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2024-08-19

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共12篇)

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篇1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要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建设廉洁政治, 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也是构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必然要求。曹妃甸区环境保护局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与环保各项工作一起抓,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思想认识, 对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建立教育机制, 强化责任意识

局党组把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在党委会上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一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区委、区政府《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资料。二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弘扬新风正气, 推动环保工作上台阶;组织一系列文体活动凝聚干部职工思想, 以素质教育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对全体行政执法人员进行集中行政执法培训、现场执法演练, 纠正工作管理中的缺陷。三是坚持注重“典型示范、榜样引路”, 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激励职工。四是坚持实施凝聚力工程, 以关心职工、服务职工为切入点, 以温暖人心为内容, 找焦点、办难事, 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关心的和谐环境。五是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贴近行业实际, 内练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外树单位整体形象。

二、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 提高反腐法治水平

这些年来, 局党组高度重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但还存在不足, 这仍然是需要着力解决好的紧迫任务。要把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思想统一起来, 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 积极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 坚持先易后难的方法,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 反腐倡廉工作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可持续执行力, 建立健全法制保障, 查处违反法规制度的行为, 一定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三、建立监督机制, 强化责任检查

坚持每月由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工作任务牵头单位工作汇报会, 及时掌握动态, 提出工作要求, 推进工作落实。一是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进行全程监督, 确保公平、公开、公正。二是强化措施, 扎实推进清财工作“回头看”。为巩固和扩大清财工作成果, 我们采取多项措施, 强力推进清财工作“回头看”, 通过制定方案, 抽调精干力量, 加强督查指导, 明确清理范围、时限、方法步骤和工作重点等方式, 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重点抽查。并根据检查小组上报的问题, 召开专题会议, 提出指导意见, 要求限时整改, 并将整改情况上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建立奖惩机制, 强化责任追究

局党组对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执行情况进行专门考核, 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之中, 将班子成员的考核结果存入领导干部本人的廉政档案, 作为对领导干部政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重视考评结果的运用, 对能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给予表彰;对不能正确履行责任制或违反责任制有关规定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分管领导将对其开展诫勉谈话, 并视情况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预防惩处齐下, 加大反腐力度

预防和惩治好比鸟之两翼, 是缺一不可的。一是要坚持有案必查。目前, 一些腐败案件盘根错节, 如果犹豫不决, 不能当机立断, 我们就会错失良机。对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坚决执行, 不允许走过场。把干部作风建设纳入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 做到奖惩兑现。设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投诉电话, 按照有诉有查必果的要求, 凡是群众有投诉的, 一律要追查到底;凡是对本地本部门作风建设抓得不力、问题严重的, 一律要追究领导责任。二是要坚持有腐必反。群众对党和政府反腐工作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 对于以权代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腐败行为, 要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 决不任其行事。三是要坚持依纪依法。坚持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 对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纪违法行为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在提高腐败的成本、加大反腐败的威力、增强反腐败的实效上下足工夫, 使腐败分子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付出沉重代价。

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篇2

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报告

2010年,区交通运输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纪委的精心指导下,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纪委六届九次全会的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紧抓住工程领域关键环节构建惩防体系,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一年来,在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局没有发生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

一、夯实惩防工作基础,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教育

在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中,我们注重从源头上来治理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始终坚持教育为先,力求在深化教育当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能力。去年,我们主要是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机关效能年两项活动来展开的。一是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扎实开展“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各级反腐倡廉指示精神,增强勤政为民的自觉性;组织党员干部到市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观看电教

片,组织撰写研讨文章,使全体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保持了警钟长鸣。在党内建立谈心制度,以“结对子”的形式,相互之间定期进行交心通气,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二是结合机关效能年活动的开展,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在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当中,我局成立了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进行了广泛动员,完善了相关制度,此外,我局还针对交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具有交通特色的廉政勤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单位的廉政文化氛围逐步形成,按规矩、按制度办事的意识逐步加强,机关工作的各种体制机制正在形成。三是结合机关廉政文化建设,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开展廉政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评比和发送廉政短信活动;在办公楼走廊悬挂了40块廉政格言警句,每人一个廉政提示牌,所有电脑均制作了廉政桌面;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和导向作用,营造了事事想廉、处处有廉、人人爱廉的浓厚氛围,推动了交通运输工作的高效、健康、和谐发展。

二、突出惩防关键环节,不断加强工程领域的权力制衡 一是规范决策机制。制订完善了局党委和行政工作规则,明确要求,凡事关系统或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交通规划的制订、调整,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大额资金的拨付等“三重一大”事项,都必须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其核心是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

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避免出现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二是加强招投标监管。一方面,从制度上进行约束,统一规范了农村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强化监管机制,坚决查处招投标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实行双合同管理。在所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实行双合同制度,即所有交通建设项目签订工程施工、监理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相应的质量和廉政合同,明确相关廉政建设、质量管理责任和义务,强化质量责任制和廉政责任制,每年组织对在建工程的双合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该施工、监理单位工程建设廉政档案。四是加大信访查处力度。建立了信访处理工作制度,对受理的信访件规定了办理期限,明确了专人负责,建立了信访件台账,同时将信访件办理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落实。五是完善厉行节约规章。出台了厉行节约等有关具体规定,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节能的政策要求,加强节水节电节油等工作,按规定压缩比例调整全年财务支出计划,严控日常开支,降低运行成本。六是健全基础性制度。健全和落实学习、考勤、会议、考评、财务、安全管理,以及政务公开、首问责任、社会评议、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和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三、拓宽惩防工作领域,不断加强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 一是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

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凡是人事安排、大额财务安排、重要政策出台等重大事项全部由集体研究决定,形成《会议纪要》。定期召开党委会议,有事研究问题,无事通报情况。重大问题集体讨论,不搞一言堂,会前充分酝酿,会议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后,才予实施。二是加强建设资金监管。以资金为主线,每年对各项工程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按照专款专用原则,认真查处挤占挪用、贪污浪费行为,规范交通建设资金管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方面,印发了《山亭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为农村公路管理站开设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做到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定期督查,力争资金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干部任用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局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认真执行干部任前广泛听取意见,严格做到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和公开、公平、公正选人用人的原则,对系统内提拔到重要岗位的人员实施全程监督,把住关口,防止带病提拔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四、落实惩防领导责任,不断加强构筑惩防体系的组织保障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区交通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年初制定下发了《山亭区交通系统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见》,全

面部署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明确了各项工作任务;三是细化责任分工。全面推行“一岗双责”,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对局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分解落实,下发了《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分工表》;四是健全述廉机制。给每个领导干部建立廉政档案,定期填报廉政方面的相关数据表格。

区交通运输局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考核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核范围,一同安排,一同实施,一同考核。并结合阶段性工作和专项任务完成情况,对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意见,认真加以整改。同时还制定了考核办法,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考评分值,对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年底结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并考核奖惩。通过考核结果的运用,切实将其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了我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一年来,尽管我们做了较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局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待进一步落实。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调查研究较少,对责任制任务的落实检查督促还不够;干部职工对党风廉建设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风廉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是惩防体系和长效机制有待深入探索和完善。有些制度尚未得到有效落实,有的监督措施还不够到位,适应新形势、新特点的反腐倡廉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与区委、区政府和区纪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始终把握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从交通运输行业的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查分析原因,及时提出解决对策,不断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查处力度,进一步促进全系统反腐倡廉建设。

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篇3

【关键词】 民办高校;腐败犯罪;反腐倡廉;体系建设;策略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民办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研究及应用”(项目编号:15C079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余俊丽,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纪检监察科科长,硕士。研究方向:党风廉政建设与民办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9-0016-02

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不仅与教育公平及质量联系密切,还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正确引导下,民办高校获得了较快发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民办高校依靠市场开展经营活动,资本寻利性与教育公益性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腐败犯罪行为,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的腐败现象主要有经济腐败、学术腐败、行业腐败等等,危害极大。当前,民办高校在防治腐败方面,面临忽视廉政教育,没有完善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纪检队伍建设得不到重视,外部监督机制缺失;立法不够完善,司法惩处力度不够大等问题,导致民办高校反腐任务艰巨。因此,亟需正视腐败犯罪的危害,并找寻有效的策略构建民办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民办高校腐败犯罪的特点

第一,就民办高校腐败犯罪的特殊性质而言,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与实施者的腐败犯罪行为与教育教学工作存在间接甚至直接的关联性,如招生、考试、毕业等都是引发腐败犯罪的薄弱环节。民办高校后勤、行政等管理部门在基建工程招投标、设备采购等环节存在收好处费、回扣等腐败犯罪现象。

第二,就民办高校腐败犯罪的人数而言,群体腐败与个体腐败并存,且群体腐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一些民办高校挖出的串案、窝案越来越多,集体犯罪案件不断上升,行业或部门以权谋私的腐败犯罪之风愈演愈烈,都说明民办高校群体腐败现象越来越多。

第三,就民办高校腐败犯罪的行为动机而言,逐利型、徇私型、公务型腐败犯罪现象是同时存在的,特别是逐利型腐败犯罪呈现恶性发展趋势。

第四,就民办高校腐败犯罪的主体而言,正在从中老年人向年轻人、从中层干部向高层干部蔓延,校级领导因贪污腐败受到查处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不仅说明民办高校反腐力度越来越大,也说明涉案的高层干部越来越多。

二、民办高校腐败犯罪的危害

第一,对学校的声誉造成消极影响。大学具备两大基本职能,一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精英人才,承担着塑造个体健全人格的重任。二是传承文化,负责将知识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并不断累积人类文化遗产,大学也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尊重。但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蛀虫被揪出,腐败犯罪之风大行其道,对民办高校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玷污了民众心中大学的美好形象。

第二,逐渐腐化大学精神,对人才培养造成不良影响。大学的功能是培养专门人才,而腐败犯罪导致高等教育异化,严重影响人才培养工作。在民办高校腐败犯罪现象的耳濡目染下,学生们难以成长为一名诚实正直的人才。源浊则流浑,源澈则流清,民办高校如果学风不正,教师如果品行不端,就会误导学生,进而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培养诚实正直的劳动者就变成无稽之谈。

三、构建民办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1. 加强廉政教育,建立内部权力制约机制

民办高校廉政文化的核心是廉政思想和廉政精神,载体是校园文化,这都离不开廉政制度的保障,也离不开廉政道德标准的约束力。民办高校形成廉政文化需要长期的积淀,需要在管理、科研及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渗透廉政教育,才能提高民办高校的凝聚力、向心力,为防治腐败犯罪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让腐败犯罪行为无所遁形。民办高校开展廉政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专题讲座、警示教育、廉政谈话、报告会、廉政文化宣传等,把廉政教育落到实处。同时,民办高校应建立健全防治腐败犯罪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清界线,及时在内部建立权力制约机制。要根据腐败犯罪案件的性质,在办案过程中明确主次地位,通过相互配合与协作克服相互排斥与推诿等不良现象。另外,民办高校应对权力进行合理的分解和制约,彻底改变一个人说了算的权力结构,针对掌管财、物、人等极易发生腐败的重要岗位,实施岗位定期轮换制度,建设岗位内部的权力制约机制,并严格制定权力运作程序,进一步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确保领导干部的职务行为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2. 加强纪检队伍建设,健全外部监督机制

一是加强民办高校纪检队伍建设,并不断加大审计力度。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纪检监察工作都面临监督不力、流于形式等问题,可考虑把纪检监察部门从民办高校脱离出来,实施垂直管理的方式,从而对高校领导干部形成威慑力,增强纪检监察的效果。同时,对民办高校的财务实行独立审计,严格建立问责机制,要求校外的审计机构独立审计民办高校的财务情况。还应建立反腐责任人制度,一旦发生腐败犯罪问题,都应首先问责反腐责任人,让制度督促责任人勤勉工作。针对民办高校腐败犯罪的高发部位,如基建、后勤、采购等部门,应实施重点监察、审计,并完善预警机制,从根源上预防腐败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是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完善民办高校外部监督机制。如今,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在反腐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很多重大的腐败犯罪案件都是在媒体的曝光下才被揭发出来的。民办高校应重视媒体的作用,把更多的监督权力赋予它们,通过舆论监督方式促使领导干部加强自律,远离腐败。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都不够重视甚至忽视了反腐工作中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应积极争取群众对民办高校反腐工作的支持,如民办高校可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开通举报电话、设立领导接待制度等措施,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民办高校必须保护好举报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重视群众举报的线索,严格排查,及时发现问题。

3. 注重完善立法,加大对腐败犯罪的司法惩处力度

民办高校腐败犯罪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不仅需要自律,更离不开他律。虽然现有的法律条文能对民办高校腐败犯罪案件进行惩处,但并不全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一要不断扩大刑法中的贪污受贿罪主体,不管是拥有职权的民办高校领导干部,还是具备一定公职权的民办高校普通员工,都应被纳入贪污受贿的主体范畴。二要在附属刑法中规定不适宜作为单一罪名的一些民办高校腐败犯罪类型,一旦时机成熟,就将其纳入刑法修正案。三是目前很多民办高校腐败犯罪惩处都是针对地位、名誉等非物质性利益,因而刑法可适当增设对非物质利益被侵犯的惩治与处罚。

此外,学术腐败也应引入严厉的刑事制裁。所谓学术犯罪,即学者在开展学术活动时出现的犯罪行为。民办高校存在学术贿赂、官学交易、骗取国家科研基金等学术腐败犯罪行为。只有不断完善立法,加大对民办高校腐败犯罪的司法惩处力度,才能及时警戒相关人员,减少腐败犯罪现象的发生。

民办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是一项长久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民办高校的工作实际为基础,深入研究民办高校腐败犯罪的特点,通过采取加强廉政教育,建立内部权力制约机制;加强民办高校纪检队伍建设,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注重完善立法,加大对腐败犯罪的司法惩处力度等策略,把民办高校的反腐工作进行到底,达到有效防治腐败犯罪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沈俊美.民办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4).

[2] 曲雁.高校腐败的变化趋势及其预防机制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

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篇4

笔者认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腐败的危害性

1.1 古老的顽疾

腐败是社会生活中的“毒瘤”,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人民群众无不对之深恶痛绝。它肆意侵犯大众利益、败坏社会风气。腐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本质就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利。自从人类社会中产生了公共权力以后,腐败就像寄生虫那样跟着产生,所以人们称之为“古老的顽疾”。

1.2“毒瘤”的变种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腐败依然存在。其以多种新的形式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社会进步,甚至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安定。以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为例,近年来,.许多高级官员“前腐后继”,给党和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了党和人民群众互相信任的基础。

1.3 漏洞的剖析

公路建设为何成为“陷阱”?

一是公路招标阶段。它表面上看起来最公正实际却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阶段。虽然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明确规定要求公路项目招标公开,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贪官们选择的手段就是在招标中向一些投标单位泄露标底,从而实现受贿。

二是投资阶段。由于建设资金管理的疏漏,金融机构对发放给交通部门的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督力度,或者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根本无法监督,使贪官控制建设投资基金的空间非常大。

三是建设阶段。建设阶段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受贿,而受贿来源就是承包工程公司为拿到项目而呈送的“回扣”。为了拿到项目,这些公司通常都会给某些领导提前送“回扣”。

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而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自上而下又有一套垂直的管理体系,因此对于公路工程而言,外部监督如纪委、检察院的监督只能触及皮毛。这就使得腐败可以从公路项目招标阶段开始,一直延伸至工程项目施工完成。

2 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探究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屡出腐败现象,给业内外带来很大震动。在廉政机制和法律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在没有实现公共权力运行和对权力监督制约过程的高度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下,作为拥有重大决策权的高层领导者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公权私用。因此,关键是要加快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实践中的大量教训表明,必须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依靠制度反腐败已成为当今中国反腐败的最佳实现形式。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反腐败工作取得的基本经验。

特别是1993年中纪委三次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国家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行为的制度和规定。就当前我们国家廉政制度建设的情况看,虽然数量不少、框架基本形成,但实际效果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①反腐败制度与政治体制改革和廉政建设不成体系。“权力寻租”“带病提拔”等问题没有从政治体制上得到彻底解决。②反腐败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管理制度不成体系。经济领域中的分配制度、所有权制度、公共消费及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健全。③反腐败实体制度与程序制度不成体系。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收受礼品登记、收入申报、责任追究等一些重要制度缺乏实施的程序保证,甚至没有规定执行主体和实施程序。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可见制度的执行在制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制度的力量在于以规范性、可预见性和强制性,用以引导、制约人们的行为,使其按照法律、制度事先设定的标准和要求行为或不行为。结合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笔者认为应该从夯实法律基础、有效限制权力、加大监督力度3个方面入手,才可能达到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目的。

2.1 夯实法律基础

建立反腐败惩防体系要求我们倍加注重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度建设。既要注重针对某种突出问题制定新的规范,又要注重新旧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既要注重实体制度建设,又要注重程序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制度制定,又要注重制度执行,形成严密可行的制度网络,发挥制度体系的整体作用,进而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健全,达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目的。

2.2 有效限制权力

在管理方式上,领导的权力过大或过于集中,必定容易出现腐败。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3 加大监督力度

一是以招投标为重点,加强对参加投标单位的法人资格、资质等级、质量业绩、社会信誉的审查;加强对标底编制保密性、投标单位资质的有效性、评委产生的合法性、评标过程的公正性的现场监督,防止串标、露标以及“暗箱操作”等问题发生。二是以物资采购为重点,突出对采购原则、采购方式、采购合同、采购渠道和付款结算的监督。重要的物资采购,由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全过程跟踪监督,防止购销双方搞权钱交易。三是以资金管理为重点,采取审计监督和财经专项检查等形式,重点把好建设资金使用审批关和工程决算关。四是以变更设计审批和质量检查、验收为重点,突出对工程管理部门执行制度、规定和程序情况的监督,防止失职、渎职和弄虚作假问题的发生。

3 结语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笔者相信,通过全党全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等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从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南非)罗伯特·克利特加德.控制腐败[M].杨光斌,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5

□潘泽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是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抓好《实施纲要》的落实,如何构建自身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成为当前我们亟待研究的新课题。对此,结合我镇农村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构建村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应处理好“三组关系”

构建村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针对当前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因此,体系构建工作一定要遵循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规律和客观现实,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思考,缜密分析,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我认为,在构建中应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

(一)处理好继承-发展-创新的关系。在构建村级惩防腐败体系过程中,我们既要继承已有的经验、做法,即对本村本单位近年来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形成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认真地总结和梳理,坚持下去;又要在继承中用发展的眼光,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保守思想和观念,从实际出发,制定改进的措施;还要在继承发展的同时,运用创新思维,分析新形势、新情况,与时俱进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新举措,构建起适应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二)处理好民主-权力-监督的关系。在构建村级惩防腐败体系上,要强化对村组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民主议事、履行职责的要求,提出对于民主决策既切实可行,又行之有效的新办法;对相关人员的用权,要明确职权范围,做出相应的约束制控措施,完善权力运行全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建立一套上级纪检机关对下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决策环节行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制度,让权力的行使在透明的民主监督环境下运行,强化监督责任,切实解决监督形式化、监督走过场、监督不到位问题。

(三)处理好重点-部门-全局的关系。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时,要结合本村、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任务,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任务分解落实的具体措施;把握住影响全局重点工作任务,提出明确的措施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抓住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将构建工作渗透到本村或本单位各个关键部位,以利于发挥出惩防腐败体系的整体功效。把握以上三组关系,抓住体系构建中的基本要素,保证重点,突破难点,在构建村级惩防腐败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构建村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应用好“四个抓手”

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支农惠农政策、扶贫开发工程进一步增多,人民群众正在大量项目、资金的扶持中走向富裕,作为与人民群众频繁接触的村组干部,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据调查了解,目前村组干部中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如私心太重,为事不公;财务、村务暗箱操作,不公开透明;独裁专断,重大决策失误;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混乱,私设“小金库”;在一些建设项目领域,以个人利益为主,群众利益为辅,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致使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恶化。为此,必须规范村组干部的权力运行,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硬。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保持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抓教育、强素质,增强免疫力。村组干部的素质事关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事关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老百姓看党风,除了看各级党的干部和政府形象外,很大程度看身边的村组干部。同样,村级的反腐倡廉工作,虽然处在最基层、最基础,但工作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是加强村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抓反腐倡廉,教育为先,我们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各种会议、各种载体、平台,扎实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努力做到反腐钟常敲,反腐风常吹,反腐鼓常擂,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和理想信念,从政道德、法律法规、纪律作风的教育。使村组干部筑成“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思想防线。二是深入廉政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在家庭和村组中倡导清廉家风和文明风尚。把廉政文化融入日常工作中,继续抓好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设置廉政版面,警钟长鸣。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音像设备,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党风廉政建设专题片,如《丰碑》、《忏悔录》。要求党员干部在家收看《省委书记》、《至高利益》等教育片,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

意识。

(二)抓制度,强管理,增强约束力。1.建立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凡村级重大事务和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进行决策、实施。一是村党总支(支部)会提议。对村内重大事项,村党总支(支部)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使提议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二是

村“两委”会商议。根据村党总支(支部)的初步意见,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对意见分歧比较大的事项,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商议意见。三是党员大会审议。对村“两委”商定的重大事项,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审议。召开党员大会审议前,须把方案向全体党员公布,在党员中充分酝酿并征求村民意见;党员大会审议时,到会党员人数须占党员总数的2/3以上,审议事项经应到会党员半数以上同意方可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四是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党员大会通过的事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委会主持,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表决。参加会议人数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讨论事项必须经全体村民代表或到会村民半数以上同意方可决议通过。五是决议公开。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的事项,一律在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公告,公告时间原则上不少于7天。六是实施结果公开。决议事项在村党总支(支部)领导下由村委会组织实施,要将工作进展、资金使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实施情况和结果全方位向群众公开。2.建立村级集体“三资”监管机制。一要严格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村账乡(镇)管”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充分发挥村级民主理财小组职能,严格资金管理和报账审批程序。上级有关部门直接扶持到村的资金,一律经镇财政所划拨入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核算中心账户统一管理,按用途及审批程序列支,各村不得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对于手续不完备的报销凭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核算中心会计有权拒绝入账。对于会计不认真履行职责,对财务报销凭证和审批程序不严格把关的,乡(镇)党委、纪委要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给予纪律处分。二要严格执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制度。村党总支(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任期届满或离任的,乡(镇)党委、政府必须组织人员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群众关注的村级财务、主要建设工程或需要审计的其他重大事项要实行专项审计。对在审计中查出侵占集体资产、铺张浪费等问题涉嫌违纪违法的,及时移送执纪执法机关进行查处。三要实行村级财务检查制度。乡(镇)党委、政府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村级财务大检查或专项财务审计,重点检查各种费用开支、现金账、银行账、资产变动等情况。对财务审计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坚决予以纠正。四要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要建立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台账和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金对外投资经营,集体资产拍卖、转让或租赁经营等,须按“四议两公开”的民主决策程序进行。村级集体资产拍卖、转让和租赁,应实行公开招标。村级组织一律不得用集体资产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经济担保。五要加强村级经济合同管理。村级的各类公益事业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村级的各类承包经营或租赁项目,主要包括村级集体土地、房屋、渔塘和其它村级集体固定资产有偿租赁等,都应按“四议两公开”的民主决策程序进行研究,并由村委会依法签订书面合同,村级纪检监督小组监督合同的执行。及时做好合同的结算和兑现工作,承包收入全部纳入村账管理。六要加强村级集体资源管理。要对村内的山林、矿产、水能等资源进行全面清理登记,依法管理和合理开发,提高集体资源综合效益。资源开发的收益,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建设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3.完善村级“三务公开”机制。进一步深化村务、财务公开,推进党务公开。一要明确公开范围。始终坚持“凡是群众关心的、凡是群众想知道的、凡是群众有疑虑的”都要公开,具体公开范围严格按照相关文件执行。二要创新公开载体。通过设立固定公开栏、建立村务公开管理台账、发放明白卡、编印村务公开简报、召开群众会议等多种方式,扩大公开面。三要拓展公开形式。要做到“四个延伸”,即由“定题”公开向群众“点题”公开延伸、由固定栏公开向“多阵地”公开延伸、由办事结果公开向办事程序公开延伸、由定时公开向随时公开延伸。四要强化公开监督。要加强对“三务公开”的监督检查,经常性检查“三务公开”的内容和时间,坚决纠正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重点不突出、公开时间不及时的状况。要设立“三务公开”意见箱,及时收集村民对“三务公开”的意见建议,推进公开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目前,全镇村级“三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公开、真实公开、长期公开的长效机制明显形成,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了切实保障,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得到了不断提高。4.健全村级纪检监督组织。在村级建立纪检监督组织,构建县、乡(镇)、村三级互动、上下配合的纪检监督工作体系,有效解决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缺少抓手、村级权威监督缺乏主体、村级组织监督力量薄弱等问题。一要建设好机构。在村级设立纪检监督小组,由3名纪检监督员组成。纪检监督小组组长及成员按照“党员大会民主推荐、乡(镇)纪委组织考察、乡(镇)党委研究任命”的程序产生。纪检监督员从政治觉悟高、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参政议政意识强、熟悉社情民意、掌握农村政策、公道正派、富有威望的人员中推荐,不得由村级“两委”班子主要领导兼任,其中纪检监督小组组长应为本村党总支(支部)委员。村级纪检监督小组与村党总支一起换届。二要培训好业务。村级纪检监督小组组建后,由乡(镇)纪委牵头及时召开培训会,对村级纪检监督员进行基础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使广大村级纪检监督干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职责,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解决好不愿监督、不会监督和不敢监督的问题。三要履行好职责。村级纪检监督小组接受乡(镇)纪委和村党总支的领导,履行对村组干部和村级事务的政策监督、党务监督、财务监督、重大事项监督、廉政监督、信访监督等监督职责。纪检监督小组的考核纳入乡(镇)对村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四要解决好工作经费。各级党委、政府要投入经费,保障纪检监督小组正常开支,促进工作顺利开展。5.巩固提升“创业促廉”活动成果。针对地方经济不富裕,发展不平衡;村组干部待遇偏低,收入单一,敬业意识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等干部队伍不稳定因素,按照“创业是手段,发展是目标,廉洁是保障,以创业促进发展,以廉洁保障发展,在发展中促进廉洁”的工作思路。通过在项目上“引”,在资金上“扶”,在技术上“帮”,在市场上“拓”,在行动上“促”,在环节上“督”切实搞好服务,强化监督,帮助村组干部创办、兴办致富产业,逐步提高经济收入,培养一批廉洁创业型村组干部,实现村组干部形象明显提升;干群创业热情明显高涨;能人匮乏现象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明显融洽;共同致富思想明显体现;使村组干部不再与民争利,从带头致富到带领群众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创业促廉”活动的开展,从源头上防止了损害群众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违规违纪现象发生,转变了工作作风,促进了产业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三)抓检查、强监督、增强执行力。惩防体系中,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制度制订了,任务布置了,要求强调了,能否落到实处,怎样落到实处,结果如何,这就要加强检查。检查中,采取自查、组织检查、问卷调查、群众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要检查是否集体研究,查会议记录。二要检查是否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要检查群众真实意见,个别走访,侧面了解。四要检查程序是否符合,手续是否完备,只有认真及时检查,加强各方监督,才能有效防治腐败产生,才能把各项工作落实好、完成好。

(四)有序规范村干部廉洁自律行为。结合学习贯彻《廉政准则》,针对农村当前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与民争利,贪污、挪用、克扣支农惠农资金,作风粗暴,不作为、乱作为,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开等问题和村干部违纪违法现象4多发,且不断攀升的实际,有必要拟定《村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作为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有益补充,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障权力合法运行。

(五)抓惩处,强纪律,增强威慑力。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拓展案源,在线索排查上取得突破,着力解决村组干部以权谋私、贪污挪用、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不作为、乱作为、激化矛盾、恶化党群干群关系、引发恶性群体事件等问题。畅通信访渠道,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坚决纠正不廉洁行为和不正之风。发挥查案治本功能,建立健全“一案一剖析”、“一案一教育”、“一案一整改”制度,深入剖析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查找制度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利用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

三、构建村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解决好“五个问题”

工商机关构筑预防腐败体系的重点 篇6

一、深化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改革是构筑预防腐败体系的前提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为政之要。唯在用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做到“四个统一”、更新“四个理念”、加强“四化建设”、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全面实现“四高目标”,干部选拔任用是很关键的环节。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制约不强、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在选人用人上滋生了腐败,使一些动机不良和弄虚作假的人带着升官发财的目的,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投机钻营混进了革命队伍和党内,有的还被提拔到了重要的领导岗位,在干部队伍和党内埋下了腐败的种子,这些人在工作中利用特殊身份拉帮结派,编织关系网,疯狂捞取钱财,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从教训中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关系全局的根本问题之一,必须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从干部选拔任用上预防腐败。一是用好的作风选人。要从有利于党的事业发展为出发点,坚持任人唯贤,不任人唯亲,坚持五湖四海,不搞拉帮结派等好的作风选人。应逐级建立推荐、考察、选人用人失察、失真、失实责任追究制度,对提名推荐、选拔任用有严重问题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二是选作风好的人。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和程序,注重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包括道德品质,选德才兼备、政治坚定、作风正派、艰苦实干、不事张扬、实绩突出的人。采取票决制、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人用人,体现民主集中制、体现拓宽视野揽贤能、体现催良才。三是对那些缺乏政治责任感、工作漂浮、跑官要官、拉帮结派及无事生非搞“窝里斗”的人进行严厉批评,重点教育,对问题严重的要坚决进行组织处理。通过严把干部选拔任用关,不断提高干部的素质和选拔任用干部质量,净化党的干部队伍。有效预防腐败。

二、加强对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构筑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反腐败斗争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些党员或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是从理想信念上动摇和蜕变开始的。理想信念一旦出现偏差,就象大厦失去了支柱,大坝动摇了基石,必然带来政治上变质、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对有效防止和抵御腐败,开展反腐败斗争极为重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建立和完善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中,应继续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武装头脑。政治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灵魂,决定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方向。只有通过深入、全面、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武装头脑,政治方向才能明确,理想信念才会坚定。二是要把世界观的改造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总开关。政治思想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只有把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放在突出位置,使广大工商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在工作实践中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廉洁自律;从家庭做起,修身齐家;从单位做起。守土有责。不断改造不良思想和行为,理想信念才能牢固。三是要把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作为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容。要着力解决为谁掌权、怎样掌权问题,就必须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对广大干部开展警示教育,使广大工商干部警钟长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四是要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在具体工作中正确使用好手中的工商行政管理权力,体现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想信念,筑起坚固的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城。

三、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是构筑预防腐败体系的关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领导干部“自身霉变”是腐败的内因,起决定作用。但缺乏有效的监督,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外因,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对领导干部来说严是爱、宽是害。监督是爱护、是关心、是帮助、是让干部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目前,在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有一种坏风气,就是把正常的关系庸俗化。同志之间缺少正常的帮助和有效监督,使权力失控、权力蜕化变质,产生了腐败。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抓住权力制约这条主线,努力完善制约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一是各级工商机关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班子的集体领导制度和议事原则,完善、规范权力的运用程序,以制度制约权力。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都必须发挥领导班子内部相互监督的作用,通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实施“阳光工程”,杜绝“暗箱操作”,保证党员和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权利的实现。二是各级工商机关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结合起来,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制度,实行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认真执行党委和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负责人谈话制度,坚持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警示谈话和廉政承诺、廉政情况报告、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推进党内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各级工商机关要建立健全巡视制度,通过明察暗访、专项举报、个别访谈、社会舆论等监督方式,拓宽公开透明、便捷的信息渠道,及时发现和解决领导干部存在的不廉洁问题,使领导干部在“自律”和纪律的作用下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勤政廉政,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

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是构筑预防腐败体系的保障

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篇7

但从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要求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腐败现象在相当一级的领导干部中时有发生,腐败的根源尚没有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囊没有得到遏制。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构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长效机制,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并真正加以落实。

构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对于震慑腐败分子、净化社会风气,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各级组织和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极为详细的制度和具体措施。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行动,使之成为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不会收到预想效果。因此构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应有依据。五年来,我们初步建立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但在实践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健全。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腐败尚未清除,新的腐败也会不断生长,反腐倡廉工作决不可停顿。构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就从制度上保证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合理性。

第二,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成为自觉行动。现在,讲到反腐倡廉视乎是纪检部门的事,很多人会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构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反腐倡廉工作就从根本上得到了加强和改善。

第三,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得到监督。构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全社会和人民群众都关心和参与其中,并且,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有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构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的设想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构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是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一,政治体制改革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必要前提。五年来,按照中央工作规划和统一部署,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没有从根本上铲除产生腐败的根源,其重要原因是现有体制很难遏制腐败行为。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寄予厚望,但深感改革的难度。他说:“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切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无疑给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送来一抹春风,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

第二,规范健全法律和规章制度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条件。中央纪委、监察部以党章为核心,加强反腐倡廉立法工作,加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每年出台数十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对惩治和预防腐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在法律层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后,制度的形式结构应合理配套,在执行、监督和评价三个环节制度齐全。制度的形式结构是制度科学运行、公正运行的重要保证。如香港在进行廉政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形式结构配套合理,廉政公署所采取的执行、教育和预防“三管齐下”战略,以及整个香港廉政制度建设所反映出来的“以权制权”、“有权力必有监督”的制度设计理念,值得借鉴。

第三,设置独立权威的监督执行机构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根本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要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各级组织和企业要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作为一项特殊的工作,认真对待。设置独立、权威的监督机构,在开展防腐倡廉工作中,不受或少受外界干扰,切实履行职责,真正起到惩治和预防作用。“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监督执行机构隶属关系可以垂直领导,也可以只对主要领导负责。机构享有广泛的调查权,有权对管辖范围内任何人涉嫌不廉洁行为进行调查。纪检监察部门,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报上级部门,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第四,营造公开透明的监督环境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全社会的事情,必须得到全体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老百姓都积极地参与其中。社会舆论的参与除了是一种自发的个人行为外,还应形成一种社会的共同效应。高档酒、高档烟事件都是通过网络传播而揭露的不廉洁行为。最近,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曾荫权就接受富商款待及租住深圳房子事宜接受质询。曾荫权为自己的负面新闻动摇公众对香港信心向市民及公务员道歉。不管事件最终结果如何,让社会参与,透明公开的办事方式和群从参与的形式,能够起到取信于民的实际效果。我们不妨在形式上加以规范,在机制上加以认可,正确引导,作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

构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长效机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都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坚持警钟长鸣,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构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倡廉的重要部署,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一是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纪律。领导干部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以局部利益取代党的全局利益,不能以个人利益取代集体利益,使自己负责的工作完全置于组织和政府规范之下,任何时候都不干涉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服从组织安排,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二是要带头执行中央各项廉洁自律的规定。领导干部不论职务多高都要遵守宪法,在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下开展工作。领导干部要带头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申报自己的个人和家庭财产,必要时公开这些信息,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对于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为,都要说得清楚,让广大群众满意。

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篇8

韩长赋指出, 党的十七大以来, 农业部党组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和中央纪委、监察部的工作部署, 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心任务, 以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和《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为主线, 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农业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呈现出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系统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在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农业部坚持开展“百乡万户调查”和青年干部“接地气、察民情”实践锻炼活动, 在中央国家机关率先开展绩效管理工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全面实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搞好廉政警示教育、集中巡视、建立特邀监察员制度等等。这些做法和举措, 带动了农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 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同时, 使机关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和发扬了昂扬向上、勤奋工作的劲头和风气, 不仅为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收入“九连快”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也有力地促进了廉政建设。

韩长赋强调,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 需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不断向深度推进、向广度拓展。各单位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坚持不懈地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大力推进机关作风转变, 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重点是进一步增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坚持不懈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完善防治腐败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努力服务好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

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对农业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 中央正在研究制定惩防体系建设新的五年工作规划, 农业部系统要在以往工作成效的基础上, 再接再厉, 继续深化思想认识,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狠抓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落实, 大力宣传好经验、好典型, 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努力把惩防体系建设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俞贵麟强调, 农业部系统今后要把确保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作为农业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来谋划、部署和推进;继续坚持改革创新, 切实提高惩防体系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实际效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切实把惩防体系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 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科学发展。

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篇9

1 按照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要求, 认真查找从源头上防治和治理腐败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自2006年建设公司发生“廉洁风波”事件后, 建设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廉洁从业教育力度, 通过坚持每年开展党员轮训班, 定期举办反腐倡廉专题讲座, 每月出刊自办刊物《建设人》, 连载警示教育材料等形式, 使广大党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但同时仍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侥幸心理, 思想上麻痹大意, 不思进取, 党组织凝聚力不强, 造成组织力涣散。

1.2 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开展管理专项治理、建筑领域专项治理和“小金库”专项治理等工作, 暴露出了个别单位与现代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不完善;部分职工未能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内涵;管理部门间衔接不足造成管理真空;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等问题。为此, 建设公司在制度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 围绕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干部使用、资金管理、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职工培训、廉洁从业等方面先后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和依法办事的浓厚氛围, 靠制度反腐的效果已越来越明显。但在实施过程中, 一些具体的问题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总结和完善。

1.3 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设公司生产经营面的不断扩大, 以及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 我们发现目前的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一些突出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

(1) 党员干部监督意识不强, 不敢或不愿意监督。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内监督缺乏足够认识, 缺乏信心, 同时又担心因监督不到位引发管理风险。有些党员干部对一些损害党的形象的违法违纪行为, 出于种种原因不敢监督, 或认为对自己没有造成损失, 事不关己, 漠不关心。更有极少数党员干部不愿意接受监督而不支持监督。

(2) 党员干部缺乏监督意识, 造成监督渠道不通畅。通过职工思想动态分析、职工思想调查问卷、党政领导与职工代表恳谈会等形式, 发现个别单位领导干部缺乏党内监督意识, 对党员的监督权利不够重视, 同时少数党员干部自己不尊重自身权利, 认为监督是领导的事情, 自己不能发挥什么作用, 从而造成监督体制涣散, 监督渠道不畅通。

(3) 监督机制不完善, 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不够。其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对个人监督多、对组织监督少, 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 忽视事前预防、事中约束, 偏重事后查处。

2 针对从源头上防治和治理腐败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构建党风廉洁建设三大体系

2.1 宣传教育体系

党的十七大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 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加强反腐倡廉“大宣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 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是源头治理、注重预防的重要举措。

(1) 坚持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 使反腐倡廉教育更具影响力。党风廉洁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需要作长期的努力, 为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 探索开展党风廉洁教育的新途径, 建设公司纪委因地制宜、创新载体, 在党员干部特别是有业务处置权的重要岗位人员中分层次、分专题开展更具针对性的专题教育。一是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参加《廉政准则》网络测试, 使建设公司两级班子成员对各种相关规章制度能够基本掌握, 管理人员能够基本熟悉, 职工群众能够基本知晓。二是通过每月定期出刊内部刊物《重钢建设》刊登警示教育材料, 采用CRM短信平台传递廉洁从业警示短语等, 对全司党员干部进行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 不断巩固和扩大党内廉洁教育的影响力。

(2) 坚持正面典型教育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 使反腐倡廉教育更具全面性。在党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中, 部分党员职工反映警示教育缺少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身边人、身边事, 存在“讲得激动、听得感动、事后不动”的现象。为此, 建设公司纪委注意挖掘、发现党风廉洁的正面典型,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引导作用。一是邀请集团公司纪委和大渡口区检察院负责人到公司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 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和启迪全体党员干部弘扬正气, 鼓舞斗志, 以点带面, 全面提高。二是以“职工夜校”为载体, 定期在职工影院中播放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 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有效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参加集团公司廉洁从业警示教育活动, 到看守所、监狱听反面典型对干部职工进行“以身说法”, 让干部职工真正受到警示, 切身感受“大墙内外、一墙之隔、两种人生”。

(3) 坚持健全制度与强化监督检查相结合, 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更具操作性。建设公司纪委进一步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 班子齐抓共管, 纪检监察组织协调, 部门各负其责, 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一方面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制度, 切实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同时抓好制度的学习贯彻落实, 通过学习教育让制度深入人心, 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影响力, 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另一方面, 认真组织监督检查, 将学习教育情况纳入年度与基层单位签订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中, 列入各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及干部职工绩效考核体系中, 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

2.2 制度约束体系

牢固树立靠制度反腐,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风廉洁建设的各个环节, 完善和健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 用制度约束干部从业行为, 从源头上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

(1) 深化厂务公开制度。坚持依法公开与体现监管规律相一致, 坚持有利于群众监督与便于资产监管相一致, 坚持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与构建和谐企业相一致。不断深化厂务公开载体, 创新公开模式, 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建设公司纪委坚持公司、分公司 (项目部) 、班组三级厂务公开制度, 推行“阳光”厂务公开, 通过厂务公开栏、流动展板、自办刊物《建设人》报等, 将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结构调整、物资设备采购、干部管理与任免、劳务分包、安全管理、工资分配、劳动用工等重要事项进行公开, 大力发挥OA系统网络平台的传递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的功能, 将企业的重点工作通过OA办公系统邮件或短信及时公开, 让职工在第一时间知晓公司厂情, 使厂情更加公开化、透明化, 有效地维护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同时, 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党政领导与职工代表对话会、职工代表组长会议、信息反映等渠道搭设领导与职工交流的平台, 真正地让职工参与到厂务公开工作中来。

(2) 建立“三重一大”集体议事制度。建设公司纪委以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为重点, 把廉洁从业要求寓于企业管理制度和流程中, 明确决策的内容、权限、规则、程序、监督、执行等, 突出对权力规范动作的监督制衡。公司纪委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问题, 坚持集体研究讨论,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 确保重大决策不失误、重要人事任免不偏袒、重要项目安排无疏漏、大额度资金使用无风险。同时, 建设公司纪委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实际, 进一步完善了资本运营、项目投资决策、产品销售、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企业改革改制等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 建立了项目后评价机制和重大投资管理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 努力做到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章可循。

3、加强源头防范机制。一是加强资金运作管理, 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和转移支付制度, 全面实行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核算、事后有决算, 确保企业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运行。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坚持后备干部民主推荐、民主考评、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 坚决遏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三是规范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物资采购等制度, 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市场秩序, 从源头上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2.3 制约监督体系

畅通干部监督渠道, 健全干部监督“网络”, 改善干部监督环境, 营造干部监督氛围, 实现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职能部门监督职工群众监督的合力作用, 把监督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 做到关口前移。

(1) 强化自我监督。建设公司党委重视公司两级班子监督约束机制的建设, 充分采纳公司纪委意见和建议, 在每年初与基层单位签订的《经营承包责任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中, 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明确了责任与考核内容, 并将其履行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评、任用、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

(2) 强化群众监督。推行党务公开, 建设公司纪委坚持把党委重大决策、人事制度改革情况、班子自身建设等情况, 通过OA邮件、内部刊物《重钢建设》等对外公开, 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 把党员干部的述职述廉工作与干部年度考评相结合, 对群众参与评廉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认真核实, 对反映属实的切实做好诫勉谈话, 帮助指导改正。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监督作用, 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企业的重大事项, 检查监督企业有关方面贯彻执行职代会有关决议的落实情况。

(3) 强化组织监督。坚持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申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民主生活会和指定内容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三必谈” (即:对新提拔的干部进行任前廉洁谈话, 使其了解掌握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对负责重要工作和重点部门的干部进行事先提醒谈话, 做到早打招呼及时提醒;对群众有反映的干部及时进行诫勉警示谈话, 促其立即改正) 等制度, 认真查找在工作作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 并主动接受职工监督, 用实际行动树立在职工中的勤廉形象。

(4) 强化领导干部相互监督。以年度领导干部考评为契机, 开展互评活动, 即厂处领导对科级管理人员工作给予考评、科级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工作考评、职工群众给科级管理人员进行考评, 通过相互监督, 相互提醒, 以他律促自律。

3 健全完善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体系, 保障教育制度监督三大体系的有效落实

3.1 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搭建党风廉洁建设工作平台

建立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 形成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 纪委组织协调, 职能部门各负其责, 依靠职工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建设公司纪委坚持每年年初, 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和领导班子具体分工, 拟定领导班子党风廉洁建设工作的责任分工, 并行文下发。在此基础上, 公司纪委还结合半年一次的党建检查, 重点开展对基层单位党风廉洁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确保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同时, 建设公司纪委还加强廉洁从业信息的收集, 认真严格核实职工来信来访的举报内容, 深入基层和职工之中, 了解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为党风廉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3.2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构建党风廉洁建设防火墙

一是从教育入手, 认真组织建设公司两级班子成员学习贯彻落实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重庆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电视电话值会议、重庆市纪委七次全会, 以及市国资委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在每年年初安排部署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 并纳入党委工作要点, 予以贯彻贯彻, 构筑牢固的思想教育体系, 使领导干部“不想腐败”。二是坚持将科级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纳入年终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逗硬执行落实《重钢建设公司科级管理人员问责办法 (试行) 》, 加大治懒治庸力度, 进一步增强公司党员干部的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同时, 建设公司纪委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加强对营销费使用的审核和监督检查, 坚决禁止重大节日期间内部单位的相互宴请、送礼等行为, 减少腐败机率, 使领导干部“不能腐败”。三是严格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市委《实施办法》和《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章制度, 构建牢固的纪律监督体系, 使领导干部“不敢腐败”。

3.3 建立强劲办案机制, 清除侵蚀机体的腐败病毒

建设公司纪委以惩治反腐为治本之策, 建立强有力的办案机制, 提高办案质量, 清除侵蚀肌体的腐败“病毒”。一是加大信访举报工作, 注重从信访中发现违纪案件线索, 并加强对信访举报问题的分析排查和补核工作, 努力提高成案率。二是坚持有案必查, 重点查处两级班子成员违反集体决策制度和廉洁从业规定, 以权谋私案件, 以及重要岗位人员工作失职、渎职, 损公肥私, 造成国有企业资产严重流失案件, 并加大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案件的查处力度。三是健全案件查处机制, 加强与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 开成办案合力。同时加强新形势下办案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四是严格依法依纪办案, 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分子的同时, 注意保护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五是坚持查办案件与警示教育相结合, 邀请集团公司纪委领导和大渡口检察院领导到环保搬迁现场, 组织开展班组长、技术骨干廉洁从业和法制宣传教育讲座, 以广大干部和职工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 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 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篇10

关键词:惩治,腐败,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规范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 使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权力受到合理的制约和监督, 是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我们从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上进行了有效探索,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教育体系、制度体系和监督制约体系, 较好地保证了企业领导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人员正确履职、规范用权, 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本文就国有企业如何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创建进行阐述。

一、创新制度修订完善的评价机制, 实现制度建设的规范化

我们从建立一套科学、先进、符合实际的制度管理机制入手, 创新制度建立评价机制, 使建立的规章制度具备内在的互动功能和互补效应, 兼顾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要求。

1. 确立制度体系建设的标准

明确规定凡是涉及事权、财权、人事权和物权的制度都是公司重大制度;凡是用以规范公司内部管理业务, 需要部门之间相互衔接、共同研究制定, 保证部门之间权责利达到平衡的制度都是公司一般性制度;凡是规范处室、单位内部管理流程的制度都是内部操作性制度。同时兼顾惩防体系制度与内控、HSE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 解决“多张皮”现象。

2. 创新制度内容的评审机制

首先是企管法规部门对制度进行审核。重点是从总部制度的转化、法律法规和内控合规性、部门职责分工、流程描述和接口、相关术语的界定、制度语言的表述与规范等方面进行审核。其次是对规章制度进行系统评审。从制度的专业性、关联性, 权力“孤岛”, 部门权力、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进行审核。改变了过去由各系统各自发布制度的现象, 提高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较好的解决制度权责不清、内容交叉、相互冲突以及揽权脱责等问题。

3. 创建制度修订的动态管理机制

建立制度修订的快速反应机制。因总部制度修订、部门职责调整、内控流程优化, 相关部门应及时修订与总部制度和专业管理不适应的相关制度内容或出台相应的解释, 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二、改革重大管理模式, 建立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既是对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革新, 又是对传统管理程序和管理习惯的挑战。要建立健全管控有效和相对稳定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 必须从改革重大管理模式入手。

1. 建立项目计划与投资计划分开审批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机制

将“年度项目计划”和“投资计划”分开管理, 只有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 方可下达投资计划, 只有列入批次投资计划的项目, 才能组织实施。

2. 建立以项目经理只为核心的工程管理机制

实施以项目经理制为主体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项目经理部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环保、质量、投资和进度四大控制的责任主体。

3. 建立以“五集中一规范”为特点的检维修费用管理机制

将大修、检验检测、大型配件、非生产、固定维护等5项费用集中到公司统筹管理, 实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4. 确立“专业分类、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直供优先”的市场准入和“两步法为主, 性价比最优”的招投标管理机制

5. 建立以贡献和业绩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

改进绩效考核办法, 实现对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紧密结合。

6. 建立管理案例剖析机制

通过剖析管理漏洞, 查找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促进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 形成“办事讲规则、决策检程序、工作讲效率、责任将追究”良好氛围。

三、完善配套制度, 实现经营管理行为科学决策和规范运行

我们深入剖析经营管理环节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和潜规则, 实施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

1. 健全完善制度体系

针对多年连续重组等原因造成的制度体系不健全、内容不严谨以及权力孤岛较多、部门及个人自由裁量权较大等问题, 修订完善涵盖投资、工程、采购、销售、市场准入及合同、工程造价、财务、干部任免等规范重要权力运行的重要制度126项, 解决了1500余项职责不清、流程不畅、接口不严等制度管理问题, 形成了25篇、217章、150多万字的配套制度体系, 实现了“全面覆盖、责权匹配、管控到位、制约有效”。

2. 着手建立纵横交错、相互制约运行模式

我们坚持遵循权力运行的规律, 突出分立运作、异体监督, 通过制度规范和流程设计, 将审批主体与执行主体分离, 先后在工程、采购、招投标、检维修管理等高危业务领域, 实行了项目计划与投资计划、项目经理部与工程管理部门、招标技术谈判与商务谈判、招标管理机构与业务执行机构、评标专家与评审专家等一系列职能的分开运行, 变纵向的用权机制为横向的监督机制, 相互制约、相互监控, 使分权制衡的策略渗透到重要权力运行的各个方面, 进一步规避了同体操作可能引发的廉政风险。

3. 全力控制经营过程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风险点

选商、独家采购、招投标等是经营管理活动中利益比较集中的热点难点, 也是企业经营权力运行的关键风险点。针对供应商选择、准入管理中的复杂利益关系, 为了保证将真正优秀的供应商选进来, 将劣质、存在不当利益关系的供应商剔出去, 我们实行以业务部门为主推荐、相关部门共同决定的选商机制, 每个供应商、服务商的选定, 都先由业务部门推荐, 然后由采购、价格、法律、纪检等相关部门共同确定, 并在网上公示后方能正式“准入”的选商模式;针对独家采购、议价采购中容易出现的暗箱操作等问题, 我们实行“谁主张、谁签字备案、谁负责”的独家采购责任制, 制定了原设计选定、专有或专利技术等5项独家或议价采购的标准和限定条件, 凡不具备标准条件的事项一律不得独家或议价采购, 极大限制了独家采购导致的效益损失和腐败风险。

四、强化约束控制, 公开阳光操作, 实现权力运行过程的有效监督

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是防范经营风险、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举措。我们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 以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为重点内容, 通过多种方式使权力运行置于监督之下。

1. 强化领导班子自身监督

我们通过完善公司总经理办公会 (党委会) 议事和决策程序, 所有“三重一大”事项全部实行民主集体讨论, 在决策过程中, 主要领导不先发表意见和定调子, 凡有反对意见的议题均被慎重考虑, 被否决的议题重新研究论证后再上会研究。通过严格控制会议环节, 从源头上保证了权力的规范运行。

2. 强化民主公开监督

每次公司总经理办公会 (党委会) 召开之后, 我们都要形成规范的会议纪要, 发到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既共享信息、提高效率, 又促进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坚持把生产经营关键领域的重要制度修订、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通过生产经营视频会、经济活动分析会、工作思路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宣贯, 并在公司内部网上建立“规章制度平台”、“招标信息平台”, 所有招标信息和招标结果在网上公布, 使过去只有少数人掌握的经营活动置于监督之下, 接受职工代表的审议和员工的监督。

3. 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监督

坚持把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 全程参与供应商和服务商选择、物资采购、工程建设项目、废旧物资处置及检维修招投标等工作, 及时发现并纠正制度执行不到位、运行程序不规范、违规操作等问题, 规避了经营风险, 提高了管理效能。整合监督资源, 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审计、内控、法律等监督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交流通报情况, 排查堵塞管理漏洞, 形成了监督合力。

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篇11

系统构建腐败风险管理机制

腐败风险管理是借鉴和应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健全腐败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处置等管理机制,从而防范和化解腐败风险的工作模式。实施腐败风险管理,推进国有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查找腐败风险点,深入进行各种腐败风险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并针对风险点和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超前化解权力运行过程中各类腐败的风险,从而全面防控各种腐败风险。一是腐败风险识别。全面、系统地查找腐败的风险点,可以帮助企业各层面、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范围内的员工识别腐败风险,提高自律意识。通过各风险点的连结,帮助企业形成一张自上而下、覆盖各层面、各领域、各环节的防控网。这其中又应重点围绕投资决策、产权交易、资本运营、财务管理、营销采购、工程招投标、重要项目管理、用人管理等等关键环节加以查找,把腐败风险防范与企业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把惩防体系建设深入扎根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和日常运营中来。二是腐败风险预测。从岗位到流程再到单位,查准查全查深廉洁风险,对这些信息加以科学地分析和研究,依据风险评估标准,可以预测并确定腐败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影响程度的大小,即预测腐败风险发生的频度和强度,从而确定腐败风险等级和治理规划,进而明确相应的管理层次和工作力度。另一方面,依据腐败风险等级设定的参数和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概率,可以预测未来腐败发生的特点、领域,从而确定防范措施的选择。腐败风险预测,使惩防体系建设的关口前移,既考虑到企业当前存在的腐败风险,又超前性地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避免了腐败风险问题遗漏。通过预测腐败行为的发展走向,从而有效地帮助我们调整反腐倡廉的政策和措施。三是腐败风险控制。通过风险预测评估,制定风险防控的应对措施,明确企业的领导责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分工,充分发挥企业纪检监察部门、风险控制部门、审计部门等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作用,查漏补缺、建章立制、以廉促绩。将查找出的廉政风险与部门业务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建立健全各类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岗位制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步步设防的立体式内部控制网络,将廉政风险预警防范融入到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以领导人员为重点,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统筹协调、集中力量,把有限的反腐资源向高风险的岗位倾斜和集中,更加有效率地规避风险、治理腐败。

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机制

通过不断地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机制,以严密规范的制度机制体系来管权、管事、管人,才能有效地对各类风险加以防范。一是建立内控制度体系。要高度重视内控体系的建立,实现战略、职能、职责、岗位、制度、流程的合理循环,力求做到每项工作不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且每一岗位工作人员能按制度确立的职责、程序自主完成每项工作任务,使全部的经营活动和管理行为均处在合规管理、制约受控状态。二是完善廉洁从业制度。推行廉洁从业承诺制度,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规定的内容进行提炼,形成廉洁从业规范,要求各级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必须公开承诺,有诺必践。完善对领导人员的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对领导人员的廉洁从业情况、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情况进行公开并接受员工的民主评议。实现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动态管理,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及时对各项反腐倡廉制度进行制定、修订和废止。三是完善效能监察制度。将效能监察作为查找问题、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要围绕采购、计划投资、工程建设、物资管理、市场营销等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关键领域,组织开展效能监察,每年可统一立项1~2个效能监察项目,并通过科学运用效能监察成果,不断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四是深化公司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考评、任职回避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研究探索对经理人员业绩进行考评的具体标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通过集中化管理、专业化运营、信息化控制,不断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实现高效规范运转。

深入完善廉洁从业教育机制

把握廉洁教育的特点规律,建设好国有企业廉洁从业教育制度,不断增强公司全体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真正做到入脑、入耳、入心。一是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以全局的胸襟把企业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置于国有企业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教育对象,确定宣传教育主题和宣教内容。二是把握时机,提高及时性。在一些容易发生违法违纪现象的特别时机,如在重大项目招标、采购时,重要工作岗位变动之前、违规违纪问题暴露之时等等,及时在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队伍中开展提醒预防教育。三是适应形势,注重创新性。创新教育方法,引入娱乐化、信息化、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手段,以丰富的载体、风格、形式,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实际、充满活力,使人们从心理上、情感上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感染,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四是虚功实做,加强实效性。必须把工作落实到细节上、具体上,丰富教育内容,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持之以恒,立足长远。如,可将某个月作为每年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教育。

全面形成权力制衡制约机制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要在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基础上,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于某一人。一是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制衡。建立“一把手”有限授权机制,应着重把行政主要领导的资金项目审批权、资金支配权纳入“三重一大”问题集体决策范围,同时,实行主要领导、主管领导、财务、审计、法律、纪检监察共同把关的会审会签制度。二是完善民主决策。将民主集中制广泛运用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建立议事集体决策机制。公开决策内容,在程序各环节尽可能扩大公开程度,广泛听取民意和专家意见,提供给决策者参考。增加决策选项,对诸如投资、人事等选择性决策问题要提供尽可能多的选项。科学规定讨论表态顺序,对于决策结果,不涉及保密的,实现决策信息公开,接受员工群众的监督。三是强化流程控制。企业在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上,需要着力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基本环节打造覆盖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完整控制链,进一步建立健全保证制度严格执行的具体制度和实施细则,以更加严明和更有刚性的制度来防止决策被歪曲、篡改、滥用。四是加强跟踪检查。切实加强对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特别重大的决策事项,要一对一定期检查,力求通过对企业的原始会议记录、决策相关资料等进行具体监督检查,并做出评价。对企业发生的严重违规违纪违法案件,都要从“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执行上查找原因、落实责任、明确措施、推动整改。

形成多维监督管理机制

监督在国有企业腐败惩防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完善的监督机制是预防和发现腐败的前提和基础,而要在公司内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一是监督工作要形成整体合力。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直接管理的企业,不仅要接受司法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有的还要接受来自独立董事、资本市场、投资机构和投资者的监督、检查和来访,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企业只有发挥好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市场监督的整体合力,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全面监督,才能把监督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二是改进监督约束机制。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是党政领导班子、领导人员和纪检部门的共同职责,但绝不能是纪检监察一家的职能。因此,应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警示教育、监督和惩处,并且工作的重点是对权力运行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明确纪检监察机构监督同级党政领导机构、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的有效操作规则和实施程序;明确纪检监察机构对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在廉政问题上拥有最终否决权,对在招标采购活动中出现违规、违反程序的行为拥有中止招标采购权。进一步延伸监督制度的触角,对领导人员的个人经济状况应该做到完全公开化、透明化,并作为领导人员年度述职述廉的法定内容。改变监督主体对监督客体的依附、受制关系,建立以系统为主的人、财、物独立分级管理体系。三是要提高信息化监督手段。通过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平台,最大程度地实现网上项目审批、网上公开公示等,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使制度建设逐步由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变,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增强制度的执行力。通过打造企业电子工作平台,实施电子监察系统,运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对重要行政权力的运行实施监控、监督,可以有效地防范腐败问题的发生。建立廉政档案信息系统,完善主要领导干部的个人廉政档案,促进廉政信息化建设。通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时收集、记录、上报廉情信息,对可能产生腐败问题的不规范、苗头性、倾向性的行为和动向等信息进行归类和管理,及时提出针对性的预警措施,明确改进重点,跟踪整改情况。

积极构建惩前毖后惩治机制

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腐败惩治机制,对腐败行为严厉惩处,加大腐败的风险和成本,对腐败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鲜明态度,将使想腐败的人无法心存侥幸,不敢腐败。一是要建立健全及时揭露和查处腐败问题的工作机制。加强腐败案件线索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对举报人和证人的保护;在新形势下,要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重视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处理;加强公司纪检监察部门与巡视、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拓宽线索来源渠道,使违纪违法行为得到及时发现和查处。二是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杜绝工作中管理软弱涣散的“好人主义”,严打违法违纪行为的“保护伞”,有法有纪必依,执法执纪必严,违法违纪必究,才能消除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使他们不敢越雷池半步。三是加强案件成果运用。把通过案例剖析得出的规律性问题运用于制度建设之中,从发生的案件中,吸取深刻教训,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不能腐败”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纪检组)

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建设研究 篇12

一、建立和完善根除腐败的制度

根除腐败的制度研究主要应包括:

1. 建立对公职人员严密监控的制度。

构建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监控和规范权力的运作方式, 使掌权者“不能贪”、“不敢贪”是反腐败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公开与监督制度等。

2. 建立提高公职人员素质的制度。

在国际上对官员贪欲的控制, 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为官之前动机纯净, 二要避开污染源。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是:

(1) 严把进人关口, 保证录入公务员质量。各国为了保证公务员队伍的廉洁高效, 在公务员录用上采用了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 对考试方法、内容、录用标准、试用期限等都从立法上加以规定, 并制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如美国, 对于考试录用中的舞弊行为, 罚款1000美元或者监禁一年, 乃至两罚并施。

(2) 考核决定奖优罚劣。如英国文官考核每年一次, 内容是考勤考廉考绩, 以考核结论确定调薪和晋级、降级。日本、法国等国家规定了对劣绩人员施以惩戒的种类、条件、程序, 同时还规定了受惩戒者的申诉, 上级机关的复审等一系列程序。

(3) 严格实行职务回避制度。在奥地利, 《官员法》规定, 对近亲和姻亲关系的公务员, 如双方为上下级或掌管财务的, 其中一方必须调离。

(4) 建立职务轮换制度。为防止共同作弊或裙带关系, 多数国家规定有轮换制度。如日本对某些工作的主管人员, 原则上规定同一职务任职不得超过三年, 过此期限必须轮换。

3. 以完善的制度形成“不敢贪”的巨大压力。

(1) 惩治腐败制度。要想建立卓有成效的惩治腐败制度, 对腐败行为的界定必须明确具体, 惩罚规定刚性显著, 制定一套查处程序简便、民主、迅速的法规。同时, 还应真正赋予办案机构独立职权, 使其能够自行决定适当灵活的工作方式, 以对腐败分子形成潜在的威慑。新加坡、印度等国反贪机构官员的工作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 制定完善的职业资格限制和剥夺制度。在我国, 传统的“官本位”的思想在腐败犯罪群体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而职业资格的限制和剥夺, 对腐败分子具有较强的威慑作用。我国目前刑事法规中设定的剥夺政治权利也属于资格刑的范畴, 但从所确定的适用对象看, 适用依据不是犯罪种类, 而是罪行轻重, 对犯罪分子处以重刑时, 多附加使用剥夺政治权利。可见目前这一立法的性质着重在于表明国家的否定态度, 而对预防犯罪的功利意义则考虑较少。

(3) 制定完善的财产申报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具有较强的反腐败功能,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以立法方式设定了一定范围的公职人员的义务, 强制其如实申报个人财产、来源及各种投资活动。我国目前实施的《关于党政机关县 (处) 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 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财产申报制度, 真正制度的建立还有赖于《财产申报法》的出台。同时从转型期的现状来看, 若干配套制度也尚未完成, 如完备有效的公民财产申报纳税制度、金融与不动产所有权实名制度、非现金的票据流通制度、完全取缔灰色收入的公职人员待遇制度等等, 都是有效实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所必需的, 也是与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必须加快这些制度的日程建立和完善。

二、建立和完善制度的基本途径

控制权力、制约权力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两个品德高尚的人去实现, 依靠一两个人治国, 只能是人治。控制权力、制约权力是面对多数掌权者, 而不是面对极少数人。面对多数人, 就要找到一个相对稳定、有效地控制权力的基本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法治政治, 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依法治国包含了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政治价值观。它是一种以人民为主体的、以法律制度的完善来治理国家的治国方略, 即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法律制度的完善, 建立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应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

1. 严格划分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界限和活动范围, 是反对腐败的社会基础。

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首先分清政治权力管理的范围、用法律治理的范围, 这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前提。在非法治国家, 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不分, 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不分, 它们是一体化的, 是结合在一起的, 形成了政府万能、政治统治和支配一切的状态。在这种政府权力绝对化、政治与社会一体化的社会, 权力腐败是不可避免的。法治国家与此相反, 它要求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或其他法律严格区分私人领域和社会的公共领域、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界限。政治权力只在公共领域、政治领域运行, 对于私人的领域和市民社会的领域, 则允许其自主管理, 即实现政治与社会的二元化。

2. 扩大和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人民是法治政治、依法治国的主体, 民主政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前提。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的法治。民主政治有两种基本形式: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直接民主即由全体人民按照多数裁决的程序直接行使决定权的政府形式。间接民主亦称代议制民主。在间接民主中, 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 但人民不可能直接掌权而只能间接掌权, 它通过选举的方式把对国家的统治权委托给他们所信任的、曾对他们有承诺的代表去行使。在现代社会, 除了瑞士以外, 所有的国家由于各种原因, 还不能实行直接民主, 只能实行间接民主 (代议制民主) 。

发展中国家在向现代化国家转变的过程中, 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适时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那么, 公民的政治权利要扩大到什么程度呢?从国家权力的所有者控制委托出去的权力和治理腐败的意义上说, 公民所拥有的政治权利应以人民能控制代表、控制政府为宜。人民能否控制代表、能否控制政府, 这是能否从根本上治理腐败的政治前提。

3. 建立依法限权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宪政和权力制约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人民为了保证委托出去的权力不被异化, 或者说为了保证由代表所组成的代议政府不脱离人民, 能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就必须通过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限制政府的权力, 并在政府权力结构内部形成互相制约机制。法治国家中的政府是有限政府, 有限政府即政府的权力、权威只能存在于一个法律严格规定的范围内, 法律未授予的权力, 政府不能享有和行使;政府的存在只有一个有限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服务, 为人民谋利益, 政府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政府对其行为后果负责;政府行为公开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为了使政府权力不脱离人民, 除了用法律明确规定其有限的权力外, 还要在政府权力结构内部根据政府权力的性质和功能划分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 并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在我国, 反腐败的成效不是很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我国的政府还未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全能政府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的有限政府, 更为主要的还在于在政府权力结构内部未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的机制。

4. 加强社会监督机制。

社会监督即社会权力、社会势力对政府权力的监督。这是反对腐败的外部条件。人民为了能始终监控自己委托出去的权力, 防止滥用和蜕变, 除了在政府权力内部建构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之外, 还必须在政府权力的外部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社会监督机制有: (1) 公民监督, 即公民通过批评、揭发、检举、申诉、要求赔偿等行使监督权利, 督促政府机关依法办事, 促使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滥用权力等行为得到纠正。 (2) 舆论监督, 即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介揭发、检举某些政府部门及官员的不轨行为, 并造成社会舆论, 以实现对政府权力的监督。这是最重要的外部监督。 (3) 社会团体的监督, 包括政党及其利益团体的监督。在我国, 在建国之初就形成了民主党派对政府的监督机制。从反腐败的意义上说, 这种监督的机制还有待于完善。

5.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抑制人性贪欲。

根除腐败, 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外, 还要重视思想文化建设。从导致行政腐败的原因看, 除了权力本身的特性和弊端外, 还有人的思想文化因素的原因。因此, 治理腐败, 还必须重视思想文化建设, 以形成一种反腐倡廉的政治文化氛围。

加强政治伦理建设, 弘扬优良的德政传统, 唤醒权力主体的自律意识, 培育廉洁自律的政治氛围。具体来说, 就是要弘扬儒家“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的为民富民的民本意识, 继承我们民族, 我们党的公正、廉洁、自律等观念,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意识, 从而淡化权欲, 诚心为民, 廉洁公正, 克己奉公, 举贤任能。加强政治伦理建设, 目的是要以德倡廉, 强化公职人员的廉政、勤政意识, 引导公职人员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塑造一批廉政、勤政的道德楷模, 通过树立公职人员廉洁公正的道德形象来形成全社会廉洁的风气, 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理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 许多法制和制度还不够完善, 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空隙、漏洞和薄弱环节。要从源头和根本上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 就必须从体制、制度上创新, 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关键词:制度,建设,遏制,腐败

参考文献

[1].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成因探析与对策建议[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多倍体育种下一篇: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