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高血压(精选8篇)
中青年高血压 篇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的加大, 中青年人患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再加上中青年人主观上缺乏自我保健意识, 无暇顾及健康问题, 不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能对疾病本身具有充分认识和重视, 导致高血压病的各种并发症日益增加, 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因此, 很有必要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我科新入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50例, 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成人收缩压≥140mm Hg和 (或) 舒张压≥90mm Hg。其中男35例, 女15例;30~55岁, 中位年龄42岁。学历:本科5例, 大专25例, 中等学历15例, 初中5例;综合教育为中等。人群分类:公务员5例, 一般职员35例, 自由职业者10例。
1.2 宣教方法
入院时, 发放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调查表, 初步评估患者对高血压认识的程度及宣教的需求。根据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并被患者接受的教育方法。
1.2.1 住院期间健康宣教实施:
入院当天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教育、性格、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有针对地进行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减轻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其信任, 使其能主动接受治疗。入院后24h发放高血压健康处方, 使患者尽快了解病情、治疗方法和效果等。 针对其入院阶段的需求, 将处方介绍给患者, 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指导逐渐适应患者角色。患者在此期间要了解药物的名称、用法、作用、不良反应及预防知识, 并希望得到饮食、心理卫生、休息及对家属的指导。此时的健康宣教处方包括:发病常见的诱因、时机、并发症症状;常见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饮食指导, 采用合理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 宜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 可选择鱼类、瘦猪肉、豆制品、牛奶和含维生素、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盐量控制在3~5g/d, 严重高血压患者食盐控制在2~3g/d, 尽量避免食用猪油和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忌烟酒、咖啡和浓茶, 保持大便通畅。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避免劳累和激动情绪, 如心理紧张, 植物神经功能失衡均可造成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调, 使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功能紊乱, 导致持久的缩血管神经活动占优势, 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 血压升高。注意劳逸结合, 保证充足的睡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免疫力, 减少并发症发生。工作负担过重、人际关系不和、心理不平衡等使血液黏稠度、血胆固醇升高而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促成心血管疾病[1], 所以指导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实施。
1.2.2 住院后阶段复述健康教育内容:
应根据患者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 在患者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 随时提问患者高血压的发病原因、高发人群、危险因素、用药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饮食等, 让其复述, 以了解患者掌握知识的情况并及时纠正。
1.2.3 出院阶段的健康宣教:
出院前患者需要得到用药、备药、复诊、饮食、休息、卫生保健及功能锻炼等健康教育知识。出院遵医嘱坚持服药, 以保持血压稳定, 合理安排生活, 注意劳逸结合, 定期测量血压。
2结果
本组有45例能说出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诱发因素及其并发症;40例能说出用药的作用及注意事项;37例能按高血压饮食菜谱进行;其中本科及大专生能说出92%宣教的内容。无1例患者出现高血压并发症, 全部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出院。
3讨论
正确有效的健康宣教能帮助患者掌握健康技能和预防疾病复发的知识, 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改变了患者的认知态度、理解力及行为, 使患者心理、生理、社会行为三方面都得到健康。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活动, 使患者的整个家庭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和谐的家庭关系,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沈瓯.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 (7) :653.
中青年高血压 篇2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青年;老年;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14-02
1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 2011年6月于我院健康体检、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308例,男157例,女151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划分年龄的标准,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中青年组157例,男76 例,女81例,平均年龄49.08±6.66岁。老年组151 例,男74 例,女77例,平均年龄72.68±7. 86岁。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至少停服降压药5个半衰期。排除标准包括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及哺乳期高血压病患者。
方法:详细询问高血压家族遗传史、吸烟史、饮酒史及是否从事高紧张度工作,并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BMI。所有患者均化≤验血脂、肾功能和空腹血糖,均行动态血压监测( ABPM )。根据ABPM 的结果分为6 组,即A组:24hdM SBP >135mmHg 且24hdMDBP≤85mmH g,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 B组:24hdM SBP≤135mmHg 且24hdMDBP> 85mmH g,即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C组24hdM SBP>135mmHg且24hdMDBP >85mmHg,即混合型高血压组。24hdM SBP≤135mmHg 且24hdMDBP≤85mmHg 时,即白昼血压正常时,分为D组:24hnM SBP> 125mmHg 且24hnMDBP≤75mmHg,即单纯夜间收缩期高血压组;E 组:24hnM SBP≤125mmHg 且24hnMDBP >75mmHg,即单纯夜间舒张期高血压组;F组:24hnMSBP> 125mmHg 且24hnMDBP> 75 mmHg,即夜间混合型高血压组[1]。
2 结果
两组高血压病类型分析,见表1。中青年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见表2。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大动脉的僵硬度也不断增加,血管舒张功能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这可能与各种类型的动脉管壁中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磷酸酶活性变化有关。血管平滑肌特别是阻力血管管壁平滑肌的持续收缩,进而导致血管张力增加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基础。老年人动脉硬化程度远大于中青年。由于血管老化及重复循环应力的作用,传输血管的僵硬度增大,顺应性下降,导致在管道中脉搏的传递速度异常增大,使前向压力波从主动脉、外周传输动脉传递到各个反射点及返回到心脏的时间缩短,使得正常情况下应该在收缩末期或舒张早期返回中央动脉的脉搏波提前至收缩中期折返,进一步增加了原本已經升高的收缩压,降低了舒张压,脉压进一步明显增大[2]。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弹性尚可,然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使感神经系统经常维持较高的兴奋状态,导致儿茶酚胺等内分泌因子持续增高,直接或间接地使中小动脉血管收持续处于收缩状态,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并且以舒张压升高更明显。
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是一种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慢性疾病。我们研究发现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组有很高的高血压家族遗传史,再加上吸烟、从事高紧张工作等生活方式,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促使血压升高[3]。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具有升高血压、损害血管内皮的作用,激化血管硬化,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老年患者高血压主要与老年性动脉硬化、血管僵硬度增加、血管顺应性下降有关。年龄是不可抗拒的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人们能干预和改变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紧张度工作等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4]。部分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大多在体检时才发现。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来说,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的,积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减轻精神压力、戒烟等,更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5]。因此,积极探讨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指导高血压治疗,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唐新华,金宏义,徐小玲,等. 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4( 6):4-8.
[2] 林丽华.营养干预对中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J].2009,4(6):35-37.
[3] 王苏中,李丽霞.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与管理现况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控制与预防,1999,7( 3):136- 136.
[4] 江宇,李立明.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回顾[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0,4(2): 49-49.
中青年高血压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1例患者, 男37例, 女24例, 年龄30岁~55岁, 平均年龄42.6岁。因为原发性高血压, 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 有家族史38例 (62.3%) 。排除对二氢吡啶类过敏、有严重肝脏或其他严重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治疗, 已服药物者停药4周为洗脱期, 初次治疗者不设洗脱期。拉西地平4 mg, 1次/d, 2周后血压仍≥140/90 mm Hg, 改为拉西地平4 mg, 1次/d, 联合美托洛尔25 mg, 2次/d。每周复诊1次, 共观察8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治疗前后的自身血压对比, 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的标准进行疗效判定。 (1) 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 Hg, 且降至正常范围, 或收缩压下降≥20 mm Hg。 (2) 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 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 (3) 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TC、TG、血糖 (BS) 、BUN、Cr、UA变化见表1。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 治疗前后均明显下降。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9%, 其中显效为41.6%, 有效为45.3%, 无效13例。
不良反应共5例, 其中头痛、头晕3例, 面红1例, 踝肿1例, 无1例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目的是通过降压治疗使患者血压达标, 控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保护靶器官,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随着高血压人数的增多, 如何进行合理、优化、联合、个体化的降压治疗是有效控制血压, 防止靶器官损害, 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关键。经观察服用拉西地平和美托洛尔可有效降压, 且价格低廉, 口服次数少, 患者依从性好。
拉西地平是第三代亲脂性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其具有以下优点:降压作用可持续24 h, 每日1次服药, 药价低廉, 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符合我国人群收入较低的国情。同时其具有长效钙离子拮抗剂的普遍优点: (1) 降压疗效好; (2) 降压干扰少; (3) 安全性和依从性高; (4) 可与多种药物联合; (5)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明显。
中青年高血压 篇4
关键词:老老年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动态血压,降压治疗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 可引起严重的靶器官损害。随着我国社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类寿命在延长, 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不断增加, 其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 高龄老年人的高血压治疗日益受到我国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目前, 对于大于8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治疗目标和获益程度存在争议, 本文就大于80岁的老年人与中青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的差异进行研究,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以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在内科病房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病人, 大于 80岁的病人61例作为老老年组, 其中男31例, 女30例, 年龄 80岁~98岁 (83.4岁±3.9岁) ;中青年组42例, 其中男20 例, 女22例, 年龄35岁~59岁 (50.8岁±6.9岁) 。 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血压, 收缩压 (SBP) ≥140 mmHg (1 mmHg=0.133 kPa) 和 (或) 舒张压 (DBP) ≥90 mmHg者定义为高血压;SBP≥140 mmHg、DBP<90 mmHg者定义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人。
1.2 方法
1.2.1 诊室血压测量方法 病人坐位休息15 min后, 采用标准袖带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血压, 共测量3次, 每次间隔2 min以上, 取3次的平均值。
1.2.2 动态血压监测方法 采用德国MOBIL-O-GRAPH血压监测仪进行监测, 每30 min自动测量1次血压, 白昼记录时间为08:00~22:59, 夜间记录时间为23:00~07:59。有效血压测量次数>80%为有效病例。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 (24 hSBP) 、24 h平均舒张压 (24 hDBP) 、24 h平均脉压 (24 hPP) 、白昼平均收缩压 (dSBP) 、 白昼平均舒张压 (dDBP) 、白昼平均脉压 (dPP) 、夜间平均收缩压 (nSBP) 、 夜间平均舒张压 (nDBP) 、夜间平均脉压 (nPP) 。
1.2.3 血压昼夜节律 SBP和DBP夜间下降率, 即 (白昼均值-夜间均值) ÷白昼均值×100%。SBP夜间下降率≥10%为正常杓型动态血压节律, 否则为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诊室测量血压情况
两组病人的诊室收缩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中青年组的舒张压明显高于老老年组 (P<0.01) , 老老年组中单纯收缩压升高者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P<0.01) 。详见表1。
2.2 两组病人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两组病人24 hSBP、dSBP水平相当 (P>0.05) , 老老年组nSBP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P<0.01) ;中青年组24 hDBP、dDBP、nDBP均高于老老年组 (P<0.05或P<0.01) , 而24 hPP、dPP、nPP均明显低于老老年组 (P<0.01) ; 中青年组SBP夜间下降率、DBP夜间下降率高于老老年组 (P<0.01) ;非杓型血压发生率老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P<0.01) 。详见表2。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老老年组高血压病人以收缩期血压升高为主, 24 h、白昼、夜间舒张压较中青年组明显下降, 脉压增大。与刘振东等[2]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特点, 显示老年组与老老年组均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后者增高更为明显相符合。老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动脉硬化, 血管顺应性下降, 使收缩压升高, 舒张压下降, 导致脉压增大, 宽脉压增加了动脉的牵拉, 血管壁所受压力增大, 管壁弹性成分容易疲劳和断裂, 易发展为动脉瘤并最终导致破裂, 易使内膜损伤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事件[3]。有研究证实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相关[4]。此外, 血管硬化使左心室后负荷增加, 致左心室肥厚, 降低了心室射血分数, 心肌耗氧增加, 并可导致左心衰; 舒张期相对低的压力限制了对冠状动脉的灌注, 当伴有左室肥厚时, 舒张期灌注时间缩短更加重心肌缺血。因此, 宽脉压、收缩压升高或同时伴有舒张压降低均是有害的[5]。
正常人的血压波动曲线如长柄勺, 夜间02:00~03:00时处于低谷, 上午06:00~08:00时和下午16:00~18:00时出现2个高峰, 尔后缓慢下降, 在动态血压监测中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10%称为杓型血压, 而<10%提示血压节律减弱或消失 (非杓型) , 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受神经、体液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双峰一谷的杓型血压节律对保护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有益的。本研究显示, 老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与中青年组相比明显升高, 夜间收缩压亦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这是由于老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各种重要脏器与内分泌系统功能衰退, 迷走神经活性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动脉顺应性下降, 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 导致血压波动性大, 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夜间血压持续升高使心、脑、肾等靶器官长时间处于过重负荷状态, 脏器损害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 另外老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晨峰现象比较多见, 导致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
老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 应选用长效药物, 从小剂量开始, 缓慢、平稳降压;遵循个体化原则, 需考虑伴随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当单药不达标时, 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并针对老老年高血压病人夜间血压水平较高, 下降不良及晨峰高血压现象, 调整用药时间, 恢复他们的血压昼夜节律, 保护靶器官,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力生, 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0-31.
[2]刘振东, 路方红, 赵颖馨, 等.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动态血压特点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 25 (12) :1560-1561.
[3]O’Rourke M, Frohlich ED.Pulse pressure.Is this a clinically use-ful risk factor[J].Hypertension, 1999, 34:372-374.
[4]Zureik M, Touboul PJ, Bonithon-Kopp C, et al.Cross-sectionaland 4-year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brachial pulse pres-sure and comm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a general pop-ulation.The EVA Study[J].Stroke, 1999, 30:550-555.
中青年高血压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条件: (1) 符合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高血压*通讯作者:E-mail:1135698805@qq.com
诊断标准:SBP≥140 mm Hg和 (或) DBP≥90 mm Hg; (2) 经病史询问、实验检查和体格检查,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且无服用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禁忌证; (3) 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能坚持服用被指定的药物, 并按时接受复查的患者; (4) 排除既往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治疗中出现血管性水肿症状; (5) 排除高钾血症; (6) 排除其他内科严重疾病患者。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门诊部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确诊符合上述条件的高血压患者120例, 其中男性72例, 女性4 8例, 年龄2 4~5 3岁, 平均年龄 (4 1.5±5.0) 岁, 血压水平153~171/78~102 mm Hg。将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 每组60例, 男女平衡, 拉西地平组服用拉西地平片 (1片, 4 mg) , 安博诺组服用安博诺片 (1片) , 一般服药时间为早上, 连续服药4周。服药前分别检测2组患者, 并记录其年龄及血压水平的各个指标,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 , 结果见表1。
1.2 方法
拉西地平组:拉西地平片 (乐息平, 批号:8422, 厂家:葛兰素史克) 4 mg, 每天1次;安博诺组:每日服用安博诺片 (厄贝沙坦150 mg, 双氢克尿噻12.5 mg, 批号:20130311, 杭州赛诺菲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每天1片, 2周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剂量加倍, 连服4周.
采用合格水银柱袖带血压计, 以右肱动脉血压、坐位为准, 用听诊法, 以柯氏第一相作为SBP, 以第五相 (音消失) 作为DBP, 均为同一医师测量。治疗期每天为患者测定1次血压, 并观察了解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检查患者的血尿常规、血肌酐、血脂、尿素氮、血糖、血电解质及心电图。
1.3 判定指标
(1) 根据卫生部颁部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显效:DBP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 或下降≥20 mm Hg;有效:DBP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 或下降10~19 mm Hg或SBP下降≥30 mm 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2) 治疗目标:“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 治疗后血压<140/90 mm Hg[6]。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值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降压疗效比较
拉西地平片和安博诺治疗4周的降压疗效, 垃西地平片组和安博诺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5.0% (P<0.05) , 结果见表2。
注:拉西地平组与安博诺组比较,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
2.2 降压幅度比较
拉西地平片与安博诺治疗4周, 血压和心率下降情况:服药第2周后, SBD、DBP和H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 整个治疗期间HR和血压持续平稳下降。治疗4周后, 两组的SBP均下降, 并且拉西地平组优于安博诺组 (P<0.05) , 但DBP和HR下降值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5) 。结果见表3。
注:拉西地平组与安博诺组比较,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拉西地平组与安博诺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无显著改变。
2.4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 拉西地平组2例出现头晕, 1例出现头痛, 2例出现踝部水肿,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安博诺组有2例出现头痛, 3例出现体位性眩晕, 1例出现踝部水肿,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以上不良反应症状均不重, 持续时间短, 不影响服药及疗效观察。
3 讨论
3.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生活方式及膳食模式的改变, 高血压发病趋于年轻化, 且目前对中青年人群的重视还不足。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正处于事业和生活的高峰期, 同时也是多种危险因素聚集的患者, 常合并有高血脂、体质量超重、吸烟等, 有效控制血压, 防止和减轻靶器官的损害, 因此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及早平稳地控制血压, 血压达标越早、控制越平稳、预后越好, 获益越大[7]。
高血压是影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则在临床治疗上, 需要达到控制高血压和保护器官, 需长期及至终生治疗, 然而在选药时尽量应用长效及平稳降压的药物。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拉西地平与安博诺在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 验证两药疗效, 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治疗后第2周开始DBP、SBP和HR比治疗前显著下降, 在治疗期间HR和血压持续平稳下降。治疗4周后, 拉西地平组的SB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安博诺组, 但DBP与HR下降幅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4周后, 拉西地平组与安博诺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5.0%, 拉西地平组的降压疗效明显高于安博诺组。
3.2拉西地平是新一代亲脂性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为脂溶性药物, 具有作用时间长, 对外周血管作用明显, 谷峰比值合适等优点, 起效缓慢, 作用持久等特点。它可使外周血管扩张, 周围循环阻力下降, 减低心脏后负荷, 改善心肌耗氧, 而且还可消除加压素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降低基础冠状动脉血压, 增加心肌血流灌注, 并显著降低阻力, 减轻左室负担, 从而改善肥厚心肌的供血不足[5]。拉西地平还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 可选择K+除极后产生的血管收缩作用, 还通过钙离子通道的细胞外钙离子而增强这种抑制作用。
3.3安博诺是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的复方药, 则该药既有氢氯噻嗪的利尿作用又具厄贝沙坦的降压特点, 减少负荷, 二者互补增强作用机制, 从而提高降压效果、减少利尿诱导RASS的激活, 改善糖代谢、电解质、尿酸等其他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它不抑制肾素、血管紧张转换酶、其他激素受体, 也不抑制与血压调节和钠平衡有关的离子通道, 具有平稳降压效果[3]。
本研究显示, 拉西地平比安博诺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起效快, 不良反应比较少, 这可能由于拉西地平主要通过胆道排泄, 对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无显著的不良影响。但两药都具有血压控制率高、降压效果明显, 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安全性高, 均适用于临床降压作用, 相比较下, 拉西地平的疗效较好。
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长效钙拮抗剂拉西地平与复方制剂安博诺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比较两药对中青年高血压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择符合要求的高血压患者120例, 男女各半, 在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和体育运动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男女平衡, 拉西地平组60例, 服用拉西地平片, 每次4 mg, 每天1次;安博诺组:服用安博诺片, 每次1片, 每天1次。治疗前后4周进行血压监测, 并分析结果。结果 拉西地平组4周后, 血压下降16/13 mm Hg, 总有效率为91.7%;安博诺组血压下降12/12 mm Hg, 总有效率85.0%, 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拉西地平组不良反应8.3%, 安博诺组10.0%,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 拉西地平比安博诺对中青年高血压降压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中青年,高血压,拉西地平,安博诺
参考文献
[1]刘国红.老年与中青年高血压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12) :1466.
[2]樊贺勤.高血压发病率与居住环境的关系[J].河北医学, 2009, 15 (6) :755.
[3]刘腊平.动态血压评价安博诺对中青年高血压治疗效果[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7 (3) :54-55.
[4]薛兆利.拉西地平与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 2000, 9 (8) :558-560.
[5]夏云鹤, 张梅.拉西地平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6) :72-73.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 (8) :701-743.
中青年高血压 篇6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近年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总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2]。同时肥胖又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中青年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已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中青年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医学界的关注。其心理因素在致病和治病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相当多的证据表明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中青年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痛苦,更要接受来自经济、家庭、社会或其他方面的压力,产生各种精神心理问题。我院内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中青年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95例,我们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95例患者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18~40)岁;干部34例,工人30例,农民20例,学生11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8例,高中及初中学历32例,小学25例。
2 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恐惧和抑郁是中青年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少数患者有敌对、不合作行为。患病早期以焦虑、恐惧为主,抑郁存在于患病的各个阶段,中年患者较青年患者发生率高。
3 心理问题分析
3.1 自身形象
有资料调查显示肥胖人群往往会因为自身形象产生自卑感,尤其是中青年,面临工作、就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很容易产生自尊受损、羞耻感、抑郁消沉等心理变化。
3.2 疾病因素
患者一旦了解到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例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且高血压患者还要长期规律用药并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量,许多患者会出现焦虑,并有少数患者以工作、学习忙等理由反对长期用药,对医护人员产生敌对情绪。
3.3 治疗因素
由于用药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乏力、尿多、刺激性干咳等,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感。各种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出现亦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心理。
3.4 经济因素
因治疗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尤以学生和农民显著,并因此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故而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的情绪。
3.5 各种关系及家庭和社会支持
医患和护患关系及家属的支持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和帮助可明显改善中青年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不良情绪。
4 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其产生的原因,护理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心理护理。
4.1 加强知识宣教
造成中青年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知识的缺乏,即使长期用药的患者在认识上仍存在误区。因此,针对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我们宣教的内容有所不同。对于确诊为高血压病并开始用药的患者,首先要告诉他们高血压的基础知识、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及规律用药治疗的必要性,继而要让他们明白如果不规律用药,将可能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使患者放弃不配合用药血压便可控制的幻想,不要去做有害无利的尝试。而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应告诉患者治疗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如饮食的宜忌、体重的控制、适当的锻炼、良好的心态等,使其做到心中有数,就能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未规律用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以亲切关心的语气面对患者,告诉他们如病情加重,并发症所花费的费用往往高出于正规治疗的费用,适当的运动、低盐低脂饮食能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继而减少治疗费用,同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对其任何异常行为加以重视,严防自杀现象的发生。
4.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服务患者,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利用接触患者的机会和患者亲切交谈与沟通,使其认识到精神高度紧张会使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某些有敌对情绪、不合作的患者,护士要耐心、仔细聆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解除患者的顾虑,消除患者的敌对心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主动征求患者对治疗的看法,交流双方的意图和需求,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4.3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取得患者家庭的支持
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使其了解患者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痛苦,而且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理解患者,并从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树立信心。同时护士要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让家属对治疗方案、生活护理中的有关注意事项详细了解并积极配合,使家属意识到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从而多方面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
4.4 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护士应勤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特征和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做到耐心解释,细心讲解,举例说明,如可用临床病例来减轻患者恐惧、焦虑、自卑、紧张等不良情绪,并可暗示患者医护人员经验丰富、医术高明,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感、信任感。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
4.5 努力做到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护理
由于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年龄、文化程度等不同,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及表现形式各异。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医学知识、心理护理学知识启迪病人,制定适合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护士可以应用医学知识进行讲解,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则应从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症状减轻等方面说明,从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价值感、满足感,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使每个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262
[2] 朱金兰.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9(5) :98
中青年高血压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87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n=46) 和对照组 (n=41) 。观察组男22例, 女24例, 年龄35岁~60岁, 平均年龄 (48.97±5.87) 岁;对照组男21例, 女20例, 年龄36岁~59岁, 平均年龄 (48.36±5.89) 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 (2) 同型半胱氨酸含量>10μmol/L; (3) 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 (1) 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2) 合并严重冠心病、糖尿病者; (3) 存在相关药物过敏史者。
1.3 方法
观察组:给予10 mg/0.8 mg (依那普利/叶酸) 依那普利叶酸片 (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3723) 治疗, 1次/d, 温水送服。对照组:给予10 mg依那普利片 (河南灵广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1021895) 治疗, 1次/d, 温水送服。2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压水平, 若血压仍>140/90 mm Hg, 每日加服2.5 mg氨氯地平 (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3148) 。
1.4 观察指标
(1) 治疗前后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2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动态血压袖带置于患者左上臂, 并调节其松紧度, 以可插入1指左右为宜, 每30 min记录1次血压, 以24 h血压标准差为衡量血压变异性的指标, 记录治疗前后24h m DBP、24h m SBP、24h DSD、24h SSD等指标。 (2) 采用酶循环法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cy含量进行测定, 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压、血压变异性情况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
2组治疗前的24h m DBP、24h m SBP、24h DSD、24h SSD、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24h m DBP、24h m SBP、24h DSD、24h SSD、Hcy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有1例出现嗜睡,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对照组有1例出现嗜睡, 1例出现面色潮红,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0, P>0.05) 。
3讨论
高含量的同型半胱氨酸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浆浓度每升高3μmol/L, 脑卒中的发生率提升19%, 对应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提高11%,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在治疗H型高血压时, 不仅需要控制患者血压, 降低血压变异性, 亦需要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含量, 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24h m DBP、24h m SBP、24h DSD、24h SSD、Hcy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保持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处于稳定正常状态, 降低患者血压变异性和Hcy含量。孙芳等[4]研究表明, 治疗前患者的Hcy水平为 (18.11±5.82) μmol/L, 经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后Hcy水平为 (10.48±3.19) μmol/L, 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高含量的同型半胱氨酸可激活机体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 对机体内皮细胞造成损伤, 血管内皮素分泌增加, 一氧化氮的合成和释放量降低, 对血小板、凝血因子、血管平滑肌等造成影响, 导致血管壁结构发生变化,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降低有利于维持血管正常功能, 可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起到预防作用, 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保障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另外, 有关学者[5]指出, 依那普利叶酸片和依那普利片治疗H型高血压伴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由于所入选对象的原因未对其进行探讨, 关于其真实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保持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降低其血压变异性和Hcy水平, 疗效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87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n=46) 和对照组 (n=41) , 给予观察组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 给予对照组依那普利片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舒张压 (24h m DBP) 、24 h平均收缩压 (24h m SBP) 24、h舒张压标准差 (24h DSD) 、24 h收缩压标准差 (24h SSD) 、同型半胱氨酸 (Hcy) 含量。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24h m DBP、24h m SBP、24h DSD、24h SSD、Hcy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保持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降低其血压变异性和Hcy水平, 疗效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H型高血压,中青年,依那普利叶酸片,血压,血压变异性
参考文献
[1]袁俊.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井冈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35 (3) :86-88.
[2]李俊峰.自拟调压汤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 (17) :4786-4788.
[3]冯海军, 吕平, 陈瑾.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 (7) :1163-1164.
[4]孙芳, 王芳.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清Hcy水平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 31 (1) :88-90、100.
中青年高血压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8年3月—2012年10月在深圳市某高科技工业园体检中心接受健康检查的30~49岁的中青年高科技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 共调查4 157人。排除冠心病、脑卒中及其他心血管疾病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慢性消耗性疾病、妊娠期妇女等。
1.2 方法
1.2.1 人体测量
应用自动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体检者的身高、体重, 按照体重 (kg) /身高 (m) 2计算BMI。
1.2.2 血压测量
采用汞柱式标准袖带血压计, 根据调查对象的上臂围选择适当袖带, 坐位至少休息5 min以上测量右上臂血压, 以Korotkoff第1音及第2音作为收缩压与舒张压, 连续测量3次, 每次间隔30 s, 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被调查者的血压值。
1.2.3 生化代谢指标的测定
采被调查者肘正中静脉血5 ml, 分离血清, 应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 (blood glucose) 、肌酐 (Cr) 、尿酸 (UA) 、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 计算TC/HDL-C的比值。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U检验, 多因素比较分析采用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检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本次共回顾性分析4 157名被调查者的体检资料, 其中男3 671例, 女486例, 总高血压患病率为6.6% (274/4 157) 。
2.1 影响健康检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单因素分析
以高血压 (高血压=1, 正常血压=2) 为因变量, 以性别 (男性=1, 女性=2) 、年龄、BMI、血糖、Cr、UA、TG、LDL-C、HDL-C及TC/HDL-C的比值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 显示有年龄、BMI、血糖、UA、TG、HDL-C、LDL-C及TC/HDL-C的比值等8个变量与高血压患病有关, 见表1。
2.2 影响健康检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年龄、体重指数、血糖、UA、TG、HDL-C、LDL-C及TC/HDL-C的比值等8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引入变量标准P=0.05, 剔除变量标准P=0.10, 采用向前似然比法筛选自变量, 最终有年龄、BMI、TG、HDL-C、LDL-C等5个变量引入方程, 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慢性疾病[4]。多数研究已经确认成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饮酒和遗传等, 涉及BMI及代谢异常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研究较少。代谢综合征 (MS) 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系指多种代谢紊乱 (如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TG、HDL-C低下、高血压等) 的表现在同一患者中聚集的现象[2]。研究证明, MS是一组与遗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
本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 影响中青年高科技从业人员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包括年龄、BMI、TG、HDL-C和LDL-C, 其中HDL-C (OR=1.823) 升高是高血压患病保护因素, 年龄 (OR=0.972) 、BMI (OR=0.836) 、TG (OR=0.11) 和LDL-C (OR=0.337) 增加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当血液中HDL-C含量高时, 血脂及血垢的清运速度大于沉积速度, 不但不会有新的血脂沉积, 连早已沉积的脂质斑块也会被逐渐清除, 血管越来越干净, 血流畅通无阻, 大量的HDL-C进入血管内膜及内皮细胞, 修复内膜破损, 恢复血管弹性, 心脑血管病变概率就比较低, 对高血压是起到保护作用[5]。TG高的危害最直接体现在动脉粥样硬化上。TG高的后果是容易造成“血稠”, 即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导致的血液黏稠, 在血管壁上沉积, 渐渐形成小斑块, 即我们平时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如果血液中LDL-C浓度升高, 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 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阻塞相应的血管。
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就总人群来说, 35岁以上, 年龄每增加10岁,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9.3%~42.5%, 在美国卫生和营养调查中发现, 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率从6.7% (20~39岁) 升到65.2% (60岁以上) [6]。本研究对居民体重情况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超重、肥胖导致BMI升高, 从而导致高血压的风险随之增加, 表明相对于控制BMI对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效果更好, 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7,8]。
因此, 针对高血压呈现年轻化趋势, 中青年高科技从业人员应加强体育锻炼, 降低肥胖的发生率,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尽早发现生化代谢指标异常, 减少高血压发病。
参考文献
[1]曹位平, 陈明.青年高血压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 2013, 42 (16) :1900-1901.
[2]范琳波, 张莉, 邓昌, 等.高校教职工中超重和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0) :19-22.
[3]刘宝英, 周权, 钟萍, 等.行车人员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及与职业精神紧张的交互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影响[J].卫生研究, 2009, 38 (4) :445-448.
[4]楚洁, 王临虹, 徐爱强, 等.山东省成年人高血压与高血压前期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4, 48 (1) :12-17.
[5]张军伟, 王宝华, 杨颖, 等.唐山冀东社区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 5 (3) :299-301.
[6]Myers VH, Champagne CM.Nutritional effects on bloodpressure[J].Curr Opin Lipidol.2007, 18:20-24.
[7]杨丽睿, 张慧敏.肥胖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3, 34 (2) :182-185.
【中青年高血压】推荐阅读:
中青年08-21
中青年干部05-25
中青年群体09-18
中青年科技骨干09-24
中青年移位型论文09-27
中青年教师学习小结06-13
中青年教师培训心得08-13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结业发言09-29
中青班07-05
精选中青年干部培训心得体会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