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预防(共12篇)
腐败预防 篇1
预防和治理国有企业的腐败已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重要任务。要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国有企业的腐败,首先必须找准其“病因”,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会“药到病除”。本文试图就产生国有企业腐败的原因及其对策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国有企业产生腐败的原因
1、有些同志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有的同志把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与生产经营对立起来,认为对企业而言,经济效益是硬件指标,不抓企业就无法生存发展,党风廉政建设是软盘任务,只要企业在这方面不出大的问题就行,担心强调廉洁自律,会影响企业领导干部抓改革、抓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于是便采取“一手硬、一手软”的态度;有些同志认为,企业是经济实体,是赚钱的,跟党政机关不同,不能像要求党政机关班干部那样要求企业干部,如果规矩太多,企业就无法放开手脚搞经营,担心抓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工作会影响干部的积极性;还有的同志把企业反腐倡廉看成是给企业领导念“紧箍咒”,认为厂长经理们辛辛苦苦搞经营,外部环境又不好,应当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内部环境。
2、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
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淡薄,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信念动摇,长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政治信仰迷失,没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心态浮躁,贪图虚名,贪图安逸,贪图享受,奢侈浪费,把主要心思用在谋求更高的职位上,在收入和待遇上盲目攀比,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因而产生“心理失衡”,走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违法犯罪道路。
3、权力过于集中,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 责权利一致的权力制衡机制
腐败行为的产生,必须具备权力高度集中的条件。我国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特别是其一把手,往往集企业的人财物和经营管理大权于一身,企业员工岗位的安排、职务的升迁和收入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一把手的一句话。理论上早已被论证是科学严密,实践上早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主要表现在:一是股东会或者大股东管得过多,将本来属于董事会甚至属于总经理的职权拿过来自己管了,但由于时间、精力、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股东会不可能掌握足够的信息,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对决策的实施情况也不可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因而股东会虽然有权,但是不可能将这些事情管好和管到位。二是董事会集体决策作用被弱化和虚化,董事会成员往往是股东单位派人兼职担任,这些人各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时间对公司的有关资源、外部发展环境、业务发展方向和目标、管理基础等情况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因而也就不可能对有关重大事项及时做出高水准的决策,同时由于董事会最重要的职权比如总经理的聘任和解聘、年度经营管理目标的确定等权力被股东会拿走,造成客观上已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需要董事会决策,董事会决议的实施也失去了有力的保证手段,加上公司经营绩效的好坏往往与董事们的利益不挂钩,这就导致董事会只能发挥一枚橡皮图章的作用。目前比较普遍的就是这种情况。三是在股东会管得过多又管不到位、董事会被虚化的情况下,导致总经理权力的过于集中和扩大。这是因为股东会要对有关重大事项做出决策,但股东会又无法掌握足够的信息,其决策必然要由总经理提供方案,至少要向总经理了解情况并听取总经理意见,这样股东会的许多决策本身就受到总经理的影响,再者股东会也不可能对经营管理中的重大事项一一进行决策,在董事会被虚化的情况下,这一决策权也就落到总经理手中,于是总经理就集决策和执行于一身,自己决策又自己实施,这样法人治理结构的分权制衡机制被破坏。
4、选拔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者时忽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质
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支配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作为比较稳定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事实证明,国有企业之所以出现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腐败现象,与相关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正确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当前,有关方面在选拔国有企业领导者时,比较注重其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而忽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质;更有甚者,个别掌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任用大权的领导者,用人主要看其是否听话,对自己是否忠诚和恭顺。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拔出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可想而知。
5、监督机制不健全
从外部监督看,一方面是各级监督部门,各自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各自为政,往往不能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另一方面上级机关对下级企业领导干部的遵纪守法或者说违规违纪情况不可能深入了解和及时了解,往往是鞭长莫及,监督不到位。从企业内部监督来看,虽然监督机构并不少,党组织内部有纪委,行政上有监事会、工会、职代会,但是这种体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一是企业纪委负有监督同级党委、行政主要领导的职责,但又是在同级党委主要领导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特别是在纪委主要人员任免、人员配备、财务经费等方面都受同级党委和行政主要领导的制约,必然导致监督“疲软”,难以成效;二是企业工会、职代会等机构实质上也在企业的主要领导干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让其反过来进行监督,作用难以发挥。有的企业领导借助职代会的作用,审议通过违反相关规定的事项,职代会实质上成了一个形式,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此外,由于监督机制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也缺乏切实有效的措施和保证,使得极少数党员干部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就有机可乘。
二、预防和治理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的对策
1、 提高对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是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党执政的物质基础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整体推进、深入发展的需要。
2、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要贯彻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厂长经理集中行使经营管理指挥权的原则。以公司制企业为例,其职权划分原则是:股东会主要行使选择董事会成员、制订公司章程、批准公司财务预决算、长期投资等的权力;董事会负责行使除股东会决策事项外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决策及其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总经理集中行使日常经营管理指挥权。确定了职权划分原则后,还必须据此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职权进行细致具体的划分,并制订出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董事会和总经理工作规程。
3、加强对任用对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考察
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考察任用责任制并严格落实,从源头上保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古今中外早已摸索总结出一系列人才世界观等方面的考察方法,只要我们用心学习,结合实践加以创新,就一定能够将被考察对象各方面的素质考察清楚。为了确保用人的质量,笔者还倡导建立用人责任制,对用人的考察者、决策者明确责任和奖惩办法,对考察和决策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对考察决策失误人员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责任。这一制度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已实行。在当今各项工作都强调落实责任的时代,建立用人责任制本应是题中应有之意。任免机关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被任用后,还要要求、提倡他们在平时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修养,并定期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4、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任用机关和监督机关的联动合作机制,扩大监督机关的职权,划清并落实任用机关和监督机关的责任。任用机关要加强对任用对象的日常考察,将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和任用对象所在单位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制订出具体明确的任用和免职条件并严格执行,要建立选拔任用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听取监事会、职工群众意见的制度,明确规定监事会提出不能继续任用的人员,群众不满意达到一定比例的人员不能继续任用。建议将有关监督机构的职责进行合并集中,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主渠道作用,加强其人员力量,提高监事会的权威,使监事会真正能够根据有关规定对被监督对象行使撤职或者建议有关方面撤职或者解聘的职权,将监督职责全面落实到位。在强化监事会监督作用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推行厂务公开。
5、建立促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做好廉洁自律工作机制
一是多途径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要把理想信念、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的关键环节,坚持以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线,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党的宗旨教育,使他们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权力观和廉洁自律的问题。二是开展廉政典型示范和腐败案例警示教育。通过组织观看先进和反面典型电教片等方式,着重对领导干部进行教育和告诫,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震动、灵魂接受洗礼,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和严格自律的意识。三是及时反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时常敲响警钟。四是培育廉政文化,使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充分运用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以网页、专栏,热线、反腐时评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五是加强廉洁自律制度建设,构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通过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一系列廉洁自律制度,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接受监督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推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收入申报制度、收受礼品、礼金登记上交制度。
腐败预防 篇2
1、理想信念弱化,宗旨意识不强。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党 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放松了自身世界观的改造,对党的信念动摇,党性不强,经不住金 钱美色的引诱,蜕化变质,腐化坠落。
2、法律、机制制度不完善是引发腐败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的转型,管理社会事务的有关 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为腐败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私利驱动、滥用权力的现象突出。腐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追求私利而导致公共权力的滥 用。
4、监督乏力,管理不到位。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权力高度集中的“家长式”权力机制,在经济体制转型时依然存在,这是出现对权力难监督或监督乏力的根本问题。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把教育放在首位和深化 “三项” 制度改革,完善制度作保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解决腐败的深层次问题,在继 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反腐败措施的同时,要把反腐败与改革结合起来,创新治腐机制、制度和 监督方式,加强源头预防腐败。
1、创新宣教形式,构建保廉教育新格局。思想支配行动,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 想和道德的蜕变。因此,防范治腐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 思想政治素质,尽快建立和完善教育防范机制,采取多种宣教形式,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构建 党员干部思想警示保廉教育新机制,筑牢预防腐败行为发生的政治基础,提高广大党员干部 自我觉悟、自我抵制各种腐败侵蚀的能力。(1)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执政为民廉为先的保廉思想。(2)推行提醒保廉防腐新思路。(3)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常鸣,警醒不断。利用示范典型、剖析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创新教育机制,经常给领导干部进行提示警醒。(4)实施对导致产生腐败的相对人教育。腐败的发生都是由于一些易产生腐败的环节通过 “腐败的暗中市场”实施“交易”产生。
2、建立科学合理的“人、财、事”管理新机制。强化机制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管财,严把钻制度空缺造成权力被滥用的第一道关口,使权力在特定时期、特定阶段 能够在特定的机制制度下规范运行。首先是深化人事制
度改革。人事制度的不完善就会出现 用人失误、“小圈子”用人、凭口感用人的弊病,使一些靠讲假话、吹牛拍马屁、无德才的 人得以提升重用。实行公开推荐,选拔,差额选拔,公开招聘领导干部,条件允许可推行群 众直选领导干部,增加用人透明度,防止任意用人、关系用人,遏制领导干部用人上的以权 谋私,用健全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把德才兼备,忠诚党的事业,一心为公的好人选进领导岗 位,把无德无才、无能无力者或是靠吹牛、拍马屁、说假话欲进领导干部队伍的心术不正的 人拒之门外。否则,用人不慎就会使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极大损失。(1)合理设置权力。对于审批权的设定必须进行科学论证,要加强权力源头的治理力度,确保权力的源头科学合理有效,使审批行为规范透明,建立制约机制,对于某些重大事项的 审批,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
(2)加强审批立法。为了使行政审批行为有法可依,要不断加强地方经济立法工作,以法 律的形式明确行政审批部门的审批权限、审批程序,从法律上杜绝政府部门利用行政审批权 干预企业经济活动。(3)推行稽察制度和复议制度。实行重大行政审批项目稽察制度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对稽察出的违规违法审批问题,坚决进入法律处理程序。推行行政审批复议制,拓展行政复 议承办渠道,切实保障行政审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4)加强内部程序监管。各级领导在考察调研等活动中,对审批事项一律不得自行承诺,坚持会签制和办公审批制。腐败很大程度是由于追求私利而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反腐败应以防止公共权力滥用 为中心,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监督制约的法治化手段来限制权力、制约权力、净化权力。
1、从法律上规范权力行使,制约权力运作。建立以法保廉体系,制订和完善各种保廉法规,以法促廉、以法保廉,把廉政体系建设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以法律的严肃性加强权 力监督,约束权力运行。
开展涉农腐败预防宣传 篇3
活动中,该院干警们采取在村头摆摊设点、召开警示教育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走访、接受法律咨询、讲解典型案例等形式向来访群众、村“两委”及村干部、参加座谈会议的村民代表、入户走访对象讲解国家涉农惠农政策及在实施过程中易发和高发的职务犯罪类型及性质、特点,围绕基层村干部职责特点,结合近年来查办的涉农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警示涉农领域干部要管好权、用好权,依法办事、廉洁履职,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对违反法律政策、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控告。此外,针对各乡镇实际情况,帮助镇、村认真查找现有规章制度中存在的缺失和漏洞,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工作流程管理。
广大群众对该院开展进村入户“摆摊设点”开展涉农腐败预防宣传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检察院在打击侵害民生领域职务犯罪的力度大,能充分体现民情民意,对党员干部有一定的震慑力;大家在肯定工作的同时,就加大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的警示教育、加大农村普法宣传等方面提出了诚恳的意见和建议。
国有企业腐败的预防 篇4
国有企业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
1. 外在原因
(1) 经营管理方面的不完善。表现之一是用人不当、疏于管理。重要岗位的人员素质偏低, 不能对自己用严要求、高标准来自律。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有些领导者对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存在模糊认识, 认为企业只要搞好经营方略的谋划、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就能不断发展,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 抓多了会被条条框框束缚, 不利于经济活动的开展, 因此也就忽视了对企业人员的管理。表现之二是财务混乱、管理松散。这一问题是大多数国有企业腐败现象滋生的根源。具体表现为:一是私设小金库及账外账;二是财务人员身兼数职;三是财务垄断, 一个人说了算, 这些都对国有企业中的腐败现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表现之三是权力集中、缺乏监督。决定权过于集中, 而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企业在监督机制建设、防范权力滥用的制度建设方面极为薄弱。权力失去监督, 必然导致腐败。
(2) 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一是不能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的关系。有些单位不能正确处理推进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的关系, 认为水至清则无鱼, 怕管的太死, 不利于引资招商, 不利于发展经济, 所以放松管理, 导致一些腐败现象和行为的发生。二是因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在转制过程中, 由于机制制度的不健全, 不完善, 对从政行为、企业行为、市场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难以到位, 有些法律、制度执行起来弹性较大, 客观上为腐败的滋生和蔓延留下了可乘之机。
(3) 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部分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对预期个人收入期望较高, 加上我国现行体制下养老保险、离退休金制度的不完善, 这些情况使部分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心理失衡, 用掌握的权力把国有资产化公为私。
2.内在原因
(1) 国有企业转制改革的过程中, 一些领导干部忽视了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 在种种诱惑下, 从最初涉腐的“提心吊胆”变成“理所当然”, 一步步走向了违纪的深渊。
(2) 腐朽思想侵蚀。一些手握权力的人失去了社会主义的崇高信念, 拜倒在金钱的脚下, “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当正当的工作收入不能满足他们对金钱的欲望时, 他们便开始铤而走险, 违法违纪, 捞取金钱。
(3) 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有机地结合, 导致触犯了法律仍浑然不觉。
国有企业易产生腐败现象的环节及其特点
1. 国有企业产生腐败现象的主要环节
(1) 企业资金运转环节。资金运转失控, 易出现挪用公款、受贿违纪及合伙窝案串案的现象。
(2) 企业改制环节。企业改制中隐瞒、转移资产, 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 企业经营购销环节。经营购销缺乏监控, 暗箱操作, 易出现贪污、挪用资金违纪现象。
(4) 企业承建基础设施项目环节。在发包、招标环节上易出现受贿违纪现象。
2. 国有企业产生腐败现象的特点
(1) 涉嫌腐败的人员在其工作岗位上, 具有影响人、财、物的支配和控制流通环节的权力。
(2) 具有涉案金额大, 危害严重的特点。首先是参与经济犯罪的国企人员数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次是每发生一起此类案件, 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3) 在很多案件中, 萌生腐败所涉及到的多部门、多环节人员串通一气、共同作案, 形成攻守同盟, 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4) 腐败方法、手段不断翻新。在人为增加办事环节、办事手续繁杂的过程中, 见缝插针, 伺机作案。
预防国有企业产生腐败现象的对策
1.充分发挥企业职能, 正确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1) 搞好宣传, 再教育。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以强化党的宗旨意识。企业领导如果时刻牢记党的宗旨, 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就会时刻警觉歪风邪气, 时刻反省自我, 就能在“为谁掌权, 怎样用权”的问题上准确定位自己。二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以强化公仆意识。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念, 才能正确处理作为公仆的自己和作为主人的人民群众的关系。三是要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以强化奉献意识。身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想着职工和群众, 想着如何去做贡献, 有了这种意识, 才能正确对待权力、名利、地位、荣辱等人生的基本问题, 自始至终地为人民服好务。四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以强化接受监督的意识。监督缺失, 小的缺点和错误就会铸成大错, 因此, 领导干部一定要发扬民主, 在自己和职工群众之间营造民主的氛围,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防止“小节”变“大恶”。五是要洁身自好以强化自警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交圈”, 但身为领导干部应该明白, 行使权利不是个人行为, 不能把社会上的关系学带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近些年的腐败案例有力地说明:某些干部的腐败正是从不正常的交往开始的。事实证明,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不法分子追逐和进攻的重点目标, 领导手中的权力越大就越应该保持警觉。要善于把握好自己, 真正做到“耐得住清苦, 抗得住诱惑, 守得住本色”。六是要坚持选贤举能的责任意识。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党的“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 真正把品德高尚、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坚持原则的人选到重要岗位上来, 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2) 加强企业管理, 健全各项机制。一是有章可依, 有章必依。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监督和制约制度、党风廉政制度, 并切实把这些制度落到实处, 做到违章必究, 确保在机制上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二是加强干部的任用考核。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高低, 是企业预防腐败成败的关键。搞好干部的提拔聘任工作, 把好选人的第一关, 是避免组织人事方面的不正之风、保证干部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良方秘诀。三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没有监督的权力是腐败的开端。保证正确行使权力, 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督:第一, 企业监督。在企业管理中, 首先要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要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 对于重大问题, 必须坚持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其次要增加权力运作的透明度, 做到办事制度公开, 办事结果公开;最后要使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正确行使职能, 大胆开展监督。第二, 职工群众监督。监督职能不仅仅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 必须发挥新闻媒介和广大职工的监督职能, 增加企业决策和相关工作的透明度, 让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决策, 提高企业职工勇于揭发违纪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是预防国有企业腐败现象的一个有效的办法。
2. 预防国企腐败的发生, 纪检监察部门责任重大
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发挥好监督职能。开展必要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把监督关口前移, 对于一些仅有苗头的现象敢于深挖, 开展诫勉教育, 预防腐败的发生;针对重点难点工作要开展必要的事中监督, 查缺堵漏;对已经发生的违法违纪现象决不手软, 一查到底。这样既保证了监督职能的履行, 又给检察机关的反贪污贿赂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要正确行使监督职能, 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作风过硬、快速反应的纪检监察队伍, 严格履行职责, 预防腐败现象。当前,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执纪水平是纪检监察部门为企业转制改革和发展服务的迫切要求, 这对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对纪检监察人员的自身素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外在形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状况, 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 明确中央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工作内容、政策原则, 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 努力提高政策法律水平, 树立纪检人员的良好形象。
(3) 要有章必循, 从严执纪。纪检监察部门在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的过程中, 首要的工作是预防和制止影响企业发展的腐败行为, 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对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要认真查办, 认定事实, 从严惩处。
学校预防腐败自查报告 篇5
根据麻党办通[2009]64号文件的要求,我们对一年来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就具体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3200多人,教职工184人。一年来,在县委、教育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教育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学校改革为中心,以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为目的,以开拓创新为手段,以监督制约为保障,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抓好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立财务管理环节的防范措施和监督体系;校务公开工作,完善基层民主;充分发挥廉政建设的职能,健全各种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学习,完善制度,突出重点,为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自查工作的情况
我们对照《通知》要求,发放了《麻江县反腐倡廉工作成效调查问卷表》,认真梳理群众意见,对学校一年来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逐条自查,做到总结经验不自夸,查摆问题不回避,坚决整改不犹豫。
三、主要经验及作法
(一)总支重视,党政合力,抓紧抓好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1、学校成立了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分析形势,总结经验,研究部署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2、认真学习文件,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校党支部十分重视抓自身的学习,坚持每月一次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次学习讨论都安排有支部委员作中心发言,每个学期至少安排一次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学习内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实施纲要》等颁布实施后,中心组都及时认真地组织了学习。通过学习,强化了领导班子成员的三个意识:即责任意识、主体意识、监督与被监督的意识。
3、逐级明确领导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根据我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总支委员按照分工对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负其责
4、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制度
我们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以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为重点,落实领导干部的责任。年初部署党政工作时,切实把责任制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并公开承诺“廉洁自律,从我做起;严格要求,接受监督”;对群众来访,即使工作再忙,也要亲自接待;在日常工作中收到群众来信,对其中重要信件都做到亲自阅读,并积极关注处理意见和结果。
5、加强对贯彻责任制工作的领导
支委会坚持年初传达学习上级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讲评学校工作,部署学校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在学校目标责任制管理工作中,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总体指标体系。年初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期末与业务工作一起考核。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抓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同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二)结合实际、丰富形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
1、突出重点抓教育
一是把各中层干部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无论是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是党校培训教育,我们都把中层干部作为重点对象,规定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在期末考核工作中明确规定中层干部要述职,接受群众对其廉政、勤政情况的公开测评。我们将干部个人考核情况逐一反馈给本人,以一种无声的告知方式使这些领导干部在对比中寻找差距,加强自我教育。二是抓住重要时机进行教育,我们注意抓住重大节日、基建活动等腐败现象易发的时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预防教育。每逢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都要大力开展禁止收送礼金,制止奢侈浪费的教育活动。
2、认真组织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我校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做到了内容年年有侧重、形式年年有更新,开展了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在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学校专门组织收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录像片,并组织领导干部及普通党员进行座谈,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工作目标。
(三)抓住关键,加强监督,将防范的关口前移
1、与师德教育相结合,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我们将教职工身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列举来,让他们依据个人的反感度对其排序,绝大多数教师把“寻求借口‘吃拿卡要’,向学生、家长伸手满足个人私利需求”、“组织或参与组织学生‘有偿补课或家教’的违规活动”、“讽刺挖苦训斥辱骂学生”等视为自己最反感的行为,不仅强化了教职工对上述行为的严重度、反感度的反思和认识,还起到了很好的警醒和教育作用。
2、与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自律意识。我们在校内逐级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了“写廉洁书法,学廉洁楷模”活动,组织了“正师德师风、树师表形象”的活动,并组织教师唱“八荣八耻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廉洁从教的旋律响彻校园,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律意识。
3、与校务公开相结合,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我们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深化和规范校务公开制度,把学校的重大决策、教师聘任、财务收支、物品采购、基建项目、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的过程和结果置于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增加透明度,实行阳光作业,调动了广大教工职和社会各界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学校发展的积极性。
4、与严格教学管理相结合,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我们坚持走轻负高效之路,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管理上,我们出台了“八不准”制度,即不准挤占非考试学科的上课时间,不准在上班八小时之外组织学生集体进行文化课补习,不准不备课上课,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厌弃后进生,不准迟到早退和拖堂,不准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准乱订乱发各种学习资料。要求老师把握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刻苦学习精神的关系,保障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5、规范学校的收费行为。我们旗帜鲜明提出了“按章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的口号,严格控制收费项目,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和财务公开制度,公开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收费项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动性不够。三是抓各项制度检查落实不够。
今后,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每年要讲一次廉政党课,每年要作一次反腐倡廉形势报告。以每年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为载体,突出抓好反腐倡廉主题教育,重点加强中层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
第二、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制度保障机制。紧密结合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实际,以权力的规范使用和制约为重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配套的制度体系,构建起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工作机制。
第三、进一步加强监督。以加强党内监督为着力点,认真落实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加大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各项制度、规范行政情况的监督。加强对基建维修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招生、职称评审、干部任免等重要工作和重点部位的监督。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
重视预防腐败犯罪的道德建设 篇6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违纪违法犯罪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我们过去一直把道德看成是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发生作用的东西,不重视通过道德规范的制度化、法律化来充分发挥道德对人们行为的有效制约作用。因而,致使道德规范往往给人形成了抽象、笼统、不具体、缺乏操作性、没有强制约束力的印象。这可以说是长期以来不重视道德外在约束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在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一个偏差。
加强道德建设,在宣传教育的同时,更应重视从制度层面来完善,把制定具体的道德规范、完善道德立法、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和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首先,制定系统、配套的道德行为规则。
这是增强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发挥道德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把道德规范具体化、规则化,就是要制定出各个行业的具体职业道德规则。过去曾有一些行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如科技工作者道德规范,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等。我们要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从有利于操作和监督的角度,继续制定和完善各个行业,特别是针对党员干部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使其能更有效地得到实施。
其次,制定“从政道德法”,把一些道德要求上升为国家意志。
如何预防腐败现象,国外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实践中认识到,除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之外,提高公务员的道德水平,加强公共部门的责任感与道德观念,制定相应的道德准则,并将这种理念付诸实践,制定出相对成熟的道德法律法规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在美国,有关公务员道德立法数量很多,内容也较为完备,涉及不同的岗位和行业领域,主要有《1958年政府服务伦理守则》、《1965年政府官员及雇员道德行为准则》、《1978年政府道德法案》、《1989年政府道德改革法案》、《1990年政府官员和雇员道德行为原则》、《行政部门雇员的道德行為标准》等。
因此,中国在完善预防腐败的制度建设方面,研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道德立法的经验,对我国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官员从政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道德立法,首先就是要把宪法中有关道德建设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探索制定公务员从政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规。”据此,应该将党内有关领导干部纪律规定和有关公务员政纪法规进行整合,制定出规定详细、操作性强的公务员从政道德法。在其中要对各级党政干部的从政行为作特别要求,要对各级党政干部的私生活进行有效规制等。
再次,建立完善的道德惩戒和监督制度。
制定各种道德行为规范,完善道德立法,不能仅仅限于制定一些带有倡导性的、过于原则的条文。一定要做到倡导和要求与具体的惩戒规则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优劣同晋级和提拔重用挂钩,奖优罚劣,使之具有“法”的性质,体现出一定的强制性。因此,使用道德控制手段,惩戒和奖励制度必不可少。在进行科学论证和实践的基础上,要根据每个人违反道德规范行为的具体情节,设计出制裁等级不同的惩戒措施,对违反“道德法”,道德品质低下甚至败坏者,从所违反条款、性质、程度,给予何种处分,作出具体规定。这样,道德规范就不再是一种“软约束”,而变成了违反道德规范同样会受到相应制裁的“硬约束”。
为了保证这种“道德法”的有效实施,还必须建立完善、系统、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党政干部要建立不良行为记录档案,对其所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道德规范有关规定的行为都要记录在案,并作为晋职、升迁等方面的参考。需要强调的是,对因其言行在社会上具有重大影响和一定的导向作用的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有违反道德行为的监督,还要建立上级党政机关、人大自上而下的监督,党员、人民群众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和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健全其权力具体有效运行的机制。
最后,设置和完善专门的道德监督组织机构。
为了充分发挥道德在行为约束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还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予以保证。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相配套,道德监督只能是一句空话。建立道德监督的组织机构,目前我国已有这方面的实践。如,为了使院士在享有崇高荣誉的同时,也能够用更严厉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中国工程院下设了科学道德委员会,专门受理涉及院士科学道德方面的投诉。该委员会从有关论文剽窃、研究成果归属、学术作风不民主、宣传伪科学、参与做广告等方面对院士的科学道德的投诉进行审查。笔者认为,这种道德监督机构的设立及其所采取的措施,对院士们加强道德自律,更加自觉地维护科学道德,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强对党政干部的道德监督,也可采取类似的办法,在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下设道德委员会,专门受理调查各级党政干部涉及道德问题的行为。实际上,一些官员在落马之前,其行为并非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可循,在群众中早就有各种议论。对群众中有关党政干部诸如生活作风等各种传言不能上升到法律层面的问题,可通过道德委员会进行审查,并让相关人员作出必要的说明。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将会有效地防止一些官员进一步的堕落。
总之,在完善道德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只要能真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道德规范制度,做到有制度目标、有操作程序、有应变措施,再加上一个能统一协调、始终如一进行操作、执行和仲裁的管理机构,道德在预防腐败犯罪中的作用必定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编辑:刘雁君nina_lyj@yahoo.com.cn
强化财务监督有效预防腐败 篇7
1 强化财务管理地位
财务管理是一个单位整个管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方面。财务监督作为经济监督的一种基本形式, 具有最直接、最及时的特点,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财务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所赋予的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资金运动进行监督的责任。腐败最根本的动机是经济利益的驱使, 究其根源, 腐败现象都是金钱的交易, 即经济利益的非法流入和流出, 而金钱的交易都是要在账上来体现的。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如果是不规范甚至是混乱的, 就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造成违规消费、贪污、挪用、侵吞、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发生。反腐败的措施、方法, 主要有不断制定反腐法律、不断下发规定和禁令、利用贪腐案件进行警示教育、树立廉政典型、惩治部分贪腐分子、开展不同形式的明察暗访、畅通举报渠道等, 其中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是反腐败的治本措施, 而规范财务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强化财务监督则更直接、更具体、更有效。因此, 必须把加强财务监督作为预防腐败的关键环节来抓, 将财务管理贯穿于反腐败的全过程, 通过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查处来有效揭露和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2 增强财经法制观念
单位主要领导和负责财务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 熟悉并掌握财务管理情况和财经运行规律。要提高自我约束意识, 不断增强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制度办事的自觉性。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收支计划, 尤其要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加强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 杜绝虚假预算和不合理列支, 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率以及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尤其是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 拒绝受理不真实、不合法、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 杜绝伪造、变造凭证账簿, 编制虚假财务报告, 隐匿或故意销毁各种会计档案资料, 授意、指使、强令有关人员做假账等现象发生。要增强民主意识, 切实做到民主理财, 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不能以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来谋取私利, 切实做到廉洁自律, 出以公心, 不谋私利。
3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各种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通过制约机制避免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同时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对不认真执行制度、拒绝执行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 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严格报账的审批手续, 坚持审批制度, 对开支不合理的不予报销, 票据要素不齐全的不予报销, 没有会签的不予报销, 超越权限签批的不予报销。要把财务监督活动渗透于管理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财务监督不能就某一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应当贯穿在资金使用的全过程, 贯穿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费用管理、专项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只有做到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监督, 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监督。要增加财务工作透明度, 实行财务公开, 做到重大经济事项和大额资金使用由单位集体研究, 杜绝个人独断专行。要进一步完善财务审批的内部监督机制, 规范经费开支程序和范围, 推行费用报销联审会签制度, 由经手人、审核人、分管领导和主管财务工作的领导组成核审会签小组, 所有报销的票据须经联审会签小组全体人员审核签字后方可报账, 不准个人擅自决定大额度经费的使用, 不准单位主要负责人独自签批报账, 对未按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通过建立完善的签批审核手续、健全的制度机制, 诸如公款旅游、公款发福利、公款吃喝、公款娱乐、公款购物、公款休闲、违规报销、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等各种违规违纪现象就可以基本杜绝, 即使是披着“隐身衣”的一些隐性腐败也可以得到有效防止。
4 提高财务人员素养
财务人员在财务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因此, 切实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十分重要。财务人员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 就极有可能违法违纪;财务人员违背了起码的职业道德, 就会帮助犯罪分子虚报账单、造假账、隐匿账单、甚至销毁账单, 从而使财务管理失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监督意识不强, 就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 财务人员首先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正确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 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自觉摒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恪守职业道德, 保持良好的职业信誉;再次, 要强化责任意识, 财务监督是法律赋予财务人员的重要责任, 必须严格履行, 不徇私情, 不能怕得罪人, 要敢于和不良倾向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为预防腐败提供可靠屏障;最后, 要熟悉财经法规和会计业务, 财务人员要履行好财务监督职责, 就要认真学习掌握财经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 规范会计核算, 对会计凭证填制、接收、审核、入账、财务报告编制、归档等各环节进行控制和把关, 严把细核, 确保账证、账实、账账、账表相符, 清晰、真实、准确、及时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在真实反映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 发现问题与不足, 进行财务规范与监督。实际上, 规范会计核算本身也是财务监督的一种手段, 对发现的问题根据其特性及时进行处理、规范, 以便准确地判断各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 不断提高财务监督水平。
5 加强审计监督管理
审计的独立性、公允性决定了其在经济监督过程中的重要性, 尤其是外部审计更具科学性和公正性, 也可以更深层次地揭发问题和舞弊, 及时制止违法违纪等行为, 因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审计的重要性。一方面, 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衡机制, 通过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提高内审工作人员的素质, 拓宽内部审计领域等措施, 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 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核算、会计资料、财务收支、经济活动中的一些不合规、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 维护国家财经法纪, 保证资产安全, 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另一方面, 要强化外部审计监督。在财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还必须强化对财务工作的外部监督, 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根据有关规定, 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经费收支的合法性以及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等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工作, 是发现问题、查处贪腐现象的有效途径。政府监督主要是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赋予的职责, 对单位的财务财政活动、执行财经法纪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从而发现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
我们说, 如果一个单位能够真正做到严守财经纪律, 规范财务管理, 健全会计核算, 强化审计监督, 那么, 就可以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摘要:当前, 腐败现象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但仍时有发生, 并且更加多样和隐蔽。本文主要强调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地位、增强财经法制观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养、加强审计监督管理等措施来强化财务监督, 从而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各类腐败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强化,财务监督,预防腐败
参考文献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8
一、建立教育机制, 强化责任意识
局党组把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在党委会上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一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区委、区政府《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资料。二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弘扬新风正气, 推动环保工作上台阶;组织一系列文体活动凝聚干部职工思想, 以素质教育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对全体行政执法人员进行集中行政执法培训、现场执法演练, 纠正工作管理中的缺陷。三是坚持注重“典型示范、榜样引路”, 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激励职工。四是坚持实施凝聚力工程, 以关心职工、服务职工为切入点, 以温暖人心为内容, 找焦点、办难事, 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关心的和谐环境。五是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贴近行业实际, 内练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外树单位整体形象。
二、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 提高反腐法治水平
这些年来, 局党组高度重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但还存在不足, 这仍然是需要着力解决好的紧迫任务。要把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思想统一起来, 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 积极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 坚持先易后难的方法,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 反腐倡廉工作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可持续执行力, 建立健全法制保障, 查处违反法规制度的行为, 一定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三、建立监督机制, 强化责任检查
坚持每月由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工作任务牵头单位工作汇报会, 及时掌握动态, 提出工作要求, 推进工作落实。一是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进行全程监督, 确保公平、公开、公正。二是强化措施, 扎实推进清财工作“回头看”。为巩固和扩大清财工作成果, 我们采取多项措施, 强力推进清财工作“回头看”, 通过制定方案, 抽调精干力量, 加强督查指导, 明确清理范围、时限、方法步骤和工作重点等方式, 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重点抽查。并根据检查小组上报的问题, 召开专题会议, 提出指导意见, 要求限时整改, 并将整改情况上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建立奖惩机制, 强化责任追究
局党组对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执行情况进行专门考核, 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之中, 将班子成员的考核结果存入领导干部本人的廉政档案, 作为对领导干部政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重视考评结果的运用, 对能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给予表彰;对不能正确履行责任制或违反责任制有关规定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分管领导将对其开展诫勉谈话, 并视情况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预防惩处齐下, 加大反腐力度
从我国权力角度探讨如何预防腐败 篇9
何为权力?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意味着在一定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一般而言,权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权力是指某种影响力和支配力,狭义的权力指国家权力,即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阶级利益和建立一定的统治秩序而具有的一种组织性支配力,本文主要探讨狭义权力—公权。而“腐败”则是指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其行为主体、动机、方式与后果,都有较为明确的界定。
权力和腐败二者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并不是说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腐败的产生必定脱离不开权力因素,权力不正当行使必然导致腐败。因此,预防腐败就必须从根源入手,而这根本落脚点就是权力。
二、权力分析
(一)我国权力的来源和形成
从权力的概念我们可知,权力本质上是集体赋予领导主体(领导者个人或团体)支配公共价值资源份额的一种资格,换句话说,它是权力主体凭借一定的政治强制手段,在有序的结构中,对权力的一种支配力和控制力,是职位、职权、责任和服务的内在统一。
在我国,人民通过行使选举权产生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并监督其行使相关国家权力,同时人民也有权通过选举罢免那些违背民意并且掌握公权力的相关领导人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国家的权力最终是属于人民,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体,公共权力通过人民的选举而产生。
(二)我国权力的划分和设置
在世界各国,出于对国家、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秩序维持和管理的需要,不同类型的公权力应运而生,如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即对国家权力的划分和设置。西方国家在探索国家权力合理配置的进程中,创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开启了对公权力相互制约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权力的配置主要体现在我国对政体的规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意味着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的权力,规范监督着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实施。
与此同时,我国的立法、行政、司法也有必要的分工,也分设了三种机关各司其职,由于我国特殊国情和国体需要,它们之间不是三权分立、互相平等的关系。
三、预防腐败具体措施
(一)立法保障方面
立法是法律法规实施的前提,预防腐败也必须有法可依,加强反腐防腐立法,走依法治理腐败的道路。依靠立法预防腐败,一方面要对权力的配置、运行进行立法规范,使廉政制度建设法制化;另一方面必须做好对腐败犯罪的惩治立法,明确责任主体在预防腐败犯罪中的地位、职责和工作具体程序,以及失职的法律后果,尤其是具体明确有关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专门职能机构的法定地位、具体法定职权和工作程序,保证其职能性、权威性。
(二)权力实施方面
法律的制定最终是要落实到执行过程中,并且法律的执行在整个法治进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预防腐败在法律执行实施的过程中尤其表现在权力的运行程序方面一样很关键。
一方面,权力应当公开行使,在执法过程中,预防腐败最有效的措施实质上就是对权力的合理制约和监督,而权力的公开透明化则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阳光法律体系,使得公民对官员的公权力监督有法律保障并且监督内容和程序有法可依,有法可循,而这种阳光法律体系核心是官员财产和收入定期向社会公开的制度。①
另一方面,权力行使应受制约,目前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我国依旧沿用人民代表大会制下的政治体制,但“三权分立”原则的核心价值也同样适用我国对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
(三)惩治处罚方面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强制性特征,在惩治腐败犯罪方面同样需要强制性措施来保障实施。古语“邢不可知,则威不可测”,说得正是法强制性的威慑作用,因此在预防腐败问题上有必要强调法律的强制性作用。法律的强制性作用就是要树立一种法律或者制度上的威严,让那些掌握公权者不敢去挑战和打破这种威严,“伸手必被抓”,而且必定要狠抓。当这些人认识到这种威严之后,自然因惧怕严重不利后果而不会轻易“玩火”,毕竟“玩火必自焚”。
参考文献
[1]许耀明.论反腐败与政治体制改革[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
[2]左德起.职务犯罪侦查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
[3]李建勇.《公权性质职务犯罪的预防及立法对策》[D].检查风云,2011(13).
腐败预防 篇10
一、国家对高校预防腐败的总体要求
当前, 腐败现象在高校领域屡屡发生, 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 全国范围内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高校这块净地已经被严重污染了。高校加强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显得愈加重要, 高校治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 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紧紧围绕全面推进深化改革, 进行高校积极治理主动预防腐败发生, 坚持治标又治本的道路, 进行综合治理, 惩罚与预防同时进行, 侧重点在预防上, 要以改革精神, 加强高校治理。进行预防腐败体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积极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不断进取。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 保持党在教育领域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二、高校领域出现的腐败现象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与人们思想的多元发展, 目前高校领域腐败现象呈多发趋势, 个别领导干部贪污、贿赂、权钱交易、买官卖官, 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已阻碍了我国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 必须坚决铲除。但如何铲除, 如何在高校治理中预防腐败发生, 是本文阐述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思想意识领域进行党风教育,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加强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三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确保权力正常行使。
三、高校预防及治理腐败的对策
( 一) 加强思想教育, 筑牢防腐思想道德防线。
1. 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 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党纪国法教育, 加强廉政法规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每年安排定期的廉洁从政专题学习与讨论。学习廉政先进人物, 分析廉政典型案列, 对存在腐败苗头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提醒教育帮助提高思想觉悟。
2.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把培育廉洁价值观深入到高校所有的教职员工, 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参观文化馆、纪念馆和廉政教育基地,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培育良好的民风社会。
3. 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通过党报党刊, 电台电视台反腐节目的播放, 很多高校进行定期的反腐宣传片的播放, 对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的人员进行宣传和教育, 从而使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中加强反腐倡廉这根弦。
思想道德防线的建立使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中, 深深筑起了一道防线, 就如新中国刚建立有高级领导刘青山贪污1 万元人民币被枪毙, 这一事实至今还在人们的记忆中。
( 二) 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使反腐倡廉变为常态。
1.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高校治理中内部控制制度是最重要的和必须的。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在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 在管理的整个过程的各关键点上约束所有的教职员工, 包括高校领导在内。所有员工行使权力都要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授权范围内, 决不能突破各自的权限范围, 否则将失去控制, 内部控制将失去作用。在整个岗位的管理过程中, 要求岗位设置合理, 各关键点要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环节。且所有人均应负责和维护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并受该制度的制约和相互监督。岗位合理设置及职责权限合理划分, 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保证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也就是说, 工作有人做, 责任有人担, 检查有人问, 奖惩有人管。每个人不能越权, 但必须担责。事事有人安排, 有人执行, 有人监督检查, 使高校管理更上一层楼, 使高校治理有办法进行, 有能力实施。
2. 内部审计要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资金量不断增加, 干部也因任期或退休进行轮换和调整。财政部门因深化改革, 加强财政有效管理和监督对基层高校财务进行审计 ( 专项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全面审计) , 有些高校一年里会有十几个审计任务, 实质上数年审计下来, 基本上一个高校的所有问题都会显现出来, 也就是说, 数年的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必定是制度漏洞、管理漏洞的再现, 内部审计由于是本单位人员, 在单位内部工作多年, 对单位内部屡次出现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 对各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能够心中有底, 并且依据外部审计结论, 可以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及改善的具体措施, 并且可以为高校管理层治理学院提供改善依据和措施, 配合高校治理工作献计献策,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对重点项目进行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是非常重要的。对高校预算执行进行审计, 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 并提出可行方案。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发挥着不可缺少作用。在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审计以后, 审计部门会提出审计建议, 而实际被审计部门会提出整改方案, 内部审计人员会同纪检、监察等部门要根据整改方案及改进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属于制度性问题, 要求高校领导层完善制定本单位有关管理制度和方案, 属于人员问题要对有关的人员进行谈话和诫勉、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制度。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 配合高校领导层对高校治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这么多年内审和外审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整改措施, 当事部门人员和领导要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 限期整改, 对不完善的制度加以完善, 对不规范的程序加以规范, 并通过典型的本单位的实例对高校领导干部加以教育, 使思想深处扎根反腐这根弦, 那么高校治理有效性将会不断提高, 反腐工作则会深入人心。高校治理将更进一步。另外, 实行内部审计公示制度, 可以使反腐倡廉深入进行, 内部审计公示, 要考虑审计计划公示、审计项目公示 ( 审计小组在审计前, 将审计项目的内容、形式、依据、审计成员名单以及监督举报电话公示。) 进行公示、审计结果公示 ( 包括基本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的整改情况、审计建议) 。在保守有关秘密的情况下, 和维护单位利益的前提下, 把审计报告的结果在单位公开, 一些高校在内部高层已经实施, 在全校范围内还没有公开, 需要逐步扩大范围, 才能达到治理腐败的效果。
3. 实施公务卡制度, 加大防腐力度。我国公务卡管理制度在2007 年开始至今已有七、八年了, 由于公务卡使用者把公务卡作为普通商用卡使用, 相继增加了商家的销售量和利润, 也为金融部门赚取了一定的利润。对审计部门来说, 公务卡消费通过划款, 交易过程的电子信息必然会被详细记录, 为审计、纪检、监察提供了方便。当然, 交易过程留存的相关信息越多, 公务消费的透明度就越高, 纪检监察的工作就越好展开, 对证据的获取就越充分。从另一个角度看, 公务卡使用为每一笔消费留下了完整的证明链条, 可以消除过去用现金交易时交易过程不明显、交易证据不充分的弊端。公务卡消费提高了消费透明度, 使造假成本剧增, 造假者也会因成本高昂而放弃造假, 由此也保护了消费者, 减少贪污腐败案件的发生。目前高校中大多已经实行公务卡制度管理, 公务卡制度为高校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也推动了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1], 公务卡制度为高校治理提供了空间。
4. 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 为高校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国家在早些年就制定了《会计法》、《银行法》、《票据法》、《税法》、《政府采购法》、《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党内也发布了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列》中共中央国务院2013 年11 月25 日正式印发。其中包括了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以及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具体内容。为高校党员干部的公务活动制定了具体标准和规则。党员干部在公务活动过程中违反规定和超过标准的都视为违规, 要受到批评或纪律处分, 这也对高校治理腐败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为高校治理腐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三) 高校应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确保权力正常行使。
1. 高校要强化对权力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高校治理过程中, 按民主集中制原则, 重点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要落实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开展民主生活会、述职进行演讲、群众来信来访接待活动, 对领导干部谈话和诫勉、对疑问进行质询。高校治理过程中, 强化行政部门监察和审计监督, 如上级教委、财政局等行政部门对下级部门的监督检查。加大问责力度, 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 经常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听取工会、教代会的提案, 并对提案逐一回复。做到财务公开、预算和决算公开、收费项目公开、支出费用公开, 支持和保证群众监督。保证工会提案有明确的回复, 对审计建议要有整改措施, 并且要监督落实。对群众来信来访要进行审阅, 发现问题及时回复和处理, 必要时要求司法介入。对领导干部的职责、权力和义务进行详细描述, 发现越权的事项要及时处理, 必须要求领导干部履职履责, 不越权, 不弃权、要作为。高校教育事业要顺利进行, 就必须对高校进行治理, 就要对高校领导干部权力制约, 在规定的范围里行使权力防止腐败。所以必须强化监督和制约保障权力正常行使。
2. 高校信访工作做到位。高校通过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 ( 中办发[2007]5 号) 在治理过程, 信访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要进一步强化好新时期信访工作责任。要正确认识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对群众来信来访热情接待, 对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在工作范围的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不能及时解决的要上报有关部门解决, 对陷害、诬陷的要严肃批评指正, 对反映的有关制度, 程序上的漏洞问题要及时报领导层落实解决。对当时人所做的事分轻重缓急, 及时核对质询, 涉及司法的要交由司法部门解决, 这样高校领导层才能在高校治理腐败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尽快实行领导干部财产公开申报制度。领导干部财产公开申报制度, 2009 年1 月1 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率先在全国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其财产申报原则是“有限公开”, 申报层次是“县处级及以上人员”[2]。此后, 浙江、湖南、宁夏、四川、上海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开始试行财产公开制。目前, 财产公开已经是一种趋势, 一般由组织部门进行管理申报, 由纪检、监察进行申报不实查处。高校也正在开始进行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度, 对预防腐败, 对高校治理期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如果领导干部自己的收入来源不能说明, 则可推定收入不明, 应需进一步查明, 必要时移交司法程序进行处理。当然, 财产申报制度需要时间才能完善。比如, 高校领导干部财产公开申报制度确认申报的主体是所有公职人员, 还是某一级别的公职人员; 申报范围: 申报财产仅仅是本人财产还是家庭财产 ( 如妻子、未成年子女、依赖其生活的亲人或共同生活的人) ; 财产申报的种类, 是薪金收入, 还是所有的财产收入情况 ( 如薪金收入、劳务收入、存款、动产和不动产、有价证劵、无形资产甚至债务) ; 财产申报时间是定期还是不定期, 是在职期间还是离任时。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还需进一步深入, 不断完善, 使现有财产申报制度不断完善, 使高校治理达到预期目标, 预防腐败发生, 对查处灰色收入极有好处, 是高校治理的一个重要措施,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做好财产申报的填写申报工作。
实际上高校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遵纪守法的, 只有极少数人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而且高校人员每年有进新人, 领导干部每隔几年一轮, 每年还有退休。由于人员变动, 新领导在新岗位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从业务熟悉程度, 从政策把握上, 都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也会出现腐败问题, 所以领导干部也需要及时补充能量, 扩大知识面, 不断丰富管理知识, 提高管理水平, 不断加强学习, 使自身从外行快速变成内行, 提升反腐倡廉的意识,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做真正的共产党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大公无私, 克己奉公, 高校的领导干部如果能做到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 则腐败在高校中就没有扎根之处, 则党兴、国兴、社会主义事业会更加兴旺发达。
摘要:近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高校教育事业也快速发展, 招生量增加,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的资金量也巨量增长, 在高校发展的同时, 高校的问题也不断增加, 高校腐败问题比较多, 而且有高发的趋势, 高校治理中如何预防腐败问题也摆在了高校管理者面前。本文提出了高校治理中如何有效预防腐败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治理,预防腐败,腐败治理
参考文献
[1]马东亮.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15, 8:89~93
预防裸官腐败的法律思考 篇11
2006年,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局长周金伙得知福建省纪检部门要找其谈话后,在一张纸上写了“我勤奋为党工作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已经远走高飞,你们就不要再费劲找我了。”然后,他取道第三地飞往北美,与早已持有美国“绿卡”的妻女相聚。2010年3月25日下午,进驻四川移动的国家审计署工作小组约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数据部原总经理李向东谈话,当晚,李向东便突然飞离成都。而早在2004年,李向东的妻子姚红便已从四川电信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上离职,移居加拿大……
大量事实表明,由于中国的法律制度和其他国家的法律存在差异或冲突,裸官一旦出逃,往往很难引渡,这便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相当严重的损失。裸官现象一旦泛滥,将会严重损害国家的形象和信誉,瓦解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裸官腐败首先是从官员成为裸官开始,然后缺少自律的裸官私欲膨胀又无所约束就逐步走向腐败,变成了腐败的裸官。裸官现象的存在本来可以给有关方面带来提醒和警示,然而由于制度的缺失和立法的不足,导致裸官腐败现象频频发生。因而,要防止裸官腐败现象的泛滥,最好的良药就在于通过国家立法等手段,加强对官员行为的监督,增加执政透明度。
其一,要监管好部门一把手以及财务一支笔。原则上做到裸官不能担任单位或部门主管的一把手或财务一支笔。如果是在担任一把手或财务主管之后变成裸官的,就必须从相关岗位上退下来,远离财务大权。非一把手的有财务实权的裸官,其权力也要在阳光下运作,接受社会和大众的监督,进而大大压缩裸官权力的寻租空间。此外,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审批,要采取诸如公开听证会的程序,确保其透明度,以减少裸官权力的灰色操作空间;要尽量使项目的审批与经费审批相分离,项目主管与项目招标相分离。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裸官担任一把手现象作了相关的约束规定。比如2009年11月,深圳市出台《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凡配偶和子女非因工作需要在国(境)外定居或者加入外国国籍或者取得国(境)外永久居留权的,不得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部门的班子成员。2012年1月,广东省委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加强市县领导班子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讨论稿)里规定,“裸官”原则上不得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敏感岗位的领导职务。这些地方规定的出台,说明裸官担任一把手的危險现象已经越来越引起地方领导部门的重视。但是,以上的做法只是地方政府或党委的规定,还尚未上升到国家制度的层面,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远不足以防止裸官腐败现象的产生。
其二,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关阳光法律,把党的有关意志上升到国家法律。目前,我国监管“裸官”的主要规定是2010年7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在此之前,早在1997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把“本人、子女与外国人通婚以及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报告的事项之一。而2006年修改后的《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也明确了“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及有关情况应当报告”。然而由于这些文件都缺乏法律的权威性以及执行主体的身份和地位的不明确,实际效力大打折扣。只有把以上这些党的意志上升到国家法律的层面,制定相关阳光法律体系,才能从源头上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裸官腐败的现象。
笔者认为,防止裸官腐败的阳光法律体系至少包括如下两个部分。一是制定并实行“官员财产和收入社会公开法”。法律可以规定所有官员(包括裸官)都必须定期(通常每年一次)向其所管辖的范围网上公开其财产和收入,所辖民众可以随时通过合法途径对其疑问的官员进行监督和质疑。至于官员财产和收入公开的范围,应该与其职权所涉及的范围相对称。财产和收入公开一方面可以监督官员,有效地防止官员腐败和清查有些官员来路不明的巨额财产,同时也可彰显清官的廉洁和可敬。由于贪官总想要隐瞒自己来历不明的财产,而一旦东窗事发,大笔来历不明的财产总会让人感到惊骇,因此建议在阳光法中或在刑法里增设“官员欺诈罪”条款。二是“官员及其家庭成员出国和移民情况的审查和汇报法”。比如《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中的“应当报告”,其强制力还不足以成为法定义务,必须立法使官员有强制义务,如实汇报本人和家属出国以及移民情况;任何故意隐瞒本人及其家属因私出国和移民现象的行为都将以官员欺诈罪论处。还要从法律上规定对官员及其家属因私出国或移民的监督的主体(包括审查主体的资格认定,权力范围和地位等)以及审查和汇报的程序,对官员及其家属出国和移民审查的结果应向公众公开,以及对相关当事人的有关违法行为的惩罚规定。
由于裸官现象绝不是单纯的个人隐私问题,而是涉及裸官有可能利用手中的公权力腐败犯罪的问题,因此,从法律源头上制定阳光法律体系,并加大监督和执法的力度以遏制和预防裸官腐败的现象,这在我国未来反腐败斗争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筑牢预防腐败的三道防线 篇12
一、权力防线
权力防线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减少个人以权谋私的资本, 使公职人员“不能腐”。一些公职人员之所以能够以权谋私, 直接原因就在于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 这是其腐败资本。因此要想有效预防腐败, 首先必须从基本前提公共权力入手, 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1. 科学合理配置权力, 避免权力过大过度集中
英国19 世纪思想家阿克顿勋爵说过“权力导致腐败,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当一个人手中掌握的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的时候这个人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而且从这些年腐败案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 凡是权力过分集中的地方腐败都比较严重。如果在一开始我们就能够对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也就不会出现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土皇帝”, 也就可以有效避免一把手绝对真理, 说一不二, 一边倒、一支笔、一言堂那种“家长制”的现象的发生。所谓对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其实就是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这些权力摊开, 让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权力, 让各自权力能够各就各位彼此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 从而达到“不能腐”的目的。
2. 压缩和清理公共权力并列出权力清单
腐败的本质是公权私用行为, 所以压缩和规范公共权力和资源乃是最直接、最彻底的腐败治本之策。“削权”的目的是要清理掉那些过杂、过乱的权力, 通过对权力的瘦身来达到为廉政强身的目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权力的总量和类型进行一个全面的普查, 对这些权力进行全面彻底的压缩和清理, 并列出权力和责任清单, 列出权力和责任清单的目的是要摸清家底, 全面掌握我国公共权力的总体状况, 这是规范公共权力行使的首要前提。而且通过权力清单可以明确划定权力和责任的界限, 避免公职人员越界用权, 同时有了权力清单之后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才可以有的放矢。
3. 规范权力行使方式使其公开、透明运行
权力是一种支配他人的力量, 具有扩张性和蜕变性, 在不受监督的情况下容易被滥用而导致腐败。想要避免此类问题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实现对权力行使方式的公开透明, 加强公众监督。公众监督有着官方监督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 监督面广不留死角, 尤其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 群众利用网络反腐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股力量充分发挥群众和网络监督的力量增强预防腐败的效果。因此对于清理过后保留下来的确属必要的权力我们要严格加以管理和规范, 可从规范权力行使方式入手, 确保其在公开和透明的状态下运行, 通过权力的公开, 使群众能够对照规则监督权力的实际行使过程, 并发现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很多隐含的问题就能很轻易暴露出来。
而权力公开透明则包括从权力的授予过程到权力的行使过程最后再到权力的运行结果都要做到公开透明。总的来讲, 普查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内容外, 都应该对社会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
二、动机防线
动机防线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来防止公职人员腐败动机的产生和强化, 使公职人员“不敢腐”“不想腐”。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了很多的廉政教育警示片, 在教育片结尾落马官员会有一段忏悔发言, 在这段发言中会谈及腐败的心理过程, 通过对这些发言的共性总结我们会找出两个推动腐败行为实施的主要动机因素:贪欲和侥幸心理。纵观所有腐败案件, 虽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其腐败分子都具有贪婪的心理, 腐败正是从贪婪开始的。此外几乎所有的落马官员在忏悔时会把自己的腐败动机归结为侥幸心理。在官场, 侥幸是“催腐剂”, 想想那些贪官, 其实, 他们也深知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严重后果。可是为什么还要继续做下去?不是他们不怕, 只因为他们心存侥幸。他们认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偏偏落到自己头上, 于是一次一次, 一点一点, 一步一步, 越陷越深, 最终走向腐败。
想要减轻甚至是消除贪欲和侥幸心理,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1. 继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 营造廉洁环境风气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廉洁的风气慢慢形成了, 周围的人都很廉洁了, 作为个人自然而然也就没有那个贪腐的想法了, 所以廉洁的环境和氛围很重要。然而要营造出廉洁的环境和风气呢就需要中央有坚定不移的反腐决心和恒心, 需要继续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不放松, 继续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让有贪腐想法的人能够望而生畏, 自然也就断了贪腐的念头。
2.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党员干部的自我修养
教育是我们用来减少腐败动机的主要方式, 如廉政警示教育、法制教育、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监狱现场警示教育、党课廉政教育等。通过教育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为党员干部筑起一道防腐抗变的思想防线。不过虽然廉政教育在可以提高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意识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但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想要减少腐败动机还得结合党员干部自身道德修养来实现。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是自省自律的重要手段, 党员干部应当自觉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断地进行对比检查反省, 与先进找差距, 深入持久地学习马列理论, 在内心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这样, 根源性腐败就没有立足之地和蔓延的市场, 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来。
三、机会防线
腐败防线的主要任务通过各种途径消除各类腐败机会, 从而使腐败行为难以完成, 使公职人员“不能腐”。公共权力的存在固然是以权谋私的客观前提, 但公共权力毕竟只是为以权谋私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腐败行为能否真正完成, 必须借助各种机会和条件也就是腐败机会, 因此腐败机会成为决定腐败行为成败的最关键因素。而在腐败机会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制度。因为无论是权力防线还是动机防线最后都要依靠严密的制度来保障其预防效果。
腐败机会归根结底主要是由制度缺陷引起的。制度能否发挥其预期作用主要取决于制度本身的质量以及执行情况。目前, 我们在“不敢腐”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不能腐、不想腐”还远没有达到。特别是在资源集中、权力特殊、资金密集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 有的制度有缺失、漏洞多, 有的制度不执行、软约束, 有的制度在空转、挂空档, 有的制度牛栏关猫、不管用, 有的制度彼此缺乏协调造成冲突和重叠等等, 错综复杂、形形色色的弊端还远远没有革除。
想要减少腐败机会的关键是要完善规范、制约和监督这些权力行使的一整套严密的制度体系, 包括监督制度、审计制度、法律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严格将制度执行下去。尤其要注重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在今年的两会政府报告中有句名言“大道至简, 有权不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其中的一层意思就是要通过完善各种制度来加强对权利的监督制约, 从而让我们的有权不能任性, 不敢任性!
总的来说, 如果这三道防线筑好了筑牢了, 就好像在权力的周围设下了天罗地网, 让有不法意图的公职人员无处下手、无缝可钻、无隙可乘, 而且一旦下手, 不管腐败分子如何狡猾, 在他第一次“伸手”时就会被及时发现。从而防止权力滥用, 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有效解决了“不能腐”、“不敢腐”和“不想腐”的问题。这就是我们预防腐败的一个总体思路。
在治理腐败方面山西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率先提出了“六权治本”的反腐新思路, 即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限制权力、阳光使用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依法治国, 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核心精神所在。而王儒林书记提出的“六权”正是依法行政的思想基础。确定权力、配置权力、限制权力、使用权力、监督权力的目的都是禁止滥用权力, 这是一个制度体系, 通过实施 “六权治本”, 可以从源头上把制度的“笼子”织密、编牢、扎紧, 努力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六权治本”这一思路和制度是山西省解决塌方式腐败问题净化政治生态重塑山西形象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几乎涵盖了上述提到的大部分腐败预防措施内容, 而且它不仅适用于山西省同时也适用于其他省, 对全国各省腐败预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腐败预防】推荐阅读:
预防腐败制度06-28
预防腐败体系建设08-19
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答案07-19
行业协会预防腐败制度07-19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09-26
预防村干部的腐败问题09-26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10-02
筑牢高校惩治预防腐败“防火墙06-19
国有企业预防腐败的实践与思考09-03
加强源头治理,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