访问后发表的《红星照耀中国》,让世界第一次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继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宁会师和红一、二方面军将台堡会师后,在同心城实现了红一、二、四方面军的三军大会师,这是长征路上九次会师中的惟一的三军大会师;邓小平、彭德怀、徐海东等200多位开国功勋在同心县留下了活动踪迹,他认为这是 “长征路上一大奇迹”。

八十年,这些隐秘的细节,就掩藏在这座古老的清真寺里。

清真产业 篇7

关键词:清真食品,饮食文化,餐饮业,民族经济

清真食品是按照我国回族、维吾尔族等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特殊饮食习惯, 进行屠宰、加工、制作的符合清真标准的食品、饮品及副食品等。清真食品不仅是少数民族的特殊需要, 同样是我国食品行业中的重要一部分, 对于民族团结和民族经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成都市少数民族分布及饮食文化

成都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住的西南地区城市,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 全市常住人口中, 汉族人口为13920686人, 占99.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6939人, 占0.9%。其中, 人口上千的民族有:回、藏、满、羌、蒙古等十个民族。回族和藏族人口最多, 均达万人以上。回族在成都属于大散居, 小聚居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成都市和其他的县乡, 其中金牛区、武侯区数量较多, 青白江区弥牟镇是回族集中的地区, 都江堰少数民族也较为集中。少数民族83%生活居住在城镇, 17%生活、居住在农村, 往往在乡村自成村落, 在城镇自成街道, 城市民族工作的特点十分突出。

成都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当然也以其麻辣风味为主的川菜名扬全国。由于历史及自然原因, 成都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 在保持原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较多的、有选择的融入了四川饮食文化, 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在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中, 在饮食上互相帮助, 彼此学习, 受川菜调味方法的影响, 使成都回族清真菜味道上趋于川味化。但从总体上来说, 成都市清真食品产业仍然难以和汉文化为主的饮食相竞争。

二、成都市清真食品现状

1、清真食品类型及分布

成都市清真食品行业的主要类型有牛羊肉专营店、清真产品加工企业、大小型餐饮业和一些特色街边小吃等。成都市内约300家清真餐饮店, 以市中心方圆居多。生产加工清真食品的企业主要以辣酱、牛羊肉、饮料和其他副食为主, 青白江区为成都市清真食品定点生产地, 清真食品行业发展初具规模, 企业法人和员工并不一定是少数民族, 但是在食品的清真保障中却严格按照规定, 并有部分少数民族为代表进行监管和负责。牛羊肉专营店则大多靠近清真寺附近, 店面普遍不大。餐饮业的典型代表则是西北面食馆, 在成都市内的中低档清真餐饮店中, 其中有50%以上的个体店都是以兰州拉面命名的清真主营西北面食的餐馆。成都著名清真小吃 (如糕点) 在皇城坝、西御街等出售, 还分散着一些少量的路边清真小吃摊和烧烤摊。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较高档的大型清真餐饮店, 聚集在市中心周围, 消费较高。总得来说, 分布仍然呈现大分散, 小集中的特点。

2、经营规模及方式

成都市清真餐饮行业大小不一, 较大的中高档清真餐饮店总体不多, 以清真拉面馆为例的小型餐饮店, 在成都市区内的大街小巷, 几乎都有所分布。其经营者大多来自西北回族聚集地, 以青海、甘肃和新疆居多。他们大都是传统的回族或其他少数民族,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状况不好, 从而选择外出谋生, 因为没有别的技能, 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而经营民族特色的拉面馆就成了一个良好的选择, 能够以较低的门槛和费用来投资清真拉面馆。这些拉面馆都是以家庭经营为主, 餐馆内部设计简洁, 环境状况也差强人意。由于不需要雇佣人员, 从而保证了经营者的经济收益。但这也是清真餐饮难以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

3、消费状况分析

从成都市清真食品主要消费群体来看, 有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和在本地工作的少数民族人员。各大高校清真食堂是主要并且聚集的清真食品供应场所, 同时, 在学校周围大都零星地分布着一些小的清真店。来自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平时主要在食堂和这些清真餐馆就餐, 因为学校附近的清真店以小型的拉面馆为主, 相对而言价格比较实惠。由于饮食的特殊性, 同穆斯林人员一起的非穆斯林也开始去清真饭店消费, 他们也开始了解和关注清真食品, 增加了清真食品的消费群体, 使得清真食品不再仅仅是部分少数民族饮食的一部分, 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从而成为服务大众的食品, 越加推动了清真食品产业的发展。

三、清真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清真饮食的发展对于少数民族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但在少数民族较分散的城市中, 在其他各民族饮食文化的竞争与冲击下, 清真食品产业发展困难。对于清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来说, 成都市清真食品行业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 清真食品生产服务对象有限, 增加了成本, 不利于竞争。清真食品主要是为有着特殊饮食习俗的少数民族群体所生产的必需品, 对其他人来说则并非必须选择的产品。清真食品在原料的选取, 屠宰, 加工制作, 运输贮存等环节都有严格的禁忌, 清真食品生产工序、质量、卫生较独特且要求高, 因此增加了成本。市场上清真肉类的价格总是比非清真肉类价格高, 因此对于无特殊饮食禁忌的人们来说, 更倾向选择价格较低的产品。这就使清真产品的服务群体仅限于有特殊习俗的少数民族, 由于收入不高, 少数民族购买力又跟不上, 所以就会出现市场上清真食品企业比非清真食品企业经营状况显得低靡很多, 生产和出售的竞争力都不强。

第二, 清真餐饮店规模小, 经营方式单一保守, 卫生环境质量差, 难以形成特色品牌。成都市内清真食品店店面都较小, 店内设备简陋, 大都以家庭为主体经营, 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来自不同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成都开办清真餐饮店, 地域特色虽然显现出一点, 但总体来说经营种类近乎相同, 饭菜口味的特色和纯正率也不高, 让顾客感觉可选择性很少。

第三, 清真食品行业缺乏认证许可体系和有效的监管, “清真不清”现象时有发生, 对清真食品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清真食品行业缺乏统一的认证体系, 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城市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清真食品行业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展, 当然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成都市伊斯兰协会和民族宗教事务局虽然对清真食品的监管做出了一些条例, 但在具体实施中, 很多小的餐饮店只要办理工商经营许可证就能营业, 没有统一的清真认证。经营者的民族和习俗也没有审核, 清真的标准完全是由经营者自己来决定的, 缺乏有力的监督。这样一来, 有的经营者趋于各种因素, 在非清真的餐饮店外挂上了清真的牌子和宣传单, 还有一些企业在非清真的产品上打上了清真的标志, 这些误导消费者选择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责任, 更是对少数民族极大的不尊重, 影响我国民族团结。

四、成都清真食品产业未来发展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以美食著称的西南地区城市, 其餐饮业的发展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了, 因此, 清真食品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这对于未来成都市清真食品产业的良好发展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为此, 今后清真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式及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 加强清真食品监管, 完善统一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清真食品既要保证“清真”的特性, 也要保证食品安全要求, 因此对清真食品生产销售一系列的过程要进行严格控制, 充分发挥当地伊协和宗教局关于清真食品监管的主动性, 从源头上杜绝清真食品生产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对定点生产企业和餐饮业进行整顿, 针对各种不尽相同的清真标志和宣传广告, 仔细核实清真食品经营人员的民族和饮食特征, 建立地方统一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 防止鱼目混珠, 保证少数民族消费者权益。

其次, 转变清真餐饮业经营模式, 形成连锁经营, 树立品牌意识, 增强清真食品竞争力。现代市场经济下, 饮食行业的竞争日益增大, 传统的清真餐饮经营方式根本就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假若长期按照以前的模式发展下去, 只会渐渐衰落, 难以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便利。借鉴北京“牛街”和西安“回民街”清真食品发展的聚集效应, 在成都市也形成集中的清真食品经营模式, 提高影响力, 同时也可以成为城市的特色, 带动经济效益。因此, 清真餐饮业要择优学习现代经营理念, 进行餐饮店改革, 形成连锁产业化经营, 提高服务质量, 以特色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在餐饮业中占领一席之地。

最后, 充分利用成都市“美食之都”美誉的优势, 打造独具特色的清真川味食品。继续大力扶持青白江区唐家寺清真食品定点生产基地, 提高清真食品在当地的影响力, 并以优质健康的食品和合理的价格为更多的消费者服务。与少数民族聚居地清真食品产业带头企业进行交流, 互相学习, 制定适合本地的发展战略。同时, 在举行一些大型的食品展览会时, 让更多的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参与, 对今后清真食品产业的良好发展拓宽市场, 使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清真食品行业快速发展起来, 也是推进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安辉.散杂居民族地区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的难点及对策思考[J].中国穆斯林, 2011 (03) .

[2]包玉明, 刘烈军.关于清真食品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和探索[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4 (06) .

清真产业 篇8

目前从清真食品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现状看, 目前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范围内有60个, 人口约15亿。在各穆斯林国家, 对清真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对于清真食品的规格的需求更高。另外, 世界上40多亿的非穆斯林群体也不同程度地对清真食品日益关注, 这些非穆斯林国家的穆斯林市场包括印度、美国、菲律宾、法国等。

笔者通过前期对新疆清真食品产业现状以及中亚地区清真食品需求和产业现状的调研包括对于清真生鲜食品、清真速冻食品、清真高低温熟制食品、清真乳制品、清真豆制品、清真食用植物油、清真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饮料、清真原料辅料等, 归纳其产业发展趋势、找准其存在问题, 通过国家政策和相关学科理论, 针对新疆清真食品产业和中亚地区市场需求等发现新疆清真食品产业在中亚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此外对于为营造地区和谐、互利互惠, 特别是繁荣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可以注入新鲜活力。同时为了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在就业和发展民营经济方面也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和现实作用。

为适应中亚市场对于清真食品的急迫需求, 我区清真食品企业也面临着向国际推广发展的重大转折。当前我新疆的清真食品产业必须转变观念和工作重点, 实施六大转变:第一、发展战略从对内向全方位的推广转变;第二、工作重心从将高端清真食品“请进来”向加快“走出去”转变;第三、推广理念从“民族化”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转变;第四、推广机制从区域系统内推进向系统内外、政府民间、国内国外共同推进转变;第五、推广模式从政府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的市场运作转变;第六、营销方法从传统销售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销售为主转变。

当然在当前中亚对于清真食品需要不断增长的新形势下, 我区相关企业对于中亚清真食品市场需求的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

(1) 产品低端化, 利润微利化。

(2) 产品单一, 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机制。

(3) 从历史发展来看, 现有相关企业发展不完整不系统, 相关企业一定要从市场角度来看有关中亚历史、宗教、政治等诸多因素, 从而针对中亚清真食品市场刚性需求做好相关研究以备企业将来发展之需。

(4) 在中亚已有企业中出现的关于中亚清真食品推广的资料和数据来看对于产品来看有关企业不能迅速、全面反映最新市场刚性需求情况, 从而失去大好时机。

从微观角度来看新疆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主要的问题在于:

(1) 清真食品产业政府主导政策缺乏, 国家应该建立相应的微观政策严格监控有关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相关企业的品牌意识, 构建良好的品牌传播渠道提高市场认知率。而且一定要梳理好区内相关企业相互间建立良性的竞争, 避免利润降低。

(2) 认真做好相关市场对于竞争者的分析, 目前从中亚清真食品市场需求分析来看, 新疆清真食品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土耳其、马来西亚、印尼、巴基斯坦等, 我们在竞争环境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其主要问题就在于对于对于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缺乏研究。

(3) 从具体影响新疆清真食品企业在中亚发展的症结来看销售平台的构建过分单一, 同时对于影响新疆清真食品市场化发展的五大“绊脚石” (质量、包装、销售、价格、品牌) 缺乏有效的管理平台。特别是新疆清真食品产业链管理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了确立以建立企业为主导的健康产业体系的构建, 使品牌形象及其产品设计发育不全, 产品的附加值偏低。

(4) 对于我区企业的分析来看, 目前相关企业在中亚的产品一个明显的问题是新疆清真食品的“同质化”, 相互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 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利润偏低甚至出现亏损

由此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就新疆清真食品产业在中亚的良性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1) 创造新疆清真食品产业的高附加值的立足点, 实现高增长、高收益、齐发展。

(2) 一定要科学的建立新疆清真食品国际化的品牌营销模式, 增加销售渠道和平台。

(3) 新疆清真食品产业要想实现自己产品的蓝海战略必须要实行相关企业“产品差异化”。

(4) 借助内地技术优势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及技术层次。

(5) 创建清真食品产业发展资本渠道来源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6) 优化清真食品产业对外贸易战略的指导思想, 避免相关企业间恶性竞争。

(7) 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扶持新疆清真食品企业对外贸易

(8) 建立与完善清真食品出口销售体系 (9) 做好清真食品的深加工。

参考文献

[1]李自然.浅谈清真食品的界定[J].回族研究, 2004 (4)

[2]杨小波, 刘敦华.宁夏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现状[J].农业科学研究, 2011 (2)

[3]王茂华, 袁松宏.中国—东盟清真食品认证发展现状[J].中国食品工业, 2010 (4)

[4]李国芳, 姜涛, 焦育荣.论清真食品包装[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8)

[5]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依法加强清真食品管理促进清真产业健康发展[J].宁夏画报 (生活版) , 2011 (4)

京华美食——清真三店 篇9

在北京的居民构成中, 信奉伊斯兰教的民众占了相当比例, 因而清真风味菜肴成为京华美食的重要一支。北京清真菜馆中的老字号为数不少。以涮羊肉而著名的东来顺, 本刊已专文介绍。本文介绍烧羊肉的白魁老号、烤羊肉的烤肉季以及酱羊肉的月盛斋。

白魁老号

白魁老号饭庄, 始建于清乾隆五年 (1741年) , 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清朝期间.曾被内务府认定为有资格供奉御膳的馆子, 每年农历二月二, 经皇宫恩赐, 还将四小太监抬来的“龙盒”悬挂门脸, 以显示荣耀。

历史上的白魁老号, 最初叫“东长顺”, 因其店主名字叫白魁, 久之, 食客遂改“东长顺”为白魁。后因白魁罪充军到新疆, 饭馆转让他人, 但老店名号和制作烧羊肉的技术和风味却继承下来。

沪上名流金云臻回忆老北京的历史名吃, 称白魁老号的烧羊肉有两大特点, 一是配料讲究, 用老汤;二是全都使用阉公羊, 肉质肥嫩。白魁老号选肉一定是要3-6岁的西口黑头白身的羯羊 (即阉过的公羊) 且体重必在30-40公斤。这样的羊肉肥嫩无膻味, 烧、烤、涮均宜。白魁老号的制作技法也非常考究, 吊汤、紧肉、煮肉、煨肉, 然后再用香油炸制, 六道工序要求严格, 缺一不可。其吊汤、煮肉的配料和中草药就有20多种.如丁香、豆冠、砂仁、白芷、三奈等, 且要依季节变化增减调料品种和用量多少。烧羊肉整个过程需要10个小时.从大火到小火, 中途不能中断。收汤后再用香油炸制, 因而羊肉烧成后外焦里嫩, 香烂适中, 酥绵不腻。

烤肉季

坐落在“燕京八景”之一什刹海北岸的烤肉季饭庄创立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 , 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北京烤肉季与清代什刹海的“荷花市场”密切相联。据史料记载, 什刹海在元代就是北京 (当时称大都) 的风景区和商业区, 每到夏日, 湖中菱荷香艳, 岸边绿柳垂丝, 是人们避暑的胜地。到了清代,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七月十五, 人们在此纳凉、赏荷、游乐, 为摊贩经营提供了生机。众多摊贩通常五月即来, 七月离去, 有的甚至九月初九重阳节后才撤摊, 年年如此, 从不间断。

在众多食棚中, 京东通县人季德彩在银锭桥畔的烤羊肉摊烤肉溢油荡香, 引得众多游人前来光顾。季家生意一传就是几代, 业主季德彩而后, 相继为季宗斌、季增元及季阁臣等, 祖孙三代经营烤肉, 烤肉摊也逐步发展成为滨湖依柳的水榭小楼, 为后世留下“银锭桥观山一景, 烤肉季烤肉一绝。”的美谈。

烤肉季对烤肉用料的选择和加工非常考究。其用肉多选张家口以西的绵羊, 其形状黑头团尾, 重量不超过50斤, 主要用羊的上脑和后腿部位的肉。在加工过程中, 刀工非常精细, 要把筋膜碎骨、肉枣等全部剔尽后压冻排酸。这时的肉十分鲜嫩, 有“赛豆腐”之称。切肉片的刀是特制的, 约1.5尺长, 切出的肉片要求薄厚均匀, 达到半透明状的标准。这样烤出的羊肉才鲜嫩可口、不膻不柴。

月盛斋

月盛斋开业于清乾隆年间,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 曾在御茶膳房担任杂役的回族人马庆瑞在北京前门外西荷包巷摆摊卖肉。马庆瑞擅长制作酱羊肉, 博得人们的赞誉。乾隆四十年 (1775年) 春天, 马家在户部街 (现今天安门广场东侧) 正式开开办羊肉店, 因店址在西月墙路南, 故借其墙的月形, 取名“月盛斋”。

《旧京琐记·市肆》载:“月盛斋者以售酱羊肉出名, 能装匣远赍, 经数月而味不变。铺在户部街, 左右皆官署, 此斋独立于中者数十年竟不以公用。收之, 当时官厅犹重民权也。”

清真产业 篇10

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群体的形制之一, 是伊斯兰文化和社会活动的载体。随着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内地的广泛传播,伊斯兰建筑与各地的传统建筑逐渐相结合,形成带有地域建筑特点的宗教建筑,体现出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特征。

复州城清真寺同样具有中国内地清真寺的本土化特征。在它身上既能找到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特征,又带有明显的中国北方传统建筑风格。在复州城清真寺不断扩建和改造的过程中,依照穆斯林的宗教信仰需求和辽南地区的地域特点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融合,体现出了较高的建筑文化特色。

2. 历史沿革

复州城清真寺坐落于大连市瓦房店复州城镇的大公委甜水巷,占地约3000平方米。 该寺始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后经多次修葺和扩建。1995年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2004年被大连市政府列为重点建筑保护单位。该寺是复州地区回民重要的活动场所, 也是研究清以来宗教发展演变以及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3. 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复州城清真寺建筑群体基本符合中国内地清真寺的布置方式,唯独特别的是其将寺门设于南侧,这种设置明显不同于清真寺院落常规的做法。一般清真寺建筑群的寺院空间序列沿轴线依次纵向展开:牌楼、大门、 二门、礼拜大殿等,均位于轴线上,邦克楼通常也布置在此轴线上(亦有置于寺院一角的常例),两侧的厢房则用做讲堂或办公用房,由此围合成一进内向的大小院落。水房、 阿訇宿舍等辅助性用房多设在大殿背后或侧旁的庭院内。但是由于清真寺往往位于信徒聚居的区域内,其场地容易受到地形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往往会因地制宜地对清真寺进行灵活布局,但是必须以不违背教义为前提。考虑到当时复州城建城历史, 我们认为受周围环境、地形和城市布局限制的因素并不明显,这种布局十分突出的是受到北方地区传统民居“三合院”布局的影响。 如位于长春市长通路北侧清真寺胡同的长春市长通路清真寺,同样也是采用了将入口设置于南侧院墙的方式。

4. 平面布局

在遵循中国内地清真寺普遍格局的基础上,复州城清真寺的建筑群和院落总体布局都是别具特色的。该寺为一进院落,沿东西中轴线设有卷棚殿、大礼拜大殿与后窑殿。其中大礼拜殿建于清顺治年间,为清真寺最早建筑; 后于1920年在其前后分别增建卷棚殿和窑殿。 大殿两侧各有一月亮门,其他的附属建筑还有尖宝顶四角井亭、经匣室、会客室、寝室等。

寺门开设于南侧院墙上,在空间上形成南北轴线,各辅助用房位于大殿北侧,南面则为阿訇住宅。在主轴线中心坐落礼拜大殿和在南北轴线尽端设置教长室的格局,从伊斯兰教的五信教义“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 信先知、信后世”中探究,能感受到其宗教信仰内涵和世俗生活外延的一种融合。位于大殿北侧的角井亭,又称克朗楼,正在修复建设当中,其外立面为四脊攒尖形式。此外, 在东西轴线上,大殿月台正对一排高大杨树, 更使得院落空间具有“三合院”的感觉。殿门前铺设草坪,设石桌凳,栽有银杏和悬铃木庇荫。整体院落景观采用伊斯兰园林的十字中轴对称的经典结构,体现了伊斯兰宗教精神的传承感和庄重感。整座寺院在绿树的隐映下,平添了许多清净超然的建筑意境。

5. 单体建筑分析

复州城清真寺的主建筑为卷棚前殿连接礼拜大殿与后窑殿(即天房),大殿总面积为500多平方米(图1)。卷棚前殿正门面宽5开间, 进深2开间。礼拜大殿坐西面东,三明两暗, 内部有32根柱。位于建筑最深处的窑殿内有暖阁式小殿堂,称为凹壁,为阿訇讲经处所, 凹壁的后墙上镶有一块“亘古清真”的大型石刻。

复州城清真寺主殿面阔20余米,通进深为30余米,呈窄而深的平面,因屋顶用“勾连搭” 结构,使整座大殿整体而又富于变化,有主次轻重之分,大殿可容纳300多人同时做礼拜。 在清真寺内部,卷棚前殿与礼拜大殿之间的勾连搭结构连接处设置了一道墙,并开5个伊斯兰圆拱门,非常合理而巧妙地将前殿与礼拜大殿做出了空间上富有节奏的分隔,同时给予步入大殿的教徒以心理和情绪上的铺垫(图2)。

从大殿外部来看,整座建筑墙壁以石材为墙基,上砌青砖,殿脊为硬山式的三连棚,覆以筒瓦,整座建筑形态庄重肃穆。正立面面阔5间带檐廊,卷棚屋顶, 仰瓦屋面,局部砖雕,其尺度和形式与吉林民居完全相同。建筑向东开门, 所有墙壁除凹壁后墙外其他各个墙面均有对称开窗,除礼拜大殿沿室内主轴线两侧左右墙面开窗为正圆形外,其他窗在外面看来为砖砌圆拱型窗洞, 在内为矩形窗扇;大殿内部墙壁为灰白色配红色踢脚线,地面铺以绿色的地毯,窗外的阳光通过各窗投射进来,使大殿寺内光明而干净。

复州城清真寺所采用的勾连搭结构,自明代以后便普遍使用于内地回族清真寺较大的礼拜殿,为中国大陆回族清真寺的一种典型形式。所谓“勾连搭”, 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坡顶平接,其间形成排水天沟,将雨水排向天沟两端。 这种建筑结构,使清真寺大殿在平面布置上富有极大的灵活性。一座大殿, 若因穆民增加容纳不下时,即可用几个勾连搭,将大殿扩充增大。故清真寺大殿平面多为窄而深的长方形,这也是中国清真寺大殿建筑花样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勾连搭是中国伊斯兰教大殿建筑所独有的结构。复州城清真寺的两节勾连搭结构,分别做了不同的处理,前殿与礼拜大殿之间排水天沟因跨度较大而坐落在室内分隔墙上,而大殿与窑殿之间的排水天沟则因跨度的收缩而直接连接,在室内空间中轴线上达到了视线通达流畅的效果。

复州城清真寺建筑结构为抬梁式,此结构易使室内空间宽敞、流畅。其中卷棚殿为六檩六架梁结构,礼拜大殿为八檩六架梁结构,窑殿为六檩六架梁结构。复州城清真寺内部梁架无斗栱,等级虽不算高,但其室内全部朱红色。去除繁缛装饰简洁大方的梁柱机构烘托出了一种朴素纯真的氛围(图5)。

复州城清真寺建筑屋顶均采用卷棚顶,体现了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所有屋顶的两条垂脊为瓦条和砖砌而成,饰有龙首脊兽来避。屋面全部铺以青色筒瓦,瓦端为兽脸滴水。硬山式建筑在封建层级制中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常见为青板瓦,很少使用筒瓦,可能由于清真寺为宗教建筑, 因此复州城清真寺使用筒瓦提高了等级。

6. 突出的建筑艺术和空间特色

6.1独具特色的内部空间

礼拜大殿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核心,也是教民日常重大庆典的中心, 是清真寺最为圣洁的场所。其内部空间的组织,强调伊斯兰教的精神内涵。 复州清真寺礼拜殿从外观上看,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形式;从内部空间看,则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氛围。教民礼拜时,必须面向西方的圣城麦加, 因而,清真寺大殿均为东西向,一般进深远大于面阔,形成窄而深的平面布局。复州清真寺大殿由卷棚前殿勾连搭礼拜大殿殿身和后窑殿三部分组成。 卷棚前殿屋顶略低于礼拜大殿,大殿殿内举架高大空间通达,梁柱整齐,给人以强烈的开敞感。后窑殿位于主轴的西端,青砖砌成的圆拱造型结合白墙上刻伊斯兰教义文字的精心设计安排,整个建筑空间,轴线清晰,层次分明, 具有明确的建筑空间序列。

6.2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

复州城清真寺带有明显的伊斯兰装饰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以及东北及辽南地区民居特色。该寺的雕刻、匾额、楹联等艺术手法中,更是富有地区特色与创新。礼拜大殿两侧山墙,图案为荷叶莲花,造型朴素大方,非常优美。 它的存在对我们研究清真寺建筑及伊斯兰教在辽南地区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7. 结语

清真食品供应链管理原则 篇11

本文希望引进一种新的框架,以便对清真食品供应链的管理进行优化,形成“清真食品供应链模式”。通过调研,本文确立了清真食品业务流程,以期找到影响清真食品供应链绩效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梳理了文献资料,并成立了一个焦点问题团队,在马来西亚、荷兰和中国进行调研,以便了解清真食品物流业务的控制行为和相关措施,而研究的重点是交通运输、仓储和码头。

调查结果表明,产品特性(包括散装或整装等食品)和市场需求(不管是针对穆斯林国家还是非穆斯林国家)决定了供应链受到破坏的脆弱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清真食品的污染程度。本文指出,应该针对供应链的脆弱性,将清真食品的控制措施落实到位。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清真食品供应链模式对不同的产品、市场组合产生的效果。本文建议,如果针对清真化妆品和药品供应链进行调研,可以采用定性研究方法。

调研表明,清真食品供应链管理和常规的供应链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清真食品供应链管理要依照清真相关规定,比如供应链目标、物流控制、供应链结构、供应链业务流程、供应链资源和供应链绩效指标等,都与常规的供应链管理不同,必须满足特定的要求。

清真食品包装文化探析 篇12

一、清真餐饮的比重

当前,我国共有2300个市县拥有清真餐饮食品企业,共包含1万多家企业。北京的清真餐饮约有1200多家,占总数量的2.8%;兰州清真餐饮约30000多家;广东1200余家;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清真餐饮企业有5000余家,清真餐饮占社会整体的60%左右。虽然清真餐饮市场经过稀饭,其消费人群中非穆斯林群体占80%,年营业额共计可致166亿元。因此,清真食品应得到广大人群的重视。

二、食品包装的作用

食品包装最主要的重点在于其对食品起到保护作用,然后再就其方便功能、存储功能等进行设计。食品包装的外形可以促进商品的营销。同时,食品包装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反映生产企业自身的文化、民族特性、时代特性等。食品包装降低了环境污染,是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及环境保护要求的食品保护手段。

三、清真食品包装

(一)包装上标有明显的“清真”字样

所有的清真食品都存在“清真”字样的商标。清真食品的标记必须经过所在市、县以上的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印制。所有标有“清真”字样的包装食品都会由民族宗教主观部门进行监制。清真食品的包装上,标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其一,中文书写的“清真”,其二,阿拉伯书写的“”或“”。其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字样”。或者应用穆斯林的传统图案。

(二)包装上图案及文字有民族特色

因为清真食品更多是面向穆斯林群众进行销售的,因而除了标有规定的标示外,还包含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字、图案、色彩等。

(三)包装上的禁忌

在清真食品的外包装上,不可以存在《古兰经》中提及的非法食物图案。

(四)包装符合市场要求

清真食品面向的人群是所有人,非清真食品面向的是非穆斯林人群。因此,清真食品在其包装上不但要具备民族特点,同时还包含促进非伊斯兰教人群的购买欲望。

四、清真食品包装颜色体现的文化

(一)绿色

在伊斯兰教中,绿色是圣洁的颜色,是敬畏的颜色。在清真食品的包装中,应用绿色可以让消费者感觉安全,赢得认同。

(二)蓝色

在《古兰经》中强调宽容是美德,是圣贤所为。清真食品也多选用蓝色进行包装。

(三)白色

同西方文化一样,在伊斯兰教中白色象征的是纯洁、和平。在清真食品中,“清真”两个字就是用白色书写,搭配上绿色的底,更显清晰、明了,同伊斯兰教文化相通。

五、总结

总而言之,清真食品在包装中体现民族文化不仅可以体现民族特色、尊重民族习俗,同时可以促进营销,适应市场发展。所以,对清真食品包装文化进行探析是值得相关人士共同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上一篇:工程质量评价下一篇:中国三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