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活动渗透养成教育

2024-10-15

幼儿活动渗透养成教育(共6篇)

幼儿活动渗透养成教育 篇1

一.会说话

说话即口语表达, 一口流利的口语表达是现代人成功的必备素质。语文课堂应教会学生说话, 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运用语文与人交际。何谓会说话?是指说话者能够分清对象与场合 (即时间、地点) 进行得体、自然地口语表达。会说话的人不仅使听话者赏心悦耳, 更会使其有如沐春风之感;不会说话的人则会使听者心生厌恶, 有时甚至会避而远之。

在课堂上或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不搭调、不和谐的声音, 如:严肃的课堂上“英雄的牺牲”被学生说成“死了”、“挂了”。身为人师, 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选择得体的话语与人交谈。

二.会听话

在人际交往中, 说与听是同时出现的。作为说话者, 要说得得体;作为听话者, 要听得明白。听话者要学会倾听、聆听, 善于用耳朵捕捉说话者的关键信息, 倘若如此, 就可以使谈话愉快地进行。如果不会听话的话, 将会阻碍交流的顺利进行。

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生生、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如果听话者不认真听的话, 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短路。为了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 为了学生更好地与人交流, 应教会他们学会听话。

三.会书写

俗话说“字是门楼书是屋”、“字如其人”, 这说明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体现了一个人的自身素质, 一个人书写的好坏关系到其自身的形象问题。现代社会在发展, 科学技术在进步, E-mail取代了书信, 键盘取代了纸笔, 出现了“拇指一族”。人们渐渐习惯了键盘机械的打字, 慢慢淡化了最原始的书写。这些都在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当今的中学生。看到学生潦草、歪扭的字迹, 甚为堪忧。因此, 教会学生进行规范、工整的书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从娃娃抓起, 从语文课抓起。

四.会读书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好读书、读好书, 可以提升素养, 拓宽视野, 陶冶情操。快餐时代, 人们的精神食粮正在逐渐减少, 真正读书的人也微乎其微。现代中学生追求非主流, 喜欢时尚, 传统的东西被抛在脑后, 如何让中学生热爱读书也是当务之急。读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与作家、作品对话的过程, 这个过程让心灵得以洗礼, 让思想产生撞击。腹有诗书自气华, 与名家为伍, 与名著为伍, 一旦养成习惯, 受益终生。199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其旨就在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

一.用温馨的话语提示

有时候, 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生, 一句话的力量不可小视, 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话语, 说不定我们的一句及时提醒的话就可以促成学生习惯的养成。为了矫正学生的坐姿, 我时不时会如此说:“挺直腰板, 打起精神, 目光平视, 准备上课”, 用这样温馨的话语提示学生及时调整坐姿, 以抖擞的精神, 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

二.用合适的方式训练

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塑性, 关键在于教师采用何种方式促进其成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好习惯, 关键在于教师采用何种方式促进其养成。为了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我在班上倡议开展读书活动, 鼓励每个学生挑选好文章在班上读给大家听。原以为支持者不多, 没想到学生一致通过。每个同学都精心准备, 认真对待, 班级读书风气日益形成。同时, 这也训练了学生说话和听话的能力, 还促使学生端正站姿, 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李志军.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美[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2010 (03) .

[2]唐学军.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陕西教育 (教学版) .2011 (Z1) .

[3]杨世宇.创造灵活的课堂教学艺术[J].成才之路.2008 (19) .

幼儿活动渗透养成教育 篇2

养成教育是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后进学生,用尽各种措施均不见效,文章提出了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的设想,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找到行动的根源,只有纠正学生的心理障碍才能有效进行养成教育。有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在哪个实验室学到的东西最重要?”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出人意料的回答:“幼儿园”。记者又不解地问“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呢?”老人神色严肃地回答:“幼儿园的老师教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道歉,要学会观察大自然等等。”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对一个人的成功意义有多么深远。有人讲养成教育是幼儿园、小学教育的事,职业高中搞养成教育没多大必要,果真如此吗?

现实情况告诉我们,目前的违法犯罪呈低龄化,中学生尤其是职高生犯罪率正逐年上升,很多职高学生跨出校门进入牢门。我们调查了几个案例,都说明了一个相同的道理:学生违法犯罪看似偶然的,其实是偶然中孕育着必然。很多学生在出事之前,老师根据他平时的表现就断言:这个学生迟早要出事的,真的被不幸言中。这类同学经常出入网吧、游戏机室,钱不够向同学强拿强借,经常出言不逊顶撞教师,不服管理,满口哥们义气,江湖习气浓厚。这说明在校期间较差的养成习惯是诱发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职业学校抓好养成教育已刻不容缓。

很多学校已意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将端正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开展三面循环红旗评比,以班级为单位,用量化打分的方法评出优胜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能明辨是非,约束自己的行为。对那些明知故犯、屡教屡犯、一犯再犯的学生,班主任不知所措,只能犯一次骂一次;第一次写保证书,第二次公开检讨,再不行就状告家长,最后的杀手锏是纪律处分,直至开除。整个过程都是以责问、训斥、强压的方式进行的,形式简单化,内容单一化,工作理想化,手段情绪化,效果适得其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从校门到校门,大学生的心理,教师的身份,读的是普通高中,教的是职业高中;用普高生的知识标准衡量职高生,难免出现标准过高,学生难以达到目标,设想与现实的偏差较大,老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大受影响。这是很多职校存在的现象。

其实职高生大多是中考落榜者,大多存在着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尤其严重,他们思想空虚,精神不振,抱着混世度日的态度,由学不好到不愿学,以至发展到破罐子破摔,失去了中学生应有的信心,在竞争中,甘愿沉沦,听天由命,有个别学生甚至心理严重扭曲,愤世嫉俗,一旦心理空虚,畸变,必然引发精神消极,颓废,一步步滑向道德与法律的边缘。

马斯洛认为:当个体的某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身心就会失衡,产生心理病态,低质次需求的匮乏,会直接阻碍个体更高质次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求知求美的需求)的产生和增强。

一般来说,缺乏良好家庭教育,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生活适应能力较差,长期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大,有较多的挫折感和自卑感,情绪消极多变,人际关系紧张,常常得不到同学的接纳;表现出退缩、逃避等消极行为,有的表面上看十足是“一匹北方的狼”的样子,独来独往,清高孤傲,但内疚、难过、失望等情绪却时常袭上心头,陷入惆怅和苦闷之中,这时他们内心深处渴望觅到“知音”,进行心换心的沟通交流,使他人了解自己,得到帮助与关怀,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有的学生在学习上无成就感,无法平衡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又无法在学习和技能等竞争中获胜,无法凭其正当行为获得满足,于是表现出某些不正当行为和违规行为,也就是说,学生的失当行为是他获取满足的一种方式。

纯粹地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教育方式,就像玩翘翘板,这头下去,那头又上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结果是事倍功半;只有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找到病源,才能制定解决的办法,所以要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内因,确定症结,一剂猛药或釜底抽薪,才能药到病除。如何才能做到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一、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教师的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学识,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质疑的威信,是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他的一言一行,时刻对学生进行渗透,影响着学生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教师做好以下几点: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其它教育前提的观念。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不解决,其它问题就不能根本解决。要提高教师心理学知识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师要多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学校要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进行指导。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只重普遍性,忽略特殊性的方式,有的教师认为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看不到学生心理个性的差异,教育缺乏针对性。不同的心理特征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这个道理。

2、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还要有为人师表的教师风范。教师认真备好每一门课,精心的上好每一节课,耐心的解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要求教师有较丰富的知识,俗话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现在来说,还要指示给学生一条江。这就是要求教师应博学。平

等而善意的每一次谈话,都会在学生的心里深处留下痕迹,都可能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处处以身作则,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

3、要纠正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具备健康乐观的心理素质。很多资料表明,教师患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物欲横流的社会与淡泊名利的教师职业的反差,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与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学校、家长的高要求形成的无形压力等因素,使很多教师的心理出现了恐惧、焦虑、多疑等病态心理;三面红旗竞赛中,自己班级被扣分不是从班级工作中去找原因,却认为是值周教师或值周学生故意刁难他,内心表现出不服气,甚至责问值周教师或学生,搞得工作被动,人际关系紧张,这是一种典型的多疑、猜测的病态心理在作祟。如果教师带着这样一种心理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能起到怎样的效果呢?不言而喻,不但达不到任何目的,反而会使得健康心理的学生受到影响,因此,要搞好养成教育,纠正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4、选择适当的教育手段。对犯错误的学生或后进生一味地批评责问,起不到较大的教育效果,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为我们做了楷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个学生拿着一块砖头正要砸向另一个学生,被陶先生及时制止了,并要打人的学生到办公室去等候处理,当陶先生到办公室的时候,那位学生已先到了,陶先生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糖说:“我不让你打人,你就不打人,你尊重了我的意见,这一块糖是奖励给你的。”接着又拿出第二块糖说:“据我了解,你之所以打那位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别人,你很正直,这块糖是奖励给你的。”接着又拿出第三块糖说:“我叫你到办公室来等候,你准时到了,很守信用,这块糖是奖励给你的。”这时那个学生哭了,承认了错误,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主动承认错误,有承认和改正的勇气,再奖励给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这是教育的艺术,陶先生肯定了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心悦诚服。如果我们仅仅是简单粗暴的训斥或处分学生,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多关注学生,密切注意学生的“变化点”,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点”,适时激发学生健康的“情感点”。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抓好后进生养成教育的关键。

欧洲有一句名言:一切成就,一切财富,始于健康的心理。《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培养一代新人的大事。具体来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多给予一些尊重与理解,激发后进生的上进激情。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后进生由于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往往得不到师长、同学的尊重,这就与其内心的渴望形成反差,致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加速下滑,因此我们应更多尊重与理解他们。

尊重与理解后进生应从其人格上入手,职高生处于青春期初期,其心理逐渐成熟。他们反对师长对他们进行过多的干预,特别是后进生,师长过多的干预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给他们的叛逆性格再添把火,而真诚地与其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友谊观,分析犯错误时的背景,鼓励他从头做起,把自己的缺点逐渐改掉,可以使其产生希望上进的激情。

给后进生以尊重和理解,爱也是一剂良药。爱既是教育者的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教育者搞好教育的巨大动力和成功的条件。教师的爱,在学生中引起积极的心理反馈和愉快的情绪体验,沟通师生间的心灵,从而使学生亲近教师、信任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的指导,使学生的行为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某校有位电脑维护专业的学生,是一位电脑游戏迷,整天变着法上网,班主任软硬兼施,好话说了一大筐,仍不见效,有一天晚上,该生起来上厕所,不小心跌倒,头破了一个口子,流血不止,班主任知道后连夜起来替他包扎,并掏钱陪他去医院缝合伤口,为使他增加营养,班主任买来鸡蛋给他吃,这个学生感动了,决心为了班主任痛改前非,与网吧一刀两断,后该生当了班里的纪律委员。

2、多利用一些暗示,激励后进生向前奋进。

后进生大多不是智力存在的问题,除学习方法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信心不强。制造一个全方位的暗示空间,让后进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老师、同学并没有鄙视他嫌弃他,使他看到希望,赞扬他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一小步,也不忽视,这会成为后进生向前奋进的动力。

有一学生顽皮好动,上课总是不安分,上课时老师班干部也经常提醒,一般也只能保持十来分钟,批评提醒多了,他也就更无所谓了。班主任对他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发现他对计算机还是很感兴趣,于是就与教计算机的任课老师商量,请她对这个学生特别留意一下,然后就暗示这位男生,计算机老师特别喜欢他,认为他聪明,理解快,是个好苗子。后来这男生上计算机课就认真起来,而他的每一次的进步都得到了任课老师的肯定,渐渐地他真的进步很快,不但计算机课,其他课的课堂纪律也能遵守了。

当然,用暗示法激励后进生奋进,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循序渐进,尽可能做到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在开始时对后进生的期望值不应太高,第一步成功后再逐渐加重砝码,否则后进生就会发现你的目标他们根本无法实现,认为你脱离实际,你的计划也就失败了。

3、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健全后进生的心理。

后进生由于某些方面有所欠缺,易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如再加上家庭教育不当,他们易出现“亚健康状态”,即“心理感冒”。如何使他们恢复健康,对于后进生来说,除开设心理辅导活动大课外,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效果更佳。在个别辅导时,要遵循保密原则,只有取得学生的信任,他们才会倾吐心声;还要进行综合分析,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作为心理辅导的第一要义。

有两位学生,涉足“早恋”,因在校园拥抱而被纪律处分。教师要指导他们了解科学的性生理、心理发展知识、性保健知识、性道德及性法律知识,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性保护,教育他们要坚持两条原则:第一坚持在集体中交往,避免一对一的密切关系;第二坚持男女之间文明交往,明白轻佻的语言和行为是缺乏教养的不文明表现。

4、适时利用孔雀效应,强化后进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

人们在异性面前,特别是同龄的异性面前,希望表现得特别好,懂礼貌,讲卫生,努力表现自己的优点,把缺点隐藏起来,这就是孔雀效应。一般地女生寝室内务总是比男生好,特别是有后进生的男生寝室内务尤其差。某校一班主任化许多力气整顿了一男生寝室内务,因这一寝室集中了两个后进生,所以效果总不太明显,稍一放松,就故态复萌,有一天她组织了一次男女生互相参观宿舍的活动,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其他男生寝室内务更上了一层楼,这一寝室内务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之后,她经常组织类似的活动,男女生都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做好自己宿舍内务。

5、把握纠正的最佳时间,找准转化后进生的契机。

根据心理学研究,一般人平时都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即心理定势)之中,心理定势被破坏时,人的心理就出现了不平衡,学生也是这样。这个时间就是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时候,即最佳教育时机,工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佳教育时机有以下几种情形:(1)当学生犯错误时;(2)当学生进步时;

(3)当学生生活中受到委屈时;(4)当学生的错误出现反复时;(5)当学生对某种事情发生强烈兴趣时;

(6)当学生失败时。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采用开设心理咨询室、挫折教育、通过学生社会实践及各种文体活动,帮助学生宣泄剩余精力等形式,由面到点,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心理纠正。

(三)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是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幼儿活动渗透养成教育 篇3

【关键词】中职基础课 行为养成教育 德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20-02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同时也提出公共基础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足见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承载着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德育,因为基础课蕴涵丰富的德育素材,也有着广阔的德育空间,同时也承担着德育的义务。教师应充分利用基础课这一载体,抓住教育契机,创造各种机会,加强育人教书的职能,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适时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职基础课程渗透行为养成教育进行探讨。

一、自觉养成,身教渗透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足见身教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功效。据此不难得出:要想增强行为养成教育的渗透效果,教师必先示范,为人师表,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身教中传递正能量给学生,以换取学生的亲近与信任,在“亲其师,信其道”中增强行为养成教育渗透的效果。

二、课前整顿,直接渗透

中职生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文明意识,但仍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这些不文明现象在课堂内外时常发生。因此,基础课教师应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整顿。

(一)适当引导,各居其责。中职生的卫生习惯较差,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且责任意识薄弱。如在值日生轮值问题上,常常互相推脱。笔者曾到过一个数学教师的课堂听课,上课预备铃声响时,这位教师走上讲台,环顾四周发现教室地板上多处散落有垃圾,就善意问道:“请问今天谁是值日生?如果可以,请值日生把教室里及走廊外的垃圾清扫一下。”当时学生基本都到齐了,但没人回应,一连问了几声,还是无人问答。这时,数学教师没有急着上课,而是蹲下身去捡地面上的垃圾,值周班干见状,立刻拿起扫把开始清扫,学生也纷纷拿起扫把一起清扫起来。几分钟后,教室和走廊清扫得很干净,学生也回到了座位上,这时数学教师才开始上课。这样的课前整顿是很有必要和意义,既让值日生明确了清扫职责,又让值周班干明确了督导职责,也让其他学生明确了保洁职责。

(二)及时教育,有效整顿。教师提前到教室时,常能见到不少学生正进行一些不文明行为,此时,不能以“我又不是他们的班主任”、“现在不是上课时间,不关我的事”等为由,拒绝教育,相反,应及时地教育学生。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应讲究教育方法,委婉地进行,否则适得其反。记得有一次,一个男生在教室抽烟,笔者走到他的身边,但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笑着说“下课了,你不出去转转么?”他没有回答,笔者又开始关心道“你的手怎么了?”他说“没怎么”,笔者继续关心道“不要紧的吧,去卫生间给其他同学看看,老师会比较放心一点”。这时,这个男生不好意思地走出了教室。从那以后,该男生在笔者候课时没有在教室抽过烟。

三、课堂渗透,点滴渗透

通过课程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抓知识,树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要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应先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行为习惯意识。记得有一次,笔者去听一个数学教师的课,在讲到数时,他说“非正也非负的0是最特殊的一个数”,接着,这个教师问学生:“有没有同学不想当值日生的?”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没敢答,教师连续问了三次,陆续有不少学生答道“不想”,教师又问“有没有办法?”学生再次茫然,该教师停顿了一会儿,说道:“办法就在这儿——0,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同学都将垃圾放置到垃圾桶内,教室地面有多少纸屑等垃圾呢?”有学生答“没有”,这个教师说道:“是的,0垃圾,请问需不需要值日生?”有三五个学生低声答道“不要”,教师继续“是的,教室就不用天天安排值日生了。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学校里,每个同学都将垃圾放到垃圾桶去,那还需不需要每天安排同学去扫清洁区?”这时很多学生答道“不用”,教师笑着说道“是的,0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做好保洁工作,制造出0垃圾,那我们就不用天天当值日生了,这也是我们讲文明的象征。大声告诉我:从今天开始,争当制造0垃圾的文明学生,好不好?”教师一次比一次大声、坚定地引导着学生,学生由此树立了制造0垃圾这一意识。

(二)抓细节,正行为。树立了意识仍远不够,毕竟“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教学细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在提问前应先说“please”,请学生坐下时应说“Thank you,sit down,please”,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说“good”、“Very good”等词语,以回应或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再如,在礼仪课中,对于学生的礼仪情景表演,教师应及时给予必要的、恰当的点评和纠正,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地方,如学生表演入室拜访时,没有敲门就直接进来了,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敲门、待主人的应允后如何进门及与主人打招呼等,一点一滴地进行细节教育。教师应进行长期、反复的演练,切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课后督导,持续渗透

行为习惯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的特点,加之中职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不良行为习惯容易反复出现,这就需要适当借助外力,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推行“全员德育”的育人模式,要求教师不拿“现在是下课时间”、“我又不是班主任”、“那个又不是我班级的学生”等作为借口,下课之后,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漠视不理,相反,应及时给予督导,关心和引导相关同学克服困难,纠正不文明行为;同时,对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同学,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坚持,并努力养成更多的文明习惯。中职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督导学生,持续进行渗透,切实增强渗透效果。

总之,中职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基础课这一载体,通过自觉养成,身教渗透;课前整顿,直接渗透;课堂渗透,点滴渗透;课后督导,持续渗透等方法,适时渗透行为养成教育,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王体民,张成东.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3]赵国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J].辽宁教育,2012(16)

【基金项目】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年度二级立项(桂教职成[2012]35号)

养成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篇4

一、物理教师要提高对养成教育的认识

在传统学校教育中, 普遍认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 其它任课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课堂40分钟内的教学任务。不同学科科学内容不同, 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也有差异, 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各科教学必然有一定的联系, 如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 所以养成教育不光在班主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也是其他任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 勤劳操作的习惯, 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他还说“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 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

如果我们能在各科教学中都重视养成教育, 并注意各科教学之间的协调, 那么养成教育不光对学生的发展有益, 对教师的教学更是一件有益的事。

二、物理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一) 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的基础。目前大多数学生对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操作重视不够, 多数学生对一些仪器使用方法不太注意, 随意性强, 所以实验操作中存在不规范或有许多不好的习惯:学生进入实验室, 由于好奇、兴奋、激动, 不易保持冷静头脑, 导致纪律失控;实验结果差;没有养成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习惯。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必须加强实验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使学生的操作规范形成习惯, 单靠一二节实验操作课是不能完成的, 也不是单靠增加几节实验操作课所能解决的。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养成, 也只有把实验的操作贯穿整个自然科学的全过程才能形成习惯。

演示实验的正确示范。演示实验对学生具有示范性, 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作演示实验不仅是完成实验本身所要达到的目的, 而且还要通过演示成功、操作正确完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这一目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保证实验课堂高效的关键, 不仅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还可以减少器材的减损程度。

(二)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初中物理教学中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力求理解而不死记硬背;在复习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习惯;运用所学知识或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 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 有的瞬息即逝, 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的观察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 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 发现了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事例说明观察不仅在物理课堂上有重要作用, 而且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然后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怎样记录观察结果。然后通过实验不断的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思维的触角,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思考。每次实验前都让学生思考清楚:为什么做这个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实验?然后再做实验。养成习惯,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学会思考。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的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使学生多“思”, 鼓励学生思考时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 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物理教学中还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 科学精神的养成

科学精神包括了实事求是, 不唯书、不盲从、正确面对失败等, 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 有这样的不良现象:教师希望学生能马上理解自己的意图、做实验就能马上验证课文内容。他们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的探索, 使得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 根本不能体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有时即使演示实验失败了, 也很少去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长期下来就给学生养成一种习惯, 按老师说的做, 照课本说实验结果而不管自己有没有看到实验现象,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用“物质第一”的观点指导学生实验和观察, 实验的设计过程、数据、记录必须真实, 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牛顿三大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无一是离开实验而臆造的产物, 教师可通过科学事迹介绍, 培养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教师还可用知识中不起眼但又最关键的、容易被混淆的知识设问, 往往不踏实、马大哈的学生容易出错, 然后帮其寻“根”, 对症下药, 让学生感到求实、求真的可贵。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一个再优秀的教师也有出错的时候, 此时要敢于公开向学生纠错, 从而对学生起到求实求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物理教学中的养成教育还有其他内容, 以上是本人着重阐述的一些方面。希望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能够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教授, 还应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不光是班主任的工作, 也是其他任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操作行为规范的养成, 好的试实验操作习惯不仅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也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关键。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力求理解而不死记硬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最后在教学中还要渗透科学精神的养成。

幼儿养成教育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资料,明白拖拉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2、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养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四张,PPT;

2、自制魔箱,幼儿人手一支记号笔,卡纸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拖拉”。

1、孩子们,今日我要介绍一个朋友给大家认识,他的名字叫“拖拖”,拖拖带来了他的一天,我们一齐来听听吧!

2、教师出示拖拖头像,完整讲述一遍故事,提问:

(1)拖拖做事情是怎样样的(拖拖拉拉,慢慢吞吞的)

(2)他做了哪些拖拉的事,是怎样做怎样说的结果怎样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并讲述。

教师小结:拖拖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慢慢吞吞,既影响了自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别人做事,浪费别人的时间,所以我们做事不能拖拉。

二、说说“拖拉”

1、生活中,如果我们都像拖拖那样又会发生什么一齐来看看吧!

2、教师点击课件并提问:

(1)看,发生了什么(火灾),怎样办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消防员拖拖拉拉慢慢吞吞还没来,后果会怎样所以消防员叔叔说:不拖拉,时间就是胜利。

(2)听,这是什么声音(120救护车)可能发生了什么如果医生拖拖拉拉,慢慢吞吞后果会怎样(失去生命)所以医生说:不拖拉,时间就是生命。

(3)春天到了,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如果不及时播种会怎样所以农民伯伯说:不拖拉,时间就是丰收。

(4)再来看看他们是谁做什么工作如果拖拉会怎样样请你选一个来说一说!

3、所以孩子们,拖拉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做事绝对不能拖拉。

三、画画“拖拉”

1、陈教师想来问问我们小朋友,你们有做事拖拉的时候吗

——幼儿说说自我拖拉的事情

2、此刻请你把自我拖拉的事画在我的魔法纸上,给你5分钟时间,画好了立刻回到中间的位置上,椅子不动,计时开始!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谁上来说说自我拖拉的事,请你来!此刻把你的拖拉放进我的魔盒,和你的拖拉说再见!

幼儿活动渗透养成教育 篇6

关键词:高职语文;职业核心能力;渗透

【分类号】G633.3

职业核心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地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为了更深度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应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渗透进高职语文教学,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教育开展也更为直接和更有针对性。首先,对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阐述,为教学的设计提供思想认知。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的意义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在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同时,教育部与其他部委的相关文件中也一再强调学生以及职业人士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当前,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在校、已就业和即将就业人群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它也必将成为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职语文与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的分析与对比,二者存在着不少的共通点,将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作为高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涉及,在日常课堂中不断渗透与滋润,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将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渗透到高职语文教学中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选择,并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语文教学现状与特点

1、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实现高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的相互融合,我们针对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现阶段,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并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很多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的重视度不高,一般的高职院校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专业领域教学上,在专业上的投入过多,甚至部分高职院校已将语文课程取消,课程边缘化现象非常严重[1],这是大学语文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导致高职

大学语文教育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本身对语文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出现了偏差:一味的强调语文教学为具体的专业服务,忽略了语文课程本身的基础性,使语文教学丧失了课程的本体地位,成了各个不同专业的附庸。

2、语文教学的特点分析

高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首先,大学语文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其中涉及到处于特定场地讲话的艺术、个性举止以及对待现代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评判等[2] 不仅仅传授学生必要的汉语言文化,同时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创新能力而言至关重要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等。其次,大学语文具有基础性的特点。语文教学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核心理念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对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些都与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是一致的。可见,将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应用到高职语文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有效途径

1、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是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渗透的重要条件

实現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首先应从教学内容设计着手,根据高职语文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共通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是职业

核心能力养成教育渗透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要避免矮化倾向,保持教学内容的适度深度与绝对广度。不能因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原因而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更不能因为要为某些具体专业服务而窄化教学内容。越是经典的、人文底蕴深厚的文章,越容易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通,找到结合点。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尽量以古今中外经典为学习对象。经典作品中炉火纯青的文学语言对学生书面、口头表达能力的熏陶、博大精深的思想哲理对学生深度思考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样,高职语文才能更好实现所有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

2、优化与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环境

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紧紧抓住二者的相同点,以此为突破点,优化与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强职业核心能力。为了更好地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教育融入到高职语文教学中,可以在高职语文课堂中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例如,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课文或生活原型中的不同角色,模仿书本或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学习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引导学生就某一确定主题开展讨论,自由地思考和联想,提出各自的设想和提案,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和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案例教学法学习,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学生既能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2、完善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将职业核心能力设定为考核指标

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是通过试卷测试的方式,且试卷考核内容均以考察课本知识为主,学生的真实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与应用能力并未得到施展与激发,为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应完善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将职业核心能力设定为考核指标,这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关键,把学生的日常表现写入档案,将其作为终极成绩评判的指标之一,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去完善自身,对其未来就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例如,在高职语文考核时,应选择实践类考核,给予学生一些职场中的突发情况,“若作为一名人事管理人员,当员工出现问题时,应如何处理矛盾?”或者是“作为一名行政人员,在同一件事务的处理上自己与领导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应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都考察语言应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和个人素质等,在进行考核设计的过程中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对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重要性的分析,及其与高职语文教学具有的共通性,将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渗透进高职语文教学中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选择。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优化和创新的教学模式、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养成,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以及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良胜,张琴华,刘彩霞.论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0:133.

[2]张亚丽.高职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初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101-102.

上一篇:合理饮食缓解亚健康下一篇:满意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