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的特征

2024-11-22

标的特征(精选7篇)

标的特征 篇1

1 引言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通过专利权质押培育企业、激励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1]据统计,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我国已累计实现专利权质押3361件,质押金额达人民币318.5亿元(含外汇)。与我国专利权授权数量相比,专利权质押数量微乎其微。从获得专利权质押的企业数量看,1996年至2007年的10多年来,通过专利权获得贷款的企业平均每年仅30家左右。[2]即使在专利权质押数量大幅增长的2008-2010年期间,专利权质押企业数量分别仅为54家、113家和281家。可见,研究企业专利权质押对促进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促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关于专利权质押的融资活动越来越多,如自2008 年12 月开始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和2010年10月1日实施的新修改的《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对促进专利权的运用和资金融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将发挥了积极作用。[3]但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利权质押发展。学者认为,我国专利权质押活动起步晚,专利权质押意识薄弱,外在环境尚不成熟,交易市场不完善,金融机构对该业务处于探索阶段。[4]二是专利权质押的立法和现状。学者认为,虽然我国现行《物权法》、《担保法》和《专利法》对专利权质押制度均作了规定,但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较差,且质押标的范围过窄,过于限制出质人的权利忽视出质人的利益,质押登记生效主义缺乏效率,质押的实现无直接法律依据。[5]三是专利权质押的难点和风险。学者认为,专利权价值评估难为专利权质押带来困难;[6]专利权质押存在过高的交易成本(支付交易第三方的费用、金融机构风险定价产生的高利率)和交易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变现风险);[7]质押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容易诱发质押主体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8]另有学者认为,由于专利权质押标的的无形性所导致的法律价值、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使得专利权质押不可能像有形财产权质押或一般权利(债券、股票等)质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成熟的运作模式,所以现有质押担保法律制度很难适用于专利权质押。[9]国外关于专利权质押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少见,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开放源代码[10]和清洁(绿色)技术的专利权质押等[11]。

为此,本文拟通过分析2008-2010年度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权质押登记合同信息,考察企业专利权质押标的特征,以期推动专利权质押融资,促进经济发展。

2 数据统计与变量设计

因为2007年以前的专利权质押登记信息无法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公开的信息中获得,所以本文仅统计2008-2010年度的数据。登陆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统计信息栏,下载2008-2010年度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相关信息。通过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网站的专利数据库对2008-2010年度质押专利的相关数据进行检索,并逐条统计,剔除出质人类型不是企业的质押专利相关数据,最终形成《2008-2010年度企业专利权质押相关信息数据库》,作为本文数据分析的依据。在现有数据条件下,为了较好地反映企业专利权质押标的特征,本文选取专利类型、技术领域、权利要求数、发明人数量等作为研究企业专利权质押标的变量。

3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3.1 质押专利类型

我国现行《物权法》、《担保法》和《专利法》规定,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均可以设定专利权质押,但一些地方性的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等将专利权质押标的限制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排除了外观设计专利。这或许是因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含量、市场价值一般高于外观设计专利;二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质押贷款的风险性相对低于外观设计专利,担保价值的确定性相对高于外观设计专利。图1反映了2008-2010年度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的不同类型专利权质押的年度数量情况。

由图1可知,2008-2010年度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的不同类型的年度专利权质押情况呈现以下特点。首先,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增加幅度均大于外观设计专利。外观设计只在2009年有所增长。经查证,该数量大幅增长的原因是一家玩具制造公司和一家家电制造公司在一份专利权质押合同中分别同时质押40件、30件外观设计专利。2008年和2010年企业外观设计质押专利的数量非常很少,这或许是因为外观设计专利自身的技术、法律和经济属性以及一些地方性规范对其专利权质押的作用所致。其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年度质押数量及其增长率均比较相近。因为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较高,且经过实质审查后其法律状态更加稳定,这些优势降低了发明专利的质押风险,所以发明专利的担保价值相对要高于实用新型专利。之所以会出现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质押数量相近甚至略高的现象,本文认为是由于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要远高于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如果比较质押专利数除以授权数的比率,发明专利的优势应该更加显著。

3.2 质押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领域分析

专利的技术领域比较准确的反映了该专利技术的性质、行业特征和相应的技术发展趋势。根据国际专利分类表(IPC)的技术领域分类,对我国2008-2010年度企业专利权质押中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统计,形成表1、表2和图2。

3.2.1 发明专利技术领域。

从2008-2010年度发明专利权质押技术领域情况(表1)可以发现,2008-2010年度质押发明专利中化学冶金类(30%)、生活需要类(20.8%)、作业运输类(20.5%)的数量和比重居多(大)且逐年交替增减,其它类别的数量较少。

从具体年份来看,2008年企业发明专利权质押中的生活需要类占比最多(57.4%),化学冶金类(20.6%)和电学类(11.8%)次之,纺织造纸类和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的数量为0,其它几类均占比很小。2009年企业发明专利权质押中的生活需要类和作业运输类变化很大,前者的数量基本没有变化但比例降低了超过40%,后者的数量快速增长且比例达到28%,是2009年发展速度最快、比重最高的技术领域,纺织造纸类和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有出现了少量发明专利被质押(分别为6件、16件);其它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权质押数量稳定增长且比重变化不大。与2008年集中于生活需要类发明专利的趋势相比,2009年各技术领域质押发明专利的比例比较均衡。2010年企业发明专利权质押中,化学冶金类占比最高(35.2%),作业运输类次之(28%),但比重降低了近10%,其它技术领域保持相对稳定。综合来看,2008-2010年度发明专利权质押中,化学冶金类始终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由2008年的20.6%增长为2010年的35.2%,生活需要类比重大幅度降低,作业运输类波动性最大,其它技术领域变化不大,尤其是电学类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0%左右。

3.2.2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领域。

根据2008-2010年度不同技术领域的实用新型专利权质押数量分布(表2)情况,可以发现实用新型专利权质押的技术领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即纺织造纸类、固定建筑物类、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和物理类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和比例变化差别较为明显。另外,质押实用新型专利各技术领域的比例分布比发明专利更加均衡,只有纺织造纸类实用新型专利在2010年出现了质押数量为0的情况。

逐年来看,2008年度质押实用新型专利中,作业运输类、固定建筑物类、物理类所占比例较高(均占20%左右),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16.4%)和电学类(9.0%)次之,其它技术领域所占比重较小。2009年度质押实用新型专利中,物理类占比最多(24.2%),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20.5%)次之;纺织造纸类和电学类所占比重大幅度提升,固定建筑物类的比重降幅明显。2010年度质押实用新型专利中,作业运输类占比最高(25.3%),生活需要类、化学冶金类的数量增幅较大,固定建筑物类、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物理类及电学类的比重小幅下降,纺织造纸类的数量为0。综合比较,2008-2010年度实用新型专利权质押中,作业运输类、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物理类、电学类是相对多数且均呈现小幅波动式增长的主要技术领域,固定建筑物类比重降幅最明显,其它技术领域的数量和增量有限,只是生活需要类的数量和比重在2010年有了较大的提高。

3.2.3 质押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领域比较。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所以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分布与发明的技术领域分布存在差异是必然的。结合表1、表2是对两种专利类型具体的年度数量和比例分析,以及从横向的角度展示8种不同技术领域总体分布情况(图2)可以对这一观点进行验证。

从图2可知,就专利权(发明和实用新型)质押总数而言,作业运输类数量最多,化学冶金类次之;生活需要类、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物理类、电学类专利权质押数量差距不大;纺织造纸类和固定建筑物类专利权质押数量较少。比较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权质押情况,可以发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实用新型在纺织造纸类、固定建筑物类、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物理类和电学类技术领域质押比例较高;二是发明专利在生活需要类和化学冶金类技术领域质押专利比例较高;三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在作业运输类技术领域中的质押专利数相近。

上述企业专利权质押中的技术领域分布状况从侧面印证了专利权质押中的实际情况,即能够获得专利权质押融资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企业是所掌握的专利技术已经产生一定的市场价值且能够带来稳定收益,该类企业一般属于成熟的传统行业;另一类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可能还未投入市场或产生经济价值,风险高、潜力大、前景好往往是这类企业的技术特点。在专利权质押市场上,两者各有优势,前者凭借其稳定的收益可以更好的赢得质权人和金融机构的信任,在签订专利权质押合同时障碍较少;后者具有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虽然引发专利价值评估难、专利质权实现难等足以影响质押合同签订的因素,但其良好的市场前景和高额的投资回报也是商业性银行、盈利性公司等风险偏好类组织的合理选择,同时也是政府和非盈利性组织的重点扶持对象,能够更加便利的获得科技类扶持资金。

3.3 质押外观设计专利分类分析

根据国际外观设计专利分类标准,《2008-2010年度企业专利权质押相关信息数据库》中出现的质押外观设计专利分类共有10种,如表3所示。

注:07:其它未列入的家用物品;10:钟、表和其它计量仪器、检查和信号仪器;12:运输或提升工具;14:录音、通讯或信息再现设备;15:其它未列入的机械;20:销售和广告设备、标志;21:游戏、玩具、帐篷和体育用品;23:液体分配设备;24:医疗和实验室设备;25:建筑构件和施工元件;26:照明设备;28:药品、化妆品。

由表3可知,2008-2010年度企业外观设计专利权质押的类别及数量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游戏、玩具、帐篷和体育用品的数量最多(61件,48.8%);其它未列入的家用物品(20件,16%)较多;照明设备(12件,9.6%)和其它未列入的机械(15件,7.2%)次之。其次,上述四类以外的其它外观设计专利质押数量较小,销售和广告设备、标志,液体分配设备,建筑构件和施工元件以及药品、化妆品仅有1件。再次,数量排前四位的游戏、玩具、帐篷和体育用品类,其它未列入的家用物品类,照明设备类和其它未列入的机械类共占比达81.6%。这些质押外观设计专利的技术内容大多都属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范畴。与适用于工商业领域的外观设计专利相比,可能是因为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外观设计专利能够更好的投入市场,较快的实现经济价值,有利于专利权人收回成本。这些特点对于专利权质押合同的签订和担保价值的实现非常重要。

3.4 质押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数分析

专利的权利要求内容是确定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法定标准,权利要求数是展示和限制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形式要求。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水平。因此,权利要求数可以成为通过限制专利技术保护范围衡量专利质量的指标之一。

3.4.1 质押发明专利权利要求数。

从2008-2010年度质押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数情况(图3)可以看出,2008-2010年度质押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数变化趋势近似,均以10项权利要求为分界点分为截然不同的两段。

通过图3可以发现,2008-2010年度质押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数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2008-2010年度质押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数分布的层次分明,集中在1至10项的专利数量分别是10件以下、10件至30件、20件至50件;二是权利要求数比较多的质押发明专利也逐渐增多,2008年最多的是23项,2009年是68项,2010年为51项;三是2008-2010年度质押发明专利密集分布在权利要求数为1项至10项的范围内(613件,占比89%),10项是每年权利要求的数量急剧下降的分界点,也是每年质押专利数量最多的项数;四是权利要求数在10项以上的质押发明专利件数在10件以下,且随着权利要求数的增多,质押数量多为1到2件。由于权利要求数超过10项需要额外收费,且增加权利要求数也意味着增加审查时间,所以申请人基于成本的考虑往往将权利要求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权利要求数超过10项的专利件数的增多说明了质押专利质量的提高,而质押专利质量的高低是质押合同能否顺利签订、担保价值能否充分实现的重要因素。

3.4.2 质押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数。

与2008-2010年度质押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数变化趋势相似,同期实用新型质押专利的权利要求分布趋势(图4)也可以看作两个部分。通过图4可以发现2008-2010年度质押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数变化趋势呈现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质押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数比较少,最多只有18项;第二,每年质押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权利要求数最多的项数不一致:2008年权利要求数为2项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数最多(10件),2009年权利要求数为4项的实用新型专利最多(50件),2010年权利要求数为3项的质押实用新型专利最多(72件);第三,2008-2010年度质押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数总体趋势虽然也是以10项为分界点,但由于10项不是最高点使得折线的过渡相对平缓许多;第四,2008-2010年度质押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数中10项以前的分布数量比同期质押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数更加集中。换言之,质押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数绝大部分集中在1至10项之间(723件,占比96%),只有很少量的质押专利权利要求数超过10项。

综上,我国企业专利权质押中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数集中分布在1至10项之间,发明专利的集中程度低于实用新型专利,但前者拥有的超过10项甚至20项以上权利要求数的专利数量越来越多。

3.5 质押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数分析

在当今科学研究的精细化分工下,技术创新活动往往是多人配合完成的系统工程,完成专利技术的发明人数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技术的复杂程度和创新水平,也体现了研发活动的团队协作能力。

图5、图6分别反映了企业专利权质押中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人数在2008-2010年度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3.5.1 质押发明专利发明人数。

如图5所示,2008-2010年度中质押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数的年度变化趋势大体相同,质押发明专利数量随着发明人数的增多均体现了一种明显的梯度下滑走势,质押发明专利数量与发明人数的多少呈负相关关系。

从图5可以发现2008-2010年度质押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数呈现以下三个特点。首先,2008-2010年度中发明人数为1的发明专利数量最多(2008年是50件,占其质押发明专利总数的74%;2009年是102件,占其质押发明专利总数的43%;2010年是125件,占其质押发明专利总数的33%),次之是发明人数为2的质押发明专利数较多。其次,质押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数变化可分为三个变化梯度:第一梯度是发明人数为1至4人的质押专利,占到了质押发明专利的绝大多数;第二梯度是发明人数为5至6人的质押专利,占到了小部分;至于7人以上的质押发明专利则属于个别现象,多为1到2件。再次,与每年的质押发明专利数量增长相对应的是,发明人数相同的质押发明专利数量相应增多,发明人数也在逐步提高。

3.5.2 质押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数。

图6所显示的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人数分布状况与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数分布状况(图5)相近:人数为1的质押专利最多,质押专利主要分布在1至4人之间(占比90.3%)。不同的是,1至4人之间的实用新型专利分布更加集中;发明人数量比较少,三年内最多只有11人。

综合图5和图6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质押专利的发明人数比较少,1人独立完成的专利技术比较常见,多人配合共同完成的专利很少。

4 结论与启示

专利权质押是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新兴途径之一,也是通过市场化方式检验专利质量高低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提高企业专利运用和管理能力及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举措。我国企业专利权质押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质押数量增长迅速,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分析2008-2010年度企业专利权质押标的相关变量数据,得出以下五点结论:第一,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质押的数量相差不大,且相对外观设计专利较多;但与不同类型授权专利总量的比例相比,发明专利凭借其较高的技术价值和稳定的法律状态更好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第二,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质押总数中,作业运输类数量最多,化学冶金类次之;生活需要类、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物理类、电学类专利权质押数量差距不大;纺织造纸类和固定建筑物类专利权质押数量较少。这意味着传统行业的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技术在目前的质押环境下具有各自的质押担保优势。第三,游戏、玩具、帐篷和体育用品类,其它未列入的家用物品类,照明设备类和其它未列入的机械类占质押外观设计专利的绝大多数,适用于工商业领域的外观设计质押专利类别较少。第四,质押专利的权利要求数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1至10项之间。第五,质押专利的发明人数为1的数量最多,集中分布在1至4人之间,反映出企业质押专利中1人独立完成的专利技术比较常见,5人以上多人配合共同完成的专利很少。

从上述结论可得出以下四点启示:一是积极推进企业专利质押,提高三种专利质押效率。与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相比,企业在我国进行的专利质押比例很低,专利技术的融资作用远未发挥。尽管三种专利市场价值和法律状态的稳定性有所差异,但其促进技术进步和提升产品市场价值的作用各有侧重,所以三种专利质押活动应该齐头并进。二是完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和专利质押机制,促进不同技术领域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和不同类别外观设计专利质押活动的均衡发展。三是提高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水平,优化权利要求内容和数量,提升专利技术的稳定性,降低专利质押的风险性。四是强化研发创新团队建设,健全发明人合作机制,提高合作发明人完成专利的市场价值,增加对其进行质押的可靠性和可能性。

摘要:以2008-2010年度企业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权质押登记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企业专利权质押的专利类型、技术领域、权利要求数、发明人数等信息发现,质押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相差不大,且均比质押外观设计专利数量较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质押总数中,作业运输类数量最多,化学冶金类次之;游戏、玩具、帐篷和体育用品类和照明设备类等质押外观设计专利占其质押总数的绝大多数;质押专利的权利要求数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1至10项之间;质押专利的发明人数为1的数量最多。

关键词:企业,专利权质押,标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2009年我国专利权质押登记及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情况分析[J].专利统计简报,2010(12):1-4

[2]卢志英.专利权质押融资现状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6):45-47

[3]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2010年我国专利权质押登记及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情况分析[J].专利统计简报,2011(9):1-9

[4]宋伟,王金金,宋小燕.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进程和出路[J].科技与法律,2010(2):62-65

[5]郭玉坤,于颖.我国知识产权质押的立法价值、现状及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109-112

[6]胡良荣,顾长洲.我国专利权质押的困惑与出路[J].知识产权,2010(4):32-36

[7]宋伟,胡海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J].知识产权,2009(7):73-77

[8]陈本燕,王勇.高科技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何去何从[J].中国软科学(增刊),2009:118-120

[9]蒋逊明.中国专利权质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3):78-84

[10]NAGEL D.Blackboard Comment on Patent Pledge[J/OL]www.the journal.com/articles/20141,2011-10-6

[11]BRONWYN H,CHRISTIAN H.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of Clean/Green Technology:Can Patent Commons Help?[J/OL]http://www.uu.nl/SiteCollectionDocuments/REBO/REBO_USE/REBO_USE_OZZ/Hall.pdf.2011-11-2

时标的美意 篇2

朋友说:时标之精源自它的工艺, 贵金属材质不说, 光是在本就蝇头般大小的材质上做出造型并细致打磨, 就足够耗时耗力, 而且12个小时的点位上如出一辙。时标尚如此, 那整个表还能差吗?再说这表的时标之美, 并非惯常理解下的形美, 而是寓意美好。朋友说这种形制的时标名为“棺材盖”, 因像极了欧洲中世纪过世名流们的棺木而得名。此形此名一出, 立即被钟爱隐喻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番解读———“棺材棺材, 升官发财”, 不失为一种入乡随俗的理解, 美意十足。

听罢, 竟又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一则笑话。话说有位局长自步入官场以来, 从科长到处长, 再到副局长、局长, 一路平步青云, 步步高升。局长平易近人而且不贪不腐, 唯独有令人费解的怪癖———办公室从不选吉利数的八楼, 一心只在七楼办公。好奇者问局长这是为何?局长很淡然, 笑笑说:“不是有个成语叫七上八下吗?”虽然只是一个笑话, 但其中不难反映出人们在对待周边事物尤其是与己相关的随身物, 都有着个人的私属感, 赋予物之美意而助运。

从某种意义上说, 时标构成了人们观察时间、审视手表的主要视觉落脚点。时标就像手表的五官, 种类繁多, 设计多样, 其实时标无需求新求变, 只要把一种式样做到极致, 就能成就经典。罗马时标、阿拉伯数字时标、条状时标、剑形时标, 都是常见的时标, 但它们的模样却有着独特的韵味与各自的视觉功能, 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 看着不觉得咋样, 可仔细分析起来, 竟能写出上万字的论文。时标摆放的角度、比例的大小、形态的美感, 每个细节都需精雕细琢, 才能达成如达·芬奇名作般恰到好处的效果。

1. 罗马数字时标

作为时标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罗马数字时标以其独有的艺术特性, 成为塑造风格的重要因素, 可以复古, 也可以现代感十足。在复古表中, 它的出现往往旨在突出设计的简洁性;在现代感设计的表中, 它则让手表的个性特色跳脱出来, 独树一帜, 或夸张惹眼, 或气场鲜明。可以说, 罗马数字绝对是比阿拉伯数字时标和无时标设计更能体现出钟表作为时间载体的傲慢与矜持。

2. 阿拉伯数字时标

阿拉伯数字时标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因为人们对数字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 数字简洁独特, 便于识别, 更便于形态的变化, 以极强的视觉表现力, 给人与众不同的审美享受。若将阿拉伯数字与点、线、条形元素组合, 得到的将会是意想不到的感觉。

阿拉伯数字时标中, 以宝玑字最为著名。作为装饰艺术时期最典型的设计元素, 它让循规蹈矩的时标变得妙趣横生, 手表本身也因它的存在而充满了令人愉悦的视觉导向。

3. 剑形、条状时标

在钟表领域, 剑形时标的运用是最为广泛而灵活的。从外形来说, 它给人以锐气而典雅的感觉, 是恰当体现绅士风格的点睛细节;从功能上看, 经过多切面处理的剑形时标折光率更好, 辨时度也更强。除此之外, 剑形的寓意也由来已久。在东方和西方文明中, 剑都是一种地位比较高的武器。在中国古代, 剑被称作“百兵之君”, 常常被当作一种高贵的装饰品, 从皇帝到文人都喜欢佩剑, 以显示身份。此外, 剑也被当作一种仪式道具, 比如在中国道教仪式中, 剑常常被作为一种降伏妖魔的法器;在欧洲, 剑被用于册封爵士与骑士, 这个习惯一直流传到今天。

条状时标给人的视觉心理感受具有方向感, 有一种动态的惯性。垂直条状给人以庄重、强性、单纯、严峻感;水平条状给人以平和、安定、静寂、永久感;斜线条状给人动感、活泼而有深度之感;曲线条状则让人有厚重、饱满、优雅、柔软的感觉。

4. 点状镶钻时标

点状时标按照不同的规律有秩序排列, 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感, 这是一种秩序美, 也是一种韵律美。但是, 整齐划一的秩序美极易陷入呆板、呆滞之中, 不过可以利用这一缺点作为铺垫, 通过近似、渐变、特异的时标穿插运用, 来使整体变得活跃起来。从造型艺术的理论来看, 点状时标有一种跃动感, 可以产生球体滚跳的联想;它有一种生机感, 可以产生对植物种子的联想;它有一种闪烁感, 可以产生诸如发光体的联想;它还具有节奏感, 一种类似音乐中的节拍。

合同标的浅析 篇3

“标的”概念考查

1.学理考查。

关于“标的”学说,大致有四种主张。其一,“行为说”,指债务人的特定行为。其二,“客体说”,认为“标的”即“客体”。其三,“对象说”,即当事人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其四,“标的”是债务人的人身。笔者认为,“客体”内涵较为宽泛,将“标的”作为“对象”看待,尚难揭示其本质。把他人的人身作为支配的对象显然不足取。笔者赞同“行为说”,理由如下:其一,债权的核心是请求权,即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其二,债的履行就是债务人所为的“给付”[1];其三,“债这种特别的法律关系中,我们支配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对于他人特定行为的支配”[2]。

2.立法考查。

早在古罗马时期,乌尔比安就曾说:“以作为或不作为为标的”,并解释,“订约挖一条沟、建造一座房屋、让渡对某物的单纯占有即是以作为为‘标的’‘你不能做阻止我通过你土地的事情’,则是以不作为为标的。”[3]《法国民法典》规定:一切契约,均以一方当事人承诺给付某物或者承担作为或不作为义务为标的。《德国民法典》将合同的“标的”概括为“给付”。[4]《日本民法典》认为“标的”即是特定(种类)物、金钱(通货)的给付。[5]我国1981年颁布的《经济合同法》从合同的主要条款上,对“标的”外延作出提示性的列举。[6]1999年出台的统一《合同法》,依旧如此。[7]

通过考查,笔者认为:合同标的又称“给付”,是当事人之间相互履行给付义务而实施的特定行为,基本形态为积极给付、消极给付、混合给付,一般包括交付财产、提供劳务、完成工作、支付金钱等。随着现代社会服务业的飞速发展,“给付”种类呈现急剧增长之势,“标的”外延将不断扩张,对其内涵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标的”特征探微

1.任意性。

合同贯彻私法自治原则,奉行自主决定,[8]是否给付、给付什么、向谁给付、何时给付以及如何给付等,均由当事人根据主观意志约定安排。法律对给付行为的规定大多也是任意性规范。但对第三人不得随意地加“给付”负担,更不能损害其利益。实施“给付”时,不得违反法律、道德、善良风俗、公共秩序或公共政策。否则,构成“标的”不法,导致合同无效。

2.双项性。

在同一合同之债中,从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角度分别观察,当“标的”作为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时,就会产生彼此相对的两个债权债务关系,形成数目为双项的“标的”。以买卖合同为例,从买受人看,双方所指“标的”是出卖人向买受人交付财产(货物);从出卖人看,双方所指“标的”却是买受人向出卖人支付金钱。

3.拘束性。

当事人通过约定完成意思表示、合同生效后,“标的”在双方之间形成犹如“法锁”一般的拘束性,亦即给付行为对当事人具有法律强制性,未经双方合意,任何以单方意思变更、让与或解除给付义务的,既不成立,也不生效。

“标的”价值分析

1.满足主体需求目的价值。

“标的”规则契合自由、平等、公平、秩序等法的“目的价值”。[9]其一,自由价值涵盖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当事人奉行意思自治,他人对“给付”不得干预,根源在于“标的”自由。其二,平等价值表现为交换、分配平等。约定的给付权利义务在双方均衡分配、对等交换,体现平等价值追求。其三,公平价值表现为合同正义原则。“一方的给付与他方的对待给付之间,应具等值原则”。[10]由于暴利、经济胁迫、不当威压、非良心性的交易等引起的给付不均衡[11],得撤销,无效。其四,秩序价值要求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相对确定而可预期的状态。当事人通过对将来“给付”的行为提前约定,基于合理信赖对未来利益就形成了可以预见的期待。

2.反映双方交易之利益价值。

庞德曾言,利益就是人类社会中个人提出的请求、需求或需要。[12]合同中的交付财产、提供服务、完成工作、支付金钱等行为,都蕴含着各种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集中反映了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主张、期望和要求,而对利益价值的追求通过财物与金钱的交易而展开。各国民法典都对“标的”作出了以许可交易者为限或者不是在人类交易范围之外的规定。[13]

3.蕴含效力、性质之评判价值。

“法律所具有的制度和规范属性是人类在法律生活领域进行价值评价的必要参照。”[14]]合同效力“反映了法律对当事人之间的合意的评价。”[15]“标的”规则通过对给付的可能性、确定性、合法性等要件进行考量,对合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效力判断。王泽鉴先生指出,“债权之本质的内容,乃有效的受领债务人的给付。”[16]合同正是双方“针对同一标的所达成的一致或合意”。[17]“标的”差异是各种合同性质区别的根源所在。

“标的”问题及矫正

1.主要问题

(1)对“标的”规则立法不足。我国现行法律对合同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标的”条件,没有作明确、集中的强制性规定。合同的效力、履行、终止等方面,也没有在“给付”上对双方义务履行予以概括,这种立法技术,不足以凸显“标的”在合同之债中的核心地位。

(2)对“标的”功能缺乏认识。当事人的“标的”意识不强,对“给付”的概念更加生疏。签订合同时,未自觉从相互“给付”把握(上接39页)整个合同的履行过程。因无立法依据,对合同纠纷尚缺乏以“标的”规则上予以判断的标准。

2.矫正建议

(l)完善“标的”规则的立法安排。将“标的”作为合同成立或生效的要件予以明确,并以专节或专条形式,对其需满足合法、可能、确定条件的资格作出规制。从近年来专家起草的民法典建议稿,已突破现有立法模式,凸显了“标的”规则的地位。[18]

学习新课标的体会 篇4

一、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起来的, 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小学生受年龄限制, 直觉思维较活跃, 对直观熟知的事物感兴趣, 对枯燥抽象的东西没兴趣, 不愿接受。因此,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依据教学内容, 创设不同的情境,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土地的面积》时, 可以按下面的方式设计教学。先感知一平方厘米, 一平方分米, 一平方米的大小, 再提问:一个村庄占地近似长方形, 东西长3千米, 南北长2千米, 请同学们算出这个村庄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多少平方米。结果会怎样?学生很惊讶, 会说数字太大了。此时教师因势利导, 这样大的数读写都不方便, 那该咋办?创设这样的情境, 使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抓住, 他们会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 兴趣被激发, 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当给出公顷的概念后, 学生对一公顷有多大还是很朦胧, 这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 利用学校的楼房、跑道的长度作参照, 直观感受一公顷的大小, 他们头脑中的印象会变得清晰。当回到教室, 再出现公顷的问题时, 他们的脑海中会想象出这块地有多大, 印象会非常深刻。

二、转变教育观念, 发扬教学民主

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一种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转变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 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来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在讲课过程中, 教师要把数学知识设计成系列的问题, 让学生去探索, 去解答, 自己去寻找答案。教师的活动不是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如何让学生去获得答案。如结论的得出, 解题思路, 一题多解, 解题方法、技巧等都要让学生去探索, 不要学生一遇到困难, 教师就和盘脱出, 这样没有了学生探索的过程, 其接受的效果肯定不好。此时教师应该适当引导, 从中起帮助的作用。如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到相遇, 所体现出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教师可让两名学生作演示, 其他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两人用时相同, 所走路程和等于全程。这样, 学生会记得很牢。

三、依据教材, 拓展知识

不要把数学当成纯粹的计算或推理, 那样会很枯燥无味, 学生会没有兴趣, 造成他们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这样教师就要认真研究教材, 利用好教材, 因为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现实, 源于生活的思想。很多的数学问题中有其他方面的知识、现象, 或者涉及道德、法律等。教师在讲课时, 可以就所涉及的这方面的内容给学生作讲解。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 拓宽知识面, 有的还可以起到德育的作用。如:全球荒漠化面积3600万平方千米, 是世界陆地面积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可向学生介绍荒漠化土地的情况,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状况及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 政府在治理荒漠化方面取得的成就。计算我国人均国土面积时可向学生讲解我国为何要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在学习可能性知识时, 有掷骰子的问题, 教育学生不要用它来赌博。课本中有避暑山庄、故宫的数学题, 可以向学生适当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此类内容在新教材中有很多, 教师可适当多做一些介绍, 学生会很爱听。但是不能脱离数学去讲, 要和所学数学知识相结合, 同时教师要有相关的知识准备才行。

四、实践操作, 动手动脑

新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其中各年级都有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教学时要很好地利用教材, 让学生去亲自实践, 动手操作, 并从中观察、体会、验证一些现象或结论。如:可以让学生剪出很美的对称图形, 亲自动手做莫比乌斯圈, 发现其神奇之处。让学生自己测出一粒米的质量, 再算出全国每人节约一粒米, 放到一起有多重, 学生做完后会非常惊讶。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 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直观感性地获得知识。

学习新课标的感悟 篇5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和引导者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 大多数教师为了完成相应的指标往往是只注重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或者聪明的学生进行教育, 在知识的讲授和习题的设置上往往注重这些群体, 忽视了对于成绩处于中、下等学生的培养, 这种情况既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 又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 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我们要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 将实现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作为自身的职责和任务, 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具体到数学这门课程来说,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其知识是对人类和大自然发展规律的客观总结, 其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发展。数学教学的开展要结合这一特点, 将数学知识的应用放在首位, 让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应用的乐趣,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于知识的应用变得更加地重要, 学到的知识如果不能够应用到现实中, 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就失去了知识应有的价值, 学习也就失去了根基。在数学课堂上, 可以先讲授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 然后相应地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的例子,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教室对于教学能力的掌握, 促进双方的进步, 丰富教育活动的内涵。为了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思考, 然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展计划, 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对课程开展情况进行调整。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 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 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 使学生亲近数学, 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数学课程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

作为数学课程的教授者, 我们要想方设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调动学生对于知识和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各种教学实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 鼓励创新;同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 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教学中, 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视频等课程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 生动、丰富的课堂对其的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 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注更多的注意力, 因此, 我们要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教学总结来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通过多样化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例如, 通过开展小组互动讨论的形式, 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群体中进行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丰富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实验性的课程, 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加深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比如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注重实效。”这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结语

英语新课标的“四点修订” 篇6

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在《凸显英语学习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英语课程标准修订解读》一文中指出, 课标修订版对小学阶段课程提出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要求与指导, 这次做了四点修订。1.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在语言知识各个部分的分级标准。2.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二级标准中, 增加了“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与合作”和“乐于接触外国文化, 增强祖国意识”。在学习策略中, 补充了“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在课堂交流中, 注意倾听, 积极思考”。在二级文化意识的标准中, 增加了“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 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3.在原初中英语技能教学参考表的基础上, 独立撰写了小学英语技能教学参考建议, 以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4.在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在评价建议中特别强调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评价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作为质押标的的股权研究 篇7

作为股权质押的标的股权是多种权利组成的集合, 公司法理论上一般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即自益权和共益权。自益权是指股东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而行使的一系列权利, 主要包括:股权分配请求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新股认购请求权、股份转让权、股份转换权、股权收购请求权等。共益权是指股东以自己的利益并兼以公司的利益为目的而行使的权利, 是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经营监督和控制而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共益权主要包括: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和自行召集权、提案权、质询权、表决权、累积投票权、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等。作为股权质押的标的的股权, 在作为质押标的物时, 其质押范围是仅及于股权中的自益权部分还是股权的全部。自益权主要是财产权, 而共益权主要是公司事务的参与权,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作为质押标的的股权的具体范围, 学术界存在很大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股权标的包括自益权和共益权。另一种认为股权标的只包括自益权。

对于第一种观点, 笔者认为, 此观点的关于股权的完整性理论对于自益权和共益权应一起出质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但其致命错误在于将股权质押与股权转让混同。股权质押是通过登记和股权凭证的交付来实现对股权的占有或拟制占有从而对设质股权的交换价值加以控制, 保证设质股权的安全, 在债权不能清偿时对设质股权在其交换价值的范围内优先受偿。股权质押权的实现是通过股权转让来实现的。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设质股权的交换价值, 从而达到清偿债权的目的, 属于担保的范畴, 其目的在于利用担保标的的交换价值来保证债权的清偿;而股权转让属于股权所有权的变更, 其目的是所有权属的变更和所有权交换价值的实现。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质押仅是利用质押标的的交换价值来为未来的债权这一纯经济目的进行担保, 而并非是一种到期不能清偿债权则以股权转让实现“流质”。

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认为, 作为股权质押的标的股权, 其质押范围应仅限于自益权的范围。质押权人对质押物占有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保证质押物的交换价值在质押期间的安全和稳定, 最终为债权的清偿提供保障。股权质押权人拥有的质押权的目的就在于用质押的股权的交换价值对其拥有的债权进行担保, 既不是通过质押权的实现而取得股权的所有进而成为股东, 也不是通过质押权的持有而拥有股东的身份而行使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权。所以说股权质押标的范围仅限于具有财产性的自益权部分, 共益权由于其不具有财产性故而使得将其纳入股权质押标的范围没有丝毫的意义。

对于第二种观点, 笔者认为, 从股权质押的功能来看, 质权人看中的是股权的财产价值, 而非公司事务的参与权, 第二种观点看似有一定道理。但是, 股权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 股权中的自益权部分类似于普通的财产权, 共益权部分虽然不能直接以金钱来评价, 但却是自益权实现的前提, 二者不能截然分开。由于股权自身的特殊性, 如果允许单独以自益权来出质, 那么, 质权人所获的质权就失去了共益权部分, 并不完整。并且, 股权中的共益权虽然不能直接以金钱来评价, 但该权利毕竟与普通人身权不同, 共益权的产生前提是出自而非股东个人的人格或身份, 所以该权利是依附于财产上的一种权利。因此, 在转让自益权时应当将共益权一并转让。对股权的处分, 就是对股权的全部全能一体处分, 而非缺失的处分。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股权的出质应以其股权之全部, 包括自益权和共益权一起出质。

二、股权以全部权能出质之实践

我们认为, 股权质押作为权利质押之一种, 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以担保法关于果未必就是质权人成为股东。且依新《公司法》第72条、73条之规定, 股权质权是实现时, 在同等条件下, 其他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可见, 出质人设定股权质押的目的在于融资, 而并非在出质期间及之后即放弃股东地位。就质权人而言, 设定股权质押的目的在于担保债权的实现, 也并非为了取代出质人而直接成为股东。因此, 从这个角度看, 应该把质权的实现和质押期间股权的行使区别开来。首先, 在质押期间, 质权人对股权享有质权, 而不是对股权享有所有权。股权的真正享有者是股东, 不过股东对股权的处分受到质权的限制。质权作为他物权, 是对股权所有权的限制, 不是对股权所有权的替代, 质权人并没有因为质押的设定而成为公司的股东。其次, 共益权主要是管理权, 作为一种身份性的权利, 只能由股东来行使, 质权人非作为股东不能行使。而且, 从权利的价值取向上讲, 股东对于公司的投资目的既有短期投资也有长期投资。一般而言, 股东对于公司的经营状况, 下一步的投资趋向以及是否对公司的董事、监事提起诉讼等事项比质权人更加了解, 由股东来行使共益权比质权人更具合理性。同时, 质权人往往对于其自身的债权的实现比对于公司的经营状况更为关心。因此, 股权质押期间, 对公司事务的参与权应由出质股东继续行使, 质权人不能妨碍出质人对股票的用益权能。应该动态的把握股权质押标的的动态轨迹:在质押期间, 出质人仍得行使具有身份性质的共益权, 股权的标的及于自益权之上;在质押实现时, 质权人得处分股权全体, 股权的标的及于自益权和共益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股权质押成为新兴担保方式。本文分析了设质股权的具体内容及实践把握, 以期对股权质押标的内容提出实质建议。

关键词:股权质押标的,共益性,动态轨迹

参考文献

[1]、陈晓军, 李琪.股权质:中的几个特殊问题[J].法律适用, 2004年第11期:77-78页.

[2]、钟青.股权质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年.

[3]、林建伟.股权质: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年.

[4]、林建伟.股权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现代法学, 2005年第5期:111-117页.

【标的特征】推荐阅读:

事件特征07-16

水泥特征07-18

底层特征07-19

特征因子07-19

词汇特征07-22

特征测度10-14

物性特征10-14

生理特征10-14

重要特征10-15

优势特征10-19

上一篇:最美的徒劳无功下一篇:缓和曲线