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教育渗透

2024-09-01

逆商教育渗透(精选5篇)

逆商教育渗透 篇1

关键词:中职教育,逆商教育渗透,方法和措施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多数是16~18岁的青少年, 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以及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极易在面临逆境和失败时产生自卑、沮丧甚至绝望的心理。而逆商教育则是培养中职生正确面对压力和处理逆境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 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和渗透逆商教育势在必行。

1 逆商的概念

逆商 (Adversity Quotient, AQ) 全称逆境商数, 1997年由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首次提出, 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 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1]。它包括4个关键因素———控制 (Control) 、责任归属 (Ownership) 、延伸 (Reach) 和忍耐 (Endurance) , 简称为CORE。控制指自己对逆境的控制能力;归属是指逆境发生的原因和愿意承担责任、改善后果的情况;延伸是问题对工作、生活及其他方面影响的评估;忍耐是指认识到问题的持久性以及它对个人影响的持续时间。

逆商 (AQ) 是继智商 (IQ) 和情商 (EQ) 之后风靡世界的一种成功心理理论。心理学家认为, 事业的成败、人生的成就, 不仅取决于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 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一个人逆商越高, 越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逆境、积极乐观地接受困难的挑战, 发挥创意找出解决方案, 最终获得成功。逆商相对智商和情商而言, 具有更强的后天习得性和养成性, 可以通过主动、积极的训练来提高[2]。

2 中职生缺乏逆商的具体表现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中职生一方面面对着理想与现实冲突, 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社会发展快速对中职生提出较高要求等逆境, 另一方面, 中职生正值青春年少, 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叛逆心和好奇心相对较强, 抗挫折能力与心理调控能力较弱。面对困境与重压, 容易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中职生缺乏逆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控制力不足

中职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是“90后”、“草莓一族”, 有着亮丽的外表, 但身处逆境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如何面对, 最后失控。例如一些中职生不能承受学习成绩下降、失恋等带来的身心压力, 焦虑、失眠、抑郁、恐惧, 个别中职生甚至会精神崩溃、自杀。

2.2 过度自责和推卸责任

由于欠缺人生历练导致中职生面对失败时无法正确归因。过分归属内因的人会说:都是我的错、我注定要失败。这些学生过分自责而惊惶失措, 甚至产生心理障碍。过分归属外因的人会说:都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事前怎么就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我没错, 都是别人的错。这些人善于推卸责任, 缺乏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2.3 延伸放大

中职生的思想波动大, 容易出现冲动、偏执情绪, 容易将逆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放大到其他层面。而且, 中职生被认为是中考的“失败者”, 他们在家长的眼里都是“不成器的孩子”。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对中职院校的看法存在偏差, 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看法, 导致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学生看不起学校, 更看不起自己, 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做, 什么都做不好, 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

2.4 忍耐力低

忍耐在于对未来是不是抱有希望和信心[3]。遭遇逆境时, 低逆商的人更倾向于认为逆境会永久持续下去, 容易陷入绝望。近年来学生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 中职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家庭溺爱导致其心理承受力差, 而多数中职学校又只重视技能教育忽视了心理教育, 同时择业、就业的竞争也使学生承受过大的压力, 这些原因导致部分心理脆弱的学生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

因此, 中职学校积极开展中职生逆商培养的教育活动, 促使其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良好的行为反应方式十分必要。

3 中职学校开展逆商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3.1 正视逆境

首先, 学校教育应在逆商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应提出科学的逆商教育方案, 由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设计、主持、调整教育过程, 并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形式, 向家长传授逆商教育的相关知识及方法, 并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 使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在逆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逆商教育, 避免出现家庭教育抵消学校教育作用的现象。另外, 还可以通过街道、社区开展逆商教育活动, 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 形成教育合力。其次, 中职生应在逆商教育中占据主体地位, 教育者应充分调动中职生的主动性, 使其主动接受逆商教育, 正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逆境, 自觉地形成对逆境的正确认识,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逆境, 正确归因。与此同时, 激励他们完善和发展自我心理调节机制, 加强自我磨炼, 将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 正视自我, 逐渐形成中职生的自我教育力量, 实现逆商教育的内化, 提高逆商教育的效果。

3.2 克服逆境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课的时间, 传授适量的心理学知识, 以帮助中职生了解自我、纠正错误认识, 使之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在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 注重介绍方法, 对中职生更注重学习方面、人际方面、适应方面的心理辅导。重点传授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如学会微笑;多角度思考问题, 辩证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深呼吸闭目养神放松法;欣赏音乐法;体育锻炼法;散步谈心法等。让他们学会心理保健, 学会自我完善, 自我调适, 学会承受逆境, 学会人际交往, 培养中职生的自我承受能力。

3.3 超越逆境

可以通过让中职生写逆境行为反应日记的方式, 记录中职生面对逆境、面对压力时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措施。然后依据每位中职生的个性特点、遭遇的具体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提高中职生对逆境的觉察能力、控制能力。使中职生视逆境为历练, 学会分析导致逆境的因素、选择解决逆境的最佳方案, 通过日记总结经验。

在成功的条件中, 智商、情商、逆商为不可缺少的3个要素, 智商使人能够抓住机会, 情商使人利用好机会, 逆商使人不轻易放弃机会。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充分挖掘中职生的智商与情商, 更应积极对其逆商进行培养, 使中职生的人格更趋完善, 为当代中职生未来的人生铺就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海力.AQ逆商:通向成功的逆向法则[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0.

[2]郑超, 朱玲.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逆商教育的渗透[J].内江科技, 2011 (2) :80~81.

[3]谭春虹.AQ逆商——如何在逆境中打造成功人生[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9.

将逆商培养融入创业教育 篇2

美国著名学者保罗·史托兹教授在综合当今世界数十位著名科学家的最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最早提出了“逆商”这一概念, 用以衡量人们克服不顺境遇时的应对智力和应对能力。“逆商”来自于英文Adversity Quotient, 全称“逆境商数”, 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 简称“逆商” (AQ) 。随着研究的深入, “逆商”的内涵则更加丰富, 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 即面对挫折, 摆脱困境和超越困境的能力。保罗·史托兹将“逆商”划分为四个部分:控制感 (Control) , 起因和责任归属 (Original&ownership) , 影响范围 (Reach) 与持续时间 (Endurance) [1]。

二、逆商培养对于创业者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走上自主创业道路, 制约和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诸多因素中, 逆商不高为主要因素之一。许多毕业生在创业之初, 雄心勃勃, 但到了创业实施执行阶段, 因为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 最终没有坚持和挺过这一困苦阶段而半途而废。究其失败原因, 除了能力不足、缺乏经验、资金短缺以外, 低逆商是其中最主要原因。所以,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 必需想方设法来提高创业者的逆商。逆商培养对于创业者的作用与意义如下:

1. 有利于创业精神的培养

精神才是创造一切未来的真正动力。对于开创一片新事业的创业精神而言, 逆商培养是重中之重。创业精神的基石或核心元素就是高逆商, 即面对创业征程中各种挑战与困境, 能够披荆斩棘、越挫越勇、超越一切困难险阻、永往直前。没有创业精神, 就无法开创新事业;没有高逆商, 就不可能形成创业精神。所以, 高逆商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和核心力量, 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支持力量。如果创业者没有高逆商, 即使其它创业能力都很强, 创业到最后必定还是半途而废。所以, 逆商是一切创业能力发挥和施展的首要条件和必要条件。

2. 有利于完善创业者的人格

逆商是构成创业者完善人格的重要内容。创业者的人格魅力是如何炼就和体现出来的?就是在创业的征程中, 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 能够从容应对, 不怨天尤人, 能从主观方面入手不断挖掘自身潜力, 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面对逆境能够不畏惧并能想出各种办法去解决面前的困难迎接挑战, 这种意志品质本身就极具魅力和感召力。所谓创业者的人格力量, 主要就来自于这种高逆商的意志品质。创业者凭这种意志品质, 就能够吸引和团结一批人组成创业团队去开创属于他们的事业。所以, 具有高逆商的创业者人格, 是金, 是魂, 是最强大的创业力量。

3. 有利于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商数

有人总结了成功创业者应具备的10个Q。第一:德商 (MQ) , 指人的道德品质高低水平;第二:智商 (IQ) , 指人的智力高低水平;第三:情商 (EQ) , 指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高低水

平;第四 (AQ) :逆商, 指面对逆境承受压力的能力, 或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第五:胆商 (DQ) , 指人的胆量、胆识、胆略和冒险精神水平;第六:财商 (FQ) , 指理财能力和投资收益能力;第七:心商 (MQ) , 指维持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况的能力;第八:志商 (WQ) , 指人的意志品质水平;第九:灵商 (SQ) , 对事物本质的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第十:健商 (HQ) , 指人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常识和健康能力的水平。可见, 提高逆商有利于提高综合商数, 综合商数高的创业者成功概率较高。

三、逆商培养的内容

1. 培养创业者的自信心

自信是创业精神中最重要的支柱, 自信会使我们在面对一切困难险阻时所向披靡。相信“我行”, 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相信山高人为峰, 相信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自信的人有勇气。信心高者, 勇气高。勇气高者能让一切困难险阻抬不起头。自信与勇气是创业者面对逆境困难时最为良好的精神面貌。所以创业者自信心高, 无疑将有利于高逆商品质的形成。

2. 培养面对逆境的正确思维反应方式

在逆境教育中, 要注重以下思维的养成引导。 (1) 遇难事变发牢骚为想办法。凡事不抱怨, 有事不怕事, 将思维和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逆商低的人会找到很多客观原因, 抱怨过后, 心情更加沮丧, 而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2) 先看优点, 再看缺点。当逆境与挫折来时, 要善于找出自身的优势, 并把它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助力。 (3) 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善于矛盾转化, 从不利条件中发现有利条件, 将压力转化为弹力, 将阻力转化为动力[2]。

3. 培养学生的抗压抗挫能力

抗压抗挫能力培养是逆商教育的核心。如果学生缺乏吃苦精神, 吃不得苦, 受不得挫折, 经不起磨难, 那只能说明我们的创业教育是失败的, 素质教育也是失败的。因为磨难直接提升逆商, 受过磨难的学生更成熟更懂事更有韧性。西方社会早就有逆商教育、挫折教育, 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对挫折逆境等的适应性、弹性、柔性、韧性以及恢复性。

四、创业者逆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1. 增设逆商培养课程

要以当代大学生的兴趣、需求、性格及气质特点为切入点, 科学设置逆商培养课程, 从而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譬如开设《成功创业者的逆商》《逆境与人生》《逆商与创业》《逆商提高法》等课程, 让大学生创业者从第一课堂的理论教程中学习掌握提高逆商的方法、面对逆境的正确态度与心理、逆商对于创业的作用, 汲取成功创业人士的逆境处理经验与技巧。

2. 通过专门的实践活动提高逆商

提高逆商的最有效途径是通过专门的实践活动、实践训练。面对困境的压力, 总能摆脱与超越困难的这种品质, 这种高逆商不单是从书本上学来的, 意志品质的养成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实践活动, 来自于心理体验, 来自于行动与结果的不断反馈强化, 来自于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互相学习效仿及激励。所以, 在创业教育中一定要增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是提高创业者逆商商数的最有效手段。学校的教育者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意设计一些逆境情况和艰苦工作来提高学生的逆商。

(1) 通过设置安排艰苦的学习生活来提高学生逆商

歌德说过, 倘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的滋味。舒舒服服的求学生活是培养不出高逆商学生的, 高逆商品质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才能得到历练与提高。现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 很少有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因付不起学费尝尽各种辛酸困苦而艰难上学的, 所以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逆商不高。因此, 作为学校可以通过有意为学生安排艰苦的学习生活来提高逆商商数。譬如, 可以事先与家长协商沟通好, 让家长给学生很少的生活费甚至不给生活费, 让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各种勤工俭学岗位来赚取生活费。学校可以通过减少相应的后勤服务人员, 腾出各种岗位来满足学生勤工俭学的需要。这些岗位可以是打扫校园道路、打扫教室宿舍、冲扫厕所、整理装订图书、整理清洁食堂餐桌餐具等。通过参与到这些校园服务工作中获得相应的报酬, 满足自己的学习生活需要。如学校没有那么多的岗位, 还可以让学生去学校附近的酒店或商店兼职充当服务员、营业员。总之, 所有这些让学生获得报酬的岗位都必须是卑微的、艰辛的, 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获得相应报酬来满足自己生存生活之需。只有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兼职打工生活锻炼, 只有让其在物质生活匮乏中求学, 只有在半寒半暖、半饥半饱和自食其力的生活压力之下, 才会有面对压力和逆境的从容, 才会有抗压力、抗挫力的提高, 才会有学生逆商的提高;只有具备了对生活的承受力, 才可能创造生活, 才可能去创业。此外, 这种勤工俭学的兼职打工除能培养学生的逆商外, 还能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社会技能和职业素质。

(2) 通过潜能拓展开发训练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逆商

在创业教育中要引进野外生存、户外拓展、城市生存体验等训练活动项目。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可以开发学生的各项生存潜能。潜能开发也大都是在人为设置的逆境中为实现生存或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能力开发活动, 通过此活动能够发现自己为了实现目标发挥了自己从未发现但本身就具有的能力和力量, 从而端正和提高学生面对困难压力等逆境的态度和自信心。这类潜能拓展开发活动的首要条件是营造艰难险阻环境, 设置高压力逆境, 让学生自己摆脱、超越、战胜困难。所以, 在训练中一定要让学生吃点苦, 脱层皮, 受磨难。为了使训练更好地实现提高逆商的效果, 在训练结果的反馈上, 让学生写逆境行为反应日记, 了解他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心理过程与行为方式。然后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训练表现, 遭遇的压力点、挫折点给予指导, 并对学生训练中的一些好的、行之有效的抗挫想法、抗压行为进行分享。总之, 潜能拓展训练中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逆境适应力, 逆境控制力, 逆境处理能力, 受挫恢复能力。

(3) 通过校园创业实践活动提高逆商

随着创业教育的开展, 校园创业实践活动在大学校园内蓬勃发展。很多大学校园内都有了大学生创业街或创业楼等场所, 这些场所基本都是免租金供学生创业使用的。其实, 这种免费的创业扶持方法并不好, 因为此做法无法很好培养学生的创业逆商。没有租金的压力, 会使创业失去动力, 会使创业活动在理想环境中进行, 从而使校园创业活动失去应有的逆商培养作用。所以, 宁可把这些租金先收来, 后作为以后的创业奖励基金。另外, 在校园创业活动中, 还可鼓励学生开设网店来提高逆商。学生通过网店经营, 不仅可以熟悉电子商务贸易的各个环节, 同时还可以练就创业的各项能力, 还可以提高逆商。譬如, 要求学生毕业时其淘宝网店的信誉度要达到四钻 (即至少要完成2000笔交易) , 在网店经营的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压力, 而这正是逆商培养所需要的工作和环境。浙江义乌工商学院学生已经通过开设淘宝网店创业涌现了一批小富翁。其贾院长这样认为:“即使今后这批学生不开网店了, 一样会在其它行业成功, 因为他们通过网店经营创业, 练就了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 谈判能力, 开拓能力, 经营能力及最重要的抗压力、抗挫折力, 这些都是以后他们到一个新行业创业的最重要能力, 他们依然能够成功。”

参考文献

[1]保罗.史托兹.AQ逆境商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8.

[2]徐士元, 梅苏蔓.对大学生开展逆商教育的意义及机制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3) :84-85.

慢教育语境下数学逆商的培养 篇3

数学逆商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数学控制,是指个体对数学学习中所遇逆境的控制能力;二是数学归属,是指个体认识到数学学习逆境产生的原因及愿意承担责任、改善后果的能力;三是数学影响,是指个体对数学学习中逆境影响的评估与察觉能力;四是数学延伸,是指数学学习逆境对个体的持续影响时间。[3]

数学慢教育课堂的本质特征就是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看得见”。[4]而“看得见”是认知理解到达“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境界的外在表现,其本身就带有“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对立统一的“挫折感”色彩,所以它具有提高思维逆商水平的功能。慢教育语境下的逆商培养主要体现在“形而上”的思维科学层面,包括思维控制力(基本问题)、思维归属力(基本套路)、思维影响力(基本思想)和思维延伸力(基本经验)。鉴于数学逆商对人的发展的教育价值和指导意义,数学慢教育课题组对数学逆商的培养框架进行理性建构和知性研究。

一、慢教育课堂数学逆商的教育价值

“初中生数学逆商量表”的第二部分是数学逆商测试题,包括数学控制、数学归属、数学影响、数学延伸四个维度。每个维度5 个题目,共20 道题,采取5 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数学逆商越高。90~100 分之间,表明有能力克服大部分学习困难;70~89 分之间,表示能克服部分学习困难;50~69分之间,表示能克服少部分学习困难;50 分以下,显示为逃避学习困难状态。[5]就数据观下的数学逆商与数学思维力正相关的论断来看,数学逆商教育的宏观价值在于生活品质的提高,其微观价值在于数学学习力的提升,其内在力量在于强大的心向状态(先于一定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因此,研究数学逆商教育的培养意义在于认知心向、数学观念和课程精神三个维度。

1. 数学逆商教育的内在力量 ——— 一种积极的认知心向

“内在力量”属于心理学范畴名词,常常与认知心向具有相关一致性。积极的认知心向能够促进后续同类问题的解决,此时内在力量表现在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思想行为上;消极的认知心向会阻碍先前经验对后续相似问题的支配作用,具体表现在个体经验在头脑中处于惰性状态而无迁移发生。这是学科教育必须直面且不容回避的心理倾向问题,也给数学逆商教育指明了学科方向。

数学逆商在认知心理学领域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尝试错误的积极心理,能够把错误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再学习资源,这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向;二是回避错误的消极心理,把“不会学”“不会做”当成“学不会”和“做不会”的内在根据,这是一种带有惰性特征的认知心向。数学慢教育课堂数学逆商的内在力量就是变消极为积极、变惰性为活性的认知心向。主要行为方式就是让思维过程说话、思维方法外显、思维表征立体,终归于数学概念的二次理解(错误→正确)和三次把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2.数学逆商教育的宏观价值 ——— 一种生态的数学观念

在社会科学中,我们通常把从大的方面、整体方面去研究把握科学的方法叫做宏观法。遵循宏观方法概念的逻辑顺序,我们把逆商教育理解为数学习惯和数学学习适应论。在这样的数学观念下,我们必须把课堂挫折感作为评价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指标。为此,课堂数学问题预设难易梯度比定位是7∶2∶1。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适度的挫折感中养成冷静从容的思维品质。而思维冷静、心理从容的人生状态是数学教育在塑造人性层面的终极追求,是一种宏观价值取向,反射出一种生态数学观念。

数学逆商教育的宏观价值来源于自然界,并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宏观价值的终极本源只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逆商教育作为物质世界的一种教育形态,则表现为耐挫心理能力;把其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教育心理状态,则表现为抗挫能力水平。数学慢教育语境下逆商教育的宏观价值是学生积极挑战错误,自觉应答困难的数学观念,终归于任意的物质形态数学力。

3. 数学逆商教育的微观价值 ——— 一种科学的课程精神

在概念域范围内,通常把从小的方面、局部方面去研究把握科学的方法叫做微观方法。遵循微观方法概念的逻辑内涵,我们把逆商教育的微观价值理解为三个思想层次:一是“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需要在试错、悟错、改错的挫折中习得智慧,并以此为发现、提出问题(后两能)铺垫智慧基础;二是“后双基”需要在反复修正错觉、错法、错识中锤炼认知方法体系的可辨性,这能为分析、解决问题(前两能)提供“基本套路”;三是“前后双基”内部联系需要在建构中、比较中、批判中建立和完善,能为知识结构教育转化为认知结构教育提供逻辑判断。而培养“四基”“四能”是课程教育的精神宗旨。因此,逆商教育就微观教学论价值来说,带有明显的科学课程精神。

科学性与艺术性是教学的两种基本属性。[6]教学科学主义确实给教学提供了规范的可操作性的指导。就课程教育的科学性来说,逆商教育是课程教育的首要目标,为社会塑造“大写的人”,为适应各种挫折现象提供生存力层面的能力帮助,具有“久病成医”的意义。

二、慢教育课堂数学逆商的培养框架

美国的《新一代学科教育标准》(the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 ,NGSS) 包括 “ 表现期望”(Performance Expectantion)、“ 基础框”(Foundation Boxes)、“联系框”(Connection Boxes)三个层次,其中后两者是为了达到“表现期望”而展开的。[7]数学慢教育课堂数学逆商教育培养框架也具有三个层次的本质意义(见图1)。表现期望是思维控制力、归属力、影响力以及延伸力等系统思维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逆商教育水平得以提高的具体表现。

1.思维控制力的培养

慢教育课堂数学逆商培养语境下,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8]通过对“基本问题”的二次数学或多次数学,延长概念生长期,给学生“做”“悟”“思”“辨”的时间,使得思维控制力聚焦核心概念。而思维控制形态集中聚焦的过程就是数学逆商增强的心理过程,学生的思维形态表现出“学习进阶”的倾向。

在学习“莱洛三角形与圆”主题知识时,我们遵循多次数学原理,采用“情景→定义→操作→发现”的思维线索,在比较思想的统摄下,落实“基本问题”(莱洛三角形的概念:分别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弧,这三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莱洛三角形)多次研究的思维模式(识别、画图、运动、比较等)。使得莱洛三角形的个性特征(在直线上滚动一周,其中心轨迹跳跃3 次)和公共特性(可以作为下水道的盖子、汪克尔发动机的转子)得以通透敞亮,进而延长习得概念的历程,丰富了学生认知理解的表象。为此,个体数学逆商的表现形态得以多感官体验。

2.思维归属力的培养

研究数学问题是有“基本套路”的,举一反三是思维归属力得以内驱的外在表现。“反三”“通百”这些行为动词本身带有逆商教育倾向的培养意义,即通过正反例证伴随着质疑行为达成类化和内化的认知目标。而内化概念的过程就是数学认知理解由不确定到确定的过程,包括还原主题概念原本样态的过程。数学慢教育心理环境下,培养数学逆商就是以探寻基本套路为动机的方法形态行为。

在学习“最小覆盖圆”这一新概念时,我们首先给出概念的共性特征:把能覆盖平面图形的最小的圆称为该平面图形的最小覆盖圆。其次让学生自主探索“覆盖线段→覆盖三角形→覆盖四边形的最小覆盖圆。最后让学生在证实发现和表征规律的过程中习得切身理解的主概念(锐角三角形的最小覆盖圆就是其外接圆、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最小覆盖圆就是以最长边为直径的圆)。遵循这样的饱含挫折感的逻辑认知顺序,能让学生经历概念生长的全过程,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终于新概念的完备生长。

3.思维影响力的培养

哈肯(H.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如果不存在外部命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9]这里的“外部命令”“某种规则”“有序结构”都是思维影响力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包括主客观精神实体,是基本思想得以渗透的本质外显。数学学习的本质不在于做多少题,而在于思想体系的建立。个体认知体系建立的过程就是坚守数学逆商信念的过程,因为思想体系包含思维系统各要素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学无定法,不法而法,联系即法,这是数学慢教育语境思维影响力的本质特征,是培养数学逆商目标的内部力量。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偏弱,理解“菱形的判定方法”困难。慢教育语境课堂秉持让学生“做菱形”的思想,在几何直观思想反射下,经历由“剪菱形→叠菱形→折菱形”做数学的行为,伴随证实与推演的迂回曲折的逻辑联系过程,终于数学逆商能力的上升和抽象思维倾向的过渡与建设,落实课程教育哲学联系观。

4.思维延伸力的培养

德国教育家克里克、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和奥康纳都认为教育学更多地基于经验而不是理论。[10]经验是思维延伸力的内在冲动和外在冲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也把“积累活动经验”作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法定标准,是数学课程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就教育政策、专家立言抑或是经验行为都渗透逆商教育的本体意义。数学慢教育是以数学逆商教育为主流文化特征的过程行为,着力打造让学生的思维过程“看得见”工程,立体延伸认知思维的长、高、宽。

我们做“探索等积矩形中的函数关系”这一实验,目的就是为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提供先行组织经验。首先在学具箱内准备面积为24 的不同矩形纸片若干张(注:把1×24 与24×1 看成不同类型的纸片),让学生猜想并证实其边长。然后让学生以长和宽为有序“实数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点并写出函数关系式。最后让学生把边长为整数单位的矩形纸片(24×1,12×2,8×3,6×4,4×6,3×8,2×12,1×24)按照数序列放置在坐标系内,再将右上角顶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并表述其共性特征。这种以经验为联系的“前概念”行为,既建立了核心概念的表像,又实现概念的可辨形态,终于概念的延伸力。

参考文献

[1]朱桂凤,孙朝仁.数学慢教育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2013(7A).

[2]曹春艳,张定超.初中生数学逆商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4(2).

[3]曹春艳,张定超,丁亥复赛.民族地区初中生数学逆商的调查与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汉初中生数学逆商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5(2).

[4]范存丽.让数学思维过程“看得见”[J].人民教育,2014(15).

[5]Paul G S.Adversity Quotient:Turning Obstacles into Opportunities[M].John Wiley and Sons,Inc,1997.

[6]罗增儒.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5(8).

[7]王宝艳,冯永刚.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探析[J].数学教育学刊,2015(4).

[8]章建跃.数学学习与智慧发展(续)[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5(8).

[9]H哈肯.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M].戴鸣钟,译.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试论逆商与青少年学生挫折教育 篇4

1. 什么是逆商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国家动物园, 鹿群由于食物充足和不用躲避其他动物的侵害而大量繁殖, 随之而来的是老弱病残的鹿越来越多, 鹿群一度濒临灭绝。在一位聪明的管理人员的建议下, 动物园引入了几只比较凶残的狼, 让狼来捕杀病弱的鹿。之后鹿的数量不仅大大增加, 而且为躲避狼的侵害而拼命奔跑也使鹿群的体格越来越健壮。这种动物“保护”方式被人们称为“逆向关怀”。生活在当下的青少年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优越和家长的溺爱导致其部分生存能力的丧失, 因此也需要“逆向关怀”, 由此就不得不提到“逆商”这个概念。过去, 人们普遍认为智商 (IQ) 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后来逐步了解了情商 (EQ) , 即情绪的把控能力, 情商与智商同样是人成功的关键因素。最近几年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逆商 (AQ) 的重要性, 有的专家甚至提出, 逆商的高低及其重要性可能超过智商对人一生的影响。

逆商 (英文全称Adversity Quotient) 即逆境商数, 有的人将其译为挫折商。逆商主要是指在面对逆境时人们的态度以及直面挫折、摆脱和超越困境的能力。有关逆商理论指出, 逆商测试主要考察被测试者的四个关键因素, 即控制 (Control) 、归属 (Ownership) 、延伸 (Reach) 和忍耐 (Endurance) 。

控制主要考察被测试者对逆境的控制能力。面对逆境时, 高逆商者将会鼓足勇气, 尽力改变所处的不利环境。低逆商者则只能听天由命, 逆来顺受。

归属主要指考察被测试者能否正确认识逆境发生的原因 (包括内因和外因) 、是否愿意承担责任和如何改善后果。高逆商者能正确分析自己陷入困境的原因, 不会推卸责任, 因此能及时采取行动, 重新站起来。而低逆商者往往不能正视自己能力的缺陷而将失败归结为外因, 不愿承担责任。

延伸主要考察被测试者能否把握逆境的影响范围和限制逆境的负面影响。高逆商者能够有效地限制逆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使其不至于扩大而影响他人或自己将来的生活。低逆商者在遇到逆境时则会惊慌失措, 无意中扩大了逆境的不利影响。

忍耐主要考察逆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持续时间是否长久及如何面对。高逆商者认为很快就会雨过天晴, 低逆商者往往会认为逆境将长时间持续存在, 因此变得更加消极。

2. 逆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逆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逆商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逆商是人才基本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学习、升学、家庭等方面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 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或多或少会面对各种逆境, 因此关注和提高当代青少年的逆商将具有重要意义。

(1) 重视和提高学生的逆商有助于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德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仅仅关注德育的政治功能, 而忽视了德育本身的价值和目标, 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使德育流于空洞说教, 导致德育工作无法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德育的实质是关心人、发展人, 德育工作一定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 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而关注学生面对挫折的适应和摆脱能力、关注学生的逆商为学校的人文关怀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将会使人文关怀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

(2) 提高学生的逆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的必然要求

由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着学业的压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前途的不确定性、环境的变化性等方面的压力, 加上自身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 抗挫折能力与调控能力普遍较差, 面对种种逆境, 他们往往会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有的学生无法承受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身心压力, 呈现焦虑、失眠、抑郁、恐惧;有的学生面对挫折时精神崩溃, 产生轻生的念头和行动等等, 这不仅影响学生智能的发挥, 而且还会抑制其潜能的发挥、人格的完善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前青少年学生的逆商不高与我国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逆商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有的学生智商很高但逆商较差, 就会表现出意志软弱, 缺乏应有的胆识, 就无法将自己的智慧和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提高逆商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在面对逆境时能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奋发向上。因此, 重视和提高逆商, 积极开展逆商培养对于确保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 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质量, 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积极加强挫折教育, 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逆商

1. 运用归因理论, 正确分析逆境产生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归因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尤其是遇到的挫折或身处的逆境进行归因, 这些归因可能会影响其以后的行为和实践。这正符合了逆商测试中的归属 (Ownership) 因素, 能否正确分析逆境产生的原因将会影响到人们以后的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归因效果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他认为, 对结果的归因可从稳定性 (稳定——不稳定) 与控制性 (内部——外部) 两个维度进行考察, 从而将成败的原因归纳为四个要素:能力是内部的稳定要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要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要素;运气则是外部的不稳定要素。但是内外因素和稳定性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 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产生和质量起着不同的作用。在面对挫折时, 学生如果将失败归于能力等稳定要素, 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并削弱以后对成功的追求。正确的归因能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 并能改变其行为方式, 从而使其奋发向上。德育工作者对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归因控制应坚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 使其积极进取心得以加强, 消极态度得以减弱, 并向良好的方向转化, 经过正确的归因可以提高学生逆商。

2. 挫折教育要坚持适度原则, 注重日常生活的渗透

作为人生里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青少年时期往往是最容易产生受挫感的时期。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逆商, 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来磨练、提高其面对逆境和挫折的承受力和调节力, 逐渐形成对挫折的适应机制和对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抗拒能力, 使他们在遭遇挫折打击时能及时摆脱困境而重振旗鼓。

适度、适量的挫折能培养青少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以及对周围复杂环境的适应力, 从而提高其逆商;过多、过强的挫折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产生挫折感甚至恐惧感, 甚至降低其逆商。因此, 德育工作者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挫折教育中一定要把握好“度”。

此外, 德育工作者一定要把挫折教育渗透到青少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毕竟创设情境进行挫折教育不如合理利用各种现实情境更有说服力。对青少年学生的挫折教育应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 灵活开展。可以通过主题班会, 或结合教学实际、结合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渗透抗挫折思想和意识, 逐渐培养学生的逆商。

3. 挫折教育中要贯穿激励原则, 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成就动机

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逆商, 让学生产生新的希望和成就动机, 所以必须和激励相结合。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 就是通过激发人的动机, 使人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朝着预期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当前随着对受教育者个性与潜能认识的提高, 激励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一般而言激励包括情感激励和行为激励, 在挫折教育中进行情感激励, 要求德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多方面关心、帮助青少年学生, 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不断注入情感, 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与思想的共鸣, 产生相互尊重与信任, 通过赞美和信任使学生满足这些需要之后产生更大的动力, 朝着良好的预期发展。而行为激励主要是通过德育工作者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道德情操,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德育工作者如果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示范, 就能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 激励学生朝着预期的德育目标发展。

4. 挫折教育中要强化自我教育, 促进青少年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教育就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积极发挥主体的自主性, 有意识地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 为提高自我素质而进行的教育活动。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监督、自我改造, 充分体现了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能动性。在现实生活中, 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 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而在挫折教育中强化自我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 在现实生活实践中逐渐树立积极面对挫折的态度和心理, 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通过自我教育提高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自身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心理结构, 实现自我价值, 从而完成德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小又, 曾欣然.当前青少年挫折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初探.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 (4) .

[2]向守俊, 张大均.关于挫折教育的思考.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2 (5) .

逆商教育渗透 篇5

(一) 英语教学初期课堂中的适度中文环境,有利于学生摒弃英语学习畏难情绪,改善英语学习逆境

一年级学生在踏入英语系统学习的大门之初,由于英语思维尚未形成,面对黑板上及课本中大量陌生的英文单词,容易产生茫然、畏惧、不自信的情绪,形成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逆境。因此,在初期的英文教学中,可遵循原则地、适度地以母语环境辅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在母语为依托、浸润以英文的宽松、友善氛围中,学生会放松心情,开始慢慢寻找英语课中的展示空间;同时,教师更加了解了他们较真实的英语知识结构。因此,笔者认为,适度的中文环境,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遭遇的第一个逆境,减轻学生对英语的畏惧感,进而将这种畏惧感转化为积极的、乐观的对新知的渴求。

(二) 妥善处理负迁移,变阻碍为动力,变问题为资源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思维定势往往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在一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探究新知遭遇的最大负迁移,就是语文学科的拼音认读,干扰了英文学科的字母认读,使学生极易混淆字母在不同学科中的读音,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或挫败感。案例:一位学生觉得英文课本中的单词“好难”,不认识。于是,他将老师在教读单词时的发音,用拼音的方式标注在单词上,以此来帮助记忆。当老师看到他的课本中“come on”上标注了带声调的拼音“kang mang”时,他表现得有点难为情,认为这是“不好好学英语”的表现。而老师却抓住了学生在遭遇负迁移中闪现的创新思维,惊喜地称赞了这个孩子能用所学的拼音来帮助自己认读不会的单词,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英语中自然拼读与拼音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中,树立起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并被激发出了强烈的克服困难的意志,津津有味地尝试着用老师教的方法拼读英语单词,原本觉得“太难”的单词,此时却变成了他挑战自我、获取成就感的动力。教师要善待负迁移并以此为训练逆商的有效资源,通过不断创设认知冲突,在不断的挫折中经历知识的生发过程,磨砺情感意志。

(三) 寻找学生兴趣突破口,把学生的心牢牢吸引在英语课堂中

在学习方位表达的课上,孩子们对“in, on, under, near”等介词的学习普遍缺乏兴趣,掌握情况不理想,产生学习困境。于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教师结合课本,以一首郎朗上口的歌谣,引导孩子们描述一幅动物园里的动物们。孩子们看到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画面,顿时就来了精神,加上朗诵极富韵律感的英文歌谣,他们产生了想要用英文表达的冲动。于是,诸如I can see a tiger near the water.I can see a monkey in the tree等关于方位的描述水到渠成地掌握了。令教师惊喜的是,孩子们并不满足于现成的知识,纷纷发挥想象力,在请教了老师后,说出了I can see a goat on the hill.I can see an earthworm under the earth等更丰富的表达。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寻找学生兴趣突破口,使其忽略逆境生成因素,激励学生逐步适应逆境并勇于挑战逆境;强烈的兴趣使其突破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更为丰富的生成。自然,对一些不正确的表达也通过在笑谈中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取舍。

(四) 在团队活动中预设障碍

在课堂上,在小组、大组等团队协作任务中设置必要障碍,充分调动学生借助视、听、说、演等多手段,促使其与同学一起面对困难、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将任务甚至挫折分化,帮助学生在集体的力量支撑适应学习过程中的、完全克服和战胜各种逆境。通过团队协作障碍攻坚战,很容易让学生在互信、自信、宽松、向上的氛围里勇于面对、克服并战胜困难,也能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中逆商培养的创新探索

(一)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逆商,根据个体差异性,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抗挫折力

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对挫折的感受和反应不仅在于挫折事件本身的大小,更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挫折经验和挫折认识。”即不同个性的人,其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应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拔高辅导,鼓励其勇敢挑战新的知识。对于信心相对不足、遇到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的后进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成功心理的激励,并采取一定的辅导策略。

(二) 建构、完善逆商评价机制,增强学生抗挫信心

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擅于捕捉评价契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时,予以点拨激励;在其克服困难取得进步后,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科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可着重于耐挫与抗挫行为上,评价力度应该与经历挫折的大小成正比。应针对学生个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定格,对不同学生的进步、与众不同的求异思维等用激励性的评语作出评价。

(三) 学科整合,互补逆商效应

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应有机整合,内化学生挫折意识,外化抗挫行为。如在语文、数学、英语、品德、音乐等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启发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逆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同时教师可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渗透逆商教育的理念,通过如阳光课间赤足跑、徒步行走等方式,让学生在充满信任与关爱的环境中,勇敢克服困难,锻炼意志。

摘要:本文以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逆商的实践为例, 尝试探索小学英语教学乃至学校教学中逆商培养的教学资源, 并探讨逆商教育帮助学生面对学习逆境、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的意义。

关键词:逆商教育,英语教学与逆商培养,学校中逆商培养

参考文献

[1]茅为琳, 《幼儿生存磨难教育的初步尝试》, 儿童与健康, 2007年3期.

上一篇:蒸汽流量下一篇:伺服液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