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群体

2024-09-18

中青年群体(精选12篇)

中青年群体 篇1

摘要:文章探讨了如何在群体培训中善于发现“尖子演员”, 跟踪培训, 选择有可能性的作品, 有针对的训练, 从文学、心理的角度分析作品, 克服紧张心理, 达到尽善尽美。

关键词:中青年群体,“尖子演员”

在文化馆多年的公益培训工作中, 让我的学员登上舞台, 展现当代中青年人的精神风貌和优雅舞姿, 是我一直以来想做的事情。三人舞除了演员的个头搭配, 脸型、身材大致相匹配。基本功水平也要一致。, 但如何达到上台表演比赛的水准, 还需要多方面的培训。以《六月茉莉》三人舞蹈为例。在长期培训中大部分学员有了一定的舞蹈体态和舞蹈基本功, 但一个舞蹈的形成需要对舞蹈音乐的把握、对作品的理解 (文学角度) , 对该舞蹈技术技能的掌握, 以及训练她们的胆识, 克服紧张心理, 才能登上舞台, 把最优秀的一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说明舞台表演艺术要达到尽善尽美, 需要在音乐节奏方面、舞蹈技巧方面、对舞蹈作品文本的理解等方面, 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培训, 才能达到专业舞蹈演员水准。如何把一名舞蹈爱好者培养成为成熟的演员呢?首先要引导学员走进舞蹈艺术, 用舞蹈艺术的魅力吸引学员, 由锻炼身体为目的升华到对舞蹈艺术酷爱、痴迷。越学越感觉自己的不足, 在基本功方面, 技巧反面, 在对舞蹈音乐方面知识的方面等等, 才能在中年时期为了舞蹈艺术, 放弃悠闲安逸的生活, 放弃节假日和家人的团聚的日子, 克服身体上的病痛、伤痛。坚持不懈的学习, 有着对舞蹈艺术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一、科学地训练方法:

教学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 少走弯路, 节省时间和体力, 事半功倍, 才能有高效率, 才能激发学员的兴趣。第一动作与技巧的训练:第二动作与音乐的合成, 第三作品分析。

(一) 动作与技巧的训练方法:

首先找出三人相同的动作进行练习, 以舞蹈作品《六月茉莉》为例在第****小节有两个八拍是相同的动作, 这个动作做得不准确容易动跨, 扭胯, 要强调中腰不能扭动, 主力腿的屈伸同时要求学员立腰, 主力腿半立脚, 动力腿抬后腿, 要利用旁腰、开跨抬后腿, 转身要留头。由于之前没有做过这类动作, 不开胯抬不了90度, 主力腿也立不起来。训练方法如下:扶把扞半立脚练习, 加压脚跟练习, 再练单脚的, 同时锻炼脚踝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灵活性;动力腿放把干上压胯, 专门练开胯踢, 达到90度, 再加手的动作, 再加转身, 三人达到动作一致, 还要心里节奏一致, 转身留头, 眼睛视线一致, 手型一致, 手的高度、位置一致。三个人就像一个人在跳, 整齐划一。那才能抓住观众眼睛。其次, 练习每个人不同节拍做的不同的动作, 以舞蹈《六月茉莉》第一个造型为例, 第一个人是坐地面后靠双腿弯曲30度, 双手撑地侧身向外, 哏头看舞台一点方向, 这个动作后背要直, 收小腹, 稍稍拧腰, 挑胸腰。第二个人是臀部轻轻地坐在第一个人的腿上, 背对观众的, 双手中指肚相搭, 在右胸前, 看舞台6点方向, 4拍造型不动, 先是左右两个旁提, 再右手揽枝、闻花的动作, 陶醉转向左边闻花含胸, 盖右手转向舞台7点, 一个下钻前腆, 右脚横迈步, 双手从左到右平缓, 含胸夹耳双提手压腕站住。这一组动作要求呼吸、含腆、延伸, 还有个现代舞的动作“钻”训练方法如下:坐在地面练习呼吸含腆 (从尾椎骨、、后背中腰、颈椎一节一节起来, 抬头到眼睛平视再从眼睛平视到颈椎骨、后背、中腰) 。现代舞“钻”这个动作要有腿功, 否则上身下不去, 拿一个竹竿练习钻的动作。第三个人是面对舞台2点, 左脚虚步靠在右脚心, 双手指肚相搭, 胯和眼睛向舞台2点, 上身拧向舞台八点, 原地走三个半立脚撩步, 吸气腆胸腰, 下颚后背拉长向远再含胸从中腰到胸腰, 再立头抬眼睛看舞台2点。每个关节都要讲到, 才能达到动作的规范性。细节加技术这就是艺术, 正是这些细节加技术才能表达舞者的内心感受, 才能舞出意境, 舞出的美感, 舞出品质。

(二) 三人舞蹈动作的默契配合与心理节奏的训练方法:

首先用节奏训练每个人的默契度, 让每个人跳一遍自己的这组动作, 然后告诉她们在第几拍的时候A跳什么动作, B跳什么动作、C跳什么动作, 同时告诉她们各自的位置和路线, 脚的方向、身体的方向、头的方向、眼睛的方向。以《六月茉莉》为例, ABC三人第一个造型是三角形, BC在第一拍就开始做动作了, 但A在4个8拍过后的后4拍才开始做动作, 但她们在同一个拍子定住产生第二个造型是同样是三角形, 但是B和C换了一个位置, 这时, 三人同时调度为纵队排列, 在整个舞蹈中类似这样的点, 教师必须强调这时的造型画面, 定住再开始接下一个动作。其次是用心理节奏产生默契, 还是以《六月茉莉》为例, 其中有一个造型是从横排——纵队——斜排三叠, 每人一个右转身之后做同样的正面顺风起, 挑胸腰, 在一个八拍完成, 此时的默契同样受技术和技巧的制约, 先要解决平转转身步伐的问题, A上步基本在原地转身, B是正常上步平转C步要转两圈才能走到自己的位置, 否则成不了错位三叠, 心理默契才不会相撞。12拍三人同时转身, 34拍A打开手到位, 56拍B打开手, 78拍C再转一圈打开手到位, 要每个人心里特别清楚动作, 节拍, 线路, 才能完成这组动作。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反复训练, 可以和音乐了。

(三) 动作与音乐合成的训练方法:

我们要了解音乐, 读懂音乐, 知道它每段音乐反映的内容。音乐有哪些表现形式, 通常它有散板、快板、慢板, 在不同时期进入不同乐器, 这都可以帮助我们合上音乐, 也可用乐句的方式练习或是用8拍练习抓住节拍, 或以某种乐器出现抓节拍都是可行的办法。其次, 我们要了解音乐的内涵。它给我们营造了怎样氛围。不同的乐器进入表现的是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 烘托出不同环境。以《六月茉莉》为例。音乐开始有鸟鸣声, 钟声, 滴水声, 乐器笛子进入, 钢琴的爬音等等。营造了一个鸟语花香的山涧竹林, 叮咚作响的泉水, 散发着浓浓的雾气, 晨曦透过竹林, 闪着金灿灿的光环。音乐赋予我们这样幽静的山林, 我们的动作一定要轻, 表现宁静, 动作舒展, 象征着植物的生长。B腰的旁提动作像是露珠在滚动, 之后揽枝, 闻花, 陶醉, 延伸, 都是在音乐的节奏里完成。关键是对音乐的理解。A是在笛子进入时开始呼吸, 拧腰, 起身延伸手臂, 好像万物复苏, 茉莉花蕾在静静地开放。两次鸟鸣后C是最先开始动作的, 原地撩步三次, 腆、含、绕四个动作象征着藤枝的缠绕。之后是散板有两个乐句。接下来是三遍快板, 表现三位少女在林间追逐, 泼水, 嬉戏的场景。最后是慢板结束。最难的地方是散板的地方, 但它也是有参照节奏的, 比如开始的两声鸟叫, 这就相当我们平时喊节奏的5678, 两次钟声原地走三步, 弦乐进入就容易抓住节奏。关键要理解音乐, 才能使动作和音乐协调统一, 才能感染观众, 打动观众。表现出肢体语言的美感。细腻的教学过程, 是享受美的过程。

(四) 分析舞蹈作品消除学员在舞台上的紧张心理。

通常上台紧张的学员是平时没有做好充分的训练, 对技能没有掌握, 心里没底, 自然紧张。人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是舞蹈的剧本。我认为导演和演员对作品都有二度创作的空间。对作品的理解, 直接影响到对作品的表现, 我们要从文学的角度分析舞蹈, 从技术的角度排练舞蹈。因此, 我们要做好功课, 对艺术负责, 对观众负责, 对自己负责。接到作品后展开想象, , 思考一下这是什么舞蹈, 舞蹈反应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什么主题?有何意义?如果是情节舞蹈, 它的行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为什么跳, 怎么跳, 跳什么, 人物自传写一份。这样在舞台上的演员内心很充实, 人物在她心中很饱满, 演员要和剧中人融合在一起, 相信“此时此刻我就是”有了这个信念, 加上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专业技能, 逐渐把学员培养成为优秀舞蹈演员, 学员在台上就不会紧张了。

经常有学员问我, 宋老师现在学习跳舞还来得及吗?我想对所有的舞蹈爱好者说, 现在学习舞蹈来得及, 万事皆有可能, 只要我们努力学习, 坚持到底, 外行也能变成内行, 普通百姓也能登上舞蹈艺术的舞台,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六月茉莉》学习作品, 终于在东莞市“第三届个人风采舞蹈大赛”获得中青年组金奖。当然舞蹈艺术也需要一些天赋, 希望通过以上的训练方法, 学员可以得到一些帮助, 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探讨、学习。

中青年群体 篇2

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10月以来我国已有二十几个一、二、三线城市陆续出台了楼市调控政策,包括上调首付款比例、分区调控、稳定市场交易秩序等措施,更有城市此次的举措被称作“史上最严调控措施”。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名18~35岁青年群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6%的受访青年均被“房子”问题所困扰,58.0%的受访青年直言一线城市的房价对他而言“遥不可及”。更有71.8%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因房价而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年轻人多。

83.6%受访青年被“房子”问题困扰

已经进入工作第二个年头的朱静最近很烦恼。读研究生时起,她就一直身在北京,眼看着这几年房价一直涨,“就怕再不买以后更买不起了。家里开始计划着买房,但父母这些年来的积蓄还不够这边一套小房子的首付款,还要再卖一套老家的房子,才勉强够”。朱静说,父母供自己读书,如今都毕业了,仍不能回报家人,甚至还要将他们的积蓄花光,她感到非常惭愧。

朱静这种情况不是个例。用上一辈人的大部分甚至所有积蓄,或是卖掉老家的房产来填补大城市购房资金的情况,在青年中并不少见。

在北京工作的南方姑娘廖然(化名)最近考虑在北京买房,父母为此也在张罗卖房筹钱,“但大城市房价涨得太快了,小城市的房子又不抢手,我估计等我们把房子卖了,这边光涨的价格已经超出了卖房所得”。

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张沐(化名)在北京金融行业工作,被人羡慕有一份“挣钱”工作的她,同样也被“房子”困扰,“如果想在这里扎根生活,房子是必要的。前几天我和妈妈也算了下家里的存款,但想到购房后的月付房贷、年限,以及要成为几十年‘房奴’的未来,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调查显示,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83.6%的受访青年都在为房子的问题而困扰,仅16.4%的受访青年没有。对于一线城市房价的接受程度,58.0%的受访青年觉得“遥不可及”,27.6%的受访青年表示“勉强够得着”,11.0%的受访青年是处于“段位刚刚匹配”的情况,仅1.4%的受访青年认为“绰绰有余”,还有2.0%的受访青年表示“不好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翼介绍,学术界认为,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房子的还贷年限在15~20年,是人们承受的合理期限。在年龄逐渐变老的过程中,劳动者的工资与收入会发生波动,收入的相对值也会下降。考虑到自己的教育、子女的教育、以及当前的其他消费等,他认为,每月还贷数额在整体收入的1/3及以内,是在当前的消费结构与支出结构下一个合理的、符合预期的、具有可持续性质的结构。“现在实体经济收益不高甚至没有盈利——传导到人均收入上,就不可能增长。今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就跑输了GDP的增速。在这种情况下,房价涨得太快,就不可能得到需求侧的支持,这是不可持续的,也很难让中等收入群体接受”。

71.4%受访青年直言房价会影响他们在一个城市定居的选择

当被问及毕业去向时,北京某211高校研究生王朝(化名)斩钉截铁地说要回老家,“我家在浙江,虽然发展程度不比北京,但也很不错。而且这里房价太高、生活压力大,生活品质不能保证。考虑到个人职业发展和生存状态,回家对我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城市的房价会对年轻人定居城市的选择造成影响吗?高达71.4%的受访青年直言会,仅15.6%的受访青年表示不会。

廖然坦言,她曾考虑过去深圳发展,“离家近,发展好。而且是我本科就读城市,有不少同学,也不会孤单。”但这一想法很快就“被现实打败”,“深圳的房价涨得实在是太快了,我现在过去面临的问题会很大”。

张沐则表示,虽然一线大城市房价过高,但不能掩盖它的优点,“这里有更尖端的技术、更广的发展平台、更前端的视野,带给年轻人更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买不起房的.人是大多数,这是个普遍现象,总有解决办法的,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走一步看一步吧”。

调查中,71.8%的受访青年感觉,身边因“房价”问题而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年轻人多,其中19.8%的受访青年表示“非常多”。认为情况“一般”和“不多”的分别仅占22.4%和5.7%。仅1.0%的受访青年表示“几乎没有”。

调查中,83.5%的受访青年明确表示,如果一个城市在住房上对青年友好,年轻人会更加愿意到这样的城市定居。

谈到房价对年轻人的影响,张翼认为,不会出现大规模回迁,“可能性不大。资源、资金都在向大城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转移的现象并没有改变,资金投入和基本公共投入均集中在此,这使得收益机会和发展机会集中在此。所以,城市越大,就业机会越多,收入也相对较高,这会吸引年轻人的。比如北京的污染这样厉害,但流动青年仍然集中于此,不是说这里的就业环境多好,而且其他地方的就业环境更需要优化”。

但他同时也表示,大城市房价的飙升,其实是把风险转嫁到了刚需的青年身上,前期的炒房资金撤退了,有些接盘的是被市场捉弄得焦躁的刚需,他们拼了身家的财产才够首付,背上了沉重的按揭,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他们大部分资金都用于还款,转化不成消费资金,会让青年群体的消费长期不足,生活质量下降。而且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流动,加深阶层固化”。

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丛屹接受本报采访时曾指出,在当下,房地产市场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市场,而是一个资产价格市场。尤其在实体经济投资缺乏吸引力的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拿房地产进行短期炒作获得收益。

谈到此次大波的房市调控政策出台,张翼认为主要目的是打击炒房行为,逼退炒房资金。“但炒房资金的操作类似于‘游击战’,如果房价上涨速度快于实体经济的利润增速,资金就不可能脱虚入实,还会寻找各种途径进入房市。政府如果要通过管控逼退炒房资金,最终的办法或者唯一长远的办法就是恢复实体经济的增速”。

张翼认为,纵观社会发展进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每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都会蕴含风险。因此,政府在战略选择时,应稳健管控,而不是摇摆不定。“像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都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厘清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而予以明确指导。近期的目标就是使房价的上涨速度慢于实体经济的赚钱速度,给企业与就业者以信心,给社会以信心,管控好社会的心理预期”。他表示,“如果房价的上涨速度在6%以上,那么资金就难以脱离‘炒房’,就进入不到实体经济。另一个就是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实体经济赚钱效应发挥出来,就目前来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企业青年群体特征调查与思考 篇3

一、青年工人呈现知识型群体与传统体力型群体并存结构

青年工人始终是企业青年中的一支重要群体。在以制造业为经济主体的中国,产业工人始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青年工人又在其中占到半数以上的比例。在目前企业中,青年工人的数量要远远超过其他青年群体。因此,研究青年工人群体非常重要。

1、知识型青年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流。总体而言,不管是在国有企业还是在非公企业,青年工人知识化进程在加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国有企业,一般本地青年工人的文化程度均在中专、技校以上,大学、大专学历和在读的比例较高。调查中发现,许多生产一线班组中,高达70%的青工在夜校攻读大专以上学历,最典型的是延长油矿管理局。在非公企业,除了个别三资企业,青年工人中大学毕业的比例比较高外;其他企业青年工人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中专、中技或初中这一水平。在读大学、大专的青年工人知道自己不可能象以前的工人一样,拿了文凭就可以成为技术或管理人员,所以他们都认认真真地在学习和钻研,这既是青年工人迫于竞争压力的体现,也是在为自己的发展做准备。二是技能水平在发展。尽管拔尖水平的青年技师仍然凤毛麟角,但青年工人的技能等级总体不再处于初级水平,目前企业青工中,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者已经占据半数以上,而且一些生产线上的青年工人掌握了一专多能的技术,复合型工人正在青年工人队伍中涌现。三是善于掌握新技术、新设备。当代青年工人不再是手工艺者,也不是传统机器的操作者,而是掌握先进技术、操作先进设备的群体,企业从国际上引进的先进设备,一般由青年工人操作。然而,这也不可避免的使青工丢弃了一些传统的技艺,有人为一些传统技艺、绝技绝活的失传而感到遗憾。四是参与技术和管理的程度提高。今天的青年工人不仅仅是操作型的,也是技术和管理的参与者,随着企业TQC、精细管理团队建设、学习型组织创建等一系列活动的日益深化,青年工人参与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渠道越来越多,岗位对人的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五是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步形成。这一点是体现青年工人知识化的主要标志。青年工人学习的内容更加宽泛,除了本职岗位业务技术外,许多人在学习管理、财会、计算机和外语等一些通用知识。

2、传统体力型青年工人群体仍然是企业工人的主体。青年工人中的知识化群体只是刚刚形成雏形,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技术密集型岗位上,青年工人知识化程度较高。而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岗位,青年工人知识化程度则较低,特别是这些企业或岗位的大都来自周边农村务工青年,还远远没有条件跟上知识化的潮流。传统体力型青年工人群体现在乃至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会与知识化的青年工人群体并存发展。传统体力型青年工人群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外来务工青年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在企业最艰苦的岗位上工作的,一般都是外来务工青年。比如,开采、钻井、建筑施工第一线;冶金和化工等重工业企业劳动强度较高但技术要求较低的岗位;纺织印染一线、环卫清洁工、餐饮服务员等等。二是受教育程度低,且再学习的意识比较差,机会也较少。体力型青年工人一般文化水平为初中,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并受到现实工作条件的限制,他们一般缺乏主动参加各类学习的意识,在企业中接受培训的机会也非常少。三是收入较低。相对于技术密集型工人岗位,体力型青年工人的收入较低,一般月收入在400元左右,甚至更低。四是对企业发表意见的能力最差。由于在企业中地位最低,以及本身的文化知识的限制,这一群体几乎没有能力对企业发表任何意见。五是稳定性较强。因为文化知识、技术水平以及外来务工等因素,使这一群体比较珍惜现有的岗位,相对比较稳定,除非企业整建制的结构调整,迫使他们下岗甚至失业。

二、大学毕业生在企业呈现出稳定与流动二重性

现在的企业非常重视新入企业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这一群体掌握着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储备一批后备人才。然而,大学毕业生的潜在流动意识和实际的流动率,却没有因为企业的重视程度提高而下降。据调查,大部分企业大学生在毕业五年内稳定和流动两大趋势并存。稳定者多为专业性强,且在规模较大的企业工作;流动较多的人多为通用专业,且这些专业在社会上比较紧缺,如:计算机、财务、金融等专业毕业生;另外,流动者大多出于改变环境。

稳定性较强的新入企业大学毕业生群体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迫切希望早日融入企业文化。这一群体作好了长期在一个企业工作的准备,因此希望早日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的主人,这样才有利于自身今后的成长发展。二是迫切希望获得重用。大学毕业生急功近利的心态较盛,他们普遍要求企业缩短对他们的实习考察期,早日安排技术、管理岗位,让他们一显身手。同时,由于企业对研发和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产一线自然不会象过去一样受到重视,因此大学生不再象他们前辈那样,愿意留在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而希望到机关科室、研发中心工作,并迫切希望能在事业上得到重用,比如搞个重大攻关课题等等。三是追求工作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自身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所做的工作满意度较低。薪酬、培训、晋升、发展机会等是这个群体满意度较低的重要方面,尤以国有企业矛盾更突出。因为岗位相对固定,因此大学生希望自己工作的环境是舒适、一流的,他们不堪忍受硬件较差的工作环境,艰苦奋斗的思想趋于淡漠。四是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个群体往往把在大企业中的经验视作宝贵的财富,他们渴望在企业里能有实现自身价值又能积累宝贵经验的机会。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希望事业上有所发展,希望与企业领导有直接沟通的机会,希望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活动。

流动较多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也有一些特点:一是专业适用性高,社会紧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往往会大量需要某些专业人才,比如:信息产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二是流向比较有规律。一般流向为从国有企业流向非公企业;从中小企业流向大集团、跨国公司;从收入低的企业流向收入高的企业;从学习培训机会少的企业流向学习培训机会多的企业;从未获重用的企业流向能够获得重用的企业。三是热衷比较。他们往往喜欢与自己的同学、同行比较。看到自己的同学、同行比自己收入高、比自己发展得好,就会产生流动的欲望,千方百计要赶超同学或同行。四是学习性极强。为了追求成功,他们把学习作为谋生的重要手段。五是心气很高。这一群体中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水平很高、能力很强,因而容易对周围环境和企业领导产生不满情绪,会常常感怀英雄无用武之地,进而萌生流动的想法。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1、认识青年群体的特征分化,针对性开展工作。目前,各级各类组织针对青年开展的工作不少。从共青团组织的角度看,必须改变计划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以单一的组织渠道覆盖广大青年的工作方式,而是要建立各类社团和中介组织,去覆盖、影响和服务广大青年,体现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类社团和中介组织要在市场中接受洗礼,不能只是团组织的“拷贝”,还是运用传统的工作资源、手段和方式;社团和中介组织要充分体现专业性,功能上要明确定位,对象上要明确人群,力求把工作做深、做细;还要体现研究性,紧跟时代和青年发展的潮流,研究青年时尚和热点,对青年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既热情鼓励又正确引导。

2、协调社会资源,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根据当前青年群体的发展状况,仅仅依靠传统的团组织的资源去服务青年的成长发展,已经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必须形成协调社会资源的机制,切实为青年提供有形的服务。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工作基金,每年针对青年重大问题设立专门课题和工作项目,供社团和中介机构竞标,由竞标成功者去完成各项任务。当然,各类青年组织还可以整合各类企业的资源,用于服务各类青年群体。

3、放宽视野,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工作模式。当前的青年工作固然有其特长和优势,但也有其不足和缺陷。我们的青年组织必须广泛地与各国青年组织取得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他人之长,克自身之短。比如,发达国家青年技术工人的培养模式;跨国公司对优秀青年的培养和吸引方式;国外青年商会、青年总裁协会等组织协调青年企业家事务的模式等。

4、全面推进企业青年群体素质建设。素质建设问题盘根错节,解决起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把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文化带来的问题都看成是青年的问题,也不应简单用上一辈人的标准来衡量今天的青年。应该看到当代青年的主流和希望,在研究青年问题的方法上要有新发现;在推动一代人成长的宏观措施上要有新发现;在推动共青团工作方面要有新发现。一方面,现实中应净化党风和社会风气,为青年创造一个健康有效的素质建设环境。另一方面,建立班组长和车间负责人轮流负责制。这样有利于青年群体对平等、公正、民主的正确理解;有利于青年群体积累管理别人和被别人管理的经验,领导与服从的经验;有利于培养能上能下的青年群体健康心理;有利于提供责任、权利、义务体验的均等机会。这不仅是培养青年干部的手段,更是培养青年群体民主意识、合作精神和锻炼沟通与协调能力的过程。

5、尊重企业青年群体创新精神,建立学习型企业。党的十六大特别强调了对创新的尊重。知识型青年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流,成为企业建立学习组织的主体,他们带动每个员工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鼓励质疑、创新和允许犯错误,通过发达、畅通的沟通促进信息自愿的共享,使企业能够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改善和提高适应变化的能力。

中青年群体 篇4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高等学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专业教师负责对一定数量本科生进行学习、研究及发展方面的指导。这种师生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关系。根据学校的实际,通常由一位导师负责指导若干名学生。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方法、课程安排、科研训练、青年群体活乃至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这种指导通常采取个别交流或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

目前我国高校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是由一位教师指导若干名本科生,通过因材施教,对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科研实践、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给予指导,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青年群体积极心理品质相关研究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推孟关于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塞利格曼提出要研究积极的心理学,帮助人们过更快乐、更积极健康的生活。积极心理品质是指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等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特征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青年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升华了青年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升华了青年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有效实践,更能让青年群体体验到生活中正面向上的积极因素,达到身心和谐的理想境界。

二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通过课堂、团体辅导或者个别咨询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可能更加关注青年群体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扰等方面,作用程度有限,旨在“解决”。而青年群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则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这些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培养青年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其作用程度更加广泛,意在“培养”。

三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利于促进青年群体个体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主张挖掘人的固有的积极心理潜力上,通过培养个体这种积极的力量使其达到自我健康和幸福体验。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培养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积极心理,会使学生养成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正确归因,从而更加努力地朝好的方向转变,使学生提升自信心,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并不断在收获中获得成就感,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社会环境。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基础,只有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才能建立和谐的情绪状态,进而与周围的人、事物、环境和谐相处。校园环境亦是如此,只有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集体、有集体荣誉感等积极品质,才能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建立团结向上的班级,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积极心理学和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必将很好地促进学校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被试样本情况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采取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武汉地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240名在校青年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填写并回收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32份。

研究工具。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青年群体基本情况(包括人口统计学状况、家庭情况及专业科类等);第二部分为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品质)PCQ问卷。对青年群体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选取的是Luthans等(2005)编制的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品质)PCQ量表。量表包含四个维度: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和乐观。量表采用7级计分方式,从“1”到“7”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代表心理资本水平越高。

调查方式与数据统计。本研究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调查时间为2014年5月至9月,利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被试样本情况

本研究对被试样本设定的基本特征变量有年级、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源地、家庭经济情况、学习成绩情况、是否单亲家庭、家庭关系以及人际关系,以期能够更全面、多角度地调查青年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应对方式状况。被试青年群体样本情况如表1所示。

四、结果与讨论

从表2可以看出,青年群体总体心理资本状况较好,表现在“不爱生气”、“遇到挫折能很快地恢复”、“身处逆境时,会积极尝试不同的策略”、“我积极地学习和工作,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正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我充满信心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我觉得社会上好人还是占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有一定的规划”、“我很清楚自己 想要什么 样的生活”、“我觉得生活是美好的”和“我觉得前途充满希望”上均有较高的得分。

从表3可以看出,青年群体心理资本在以下10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青年群体随着人际关系的不同,心理资本的差异性是最大的。

五、基于导师制的青年群体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模式构建

目前,高校倡导“全员育人”的观念。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而本科生导师因为在学校中对学生学业、科研的指导,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此外,因为一个导师面对的学生人数较少 (一般不超过20人),使得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具有“一对一”的特点。因此依托本科生导师制来培育青年群体积极心理品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和心理健康专业老师也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青年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本文在以上探讨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青年群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模式,具体如图1。

本科生导师制下应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业指导、职业生涯指导、人际关系辅导来培育青年群体积极心理品质。在基于导师制下青年群体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模式中,导师、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共同协作、功能互补,成为青年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推动者。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众多高校在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始普遍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研究通过对232名高校青年的抽样调查,研究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的青年群体积极心理资本状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以本科生导师、心理老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青年群体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模式。

中青年群体 篇5

——团支部“争先创优”工作点滴回顾

我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多种彩印纸箱包装为主的现代化民营企业,共有员工160人。(其中青年员工120人,青年团员65人。)青年是祖国的栋梁,是时代的骄子,也是企业的主体力量。企业所走过的每一步创业历程,都留下了广大青年员工们的深深脚印;企业每取得的一项优异成果,都凝聚着他们宝贵的心血和汗水;企业光明灿烂的前景,还有赖于他们继续奋力开拓。因此,在企业中做好团员、青年的工作,尤为重要。多年来,我公司团支部按照上级要求,并紧密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企业中团员、青年的新特点,在抓好团支部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大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先进企业文化活动。依靠这种活动,扎实推进广大团员、青年“争先创优”活动的蓬勃开展,不断开创企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因此,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社会上的广泛赞誉。近十多年来,我们团支部不仅连年荣获“先进团支部”等光荣称号,而且还为党的组织输入了18名先锋新战士。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创业之初,企业困难重重,举步惟艰。来自四面八方、经历各异的青年员工,虽然其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社会上种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因此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良倾向。例如:有的人理想信念淡薄,缺乏上进之心;有的人认为自己与企业老板的关系就是一种等价关系,因此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有的人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有的人举止不雅,情趣低俗,经常流连于网吧舞厅之间„„,这些不良倾向,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企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成为了我们团支部务必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而为了尽快解决好这一难题,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团员、青年的头脑,用高尚的道德观念

引领其风尚,也为了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好“争先创优”的活动,以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活力,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在老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拨出足额专款,订购了大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生活趣味的报刊杂志,开辟了阅览室、业余活动室、篮球场,乒乓球场等文体娱乐场所,为我们开展好文化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二是采用集中授课、个人学习、分组讨论、出专栏、办月报、做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传播党的科学理论、党的丰功伟绩以及我国在各个时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大力进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广大团员、青年吸取了丰富的政治营养,用坚定的信念导航着壮丽的人生;三是不间断的组织团员、青年学习雷锋、王杰、欧阳海、王进喜、焦玉禄等英模人物的生动事迹,使其在心中树立起真正值得景仰的偶像,在人生的道路上飘扬着引领正确方向的旗帜;四是在每年的恰当时间,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演讲会、歌咏会、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赛等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其在寓教于乐中满足精神需求、丰富精神世界、增添精神力量,促进素质的全面提升;五是每年年终在团员、青年中评选出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积极份子,使其作用得到应有的肯定,在全公司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有汗水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先进的企业文化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员工、尤其是团员、青年的心田;犹如催征的战鼓,推动着企业奋进的步伐。多年来,公司事业蒸蒸日上,经济效益日益看好,文明之花竞相绽放,歪风邪气毫无市场;多年来,广大团员、青年理想信念坚定,心灵追求高远,工作任劳任怨,举止正派文明,人人争先创优,身边“雷锋”可见。在他们中间,涌现出了“劳动模范”陈永红、“生产先锋”陈在勇、“优秀车间主任”陈杰文、“革新能手”张千等先进典型。“5.、12”汶川

大地震发生后,,不仅全体团员、青年心向灾区、情系灾民、积极带头捐款,而且还传颂着团员丁小华、刘小平、许磊义务献血而不愿留下姓名的动人佳话、、、、、、这一切的一切,好似群星璀璨,山花烂漫;这一切的一切,令我们深感欣慰,深受鼓舞;这一切的一切,更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先进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何等的巨大!在企业中大力弘扬先进的文化又是何等的重要!

砥砺风雨去浮云,应信明天春更好。回顾过去,我们心潮激荡;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总结经验、扬长避短、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在今后的岁月中,把先进的企业文化活动开展得更加红火,把公司团员、青年的“争先创优”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做得更加有特色。做出更大的成效。

中青年群体 篇6

【关键词】动漫产业 中国动画 青年群体 动漫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经济全球一体化使得各国文化的交融越来越紧密。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提升文化软实力,并在多个方面加强文化建设与投入。动漫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研究表明:我国的动漫产业与其他文化大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动漫王国”的日本,每年的动漫产品出口额相当于该国一年钢铁总产值的四倍。由此可见,动漫在当今文化领域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展动漫产业,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大力发展动画产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后,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在中国已呈普及之势,动画片市场也随之转向电视系列片市场。动画市场带动了相关产品和动漫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动漫产业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青年群体的缺失与严重的低幼化倾向严重遏制中国动画的发展。因此,需要尽快对中国动画的青年群体缺失进行系统研究,以寻找对策。

1 中国动画发展概况

中国动画的诞生始于1926年。受到美国动画艺术的影响,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1年,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万氏兄弟的艰苦创作下完成并公映,受到中国观众及亚洲华人的极大欢迎。1956年,钱家骏等人拍摄的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外首次获奖。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在1957—1966年间,上海美影厂生产的多部高水平动画片频繁问鼎国际动画节。木偶动画片《孔雀公主》,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等优秀作品,都脱胎于中国传统艺术,获得巨大成功。此外,还有鸿篇巨作《大闹天宫》,借鉴了京剧,在表演,对白,背景,音乐等方面,都显露出独一无二的传统中国韵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至今仍被视为衡量中国美术品优劣的标准,引起国际动画界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动画业逐渐进入第二个繁荣时期。《哪吒闹海》、《雪孩子》、《九色鹿》等动画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90年代以后,国内动画的传统制作方式受到冲击,数字生产手段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制方式,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各个动画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使动画片产量有所增加;各种专业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制作工艺比以往有较大提高。中国动画趋于产业化,主要作品有《舒克和贝塔》、《海尔兄弟》、《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自古英雄出少年》等[1]。

尽管中国动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目前中国的动画业正面临举步维艰的境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产量有所增加,但中国动画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加上国外动画片大量涌入,质量又无法跟国外动画产品竞争。其次,中国动画的群体低龄化,导致青年群体和人才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国动画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2 中国动画青年群体和人才缺失的原因

美国和日本对青年动画都给出明确的定义。但迄今为止,中国青年动画尚未有一个完整的定义。鉴于我国的特殊情况,我们暂且将它定义为:由中国青年群体制作的,目标受众年龄普遍在13岁以上的青少年,在质量、深度及广度相对成熟的动画。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5亿人直接消费动漫的群体中,13岁以下群体约占11%,14岁-17岁人群约占59%,而18岁以上群体约占30%[2]。由此可见,青少年已成为动漫产业的消费主体,而青年群体制作的动画则是中国动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导致中国青年群体和人才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2.1 产业政策与产业链不合理

首先,没有科学的动漫分级制度。动漫分级制度主要是指针对动漫作品的不同受众,按年龄段加以区分的制度。它对于保护儿童,维护各个年龄段受众的权益,丰富大众文化艺术需求,发展动漫产业都有着重要意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确立了动漫分级制度,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细致的分级体系,按照消费者群体的性别和年龄对动漫的类型进行细分。包括:普通级、“PG-12”、“P-15”、“P-18”。借助分级制度的保障,日本动漫得以蓬勃发展。相比之下,我国大部分群众对动漫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动漫只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实际操作中,审查机关作为“把关人”,必须对播出动画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由于我国没有分级制,使得动漫作品的标准难以衡量,青年动画创作者无法掌握内容尺度,导致作品的目标观众与实际观众产生严重错位。

其次,受中国传媒的主要功能限制。中国传媒的功能主要在于宣传,动画片题材和目的也多有说教倾向,内容比较简单幼稚,直接造成青年动画人才和观众群体的流失。实际上,不论是在校接受应试教育的青少年,还是已经走上社会的青年人,都无一例外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和工作压力,但他们还无法拥有更多贴近生活、轻松娱乐又符合自己口味的动画作品。

第三,投资方的媒介素养不够。我们知道,没有资金来源,动画制作就无从谈起。投资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画的创意、走向、乃至剧情和细节,而青年创作人员一般只能照办,资金不能自给使得他们没有选择权。现在的国产动漫投资商多数对动漫创意并不了解,常常对国产动漫做出了错误的认识和决定。如果不按照投资方的决定去做,制作者也就无法生存。

最后,我国本土动画产业缺乏开发,市场机制不健全,发行无法上规模,而且不注重衍生产品的开发。事实上,动漫从生产到传播再到衍生产品开发,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并形成特有的盈利模式。按照国际惯例,动漫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动画片本身的播出市场,相关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以及形象的衍生产品。其中,最后一个层次比前两个层次的周期更长,市场反响更为深远。美国在创始初期就实行了产业化操作,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画及衍生产品,包括其衍生的旅游业,在商业化上是极其成功的例子[3]。由此可见,商业化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影响。然而,最有购买力的群体始终是青年,但中国动画的商业化程度低,且主要面向儿童,使得其社会影响很小,无法让全社会意识到动漫的重要性,青年群体与人才自然对本土动漫失去兴趣。

2.2 创作与人才的限制

首先是中国青年文化的缺失。在现代,中国大陆极度缺乏自己的本土青年文化。虽然如今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这种缺失还是反映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年群体具有特殊性,青年被夹在儿童与成年人两个群体中间,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他们既不像儿童那样弱势,受到全社会的保护,也不像成人那样强势,有绝对的话语权,一直游离在思维蒙昧与价值观定型之间。香港的武侠文化非常发达,像漫画大师黄玉郎、马荣成所创作的一系列武侠漫画都拥有自己特殊的风格,广受青年群体欢迎。而大陆青年的流行文化绝大多数都是舶来品,比如摇滚、街舞、涂鸦、日韩剧。未经改良的传统文化难以得到年轻人的欢迎,而中国动漫的情况只是中国青年文化缺失的一个表征。我国动画的创作理念多是根植于“寓教于乐”之上,大部分动画都是建立在“教”之上的。截止2010年1月为止,经备案公示的全国国产电视动画片按题材划分,历史题材占备案公示总数的13.2%;童话题材占备案公示总数的62.7%;教育题材占备案公示总数的10.9%;科幻题材占备案公示总数的6.1%;其它题材占备案公示总数的7.1%;而神话题材、现实题材、特殊题材少之又少。按所占比例大小排名,备案公示的国产电视动画片题材依次为:童话题材、教育题材、历史题材、其它题材、科幻题材[4]。题材选择集中在童话、教育方面,可见大都难以跳出已有框框,在本土传统文化上加以创新的动画少得可怜。很多中国动画照搬原本就存在的故事和人物,本于遵照原著的思想而不加以创新改动,必定使青少年感到厌倦。

另一个深刻原因是中国的青年动漫产业人才严重匮乏,主要表现在青年动漫产业人才总量不够,人才队伍结构很不合理,高水平青年人才和领导太少,整体培养质量偏低,国际化程度不高,缺乏一体化的培养体系等等。目前从事动漫行业人员中多数集中在动漫的中后期制作过程,而从事动画前期规划和创作的青年人才十分匮乏。也就是说,目前迫切需要的从事创意、编剧、导演、设计的青年人才严重缺乏。另外,由于我国动漫行业发展历史不长,这方面的从业人员其行业经验不足,缺乏国际化背景。据统计,从业时间不足两年的约为60%。实际上,动漫产业是一个人才密集型产业,有机融合了创作、创意、设计、策划、制作、生产、推广等过程,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除了需要考虑文化环境、政策、投入和协作等要素之外,动漫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更为重要。但目前我国动漫产业青年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3 中国动漫青年群体与人才缺失的后果

中国动漫青年群体和人才的缺失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创作与产业环节的恶性循环。中国一线的动画青年人才多在为欧美和日本工作,从事基本和低廉的动画加工,二线青年人才则在支撑着中国的动画事业。由于长期缺乏创造力和自主创新的品牌,审查严格等因素制约,导致中国动漫并不被投资者看好,所以很少有动画公司会投入资金和精力去制作有深度和高质量的动画。这直接造成中国动画质量低下,流失了大量青年群体与人才,他们不再去关注本土作品,这又使得资金来源的断层,创作与产业环节的恶性循环导致原创性的缺失[5]。

其次,外国文化的入侵和本土动画的闭塞。据调查,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在内总比例只有11%。由于我国动漫文化的弱势,正处于被严重“文化入侵”的境地,其直接后果就是在创新和思考方式方面缺乏主见,这导致本土动画难以有所创新。

最后,动漫市场力量薄弱,导致经济流失。动漫产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衍生品的市场空间更大。2007年全球与游戏、动画产业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超过6000亿美元,而中国的动漫产业刚刚兴起,市场容量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但在庞大的动漫市场上,出自中国本土的动漫和动漫形象不足10%。国内多达80%的青少年最为推崇的是日本动画,本土动画的青年缺失使外国动画有了可乘之机[6]。长期以往,必然会继续削弱我国动漫市场力量。

4 如何培养中国动漫产业青年人才

动漫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国际化需求,目前我国动漫产业青年人才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和动漫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系统培养我国的青年动漫人才,是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对于培养青年动漫人才这一核心问题,其对策应重点考虑:

(1)从质量和总量上科学规划,培养一大批青年动漫人才。据统计,目前国内的动漫产业人才总数约1万人,与我国整个动漫人才的总需求相去甚远。因此,有关决策机构和教育部门应开展充分的调研,通过科学规划,制定动漫产业发展战略,以培养高质量青年复合型动漫人才为主线,设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既能够进行创新性创作,又了解动漫生产过程的设计与制作的青年动漫人才。

(2)制定动漫人才的培养标准,使青年动漫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其培养重点的定位是:青年动漫人才应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比较全面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使青年动漫人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使得他们在主题创作、美术理论、画法、人物动画、场景设计和软件应用等方面都有较强的能力。

(3)要鼓励原创,重点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创意型青年人才,这是发展我国动漫产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提高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我国从事动画产业的群体中,故事创意型的青年人才极度缺乏。动画剧本是重中之重的内容,青年动画人才对剧本的重视不足造成动画缺乏创新性和竞争力。因此,不仅要培养一支懂技术懂操作的青年队伍,更要培养具有丰富人文底蕴的具有原创思想的青年动漫人才,使他们具备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对文学、艺术和影视创作进行过必要的研究和体验,能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创意,加大在故事创作能力和专业型动画故事方面培养青年人才的力度和比重。

(4)根据我国的动漫产业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的青年动漫人才。既需要培养掌握动漫专业知识和熟悉管理的高端人才,如主创作师、主程序员、美术总监、策划总监等;还需要培养熟练掌握动漫企业具体岗位技能的操作型人才以及运营、支持、服务和管理等相关人才,使我国的动漫产业实现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本土青年动画及人才培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然而,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中国青年动画的前途一片光明,我国许多大学已经设立了动画专业。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通过教育部门和有关企业的协同合作,合理制定青年动漫人才的培养规划,在培养规模、培养质量、人才结构、培养标准等方面不断进行建设和优化,中国动画青年群体和人才缺失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成长起来的青年动漫人才必将引领中国未来的动漫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建国,王培德,彭一.《中外动画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2] [美]约翰·A·兰特(John A.Lent),《亚太动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3] 傅忠勇,《卡通动漫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4] 蒋建国,提高原创能力壮大动漫产业—— 湖南动漫产业调查,求是,2006(13).

[5] 陆地,我国动漫人才教育发展的特点、问题和对策,中国动画,2006(10).

中青年群体 篇7

(一) 高校青年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着淡漠政治的倾向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走上工作岗位的高校青年教师,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淡漠政治的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品交换的法则也必然侵蚀到高校政治生活和教师的精神领域, 在青年教师中引发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 淡化了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导致了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信念迷失、道德滑坡和精神荒芜。淡漠政治、专注技术以换取进入社会高薪阶层的“准入证”, 物质比精神更重要, 已经成为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业已认同的生存原则。曾令几代人激动和钦佩的保尔·柯察金, 在青年教师眼中只是与比尔·盖茨做比较的一个符号, 在社会生活中更加关注自身的生活状况和现实利益, 不再追求“螺丝钉”的价值, 崇尚把“人脑”变成“电脑”, 使自己不断“升级”, 崇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尽管高校青年教师对人生角色的务实定位包含着某些值得肯定的成分, 但倘若作为整个民族前进中最具活力和最具创造力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 这种功利化的态度弥散成对自我的过度关怀并扩展为整个人生倾向, 对理想的追求越来越世俗化和功利化, 这不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所期待的。

(二) 高校青年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着权钱膜拜的倾向

1. 经济结构板结固化趋势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滋生权钱膜拜

2010年5月, 新华社调研小分队《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一文指出:长期以来,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 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 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 或是“抢”到国家公务员身份, 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阶层。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在社会各界中经济地位的失落感和挫败感, 苦苦折磨着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自尊, 广大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天平上似乎埋怨和疑虑多于信任和信心。例如住房问题, 住房是一个人的基本生存空间, 而现有的房屋政策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 非常有效地扼杀了年轻人的这个“空间”希望。有关方面始终没有有效的具有长远眼光的房屋政策, 任由“权”和“钱”操纵, 主宰人们的居住空间。对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来说, 在飞涨得毫无止境的房价面前, 光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得到一个体面的生存空间的。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人可以责怪他们对权钱的崇拜, 因为权钱是他们得到生存空间的工具。

2. 社会结构板结固化趋势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滋生权钱膜拜

改革开放曾经造就了一个开放的体制, 给年轻人以希望。但现在整个社会似乎被各种既得利益所分割, 他们把持着各个领域, 社会的开放度较之改革之初越来越小, 留给普通人发展与上升的希望则是越来越少。人们日益担心, 社会的优质资源将日益被少数人垄断, 大部分人会失去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板结固化的社会结构必然使得社会土壤日渐沙化和盐碱化, 使得健康的社会流动和财富循环陷于中断。在讲究关系、背景与财富的权钱社会中,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 “一个学校的希望在于青年教师, 而青年教师的希望在于看到希望”。可是, 当不合理的社会机制和流俗的社会风气笼罩着高校青年教师的时候, 一种“出身决定命运”的悲观情绪势必会蔓延:“当梦想已不再平等, 奋斗的路在何方”。

3. 高等学校拜官主义盛行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滋生权钱膜拜

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指出, “高等教育领域的变革仍旧缓慢, 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公信力仍在下降之中, 还处于问题发酵和暴露的时期”。最为突出的是高校的官场化:官场的结构, 官场的文化, 官场的行为模式。当高校青年教师目睹着政府官员以权力谋学位, 教师以学历谋资源, 高校在利益驱动下降低标准滥发学历文凭和学位证书, 甚至用文凭和证书换取“赞助”、“捐资”。权力和利益的缠绕让高校青年教师迷失了自己, 滋长了权钱膜拜的倾向。当高校青年教师亲历着高校“学官”垄断行政、教学、学术资源, 在项目申报、争取经费、成果鉴定、职称评审中, 既有“行政职务”又有“技术职称”的“赢者通吃”现象, 导致“拜官主义”盛行, 以至于某高校出现40多名教授竞聘一个处长的丑闻。高校官场化现象正如一首校园民谣所形容:“厅级干部一走廊, 处级干部一礼堂, 科级干部一操场”。高校“学官垄断”现象, 禁锢了中国高校的发展, 束缚了学术自由的精神, 诞生了大量的“学术官僚”, 也在高校青年教师中滋长了权钱膜拜的倾向。

二、经济困扰:高校青年教师游离在“走”与“留”的边缘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大多具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如果从8岁入学计算, 经过12年基础教育, 4年本科教育, 2-6年研究生教育, 当他们经过18-22年的苦读, 年近30岁方“修成正果”取得学位, 又在与同龄人的激烈竞争中获得高等学校教职。但他们却发现高校教师体面身份的背后却有着难言的经济困窘, 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 处于高校教师群体收入的金字塔底端。但却要结婚生子, 赡养父母, 特别是不断飙升的高房价, 更使他们面临着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或选择蜗居, 成为蚁族一员, 或选择借贷买房, 成为“房奴”和“月光族”。高校青年教师因经济困扰与生活压力纷纷兼职赚钱或挣扎在辞职边缘, 他们在高校校园里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在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高校青年教师, 其价值观念、金钱观念、效能观念与传统知识分子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谦谦君子, 与世无争, 趋时顺势”的责任感, 在高校青年教师中逐渐为希望社会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环境, 让社会与个人更快得到发展的个人效能所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羞于谋取物质利益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渐解体, 在高校青年教师中更多地认为只讲奉献鄙薄物质利益被认为是不合时宜和不近人情的。在经济困扰与生活压力面前, 高校青年教师被无情地卷入各种非教学、科研活动之中, 纷纷“走穴”赚钱。有些青年教师一只手捧着自己的心灵, 另一只手捧着自己的饭碗, 却很难在其中找到平衡, 受着“良心”与“饭碗”的煎熬。有些青年教师用两只手来紧紧地捧着自己“饭碗”, 但当把自己的“饭碗”打造得金光闪亮时, 他们背后的学生却只能望教师的背影, 学生盛知识的“碗”却只能是空的。

让高校青年教师专心于教学与科研, 过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 高校的责任不可缺位。我们必须深切地知道, 教师的生活饭碗没有保障, 学生的学习就没有保障, 中国高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保障。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薪酬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内缺乏公平性、对外缺乏竞争性、对个体缺乏激励性等, 这就要求高校思考如何借助利益引擎, 通过特定的制度设计,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引进宽带薪酬、实施最低年薪制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充分保障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与时代同步, 让他们不用被迫腾出手来自己找饭碗, 从机制上保证他们的合理收益, 并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教学与科研之中, 重新拥有神圣感, 拥有一颗单纯的心。高校青年教师这种功利意识和务实定位也为高校领导工作和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广泛的工作内容。

三、学术焦虑:高校青年教师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

(一) 高校青年教师缺乏“十年磨一剑”的学术坚守精神

现在的高校青年教师, 是“独生子女”政策下的第一代, 素有“小皇帝”、“月光族”、“啃老族”之称, 他们生于改革开放的初期, 成长于共和国迈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大好时光, 触摸着唾手可得的改革成果和家庭宠爱, 这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成为始终被呵护和被关爱的群体。“艰难困苦”在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手册中, 只是为“金榜题名”所熬过的那些起早贪黑的读书岁月。因而许多高校青年教师对科学研究的科学性、严肃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够, 不能正确对待科学研究中的名和利, 经不起“诱惑”, 耐不住“寂寞”, 缺乏“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准备。这种局面使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更多关注科学研究中获得名利和荣耀的结果, 而较少审视科学研究中获得名利和荣耀的过程。历史的经验告诉高校青年教师:科学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的创造性劳动, 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也有一定的风险性。学术创新有赖于学者内心的独立与坚守, 创新在于强调学术个性, 坚持独特的学术观点, 坚守寂寞的研究道路。

(二) 高校青年教师缺乏“十年磨一剑”的学术文化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 在市场经济语境中异军突起的大众文化迅速扩张为文化的主流形态, 大众文化追求的快速与普及, 丧失的恰恰是独创与个性。传统学术规范与主流文化形态的交融形成一股强大合力, 在客观上挤压或诱使高校教师在学术上不以独创性或个性化为指归, 重创了尚未来得及发展壮大的原创性力量, 使成功介入现行大众文化的高校教师乐不思蜀, 使尚未介入现行大众文化的部分高校教师心驰神往, 也使少数坚持原创研究、严谨治学的高校教师心态失去平衡。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 由于自身成长规律的影响, 他们没有太多的传统文化记忆, 也没有铭心刻骨的政治、历史积淀, 因而在大众文化和虚拟文化的感召和诱惑下, 在职称评聘、课题评审、评先争优等现实利益的驱动下, 其反思能力和反思深度正在迅速降低, 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的含金量正在减弱, 其学术价值判断和科技价值判断的尺度等也发生了变化。在学术研究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缺乏在一个学科和领域静心钻研、默默耕耘、长期坚守的吃苦精神、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 普遍存在功利化和世俗化倾向。

(三) 高校青年教师缺乏“十年磨一剑”的学术创新环境

1. 高校资源分配模式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现今的高校资源分配模式中, 青年教师显然属于弱势群体。高等教育领域的资源分配模式等级分明, 这不仅体现在高校与高校之间, 也体现在不同的教师个体之间。这种等级化资源分配模式, 要么以行政级别排序, 要么以资历辈分排序, 而真正的衡量指标——学术成果和科研能力却总是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 虽然现在各级各类项目、课题、经费较多, 但是机会不均等, 资源分配贫富差距很大。青年教师资历浅、人脉少、基础差, 却要在一个水平线上和那些拥有行政资源、人脉雄厚的“学官”或学术经验丰富、甚至是功成名就的教授竞争, 因此, 经常只能挂靠到各级“学官”或教授的科研团队中, 缺乏独立的科研环境, 自主创新的工作受到环境限制就可能失去基础, 放弃个人兴趣去完成别人的工作成为无奈的选择, 甚至成为各级“学官”或“学霸”的“学术影子”。

2. 高校学术失范现象严重侵蚀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学术评奖、学位授予和职称评聘等现实利益驱动下, 高等学校学术失范行为、学术腐败现象不仅普遍存在, 而且愈演愈烈。高等学校学术失范既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根源, 也有职业道德、科学素养等主体根源。高等学校学术失范严重损害了学术创新、学术精神和学术共同体的声誉, 导致高校教师的“职”“级”“优”失去了应有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导致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迷失方向。高校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复杂的学术环境, 圈内的拉拉扯扯, 相互吹捧、你好我好大家好, 圈外的惟我独尊、排斥异己、拉大旗作虎皮。垄断学术资源, 压制不同观点, 控制学术话语权, 无法形成学术交流氛围, 严重妨碍学术正常发展机制, 也让青年教师经常面对有关道德标准和学术操守的考验。有的青年教师形容说:“学术如江湖, 我们想进江湖, 但江湖的大门在哪里呢?”

3. 高校学术评价机制严重挫伤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目前的高校学术评价标准和学术导向政策机制下, 高校青年教师为了生存和发展, 不得不屈服于各种硬性考评体系, 项目申报、科研经费、职称评定, 都成为一种盲目而机械的数字堆砌。一个本以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为指归的群体, 不得不把大量精力耗费在无穷无尽的“达标长征”中。学术成果和科研成果因其有形和能被量化、指标化, 直接与个人利益挂钩, 可以进行直接比较而显示出价值与利益的差距, 因而每个人可直接感受到它的作用和价值。而隐藏和渗透在这些学术成果和科研成果后面的精神动力、道德品质和政治因素, 则因其无形且无法量化、指标化, 很难显示差距而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与作用。从而导致了学术研究的泡沫化, 学术研究不再是为追求真知和创新思想, 而是变成了评职称、拉课题、争夺学术资源、谋求加官晋爵的敲门砖, 这种学术泡沫在完成晋级评奖等非学术功能和技术功能后很快就变为学术垃圾。这是普遍存在的功利、眼前、外在的工具价值取向盛行, 而人文、长远、内在的精神价值取向淡化的重要原因。高等学校这种学术评价标准和学术导向政策的片面性导致了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为求得发展而背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甚至投机取巧、道德沦丧、越轨犯规, 试图通过捷径来取得成功, 造成了诸多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志峰, 龚春芬.大学教师发展:实践困境和矛盾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 2008, (1) :22-26.

[2]黄雪琼.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发展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12) :98-99.

[3]吴祚来.一只手捧着心一只手捧着饭碗[N].新京报, 2006-09-26.

[4]李清臣.教师精神文化内在影响因素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09, (3) :88-90.

中青年群体 篇8

一.“互联网+”背景下青年群体网络道德现状

网络社会主要由现实中的行为个体而构成,由于这部分个体在现实中具有不同背景,其在网络中的道德品格也有所不同。网络的特性使接触它的青年群体沉迷其中,认为自己能够在属于自己的天地中任意施展“抱负”,于是将一切怪异、荒诞的行为视作“个性”,青年群体的网络道德失范也正是由此而来[1]。以下几点为目前“互联网+”背景下青年群体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1.传播不良信息

传播不良信息,即指在互联网上发布、传播诸如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2]。互联网是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人们利用互联网能够实现更高效的工作与生活,但其同样存在弊端,首当其冲的便是任何个人与组织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其中的不良信息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年群体而言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会吸引青年群体变为不良信息传播的主体。

例如一些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或者是对于重大事件的错误评论,青年群体往往会对这些信息较为感兴趣。并且他们不喜欢“随波逐流”,他们渴望体现出自己的“个性”,于是看到一些看似“有理有据”实则却毫无根据的错误言论便当做至理名言并进行传播。一旦他门无法辨别事实的真相,对其深信不疑进而大肆传播,若只是些无关大雅的“段子”倒还无妨,若是对国家实施的相关政策嗤之以鼻甚至破口大骂,则成为了反动言论散发的助推者。

另外,青年群体是荷尔蒙分泌最为旺盛的群体,对于一些暴力、色情为主的黄色信息具有极高的敏感度[3]。他们追求感观刺激的心理需求,将制造、散发、传播暴力与色情信息作为“人生一大乐事”。当这部分人群将这些思想带回现实甚至开始“实践”时,其造成的后果就不仅仅是在网络中传播不良信息这么简单了。例如大家熟识的李天一强奸事件,虽然舆论认为错在其父母没有对其进行严加管教,但无法否认,从网络中获取不良信息才是造成该事件的主要原因。

2.获取非正当信息

非正当信息与不良信息有着本质区别,不良信息指暴力、色情等信息,而非正当信息则主要指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他人的知识产权,例如需要钱买的游戏,通过非正当信息获得免费的破解版,这也是当前青年群体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4]。

在一种模糊的认识之下,一些被误认为理所当然的“共享”行为被吹捧,复制、粘贴、转载成为“共享”最便捷的途径,甚至一些稍微懂的点儿技术的人通过破解密码手段获取一些不容易得到的资料信息,这些已经成为网络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而正是这种“文化现象”,使得青年群体在互联网中肆意获取他人的劳动成果,甚至将“剽窃”、“抄袭”等观念带回现实中,例如抄袭他人的家庭作业便是其中一个明显的细节。

3.“游戏化”的人生态度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任何人都可以任意扮演所有角色,男人可以扮演女人,年轻人可以扮演老年人,反之老年人同样也可以扮演年轻人。被学习与生活压抑了许久的青年群体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他们任意而为,在网络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将“游戏人生”视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在他游戏人生的过程中,抛弃了现实中的道德观,抛弃了父母、老师的谆谆教诲,在虚拟世界中肆意妄为。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网恋”、“网婚”、“网络同居”对这部分青年群体造成了极大影响,当此类失范行为被带回现实中时,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自然不言而喻[5]。

二.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1.完善互联网法律

相比网络社会中频发的“犯罪事件”,现实中似是和谐了不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实中有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了绝大部分对个人、社会有害的事件,但网络社会却并没有。网络社会中法律法规的缺失,加之青年群体的意志力与信念相对较为薄弱,较易收到不良信息与不法分子的挑拨,在不知不觉中坠入犯罪深渊。因此,完善互联网法律,以此净化互联网环境就显得尤为必要。就目前而言,我国互联网法律正处于起步状态,但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此方面却已累积了较多经验,我国不妨对此进行借鉴,在整理分析国外网络法律的基础上,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

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所谓网络文化,即指网络社会中的风气走向。一直以来,我们都坚信,环境能够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极大影响,网络环境亦然。试想,若网络社会中处处洋溢着学习、思考的气息,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自然无所遁形,青年群体能够在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中成长,对其个人、社会甚至是国家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对此,胡锦涛书记曾于2007年1月指出,网络文化的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我们也只需要沿着这个思路一直走,最终必将成功。

3.加强网络管理

“追本溯源”,“源”存在于任何事物中,是事物发展的基础所在。现实中,为了预防犯罪,各地都有派出所、公安局,一旦有危害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出现,便会追本溯源,将源头进行消灭。虽然网络中同样存在网络警察,但由于网络的特性,网络警察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不良信息,并根据不良信息追踪到信息发布的源头。因此,网络警察应构筑“信息海关”,所有信息在进入互联网前都应接受检查,将一些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拒之门外。不仅如此,还应根据这些不良信息查找到信息的发布者,追求其刑事责任。

三.结语

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匿名性和多元性等特征,使得青年群体在自认为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自由施展“抱负”甚至有些行为已经触犯到了法律却全然不知。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青年群体频频出现的这种不道德的甚至是非法的行为使人堪忧,网络环境下对青年群体的道德教育也就显得十分急迫。

参考文献

[1]赵晓英,王艳菊,丁云鹏,侯小宝,李汝德.关于医学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03:439-442.

[2]胡霞,邱莉.从品德心理角度剖析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其对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60-62.

[3]邓验,曾长秋.论如何应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J].伦理学研究,2011,01:122-125.

[4]廖传景.青少年网络德育新视角:网络道德心理教育[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04:126-129.

中青年群体 篇9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全面进程中, 各种新的形式、新的挑战也在不断地冒出, 当然随之而生的也有很多机遇。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时时刻刻都要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教化, 灌输, 熏陶和引导人们走正确的道路;面对新出现的复杂情形及挑战, 要善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灵活地运用方法以改善局势;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方法论, 在机遇面前, 绝不怯场, 随机应变。就目前来说, 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普及和传播力度还需加大。当然这种普及的方式、方法以及途径也是需要有所约束的, 虽说国家大力鼓励创新思维, 但是往往对于一种观念的把握, 在其格局上就弱化了它, 势必是站不高看不远的。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在青年群体中的现状调查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一项有5440人参加的调查显示, 66.6%的受访者表示想当领导, 明确表示不想当领导的人只占4.8%。在受访者中, “80后”占46.7%, “70后”占33.9%。调查显示, 多达91.8%的人感觉现在年轻人普遍热衷当领导, 其中47.8%的人觉得“很普遍”。为什么年轻人热衷当领导?调查显示, 80.2%的人觉得这是因为当领导会有更大权力和利益;73.6%的人认为这是社会“官本位”的思想作祟;52.8%的人觉得这很正常, 因为人往高处走。

当下我们国家未来的主人们都虎视眈眈得想要成为领导者, 他们真得是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强大而立志要成为全民的领路人, 还是在根源上,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做好, 引致他们出现空想不干的态势。假如以上66.6%的人群都成为了领导, 而他们都是一群追求权力和利益的祸乱, 那如何在这个充斥着超强竞争的社会上, 让他们所领导的那片区域发展得更好更远呢。这样的思想将给国家人民带来多少隐患, 要不得, 也滋生不得。思想政治工作是有生命的, 在其初次被提出时, 我们就该足够重视它, 发挥它和恪守它的宗旨。万不可在半路上就玩完, 换种思想来顶替它, 纸是包不住火的, 任何的风吹草动在群众眼里都会被识破, 毕竟人民这支队伍太强大, 太具有实践性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说道, “当干部的, 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 当‘官’做什么, 身后留什么”的问题, 牢记“两个务必”,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所以当官者必须有心系群众, 把人民当成主人和靠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亲民爱民, 从实处为民着想, 就能把“在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的路线走正确了。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75人进行的调查显示, 93.3%的受访者感觉当下青年急于成功的心理较为普遍。受访者中, 70后占35.0%, 80后占47.5%。“趁早”心理在哪些地方表现得最为明显?调查显示,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赚钱” (75.7%) 、“出名” (49.5%) 、“买房” (52.1%) 。其他还有:升职 (50.2%) 、结婚 (31.8%) 、生子 (23.1%) 等。某心理学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心理学观点看, 一个人的童年对之后人格的形成影响最大。当下青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是在紧迫感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所受的童年教育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同时, 一些家长也会不自觉地将自身的担心与不安全感传递给孩子。

青年从来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力量, 在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公益慈善浪潮中, 也有年轻人常常走在前列, 青年人的奉献带来感动。青年志愿者出现在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现场, 徐本禹那样的支教大学生们扎根山乡, 青年义工们接过“微笑的歌者”丛飞的爱心接力棒为市民服务, 郭明义的爱心团队里更是聚集着大批“80后”、“90后”……从他们的故事和言行中, 人们看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 看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主流与希望。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社会主义政治关系的变化和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 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处在这样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其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及定位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势必发生重大转变, 主动适应新环境新动向。

怎样才能有效的应对日益变化的多元化的思想, 就需要积极的思想工作去引导大众, 要以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平衡他们心中的疑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要保障和动员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从实际出发,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不能仅仅抓理论, 新问题必然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 老一套不一定不对, 但也不一定就对, 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对待。

最为重要的是, 思想政治工作在各种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反对尾巴主义和命令主义。尾巴主义要不得, 是提醒处于思想工作前锋的同志们要谨记, 不能处处听从群众安排的工作方法去做, 作为党的成员, 必须在思想觉悟上比群众前进一步, 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谋福利求发展。如果你只是很好的去执行群众的安排, 那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该怎么得以体现。人民的觉悟和水平在不断得提升, 他们需要更加出色, 更具先进的同志来和他们一起建设美丽家园。当然命令主义更是要不得, 人民群众的一切斗争都必须建立在群众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主人, 任何除国家法律以外的事宜都应不是强迫所为。共产主义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 颠倒不得, 鱼只有在水里才能存活, 离开了水这个环境, 就没有办法存活。现如今很多城市出现城管打人的现象, 如果媒体不加报道, 城管们不会为他们过激的行为负责, 也只有在舆论的驱使下, 才会主动送伤者医治, 这些是值得大家反思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出当代青年的面貌, 从而突显出我国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否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只是一个空壳子, 要有具体的东西呈现。要解决老百姓最关切的是什么, 要能不断满足老百姓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向往。当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比较关注的问题中有一项就是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弱化的问题。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弱化的问题, 必须要持之以恒地抓好未成年人方面的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关乎着国民素质的提升, 他们是国家的未来, 这就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要足够加强和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教育问题, 要从长远的角度去关爱他们。当然青少年的问题归本还应鼓动家长, 学校以及社会三个主体积极配合、有机结合, 为广大青少年们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胡印斌.青年人的理想何以只剩“当领导”[J].领导文萃, 2011 (15) .

[2]洪欣宜, 黄冲.当前社会浮躁致青年急于求成追逐权钱[J].中国青年报, 2012.

中青年群体 篇10

网络创业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电子通讯设备,发现和捕捉新的市场机会,提供新的商品或服务,以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它具有虚拟性、技术性和分布性特征。从发展历程来看,网络创业分为早期的“精英型创业”和当前的“大众型创业”。浙江省发展青年群体网络创业的现实意义有:

(1)日益严峻的青年就业压力是“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发展网络创业势在必行。近年来,由于供给总量持续增长、需求数量大幅减少、就业渠道不畅、供需不匹配以及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原因,浙江省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失业群体日益增多,给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据浙江省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5月浙江省20—24岁青年大学生的失业率为5.7%,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0.9个百分点,且这一比率在未来几年仍将呈上升趋势。在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企业吸纳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倡导青年群体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转型期的浙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互联网普及率和网络购物高速发展为浙江青年群体网络创业提供了巨大商机,发展网络创业切实可行。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不断上升,网民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大陆网民规模已达到3.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网民规模的半年增长率为13.4%,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为青年群体网络创业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同时,我国网络购物快速增长,蕴含着巨大商机。有资料显示,目前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价格透明和购买方便的网络购物。截至2009年7月,有网购经历的网民规模达到8788万,平均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是网上购物用户。素来以制造业发达、物流业畅通著称的浙江省具有发展网络创业的先天优势。

(3)浙江IT产业快速发展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扶持为青年群体网络创业保驾护航,发展网络创业优势先行。浙江省近年来以建设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和IT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信息要素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同时,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涉及融资、税收、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的政策,为青年群体网络创业提供支持。例如,在有“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天堂硅谷”美誉的杭州市,政府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俱乐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助,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训,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同时,杭州师范大学与业界公认最优秀的C2C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组建阿里巴巴商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实战能力、创新精神”的商务精英,积累了有关网络创业的丰富经验。

2 浙江青年群体网络创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依托“淘宝网”进行网上销售是目前浙江青年群体网络创业的首选。由于网货的普及和主流品牌网销进程的加快,网购目前已经成为拉动内需消费的重要渠道。2004-2009年,淘宝网交易额从10亿元人民币迅速增加至1845亿元人民币。淘宝网的迅速发展为青年群体网络创业提供了巨大商机,免费开店的零门槛政策和成熟的运作模式降低了青年群体网络创业的风险,成为目前浙江青年群体网上创业的主流平台。据CNNIC发布的《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调查研究报告》,目前国内C2C市场份额中淘宝网、易趣网和拍拍网所占比例分别为83.9%、8.7%和7.4%。未来几年,青年群体网络创业所依赖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呈现更加集聚的态势。

(2)网上销售具有良好的就业拉动效益,极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由于普通高校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浙江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热情相对较高,许多人选择在校期间就开始依托淘宝网进行网上销售,以提前解决就业问题。与传统就业模式相比,网上销售的优点是具有极强的就业拉动作用,一次成功的网络销售可以带动供货、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据IDC测算,截至2009年6月,通过淘宝网实现直接就业的青年人数约为69万人,平均一个直接就业可以带动2.85个间接就业,淘宝带动的间接就业人数约为197万人。

(3)收入水平低、只能满足基本就业需求是目前青年群体网络创业的最大问题。网络创业具有覆盖面广、收入水平低等特点,目前仅能满足创业者的基本就业需求。以淘宝网为例,目前淘宝网创造的就业岗位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2000元/月之间,占全部收入比率的42.9%;2000—3000元/月之间的占20.3%,收入水平与就业比率呈明显的反向趋势。以浙江大学生网络创业月均销售额和月均净收入为例,1000元以内的月均销售额和月均净收入比率分别为71.35%和79.74%,显然此种程度的收入仅能满足创业者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4)产品同质性高、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利润摊薄是网上销售的最突出问题。互联网的竞争机制决定了完全信息条件下同质产品的激烈竞争将导致销售利润逐渐摊薄。受专业背景、认知结构、进货渠道以及可自由支配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浙江青年群体网上销售的产品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从商品类型来看,服饰类产品、美容护肤产品和游戏充值卡等虚拟产品位列青年创业者经营产品的前三位。由于产品供给充足且同质性高,消费者在购买中拥有选择优势,因而上述三大销售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创业者的创业冲动迅速消退,并最终放弃网上销售。

3 浙江省青年群体网络创业的约束因素分析

(1)个体约束:青年群体自身禀赋的差异与创业经验的不足。

(1) 现行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网络创业相脱节,青年群体缺乏网络创业的基本素质。例如,目前青年群体网络创业的动机多为一时的兴趣冲动,没有充分考虑自身是否具备网络创业所需的各种条件。自身禀赋的不足导致青年群体“兴趣驱动”的创业动机难以适应“利益驱动”的市场规则,大部分创业者的热情迅速冷却。

(2) 受教育水平和专业结构的不均衡导致青年网络创业者的素质存在显著差异。调查显示,青年网络创业者中本科以上学历占32.93%,其中71.57%的青年创业者有经管类专业背景,理工类和文史类专业背景的创业者仅占11.22%和2.24%。知识结构的差异决定了青年群体的创业意识和经营能力存在差异,其能获取的社会关系资源不均衡。

(3) 青年网络创业多为薄弱的“单兵作战型”,缺乏规模效益。受启动资金、可自由支配时间、进货渠道和经营成本等因素的制约,目前青年网络创业者的网上销售仅有虚拟店铺,没有实体店铺,既制约了业务范围的扩大,也不利于产生规模效益。此外,分散零碎的网上销售只能徒增卖方的经营成本,无益于收入水平的提高。

(2)成本约束: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管理与维护的成本日益增大。

作为业界公认的全球电子商务C2C引领者,目前淘宝网的创收渠道主要为线上广告收入,创业者在淘宝开店无需支付任何费用,还可以享受淘宝交易纠纷处理服务和支付宝第三方支付服务。但是,企业社会责任客观上需要充足的资金和经济能力作保证。经营、管理和维护成本的增加只能使企业不堪负重,缺乏持续推进的基础。目前淘宝网的运作模式是以C2C聚集人气,用B2B获取收益,然后再以B2B养C2C,是一种缺乏可持续性的运作模式。为促进青年群体网络创业的发展,今后应当高度关注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成本的下降,寻求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战略、商业模式、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责任的有机融合。

(3)舆论约束:社会择业观念对网络创业的认可程度较为低下。

网络创业作为转型期一种新颖的创业方式,目前缺乏认同感,突出表现在青年创业者的家属对网络创业不理解、不支持。造成网络创业社会认可度较低的原因有:网络交易的诚信制度不健全,人们对互联网交易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网络创业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且不稳定,缺乏生活保障的功能。此外,青年创业者自身对网络创业模式的认可度也较低。在进行网络创业的浙江大学生中,只有8.41%的人是为了解决个人就业,25.73%的人是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23.14%的人是为了专业学习实践。为实现自我价值和改善个人收入状况的创业者比例仅为12.78%和11.33%。

(4)政策约束:网络创业的收入不稳定,政府保障政策缺失。

网络创业本质上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创业者必然以高回报和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单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的“兴趣驱动型”创业已无法满足青年群体的需求。获得合理的经济收入,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是青年群体网络创业的根本目的。近年来,浙江省为推动青年网络创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如推出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框架、健全和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制环境、解决电子商务诚信的瓶颈制约等。但上述政策的着眼点在于网络创业的规范管理和方式创新,对网络创业社会保障功能的提升帮助不大。政府今后应当适度调整“规范管理”和“政策保障”的均衡,以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对青年网络创业的宏观指导作用。

4 促进浙江青年群体网络创业的对策建议

(1)加强技能培训、实行协同创业,提高创业者的知识技能和经营能力。

盲目冲动是制约青年群体创业层次提高的内在约束。在网络创业的热潮下,许多青年创业者没有审慎思考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在未对市场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情况下,仅凭一时的兴趣和冲动加入网络创业大军,这种思维模式势必遭受市场规则的沉重打击。对青年网络创业者进行必要的创业辅导和技能培训,帮助其树立健康、科学的创业观,是提高其网络创业层次的应有之义。

此外,分散型的网络创业模式带有很大的弊端。一方面,随着网络市场内部竞争的加剧,创业者普遍面临利润摊薄、经营成本增加的困扰;另一方面,进入市场时间的差异决定了先来者可以积聚人气、抢占市场份额,不利于网络市场的均衡发展。今后应当通过政策引导和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模式的改善,促使创业者从“分散创业”到“协同创业”转变:一方面将销售同种类商品的创业者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将同地区、相关联行业的创业者进行整合。

(2)实行差别待遇,加大政府政策优惠,减少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管理成本。

“一边倒”的社会责任机制在给电子商务企业带来虚拟人气的同时,只能徒增其经营成本和财务负担,本质上无益于持久、稳定的社会责任效益。因此,应从政府和网络创业者两方面入手,制定减少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成本的相关措施。 (1) 明确区别网络创业者的身份,对大学毕业生、失业青年、残疾人、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坚持零门槛进入的优惠政策,对其他网络创业者则应适当收取注册费、开店费和经营管理费等相关费用。 (2) 应当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方式,向承担较多社会责任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减少其机会成本,确保电子商务公司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3)加强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减少青年网络创业者的家庭阻力。

要实现网络创业与传统择业的机会均等,应加大网络创业的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 (1) 在高校、社区和劳动力市场进行网络创业知识普及和政策宣讲,加大对网络创业成功典范的宣传,通过讲座、联谊会和交流会等方式促进网络创业成功者和其他创业者及其亲属的交流,消除其认识误区,增强对网络创业的良好预期。 (2) 高校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为目标,开设网络创业相关课程和培训机构,增强青年网络创业者的知识技能和市场认知。 (3) 社科理论界应当加大对网络创业的研究,分析网络创业的制约因素和提升策略,消除社会民众的质疑心理。

(4)规范网店征税,加强网络创业的社会保障功能,提供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

(1) 出台网店征税的相关规定。以往经济领域的政策法规直接套用于电子商务领域不合时宜,政府应当在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区别网络创业者的类型,对网络创业领域的征税区别对待。对于青年创业者和其他社会弱势群体应当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一定时期的免税。 (2) 逐步转移和承接网络诚信机制的管理功能。目前网络诚信机制的监察、处理和信息披露均由电子商务公司负责带有很大的非正式性,应当以提高网上交易安全性为目标,由政府承接网络诚信机制的管理功能,以法制手段处罚欺诈、造假和侵权事件,增强网络诚信机制的法制约束力。 (3) 加快网络创业社会保障功能的完善。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青年网络创业者无法获得必要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政府应以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大对青年网络创业者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制定和完善适用于网络创业的社会保障机制,消除青年群体网络创业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吴吉义, 柯丽敏.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与趋势[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浙江省统计局.浙江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建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EB/OL].2009, 7 (8) .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9, (7) .

[4]石婷婷.消费理论、消费模式与社会建设[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 (6) .

[5]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阿里巴巴集团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R].2010.

[6]许光.转型期城市新贫困群体福利改善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 (1) .

[7]许光.制度变迁与利益分配:福利三角模型在我国的应用与拓展[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0, (3) .

[8]李一.转型发展中的社会建设[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 (5) .

[9]李炯.论提高个税起征点及其税制改革[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0, (2) .

中青年群体 篇11

【关键词】青年群体; 医院建设和发展; 亚文化圈; 剖析【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02-02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医疗卫生事业同时也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广大青年群体是医院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最具活力、最有可塑性、最富创新力的群体,是医院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医院竞争力的最初源头,其价值不仅仅关系到医院中心工作的落实更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关键。

如何发挥青年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青年人的价值充分规划在医院发展的宏伟蓝图中从而使医院走上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这将是一项医院管理和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1正视当前医院青年群体的脉搏定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行医院青年群体在医院职工中的比例在55%—80%,而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青年人群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他们是最易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综合考虑医院的建设与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尽快形成一个属于青年群体的多元化价值取向。这样就能够盘活青年资源,引导青年群体充分运用自身的活跃、激情、大胆、创新带动整个医院在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上畅通运行。

1.1当前医院青年群体状况:以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相关部门通过座谈会、网上问卷调查、走访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收集的信息显示为例,可以看出当下青年群体的思想和工作状况优劣势参半。

他们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社会主義、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价值体系仍然是大多数青年思想的行为指南;他们朝气蓬勃、敢于创新,有远大的人生抱负,具有强烈的拼搏精神,而且不少青年人通过自身的刻苦钻研,努力掌握本领,在各自的岗位上已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甚至已经在本领域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但是,由于院内外、社会大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青年群体思想上的不成熟也依然存在。比如当代青年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太强,集体意识薄弱;再加上由于医院分配机制和用工制度的改革;医疗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等等,部分青年职工对医院的归属感不强,尤其是近年聘用的合同制青年职工,不能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与医院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缺乏“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等等。

1.2定位青年群体在医院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

1.2.1医院青年群体是医院职工队伍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工作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医院各项中心任务的落实和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根据医院有关部门统计,我院现有职工879人,中青年职工总数543人,医生人员105人,护理人员375人,医技人员27人,从事管理岗位人员43人,中层管理人员17人,占医院总人数61.78%。

医院的发展壮大是一个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过程,而创新是医院不懈发展的动力源泉。就以上调查显示,青年群体在医院建设、发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重,尤其青年群体思想活跃,这样一群最具活力、最有可塑性、最富创新力的群体,能为医院建设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开拓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更使医院的发展前景被无数倍放大。这些都充分表明了青年群体已成为医院正常运行、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青年群体是医院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仍以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例,通过调查显示,医院高级职称人员89人,其中中青年人员21人;中级职称人员268人,其中中青年人员209人;初级人员290人,其中99%是青年职工。青年群体在工作中,既是行医者,绝大部分的医疗工作有他们承担;又是学习者,他们需要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能够得到不断的成长。这些都充分表明青年群体是医院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建设、发展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医院正常运行、不断发展的重任。

1.2.3医院青年群体作为医院建设与发展的主流后备力量,是医院长盛不衰的基本保证。一个医院兴旺与否,发展后劲如何,与医院人才培养和用人制度及人才聚积有着天然的锁链关系。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竞争的根本是人,医院发展目标的实现,尤其是远期目标,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人才开发和使用的成功与否,也就是如何发挥和应用好医院青年群体的课题。

2青年群体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

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预言:世界将陷入一场人才争夺战,该公司的高级主管迈克尔斯也曾说过:“在知识经济环境里,最起作用的是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⑴由此可见,人才资源作为知识的载体和智力资源的依附体,必然成为一个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力量。而青年群体是医院“核心力量”中最具有活力、最具有生机、最富有创造力、最有希望的群体,他们承载着推动医院经济发展和开阔医院新纪元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培养造就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青年人才群体,鼓励扶持青年群体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发挥青年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扶持青年群体成长成才,大力推进青年创新创业,发挥青年群体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已经成为医院党政工作刻不容缓的大事,同时也是促进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和优势所在。

3发挥医院青年群体开拓进取的有效途径

3.1发挥医院文化的主导性,树立青年群体正确的思想认识。医院青年群体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他们始终以积极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的姿态走在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前列,而与这个群体相应而生的“青年亚文化圈”,即医院青年文化,它与医院文化水乳交溶,既互通又特立。发挥医院文化的主导性,正确引导青年群体在市场经济潮流的发展中不良风气,树立青年群体医院主人翁态度,引导青年群体正确的利益追求,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正所谓“潜移默化”,这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当然,一个群体的思想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轻易改变的,尤其是青年群体在遭遇经济压力时物质需要就会更迫切,容易出现头脑冲动的择欲观。这时医院的整体环境影响、精神文明教育、管理约束、行为引导将成为青年群体思想上的导向标,也是医院走向科学管理的不二选择。

思想观念的的转变、发展和飞跃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也不能单靠强制力或刚性约束来实现,需要长期“外力”的作用及和风细雨般的思想引导、学习教育,方可达到目的。医院在关注青年群体成长的过程中,要做到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不忽视青年群体的物质需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正确的行为思想观念根植于青年群体的思想深处,把医院的发展、前途和命运作为与青年群体命运相牵的一体。只有这样,医院才有了强大的发展后备力量。

3.2积极创造医院青年群体交流平台,促进青年与社会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对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医院青年群体是一个思想虽趋于成熟但相对依旧不稳定的阶段,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平时工作压力大,责任性强,繁忙的业务工作使他们没有太多时间与外界接触,去了解社会。而与社会外界交流是青年人成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必经阅历。医院应当看到青年群体的困难和压力,主动搭建文化科研交流平台既丰富了青年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可以促进医院青年群体之间的学术交流、智慧的碰撞,还缓解医务工作的特殊压力,为青年群体更快的成长成熟提供一份良好的“发展筹划书”。

3.3积极推荐优秀青年,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人才是任何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青年群体人才。因此,在青年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医院更应该提供一个宽松、包容、广阔、开放的空间。积极推荐优秀青年代表发挥榜样力量,建立健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让优秀青年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对一些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应多给予激励措施,鼓励扶持他们,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委以重任,促使他们更加奋发努力,积极拼搏,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

中青年群体 篇12

西宁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分公司25路线, 组建于1997年, 现路线配车36台, 共有员工68人, 其中男驾驶员57名, 女驾驶员11名, 平均年龄40岁, 有4名党员。这既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阳光与活力的青年群体, 又是一个团结上进、作风顽强的光荣团队。

25路组建19年以来, 坚持文明、优质、诚信的服务理念, 积极开展服务创新,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努力为乘客提供热情周到、规范满意的服务, 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公交人的义务和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绽放“工人先锋号”的风采。

25路全体员工以扎实的工作技能, 热情的服务, 文明规范的用语, 井然有序的工作, 优美的乘车环境, 向社会展示了公交良好的窗口形象。他们把“工人先锋号”的热情切实转化为工作动力;他们以对公交事业的无比忠诚奋力拼搏、自强不息、甘于奉献;他们以出色的工作、一流的服务、优秀的业绩、高效的团队精神诠释了“工人先锋号”的深刻内涵。

上一篇:榄香烯乳注射液下一篇:信息技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