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艺术

2024-11-06

谈心艺术(精选9篇)

谈心艺术 篇1

摘要:谈心是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 谈心对象可以分为毕业生、经济困难生、班干部、问题学生和普通学生, 谈心要注重技巧和方式的选择, 使谈心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辅导员,谈心,艺术

谈心工作是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形式, 通过谈心, 既可以增进感情, 又可以相互交流思想, 解开学生思想上的某些疙瘩。辅导员谈心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形式, 内容涉及学风建设、心理健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就业指导、学生日常生活、恋爱交友、组织发展等各个领域, 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

一、谈心工作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 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工作, 只有增强了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和理解,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怀。谈心工作可以给每一个学生应有的关注, 适时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 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并且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换意见、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并增强彼此的信任感;辅导员通过谈心, 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达到影响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而且也有利于辅导员组织开展学生工作。因此应高度重视与学生的谈心工作, 深入学生当中, 把握学生脉搏, 掌控学生心理。通过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用真情实感去感受, 分享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深层次、全方位地去积极探究学生究竟在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 明确辅导员应该做什么, 应该怎样做。因此, 辅导员谈心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地选择谈心对象

每一位学生都应是辅导员谈心的对象, 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应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 有轻重缓急的安排不同学生的谈心工作。

1.与毕业生的谈话

与毕业生谈话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 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 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工作, 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就业信息。

在毕业生中会有部分同学择业观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不想就业, 有的择业目标过高, 针对这些同学, 帮他们分析利弊, 使同学的择业观发生转变。

再就是针对毕业困难同学的谈话,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克服困难。和毕业生谈话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了解他们对辅导员工作的建议和方法, 通过四年的相处, 他们会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和中肯的建议, 辅导员要虚心接受, 在工作不断改进。再就是加强毕业生的师恩教育, 做到文明离校。

2.与新生的谈话

新生入学后及时深入、全面、开展谈心工作, 在短时间内认识同学, 准确核实学生相关信息,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为以后工作能够有序、有效、有针对性开展的提供了保证, 也建立大学期间新师生关系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1) 与经济困难学生谈话

新生入学后, 与经济困难学生的谈话应放在首位, 通过谈心和观察, 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家庭真实状况, 同时告诉他们国家的资助政策让他们安心学习, 鼓励他们自强自立, 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

(2) 和班级干部的谈话

第一任班级干部的好坏决定着班级的表现, 在与班级干部的谈话过程中, 明确告诉他们的责任, 义务, 对整个班级导向、班级风气的重要性。告诉他们大学班级干部与中学的不同, 要求他们处处发挥表率作用, 要求普通同学做到的, 他们必须做到更好。在工作方法上予以指导, 指导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学生干部。通过与班级干部谈话, 及时了解掌握了班级的问题学生。

3.与问题学生、学习状态不好的同学谈话

通过查寝、查课和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问题学生, 与他们谈心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谈,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避免学生出现懈怠的情绪;再就是抛开表象看本质, 从逃课小问题中分析出他们心理底层的惰性, 指出错误的严重性, 使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他们重申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以及相应的处罚规定, 通过制度框化“问题生”的行为。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

4.与普通同学谈话

有一类学生各方面表现均十分优秀突出, 默默无闻, 中规中矩, 不惹事生非, 也不争强好胜, 是辅导员工作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群体, 但这部分学生经常占学生中的多数, 因此在谈心工作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关注, 给这些平时不擅表达或不愿表达的学生倾诉的机会, 倾听他们的想法, 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兴趣, 指导他们努力的方向, 引导他们向优秀学生转化, 从而让整个集体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谈心工作的方式方法

1.合适的地点

谈心地点的选择势必会影响谈心的效果。除办公室外, 学生宿舍也是开展谈心工作的一大阵地。在宿舍氛围比较轻松, 能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外, 对那些起床晚, 逃课的学生, 在宿舍发现问题后, 在宿舍直接进行沟通, 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又无法开脱违纪事实, 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宿舍与学生谈心, 学生也会有一种主人的感觉, 不会受到更多的约束。

2.合适的谈心方式和技巧

在谈心过程中, 要注重营造平等、轻松、和谐的谈心氛围, 注重谈心的互动性。比如每次和学生谈心的时候, 要首先找椅子, 让学生坐下来, 作为老师, 要保持和蔼谦虚, 低姿态、面对面地与学生促膝交心。这样一来, 学生的戒备和防御的心理会自然消失, 谈心的氛围也自然会变得逐渐轻松愉悦。注重谈心的互动性, 多让学生说, 达到双方平等的对话、交流和沟通, 谈心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除了“面对面”的谈心交流, 可以借助手机短讯、QQ、E-MAIL、BLOG等方式, 有事可以通过传统的书信交流。因为有时候言语不能表达或不便表达的东西, 却可以直接用文字表达, 文字表达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避免面谈遇到的尴尬, 强化感情的因素, 从而使谈心更全面更深入。

3.耐心倾听, 让学生信任, 感到很亲切, 主动愿意找老师谈

在开展谈心工作时, 辅导员一定要善于倾听, 让学生把内心深处的心理感受、亲身体验、矛盾困惑都倾诉出来, 切记不要辅导员滔滔不决, 改变“我说你听”的态势。倾听学生的话语, 了解到学生最真实思想。随着心灵的沟通, 让学生变动以后遇到问题, 就会主动找老师谈。

谈心之后, 辅导员的思考、总结和整理工作不可小视。每次谈心后都要反思谈心的内容、方式, 并做好谈心记录, 根据记录做好谈心后的跟踪和反馈, 积累经验, 在一定时期内对谈心对象做回访工作, 确保谈心工作能收到预期效果。

通过谈心工作, 可以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情况, 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使学生学习状态有所好转, 学生对老师有了了解, 对老师的良苦用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增加了师生感情。

参考文献

[1]李井申.浅谈高校学生管理中谈心的艺术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4) .

[2]谷军, 李则俊, 周俊.大学一年级谈心活动效果调查[J].文教资料, 2010, (14)

[3]黄莉萍.试论谈心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魅力[J].管理观察, 2009, (9) .

谈心艺术 篇2

谈心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没有谈心,就谈不上班主任工作。在谈心中,班主任了解了学生个人的思想;在谈心中,班主任了解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在谈心中,班主任了解了整个班级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在谈心中,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在谈心中,学生感觉到老师知识的丰富,学识的渊博,人格的高大;在谈心中,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诚,情操的高尚,充满智慧,心地的善良。所以班主任作好了谈心工作,就做好了班主任工作的一般。一个善于谈心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一个事半功倍的班主任;是一个细心的充满教育智慧的班主任。下面就班主任谈心的艺术,谈点个人的见解:

一、谈心,要坚持日常化。

不要把班主任谈心当作负担,要把他当作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和学生谈心,就不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就不了解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谈心,既是了解学生的手段,也是教育过程的本身。在谈心中不知不觉就把问题解决了。大雪无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坚持天天谈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谈心。谈心的形式,不必拘泥,和学生的语言交流,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的交流,甚至一个眨眼,一个转身,一个举首,一个投足都可以把必要的信息传递,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当然,深层次的谈心,每星期要根据情况,做必要的安排。

二、谈心,要坚持科学化。

谈心,是个经常性的工作。谈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就必须注意谈心的科学性,提高谈心的质量,发挥最大的效果。谈心的科学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科学选择谈心的对象。谈心尽管天天要谈,但是今天和谁谈,明天和谁谈应该有计划。要根据情况,科学的予以决定。例如:这几个同学都有类似的问题,而且他们平日里关系很好,有自发群众集体的性质。这个时候,先找谁,后找谁,就要确定个方案。

②科学地选择谈话的题目。谈话,有时候要迂回。尽管,人们常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是,在人际关系中,往往曲线才把人紧紧地联系起来,是人们的心理距离拉近了。所以,有些谈心,要讲究策略。

③科学地选择谈心的时机。谈话的时机,是思想教育的契机,抓住了这个时机,就抓住了教育的关键。

④科学地选择谈心的方式。谈心往往是两个人之间进行,但是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集体谈心、班委会集体和学生的谈心。或者是教师个人对同时对几个同学的谈心。既可以在办公室,也可以选择操场边。既可以座谈,也可以边走边走边谈。

三、谈心,要体现艺术性。

谈心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明确谈心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把握谈话的主动权,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明确谈什么,不谈什么;明确什么该谈,什么不该谈,谈到什么程度;明确要谈哪些方面,解决哪些问题。谈到什么程度,就算达到了目的。

②谈他自己感性趣的话题,引导他在谈话中找到成功的感觉。和问题学生谈心,最关键的是找他的闪光点。平时,他们没有受表扬的机会,也没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如果能够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就会在这个谈心中找到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爱。

③做一个提问者和倾听者,让他充分地暴露自己的思想,不要给予道德性评价,可以给予心理按摩。谈心,不是老师在谈,而是要注意倾听。让学生谈,老师听。在倾听的时候,注意运用同感,让学生觉得你的宽容和善解人意。为以后进一步沟通创造条件。

④谈心,最好不直接谈学习,可以谈家庭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国际大事,军事天地等。把他成功的方面,迁移到学习中来。

四、最后,要作好谈话后的工作。

与学生“谈心”的艺术 篇3

一、询问的方式

遇到学生问题,许多教师的谈心方式是开门见山地询问,即“我想了解一下原因是什么”。这种方式可以理解为是询问式,即教师问,学生答。一般来说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果不算复杂,或者易于表达的话,学生也通常能较好地配合教师的提问。但这种方式让人总感觉和“谈心”有点距离。既然是心与心的交流,那就不能只是带着个人目的,即我要了解原因,你要告诉我。应该从对方的角度出发,采用更易于展开沟通交流的方式进行。

学生由成绩优秀到较大退步,背后必然有某方面的原因,可能并不只是对自己放松这么简单。教师的谈心方式如果变为:“老师发现你最近的学习状态不是很好,能跟老师说说原因吗?看看我能怎样帮助你!”这种方式给人的感觉便不是询问式的生硬语气,而是一种帮扶式的体贴,一种真正的师长关怀,这样无形中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开场的语言基本就给本次谈心定下了基调,学生也会由此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开门见山地询问以求解决教师内心的疑问,学生的感觉更像是上级领导在跟自己训话,难以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帮扶体贴式的询问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办法怎样帮助对方而不是只想着自己了解事情真相,学生的感觉便是朋友间的关心帮助,更容易敞开心扉。

二、面对学生的沉默

学生沉默后,教师继续追问“有问题就说出来,不要藏在心里。”而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面对教师的询问,学生保持沉默也是一种正常反应,可能是学生平常与教师的关系比较疏远,不容易向教师吐露心声,此时自己犯了错误或出现了某方面的问题,就更不愿意实话实说,沉默是其本能的应对方法;也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学生一时不知如何开口,或者觉得自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而羞于向老师汇报等等。

可以想象无论哪种情况,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立刻“有问题就说出来”,都是不恰当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会令学生感到更加无所适从,结果要么是继续沉默,要么是找些常规说辞来应付老师。这样难以发现问题的真正原因,不利于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此时,教师应该做的是转变自己的策略。可以先跟学生聊聊他感兴趣的话题,或是某方面的进步和良好的表现,适当拉近彼此的距离,待学生敞开心扉之后,再渐入正题往往会有好的效果。还有就是考虑到某些问题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因素,有时不一定非要学生亲口讲出来,完全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来表达。这样避免了沉默的尴尬,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对问题正确归因

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下,说出了原因,即“课上没有认真听,作业不像以往认真做,课后没有多复习巩固……”,这时,教师马上接过这一话题,大谈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这是教师非常熟悉的套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导致成绩下降,这再正常不过了,教师也自然而然地认为发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

然而事实上,如果进一步追问的话我们可以想到,学生如果一贯的学习习惯不良而致成绩落后,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开始成绩是优异的,那问题就是究竟什么原因才导致他“放松”自己呢?恐怕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探究的本质原因。而教师并没有继续深究的愿望,宁可相信这就是真实的情况,导致一次师生间低效的谈话。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放松自己并非不知道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之前的优异成绩可以说明这点。如果希望真正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就应该进一步搞清背后真正的原因。

那原因是什么呢?这可能是家庭方面出现了某种变故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状态;可能是同学间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而又没有恰当地处理而使得自己心理出现一些波动;可能是随着年级升高学习的要求和难度加大,而自己的思维特点和智力类型不能很好地适应,原有的优势不复存在;可能是自己之前成绩的取得主要是靠勤奋刻苦和拼体力,随着压力增大感觉自己神经紧张无法承受;可能是自己开始沉迷于某种外界诱惑,尺度把握不当而令自己无法自拔;可能遭遇了对自己影响很大的困难挫折,又没有及时应对调整心态;可能是过分看重成绩,习惯了做优秀学生的心理状态,导致自己压力过大;可能是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不良影响……可以想象,以上种种复杂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正在成长的未成年学生。作为教师应该认真了解和细致观察,搞清楚真正的问题所在。

基于人才成长的教师谈心艺术研究 篇4

一、把握谈心的情感因素

谈心是以心换心的双向交流。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做到态度诚恳,情感真挚,要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

在班级的“悄悄话”本上,有这样一段话:“老师您好,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们班许多同学的心中, 同学们一直想说却欲言又止。那天同学们从二( 8) 班门口经过,您正在给他们上课。看您在课堂上有说有笑, 讲课生动有趣, 他们还围上来看您做实验。可是,您作为咱班的班主任,为什么对别班的同学那么和蔼可亲,那么随和,而对待您自己班的学生却又是另一种态度呢?在课上,你总是板着脸,有着说不完的规矩和制度,难道就因为您是我们的班主任吗?”听了学生的真诚倾诉,老师陷入了沉思。于是,老师在“悄悄话”本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话:“谢谢你信任老师,对老师讲实话,讲真心话。老师的确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好,对你们太挑剔, 总希望你们做得更好。其实你们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只是老师的要求太高。老师向你们保证,以后多听听你们的意见,多对你们笑笑,同时也希望你们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 ”

事实证明,一个善于倾听学生心声的老师,往往更能理解、尊重学生。因为他们明白:呵斥、拒绝倾听,不但无法了解事实的真相,而且会失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从而听不到他们的心里话,得不到他们的尊重。

二、注重谈心的内容要素

教师与学生谈心时,首先应该要解决的是“谈什么”的问题。教师通过与学生谈心,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教师与他们谈心时必须注意内容的针对性,在谈心前必须准备充分,做到成竹在胸,这样就可以避免谈心时内容上的盲目性和偏差性。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到因人谈心,有针对性呢?

有些学生各方面表现比较优秀,听惯了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赞美之词,他们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不足,有自以为是的心理。与这类学生谈心的内容应以提醒为主,教师在肯定其成绩时,要用含蓄的语言,找出其自省点,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有些学生成绩不够优秀,性格又比较内向,在班内属于各方面都不起眼的那种类型。他们往往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有自卑的心理。与这类学生谈心的内容应以欣赏为主, 教师要挖掘其闪光点,使其树立“抬起头来走路”的信心;有些学生头脑灵活,反应敏捷,但怕吃苦、爱偷懒,缺乏拼搏精神,有无为的心理。与这类学生谈心的内容应以激励为主, 教师要开启其动力点,鼓励其奋力拼搏,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美好的明天;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不错,偶犯错误,表现出自尊心减退、缺乏信心的自弃心理。与他们谈心的内容应以对比为主, 教师要用“纵向”和“横向 ”对比来激发其内燃点 ,使其放下包袱 , 增强信心,继续昂首前进。

教师与学生谈心时, 应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实际选择不同的谈心内容。要坚持以诚相见,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捕捉谈心的恰当时机

教师与学生谈心时,不仅在情感上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内容上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 而且还要善于选择和捕捉谈心的机会。

去年考上一中的小王同学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我接受您的教育总是十分乐意的。不单单是因为您面容慈祥话语亲切,也不在于你的宽容温和,更重要的在于您总能抓住契机,在我迷茫和困惑时指点我该怎么做。你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前行的道路。老师,谢谢你! ”原来,小王在初二的时候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偏上,他聪明机智应变能力较强,数学、科学他学得得心应手。唯一遗憾的是他的英语成绩总让人不敢恭维。怎么办? 无疑,他是一个学习上的好苗子,但要充分发挥他的学习潜能,首先必须引导他对英语产生兴趣。那么,该怎么与他交流沟通呢? 老师陷入了深思。机会来了,学校决定举行初二英语单词竞赛。老师趁此机会与小王谈心,激励他:如果在单词竞赛上获奖,可让他每天打篮球30分钟。因为老师知道篮球是他最爱的体育运动。一星期后,小王一路过关斩将,独占鳌头,这在大家的意料之外却在老师的意料之中。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 他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教师在选择谈心时机时应注意:当学生做得不如教师意的时候,教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宜大声斥责或大发雷霆。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惊慌和恐惧心理。当学生们在一起聊得开心玩得热闹时,教师不要急于找他们谈心。因为一是可能会让他在同学面前丢失了面子,失去了尊严;二是可能会使他失去了和同学玩耍的机会,兴致顿失。当学生情绪激动或低落时,往往会头脑发热,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此时,教师也要给他们反思的机会,等他们冷静下来后再进行交谈。所以, 教师要善于选择和捕捉谈心的机会, 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的教育,认可老师的劝说。

四、掌握谈心的有效方法

教师不仅要善于捕捉和创设谈心时机, 还得掌握谈心的方法。教师与学生谈心的方法有许多种, 但总体上不外乎面对面的交谈和书信交谈这两种,其中书信交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叛逆期,他们特别要强特别自尊,即使他们明知自己犯了错,有时也不会在你面前低头。所以,书信成了最为有效的谈心方式。在书信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为此,老师还特意给每位学生准备了“悄悄话”本。当面对面的沟通未见成效或当学生有抵触情绪时,老师可以在“悄悄话”本上写上自己的心里话,并在结尾附上这样的话:真诚地渴望得到你的回应。一学期下来,这“悄悄话”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师生的心语,它是师生感情磨合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融洽的见证,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足迹。

周五放学时,老师发现平时一贯活泼好动的D同学却一脸郁闷,爱理不理的样子,好像跟老师在闹别扭似的。老师叫住他,问他发生了什么。他只是摇摇头,什么也没说,看来他是拒绝和老师交谈了。于是,老师在“悄悄话”本上写道:“在老师心目中,你一直是一个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男孩。你正直坦率,能勇敢地指出别人的错误;你诚恳善良,能热情地帮助他人;你善于沟通,能及时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今天的你,有什么心事吗? 老师真诚地渴望得到你的回答。”

周一,“悄悄话”本到了老师的手上。“老师,您不知道,上周五我有多生气,我生您的气。那天下午第三节课乒乓球比赛,您为什么没有去? 我好不容易才打入决赛的, 别的班主任都到场为自己班的同学加油,只有我的班主任不在。当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赢,争这口气,没有您的加油,我一样能赢,最后是3∶2赢了。第五局一直打到16平,当时心情好紧张,我是咬牙打完的。傍晚见到您时,您也不来过问一下我的比赛情况……”

原来如此。虽然是初二的学生了, 但他们特别在乎老师是否关心他们,是否把他们放在眼里。对老师来说,忘了参加乒乓球比赛确实是个失误。于是, 老师这样给他回复:“老师首先祝贺你取得成功,为班级争得荣誉,并代表全班感谢你! 那天确实是老师的错,老师只顾着隔壁班的课却把你的比赛给忘了,请你原谅老师,好吗? 同时希望你把这种拼搏精神用到学习上,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上一个新台阶。”

事实证明,很多同学都乐意和老师交流,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跟老师讲心里话、知心话。同时,老师也要把自己对他们的要求和希望、任科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家长的期望和意见及时告诉他们, 并对他们的进步和成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悄悄话”本,就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利用“悄悄话”本谈心的方式,不但表达了师生的心愿, 更传递了师生间的平等与信任。它能使师生关系更和谐更融洽,使班集体更团结更温馨。

教师与学生谈心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才能接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与学生谈心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与学生促膝交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爱好、特长等,又可以在师生间架起沟通、理解、信任的桥梁,它是实现有效教育的基础。结合教育实践,从谈心的情感因素、内容要素、恰当时机和有效方法等方面入手,就教师如何与学生谈心进行探讨。

谈心艺术 篇5

班主任与学生谈心要想取得最佳效果,就得讲求谈心艺术,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与后进生谈心――发现闪光点

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因而情绪低落,对老师常表现出防御心理和对抗心理。与这些学生谈心,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来走路,树立自信心。

二、与中等生谈心――挖掘动力点

中等生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可采取“触动式”谈心方式,以“刚”克“刚”,促其猛醒。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触动”要掌握分寸,看准火候,用富于哲理性的内容激励他们,使他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三、与优等生谈心――找出自省点

优等生一般比较自信,也容易自负,有时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他们谈心,要运用“提醒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含蓄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扬长避短,向新的目标奋进。

四、与失足生谈心――激发内燃点

谈心艺术 篇6

关键词 学生 谈心 原则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98-02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与学生谈心仍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只要运用得当、掌握得法,谈心就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也能更好地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产生一种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教师应当如何与学生谈心呢?

一、谈心应遵循的原则

1.平等相待,不居高临下

无论在课堂还是在生活中,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微笑;教师的眼神应真实自然,有一种特有的神韵美。而教师眼神中所传送出的笑波应是教师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教师要多跟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和学生交心结友,才能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准确地引导和教育他们。

2.讲知心话,不空洞说教

真情是无价的,也是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教师应用真情感染学生,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走出既定的生活圈子,摆脱因烦躁带来的不良情绪。空洞的说教只能促使学生反感。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小事去理解、关心学生,促使学生感情涌动,就会从内心勃发出强劲的驱动力,真心实意地通过自身的努力满足教师的良好期待。

3.选择恰当时机,不急于求成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性格的孩子,对那些性格倔强或脾气火爆、理解问题容易偏激的学生,我们与其谈心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避开其在“火头”上的时候,等待时机成熟时再谈。也可以重新选择适当的场所、方式,如家访等,这样有利于教师推心置腹地与学生交流感情,因势利导,从而解决问题。

4.善于倾听,不受“先入为主”因素的干扰

教师必须要学会善于利用我们的耳朵,做个懂得倾听的人,成为别人的一个忠实的听众,如此一来,对方一定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对你产生好感,愿意与你建立人际关系;相反,当别人说话时,你不用心听,或者也抢着说,就会使对方失去说话的兴趣,以后也不愿意再和你交谈了。

5.有耐心,不计较、抱怨

耐心是一种责任,倘若一个教师工作不负责任,对学生没有责任心,没有责任感,就很难做好教育工作。为了解决某一棘手问题,与学生谈心时一定要有耐心,即使谈心谈得并不顺利,产生了一些误会,甚至碰钉子,也不要灰心,或听之任之、撒手不问,更不能与学生计较或抱怨学生。

6.以德服人,不以势压人

教师理智地用自己切身成长的经历去感染学生,可以使学生在改正错误时充满自信,更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使学生达到听得进、记得住的神奇效果。反之,如果平时老师的形象不正、处事不公、滥用权力,就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谈心时如果使用权利和高压手段,就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使谈心一无所获,还会适得其反。

7.学会换位思考,多一点鼓励

教师谈心不能以统一的规范去要求学生,统一规格只能塑造庸才,而应尊重学生个性,并激励其张扬,通过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在“扬善救失”中积极面对,寻找对策,自觉加强自我调控。

二、谈心要讲究的艺术

1.以心换心的艺术

学生是复杂的全体,他们的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和学习成绩各有差异,教师必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思想现状、学习情况和某些生活行为方式,才能真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会让学生觉得老师非常了解自己,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

2.情感交融的艺术

教育的过程其实是师生心灵互相碰撞的一种情感交融,语言的交流是情感交流的表现形式,在师生心灵的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实现感情的交流、融洽、升华,由情到理。为达到师生情感的融洽,班主任老师必须以宽厚的师爱赢得学生的信赖,去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高尚的师爱去教育学生怎样去爱。只有这样,师生的心才会更贴近、更融洽,谈心才能有很好的效果。

3.有的放矢的艺术

教师在与学生个别谈心之前,或者要纠正学生不正确行为时,一定要先深入调查、掌握实情,了解清楚学生产生某一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去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使谈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没有事先了解,则可能抓不住学生的症结所在,使谈心发挥不到最好作用。

4.善于启发的艺术

与学生谈心要有启发性,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自己在提高认识的情况下,自己做出合情合理的结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感到有必要去做某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才能自觉地去做。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0).

[2]柳海民.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2).

班主任谈心艺术之我见 篇7

一、教师谈话要做认真准备

一次成功的谈话犹如一首明快的歌, 使人在轻松愉快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那么就应该有一个明确中心或目的。为了使谈话中心更明确、更具针对性,要在谈话前彻底了解情况。在准备和学生交谈之前,班主任都要仔细想一番,为什么而谈,打算解决什么问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如果出现某种情况应如何处理。如果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不清楚,最好先来一番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待到对问题有了比较全面正确深刻的认识之后,再与学生谈话,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是找后进生谈话,那要先弄清后进生的过去,观察其近期表现,分析产生原因,确定与之谈话的方法,预计谈话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具体过程怎么进行等。如果是为处理事件找学生谈话,那么要先了解事件涉及哪些同学? 先找谁谈?是集中谈还是分散谈? 事件出现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等。

二、教师谈话要善于捕捉时机

只有善于捕捉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 才能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关研究告诉我们:人们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是人们所处客观环境与人们的主观意识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找自己谈话就是找茬、说教和责骂。如发生问题暂且先搁置一段时间冷处理,待学生心情愉快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就容易接受,而郁闷时言其缺点则会产生反感。当学生在某些方面有了进步时,可以找他谈话,在表扬他进步的同时,客观指出其不足之处;也可以在学生生活、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同时与他谈论平时不便交谈的话题。师生之间谈话的场合要注意选择,避免在人多的场合,否则会造成学生思想紧张和反感,继而产生抵触情绪,不易接受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教师谈话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当今社会是独生子女时代 ,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任性、傲慢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是时代造就的,他们本身没有过错。然而,这一事实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心理脆弱、受不得批评,教师稍有言辞触动,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教师、威胁教师;他们缺少责任心,很难理解教师的苦心。因此,教师在与他们谈话时,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和学生交谈时,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双向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训诫和压服。因此,谈心时教师要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态度诚恳,以理服人、以礼待人、以情感人,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谈心氛围,让学生体会到你是一片诚心、真心想帮进步。这样,教师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讲真心话。否则,即使你磨破嘴皮,学生也不会为你所动。

四、教师谈话要善于学会倾听

倾听,就是用心细听。谈话中,班主任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讲话,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对谈话的重视程度,从而愿意与班主任说真说实话。更为重要的是,倾听能使班主任从学生的讲话内容及表情中,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活动。谈心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倾听对方的每句话,让对方畅所欲言,把话讲完。现在的状况是老师喋喋不休地强加指责,学生俯首帖耳被动接受,老师推心置腹地谈心、循循善 诱地耐心 引导 ,学生心悦 诚服接受 的少 ,这边耳朵进,那边耳朵出,鸭过水背,治标不治本。我们应该耐心、细致、设身处地地与之分担后再讲理论,否则易导致不良后果。老师倾听学生的谈话,可以边听边分析对方的话是否真有道理 ,了解问题 根源 ,也可以摸 清对方的 真实思想 ,以便“对症下药” ; 还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五、教师谈话要注意语言方式

和蔼可亲、语气暖人的谈心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也愿意敞开心扉向老师诉说自己的苦恼和困惑。暖语似春风催人进,冷言似尖刀逼人退。教师的教育语言大有讲究:亲切、自然、风趣幽默,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打消不必要的顾虑。心理学实验“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可以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教师用生动实在的话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你的真诚与实在,才会乐意接受你的批评。

六、教师谈话要注意知己知彼

如何知己知彼,就是考虑对象的不同:基础、需要、爱好不同,那么谈话内容、形式、语言也有所不同。对于那些性格开朗型学生,可以直接指出他们存在的缺点;对于那些吃软不吃硬或性格倔强型学生,要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不宜采取单刀直入的谈话方式。对于性格内向型学生,不宜当众讲, 要保护其自尊心。与学生谈心应采取平等对话方式,使他们在接受教育时豁然开朗。谦虚型学生遇事谨慎,缺乏自信,多疑型学生往往对教师的谈心存在诸多顾虑。与他们谈心不但要以情感人,更要以理服人。要用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无懈可击, 以诚恳的态度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

总之,班主任与学生谈心是师生交流思想、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由谈心到知心的过程。一个善于谈心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一个细心的充满教育智慧的班主任。在多年班主任工作中,通过谈心,我解决了数不胜数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教育有法,但无定法。个别谈话只要做到:“事、情、理”统一,做到刚柔相济、因人而异,便能达到最佳效果。

摘要:班主任与学生谈心要想取得最佳效果,就得讲究谈心艺术,掌握好尺度,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例谈班主任与学生谈心的艺术 篇8

一、情感相融的艺术

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前, 首先要有一种意识, 即要意识到自己是要和学生谈“心”, 而不仅仅是谈话。所以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 而是一个交心的过程。教育者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 学生则是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者心灵感知的输入者。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实质是师生两颗心愉快地碰撞, 在师生双方不断碰撞中, 实现感情的交流、融洽、升华, 由情知到理知。为达到师生情感融洽, 班主任必须以宽厚的师爱赢得学生的信赖, 以深沉的师爱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以高尚的师爱教学生怎样去爱。只有这样, 师生的心才会贴近、融洽, 谈心才能有好的效果。

比如撞到男女学生亲密地搂在一起, 一定是一件让人尴尬的事情;如果这两个孩子又正好是自己的学生, 那该怎么办?

曾碰到这样的事情。当时是春游, 春意陶陶, 游兴正浓, 在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在角落亲密地搂在一起的学生。六目交汇时, 我从他们的眼里看到了一丝害羞与惧怕, 可我也发现这种害羞与惧怕转瞬被叛逆与反抗取代。我平静地移开了视线, 从他们身边走了过去。因为我知道他们已经“全副武装”, 打算捍卫他们心目中的所谓“爱情”, 此时出面干涉, 只会让他们在“悲壮”的调子中促进情感的发展。回到学校后, 我仔细地思考了这件事。是不是告诉他们的父母, 让双方父母去解决?不可以, 是我撞到的, 这两个孩子一定在等着看我的反应。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那两双捍卫、叛逆、反抗的眼睛, “我要找他们谈谈”, 我对自己说。

我先从侧面了解了两个孩子的家庭情况, 然后仔细思考了他们的性格, 揣摩在谈话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最后确定了谈话的切入口, 我决定先和女孩谈一谈。接下来是时间、地点的选择。考虑到办公室可能会给她带来压力, 形成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 不利于谈话的顺利展开, 我将谈话地点选在操场上, 那儿人少, 地方开阔不压抑。至于时间, 我决定放在傍晚, 大家都容易心平气和些, 而且, 从心理学角度讲, 夜幕下人们往往会更容易将真正的自己表现出来。于是, 在一个我观察到女孩心情不错的晚上, 我约她来到了操场。虽然大家是心照不宣, 但我仍然没有直接切入主题, 我只说“我们走走吧”。然后就在操场上, 一圈一圈地散起步来。我们谈班级, 谈同学, 谈现在的学习压力与以后的生活压力, 谈她的因父亲下了岗而并不富裕的家庭, 谈她父母对她的期望。然后, 在不经意间, 我很自然地问她:“很喜欢他吗?”我问得很直接, 我想我们是朋友。她也并不意外, 真心地对我说:“其实也不是的, 他追我追得很紧, 而我这阵子又感到学习的压力很大, 有些不知所措, 所以……老师是不是觉得……”我知道她想说什么, 我真心地说:“你们已经长大了, 男女生之间产生感情并不代表你们犯了什么错误, 只能说你们做了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 因为时间和地点都不对。而且, 你告诉我你对他并没有产生真正发自内心的感情, 那我觉得你现在所做的是不负责任的, 对他而言也是不公平的。”我们在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走着, 如果说这条路有终点, 那一定是她的心门, 而我在这一步又一步中, 也越来越感到我正走进她的心。她也向我坦言自己的顾虑, 害怕那个男孩不能接受而使事情僵化。我知道她是把我当朋友的, 于是我也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给她一些建议, 希望事情能妥善地解决。

第二个星期, 女孩来找我, 说星期天约了男孩好好谈了一次, 她欣喜地说, 按照我所建议的说法说的, 很顺利。看得出女孩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之后, 听说女孩和男孩成了正常的朋友, 女孩也将思想集中到了学习上。

二、有的放矢的艺术

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之前, 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 设计出科学的谈心内容和方法。如面对“内向型”学生, 与他们谈心, 应采取平等对话的方式, 使他们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可亲可爱, 使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之时能够豁然开朗;面对“巧言型”学生, 与他们谈心, 应深入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 掌握事实根据, 对其谈话内容要去伪存真, 使其口服心服;面对“谦虚型”学生, 与他们谈心, 应推心置腹, 坦诚相见, 提出明确要求, 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殷切希望;面对“多疑型”学生, 与他们谈心不但要以情感人, 更要以理服人, 要用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无懈可击, 要以诚恳的态度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班主任在与学生个别谈心前, 特别是要纠正学生某一不正确行为时, 一定要深入调查, 掌握实情, 了解清楚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 然后对症下药。我班有位学生染上了吸烟的不良习惯。开始, 我不了解情况, 以为他不懂吸烟的危害, 于是就对这位学生大讲特讲吸烟的害处, 结果收效甚微。后来, 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吸烟, 主要是认为吸烟神气、有派头, 还可以联络感情。原因找到了, 再对症下药, 最后这位学生改掉了吸烟的不良习惯。

同时,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站稳立场。立场有两个, 一个是学生的立场, 一个是学校的立场。要把学校的立场与学生的立场融合起来。尽量避免说“学校要求如何如何”, 因为学生的叛逆心理会导致他们与学校对立, 而一旦学生与学校对立了, 那么, 直接受到影响的势必是班主任, 因为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的中介和桥梁。

比如穿校服这个问题。学生当然是喜欢穿自己的漂亮衣服, 不愿意穿校服。于是他们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如校服如何如何不好看、太大了、破了、穿着没精神……我想这时如果对他们说“学校要求穿校服”, 学生也许就会产生抵触情绪。鉴于此, 我这样对他们说:“如果有个老师穿着露背装来上课, 你们会怎么想?如果江泽民穿着沙滩裤去接见外宾, 你们会怎么想?校服是学生的标志。你们穿着校服走在街上不知有多少人羡慕你们这纯真的学生时代呢。”这样, 学生思想上就容易接受, 班主任工作也就容易做了。

三、知己知彼的艺术

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之前, 首先要找好切入口。每个人的心都有一个缺口, 也就是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 只要能够抓准这个切入口, 谈心就会很顺利。

比如, 和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谈心就可以从他的父亲、母亲这方面入手。班上有一位学生, 小时侯在他爸的苦心经营下, 家庭情况很不错。几年前, 他爸不幸染上了重病, 一家人的积蓄便全部花在了为他爸治病上了, 同时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但全家人无论如何努力, 最终仍未能留住他爸的生命。他爸过逝后, 家里的重担便完全落在了他的母亲———一个地地道道、朴朴实实的农村妇女身上。他的母亲起早摸黑, 生活非常艰苦, 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但儿子却一直未能成为她的骄傲, 成绩平平, 其主要原因是主观上不努力。应该说, 这个学生智力是比较高的, 如果仅仅因为不努力而荒废了学业, 那是一件相当遗憾的事。为此, 我找他谈心。我从社会、从他个人将来的前途出发对他进行开导和鼓励, 但都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有一次家长会, 他的母亲来了, 在迎接他母亲时, 我习惯性地拉着他母亲的手和她交谈, 当我触摸到他母亲的手时, 我的心一阵揪痛, 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 坚硬, 满是老茧。这是大大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母亲的手, 这不该是她这个年纪应有的手。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事后, 我把这件事以及当时的感受和他进行了交谈, 出人意料的是, 他在我的面前就痛哭流涕。他说他知道对不起他母亲, 只是自己一直就不敢面对。我默默地看着他的泪水, 自己也热泪盈眶, 那一瞬间, 我觉得我和他以及他的母亲, 我们三人的心是那么近。我适时鼓励他, 只要他愿意努力, 现在还来得及, 并及时为他提供了适合他的学习方法指导。在后来的时间里, 我惊喜地发现, 他有了明显的改变和进步, 月考成绩也一下子从下游进步到了中上游。

四、启发的艺术

班主任与学生谈心要有启发性, 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 最好能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情况下, 自己做出合情合理的结论, 以收到自我教育的成效。学生的认识提高了, 感到有必要了, 他们才能自觉地去做。

每一个已经步入中学的学生都应该明白自己的身份已经在这一年发生了改变, 自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父母庇护下的孩童, 而是一个具有了权利的公民, 权利与义务是紧密联系的, 这意味着自己应该担当起一定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 对家庭的责任, 对自己所生活的集体的责任, 对社会的责任, 更有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和学生谈话时, 应该将要求他们如何如何的言辞转换成启发他们思考自己责任的言辞, 这将更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我们该拿什么来报效祖国?该拿什么来慰劳辛苦哺育我们长大的父母?”最好的当然是成绩, 所以在九年级冲刺的一年更应谨记自己身上的责任, 咬紧牙关, 发愤图强。

有一次集会活动, 班上一位学生没来参加, 回来后, 我询问了原因, 发现并不是因为生病等, 而是他主观上就不想来, 觉得来了也没有意思。于是, 我和他坐下来谈了很久, 渐渐让他明白他一个人不来并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而是要关系到整个集体的。首先, 那天天气很冷, 其他同学都在冷风里吹, 而他一个人却在家里暖暖地躺着。在家里暖暖地躺着当然是惬意的, 但这样做有没有想过其他同学的感受。也许一些意志不坚强的同学就会想下一次我也不来了, 这样, 以后的活动就难以开展了。其次, 如果那天很多同学都有来不来无所谓的想法, 那么, 那天我们学校的人就会很少, 而这次活动不仅是全区的活动, 而且也是全市的活动, 在这样的活动上, 别的学校的同学看到我们如此没有纪律性, 这将会给学校带来多么不好的影响。所以, 表面上看一个人不来似乎是无关紧要的, 但其实是会影响整个集体的。大而广之, 校有校规, 国有国法, 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履行一定的义务, 遵行一定的制度纪律, 否则没有了规矩, 便不成方圆, 那么, 我们的国家将在世界上无以立足, 我们的民族将危在旦夕。而民族亡, 我们也将无以生存。这样, 我从“责任”二字出发, 让他意识到这次的行为是对集体的不负责任, 而任何一个生活在集体社会中的人, 都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并时刻谨记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 更何况是一名中学生。最终使他恍然大悟, 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教育。

无论是行为习惯上, 还是学习成绩上, 无论是对自己的责任, 还是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只要学生能在为人行事时, 思考“责任”二字, 便有助于学生思想的疏通和人格的健全。

谈心艺术 篇9

1.“90后”艺术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特点分析

1.1 个体意识突出, 集体观念相对淡薄。

“90后”艺术类大学生大多追求个性化发展, 认为标新立异、放荡不羁才能激发灵感, 有利于艺术创作。他们希望能够主宰、决定自己的一切, 对于辅导员的管理、家长或教师的引导、学校管理部门的规章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 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 带有一定的功利意识, 合作观念相对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交谈的学生中, 有23.33%的学生提到了课堂分组排练很难合作的问题, 常常约定好排练的时间和要求, 却总有个别同学由于个人原因没有按时到场或者台词没背熟练, 耽误了整个团队的进程, 造成同学间的不信任。而在班级集体活动中, 也会出现几个班干之间相互推诿, 通知不到位, 导致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这体现了部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意识不强, 没有较好的团队精神。

1.2 虚拟交往形式广泛, 缺乏良好的现实沟通技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 “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信、电话、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交友渠道日益多样化, 网络媒介凭借方便快捷的特点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渠道。QQ、飞信、微信、微博等聊天软件纷纷亮相, 网络社交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交往的主要方式。但是大学生应清醒地认识到, 虚拟环境下的交往是轻松和随意的, 大部分情况下不用为自己的言辞所负责, 也不会引起太大的矛盾, 加上谈论的也都是双方感兴趣的话题, 不会和现实中的具体情况挂钩, 这就决定了虚拟交往方式并不能和现实相提并论。

现实中的沟通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它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感、态度、信念和想法的过程, 良好的沟通指的是一种双向的沟通过程, 需要一定的沟通方法和技巧。“90后”习惯了沉溺在网络社交的环境里, 却对现实的人际交往技巧、造成人际冲突的原因、面对人际冲突的应对方法所知不多, 也不知如何处理和解决。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当中, 大学生往往凭自我感觉, 凭情绪和自我经验处理各种人际问题, 这样就很难适应新环境下复杂的大学生活, 很多情况下反而会造成人际冲突, 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与我交流的学生中, 有26.67%的学生谈到了宿舍关系难相处的问题, 觉得宿舍同学“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宽容, 不能谦让别人, 不换位思考而容易与别人发生矛盾”。

1.3 自我表现欲强, 抗挫能力较弱。

“90后”艺术类大学生, 思想活跃, 想法新颖, 个性张扬。他们经常在微博、人人网、QQ空间等网络平台上针对课堂上老师的话语或者学校的管理制度抒发自己的独特观点, 在学生会竞选的讲台上敢于发表个性的设想和理念, 在衣着、发型、配饰上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我所在的学院每年一度的卡拉OK比赛, 总是受到学生的热力追捧, 不仅为了精彩的节目, 更是每年的现场都会有男生一曲歌罢, 向心仪的女生献上鲜花和浪漫的表白。

在强烈的表现欲望驱动下如果获得成功自然可喜, 一旦出现失败就会引发问题。“90后”一般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 很少经历挫折, 心理承受力不强, 一旦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 往往难以理智地对待。特别是艺术类学生, 常常对恋爱抱有浪漫的幻想, 一旦情感出现问题, 精神很容易崩溃, 部分学生不好意思向家长或同学诉说, 久而久之, 心理问题渐渐产生, 若得不到及时引导和有效沟通, 很有可能会做出一些过激举动。我与一位休学的学生交谈中了解到, 因为恋爱失败,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失败, 在同学和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无法以正常的心态参加毕业答辩, 在临近毕业的时候不得已选择了休学。

2. 用心理调适介入“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的必要性

为了进一步调查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主要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和采用的处理方式, 笔者随机挑选了本校60名学生做了一份调查表格, 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这份表格里显示出“90后”大学生当人际关系遇到问题时, 半数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用心理调适介入指导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已经是当务之急。

2.1 积极的心理调适促进“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是指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与协调, 能顺应时代并保持与社会同步。实现心理健康最根本的是保持心理与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与统一。“90后”大学生只有保持心理健康, 才能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调整好心态, 坦然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

心理调适是使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认知、情绪、意志、意向等心理活动进行调整, 以保持或恢复正常状态的实践活动。“90后”大学生多数在父母的呵护和溺爱中长大, 当在大学人际交往中遭受心理挫折时往往比较脆弱, 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而积极的心理调适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困惑, 保持健康的心理, 从而达到全面协调的发展。[1]

2.2 积极的心理调适促进校园环境和谐稳定。

我国提倡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只有邻里和睦、社会和谐, 才能有利于我国各项事业积极向上地发展。同样, 一所大学要在科研上有所作为, 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作为其最主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应当从大局出发, 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际交往中的负面因素。

在我们身边的大学校园里, 有个别大学就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使纯净神圣的校园遭遇了负面事件。这些事件的起因往往都是一些小矛盾, 由于个别大学生未能及时调适心理而酿成了惨剧。例如马加爵不由让人唏嘘,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日益引发社会关注, “90后”为主体的校园环境同样存在一些隐患, 因而及时介入积极的心理调适,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同时能有效促进校园环境乃至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3.“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调适路径分析

3.1 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90后”艺术类大学生处于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 常常有校外演出、“跑场子”的活动, 对于社会、生活及与人相处的认识比较浅显和片面, 处于认知与非认知的交错阶段, 非常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人生观、价值观易受扭曲。笔者所在的学院会定期请来德高望重的教授或有丰富思想教育经验的老师给学生开展主题讲座, 通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分析, 提高学生对社会及人生的认知水平, 强化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崇高坚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人际关系冲突, 以人为本, 针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 采取疏导方针和以情说理的方法, 催化、引导、转化学生的心理需求, 鼓励学生以开阔的胸怀及乐观主义的态度, 客观地理解、分析和处理现实中的冲突事件, 增强他们对挫折和打击的承受力, 从而把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3.2 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90后”艺术类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家庭的溺爱程度较高, 思想较为活跃和独立, 很多时候都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 很难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因素。“90后”平日在学校课堂上接受各种专业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教导, 这固然是高校在教育方面的本职工作, 但是作为学生自身的成长, 仅仅依靠坐在课堂里纸上谈兵是不够的, 更不能将学生圈定在校园里, 缺少与社会的沟通。让学生参与到服务社会的活动中,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淡化自我意识, 增强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 无疑有利于“90后”的成长。[2]

以我院为例, 通过与婷婷聋童幼儿园建立了长期的志愿服务关系, 定期与古林社区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这些公益活动中。在此过程中不仅体验了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使思想得到升华, 同时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增长了知识才干, 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3.3 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环境, 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的过程。高校要设立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门机构, 配备专业人员, 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辅导形式, 通过各种辅导方式, 例如定期开展心理素质训练, 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等, 对大学生的独立生活及社会环境的适应、学习与社会工作关系的处理、人际交往的适应、恋爱问题的处理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与帮助, 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3]

开办心理咨询讲座、开设心理问题专栏等, 也能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调适的手段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我院曾请来《非诚勿扰》嘉宾主持黄菡为“90后”大学生主讲“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类似的讲座丰富了大学生的心理学知识, 增强了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 端正了他们对心理咨询的看法, 引导他们主动寻求帮助, 消除负性的情绪, 避免因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

3.4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90后”艺术类大学生大多个性较强, 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时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在与我交流的50名“90后”学生中, 仅有18.33%的学生表示会与家长交流, 81.67%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解决, 没必要告诉家长。然而从学校管理及危机预防的角度讲, 部分学生在情感交往、宿舍关系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甚至做出一些行为失控等过激举动:影响到自己和周围同学的人身安全, 学校应当与家长及时沟通, 让家长知情, 两方面共同采取矫正措施。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联系, 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 可以更好地帮助“90后”大学生乐观健康地成长。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的主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大学生群体, 广大高校心理辅导员一定要仔细把握和研究他们人际关系的特点, 对症下药, 总结出适合的心理调适途径, 为创造和谐的教学、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近年来, “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主力军, 较之“80后”大学生, “90后”们在人际关系中形成了新特点, 产生了新问题。而“90后”艺术类大学生更具鲜明的个性特点, 作者以所在的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为例, 针对“90后”艺术类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人际关系进行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 并力图探寻合适的心理调适路径,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90后”艺术类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1]林良盛.“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 :77-79.

[2]崔艳侠.社会实践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 :33-34.

上一篇:场地处理下一篇:视频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