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技术专业(共12篇)
检验技术专业 篇1
摘要:随着临床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 检验学科已从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发展成为一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独立学科。近年来社会公众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 对医疗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检验医学涉及临床各科, 如果检验流程或结果出现检验差错, 就有可能误导临床诊治方向, 导致医疗差错甚至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 应加强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检验差错,防范教育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从医疗角度来说, 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和杜绝医疗事故是保障医疗安全、避免医患纠纷、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的有效措施。检验医学作为一门对专业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学科, 其检验流程涉及临床各科, 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向, 技术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检验差错的发生, 从而误导临床诊治方向, 轻则延误患者病情, 重则危及患者生命。
所谓检验差错, 是指任何与标准操作规程或程序相偏离的事件, 差错可能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给患者带来巨大伤害甚至可能导致其死亡[1]。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严格规范操作, 密切与临床相应科室和患者的沟通, 时刻注意防范, 将检验差错率降到最低[2]。
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性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我校作为一家以“立足宜春、服务江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服务定位的高职院校, 培养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我们的办学方向。我们在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检验差错防范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主要通过防范检验差错的内容和措施来加强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现将其体会和同仁进行交流探讨。
1 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内容
保证医疗安全是对人生命尊重和维护的需要, 如因检验差错耽误患者疾病的诊治, 引发临床差错甚至事故, 将严重影响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检验差错防范教育的核心是突出以患者为中心, 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 我们认为防范教育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能和人文修养3 个方面, 现介绍如下。
1.1 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校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开设方面, 除了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外, 还将诸如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和专业技术规范等与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渗透到相应专业的教学中, 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输血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和责任, 知晓患者权利, 学会应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专业行为, 为进入临床安全实践打下基础。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 应遵守科室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专业技术操作规程, 在实践中通过接触相关案例、强化法律意识, 从而不断学习和增强检验差错的防范意识及提升处理能力。
1.2 娴熟的专业技能
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防止检验差错发生的有效方法。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训加强学生的三基训练, 在学习中融入检验差错案例教学, 严格规范操作规程;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医院的集中岗前培训和检验科各实验室的严格教学管理, 学习 《检验科差错事故登记制度》《检验科工作制度》等, 进行各科室的入科教育、学术讲座、出科理论和技能考核, 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通过临床实践与临床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在提升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强化防范检验差错的意识和能力。
1.3 较高的人文修养
现代医疗服务强调以人和健康为中心, 现代医疗模式对医技人员的人文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 包括道德修养、美学修养、礼仪修养和人际关系修养等。通过大学生对人文修养、职业道德、医学美学、人际沟通等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情操, 提高美学修养, 掌握人际沟通技巧。这样学生一方面能更好地与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沟通合作, 另一方面在为患者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时, 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自觉用人文关怀精神指导专业实践, 在保证检验安全的同时为患者和临床各科提供优质服务。
2 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措施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的检验差错防范教育, 是一个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过程。我们从学生入校的专业教育开始, 将相关教育内容贯穿于学习的不同阶段, 具体措施体现在全程化、全员化、规范化和信息化4 个方面。
2.1 全程化
从学生进入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开始, 防范教育就要贯穿于每个学习阶段, 且各阶段交叉融合、相互渗透, 具体分为在校期和实习期两个阶段。
2.1.1 在校期在一年级的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中, 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和慎独精神, 树立法律观念, 做到学法、懂法、守法。如告诉学生在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而采错患者标本、编错标本号码、发错检验报告等检验差错的后果。在二年级的专业课程中, 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 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严格规范、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另一方面注意结合检验差错进行案例教学。如临床工作中违反检验操作规程, 血液标本管离心时破损、尿液标本放置时间过久致细菌污染、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错误等差错导致临床医疗纠纷或事故的案例。在二年级下学期, 学生进入实习前准备, 学校安排对重点操作项目进行一周的强化训练, 使学生为即将进入的实习阶段做好思想和技能上的准备, 为最大限度降低实习期检验差错的发生奠定基础。同时针对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容易出现的检验差错, 在训练中加以重点指导。
2.1.2 实习期学生在三年级进入实习阶段, 这是他们从学校的安全理论到临床安全实践的必经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 完成从学生到准检验技术人员角色的转变。实习生到实习医院后首先对其进行岗前培训, 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纪律等充分介绍给学生。另外, 通过礼仪服务、沟通技巧的讲解, 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与临床各科关系、医患关系的方法, 从而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 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职业素养和沟通技能。整个实习阶段, 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 按照实习大纲完成实习计划, 同时, 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操作技能, 对于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能及时防范, 将检验差错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2.2 全员化
一方面, 学校实习就业处、教务处、学工处、团委、思政部和医学院等多部门齐抓共管,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途径的教育教学和管理, 加强对校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如学校实习就业处将实习医院反馈的相关教育教学建议, 通过召开院 (系) 联席会、座谈会、实习班主任 (辅导员) 和实习组长培训班等形式传递。每位任课教师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 每位班主任 (辅导员) 通过班级管理、主题班会等日常工作进行常抓不懈的防范教育, 每位实习组长在本组实习过程中及时了解组员动态, 发现问题及时向医院科教科 (检验科) 和学校实习就业处、所在院 (系) 反映, 使问题得到解决。
另一方面, 学校为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确保学生的校外实习质量和安全, 与一些教学管理规范、拥有优秀带教教师队伍的医院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实习就业处作为校方职能部门, 直接与医院的相应管理机构 (科教科或教学管理办公室) 对接。通过加强院校联合的实习安全教育和管理, 形成“实习医院—实习就业处—医学院 (班主任/辅导员) 管理网络”, 保证实习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差错的发生率, 杜绝医疗事故。
2.3 规范化
根据检验差错防范教育的需要和现有的规章制度, 进一步完善学校相关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基本制度及工作流程, 形成统一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如学校的教学工作条例、实践指导教师岗位职责、毕业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实习就业处工作职责、校外实习带教教师和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等。学校实习就业处保持与各实习基地科教科 (教学管理办公室) 的密切联系, 采用多种联系方式, 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实习动态;定期召开实习基地有关管理部门领导和带教教师的教学研讨会, 共同探讨实习生的管理和安全教育;不定期邀请实习医院领导和优秀带教教师来校讲学, 利用面试招聘为学生做安全教育。此外, 实习就业处应加强与各实习组的联系, 建立每个实习组长每周汇报制度, 定期以电话、信息、电子邮件、QQ或微信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汇报本组实习情况。通过学校和实习医院两方面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 使学生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得到有效保证。
2.4 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 学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通过学校的门户网、实习就业网等信息平台接受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如在实习阶段, 实习就业处与各实习医院、各实习小组分别建立QQ群、微信群, 通过QQ、微信、电子邮箱等现代信息手段, 保证院校和师生间的即时沟通, 充分利用信息化方便快捷的优势为防范教育服务。此外, 还可通过网络平台做好对学生个体的服务工作, 如学校建有实习就业网, 实习版块把实习生的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定期更新内容;设立实习组QQ群和微信群, 及时发布实习生动态, 对实习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醒, 接受在线实习生一对一交流, 将培养学生防范差错事故的意识和能力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 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 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在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时, 把德育放在首位, 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起来, 特别注意检验差错的防范教育, 以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胡丽华.临床输血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曾阳.浅谈检验差错防范与自我防范[J].药物与人, 2014, 27 (4) :252.
检验技术专业 篇2
Ficoll细胞分层顺序
结核的诊断
化学发光竞争法检测什么
III型超敏反应的病理学特征
沙门 志贺的鉴别
IV型胶原与肝硬化的关系
慢淋的诊断-血象变化
核右移
闪光细胞出现的疾病
正常早幼红细胞占骨髓细胞的百分比
红白血病PAS染色特征
阴道毛滴虫生存的PH值
脑脊液蛋白电泳含量最高的蛋白是
中性粒细胞峰右移 抬高 变宽提示的原因
检验技术专业 篇3
【摘 要】分析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总的改革思路,并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岗前培训、考试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总结教学改革效果。
【关键词】高职 医学检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56-03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几乎渗透到检验医学的所有领域。其快速发展也给检验医学开辟了新的领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更新得太快,技术种类又繁多,对技术人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高,特别是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背景下,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合理、科学的适用于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拟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论述。
一、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专业术语繁多、理论知识抽象难懂、技术专业性强,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对基本概念搞不清、对基础理论很模糊,对技术掌握也不到位,临床实习时根本适应不了临床的分子诊断工作。因此,怎样帮助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是一个难题。
另外,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种类繁多、发展迅速,而由于种种客观的原因,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是安排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大一、大二阶段进行授课,课程安排得较早,在这个时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接触专业课,所以对分子生物学这门课很难吃透。而基于有限的理论和实验学时数,要把分子生物学的所有技术详细讲授给学生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有限的实验课时,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也是一个难题。
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思路
以广西医院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实际操作需求为核心,在现代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理论与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和改进,精心组织教学实施,构建适合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上,既需要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也需要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潜力,提高科研水平。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具体情况,在2013、2014级检验班中选取2个班做试点。为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重新整合理论教学模块,调整教学内容;采用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职业性、实践性的实训项目。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模拟临床基因扩增和分子诊断的情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启发引入新理论新技术、案例分析导入实验数据分析、分组讨论及专题讲座学习最新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上采用示教、开放实验室、实训室练习、岗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训、医院见习、病例讨论、综合训练等。改革考核方式,建立一套科学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阶段性考核的方式,先考核手工操作,再进行仪器设备操作考核,最后是学科理论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岗位模拟及出勤也在考核计分之内。
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具体方案
(一)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改革
1.改选合适的教材,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选用与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相适应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如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前使用吕建新主编的《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这本教材主要针对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不太适用;改革后选用胡颂恩主编的《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这本教材专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更适合该校学生。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时数,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侧重,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强化讲解,以及对前沿知识的扩展讲授,即适当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新进展,以帮助学生对当今科技水平发展进行深入了解。例如,在DNA和RNA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向学生强调核酸的特性;在基因扩增时详细讲解PCR反应的原理、条件、过程、特点和注意事项以及引物如何设计等;在检测病毒基因型时介绍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顺便导入基因芯片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一个个生动的临床病例中,由临床问题引出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可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另外,将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从第二学期调整到第四学期进行授课,在这个时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部分的专业课,对分子生物学这门课会更容易理解。
2.授课方法的多样化。要求知识的融会贯通,讲课方法的灵活运用、教与学的互动等非常重要。在理论知识讲授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启发引入新理论新技术、案例分析导入实验结果分析、分组讨论及专题讲座了解最新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病例分析,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实验诊断学思维和技术应用的能力。例如,对于基因测序技术、Western-Blot、2-DE等最新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结合临床和科研应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且以交论文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不定期安排学生参加院内、市内举办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新技术讲座,帮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3.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帮助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实习或毕业后在工作中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例如,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因扩增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引物的设计,因为设计好引物是PCR成功与否的关键。还要更加深入地介绍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可能出现PCR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也就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做好PCR的防污染措施。
(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1.强化实验教学改革。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出发,调整理论和实验比例,加大实验比重。根据检验学科新发展和新要求,强调对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目前临床检验工作已广泛应用各种自动化仪器和试剂盒,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商品试剂盒的使用和评价以及对各种自动化仪器的参数编程能力,以适应临床检验的工作需要。以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为例,要求学生在理解核酸分离纯化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核酸提取的操作流程、操作要点,在训练时要求操作标准化、规范化,每做一步都应有实验记录,这样才能够正确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干扰因素(如表1所示)。
2.配合理论教学开设综合性实验。重新编写实验指导,安排一些综合性实验。制订实验考核方案,充分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将哺乳动物基因组DNA的提取、PCR与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列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所需试剂、器材。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最佳的实验方案(如
(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前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岗前培训
学生进实习点前在校进行的岗前培训与常规课堂教学既存在联系,也有着差异。例如,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教学偏重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学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则更偏重职业性与实用性。因此,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前,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岗前培训。例如,岗前培训时我们用真实的病人标本,真实的商品试剂盒和基因扩增仪,模拟建设的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在训练时更严格要求操作的规范化,每完成一步都有实验记录,严格做好实验室的防污染措施,以让学生完成临床检测任务的实战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表4所示)。
(四)改革考试方法
采取阶段性考核的方式,先考核手工操作,再进行仪器设备操作考核,最后是学科理论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岗位模拟及出勤也在考核计分之内。
(五)加强师资培养
教师必须紧跟学科发展潮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才有可能培养出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邀请临床一线检验人员定期给本科室教师培训,并分期选派青年教师定期到临床实践锻炼,以形成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出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的课程相关临床检验经验的优秀教师队伍。
四、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多年的建设,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仪器、设备已相对完备,拥有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仪、电泳仪、PCR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高速低温离心机等大型、精密仪器。但从各医院调研发现,该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验室实习工作后,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比较陌生,实践操作中往往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动作。该专业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样本的检测过程,而忽略了样本分析的前处理、移液加样器的使用等最基本的手工操作,教改后更加注重样本分析前、样本分析后的细节锻炼,务必使学生每一步的操作都规范化、标准化。通过教师示范性的操作和一对一的指导,由易到难,训练学生认真完成每一项实验操作。教师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对学生持续关注、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教师在申报各级科研课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如鼓励他们参与文献的查阅收集、参与采集血样、提取血样DNA等过程。学生通过文献的阅读,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了分子生物学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参与采集血样,锻炼了胆量和动手能力;通过提取血样DNA的实验过程,更加熟悉核酸提取的实验方法。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与实验体系改革试运行中,注重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使整个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运行更加顺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出越来越多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熟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建新.分子诊断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前景[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
[2]谢青,杨广笑.分子生物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1)
[3]刘卉卉,徐涛.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4]朱彤,胡明.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5]卢庭婷,李进,陈基强,等.从各医院开展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调研结果反思本课程教学的适应性[J].卫生职业教育,2012(15)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分子生物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桂教职成【2015】22号)
检验技术专业 篇4
1 优化教学内容
1.1 临床检验基本技术课程的开设
临床检验基础是第二学期才开设的课程, 前几届学生反馈, 如果前期学习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对新学期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可以更好地进入实验状态, 而不是在开展新的实验项目时, 把有限的时间耗费在了解基本技术操作上。因此, 本教研室编写了校本教材《临床检验基本技术》, 并且在学生入学初即开设此课程。该课程教授的内容有:移液技术 (移液管及微量吸管的使用) 、离心技术 (离心机的使用) 、光谱分析技术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及维护、血液标本采集技术 (静脉采血法和末梢采血法) 与染色技术 (瑞氏染色) 。学生通过第一学期对上述项目的接触及练习, 第二学期上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时操作都比较熟练, 容易上手。
1.2 改变传统PPT的制作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常以填塞方式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接受教材内容, 且一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也较为粗糙, 常把课本内容一字不漏地照搬到PPT上, 甚至利用扫描仪将课本内容复制粘贴到课件中。如今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 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均是“90 后”, 他们反感沉闷的教学氛围及千遍一律的、毫无变化、毫无新意的教学方法。因此, 本教研室对课件制作方法进行改进, 不再照搬课本原文, 而是将重要的知识点罗列出来, 再配上与内容对应的有趣的QQ表情、动画等。这样就使得课件非常生动, 重点突出, 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尿液一般性状”章节中的“尿量”时, 介绍健康成人的尿量为1~2 L/24 h。制作课件时, 为了强调1~2 L的容量, 弹出常见的家庭装绿茶罐子的图片, 把具体的数字量化、形象化。讲解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呈毛玻璃样微浑时,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均未搜索到毛玻璃样微浑的脑脊液图片, 索性在课件中插入毛玻璃的图片, 直接加深学生感观认识。
2 强化实验教学
2.1 合理分组, 充分利用资源
本专业还招收高职单招的学生, 此类学生医学基础较好, 尤其是检验相关操作经过临床实习已十分熟练。因此, 在实验课分组时将其安插在其他学生中间, 实验课时让其对其他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示教。例如:在教授静脉采血方法时, 虽然学生看过教师示教, 但是操作时仍难免紧张, 而教师也很难顾及到每一个人, 而此时各组高职单招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则能使课程进展顺利, 节约时间。
2.2 重视实验标本的采集及制备
为了让学生看到阳性表现, 实验标本均来源于本地区两家三甲医院。学期初, 根据课程进度安排, 实验员与医院检验科相关负责人联系, 收集相应的标本。若标本不够理想, 亦会人工制备阳性标本。例如, 开展“尿液有形成分镜检”实验时, 实验员会在尿液标本中滴加血常规标本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实验时, 实验员会制备5种不同浓度的标本, 展示从阴性到阳性的梯度变化。
2.3 应用PBL教学法
PBL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讨论并达到解决问题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它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 在之前学习的相关实验操作均已熟练掌握的基础上,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 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 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提高其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能力, 而不是停留在只会做实验不会分析的阶段。例如, 课前教师从附属医院搜集并整理典型的化脓性感染患者标本, 力求临床资料来源真实、内容详尽, 包括病例、各项检查报告单和血涂片等。将学生进行分组, 教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演示给学生, 并确定讨论基本框架, 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进行讨论。按照疾病诊断步骤, 例如, 此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及体征是什么?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是哪些?血常规及血涂片有哪些异常?确诊该疾病临床上尚需进一步检查哪些指标?并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上机操作血常规检查及观察血涂片, 之后, 每组派代表发言, 其他组员补充, 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利用PBL教学法将相关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 不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而且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综合能力, 如病例的选择、问题的拟定、激发学生兴趣等能力。
3 全员听课, 严把教师关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教研室全员一学期需互相听课两次。其中, 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0次, 共20 学时, 并做好相关记录以备查验。通过听课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4 举办技能大赛
第二学年末, 即实习前举办临床检验技能大赛。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取消自愿报名赛制, 要求全员参加。参赛人员及比赛项目由比赛当天观摩的校领导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名单现场抽取。避免了以往参赛选手均是班级表现突出的学生,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化被动为主动。实验室晚上和周末对外开放, 均能看到学生练习的身影, 真正做到以赛促练, 为临床实习做准备。
5 改革考核内容及模式
学生期末成绩由3 部分组成, 即理论考核成绩 (占50%) 、实验考核成绩 (占35%) 和平时成绩 (占15%) , 可避免学生为得高分而只背书本知识不重视操作及平时作业书写的问题。实验考核侧重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实验习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以往考细胞形态知识点时, 均是教师找好细胞, 学生分组轮流辨认, 导致后面的学生多半已知道考核内容。为此, 我们改变考核模式, 由学生找细胞, 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教师指定的细胞即过关, 否则为不及格。平时成绩则由上课回答问题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来决定, 而实验报告更加注重分析的书写与实验结果讨论,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失败的原因。
6 开辟校外课堂,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凭借附属医院的优势, 组织学生去检验科见习。在临床带教教师的带领下, 参与标本采集、上机检验、仪器保养维护和质控等书本上才能见到的操作, 使学生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学生可以观察临床带教教师的规范操作, 不仅加强了无菌观念, 而且可以参与报告结果讨论, 还可以观察血凝仪、流式细胞仪等在学校实验室里看不到的大型仪器。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科学系统地评价疾病, 对临床检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及认识, 也更切合我们的教学初衷。
7 结语
以上措施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程是有帮助的, 随着临床检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日趋广泛, 临床检验基础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我们要与时俱进, 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 继续深化教学改革, 由以往单一的“教”转变为既“教”又“导”, 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摘要: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理论及实验教学均非常重要。本教研室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 利用PBL教学法, 开辟校外课堂等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检验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PBL教学法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改革形势分析 篇5
【关键词】医学论文;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能在分子水平迅速直观地反映出疾病状态下人体的物质代谢质与量的改变[1]。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当今生物化学检验内容日益增多,技术越来越呈现自动化、模块化、系统化,这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使生物化学检验教学需要面向临床应用进行改革。为此,结合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该课程的体系、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探索。
1基于临床检验需求,积极完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层次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检验医学的医学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还遵循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习课按顺序分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科为中心,与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且重理论轻实践。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临床检验岗位实际需求,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提升,符合就业需求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涵盖内容较多,学时有限,因而我们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与医学检验专业从业人员广泛座谈,与相关平行学科教师充分讨论,充分参考现行医学检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需求为重点对该课程的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我校目前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标准中总学时是94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40学时。理论部分主要由以下四大模块组成:首先是生物化学检验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仪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原理与应用技术模块;其次是人体物质能量代谢紊乱的诊断酶学,实验室诊断项目的方法、技术和临床意义模块;再次是重要组织器官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诊断模块;最后是内分泌疾病和体液相关标志物的生物化学检验诊断模块。模块化的课程标准便于随后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把握,也符合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更加条理系统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实践部分学时比例合理增加,更能保证实践教学,同时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注重教学实施,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
2.1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内容较多,各章内容相对独立,联系不够紧密。比如仪器检测系统的评价、校正、质控等部分基础知识内容因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不高而显得“累赘多余”,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等基础知识又与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有交叉和重复,而医学检验实际工作中的免疫比浊分析、体液肿瘤标志物测定、糖尿病急性代谢综合征(综合性实验)因为实验条件原因教学开展不到位,部分室内质控应用、实验室相关标准等常用的工作内容缺失,教材内容和检验师考试大纲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大量参考规划教材,积极利用网络查阅中外著作和文献,关注生物化学检验学科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进而在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并且从中筛选归纳适宜教学讲授的重难点,使教学内容模块化和系统化。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讲述血糖、血脂、血中尿素测定等传统经典知识点时利用归纳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可通过“探究法”和病例讨论法来讲授肝肾器官病变检测指标、方法和临床意义,利用PBL教学法开展免疫学临床检测知识的讲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教师应当积极建设优质、高效的学科网站,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开放式教学,制作重要章节的精品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和名师讲课录像,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提供师生互动平台,教师预留作业习题,学生能及时网上提问,有效沟通师生,增强教学效果[2]。
2.2教师素质“双师化”,教材实用化
高职医学教育着重定位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任课教师中具有双师资格的比例相对较少,与教学配套的教材又主要是由高校教师编写,有的教材在检验项目中没有详细讲述操作方法,也没有配套的相关实验教材,现有的实验教材多数落后于实际工作需求,且内容多偏向于基础性实验,使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这就容易造成学校教学与实际临床检验应用出现脱节,因而需要加大教师的双师化培养,鼓励教师考取执业证书,定期选送教师到医院或检验检疫部门相关检验岗位轮训学习,密切联系临床,切实做到教学相长。积极邀请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检验医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和研讨活动,多编写符合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实用化教材和实验指导用书。通过教材的编写使任课教师自我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为更好的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改革实验教学,教学实践一体化
参照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合理制定教学与实验实践计划并严格执行,积极推行教学实践一体化,在理论课讲授以后安排对应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趁热打铁”,避免出现“教与学”与“教与做”的分离。实验教学的工作开展上要积极向医院靠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新设备,积极开展新检测项目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上机实验操作,同时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远程视频教学,进行模拟实践操作。依托我校的三所附属医院优势,定期积极安排学生到医院参观实践,学习临床先进的检验仪器,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检验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做到“见多识广”和“识多智广”。邀请医院的专家走进实验室共同讨论和制定实验项目并亲自指导学生实验。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进行正确规范的示教,强调规范操作的重难点,并能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积极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帮教小组,相互监督和学习,在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4合理开展课外拓展,加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目前社会的发展对医学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海无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无论是走向工作岗位,还是继续向高层次深造都需要有持续性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因而在教学之外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课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题讲座,邀请相关医学课程的教授开展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中的最新应用,邀请医院的专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际病例讨论,分享经验和技术,讲述职业发展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面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积极组织实践技能竞赛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同时选派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综合性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教会学生利用检索技术查阅文献,并指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验操作,处理实验结果,在合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促进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真正做到不仅授学生以“鱼”而且授学生以“渔”。
3构建综合、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检验课程考核主要是通过闭卷的理论考核、平时实验报告和出勤率、实际操作的实验考核进行总体评价,而且多在学期期末进行集中考核,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没有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同时因为考试主要围绕课本所学内容,容易与实际职业需求脱节,造成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因而我们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理论考核内容,改革闭卷考试方式,增加平时、期中阶段性考核,增加实验考核的比重,引入医院专家指导实践技能考核,构建综合性考核评价,真正做到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3]。
3.1优化课程题库,理论考核阶段化和网络化
针对资格考试和职业需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际教材不断优化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专业试题库。题库中涵盖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单选题和X型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标准试题,每一题都标示有难度系数、题型、章节等信息。教师可以本人系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供稿负责医学论文等球球1760405151进行灵活选题组卷,系统也可以进行随机组卷。教师可以分章节或是在期中阶段性选题组卷进行平时考核测试,将同样知识点试题打乱顺序利用数字化教室进行快速考核和成绩汇总,既避免了试卷考试作弊,又能及时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4]。
3.2实验考核的仿真化
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实践操作能力既展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是学生职业素养的体现。该课程的实验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对考核方式和手段积极改革,设置仿真化的实验考核场景,邀请医学专家同行、专职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共同组成评分小组,考核内容也以临床检验中的常规测试项目为主,学生抽取题目,进行操作和答辩,评分小组给出综合评分[5]。这样,实验考核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这就要求对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高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医学卫生事业,同时医学卫生职业的发展又为高职医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积极的方向,因此坚持“以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检验技术专业 篇6
【摘要】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非常有必要。针对学生在分析化学实验技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培养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技能的重要性,知道怎样是规范操作,清楚为什么要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自我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达到培养目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 分析化学 实验技能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2015ZCY102),项目负责人为董丽丹。2015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导学案在高职高专‘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GH150631),项目负责人为蔺首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50-01
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此前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理论与实验基础,此后衔接临床检验基础等专业课程。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分析化学实验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实验中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分析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规范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实习、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1.深化学生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技能,对于实验现象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此前的实验多数是定性实验,对定量几乎没有要求,使用的实验仪器也多是精密度不高的烧杯、烧瓶、量筒等。因此学生在最初进入分析化学实验室时,往往定量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不清楚如何依照精密度选用仪器。同时,很多学生在大学仍延续高中应试化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重理论而轻实践,对实验缺乏主动性,忽略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重要性的认识[1]。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重视理论课的特点,在理论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精密度和准确度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思考托盘天平和分析天平、量筒和移液管的选用区别;在讲解误差这部分内容时,罗列不规范实验操作对结果的影响等。教师也可以搜集相关案例,向学生强调规范实验操作对实验安全的重要作用。在实验课堂上,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关联密切的趣味实验,先借助于学生熟悉又直观的变色、沉淀、仪器数值变化等定性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一步提出更高的定量要求,循序渐进,從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
2.夯实理论根基,规范实验操作
规范的实验操作并不是死记硬背、按方抓药,而是在夯实了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勤加练习的结果。分析化学的实验操作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做到准确、规范、熟练,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耐心、认真练习操作技能。教师在实验课堂中,应先讲解、演示规范实验操作,将每一个操作步骤拆分再组合,既要讲清如何操作,更要说明为什么如此操作,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酸式滴定管漏液应如何处理这个实验操作,要讲清楚如何涂擦凡士林,但为什么要涂凡士林,为什么涂凡士林之前要吸干活塞和活塞槽内的残留水、为什么涂擦凡士林的量不能太多,为什么要避开活塞的小孔等问题都要依据学生的基础适时适当地给出答案,让学生清楚的明白如此操作的原因,轻松地加强学生对此规范操作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实验课堂中加强巡回指导,言语上鼓励学生动手,行动上纠正错误操作,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到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严谨、规范。
3.改革评价方法,重视自我分析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可以将实验技能列入考核内容,在实验课和考试中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2]。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分析自己的实验操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准确度与精密度分析,分析误差来源,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规范性的认识,促进学生提高实验技能。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廖丽霞,廖小丽,方涛等. 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9:73-74,77.
[2]董丽丹,梁芳慧,蔺首睿.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高职高专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培训,2016,20:62.
作者简介:
检验技术专业 篇7
1 制定适合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的教学大纲并 选择合适的教材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医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拥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能力在各级医院、教育、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实验室技术、 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制定出了新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把重点内容放在掌握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程序和方法、掌握药敏试验方法、检验报告的解读、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上。教材暂时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倪语新等主编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这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落实在微生物的检验上[1]。目前微生物专家正在积极组织一班人员,编写新的人卫版教材,如果正式出版,内容比较合适的话可以考虑换新的教材。
2 理论教学的创新
2.1 以点带面的教学模式
临床微生物检验涉及学科范围广、内容繁琐、知识点众多,可大纲安排该门课的学时数又不多,理论学时通常在50学时左右,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把教材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很多教师讲课喜欢面面俱到, 讲课语速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对上课失去兴趣,通常是打瞌睡或低头刷微博。作者所在教研室根据《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特点,同时结合临床需要,选择所要讲授的内容,采取“抛砖引玉”的教学模式[2],也就是在授课过程中,挑选临床分离率比较高的细菌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同一类别的细菌略讲或不讲,由学生课后自学,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考察学生是否达到自学的目的,由点及面,促使学生能全面掌握该教材的内容。
2.2 围绕病种进行特殊的微生物讲解
大部分教师喜欢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的理论教学,而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以菌种性质来分类进行系统学习,往往偏向医学微生物的基础知识,重复的教学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这种按照教科书内容来讲解的教学模式又与临床关联不大。建议把教科书有关联的章节与临床标本结合来讲解,围绕病种进行微生物的检验[3]。以临床大便标本培养肠道致病菌为例,先讲述大便培养的临床意义,肠道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大便培养的临床路径:临床症状疑似肠道感染→粪便标本收集→挑选可疑的粪便进行常规筛选→涂片大便常规检查、接种麦康凯平板、血平板、SS平板、CIN平板、CCFA平板、TCBS平板、碱胨水等培养基培养→挑选可疑菌落→微生物的检验→其他特殊检测方法筛查。最后详细进行结果判断,具体分析各种肠道感染菌如沙门菌、志贺菌、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艰难梭菌、弯曲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等的性质、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此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将一种单纯菌株放在那儿让学生来做验证性实验,而是还原了目前检验科微生物室如何将病人大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这一操作过程,将微生物基础知识和临床标本的培养更好地结合到一起,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做微生物的培养鉴定是与病人的标本紧密联系一起的,同一份标本培养的目的不同,所要选择的培养基就不一样,最后鉴定病原微生物的操作流程也不一样。根据病种进行相关微生物内容讲解,一方面把微生物基础知识进行了串解;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同时也达到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成为综合性人才这一目的。
2.3 启发式教学
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处于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状态,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受到极大的压抑,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式教学就是采用诱导式办法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不断创新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诱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两个“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例如在学习肠杆菌科这一章节时,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肠杆菌与非发酵菌、弧菌科、巴斯德菌的区别,然后再用葡萄糖酸盐和苯丙氨酸脱羧酶两个关键的实验把肠杆菌科区分开,最后鉴定到种,让学生熟悉肠杆菌科鉴定的操作流程,然后把这一流程运用到肠杆菌科鉴定的综合性实验当中,实现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
2.4 加强与临床沟通能力
在医疗实践中,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抗感染治疗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临床医师希望发出的检验报告是一份诊断报告,对临床治疗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和临床医师应该经常进行交流与沟通。重视学生与临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能力, 是培养一名优秀的临床检验师所必需的素质,就今后医疗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注重是单病种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的诊断、学科之间交叉越来越紧密,这就要求从事检验的人员更多参与到临床科室对疾病的诊断当中。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方面的交流还远远不够。 为此,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一方面。通过特殊的培养与临床医师沟通是职业素质培养的一方面,教会学生多与抗感染医生进行沟通,与临床医师对于微生物检验相关病例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可以了解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预期判断、疾病的进程以及用药后的疗效。与临床医师沟通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直接参与到病案讨论会诊中,可以就标本取样的时间、取样的部位、需做厌氧培养是否采用了运送培养基等方法与临床医生沟通、也可以在血培养出现阳性报警时就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师进行什么疾病、用过什么治疗方法等沟通,这些信息可以给学生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以及后续细菌的培养鉴定提供新的思路。学生就可以快速、及时、准确地把检验报告发送到临床,让临床医师真正认识到学生发送的报告是诊断报告,而不是垃圾报告。
3 实验教学的创新
3.1 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五年制的医学检验专业转化成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从专业的转化过程来看,今后四年制的学生要重视实验操作技术。而实验技能训练,不仅是基本功的训练,也是科学素质的训练,必须从严抓起。在实验教学中,把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细菌的分离培养、各类生化反应结果的判断等,这些基本操作,贯穿微生物学检验学科实验教学全过程,是所有实验规范化操作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基本操作步骤,都应该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流程来做,特别要强调无菌操作技术,在带教数年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无菌操作概念观念淡漠、学生没有意识到不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来做,很可能导致最终的结果错误,给临床治疗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因此,每次微生物实验时都要强调无菌技术、标准化地操作流程,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技能。
3.2 增加综合性实验
无论是以前的五年制,还是今后的四年,《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都没有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的内容来进行实验,实验指导中都是给出某一个具体的菌株,让学生进行验证,实际上就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因为为同一种菌株,所以学生结果都一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 开设的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开设了球菌的鉴定、 肠杆菌科的鉴定、非发酵的鉴定、真菌的鉴定几大板块,每一个实验每位学生的菌株都不一样,要求学生根据革兰染色的结果设计后面的鉴定流程。以非发酵鉴定为例,确定革兰阴性杆菌之后,要做KIA、OF、动力、 氧化酶实验与肠杆菌科、弧菌科、巴斯德菌科区分开, 然后根据菌落、菌体特点设计微量管进行生化鉴定,或者做API 20NE鉴定条鉴定,或到检验科做VITEK 2进行全自动化细菌鉴定,学生设计好方案后让教师过目,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案提问为什么这样做,有问题的方案教师会提出建议,剩下的问题学生自己实施方案进行鉴定。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性实验只给出实验目的,学生自己预先设计实验路径,选择实验器材,到达实验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角,提高学生独立设计、独立实验的能力。同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还具有实验内容较为丰 富,实验方法较为多样,实验形式较为灵活等特点,给学生提供了极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3 “临床标本“进课堂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就地取材,把医院检验科的临床需要做病原菌培养的标本拿来作为实验教学标本。 如:血液、痰、脑脊液、尿液、粪便等各类体液或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这些标本有些是临床病人的标本,有些是带教教师模拟制作的。用临床标本或临床模拟标本进行实验,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传统实验课往往为了减少标准菌株在培养分析过程中因不典型反应带来理论与实验结果不匹配的现象,教师常常对标准菌株增菌分纯培养后再用分纯的单个菌落进行实验,虽然实验结果与课本上的菌株符合程度高,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经常处于被动依赖状态,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现在用模拟标本给学生进行操作实验,让其有进入临床实习操作的感觉,需要学生思考,考虑应该按怎样的步骤进行,选择什么样的培养基等,使学生的思辨能力由被动变为主动思考,让其思考能力及动手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多动脑勤动手,教师则积极互动,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他们分析当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不符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不是有些菌株在用药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等;使学生尽力发挥自己的理论与实验操作水平,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学生参与临床的成就感,又有利于增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知识的信心。临床实验标本能使学生快速适应临床实习,由于学生在校时既然多次接触“真”标本,而且是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所以学生记忆比较深刻,故其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能很快地适应工作。
3.4 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
检验专业培养的学生以后是要到临床上工作的, 他们面临的是患者的标本,通过对病人的标本进行处理,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最后把准确的结果发到临床科室,给临床医生提供治疗的依据,要求每一个检验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对发出的检验报告负责。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安排的内容有限, 并且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责任心不强,缺乏生物安全意识。无菌操作贯穿整个微生物检验实验中,虽然教师每堂实验课一再强调每一步的操作都要有无菌意识, 但学生依旧不以为然,无菌操作意识淡薄,标本不被环境和操作者污染是试验成败的关键,虽然学生最后都有毕业实习,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适当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见习,带学生到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参观,利用医院检验科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优势培养他们, 向他们展示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及自动药敏检测系统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收获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另外临床上面临的是从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到的病原微生物,学生为自身安全考虑会格外注意生物安全,在课堂上不容易培养的生物安全意识通过见习就轻松的得到解决。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处理标本时标准化的无菌操作技术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可以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为将来培养优秀的临床检验工作者奠定基础。
3.5 改变实验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中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4:5,今后还有增加的可能性,最好能达到1:1的比例,因此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也应当相应提高。教研室将实验课成绩的比例提高到40%, 在这40%里面,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各占10%,综合性实验考试占20%,平时成绩除包括学生能否按时上课外,还应加上平时在课堂上布置的思考题,以及每次实验课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估[4]。综合性实验考核调整为:给学生一块带有菌落的平板,让其根据菌落特点,自己选择一些相应的实验来判断出该细菌的名称, 教师依据该学生实验选择的正确性、规范化操作水平、 以及最后的结果综合评定该学生的实验考试成绩。通过以上做法,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学生观察、发现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检验技术专业 篇8
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指高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培养的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优于其他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1]。创建特色专业是引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水平整体提升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在“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深化产学合作,落实工学结合,促进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创新特色求发展,主动适应区域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遵循高职教育办学规律,深化校院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学校“以医技类专业为重点,以特色专业为品牌”的发展定位。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专业建设思路[2],坚持走“内涵、质量、精品”的发展道路,突出特色。以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我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2 建设原则
2.1 社会需求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其专业设置、调整与社会需求高度一致。进一步巩固优势,强化特色,做出品牌。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强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检验专门人才。
2.2 院校共建原则
利用行业优势,开发行业具有的师资资源、场地设备资源、知识技术资源和市场信息资源,强化特色专业与行业的对接性,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与医院深度融合,形成校院共同建设特色专业的建设体系,推动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3 创新性原则
贯彻创新发展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遵循创新原则,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彰显独特个性。强化专业特色,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努力形成以国家级、省级、校级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优势稳定的专业群。
2.4 示范性原则
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提高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3]。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高职校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3 建设目标
根据医药行业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创建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使其具有省内领先、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发挥其龙头作用与示范效应。通过建设,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进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4 建设方案与实施
4.1 更新专业建设观念
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4]。通过学习有关文件,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传统的专业教学观念,以适应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在保证学校人才培养总体定位的基础上,做优做特专业,体现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特色与规格特色,形成具有相应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特色和培养方法等特色。
4.2 明确专业建设发展定位
坚持专业调研论证,明确社会需求,使特色专业设置有效对接区域医药卫生行业,紧跟行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的变化、发展。健全完善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吸收行业专家参与特色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积极跟踪行业发展,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科学有效的调研报告,确保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坚持岗位能力分析,建立健全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定期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凸显岗位能力要求的变化,形成适应行业需求变化的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其分析成果在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转化,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求中充分体现。
4.3 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专业建设作为我校创建特色的战略措施,起着“龙头”作用,根据国家、省高职教育指导性文件精神以及专业调研结果,贯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行业发展变化适时滚动修订。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并有效实施。着力推进工学结合、校院合作的办学模式,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搭建工学结合、校院合作平台,努力争取行业专家支持和参与办学,在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等方面建立稳定的关系。积极探索与医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办学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开放的、灵活的、具有激动功能的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5]。
4.4 构建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
追踪医药卫生行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积极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及课程标准,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努力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职称资格考试有效对接。着力建成能贴近岗位技能要求、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设计“教学做”合一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情境,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开发《体液检验技术》和《血液病检验技术》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好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共享特色专业优质教学资源。不断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硬件环境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6]。
4.5 建设紧密型实训实习基地
立足区域医药卫生行业发展实际,充分利用我市行业优势,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启动校区直属附属医院建设,形成“前校后院”、校院合作的办学机制,着力建设“共建、共管、共享”的紧密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坚持“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实践教学理念,新(改)建理实一体化教室4个。进一步健全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提高利用率,注重技能训练效果。本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60万元以上,生均实验实训开出率100%,实训基地平均利用率85%以上。以员工培训、顶岗实习等合作项目为切入点,建成功能多样、管理良好、合作共赢的校外实习基地达20个以上。依托良好的、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始终与服务第一线保持密切联系,进一步促进产学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学的思维方式及创新意识,造就高技能人才[7]。
4.6 开展校院合作教材建设以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
重点,根据职业性、超前性、地方性的原则,优先选用教育部推荐的高职优秀教材;加强校本教材建设,目前本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并编写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实训指导教材8门,基本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优化配套医学高职教育教材体系。根据行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大力推进和开拓多元化、多层次的教材建设形式教材建设除传统的文字教材,还有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子课件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网站等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教材等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并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丰富,实现教材的持续发展[8]。
4.7 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提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在于教师,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在人才培养中肩负着教育引导的作用[9]。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多渠道、多模式引进一批高层次、高学历的人才,努力从年龄、学历、职称、双师等多个结构维度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结合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校外行业专家、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努力在特色专业中,建成一支专业结构优化、具有良好科研或专业技术背景、教学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充满活力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力争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建立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使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
特色是高职院校生存的生命线,走特色发展之路,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遵循正确的专业建设原则,确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目标,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努力加强自身特色专业建设,并以特色专业辐射和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3):47-49.
[2]周茂东,张福堂.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09,(1):58-60.
[3]邢邦圣,汪为春.高职院校创建特色专业的思考[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1):8-10.
[4]牛国庆,王海娟.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330-332.
[5]戴翔东,石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1):52-55.
[6]侯振江,李红岩,李吉勇,等《.血液病检验技术》课程开发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0):2415-2417.
[7]侯振江,李红岩,李吉勇.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7):992-993.
[8]孙福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1):40-42.
检验技术专业 篇9
关键词:药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制药企业,高职,课程调研
0引言
《药品分析与检验技术》是高职制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改善目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此课程的教学现状, 本着以“企业调研定岗位, 以岗位定能力, 以能力定课程内容”的思路, 课程教学团队深入制药企业调研, 分析职业岗位群与工作任务, 归纳岗位职业能力, 找准课程定位,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充分的依据。
1课程调研基本情况
2.1 调研单位
考虑到我院制药专业学生就业实习的需要和专业对口性, 选择了接收我院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企业和长期生产实习基地单位作为调研单位[1]。选择的陕西地区10家制药企业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私营企业: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西安博爱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超群制药有限公司、陕西欧柯药业有限公司、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西安汉丰制药有限公司、陕西京西药业有限公司、西安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渭南高新区海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摩美得制药有限公司。
2.2 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为企业质量管理部、生产部、采购部、仓储部、设备动力部等部门的经理、技术负责人、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等。
2.3 调研的方式
调研的主要方式为与企业相关人员座谈、与本专业毕业生座谈、发放课程调查问卷、参观制药企业现场、企业实践学习、查阅企业相关规章制度与规程等[2]。
2.4 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详见课程调研结果分析。
2课程调研结果分析
2.1 需要具备药品分析与检验知识的岗位
其岗位主要是药品质量分析检验和质量管理2个岗位, 此外, GMP办公室、产品研发、药品经营与养护管理、物料管理、制剂工艺员、制水员、库管、产品销售等岗位也需要课程的部分知识。
2.2 药品分析与检验的对象
其对象不仅包括原料药、药用辅料、制药中间体、制剂等, 还包括药厂水质、洁净区环境、药品包装材料与容器等。
2.3 药品分析与检验需要具备的知识
主要包括:掌握正确查阅药品标准的技术规定及中国药典的基本内容的方法, 掌握药物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原理及应用, 掌握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各种剂型、包装材料、药厂水质、洁净区环境等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掌握正确记录并准确计算、分析检验结果, 撰写检测报告的相关知识, 了解药物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方法等。
2.4 药品分析与检验岗位职业能力
其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见表1。
2.5 课程主要欠缺和应增强的方面
从目前毕业生的企业反馈和企业需求分析, 课程主要欠缺和应增强的方面是专业实操技能, 其次还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数据处理、文档整理、相关行业的法规标准知识等。
2.6 药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
大部分企业认为制药专业学生取得药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是很重要的。
2.7 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被调查者建议课程应将实践内容大幅增加, 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同时应采取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3对课程建设的一些建议
3.1 找准课程定位,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找准课程定位,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充分的依据。《药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是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是一门培养药品质量检验和药品质量管理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综合技术课程, 也是与药物检验工职业资格密切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和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的职业储备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将来能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监督和使用等不同的工作领域从事药品质量检验与监控工作, 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意义[3]。
3.2 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 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过去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编排往往是以学科型“以掌握并区别一系列同类药物的分析方法及差异性等理论知识”为课程设计理念的, 不太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通过深入制药企业调研, 分析职业岗位群与工作任务, 归纳岗位职业能力, 转化课程设计理念到“以药物检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以完成药物检验真实的工作任务为目标”, 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3.3 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在企业一线岗位工作, 需要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应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 以项目化教学为改革重点, 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 进一步改革、完善、充实实训内容,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尽量做到“教、学、做”一体化[4,5]。
3.4 加强药品检验工职业资格培训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增强高职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和就业与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我院开始推行“双证”制教学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式) , 把《药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和药品检验工职业培训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的有效途径[6]。
参考文献
[1]孙宾宾, 郗伟.针对我省石油、煤化工企业职工的有机化学课程[J].内容调查, 2012 (18) :229-230.
[2]李永红, 苏谦.高职艺术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调研现状分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1 (4) :74-77.
[3]宫莉萍.高职药品质量检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21) :68-69.
[4]芦静华.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0 (1) :26-28.
[5]刘冬琳, 吴杰.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价值工程, 2011 (8) :6-7.
检验技术专业 篇10
1 院校多元合作,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1 成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
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基础上, 成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 理事会会员单位包括多家行业单位, 表决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和理事会年度工作计划。借助理事会平台, 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以合作办学、专业建设、毕业实习、学生就业为主要形式开展合作, 使校企合作机制从原有的以学校为主、医院被动参与的合作形式向医院主动参与、校院共同管理的形式转变。
1.2 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修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委员会成员包括行业专家和校内外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 对行业需求、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设置等内容进行研讨, 准确把握专业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定期邀请行业专家来校开办专业系列讲座, 定期与兼职教师沟通交流合作。与行业专家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质量评价和科技培训与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合作途径、渠道和方法, 搭建多元合作的“四平台”, 即资源共享平台、合作育人平台、社会服务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 建立起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 多层次、全方位的长效合作机制。
1.3 与附属教学医院建立深度合作机制
学院与附属医院签订协议后, 成立合作领导小组,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医院检验科深度合作, 进行岗位互聘、成立核心课程组、学院教师和医院医师集体备课共同参与教学、校院合作拍摄专业录像、收集教学标本、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建立专业教师临床实践基地、设置专业课程实训任务等。
1.4 制订了合作教学基地教学管理运行制度
制订了如校企合作人员培养培训管理制度, 企业人员定期参与专业建设制度, 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管理制度[1], 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计划、方案和管理制度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定期派出教师对实习基地进行巡查, 及时与校外实训基地沟通, 反馈实训基地、实习学生的意见及情况, 并做出总结, 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学生实习顺利进行。有关单位也制订了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指定带教教师对实习生进行生活、学习指导。通过校内、校外合作教学基地的相互协作, 充分保障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圆满完成毕业实习, 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1.5 构建产教结合、交互培养的“双师”队伍建设多元合作机制
制订师资培养计划, 包括专任教师定期下临床计划, 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计划, 专兼职教师课程建设、科研合作计划等, 做到产教结合、交互培养。
2 校企紧密合作, 共建优质核心课程
2.1 校企融合, 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检验教研室与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融合建设, 先进行岗位互聘, 再融合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组, 接着定期开展集体备课, 然后共同承担专业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共建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 按照专业建设规划, 积极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与行业合作完成了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为学生与教师搭建了沟通的平台, 为学生网络学习提供了互动的平台, 学生反响很好;共同完成教材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从岗位需求出发, 与行业合作, 开展职业分析,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在建设以上优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 加强教材建设, 牵头组织其他院校的相关教师及行业专家共同编写与项目化课程相匹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项目化教材, 完全打破学科体系限制, 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 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项目, 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并运用于教学中, 学生反馈效果好。
2.2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
在教师中对教学理念进行进一步宣传, 使其学习并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文件, 观摩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过程。在核心课程中, 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2]。教学模式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思路, 努力营造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根据工作任务列出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 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 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工作任务,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 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及时进行实践教学, 既利于教师的“教”, 又利于学生的“学”, 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实效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突出技能训练,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编的项目化教材进行教学, 与行业专家进行探讨, 不断修改完善项目化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使教材更适用于学生的学习。
3 专兼结合, 打造高素质“双师”教学团队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和教科研活动, 以师德师风建设、专业梯队建设、“双师”素质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 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 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 以校企合作为组织模式, 完善教师激励制度, 强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形式, 形成合理高效的师资梯队, 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
3.1 专业带头人培养
通过培聘结合进行专业带头人培养, 聘请知名专家担任学院兼职督导。遴选培养专业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 支持专业带头人参加学术交流、主持重点课题或教学改革, 把握专业发展方向。近三年, 组织专业带头人多次赴国内外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专业建设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 并将先进理念引入专业教育。通过主持专业调研项目、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关注专业发展的新动向, 了解了最新发展动态, 把握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3.2 骨干教师培养
选拔中级以上职称、具有职业资格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组织或鼓励骨干教师进行国内外培训, 参加学术会议, 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教材建设, 主持或参与科研教改课题、下临床实践等。骨干教师每人完成1门以上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承担特色教材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等任务。
3.3 青年教师培养
采用导师制、试讲制、听课制、集体备课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导师从师德规范、为人师表、教学方法及学术科研等方面全方位培养青年教师, 使其健康发展。采用互相听课的方式, 让青年教师熟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应用, 吸取老教师的经验, 同课程教师集体备课, 相互学习、沟通交流。注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同时安排青年教师下临床实践, 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比赛。
3.4 兼职教师培养
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平台, 创新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机制, 聘任行业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兼职教师。学院对兼职教师进行了教学能力的系列培训, 选择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双师”素质的行业技术骨干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承担实习带教工作。建设一支由行业一线检验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除了参与课程教学和实习指导之外, 还参与专业建设、教材建设, 并定期来校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开设系列专业讲座, 帮助学生更早进入准就业状态。
4 行业参与, 建设功能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4.1 改善校内实训室的教学条件
与行业密切合作, 进行校内实训室改造。为了更好地适应临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了实验室改造。通过参观学习制订改造方案, 邀请行业专家利用专业研讨会对实验室改造方案进行修改论证, 建立了模拟检验科, 让学生实训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改建了理实一体实训室, 用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行了大量调研, 并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讨, 科学论证, 综合考虑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和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 结合设备的经济性和使用效率, 确定最佳设备采购方案, 完成了校内实训基地实验设备的招标和购置;行业采用各种形式 (如捐赠仪器设备或资金资助) 资助学院专业建设。所有设备安装到位并验收合格, 纳入全院设备管理, 发挥了其教学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4.2 拓展了校外实训基地
不断拓展新的优质实训基地, 为学生实习提供了保障, 并在附属医院内设立课堂, 建设“企中校”, 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行业企业的生产或服务过程紧密结合, 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 发挥专业优势,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5.1 开展检验技术培训咨询服务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充分发挥技术上的优势, 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等工作。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办化妆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培训班, 提高了学员本身的岗位检验能力及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同时, 主动为学院内有关部门解决技术上的疑难问题, 每月对附属医院的医疗环境和医疗器械等进行卫生检测。近年来, 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坚持为学校食堂进行卫生监测,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改建议, 在技术上给予咨询指导, 并进行定期跟踪随访, 为创建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开展良好的餐饮服务提供了安全保障。专业教师还利用休息时间免费为群众测定血型。
5.2 为行业开展学历教育
不断规范成教工作, 探索成教新特点, 搭建人才终身教育的服务平台, 承担成人继续教育任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承担了江苏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专业专升本的继续教育工作, 涉及专业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药学专业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承担所有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及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虽然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我们将不断更新观念, 不断地改革和进步, 继续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密切与企业合作, 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 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浦春, 冯钢, 武其文, 等.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实践[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 (1) :173-175.
经受“检验”选择合格专业 篇11
浸润性肺结核(活动期),学校可不予录取
某省文科考生尹红,2009年高考分数541分,超过当地一本文科省控线1分,在高考体检中被查出有浸润性肺结核(活动期)。一本平行志愿报考福州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延边大学。二本第一志愿填报四川师范大学,第二平行志愿依次为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宜宾学院。考生的档案在一本批次曾被投进四川农业大学,但以“不符合体检指导意见中的1-6”为由退档。二本批次录取时,考生的档案又先后被投进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但都以同样的理由被退档,最终该考生的档案一直没有投出去。
不予录取的情况对考生来说是非常残酷的,好不容易考得好分数,最终却因为身体原因被淘汰,考生一定很难接受。
在体检中,如果考生被检出患有某种疾病或身体有某种缺陷,那么一定要将当年的《指导意见》拿出来,对照自己的身体状况仔细分析,看看自己不能报考哪些学校或者专业。在尹红的退档理由中,院校均以不符合体检标准中的“1-6”为由将其退档,那么《指导意见》里“1-6”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翻开《指导意见》,第六条的规定是这样的:“结核病除下列情况外可以不予录取。(1) 原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已硬结稳定;结核型胸膜炎已治愈或治愈后遗有胸膜肥厚者……”。从《指导意见》的原文件来看,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以及西华师范大学将该生的档案退回,也是符合政策要求的。除了浸润性肺结核(活动期)外,如果考生患有严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除外)、心肌病、高血压病;重症支气管扩张、哮喘,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严重的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携带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相关院校是可以不予录取的。考生在体检前如果知道自己患有某种疾病,一定要事先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否则,就可能给自己造成落选的后果。
视力受限,不予录取的专业最多
2009年,在理科提前批录检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位高考分数是502分,超一本线4分的考生,被浙江海洋学院退档。在该校退档的考生中属于“高分退档”,实际上,该校录取的理科考生在其所在省的调档线只有471分。按理说,以考生超过该校调档线31分的分数,被该校录取是绰绰有余。究其原因,该生报考该校的航海技术与轮机工程专业对考生的视力要求比较高。航海技术要求考生双眼裸眼视力达到5.0,轮机工程专业要求考生双眼裸眼视力为4.8,而该考生的双眼裸眼视力只有4.6,均不符合这两个专业对考生的视力要求,考生被退档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不戴眼镜的考生很少了,考生们的眼睛在十几年的寒窗中,多多少少有点小毛病。近视眼、色弱、色盲也是《指导意见》里被限报专业最多的,那么考生如何对照自己的视力情况,有效填报相关专业呢?
其实,“近视眼”报考受限的专业不光是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专业了,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都不能被飞行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海洋船舶驾驶及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录取;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4.8者,不能被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等专业录取。如果考生在体检中查出裸眼视力过低达不到上述专业的要求,可千万不能抱着侥幸心理—— “万一招生老师没发现,就被录取了”。老师们在审阅考生的电子档案时,可是火眼金睛,逐条对照《指导意见》里相关规定,严格筛选的。如果抱着侥幸心理填报不符合要求的某些专业,则只可能给你带来退档的后果。
院校和专业录取中,除了对“近视眼”有要求,如果考生的视力被检出有色盲和色弱,那么有些专业同样是限报的。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公安技术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类各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态学、侦察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
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除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外,还包括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摄影、动画、博物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应用气象学、材料物理、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探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
如果考生的眼睛还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兰、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被录取的专业除上述色盲、色弱限制的专业外,还不能报考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图书档案学类各专业。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兰、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能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因此,如果考生的体检结果发现视力有些问题,那么就要对照《指导意见》有效避开相关专业,报考那些对视力没有要求的专业。
口吃,语言类专业不宜就读
2009年,某省文科考生高考分数511分,超当地文科二本省控线31分,第一志愿报考宜宾学院,专业为英语,不服从专业调剂。该生在正常投档中,以超出该校调档线31分的较高分数被投档到该校。但在录检中,笔者却发现该生的档案被退回,学校的退档理由为“该生患有口吃,不宜就读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
英语是一门对考生口腔和听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可以想象一个口吃者学习英语的难度。无论是从考生进校后在学习专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还是将来就业可能受到的影响等角度考虑,院校将这名考生退档都是符合规定的。
“不宜就读”的情况比较多。除了上述情况,如果考生的眼睛患有屈光不正(近视眼或远视眼)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土建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化工与制药类、武器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医学类、心理学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地质学类、大气科学类及地理科学、测绘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不宜就读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各专业及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如果考生患有斜视的眼疾,还不宜就读医学类专业。
考生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或肢体残疾(不继续恶化),以及主要脏器:肺、肝、肾、脾、胃肠等动过较大手术,功能恢复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能源动力类、公安学类、体育学类、海洋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类、测绘类、海洋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武器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科学类、环境生态类、旅游管理类、草业科学类各专业,及土木工程、消防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学、法医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不宜就读烹饪工艺、西餐工艺、面点工艺、烹饪与营养、表演、舞蹈学、雕塑、考古学、地质学、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铁道与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公路与桥梁工程、铁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
考生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的,不宜就读法学各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新闻学、侦察学、学前教育、音乐学、录音艺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医学各专业。若考生患有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则不宜就读教育学类、公安学类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法学、医学类、新闻学、音乐表演、表演各专业。
虽然,根据相关规定,对于“不宜就读”的考生,学校不得以体检结果为依据,拒绝录取达到相关要求的考生。但校方往往会考虑考生进校后某些专业学习和就业的特殊性,在相关专业录取时,对体检为“不宜就读”的考生亮红灯。鉴于此,考生填报志愿时必须仔细查看体检结果,根据医生的建议对照《指导意见》和学校的《招生章程》相关规定,谨慎报考某些专业,而不能只凭自己的兴趣盲目报考,否则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退档的厄运。
除了《指导意见》里的相关规定,有的院校由于有着较强的行业特点,在招生过程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特殊要求,如北京外国语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规定:“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由于我校学科专业特点,凡有口吃、嘶哑、或口腔有生理缺陷及耳鼻喉科疾病之一而妨碍发音的、有听力障碍者不予录取。”因此,考生在报考这些院校时,一定要认真查阅相关院校的《招生章程》,看看这些院校是否还有一些补充规定,如果自己的身体条件不符合院校要求,在填报志愿时,则要有效避开,否则,就可能因为填报失误导致落榜。
身高,院校补充规定屡见不鲜
2009年某省一名理科考生吴军(化名,男生),高考分数568分,高出当地一本省控线70分,平行志愿的A志愿填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依次报考该校的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方向)、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该生最终被该校的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该生因没有被最喜欢的交通运输专业录取,故打电话到该省录取场信访办咨询。原来,该校2009年《招生章程》规定:“报考的考生除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外,还要求肝功能正常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色觉正常,男生身高不低于168CM、女生身高不低于160CM,其中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方向还要求考生单眼裸视E字表4.9以上,无语言、发音、听力障碍。”该生身高只有165cm,因此不能被自己最喜欢的交通运输专业录取,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吴军(化名)填报志愿前,就阅读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章程》,相信录取期间,他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被录取到心仪的专业而迷惑不解了。《指导意见》虽然没有对考生身高提出要求,但在各院校的《招生章程》里,相关专业对考生身高要求的补充规定,那可是相当普遍了。除了南航的交通运输专业外,很多院校开设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对考生的身高要求非常常见,如广东商学院2009年《招生章程》规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身体要求:男身高1.70米、女身高1.60米以上。”
除了身高外,有的院校也根据其开设专业的特点对考生的其他体检要求提出一些补充规定,如首都医科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规定:“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不招收左手的考生。”因此,考生在报考某些院校的相关专业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院校的《招生章程》,看看自己的体检结果是否达到院校的相关规定,再谨慎报考。否则,即使报考了,也可能因不符合院校的要求被退档或者调至相关院校的其他专业。如果考生确实对某一专业非常感兴趣,不妨改报其他没有相关要求的某些院校的相关专业。
注:由于本期出刊时院校2010年的《招生章程》还未出台,本文暂以2009年《招生章程》为例,待新的规定出台后,考生以新的规定为准。
检验技术专业 篇12
一、对象
2008—2010届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共计235人:其中2008级63人, 2009级78人, 2010级94人。
二、方法
发放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问卷, 共发放235份, 收回有效问卷235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0%。
三、结果
1. 近几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期望与实际相比过高、就业区域向大中城市涌动, 且就业心理压力过大: (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数增加。近年来, 各高校连年扩招,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高等教育从以往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 国家统一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过渡[2]。且卫生医疗相关机构需求与毕业生就业需求失衡, 大学生普遍自主创业的意愿不足, 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沟通[3,4]。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 就业区域向大中较发达的城市涌动, 且期待高薪金、高待遇、有编制的工作岗位[5]。
本次调研对2008—2010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做一统计: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在医院检验科就业的比例始终在60%以上, 其他40%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各级医院的病理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科研机构和学校、仪器试剂公司、服务社区等。 (3)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多选择大中城市。随着一些沿海城市近年来高速的发展, 和一些中小城镇形成了较大的差距, 毕业生们都涌向“北上广深”等地, 造成了人才集中, 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
近三年,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生源地与就业地相同的比例为57.02%, 生源地与就业地不同且流向大城市的比例为42.98%, 生源地与就业地不同且流向小城镇的比例为0。 (4)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过大。面对严峻的就业情况,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其实比较脆弱, 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紧张、自负自大、盲目跟从、自卑胆怯、虚荣攀比的心理, 给当前的就业造成多重压力。
2.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途径: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多种多样, 社会、学校、媒体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就业途径, 如:市政府及卫生局举办的毕业生双向选择会、政府机关人才中介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市政府卫生局网站提供的网络招聘、大中专毕业生自荐、各级用人单位直接到高校招聘、熟人介绍等。
通过调研将近三年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予以统计, 其中各级用人单位直接到各高校招聘的成功率较高。
四、讨论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该继续秉承“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方针。且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满足职业岗位群人才规格的需求, 更加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关键性。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适当限制招生数量, 防止每届招录人数盲目上调,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毕业生素质, 使其具备良好的工作技能、广泛的临床思维能力、多方面的人文素质。加强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和相关形势教育的学习理解, 以及就业心理的指导[6]。学校要帮助毕业生抢占就业市场先机, 拓宽见习和实习基地, 搭建各方面的就业平台[7]。毕业生应该在就业中准确定位, 提倡较早抓住机会, 应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发展”的新时代就业理念。本着“厚基础宽口径, 淡化专业”的原则实现就业。
摘要:针对我校高职2008—2010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 采取问卷调查的调研方式, 对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就业,调研
参考文献
[1]李晖.浅谈提高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做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 (29) 30-31.
[2]刘玉英.当代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17) :12-14.
[3]曹燕, 温旺荣, 郑仕富.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9) :28-29.
[4]岩磊, 刘彦明.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2) :291-293.
[5]陈孟平.浅探高等医学院校就业现状及其对策[J].社科纵横, 2008, 28 (3) :207-208.
[6]徐松美, 张立东.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 31 (3) :344-346.
【检验技术专业】推荐阅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2-18
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12-06
检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2-20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12-02
(检验类专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考核试题06-16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11-28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题12-26
检验评定技术07-23
粮油检验技术07-29
木材检验技术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