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减产

2024-10-24

冬小麦减产(精选3篇)

冬小麦减产 篇1

5月12日, 河南省郑州、许昌等地发布干热风红色预警信号, 提醒相关部门和农民朋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最大限度降低干热风天气对小麦后期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农业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余卫东告诉记者, 干热风亦称“干旱风”、“热干风”, 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干热风时, 温度显著升高, 湿度显著下降, 蒸腾加剧, 根系吸水不及, 体内水分平衡失调, 叶片光合作用降低, 高温又使植株体内物质输送受到破坏及原生蛋白质分解。这些因素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 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目前, 我省小麦正处于灌浆前期, 此次出现的干热风天气对我省小麦影响还不明显。

为避免小麦减产, 余卫东提醒农民朋友, 要适时浇足灌浆水。灌浆水一般在小麦灌浆初期 (麦收前2~3周左右) 浇。如小麦生长前期天气干旱少雨, 则应早浇浆水。同时, 还要根据小麦生长情况, 喷洒磷酸二氢钾, 以提高麦秆内磷钾含量, 增强抗御干热风的能力。

出现干热风天气时, 长时间在户外劳作的农民朋友要注意预防中暑, 注意补充水分, 必要时应准备一些防暑降温药品。来源:《河南日报》

冬小麦减产 篇2

报告预计,2016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为3 412万公顷,同比下降2万公顷左右;产量预计13 010万吨,同比略减10万吨左右,可能出现自2004年以来的首次减产。

报告认为,小麦种植面积减少主要是因为华北地区适度调减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的小麦种植规模,同时西北地区在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的旱作地区继续压夏扩秋。再加上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冬小麦苗情不如2015年。

冬小麦减产 篇3

1 小麦生育期的气象条件

1.1 苗期 (播种—出苗期)

小麦播种的适宜温度为0~5℃, 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2℃, 最适温度为15~20℃, 最高温度为30~35℃。在最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小麦种子发芽适中, 发芽率较高, 幼苗健壮, 温度高, 出苗过快, 幼苗较弱, 温度低, 不仅出苗期推迟, 而且种子易感染病害, 造成烂种。小麦从播种至长成主茎6片叶的壮苗共需积温500~600℃。如果积温小于400℃, 难以长成壮苗, 而积温大于700℃, 往往又容易长成旺苗。中卫市沙坡头区春小麦播种后, 3月气温持续偏低, 创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次低, 1971年来的最低值, 月平均气温为1.5℃, 较历年同期偏低2.3℃, ≥0℃的积温也为1981年有农业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积温为71.3℃, 较历年同期偏少93.5℃, 0~40 cm地温较近5年平均偏低2.5~3.2℃, 特别是5 cm地温只有3.3℃, 这种持续低温效应造成2011年春小麦田起潮迟、强度小, 有些农田根本没有起潮, 表层干土层增厚, 导致部分小麦种子发芽迟缓, 出苗率降低。4月上旬气温仍然偏低, 降水偏少, 光照充足, 由于前期持续低温, 出苗所需热量严重不足, 使小麦于4月12日出苗, 较历年推迟10 d, 苗期调查时麦、玉米茬地缺苗断垄现象较严重, 稻茬地较轻, 三叶期密度较2010年有所减少。

1.2 拔节抽穗期

4月中下旬气温为16℃, 较历年同期偏高3.6℃, 无降水, 日照充足, 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小麦幼穗分化日照影响较大, 每天有8 h日照时最大, 缩短日照时间, 可相应延长小穗分化期, 可使小穗数增加。拔节的适宜温度为15℃, 适宜的温度可使小穗数和小花数目增加。5月上中旬气温为16.1℃, 日照时数为162.9 h, 每天有8 h的日照, 对小麦的生殖生长极为适宜, 延长了穗分化期, 有利于小穗分化, 易形成大穗, 2011年观测地段小穗数为16.5个, 小麦产量结构分析小穗数为15.1个, 较历年同期偏多1.4~1.8个, 是2000年以来次多值, 小麦孕穗和抽穗均比历年推迟2 d。

1.3 开花灌浆期

小麦籽粒灌浆的适宜温度为18~24℃, 温度高于25℃则会导致灌浆时间缩短, 茎叶早衰, 籽粒干物质累积量降低, 粒重增长受阻, 且日均高温每增加1℃, 籽粒重量下降2.8 mg[2]。6月上旬气温为22.9℃, 较历年同期偏高3.7℃, 降水偏少, 日照充足, 小麦开花普遍期为8日, 较历年推迟3d, 有利于小麦开花灌浆。从图1可以看出, 中旬气温为24.7℃, 较历年同期偏高4.1℃, 为历史极值, 12—16日出现了连续5 d≥30℃的高温天气, 特别是13—17日逐日平均气温较近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偏高3.1~5.6℃, 并且均超过了24℃, 分别为27.5、26.4、26.5、25.7、25.0℃, 13—20日最低气温均在17.3℃以上, 13日达21.7℃;12—17日14:00相对湿度分别为33%、26%、30%、27%、46%、41%。持续高温低湿天气对小麦灌浆极为不利, 造成籽粒充实不良。下旬气温为22.4℃, 较历年同期偏高1.1℃, 21日出现6.5 mm降水, 23—25日出现了连续3 d≥30℃高温天气, 雨后猛晴, 不利于小麦灌浆。2011年小麦千粒重较2010年减少1.3 g, 乳熟期的总茎数较2010年减少36.19个, 有效茎数减少35.66个。

1.4 成熟期

7月上中旬, 气温为22.4℃, 较历年偏高0.4℃, 降水偏多, 降水只出现在1—2日, 其他时间天气晴好, 小麦已成熟, 无连续≥30℃高温影响, 有利于小麦自然脱水、收割。

综上所述, 中卫市沙坡头区小麦全生育期内, 即3月至7月中旬, 前期遭遇30年不遇的低温影响, 出苗推迟10 d, 中期气候条件良好, 但开花灌浆期的热害影响了植株的光合作用, 影响干物质的制造和输送, 致使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

2 中卫市沙坡头区的气候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 1961—2010年中卫市沙坡头区的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在30年内上升1.0℃, 导致该地区小麦热害发生频繁。据1998—2010年小麦产量资料分析, 1999年、2002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小麦均有减产。

3 对策

为避免不利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保证小麦高产产,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施肥。肥料施用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 磷钾肥是影响小麦粒重的的重要因素, 针对当前生产上氮肥用量过高、磷钾肥施用量偏低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 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应提高到1.0∶ (0.4~0.5) ∶ (0.4~0.5) , 氮肥前后期运筹比例为7∶3, 尿素作穗肥的施用量为150.0~187.5 kg/hm2[3]。二是科学灌水。在小麦灌浆期间供给充足的水分, 可以减缓缺水引起的早衰, 且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向籽粒的转移、贮藏, 从而有效提高粒重[2,3,4,5]。

参考文献

[1]吴伟, 陈若礼, 张存岭, 等.2009—2010年气候异常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1) :17602-17603.

[2]李世清, 邵明安, 李紫燕, 等.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 2003, 22 (11) :2034-2036.

[3]徐江, 程建东, 毛永兴, 等.小麦籽粒灌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1998 (2) :9-10.

[4]李运民, 戚尚恩.气候因素对淮北小麦灌浆速度的影响[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9, 13 (2) :39-40.

上一篇: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下一篇:环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