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入式髓内针

2024-09-21

旋入式髓内针(精选4篇)

旋入式髓内针 篇1

胫腓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 约占10%。胫腓骨骨折的治疗目的是恢复小腿的承重功能, 防止发生膝踝关节劳损。随着四肢长骨骨折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 内固定治疗骨折的质量不断提高, 旋入针治疗胫骨、股骨骨干骨折应运而生。它可有效控制骨折的旋转和短缩畸形。我院2006~2009年, 应用旋入针治疗胫骨、股骨骨干骨折30例, 疗效良好, 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2009年, 使用旋入针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30例。其中, 男24例, 女6例;左侧14例, 右侧16例, 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3例;平均年龄27岁 (17~56岁) ;闭合性骨折22例, 开放性骨折8例。致伤原因:车祸9例, 摔伤7例, 高处坠落伤4例, 重物砸伤6例, 合并多发损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2 d (4~15 d) , 旋入针均来自天津市打通威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式司。

1.2 方法

本组30例胫腓骨骨折均采取先闭合整复, 如闭合整复困难则切开整复旋入针内固定。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 患肢驱血, 上止血带, 先行在C形臂透视下手法复位骨折端, 直视下手法复位, 对手法复位困难的粉碎性骨折则与胫骨前小切口直视下手法复位。然后尽量屈膝, 胫骨结节上方正中纵行切口, 将髌韧带牵向外侧, 显露胫骨平台前缘, 在胫骨结节上缘, 髌腱止点上方, 平台下1 cm处, 用骨锥向下穿透骨质, 进锥点必须位于髓腔轴线。扩髓器插入髓腔扩髓至骨折近断端, 先用8~9 mm扩髓器探查髓腔的宽度及长度。根据扩髓器的长度、宽度选择的旋入针长度, 然后将所选旋入针旋入, 再打入锁片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不用外固定。术后1周开始无负重肢体功能锻炼, 4~8周开始部分负重, 有连续骨痂形成完全负重。

1.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均不采用外固定, 常规防止感染及支持对症治疗。术后2~5 d后开始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 1~2周后拄双拐下地开始无负重肢体功能锻炼, 4~8周开始部分负重, 2~3个月后有连续骨痂形成, 基本去拐杖开始负重活动, 但早期要避免过度负重, 每1~2个月X线片复查1次。

2 结果

30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12周, 未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 骨折全部愈合, 患者髋、膝、踝关节活动正常。

3 讨论

3.1 旋入式髓内针固定的机制

在骨折愈合期中, 内固定物的目的在于将作用于骨折一端的力线传导到另一端。AO接骨板内固定为偏心式固定, 存在明显的应力遮挡作用。外固定支架对于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骨折端的血运, 又能够提供相当的固定强度, 但文献报道, 外固定架固定存在固有的缺点和潜在的并发症, 如针道感染、固定松动、骨折错位、延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带锁髓内钉的内固定虽然为中央型内板式固定, 但其抗扭转强度较低, 锁孔与横钉部位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 容易发生断裂, 且带锁髓内钉多为静力交锁, 使活动时骨折端之间的生理应力刺激减少, 影响骨痂生长及愈合, 且有锁钉弯曲, 断裂, 松动, 脱出及锁钉锁定困难, 骨折两端坚强锁定, 骨折愈合过程中无加压作用, 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缺点。旋入针即具备交锁髓内针的固定特点, 又无锁钉弯曲、断裂、松动、脱出及锁钉锁定困难等缺点。旋入式髓内针分旋入主钉和锁片两部分, 近端翼型防旋, 中部平面锁定, 远端分叉防旋, 通过骨干的中轴线固定, 主针旋入远端, 加压稳定, 对稳定性骨折具有断端加压作用, 配之以锁片形成平面锁定, 具有更强的抗旋转力。去除偏心固定的弯曲应力, 从而避免了应力集中, 提高了疲劳极限。同时它是一种弹性固定, 使骨折端在早期活动过程中受到有效的生理应力刺激, 从而促进骨痂生长, 加速骨折愈合。旋入式髓内针的优点, (1) 旋入式髓内针结构合理, 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能满足经骨干骨折内固定及功能锻炼的要求。 (2) 形成平面锁定, 具有更强的抗旋转力。 (3) 锁片锁钉成功率高, 置入锁片安全可靠, 不需另加切口, 手术操作简单, 容易把握, 手术时间短, 出血少, 手术切口少。 (4) 符合微创原则, 闭合穿针或仅有限切开复位穿针, 体现微创意识, 对骨膜及软组织损伤减少至最低程度, 对局部血液循环破坏小, 给骨折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5) 使整个骨折为整体, 固定可靠, 起到中央型内夹板固定作用, 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及肌肉康复训练, 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骨折延迟愈合防范措施

胫骨全长位于皮下, 周围软组织少, 骨性标志及骨折端的位置易于触摸清楚, 闭合复位成功率高。因此尽量闭合复位穿钉对软组织和骨折部的血管损伤小, 有利于骨折愈合。闭合复位时C形臂X线机透视骨折端, 若骨折远近端骨皮质厚度对应不一致则提示有旋转移位。粉碎性骨折无法闭合复位时, 应采取辅助小切口切开复位方式。因骨折发生时, 移位碎骨块特别是胫前碎骨块已对胫前皮肤软组织产生不同程度挫伤, 如术中再强行通过皮肤推顶碎骨块复位, 势必进一步加重对皮肤软组织的损伤, 从而导致局部出现皮肤坏死、骨外露。对线不良尤其容易发生与胫骨近1/3骨折, 节段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胫骨近1/3的骨折, 一般是外翻成角, 这是由于进针位置偏内或进针方向偏外;也易发生向前成角, 是由于进针口太偏近后侧。进针口应在髓腔的中心线上, 且方向为垂直。对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及节段性骨折, 由于不能达到坚强的内固定, 可铺以石膏外固定, 术后不应过早负重。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旋入式髓内针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2009年胫骨干骨折患者30例, 采用旋入针固定。结果:30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12周, 未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 骨折全部愈合, 患者髋、膝、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旋入式髓内针治疗胫骨干骨折, 在有效可靠固定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减少剥离骨膜, 保护局部骨折块的血运, 加速骨折愈合,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具有创伤小, 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等优点。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旋入式髓内针,骨折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1060-1110.

[2]成有军, 李强, 蔡浩, 等.开放性胫骨骨折的3种固定方法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 2005, 7 (6) :426-427.

[3]卢世璧.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045-2100.

[4]饶东, 曾晓波.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11) :71-72.

[5]葛宝丰, 卢世壁.手术学全集.矫形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258.

[6]董天华.对骨折治疗中几个问题的意见[J].中华骨科杂志, 1996, 16 (4) :203.

旋入式髓内针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6例患者,男121例,女175例,年龄21~72岁,平均46.5岁,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201例占65.6%,采用带锁髓内针治疗105例占34.4%,闭合性骨折279例占91.1%,开放性骨折27例(Ⅲc型开放骨折不在讨论范围内),占8.9%。

1.2 影像学检查

常规行长管状骨干正侧位X线片检查,其中肱骨干骨折86例占28.1%,股骨干骨折102例占33.3%,胫骨干骨折188例占38.6%,本组均按AO分型,其中A型骨折108例占32%,B型骨折93例占30.3%,C型骨折105例占37.7%。

1.3 手术方法

本组306例患者均系用切开复位,全部骨折端仅剥离部分骨膜以利复位及骨把持器把持,顺行进针AB型骨折均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针固定,C型骨折均采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针固定(远近端一期均为静力锁定钉)C型骨折均一期植骨,B型骨折部分植骨,A型骨折一期均不植骨,A型骨折术后不用外固定,B型及C型骨折术后外固定3~4周。

2 结果

术后采用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患者两例锁定钉孔表浅感染,取出锁定钉后感染伤口愈合。4例锁定钉松动但无不良临床症状。4例骨延迟愈合,追其原因为骨折远近端锁钉均为静力锁钉,取出远端锁钉,部分负重后,骨折愈合。

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针固定的患者,两例因糖尿病切口感染经换药伤口二期愈合,两例因高龄骨延迟愈合,所有306例患者,随诊1~7年,平均4年无骨不连。无内固定物折断,无骨折畸形愈合,无医源性粉碎性骨折。

3 讨论

3.1 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长管状骨干骨折的特点

长管状骨干呈直管状结构,是髓内针固定的理想部位。髓内针内固定有利于对抗重力以及肌肉和韧带所产生对骨干的负荷。正常骨干受到压力折弯和扭转的负荷,折弯和扭转负荷则产生了对骨的张力,压力和剪切力。髓内针同其他内固定、外固定相比,更接近身体的活动中心,受到的负荷更小,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骨骼本身将分担的负荷逐渐增加,同钢板内固定相比,优点更多:①髓内针所受到的负荷小于钢板固定,使它不易疲劳折断。②骨痂受到的负荷是逐渐增加的,刺激了骨愈合和骨塑形。③通过髓内针固定可以避免由于钢板固定所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而导致骨皮质坏死。④髓内针内固定的长管状骨干的近端范围:股骨:小粗隆下。胫骨:胫骨结节下。肱骨:肱骨外科颈下。

3.2 带锁髓内针治疗长管状骨干骨折的特点

3.2.1 本组105例C型骨折,均采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针。术中即可恢复骨干的长度,即纠正短缩畸形,同时也纠正了成角畸形。

3.2.2 近远端静力锁定,为骨折早期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稳定性,预防旋转畸形。

3.2.3 不扩髓的带锁髓内针减少了因置针所致的医源性骨折

3.2.4 近远端各有2枚锁定钉,及术中骨折端切开复位,切口增加了感染几率。

3.2.5 C型骨折如3个月骨痂不明显,需取出远端锁钉,变静力锁定为动力锁定。

3.2.6 特殊情况下,如C型骨折延迟愈合,负重过早过重,偶见近端或远端锁钉负荷过大而造成的锁钉弯曲,这样给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增加困难。

3.2.7 近远端锁钉于手术中偶遇置入困难,同时增加医务人员接受放射线的量。

3.2.8 本组均采用非扩髓髓内针,此点也避免旋入式髓内针因扩髓时二次造成的骨折端移位,为再次复位增加了困难及手术时间。

3.2.9 带锁髓内针骨折线远端长度为 能固定两枚锁定钉即可。

3.3 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长管状骨干骨折的特点:

3.3.1 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长管状骨干骨折骨折线远端要求有特定的骨折范围,这样才能更好避免术后骨折端产生旋转及短缩畸形。具体范围如下:①肱骨干骨折,骨折线远端应距肱尺关节面>6.0 cm;②胫骨干骨折,骨折线远端应距胫距关节面>8.0 cm;③股骨干骨折,骨折线远端应距股胫关节面>15.0 cm。

3.3.2 旋入式髓内针要求置入之前要很好的扩髓,如不扩髓或扩髓不彻底,置入主针时不但不会使骨折端产生加压作用,反而使骨折端分离(其主针是依靠头、尾端螺纹半径不同,在旋入时产生骨折端的加压作用)。

3.3.3 旋入式髓内针头端螺纹必须完全超过远端骨折线。

3.3.4 旋入式髓内针副针指向 ①肱骨干副针指向肱骨外侧髁。②胫骨干副针指向胫骨远端前侧或前内侧。③股骨干副针指向股骨远端内侧或后内侧。

3.3.5 旋入式自锁髓内针仅切两口,骨折端切口及进针口,与带锁髓内针相比切口少,感染几率小。

3.3.6 旋入式自锁髓内针主要起早期抗骨折端的旋转移位,其纵向承载力很小,故不会出现带锁髓内针晚期锁钉折弯所致取出困难。

3.3.7 固定针为旋入式而非打入式,故置针前扩髓彻底,不会出现医源性骨折之危险。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长管状骨干骨折,选择带锁髓内针或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2者各有优势。方法回顾本院自2000~2007年底共收治了306例长管状骨干骨折,其中用带锁髓内针治疗的105例,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的201例,比较2者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预后方面的优势。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长管状骨干骨折,选择合适的髓内针治疗会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骨折,长管状骨干,髓内针,手术

参考文献

[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北京积水潭医院.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

[3]刘孙涛,马宝远,等.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致骨不连.中华骨科杂志,2006,5.

[4]廖凯,白靖平,等.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针固定术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系统操作.中华骨科杂志,2006,6.

[5]王捷,张铁良,等.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06,5.

旋入式髓内针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骨折, 其中男19例, 女6例, 年龄21~63岁, 平均38岁, 股骨干骨折9例, 肱骨干骨折6例, 胫骨干骨折10例, 以上病例均适合自锁髓内钉治疗。

1.2手术方法:患者取适当麻醉成功后, 小切口暴露骨折端, 清理折端, 股骨干骨折用扩髓器将远端髓腔扩髓, 再沿近端髓腔扩通, 至臀部皮下, 股骨近端内收位, 切开臀部皮肤2~3 cm, 显露梨状窝, 将扩髓器穿出利用扩髓器的诱导作用将主针引入近端入口, 并旋针进入髓腔, 至近折端, 骨折直视复位, 再旋入远端髓腔, 针尾可高于骨性入口0.5~1.0 cm, 槽口向后或后外侧, 沿槽口打入锁片, 锁片与主针尾端平齐, 局部放置引流管, 逐层缝合, 关闭切口;胫骨进针点位于胫骨平台前缘中点偏内, 槽口向前外;肱骨进针点位于肱骨大结节顶稍后内侧 (大结节与头交界) , 槽口向后外, 其余操作同前述。

2结果

2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 根据骨折情况术后最早1个月即可逐渐负重, 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3~6个月。术后1年以后拔出钢针, 全部患者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本组病历均得到12~24个月随访, 平均15个月, 临床愈合时间6~14周, 平均10周。骨性愈合时间7~15周, 平均10周。髓内钉取出时间为术后9~18个月。平均15个月。疗效评定采用Jober-Wruh评分标准, 结果优4例, 良15例。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 无术后感染及内固定材料折端弯曲等病例。

3讨论

3.1适应证:肱骨外科颈下3 cm至鹰嘴窝上5 cm, 胫骨平台下6 cm以及踝关节以上8 cm, 股骨粗隆下3 cm至股骨髁上6 cm的骨干骨折均可行髓内钉固定。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属中央髓内固定系统, 它通过纵向与髓腔内壁紧密贴合固定控制旋转, 主钉近远端具备螺距不等的螺纹, 旋入时可对骨折端进行轴向加压, 避免骨折分离移位而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由于该针轴向承受力、抗弯曲强度及抗扭转强度足以对抗股骨、胫骨骨折后各种不利应力的干扰, 故对骨折端进行固定效果确切、可靠。

3.2优点:近年来, 骨科技术同外科技术一样趋向微创化[3], 即将医源性的创伤尽可能减小到最低程度, 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疗效。长管状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优于髓外固定已被公认。三棱针、梅花针等普通髓内固定材料或ender钉固定因其抗弯曲和扭转强度均不足, 且骨折端无加压, 现已很少应用。交锁钉虽有较强的抗弯曲和扭转强度, 但由于远端锁钉应力集中, 很容易断钉;远端锁钉打入锁孔也较困难, 并需做多处皮肤切口和骨性钻孔, 其手术器械和手术操作复杂, 技术要求高;为避免应力遮挡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术后8~12周需取出远端锁钉动力化;内固定取出后更容易出现再骨折。自锁髓内钉符合微创化原则, 较交锁髓内钉操作简便[4],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具有带锁髓内钉的优点[5,6,7,8]: (1) 轴心固定, 符合生物力学, (2) 不剥离骨外膜, 避免对髓外血运的破坏, 骨折愈合时间短; (3) 有较强的抗旋转能力; (4) 手术创伤小等。除此之外还具有自身优点:骨折远端并未锁死, 具有一定弹性, 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操作简单, 术中不需要X线设备;器械少, 切口少, 无须远端瞄准锁定, 手术时间短;主钉通过锁片尾端的羽状分叉, 与髓腔紧密接触, 对抗横向移位效果确切, 固定牢固, 一般不需要石膏外固定, 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无需取出锁钉进行动力化。二次手术容易、简便、损伤小,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摘要:目的 探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优点及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切开复位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骨折25例, 其中股骨干骨折9例, 肱骨干骨折6例, 胫骨干骨折10例, 并随访424个月。结果 25例骨折均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1530周, 平均21周, 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无断针情况。结论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以长骨中轴线髓内固定, 强度大、无应力遮挡和应力集中、手术操作简便、骨折端可适当加压, 骨折愈合率高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旋入式自锁髓内钉,长管状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

参考文献

[1]Patterson BM, Roult ML, Benirschke SK, et al.Retrograde nailing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J].J Trauma, 1995, 38 (1) :38.

[2]Gregovy P, Dicicco J, Karpik, et al.Ipsilateral Fractures of the femur and tibia:Treament with retrograde nailing and undreamed tibial nailing[J].Orthop Trauma, 1969, 10 (5) :309-316.

[3]王亦璁.骨折治疗的微创术式[J].中华骨科杂志, 2002, 20 (3) :190-192.

[4]张兴庆, 冯桂菊.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2, (8) :103.

[5]罗先正, 邱贵兴.髓内针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21-130.

[6]王琳, 康志刚, 苏斌.交锁髓内钉与旋入式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 17 (5) :547-547.

[7]田少渠.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J].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 (4) :48-49.

旋入式髓内针 篇4

关键词:旋入式自锁髓内钉,股骨干骨折,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目前手术治疗方法较多, 其中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应力遮挡小、可早期行关节功能练习及肌肉康复训练等优点。我院2003年5月-2010年5月应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53例, 临床效果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股骨干骨折患者53例, 男41例, 女12例;年龄17~64岁, 中位年龄35岁;伤后就诊时间5h~17d;其中新鲜骨折49例, 陈旧骨折4例;横断骨折37例, 短斜形骨折9例, 蝶形骨折7例, 均为股骨中上段闭合骨折;合并肋骨骨折3例, 单肢多发骨折5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拍摄患肢正、侧位X线片, 初步测量骨折肢体长度及骨髓腔的直径, 同时测量健侧肢体长度, 便于术中选择合适的旋入钉;硬膜外麻醉, 取侧卧位, 患肢在上, 取大粗隆顶点偏内后侧即梨状窝为进钉点, 用开口器开口, 扩大钉尾入口, 小切口切开骨折断端复位成功, 顺行扩髓至骨折远端, 把持器固定骨折断端, 自进钉点旋入髓内钉, 打入锁片, 所有骨折复位固定较满意。粉碎骨折、短斜形及短螺旋形骨折辅以钢丝固定加强稳定性。

1.3 术后处置

常规应用抗生素3~5d预防术后感染。骨折固定较稳定患者, 可于术后早期开始患肢关节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 3周后扶拐下床活动, 10周后完全负重行走。

1.4 疗效评价标准

拍摄X线片评价解剖复位效果, 并按照Kolmert疗效评定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膝关节完全伸直, 屈曲>120°, 无疼痛, 无畸形, 下肢缩短约<1 cm;良:膝关节完全伸直, 屈曲>90°, 无或偶有轻微疼痛, 无畸形, 下肢缩短<2 cm;可:膝关节活动范围伸<10°、屈>60°, 常有轻痛, 畸形<10°, 下肢缩短<3 cm;差:膝关节活动范围伸>10°, 经常发生疼痛或持续疼痛, 畸形>10°, 下肢缩短>3 cm。

2结果

本组患者均得到随访, 时间8~20个月, 除2例陈旧骨折延迟愈合外, 其余均达到临床愈合, 愈合时间6~10个月, 平均5个月。53例中, 优51例占96.2%, 良2例占3.8%, 优良率为100.0%。

3讨论

股骨干骨折是创伤骨折最常见的长管状骨之一, 属于高能量损伤, 而股骨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特点, 最适用于髓内钉固定,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方法较多, 但选用不当可引起许多并发症。 (1) V形钉和梅花钉抗旋转性较差, 适用于中上1/3骨折, 对下1/3骨折不能有效固定。 (2) 加压钢板内固定适用于中下1/3骨折, 手术易于操作, 固定亦牢靠, 但分离骨折端对骨外膜破坏较大, 影响股骨的血液供应, 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同时因局部重力应力过于集中, 日久可使金属内固定物疲劳导致螺钉松动、拔钉、断裂, 若钢板材料过强, 固定力量超过了该部位的生物应力, 形成应力遮挡, 可使骨折局部发生骨吸收和骨质疏松, 钢板取出后可再发生骨折。 (3) 交锁髓内钉解决了抗旋转和下1/3骨折的内固定, 是目前流行的内固定材料, 能减少骨折端的过度剥离, 对股外膜破坏少, 可有效控制骨折端的旋转、短缩及侧方移位, 符合生物学固定。但交锁钉采用打入法进钉, 存在断端震动较大、易造成再骨折的问题, 而横向交锁固定, 术中需瞄准装置定位, 其手术器械和手术操作复杂, 手术时间长, 此手术需6处皮肤切口, 创伤较大, 且有应力遮挡作用, 早期负重金属折断的发生率可高达14%~20%[1]。 (4) 而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是在交锁髓内钉基础上研制出的一种新的骨折髓内固定方式, 该旋入钉仍属于髓内钉内固定系统, 其结构特点是由一侧纵形开槽的主钉与锁片2个部分组成, 主钉两端带有不同螺距的螺纹, 为松质骨螺纹, 借助螺纹旋入髓腔。钉尖呈一定的锥度, 有利于减少进钉阻力和旋入骨折远端, 进钉无震动。置钉后, 主钉通过两端的螺纹的螺距差起到有限的加压作用, 其作用原理类似“双头加压螺纹钉”。锁片沿主钉侧槽打入, 植入后锁片紧卡髓腔内壁, 其近端侧刃嵌入近端骨质, 远端侧刃嵌入远端骨质, 起到髓腔全段纵向自锁功能。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属髓内填充式固定, 具有轴向加压、抗旋转、抗分离、抗短缩的功能[2]。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使骨折断端骨外膜最大限度的受到保护, 使局部血液循环免受损伤, 为骨折愈合提供了好的生物学环境[3]。要点是注意骨的长度、旋转移位及轴线排列, 保持局部软组织及碎骨块的血液循环, 不追求长骨干骨折的解剖复位。

综上所述,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小、无需C-臂X线机透视下监控、固定可靠、抗旋转性强、轴向加压、促进骨折愈合、出血少、并发症少、取钉方便等优点, 是目前治疗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James J, Huston MD, Greg A, et al.Mechanical failuresof intramedullary tibial nails without reaming[J].Clin Orthop, 1995, 315:56.

[2]熊鹰, 赵峰, 熊竞明, 等.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的研制及临床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 16 (1) :27.

上一篇:土壤生态保护下一篇:信息系统设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