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2024-06-08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共8篇)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价值最大化除了以往的经济价值最大化, 又逐渐发展出社会价值的含义。与此同时, 随着一些公司内部丑闻的曝光, 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的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相关者作为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或被企业价值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 对企业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讨论企业价值两种属性和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 企业价值

理论回顾:从企业价值最早的由莫迪里安尼 (1923-2000) 和米勒 (1918-2003) 提出, 企业的价值由股票和企业债务的市场价值之和组成———企业的价值=企业的股权市价+企业的债权市价。也就是说, 若一个企业预期的经营收益的贴现值越大, 则企业就是越有价值。

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 企业价值被定义为企业遵循价值规律, 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 使所有与企业利益相关者, 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不同于其他的财务目标, 企业价值理论在关心企业短期内的账面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同时, 也注重企业长期持续发展和长期的盈利能力。有学者认为企业价值体系应当包括企业经济价值和企业社会价值两方面。企业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在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 可以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并且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价值。

1. 经济价值

企业的经济价值一度被认为是评价企业最重要的指标, 是公司持续运营的基础。在企业发展的早期, 利润最大化一度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财务目标, 然而这个观点仅仅局限在企业短期的收益。而企业经济价值不仅关注企业短期内的收益, 还注重企业长期的发展。此观点更有利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2. 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指的是利益方不仅要考虑经营者、股东利益, 还要考虑与企业相关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社会价值主要包括对市场贡献的价值、对环境贡献的价值和对社会贡献的价值, 其主体是社会责任。企业通过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 在生产过程中保护环境等行为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从而增加公司的诚信度和商誉。就长期而言, 企业实现社会价值有利于企业提高其经济价值。因此企业的社会价值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市场中缺乏有效的相关规则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企业价值的社会属性的发挥还要靠企业的战略制定方向和一些主观因素。

(二)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概念, 不仅包括了企业现阶段的价值最大化, 也包括了对未来预期的良好预期。本文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心倾向于对未来的良好把握与对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良好的平衡, 达到最终综合竞争力的完美实现。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

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 美国经济学家多德与伯乐教授在《哈佛评论》的论战中首次提出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 即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早期形式。在接下来的近一百年中, 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在不断的演变。

在1965年, 安索夫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提到“公司目标应该从平衡公司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经理、员工、股东、供应商、买主相互冲突的权利中获得。”这个观点说明公司在考虑股东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在其中保持平衡, 对股东中心理论提出了挑战。弗里曼随后提出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这个理论认为, 企业应属于利益相关者, 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等为公司作出一定贡献的利益相关者并应得到回报。在这项理论中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重要性得到了肯定。

在20世纪90年代, 在多伦多大学法律学院企业社会绩效与伦理研究中心的四次学术会议中, 提出了克拉克森七项原则。该原则相对于以往的理论有一定的突破性, 即利益相关者的范围被扩大了。其中利益相关者的含义除了原有的顾客、供应商等经济利益相关者, 也包含了社会、环境等社会利益相关者。因此克拉克森原则充实了原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并且使理论更加完善。

三、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系

(一) 经济价值与经济利益相关者的联系

1. 所有权利益相关者

所有权利益相关者一般指股东、董事等持有公司股票的一类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角色便是股东。其中股东的定义是通过向公司出资或其他合法途径出资并获得公司股权, 并对公司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股东在公司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这也是股东中心理论形成的因素之一。股东为企业注入资金, 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并承担公司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因此企业的经济价值与股东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所有权利益相关者在实现企业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2. 经济依赖性利益相关者

经济依赖性利益相关者是指债权人、雇员、竞争者等与公司有经济往来的相关群体, 也是传统的股东中心理论比较容易忽略的角色。下面主要从员工、消费者、竞争者三个经济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进行分析。

(1) 员工:

员工价值是建立于企业价值之上的, 企业能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 包括职位的晋升等一系列的实现个人价值方式。但是, 本文更多地强调员工对于企业的经济价值。员工为公司提供的人力资本是公司运营的基础, 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核心, 所以公司应关注员工的利益。员工的工作能帮助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若将员工更进一步的看做为企业的发展合作伙伴, 企业与员工同进退, 并与员工分享盈利。在这种情况下, 员工则会受到激励, 从而更高效的工作, 为企业创造财富。因此, 员工能间接地实现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

(2) 消费者:

消费者指的是以个人的目的购买、使用和接受商品服务的社会成员。而消费者作为产品销售价值链的终端, 是企业经济价值的来源之一。因此, 企业应在经营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从而保证企业的市场份额, 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价值。而这种利益是多方面的, 既包括产品的价格, 也包括产品的质量。若产品价格过高, 在市场杠杆的作用下, 企业也会损失市场份额。若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存在问题, 则企业的信誉和顾客忠诚度会降低, 同样会导致市场份额的降低。此外, 应光荣在其著作《消费资本论刚》中, 提出了“消费资本化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与生产共同创造了价值, 消费者应参与利润的分配, 消费即投资, 消费即股东。这个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更好地阐述了消费者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原因和消费者与企业利益价值的关系。而消费者所获得的公司所分配的利润并不是通过传统的价格溢出或摊薄的企业利润而是来自消费资本化带给企业的各种利益。消费资本化理论使消费者作为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经济价值产生了更直观的联系。

(3) 竞争者

竞争者一般是指那些与本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相似, 并且所服务的目标顾客也相似的其他企业, 即与本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竞争的企业。弗里曼认为“强调竞争者这一角色, 主要是为了说明, 企业的经理在实施经营或是财务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应考虑友好的因素, 也要考虑存在敌意的因素”。一旦企业做出的决策违反了市场的道德和规则, 竞争者便会做出应对的对策, 从而导致企业的企业经济价值受到损害。寡头市场中这种现象最为明显, 若寡头市场中的各个大厂商保持市场均衡, 则各大厂商均可从中受益。若其中一家厂商为了自身利益进行大幅度的产品降价, 则易导致行业中价格的恶性竞争, 从而导致各大厂商的企业经济价值收到损害。

(二) 社会价值与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联系

1. 政府

作为一个具有很多职能的组织, 对企业有多重利害关系。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通过制定政策与法律方向实现政府的约束力。在大多数情况下, 企业不倾向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或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存在多重问题。这时政府的监管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通过监管, 使企业承担及部分的社会责任。例如, 企业偷税漏税问题, 政府部门会对公司进行制裁, 并通过报告会等媒体形式告知社会大众。

2. 媒体

众媒体是企业与社会对话的有力工具之一。与政府的作用相似, 大众媒体对企业同样起到监督、约束的作用。大众媒体具有相对可信性使公众对媒体依赖程度相当高。企业的运营, 品牌形象等大众衡量指标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媒体传播。媒体的正面转播有利于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而负面新闻则具有相反的作用。消费者对企业社会价值的认知几乎全部来自于媒体, 并且消费者会根据媒体对公司的报道做出相应的反应, 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价值。因此媒体对企业的约束力是较强的。

3. 环境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因为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环境保护已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所以, 在现代社会中, 环境保护的企业受到消费者更广泛支持和认可。相反, 企业形象和信誉也会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价值。虽然从短期来看企业处理污染问题会导致利润的流失, 但从长期发展角度出发, 注重环境保护会促进企业相关技术的发展, 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会提升企业公司的形象和信誉, 从而促进企业经济价值的提高。

四、结论

从企业价值的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可以看出, 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全面协调各方利益, 达到可持续发展。从经济角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要满足债权人, 消费者, 员工的利益;从社会角度就要协调政府, 媒体, 环境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相互依托的。企业经济价值是最传统的企业价值, 而社会价值则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企业价值。目前很多企业不去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这就影响了部分社会相关者的利益, 目前我国的制度并不完善, 缺乏对企业社会价值相应的制约。企业不去承担这些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担心会影响企业的经济价值, 但事实上很多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 要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是一种必须。

参考文献

[1]姚晓民, 何存花.企业财务目标初探[J].经济师, 2003 (05) .

[2]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2) .

[3]冉一彤.基于经济利润基础的企业价值的评估的探讨[J].商业经济, 2010 (07) .

[4]买生, 汪克夷, 匡海波.企业社会价值评估研究[J].科研管理, 2011 (06) .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篇2

让群众的利益最大化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2012年工作总结暨2013年工作会议

http://sizhixiaozhu.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tracelog=twddp

2月25日,呼兰区人社局召开了2012年工作总结暨2013年工作部署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2012年人社工作完成情况,分析全区人社工作发展形势,安排部署2013年人社工作任务。会上,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社局局长杨力作了工作报告。

杨力指出:2012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认真履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社会保障两项工作职能,全力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维权”四方面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业有所就,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才有所用”的目标。城镇新增就业44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开展各种培训共12264人,小额担保贷款发放3490万元,累计开发207个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有效安置。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1.6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670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62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5万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950万元,发放失业救助金1630万元。劳动仲裁部门共立案115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劳动监察受理农民工投诉84件,涉及农民工2750人,共为农民工追回工资款3275万元,追缴农民工工资保障金1263.5万元。引进人才55人,推荐毕业生就业66人。就业局和劳动监察局获得“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单位”荣誉。

杨力强调:2013年,全区人社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人社工作会议及根据区委全会精神,按照根据中共呼兰区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具体部署,紧扣“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这一主线,加快“人才强区,就业优先”两大战略,做好“和谐的劳动关系,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体系”两大建设,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工资制度”两大改革“,扎实做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倾力构建”创业型“就业环境、”普惠型“社保体系、”复合型“人才队伍、”和谐型“用工关系、”倍增型“收入格局、”优质型“服务窗口,努力开创人社工作新局面,为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生保障。

杨力要求:始终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局上下要牢固树立”三个理念“:

1、”保姆式服务“的理念。劳动保障服务大厅要做到”不让群众跑第二遍路“。着力抓好”到农村、到社区、到企业、到一线“。

2、”群众满意和群众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始终把群众的感受、需求、满意、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第一追求第一要务;始终把服务企业、服务老百姓作为崇高天职。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接地气、听民声,着力改善民计民生。

3、”敢于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工作“的理念。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勇于做好做优别人没有做好的事。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篇3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代表性理论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一般指税后利润最大化。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市场, 只有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才能得到利润。利润代表了企业的财富, 利润越多说明企业的财富越多。这里的利润是指会计利润, 计算有据可循也易于理解, 且便于和现行会计报表体系接轨。但该目标也存在着重大缺陷, 它没有明确企业赚取利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也未能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矛盾、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 可能造成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 导致企业严重的短期行为。

2.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为目标。在上市公司, 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的。在股票数量一定时, 股票价格达到最高, 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3.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为目标。企业价值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市场价值, 或者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企业通过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及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在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4.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管理者、顾客、供应商、政府部门以及企业所在社区、社会公众等所有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有利害关系的群体, 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确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就要考虑到这些与企业发展的利益关系。不但有着最大权利的股东承担着最大的义务、风险和报酬, 而且与企业相关的债权人, 员工, 企业经营者, 客户, 供应商和政府也为企业承担着风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最主要的就是要协调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化解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分析评价

1.利润最大化这个目标有其合理的一面,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 追逐利润已是企业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财富, 但是利润不等同于财富。然而利润最大化目标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没有考虑风险问题。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风险, 同等利润值在不同的企业中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不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企业发展情况的好与坏。而且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由于没有考虑诸多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 容易影响企业财务决策, 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2.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优点主要在于它考虑了风险因素, 因为股价会对风险作出较为敏感的反映。由于不管是现在的利润还是预期的利润都会影响股票的价格, 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但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仅仅适用于上市公司, 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 由于其无法像上市公司一样随时可以准确的获取股价, 所以难以应用。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 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都是存在的。因此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股东财富最大化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它更多的是考虑股东的利益, 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不够重视。对于这一点, 雷曼兄弟破产事例就是很好的例证, 可以说股东财富最大化是雷曼兄弟破产的内在原因。

3.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强调了风险与报酬的均衡, 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最大。该观点的不足表现在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抽象而且不好具体确定的目标, 该目标很难分解, 不能把它落实到各经济责任单位、个人, 使得在实际工作中不易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管理人员所把握。

4.相对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言,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首先考虑的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利益有哪些, 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具有以下优点: (1) 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这一目标注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考虑并协调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在追求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 站在企业的角度上进行投资研究, 避免只站在股东的角度进行投资可能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2) 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 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 这一目标本身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4) 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将企业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纳入考虑的范围, 兼顾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 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可以有多种选择。近几年我国企业普遍选择的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如今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还存在的情况下, 我国企业要想顺应经济发展潮流, 逆境求生, 就必须选择合理的、较好的、有利于企业稳定良好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 选择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当今我国企业的最佳选择。

1.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体现了企业产权的分享。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增强和经营风险的不断扩大, 风险承担者已经由单一的股东变成了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等等。既然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进行了一定的投资, 他们都承担着一定的投资风险, 因此也都可以分享企业收益相应的份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应该由包括股东在内的若干利益相关者共享。从产权理论的角度看,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依据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比股东财富最大化更加适应当代企业所有权分享的状况。

2.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符合财务管理的原则。

一是竞争环境的原则。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可以调动与该企业有契约关系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企业可以充满活力的发展。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 企业对外有着许多的竞争和压力, 企业内部更需要在合作中竞争。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可以将企业财富最大化这块“蛋糕”做到最大化的同时, 保证每个相关利益者分到的“蛋糕”最多, 促使企业内部具有竞争性。二是创造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原则。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一个综合的目标, 涉及股东, 债权人, 员工, 企业经营者, 客户, 供应商和政府。这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兼顾性有利于企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它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 强调股东与企业的协调关系, 强调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使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此外,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还关心本企业普通职工的利益, 关心客户的长期利益, 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加强与供应商的协作, 讲究信誉, 保持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三是可靠计量、利益兼顾的原则。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有其自身的一套评价指标, 如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股东的评价指标可以使用股票市价;债权人可以寻求风险最小, 利息最大;工人可以确保工资福利;政府可以考虑社会效益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各自的指标, 只要合理合法、互利互惠、相互协调, 就可以实现所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3.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凸显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对企业的重要性比任何时代都要明显,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不仅考虑了传统的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权利, 同时也重视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利。在这一层面上,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优于其他只考虑一种利益相关者的理财目标。

4.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统一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关者利益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不仅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 也涵盖了企业的社会效益,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其他方面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同样受到企业的重视。虽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在短期内可能减少企业的利润, 但是良好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兼顾企业的社会效益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是企业合理的选择。

需要明确的是,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归根到底只不过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追求。不同的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现实情况来决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确实是企业财务管理最理想的目标, 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是很完善, 这一目标的实施操作还有许多困难。在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同时要建立目标激励机制, 建立目标约束机制, 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民主理财。这里还要特别指出, 要保证产品的质量, 搞好售后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不能以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谋求企业的效益。

总之, 在国际经济形式非常不容乐观的情况下, 在经济竞争非常严峻的情况下, 在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 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下, 确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统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近期发展, 协调好企业上层职员和下层职员的经济利益关系, 处理好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凯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矫正[J].社会科学辑刊, 2010 (4)

[2].刘方乐.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肖婷.苏亚民.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新探: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协同[J].财会通讯, 2010 (1)

[4].管静.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初探[J].商业时代, 2010 (6)

[5].马雪霞.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J].中国商贸, 2011 (12)

[6].管斌.浅析我国企业理财目标的合理选择.科技广场, 2007 (10)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篇4

近几年来, 企业社会责任事故频频发生, 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这些社会责任事故, 最主要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环境责任, 另一个是安全责任。2011年6月, 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19—3号油田, 相继发生两次溢油事故。事故后, 康菲公司并没有对溢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作出正面回应, 更没有对受此影响的渔民给出及时相应的赔偿, 其所作所为明显地表现出了社会责任的缺失。而由三鹿等中国知名公司婴幼儿奶粉中查出含有严重损害婴儿健康的三聚氰胺的“国产奶粉危机”诸多事件, 更是举国哗然, 也再一次掀起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对中国商品品质安全的疑问与担忧。

在经历了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康菲漏油等事件后, 企业社会责任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同时也显示了一些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 严重忽视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与承担。

由此可见, 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有重大影响。如果企业只是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作为其财务目标, 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短期收益, 而忽视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也最终会让企业失去诚信、走向衰败。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出发, 浅析了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并针对我国当前企业现状提出了企业应当构建以社会责任为基础的财务目标。

二、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既存在矛盾, 又有内在的一致性。具体表现如下:

1. 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矛盾。

如果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股东财富, 企业自身的成本中就会增加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企业片面地去承担社会责任, 而超过了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 忽视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势必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 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从而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反过来, 如果企业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 降低成本, 一味地去追求利润, 而不顾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不仅使得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加剧企业与外部压力之间的利益冲突, 影响了社会宏观经济的发展, 企业也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更重要的是, 这会让企业形象大损, 业绩下滑。显然, 这与企业最初为了实现更多利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2. 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一致性。

从表面上来看,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 这与财务管理的目标之间产生了冲突与对立。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从企业的长远考虑, 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一致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企业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单元, 应当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估计到社会利益, 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责任理论否认企业的赢利性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单元, 应当对资源、环境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效率以及技术等来履行社会责任, 从而减少企业生产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同时也可以降低污染, 节约能耗, 使得企业的成本降低, 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从这个角度讲,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会有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当然, 社会责任理论首先提到的是企业的经济责任, 是在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的前提下形成良性循环, 有助于企业在实现自身盈利以及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履行社会责任。因此, 社会责任并不否认企业的财务目标, 而是对传统的理论的补充, 是在企业考虑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去考虑社会利益。因此, 社会责任和财务目标之间并不矛盾, 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目标

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是相互促进, 此消彼长的。社会契约论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认为, 企业的财务目标应当是一个多元化的函数, 即企业在建立自己的财务目标时, 不仅将股东权益等作为因子, 更应当将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因子, 纳入到企业的财务目标函数中去。同时, 从承担社会责任这个角度出发, 考虑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以, 笔者提出企业要构建社会责任视角的财务目标, 即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因为, 相对于其他财务目标而言,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具有以下优点:

1.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兼顾了企业各方利益。

首先,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考虑了股东的利益。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是近年来西方财务管理中的比较认同的观点,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 保护股东的利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宗旨之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做到了既不忽视股东的利益, 又在兼顾股东利益的同时, 使得其他各个相关者的利益达到最大。其次,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协调了经营者的利益。经营者具有经营管理权, 且承担经营风险,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充分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在利益上采取分享的机制, 协调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另外,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兼顾了债权人的利益。这可以充分考虑债权人的利益, 让债权人充分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 从而降低预期的风险, 使得企业的利益与债权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保证了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交易安全性和经济的流通, 也保证了债权人实现本金收回的安全性和利息回收的收益性。最后,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保证了职工的利益。众所周知, 企业的利益关系到每一名员工的利益, 在企业对人力资本日益关注的今天, 要想留住高水平的员工, 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员工自身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充分考虑了企业员工的责任、权利和利益的对等, 让员工自己的努力与辛勤劳动与回报成正比。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健康的活力。

2.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进入21世纪,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而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是社会的微观经济主体之一, 遵守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维护市场的正常发展, 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但是, 企业在遵守正常的法制时, 也必须兼顾到各个利益相关者诸如所有者、员工、债权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目前, 不少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浪费社会资源、破坏社会环境的现象屡禁不止, 康菲漏油等事件就是很好的一个例证。因此, 笔者提出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 不仅从根本上满足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目标, 更重要的是, 这从根本上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引导企业去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

3.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约束着企业必须爱护环境。

当前的市场不仅是企业经济利益以及业绩之间相互竞争的市场, 更是在环保时代的背景下, 企业之间环境破坏度和资源利用率相互竞争的市场。企业不得不面对环境的压力以及如何节约资源的困扰, 这对于处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来说更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企业必须减少环境成本、降低材料消耗以及增加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度、推行绿色财务管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要求企业要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 这样也会更好地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康菲石油在其官方网站上称其目标是“安全环保地作业, 使无论任何一方———我们的员工、承包商、客户、邻居或社区的利益, 都不会受到损害。”事实上, 该企业并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资源消耗的社会责任, 直接关系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 关系到企业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企业的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统一甚至对立, 但是从长远来看, 二者又是相互促进的。笔者认为, 企业为了确定合理的财务目标, 就应当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结合起来, 将社会责任这一元素纳入到企业的财务目标中, 构建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财务目标, 即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只有这样, 才能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兼顾各方的利益, 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宁永志.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协调的探讨[J].会计之友, 2010 (1)

[2].胡萍.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3)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篇5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价值,最大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 我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先进国家企业的竞争, 想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企业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 不断优化创新、建立适合现代经济市场发展, 又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经济管理体体系, 以实现企业价值、利益最大化。

一、企业推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 知识经济以及互联网经济的作用不断的突出, 经济管理作为优化和整合企业自资源配置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大力加强推行经济管理, 不断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势在必行。不同的企业, 不同的经营模式, 其经济管理体系也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经济管理体系在企业的作用以及影响大致是相同的, 其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的影响, 二是知识经济为主题的新的经济特性为影响, 三是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影响。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下, 企业面临的市场经济也日益激烈, 因此, 企业加强经济管理, 不断创新管理, 才能不断实现企业价值、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见, 推行企业经济管理, 不仅是企业强化自身的需求, 而且也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成本最优以及利益价值最大的必经之路。

二、企业推行经济管理的主要策略

1、创新战略管理理念, 完善人才管理体制

企业的内部经济管理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 为企业创造经济管理软环境, 有助于加快企业创新发展的步伐, 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必须具备危机管理意识、战略创新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认识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并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 能够确保企业稳定发展。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也不同,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及阶段, 经济管理的重点工作就应该放在风险管理方面;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必须遵循先进性及全局性的原则, 实施战略过程中, 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观念、运作方法进行实时改良, 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加强人才建设力度,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 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管理、生存及发展。建立并完善人才培训体系, 不断更新企业管理者、员工的观念, 应用新方法、新技巧, 可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人才管理体制能吸引、培养、留住人才, 结合必要的激励政策, 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发展企业人力、智力, 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

2、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提高市场占有率

企业市场占有率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实现最大化能力的基础。实现企业经济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提高市场占有率, 想要提高市场占有力, 企业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规章制度的认真落实上,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对已确定的工作流程进行认真贯彻, 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对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促进企业经济价值目标达成。做好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严抓细管求效益, 建设基础工作规范及基本工作制度, 同时要积极学习并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对各层级、各环节实施岗位责任制。吸取国内外先进企业做法,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复杂的工作流程, 使相关员工能够清楚掌握, 便于开展工作。

内部控制手段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做好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生产营销活动实施统一规划、控制。对企业内部采取战略式管理, 合理实行预算能够增强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 提高财务控制能力,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对扩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范围有积极意义。新形势下需要对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 落实全面的监控手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立以财务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企业的内部色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控制等, 实现企业财务预算, 加强财务管理的渗透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的完善

在企业经济管理中, 想要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工作,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首先应该实现目标成本管理, 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 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价格结算体系, 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者产品的过程中, 首先应该对成本进行核算, 其成本的核算主要根据劳务或者产品的价格进行统一的核算, 并且在核算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产婆成本价格的差距, 这样才能达到目标成本核算。除此之外, 企业还应该根据产品战略以及利润规划对制定出目标进行分解, 并且还应该对产品的实际成本进行监控, 对责任中心进行划分, 编制相应的成本控制报告, 从而达到目标成本, 使成本核算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去最大的作用, 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成本控制, 企业就应该实施精细化的管理, 确定多层次的成本目标管理, 对于核算原则以及相应的核算责任、目标等具体落实到不每一个的部门, 甚至每一个员工的工作中, 从而使每一个员工都具有成本意识, 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成本控制体系,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提高经济价值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企业发展的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 采用信息技术可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计算机网络时代, 信息化管理水平与企业的竞争力密切相关。信息化管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 可确保企业竞争具有实效性、针对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 信息数据对企业的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企业经济管理中, 之所以说设计师对建立数据模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因为他要利用这个模型对装置进行设计和计算。而一个城市设计者就要建立一个大系统的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包括经济、人口、交通、环境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只有数据模型先建立起来, 才能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经济现象, 才能让现实的问题和工作人员手中所掌握的数学工具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这样就可以运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呢?首先用图表、数字或者数学公式表达出问题的性质, 然后经过数学知识的加工后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数学模型的整个建立过程, 人们利用数学模式建立的方法就可以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预报和控制, 然后进行决策。这在统计工作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统计模型的应用不但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西方也被经济学家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理论来研究。在研究中, 大量的数学模型被他们所运用。他们用的一些数学方法在纯数学的主要分支中也能找得到。我们不得不承认, 运用数理的方法不但会使数字更有说服力, 而且致使一系列的推理也更方便、准确。大量的算式推导和数学符号, 使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表达的更加清晰、简洁和直观, 从而可以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 从而才能进一步实现企业经济价值和经济利益最大化。

三、总结

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业的经济管理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企业组织内部信息交流改变是最直接的影响表现。简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提高管理效率, 一切的管理活动均围绕着价值这一主体, 标志了经济社会步入了价值管理时代, 对企业的财务实施合理经营, 优化财务政策, 对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之间的关系作出明确的考虑, 企业发展过程中, 基于长期稳定发展前提, 实现企业总价值达最大化。在企业管理中想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降低劳动消耗, 采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才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竞争力, 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未.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商贸, 2012 (7)

[2]王帅.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4)

[3]魏立宝.浅析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外资 (下半月) , 2012 (2)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篇6

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企业是内部利益相关者通过集 体选择签订组 织契约形成 的, 组织契约规定包括企业的价值增值如何在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分享在内的企业基本事项, 起着公司章程的作用, 组织契约的签订界定了企业的所有权边界, 企业为内部利益相关者所拥有; 而外部利益相关者只与企业签订交易契约, 交易契约的签订界定了企业的经营边界, 企业的价值增值是交易契约不断签订和履行的结果, 企业的经营边界也随之变动。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目标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这里的利益相关者价值等同于内部利益相关者价值也等同于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理论的核心和生命力就在于能否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 使得各企业能够分享更多的价值增值, 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里企业价值增值取决于价值链总体增值及价值链总体增值对该企业的分配, 至于企业价值增值如何在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分享已在组织契约中规定, 即使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也不改变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共同诉求, 所以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本文只研究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即企业价值创造。

二、实现合作共赢,实现价值链总体增值

价值链总体增值是指价值链最终产出与价值链流程总投入的差额,也即价值链上各企业创造的价值增值之和, 也就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增值之和。 内部利益相关者不同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不同, 不同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构成不同, 当内部利益相关者只有股东企业只为股东所拥有时, 外部利益相关者范围最大化,包括债权人、供应商、员工、政府、 客户等。 目前价值管理主要针对企业内部价值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未对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交易行为进行全面研究以及探讨交易模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 企业如何进行外部利益相关者管理以实现价值链总体增值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银企战略联盟

银行是企业最主要的债权人,银企关系融洽对企业有百利而无一害,必要时企业可以利用其良好的信用等级、 融洽的银企关系与银行形成战略联盟实现合作双赢。

银企战略联盟一方面可以共享客户资源, 另一方面可以制约并削弱竞争对手。

美洲航空 公司 (American Airlines)和花旗银行 (Citibank)建立了长期的银企战略联盟关系。 在联盟的合作协议中约定: 信用卡用户可以获得航空公司的旅客航程累计积分———持卡消费1美元相当于 累积1英里 。 这样一来, 美洲航空提高了乘客的忠诚度, 而花旗银行则获得了一个高信誉度的新客户群, 便于进行交叉营销 (cross -marketing)。 后来 , 一家名为MCI的大型长途电话公司也加入到该合作伙伴关系中, 为每1美元的长途电话费提供多重航程累计积分。

1990年 , 当美国电话 电报公司 (AT&T)开始发行 “环球卡 ”(Universal Card), 大举进入信用卡市场时 ,Visa卡和万事达卡(Mastercard)的第一大 发卡行———花旗银行就启动了一项合作计划,即鼓励它的1 460万Visa卡用户选择MCI公司提供的长话服务, 作为对AT&T公司进入信用卡市场的反击。

另外, 银企联盟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发挥重要作用。 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与银行结成银企战略联盟, 并参与到原有的供应链中, 组成新的银企联盟供应链。 核心企业在银行为其下达的配额内作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的担保方, 由银行直接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从而可以顺利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问题,进而提高供应链企业的竞争力, 并有效地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实现银企共赢。

青岛软控(002073)面向中小企业生产的大型专用设备质优却滞销,中小企业急需设备却资金不足又融资困难, 这时供应链金融解决了两头难问题。假设设备款300万元,青岛软控将设备销售给中小企业A并收取20% 价款60万元同时发货,A企业取得设备所有 权并向银 行抵押借 款300万元,青岛软控向银行承诺若A企业到期未还款其将购回设备, 银行基于软控良好信用向A企业放款,A企业取得借款用于支付青岛软控货款。 这一融资模式对供应链三方均有利, 青岛软控增加了设备销量同时及时收回应收款, 中小企业取得贷款满足投资所需, 银行降低信贷风险确保资金到期收回。

(二)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是一种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运作模式,本质上是将多级 供应链问题 变成单级库 存管理问题 ,以供应商为中 心,以双方最低成本为目标,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协议下 把下游企业 的库存决策权 代理给上游供应商,供应商收集分销中心、仓库和POS数据,实现需求和供应相结合,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供应商制定计划, 从而实现下游企业零库存,供应商的库存也会大幅度减少, VMI要求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共享生产、销售、需求等信息。 下表为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合作共赢例证。

(三)面向客户,厂商直销

戴尔所采用的直销模式主要是通过与客户建立联系渠道,客户直接向戴尔发订单,并在订单中表明自己所需要的具体电脑配置,之后戴尔公司依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生产,其本质就是“简化分销渠道、消灭中间商”。戴尔直销于己于客户都是有利的,客户按需定制满足个性化需求,戴尔减少中间环节节省了销售费用加快了物流与资金流的流转速度,同时直销人员通过与客户联系建立起稳定的客户关系。

(四)管理层持股或分享剩余索取权

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得委托代理关系产生,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导致管理层存在道德风险行为,为减少委托人-代理人冲突,企业需制定股票期权计划,实现企业的成长、所有者财富的增加与员工利益的提升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但管理层持股带来的更多是资本利得等物质财富的增加,考虑到高管在个人不同的成长阶段其需求的差异,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组合,高管物质财富向精神财富追求的转变,分享的剩余索取权安排激励方式更有效。

三、价值链总体增值在节点企业间的两阶段分配

合作共赢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相一致时行为主体行为选择的结果, 所以价值链总体增值在节点企业间的分配应同时满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条件, 即单个节点企业合作比不合作收益更多, 节点企业间合作总收益更多。 基于此本文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两阶段分配方案。

(一)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个体理性

初次分配是指为了满足个体理性条件,使得单个节点 企业合作 收益不至 于少于不 合作收益 而给予节 点企业的价值补偿 。基于此, 本文认为初次分配各节点企业分得的价值链总体增值的份额应为不合作状态下各企业可获得的收益。 为此各企业应重视技术、劳动、设备等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各要素的使用情况以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 企业也可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对现有流程进行再思考再设计,削减不增值作业,重组现有作业,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对某一企业而言, 盈利能力越强初次分配可获得的价值增值越多。

(二)再分配注重“公平”——集体理性

再分配是指对初次分配后剩余的价值链总体增值进行分配。 本文认为合作共赢是基于企业间长期稳定彼此信任的伙伴关系而实现的, 因此再分配应遵循契约的约定,体现人和思想, 只要契约能达成一致, 企业间的再分配就是公平的, 因为契约的签订只有本着公平原则才得以达成。

四、结语

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的核心和生命力在于能否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使得各企业能够分享更多的价值增值, 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应加强外部利益相关者管理,供应链企业间应通过银企战略联盟、供应商管理库存、 厂商直销等交易模式实现合作共赢, 合作盈余即价值链总体增值可按两阶段分配, 初次分配应补偿各企业不合作可实现的收益以实现合作, 再分配应遵循公平的契约约定以稳定合作关系。

摘要: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下企业的目标是作为企业所有者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价值的创造是通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签订交易契约实现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需价值链上节点企业间合作实现共赢,合作共赢也是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理论的核心和生命力。基于此本文就企业间如何实现合作共赢以及合作产生的价值链总体增值在节点企业间如何分配进行研究,提出价值链总体增值同时满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条件的两阶段分配方案。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篇7

一、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对股东的影响

1. 引入公允价值通过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股东的影响

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对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期初留存收益产生巨大影响, 而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的提升有助于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使企业的业绩飞涨, 会引起股价的上涨;期初留存收益的增加可以充实股东权益, 提升企业偿债能力, 故而通常企业的股东对采用公允价值持积极态度。

房地产公司的大股东, 出于长期战略的经营策略考虑, 一般会考虑比较稳定的股利政策, 而稳定的股利政策与稳定的利润增长是分不开的, 鉴于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比较景气的市场环境里, 投资性房地产有持续稳定的增长潜力, 因此大股东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持支持态度;而相对于大多数股东包括一些机构投资者更多是考虑股价所带来的收益, 而利润是左右决定股价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这样类型的投资人更为关心企业的利润的增长情况,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增值正符合他们的要求, 所以大多数的股东也希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 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可能增加企业的利润时, 房地产公司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公司经营业务中拥有大量储备的物业资产, 对于房地产企业业绩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2. 股东利用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操纵企业会计信息

股东出于自利的目的通常会利用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中不可避免的会计估计和假设来操纵资产的计价, 或者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自身价值不直接相关的特点, 操纵企业会计信息, 这里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例探讨股东如何利用公允价值操纵企业会计信息。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助于交易双方合理、真实的确认入账资产价值, 避免过去在成本模式下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作为入账基础带来的资产被低估或高估的现象, 但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和经营者在公司出现亏损或面临“ST”的情况下, 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配股的需要, 通过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例如, 甲公司以一批存货向乙公司换入一台设备, 存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 市场价值为220万元, 增值税率为17%, 除增值税外没有发生其他的相关税费和补价, 则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为257.4万元 (市场价值220万元+增值税37.4万元) , 本次交换, 甲公司取得的收益为20万元 (220万元-200万元) , 应计入当期损益。并且, 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 不断向上市公司输送收益。

3. 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通过影响股价对股东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要求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这必将对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小的影响, 并由此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的波动, 直接影响到股东的利益。这里以债务重组准则为例, 阐述公允价值的运用通过影响股价对股东的影响。

债务重组准则最大的特点是对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这能使公司的净资产更能反映公司的价值, 从而使会计信息更加可靠, 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同时, 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人的豁免收益作为当期损益, 债务人的债务重组利得列为营业外收入, 这将对投资者产生重大影响。2007年4月27日在《证券时报》上一篇题为“乍惊还喜:隐性资产遭遇新会计准则”中让我们深刻的看到债务重组计量方面的变革对投资者的重大影响, 该文章向我们透露, 由于新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计量的变化, 让已经被ST掉的长控在2007年一季度以超过8倍的股价增长, 其每股收益达到4元多。ST长控巨额账面利润, 正是产生于公司与相关债权方达成的债务和解带来的账面收益。一些不明就里的中小股东在跟风买入后, 造成巨大损失。

二、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对债权人的影响

1. 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真实的反映了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及时充分的反映了金融工具隐含的风险, 下面以债务重组准则为例, 说明公允价值运用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问题。

债务重组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 可以还原非现金资产的真实价值, 使债权人资产更具相关性。与2001年的会计准则债权人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按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相比而言, 新准则对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接受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损益, 这样避免了以往成本法下以账面价值调整资产和损益偏离了交易的真实经济实质和价值, 对债权人来说符合谨慎性原则。另外, 如果债务人破产, 债权人通常得到的分配比在债务重组中得到的偿还少得多, 所以, 与债务人和解进行债务重组, 对债权人来说是无奈又是明智的选择。

2. 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对债权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公允价值的引入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也顺应了国际会计的潮流, 但商誉的确定依赖被购买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因此容易成为利润操纵的对象, 进而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 故而这里以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为例分析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债权人可能的负面影响。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准则中以公允价值计量被购买方净资产, 购买价和净资产的差额作为商誉, 因此商誉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估计, 而巨额商誉一旦发生大幅度减值, 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 使企业的偿债比率发生变化, 直接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准则规定购买方按照公允价值对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重新进行计量, 净资产的价值变动以及商誉必须在购买方的单独报表或合并报表予以反映。从债务契约的角度来看, 企业管理层基于降低违反债务契约风险选择购买法, 虽然降低了负债率, 但并没有实质上改变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 因此, 购买法往往高估了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 并有可能导致债权人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误判。购买法能够对财务状况的改善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高度举债的企业, 其管理层偏好于选择购买法, 而这对于债权人而言显然有严重的经济后果。另外, 新准则规定商誉无需摊销, 而是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测试未发现减值, 则公司净收益实际上增加了。如果拥有巨额商誉的企业发生了重大减值, 而且不是在采用该项准则的年度或过渡期, 减值损失将直接影响税后利润。

三、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对管理者的影响

由于公允价值的运用通常能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同时也提升了管理者的薪酬和红利, 这样, 管理者为了得到高额的薪酬和分红就存在进行利润操纵或者盈余管理的动机, 而公允价值计量中不可避免的人为估计和假设给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手段。

1. 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通过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管理者的影响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其每一会计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须计入当期损益, 这将引起企业业绩的波动, 并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报酬、业绩计划, 这里以金融工具准则为例, 阐述公允价值运用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对管理者产生的影响。

从已经公布的2007年年报上看, 金融工具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影响企业利润和管理者报酬主要因素之一,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股票投资, 是“投资收益”飙升的直接推手。统计显示, 截至到2008年3月, 在已经披露的157份年报合并“大利润”表中, 投资收益总额同比增长了18.24亿元, 甚至有8家公司业绩完全由投资收益支撑。按照新准则规定, 凡交易性证券的投资必须在期末按交易所公布的市价计算价值, 变动部分计入损益。也就是说, 上市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即使没有转让或出售, 也应以公允价值来计量, 并将结果确认为当期损益, 对企业利润产生巨大影响。

2. 管理者利用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

公允价值的市价法确定中参照目标的选择容易被管理者作为盈余管理手段, 因为不同的参照目标就确定不同的资产价值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中存货和商誉的公允价值确定结果不同也能产生不同的会计后果, 这里以债务重组准则为例, 分析管理者如何利用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操纵利润和进行盈余管理。

在债务人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 债权人需将应收债权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 故而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越高, 债权人的损失也就越小;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 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不影响损益, 在债务人用存货等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 公允价值越高, 其营业利润就越大, 企业的营运能力也就越好。这样一来, 在债务重组这一债权人与债务人相互博弈的过程中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共同利益——提高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减少债权人的损失、美化债务人的营运能力。这对于债务人企业的管理者来说, 可以最大可能的美化经营业绩, 提高职业声誉;对于债权人企业的管理者来说, 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开脱责任, 所以对于管理层来说, 何乐而不为呢?债务人和债权人的管理者站在各自立场考虑, 都会利用公允价值来达到美化经营业绩、开脱责任的目的, 公允价值的不公允成为债权债务双方管理者谋取私利而操纵会计信息的工具。

四、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对政府的影响

对于企业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等17项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实施引起的增值或贬值, 只要依法纳税, 经济行为符合市场规则, 政府一般不会采取干预措施的。但是由于公允价值的运用, 企业利润的变化将不同以往, 因此, 其对纳税的影响也不同了, 作为税收主体的政府自然受其影响。譬如, 投资性房地产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鉴于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比较景气, 房地产账面价值普遍低于公允价值, 则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巨大的差额将被记入当期损益, 从而大幅提高其利润, 虽然目前国家尚未规定对其是否征税, 但是如果投资性房地产卖出的话, 将给国家带来巨额税收。又如, 企业进行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过程中都将产生损益记入利润, 引起当期利润的增长, 当然同时还有税负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王建成, 胡振国.公允价值会计与利益相关者行为[J].管理世界, 2006, 4:153

[2]易广辉.试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及其利益攸关者的影响[J].魅力中国, 2007, 3:116-117

[3]王怀栋, 钱蒙娇.新会计准则实施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J].财会月刊, 2007, 30:76-77

[4]胡国强, 杨婷.论公允价值和计量属性的关系[J].山东经济, 2001, 6:63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篇8

股东治理理论认为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承担着公司的所有风险,股东对公司收益具有剩余要求权,这种权利使得股东在权利、义务、风险、收益上都大于公司的债权人、经营者和其他员工等,股东治理理论主张公司所有权应由股东单方面拥有,股东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公司的价值表现为其股票市场价值总额,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经理人作为股东的受托者,其最大责任是提高企业的股票价值。现代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凡是为企业提供了重要资源的个人或团体都应具备对企业行为施加影响或控制的权力。这一理论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持,利益相关者理论承认股份公司法律意义上的所有者是股东,但同时认为股东投入的股权资本、债权人投入的债务资本、客户和供应商投入的市场资本、政府投入的公共环境资本、职工投入的人力资本等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应参与企业所有权的分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日益强化,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价值评估中存在的企业投机经营和对市场过度依赖等问题,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受到重视。企业财务政策发生了相应变革,从服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转向服从“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分配公平化”财务目标。本文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研究企业价值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报告的方式,并以2011年进入世界500强的我国企业为例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价值构成

从企业成果分配的角度来看,从企业获得收益的不只是股东,债权人获得利息、经营者获得经营报酬、员工获得薪酬、国家和地方政府获得税金。员工是为获得薪酬的劳动者,他们通过发明或是市场开拓等工作来实现自身价值。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存在的意义如表1所示。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企业是各利益相关者所得的源泉,企业价值表现为向各利益相关者的支付能力。那么,利益相关者价值与企业向各利益相关者支付的价值的关系可以表示为表2。

表1定义了对股东来说企业存在的意义是股利的支付来源,表2定义了股东的价值是企业的股利支付能力。从理论上来看,企业整个存续期内向股东分派的股利总额与企业各期的净利润的累计额是一致的,与各期的净现金流量也是一致的。但是,处于成长期之前的企业,一般是企业留存份额较多,持续经营的企业的每期股利分配额一般会小于当期净利润。由此,就产生了持续经营企业的股东价值计量结果偏低的问题。由此,本文用“当期净利润”代替“股利”指标来表示股东价值的源泉。当期净利润表示为股东最终获得的价值。综上所述,企业的社会价值相当于企业的附加价值的分配项目和分配后的剩余项目之合计。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企业社会价值源泉的多寡是受企业附加价值制约的。众所周知,附加价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是计算行业或具体企业新创造价值的指标。其定义是一定时期的总产出(具体到某一企业就是销售额与新增库存价值)扣除其中间实物投入部分的价值。一国经济的生产规模用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但一国公民可支配和使用的经济价值是用国民生产总值来反映的。这是由于国家(包括地区)与国家之间,由于生产要素(资金、劳动力等)的流动,会产生要素国家之间的收入,这些收入是可以供本国公民支配使用的。具体到微观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的或者是单方面的投资、提供劳务等交易活动,从企业外部获得的收益以及向外部企业进行的分配就形成了相当于宏观经济中的要素收入的企业长期股权收益等外部附加价值。

三、企业社会价值计量方法

(一)依据财务报告数据计量企业社会价值

按照上述定义,各利益相关者的个别价值表现为公司的支付能力,而能够最客观地代表这种支付能力的数据莫过于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历史数据。如此说来,能够最为精准地反映企业社会价值的数据,就应该是该企业成立至今支付给各利益相关者价值的累计数。但事实上,这些数据很难获得,即使是上市公司也只能是获得上市后的数据,这种研究方法是行不通的。从资料可获得性的视角来看,可以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依据特定上市公司近年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进行社会价值构成的结构分析;二是特定上市公司社会价值构成要素的期间比较分析;三是不同企业间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期间对比分析。本文选取位列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第1位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第7位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根据上述公司社会价值计算方法,查阅两家上市公司2007~2011年度财务报告数据,加工整理结果如表3所示,由于经营者报酬数据搜集具有一定难度且缺少企业间的可比性,同时考虑到经营者报酬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在表中未单独列示,对表3加工整理后得到表4。利用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计算得到的企业价值及其构成,Z代表企业社会价值的实际值,以区别于利用未来现值计算的企业社会价值的预测值。

单位:亿元

注:股东价值(分配)是指当年对股东的现金股利分配;股东价值是指当年实现净利润,经过分配后当年新增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以及当年向股东进行的现金分配。

从表4可以看出,两家上市公司在债权人价值上基本一致,相差不到一个百分点,但在其他社会价值构成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政府价值和职工价值上表现的更为突出。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宏观政策的原因,如中石化集团公司2011和2010年石油特别收益金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两项合计分别占当期年末应交税费总额的50.83%和17.83%;二是企业资本结构、分配政策等微观政策的影响,上海汽车集团下属的大众汽车实行绩效工资年终奖励制度,2011年职工年终奖励政策备受社会关注,职工工资和年终奖金政策的不同使得职工价值在整个企业的社会价值构成比例大幅度提高,上海汽车集团的职工价值比中石化集团公司高出8到10个百分点。

(二)依据预测的未来现值计量企业社会价值

通常用股票市值表示股东价值,假设股票市值能够用属于股东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表示,那么,就可以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价值定义为属于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此,就可以利用企业未来为各利益相关者创造的现金流量的预测值来计量企业的个别社会价值和整体社会价值,这样计算得到的企业社会价值可以称之为社会价值的预测值。利用未来现值来计算企业社会价值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在实际操作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首先,企业未来创造的现金流的多寡主要取决于其净利润的实现状态,净利润的多寡及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利息、税费、经营者报酬是很难正确预测的。其次,即使是上述计量的预测值可以准确预测,仍然存在着折现率的取值计算问题。尽管可以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计算资本的使用成本,用来计算股东价值,也可以参照金融负债的评估方法来计算债权人的价值,利用国债平均利率、定期存款利率来计算职工价值等。但这些方法都没有融入反映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特定因素及其风险变动的因素。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利用净利润代替现金净流量,这是因为一方面净利润比净现金流量更好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可以替代的原因是企业存续期间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与其累计实现的现金净流量是一致的。

单位:亿元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企业社会价值预测的新方法,具体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

第一,从上市公司(本文选取中石化和上海汽车两家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中获得2010年和2011年的净利润、支付的劳动者报酬、支付的利息、税费等数据,分别计算出其平均值,具体结果见表5。

单位:百万元

第二,从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中获得2011年年底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

第三,计算折现率。假定上市公司两年平均净利润是其未来永久的收益值,那么,使得上市公司两年平均净利润除以一个适当的折现率(r)与其股票市价相等,则可以计算得到折现率(r),这也正是表5数据取自个别会计报表的原因。通过下列公式可以计算得到折现率(r)。

由(1)式计算得到的r值与该公司当期市盈率的倒数是十分接近的。在这里利用表5的资料计算得到中石油和上海汽车两家公司共同的r值为12.60%。2011年5年期凭证式国库券的利息为6.15%,r值扣除无风险利率是6.45%,这相当于企业投资者的风险贴水。

第四,计算社会价值的预测值。将表5中的两家公司个别价值两年的平均值除以折现率r,得到预测的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具体见表6。本文旨在探讨企业社会价值预测方法,因此,样本企业数量没有达到统计意义上具有代表性的要求,如果选取的企业数足够大,那么,一定会增强折现率r的代表性。从表6的结果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股价是一个易于获得的高频数据,只要能够从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中加工整理获得动态的企业社会价值数据,就可以随时对企业未来的社会价值进行动态地实施预测,并以此对各公司社会价值及其个别价值进行位次排序。对不同时点计算得到的企业社会价值及个别价值进行对比,可以得到一定时期内社会价值的增减变动的绝对值和增减幅度。可以借鉴会计的账户形式设计社会价值增减变动表,从而为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信息。

单位:百万元

四、结论

本研究能够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不同企业之间相同期间的企业社会价值及其构成的实际数据和预测数据,以期能够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科学决策提供新的思路和决策数据。但本文的企业价值未来预测方法不够严密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本文对企业未来净利润的预测利用近两期数据的平均值的理由论述不充分;二是该方法中隐含了决定企业股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企业的当期净利润,这是一种基于常识性的假设,本文没有进行实际验证。这些都需要今后开展详细研究。

摘要:本文从企业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分析企业社会价值的构成,并研究企业社会价值的计量方法。首先,利用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对企业社会价值的实际值的计算方法进行模拟,其次,探讨利用现值技术进行企业社会价值未来预测值的计算方法。这种企业对社会整体贡献价值的测度和对比分析方法,能够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科学决策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价值,财务报告,现值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兆国、刘晓霞、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会计研究》2009年第3期。

上一篇:中青年高血压下一篇:导电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