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尝试

2024-11-05

心理教育尝试(精选12篇)

心理教育尝试 篇1

摘要:“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 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你一句, 我一句地讨论, 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 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 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 他们特别有成就感, 自信心增强, 在这种氛围中学习, 学生很放松, 他们得到了释放, 在课堂上很放得开, 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关键词:自主交流,展示,质疑

很荣幸我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 我听了一场专家报告和一节生本语文示范课, 初步感受了生本教育, 后来通过看示范课、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 结合自己的实践, 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生本课堂感触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 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你一句, 我一句地讨论, 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 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 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 他们特别有成就感, 自信心增强, 在这种氛围中学习, 学生很放松, 他们得到了释放, 在课堂上很放得开, 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其中, 我们班的王天祥、苏永帅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 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 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 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积极性特别高, 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 看到他们的变化, 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 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学生解放每个教师。

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走进学校, 走入课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课堂是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 在这里不是教师在教, 而是学生自己把自主学习的成果和小组成员共享后在班级里展示交流, 再由学生补充, 一堂课中, 看到的是学生的活动一个接一个, 教师的语言少之又少。桥东小学一节语文中, 我们看到上台交流的学生讲得头头是道, 就是一位位小老师, 一堂课的重点、难点, 全由学生讲清了, 讲透了。这在我们常见的课堂中由教师扮演的角色给了学生, 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体, 他们在这样自由的天地中自然地成长着。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 那一个个讲解, 一段段表达分明让我们感到了学生的自主成长, 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容器, 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是那样的投入, 充满激情。我们看到学生正如郭教授说的:“满载着不完美不满意地蓬勃地成长。”那是一种生命的活力, 令人感动。

粗浅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学生本身,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应该对我的学生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 去发现, 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快乐成长。

二、我想尝试的课堂

(一) 别样的课前三分钟

别样的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兴奋不已。课前活动, 由一位学生登台发表三分钟的演说。其内容广泛, 可以是与本课有关的内容, 也可以是校内外新闻事件, 还可以是自己所选的美文选段等。学生是脱稿, 口齿清晰, 语句流畅, 接着是下面的学生进行二分钟识记, 最后由学生自己写在积累本上, 作为九年级总复习时的资料。一个月以后, 学生还要对所选的内容进行赏析, 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悟或仿写。

(二) 别样的教学流程

让学生充分展示。大致流程是:

1.组合作在课间完成所要展示的内容, 要说明的是, 前一天教师必须布置预习题, 让学生前置性学习。课前学生要将展示的内容书写在前黑板和后黑板上。

2.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这里主要是进行补充和质疑的。组长带领组员解疑, 共同完成交流任务。

3.展示, 小组轮流展示, 先本组补充质疑, 再其他小组补充质疑。补充这一环节是最精彩的, 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 看到学生个个出乎意料的表现, 作为教师的我真是无以言表!每一节课都会让我得到意外的惊喜。说真心话, 这是我们无法用金钱或其他物品所衡量的!

4.教师适时适当点拨评价。这个过程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等学生展示结束了再补充, 补充内容要精、要简。

由此得出生本课堂的教学流程是:预习 (前置性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展示———教师适时适当点拨。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 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 去发现, 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快乐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教师, 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心理教育尝试 篇2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生本教育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一是以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力,二是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经历学习过程,三是以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最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我始终坚持“生本教育”的理念,努力探索“生本教育”实施策略,总结出了以下策略:

一、以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力

生本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理念。小学数学知识非常抽象,小学数学主要是以现实生活问题创设情境。数学教育提出了要学生取得一名普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也就是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可以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入数学学习课堂。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后,我又找来了许多形状与体积不规则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学生们经过一番激动的讨论与交流以后,学生们自己设计出了一个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案:一种方法是先在一个容器里放定量的水,然后对容器中水的体积进行测量现计算,再把不规则的物体放入容器中,对放入不规则物体后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做出相应的测量与计算,这里所测量出来的容器内水的前后体积的差即为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堂上学生间在探讨、互相合作、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探索的能力。

比如在复习以前知识的年月日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总问题,“我校一位同学自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4 次生日,谁能说出他是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今年20xx 年他能不能过生日呢?”全体同学积极思考,互相讨论,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我边巡视边指导。学生们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推理他们得出了2 月29 日出生的人,四年过一次生日,只有闰年才有2 月29 日,不但得出了这位同学的出生日期,也推出了这位同学在20xx 年可以过生日,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经历学习过程

“生本教育”提倡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承认儿童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情境,给学生设计一些可以探讨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巴甫洛夫提出了怀疑是发现的前提,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源泉。”学生有疑问,才可以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思考,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提问题的一种气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阅读自学、交流评价、渗透质疑等方法解决本课的所有疑问,也就是在质疑、释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课堂上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一台磨面机6 小时磨小麦300 千克。那么磨1800千克小麦,几小时可以磨完?”大多数学生所列出的算式是:1800÷(300÷6)。师生间进行交流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们可不可以先不求每小时能磨多少千克面粉?”然后,我做了引导,让他们自己再进行探讨,使学生从多方面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这样学生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列出了几种不同的算式解决问题。如:6×(1800÷300)、6÷300×1800。

三、以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中坚持生本教育的理念,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与和谐的气氛,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有思想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另外,教师要对探索性的语言及幼稚的结论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肯定及欣赏,使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能够无拘无束地回答问题,处于一种心灵自由的精神状态下,从而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努力发言。这样长久地坚持下去,学生就养成了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及习惯。

比如在探讨“圆柱的体积”时,我先引导学生把圆柱体转化为学习过的其它图形,再做下一步的解答。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得出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有些想法还是我所没有考虑到的。整堂课的教学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学生学会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求知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出充分的条件,让学生通过探究掌握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的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数学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中,为了得出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让所有学生收集并制作以前学过的图形。在课上让学生作对折的活动,通过对折活动,学生了解了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们还发现了:有些轴对称图形有的有无数条对称轴,有的是三条对称轴,有的是两条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对称轴。通过他们的发现,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出轴对称的特征。这节课剩下的时间再让学生亲自折、剪得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轴对称的特征,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进则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识教育的尝试 篇3

1929年,年仅三十岁的哈钦斯开始执掌芝大,长达二十一年之久。在哈钦斯入主之前,芝大的招牌是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而其本科教育一直停留在比较低下的水平。但在他主政期间,芝大的本科教育水平提升很快。很多人把这种成绩的取得归因于哈钦斯开展的通识教育实验,但是麦克尼尔所著《哈钦斯的大学》认为这并非实情。

作者指出,哈钦斯的通识教育方案,直到二战时因种种内外因素才得以实现,且取得的成绩远没有哈钦斯所希望的那么大,通识教育得以实施之后的芝大本科生院“从来没有像哈钦斯期望的那样,起到美国教育标兵的作用”(第247页)。在他任期中,芝大本科教育质量和名声的大幅提升,更多是得益于本科生院院长鲍彻设计并推行的教学改革,其内容主要包含大力打造基础学科的概论课程,设计全新的考试体系,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培养计划。再加上芝大在媒体宣传和招生方面取得的成绩、因避战而从欧洲前来的优秀师资力量、对种族问题的开明态度等因素,芝大本科教育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毫无疑问,麦克尼尔给热心通识教育的人泼了点冷水。我认为这点冷水对当下中国也可发挥一点镇静剂的作用。近些年中国知识界对通识教育的热情方兴未艾,大体而言针对的主要是:专业主义和学科细分、道德滑坡和核心价值缺失、全球化与文化断裂。首先,甘阳教授就认为,哈钦斯对美国高等教育专业主义的批判“几乎完全适用于我国现在的情况”(甘阳:《通三统》。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94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或许是受苏俄课程论的影响,中国本科教育还是比较重视概论课和通史课;专业细分主要还是体现在研究生阶段。其次,道德滑坡和核心价值的问题,确实是当代中国真实存在的现象,但是企图以课程设置的方式来拯救道德,恐怕是缘木求鱼。道德和教养主要是在日常生活熏染出来的,是家庭和师长以身作则“做”出来的,以及法律等惩恶扬善的社会机制规训出来。我们的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的课程中,已经包含了太多道德说教的内容,对于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未见有何助益。

诗歌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尝试 篇4

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我们常规教学的不少学科都可进行, 而在文学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除教育、心理学科之外最为便利、最容易切入的一个学科。文学课的教师可从大量的写人写事的现代散文教学中去实施这种教育, 而如何在诗歌的教学中去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似乎没有引起我们过多的重视, 缘于此, 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我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的豪迈;“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的深情;“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愁苦;“仰天大笑出门去, 吾辈岂是蓬蒿人”的喜悦, 都曾引起过无数人的共鸣。诗言志, 诗抒怀, 通过欣赏诗歌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文学课教师的责任。下面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 谈谈自己的做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 决不颓唐自弃的豪迈情怀。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首诗时, 先结合时代背景来讲诗句的内涵, 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对培养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 使他们保持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有积极作用。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被抛弃在巴山楚水这荒远凄凉的地方, 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漫长岁月。刘禹锡因为参加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 二十三年后被召回, 前时旧友丧亡殆尽, 一切景象面目全非, 恍如隔世, 这就不能不使他在颔联发出了“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慨叹了。此联句句用典, 上句用向子期写《思旧赋》的典故来表达对亡友们的悼念, “空吟”更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悲哀。下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来暗示被贬时间之长, 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惆怅的心情。但他并不因此而叹老悲穷, 灰心绝望, 而是在感叹的深情中, 奋力喊出“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作者生动地描绘出这幅千帆竟发, 万木争荣的壮丽景象, 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 而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 表现出作者旷达的情怀。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长精神”, 既是向友人表明态度, 也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 又是和友人共勉。如果不是胸怀开阔、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健全意志、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 安能有此诗句?

弄清诗意后我引导学生结合作者遭遇来感受他的宽阔襟怀、乐观情神。刘禹锡33岁被贬谪, 55岁才回来, 一般人受此打击怕是一蹶不振了, 而他在深沉的慨叹之后喊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 这是何等豪迈的襟怀!受打击不倒下, 遭挫折不沉沦, 多么坚韧的性格, 多么成熟的心理素质!

通过分析诗意, 了解体会作者的情怀, 已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谈, 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坎坷、遭颠簸是常有的事, 不少人能正确对待, 泰然处之, 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人则相反, 诸如因学习成绩不好怕被同学瞧不起、被家长训斥, 离家出走或自杀者有之;因经济条件差而行窃抢劫者有之;因恋爱不成而自杀、杀人者有之;因争强好胜而伤人闹出官司者有之;恶意制造事端陷害别人者有之, 诸如此类现象, 除了客观原因之外, 从自身方面讲, 不正是心理素质太差的缘故吗?如果这些人在遇到挫折时能调控好自己的心态, 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有刘禹踢的那种豁达乐观的襟怀, 那么我们的生活中该减少多少烦恼, 该有多少人生悲剧就不会拉开序幕了。

通过学习这一首诗, 学生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心理素质教育。课后有学生和我交谈时说到, 刘禹锡受那么多磨难还对生活充满信心, 真值得我们钦佩。可见, 通过欣赏诗歌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也是颇有成效的。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很多, 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不断去发现和探索。我们当教师的要为祖国培养好下一代, 使他们既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又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社会上能做擎天的柱就做擎天的柱, 能做摇船的橹就做摇船的橹, 不管成大材或有小用, 他们都是心理素质健全的人, 这该是心理素质教育的至高境界了。

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常规教学的不少学科都可进行, 而在文学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除教育、心理学科之外最为便利、最容易切入的一个学科。因此笔者就如何在诗歌的教学中去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 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发表教学心得。

尝试教育学术年会学习心得 篇5

10月15日参加设在XX小学的《全国协作区孔子杯小学课堂教学大赛暨第十七届尝试教育学术年会》。有幸聆听了80岁高龄邱XX教授报告。对尝试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对尝试教育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让我记住的一句话:“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

学习回来这句话时刻回荡在我的耳边。我时刻反思自己的课堂,什么时候让学生试了一试,又是什么时候没有告诉学生。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去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想为什么。以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自己先讲解,然后学生练习。通过这次学习尝试教学法,让我认识到学习应该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针对性地进行讲授。这样一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对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也只有尝试教学才真正实现上面的这句话。

二、要做到“三靠”。

使用尝试教学法,要清晰地深植于学生心中就是“三靠”,用“三靠”来解决自己学习问题。

一靠课本,就是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离不文本也就是教科书,学生在课堂上要阅读课本仔细地研究课本要以本为本。

二靠同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以教师一已之力不可照顾到所有的同学。也只有小组合作才能最大限度的让全体同学动起来,达到学习上的高效。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

三靠自己,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归根到底是让自己去理解、应用。学生也只由靠自己的学习,才能最终掌握知识。

生本教育感悟及尝试 篇6

关键词:自主交流 展示 质疑

很荣幸我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我听了一场专家报告和一节生本语文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教育,后来通过看示范课、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生本课堂感触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得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其中,我们班的王天祥、苏永帅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学生解放每个教师。

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课堂是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在这里不是教师在教,而是学生自己把自主学习的成果和小组成员共享后在班级里展示交流,再由学生补充,一堂课中,看到的是学生的活动一个接一个,教师的语言少之又少。桥东小学一节语文中,我们看到上台交流的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就是一位位小老师,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全由学生讲清了,讲透了。这在我们常见的课堂中由教师扮演的角色给了学生,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这样自由的天地中自然地成长着。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那一个个讲解,一段段表达分明让我们感到了学生的自主成长,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是那样的投入,充满激情。我们看到学生正如郭教授说的:“满载着不完美不满意地蓬勃地成长。”那是一种生命的活力,令人感动。

粗浅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学生本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对我的学生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二、我想尝试的课堂

(一)别样的课前三分钟

别样的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兴奋不已。课前活动,由一位学生登台发表三分钟的演说。其内容广泛,可以是与本课有关的内容,也可以是校内外新闻事件,还可以是自己所选的美文选段等。学生是脱稿,口齿清晰,语句流畅,接着是下面的学生进行二分钟识记,最后由学生自己写在积累本上,作为九年级总复习时的资料。一个月以后,学生还要对所选的内容进行赏析,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悟或仿写。

(二)别样的教学流程

让学生充分展示。大致流程是:

1.组合作在课间完成所要展示的内容,要说明的是,前一天教师必须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前置性学习。课前学生要将展示的内容书写在前黑板和后黑板上。

2.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这里主要是进行补充和质疑的。组长带领组员解疑,共同完成交流任务。

3.展示,小组轮流展示,先本组补充质疑,再其他小组补充质疑。补充这一环节是最精彩的,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看到学生个个出乎意料的表现,作为教师的我真是无以言表!每一节课都会让我得到意外的惊喜。说真心话,这是我们无法用金钱或其他物品所衡量的!

4.教师适时适当点拨评价。这个过程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学生展示结束了再补充,补充内容要精、要简。

由此得出生本课堂的教学流程是:预习(前置性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展示——教师适时适当点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教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对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篇7

一、一本周记, 打开心灵的窗口

教育是心灵的教育, 教育是每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心的理解、尊重和感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能引起我的兴趣, 我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 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他们有哪些痛苦和欢乐等。”只有当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时, 学生才有可能对我们敞开心扉诉说他们的心里话。班主任更应该具备一双锐利的慧眼, 一颗善良的慧心, 一支隽永的慧笔, 和他们做心灵的沟通, 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 学到更多的知识, 获得更多的快乐。

问题学生经常有不大不小的烦恼, 怎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 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问题呢?为此, 作为班主任应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周记, 每周写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老师交流沟通, 教师每周细心浏览, 通过周记让师生进行心灵对话的方法, 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如有个女生成绩不理想, 却又要强, 爱斤斤计较。一次在周记中, 她谈到自己竞选班委落选后颇多微辞的看法, 我随即也在周记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 其中信的末尾我写到“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 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 然而与年龄不相称的衡量得失实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后这个女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爱计较的毛病也收敛了不少。

在周记中经常还可以看到学生对老师的体贴和关心。如一次课间休息时, 我吃梨削梨皮让学生郭阳东看到了, 时隔一个月后他在周记里写到:“老师, 上次, 我见您削了梨皮再吃梨。今天, 我在电视里看到梨皮有营养,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能败火, 希望您以后吃时别再削皮了。”就是这样一个往日常旷课、顽皮捣蛋的孩子, 心思竟然如此细腻, 我很感动。其实, 这些问题学生非草木, 怎会无情?当我们将爱付出给他们时, 他们往往会将这份爱成倍地奉献给你。

周记, 它是一个窗口, 一个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周记, 它是一座桥梁, 一座师生心与心相通的桥梁。

二、一张喜报, 扬起自信的风帆

问题学生在班集体中往往是被忽视的对象, 他们多少都有些自卑, 对学习更缺乏自信。因此如何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能行, 重新树立自信, 显得至关重要。我的具体做法是:每周组织一次班长、组长、小老师会, 用“放大镜”观察他们的点滴进步, 并写成喜报。在班会课上召开简短的庆祝会, 举行授奖仪式, 让全体同学为他们的进步鼓掌祝贺, 让他们周末回家的时候, 把喜报带给家长, 由家长签字后带回。同时, 再结合个别谈话, 指出努力方向, 给他们造成如果不好好表现, 就很没面子的心理态势。渐渐地, 一周拿不到喜报事小, 回家没法见家长事大就成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这样, 一方面让孩子真正体现了“进步就是成功”的教育理念, 另一方面也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最新表现, 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更为重要的是:让这些学生, 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 受到爱的呼唤、爱的感召、爱的激励和爱的呵护。第二月以后, 根据情况, 逐渐改为半月发一次喜报, 甚至一个月发放一次。如果偶然出现反复, 老师只作私下谈话, 不在班上通报, 给他一个天大的面子, 促其自觉悔过。如果多次出现反复, 喜报制度随之跟上, 使其在心理上觉得理屈, 就自然不会再继续违反了。曾经有名学生何东, 起初旷课、上网、打架, 上课扰乱秩序, 喊过家长, 但情况依然。后来, 没有旷课一周, 我给他的喜报上写到, “贵家长:您的孩子何东, 一周来, 能不缺课, 乐于参加班级活动。虽然上课还会说话、睡觉, 但较以前已有较大进步。特报喜讯, 并表祝贺。”周考时语文85分, 我给他的喜报上写到, “贵家长:您的孩子何东, 半月来, 能较好地遵守秩序, 不扰别人学习, 周考中语文为优, 特报喜讯, 并表祝贺。”几次后, 他再也不好意思违反纪律了。从此, 何东真正变了, 第二学期, 还被推选为班里的第二届班干部, 不但不再违反纪律, 还能主动维持班级秩序, 推动大家学习, 为大家的学习服务。

喜报, 既密切了家校之间的联系, 又制约着学生的品行, 更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 而爱心的恰当运用, 则可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网络环境下诚信教育的尝试 篇8

1. 诚信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深入学生内心

学生的思想分歧很大,仅凭诚信教育很难令人真正的信服。因此,教育切忌空洞,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选取身边的小事例,通过身边的事例、亲身的体验来深入到学生内心,进行有效的教育。

我选取了与学生联系紧密或了解的事例:学生的考试作弊问题;安徽阜阳“毒牛奶”事件;海尔公司的诚信与危难;签名售水果的故事;北大教授剽窃他人论文事件。通过这些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产生思考的冲动,能积极地参与诚信的探讨。

2. 直面难点,激发学生深层的理性思索

对于诚信,每个人都有亲身体验,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个人内心中都想诚信,但在现实中,却戴着世故的面具,处处提防,事事算计。所以,要提高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就无法回避难点问题,否则教育就会走向表面化、形式化。

我设计了“诚信调查”环节,有六道题:(1)在考试时,看到别人在作弊,你也有作弊的冲动吗?(2)在老师布置很多作业,来不及做的时候,你会怎样?(3)在考试过后,看到别的同学因作弊而考好,受到表扬时,你如何感想?(4)如果有抄作业或作弊现象,对你影响最大的原因是什么?(5)如果你捡到了1000元,你会交还给失主或上缴吗?(6)你认为讲诚信对你的发展有好处吗?这些问题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难题。

根据调查结果,开展讨论,抓住诚信教育的难点:(1)为什么孩子比较真诚,长大后就会欺骗了呢?成长是否就意味着丢弃真诚?(2)诚信是否仅仅是道德的要求?发展是否要以背叛诚信为代价?针对这两个难点,我在BBS讨论中发了两个帖子:“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诚信是否仅仅是道德的要求?”引发学生讨论,并对于学生这两方面有代表性的意见加“星”,分出两大阵营,展开焦点辩论。最后,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启发学生“对长期与短期利益的思考与比较”,突破教学的难点。

3. 通过正反事例对比,在争辩中获得有效的教育

道德理想与现实环境的距离,当代多元的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导致很多学生对诚信产生疑问,在现实的环境中本能地自我保护,却迷失了对长远利害的辨别。因此,运用鲜明的正反事例的对比,可让学生在争论中提高判断力。

在“问题反思”环节中,开始时我引用了六个材料,让学生看过再讨论,后因六个材料看的时间太长,也没有针对性、对比性,不容易集中问题讨论,所以,我抛出了对比鲜明的两个事例:“上海思源中学的无人监考制”与“期末直击校园作弊———诚信为何变得如此沉重”,在对比中反思,引起学生发言的冲动,有话可说。

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我发了两个帖子:“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诚信是否仅仅是道德的要求?”从孩子与成人的对比,诚信是道德要求或是发展的需要的对比引发讨论;讨论过后,运用加“星”的形式划分为两大针锋相对的阵营,展开面对面的辩论;在相关资料中,也选取了正反事例,正面事例有:“签名售水果”、“海尔公司的诚信与危难”,反面事例有:“安徽阜阳的‘毒牛奶’事件”、“美国安然事件”、“北大教授剽窃国外名教材”。

4. 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注重隐形教育

诚信教育单靠一节课是无法达到效果的,需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诚信氛围,在生活中,注重隐形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长期、深入的教育。

最后设计了“我的承诺”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诚信后,能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有关诚信的承诺,承诺不一定很大,但自己一定要能实现,体现底线伦理的教育思想;根据承诺,平时同学之间互相监督,营造班级诚信的氛围;针对诚信教育,还开展了“诚信在我们身边!”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把《诚信———心灵的审判》的教学平台制作成专题性网页,对全校同学进行网上诚信调查、网上学习、网上BBS讨论;面向全校开展诚信的活动,“寻找真心朋友”,“不抄作业、不作弊承诺签名活动”。通过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营造了班级诚信氛围、全校讲诚信的环境,达到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效果。

心理教育尝试 篇9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减轻过重的心理负担

自信心是心理素质强的集中表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首先, 要针对所教学生的状况确立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期待, 实现了期待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 从而对将展开的新的学习活动产生信心;如未能如愿, 就容易失望, 增加心理负担, 对新的学习活动失去信心。也就是说, 语文教学目标的难易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 并对未来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心理作用。所以,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有可行性, 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尤其在当前好多学校分层设班的情况下, 更要尽可能地拟定出适合该层次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来。把目标定的触手可及, 循序渐进, 成功几次学生的心态就转变过来了, 进而树立自信心。

其次, 要注意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在给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时, 我尽量注意评价的态度和语气, 对不正确的回答也尽量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前提下, 婉言指出不足之处, 注意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即使是考试结束后的总结, 也不是按照考试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 而是不管分高分低, 先充分肯定学生在完成基本要求方面的表现, 然后再单独当面指出学生试卷上存在的问题, 帮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定出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样既给学生保留了面子, 增强学生本人的自信心, 也使其他同学产生羡慕和向住之情, 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再次, 要注意用自身的形象影响感染学生。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品德、能力、兴趣、心态、情绪、情感、气质上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 这样的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都是健康向上的信息。当我们在与学生交流时还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身体语言。美国心理学家阿瑟沃默斯认为, 只要将身体语言作些调整, 就能产生令人吃惊的直接效果。事实上, 面带微笑、身体前倾、眼睛对视、点头都会让外在印象亲切、随和, 从而获得学生友好的回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 都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增强学生的承受力, 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

俗话说“百年人生, 逆境十之八九”。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不顺心意的事情总是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尤其是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 在学校生活中亦有反映, 考试、升学优胜劣汰, 很是无情。当然这里讲的优胜也包括心理素质。因此学生承受失败、容忍挫折的能力, 对他的学业进步有时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与增强学生的承受力是辩证统一的。学生存在心理负担, 说明他们对自己认识不足, 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 不敢面对挫折, 战胜困难。此时, 他的心理需要精神的鼓励和心灵的开导。因而, 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增强学生的承受力, 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也是学生面对的不可回避的现实。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教材, 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教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引导学生体味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后苦苦探索最终战胜自我的心路历程;教授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罗曼罗兰的《英雄传》, 让学生体悟海伦凯勒、贝多芬自强不息, 扼住命运咽喉的精神……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都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 教师只要恰当地应用, 就完全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 使语文教学真正取得既教书又育人的功效。

心理教育尝试 篇10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中营造朋友式的师生氛围, 教师不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而是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探索知识。对待学生我一视同仁, 多鼓励、多信任、多表扬, 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获取信心, 带着愉快轻松的心情去学习。

2. 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

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到教室门口, 我都会调节心情, 带着笑容, 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

3. 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邓稼先》时, 先让学生观看“两弹”研制成功时的爆炸录像和视频《永远的丰碑———邓稼先》, 从而诱发学生了解人物的欲望。我结合学科知识讲述核物理学对未来生活、事业、国家人民的重要性, 让学生萌生使命感并自主进入文本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 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 让学生在情感中求知学知, 在情感中陶冶情操, 激发学生的自强心、自信心, 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如课文《岳阳楼记》主要表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体现了他身处逆境, 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当时的处境怎样?从中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作者身处逆境而不消沉, 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思考:怎么看待学习中的失败?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 你会怎么办?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逆境, 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三、钻研教材, 有效渗透

1. 从语言文字入手, 以情动人

教师可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 结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阅读训练, 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 以情动人。以《金色花》一课为例, 这首诗情感真挚,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教师在教学时, 要结合课文语言活泼轻快的特点, 认真范读, 并配上背景音乐, 力求再现母子之间温馨的亲子场景, 表现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 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 教师强调学生课外要反复朗读, 咬文嚼字, 学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情感, 通过朗诵把作者的细腻情感理解透彻。

2. 把握文章主旨, 因势利导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做持续努力的品质, 对个体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讲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形象时, 让学生充分了解保尔经历的种种人生磨炼:从小饱受的折磨和侮辱, 走上革命道路后在战场上的搏杀, 感情上的波折, 工地上的磨炼, 伤病的折磨。这些磨难都没有打倒他, 反而使他更加坚强, 即使在病榻上, 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 而是克服种种困难, 拿起手中的笔, 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并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坚定意志, 从而获取潜在力量, 于潜移默化中受到坚强意志的锻炼。

3. 注重作文训练, 加强与学生交流

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了《走一步, 再走一步》, 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 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 只要把它分解开来, 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 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可让学生也来写写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失败和困难时, 自己处理的方法及心得。通过习作, 学生更深切地懂得了遇到困难时不是逃避或放弃, 而是冷静地把大困难化解成小困难, 再大的困难都能战胜。

四、开展活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 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本每单元都有专题综合性学习,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 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活动中, 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挫力。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 耗时少, 针对性强, 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2. 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 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性格

开启尝试教育,构建高效课堂 篇11

一、概述尝试教育的成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本人参加新课程改革使用新教材的这段时间,感触最深的收获。应用尝试教学法使得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增强,常能举一反三;课堂上,不需要教师题题讲解,学生先学先尝试,老师再补充讲解,学生自身就能板演讲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另外,通过合作学习,互相监督,大家都能彼此互相帮助,使程度不一的儿童,都能渐趋靠近,有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效。

二、尝试教育法的理论认识

尝试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整体提升。尝试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听到说,从被动到主动,改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地位。

尝试教学法还强调学生在旧的知识上尝试练习,所以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课,便具有基本训练题、准备题与尝试题的进行。“温故知新”便是尝试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之一。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活动中,其认知结构再度获得同化或顺应,也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利用既有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教师所提出的尝试题。基本训练题与准备题的呈现方式,视教材内容而定,选择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常用的方法有快问快答法、分组游戏竞争赛、前置性测验及小组汇报等,这些都是学生较乐意进行的活动。

三、尝试教学在数学课中的应用及操作方法

应用尝试教学法,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还不够,没有什么基础知识只有生活经验的特点,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主要是进行一些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尝试进行一些预习作业,接着通过实践,不断反思改进,初步形成基本模式。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总结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四、尝试教学取得的改变与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应用尝试教学法后,比较明显的进步有:

1、坚持当堂的口算训练,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加强了;

2、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增强,常能举一反三,不需要教师题题讲解,学生自身能板演讲解;

3、通过合作学习,互相监督,大家都能彼此互相幫助,使程度不一的儿童,都能渐趋靠近,有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效。

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我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讲解,由于学生间的语言跟思维的默契性,讲题效果不错。

五、高效课堂是尝试教育的最好验证

一年级新生,刚好就是孩子“变成学生”的第一阶段,我们低年级是实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虽然也有“五步三查”中的环节,但却由于各种因素,在小组建设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同时在展示这个环节训练也不够充分。到了孩子升入二年级,也逐渐的长大了,我重点把小组建设好并在课堂上慢慢的渗透并尝试展示这个环节,为以后的高年级展示做好铺垫,希望能慢慢地向“高效课堂”靠近。高效课堂表面上改的是方法,根本上改的是观念,在今后我会尽快地吸收这种高效课堂理念。传统的课堂说的进度,是老师教的进度,而高效课堂的进度说的是学生学的进度。独学是最重要的。所有有效的学习一定是学生自主的学习。一切的手段也是为了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体验过程才能变成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才有个人意义。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问题。只有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走出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但是要真正建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并不容易。打造高效课堂是系统工程,包括理念、评价、小组建设、班级文化等等,课改首先改的是教与学的方法、方式、制度等等,最终改的是文化,班级的文化,学校的文化。

心理教育尝试 篇12

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高中学生处于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程度、但是其认知程度又不深刻的时期, 这一时期容易受到外面各种各样的诱惑与压力, 对于诱惑而言, 非常可能放弃学业, 去做一些技术劳动方面的工作, 对于压力而言, 来自于父母、亲戚朋友的期盼, 容易在情感上飘忽不定。作为高中学生的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来说, 要重视在高中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作为班主任, 要理解高中学生的处境, 在班级中, 要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例子, 教师要讲解一些通过高考、通过努力最后成功的例子, 让高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鼓励那些进步的学生, 鼓励每一位不放弃的学生, 让高中学生在鼓励中坚持, 这样通过教师的鼓舞, 通过真实的例子, 通过对学生的疏导, 高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就会减少许多压力, 就会有前进的动力与支持。有些学生认为高考没用, 被外界诱惑的时候, 班主任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变化, 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 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只有有了正确的和积极的思想, 才能有继续前进和学习的动力, 这样高中学生就能在积极的心态中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差异

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较为叛逆的时期, 也正处于懂事和不懂事之间, 做事容易冲动。因此, 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并为他们答疑解惑。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当前的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一个班级中不同的学生代表了不同的个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思想, 在高中一个班级中, 经常能够看到两极分化的学生, 有些学生总体来说学习特别好, 而有些学生却十分调皮捣蛋。有些学生数学特别好, 英语却不怎么好, 而有些学生却恰恰相反。这就证明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高中的班主任教师, 可以借助一些成熟的测评工具,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人格特征、职业倾向等内容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 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估, 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学生, 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 教师要专注对于学生的生涯规划, 建立专门的咨询场所, 完善学生表达和咨询的途径, 真正做到帮助学生解决生涯规划的问题。只有尊重学生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的辅导与交流, 学生才能放下心中的偏见与疑问, 从而更好地学习。

三、要重视心理测评与专家的辅导

在高中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 学生可能会忽视自身的身体与心理健康, 有时候高中学生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可能就会造成心理方面的问题, 但是一些学生还意识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 虽然心理测评可能会有一定的失误, 但是也能够反应出学生的一些现实情况, 对于测评中个性鲜明独立的学生, 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关注, 并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沟通, 从而了解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此外, 学校应该从高一开始就开设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 并开发科学的课程纲要以及校本化教材, 在平时的学科当中, 也应该把生涯规划内容进行渗透, 还要加强实践教学, 带领学生多做社会实践, 布置实践作业, 让学生自己总结实践经验, 撰写实践报告, 更好地完成生涯规划课程。

四、要关注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结合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整个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学生学习的后盾,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他们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父母的鼓励与要求, 而且父母对于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 学校教育要重视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例如, 学校可以为家长建立一个微信群, 如果教师在假期有一定的安排与嘱咐, 可以发布在微信群里面, 从而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所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 学校也要定期开家长会, 把学校的思想传达给学生, 同时开家长会能够把教师、学生和家长聚集起来进行沟通, 进一步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习状况, 这样有利于三者之间互相了解。另外, 学校还可以利用社会力量, 举办一些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的讲座, 还可以建立一些专业的生涯规划体验场所, 例如博物馆、科技馆、校外活动基地、企事业单位等, 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不同的职业, 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提供相应的依据。

五、结语

高中学生在心理方面与生理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学生在学校可能会由于各方面的压力而造成心理的障碍。因此, 教师要重视在高中学习中将人生规划与心理课相结合, 在平时的学习中, 既要给学生学习的压力, 让学生树立自己考理想大学的目标, 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的前提与基础, 没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就不会有健康向上的学习与成长。作为教师要重视高中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健康,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为高中学生的成长营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叶华文.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校园心理, 2013, 02:114-115.

上一篇:铁路下穿技术下一篇:巡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