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教育策略(共12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策略 篇1
摘要:幼儿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点教育内容, 对于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如何更好的指导幼儿, 使幼儿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成为了每一位幼儿园教师所思考的重要问题。本篇文章主要从当前我国幼儿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幼儿安全教育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旨在更好的指导幼儿学习安全知识并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幼儿,幼儿园,情境教学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 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和习惯将会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儿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 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或者一些事件没有产生一定的预知能力, 从而引发各种危险事件, 因此, 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十分重要。
一、当前我国幼儿安全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 幼儿安全教育策略忽视了幼儿的性格特点
安全是幼儿教育中的重点内容, 很多幼儿园都将安全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但是一些幼儿园在幼儿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忽视了幼儿的性格特点, 安全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 幼儿的学习兴趣较差, 无法产生安全教育的理想效果。
2. 幼儿安全教育策略忽视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 在幼儿安全教育的过程当中, 教师仅仅是通过“小心摔倒”、“不要玩火”等叮嘱, 很难产生预期的安全教育效果。因为幼儿不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和会带来的危害, 所以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活动。
二、幼儿安全教育的策略
在幼儿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借助童话故事, 激发幼儿安全意识;结合现实生活, 提升幼儿防护能力等方式来开展。
1. 借助童话故事, 激发幼儿安全意识
在幼儿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 指导幼儿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幼儿通常比较喜欢童话故事, 在幼儿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喜爱的童话故事, 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 将童话故事和幼儿安全教育相结合, 在充分激发幼儿安全知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达到幼儿安全教育的理想效果。例如在幼儿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鲁鲁的鼻子》这个故事, 为幼儿讲小猪鲁鲁将豆子、纽扣等东西往鼻子里塞的习惯。小猪鲁鲁喜欢将任何东西向鼻子里塞, 但是当呼吸困难的时候, 就会用手去掏, 结果就会越掏越深, 最后鼻血也流出来了, 在医院的救治下, 才得以脱离危险。教师可以在为幼儿讲完《鲁鲁的鼻子》这个故事之后, 提问幼儿“小猪鲁鲁为什么变得呼吸困难呢?”、“为什么小猪鲁鲁后来会流鼻血呢?”等问题, 调动幼儿安全教育的课堂氛围,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 引导幼儿总结出“不能向鼻子中塞东西”等道理。在幼儿自主总结完成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这个故事进行总结, 对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告诉幼儿“小朋友们, 我们千万不要像小猪鲁鲁一样, 什么东西都往鼻子里放知道吗?”等话语, 使幼儿能够通过故事, 明确其中的道理和危害。最后,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幼儿:“谁能告诉老师, 我们吃东西之前应该先做什么呢?”等问题, 检验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 结合故事教学, 激发幼儿的安全意识。
2. 结合现实生活, 提升幼儿防护能力
一些教师在幼儿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仅仅是依照安全教育材料中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 而没有结合幼儿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实际生活, 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安全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幼儿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在幼儿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 引导幼儿将现实生活和安全知识相结合。
例如在幼儿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定的情境, 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情境, 为幼儿播放一段“小朋友玩火”的视频,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视频, 在每一个小内容播放完成之后, 并提问幼儿“这个小朋友这么做对吗?”、“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做呢?”等问题。另外,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 组织幼儿进行着火后、地震后的安全防护演习, 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 播放相应的情景视频和音乐, 模拟真实的场景, 组织幼儿进行安全防护练习, 在练习中, 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学会标准的安全动作, 形成正确的思维观点, 提升幼儿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影像、图片能够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 切身体会安全的重要性, 学会自我保护的方式, 并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
在幼儿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借助童话故事, 激发幼儿安全意识, 结合现实生活, 提升幼儿防护能力等方式来开展, 在充分激发幼儿安全知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达到幼儿安全教育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云赛娜.幼儿自我保护策略的研究——探寻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认知与行为的安全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04) :1-56.
[2]李蓉.筑牢安全防线呵护生命成长——幼儿安全知识和自护能力情况的调查及安全教育方案的调整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2) :154-156.
幼儿园安全教育策略 篇2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之一,因其明显的身体锻炼效果及较多的自主权而受到了幼儿的 欢迎。然而,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却使之难以被教师接纳。本着 “ 少动少危险,多动多危险,不动不危险 ” 的想法,部分教师大量地裁减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或在户外体育活动时 “ 束缚 ” 了幼儿的手脚,导致 户外体育活动价值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该如何兼顾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与自由运动,这还有待于 教师对安全调控策略的合理运用。鉴于此,笔者就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调控策略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标志调控
标志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使用是可行的。幼儿入园后,已开始接触各类标志,如认识自己生活用 品的标志;认识自己所在小组的标志;认识行走方向的标志 … 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逐渐认识各种较为复 杂的标志,并根据标志进行相应的活动,如部分幼儿园把幼儿的一日活动以流程图的形式固定下来,引导 幼儿依据流程图上的标志确定该环节该进行的活动 … 总之,从幼儿入园开始,标志已经渗入了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以标志进行安全调控是可以被幼儿接受的。
标志的作用是多样的。标志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标明运动的方向与路线。如一 教师组织幼儿在 “ 米 ” 字型的平衡木上进行反应练习,即听教师的信号向下一平衡木跑去。为保证安全,教 师在地面上用箭头标明跑的方向 … 二是标明运动的场地范围。三是标明运动应遵守的规则,如在滑滑梯上 贴禁止往上爬的标志 …
标志在体育活动中的运用还涉及幼儿对安全标志的理解及执行。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 引导幼儿理解安全标志的意义,并尝试自己制作幼儿园及班级环境中的安全标志。另一方面,鼓励幼儿相 互进行监督, 监督同伴对安全标志的执行情况。最后,教师宜对幼儿遵守安全标志的行为作出及时的肯定。
二、常规调控
户外体育活动常规的缺乏往往易导致幼儿受伤。相对于其他活动而言,户外体育活动场地较大且能吸 引幼儿注意力的因素较多,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使得活动相对而言较为 “ 混乱 ”。如一家 长送孩子来园时,正好是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该家长戏称户外体育活动仅只一个 “ 乱 ” 字可以形容。幼儿一 拥而上抢夺器械;骑着三轮车横冲直撞;拿着绳子到处乱挥,对教师发出的警告声不予理睬 … 如此情景我 们可能在其他幼儿园也曾见到,虽然这只是局部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忽 略的细节 ―― 缺乏常规。由于缺乏常规,活动中因混乱导致器械伤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常规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制定与执行应被重视。常规的内容主要涉及下列几个方 面:体育器械的拿放常规;体育器械的使用常规;熟悉并能依据教师的指令及手势及时作出反应,调节自 己活动的常规。为使常规能被幼儿接纳,首先应引导幼儿理解常规的重要性。如引导幼儿回顾 “ 混乱 ” 的户 外体育活动场景及已发生的安全事故,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 … 其次,引导幼儿(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幼儿 制定活动常规。最后,重视常规的教育。在以往的活动中,当幼儿违反常规时,教师往往给予批评或是简 单的惩罚(如惩罚幼儿暂时不能参与活动,正面的教育甚少。但从幼儿发展的角度看,单纯的批评与惩 罚并不能让幼儿养成遵守常规的习惯,常规的正面教育应被放在首位。但部分体育活动常规(如熟悉并能 依据教师的指令及手势作出反应需要经过训练后才能被幼儿接纳,这就需要考虑常规训练的游戏化,避 免常规教育给幼儿带来的逆反心理。
为强化幼儿的体育活动常规意识,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应被列入活动后的小结中。在以往的户外体育 活动中,教师小结的重点往往只涉及幼儿动作技能的掌握,关注幼儿遵守常规的小结较少,不利于培养幼 儿关注常规的意识及习惯。
三、场地调控
户外体育活动中,场地使用的不合理性往往也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部分幼儿园把户外体育活动场 地平均划分给各个班级使用,导致每个班级所分到场地不一样。有的场地不规则,且多障碍物,不适合进 行跑步类练习;有的场地均为粗糙的水
泥地面,不适合于跳跃类练习… 但是,有些班级盲目地使用场地, 如在粗糙的水泥地面进行跳跃练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合理地利用场地应能依据场地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若户外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过小,可以 采取年龄组错开锻炼的方式,以免因场地窄小而发生安全事故。若是面积较大的场地,应依据场地的性质 确定该场地所开展的运动项目,如不规则且多障碍物的场地可以进行攀登、平衡类练习;柔软的草地可以 进行跳远类练习… 幼儿园依据各班情况,统一安排各班有序地使用练习场地。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器械 活动,可以考虑固定其练习场地,由幼儿园统一做好各项保护措施,日后不管是哪一班级使用该场地,都 不必再为保护设施发愁。当然,为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在活动前还应能认真检查场地的安全性。
四、器械调控
器械使用的不当往往也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器械使用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器械 拿放环节混乱导致幼儿受伤。二是投放的器械种类过少,因争夺器械而发生安全事故。三是在窄小的场地
内投放的器械种类过多,导致教师无法全面指导而出现器械伤人现象。四是投放的 “ 新器械 ”(幼儿还不会 使用或还不能熟练使用的器械种类过多,导致幼儿使用器械不当而受伤或伤及他人。如一教师同时投放 了滑板车、跳绳、羊角球及磁性球四种 “ 新器械 ” ,因第一次接触这些器械,孩子们高兴极了,不停地用各 种方式进行着探索,但教师却无瑕顾及所有正在玩 “ 新器械 ” 的孩子。结果,一男孩把跳绳当马鞭使,抽到 一同伴的脸 … 可见,器械的投放也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安全。
为减少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合理地投放器械亦是关键所在。首先,投放的器械种类应适 宜。投放的种类过少易引发争抢,投放的种类过多易导致活动场地混乱而出现器械伤人事件。因此,建议 依据运动场地的大小投放器械的种类,场地小,可投放 3-4种器械,场地大,可增至 7-8种。其次,谨慎 地投放 “ 新器械 ”。“ 新器械 ” 的种类宜以 1-2种为宜。为避免因不会使用 “ 新器械 ” 而出现伤人现象,新器
械 的使用应在相对独立的场地内进行, 如可以用平衡木等标志把新器械运动场地与其他器械的活动场地隔开, 并由专门的教师进行新器械使用的指导。
五、观察调控
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观察力度的不够往往也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对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观 察中,笔者注意到,很多教师经常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有的教师可能累了,找一个地方坐下来,看着 孩子们玩。由于户外体育场地的开阔,且幼儿大多处于四散活动状态中,加上大型运动器械对教师视线的 阻碍,使部分教师无法观察到幼儿的活动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男孩从滑滑梯的正面往上爬,和另 一正往下滑的男孩撞到了一起,两人双双从滑梯上滚落 … 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教师在事故发生前没有及 时发现有人正从滑滑梯的正面往上爬,并给予及时的制止。
为确保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教师应能进行有效的观察。首先,教师观察时的站位应合适,确 保都能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其次,当幼儿进行移动练习时,教师的站位应能随之移动,以便能顾及幼儿活 动中表现。最后 , 观察应与指导相结合。在观察中,指导幼儿正确地使用器械,指导幼儿有序地拿放器械 … 虽然强调幼儿的安全,但我们并不主张禁止幼儿进行一些 “ 冒险性 ” 的活动尝试,因为幼儿需要有自己的探 索、自我的挑战,若为安全而把他们的手脚 “ 捆 ” 起来,那无异于形同 “ 因噎废食 ”。当幼儿出现一些在教师 看起来可能存在危险性的活动尝试时,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观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他们注意 安全事项,学会自我保护,而不是简单地出手制止。
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专题教育;随机;安全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更是明确强调:“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幼儿园阶段的安全教育活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开展有效地安全教育活动,才能不让安全教育活动能够在遇到突发状况中,发挥最有效地作用呢?经过多年的实践研讨,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策略。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
3—6岁幼儿的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意识弱,离开了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不能预见自己的一些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更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幼儿在遭遇意外时,通过学习到的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正确应对。
1.课件介入,吸引视线
根据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安全方面的课件应运而生。
比如为了让小班幼儿学习户外游戏时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设计了“贴满创可贴的小朋友是谁?”。幼儿看到贴满创可贴的主人公,但是却看不出是谁,通过主人公的自我介绍幼儿了解到——“我在外面和好朋友们玩耍时,受伤了,请你们猜猜我是怎么受伤的?”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主人公受伤的原因,并说出怎样做才不会受伤。当幼儿猜对一个原因并说出如何才能避免时,教师就可以点击一个创可贴,使其消失。当幼儿看到满身贴着创可贴的主人公,随着幼儿的猜测,创可贴在奇迹般的一个又一个的消失时,都开动脑筋想主人公怎样受伤的,想要解开“贴满创可贴的谁?”的谜底。
这样的教育活动,使幼儿掌握了与同伴游戏时的安全常识,并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2.情景游戏,实景再现
很多幼儿在遭遇突发状况时,不能及时的判断,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组织幼儿以进行情景游戏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这样“实景”扎根在幼儿的脑海,使幼儿能够准确及时的判断。
比如:我们开展“遇到陌生人怎么办?”的情景游戏:幼儿自由分成三组,教师提前创设三种情景:①陌生人来敲门怎么办?②陌生人给我好吃的怎么办?③陌生人要接我怎么办?每组自编自导其中一种情景,分组来表演如何机智的应对陌生人,并且经过师幼的讨论、再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每组的表现评选“安全技能小标兵”。
这样,幼儿在思考、表演中体会,会对这样的突发情况以及应对策略产生深刻的记忆。
3.安全预演,常练常演。
对安全自救方法的正确认识是一方面,灵活运用才是硬道理!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模拟现场的形式,来展现危险情况发生时的状况,再不定期的进行预演,那么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幼儿的应急能力会极大地增强。
比如火灾时怎么办?我们会在院中制造模拟火源,当幼儿看到烟雾,听到防火警报时,能够第一时间报警并浸湿自己的小毛巾——捂住口鼻——排队并猫腰——在老师的指挥下从安全通道迅速撤离至安全地。
这样的活动,我们会不定期的、在不提前通知幼儿的情况下进行,以增强幼儿的防范自救意识和能力。
4环境教育,潜移默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其特有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比如:幼儿园都会在厕所的地面上贴上小脚印或其他标志,这样幼儿在如厕时就会减少拥挤,学会等待,大大的降低了幼儿如厕的安全隐患。
再比如:我们会在洗手池贴上洗手的步骤图,这样幼儿就能按照步骤图,认认真真洗手,降低病从口入的隐患。
教师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将安全教育蕴含其中,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避险的方法和技能。
二、抓住突发状况,合理的开展随机教育
幼儿具有好奇心强、好动、随心所欲的特点,而且常常趁老师不注意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很多教师会明令禁止。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孩子们也需要从探索和反思中不断的获取经验;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之后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感受。因此,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合理的开展随机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
有一次,我发现郭子妍把手放在两张桌子中间的缝隙,被桌子掩到手了,哇哇的大哭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指责她,而是请郭子妍在全体幼儿面前讲了怎么掩的手,并引导、帮助幼儿分析怎样才能不掩手,并让幼儿通过多次练习来巩固这个方法。
这样,教师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来合理的发挥,让幼儿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可以让幼儿不断地、慢慢的积累更多的安全方面的方法和技能。
三、寻找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意识
教师除了教育幼儿在遇到危险时,有效避险之外,还要教育幼儿能够准确的寻找、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隐患,防患于未然。
比如,在本班活动室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寻找活动室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或改进、或贴上警示标志,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意外的发生。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策略性研究 篇4
缤纷的世界、五彩的生活, 使得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总是有着诸多的好奇, 总想看个究竟, 弄个明白, 也正是这种猎奇心理, 促使孩子们不断地去模仿。由于对“未知数”的探求过于急切, 幼儿会在缺少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行动, 忽略了身边的隐患而“从容就犯”, 导致了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故事。具体有以下几种行为:
行为类型1:自伤行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自我意识有所增强, 自我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出现。然而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如果不加以注意和引导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幼儿吃饭时, 不正确地使用筷子, 容易导致筷子戳到喉咙;再如, 一些孩子出于热心, 会学着大人的模样, 主动给周围的小朋友倒热水或用水果刀削水果招待小伙伴, 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而“祸及自身”。
行为类型2:他伤行为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通过游戏不仅使孩子们增长智慧增强体能, 同时也增进了小朋友间的友谊。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 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意外, 比如:某幼儿园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操场上投掷飞碟时, 飞碟恰巧碰到某幼儿的眼睛, 致使其左眼失明, 右眼弱视;另外, 一些幼儿在相互玩耍追逐奔跑过程中, 因未能注意路滑而导致摔倒;也有的由于忘情地游戏致使相互间发生碰伤, 结果则是“乐极生悲”。
行为类型3:互伤行为
牙齿和舌头难免有打架的时候。幼儿在嬉戏玩耍的过程中, 常常会因为相互间争执玩具或是“舌战”等, 为了体现一下自我强大的一面, 有时竟升级为“角斗”行为, 其结果往往导致“两败俱伤”。
针对上述几种行为, 如何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 如何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能力, 消除安全隐患。笔者以为:
一、开展寓教于乐活动, 实施安全教育的“释疑解难”
孩子们对于身边的事物, 总是通过视觉观察、触觉感知、嗅觉体味等去认识, 以至于他们会“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了解, 结果是顾此失彼。
针对这一特性, 我园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寓安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对于小班幼儿以“静听”的方法为主, 借助于一些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深化其内容, 比如:通过讲述“狼外婆”的故事来进一步刻化“安全”在幼小心灵中的概念, 告诉幼儿不能同不认识的人走;不要吃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等等;进而延伸到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行为, 教育他们不能随意玩尖物;不要把纽扣等小物件塞进耳朵、鼻子里;更不能玩火、玩电等。中大班则采用“动静相宜”的教学方法, 通过认识常用安全标记如交通安全标记、电力安全标记、防火安全标记等, 让他们知道其危险性所在, 并通过智力竞赛和体育游戏等形式加以巩固, 也可通过电视录像资料, 制作简单明了的操作卡片, 编制朗朗上口的绕口令、编写优美动听的儿歌等, 向幼儿讲解和传授一些生活中所必须的安全知识。总之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 帮助孩子破解未知数, 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 达到给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二、运用多种手段, 强化安全教育氛围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体是天真活泼的孩子, 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孩子们的积极配合, 这就需要制定有效的安全制度并建立起安全网络, 形成安全教育由专人负责, 教育过程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
如何将安全制度落实到位, 使网络建设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一方面必须强化教师安全教育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 可纳入考核机制, 将教师的安全教学实绩与个人收益挂勾, 以进一步促进安全教学质量。比如:教师每周在班集体内选出一名小“安全员”, 由他 (她) 负责每天的安全检查, 并在每周末进行评比, 评一评谁的安全红花最多, 同时也可在每月评选出幼儿园安全小卫士或安全小明星, 予以奖励, 如此将口头上较为“笼统”的“安全”概念进一步加以强化, 继而化作孩子们之间的自觉行为;在传授有关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上, 老师可在班集体内进行一对一组合, 将小朋友组成若干个安全互助对子, 对间进行安全竞赛, 以期达到让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 相互提醒增强安全意识, 督促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模拟预想话安全, 循循善诱深感悟
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 不仅要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该做, 什么事情做了有危险, 还应让幼儿懂得当危险发生后, 该如何去处理不安全问题。
幼儿园音乐教育策略(完成) 篇5
论文
幼儿园音乐教育策略
专 业:学前教育 作 者:白雪
准考证号:088108100558 指导教师:张莅颖 是否拟申请学位:是 联系电话:*** 完成日期:2011年7月5日
幼儿园音乐教育策略
白 雪
【摘 要】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期是最重要的阶段,而幼儿期的音乐教育对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幼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幼师的整体素质,突出幼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已成为现代幼师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 教育 【目 录】
一、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题材的选择
二、幼儿音乐教育应寓音乐教育于情景之中
三、幼儿音乐教育中角色的转换
四、幼儿音乐教育中赋予音乐以色彩
五、幼儿音乐教育的关键是培养音乐情趣
六、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是语言的开展
七、幼儿教师应具备的音乐素质及修养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但是,如何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
音乐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幼儿年龄偏小,各方面的能力都还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要对幼儿实施较深层次的教育影响只能是一种设想,而无法真正施行。但是,人类对于音乐的敏感却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所以通过音乐的影响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唱歌、旋律、倾听等音乐内容的兴趣和热情,教给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美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使他们有能力以声音、节奏为手段去表现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感,并能够富有热情、表现力和创造性地进行表演。那么,如何才能让音乐教育在幼儿当中发挥作用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题材的选择
幼儿音乐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老师可以根据小集体中孩子发展的特点,适当选择教学内容,这就为老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多便利。针对幼儿好动但动作并不平稳、喜爱模仿但经验并不丰富等特点,我们在选择音乐内容时可以适当考虑那些易于表现的、旋律感、节奏感较强的作品,最大限度地感染幼儿,调动幼儿的情绪,吸引幼儿初步的注意力。这样,活动才能较好地继续下去。
二、幼儿音乐教育应寓音乐教育于情景之中
为音乐作品创设一定的情景,将抽象的音乐形式以可听的、可视的、可说的、可演的形式展示给幼儿,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
音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而接受它。如教幼儿学习歌曲《猪小弟》,老师若只是按传统的方法教幼儿打打节奏、按节奏套歌词,老师教唱、幼儿学唱,势必提不起幼儿的兴趣,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困难。但如果换一种方式,老师先不急于让幼儿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而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了解“猪小弟”这个形象,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而模仿角色。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将不仅仅是在学习唱歌,而且还在享受唱歌,因为他们不再是被动群体,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孩子高兴,老师也轻松。
三、幼儿音乐教育中角色的转换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老师最容易走的误区就是太强调自己是一位老师,于是在实施活动时,拼命地按照计划操控活动的发展,希望最大程度的达到教学目的,而在很多方面限制了幼儿,让幼儿的情感没能得到释放。其实,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老师完全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带来的欢乐感受。很多时候,我们在教给幼儿一首歌曲,或是一个小律动时,老师总是花尽心思,事先编出一些舞蹈动作等,然后在活动中灌输给幼儿。
这样做到底是利是弊呢?从比较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样做的后果是限制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是弊大于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阅读到相关方面的一些书籍,才发现到自己也是多次走进这样的误区。于是,我努力尝试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在学习歌曲《蝴蝶找花》这首歌曲时,我改变以往自己编动作教给幼儿的方式,而是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现蝴蝶飞舞、玩耍的情景。为了让幼儿能自己创编出比较符合音乐内容的形体动作,我设计
了一个关于蝴蝶的故事,并让幼儿成为故事中的主角“蝴蝶”,随着情节的发展变换动作。结果,孩子们出人意料地表现出少有的兴趣,他们自己创编的动作更让我感到惊奇不已!所以,相信孩子,给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实施音乐教育将能事半功倍。
四、幼儿音乐教育中赋予音乐以色彩
孩子天生就对颜色非常的敏感。给他们一些五颜六色的画笔、一张白纸,让孩子尽兴涂画,是他们最热衷的活动之一。如果在音乐教育中抓住了这一点,也能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变得轻松而多彩起来。一个音乐活动结束以后,孩子学会了一首歌曲,或者是一个舞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不能停滞。给孩子连续的想象,延伸音乐的感染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要达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赋予音乐以色彩。在学习歌曲《彩色的世界真奇妙》后,我让孩子们描述歌曲中表现的画面,孩子们兴致勃勃,讨论越来越激烈,看孩子们的情绪上来了,我赶紧抓住机会,提出“把它们画下来”的建议,马上得到孩子们的赞同。他们一边唱着“蓝蓝的天、绿绿的草„„”,一边挥动手中的彩色笔,用心地一笔一笔勾画着,几个小脑袋还在不停地议论着该用什么样的颜色„„二十分钟左右,孩子们的作品完成了,我看到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红红的小花,五颜六色的彩虹高高架在天上„„他们的画面虽然不是很精美,甚至有些还显得有点乱,但是却将歌曲的内容出色地表现了出来。孩子们骄傲地举起自己的画,用手点着画面摇头晃脑地唱了起来。以后,他们常常会翻出这些画来,对着画面猛唱“蓝蓝的天、绿绿的草„„”。更有孩子在看一些图画书的时候,居然也会跟着画面自编自唱。
五、幼儿音乐教育的关键是培养音乐情趣
(一)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小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如《走路》。中大班可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做游戏,如《谁的尾巴灵》。幼儿在听听、动动、说说中,培养和发展了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另外,在选取音乐教材时,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
(二)通过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绪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拍手、拍腿、拍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
(三)培养幼儿听觉的尝试
人们用听觉感知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唱歌要用听觉辨别、检验、校正歌唱的音调是否准确,声音是否动听,吐字是否清楚,节奏是否正确,歌唱的情感表达是否感人。舞蹈要用听觉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音乐的起、止,才能随音乐合拍地跳
舞,并随音乐的起止而起止动作;用听觉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才能用舞蹈动作表达情感。音乐欣赏则更要用听觉去感知、辨别、想象、领悟音乐的艺术形象和情感内涵。音乐是用声音塑造艺术形象,通过听觉在头脑中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听觉形象不像视觉形象那么具体可见,因此。在音乐欣赏中首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和情绪的发展变化,联系有关音乐的生活体验,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艺术美,进而领悟其情感内涵。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的“窗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听觉。
第一次尝试:
让幼儿听辩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操作活动一:听辩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朋友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操作。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提问:
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回答,证实正确答案后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操作活动二:听辩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提问:
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里面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集体练习: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操作活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别回答,请一名幼儿证实,集体练习: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第二次尝试: 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1.导语: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3.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第三次尝试: 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用饮料瓶)
3.幼儿每人到小动物家拿两个饮料瓶,跟老师一起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两次后,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室。
通过这一系列的听力活动,孩子们不仅知道了乐器的组成,学会乐器是怎样制作的,用什么材料制作乐器;还训练了幼儿的听力。幼儿的声音器官稚嫩、尚在发育初期,听觉分辨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渐精细的过程,而这些活动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启发和引导,再加上幼儿本身对鲜明而有特点的节奏、音响和舞蹈律动就具有浓厚的兴趣,满足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增加了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习。
随后我们进行了后测,班里幼儿的听力有显著的提高。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幼儿能够准确的听出特殊的声音是由什么样的乐器发出的,百分之十一的幼儿错了1-2个。
六、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是语言的开展。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树叶”时,先和幼儿
玩一个语言游戏,让幼儿扮成一片片小树叶,教师扮成“秋风”,“秋风”一吹,“树叶”就到处飘呀飘,当风停止时,让他们说一说,这片小树叶离开树叶妈妈后飘到了哪里?有的说,我飘到了小河里,有的说我飘到了草地上„„这个游戏是为学唱歌曲服务的,因此玩的次数要恰到好处,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再次,要做到有机结合,要努力将发展语言 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如:欣赏二胡曲“赛马”,当幼儿初步感受了音乐所描绘的节日赛马的欢快、热烈的景象后,让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自编故事,互相讲述,这就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幼儿可以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灵。
七、幼儿教师应具备的音乐素质及修养
(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修养
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这是一名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条件。最基本的就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身体都罢工了,那有再多的教育理念也很难实施实现。只有身体好,才能给孩子们带来生命的活力,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当中去。不仅需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身体、心理都健康才能被称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为人师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方方面面。
(二)具备广博的知识体系和文化素养
音乐既是技能性教学,又是知识方面的教学。要有广博的知识体系,包括教育理论知识、音乐学科相关的文化知识、与艺术相关的知识。我国早期的“乐教”就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活动。古代艺术活动中的语言、歌唱、舞蹈都是自然地结合。教师只有熟悉并掌握诗歌、戏剧、影视方面的基础知识,用自己的学识影响孩子们,使他们对各艺术共通的特征都有所了解,提高孩子们的整体艺术素质。
(三)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应具有扎实、广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是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声乐、器乐、音乐理论欣赏及其组织辅导各种活动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技能掌握的越多越好。既要有一般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又要有音乐专业工作者部分素质与能力。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音乐活动呢课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
除了专业技能外,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体系,包括教育理论知识、与音乐学科相关的文化知识、与姊妹艺术相关的知识。我国早期的“乐教”就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活动。古代艺术活动中的语言、歌唱、舞蹈都是自然的结合。教师只有熟悉并掌握诗歌、戏剧、影视方面的基础知识,以此触类旁通,使学生逐渐对个艺术共通的特征有所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四)及理由而主动、自信的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五)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XXX|XXX|)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
(六)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356|356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
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发展到为
图片故事配音乐、创作乐曲、编动作等,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音乐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性格、情感,还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音乐有益智的作用,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激活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孩子们的语言,丰富孩子们的想象,促进孩子们智慧的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作用,能给孩子们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使孩子们精神上得到快乐的满足,愉悦心情。音乐还有审美功能,给予孩子们美的享受,美的音乐可以使孩子们情绪达到沸点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听到相同的音乐,孩子们会做出不同的表现,孩子们接受音乐的角度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不同,想象力也不同,所以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说明孩子们对音乐纯天然的热爱和向往。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因此,音乐幼儿教育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我们要多动脑,多探究。争取给幼儿的人生最初阶段以最好的音乐启蒙教育。
【参考文献】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策略性研究 篇6
缤纷的世界、五彩的生活,使得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总是有着诸多的好奇,总想看个究竟,弄个明白,也正是这种猎奇心理,促使孩子们不断地去模仿。由于对“未知数”的探求过于急切,幼儿会在缺少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行动,忽略了身边的隐患而“从容就犯”,导致了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故事。具体有以下几种行为:
行为类型1:自伤行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有所增强,自我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出现。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不加以注意和引导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幼儿吃饭时,不正确地使用筷子,容易导致筷子戳到喉咙;再如,一些孩子出于热心,会学着大人的模样,主动给周围的小朋友倒热水或用水果刀削水果招待小伙伴,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而“祸及自身”。
行为类型2:他伤行为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不仅使孩子们增长智慧增强体能,同时也增进了小朋友间的友谊。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意外,比如:某幼儿园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操场上投掷飞碟时,飞碟恰巧碰到某幼儿的眼睛,致使其左眼失明,右眼弱视;另外,一些幼儿在相互玩耍追逐奔跑过程中,因未能注意路滑而导致摔倒;也有的由于忘情地游戏致使相互间发生碰伤,结果则是“乐极生悲”。
行为类型3:互伤行为
牙齿和舌头难免有打架的时候。幼儿在嬉戏玩耍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相互间争执玩具或是“舌战”等,为了体现一下自我强大的一面,有时竟升级为“角斗”行为,其结果往往导致“两败俱伤”。
针对上述几种行为,如何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如何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能力,消除安全隐患。笔者以为:
一、开展寓教于乐活动,实施安全教育的“释疑解难”
孩子们对于身边的事物,总是通过视觉观察、触觉感知、嗅觉体味等去认识,以至于他们会“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了解,结果是顾此失彼。
针对这一特性,我园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寓安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对于小班幼儿以“静听”的方法为主,借助于一些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深化其内容,比如:通过讲述“狼外婆”的故事来进一步刻化“安全”在幼小心灵中的概念,告诉幼儿不能同不认识的人走;不要吃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等等;进而延伸到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行为,教育他们不能随意玩尖物;不要把纽扣等小物件塞进耳朵、鼻子里;更不能玩火、玩电等。中大班则采用“动静相宜”的教学方法,通过认识常用安全标记如交通安全标记、电力安全标记、防火安全标记等,让他们知道其危险性所在,并通过智力竞赛和体育游戏等形式加以巩固,也可通过电视录像资料,制作简单明了的操作卡片,编制朗朗上口的绕口令、编写优美动听的儿歌等,向幼儿讲解和传授一些生活中所必须的安全知识。总之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破解未知数,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达到给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二、运用多种手段,强化安全教育氛围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体是天真活泼的孩子,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孩子们的积极配合,这就需要制定有效的安全制度并建立起安全网络,形成安全教育由专人负责,教育过程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
如何将安全制度落实到位,使网络建设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一方面必须强化教师安全教育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可纳入考核机制,将教师的安全教学实绩与个人收益挂勾,以进一步促进安全教学质量。比如:教师每周在班集体内选出一名小“安全员”,由他(她)负责每天的安全检查,并在每周末进行评比,评一评谁的安全红花最多,同时也可在每月评选出幼儿园安全小卫士或安全小明星,予以奖励,如此将口头上较为“笼统”的“安全”概念进一步加以强化,继而化作孩子们之间的自觉行为;在传授有关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上,老师可在班集体内进行一对一组合,将小朋友组成若干个安全互助对子,对间进行安全竞赛,以期达到让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相互提醒增强安全意识,督促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模拟预想话安全,循循善诱深感悟
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不仅要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做了有危险,还应让幼儿懂得当危险发生后,该如何去处理不安全问题。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有针对性地就幼儿时期常会发生的一些不安全现象进行剖析,可模拟“预想”出种种不安全现象,让幼儿根据所学的安全防护知识,拓宽思路,独立思考提出各自的观点和处理的办法,达到防治相结合的目的。老师则可据此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处理意见予以表扬和肯定,对于不正确的表达或是不完整的答案,开展讨论,让孩子们从中“取长补短”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此,必将收到良好效果。
幼儿园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篇7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 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 要想彻底改变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作更大努力。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 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文明古国,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重人文伦理的培养, 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 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是必需的。幼儿一定要树立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 改变“小少爷”、“小公主”等坏习惯, 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 掌握日常礼貌用语, 在家中孝敬父母, 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 学会谦让, 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 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 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 讲卫生, 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 行走时注意让路, 公交车上给老人、孕妇让座等。
3. 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 举手发言, 尊重他人的意见, 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 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 从细节入手, 开展一日活动, 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 从细节入手, 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行为, 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 引导幼儿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 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 保持桌面的整洁, 自觉收拾餐具, 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 便后洗手, 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 麻烦别人要说谢谢, 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 等等。
2.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 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 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幼儿参与进来, 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这种形式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 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 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 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 使幼儿初步明白“你对朋友好, 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 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 提高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 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又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 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 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 然后引出游戏, 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 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 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 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 又可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可谓一举两得。
3.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 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 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 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 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 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开展“学礼貌用语, 做文明少年”活动, 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 教授幼儿文明用语,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开展“孝敬父母”活动, 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捶背, 做家务如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 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 再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 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 适当进行一些评比、奖励, 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物质、精神奖励, 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 没有获奖的继续努力, 提高礼仪教育成效。
4. 引导家庭参与, 紧密配合, 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 其余时间则基本与家长在一起。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具有持续性, 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 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 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 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 并促使改正。同时, 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 自身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 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家长的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5. 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幼儿都是喜欢过节的,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爱热闹、好奇心重等心理特点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 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指导儿童动手为家长制作一份新奇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 写下最希望对父母说的话;提醒、督促儿童记住父母的生日, 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礼物, 并在那一天特别体贴父母, 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让父母开心;在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儿童节、元旦等节日, 送给同伴亲手制作的礼物;在教师节送给教师礼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这样可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 体验到自己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快乐, 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语言教育方式与策略 篇8
关键词:语言能力,策略,家园联系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际和表达意愿的重要工具, 而人类的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时期。另外, 幼儿的发展是逐渐社会化的进程, 如果语言能力得不到培养, 他们就不能顺利与外界交流沟通。所以, 在幼儿园教育中, 必须要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那么, 如何有效地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呢?教师可以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创设语言环境,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听
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通道, 是幼儿获取语言和理解语言的主要渠道。常言道“十聋九哑”, 因此可以看出, 听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 学会倾听
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是有效倾听的前提, 教师要培养幼儿认真、有礼貌、安静地倾听对方说话, 要经常提醒幼儿如何倾听, 让他们认识到学会倾听才能获取新知识, 进而明白倾听的意义。同时, 教师可以实例讲解, 让幼儿明白认真倾听和不认真倾听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另外,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 发现不良的倾听行为, 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
(二) 培养幼儿语调的感知力和语意的理解能力
幼儿的思维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 所以, 在培养幼儿语意理解能力的时候, 教师要利用具体事物, 并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教学与具体事务的结合程度。如果学生对一些词语或者语句难以理解, 教师要耐心讲解。
二、说
说就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 和听相比, 说更加复杂, 这种复杂性不但体现在幼儿生理构造上, 也体现在幼儿的认知水平上。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敢说
教师要鼓励幼儿敢说话, 有的幼儿性格比较内向, 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沟通, 所以, 教师要帮助幼儿克服这种胆怯心理, 鼓励他们大胆去说, 增强他们的信心。教师要组织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语言表演活动, 激发幼儿的兴趣,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语言的乐趣。另外, 增强幼儿的自信不能总局限于语言活动, 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幼儿树立信心。
(二) 会说
教师要鼓励幼儿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幼儿在说话的时候, 用词不当、话说不完整,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措施。一方面, 使他们掌握丰富的词汇, 让幼儿学会用词, 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幼儿的视野, 增长他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 教师在示范讲解的时候, 语速要适中, 要让幼儿听明白, 对于那些说话语序混乱的学生, 要多给他们提供说话的机会, 使他们的表达能够通顺连贯。
此外, 在幼儿敢说并能正确表达的基础上, 教师为幼儿搭建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 开展一些语言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创设游戏和提问的教学情境, 并要注意提问的启发性, 要突显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三、读读
是幼儿接受信息的另一种渠道, 幼儿通过阅读儿歌、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幼儿作品, 积累了语言经验, 丰富了其情感, 提高了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 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就有了学习的动机, 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阅读需求, 为幼儿提供适合的幼儿文学作品, 并为他们创设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 给他们充足的阅读时间, 鼓励他们说说自己的读书心得。其次, 在班级内设置图书角, 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并且优质的阅读资源, 并定期更新和补充图书。
(二) 教师要指导幼儿进行阅读
首先,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间, 和学生一起阅读, 鼓励幼儿与父母、老师、同伴一起分享书中的内容, 这样, 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使幼儿对书中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其次, 教师要给幼儿讲书, 语言要规范, 语调要有感染力, 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写写
这是幼儿语言的另一个表达方式, 他们写的能力是建立在听、说、读基础之上的。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完善, 他们的能力有限, 因此, 对写的要求要降低标准。听、说、读、写这四项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因此,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 要把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明确它们所处的地位, 还要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 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五、幼儿园和家庭有机结合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 加强家校交流, 因此, 幼儿园要和家庭紧密联系。
(一) 加强家校交流
教师要和家长经常沟通, 如网络交流、电话联系, 家访等, 通过沟通, 家长清楚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语言表现, 同时, 教师也掌握了幼儿在家庭中的语言表现, 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二) 家校合作
父母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方式要和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衔接起来, 教师要求幼儿在语言方面做到的, 父母也要尽量一致要求。比如,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话, 耐心倾听幼儿表达, 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等。另外, 家长要抽出时间和幼儿进行交流互动, 主动和他们交谈, 如让幼儿说说在幼儿园都做了哪些游戏, 学到了什么知识, 认识了哪些小朋友等。
总之, 幼儿语言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长, 都应该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玲, 肖华锋, 田晓雨.试论幼儿园语言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5) .
[2]周康燕.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7) .
[3]汤燕云.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孩子——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6 (33) .
[4]赵美凤.谈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生成处理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0 (6) .
幼儿园安全教育策略 篇9
关键词:高校女生,安全教育,现状,教育策略
一、高校女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 舆情关注度高
“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话题总能成为网上各大媒介的舆论聚焦点。8月17日, 重庆晚报一篇《20岁女孩错上陌生人车失联家属5万元寻线索 (图) 》的报道引起舆论关注, 随后该事件经热心网友在微博上传播引起轩然大波。当天, 网易新闻、中国青年网、华声在线、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纷纷对该消息转载报道。同时, 央视新闻、楚天都市报、新闻晨报、京华时报、人民网等众多微博都转发呼吁寻找。8月26日, 在重庆女孩高渝失联遇害事件还未平息之时, 来自《苏州日报》的又一则关于 “江苏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踪”的消息再次引发网友关注。
为什么女大学生受害会让舆情不断扩散?鲁迅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人们心里, “女大学生”是一个相对“高贵”“知性”和“冰清玉洁”的形象, 这样的形象与其遭遇的悲惨形成巨大落差, 因而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新闻种类。人们既喜欢这类新闻又喜欢消费廉价的道德教育——“女大学生怎么这么蠢”, 是咎由自取。
(二) 高校女生安全教育投入低
我国的安全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 尚有很大的差距。过去学校的应急教育较为零星, 缺少系统的教育, 多集中在交通、消防安全方面, 缺失女生安全教育。当下的教育只重视学生的品德和分数, 也忽视了对女生基本安全常识的教育。在中国的高校中, 真正坚持女生安全教育常态化的几乎没有。反观国外, 俄罗斯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自1991年起开设《生命安全基础》课程。2003年开始, 《生命安全基础》成为必修课, 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要学习, 计入毕业成绩。俄罗斯实行十一年制义务教育, 从一年级至十一年级均开设了《生命安全基础》课程, 每周1个学时。[1]俄罗斯安全教育注重教育学生在遇到不法分子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训练、演示、模拟、演习等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式的有趣活动中获得自我保护的本领, 可操作性很强。
古人云:“授人以鱼, 莫若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 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高校女生安全教育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安全, 还要告诉她们怎样才能获得安全。
(三) 高校女生人数增加
当下, 全球高校均出现“阴盛阳衰”的现象, 中国高校也不例外。 据教育部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 普通本专科女生人数为1300多万, 比男生人数多100多万, 占学生总数的52.12%。女大学生人数的增多既给学校工作增添了活力, 也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然而高校正面临着社会中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威胁, 高校大学生的安全也受到各种隐患的威胁, 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安全更是令人堪忧。正是由于女大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防范能力不足、社会经验欠缺以及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二、高校女生安全教育策略
(一) 实现女生安全意识培育工作常态化
安全教育是女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常抓不懈, 形成常态化。要切实加强女大学生刚入校时安全知识教育, 增强其安全防范知识;要做好女大学生假期前后、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常识教育和防诈骗教育工作;要抓好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 让女大学生随时提高警惕, 确保安全。
(二) 加强高校女生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抓好骨干队伍建设, 就是要培养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安全教育队伍。高校保卫部门和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 做好配合工作, 并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 扎实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当前, 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多是以辅导员为主, 专业教师参与的少, 社会力量参与的更少, 形成了靠辅导员单打独斗的局面。而辅导员因为时间、精力以及学识有限, 常常充当了“消防员”的角色, 往往只重视大学生安全事件的事后处理, 而忽视了事前预防。
(三) 拓宽高校女生安全教育途径
为了真正吸引学生, 让学生对理论化、形式化的安全教育牢记于心, 创新教育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学校要开设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相关课程。采用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模拟、技能演练等方式进行安全技能培训, 充分发挥女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她们察觉到各种安全隐患, 不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新兴传播手段直观、及时地给大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和通报安全信息。第三, 开设安全教育网络课程。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放在校园网上, 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时间、自身的需求适时选择性地学习。
(四) 营造高校女生安全校园文化氛围
英国的M·波兰尼认为:“人的知识有两种, 一种是言传的知识, 一种是意会的知识, 意会的知识比言传的知识更根本”[2]校园文化氛围就是这种意会的知识, 它是无形的, 是以其潜在的意识形态感染学生, 让学生体验学校的整体精神追求, 从而产生思想升华和自觉意愿。
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影响的方式主要是感染、熏陶, 通过无意识发生作用, 通过潜移默化内化为一定的素质。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 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 高校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电视、黑板报及宣传栏等多种手段开展女大学生安全文化宣传。同时, 还可通过开展安全周活动、安全月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用安全文化表演等多种形式, 引导女大学生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 养成重视安全的习惯。
高校女生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不能将女生受害事件认定为咎由自取、命中注定、甚或是偶然事件, 应强化安全教育, 帮助高校女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俄罗斯把安全教育定为必修课[EB/OL].[2014-08-29]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8/29/c_1112283625.htm.
幼儿教育策略漫谈 篇10
一、交流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 尊重是基础, 让孩子生活在希望当中, 学会自尊自爱
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 家长与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 站在孩子的角度, 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幼儿, 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身体接触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 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 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获得自由愉快的情感体验。例如, 课堂中认真听讲的他仅有三分钟的热度, 其余时间要么离开自己的位子, 要么与同伴讲悄悄话, 这时我便让他当小班长, 帮我看看谁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或那个同伴又讲悄悄话了。若没有发现同伴有与自己行为相似的, 我便表扬他和小朋友;若发现同伴有与自己行为相似的, 我便让他去管管同伴然后再说:“如果这会儿你们都认真听讲, 就不会被我们的小班长发现了, 是吗?”以此来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为。这种办法在满足幼儿小小“虚荣心”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和带头作用。
二、以“化”为先, 让孩子适应温和教育, 使孩子更多感受人格力量
万事贵化不贵堵, 对待孩子我们要更多地用温和的方式来处理。一些调皮孩子从小到大往往听多了呵斥, 习惯了电闪雷鸣式的管教, 他们大多对老师温和的话语充耳不闻。还有些孩子天性喜动不喜静, 从某些方面说就是自控力差, 要让他端端正正坐一节课确实比较困难。因此, 课堂上就应留给他们“动”的机会, 让孩子有节制地释放情绪。
三、让孩子懂得规则的必要, 乐于服从秩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社会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运行的, 教育孩子, 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 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对社会规则的初步理解和遵守。调皮好动的孩子上课不安分, 下课也比别的孩子更喜欢打闹。在一般性的活动中, 往往不愿接受规则的限制, 行为放任不守集体秩序。因此造成的危害, 首先是别的孩子玩不成, 跟其他孩子造成冲突, 最终也使自己不痛快。对此, 就应帮助孩子认识其中道理。可以先从安全角度引导孩子, 认识为什么不能追逐打闹。类似地面很硬, 摔下来会骨折, 追逐打闹会撞到别人, 可能会发生流血事件等等, 道理孩子可以一点就明。知道遵守秩序是爱自己的表现, 也是爱集体的表现, 更是维护班级荣誉的需要, 他们自然就会乐于遵守规则。在教育过程中, 家园合作, 坚持原则, 步调一致, 帮助幼儿积累正确的经验, 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 学会遵守必要的规则, 从而纠正幼儿的任性行为。
四、适当的赏识与惩戒并举, 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不只是靠表扬和鼓励, 有时适当地惩罚也是非常必要的。当他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 我通过语言谴责:如果其他的小朋友都和你一样课堂上随便走动, 那老师还怎么给小朋友上课?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或暂停活动:停止正在进行的内容, 我请其他孩子与我共同观看当时他所发生的行为, 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或请同伴对他不良行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等形式, 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从而明白坏习惯所造成的后果。以此警告其他的孩子不良习惯会让自己受到惩罚, 以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尽管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但对他以后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所帮助, 同时也对幼儿行为表现突出时在同伴面前对他进行奖励, 从而激励他增强自信心。
俗话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我们从教者, 不但要有超乎常人的耐心, 还要讲究方法得当, 否则会适得其反, 我们教育实践中要悉心观察, 慎密研究, 精心探索, 才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所从事的工作能有点滴进步, 也会感到微薄收获的欣慰。
试析幼儿园日常安全管理策略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日常管理;安全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48-01
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要从幼儿心理发育特点与学习特点出发,结合幼儿园实际教学目标和情况,以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目的,合理制定安全管理策略与日常管理机制,落实动态化管理理念,动静结合,将幼儿的安全放在一切管理活动的首要位置。幼儿安全管理已经成了当代幼儿园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内容。
一、建立完善、全面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监督机制,是确保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前提。幼儿园园长作为整个幼儿园的安全监督责任人,必须要将安全监督与检查工作纳入幼儿园管理战略发展规划中,并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每天做好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普及安全责任管理意识,做到保护幼儿安全,人人有责。幼儿园定期检查教学设备、游戏设施、户外大型玩教具等是否出现损害,减少幼儿活动玩耍时出现意外伤害的几率,做好幼儿园消防安全检查,排除火灾隐患。教师每天都需要做好幼儿入园检查,避免幼儿带入一些危险性玩具或者物品。幼儿园保安队伍建设非常重要,进出幼儿园的人员不但需要一一排查,还需要做好登记与记录,所有记录都要存档保存,不管是开展安全检查,还是日常安全管理,必须要明确安全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园长定期组织幼儿园安全管理培训及讲座,普及安全管理常识与安全管理意识,为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提高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幼教工作者才是幼儿园安全的守护者和具体实施者,园长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强化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幼教工作者的安全意识,通过完善的奖惩制度,将安全工作与各个员工的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加强教师的安全技能知识培训,并且让幼师充分学习幼儿心理学,充分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根据幼儿阶段的特征以及较常出现的安全事故坚强对幼师的培训,使幼师全面掌握有关幼儿的安全教育以及遇到安全事故后的紧急处理措施。增强幼师的工作责任心,让幼师充分意识到幼儿园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幼师的荣誉使命感,培养幼师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心呵护每个幼儿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对幼儿安全知识的教学,定期进行各种演练
幼儿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定期开展各种安全演戏训练,不但可以实现安全知识的普及,而且还能够不断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幼儿不断成长,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过关注,注意到幼儿的成长,不要为了达到人身安全管理目的,就禁止幼儿进行一切室外活动,或者是实践活动,幼儿思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应该基于他们合理引导,告诉他们什么事情是危险的,什么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做的,让幼儿自己明白危险与安全的界限,就算是离开了家长和教师的监护,同样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幼儿园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模拟实践性训练,帮助幼儿建立这方面的意识。比如:定期组织开展防火安全演练,地震疏散练习、防恐反暴演练、防空演练等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将安全基本常识传递给幼儿,让幼儿明白,在危险发生的时候,要遵守秩序,按照教师的传授的安全知识,进行紧急避险。
三、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游戏和生活中
1、注重活动的渗透。为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周五上午的时间定为安全主题教育时间,整合各学科的教育资源,渗透情景式的安全教育活动。
2、注重安全演练。每学期举行一次消防安全演练、防震逃生演习等,制定详细的方案,指导幼儿掌握逃生路线图,规定动作常抓不懈,使逃生方案生成技能。
3、注重日常安全教育,在进行主题活动时,少不了安全教育的内容。行为养成孤掌难鸣,要注重家园合作。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躲避伤害。例如幼儿养成吃饭前、睡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走路和跑步时靠右边行,可以大大减少与同伴碰撞或被往来车辆碰撞的几率,鞋带系得牢可避免跌倒、摔伤,吃鱼时把刺挑干净,可免受咽刺之痛,吃饭时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
4、注重体能训练。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说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反应敏捷,相对来说磕碰就少一些。
四、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幼儿日常安全管理,仅仅依靠教师与幼儿园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与幼儿园与家长的紧密联系。家长要积极与教师沟通,遵守幼儿园接受孩子的相关规定,做到规范、安全接送孩子。如果孩子不能亲自送入幼儿园,应该提前通知教师,教师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并请家长协助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孩子生病了,特别是患有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时候,本着对园内其他孩子负责的原则,家长应该主动让幼儿在家休养,避免病毒的扩散和传播。只有家长和社会共同配合和关注幼儿的安全与健康问题,才有可能保证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总之,幼儿园日常安全管理,是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容许出现一丝疏忽,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要将幼儿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制度、规范以及意识上全面普及安全管理工作,为幼儿的成长建立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让幼儿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时光。
参考文献
[1] 孙世杰.关注幼儿园安全问题背后的问题[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08)
[2] 闫 静.浅谈家园合作中家长的被动合作现状及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04)
幼儿园安全教育策略 篇12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策略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和弊端
随着我国的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育为了和紧随其后的小学教育在学业课程上相接轨, 而选择将部分难度较低的入门级学科知识贯穿到日常的幼儿教学当中, 形成了幼儿园的“小学化” 倾向, 除此之外, 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下, 一般也会鼓励幼儿园开设一些和小学学业相关的课程,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整体形势。玩是孩子的天性, 幼儿教育的初衷不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而是让孩子可以自由的成长, 幼儿园教学的小学化其实就是教学的程式化, 模式化, 固定化, 这些都不有利于孩子正常身心的发展需要, 同时小学化的教学会带来所谓成绩的好坏, 固化了现在已有的通过成绩好坏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片面的标准, 这不仅仅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初衷, 而且还进一步固化传统的评判标准, 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后续教育的开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去小学化”策略研究
(一) 强化制度建设, 严惩教学失范行为
对于幼儿园的去小学化最需要的是来自于政府方面的政策的支持, 通过某种强制的手段来保障幼儿园的教学的正开展, 防止出现一切社会压力和内部压力让幼儿园的教学倾向于小学教育。当下社会的风气包括幼儿园教学的价值处于一个迷失的阶段, 人们往往忘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为了迎合所谓的学业的需要扭曲幼儿教育的初衷, 这时政府政策的出台不仅仅是一种强制, 更多的是一种引导, 引导社会的价值观可以向健康的方向的发展, 重塑以孩子身心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这其中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的队伍建设将使最为关键和重要的, 教师的价值观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在当下人们都纷纷要求幼儿园加强与小学接轨的呼声中, 我们很难让幼师队伍可以有着坚定的“育仁”价值观的树立, 所以就需要经常性的对于他们进行适当的培训, 引导幼师集体可以树立幼儿园以大量的活动和游戏为主的思想,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 而不是通过一味加大孩子们的学习量甚至延长课时, 布置大量作业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所谓的发展, 只有当教学的一线实现者将这一理念付诸实现, 才能解决或者缓解小学化的教学倾向。当然, 除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们还需要制定一套惩罚幼儿园教学失范行为的措施。 一旦有幼儿园出现这样的行为出现就一定要对涉事幼儿园进行处罚。利用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惩罚措施来对幼儿园的行为进行规制。
(二) 转变父母观点, 鼓励孩子在玩中学
父母不仅仅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还是导致现今幼儿园小学化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要转变父母的观点, 适当的给她们灌输幼儿园的真正教学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自由发展, 而不是大量灌输知识, 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让家长也认可去小学化的做法, 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去鼓励自己的孩子在玩中学。
家长可以在家中开展一些亲子活动的方式来锻炼孩子们的各种能力, 鼓励孩子在愉快的玩耍中掌握生活中最为基本的技能, 家长可以按照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来进行亲子游戏的选择, 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孩子掌握家长最为担心和基本的加减, 例如:引导幼儿帮忙分发碗筷的活动, 在过程中幼儿先要数数有几个人有餐, 需要几个碗、几双筷子、 几把汤勺等等餐具, 无形中幼儿掌握了数数的技巧、配对及量词的使用方法。同时, 配合一些最为基本的肢体游戏, 比如经典的“下冰雹”游戏, 当父母说“打雷啦”, “刮大风”, “下雨啦”时孩子都要说“我不怕”, 当说到“下冰雹”的时候孩子就要蹲下, 双手抱头表示害怕, 如果做得又快又好则家长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如果动作迟缓就给予孩子一定象征性的惩罚, 这样的游戏不仅仅可以增强孩子的敏捷能力, 还能培养亲子之间的感情。
《指南》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游戏的把握是幼儿园教师最拿手的看家本领。因此, 幼儿园教师将《指南》的精神作为活动的依据,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找到生活、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有针对性的融入教学内容, 让孩子们真正可以接受“在玩中学”的教学模式, 充分尊重幼儿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让孩子可以活泼自由生动的发挥和成长。
(三) 学习故事记录, 让教育先有温度后有深度
通过学习故事的记录可以让孩子们更能体会到幼儿园学习的温馨, 提倡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观察、解读和促进儿童的学习, 培养儿童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 并支持儿童建构和发展关于自己、他人以及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理论。在苏州有一个年轻妈妈将自己儿子元元老师记录的元元手工课做坦克的学习故事发到朋友圈里, 老师的耐心细心记录让很多家长纷纷点赞评论, 大家关注的重点在于幼儿园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同时还对孩子成长中的能力提升大加赞赏, 其实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学习故事的成功, 可以更好的促进孩子在玩中学, 这样的活动还可以开展很多, 多措并举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这些游戏的开展过程教师通过记录让这些活动的心得可以和其他老师和家长分享, 让游戏教育更深一个层次, 幼儿园要大力鼓励老师开展这样的活动, 并将学习故事的记录纳入到老师的考核环节, 强化学习故事记录在日常教学形式中的地位, 这样的学习故事记录让老师们感到自身的收获是巨大的。原来在自己眼中的“乖孩子”“淘气宝宝”竟然各个都具有强大的、积极的学习力量和无线成长的前程。老师们在记录、辨识、回应和分享的过程中收获了职业自信与力量, 职业幸福感弥漫在幼儿园的每个班级中。
参考文献
[1]罗艳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思路探析[J].好家长, 2014 (51) .
[2]梁文静.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几点体会[J].时代教育, 2015 (14) .
[3]王亚丹.幼儿教育——在游戏中体验生活[J].学周刊, 2012 (07) .
【幼儿园安全教育策略】推荐阅读:
幼儿安全教育策略问题05-09
幼儿园数学教育策略05-19
幼儿园教育活动策略07-29
幼儿科学教育策略05-30
幼儿创新教育策略简析06-20
幼儿教育有效策略07-07
幼儿教育策略论文10-02
幼儿礼仪教育实施策略11-28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06-16
幼儿园教师艺术教育能力提升策略论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