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新教育策略简析

2024-06-20

幼儿创新教育策略简析(精选4篇)

幼儿创新教育策略简析 篇1

近年来, “幼儿园应不应该放寒暑假”的争议引发了大家对学前假期教育的重新定位和思考。据有关媒体调查, 当前60%以上的家长希望幼儿园不放寒暑假, 主要原因是众多家长在寒暑假中对幼儿的假期教育感到束手无策。幼儿的假期教育已凸显为当今学前教育阶段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总则第三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因此分析幼儿假期教育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教育策略创新具有客观存在的实际意义。

一、幼儿假期教育现状

1. 家庭教育方式。

每到放寒暑假, 很多家长就会为如何做好幼儿的假期教育而发愁。由于家长的教育理念、文化素质以及家庭的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性, 导致幼儿的家庭假期教育情况千差万别。根据家庭假期教育方式的不同, 幼儿的假期教育现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1) 放养式。

即幼儿放长假了, 但家长都在上班, 无法抽出时间照顾和教育幼儿, 只能将幼儿“放养”, 缺少学习和游戏活动内容安排, 任由幼儿整天在家自由玩耍。特别是那些出身于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幼儿, 一旦放假了, 他们就很有可能变成“野孩子”, 整天无人管教。

(2) 圈养式。

那些经济条件较好又非常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的家长, 一心想着不能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 往往利用寒暑假, 自作主张替幼儿报上好几个兴趣班, 使得幼儿每天忙于“赶场”, 参加诸如外语、美术、舞蹈、乐器演奏等各种兴趣班的学习, 导致幼儿被“圈养”起来, 失去了享受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的快乐。

(3) 开放式。

即家长自身知识文化水平较高, 具有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 在生活中能够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 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假期生活, 寓教于乐, 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自主地接受教育。

2. 幼儿园教育方式。

当前, 幼儿园依照执行中小学放寒暑假的制度, 每年统一放寒暑假 (指公立幼儿园) , 幼儿的假期教育工作只是作为学期末的扫尾工作, 从教育管理者到一线教师在思想上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一般认为:放假了, 幼儿的假期教育问题就是家庭的责任, 与幼儿园和教师无关。现有的幼儿园 (指公立幼儿园) 假期教育工作方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注重幼儿假期安全教育。幼儿安全责任大于天, 每到放假前, 幼儿园一般都会召开专项幼儿假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 指导教师做好班级幼儿的假期安全教育。常见的做法是:班主任在家园栏内贴一份《假期幼儿安全工作须知》, 提醒家长在放假期间必须做好幼儿安全教育, 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交通安全、坐车安全、外出游玩安全、用火安全、用药安全、用电安全等。

第二, 轻视幼儿假期学习指导。学期结束, 幼儿教师一般都不会对幼儿的假期学习提出相关要求, 也不会对家长的假期教育方式进行适当指导。但有些教师会向幼儿及家长专门布置一份假期作业, 内容包含:幼儿要做的作业题和家长需要配合的工作。据了解, 绝大多数幼儿园对幼儿假期学习不作统一规定和要求, 是否给幼儿布置适量的假期学习任务, 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敬业精神和对幼儿假期教育的理念。

二、幼儿假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从家庭来看, 幼儿假期教育主要缺乏科学性, 具体体现出三方面问题。

(1) 疏于教育, 营养不足。由于家长在假期内不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要求, 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学习与活动机会, 幼儿长时间处于放任自流的生活状态中, 造成“零教育”、营养不足的现状, 致使幼儿在学习兴趣、行为习惯、能力发展等诸方面均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 最终影响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2) 过度教育, 营养过剩。部分家长过于偏重幼儿知识技能培训, 不尊重幼儿的主体需求, 擅自为幼儿报多个兴趣培训班。在家长的“高压”手段下, 幼儿就像笼中鸟, 失去了自由玩耍、自主学习的自由, 每天奔波于各个兴趣班之间, 结果身体累坏了, 有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消化不良”的教育状态, 使幼儿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中, 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 无人看管, 易发事故。幼儿年龄小, 安全意识弱, 自我保护能力差。因幼儿无人看管, 常因贪玩或不懂事, 造成溺水、烫伤、摔伤等意外伤害事故。每年寒暑假, 全国各地因“放养”而发生的儿童意外伤害甚至意外死亡的事件令人震惊。

显然, “放养式”和“圈养式”的假期教育均存在很大的弊病, 只有“开放式”的假期教育, 才能让幼儿真正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生活。

2. 从幼儿园来看, 幼儿园传统的假期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高品质幼儿园教育服务的需求, 也不能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时代步伐。

具体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 单向指令, 缺少交流。幼儿园的假期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幼儿安全教育和幼儿的假期学习, 假期工作一般由班主任教师直接向幼儿和家长作口头或书面布置, 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教师对家长在幼儿假期教育方面产生的困惑不具有指导意义。现实中, 往往出现幼儿的假期教育和幼儿园内教育产生脱节或偏离的现象, 难以形成家园共育,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假期教育工作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是分不开的。

(2) 统一要求, 缺乏个性。假期作业的内容统一布置, 幼儿不能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发挥, 难以充分展示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发展。

(3) 消极接受, 缺少激情。无论是假期幼儿安全教育, 还是幼儿假期作业布置, 家长代表受教育方, 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一面, 一些家长难免产生消极心态, 简单地指导幼儿完成作业, 能对付交差即可, 遑论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 有效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

显然, 这种“单向指令式”的幼儿园假期教育是传统的、低效的。

三、幼儿假期教育策略创新

1. 教师策略创新:“书信———温情交谈”。

幼儿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要勇于打破常规, 创新假期教育策略, 结合本班幼儿实际, 为家长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幼儿假期教育计划。基于这种教育理念, 笔者在假期教育工作策略方面做了大胆尝试。

创新一:书信交流。学期末, 笔者以朋友的身份为全班幼儿每人写了一封信, 在书信中与幼儿温情谈话,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幼儿参与各种假期活动的强烈愿望, 调动起家长和幼儿的积极情感,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种充满温情的书信交流, 就像一剂催化剂, 既增进了师幼之间的感情, 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交流和合作, 还引发家长对幼儿假期教育重要性的重新思考, 对家长的假期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创新二:个性化作业设计。在信的结尾, 笔者有意设计能体现幼儿个性、有发挥空间的假期作业。作业内容多样, 不设统一的具体要求, 完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让幼儿结合自身的能力进行合理的选择。比如:有运动锻炼的, 有表现技能技巧的, 有表达情感的, 有亲子合作的, 还有社会实践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几项来完成。

2. 幼儿园策略创新:“办班———贴心帮困”。

近些年来, 为了帮助家长解决幼儿“假期教育难”的实际问题,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加入开办“假期班”的行列。幼儿园在放寒暑假期间, 继续为幼儿提供一日或者半日生活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通过开办惠民“假期班”, 把“放养式”的那部分幼儿吸引到幼儿园学习, 有效地规避了幼儿在放假期间“零教育”的生活状态, 保障了幼儿在假期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力。幼儿园还开办各种“兴趣班”, 培养幼儿在绘画、舞蹈、手工制作等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以满足更多家长和幼儿对假期学习多样化的需求。

“假期班”的推出, 增强了幼儿园的服务功能。既减轻了年轻家长因工作原因而无暇教育孩子的精神压力, 给家庭带来了不少便利;又丰富了幼儿的假期生活,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真不愧为一项“一举三得”、“利园惠民”的好举措。

3. 家庭策略创新:“体验———亲情互动”。

家长如果过分寄希望于学校教育, 幼儿的生活空间仅局限于家庭和幼儿园, 使得幼儿接触自然和社会大环境的机会太少, 那么, 幼儿在社会情感方面的发展难免就要受到影响。放假期间, 有条件的家长应该创造多种机会, 让幼儿亲近大自然和社会, 充分挖掘自然和社会资源的教育价值, 科学、合理地为幼儿安排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 使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自主地接受教育。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假期活动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阳光运动, 增强幼儿体质。

放假期间, 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幼儿进行户外运动, 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多种体育运动, 比如踢球、骑车、轮滑、跳绳、钻爬、跑跳等等, 从小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 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促进骨胳生长, 增强幼儿体质。

(2) 游历山水, 陶冶幼儿情操。

风和日丽的天气, 家长带幼儿走入田野, 走进山林, 游览风景名胜, 观赏江河湖海等等, 让幼儿从小有机会游览和观赏祖国的美好山河, 既能让孩子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又能陶冶情操, 激发情趣。

(3) 参观博物馆, 启迪幼儿心智。

家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 选择适合的展馆, 经常带幼儿参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参观博物馆, 就像是为幼儿打开了无数知识的窗口, 幼儿见多识广, 眼界开阔, 思维活跃, 兴趣广泛,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参观美术馆, 感受艺术魅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美术修养, 上兴趣班、请家教已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 但习惯带幼儿上美术馆参观的还不多见。其实, 利用假期多带幼儿参观美术馆才是引导孩子走进艺术殿堂的最佳途径。

(5) 走进图书馆 (书城) , 探寻知识的宝藏。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从小带幼儿去一些少儿图书馆 (书城) , 不仅能引导幼儿多看书, 看好书, 也可让幼儿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孩子在亲身体验找书、借书、还书或买书的过程中, 亲子合作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幼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策略 篇2

一、在教学和活动中,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在幼儿时期,好奇心强是他们的显著特征,也是幼儿开始创造的新起点。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是极其有利的,因此,当幼儿在学习中提出任何问题,教师都应该积极的鼓励和帮助,不应带有不耐烦和责怪。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质疑记录卡来记录幼儿在这个时期所提出的问题,并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来让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并且按提出问题的数量和新意来给予幼儿一定的奖赏。这样既可以有效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又可以使他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更多的兴趣,例如幼儿会问:“为什么晴天天空的颜色是蓝色的?为什么一到秋天枫叶就会变成红色呢?”这些问题都可以为幼儿展开想象和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在学习中,学习兴趣是培养孩子自觉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激发孩子学习的良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的创设问题来有效激发孩子的探究意识,并且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耐人寻味的故事来再现教材,从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寻求答案的欲望;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游戏的情境,让幼儿主动参与进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严谨,并且使各个问题环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效激发幼儿探究的愿望。

三、鼓励幼儿异想天开,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出解决问题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经常给幼儿讲述一些“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典型故事,来鼓励幼儿发散思维去解决问题,使幼儿能够认识到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求答案。此外,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实际的活动来鼓励幼儿奇思妙想,进行大胆的想象,使他们能够从各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做出一定的比较,从而找出最佳的办法。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互相交流,学习更加完善的解题方法,并且在幼儿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的时候,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学会去倾听同伴的想法和办法。

例如1:创设“雪人娃娃不见了”的情境,运用联想法,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让幼儿体验想象的快乐,实现幼儿教育的创新。

1. 情境导入,启发联想。

师:我们喜欢的雪人娃娃不见了,猜一猜,它去哪里了呢?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根据经验进行大胆想象,肯定幼儿合理的想象。

2. 开展联想。

(1)情境发展:发现了雪人娃娃留下的一封奇怪的信。

(2)师:这些乱乱的线条像什么呢?雪娃娃到底去哪里了呢?

(3)幼儿展开联想。

3. 教师启发与指导。

(1)当幼儿有大胆而丰富的想象时,教师肯定幼儿的表现:

——有可能的,真是一个神秘(有趣)的地方呀!

——太棒了,那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呢!

(2)当幼儿想象不丰富,思路狭窄时,教师启发幼儿的思想:

——哪里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除了XX,还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地方,雪人娃娃也会去呢?

——雪人娃娃很调皮,所有玩的地方它都想试一试,它还会去哪里呢?

4. 教师归纳总结。

你们的想象力“飞”得可真远,很了不起!从这些乱乱的线条里,我们猜到雪娃娃可能去过的地方,有好玩的地方;有很远的地方;还有危险的地方……都很有可能的。

例如2:给幼儿讲《小明真的成功了》的故事,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对挫折的承受力。

在小朋友们听完这则故事后,教师引导幼儿去思考问题,想一想小明刚开始是怎样想的?后来他又是怎样去做的?结果怎样了?你觉得小明这样做对不对?

最后教师总结正确对待挫折的方法:不被困难和挫折吓倒,勇敢地面对。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个胜利者。

四、不断提升幼儿教育师资水平

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全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和借鉴新的知识,用来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深入实践,有效地提高教科研能力。在一些师范院校幼师专业和专业幼儿师范学校要加大培养的力度,满足各个层次的幼儿园需求。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幼儿教师在不断的培训和实践中得以有效地提高,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地深化幼儿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师专业素质的考评制度,实行优胜劣汰的任用机制和竞争上岗机制,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达到自觉提高专业素质的目的。

五、要创设有益于幼儿创造的环境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为幼儿创造自由、轻松和愉快的环境以外,还可以为他们创设一些物质的环境。例如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音乐、美术和文学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思维的发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或者专门设计一些发展思维的训练方法以及活动,例如在课堂上让幼儿自己编故事的结尾,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图形,让幼儿发挥自己的联想说出是什么,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达到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六、总结

综上所述,想要在幼儿教育中把创新落到实处,教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教师才可以不断挖掘出幼儿内在的潜能,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作自己的主要职责,为国家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訾英伟.幼儿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4).

[2]周君.幼儿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J].绥化师专学报,2004,(3).

[3]陆晖.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3,(S1).

[4]王桂荣.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

幼儿创新教育策略简析 篇3

我国自1952年开始颁布第一个关于幼儿的法规《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后,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幼儿体育的法规,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初探》、《建国以来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等学术成果中已有提及。由此可见,我国已经认识到幼儿时期的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体育教育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改进。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通过对中英数据库中近百个文献,期刊,报刊,图书的查阅,从中找到研究的切入点,避免复赘地进行关于幼儿体育活动状况的研究。

2.2、观察法

在社会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及所选C家庭进行观察。在两所幼儿园(公立幼儿园A,私立幼儿园B)进行为期四周的每周二上午的系统观察,并记录体育活动中幼儿和幼儿教师的行为表现,总结幼儿体育活动不足的原因。

2.3、逻辑分析法

根据所查的资料和观察到的信息分析导致幼儿体育活动不足的原因并结合相关资料及实际情况,运用逻辑分析找到解决此状况的策略。

3、幼儿体育活动不足的表现

3.1、在社会生活中

笔者发现进行体育活动的幼儿从人员构成方面可分为以下几类:监护人和幼儿一起进行的体育活动;幼儿与幼儿进行的体育活动;幼儿单独进行的体育活动。从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及几类:有组织的体育活动;自由的体育活动;借助于器材的体育活动。经观察,笔者发现幼儿与监护人一起活动时,多进行的是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与幼儿一起活动时多进行较为轻松的体育游戏。

在公园中,广场上,街道和社区等公共场所中,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普遍不足,质量普遍不高。

3.2、在幼儿园中

幼儿园体育活动主要由早操,以锻炼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运动会组成。笔者选择了两个幼儿园(公立幼儿园A,私立幼儿园B)对幼儿进行观察(为使观查结果准确,笔者选择了两个结构、教师分配、幼儿组成十分相似的班级进行观察)。在早操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运动,大多数幼儿能积极参与,并做出动作。在进行以锻炼为目的的体育活动或游戏时,大部分幼儿积极地与教师一起进行体育活动,表现出了很大的运动意愿,少部分幼儿比较被动,不会主动进行体育活动。在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中,大部分幼儿可以与教师积极互动,与同伴玩耍嬉戏。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活动丰富多样,基本上可以满足幼儿在园的运动量。但其中,由于体育活动理念,幼师的教育方法,体育器材,玩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幼儿的运动质量得不到保证。

3.3、在家庭中

家庭中的体育活动是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的,多是父母,祖父母与幼儿进行互动的体育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幼儿心智,身体,生理机能的发展。笔者发现,家庭中的体育活动往往形式单一,时间不固定,次数少。

综上所述,我国幼儿体育活动实施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在社会与家庭中,幼儿体育活动的数量,质量需要增加与提升。在幼儿园中,幼儿进行的体育活动较多,但是存在着无目的性,质量不高,创新性欠佳等问题。幼儿课后进行的自主体育活动较多,常见于灵活多变的幼儿游戏,但此类活动存在锻炼性不强的问题。以上均说明,我国幼儿体育活动仍不足,此状况需要改变。

4、分析导致幼儿体育活动不足的原因

4.1、社会方面

发达国家的学生有很多机会及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反观我国的体育事业还在发展中,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在我国体育设施不完善,体育馆多具有公益性质且数量多集中在发达城市,人们的运动欲望不强烈。我国关于体育赛事的宣传力度不够,这使体育赛事产生的号召力未发挥出来,使得我国的大众未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最终逐渐使全民关注体育的氛围不够强烈。综上,这些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我国幼儿体育活动不足的情况。

4.2、幼儿园方面

我国体育发展的大环境导致幼儿园领导者对体育认识不足,这使他们未能做好幼儿园体育教育工作,未能起到引导作用。由于对于体育活动的认识不足,许多幼儿教师轻视体育,这导致他们在体育活动教学时,缺乏热情,耐心差,出现谩骂等行为。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师不能熟练操作器材及玩教具会影响到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质量及感受,会降低幼儿运动的欲望,降低体育活动的质量。

4.3、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知识积累,忽略孩子的体能发展,没有意识到体育运动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虽然现在幼儿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活动的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探求的能力,体育活动兼顾了所有幼儿却缺少个性化,以及家园沟通不畅,家长参与性不足。

5、简述解决体育活动不足的策略

5.1、社会方面

歌德尔的“不完整定理”指出,“要确定一个人事物的性质或实质,不可能该忽略大众参与社会体育的状况。我国应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为幼儿体育工作保驾护航。在依据法律颁布的文件指导下,科研机构应重视幼儿体育活动,使其得到更好地发展。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同时,把现有的体育场馆合理利用,通过有力地宣传,鼓励人们进行体育活动。在合适的地域建设体育场馆,在幼儿园针对幼儿建设适合幼儿的体育场馆。同时,在学校,公园,社区等地加大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完备。使体育活动可以方便进行,让热爱体育活动的人们有地可去,让不爱体育活动的人们想去,让体育活动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成为时尚。通过以上方式,提升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改善体育活动不足的状况,进而间接改变幼儿体育活动不足的状况。

5.2、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这说明改变幼儿园的体育活动首先要改变幼儿教育者的想法,要在幼儿园中建设适宜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使幼儿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体育活动,真正做到室外体育活动与室内体育活动相结合。

其次,对于国家颁布的体育政策,方针,幼儿教育者作为实施者,要正确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既不能放任幼儿自由发展,让其无目的地玩耍,也不能过多干预幼儿进行体育活动。

最后,要提高教师的素养。政府要提高幼儿教师的入职门槛,幼儿园既要求教师在技能上多才多艺,也强调在人格上应有亲和力、耐心等品质。幼师要重视幼儿的合作交往,在幼儿出现纠纷时,教师要及时制止,使幼儿不会产生畏惧感而不情愿进行体育活动;幼师也要重视加强幼儿的差异性,对于体育能力差的幼儿,幼师要给予适时地鼓励。在实际教学中,幼师能设计及制作出创新的体育用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已入职的教师,幼儿园仍需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集训。

5.3、家庭方面

家庭体育是幼儿和父母沟通的桥梁,家长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有效掌握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变化情况。亲子游戏在促进儿童发展尤其是心理发展发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教育观,要让家充分认识到参加体育活动会使幼儿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有些家长在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对幼儿要求严格,使幼儿产生了心理压力,一旦幼儿不按规划发展或者没达到家长的要求,家长便对其冷淡,这些行为会使幼儿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家长也不能对幼儿过度保护,不让其进行体育活动,不能让幼儿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其次,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体育投资,购买幼儿喜爱的体育器材,为幼儿喜爱的体育活动报课外活动班。家长还可以让幼儿通过电视等媒介观看、收听体育节目,增强幼儿对体育的喜爱。

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家庭教育的熏陶对于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有义务、有责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6、总结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书刊等,发现了体质薄弱,心理素质差的成年人常常与幼儿期体育活动的不足有关。很多资料论述了幼儿体育活动的进行不足是导致现代社会国民身体素质较差的直接原因。我国幼儿体育教育与体育教育发达的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彻底改变幼儿体育活动不足的状况,通过幼儿在社会,幼儿园,家庭中体育活动的表现进行观察,笔者发现了导致此类情况的原因,简要分析了解决策略。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能为我国幼儿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一点建议,能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彭海蕾,王楠,姚国辉.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初探[J].徐特立研究,2010(5).

[2]陈莹,王凯珍,王沂.建国以来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J].2011(5).

[3]杨志平,李国辉.学前教师与家长对幼儿体育的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华章,2012(1).

[4]陶铵.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及研究[J].教育科学,2012(12).

幼儿创新教育策略简析 篇4

一、简要分析当前研究生创新教育面临的困境

1. 研究生群体的重书本知识记忆、创新意识不足、功利思想严重。

我国现有研究生选拔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统一入学考试。这种模式主要检测对现有书本知识的记忆, 几乎没有突出对创新能力的测试。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研究生普遍创新意识不够, 习惯于被动服从, 趋向于参照固有书本文献, 缺乏探索、求新求异的欲望和动力, 缺乏挑战主流学术观点与权威的勇气, 更有甚者, 有人攻读研究生纯粹就是为了一纸文凭, 为将来讨个好工作, 把研究生的学习作为进入待遇高、福利好的单位的一个跳板, 完全丧失了追求科学技术、勇于钻研的动力。这点可以从反映研究生原始创新能力的学位论文工作看出, 据研究, 大多数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可概括为“四个简单”: (1) 简单移植, 只是对前人方法、理论的简单重复和应用; (2) 简单揭示表面现象, 鲜有系统探究现象的根源及与外部的内在联系; (3) 简单延伸, 有的也只是举例进一步证实他人的工作; (4) 简单推理或归纳, 大多采用某些特定的实验论证现有结论[2]。

2. 创新教育体制不完善、培养主体内部体系设置不科学。

当前我国教育管理制度的集权化、行政化形成了一种“集中控制—被动服从”为模式特征的教育制度。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集管理权、评价权于一身, 自上而下做出决策并进行管理, 学校缺乏应有的自主办学权力。整个高等教育均面临着管理官本位化、金钱化的危机。同时, 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等学校面临着招生制度不合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培养模式不科学、导师队伍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创新性学术氛围不浓厚等诸多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二、提高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对策分析

1. 构建良好创新型教育环境。

实施创新教育是整个国家的系统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仅受到培养模式、招生制度、导师队伍等内部因素制约, 同时还受整个社会环境如思想观念、社会创新气氛等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 是诸多因素综合合力的结果。显然, 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搭建一个良好的创新型教育环境是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关键;另一方面, 学校内部加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如举办系列学术讲座、设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等也对促进和发展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有极大的帮助[3]。

2. 因材施教、注重培养个体意识。

缺乏个性意识, 就意味着缺失批判精神, 个人的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研究生阶段正处于人生中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时期。教师应根据每个研究生的不同特点, 注重个性发展, 针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去发挥其个性特长, 充分激发个体的创新意识, 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在研究生科研科研课题和论文过程中, 导师既要积极指导帮助学生, 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又要放手让研究生自己探索问题、动手解决问题, 让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得到锻炼,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各种实践能力得到综合的训练与提高。

3. 优化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

针对每一学科的特点, 既要兼顾课程设置基础性、宽厚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也要突出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设置好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与选修课程、本学科与跨学科课程比例, 体现出科学、新颖、拓宽的分层次的原则, 有序地培养和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潜在的树立创新意识, 形成独立思维习惯, 从而达到一定的独立研究的能力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上, 强调以学生为核心, 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广泛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现场观摩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 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手段上, 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增强教学科研互动功能, 发挥QQ、博客、微信等新一代网络交流方式的特点, 使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广阔的即时互动通道。可尝试建立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课程教学培养模式, 有条件的依托重点和重大科研项目, 将可能涉及的本门学科基础课程、前沿课程及其他交叉罗列筛选出来, 经科学论证, 选用经验丰富的教师教授, 这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以科研实践促进理论教学, 将使学生带着目的地更系统全面地掌握本门学科基础与前沿的课程。

4. 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完善质量监控评估体系。

首先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制度, 力推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导师参加开题和预审, 以利于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对研究生的日常研究工作可实行多元化动态管理与监控, 并建立起有效的创新激励制度。再次, 严格审查研究生参加论文答辩的资格, 可采取随机抽取、导师回避、公开答辩、双盲送审等形式, 以从严把握学位论文的质量, 对论文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毕业论文实行末尾淘汰制度;最后, 为使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保持长久创新, 学校应该要建立论文评审专家库, 可以采用同行推荐本校或外校的相关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师作为专家库成员;在强调论文的创造性、前沿性、开拓性和学术规范性的前提下, 确立具体、明确的论文创新指标体系[4]。完善现有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系统、质量评价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控制系统等有机统一的研究生质量培养与监控系统。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经常开展培养体系与模式的自我评估工作, 及时发现与解决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建立起“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长效机制。

5.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导师制度。

从有利于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学科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的角度, 完善研究生指导导师准入资格制度, 建立对导师申请人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励等的量化标准。为突破了不同研究方向甚至不同学科之间导致的认识“盲区”, 促进交叉学科、激发各种思想的碰撞、互补, 大力倡导双导师、多导师或导师小组制的培养方式。建立研究生导师上岗培训制度, 让新进的优秀年轻导师尽快适应研究生指导工作。在保证培养质量前提下, 适当聘请部分校外兼职导师;完善研究生导师的岗位考核工作, 相关部门可根据考核绩效发放导师岗位津贴, 增强了研究生导师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

6. 加强创新体系的硬件支撑体系建设。

培养具有优秀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合格研究生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与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加强学科建设, 加大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 充分利用优势学科创建高水平科研基地, 为实施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可着陆的软硬件平台。建设研究生创新基地为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科学实验、自主研发和实践创新提供场所;深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坚持培养和引进结合的模式, 可重点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加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 制定优秀教师的奖惩激励制度。

摘要: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建设重要环节。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境, 并从优化实施创新教育的环境、注重个体意识培养、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与完善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强创新体系的硬件支撑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保障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研究生,对策

参考文献

[1]易凤霞.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瞿海东, 章丽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2, (10) :70-72.

[3]张万红.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8) :25-28.

上一篇:家庭式下一篇:血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