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语言材料(精选11篇)
真实的语言材料 篇1
学生在课堂中的所听所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口语和写作能力。听力作为一种主要的语言输入方式, 在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 学生能够接触到自己英语老师以外的声音;而另一方面, 通过对口语的频繁接触, 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较好的语音习惯 (Harmer, 2007) 。在听力练习过程中, 学生需要同时从快速的语音中判断出词意, 并将听到的内容与脑中的知识结合起来, 因此大多数二语习得者普遍地认识到了听力的困难性 (Graham, 2003) 。20世纪80年代之前, 教师主要注重从逐个的单词分析整篇听力文章, 也就是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随着交际语言教学的发展, 英语教学的重点逐渐从语言能力转到交际能力的培养上。由于真实语言材料能够同时提供语言和文化信息, 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外语教学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材料中包含了许多口语的独特性, 因此很难直接适用于任何教学情境。本文从教师应该逐步分级学生的听力任务而不是挑选听力材料这一观念出发, 展示真实语言材料对于任何阶段的英语学习者的适用性, 并指出真实语言材料对学生听力策略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一、真实语言材料的特点
总体来说, 现阶段对于哪些才是真正的真实语言材料还存有争议, 因此对于该概念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定义。比如, 一些学者认为真实语言材料就是由母语是英语的人在日常交流环境下为达到某种社会目的而创造的口语语篇, 而不是为了教学目的而产生的;而另外的学者如Gilmore (2007) 则认为说话者为传达真实的讯息而产
筅英国约克大学
金诗典
生的语言就是真实语言材料。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本文中的真实语言材料就是指母语者或者英语熟练的非母语者所创造的一系列正常而自然的语言, 并且并非为了某种特定的教学目的。
传统意义上的听力材料缺少与真实生活的联系, 并且试图用一种极正式的方式来进行对话。与之相比, 真实语言材料就有了许多独特的语言特点。首先, 这些材料直接录制于真实的场景对话中, 因此它们包含了许多口语上的特性, 比如:省略, 迟疑, 重复, 补充等。这些不流利的特征表现了说话者正在决定说什么或是如何说的思考轨迹。此外, 由于这些对话是非正式的, 所以在听力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时地听到俚语或是口语用词。第二, 说话者是一些母语者或接近母语水平, 因此在真实语言材料中对话的速度较快而节奏多变。相比较起来, 传统听力材料无论是在语速还是节奏上都是缓慢而统一的, 不符合生活常理。第三, 传统的听力材料设计者用标准的英式发音 (Received Pronunciation) 来朗读文章, 但是现研究表明, 世界上只有6%的人群是使用标准英式发音的, 占了极少的比例, 因此真实语言材料中, 说话者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第四, 当学生在听日常英语对话中, 他们会发现说话者并不完全遵守话轮转换系统 (turn-taking system) , 相反说话者经常打断别人的谈话, 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第五, 考虑到真实对话场景并不是发生于绝对安静的环境, 因此在此类听力材料中, 学生经常可以听到其他声音来干扰听力, 而传统的听力材料通常在一个相对安静的情况下录制的。这五大特点为学生听真实语言材料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但是不得不承认当学生们与外界交流时, 这些因素都是存在着的。
二、真实语言材料在不同教学情境中的运用
随着英语学习目标是为了在真实情景中与人交流这一想法的发展, 真实语言材料已经被理性地引进到了现阶段的教学中, 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知识的良机, 进而在长期的听力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此外,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Peacock (1997) 在调查了31个初学者之后发现在学习之初学生们可能更多地偏爱传统听力材料, 但是他们这一偏爱只持续了8天, 在此之后他们的兴趣随着真实材料的使用逐日递增。因此他认为真实材料能够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处理听力中活动的能力, 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听力中来。
尽管大多数学者已经公认在二语教学中使用真实材料给教学成果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此类材料很难处理。如果教师使用不当, 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自信。甚至有些学者如Widdowson (1998) 对材料的真实性表示了怀疑。他认为在实际交流过程中, 由于对话者共享了同样的背景信息, 因此许多表达在对话中被省略。但是如果这类材料在课堂中运用, 由于语境的转换, 学生很难从较快的语速中获取信息。但是值得指出的是Widdowson提出的例子有点极端, 因此他的论断是否合理也得到了质疑。
实际上,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准确地界定真实材料的难度。Gilmore (2007) 在他的文章中指出, 判断真实语言材料的难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如文中常用词汇的数量, 学生对于此篇材料主题的熟悉程度, 说话者的语速, 以及说话者的口音。以下对BBC英语新闻作一个分析: (1) 由于新闻是一种比较正式的口语文体, 因此用词都较正式, 学生可能会难以把握部分单词。 (2) 新闻中所使用的英语是标准式英语。但是由于一则新闻的播出时间很短, 通常都以很快的语速读过, 需要学生绝对的注意力。因此, BBC新闻被认为是有点难度的真实语言材料。但是, 真实材料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 如何把此类材料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取决于老师如何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的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因此, 只要教师能够很好地分级听力任务, 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使用真实语言材料。
对于高水平的二语习得者来说, 教师可以对他们寄予较高的期望, 如通过听真实材料提高交际能力。Brown (2006) 把交际能力分为4类:处理语言学特征的语法能力;分析句子关系的语篇能力;语言中社会文化规律的社会语言学能力;交际策略的策略能力, 而这些能力都需要学生流利准确的口语水平。因此, 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需要使用听力策略来提高自己英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在教导高水平学生时, 老师可以在正式听之前让学生听小段材料, 使学生对本次的听力做一个预测和熟悉;再通过多次的详听, 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具体内容;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围绕本次听力主题让学生交流感想。这种把听力与其他能力 (如口语能力) 结合起来的方式, 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低水平的二语习得者来说, 教师应当避免为他们设定与高水平者相同的目标。由于真实语言材料本身的难度, 教师不需要低水平者通过听力练习获得多种交际能力, 相反, 教师应当训练低水平者的听力策略, 并且使他们熟悉此类听力输入。因此听力任务也应当做相应的调整。比如, 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本次听力的主题来引导他们的背景知识, 然后提前让学生熟悉即将出现的新词汇。在听第一遍的时候, 学生仅需对文章产生一个大体印象;在接下来的几遍听力过程中, 教师布置较简单的任务, 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的紧张抵触情绪;而在最后一遍听力中, 教师无需为学生设置任何任务, 使他们感觉到听真实语言材料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心态。
尽管分级听力任务很困难, 但是在教学中确是必不可少的。一堂成功的听力课需要教师充分掌控任务的可完成性和挑战性。如果任务过于简单, 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果任务过于难, 学生对于听力的积极性就会收到很大的打击。因此, 在真正的教学情境下,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真实听力材料仔细设计教学目标以及适合的听力活动。
三、使用真实语言材料训练学生的听力策略
上文中提到, 如果真实材料带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仅需调整听力任务而不是更换听力材料。尤其是当教育对象是低水平者, 老师更应该有意地根据具体情况分级听力任务。然而, 对于学生本人来说, 他们需要逐步调整听力策略来适应这种方式的听力输入。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这种策略来弥补由于自身水平造成的无法理解真实材料的缺憾。因此, 在训练真实语言材料的听力过程中, 学生的听力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Cohen (1998) 把语言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有意识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储存、记忆、回忆、和应用从而来巩固二语或者外语学习的处理过程。因此, 语言学习策略被分成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 而前两者对于听力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尽管学生本人的意识对于这些策略有着很大的支配作用, 但是老师可以利用真实材料教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学习策略, 以此来弥补学生不充足的认识和有缺失的听力输入。
1. 认知策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策略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策略是两种最常见的认知策略。学生自上而下用背景知识对即将听到的录音做一个简单的预测, 随后自下而上地从语音、单词、短语、从句、句子由小到大入手来获取听力信息, 因此为了训练学生的这两种策略,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从预先听力活动到听力后活动的典型模式。
无论学生的水平和真实材料的难易, 教师需要在听力之前为学生提供背景信息。关于这一点的重要性, 已经得到了证明。一方面提前熟悉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下阶段的详听过程中节省一部分的时间, 而另一方面, 它可以使学生预测接下来的听力内容 (Scrivener, 1994) 。由于真实听力材料来源于生活, 学生通常对该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师可以利用预听阶段使学生融入到本次听力过程中并刺激他们脑中的背景知识。这就是一种良好的自上而下的听力策略。
在此阶段后, 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可用通常不同的办法来教授。以同样的真实语言材料为例。对于低水平者来说, 教师可以舍弃原本教科书上设置的听力活动, 迎合学生的真实水平来调整任务, 如提前让学生学习文中的关键词可以作为一个预听阶段的补充来减轻学生听力难度。在听第一遍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识别这些关键词在文中的出现频率, 因为尽管学生可能认识这些单词, 但是他们并不一定对其口语形式感到同样的熟悉。在此过程中, 学生需要仔细分析语篇中的特定单词或短语, 因此他们自下而上的策略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此外, 教师可以使用合作听写活动 (dictogloss) 来训练所有水平的学生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策略。首先学生需要自下而上在听力过程中记下摘记;在重建的过程中, 学生利用背景知识组内讨论所听到的内容, 合作共同创造完整的听力理解。这种合作听写活动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然后通过与同学、教师的交流来找出自身缺点所产生的原因, 因此该方法又被称为“发现听力法” (Wilson, 2003) 。
2. 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测、评估听力活动
如果学生能仔细准备听力活动, 在听力过程中自我监测, 在听力完成后自我评估, 那么他们的听力水平将能得到很大的提高。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预先让学生自我设立本次听力的目标和所需要用到的听力方法 (如记笔记或选择性注意) , 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听力过程中自我监测是不是用到了该方法。以使用选择性注意来处理听力中的未知单词为例。Scrivener (1994) 认为即使不知道某些单词的含义并不影响对听力材料的整理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就会发现一些学生, 尤其是水平较弱的学生容易受这些未知单词的影响, 从而失去了对听力的信心, 因此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消除在听真实材料过程中的焦虑。最后, 在听力活动结束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目标是否实现或者本次听力所用到方法是否有效, 这些都会对他们将来的听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目前,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一种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运用此类材料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听力的积极性。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这次材料中充斥着真实即兴对话中所拥有的一系列特点, 为学生的听力造成了困难, 因此有些专家认为真实语言材料并不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但是研究调查表明, 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设计听力活动, 真实语言材料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因此在设计听力活动的时候, 教师需要考虑听力对象的水平并设立现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并且通过真实语言材料的听力来训练学生的听力策略, 尤其是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参考文献
[1]Brown, H.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White Plains, NY:Longman, 2006.
[2]Cohen, A.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 2006.
[3]Gilmore, A.Authentic materials and authenticit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Teaching, 2007, 40 (2) :97-118.
[4]Graham, S.Learner strategies and advanced level listening comprehension[J].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2003, 28:64-69.
[5]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Harlow:Longman, 2007.
[6]Peacock, M.The effect of authentic materials on the motivation of EFL learners[J].ELT Journal, 1997, 51 (2) :144-156.
[7]Scrivener, J.Learning teaching: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Oxford:Macmillan Heinemann, 1994.
[8]Widdowson, H.Context, community, and authentic language[J].TESOL Quarterly, 1998, 32 (4) , 705-715.
[9]Wilson, M.Discovery listening-improving perceptual processing[J].ELT Journal, 2003, 57 (4) , 335-343.
真实的语言材料 篇2
一、创设情境,增强趣味。
生活是学习的第一课堂,将实物——直观教具引入课堂,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增强趣味,在教学Lesson 4、Lesson 6时,我将我家各个房间的平面图拿到课堂,向学生介绍What’s in the bathroom/living room?,从而出示新单词bathtub、toilet、sink、shower等,学生兴趣盎然,并将其自家的各个房间的平面图介绍给全班,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倍感轻松。
二、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玩”是孩子的天性,情境表演更是他们“玩”的专利,因此在复习对“now”的运用时,我利用“football、cards、skipping-rope”等教具,问“Do you like play ____?”“What are you doing?”“What’s he/she doing?”“What are they doing?”因此学生在玩的同时,不仅复习了now的运用,又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真实的语言材料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语言环境
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英语作为国际通行的语言是每个中国人参与国际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英语的教学。在我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为此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构建真实的语言情景。下面我就进行一一地阐述。
一、当前初中生在学习英语中所遇到的困惑
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我对本校初三的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收回的109份问卷中,有81.2%的学生认为英语语法学习枯燥无味,50.6%的人把词汇学习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因此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够浓厚,投入到英语学习中的时间很少。还有643%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创设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语言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如浙江师大著名学者陈昌义说:“语言环境可分为自然语言环境和课堂语言环境两种,自然语言环境是一种无人教授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语言环境。课堂语言环境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下的语言环境。”对于我国的初中生而言,他们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所以他们学习英语主要依靠课堂来进行。因此,课堂语言环境构建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廊坊师范学院著名学者王伟对创设真实语言环境的必要性做了深刻的阐述,他说:“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可以摆脱教学重知识轻技能,重背记轻交际,重书本轻运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二、在课堂上如何构建真实的语言环境
1,单词教学寓教于乐
单词是英语的基础,也是学生头疼的问题。经常使用一种方法教词汇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给学生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平时多留心一些有趣的句子,课堂上。把这些贴近现实生活的句子放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这样学生可以学得轻松,而且在短时间内不易忘记。比如在教新课程初中英语三年级下册Module 6 Unit 1的新单词时,我看到班上正好有一位男同学缺席,我马上问:Is everyone here?学生说:No,我又借此机会说:Who is missing?同学们很快就猜出了missing这个词的意思。紧接着我又问了几个问题:What is he going to do?What may happen to him?学生大胆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说:He may get hurt in the badminton matoh,He will get the first place in thematoh,由此我引出了accident这个新单词,随即抛出一个问题:What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when we take part,in a competition?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Look after yourself,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另外我在教inside和outside这两个单词时我用一道脑筋急转弯来引出单词。我指着教室说:How many sides does the dassmom have?(Two—inside and outsidel这一下活跃了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对记忆单词是大有裨益的。
2,在语法教学中创设真实语言情景
语法是最令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如果把语法的学习放到现实生活中去。效果又大不一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上课铃声一响,我就大踏步地走进教室。“Good afternoon,boys and gids!学生立刻意识到我讲错了,哈哈大笑起来。我紧接着说:What should I say?学生自然说到:You should say good mommg to us,我趁机表扬了学生:How clever you are!由此我引入了情态动词。并鼓励学生大胆地造贴近生活的句子,同时我让学生对情态动词的用法进行自我归纳和总结,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归纳出很多日常生活中使用情态动词的句子,因此他们会记得特别牢,应用起来也格外自如。又如,在教反意疑问句时,我指着班上的一位男孩问大家。He isn't a boy,is he?学生回答No,我又说:You mean he isn't a boy。学生马上纠正Yes。he is,我再解释道:“反意疑问句根据客观事实回答。”于是我让学生立即进行操练,You aren't Chinese,are you?--Yes,we are,You aren't English, are you?——No,we aren't,学生很快就掌握了。
3,创设逼真的交际机会
创设逼真的交际机会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也可以做到有话可说,在无拘无束交流的同时能够互相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初中英语三年级下册Module 11 population Unit 1 It's the biggest city in China谈的是人口问题。课堂上我举行了一次辩论赛,题目为 One child is better for a family,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班上的学生分为两方。是独生子女的学生作为正方支持此观点,剩下部分作为反方反对此观点。并由此展开辩论。由于这话题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外加他们在辩论前翻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这场辩论赛非常激烈,超出了我预期的效果。如正方认为One child is better for a family because their parents will give dll their love to them and they can get better education,而反方认为The only child feels very lonely,he iust gets love from others and doesn't know how t0 care about others,What's more,if he meets trouble,he has no brothers or sisters to talk to, Above all,he has more burden when his parents get old,通过这次辩论,学生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提高了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以后英语的学习增强了信心。
语言学家Franklin曾经说过。“Tell me,I'll forget,teach tile,rll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ll learn,”由此可见,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是多么的重要。这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书本以外的东西、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习英语就像呼吸一样自然,那提高考试成绩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真实的语言材料 篇4
1 真实语言材料的概念论述
1.1 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界定
关于语言材料的真实性界定, 仁者见仁, 有学者认为真实语言材料是建立在本族语的使用基础之上, 在本族语语篇研究中获得相对应的语料内容, 也有学者主张通过对真实语言信息的衡量来实现对真实语料的提炼, 这是可理解性输入信息在语言知识中的呈现。实则所谓的真实语言材料是从外语教学的交际本质出发, 就真实交际环境实施的语言材料编写过程, 这也是对真实语言知识的一种感知。不难分析, 真实语料的构成离不开两个构成元素, 即真实环境与交际特征。其中真实环境的创设可具体划分为四大类:第一, 语篇本身的真实与否;第二, 阅读者对于语篇内容的真实还原;第三, 语言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真实性;第四, 语言交际中真实社会场景的营造。我们无法保证语言教学过程是完全真实的, 然而语言组织或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却是可以通过真实自然的环境创设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无论是其中语言材料的真实与否还是学习者本身对语言材料的加工, 都可以通过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研究来达到一定的语言知识传授目的, 这同时也是对英语教学的再加工过程。
1.2 真实语言材料的内涵与特点
从《语言和语言学百科全书》中针对真实语言材料的概念论述表现为从真实目标语境当中获得的未经更改的文字材料, 而《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当中则是认为真实语言材料应来自确切的报纸杂志、新闻报道或是歌曲广告等, 这是真实语料形成的社会基础。真实语言材料应用于教学实施过程不仅让学习者感受到语言知识本身的互动性特征, 还能够从语言形式变化方面促进学习者思维意识的扩散, 满足不同阶段学习者对于语言的使用需求。需要注意的是, 关于真实语料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延伸也同样表现出一定的负面特点, 那就是生僻的词汇或是复杂的语法结构极易给学习者带来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这也是文化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 真实语言材料构件之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当是充满欢乐并且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因为学生在语言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态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 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来对真实语言材料的设计作出合理安排。从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 专业知识和语境材料共同构成了教师的教学资料, 因此只有真正融入真实语境的构建过程当中才能真正发挥师生之间的教学综合体作用, 而并非是对传统教材与教法的单一整合。
1.3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 教师通常会将外语知识传授与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相结合, 引导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文化价值。正是由于知识本身的流动性, 学生在自我发现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其中对知识结构或是语言材料的互动共享, 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共享意识, 像是相关的歌曲、广告、报刊等均可作为教学材料出现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 这有利于学生更好更真实地感受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过程, 进而体现出语言知识的交际性特征。虽然真实语言材料在大学英语教材延伸方面有着突出优势, 然而其真正教学作用的发挥还需要依赖于精心的教学设计与优质的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将真实语言材料有效揉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全过程。
语言功能是交际法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而这也是真实语言材料应用于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突出方面, 这一真实教学场景的创设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有效提升过程。真实材料与非真实材料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促进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重要环节, 而教学内容变更对于教学过程的实际影响也需要在真实语言材料构建过程中得以体现, 这是促进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形成的必然路径。大学英语教材注重体现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因此非真实语言材料的出现极有可能抹杀语言交际潜在的文化涵义, 基于这一文化教学背景, 真实语言材料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呈现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2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有效延伸
促进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核心, 然而成功的交际能力并非只是在语言习得中体现, 全面发展的语言观才是体现语言学习价值的重要途径。语言材料输入的真实性是对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有效补充, 而这也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材改革中所要体现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元素, 是对英语教材建设的有效扩展。
2.1 真实语言材料应用于大学英语教材的基本原则
2.1.1 教材延伸应当立足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对于教材内容的准确评估应当建立于教材与教学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基础之上, 同时这也是从语言综合运用方面突出了真实语言材料在英语教材延伸中的优势。除此之外, 外语教学的目的也应当在教材编写中有所呈现, 这对提升学生本身的外语学习积极性, 促进教材编写目的实现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2.1.2 突出教材延伸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延伸其实用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的使用方面, 从根本上落实语言教学的针对性, 突出语言的工具性教学特征, 除了基本的语言知识输入之外, 还需要针对语言能力提升开展必要的延伸训练, 根据不同的语言教学背景来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此外, 教材延伸趣味性的呈现则是通过词汇、语音和语法教学等方面得以体现,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切实掌握学生的语言认知发展状况, 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需求。
2.1.3 教材延伸应当做到难易适中
由于外语教学中社会环境的制约学生很少有切实的机会能够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 而真实语言材料的延伸正是从交际环境构建等方面将复杂的语言知识融入现实场景当中, 进而有效减少学生的语言认知负担。然而, 教材延伸的难易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语言认知的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外语水平作出准确评估, 在有效控制教材难易度的基本前提下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
2.2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延伸
2.2.1 语言材料选择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延伸在材料选择方面主要可划分为两大类, 即书面语言材料和视听语言材料。所谓的书面语言材料主要是指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报纸杂志、信函对话、公告信息、菜单食谱、旅游指南或是文学故事等, 这些材料本身具备了一定的真实性。而视听语言材料则是指与语言教学相关的音频、视频、电视、广播等, 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这些真实语言材料的搜集都显得较为方便快捷。除此之外, 由于高校信息语言资料库本身就具备了较为庞大的信息资源, 因而这一方式也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在延伸材料选择方面的路径之一。值得注意的是, 真实语言材料在若干材料中的筛选需要遵循一定的实施原则, 即个性化、现代化和本土化原则。这其中个性化作为真实语言材料使用的核心原则, 理应在英语教材编写以及真实语言材料运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2.2 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环节作为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延伸的后续实施步骤, 其环节开展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从语言材料及课堂教学设计的双重角度来突出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趋向。在任务性语言教学模式指导下, 真实语言材料的运用更加趋向于语言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呈现, 这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实践认知以及任务链原则发展之下的真实语言情境创设是对语言材料运用的有效整合, 这也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在教材编写方面需要尤为重视的问题。教材与语言材料的选择并非是同时进行的, 还需要根据课题教学任务的不同来作出相应调整,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来达到对真实语言材料的最佳使用效果。从课堂教学与教材设计的关系不难看出,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对象来合理调整教材是尤为重要的, 而这也是个性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呈现。
总之, 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延伸无论是语言知识讲授还是语言技能提升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切实找准知识切入点, 从教材与教法的双重角度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个性化特征, 在积极构建自主化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将真实语言材料巧妙融入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当中。
摘要: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而言, 单纯从教材实施角度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从真实语料的分析等方面突出真实语言环境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有效延伸, 在体现教材与真实语料相互关系的同时也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具个性化特征。该文针对真实语言材料与大学英语教材延伸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真实语言材料,大学英语教材,个性化教学,教材延伸
参考文献
[1]叶依群.有关大学英语教材的几个问题[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4 (2) .
[2]胡壮麟.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11) .
[3]范谊.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 2000 (4) .
[4]束定芳, 王惠东.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8) .
[5]陈坚林.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
[6]戴炜栋, 陈莉萍.影响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9) .
关于安全生产材料真实性的说明 篇5
我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现就我单位提报的招远市骏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家岭矿区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单位安全管理说明如下:
1、提报的所有材料均真实有效,符合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
2、经核对,提报的所有复印件资料均与原件无异,原件在本单位存档且可随时调阅核对。
3、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数量能够满足本单位实际安全生产需要。
4、安全评价、检测检验、设计等中介机构提交的报告材料均为正式文本,真实可靠,未经任何删减修改。
5、承诺在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手续后,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自觉接受安监部门监管,加大安全投入、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改善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做到安全生产。
主要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活用真实材料,助推能力跃升 篇6
一、用真实材料助推获取信息能力的跃升
化学科学新发现、新应用、新材料、新药品,还有化工生产工艺、化学实验报告、有机物合成路线、跟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等都是高考化学试题的常见命题材料,命题者将所选材料进行剪辑,将解题信息以“文字叙述、关系曲线、数据表格、化学方程式、化工生产流程图、实验操作流程图、有机物结构简式”[1]等多种形式嵌设于试题情境材料当中。对于考生来说,要在陌生的情境材料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跟熟悉的知识、原理、规律联系起来,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能力快速提升期,精心选择真实材料作为课堂讨论的样本来训练学生的能力,既有利于达到近期目的(培养解答高考试题能力)、又符合学生能力培养的长远要求。当然,在真实材料的选择时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能激起学生阅读、讨论的兴趣)、多样性(包含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的信息)、挑战性(挑战学生能力水平)。下列是几例复习课选用的真实材料以及相关的师生互动过程。
【材料一】4吨四氯化硅被倒入“母亲河”(摘自2008年3月18日《今日早报》,如图1)
要点1:浙江松阳县境内有一竹源水库,是5000多村民日常饮用水的供应源。2008年3月某日,当地村民发现水库上游的溪流水面上,有许多白色泡沫,像有“淡淡的黄色气体”。
要点2:事发后当地环保等部门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停止用竹源水库作水源生产饮用水,取样送检。检测结果发现,受污染的水显酸性,掺杂了一种名叫四氯化硅的化学工业废料。经调查,是犯罪嫌疑人叶某某将约4吨四氯化硅工业废料倾倒入溪水中造成的。
要点3:相关人员首先打捞起水中结晶物,在水库中放置活性炭吸附剩余化学物质,并在污染比较严重的上游区域,投放石灰进行中和,大部分污染物已被清理。
要点4:四氯化硅系卤代硅化合物,是制作有机玻璃、硅晶体及某些航天材料的重要原料。有强烈刺激性,它可以使人窒息,遇水会变成三大强酸之一的盐酸,对人体、建筑物等有极大的危害。
【课堂互动】在上述材料中你能找到哪些化学信息(化合物、化学反应、化学实验等)?从化学学科视角你认为上述材料中可能存在哪些科学性错误?
一篇新闻材料立即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一句提问语立即引发学生展开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学生解读了这段新闻材料后可获取众多跟化学学科相关的信息,如:
(1)化学物质:四氯化硅、石灰、三大强酸、硅晶体、有机玻璃……
(2)化学反应:SiCl4跟水反应、生石灰跟水反应、石灰跟盐酸中和、SiCl4制取硅晶体……
(3)化学实验:检测污染水的酸性、溪边石头显黄色的现象、产生强烈刺性气味的原因……
……
【材料二】制取高锰酸钾的流程图[2]
某化学工作者在实验室研究高锰酸钾的制法,其实验操作流程可简略表示如下:
【课堂互动】根据上述流程图你认为原料、目标产物是哪些物质?包含哪些化学反应原理?流程图中① ~⑦所对应的实验操作方法是什么?
一幅包含许多“化学密码”的实验操作流程图,一个提问指令,跟化学试题相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解读兴趣,大多数学生会从中获取下列信息:
(1)原料、目标产物:用KClO3、KOH、MnO2作主要原料制取KMnO4晶体。
(2)化学反应:
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H2O
CO2+2KOH=K2CO3+H2O
3K2MnO4+2H2O=2KMnO4+MnO2↓+4KOH
(3)步骤①、②中反应物是固体混合物,条件是加热、强热,所以相关操作是“灼烧”;步骤③是要将“强热后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烧杯里水中,相关操作应该是“冷却”;步骤⑥是“过滤或抽滤”; 步骤⑦应该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或抽滤、洗涤”等一系列操作。
【材料三】“冒烟的枪”[3]
关于氯和一氧化氮破坏平流层臭氧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如图3,图中包含两条南极数据曲线:一条是表示O3浓度的,另一条是表示ClO浓度的。两条曲线都是按照实验测量地点的纬度绘制。当平流层O3浓度下降时,ClO浓度上升。图中两条曲线几乎互为完美镜像,被称为“冒烟的枪”。
【课堂互动】图3中表示O3浓度的纵坐标中每个单位的度量、表示ClO浓度的纵坐标中每个单位的度量各是什么?图中哪条曲线表示O3浓度变化、哪条曲线表示ClO浓度?从上图中可看出O3浓度变化、ClO浓度变化有什么关系?
解决化学问题过程中常常需要从图像曲线中获取化学信息,上述材料取自于科研报告,其中化学原理跟图像曲线紧密联系,加上教师的提问指向,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获取图像信息的训练。
(1)图中表O3浓度的纵坐标中每个单位的度量是500ppb,表示ClO浓度的纵坐标中每个单位的度量是0.25ppb。
(2)曲线I表示O3浓度变化,曲线II表示ClO浓度。endprint
(3)ClO浓度的微小幅度上升,会引起O3浓度的大幅度下降。
材料一是一则新闻材料、材料二是一个实验流程图、材料三是一幅曲线图像,但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真实材料,都隐含着丰富的化学信息,且都跟高考主观题的情境素材有很多类似点。要在学习解读上述材料的过程中,进行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完全涵盖了审题能力的培养)。高三第二轮复习的课堂上,精选这类材料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检索已学知识、主动将已学知识跟实际问题相联系,既可以复习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高考试题的审题环节中最容易出现的审题失误就是信息提取失真、信息提取不完整等,我们发现用“题海战术”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根治这种毛病,最好的方法选择类似的材料(材料要有一定陌生度、跟高考主观题情境有一定相似性),让学生跳出“题海”,置身“真实情境”中获取化学信息,这样做虽不是解题,但胜过解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审题经验,提高审题能力。
二、用真实材料助推联想迁移能力跃升
联想迁移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记忆的搜索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由于提取的可能性与交互联结的数量直接有关,所以任何培养交互联结网络的“丰富性”的教育方法,都会有助于增加迁移的可能性[4]。大家知道,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高中化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内容综合起来搭建知识框架并形成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加深加考深度、优化思维品质、提升联想迁移能力。对于上述每一项材料,都可设计一系列问题,以此带动学生展开联想,来促进学生向不同方向进行迁移。
如,针对“材料一”可以从物质结构角度、化学实验角度、元素化合物性质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下列问题:
(1)写出SiCl4的电子式;判断CaO中化学键类型;判断硅晶体的类型;指出有机玻璃的物质类型;比较SiCl4、CCl4的熔点高低。
(2)用实验方法测试污染溪水的pH(用pH试纸、或精密pH试纸、或pH计)。
(3)用实验方法检验受污染后溪水存在氯离子。
(4)有人说受污染的溪边岩石变黄可能是有氯化铁生成,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用不纯四氯化硅制取高纯四氯化硅的实验方法。
(5)写出四氯化硅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用石灰处理受污染溪水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写出工业用粗硅制四氯化硅、再用四氯化硅制高纯硅的过程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8)SiCl4废料倒入溪水会产生“黄色气体”吗?SiCl4是制取有机玻璃的原料吗?
……
又如,针对“材料二”可以从化学实验角度、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元素化合物角度、工业生产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下列问题:
(1)步骤①、步骤②可“加热”“强热”操作中选用哪种材料制成的哪种仪器(或可否选用瓷坩埚)?
(2)步骤③中要先冷却后再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步骤④需要持续小火加热,为什么?
(3)步骤⑤中需要用到CO2气体,实验室里可用哪些试剂、哪种装置来制取CO2气体?
(4)步骤⑥、步骤⑦中都要用到过滤或抽滤操作,实验目的分别是什么?
(5)为了提高产品高锰酸钾的纯度,在“通CO2搅拌”“操作⑥”“操作⑦”等步骤中要注意那些事项?
(6)在流程图中相关的每一步反应中,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含锰元素的化合物所参加的反应中,锰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7)步骤⑤中“通CO2搅拌”这一操作的目的是使调节溶液pH,其中能否改用盐酸溶液来代替CO2气体?举几例在该步骤中可以代替CO2的物质。
(8)步骤⑦中抽滤得到的KMnO4晶体表面会有哪些杂质离子?若要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可以用酒精洗涤吗?试选择一种合适的洗涤液。
……
再如,针对“材料三”可以从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曲线信息加工角度、物质结构角度、元素化合物性质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禁止使用氟里昂?氟里昂会破坏球臭氧层,主要是由于其中的哪种元素?除了氟里昂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物质可能会破坏臭氧层?
(2)图3中横坐标、纵坐标的化学含义是什么?图3中用曲线I、曲线II分别代表哪种粒子的深度变化?图像中为了更好地表示出O3浓度变化跟ClO浓度变化的关系,作了什么特殊的处理?
(3)写出ClO的电子式。写出ClO跟H原子结合所生成的产物的结构式。
(4)最近的实验证据表明,ClO可相互结合生成Cl2O2,请大胆预测Cl2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
针对选定材料,通过针对性设问、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考察,让学生跳跃性去调用已贮存在大脑中的多张知识网络(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网络、有机化合物知识网络、化学实验知识网络等)来解决问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迁移的能力。具体到解答高考试题,就是要将所获取的信息跟跟熟悉的知识、原理、规律、方法综合起来,再将综合的结果迁移到需要求解的问题情景中。
在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的能力快速跃升的关键期中,一定要避免用“题海战术”轭杀学生的兴趣,否则会压制学生的能力提升。精选真实材料、活用真实材料,将培养信息获取能力落实到试题审题过程中,将培养联想迁移能力落实到试题求解过程中,是提高复习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使高三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快速跃升。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2013年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理科综合)[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
[2] 郝仕油,等. 由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实验技述的改进[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8~91.
[3] EUBANKS L P,等. 化学与社会[M]. 段连运,等译. 原著第五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8:84.
[4] 刘李治. 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1(6):59~62.endprint
(3)ClO浓度的微小幅度上升,会引起O3浓度的大幅度下降。
材料一是一则新闻材料、材料二是一个实验流程图、材料三是一幅曲线图像,但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真实材料,都隐含着丰富的化学信息,且都跟高考主观题的情境素材有很多类似点。要在学习解读上述材料的过程中,进行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完全涵盖了审题能力的培养)。高三第二轮复习的课堂上,精选这类材料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检索已学知识、主动将已学知识跟实际问题相联系,既可以复习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高考试题的审题环节中最容易出现的审题失误就是信息提取失真、信息提取不完整等,我们发现用“题海战术”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根治这种毛病,最好的方法选择类似的材料(材料要有一定陌生度、跟高考主观题情境有一定相似性),让学生跳出“题海”,置身“真实情境”中获取化学信息,这样做虽不是解题,但胜过解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审题经验,提高审题能力。
二、用真实材料助推联想迁移能力跃升
联想迁移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记忆的搜索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由于提取的可能性与交互联结的数量直接有关,所以任何培养交互联结网络的“丰富性”的教育方法,都会有助于增加迁移的可能性[4]。大家知道,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高中化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内容综合起来搭建知识框架并形成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加深加考深度、优化思维品质、提升联想迁移能力。对于上述每一项材料,都可设计一系列问题,以此带动学生展开联想,来促进学生向不同方向进行迁移。
如,针对“材料一”可以从物质结构角度、化学实验角度、元素化合物性质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下列问题:
(1)写出SiCl4的电子式;判断CaO中化学键类型;判断硅晶体的类型;指出有机玻璃的物质类型;比较SiCl4、CCl4的熔点高低。
(2)用实验方法测试污染溪水的pH(用pH试纸、或精密pH试纸、或pH计)。
(3)用实验方法检验受污染后溪水存在氯离子。
(4)有人说受污染的溪边岩石变黄可能是有氯化铁生成,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用不纯四氯化硅制取高纯四氯化硅的实验方法。
(5)写出四氯化硅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用石灰处理受污染溪水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写出工业用粗硅制四氯化硅、再用四氯化硅制高纯硅的过程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8)SiCl4废料倒入溪水会产生“黄色气体”吗?SiCl4是制取有机玻璃的原料吗?
……
又如,针对“材料二”可以从化学实验角度、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元素化合物角度、工业生产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下列问题:
(1)步骤①、步骤②可“加热”“强热”操作中选用哪种材料制成的哪种仪器(或可否选用瓷坩埚)?
(2)步骤③中要先冷却后再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步骤④需要持续小火加热,为什么?
(3)步骤⑤中需要用到CO2气体,实验室里可用哪些试剂、哪种装置来制取CO2气体?
(4)步骤⑥、步骤⑦中都要用到过滤或抽滤操作,实验目的分别是什么?
(5)为了提高产品高锰酸钾的纯度,在“通CO2搅拌”“操作⑥”“操作⑦”等步骤中要注意那些事项?
(6)在流程图中相关的每一步反应中,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含锰元素的化合物所参加的反应中,锰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7)步骤⑤中“通CO2搅拌”这一操作的目的是使调节溶液pH,其中能否改用盐酸溶液来代替CO2气体?举几例在该步骤中可以代替CO2的物质。
(8)步骤⑦中抽滤得到的KMnO4晶体表面会有哪些杂质离子?若要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可以用酒精洗涤吗?试选择一种合适的洗涤液。
……
再如,针对“材料三”可以从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曲线信息加工角度、物质结构角度、元素化合物性质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禁止使用氟里昂?氟里昂会破坏球臭氧层,主要是由于其中的哪种元素?除了氟里昂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物质可能会破坏臭氧层?
(2)图3中横坐标、纵坐标的化学含义是什么?图3中用曲线I、曲线II分别代表哪种粒子的深度变化?图像中为了更好地表示出O3浓度变化跟ClO浓度变化的关系,作了什么特殊的处理?
(3)写出ClO的电子式。写出ClO跟H原子结合所生成的产物的结构式。
(4)最近的实验证据表明,ClO可相互结合生成Cl2O2,请大胆预测Cl2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
针对选定材料,通过针对性设问、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考察,让学生跳跃性去调用已贮存在大脑中的多张知识网络(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网络、有机化合物知识网络、化学实验知识网络等)来解决问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迁移的能力。具体到解答高考试题,就是要将所获取的信息跟跟熟悉的知识、原理、规律、方法综合起来,再将综合的结果迁移到需要求解的问题情景中。
在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的能力快速跃升的关键期中,一定要避免用“题海战术”轭杀学生的兴趣,否则会压制学生的能力提升。精选真实材料、活用真实材料,将培养信息获取能力落实到试题审题过程中,将培养联想迁移能力落实到试题求解过程中,是提高复习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使高三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快速跃升。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2013年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理科综合)[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
[2] 郝仕油,等. 由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实验技述的改进[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8~91.
[3] EUBANKS L P,等. 化学与社会[M]. 段连运,等译. 原著第五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8:84.
[4] 刘李治. 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1(6):59~62.endprint
(3)ClO浓度的微小幅度上升,会引起O3浓度的大幅度下降。
材料一是一则新闻材料、材料二是一个实验流程图、材料三是一幅曲线图像,但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真实材料,都隐含着丰富的化学信息,且都跟高考主观题的情境素材有很多类似点。要在学习解读上述材料的过程中,进行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完全涵盖了审题能力的培养)。高三第二轮复习的课堂上,精选这类材料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检索已学知识、主动将已学知识跟实际问题相联系,既可以复习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高考试题的审题环节中最容易出现的审题失误就是信息提取失真、信息提取不完整等,我们发现用“题海战术”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根治这种毛病,最好的方法选择类似的材料(材料要有一定陌生度、跟高考主观题情境有一定相似性),让学生跳出“题海”,置身“真实情境”中获取化学信息,这样做虽不是解题,但胜过解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审题经验,提高审题能力。
二、用真实材料助推联想迁移能力跃升
联想迁移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记忆的搜索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由于提取的可能性与交互联结的数量直接有关,所以任何培养交互联结网络的“丰富性”的教育方法,都会有助于增加迁移的可能性[4]。大家知道,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高中化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内容综合起来搭建知识框架并形成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加深加考深度、优化思维品质、提升联想迁移能力。对于上述每一项材料,都可设计一系列问题,以此带动学生展开联想,来促进学生向不同方向进行迁移。
如,针对“材料一”可以从物质结构角度、化学实验角度、元素化合物性质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下列问题:
(1)写出SiCl4的电子式;判断CaO中化学键类型;判断硅晶体的类型;指出有机玻璃的物质类型;比较SiCl4、CCl4的熔点高低。
(2)用实验方法测试污染溪水的pH(用pH试纸、或精密pH试纸、或pH计)。
(3)用实验方法检验受污染后溪水存在氯离子。
(4)有人说受污染的溪边岩石变黄可能是有氯化铁生成,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用不纯四氯化硅制取高纯四氯化硅的实验方法。
(5)写出四氯化硅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用石灰处理受污染溪水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写出工业用粗硅制四氯化硅、再用四氯化硅制高纯硅的过程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8)SiCl4废料倒入溪水会产生“黄色气体”吗?SiCl4是制取有机玻璃的原料吗?
……
又如,针对“材料二”可以从化学实验角度、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元素化合物角度、工业生产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下列问题:
(1)步骤①、步骤②可“加热”“强热”操作中选用哪种材料制成的哪种仪器(或可否选用瓷坩埚)?
(2)步骤③中要先冷却后再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步骤④需要持续小火加热,为什么?
(3)步骤⑤中需要用到CO2气体,实验室里可用哪些试剂、哪种装置来制取CO2气体?
(4)步骤⑥、步骤⑦中都要用到过滤或抽滤操作,实验目的分别是什么?
(5)为了提高产品高锰酸钾的纯度,在“通CO2搅拌”“操作⑥”“操作⑦”等步骤中要注意那些事项?
(6)在流程图中相关的每一步反应中,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含锰元素的化合物所参加的反应中,锰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7)步骤⑤中“通CO2搅拌”这一操作的目的是使调节溶液pH,其中能否改用盐酸溶液来代替CO2气体?举几例在该步骤中可以代替CO2的物质。
(8)步骤⑦中抽滤得到的KMnO4晶体表面会有哪些杂质离子?若要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可以用酒精洗涤吗?试选择一种合适的洗涤液。
……
再如,针对“材料三”可以从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曲线信息加工角度、物质结构角度、元素化合物性质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禁止使用氟里昂?氟里昂会破坏球臭氧层,主要是由于其中的哪种元素?除了氟里昂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物质可能会破坏臭氧层?
(2)图3中横坐标、纵坐标的化学含义是什么?图3中用曲线I、曲线II分别代表哪种粒子的深度变化?图像中为了更好地表示出O3浓度变化跟ClO浓度变化的关系,作了什么特殊的处理?
(3)写出ClO的电子式。写出ClO跟H原子结合所生成的产物的结构式。
(4)最近的实验证据表明,ClO可相互结合生成Cl2O2,请大胆预测Cl2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
针对选定材料,通过针对性设问、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考察,让学生跳跃性去调用已贮存在大脑中的多张知识网络(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网络、有机化合物知识网络、化学实验知识网络等)来解决问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迁移的能力。具体到解答高考试题,就是要将所获取的信息跟跟熟悉的知识、原理、规律、方法综合起来,再将综合的结果迁移到需要求解的问题情景中。
在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的能力快速跃升的关键期中,一定要避免用“题海战术”轭杀学生的兴趣,否则会压制学生的能力提升。精选真实材料、活用真实材料,将培养信息获取能力落实到试题审题过程中,将培养联想迁移能力落实到试题求解过程中,是提高复习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使高三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快速跃升。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2013年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理科综合)[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
[2] 郝仕油,等. 由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实验技述的改进[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8~91.
[3] EUBANKS L P,等. 化学与社会[M]. 段连运,等译. 原著第五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8:84.
真实的语言材料 篇7
一、文献综述
(一) 定义
语言学界对真实材料 (authentic materials) 的定义略有不同, 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展示真实的语言及其应用情境”。Wallace (1992) 认为真实材料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 不是为了教学的目的。[2]Peacock (1997) 认为这样的材料是为了实现社会目的。[3]
(二) 课堂教学中引入真实材料的优缺点
真实材料让学习者与真正的语言和内容互动, 而不仅关注语言本身的形式 (Kilichaya, 2004) 。[4]关于教学中使用真实材料的优点, 前人 (如Alejandro和Martinez;[5]Richard等[6]) 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均作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真实材料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展示生活中的语言和真实信息, 让学习者了解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为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弥补教材中缺乏非正式语言的不足。这些材料涉及不同题材、不同主题, 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对语言多样化的需要;真实材料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探索和发现语言规律的机会, 促进从语言学习到语言运用的转化。
当然, 教学中使用真实材料也有一定的弊端。正如Richard等研究者指出的, 它可能带来较难的生词或复杂的语言结构, 材料中也可能包含文化差异, 这些会给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带来负担。Guariento和Morley (2001) 就认为, 真实材料可用在中等以上学习者的课堂上, [7]但是Chavez (1988) 的调查却发现, 初学者也希望课堂上引入真实材料。[8]
(三) 高职英语课堂引入真实材料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 报纸、广播、电视、广告、杂志、网络、电影、歌曲及各种文学作品都能提供真实材料。这些资源为教学中引入真实材料, 学生接触真实材料提供了物质基础。丰富的网络信息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正如Essberger所说, 如果你能上网, 弹指之间就可拥有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料。[9]绝大多数网上信息为真实材料, 包含真实信息, 面向说英语的读者或者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将大量真实语言汇集到一起的电脑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语料库已经被广泛应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填补在认识短语和语句结构过程中的空白, 了解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境, 用更多的例子加深印象, 提高学习效果。在高职院校, 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 觉得书本知识太难、太枯燥, 而且没有用。引入真实语言必将增强课堂教学的情境性, 让学生在了解信息的同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又能引入文化背景。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真实材料的典型例子
(一) 以体育赛事为契机,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奥运会让中国走向世界, 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奥运会更为中国学生带来了学习英语, 用英语展示中国的机会。于是, 笔者把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奥委会主席致辞引入英语课堂。为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以较为经典的句子作为突破口, 比如, “You have chosen as the theme of these Games‘One World, One Dream’.That is what we are tonight.”从表面来看, 句子涉及奥运会主题, 对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 学生更是耳熟能详;从难度来看, 虽然没有生词, 但却不好翻译;从结构来看, 第二个短句是一个表语从句。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还原汉语意思, 再把官方译文展示出来, 即“你们选择‘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作为本届奥运会的主题, 今晚就是这个主题的体现。”学生看到这样的翻译时, 更多地是感叹不同语言的精彩。对于另外的一个句子“北京, 你是今天的主人, 也是通往明天的大门。感谢你!”笔者采用相反的材料呈现方式:先演示中文, 让学生去想应该用什么来表达“主人”和“大门”。有些学生能够知道“host”这个单词, 对于“门”开始争论用“door”或“gate”来表达。笔者讲解了这两个单词意思的区别后, 告诉学生实际上使用的单词是“gateway”。这个句子应该是“Beijing, you are a host to the present and a gateway to the future.Thank you.”以这两个句子为起点, 笔者向学生展示了罗格的致辞全文, 并鼓励学生模仿朗读。这样就把真实材料阅读与口语训练结合起来了。
奥运会闭幕式的致辞更是热情洋溢。从罗格对北京奥运的盛赞入手, 笔者让大家查“无与伦比”该如何表达。在学生既好奇, 又不知道字典里查出来的哪个单词更合适时, 笔者展示了真实材料中的句子“These were truly exceptional Games!”然后, 笔者向学生列出了所有能够表达“无与伦比”意思的单词, 丰富了他们的词汇量。残奥会开幕式与闭幕式的致辞同样精彩。里面包含了大量的精彩语句, 如“现在, 我荣幸地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宣布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幕!” (I now have the honor of asking the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open the 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 of the modern era.) 以及“下面, 我非常荣幸地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先生宣布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 (It now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o invite the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r.Hu Jintao, to declare open the Beijing 2008 Paralympic Games.) 这两种表达方式在学生演讲或组织学院重大活动时都可以灵活运用。
每年都会有许多重大体育赛事, 如2008年的欧洲杯, 不同赛站的网球公开赛。利用这些素材, 向学生介绍足球知识, 比如八分之一决赛 (eighth-final) ;四分之一决赛 (quarterfinal) ;半决赛 (semi-final) ;决赛 (final match) ;大师杯“Master Cup”等, 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 运用美国总统竞选语言材料, 讲授文化知识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件大事。从希拉里与奥巴马为争夺党内候选人提名的唇枪舌战, 到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大辩论, 候选人语言犀利, 又不乏风趣幽默。每次阅读到体现不同文化色彩的句子, 笔者都及时记录下来, 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奥巴马获胜的演说中, 他提到“Sasha and Malia I love you both more than you can imagine.And you have earned the new puppy that’s coming with us to the new White House.” (萨莎和玛丽亚, 我爱你们, 你们已经得到了一只新的小狗, 它将和我们一起入住白宫。) 如果不了解外国人把狗当成家庭一员的想法, 可能很多人就不会理解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演讲当中, 狗居然会被提及。就职演说的最后一句依然是“God bless you.God bles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这句被历任总统重复多遍的话。
这样的句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原来美国领导人的讲话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
(三) 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真实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中经常有新的情况发生, 新的词汇被使用。奥运会期间北京实行交通限行措施。当学生知道单双号的表达方式竟然是“even”和“odd”, 而不是他们理解的“single”和“double”时, 让一些学生有点儿“气愤”, 因为“even”这个单词他们都认识, 只是不知道它还包含这个意思。当然, 这样的小例子也激发了学生学好英语的热情。
从震惊中外的“牛奶”事件中, 学生知道了“melamine” (三聚氰胺) , 还知道了什么是配方奶粉 (formula) , 这个单词与方程式汽车赛的单词居然是同一个。从禽流感 (bird flu) 到猪流感 (swine flu) , 学生开始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事件。真实材料的运用不仅可以作为书本内容的扩展, 也可以作为一个知识点的引子。例如:某日网上新闻的标题Swine Flu:China Confident Of Containing Outbreak (中国有信心防控猪流感爆发) ;下面的副标题是China’s health minister expressed confidence that the country could prevent and contain the H1N1 flu, or swine flu, virus (中国卫生部长表达了防控H1NI流感病毒的信心。) 这里面就包含了“confident—confidence” (“信心”的形容词及名词) 。以这则新闻标题为例, 笔者给学生讲解英语单词的后辍, 学生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网络上也经常出现新的流行语, 从几十年前美国的“水门”事件, 到几年前的“解说门”, 再到后来的“电话门”, 等等。然而如果把这些名词用英语来表达, “门” (door) 这个词根本就没有出现, 而是使用“incident” (事件) 。青年学生接触网络较多, 对此类的时尚词汇非常感兴趣。
在相关的词汇介绍时, 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机游戏中遇到大量的英语单词和句子, 就组织英语水平相比高的学生进行总结, 然后课上展示给大家。这样, 既丰富了全班学生的词汇量, 也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的机会, 增进了课堂上的互动。
(四) 紧跟国内最新流行趋势, 用英文版小品调动学生参与
2009年的春节晚会一下“火”了小沈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就有这个的报导“We will take you to northeast China to visit the hometown of comedian Xiao Shenyang who became a star know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lmost overnight after appearing on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s Spring Festival Gala on New Year’s Eve.”由于小沈阳演出家喻户晓, 学生看到这段话, 就明白了意思。学生除了知道春节晚会的表达方式为“Spring Festival Gala” (并没有使用“party”) , 对于里面包含的定语从句单独作为一个语法点再重点讲解, 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关于小品《不差钱》, 也有不同的翻译版本, 包括“Money is not a problem.” (字面意思“钱不是问题”) 或者“Got the money anyway.” (字面意思“反正有钱”) 。网络上很快就出了小品的全部剧情、台词的英文版。但因为情节较长, 包含大量生词, 直接照搬过来, 不利于高职学生理解。笔者就利用业余时间将剧本改编, 保留主要情节, 把不必要的细节压缩, 形成一个简易版, 组织学生课堂上角色扮演。学生在扮演中发现了幽默的文化差异。一个让中国人捧腹大笑的小品, 翻译成英语后, 搞笑的分量竟然大打折扣了。学生也意识到了翻译时意译的重要性, 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字, 还是一种思想和文化。
三、课堂教学中运用真实材料的注意事项
真实材料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与教材中的某些章节主题巧妙衔接, 避免牵强附会。在来源上, 要选择最新的、最具权威的、最有影响力的资料;还要结合高职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真实材料的难易程度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求就是“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找到与高职生未来职业相关, 与专业相结合的材料, 为专业英语学习作好铺垫。
对于影响真实材料选择的因素, Berardo (2006) 在其文章中进行了探讨, 他指出必须注意材料内容的可靠性、可展示性、可读性和吸引性。广大老师在引用真实材料可以用这些标准作为参考。[10]
真实材料对英语教学的益处不必再重复,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真实语言材料的搜索、查找和整理相当费时费力, 需要教师在业余时间有更多的投入。
课堂教学应该始终以“学习”为中心,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 教师引入真实材料仅仅是一个开始, 今后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资料,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网络上的真实语言材料既可以帮助教师增强课堂的信息输入量, 也为学生课外阅读带来良好的素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些权威性的网站, 为学习探索和使用真实语言材料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Kelly, C., Kelly, L., Offner, M.&Vorland, B. (2002) .Effective ways to use authentic materials with ESL/EFL students[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9, 11.
[2]Wallace, C. (1992) .Read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Peacock, M. (1997) .The effect of authentic materials on the motivation of EFL learners[J].ELT Journal, 51, 2.
[4]Kilickaya, F. (2004) .Authentic materials and cultural con-tent in EFL classroom[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6, 7.
[5]Alejandro, G.&Martinez, M.A.Authentic materials:An overview.Karen’s Linguistics Issues, 2002-2.http://www3.telus.net/linguisticsissues/authenticmaterials.html
[6]Richard, J.C. (2001)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Guariento, W.&Morley, J. (2001) .Text and task authen-ticity in the EFL classroom[J].ELT Journal, 55, 4.
[8]Chavez, M. (1988) .Learner’s perspectives on authenticity[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36 (4) .
[9]Essberger, J.Are you netting the world’s best ESL re-source Internet Tools for Teaching ESL.Available at http://www.englishclub.com/tefl-articles/best-esl-re-source.htm.
论新闻纪实摄影的语言真实 篇8
美国摄影家路易斯·海因是新闻摄影领域最有成就的摄影师之一, 海因在大学的时候主修社会学, 当过教师, 是一名自由摄影师。1908年, 海因成为美国童工委员会 (National Child Labor Committee, NCLC) 的摄影师。到了1910年左右, 他记录了很多有关童工艰苦生活的画面, 并以此支援美国童工委员会, 向政府申诉童工的问题。在这以前, 他是一个自由摄影者, 为一份有关社会改革的杂志摄影。海因通过自己手中的相机来传达他个人对于童工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同情。他的照片真实而震撼, 有一张图片拍摄的是纺织厂车间里的小女孩, 她那矮小的身体站在高大的纺织机械中, 显得更加柔弱和无助, 这种童工现象在那个时代的美国是比较普遍的, 尤其在经济萧条的时期, 孩子们出去工作似乎是很平常的现象。海因从一位新闻摄影师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出发, 通过自己的影像呼吁社会关注童工群体, 呼吁政府立法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并最终获得了胜利。对于海因来说, 新闻摄影师不是冷眼的旁观者, 摄影师与拍摄的对象不是一瞬间对视的关系, 摄影师有责任也必须要将自己视为被拍摄者的一分子, 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忧愁, 用镜头和他们对话、交流, 必要的时候对他们伸出援手。
新闻纪实摄影师的工作既充满挑战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第一个责任便是对被摄者负责, 新闻摄影师所拍摄的题材往往选择的都是边缘的人群, 这些人群的生活大多不尽如人意, 他们或是不被主流社会认可, 或是自己有意疏离主流人群的社会。他们的思维可能比普通人更加敏感和极端, 所以摄影师选择将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 首先要和他们有良好的沟通及对他们的尊重。摄影师不应该也不能成为侵入他们生活的外来者, 要获得被摄者的信任是最终能否拍到好作品的关键。W·尤金·史密斯是美国最著名的新闻报道摄影师之一, 他14岁就当上了摄影记者, 21岁获得了在《生活》杂志工作的机会, 二战爆发后他作为一个出版社的战地记者走进了太平洋战区, 在《塞班岛上美军发现垂死的婴儿》等照片中我们能看到他对战火中的人的关注与担忧。他自己说:“我每次按下快门, 就是对战争的大声呐喊和谴责。同时伴随着希望, 希望这些照片能保存下去, 希望这些照片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以唤起他们的警惕、回顾和醒悟。”战后, 史密斯决心不再以“望风而动”的媒体为标准来从事他的摄影报道, 他要将摄影变成一种深入揭示生活实质的工具。史密斯最后一则令人难忘的报道完成于日本九州的一个小渔村———水俣。从1953年到1960年, 受附近一家名叫基索的公司的废水污染, 水俣村上千名村民出现了汞中毒现象, 几百人因此丧生。史密斯敏锐地意识到, 水俣事件是一个破坏环境就等于杀戮人类的最好例证, 而水俣人与基索公司的斗争, 也是善与恶、生与死的较量。因此他空前认真地投入到水俣事件的报道中。从1971年到1973年, 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艾琳·史密斯一直住在这个小渔村, 他们将生活费控制在每周50美元, 并且自己种菜。对水俣事件的报道使他的摄影师的身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史密斯由新闻的旁观者, 变成了一个参与者, 他要以摄影做武器为水俣人讨还公道。水俣人的斗争, 同时也变成了史密斯个人的一场圣战。其著名照片《为智子洗澡》可能是史密斯摄影风格最典型的代表。在回忆拍摄过程的时候, 史密斯写道:“我们经常在那对夫妇去示威抗议的时候, 帮他们照顾孩子。他们的家离我们的住处大约有10分钟的路, 每次路过, 我们一定可以看到有人在照顾智子, 而我也一定会看到那位母亲所付出的不平凡的爱心, 我观察得越多, 越觉得其中涵盖了勇气最美好的层面。有一天我对太太艾琳说:‘我们设法来拍张照片吧!’我想象的画面里, 母亲正搂着孩子, 盈盈的爱意洋溢在智子的裸体上, 除了让人看到她受害情形的照片外, 还要显示母亲照顾孩子的样子。那位母亲说:‘好, 我正要为智子洗澡, 也许你会很方便。’她像一般日本人那样, 先搂着孩子在池外洗, 然后再把她放进池里。眼见这个画面构成了我想说的东西, 是那样感人, 我顿时泪眼模糊, 简直难以按下快门……”
史密斯为这场圣战付出了巨大代价:基索公司的打手们差点打瞎了他的眼睛。但是最终他还是胜利了。那些充满爱意的摄影“使世界上的人们良心痛苦, 它以独特的方式在日本人心中种下怀疑, 使他们对战后经济成长狂奔所付出的代价产生深切怀疑”。1995年, 历时40年, 世称公害原点的水俣事件问题终于由日本政府出面赔款、道歉, 予以彻底解决。史密斯以他非凡的才华和不计成本的付出为新闻纪实摄影精神的本质做了精彩的诠释。
有的时候, 新闻纪实摄影照片所表现的真实似乎过于直接和残忍, 但是就是这份纯粹的真实让照相机这件冰冷的机械有了生命, 让新闻摄影者有了面对艰难的勇气, 让那些被忽略的真相能够拨云见日。如果说视觉艺术的精髓在于美感的话, 那么笔者认为对于摄影来说, 它对客观世界真实的记录是它最美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苏珊·桑塔格[美]著, 黄灿然译:《论摄影》,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年版。
[2].罗兰·巴特[法]著, 赵克非译:《明室——摄影纵横谈》,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年版。
浅谈新闻及其语言的真实性 篇9
那么, 什么是新闻的真实性呢?新闻的真实性概念就是指新闻与其反映的客观现实必须完全相符。其一, 新闻中的事实必须真实, 即必须确有其事, 描述必须真实, 对事实的分析、解释、评价必须真实;其二, 新闻的总体必须真实, 即新闻机构或媒介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显示出社会的总体面貌, 真实的反映社会。
真实, 是新闻的生命。作为新闻工作者, 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真实”二字摆在首位。一篇稿件如果“失真”, 这不仅是个职业道德问题, 更是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形象问题。因此, 我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而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好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不是小问题, 容不得半点差错。为什么会出现假新闻呢?记者“采访不深入、作风不扎实, 编辑工作不细, 报社领导把关不严”, 这几乎是绝大多数假新闻的成因。但是, 这里还暴露出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个潜意识问题, 那就是片面追求新闻的“显著性”和“轰动效应”。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 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精神道德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它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要求。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 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是提高引导能力、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保证。
那么, 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 要做到新闻的准确性
这一方面也就是说需要从具体的新闻写作中来谈。
1.1 所谓新闻语言, 其实指的是新闻作品的语言。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点主要有准确、清晰与生动, 但以“准确”作为新闻语言的核心。可见“准确”是新闻记者写作时语言运用的首要考虑标准。新闻界也把新闻语言的“准确、准确、再准确”奉为格言。在新闻语言的准确运用时, 还要注意模糊语言的运用。周晓虹说道:“模糊语言虽然属于语言范畴, 但对于记者、编辑而言, 了解模糊语言的特点、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模糊语言是介于真与假之间的那种模棱两可的语言, 你既不能说是虚假的, 也不能说是真实的, 所以模糊语言的运用要因时因事而用。
1.2 注重新闻来源的准确。
每一位记者在写报道时不能是凭空捏造的, 没有新闻来源的写作报道是不能让人相信的。程道才在《西方新闻写作概论》中指出, 西方记者经营运用的新闻来源有:a.新闻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即当事者;b.新闻事件的目击者;c.新闻事件的知情者。也有新闻学者提出“引用的资料必须真实, 新闻报道必须标注新闻来源。”可见, 在新闻报道中应特别注重新闻的来源, 而且需要明确新闻的来源, 来源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所以也需要记者在选取这一新闻来源时要坚守新闻核实原则。不能只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而不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的真实性之间是没有可比价值的。
因此, 做新闻一定要深入实际, 态度认真, 该核对的要仔细核对, 不能马虎。防止虚假新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是新闻工作者一项长期的任务, 稍不留心就易出问题。所以, 在新闻实践中, 我们要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优良采访作风, 坚持实事求是, 要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仔细去对待每一条新闻, 特别是遇到某些部门和单位, 因为出于制造“政绩”的需要, 公开宣布某些有水分的信息和统计数字, 必须多多核实;还有某些汇报材料, 为了得到上级的赏识和资金扶持, 也容易说大话;某些通讯员或自由撰稿人, 为了上级, 有时想把客观事实“打扮”得更加完美, 不免以偏概全, 以点代面, 对人对事过于粉饰, 或拔高, 或贬低, 甚至捏造, 若不提防, 就容易出问题;再有, 某些奇闻异事, 看似精彩, 引人入胜, 但是要用人之常情、自然规律和科学态度去衡量一下, 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总之,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养成一种分析的习惯, 就可以减少、防止一些因虚假造成的差错。
2 要力争做到新闻报道的真实
读者希望新闻报道客观、公正、透明, 希望了解事情的真相, 而不愿意看到那些充满偏见、任意夸大、缩小甚至歪曲事实真相的报道。我们常说“耳听而虚, 眼见为实”, 可在实际的采访工作中发现, 真实并不是所看到而是深入里面发现的事物。所以高钢说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状况的本质真实。”我们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也需要做到事实的真实。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出发, 了解事实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做到选取事实的新闻事实时, 同时也要看到这一新闻事实本质是否真实的, 是否具有代表性的。
2.2 深入实际采访, 了解真实事实。著名新闻
研究者方延明说:“真实不是孤立的, 真实是主客观的统一”, “新闻事实是主观对客体的描述, 是客观事实通过记者主观意识后的结晶体。”从他的这两点观点当中我们知道, 要让主观描写客观事实必须真实, 而这一“真实”就靠记者的深入实际采访才能得到“第一手事实”。蓝鸿文在《新闻采访学》中也讲到, “记者要深入实际调查采访”。曾记得著名记者穆青在写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来到焦裕禄生前工作过的地方———河南兰考县进行为期一周的采访, 采访了与焦裕禄工作地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并进行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才写出这篇出名的通讯。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所在。
3 新闻语言的真实性
新闻语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 有着独具的特点和规律, 也有自身的语言技巧和自己的语体。但是, 新闻语言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自己独立的形态和被人们所公认的格式。艾丰先生在讲到新闻语言时, 提出了“新闻语言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的问题。是给了肯定回答, 即: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
新闻语言是表述事实的手段, 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主要受到新闻事实和受众的制约。这就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那就是“真诚”。新闻语言为什么要“真”?大家都知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鲜”是新闻存在的价值, 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 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 而是在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
新闻语言如何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当前对新闻语言的研究, 几乎都是以“真”为前提的。比如艾丰先生提出新闻语言的总体特色“白描性语言”, 具体讲分为:具体、准确、简洁、通俗、综合。比如张默先生认为新闻语言要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这里的“白描性语言”、“具体”、“准确”、“客观”等等的要求, 都是回答如何使新闻语言“真”起来。
总之, 无论是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来看, 还是从树立媒体的公信力来看, 抑或是从新闻工作者的个人信誉来看, 维护新闻真实性, 提高新闻语言的真实性, 都是提高引导能力、实现正确引导的重要保证。离开了新闻的真实性, 舆论引导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水之鱼、无本之末。一切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 必须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自己的头脑, 指导自己的新闻实践, 恪守职业道德, 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 维护新闻队伍的形象和声誉, 切实担当起引导社会大众的责任。
摘要:新闻的真实性, 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永不过时的话题。真实性, 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应该真实, 这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而新闻语言是源于新闻事实的, 要受着新闻事实的制约和检验。事实是第一性的, 作为表述事实的语言是第二性的。新闻语言源于新闻事实, 源于新闻事实就要忠实于新闻事实, 接受新闻事实的制约和检验, 这是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另一方面, 新闻语言对于新闻事实不是简单的依赖关系, 它可以能动地再现新闻事实。所以, 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思想认识, 发扬深入实际采访的优良作风, 杜绝假新闻, 切实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的语言材料 篇10
语言输入假设 (Language Input Hypothesis) 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D.Krashen (1982) 提出的颇具影响力的二语习得理论。语言输入假设的核心是学习者获得的语言输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语言习得才有可能发生:1) 可理解性的输入;2) 包括已知的成份 (i) ;3) 包含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份 (i+1) 。他认为习得语言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 实现语言习得的理想条件是充分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学习者首先接触大量的语言输入材料, 有了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量以后, 然后通过具体的交际情景和上下文理解意思, 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才能被掌握。Krashen尤其强调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最佳语言输入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第一, 语言输入必须能够理解;第二, 语言输入是大量的;第三, 输入应该是有趣的;第四, 输入应该是关联的 (张文忠, 2000) 。学习者通过输入略高于现有语言水平的信息, 依托一定的情境, 借助相应的超语言信息而习得语言。如果学习者有充分而真实的语言输入, 并不断参与语言交际活动, 就能够把语言能力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行为, 从而实现语言输出。
2 语言输入理论与口译的关系
二语习得的输入理论同样可以应用到翻译中。根据认知理论, 学习者作为认知活动的主体, 他已有的知识结构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言语理解的认知过程中, 语言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对语言输入进行感知、领会、摄入与综合。当前输入的言语信息要与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信息相整合, 才能得到理解。如果缺乏相关信息, 或者未能激活记忆中的有关信息, 就不能或难于实现对言语的理解, 用译语来进行再创造就会难上加难。口译考核学生英汉双语的转换能力, 通过听音获取信息, 然后经过思维、信息加工和重组, 最后用译语输出。这项任务只有在很强的口头交际能力之下才能完成。汉译英的关键在于对原语意义的表达是否完整和通畅。要想译出清晰、准确、地道的英文句子, 最好应该了解和掌握英语族人的思维方式, 再进行有效的模仿, 因为一切语言活动都从模仿和记忆开始, 然后慢慢进入创造性活用的阶段。长期不懈的模仿和记忆, 能够提高讲话的速度和表达的自如性, 建立心理优势, 排除焦虑情绪。同时加大语言输入, 还有助于克服母语迁移心理, 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解决“中文腔”的问题。所以必须不断丰富英语语言材料的积累, 让正确的英语表达占领大脑, 让大脑始终沉浸在英语思维的氛围中, 通过大量的输入使英语的使用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才能减少乃至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 最终提高汉译英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3 真实语言输入的作用
鲍川运 (2004) 提出评判口译质量必须遵循四个标准, 即意思准确 (Meaning) 、条理清楚 (clarity) 、选词恰当 (Diction) 和表达得体 (Presentation) 。口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意识, 应以技能训练为主, 语言训练为辅。口译技巧和技能包括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即席反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和短时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口译教学的主要精力应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语言输入上, 尤其是真实语言材料的输入不仅可以随时用来补充和强化学生的语言训练, 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汉英口译能力的培养。笔者所在的口译教学小组经过教学实践, 认为真实语言输入尤其是熟读熟记政府工作报告 (汉英对照) 对提高学生的汉英口译能力具有良好作用, 以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说明。
3.1 有助于掌握国家大政方针的表达方法
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每年对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环境、社会生活的全面总结, 里面涉及到国家的政策方针、策略规划, 了解和掌握这些信息对于今后的口译实践工作非常重要。例如:“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and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a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and moderately easy monetary policy;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a subsidy system for grain growers and a benefit subsidy system for major growing area;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technological upgrading in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 mergers and reorganizations;节能减排energy conservation emissions reduction;西部大开发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The reform to convert larg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o stockholding companies;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Labor Contract Law, the Law on Promoting Employment, the subsistence allowance system;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the National Medium-and Long-Term Plan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中国经济必须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China's economy needs to be quickly put on the path of endogenous growth driven by innovation.中国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The country will quicke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nd give impetus to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3.2 有助于掌握中国特色专有名词的表达方法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大量中国特色的专有词句, 汉语往往简洁明了, 英文却需要把所有意思都对等翻译出来。例如:保障性安居工程low-income housing projects;“三农”工作work related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the reform of tenure in collective forests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业“三废”industrial wastewater, waste gases and residues;农村信用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企业“走出去”enterprises“going global”;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a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system;棚户区改造redeveloping run-down areas;科学发展观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以人为本put people first;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民生the people's wellbeing;“两高”行业industries consuming large quantities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and highly polluting;“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the system of provincial governors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rice bag” (grain supply) program and city mayors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vegetable basket” (non-grain food supply) program.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hina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nd will remain so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Factors favoring China's development and the positive long-term development trend have not changed.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推进依法行政;
We must uphold the rule of law as a basic strategy and carry out administ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3.3 有助于掌握地道英语的表达方法
英语多用倒装句, 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中有很多符合英语习惯的句子可供学习者学习和模仿, 更有许多汉语四字成语以及中国特色机构或者概念的翻译非常地道.例如: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
Major progress was made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New breakthroughs were achieved in crucial areas and key links of reform.
我们要持之以恒, 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We worked tirelessly to ensure everyone has access to old-age care, medical treatment, and housing.
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改造和新建2.3万所乡镇卫生院、1500所县医院、500所县中医院和1000所县妇幼保健院, 建立了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A special fund was included in the state budget to renovate or build 23, 000 town and township hospitals, 1, 500 county hospitals, 500 coun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and 1, 000 county maternity and childcare hospitals, as well as to build 2, 400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We need to steadfastly take all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coordinat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4 促进真实语言输入的方法
由以上理论和实例可以看出, 必要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最基本的, 学习者必须运用他们已获得的语言资源, 练习进行“可理解性输出”, 才能使习得的内容得到巩固和内化。没有输出, 语言就难以真正被掌握和运用, 并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 所以在口译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首先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开发新的知识资源, 时时跟进搜集最新的真实语言素材, 除了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 (汉英对照版) 外, 还可以有效利用中国网里的国新办发布会里的往期内容, 随时了解国内动态, 并要求学生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英语表达内容和方法应用到全新发布会内容中, 做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有机统一;其次教师还应该对真实语言素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解释, 这就要求口译教师必须时刻学习政治、经济、金融等专业知识并积累实际口译经验, 才能帮助学习者比较准确地理解中文原文的意思, 因为准确的理解是做好口译的前提;最后学习者必须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熟记或者背诵真实语言材料中的好词好句, 因为中国学生是在脱离英语语境的环境中学习外语, 背诵一直有其特殊的意义, 可以称得上是最佳语言输入, 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英语知识的理解, 提高词汇、句型、固定表达的记忆效果, 而且还能强化语言输入, 增强语言积累, 从而使语言输出更加准确和规范。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 sition[M].Oxford:Pergamon, 1982.
[2]蔡小红.口译互动式教学模式绩效研究[J].翻译教学, 2008 (4) .
[3]何智林.背诵输入与英语口译教学的实践与理论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8 (4) .
[4]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 2004 (5) .
[5]张文忠.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型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2) .
[6]周青.英语演讲艺术与口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10 (8) .
真实的语言材料 篇11
基于此, 本文试图通过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教学语言的语料库分析, 从词频、句长和频数, 以及补充问句的重点研究, 探讨小语优质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规律, 试图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学理意义的新视角, 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
为了解目前真实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 笔者收集了义务教育阶段1-6年级的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共60节, 357, 032字的语料, 并建立了语料库。其中特级教师20人, 10人为2课时/人, 共20课时;另10人为1课时/人, 共10课时;合计30课时。普通教师30人, 28人1课时/人, 1人为2课时, 合计30课时。通过人工转写、校对生成电子文本语料, 利用计算机技术整理生成小型的课堂教学语言语料库, 而后重点对词语和句子进行研究。为确保语料样本在统计中的代表性, 本文从执教者的归属地、学习对象的年段, 以及教材版本和抽样误差四方面做了图表和文字说明。
一、执教者的代表性
本文研究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声语言, 尽管目前课堂教学中均倡导并推广使用普通话, 但执教者在口头表达中难免会受到长期生活的地域口音的影响, 方言中的常用语和特色用语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因此, 在选取样本时应尽量扩大范围, 涵盖全国各地的教师。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 本研究采集的语料样本中的执教者来自我国29个省市地区。样本中江浙一带的老师比较多, 江苏和浙江作为教育发达地区, 涌现出的特级教师比较多, 在特级教师的语料中江浙老师所占比例也较大。20位特级教师中江苏的教师8位, 占40%;浙江的教师5位, 占25%, 江浙的特级教师比率达到了65%, 超过了半数。
二、学习对象的代表性
目前我国小学的学制是六年, 每一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 共12个学期。一到六年级习惯上称为低、中、高三个年段。从图2-2和图2-3可知, 本研究涉及的样本多集中在中高年级。尤其以四年级上学期、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上学期居多。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相对稳定, 既摆脱了从幼儿园到低年级的过渡, 又未与初中相衔接, 具有小学阶段学生的典型特点。
三、教材版本的代表性
目前小学语文的教材版本比较多, 不少省市都有自己的版本, 还有不少学校有自行开发的校本教材。在实际的使用中, 最为广泛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教材 (简称人教版) , 本研究中共有40节课, 占到约66.7%;其次是江苏教育出版社 (简称苏教版) , 共有11节课, 占18.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称北师大版) 编写出版的教材, 本研究中共有4节课。下表中列出了现阶段小学语文使用的几乎所有版本名称, 并就语料库中样本所涉及的教材版本进行了相关统计。
四、抽样误差说明
抽样误差是指在遵循了随机原则的条件下, 抽样方法本身所引起的, 样本指标代表总体指标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误差。抽样误差越小, 说明样本的代表性越高;反之, 样本的代表性越低。抽样误差虽无法避免, 但也是可控的。
1.抽样单位的数目。在本研究共选取了50位教师的60节课堂实录, 语料库总量近40万字, 范围较广, 已经达到建立语料库的语料数量要求。
2.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本研究对象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尽管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推动了语言的更新速度, 但是从宏观来说, 语言作为文化现象, 尤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其发展基本是稳定的, 总体不存在明显的标志性变异。
3.抽样方法的选择。本研究采用不重复抽样, 语料库中的60节课堂实录, 除因研究需要选取了2篇同题异构的课文, 其余均不相同。涉及的教师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学生来自2-6年级, 故抽样误差小。
五、策略和建议
研制语料库后, 从词语和句子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进一步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质量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1.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教学词语的研究
笔者首先分别对普通教师和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前100个常用高频词进行统计后, 得出了68个教学常用词, 形成教学常用词汇表 (见表3-3) :
之后笔者分别选取了语料库中普通教师教学实录第30号和特级教师教学实录第6号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的小语教材第十一课《月光曲》, 教学时间均为40分钟。研究统计了两者的词频表、并对前100个高频词进行了比较筛选, 得出前50个相同的词, 如下表:
通过上表, 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高频词里, 有不少是日常生活中高频词汇, 比如“的”“是”“啊”等, 作为教学语言, 也有许多生活中不常用的特色词。下面选择语料中“读”一词进行对比例说, 以图挖掘语言遮蔽下的深层理念。
“读”这个词的词频非常突出, 是典型的高频词。通过比较发现, 普通教师达到了1375, 特级教师达到了1305, 是在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相同的词中, 唯一一个相差小于100的词。这说明“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动词“读”在教学中多带有指令性, 提醒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比如例子中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句子”就是要求有感情地读;“那么你们把第九节很有条理地读一下”是要求有顺序地读;“请你接着住下读”是要求连贯地读。
“读”还伴随提示, 这时读常常单独出现在句末, 即使组成词语, 也很简短, 如“‘你别动, 我来抱你。’再读。”“太好了, 谁还想读?”
“读”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言语实践活动, 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有学段必不可少的“目标”。在小学语文课上, 学生要读字、读词、读句子、读课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默读”“朗读”“齐读”“个别读”等。
对于朗读的重视是源于以往应试教育中教师过分强调对课文的理性分析, 忽视了整体的欣赏和感悟, 忽略了朗读指导而提出的。正是针对这种现状, 大力倡导教学中的“读”, 目的是想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让学生学会读书, 摆脱无谓的理性分析。但在实际教学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 “读”占鳌头, 而“思考”、“倾听”、“言说”、“写”等却销声匿迹。这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遭遇的新问题。
通过对上述特色词的深度思考, 表明朗读教学仍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 不少教师对于课堂、师生关系都有了新的认识, 也努力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但是这些认识仍较多停留在表面和浅层, 实际的操作中并没有真正成熟和内化。
2.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教学句子的研究
(1) 特教和普教一般句长和频数的比较
统计表明, 普通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句长在1-155字之间, 平均句长为35.6。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句长在1-120字之间, 平均句长为37.5。两者的平均值为36.55, 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平均句长值。以下是普通教师和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句长统计 (图3-1图3-2) :
通过统计得知, 普通教师各类句长的频数总和为6573, 特级教师各类句长的频数总和为4698;特级教师低于普通教师约28.5%。从图4-1和图4-2上可以明确推算出特级教师在课堂上说的话少, 而普通教师说得多。其次, 普通教师相同句长出现频数的最高值是382, 特级教师相同句长出现频数的最高值是228, 普通教师超出特级教师约67.5%。这表明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更加丰富, 更富有变化。
(2) 特教和普教问句句长和频数的比较
两图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特级教师在问句的使用比较稳定, 他们的课堂教学语言在问句的使用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范围。这一句长范围内的问句在课堂教学的效果应该是比较理想的。同时, 也可以发现普通教师的问句句长和使用频数都高于特级教师。
(3) 特教和普教同题教学案例一般句长和频数的比较
就同一篇课文, 普通教师和特级教师在课堂语言上的比较常更能发现差异。下面是一名普通教师和一名特级教师对同一篇课文同一课时, 进行教学的课堂教学语言统计。执教内容为人教版第十一册《月光曲》第一课时, 分别来自普通教师课堂实录30号, 执教者为江苏的蒋军晶;特级教师课堂实录06号, 执教者为河北的支玉恒。
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课堂中句长的差异, 上面两个图是一目了然。和普通教师相比, 特级教师每项指标的折线都趋于平滑, 除了句长为120的出现一次外, 其余均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而普通教师的折线则显得跌宕起伏, 各项指标均不够稳定。这与前两个样本统计的结果一致, 说明这三个样本的统计都是可信的。
通过对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可以发现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句子使用上存在的差异, 其原因如下:
(一) “教案被执行”和“被教案执行”的区别
在实际教学中, 特级教师可以抛开预设好的教案, 针对课堂的实际情况作出应对性的调整, 许多课堂教学语言不是来自教案, 而是现场生成的, 所以口语化特征明显, 多为短句, 大量长句子的连续使用是很少见的。
普通教师对于教案的依赖程度高于特级教师, 其课堂教学语言绝大多数来自预先设计好的教案, 这就使得教师的语言常伴随着大段的抒情议论, 书面化的语言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 没有亲切感, 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对于语言的实际需求。
(二) “学生配合课堂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语言配合学生”的区别
据约瑟夫·特雷纳曼提供的数据, 他认为听课前15分钟能记住所讲内容的41%;听了30分钟后, 则能记住最初15分钟所讲内容的23%。普通教师相同句长句子的高频使用, 就好像是同一节奏的曲子反复播放多次, 即便是再悦耳动听, 也会让人感到枯燥厌烦甚至反感。而小学阶段教学对象的年龄段在7-13周岁之间, 对于同一事物保持的兴趣和注意力都极为短暂。要想让该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 始终将目光和心思放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就要具有变化, 通过变化刺激学生, 调控学生的注意力。特级教师在这一点上比普通教师显然更到位。
(三) “教师的课堂”和“学生的课堂”的区别
课堂教学本质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逐步深化的过程, 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地进行。通过这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 特级教师的课堂上, 留给学生的时间更充裕, 这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意识。而普通教师的课堂还是很容易徘徊在“一言堂”和“教师话语霸权”的误区。
优质的课堂教学语言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长期积累和磨练的过程。很多特级教师的课堂呈现出生活化、日常化的状态。他们寥寥几句平常语, 已有情意在其中。一方面说明他们更了解教学对象, 懂得孩子们要什么, 能接受什么;另一方面则说明了特级教师技艺的精湛, 正所谓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 大巧若拙, 他们近乎日常的对话正是课堂教学语言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返璞归真。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质量的策略
通过对语料库的研究和理性分析, 可以知道课堂教学语言对于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 那么面对现在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的一线教师应该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语言水平呢, 笔者主要谈一谈升课堂教学语言水平的一般性策略。
(一) 厚积薄发, 建立巨大的知识储备
小学阶段的学生常常把教师当成百科全书, 在他们眼中, 教师是无所不知的, 无所不晓, 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 或者经常被问住, 学生会非常失望, 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崇拜程度会大大降低, 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要勤于学习, 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 注重日常的积累, 建立属于自己的巨大知识储备库, 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 然后才能厚积薄发。教师首先应该随时收集个人一线的教育教学资料, 并及时地进行更新, 保证与时俱进;其次要加强阅读, 撰写读书笔记;最后要在专业知识外, 注意生活的积累。
(二) 准确定位, 把握课堂的核心本质
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材和教师都是为学生的学提供服务的。在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与活动的时间, 而不是整个课堂就听到教师一个人的声音。特别是在解决重点问题之时, 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自读自悟和“交头接耳”的时间。因此, 教师的语言要少而精, 做到“点”和“拨”即可。
(三) 关注学生, 了解丰富的儿童科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 教学中亲和力的语言表达技巧至关重要: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 关心爱护他们, 把学生当成朋友, 平等相处;要善于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 使学生从心底喜欢和教师接触;要多读儿童研究方面的书籍, 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 从科学的角度爱护儿童、教育儿童。
(四) 自我调节, 拥有轻松的教学心态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 都应始终保持平和的心境, 教师只有抱着轻松的心态智慧的处理, 许多意料之外的课堂插曲也许就成了没有预约的精彩。
摘要: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为研究对象, 借助语料库语言学和统计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对普通教师和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展开比较研究。试图探索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规律, 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一个学理意义的新视角, 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语料库,词频,句长
注释
【真实的语言材料】推荐阅读:
真实语言材料10-22
材料真实性说明08-28
材料真实完整承诺书07-13
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明08-11
材料真实性保证声明08-21
申报材料真实性声明09-05
报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07-17
申报材料真实性自我保证声明09-02
诗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07-04
真实的梦境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