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2024-06-12

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精选4篇)

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篇1

“清真食品,作为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的商品,不仅含有其本身作为商品的特性,另外还包含民族性及宗教性等特点。对于这些特性,将其体现在产品的包装上,不但美观、时尚,同时充满民族风格的包装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钥匙。

一、清真餐饮的比重

当前,我国共有2300个市县拥有清真餐饮食品企业,共包含1万多家企业。北京的清真餐饮约有1200多家,占总数量的2.8%;兰州清真餐饮约30000多家;广东1200余家;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清真餐饮企业有5000余家,清真餐饮占社会整体的60%左右。虽然清真餐饮市场经过稀饭,其消费人群中非穆斯林群体占80%,年营业额共计可致166亿元。因此,清真食品应得到广大人群的重视。

二、食品包装的作用

食品包装最主要的重点在于其对食品起到保护作用,然后再就其方便功能、存储功能等进行设计。食品包装的外形可以促进商品的营销。同时,食品包装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反映生产企业自身的文化、民族特性、时代特性等。食品包装降低了环境污染,是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及环境保护要求的食品保护手段。

三、清真食品包装

(一)包装上标有明显的“清真”字样

所有的清真食品都存在“清真”字样的商标。清真食品的标记必须经过所在市、县以上的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印制。所有标有“清真”字样的包装食品都会由民族宗教主观部门进行监制。清真食品的包装上,标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其一,中文书写的“清真”,其二,阿拉伯书写的“”或“”。其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字样”。或者应用穆斯林的传统图案。

(二)包装上图案及文字有民族特色

因为清真食品更多是面向穆斯林群众进行销售的,因而除了标有规定的标示外,还包含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字、图案、色彩等。

(三)包装上的禁忌

在清真食品的外包装上,不可以存在《古兰经》中提及的非法食物图案。

(四)包装符合市场要求

清真食品面向的人群是所有人,非清真食品面向的是非穆斯林人群。因此,清真食品在其包装上不但要具备民族特点,同时还包含促进非伊斯兰教人群的购买欲望。

四、清真食品包装颜色体现的文化

(一)绿色

在伊斯兰教中,绿色是圣洁的颜色,是敬畏的颜色。在清真食品的包装中,应用绿色可以让消费者感觉安全,赢得认同。

(二)蓝色

在《古兰经》中强调宽容是美德,是圣贤所为。清真食品也多选用蓝色进行包装。

(三)白色

同西方文化一样,在伊斯兰教中白色象征的是纯洁、和平。在清真食品中,“清真”两个字就是用白色书写,搭配上绿色的底,更显清晰、明了,同伊斯兰教文化相通。

五、总结

总而言之,清真食品在包装中体现民族文化不仅可以体现民族特色、尊重民族习俗,同时可以促进营销,适应市场发展。所以,对清真食品包装文化进行探析是值得相关人士共同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国芳,焦玉荣,江涛.论清真食品包装[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8).

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篇2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强对清真食品的管理,规范和繁荣清真食品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云南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回族等少数民族,是指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十个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下同)。

本办法所称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屠宰、采购、生产、销售、贮运的肉禽类、餐饮、糖果、糕点等食品(下同)。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办法。第四条 市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是本市清真食品的监督管理部门。各级工商、税务、公安、卫生、物价、城建、环保、农牧等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配合民族事务部门做好清真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单位领导成员中,应有回族等少数民族公民;

(二)个体私营企业业主,必须是回族等少数民族公民;

(三)采购员、保管员、厨师等关键岗位,应当由回族等少数民族担任;

(四)生产单位的回族等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20%;经营单位的回族等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25%;餐饮单位的回族等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30%;

对不具有清真饮食风俗习惯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方能上岗。

(五)生产经营清真食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第六条 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牛、羊、鸡、鸭等,必须按清真习惯屠宰;外出采购的,应到持有清真标牌的地点购买。

第七条 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生产经营回族等少数民族禁忌的肉类及其制成品和混合制品。

第八条 单位从业人员、顾客不得把回族等少数民族禁忌的食品和其他物品带入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场所。

第九条 非专业清真食品商场、商店设置清真食品专柜,应当有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员参加经营管理,其经营人员不得与非清真食品经营人员混岗。

清真食品与非清真食品应当分柜存放、分开销售。

第十条 集贸市场的主管部门对进入集贸市场的清真食品摊位,应当进行合理布局,与非清真食品摊位保持适当距离。

第十一条 清真食品包装物,不得有回族等少数民族禁忌的文字和图案,不得将清真食品包装物出售或者转让给非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者,应当持有县级以上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工商部门《营业执照》和昆明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统一监制的清真标牌,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未取得清真标牌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无清真标牌的清真食品广告,不得生产经营清真食品;不得在生产经营场所和产品包装上使用、张贴、悬挂带有“清真”、“回族”、“穆斯林”等字样或图案的标志物。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转让转卖清真标牌,不得使用过期的和本市以外的清真标牌。

第十五条 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申领的标牌,只限在申领地行政区域内使用;需到本市其他县(市)、区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应到当地民族事务部门重新申领清真标牌。

第十六条 清真食品的管理实行专业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一)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会同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本辖区内清真食品行业进行监督检查。

(二)市、县(市)、区民族事务部门应聘请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作为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活动。

清真食品监督员在进行监督活动时,应出示市民族事务部门统一制作的《清真食品监督证》。

第十七条 清真标牌管理实行每年审验一次,到期未经审验的清真标牌自行失效。审验工作由发牌证机关负责。

第十八条 民族事务部门应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业主和监督员进行民族政策、清真食品管理法规培训。

第十九条 对模范遵守、执行本办法的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由各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给予表彰。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县(市)、区政府民族事务部门给予处罚:

(一)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悬挂清真牌证的,不具备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经营者处以200至500元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者,对单位处以500元至1000元罚款,对个人处以100元至200元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把回族等少数民族禁忌的肉类冒充为清真肉类的,或者将其他非清真食品标志为清真食品销售的,处以500元至800元罚款,并限期整改。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给予罚款后仍不改正者,由原发证机关收回清真牌证;造成严重后果,扰乱社会秩序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认真执行本办法,并自觉接受民族工作部门和工商、卫生部门的监督管理。

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篇3

关键词: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因素评价;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4-0082-04

清真食品饮食习惯是穆斯林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其传统文化和民族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新疆阿克苏地区以穆斯林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到80.23%,清真食品消费发展迅速。当地的小微企业是清真食品的重要来源,能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供给市场,创造经济效益。但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若不改善,将制约企业的发展,进而对穆斯林群体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因素评价矩阵(Factor Evaluation Matrix)是分析企业现状的有效方法。本课题运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方法,对阿克苏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开展企业战略选择与对策建议,以期对当地清真食品小微企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1 阿克苏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1.1 机遇因素分析

1.1.1 国家法律规范和地区政府的政策支持 我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规定国家应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新疆自治区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对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做出要求;阿克苏地区政府出台小微企业扶植措施,鼓励小微企业做多做大做强。

1.1.2 阿克苏地区经济稳定增长,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2014年上半年,阿克苏地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73亿元,增长10.10%;2015年上半年,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00%,同时,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9.35%。当地经济、人均收入和餐饮消费增长对清真食品消费和企业发展产生了拉动作用。

1.1.3 阿克苏清真食品行业不断发展 当地食品制造和加工业正在高速发展。企业进入清真食品市场所需资源投入不多,原材料和产品售价相对稳定,小微企业转产便利,退出市场的壁垒较低,且消费者转换成本较低。

1.1.4 清真饮食消费人口快速增长 阿克苏是古代西域及丝绸之路文化中心之一,清真食品企业也具备传统食品文化和民族文化。地区具有清真食品消费习惯的少数民族人口和消费能力不断增长,也有越来越多的非清真饮食习惯人群倾向于消费清真食品。

1.1.5 食品生产加工技术不断革新 阿克苏地区实行“科技兴阿”计划,新型食品工业化、农牧产品加工现代化进程加快。当地食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进口深加工等方式提高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1.2 威胁因素分析

1.2.1 劳动力成本增加 2015年上半年,全地区城镇居民平均工资性收入8 295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对于企业则意味着在员工人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人工成本增加,加重了小微企业的负担。

1.2.2 休闲食品替代威胁较大 市场中休闲食品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和变化,且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产品选择也在适时而变,因此这部分产品面临的替代威胁较大。小微企业的产品较为单一,若不改善,难以适应日趋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1.2.3 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变化 当地不同年龄阶层的消费者对清真食品的消费需求转为多样化的食品。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城区各类从业人员的饮食消费以即食快餐为主,小微企业应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1.2.4 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 清真食品行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少数规模较大的本地企业,以及一些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户、合伙店面等。由于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供给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长,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

1.2.5 先进技术在小微企业内的普及程度不高 有的小微企业受资金、资质和生产理念等限制,仍然固守传统工艺,采用低效的生产方式,科技水平较低,缺少生产安全管控的设备和措施,对消费者构成了食品安全隐患。

1.3 企业的外部因素评价

因素评价矩阵可分为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和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2个维度分析企业现状,分别从机遇和威胁2个方面对企业的环境和内因进行加权测算。其中,每种因素的评分分布为1.00~4.00,期望值为2.50。评分高,表示企业能够很好地抓住机遇因素、应对威胁;反之,则表示企业当前无力抓住机遇、应对威胁。将影响阿克苏地区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发展的10个关键外部环境因素代入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得出外部环境的评价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阿克苏地区清真食品小微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评分为2.84,高出期望值0.34分,表明当地的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对外部环境中的各类因素把握程度居中,具有一定的抓住机遇、规避威胁的能力。

2 阿克苏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内部因素分析

2.1 机遇因素分析

2.1.1 企业资源方面 阿克苏地区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在清真食品产业链中的原材料获取、加工,食品生产和销售,以及客户占有等环节都具有不同的自身优势。当地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已经在企业品牌、口碑、饮食文化等方面具有特点和资源:第一,企业在阿克苏当地知名度相对较高,但在非产品销售地知名度有限;第二,少数企业拥有自身品牌,并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第三,企业之间为避免同质化,能够进行产品创新,形成自身的优势产品和特色;第四,具有创业进取的企业精神。

2.1.2 企业能力方面 第一,当地的小微企业在清真食品原材料的采购、配方、加工方面具有一定能力,可以打出优势产品。第二,企业在阿克苏城区的主要商圈、市场和社区等建有门店渠道,具有适时适地进行营销并占有市场的能力。第三,多数企业中年轻员工占比较大,能够挖掘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对产品开发进行支持,并具有一定的人才培养能力。第四,多数小微企业处于创业和发展阶段,注重创业精神的宣贯。

nlc202309091204

2.2 威胁因素分析

当地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在品牌宣传、产品及加工、营销方式和客户服务等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第一,品牌宣传途径较为单一,仍关注传统的宣传渠道,需在新兴媒体宣传方面有所注重。第二,多数企业产品以单一清真食品为主,未能吸引不同层级的顾客消费。第三,有的企业仍停留在以现有配方生产食品,抢占新兴食品市场的能力不强。第四,多数企业的营销渠道仅为自有门店或超市投放,特定区域的销售渠道较少。第五,企业未能建立申投诉受理与标准化的客户服务机制,可能导致客户流失。

2.3 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评价

采用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对影响阿克苏地区清真食品小微企业的自身内部因素进行评分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阿克苏地区清真食品小微企业的内部因素评分为2.35,低于期望值0.15分,表明当地的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在发展中受威胁因素影响大于机遇因素,应对企业自身加以改善,以增加企业资源、提升企业能力。

3 阿克苏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发展战略对策

3.1 战略选择

阿克苏地区为清真食品小微企业提供了健康利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应充分利用目前的政策支持和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挖掘消费人口和能力增长所带来的机会,抓住消费心理和生活习惯变化中的商机,聚焦产品和服务,形成自身优势,逐步加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当地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应选择以聚焦企业实力提升为基础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3.2 发展对策与措施

3.2.1 多种渠道进行品牌建设,实现广泛覆盖 品牌宣传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有侧重的策略。以“健康优质的清真食品”为主题,聚焦重点产品,不断强化客户和合作伙伴对企业品牌的认识。户外媒体进行统一包装;平面媒体采用硬广和软文相结合,一目了然体现品牌;利用互联网媒体进行软性的概念引导。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参与各类食品文化节,合作打造清真食品饮食文化,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3.2.2 重视产品研发,聚焦优势产品,实施差异化产品策略 小微企业应抓住本企业口碑良好、最受客户欢迎的优势产品,加强产品研发、生产和推广,做出做强优势产品的特色,同时注重技术和配方等的保密性;加大对该类产品的研发投入,缩小与市场上同类领先产品的差距,并体现出自身的产品特色。产品的价格应在行业价格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划分,对于优势产品应定位于高档价位,树立正宗形象;弱势产品应定位于中档价位,提高销量。同时,依据节日、地域、目标客户群等进行不同的促销活动。

3.2.3 细分市场,实施营销渠道差异化策略 通过细分市场、线上线下结合,小微企业可建立5类营销渠道。自有门店实施连锁化,进行统一管理、包装、配送以及产品更新,避免门店集中分布;社区及乡镇市场,应通过代理加盟等建设社会渠道,与代理商享受收入分成,建立代理商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于超市、商场、集会市场等,建立以柜台、专柜为主的零售连锁渠道,进行灵活营销;通过批量个性产品制作、价格优惠、定制包装等服务,开拓商企市场;建立互联网渠道,实现多类型的O2O线上营销。同时,成立专业化渠道管理团队,优化业务水平,提升各类渠道效能。

3.2.4 施行客户服务机制,维系与发展并重 客户服务应以客户对企业和产品的感知为引领,完善申投诉受理机制,对客户各类意见能够及时受理和解决,提升客户对企业的感知。注重维系,通过名单制、会员制、老客户特权、专属优惠等维系手段提高客户粘性。

3.2.5 施行人才策略,发展企业文化 应对人工成本上涨,企业可以从加强培训、增加员工激励、猎聘外来人才、培养储备干部等方面施行人才策略。给予员工一定的培训激励,以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外聘、岗位竞标、客座咨询等方式,猎聘外来人才;施行储备干部机制,通过内训培养,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和岗位晋升机制,增强人才的忠诚度。同时,应培养人员恪守伊斯兰教义、诚信忠实的基本道德品质,打造“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

4 结语

本课题运用因素评价矩阵剖析阿克苏地区清真食品小微企业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发展现状,提出小微企业差异化发展战略,并提出战略实施的建议。

第一,分析阿克苏地区清真食品小微企业的外部环境,当地清真食品小微企业正成长在一个优势利好的外部环境中,而环境中的各类因素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分析阿克苏地区清真食品小微企业的现状,指出企业面临的问题,分析小微企业的内部因素,指出小微企业应针对自身问题加以改善,以增加资源、增强能力。

第三,提出当地清真食品小微企业基于企业实力提升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出企业在品牌建设、产品体系、营销渠道、客户服务以及人才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热孜燕·瓦卡斯.基于SWOT分析的新疆清真食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3):117-122.

[2] 陈永杰.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2013(32):3-6.

[3] 蒋桦.威客模式在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15(1):14-15.

[4] 田春霞.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划分与特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0):12.

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汇报2 篇4

汇 报平罗县人民政府 2009年 月 日

近年来,我县清真食品管理工作,坚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以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规范行业行为为主线,通过依法对清真食品生产实施规范管理,维护了回族等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推动了清真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确保了全县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下面,我就平罗县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平罗县是银北民族工作大县,总人口为29.08万人。全县辖13个乡镇。民族聚居乡镇6个,回族人口近10万人,占总人口的32%。目前,全县从事清真食品经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324家,其中,从事生产、加工的企业15家,清真餐厅250家、清真调味店12家、清真饼子馒头店23家、清真家禽牛羊店24家,大型超市2家,办证率达到了98﹪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清真食

品管理的强大合力。

为了加强全县清真食品监督管理工作,我县成立清真食品管理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民族宗教局、公安局、工商局、发改局、城建、质检、防疫、畜牧、伊协等为成员单位,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定期召开会议,交流信息,互通情况,共同研究监管工作。县财政每年划拨2万元专项经费解决了办公经费,并将食品安全和清真食品管理纳入业务部门和乡镇工作考核。县下设清真食品管理办公室,配备2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聘请10名责任心强、有较高威望的退休干部和宗教界人士做为义务监督员,负责对本区域内的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场所进行义务监督。初步形成了政府负总责、民宗部门具体管、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管,义务监督员、社会团体协助管的“四管”工作机制。

(二)加强宣传,为清真食品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坚持把对《条例》的宣传工作做为清真食品管理重中之重来抓,利用日常检查、年检、清真企业登记发证、重大节日检查和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的有利时机,在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清真食品企业、学校、单位和街道悬挂宣传横幅10条(次),在食品安全一条街设立清真食品管理宣传栏,印发宣传单5000余份,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2次,广泛开展《条例》及清真食品相关知识的宣传。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清真食品经营单位依法经营意识,假冒清真食品的现象得到来有效遏止。对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超市、商场业主和员工进行《条例》的专题学习培训,共培训人员12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清真食品从业人员法律意识。

(三)建立台账,促进清真食品管理的信息化和动态化建设

县民族宗教局经常深入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场所,对悬挂“清真”、“穆斯林”、“回民”等标记的饮食业门店采取“查、看、问、听“的方式进行拉网式排查,了解各门店从业人员情况、肉食来源、加工操作规程以及经营情况,指导、督促办理各类相关证件,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健全完善清真企业登记册、清真企业检查记录册等表册台账,做到了对清真食品市场情况清,底子明,为依法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四)加大力度,加强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 一是完善体系,在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场所设立“清真食品从业人员监督台”公开负责人、采购、保管、后厨人员的姓名、民族成份、岗位职责,公开清真食品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二是健全清真食品市场准入机制。严把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准入关,在取得工商部门颁布的经营许可证之前,首先经过县清真办工作人员的现场检查,核实其

具备《条例》所规定的一切条件,方可发放清真食品准营证,对不具备《条例》规定的,一律不予办理许可手续。三是实行跟踪管理。采取平时抽查、定期督查、全面检查的方式,对辖区各清真食品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摸排检查,主要检查证件是否齐全和过期、进货渠道、穆斯林工作人员到岗情况、主要岗位穆斯林人员是否达到比例等,各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认真落实回族职工在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中比例达到40﹪的规定,关键岗位由回族职工把关,力求使生产经营符合《条例》要求,达不到《条例》规定的,限期整改或取缔“清真食品准营证”,并会同工商等部门进行处罚。检查中对经营单位的牌证做到“四对”,即“对人、对证、对牌、对号”,“牌证齐全、证与人符、牌与证符、号与牌符”。对转让、倒卖、出租、出借《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牌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回收,杜绝转让、倒卖清真标牌的现象。四是规范清真屠宰场地经营秩序。今年上半年由民宗部门牵头,工商、卫生、发改局、质检、伊协等部门协调配合,对全县屠宰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严格检查清真屠宰市场的采购、屠宰、操作等重要岗位穆斯林人员到位情况,生产、加工、经营场地、设备、计量器具、运输车辆、仓库专用情况,经规范屠宰市场,确保了穆斯林群众放心使用。五是加大整治力度。今年上半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

组织大型联合检查,对全县发放324家清真饮食加工网点的《清真准营证》进行审核,取缔假冒清真标志5家,限期整改19家。经检查全县没有酒店、酒吧等擅自使用“清真”招牌。六是重视对外省区清真食品流入我县的清真食品检查工作。由县民宗局、工商部门负责,对进入我县市场的清真食品的食品原料、配料、成份、包装物、进货渠道等方面进行查验。主要查看清真食品的食品原料、配料、成份中是否有清真饮食禁忌的食品成份,查看清真食品包装物和广告中是否有清真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禁忌的字样、图案。通过检查,逐步规范了外来清真食品的销售。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贯彻落实《条例》自觉性明显增强,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和依法生产经营的意识明显提高,二是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基本实现规范管理。企业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措施严格规范。三是切实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清真食品引发的投诉和矛盾纠纷明显下降和减少。近年来未发生因清真食品引发的民族矛盾纠纷隐患。四是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无证经营、擅自使用“清真”招牌和转让、倒卖、出租、出借《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牌”的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主动申领《清真食品准营证》守法行为明显增多。五是清真食品管理人员 的执法水平显著提高。对辖区管理的生产经营情况底子清楚,依法监管的经验更加丰富,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还有个别不具备《清真食品管理条例》规定要求的餐厅和加工企业,想方设法要挂清真牌照。二是个别餐厅存在着不按规定转让情况。三是许多大中型清真餐饮企业,回族等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四是个别清真餐厅对外省区销往我县清真食品把关不严。五是义务监督员监管还不到位,责任心不强。

五、几点建议

通过对清真食品经营市场的清理整顿,加强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既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扩大对外开放,发展与国内外穆斯林经济往来、文化交流,打好清真品牌、创新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

1、加大《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学习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做好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治区民委应按照规定,每年有重点的举办市、县清真食品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班,解决不敢管、不愿管和不善管的问题。

2、针对当前清真食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治区

民委应采取措施给予解决,不断加强市、县清真食品管理办公室的力量,逐步解决办公设备不足等问题。

上一篇:三维空间模型下一篇:高考作文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